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2954B -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2954B
CN104302954B CN201380003030.1A CN201380003030A CN104302954B CN 104302954 B CN104302954 B CN 104302954B CN 201380003030 A CN201380003030 A CN 201380003030A CN 104302954 B CN104302954 B CN 1043029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ircuit
auxiliary oil
entrance
working connection
var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0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2954A (zh
Inventor
田外真也
冈留泰树
和田宪之
长岭成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02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2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2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29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3Guidance of lubricant within rotary parts, e.g. axial channels or radial openings i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6Means for guiding lubricant into an axial channel of a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7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rotary parts, e.g. using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by centrifugal force
    • F16H57/0428Grooves with pumping effect for supplying lubric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93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 F16H57/0494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在主油路(M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61),引导槽包含从主油路的入口近傍向入口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槽部(62)。槽部相对于轴方向倾斜地设置,使得槽部内的润滑油基于旋转轴(4)的指定方向的旋转而被送往入口侧的相反侧。多条副油路(S1~S4)中的最远离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S1)的入口(R1)设置在引导槽上。由此,在动力传动用的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主油路和多条副油路且该主油路从旋转轴的一端沿轴方向延伸且该副油路将主油路与旋转轴的外周部连通且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中,能够避免变速器大型化并且不依轴方向上的副油路的位置而有效地防止在与各副油路对应的需润滑部处的润滑不足。

Description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属于车辆用动力传动技术领域,该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在动力传动用的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主油路和多条副油路,所述主油路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沿轴方向延伸,所述多条副油路沿直径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连通。
背景技术
车辆所搭载的变速器中设有输入轴以及输出轴等动力传动用的旋转轴,所述输入轴输入从发动机或电动机等驱动源输出的动力,所述输出轴将从所述输入轴传递的动力输出至差速装置等。这些旋转轴上设置有变速齿轮,变速器为手动变速器时,还设置有使旋转轴与变速齿轮的旋转同步的同步装置。
在手动变速器的情况下,为了减轻摩擦或抑制异响,润滑油被供应到变速器的旋转轴与游嵌在该旋转轴上的齿轮之间的间隙部分或同步装置中齿毂与同步器锁环的卡合部分(转位部)等需润滑部。作为用于对这些需润滑部供应润滑油的润滑结构,已知有以下的结构:由油道承接基于与变速器成一体地设置的差速装置的环形齿轮或部分的变速齿轮的旋转等而被搅起的变速器壳体内的润滑油,并将润滑油从该油道经由壳体内油路等引导至旋转轴内部的油路,且将润滑油从该油路供应至旋转轴外侧的所述需润滑部。
此种润滑结构中,在变速器的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主油路和多条副油路,所述主油路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沿轴方向延伸,所述多条副油路沿直径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连通。另外,各副油路的轴方向位置根据需润滑部的位置设定。根据该润滑结构,能够将导入主油路的润滑油经由各副油路而供应至旋转轴外侧的各需润滑部。
