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1436A -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1436A
CN104391436A CN201410586730.4A CN201410586730A CN104391436A CN 104391436 A CN104391436 A CN 104391436A CN 201410586730 A CN201410586730 A CN 201410586730A CN 104391436 A CN104391436 A CN 104391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lid
peristome
cable connecting
sid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67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元正博
森本泰正
扇田利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91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1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8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sleeves, e.g. for communication cab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和搭载在装置主体上的自动原稿送出装置,设置于从自动原稿送出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能够自由装卸地与设置在装置主体的电路基板上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结构中,在装置主体的筐体背面,在与基板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关闭该开口部的盖体通过安装部件安装于电缆的前端部,该盖体构成为能够通过由钩和螺栓插通用凸台形成的螺栓固定自由地安装于开口部。

Description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12年11月13日、申请号为201210454019.4、发明名称为“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该电缆连接装置构成为具备第一装置和搭载于第一装置的第二装置,设置在从第二装置延伸设置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能够自由装卸地与设置于第一装置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在具备图像形成部、扫描部以及纸张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搭载自动原稿送出装置,并将设置在从自动原稿送出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部的线缆侧连接器与设置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搭载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从而一体地形成图像形成装置。
在这样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卸下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情况下,以往在卸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板之后,进行从基板侧连接器拔下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的作业。另外,在将自动原稿送出装置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情况下,也在卸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板之后,进行将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电缆的线缆连接器与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然后将背面板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的作业。
若是在工厂生产时,这样的作业不会成为特别的问题,而例如在出厂后,在设置现场更换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情况下,需要能够卸下背面板的空间,在没有这样的空间的地方,作业会变得非常繁琐。因此,期望实现能够简单地进行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安装和拆卸的结构。
另外,由于需要将电缆的连接装置设为作为外力而能够承受拉伸强度10kgf的连接结构,因此期望在强度方面也实现对应。
作为电缆的连接装置的一个例子,公开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缆安装装置。
该电缆安装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即、为了将一端通过铰链单元与主体单元能够开闭地连接的原稿自动供给单元和主体单元电连接而将来自主体单元的电缆与原稿自动供给单元连接,该电缆安装装置形成如下构造,即、将电缆与设置在原稿自动供给单元的基板上的连接器连接,并利用束线带将电缆固定于该基板。
根据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缆安装装置,电缆和基板的安装变得容易。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缆安装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将电缆安装于主体单元侧的情况下,需要卸下朝主体单元的背面侧突出的背面板的整体来进行上述安装,在这样的没有开放空间的地方,电缆向主体单元侧的安装或者拆卸将会成为非常繁琐的作业。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缆安装装置中,由于将电缆固定于基板,所以若向电缆施加某种外力,则基板可能会破损,依然残留强度方面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即:在将从第一装置导出的电缆安装于作为第二装置的装置主体侧时,不用拆卸背面板就能够容易地完成其安装(或者拆卸),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安装强度。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缆连接装置是如下机构的电缆连接装置,即:具备第一装置和搭载于上述第一装置的第二装置,设置在从上述第二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能够自由装卸地与设置于上述第一装置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结构的电缆连接装置,该电缆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装置的筐体上,在与上述基板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盖体通过安装部件安装于上述电缆的前端部,上述盖体构成为,在将上述线缆侧连接器与上述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固定部件自由安装于上述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装置,例如在从第一装置卸下第二装置的情况下,不用卸下与基板侧连接器相对配置的筐体的一个面(例如背面板)的整体,而通过从开口部仅卸下盖体就能够从基板侧连接器容易地卸下安装在盖体上的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另外,因为利用安装部件将电缆安装并固定于盖体,所以即便向电缆施加某种外力,该外力也会首先施加到盖体的安装部件,而不会直接施加到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部,因此不用担心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破损。
