CN104486918B - 玻璃复合体、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复合体、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86918B CN104486918B CN201410643474.8A CN201410643474A CN104486918B CN 104486918 B CN104486918 B CN 104486918B CN 201410643474 A CN201410643474 A CN 201410643474A CN 104486918 B CN104486918 B CN 1044869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 framework
- sidewall portion
- glass component
- adhesiv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2—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by fusing glass directly to metal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2—Resilient or clamping means for holding component to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2—Conducti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最适于批量生产的玻璃与框体一体化得到的玻璃复合体、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本发明的玻璃复合体(10)的特征在于,具有:透过可视光的玻璃构件(11)、支承玻璃构件(11)的框体(20)、粘接玻璃构件(11)和框体(20)的粘接构件(30),玻璃构件(11)为平板且在所述平板的周围具有侧面(11a),并且侧面(11a)经由粘接构件(30)固定在框体(20)上,粘接构件(30)为缓和向框体(20)施加的应力的缓冲层。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201180017338.2、国际申请日2011年4月7日、发明名称“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的国际PCT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复合体和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输入装置,尤其涉及能够防止裂纹的玻璃复合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携带用的电子设备等中设置有与显示装置重叠配置的输入装置。输入装置将透光性的基材构成为主体,一边通过该基材视觉确认显示装置画面的显示内容,一边用手指等触碰检测区域,从而能够进行输入操作。
这样的输入装置以与显示装置画面重叠的方式配置而构成电气光学装置,但操作者通过输入装置来观察显示装置画面的显示内容,因此该画面亮度等的与视觉确认性相关的性能极为重要。在使用光学特性优良的玻璃基材的情况下其视觉确认性良好,如果仅为将平板切断这样的形状则玻璃基材成本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在为了配合电子设备的设计性而实施圆孔或椭圆孔等的加工及外形形状的三维加工的情况下,玻璃基材成本额度提高而成为问题。此外,在使用树脂基材而配置在显示装置画面上的情况下,与玻璃基材相比存在视觉确认性变差的缺点。
因此,研讨出如下的玻璃镶嵌成形技术,即,在输入装置的基材中,框体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显示装置画面区域将玻璃平板埋入。作为这样的结构例,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玻璃平板(由玻璃板构成的平面板)和支承其背面周缘部的框体(树脂框)通过玻璃镶嵌成形而一体化而成的外壳体。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采用线膨胀系数小的 框体材料而减少与玻璃平板一体化时的翘曲的热硬化性树脂组成物。
玻璃镶嵌成形的制造方法为以下这样的工序。首先,玻璃平板通过从大片玻璃的板材切断并进行切断面的研磨,从而切出成规定尺寸。在由可动模和固定模构成的成形模具内通过真空吸附等将玻璃平板(由玻璃板构成的平面板)固定到正确的位置。闭合成形用模具并注塑填充熔融树脂且进行冷却取出,从而完成一体化的玻璃镶嵌成形品。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8/0357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188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作为玻璃镶嵌成形特有的课题,由于因树脂的成形收缩而在框体和玻璃平板上产生应力而产生翘曲或裂纹,因此必须使用与玻璃平板和框体的线膨胀系数为同等程度的树脂材料。
此外,玻璃镶嵌成形品具有以下这样的问题,批量生产极为困难。与模具的精度相比,玻璃平板的切断中的尺寸偏差大,向模具内的规定位置的定位精度也差,导致成形品的尺寸偏差变大,伴随于此,树脂的成形收缩无法获得均一性、再现性,因此,批量产品中产生品质偏差。为了改善定位精度,必须对模具进行特殊的研究。进而,玻璃镶嵌成形容易形成气孔,在批量生产中无法完全抑制气孔,因此玻璃镶嵌成形品被限制在向不需要完全密封的制品中应用。
此外,作为玻璃镶嵌成形用的树脂开发出热硬化性树脂,但热硬化性树脂材料的处理在批量生产性方面存在问题。并且由于为特殊的树脂材料,因此价格昂贵。
从而,难以将玻璃平板和框体一体化得到的玻璃复合体通过玻璃镶嵌成形无品质偏差地进行批量生产,存在无法得到稳定且不存在翘曲和裂纹的玻璃复合体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尤其不存在翘曲和裂纹的玻璃复合体。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视觉确认性良好的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玻璃复合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平板状的玻璃构件、支承所述玻璃构件的框体、粘接所述玻璃构件和所述框体的粘接构件,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经由所述粘接构件固定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粘接构件是缓和施加在所述框体上的应力的缓冲层。
在本发明中,与玻璃构件和框体直接固接的玻璃镶嵌成形本质上不同,本发明中的玻璃构件的侧面与框体经由粘接构件固定。如此,玻璃构件与框体并非直接固接,而是分别与粘接构件固接,粘接构件作为吸收缓和应力的缓冲层发挥作用。因此,即使因温度变化导致框体和玻璃构件膨胀收缩,从玻璃构件向框体施加的应力也被缓和。因此,能够提供没有翘曲和裂纹的玻璃复合体。
进而,优选,所述框体由成形树脂构成,且具有与所述侧面对置的侧壁部,所述侧面和所述侧壁部以设有填充所述粘接构件的填充部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以不会被过度压缩或产生间隙的方式向由成形树脂形成的复杂的筐体形状且实施了功能部件用的孔加工的框体上填充粘接构件,因此能够可靠地固定视觉确认性良好的玻璃构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侧壁部形成为具有不同的倾斜角,
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一部分抵接,且形成有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所夹的间隙,在所述间隙中填充有所述粘接构件。
由此,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玻璃构件的侧面与框体的侧面抵接,能够将玻璃构件嵌入框体(侧面与侧壁部间的抵接),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玻璃构件相对于框体的向平面方向(X、Y)的定位。此外,由于能够在玻璃构件与框体之间设置能够填充粘接构件的间隙,因此能够经由粘接构件将玻璃构件与框体间适当地接合。另外,即使玻璃构件和框体的成品稍微不同,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可靠地形成夹在玻璃构件的侧面与框体的侧壁部之间的间隙,并且间隙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因此即使间隙的间隔和形状稍微变化也能够可靠地埋入间隙(不会有气孔产生),能够将粘接 构件的填充量管理成一定。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直至中途位置相同且从中途位置开始不同,相同倾斜角的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抵接,在不同的倾斜角的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间填充有所述粘接构件。
此时,优选,所述侧壁部包含具备第一倾斜角θ1的第一倾斜面和具备与第一倾斜角不同的第二倾斜角θ2的第二倾斜面,
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侧面之间抵接,且至少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侧面之间填充有所述粘接构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构成为,所述侧面或所述侧壁部的至少一方在中途弯曲形成为不同的倾斜角,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的间隙具有从弯曲部朝向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的抵接方向的第一间隙、朝向与所述抵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处的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度差比所述第一间隙处的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度差大。此时,优选,所述侧壁部在中途弯曲形成为不同的倾斜角。
由此,能够在玻璃构件的侧面被框体的侧壁部引导的同时将玻璃构件容易且适当地嵌入框体,能够提高像平面方向的定位精度。此外,容易适当地保持玻璃构件及框体的强度且同时将间隙的开口部形成为足够大的形状,能够适当地将粘接构件填充到间隙内。此外,即使粘接构件的填充量产生偏差,粘接构件也能够积存在间隙内,能够通过相同的倾斜角抑制粘接构件过度地流入玻璃构件的侧面与框体的侧壁部之间抵接着的部分,能够使由粘接构件粘接的玻璃构件与框体间的接合稳定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侧面中,倾斜面与平板面之间的角部形成为倒角加工面,至少所述倒角加工面与所述倾斜面的交叉部成为与所述侧壁部抵接的抵接位置。在这样的方式下,也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玻璃构件相对于框体的向平面方向(X、Y)的定位。此外,即使在倒角加工面的部分,与侧壁部之间形成缝隙,而少量的粘接构件渗出到所述缝隙内,也能够抑制其流入到玻璃构件的平板面上,能够确保玻璃构件的高平坦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框体为上框,与所述上框独立地设置有下框, 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接合,且所述下框延伸设置到所述玻璃构件的下表面侧。此时,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以所述玻璃构件的宽度尺寸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并且,优选,所述上框的侧壁部以所述侧壁部间的间隔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并且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比所述侧面的倾斜角缓和。