然而,此种润滑结构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从主油路入口至副油路入口为止的距离基于每条副油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比较靠近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会被供应较多的润滑油,而比较远离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则润滑油的供应量较少。因此,在某些运转状态下,在与远离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对应的需润滑部处容易产生润滑不足。作为容易产生这样的润滑不足问题的状态,例如可列举以下的状态等:当差速装置的环形齿轮因变速器处于空档而不旋转时,无法指望通过该环形齿轮旋转而搅起润滑油。
鉴于该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是针对在手动变速器的旋转轴内部将润滑油从沿轴方向延伸的主油路引导至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多条副油路的结构,能够良好地将润滑油供应给远离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的技术。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构成主油路的筒状的树脂部件嵌装于形成在变速器的旋转轴内部的沿轴方向延伸的油孔,被导入到该树脂部件一端部的入口部的润滑油,经由形成在树脂部件的周壁部上的倾斜油路,被引导至以沿直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旋转轴的副油路。旋转轴的副油路以轴方向的位置互不相同的方式设置有多条,树脂部件的所述倾斜油路针对每条副油路而设置。各倾斜油路相对于轴方向,向下游侧且向直径方向外侧倾斜地设置。另外,各倾斜油路的入口设置于树脂部件一端部的所述入口部的周缘部,各倾斜油路的出口在与所述副油路的入口连通的位置,设置于树脂部件的外周面。
根据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被导入到树脂部件一端部的入口部的润滑油基于旋转轴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而被引导到各倾斜油路的入口,被导入到各倾斜油路的润滑油利用该倾斜油路的倾斜和基于旋转轴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而被引导到该倾斜油路的出口,并被导入到与该倾斜油路的出口连通的旋转轴的副油路。由此,经由与各副油路分别对应的所述倾斜油路而独立地对各副油路供应润滑油,因此,与副油路的轴方向的位置无关地能够大致均匀地将润滑油供应给各副油路及与各副油路对应的各需润滑部。
然而,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如上所述,由于需要将用于将润滑油引导至旋转轴的所述副油路的所述树脂部件的倾斜油路相对于轴方向,向下游侧且向直径方向外侧倾斜地形成,因此,各倾斜油路的入口便设置在比该倾斜油路的出口更靠直径方向内侧的位置。
这样,树脂部件一端部的入口部会变窄,因而导入到该入口部的润滑油的量减少。因此其存在以下的缺点:经由各副油路而供应至需润滑部的润滑油的量减少,未必能够充分地获得上述抑制润滑不足的效果。
相反,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若想要维持树脂部件一端部的入口部的内径以维持润滑油的导入量,则需要扩大树脂部件的外径。此情况下会导致旋转轴的直径扩大,进而导致变速器大型化。
另外,该问题并不限于手动变速器,只要是在旋转轴的外周部存在轴方向位置不同的多个需润滑部的变速器,则自动变速器或无级变速器中也同样会存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52649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动力传动用的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主油路和多条副油路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能够避免变速器大型化并且不依副油路的轴方向上的位置而有效地防止在与各副油路对应的需润滑部处的润滑不足,所述主油路从该旋转轴的一端沿轴方向延伸,所述副油路连通该主油路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且沿直径方向延伸。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所述变速器包括:旋转轴,以向指定方向旋转的方式被旋转驱动;多个需润滑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且在轴方向上位于互不相同的位置,所述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在所述旋转轴的内部设置有主油路和多条副油路,所述主油路在所述旋转轴的轴方向的一端具有入口,并且从该入口沿轴方向延伸,所述多条副油路在与所述需润滑部对应的轴方向的位置沿直径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与所述主油路连通,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包含从所述主油路的入口部向入口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槽部,所述槽部相对于轴方向倾斜地设置,使得该槽部内的润滑油基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指定方向的旋转而被送往入口侧的相反侧,所述多条副油路中的最远离所述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沿轴方向延伸的油孔和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定位用孔,所述主油路由筒状的中空部件构成,在该中空部件的外周面上突出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中空部件在所述定位销卡合在所述定位用孔中的状态下,嵌装于所述油孔,轴支撑所述旋转轴的轴承以从直径方向外侧封闭所述定位用孔的方式设置。