另外,在将第二装置搭载于第一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将在电缆安装有盖体的第二装置搭载于第一装置,然后,将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与第一装置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并利用固定部件将盖体安装并固定于开口部即可,因此安装作业简单。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开口部以及上述盖体形成为矩形状,上述固定部件具备:钩,该钩设置在上述盖体的一个边缘部并与上述开口部的边缘部卡合;和螺栓固定部,该螺栓固定部设置在上述盖体的与上述一个边缘部相对的另一个边缘部侧并固定于上述第一装置的主体侧。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固定部件的一个设为钩,从而仅在另一侧进行螺栓固定即可,因此盖体的安装作业变得简单。另外,因为另一侧是螺栓固定,所以即便施加某种外力,由于盖体自身牢固地固定,所以能够降低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安装部件设置在在上述钩和上述螺栓固定部之间的、靠近上述螺栓固定部的盖体背面。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安装部件和固定部件的螺栓固定部承受因某种理由而对电缆施加的外力,因此能够降低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开口部设置有用于将上述电缆导出到外部的开口侧导出部,上述开口侧导出部配置于将上述盖体安装于上述开口部时上述盖体的上述螺栓固定部的附近。
根据这种结构,向电缆施加任何外力时,该载荷首先施加到导出部附近的盖体的边缘部,但在该盖体的边缘部的附近存在螺栓固定部,且该螺栓固定部与第一装置的主体侧牢固地固定,因此不用担心盖体从开口部脱落。另外,由于利用配置在螺栓固定部的附近的安装部件将电缆牢固地安装于盖体,所以施加的外力不会直接作用于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部。因此,能够防止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盖体上,在与上述开口侧导出部相对的边缘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将上述电缆导出到外部的盖体侧导出部,上述盖体侧导出部配置在上述螺栓固定部的附近。
根据这种结构,向电缆施加任何外力时,该载荷首先施加到盖体的盖体侧导出部的边缘部,但在该盖体侧导出部的边缘部的附近存在螺栓固定部,且该螺栓固定部与第一装置的主体侧牢固地固定,因此不用担心盖体从开口部脱落。另外,由于利用配置在螺栓固定部的附近的安装部件将电缆牢固地安装于盖体,所以施加的外力不会直接作用于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部。因此,能够防止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的破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螺栓固定部跨越上述电缆而固定两侧。这样,通过使螺栓固定部形成为在盖体侧导出部的附近以跨越电缆的方式固定两侧的构造,能够使电缆抵抗外力的固定力更稳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盖体侧导出部和上述安装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决定上述电缆的配线位置的定位机构。这样,通过设置定位机构,能够准确地将电缆定位并固定在盖体的背面。
另外,使用了上述结构的电缆连接装置的本发明的电缆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上述安装部件将上述电缆的前端部安装于上述盖体的工序;将安装有上述盖体的上述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与上述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工序;以及通过上述固定部件将上述盖体固定于上述筐体的上述开口部的工序。
根据这种特征,在将线缆侧连接器与基板侧连接器连接之后,仅将盖体安装于开口部就能够固定电缆。即,在将线缆侧连接器与基板侧连接器连接之后,能够省去将电缆安装于第一装置的主体侧或者盖体的背面的工序,因此能够在相应程度上简化制造工序。
另外,在具备上述结构的电缆连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第一装置可以为至少具备图像形成部和扫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第二装置可以为自动原稿送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卸下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情况下,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筐体卸下盖体就能卸下电缆,所以拆卸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即便在更换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情况下,将在电缆上安装有盖体的自动原稿送出装置运送到现场,在现场将该自动原稿送出装置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从设置于筐体的背面的开口部插入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而将电缆与基板侧连接器连接,并在该状态下将盖体固定于开口部即可,所以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更换作业也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剖视图。
图2是放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3是安装有电缆的前端部的盖体的背面图。
图4是安装有电缆的前端部的盖体的表面图。
图5是包含开口部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将盖体安装于开口部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7是沿图2的A-A线的概要剖视图。
图8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使用了树脂带的电缆的安装部件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概要剖视图。图2是后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从外部传递来的图像数据等在规定的薄片(记录纸张)上形成多色以及单色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1由至少具备图像形成部2B和扫描部2A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下简称为装置主体)2和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装置以及另一个装置,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二装置以及一个装置。
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自动地将原稿输送到装置主体2的上部的由硬质透明玻璃形成的原稿载置台4上。另外,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构成为可在箭头M方向自由转动,通过将原稿载置台4的上方敞开而能够用手放置原稿。
扫描部2A利用CCD传感器88经由灯单元83、反射镜单元84~86、透镜单元87读取载置在原稿载置台4上的原稿或者由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送来的原稿的图像,并将读取到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部2B。