由此,在施加有冲击等情况下,能够适当地防止玻璃构件相对于上下表面的双方向脱离。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侧壁部连续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玻璃构件的平板面的一方的面的周缘设置。由此,即使从平板的另一方的面对平板施加力,也能够通过延伸部支承玻璃构件,因此能够抑制相对于落下时的冲击等的玻璃构件的剥离。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粘接构件是透过可视光的透明树脂。如此,能够形成目视观察下为透明的玻璃复合体。
此外,所述粘接构件也可以为紫外线硬化型的树脂。由此,能够容易地粘接玻璃构件与框体,粘接构件粘接时的残余应力小。
进而,所述侧面具有设置阶梯差的切口部,所述框体具有沿着所述切口部的形状的延伸部。由此,容易成为在玻璃构件的两面(上下表面)形成连续平面的玻璃复合体的结构。
所述切口部也可以为具有与所述延伸部相接的中间部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制成在玻璃构件的两面形成连续平面的玻璃复合体的结构。
使用了本发明的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能够显示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玻璃构件的区域内。由此,由于配置在显示装置画面上的基材为玻璃复合体,因此与树脂基材相比光学特性良好,因此视觉确认性良好。从而,能够实现视觉确认性良好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基材和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一对电极基板,所述基材是上述记载的玻璃复合体,所述一对电极基板具有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一对电阻膜,并且所述一对电阻膜隔着空隙对置。由此,配置在显示装置画面上的基材为玻璃复合体,因此与树脂基材相比光学特性良好,因此视觉确认性良好。 从而能够实现视觉确认性良好的输入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可以构成为,具有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基材和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电极基板,所述基材是上述记载的玻璃复合体,所述基材形成有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一方的电阻膜,并且所述电极基板形成有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另一方的电阻膜,所述一方的电阻膜与所述另一方的电阻膜隔着空隙对置。由此,玻璃复合体兼用作形成有一方的电阻膜的基板,因此能够得到视觉确认性更为良好的输入装置。
或者,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基材和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传感器基板,所述基材为上述记载的玻璃复合体,所述传感器基板形成有检测静电电容的电极,并且,所述基材与所述传感器基板贴合成一体。由此,玻璃复合体的框体兼用做外装体,并且配置在显示装置画面的上的基材是玻璃复合体,因此与树脂基材相比光学特性良好,视觉确认性优越。因此,能够实现视觉确认性良好的输入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玻璃复合体,该玻璃复合体与作为框体的上框独立地设置有下框,且上框与下框接合,并且下框延伸至所述玻璃构件的下表面侧,
在所述玻璃构件与所述下框之间设置有传感器基板。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上框与下框独立设置,从而能够将传感器基板夹在与玻璃构件与下框之间,并且能够将传感器基板层叠设置在玻璃构件的平坦的下表面侧,能够形成传感器灵敏度良好的输入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玻璃构件与框体粘接的粘接构件作为吸收缓和应力的缓冲层发挥作用。因此,即使因温度变化使框体和玻璃构件膨胀收缩,从玻璃构件施加到框体上的应力也被缓和。从而能够实现没有翘曲和裂纹的玻璃复合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配置在显示装置画面上的基材为玻璃复合体,因此与树脂基材相比光学特性良好,所以视觉确认性良好。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了视觉确认性良好的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玻璃复合体以II-II线剖开得到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变形例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第二变形例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12表示构成第六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构成部件,(a)(c)(d)为俯视图,(b)为将(a)从A-A线剖开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示意纵向剖视图,(d)是将(c)从B-B线剖开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示意纵向剖视图,(f)是将(e)从C-C线剖开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13是使用了图12所示的玻璃复合体的输入装置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14是放大表示图13的输入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15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16是第八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5、图16的玻璃复合体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8是第九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19是第十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2所示的玻璃复合体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21是输入装置(触摸面板)的俯视图及示意纵向剖视图。
符号说明
D、E 角部
G 缝隙
1、96 输入装置
10、95 玻璃复合体
11、90 玻璃构件
11a 侧面
11c 切口部
20、115 框体
20a 侧壁部
20b 延伸部
20c 延伸部
21、22 开口
30、31、98 粘接构件
40 填充部
41 中间部
60 检测面板
61、71、72 粘结层
62 下部基板
63 上部基板
64 间隔层
65 空隙
70 传感器基板
80 传感器保护件
90a、91g 第一平板面
90b、91h 第二平板面
90c~90f 侧面
91 上框
91a 贯通孔
91c~91f 侧壁部
92 下框
93 第一倾斜面
94 第二倾斜面
97 承受台
99、105、107 间隙
100 传感器膜
110 倒角加工面
115a 空间
115a1 开口部
117、141 装饰层
144 输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观察附图,适当地使各结构要素的尺寸的比率等不同地进行表示。并且,在各图中,纵向剖视图表示沿厚度方向剖开时呈现出的切断面。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的立体图,图2是由图1的II-II线剖开得到的示意纵向剖视图,图3是在玻璃复合体10上设置有检测面板60的输入装置1的示意纵向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玻璃复合体10是构成输入装置1的基材,如图3所示,其固定设置有检测面板60,且用于携带式电话、携带用的游戏装置等中。
如图1所示,玻璃复合体10中,中央部的四边形的区域为平板状的玻璃构件11,包围玻璃构件11的区域为框体20。玻璃构件11经由粘接构件30固定在框体20上。如图1及图2所示,设置有填充粘接构件30的填充部40。平板状的玻璃构件11为透光性,能够使显示光透过。在本说明书中的透光性表示透明或半透明等能够使光透过的状态,意味着透过率为50%以上而优选为80%以上。
另一方面,框体20使用透光性构件,例如,其一部分被着色。框体20通过在模具中填充热塑性树脂而成形。如图1所示,在框体20上设置有开21、22。可以使开口21为听话口,开口22为通话口,玻璃构件 11的区域为显示部而适用到携带式电话的筐体中。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麦克风、扬声器、液晶显示装置设置在玻璃复合体10的背面侧。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框体20除了热塑性树脂以外还可以使用热硬化性树脂。
如图3所示,在输入装置1中,在玻璃复合体10上安装有透光性的检测面板60。玻璃复合体10和检测面板60通过丙烯酸系粘着剂等透光性的粘结层61固接。在此,粘结层61能够通过自身的粘性将玻璃复合体10和检测面板60固接,与其状态从液体硬化成固体的粘接剂相区别。但是,也可以代替所述粘结层61而使用粘接剂。
如图3所示,检测面板60包括具有透光性且具有挠性的下部基板62、与其对置的具有透光性且具有挠性的上部基板63。在检测面板60的下部基板62与上部基板63之间设置有由粘接剂形成的间隔层64,下部基板62与上部基板63经由空隙65对置。
在下部基板62的对置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透光性的下部电阻膜,在上部基板63的对置面上也形成有ITO等透光性的上部电阻膜。各个电阻膜经由配线等而与检测面板用电路连接,但在图3中省略了详细的结构。
在检测面板60中,当上部基板63被按压而弯曲时,上部电阻膜与下部电阻膜局部接触。此时,检测出与将下部电阻膜沿X方向分割得到的电阻值对应的电压,并检测出与将上部电阻膜沿Y方向分割得到的电阻值对应的电压。由此,检测出X-Y坐标上的挠曲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光学特性良好的玻璃构件11用在显示装置画面区域中,因此能够得到显示装置画面的视觉确认性良好的输入装置1。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面板60通常为进一步固接有表面基材的结构,但在图3中将其省略。表面基材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透明的材料形成,空隙65的区域保持成透光性,并且在例如间隔层64的区域形成有着色层。着色层通过印刷或蒸镀等形成,成为非透光性的装饰层。表面基材通过丙烯酸系等透光性的粘结层固定在上部基板63上。
图2所示的玻璃复合体10将预先制作的玻璃构件11、与其通过不同工序制作的框体20和粘接构件30一体化。框体20具有与玻璃构件11的 侧面11a对置的侧壁部20a,通过使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与侧壁部20a空开一定的间隔配置,从而在侧面11a与侧壁部20a之间形成有填充粘接构件30的填充部40。并且,通过在填充部40填充粘接构件30,从而玻璃构件11与框体20的侧面彼此经由粘接构件30接合。
此外,框体20具有与侧壁部20a连续的延伸部20b,延伸部20b沿着平板的玻璃构件11的背面周缘设置。由此,即使从玻璃复合体10的表面侧向玻璃构件11施加力,也能够通过延伸部20b支承玻璃构件11,因此相对于落下时的冲击等能够抑制玻璃构件11的剥离。
在具体的事例中,相对于玻璃构件11为厚度0.7mm的平板且为40mm×60mm的矩形状的设计尺寸,以使填充粘接构件30的填充部40的宽度为0.6mm、延伸部20b包括填充部40为1.1mm宽度的方式设计了框体20的成形模具尺寸。玻璃构件11为从大片玻璃的板材切出上述尺寸得到的玻璃平板,在侧面11a进行了适当的研磨处理。另一方面,框体20通过将聚碳酸酯(PC)成形而制作。接下来,在将所述构件一体化的工序中,以使两构件的平面位置关系一定的方式使用吸附工具进行配置后,在填充部40涂敷粘接构件30,接着进行紫外线照射及加热硬化。需要说明的是,硬化条件以基于紫外线照射的临时固定15秒(照射光365nm,150mW/cm2)、热硬化温度80℃且60分钟的条件进行。