有关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对于旋转方向总是一定的旋转轴(例如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等)而言,上述的“指定方向”这一术语是指该旋转轴的一定的旋转方向,而对于能够逆转旋转方向的旋转轴(例如与差动装置连接的输出轴、或与能够逆转旋转方向的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等)而言,上述的“指定方向”这一术语是指运转频率较高的旋转方向(例如车辆前行时的旋转方向)。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的记载和附图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润滑结构的手动变速器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安装在图1的手动变速器的输入轴内部的筒状的中空部件的立体图。
图3中(a)是图2所示的中空部件的侧视图,(b)是(a)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中空部件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图5是表示将所述中空部件安装至所述输入轴内部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6中(a)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空部件的侧视图,(b)是(a)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中空部件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润滑结构的手动变速器1的输入轴4及其周边部。
输入轴4的两端部经由轴承8而可旋转地支撑于壳体2。另外,虽省略了图示,但输入轴4的一个端部(图中右侧的端部)经由离合器而连接于发动机等驱动源的输出轴,在该离合器的接合状态下,从驱动源侧(图中右侧)观察时,输入轴4与所述输出轴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轴方向上靠近驱动源的一侧称为“前侧”,将远离驱动源的一侧称为“后侧”。
在输入轴4上,多个变速齿轮12、13、14、15、16(12~16)和多个同步装置20、40设置在轴方向上的互不相同的位置。
在输入轴4上,作为具体的变速齿轮,从前侧依次设置有一档齿轮(未图示)、二档齿轮12、五档齿轮15、六档齿轮16、三档齿轮13及四档齿轮14。一档齿轮及二档齿轮12固定于输入轴4,三档~六档的变速齿轮13、14、15、16(13~16)游嵌(动配合)于输入轴4。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输入轴4上的变速齿轮12~16啮合于与输入轴4大致平行地设置的中间轴上的对应的变速齿轮。
另外,作为输入轴4上的同步装置20、40,在轴方向上,在三档齿轮13与四档齿轮14之间设置有3-4档用同步装置20,且在五档齿轮15与六档齿轮16之间设置有5-6档用同步装置40。
各同步装置20、40包括:齿毂22、42,花键嵌合于输入轴4的外侧;套筒24、44,花键嵌合于所述齿毂22、42的外侧且能够沿轴方向移动;一对同步器锁环26、27、46、47,在设置于圆周方向多处的转位部50处卡合于齿毂22、42。所述齿毂22、42、套筒24、44及同步器锁环26、27、46、47与输入轴4一起一体地旋转。另外,各同步器锁环26、27、46、47外嵌于接合齿轮28、29、48、49的锥形部,该接合齿轮28、29、48、49固定于对应的变速齿轮13~16。
若进行向三档~六档中的任一个变速档换档的操作,则套筒24、44会沿轴方向而向该变速档的变速齿轮13~16侧移动,键(未图示)随之沿轴方向推进同步器锁环26、27、46、47。由此,同步器锁环26、27、46、47与接合齿轮28、29、48、49的所述锥形部之间发生摩擦,输入轴4的旋转与变速齿轮13~16的旋转开始同步。套筒24、44进一步移动,该套筒24、44与接合齿轮28、29、48、49啮合后,输入轴4与变速齿轮13~16完全同步地旋转,从而完成变速。
为了减轻摩擦或抑制异响,需要对变速齿轮12~16及同步装置20、40的各齿面、输入轴4的外周面与三档~六档的变速齿轮13~16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使同步装置20、40的齿毂22、42与同步器锁环26、27、46、47卡合的所述转位部50等需润滑部供应润滑油来形成油膜。为了实现该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轴4的内部形成油路,经由该油路向上述各需润滑部供应润滑油。
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动变速器1的润滑结构。
虽省略了图示,但壳体2内的润滑油例如基于差速装置的环形齿轮或所述中间轴上的变速齿轮等的旋转而被搅起,被搅起后的润滑油由油道承接并被引导至壳体内油路70。
壳体内油路70以向设置在输入轴4后侧的端部近傍的引导部件72引导润滑油的方式设置。引导部件72包括固定于壳体2的板部74、和从该板部74向前侧沿轴方向延伸的管部76,将壳体内油路70所供应的润滑油从所述管部76引导至输入轴4内部的油路。