在图像形成部2B处理的图像数据是与使用了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各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因此,各设置四个带电器6、显影器7、感光鼓8(以下称为感光体)、清洁单元9以便形成与各种颜色对应的四种潜影,分别设定为K、C、M、Y。
曝光单元5具有利用光束与输入的图像数据等对应地将通过带电器6带电的感光体8曝光,从而在感光体8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的功能。
带电器6是用于使感光体8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的带电机构。显影器7利用四色(Y、M、C、K)的调色剂将形成于各感光体8的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化。另外,清洁单元9清除、回收在显影、图像转印后的感光体8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配置在感光体8的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0具有通过将形成于感光体8的各色的调色剂像按顺序重叠地转印到以与各感光体8接触的方式设置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1上而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的功能。中间转印带11架设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3以及中间转印辊14而被驱动。利用与中间转印带11的背面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14进行从感光体8向中间转印带1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为了转印调色剂像而向中间转印辊14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
如上所述,在各感光体8表面与各色相对应地显影化后的静电图像层叠在中间转印带11上。层叠后的图像信息通过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而被配置在纸张和中间转印带11的接触位置上的转印辊15转印到纸张上。此时,中间转印带11和转印辊15以规定的辊隙压接,并且对转印辊15施加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纸张上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另外,如上所述,因与感光体8接触而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或者未通过转印辊15向纸张上转印而在中间转印带11上残留的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6清除、回收。
供纸盒17是用于预先存储图像形成所使用的薄片的托盘,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曝光单元5的下侧。另外,还可以在手动供纸盒18中放置薄片。另外,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方的排纸托盘19是用于将印刷完毕的薄片以面朝下的状态收集的托盘。
另外,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用于将供纸盒17以及手动供纸盒18的纸张经由转印辊15和定影单元20送到排纸托盘19的纸张输送路径S。在从供纸盒17或手动供纸盒18到排纸托盘19的纸张输送路径S附近,配置有拾取辊21、多个输送辊22、阻挡辊23、转印辊15、定影辊20等。
输送辊22是用于促进、补助薄片的输送的小型辊,沿着纸张输送路径S设置有多个输送辊22。另外,在供纸盒17或手动供纸盒18的端部附近具备拾取辊21,从供纸盒17或手动供纸盒18一张一张地拾取薄片并将其供给到纸张输送路径S。
另外,阻挡辊23暂时保持在纸张输送路径S上输送的薄片。而且,具有在中间转印带11表面的调色剂像的前端和薄片的前端对齐的时刻将薄片输送到转印辊15的功能。
定影单元20通过利用加热辊24以及加压辊25将调色剂热压印到薄片上而将转印到薄片上的多色调色剂像熔融、混合、压接并使其热定影于薄片的功能。另外,在定影单元20设置有用于从外部对加热辊24加热的外部加热带26。通过从定影单元20通过而利用热量使未定影调色剂熔融、固定后的薄片例如经由其下游侧的配置在纸张输送路径S上的输送辊22排出到排纸托盘19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如下结构,即:在装置主体2的筐体背面2a侧的上部设置用于安装盖体40的开口部30,将线缆侧连接器能够自由装卸地与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其中,该线缆侧连接器设置在从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的背面侧导出到外部的电缆50的前端,该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通过该开口部30而配置在装置主体2内。
以下,对该电缆50的连接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图3至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缆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图3是安装有电缆的前端部的盖体的背面图,图4是安装有电缆的前端部的盖体的表面图,图5是包含开口部的周边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将盖体安装于开口部的过程的说明图,图7是沿图2的A-A线的概要剖视图,图8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装置中,从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的背面侧导出到外部的电缆50的前端部通过安装部件41(参照图3)安装于盖体40的背面。即,电缆50的前端部和盖体40一体地形成。另外,在电缆50的前端设置有线缆侧连接器51a、51b和接地端子51c。
盖体40形成为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在短边侧的边缘部(图3以及图4中为右侧的边缘部)40a设置有用于与后述开口部30的卡止用槽32卡止的钩42。另外,在与钩42相反的一侧的边缘部(图3以及图4中为左侧的边缘部)40b设置有为了将电缆50导出到外部而形成为凹状的盖体侧导出部44,在该盖体侧导出部44附近的盖体40背面,以跨越盖体侧导出部44的方式在上下两处立起设置有具有螺栓插通孔45a的螺栓插通用凸台(螺栓固定部)45。
安装部件41设置在盖体40背面的、钩42和螺栓插通用凸台45之间,如图8所示,利用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树脂带41a从横向夹住电缆50,将树脂带41a的两个前端部对齐,将螺栓部件70插入到设置在两个前端部的螺栓插通孔41b并拧入到设置在盖体40的背面的螺栓接受部46,从而将电缆50安装到盖体40的背面。但是,安装部件41不限定为这种大致U字状的树脂带41a,也可以例如图9所示形成为如下构造,即:使用具备将电缆50压入到中央部的半圆弧状的按压部41e1的树脂带41e,将螺栓部件70插入到设置在这两个端部的螺栓插通孔41f,并拧入到设置在盖体40的背面的各螺栓接受部47,从而将电缆50安装到盖体40的背面。
另外,在盖体侧导出部44和安装部件41(树脂带41a)之间,从两侧夹持电缆50而决定配线位置的作为定位机构的定位肋48、48与螺栓插通用凸台45、45相邻地相对配置。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开口部30形成为横向较长的矩形状,在左侧的边缘部31,在高度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供盖体40的钩42卡止的卡止用槽32。
另外,在开口部30的底面33上设置有连接器用开口部34,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的电路基板60的基板侧连接器61a、61b设置为位于该连接器用开口部34并且露出到开口部30内。