如此完成的玻璃复合体10并非玻璃构件11和框体20直接固接,而是分别与粘接构件30固接,并且粘接构件30本身作为吸收缓和应力的缓冲层发挥作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因温度变化使框体20和玻璃构件11膨胀收缩,从所述玻璃构件11向框体20施加的应力也被缓和。
由于玻璃构件11使用线膨胀系数为约9ppm/K的材料,框体20使用线膨胀系数为约70ppm/K的材料,因此例如在负40℃~正85℃的环境温度下,如果框体20和玻璃构件11自由地膨胀收缩,则10℃~30℃的室温状态与所述环境温度的最大膨胀收缩差为正负0.2mm左右。此时,粘接构件30作为缓和应力的缓冲层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在玻璃复合体10中发生翘曲或裂纹的不良情况。相对于此,由于在现有例所示那样的玻璃镶嵌成形品中,作用有因框体与玻璃构件的膨胀收缩差而产生的应力,因此基于线膨胀系数差大的材料的玻璃复合体不可能实用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中,作为框体20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种的材料,但从形状加工的容易性出发优选使用成形树脂。在树脂材料中,热塑性树脂更加容易成形,例如,可以使用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框体20具有与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对置的侧壁部20a,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与侧壁部20a空开间隔而形成填充粘接构件30的填充部40,优选在所述填充部40内填充粘接构件30而与玻璃构件11和框体20的侧面彼此粘接。如此,不会使粘接构件30被过度压缩或在填充部40产生间隙,而能够在由成形树脂形成的复杂的筐体形状且实施了功能部件用的孔加工的框体20上适当地固定视觉确认性良好的玻璃构件11。
需要说明的是,粘接构件30优选为透过可视光的透明树脂。如果作为粘接构件30使用透过可视光的透明型的树脂,则与玻璃构件11的交界不显眼,能够几乎一体化而形成透光性的区域,能够形成为目视下透明的玻璃复合体。进而,在与透明树脂的框体20组合时,能够形成整体透明的玻璃复合体10。但是,如后述那样,在例如装饰区域到达粘接构件30的位置的情况下,粘接构件30也可以不为透光性,作为材质不局限于透明树脂。装饰区域(非透光性区域)的形成可以通过印刷等进行。
此外,优选作为粘接构件30使用作为1液性的常温硬化型粘接剂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树脂。紫外线硬化型的树脂可以在短时间硬化,粘接时的温度变化和体积收缩少,因此残余应力小,进而,若在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进行粘接,则能够减小表背面的应力差小,从而稳定而不会发生翘曲。此外,将玻璃构件11与框体20粘接的工序简单,批量生产性良好。另外,除了常温硬化型以外,还可以使用热硬化并用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如果为低收缩、低应力则粘接时的残余应力小,因此可以使用聚氨酯系、丙烯酸系、环氧系等热硬化并用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中,玻璃构件11和框体20通过设置填充粘接构件30的填充部40而被固定。如此,粘接构件30不会被过度压缩。需要说明的是,填充部40的宽度也可以沿玻璃平板的厚度方向变化,在以剖面进行观察时,不仅局限于矩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其他形状。所述填充部40的宽度为平均的代表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20b无需在与玻璃构件11的背面周缘相接的区域与玻璃构件11固接,相反更希望不与玻璃构件11的背面固接。在现有例所示的玻璃平板与框体直接固接的玻璃镶嵌成形品中,从原理上来讲会产生支承固接玻璃背面的区域,因此无法忽视在该固接区域的残余应力,相对于此,在不使它们固接的结构中,可以完全消除背面的残余应力。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吸附工具配置玻璃构件11和框体20,而在填充部40涂敷粘接构件30这样的情况下,粘接构件30绕入玻璃构件11的背面周缘的情况较少,且能够在由成形树脂形成的复杂的筐体形状的框体20上稳定地固定视觉确认性良好的玻璃构件11。进而,相对于制造时或使用环境温度的变化、落下时的冲击等,能够抑制玻璃构件11的剥离、框体20的割裂、褶皱、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粘接构件30在框体20上粘接玻璃构件11时,粘接构件30为液状。尤其是,也可以是作为密封材料使用的紫外线硬化型的粘接树脂的粘度低且粘接时的体积收缩少,因此具有不会形成气孔的特征。因此,与玻璃镶嵌成形不同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玻璃复合体10不会形成气孔,在构成水密结构的筐体时最佳。
此外,不仅局限于水密结构,粘接构件30也可以为仅涂敷在固定所需的几个部位的结构。在图3所示的输入装置1中,不需要玻璃复合体10的水密结构。同样地,延伸部20b可以根据需要而将玻璃背面局部相接,也可以不在矩形状的玻璃构件11的4边以对称形配置。进而,当然也不局限于图1那样的矩形的玻璃构件11。
框体20可以为透光性构件,也可以整体有色的非透光性构件。例如,也可以使用预先着色成期望的颜色的树脂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框材20的外形形状不局限于图1~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为未形成开口21、22的形状,可以为曲面状或平板状的外形形状。图4为具有仅为平板部的框体20的玻璃复合体10的变形例。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的示意纵向剖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在玻璃复合体10上形成有ITO等透光性的下部电阻膜(未图示),在与上部基板63之间设置有由粘 接剂形成的间隔层64,下部电阻膜与上部基板63的上部电阻膜(未图示)隔着空隙65对置。需要说明的是,上部基板63通常形成为还固接有表面基材的结构,但在图5中省略图示。
作为在玻璃复合体10上形成透光性的下部电阻膜的方法,可以通过蒸镀或溅射等直接在玻璃复合体10上成膜。在通过蒸镀或溅射成膜ITO时,玻璃构件11与粘接构件30及框体20在被膜面上不形成陡峭的台阶。如此,能够防止薄膜的电阻膜断层。除蒸镀和溅射以外,还包括通过粘接层从预先成膜的膜仅转印ITO的方法和涂敷液状的原料的方法。在使用所述方法的情况下,断层的担心减少。
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将光学特性良好的玻璃构件11用于显示装置画面区域,并且将玻璃复合体10兼用作构成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下部基板,因此基板的层叠数变少,能够得到视觉确认性更加良好的输入装置1。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的示意纵向剖视图,图7是表示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的输入装置1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通过对构成玻璃复合体10的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进行研磨加工,从而形成具有切口部11c的形状。在此,切口部11c为侧面11a的一部分,表示追加的研磨加工区域。此外,框体20在侧壁部20a上形成延伸部20c。延伸部20c为框体20的侧壁部20a的一部分。因此,框体20的延伸部20c不向玻璃构件11的背面突出,因此能够使玻璃构件11的背面周缘部形成得平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进行研磨加工,因此玻璃构件11的厚度优选为0.7mm~1.1mm。如图6所示,为了将粘接构件30向填充部40填充,将不与粘接构件30固接的材料用于工具来涂敷粘接构件30是简单的加工方法。例如,可以将聚乙烯(PE)用于工具中。因此,无论玻璃构件11与框体20的加工精度如何,粘接构件30都能够填充两者的间隙,因此适于两面平坦且无间隙的玻璃复合体10的批量生产。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最适于下述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1,该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1将玻璃复合体 10用于基材,具有形成有检测静电电容的电极的传感器基板70,经由粘结层71将玻璃复合体10与传感器基板70贴合。由此,在玻璃复合体10中,框体20兼用作外装体,并且配置在显示装置画面上的玻璃构件11与树脂基材相比光学特性良好,因此视觉确认性良好。由此,能够实现显示部的视觉确认性良好的输入装置1。
传感器基板70是上部电极层与下部电极层(未图示)隔着基材对置且在手指接近时检测基于在电极层与手指之间的静电电容产生的信号的变化的静电电容型传感器。以输入装置1的组装工序及输入装置1的向电子设备装入工序等中的保护为目的,传感器保护件80通过粘结层72固接在传感器基板70上。
此外,在传感器基板70将PET等的树脂膜作为基材的情况下,成为玻璃复合体10经由粘结层71与传感器基板70贴合的结构,因此,即使在落下时玻璃构件11破损,也能够防止碎片的散乱。
此外,在图7中,更优选为在玻璃复合体10的表面还固接有表面保护件的结构。表面保护件为施加有硬质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并经由粘结层被固接。如此,能够防止因落下时的玻璃破损导致的碎片的散乱。
此外,除了显示装置画面区域,玻璃复合体10和表面保护件可以通过着色层形成为非透光性的装饰层(美化层)。为了追加非透光性的装饰层,转印预先印刷了的着色层的方法比较简便。需要说明的是,非透光性的装饰层可以为表面侧(输入操作面侧),也可以为背面侧(固接传感器基板70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利用粘结层72固接传感器保护件80以外,也可以为通过印刷等涂敷保护树脂的结构。此外,切口部11c和延伸部20c可以遍及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的整周,也可以形成在侧面11a的一部分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切口部11c和延伸部20c具有对置的形状,则表背面为哪一侧均可,此外,框体20的外形也可以为平面形状。图8、图9是表示它们的变形例的图。此外,也可以为进一步附加图2所示的延伸部20b的结构。然而,在如图6~图9那样不附加延伸部20b的结构的情 况下,框体20不在玻璃构件11的背面周缘突出,因此玻璃构件11的周缘两面可以形成得平坦。
为了在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设置切口部11c,切口部11c可以研磨成直角,但具有圆角的情况更为实际,与此对应地,将框体20的延伸部20c加工成同样的形状更为实际。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的示意纵向剖视图。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不同,切口部11c与延伸部20c设置成在中间部41相接。如此,在将粘接构件30向填充部40填充时,由于切口部11c与延伸部20c在中间部41相接,因此粘接工序更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粘接构件30、31可以为相同的树脂材料,但涂敷工序优选分成2次而使上下表面颠倒。也可以同时涂敷粘接构件30、31。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的示意纵向剖视图。其形成为省略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设置有切口部11c和延伸部20c的结构的简单的结构。例如,如果将不与粘接构件30固接的聚乙烯(PE)用于工具而涂敷粘接构件30,则能够制作这样的简单结构的玻璃复合体10。由于无需对玻璃构件11的侧面11a进行研磨加工以设置切口部11c,因此玻璃构件11的厚度可以薄到0.3mm~0.7mm。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具备输入装置1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为在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使用玻璃构件11的电子设备筐体。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筐体,也可以适用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10。因此,能够提供使用了视觉确认性良好的玻璃复合体10的电子设备。
