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8235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8235A
CN104428235A CN201280074465.0A CN201280074465A CN104428235A CN 104428235 A CN104428235 A CN 104428235A CN 201280074465 A CN201280074465 A CN 201280074465A CN 104428235 A CN104428235 A CN 104428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diversion sheave
hoistway
car
lift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44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丸山直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28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8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从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下部反绳轮被配置于对重的外侧,因此对重能够在不与下部反绳轮发生干涉的情况下上升,当所述对重在最上部位置时,沿水平方向观察,所述对重与下部反绳轮(1)部分地重叠,能够减小井道的竖直方向的尺寸。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井道的背面壁侧设置有曳引机及对重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电梯装置,已知如下装置:对重被配置在井道的背面壁和轿厢之间的背面空间,并且从上侧向下侧观察井道时,曳引机被配置成与对重重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电梯装置中,从绳轮向对重侧伸出的绳索经由对重上部的吊轮被曳引机下侧的绳头紧固部紧固。
另一方面,从绳轮向轿厢侧伸出的绳索通过配置在一对对重侧轨道之间的下部反绳轮而被拉起,接着经由配置在轿厢侧面和井道侧壁之间的空间内的上部反绳轮、轿厢底面的一对吊轮,被与曳引机大致相同高度的绳头紧固部紧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44764号公报(图1、图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梯装置中,下部反绳轮被配置在一对对重侧轨道之间,因此存在井道的顶部尺寸变大的问题。
并且,从绳轮向轿厢侧伸出的绳索借助下部反绳轮被拉起,接着被引导至在轿厢侧面和井道侧壁之间的空间内配置的上部反绳轮,但在下部反绳轮和上部反绳轮之间,从井道的上侧观察,在绳索上产生约90度的扭转。
因此,为了防止因扭转造成的绳索的短寿命化,下部反绳轮及上部反绳轮以能够以适当的角度引导绳索的方式形成绳索槽,并且需要使上部反绳轮和下部反绳轮之间的距离足够远。
因此,若要将上部反绳轮的位置尽可能地配置在上方,则需要增大井道顶部尺寸,或者以使下部反绳轮不与对重的升降空间发生干涉的方式增大井坑尺寸,因此为了充分确保对重的升降空间,必须增大其中一方,从而存在无法减小井道竖直方向的尺寸的问题。
本发明将解决所述问题作为课题,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电梯装置,其不减少绳索的寿命,就能够减小井道竖直方向的尺寸。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
对重,从层站的出入口向所述井道内观察,所述对重设于所述井道的里侧的背面壁和所述轿厢之间的背面空间中,并与所述轿厢的升降联动地在所述井道内的背面空间中升降;
曳引机,其在所述背面壁侧被配置于所述对重的上侧;
下部反绳轮及上部反绳轮,从所述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所述下部反绳轮及上部反绳轮被配置于所述井道的壁和所述轿厢之间的空间中;
轿厢吊轮,其设于所述轿厢的下部;
对重吊轮,其设于所述对重的上部;以及
绳索,其在一端侧从所述曳引机经由所述下部反绳轮、所述上部反绳轮、所述轿厢吊轮吊挂所述轿厢,在另一端侧从所述曳引机经由所述对重吊轮吊挂所述对重,
从所述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所述下部反绳轮被配置于所述对重的外侧,当所述对重在最上部位置时,沿水平方向观察,所述下部反绳轮与所述对重部分地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从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下部反绳轮被配置在对重的外侧,并且当对重在最上部位置时,沿水平方向观察,下部反绳轮与所述对重部分地重叠,因此对重能够在不与下部反绳轮发生干涉的情况下上升,能够减小井道的竖直方向的尺寸。
并且,配置于井道的壁和轿厢之间的空间中的下部反绳轮能够与上部反绳轮隔开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绳索的因扭转导致的短寿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从箭头A观察图1时的图。
图3是从箭头B观察图1时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件、部位标以相同标号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从箭头A观察图1时的图,图3是从箭头B观察图1时的图。
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曳引机安装梁12、下部反绳轮安装台13及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
在井道1内设有在井道1内升降的轿厢2。在井道1的两侧壁(从层站的出入口观察井道1内时的左右两侧),分别借助第1轨道架4A安装有第1轿厢侧轨道3A,借助第2轨道架4B安装有第2轿厢侧轨道3B,第1轿厢侧轨道3A和第2轿厢侧轨道3B相互对置。
第1轨道架4A及第2轨道架4B在垂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分别配置有多个。
轿厢2由第1轿厢侧轨道3A、第2轿厢侧轨道3B引导而进行升降。