另外,在开口部30的底面33上,在右侧的边缘部35附近的上下两处设置有螺栓紧固用开口部36,在该螺栓紧固用开口部36,分别相对地配置有螺纹孔66,其中,上述螺纹孔66形成于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配置的金属框架65。即,在将盖体40安装于开口部30时,螺栓紧固用开口部36配置为与立起设置在盖体40背面的上下两处的螺栓插通用凸台45相对,形成于金属框架65的螺纹孔66配置为与螺栓插通用凸台45的螺栓插通孔45a相对。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钩42和螺栓插通用凸台45的组合作为将盖体40安装并固定于开口部30的固定部件。由此,因为仅在设置有螺栓插通用凸台45的盖体40的另一个的边缘部40b侧进行螺栓固定即可,所以向开口部30安装盖体40的作业变得简单。另外,因为另一个边缘部40b侧为螺栓固定,所以即便施加任何外力,由于盖体40自身牢固地固定于开口部30,因此不用担心电路基板60、基板侧连接器61a、61b破损。
此外,图5中的符号38是连接在电缆50的前端设置的接地端子51c的接地螺栓。
另外,在与设置有卡止用槽32的边缘部31相对的右侧的边缘部35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将电缆50从开口部30内导出到外部(或者从外部导入到开口部30内)的、形成为凹状(形成为半个盆的形状)的开口侧导出部39。
接下来,对在使用了上述结构的盖体40和开口部30的线缆连接装置的线缆连接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安装部件将盖体40安装于在从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导出的电缆50的前端部。即,如图8所示,利用形成大致U字状的树脂带41a从横向夹住电缆50的前端部,将这两个前端部对齐,将螺栓部件70插入到设置在两个前端部的螺栓插通孔41b并拧入在盖体40背面设置的螺栓接受部46,从而将电缆50安装并固定到盖体40的背面。此时,如图3所示,位于盖体侧导出部44和树脂带41a之间的电缆50,被夹在定位肋48、48之间而定位。即,从盖体40导出到外部的电缆50以通过盖体侧导出部44的方式配线。
接下来,在该状态下,如图6所示将设置在电缆50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51a、51b连接到基板侧连接器61a、61b。
接下来,在该状态下,从横向将盖体40的钩42卡止到开口部30的卡止用槽32,以该卡止部作为支点朝开口部30侧按压盖体40,从而将盖体40添加设置于开口部30。此时,沿着由大致半圆弧形状的盖体侧导出部44和与其相对的大致半圆弧形状的开口侧导出部39形成为大致圆弧形状(或者横向较长的椭圆形状)的导出部导出电缆50,而不会使其被强行弯曲。另外,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盖体40的螺栓插通用凸台45的前端通过形成在开口部30的底面33上的螺栓紧固用开口部36而与形成在金属框架65上的螺纹孔66相对。
因此,在该状态下,从盖体40的表面侧将螺栓部件71插入到螺栓插通用凸台45的螺栓插通孔45a,拧入并固定于金属框架65的螺纹孔66,从而将盖体40固定于开口部30。
此外,在拆卸电缆50的连接的情况下,按照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步骤从开口部30卸下盖体40即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装置,例如在从装置主体2卸下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的情况下,不用卸下在装置主体2的筐体背面2a设置的背面板2b(参照图2),而仅通过从开口部30卸下盖体40,就能够容易地从基板侧连接器61a、61b卸下在盖体40安装的电缆50的线缆侧连接器51a、51b。另外,因为利用作为安装部件41的树脂带41a将电缆50安装于盖体40,所以即便对露出到外部的电缆50施加任何外力,该外力也会首先施加到作为盖体40的安装部件41的树脂带41a上,接下来施加到由螺栓插通用凸台45的螺栓插通孔45a和金属框架65的螺纹孔66构成的螺栓固定部,所以不会直接施加到线缆侧连接器51a、51b和基板侧连接器61a、61b的连接部。因此,不用担心电路基板60、基板侧连接器61a、61b破损。
另外,在将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搭载于装置主体2的情况下,只要将在电缆50上安装有盖体40的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搭载于装置主体2,然后,将带盖体40的线缆侧连接器51a、51b连接到基板侧连接器61a、61b,并将盖体40安装并固定于开口部30即可,所以安装作业也很简单。
另外,在上述连接步骤中,仅将盖体40安装于开口部30,还能够固定电缆50。即,在将线缆侧连接器51a、51b与基板侧连接器61a、61b连接之后,能够省略将电缆50安装于装置主体2的工序,所以能够在相应程度上简化连接工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装置,螺栓插通用凸台45跨越电缆50地配置在两侧。这样,通过将螺栓插通用凸台45形成为在盖体侧导出部44的附近以跨越电缆50的方式在两侧固定于金属框架65的构造,能够使电缆50抵抗外力的固定力更稳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盖体侧导出部44和螺栓插通用凸台45之间设置用于决定电缆50的配线位置的定位肋48。这样,通过设置定位肋48,能够准确地将电缆50定位于盖体40的背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缆50从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的背面左侧导出,沿横向拉绕而折回到装置主体2的背面右侧的开口部30并导入,但是以何种方式拉绕电缆50因设置在装置主体2侧的电路基板的位置、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的电线电缆50的导出位置而不同。例如,在自动原稿送出装置3的电缆50的导出位置和装置主体2侧的电路基板的配置位置在上下相对的情况下,只要简单地从上到下以描绘半圆弧的方式拉绕电缆50即可。这种情况下,将盖体40和开口部30的配置状态设为从图2所示的状态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状态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利用导出到外部的输出线缆电连接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结构的全部装置。
即,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定性的说明的依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能仅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是基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进行划定。另外,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相同的意图以及在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27)

1.一种电缆连接装置,该电缆连接装置具备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设置在从所述第二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与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该电缆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在所述第一装置的筐体的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的开口部;
关闭所述开口部的盖体;以及
与所述盖体一起限制所述电缆的移动的限制部件,
所述盖体构成为在将所述线缆侧连接器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开口部,
所述安装部具备: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一个边缘部并与所述开口部的边缘部卡合;和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与所述一个边缘部相对的另一个边缘部侧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装置,