<第六实施方式>
图12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构成为具有玻璃构件90、上框(框体)91及下框92。
玻璃构件90与利用图1等说明的玻璃构件11同样地可以为普通玻璃、钢化玻璃等,并未特别限定种类。此外,上框91及下框92与利用图1等说明的框体20同样地为树脂成形品。
如图12(a)、(b)所示,玻璃构件90为由与X-Y平面平行且沿厚 度方向(Z)空出间隔地对置的第一平板面(上表面)90a、第二平板面(下表面)90b、包围第一平板面90a和第二平板面90b的周围的4个侧面90c~90f构成的平板状。第一平板面90a构成输入装置的输入操作面。
如图12(a)、(b)所示,各侧面90c~90f由具备第一倾斜角θ1的第一倾斜面93形成。在此,第一倾斜角θ1由从第二平板面90b倾斜的角度表示。如图12(a)、(b)所示,玻璃构件90的纵剖面为梯形状。
如图12(c)、(d)所示,在上框91的中央形成有从上表面贯通至下表面的贯通孔91a。贯通孔91a由4个侧壁部91c~91f包围形成。
如图12(c)、(d)所示,各侧壁部91c~91f由具备第二倾斜角θ2的第二倾斜面94形成。在此,第二倾斜角θ2由从贯通孔91a的下表面91b倾斜的角度表示。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角θ1与第二倾斜角θ2为不同的值,形成为第一倾斜角θ1>第二倾斜角θ2。即,第一倾斜角θ1较陡,第二倾斜角θ2较平缓。
倾斜角θ1、θ2未被限定,但例如第一倾斜角θ1被调整为45°左右,第二倾斜角θ2被调整为30°左右。
在此,图12(a)、(b)所示的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的大小与图12(c)、(d)所示的上框91的贯通孔91a的上表面91i的大小相同。即,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第一平板面90a之间的角部(缘部)D、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与位于贯通孔91a的周围的第一平板面(上表面)91g之间的角部(缘部)E在Z方向上形成在大致一致的位置上。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倾斜角θ1、θ2的不同,玻璃构件90的第二平板面90b的大小比上框91的贯通孔91a的下表面91b的大小稍小。
如图12(c)、(d)所示,在上框91的贯通孔91a的周围扩展的第一平板面(上表面)91g及第二平板面(下表面)91h均为与X-Y平面平行的面。
如图12(e)、(f)所示,在下框92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92a。贯通孔92a由4个侧壁部92c~92f包围形成。下框92的各侧壁部92c~92f为与Z方向平行形成的大致垂直面。
在此,下框92的贯通孔92a的大小形成得比上框91的贯通孔91a的 大小(上表面9li上的大小)稍小。但是,由于下框92承担从下表面支承玻璃构件90的作用,因此只要为下框92的一部分与玻璃构件90在Z方向上对置的方式即可。
另外,包围下框92的外侧面J而形成的大小比包围上框91的外侧面K而形成的大小稍小。
另外,如图12(e)、(f)所示,在下框92的贯通孔92a的周围扩展的第一平板面(上表面)92g及第二平板面(下表面)92h为与X-Y平面平行的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e)、(f)的实施方式中,在下框92的第一平板面(上表面)92g上形成有凹部92i。
图13表示具备将图12所示的玻璃构件90、上框91及下框92接合而成的玻璃复合体95的输入装置96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在此,使用图20说明玻璃复合体95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将图12(c)、(d)所示的上框91上下反转180度的状态下(即使第一平板面91g为下侧,使第二平板面91h为上侧),设置到图20(a)所示的承受台97的平坦面97a上。因此,在承受台97上设有上框91的状态下,上框91的贯通孔91a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扩大。
接下来,与上框91同样地,使图12(a)、(b)所示的玻璃构件90成为上下反转180度的状态(即,使第一平板面90a为下侧,使第二平板面90b为上侧),并向上框91的贯通孔91a内插入。
此时,如使用图12说明的那样,上框91的包围贯通孔91a的各侧壁部91c~91h的第二倾斜角θ2比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h的第一倾斜角θ1平缓,并且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第一平板面90a之间的角部(缘部)D和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与位于贯通孔91a的周围的第一平板面91g之间的角部(缘部)E在Z方向上形成为一致,因此能够不费力地将玻璃构件90插入上框91的贯通孔91a内,并且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的角部D和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角部E在承受台97的平坦面97a上一致(抵接)。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玻璃构件90的中心与上框91的贯通孔91a的中心稍微错开的状态下将玻璃构件90插入贯通孔91a,玻璃构件90的侧面也被贯通孔91a的侧壁部引导着移动,能够使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的角部D与上框91 的各侧壁部91c~91f的角部E在承受台97的平坦面97a上一致。
由此,能够使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与上框91的第一平板面91g在同一平面上一致,并且能够简单且精度良好地进行玻璃构件90相对于上框91的向平面方向(X、Y)的定位(也参照图20(b))。
玻璃构件90使各侧面90c~90f的角部D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角部E抵接,从而成为嵌入上框91的状态。此外,如图20(b)所示,能够形成夹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之间的间隙99,通过向该间隙99内填充粘接构件98,从而能够将玻璃构件90和上框91以侧面彼此进行接合。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将所述间隙99的开口部的大小(宽度)调整成例如0.125mm~0.170mm左右。
在此,如图20(a)所示,在将玻璃构件90嵌入上框91之前,可以将粘接构件98预先涂敷到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或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或者,如图20(b)所示,在将玻璃构件90嵌入到上框91之后,向间隙99内填充粘接构件98。
粘接构件98优选与图1、图2等中所示的粘接构件30同样为紫外线硬化型的树脂,能够使用常温硬化型或热硬化并用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
因此,在图20(b)的状态下,进行紫外线照射、或紫外线照射和加热硬化。
接下来,如图20(b)所示,将下框92经由粘接层(未图示)与上框91的第二平板面91h接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图14所示的输入装置96中,在玻璃构件90的第二平板面90b上层叠光学透明粘结层(OCA)102、传感器膜(传感器基板)100、光学透明粘结层(OCA)103及保护膜101。
并且,经由粘接层104将下框92向上框91及保护膜101接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12(e)、(f)所示的下框92上形成的凹部92i是将与传感器膜100电连接的柔性印制基板(未图示)向外部引出的部分。
在将图12所示的玻璃构件90、上框91及下框92接合而成的玻璃复合体95中,能够将玻璃构件90在第一平板面90a、91g侧无间隙地嵌入上框91,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玻璃构件90相对于上框91的向平面方向(X、Y)的定位。此外,能够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之间设置可填充粘接构件98的间隙99,因此能够经由粘接构件适当地将玻璃构件90与上框91间接合。
此外,即使玻璃构件90或上框91的成品稍微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可靠地形成被夹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之间的间隙99,并且由于间隙99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因此即使间隙99的形状或间隔等变化也能够可靠地埋入间隙99内。即,由于间隙99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因此即使粘接构件98的填充量为一定,也至少能够可靠地利用粘接构件填埋空间狭窄的前端变细的前端附近,能够通过粘接构件98可靠地将玻璃构件90和上框91接合。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粘接构件98的填充量管理成一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的角部D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角部E成为抵接的状态。在此,“抵接”不仅包括玻璃构件90嵌合于上框91的状态,还包括各侧面90c~90f的角部D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角部E之间以微小间隔(具体而言为数十μm以下)地接近的状态。
此外,在图12至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由图12(e)、(f)所示的下框92设置在玻璃构件90的下表面侧。并且,玻璃构件90的两侧面随着从下表面侧(第二平板面90b侧)朝向上表面侧(第一平板面90a侧)以玻璃构件90的宽度尺寸变小的方式逐渐倾斜。进而,上框91的两侧壁部以从下表面侧(第二平板面91h侧)朝向上表面侧(第一平板面91g侧)而所述侧壁部间的间隔逐渐变小的方式倾斜,且倾斜角θ2比玻璃构件90的侧面90c~90f的倾斜角θ1平缓。由此,能够增大倾斜角θ1与倾斜角θ2间的间隙99的容积,能够填充更多的粘接构件98,因此在施加了冲击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玻璃构件90相对于上下表面的双方脱落。因此,能够形成耐冲击性良好的玻璃复合体95。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图12所示的玻璃构件90、上框91及下框92接合而成的玻璃复合体95中,接合玻璃构件90与上框91之间的粘接构件98本身作为吸收缓和应力的缓冲层发挥作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通过温度变化使上框91和玻璃构件90膨胀收缩,也能够缓和从玻璃构 件90施加到上框91上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在玻璃复合体95上发生翘曲或裂纹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图12中,将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的平面形状形成为矩形状,但第一平板面90a的形状并未被限定。当然,如果玻璃构件90的形状被变更,则从侧面支承玻璃构件90的上框91的贯通孔91a的形状也仿照其变更。