并且,在井道1内,设有在轿厢2和井道1的背面壁(从层站的出入口观察井道1内时的里侧的壁)之间的背面空间中升降的对重5。在井道1的背面壁分别借助第3轨道架4C安装有第1对重侧轨道6A,借助第4轨道架4D安装有第2轿厢侧轨道6B。第1对重侧轨道6A和第2对重侧轨道6B夹着对重5配置。
第3轨道架4C及第4轨道架4D在垂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分别配置有多个。
在上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对重吊轮9的对重5由第1对重侧轨道6A、第2对重侧轨道6B引导而在井道1的背面空间内升降。
在对重5的上侧,在背面空间中配置有曳引机7。该曳引机7固定于曳引机安装梁12。
该曳引机安装梁12在中间部被固定于第1对重侧轨道6A的顶部,在末端部被固定于第2对重侧轨道6B。
在曳引机安装梁12的基端部安装有末端部向下侧延伸的下部反绳轮安装台13。在该下部反绳轮安装台13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设有下部反绳轮11。
并且,在曳引机安装梁12的上表面的基端部,安装有末端部在轿厢2和井道1的侧壁之间延伸的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该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的末端部借助支架20安装于第1轿厢侧轨道3A。
从井道1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曳引机安装梁12和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呈L字状连结。
在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上旋转自如地设有第1上部反绳轮14A和第2上部反绳轮14B。
另外,在轿厢2的进深尺寸小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一个上部反绳轮。
曳引机7具有绳轮7A、马达7B及制动器7C。
在小径的绳轮7A上卷绕有细径的绳索8,其例如是高强度且高弯曲率的树脂包覆绳索。该绳索8在一端侧从绳轮7A向下部反绳轮11侧伸出,在另一端侧从绳轮7A向对重吊轮9侧伸出。
曳引机7被配置成,绳轮7A的轴线相对于连结第1对重侧轨道6A和第2对重侧轨道6B的中心点的直线成直角。
对重吊轮9以相对于上述直线倾斜的方式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对重5。从绳轮7A向对重5侧延伸的绳索8的另一端侧卷绕于对重吊轮9,并且末端部被设于曳引机安装梁12上的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紧固。
并且,在从井道1的一个侧壁朝向对置的侧壁沿水平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该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和曳引机7重叠。
并且,在曳引机7中,从井道1的上侧向下侧观察,绳轮7A的中心点被配置在第1对重侧轨道6A、第2对重侧轨道6B中的、靠近下部反绳轮11的第1对重侧轨道6A的中心位置附近。第1对重侧轨道6A比末端部延伸至井道1的顶部附近的第2对重侧轨道6B短,但该缩短量越少越好。
即,优选在确保用于使用绞车抬起曳引机7的起重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将曳引机7配置在上方,极力缩小第1对重侧轨道6A的短缩量,尽可能地确保对重5的升降空间。
而且,在第1对重侧轨道6A的背面侧(第2对重侧轨道6B的相反侧)配置的下部反绳轮11位于比安装有第1对重侧轨道6A的第3轨道架4C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当对重5在最上部位置时,该下部反绳轮11沿着水平方向观察与对重5部分地重叠。
在轿厢2的下部的两角部分别设有第1轿厢吊轮16A和第2轿厢吊轮16B。在第2轿厢侧轨道3B上,在与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大致相同的高度安装有轿厢侧绳头紧固部17。
并且,在井道1的背面空间中的、第2对重侧轨道6B的背面(第1对重侧轨道6A的相反侧)侧的空间内设有控制盘18。
在上述结构的电梯装置中,从绳轮7A向轿厢2侧伸出的绳索8的一端侧首先沿着第1对重轨道6A的背面向下侧伸出,接着通过安装于下部反绳轮安装台13上的下部反绳轮11而被拉起。
然后,绳索8的行进方向转换90°并被第1上部反绳轮14A、第2上部反绳轮14B沿着井道1的侧壁引导。
绳索8接着在第2上部反绳轮14B处垂下,并利用安装于轿厢2的下部的第1轿厢吊轮16A和第2轿厢吊轮16B吊起轿厢2,在第2吊轮16B处被拉起的绳索8由轿厢2侧绳头紧固部17紧固。
另一方面,从绳轮7A向对重吊轮9侧朝向下侧伸出的绳索8的另一端侧在对重吊轮9处被拉起,并由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紧固。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装置,关于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从井道1的上侧向下侧观察,下部反绳轮11配置在对重5的外侧,因此对重5能够在不干涉下部反绳轮11的情况下上升,在最上部位置时,沿水平方向观察,对重5能够与下部反绳轮11部分地重叠。
因此,能够缩短井道1的顶部尺寸、井坑尺寸,能够减小井道1的竖直方向的尺寸。
并且,在下部反绳轮11和第1上部反绳轮14A之间绳索8的行进方向转换90°,因此,为了防止绳索8的急剧扭转,下部反绳轮11和第1上部反绳轮14A需要使各自的槽部在合适的角度以内来引导绳索8。
对此,从井道1的上侧向下侧观察,下部反绳轮11被配置在对重5的外侧的、井道1的背面壁和轿厢2之间的空间内,因此下部反绳轮11能够以从第1上部反绳轮14A充分离开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能够防止绳索8的短寿命化。
并且,在设置有曳引机7的曳引机安装梁12上设有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并且不需要不同于曳引机安装梁地另行设置对重侧绳头紧固部用的梁,能够使结构简单化。