所述限制部件在比所述卡合部更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位置进行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开口部时,所述电缆从所述盖体的比所述卡合部更靠近所述固定部的边缘部被导出到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具有将所述电缆从所述开口部内导出到外部的凹状的开口侧导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将所述电缆从所述开口部内导出到外部的凹状的盖体侧导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电缆而固定两侧的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缆的所述盖体侧导出部和所述限制部件之间设置有决定所述电缆的配线位置的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盖体的背面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被设置于所述电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是被安装于所述电缆的树脂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按照所述固定部被相对地配置在形成于所述开口部内的框架的固定孔的方式被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缆的前端设置有多个线缆侧连接器和接地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电缆的导出位置与所述第一装置的所述开口部上下相对,所述电缆以从所述第二装置侧向所述第一装置描绘圆弧的方式被拉绕。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装置的筐体设置有背面板,该背面板通过所述开口部在与所述第二装置相反的一侧能够卸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中的任一方的装置是至少具备图像形成部和扫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另一方装置是自动原稿送出装置。
14.一种电缆连接装置,该电缆连接装置具备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设置在从所述第二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与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该电缆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在所述第一装置的筐体的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的开口部;
关闭所述开口部的盖体;以及
与所述盖体一起限制所述电缆的移动的限制部件,
所述盖体构成为在将所述线缆侧连接器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开口部,
所述安装部具备: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一个边缘部并与所述开口部的边缘部卡合;和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与所述一个边缘部相对的另一个边缘部侧并固定于所述第一装置,
在将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开口部时,所述电缆从所述盖体的比所述卡合部更靠近所述固定部的边缘部被导出到外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体设置有将所述电缆导出到外部的盖体侧导出部,所述盖体侧导出部被配置成比所述卡合部更靠近所述固定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具有将所述电缆从所述开口部内导出到外部的凹状的开口侧导出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将所述电缆从所述开口部内导出到外部的凹状的盖体侧导出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电缆而固定两侧的构造。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体侧导出部和所述限制部件之间设置有决定所述电缆的配线位置的定位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设置有将所述电缆导出到外部的开口侧导出部,在将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开口部时,所述开口侧导出部被配置在所述盖体的比所述卡合部更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盖体的背面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被设置于所述电缆。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是安装于所述电缆的树脂带。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按照所述固定部被相对地配置在形成于所述开口部内的框架的固定孔的方式被固定。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缆的前端设置有多个线缆侧连接器和接地端子。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置的所述电缆的导出位置与所述第一装置的所述开口部上下相对,所述电缆以从所述第二装置侧向所述第一装置描绘圆弧的方式被拉绕。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装置的筐体设置有背面板,该背面板通过所述开口部在与所述第二装置相反的一侧能够自由装卸。
27.根据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中的任一方的装置是至少具备图像形成部和扫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另一方装置是自动原稿送出装置。
CN201410586730.4A 2011-11-15 2012-11-13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43914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9647A JP5542783B2 (ja) 2011-11-15 2011-11-15 電気ケーブル接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9647 2011-11-1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4019.4A Division CN103104747B (zh) 2011-11-15 2012-11-13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1436A true CN104391436A (zh) 2015-03-04

Family

ID=4828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4019.4A Active CN103104747B (zh) 2011-11-15 2012-11-13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410586730.4A Pending CN104391436A (zh) 2011-11-15 2012-11-13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4019.4A Active CN103104747B (zh) 2011-11-15 2012-11-13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7) US9110428B2 (zh)
JP (1) JP5542783B2 (zh)