另外,上框91也可以不像图12(c)、(d)所示那样为在中央设有贯通孔91a的平板状,其可以形成为曲面状,或者也可以兼用作将玻璃复合体95装入的输入装置96或其他的电子设备的筐体。
<第七实施方式>
在图15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图15中仅图示侧面90f)由具备第一倾斜角θ1的第一倾斜面93形成。
另一方面,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图15中仅图示侧壁部91f)由具备第一倾斜角θ1的第一倾斜面93和具备比第一倾斜角θ1角度小的第二倾斜角θ2的第二倾斜面94形成。形成在上框91上的第一倾斜面93从与第一平板面(上表面)91g的角部E形成到向下方向的中途,从中途到与第二平板面(下表面)91h的角部F由第二倾斜面94形成。
在图15的实施方式中,上框91的构成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一倾斜面93与玻璃构件90的由第一倾斜面93形成的各侧面90c~90f之间成为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上框91的构成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二倾斜面94和玻璃构件90的由第一倾斜面93形成的各侧面90c~90f之间形成有间隙105,在该间隙105内可以填充粘接构件98。
在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0(a)、(b)那样,在将玻璃构件90嵌入上框91时,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在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一倾斜面93上滑动而被引导,能够简单且适当地将玻璃构件90嵌入上框91,能够有效地提高玻璃构件90相对于上框91向平面方向(X、Y)的定位精度。此外,在适当地保持玻璃构件90与上框91的强度的同时容易将间隙105的开口部105a形成为足够大的形状。即,在图15的实施方式中,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并非全部由平滑的角度的第二倾斜面94形成而是从中途开始,因此与全部由第二倾斜面94形成 相比,能够将贯通孔91a的空间在第一平板面91g侧(上表面侧)减小。尤其是,如图15所示,通过在玻璃构件90的成为输入操作面的第一平板面90a侧使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倾斜角与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一致,从而能够提高输入操作面侧的上框91的强度。因此,位于比输入操作面靠里侧的位置的第二倾斜面94的倾斜角θ2形成为比图14的结构小(更平缓的角度),因此,即使将间隙105的开口部105a形成得更大也能够适当地保持强度。由此,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简单地向间隙105内填充粘接构件98。
此外,即使粘接构件98的填充量不均,粘接构件98也能够积存在间隙105内,能够抑制粘接构件98流入玻璃构件90和上框91均由第一倾斜面93抵接的部分,能够使由粘接构件98粘接的玻璃构件90与上框91间的接合稳定化。
在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由第一倾斜面93和第二倾斜面94形成,但也可以将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由第二倾斜面94和第一倾斜面93形成。但是,如果将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由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倾斜面构成,则从玻璃平板切出各玻璃构件90时无法一次切出各侧面90c~90f,因此玻璃基材成本上升。从而,将作为树脂成形品的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由多个不同的倾斜面93、94形成更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的实施方式中,将玻璃构件90与上框91间接合的粘接构件98本身也作为吸收缓和应力的缓冲层发挥作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因温度变化使上框91和玻璃构件90膨胀收缩,也能够缓和从玻璃构件90向上框91施加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在玻璃复合体95中发生翘曲或裂纹的不良情况。
<第八实施方式>
在图16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中,构成部件与图12相同,但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图16中仅图示侧面90f)中,第一倾斜面93与第一平板面90a之间的角部D形成为倒角加工面110,倒角加工面110与第一倾斜面93的交叉部H成为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图16中仅图示侧壁部91f)的抵接位置。
在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抵接位置成为比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及上框91的第一平板面91g稍靠里侧的位置。在图16的方式中,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抵接,从而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玻璃构件90相对于上框91的向平面方向(X、Y)的定位。
此外,在倒角加工面110的部分与上框91之间形成有缝隙G,即使少量的粘接构件98向所述缝隙G内渗出,也能够抑制其流入到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上,能够保持玻璃构件90的高平坦性。
图16中倒角加工不局限于毛刺清理加工。
另外,图16的倒角加工可以应用到图15的实施方式中。
在图17中示出图15及图16所示的玻璃复合体的变形例。在图17中,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图17中仅图示侧面90f)通过由第一倾斜角θ1构成的第一倾斜面93形成。
另一方面,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图17中仅图示侧壁部91f)由具备第五倾斜角θ5的第五倾斜面106和具备第二倾斜角θ2的第二倾斜面94形成。形成在上框91上的第五倾斜面106从与第一平板面(上表面)91g的角部形成至向下方向的中途,并且,经由弯曲部L,第二倾斜面94在第五倾斜面106的下侧连续形成。如此,各侧壁部91c~91f在中途弯曲形成不同的倾斜角。
在此,形成为第一倾斜角θ1>第五倾斜角θ5>第二倾斜角θ2的关系。
如图17所示,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五倾斜面106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07,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二倾斜面94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108。并且,所述第二间隙108中的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中的第二倾斜面94之间的倾斜角度差(θ1-θ2)比所述第一间隙107中的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中的第五倾斜面106的倾斜角度差(θ1-θ5)大。
此外,在先说明的图15的实施方式中,将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 91f由第一倾斜面93和第二倾斜面94形成,且使上框91的各第一倾斜面93与玻璃构件90的由第一倾斜面93构成的各侧面90c~90f抵接(面接触)。在上述结构中,在上框91的尺寸产生偏差的情况下,尤其是与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抵接的第一倾斜面93的尺寸的偏差形成得大时,无法使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一倾斜面93与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之间分别在四方的整个面上面接触。此时,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一倾斜面93在接近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的方向(第一倾斜角θ1变得更大(变得更陡),或位于上框91的两侧的第一倾斜面93间的间隔变窄等)上偏差大时,只能强行地将玻璃构件90插入上框91,尤其在上框91上产生应力形变而变形或割裂时,进而无法适当地将玻璃构件90插入上框91,难以使玻璃构件的第一平板面90a与上框91的第一平板面91g成为同一面等,可能无法制造期望的玻璃复合体。
因此,在图17的结构中,与图16同样地,在玻璃构件90上形成倒角加工面110,使倒角加工面110与第一倾斜面93交叉的交叉部H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抵接,进而使与所述交叉部H抵接的框体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部分由比第一倾斜角θ1小的第五倾斜面106形成。由此,即使在上框91上产生少量的尺寸偏差,也能够不费事地将玻璃构件90插入上框91的贯通孔91a内,能够抑制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之间产生应力变形,因此不易产生变形或割裂,能够提高制造效率。此外,能够简单且精度良好地进行玻璃构件90相对于上框91的对位。进而,能够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二倾斜面94之间形成用于填充粘接构件98的比较大的第二间隙108,能够充分地向第二间隙108内填充粘接构件98,能够适当地将玻璃构件90与上框91之间粘接。此外,容易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第五倾斜面106之间容易形成微小的第一间隙107,且少量的粘接构件98也进入该第一间隙107内,因此,即使在第一平板面90a、91g侧也能够将玻璃构件90与上框91之间进行粘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少量的粘接构件98进入第一间隙107内,且在倒角加工面110与上框91之间形成有缝隙G, 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粘接构件98向玻璃构件90的成为输入操作面的第一平板面90a侧漏出。
<第九实施方式>
在图18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中,使用将图12所示的上框91和下框92一体化得到的框体115。
在框体115上设置有能够安装玻璃构件90的空间115a,并且包围空间115a的侧壁部115b、115c通过由第三倾斜角θ3构成的第三倾斜面130形成。
在框体115上设置有承受玻璃构件90的下表面(第二平板面90b)的延伸部115d、115d。
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图18中仅图示侧面90d、90f)通过由第四倾斜角θ4构成的第四倾斜面131形成。并且,第三倾斜面130与第四倾斜面131的各倾斜角θ3、θ4不同。如图18所示,第三倾斜角θ3比第四倾斜角θ4平缓。