并且,从井道1的上侧观察,曳引机安装梁12和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呈大致L字状连结,曳引机安装梁12的端部固定于第2对重侧轨道6B,并且该第2对重侧轨道6B夹着曳引机安装梁12借助上下一对第4轨道架4D固定于井道1的背面壁。并且,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的端部固定于第1轿厢侧轨道3A,并且该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借助上下一对第1轨道架4A固定于井道1的侧壁。
这样,曳引机安装梁12及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借助第2对重侧轨道6B、第1轿厢侧轨道3A被支承于井道1的垂直的两个面的壁上,因此,在水平方向的励振成分作用于井道1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情况下,对于地震时等的水平载荷的耐受强度性高。
并且,除了第1对重侧轨道6A之外,第1轿厢侧轨道3A、第2轿厢侧轨道3B和第2对重侧轨道6B延长至井道1的顶部附近,因此即使是梁处于井道1的顶部的柔性结构的建筑物,也可以通过将固定有上部反绳轮梁15的第1轿厢侧轨道3A、固定有曳引机安装梁12的第2对重侧轨道6B固定到井道1的顶部的梁上来进行应对,对于曳引机安装梁12和上部反绳轮梁15的固定,不需要准备另外新的部件。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最适合应用使绳轮7A小径化、薄形且外形尺寸小的薄形的曳引机7。
当曳引机为薄形且外形尺寸大时,从井道1的上侧向下侧观察,存在曳引机与两个对重侧轨道6A、6B重叠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会产生对重侧轨道6A、6B延长至井道1的顶部附近而无法固定于井道1的顶部的梁上的不良情况。
另一方面,为了消除该不良情况,在扩大对重侧轨道6A、6B的间隔的情况下,无法将控制盘18设置于井道1的背面空间,从而不得不配置在井道1的侧壁和轿厢2之间的狭窄空间。
并且,当曳引机7的外形尺寸大时,在轿厢2上维护曳引机7时,对于靠近井道1的侧壁的一侧,需要从轿厢2上探出来进行检查,因此在左右具有制动器7C的曳引机7中,存在无法安全地维护一方的制动器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与图1相同地,省略了曳引机安装梁12、下部反绳轮安装台13及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
在图4中,用点划线示出连结第1对重侧轨道6A的中心点和第2对重侧轨道6B的中心点的直线I。
在曳引机7中,绳轮7A的轴心相对于直线I垂直,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作用于绳轮7A的悬挂载荷的中心位置在比对重侧轨道6A的中心靠轿厢2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于绳轮7A的悬挂载荷的中心位置与对重侧轨道6A的中心基本一致。
并且,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由多个绳头紧固件构成,但连结各个绳头紧固件的中心的多边形的中心位置配置在直线I上。
因此,配置于对重5上的对重吊轮9的轴与曳引机7的绳轮7A的轴心平行,吊轮9的中心点也在直线I上。
而且,卷绕有向轿厢2侧伸出的绳索8的下部反绳轮11以其中心点也在直线I上的方式配置。
由此,下部反绳轮11、绳轮7A、吊轮9及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分别以各中心点在连结第1对重侧轨道6A和第2对重侧轨道6B的直线I上的方式配置。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相同。
这样,下部反绳轮11、绳轮7A、吊轮9及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0以各自的中心点在直线I上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曳引机安装梁12上不会产生扭矩。
因此,不需要对曳引机安装梁12安装多余的加强部件,能够进一步使结构简单化。
实施方式3.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与图1相同地,省略了曳引机安装梁12、下部反绳轮安装台13及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
在该实施方式中,曳引机7被配置成与实施方式1相比接近井道1的侧壁侧。并且,下部反绳轮11与上部反绳轮14同样地以相等的距离与井道1的侧壁对置。
曳引机7被配置成接近井道1的侧壁侧,并且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相比较,第1对重侧轨道6A相应地从第2对重侧轨道6B离开,从而对重5的宽度尺寸也变大。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卷绕于绳轮7A上的绳索8的向轿厢2侧伸出的绳索8的一端侧在第1对重侧轨道6A的背面侧从绳轮7A向下方伸出,并被引导至从井道1的上侧观察与绳轮7A垂直的下部反绳轮11。
接着,绳索8经由该下部反绳轮11后,被向上方拉起,并被引导至上部反绳轮14,再次向下方伸出并延伸至轿厢2的下侧,经由第1轿厢吊轮16A、第2轿厢吊轮16B吊起轿厢2,在第2吊轮16B处被拉起的绳索8由轿厢2侧绳头紧固部17紧固。
在该实施方式中,曳引机7被配置成接近井道1的侧壁侧,第1对重侧轨道6A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比较从第2对重侧轨道6B离开,对重5的宽度尺寸也变大。
这样,对重5的宽度尺寸变大,相应地能够缩小高度尺寸,因此例如在对重5的上部空间产生富余,与对重5、对重吊轮9相关联的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曳引机7配置在井道1的背面空间,但曳引机7也可以被配置成比轿厢2的升降空间靠上侧,并且从井道1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曳引机7的马达7B与轿厢2重叠。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曳引机安装梁12的端部固定于第2对重侧轨道6B,并且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的端部固定于第1轿厢侧轨道3A,但也可以借助例如支承部件将曳引机安装梁12、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5固定于井道的壁上。
标号说明