CN (2) CN10310474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7502A (zh) * 2016-09-09 2018-03-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21558A (zh) * 2017-03-23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9591463A (zh) * 2019-01-07 2019-04-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油墨回收功能的光纤喷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2783B2 (ja) 2011-11-15 2014-07-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ケーブル接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10119B2 (ja) * 2013-03-29 2015-11-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1586B2 (ja) * 2013-11-13 2016-07-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ケーブル接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0453B2 (ja) * 2013-11-13 2015-06-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ケーブル接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94198B2 (ja) * 2014-09-01 2018-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24598B2 (ja) * 2014-12-04 2018-11-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230B2 (ja) * 2015-03-05 2019-05-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04558B2 (en) 2015-06-29 2017-10-3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onnector attaching/detaching structure, fuser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78823B2 (ja) * 2015-08-28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8898B2 (ja) * 2015-12-14 2017-05-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ケーブル接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14757B2 (ja) * 2017-07-07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00523B2 (ja) * 2018-07-19 2023-01-1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取付構造、画像形成装置
JP7387295B2 (ja) * 2019-05-15 2023-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423203B2 (ja) * 2019-06-26 202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6279B2 (ja) * 2019-06-26 2023-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123682B (zh) * 2020-01-13 2022-08-12 合肥市深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整理固定的复印机线束
JP2021128891A (ja) * 2020-02-14 2021-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配線保持具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3120529A1 (ja) * 2021-12-21 2023-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9571A (en) * 1973-05-07 1975-04-22 Samuel M Reed Cable mount for speaker installation
JPS6350873Y2 (zh) * 1981-06-20 1988-12-27
US4988831A (en) * 1989-09-28 1991-01-29 Ncr Corporation Strain relief apparatu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a cabl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H0461771A (ja) * 1990-06-28 1992-02-27 Mita Ind Co Ltd 給電機構
JPH0456383U (zh) * 1990-09-20 1992-05-14
US5234358A (en) * 1992-06-09 1993-08-10 Molex Incorporated Strain relief shel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051683A (ja) * 2001-08-06 2003-02-21 Canon Inc 電気ケーブル取り付け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3259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amii Kk 基板ケー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458A (en) * 1894-07-24 Garment-clasp
US2131165A (en) * 1937-11-10 1938-09-27 Clements Mfg Company Electric connection
US3617985A (en) * 1969-10-24 1971-11-02 Motorola Inc Accessory connector
JPS57203591A (en) 1981-06-10 1982-12-13 Ricoh Co Ltd Heat-sensitive recording material
JPS5937778A (ja) 1982-08-25 1984-03-01 Asahi Hoso Kk 可変露出テレビカメラ装置
JP2645662B2 (ja) * 1988-09-20 1997-08-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オフィスオートメーション機器のインターフェイス装置
JPH0456383A (ja) 1990-06-26 1992-02-24 Hitachi Chem Co Ltd 配線板の製造法
JPH0832275A (ja) 1994-07-18 1996-02-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付き電線のアース処理構造
DE4441230A1 (de) * 1994-11-19 1996-05-23 Sel Alcatel Ag Gehäuse mit Vorrichtung zur Halterung von Anschlußkabeln
US5848914A (en) * 1997-01-24 1998-12-15 Amihenol Corporation Die cast electrical connector shell with integral trapezoidal shield and offset cable gripping teeth, and electrical contact arrangement therefor
JP3586721B2 (ja) * 2002-01-15 2004-11-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6636A (ja) 2003-01-10 2004-08-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源ボックスを備えたレーザプリンタ