框体115为树脂的注塑成形品,其由具有柔性(挠性)的材质、形状和膜厚构成。由此,能够以使框体115的空间115a的开口部115a1扩大的方式使框体115弯曲,使框体115弯曲而形成所述开口部115a1扩大的状态,从而向所述空间115a内安装玻璃构件90。此时,如图20(a)所示,预先在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或框体115的各侧壁部涂敷粘接构件98,在如图18所示那样在框体115的空间115a内安装有玻璃构件90时,优选粘接构件98预先向玻璃构件90与框体115的两侧面间的间隙116填充。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制造阶段,使用图20(a)所示的上表面为平坦面97a的承受台97,在承受台97的平坦面97a上以与图18的状态上下翻转180°的状态设置玻璃构件90。进而,使框体115成为与图18上下翻转180°的状态,并使其弯曲而使开口部115a1扩大从而在框体115的空间115a内设置玻璃构件90。通过在承受台97的平坦面97a上进行上述作业,从而能够将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与框体115的第一平板面115e高精度地对位在同一面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玻璃构件90嵌入框体115,从而能够高精度且简单地进行玻璃构件90相对于框体 115的向平面方向(X、Y)的对位。进而,如图18所示,由于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框体115的各侧壁部的倾斜角θ3、θ4不同,所以能够形成夹在各侧面90c~90f与各侧壁部之间的间隙116,能够向所述间隙116内适当地填充粘接构件98。
如果粘接构件98为紫外线硬化树脂,则在将玻璃构件90设置到框体115的空间115a内后进行紫外线照射。此时,在例如在玻璃构件90的第二平板面90b上形成有装饰层117的情况下,难以从第二平板面90b侧进行紫外线照射。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在制造工序中,由于在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及框体115的第一平板面115e侧具有图20所示的承受台97,因此从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侧的紫外线照射也难以进行。因此,从侧面方向进行紫外线照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装饰层117,则能够进行来自玻璃构件90的第二平板面90b侧的紫外线照射。
与图12不同地,如果如图18那样将框体115一体化,则部件个数变少,并且无需进行图20(b)所示的下框92的接合工序,但图12那样使上框91和下框92分开形成具有能够简单地进行框体的注塑成形的优点。
另外,可以使第三倾斜角θ3及第四倾斜角θ4与图12所示的第一倾斜角θ1及第二倾斜角θ2形成为同等,但在图18中,由于需要在使框体115弯曲而扩大开口部115a1的同时向框体115的空间115a嵌入玻璃构件90,因此如果第三倾斜角θ3及第四倾斜角θ4的角度过小,即如果坡度小,则作业性变差(难以将玻璃构件90装入空间115a内)。因此,优选将第三倾斜角θ3及第四倾斜角θ4形成得比第一倾斜角θ1及第二倾斜角θ2大。例如,将第三倾斜角θ3调整为50°左右,将第四倾斜角θ4调整为60°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的实施方式中,将玻璃构件90与框体115之间接合的粘接构件98本身作为吸收缓和应力的缓冲层发挥作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因温度变化使框体115和玻璃构件90膨胀收缩,也能够缓和从玻璃构件90向框体115施加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在玻璃复合体120上产生翘曲或裂纹的不良情况。
<第十实施方式>
图19是不使用图12(e)、(f)所示的下框92地将玻璃构件90和上框(框体)91的各侧面彼此通过粘接构件98接合的结构。在图19中通过 使用高粘着粘接剂作为粘接构件98,从而不需要下框92。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图19中仅图示侧面90d、90f)和上框(框体)91的各侧壁部91c~91f(图19中仅图示侧壁部91d、91f)一部分抵接(在图19的结构中,在玻璃构件90的第一平板面90a与各侧面90c~90f相交的角部、及上框(框体)91的第一平板面91g与各侧壁部91c~91f相交的角部的位置抵接。或者,与图16同样地,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中,第一倾斜面93与第一平板面90a之间的角度D形成为倒角加工面110,倒角加工面110与第一倾斜面93的交叉部H与上框91的各侧壁部91c~91f抵接),从而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进行玻璃构件90相对于上框(框体)91的向平面方向(X、Y)的对位。进而,如图19所示,玻璃构件90的各侧面90c~90f与上框(框体)91的各侧壁部91c~91f的倾斜角θ1、θ2不同,因此能够形成夹在各侧面90c~90f与各侧壁部91c~91f之间的间隙99,能够适当地向所述间隙99内填充粘接构件98。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的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将玻璃构件90与上框(框体)91间接合的粘接构件98本身作为吸收缓和应力的缓冲层发挥作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因温度变化使上框(框体)91与玻璃构件90膨胀收缩,也能够缓和从玻璃构件90施加到上框(框体)91上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在玻璃复合体121上发生翘曲或裂纹的不良情况。
另外,也可以将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表示的玻璃复合体121上下翻转180°使用,并将玻璃构件90的第二平板面90b侧作为输入装置(触摸面板)的操作面侧。
<关于装饰区域及触摸面板的一例>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复合体在作为将电阻膜方式或静电电容方式等传感器基板组合而成的触摸面板使用时,使传感器基板的配线部(由Ag膏剂等形成)向输入区域的周围延伸,为了不会视觉观察到该配线部,通常,对所述输入区域的周围进行装饰。
在将玻璃构件与框体之间接合的粘接构件位于该装饰区域内时,粘接构件的透光性不会特别成为问题,但粘接构件位于装饰区域外时,需要使粘接构件为透光性的透明树脂。
图21表示触摸面板的一例,(a)是俯视图,(b)~(d)是沿(a)沿H-H线剖开并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示意纵向剖视图。
如图21(b)~图21(d)所示,在玻璃构件140的下表面的外周区域通过丝网印刷等直接形成装饰层141。
如图21(b)~图21(d)所示,玻璃构件140经由粘接构件(未图示)与框体142接合。图21(b)的玻璃复合体以图11所示的结构为基本,图21(c)的玻璃复合体以图8所示的结构为基本,图21(d)的玻璃复合体以图13所示的结构为基本。
在图21中,框体142的局部形成为装饰区域(着色区域)。并且,玻璃构件140的未形成有装饰层141的中央区域成为透明的输入区域144。
如图21所示,在玻璃构件140下设置有传感器膜145而构成触摸面板。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在玻璃构件140与传感器膜145之间空有空间,但实际上其通过光学透明粘结层(OCA)接合。在触摸面板的背面侧配置有液晶显示器(LCD)(未图示)。能够从触摸面板的输入区域144观察到液晶显示的显示形态,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一边观察显示在输入区域144上的显示形态一边进行输入操作。
Claims (29)
1.一种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平板状的玻璃构件、支承所述玻璃构件的框体、粘接所述玻璃构件和所述框体的粘接构件,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经由所述粘接构件固定在所述框体上,
所述粘接构件是缓和施加在所述框体上的应力的缓冲层,
所述框体由有色的非透光性的成形树脂构成,且具有与所述侧面对置的侧壁部,
所述侧面和所述侧壁部以设有填充所述粘接构件的填充部的方式配置,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侧壁部形成为具有不同的倾斜角,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以所述玻璃构件的宽度尺寸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
所述框体的侧壁部以所述侧壁部间的间隔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并且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比所述侧面的倾斜角缓和,
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在一部分抵接,且在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形成有所夹的间隙,在所述间隙中填充所述粘接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或所述侧壁部的至少一方在中途弯曲形成为不同的倾斜角,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的间隙具有从弯曲部朝向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的抵接方向的第一间隙、朝向与所述抵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处的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度差比所述第一间隙处的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度差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在中途弯曲形成为不同的倾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面中,倾斜面与平板面之间的角部形成为倒角加工面,至少所述倒角加工面与所述倾斜面的交叉部成为与所述侧壁部抵接的抵接位置。
5.一种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平板状的玻璃构件、支承所述玻璃构件的框体、粘接所述玻璃构件和所述框体的粘接构件,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经由所述粘接构件固定在所述框体上,
所述粘接构件是缓和施加在所述框体上的应力的缓冲层,
所述框体由有色的非透光性的成形树脂构成,且具有与所述侧面对置的侧壁部,
所述侧面和所述侧壁部以设有填充所述粘接构件的填充部的方式配置,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侧壁部形成为具有不同的倾斜角,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以所述玻璃构件的宽度尺寸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
所述框体的侧壁部以所述侧壁部间的间隔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并且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比所述侧面的倾斜角缓和,
在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形成有作为填充所述粘接构件的所述填充部的间隙,
所述玻璃构件与所述框体嵌合、或者在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上表面侧的各角部之间设有微小间隙。
6.一种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平板状的玻璃构件、支承所述玻璃构件的框体、粘接所述玻璃构件和所述框体的粘接构件,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经由所述粘接构件固定在所述框体上,
所述粘接构件是缓和施加在所述框体上的应力的缓冲层,
所述框体由有色的非透光性的成形树脂构成,且具有与所述侧面对置的侧壁部,
所述侧面和所述侧壁部以设有填充所述粘接构件的填充部的方式配置,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侧壁部形成为具有不同的倾斜角,
所述玻璃构件的侧面以所述玻璃构件的宽度尺寸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