1:井道;2:轿厢;3A:第1轿厢侧轨道;3B:第2轿厢侧轨道;4A:第1轨道架;4B:第2轨道架;4C:第3轨道架;4D:第4轨道架;5:对重;6A:第1对重侧轨道;6B:第2对重侧轨道;7:曳引机;7A:绳轮;7B:马达;7C:制动器;8:绳索;9:对重吊轮;10:对重侧绳头紧固部;11:下部反绳轮;12:曳引机安装梁;13:下部反绳轮安装台;14A:第1上部反绳轮;14B:第2上部反绳轮;15:上部反绳轮安装梁;16A:第1轿厢吊轮;16B:第2轿厢吊轮;17:轿厢侧绳头紧固部;20:支架。

Claims (11)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
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
对重,从层站的出入口向所述井道内观察,所述对重设于所述井道的里侧的背面壁和所述轿厢之间的背面空间中,并与所述轿厢的升降联动地在所述井道内的背面空间中升降;
曳引机,其在所述背面壁侧被配置于所述对重的上侧;
下部反绳轮及上部反绳轮,从所述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所述下部反绳轮及上部反绳轮被配置于所述井道的壁和所述轿厢之间的空间中;
轿厢吊轮,其设于所述轿厢的下部;
对重吊轮,其设于所述对重的上部;以及
绳索,其在一端侧从所述曳引机经由所述下部反绳轮、所述上部反绳轮、所述轿厢吊轮吊挂所述轿厢,在另一端侧从所述曳引机经由所述对重吊轮吊挂所述对重,
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所述下部反绳轮被配置于所述对重的外侧,当所述对重在最上部位置时,沿水平方向观察,所述下部反绳轮与所述对重部分地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曳引机安装梁上,所述曳引机安装梁被固定于对所述对重进行引导的一对对重侧轨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被设于所述曳引机安装梁上的对重侧绳头紧固部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反绳轮安装于上部反绳轮安装梁,从所述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所述上部反绳轮安装梁与所述曳引机安装梁呈L字状连结,并且所述上部反绳轮安装梁的端部被固定于对所述轿厢进行引导的轿厢侧轨道上,
所述曳引机安装梁及所述上部反绳轮安装梁借助所述对重侧轨道、所述轿厢侧轨道被支承在所述井道的垂直的两个面的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所述曳引机被配置成与一个所述对重侧轨道重叠,
另一个所述对重侧轨道延长得比一个所述对重侧轨道长,并借助支架固定于所述背面壁。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的绳轮的中心点被配置在连结一对所述对重侧轨道的中心点的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反绳轮的中心点被配置在所述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重侧绳头紧固部的中心点被配置在所述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被配置成,从所述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所述绳轮的中心点与一个所述对重侧轨道的所述中心点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井道的上侧向下侧观察,所述下部反绳轮和所述上部反绳轮被垂直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8、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反绳轮及所述上部反绳轮被配置成与所述井道的侧壁对置。
CN201280074465.0A 2012-07-04 2012-07-04 电梯装置 Pending CN1044282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7104 WO2014006703A1 (ja) 2012-07-04 2012-07-04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8235A true CN104428235A (zh) 2015-03-18

Family

ID=49881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4465.0A Pending CN104428235A (zh) 2012-07-04 2012-07-04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40778B2 (zh)
KR (1) KR101690856B1 (zh)
CN (1) CN104428235A (zh)
WO (1) WO201400670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3897A (zh) * 2016-04-12 2018-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9153539A (zh) * 2016-05-25 2019-01-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CN111936408A (zh) * 2018-04-12 2020-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曳引机用机座固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8230A1 (ja) * 2017-04-26 2018-11-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567143B2 (ja) * 2018-07-02 2019-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3124A (ja) * 2000-06-23 2002-0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け装置及びその据付け工法
TW200540095A (en) * 2002-12-06 2005-12-16 Toshiba Elevator Kk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CN1741953A (zh) * 2004-02-10 2006-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974363A (zh) * 2006-12-06 2007-06-06 广州日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悬挂装置