JP4493935B2 (ja) * 2003-05-27 2010-06-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551796B2 (ja) * 2005-03-18 2010-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94116B1 (ko) * 2005-05-26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합기
JP4602867B2 (ja) * 2005-08-15 2010-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ンドーサ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9152466A (ja) 2007-12-21 2009-07-09 Omron Corp スイッチケース装置
JP2010079556A (ja) * 2008-09-25 2010-04-08 Panasonic Corp 電子機器
US8901422B2 (en) * 2009-09-15 201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id structure for flat-cable insertion opening
JP5542783B2 (ja) 2011-11-15 2014-07-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ケーブル接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13343B2 (en) 2015-08-03 2019-12-24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Integral pump pressure relief valv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9571A (en) * 1973-05-07 1975-04-22 Samuel M Reed Cable mount for speaker installation
JPS6350873Y2 (zh) * 1981-06-20 1988-12-27
US4988831A (en) * 1989-09-28 1991-01-29 Ncr Corporation Strain relief apparatu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a cabl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H0461771A (ja) * 1990-06-28 1992-02-27 Mita Ind Co Ltd 給電機構
JPH0456383U (zh) * 1990-09-20 1992-05-14
US5234358A (en) * 1992-06-09 1993-08-10 Molex Incorporated Strain relief shel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051683A (ja) * 2001-08-06 2003-02-21 Canon Inc 電気ケーブル取り付け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3259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amii Kk 基板ケース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7502A (zh) * 2016-09-09 2018-03-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10291803B2 (en) 2016-09-09 2019-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807502B (zh) * 2016-09-09 2020-01-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807502B9 (zh) * 2016-09-09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21558A (zh) * 2017-03-23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9591463A (zh) * 2019-01-07 2019-04-0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油墨回收功能的光纤喷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4747B (zh) 2015-11-04
US20200133192A1 (en) 2020-04-30
US9110428B2 (en) 2015-08-18
US10795308B2 (en) 2020-10-06
US9483012B2 (en) 2016-11-01
US10310445B2 (en) 2019-06-04
US10054903B2 (en) 2018-08-21
US20150071676A1 (en) 2015-03-12
US9836017B2 (en) 2017-12-05
US20180067449A1 (en) 2018-03-08
US20130122741A1 (en) 2013-05-16
CN103104747A (zh) 2013-05-15
JP5542783B2 (ja) 2014-07-09
JP2013105938A (ja) 2013-05-30
US20190250554A1 (en) 2019-08-15
US20170031306A1 (en) 2017-02-02
US10558162B2 (en) 2020-02-11
US20180329361A1 (en)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4747B (zh) 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1648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power-requiring unit
CN103777494B (zh) 成像设备及在成像设备中传输电力和安装显影单元的方法
US113920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arrangement of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s to reduce space
CN11076438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压供给方法
US91889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813239B (zh) 单元集合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US68538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untable and dismountable electric component unit
CN102375381B (zh) 构件安装部的结构及功能单元
JP68693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78869B2 (ja) 電気中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34085A1 (en) Belt, belt guid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200125025A1 (en) Torsion coil spr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electrical connect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684114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175141A (ja) 電気ケーブル接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60066273A (ko) 도어부재의 개폐에 의하여 전사유니트가 착탈되는화상형성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