所述框体的侧壁部以所述侧壁部间的间隔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并且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比所述侧面的倾斜角缓和,
在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形成有作为填充所述粘接构件的所述填充部的间隙,
所述间隙形成为随着朝向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上表面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或所述侧壁部的至少一方在中途弯曲形成为不同的倾斜角,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之间的所述间隙具有从弯曲部朝向所述上表面方向的第一间隙、朝向与所述上表面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处的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度差比所述第一间隙处的所述侧面与所述侧壁部的倾斜角度差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在中途弯曲形成为不同的倾斜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面中,倾斜面与表面之间的角部形成为倒角加工面,至少所述倒角加工面与所述倾斜面的交叉部成为与所述侧壁部嵌合的嵌合位置或微小间隙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为上框,与所述上框独立地设置有下框,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接合,且所述下框延伸设置到所述玻璃构件的下表面侧。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为上框,与所述上框独立地设置有下框,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接合,且所述下框延伸设置到所述玻璃构件的下表面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构件是透过可视光的透明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构件是透过可视光的透明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构件是紫外线硬化型的树脂。
15.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构件是紫外线硬化型的树脂。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构件是紫外线硬化型的树脂。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构件是紫外线硬化型的树脂。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具有设置阶梯差的切口部,所述框体具有沿着所述切口部的形状的延伸部。
1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具有设置阶梯差的切口部,所述框体具有沿着所述切口部的形状的延伸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外形形状为平板状。
2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外形形状为平板状。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外形形状为曲线状。
23.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外形形状为曲线状。
24.一种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其能够显示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
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玻璃构件的区域内。
25.一种使用了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其能够显示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
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玻璃构件的区域内。
26.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基材和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传感器基板,
所述基材为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复合体,所述传感器基板形成有检测静电电容的电极,并且,所述基材与所述传感器基板贴合成一体。
27.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基材和至少一部分为透光性的传感器基板,
所述基材为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玻璃复合体,所述传感器基板形成有检测静电电容的电极,并且,所述基材与所述传感器基板贴合成一体。
28.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玻璃复合体,
在所述玻璃构件与所述下框之间设置有传感器基板。
29.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
在所述玻璃构件与所述下框之间设置有传感器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97479 | 2010-09-03 | ||
JP2010197479 | 2010-09-03 | ||
CN201180017338.2A CN102823338B (zh) | 2010-09-03 | 2011-04-07 | 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7338.2A Division CN102823338B (zh) | 2010-09-03 | 2011-04-07 | 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6918A CN104486918A (zh) | 2015-04-01 |
CN104486918B true CN104486918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457724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733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3338B (zh) | 2010-09-03 | 2011-04-07 | 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
CN20141064347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86918B (zh) | 2010-09-03 | 2011-04-07 | 玻璃复合体、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733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3338B (zh) | 2010-09-03 | 2011-04-07 | 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948686B2 (zh) |
KR (1) | KR101230774B1 (zh) |
CN (2) | CN102823338B (zh) |
WO (1) | WO201202934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50962B2 (ja) * | 2011-12-08 | 2016-12-21 | 吉田テクノ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ガラス一体型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ガラス一体型成形品 |
JP5464617B2 (ja) * | 2012-01-12 | 2014-04-09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装飾付き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464608B2 (ja) * | 2011-12-22 | 2014-04-09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装飾付き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996217B2 (ja) * | 2012-03-02 | 2016-09-21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ガラス複合体、ガラス複合体を用いた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5747851B2 (ja) * | 2012-03-27 | 2015-07-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 タッチパネル取付方法 |
JP2013235145A (ja) * | 2012-05-09 | 2013-11-21 | Japan Display Inc | 表示装置 |
JP6275943B2 (ja) * | 2012-10-16 | 2018-02-0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電子機器 |
US9603266B2 (en) * | 2012-11-08 | 2017-03-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
US9166286B2 (en) | 2013-03-29 | 2015-10-20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Communication device |
WO2014181780A1 (ja) * | 2013-05-07 | 2014-11-13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用カバーガラス |
CN203337938U (zh) | 2013-06-07 | 2013-12-1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平板显示器的拼接式框体 |
JP6599325B2 (ja) * | 2013-07-31 | 2019-10-30 |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モジュールガラスパネルと平面構造物 |
US9573843B2 (en) | 2013-08-05 | 2017-02-21 | Corning Incorporated | Polymer edge-cover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
US9547338B2 (en) * | 2013-08-15 | 2017-01-1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jection molded display trim |
JP6113037B2 (ja) * | 2013-09-24 | 2017-04-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5064431A (ja) * | 2013-09-24 | 2015-04-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245911B2 (ja) * | 2013-09-24 | 2017-12-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9261915B2 (en) | 2013-12-21 | 2016-02-16 | Kyocera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apparatus, light-transmissive cover plate, and portable device |