CN101146733A (zh) * 2005-03-23 2008-03-1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无机房电梯
CN201433032Y (zh) * 2009-06-30 2010-03-31 苏州德奥电梯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反绳轮安装装置
JP2010070344A (ja) * 2008-09-19 2010-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804936A (zh) * 2009-02-13 2010-08-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4764B2 (ja) 2000-02-29 2006-02-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3124A (ja) * 2000-06-23 2002-0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け装置及びその据付け工法
TW200540095A (en) * 2002-12-06 2005-12-16 Toshiba Elevator Kk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CN1741953A (zh) * 2004-02-10 2006-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1146733A (zh) * 2005-03-23 2008-03-1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无机房电梯
CN1974363A (zh) * 2006-12-06 2007-06-06 广州日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悬挂装置
JP2010070344A (ja) * 2008-09-19 2010-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804936A (zh) * 2009-02-13 2010-08-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N201433032Y (zh) * 2009-06-30 2010-03-31 苏州德奥电梯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反绳轮安装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3897A (zh) * 2016-04-12 2018-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9153539A (zh) * 2016-05-25 2019-01-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CN111936408A (zh) * 2018-04-12 2020-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曳引机用机座固定装置
CN111936408B (zh) * 2018-04-12 2022-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曳引机用机座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22917A (ko) 2015-03-04
JP5840778B2 (ja) 2016-01-06
JPWO2014006703A1 (ja) 2016-06-02
WO2014006703A1 (ja) 2014-01-09
KR101690856B1 (ko)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9133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1166686B (zh) 电梯装置
CN105939955B (zh) 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CN103974891A (zh) 电梯装置
JP582718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471023B (zh) 电梯装置
CN104428235A (zh) 电梯装置
CN102414111A (zh) 在单个井道内包括多个轿厢的电梯系统
CN103848322B (zh) 具有补偿绳索的电梯
JP2009073658A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849712B2 (ja) エレベータ
JP477442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1155745A (zh) 电梯装置
CN103130067B (zh) 电梯设备
CN103189295B (zh) 电梯
CN106660746B (zh) 无机房电梯
JP6432926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09502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1448157A (zh) 无机房电梯
JP669246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17245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608960B2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60177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昇降路装置
KR10143780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486167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