JP2015126347A (ja) * | 2013-12-26 | 2015-07-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580502B1 (ko) * | 2014-08-04 | 2015-12-31 | 패치웍스 주식회사 | 휴대폰 디스플레이 화면 보호용 강화유리 보호필름 |
CN104363730A (zh) * | 2014-11-25 | 2015-02-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盖板结构 |
WO2016115696A1 (zh) * | 2015-01-21 | 2016-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05116967B (zh) * | 2015-08-31 | 2017-09-2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前盖组件及终端 |
JP6857839B2 (ja) * | 2016-09-13 | 2021-04-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携帯型情報端末 |
CN110574095A (zh) * | 2017-04-19 | 2019-12-13 | Agc株式会社 | 罩构件和显示装置 |
JP6805081B2 (ja) * | 2017-05-26 | 2020-12-23 |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用蓋体 |
JP2020066547A (ja) * | 2018-10-24 | 2020-04-30 |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ガラス成形品 |
CN111212529B (zh) * | 2018-11-22 | 2021-09-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
KR102252621B1 (ko) * | 2019-11-12 | 2021-05-17 |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 유리 성형 시스템 및 방법 |
JP7510316B2 (ja) * | 2020-09-16 | 2024-07-03 | 株式会社ヴィーネックス | 光ラインセンサ部材の製造方法 |
CN114258218B (zh) * | 2020-09-25 | 2024-06-0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框 |
CN114103088B (zh) * | 2021-11-26 | 2022-07-08 | 惠州深科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导电膜贴附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66046A (ja) * | 2001-06-11 | 2002-12-20 | Seiko Epson Corp |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射装置 |
JP2005100333A (ja) * | 2003-09-04 | 2005-04-14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と電子機器 |
WO2008035736A1 (fr) * | 2006-09-22 | 2008-03-27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Étui de boîtie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l'étui de boîtier et insert en verre formant une filière utilisé dans le procédé |
CN201497975U (zh) * | 2009-07-21 | 2010-06-02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模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99419B2 (ja) * | 1997-11-11 | 2004-02-23 | 河口湖精密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607946B2 (ja) * | 2001-03-07 | 2005-01-05 | 独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 Cr基耐熱合金 |
CN2473812Y (zh) * | 2001-04-29 | 2002-01-23 | 北京美富勤科技服务中心 | 背投设备屏幕固定装置 |
JP4613663B2 (ja) * | 2005-03-30 | 2011-01-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US8023260B2 (en) * | 2007-09-04 | 2011-09-20 | Apple Inc. | Assembl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
2011
- 2011-04-07 KR KR1020127019803A patent/KR1012307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4-07 CN CN201180017338.2A patent/CN10282333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07 CN CN201410643474.8A patent/CN1044869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07 WO PCT/JP2011/058761 patent/WO201202934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07 JP JP2011551724A patent/JP494868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66046A (ja) * | 2001-06-11 | 2002-12-20 | Seiko Epson Corp |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射装置 |
JP2005100333A (ja) * | 2003-09-04 | 2005-04-14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と電子機器 |
WO2008035736A1 (fr) * | 2006-09-22 | 2008-03-27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Étui de boîtie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l'étui de boîtier et insert en verre formant une filière utilisé dans le procédé |
CN201497975U (zh) * | 2009-07-21 | 2010-06-02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23338B (zh) | 2015-04-29 |
JP4948686B2 (ja) | 2012-06-06 |
CN104486918A (zh) | 2015-04-01 |
JPWO2012029347A1 (ja) | 2013-10-28 |
WO2012029347A1 (ja) | 2012-03-08 |
KR20120120936A (ko) | 2012-11-02 |
CN102823338A (zh) | 2012-12-12 |
KR101230774B1 (ko) | 2013-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86918B (zh) | 玻璃复合体、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 |
CN103576359B (zh) | 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 | |
US8519723B2 (en) |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nput apparatus | |
EP1973089B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laminating | |
CN101331529B (zh) | 显示设备以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 |
CN105579938A (zh) | 电容式曲面形状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EP1291812A2 (en) | Display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10053319A1 (en) | Cover pl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cover plate | |
JP2012168493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1954233B1 (ko) | 시인성이 개선된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KR102084060B1 (ko) | 보호용 윈도우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작한 표시 장치 | |
CN106448462A (zh) | 显示装置 | |
KR20150004496A (ko) | 표시장치용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CN103294303A (zh) | 改善可见性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KR20160053923A (ko) | 정전 용량형 터치 패널 | |
KR20120139407A (ko) | 터치스크린용 데코레이션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터치스크린용 데코레이션 필름 | |
KR20140010765A (ko)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보호용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5027045A (zh) |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层积膜 | |
CN104216553A (zh) | 复合式触控覆盖板 | |
KR20110008715U (ko) | 고투과 터치패널 | |
KR101146602B1 (ko) | 터치스크린 패널의 커버 윈도우 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537161B1 (ko) | 검지 기능을 갖는 표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2621716A (zh) | 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 |
US11543563B2 (en) | Optical functional resin panel having layers of increasing surface hardness | |
CN2630889Y (zh) | 具导光扩散板一体结构的光学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