在输入轴4中,设置有从该输入轴4的后侧端部向前侧沿轴方向延伸的主油孔P1、和以横穿该主油孔P1的方式沿直径方向延伸并贯通输入轴4的多个副油孔Q1、Q2、Q3、Q4(Q1~Q4)。
主油孔P1以从输入轴4的后侧远端延伸至与所述二档齿轮12相同的轴方向位置处的方式设置。
具体而言,作为副油孔Q1~Q4,从前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副油孔Q1、第二副油孔Q2、第三副油孔Q3及第四副油孔Q4。各副油孔Q1~Q4以如下的方式设置:在对应于变速齿轮13~16的轴方向的位置,连通所述变速齿轮13~16的游嵌部与主油孔P1。此外,所述副油孔Q1~Q4彼此具有大致相等的直径。
仅在后侧的端部具有开口部的筒状的中空部件51以使其开口端部位于输入轴4的后侧端部的方式,嵌装于主油孔P1。由此,在中空部件51的内部形成从输入轴4的后侧端部的入口沿轴方向延伸的主油路M1。作为中空部件51的材料例如可采用树脂,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中空部件51的周壁部设置有多个供应口R1、R2、R3、R4(R1~R4),所述多个供应口R1、R2、R3、R4(R1~R4)从该中空部件51的内部排出润滑油并向输入轴4的副油孔Q1~Q4供应该润滑油。具体而言,作为所述供应口R1~R4,从前侧依次设置有连通于第一副油孔Q1的第一供应口R1、连通于第二副油孔Q2的第二供应口R2、连通于第三副油孔Q3的第三供应口R3及连通于第四副油孔Q4的第四供应口R4。
由此,由中空部件51的供应口R1~R4与输入轴4的副油孔Q1~Q4构成多条副油路S1、S2、S3、S4(S1~S4),所述多条副油路S1、S2、S3、S4(S1~S4)沿直径方向延伸并连通所述主油路M1与输入轴4的外周部。具体而言,从远离所述主油路M1的入口的位置依次形成由第一供应口R1与第一副油孔Q1构成的第一副油路S1、由第二供应口R2与第二副油孔Q2构成的第二副油路S2、由第三供应口R3与第三副油孔Q3构成的第三副油路S3及由第四供应口R4与第四副油孔Q4构成的第四副油路S4,各供应口R1~R4成为各副油路S1~S4的入口。
参照图2~图5来更具体地说明中空部件51的结构。
如图2所示,中空部件51包括构成所述主油路M1的入口的入口部54、和与该入口部54相连的长条的筒状主体52。
如图3的(b)所示,中空部件51的内径在全长范围内大致均匀,入口部54的内周面与筒状主体52的内周面彼此连续地形成。另一方面,中空部件51的外径在入口部54处比筒状主体52的外径大,在中空部件51的外周面上,在入口部54与筒状主体52的边界部形成有台阶。如图5所示,入口部54的外径形成得与输入轴4的所述主油孔P1的内径大致相等,筒状主体52的外径形成得比输入轴4的所述主油孔P1的内径稍小。因此,在中空部件51嵌装于主油孔P1的状态下,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的外周面紧贴于主油孔P1的内周面,筒状主体52与主油孔P1的内周面隔开间隙地设置。
如图5所示,在入口部54的外周面上突出设置有定位销58,该定位销58能够卡合于定位用孔6,该定位用孔6以沿直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输入轴4。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定位销58突出设置于入口部54处所形成的可动片56。可动片56具有能够通过该可动片56的弹性变形而沿直径方向移动的自由端。
另外,如图5所示,在入口部54的远端开口部设置有缺口部60,该缺口部60卡合于用于安装中空部件51的夹具80。
如图5所示,所述夹具80包括:第一基座部82,具有抵接于输入轴4的后侧端面的抵接面;第二基座部84,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部82的所述抵接面上,且具有抵接于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的端面的抵接面;以及突条部86,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部84的所述抵接面上。
第一基座部82例如呈具有比输入轴4的后侧端面的外径更大的外径的圆柱状。第二基座部84例如呈具有以下的外径的圆柱状,该外径大于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的内径且等于或小于输入轴4的后侧端部的内径。另外,突条部86以沿直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且具有能够与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的所述缺口部60卡合的剖面形状。该突条部86的长度为以下的长度,该长度大于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的内径且等于或小于输入轴4的后侧端部的内径。
当使用该夹具80将中空部件51安装至输入轴4的内部时,首先,将中空部件51从其闭塞端部侧插入输入轴4的主油孔P1。此时,虽然在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处突出设置的定位销58会干扰输入轴4的端面,但是通过使可动片56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向直径方向内侧推压定位销58,能够将整个中空部件51插入主油孔P1。
接着,将所述夹具80的突条部86及第二基座部84插入主油孔P1,使突条部86卡合于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的缺口部60,并且使第二基座部84的所述抵接面抵接于入口部54的端面。
然后,使夹具80的第一基座部82的所述抵接面抵接于输入轴4的端面,向轴方向前侧推压中空部件51之后,在轴方向上,该中空部件51的定位销58的位置与输入轴4的所述定位用孔6的位置一致。
最后,使夹具80围绕输入轴4的轴心旋转,当定位销58的位置与定位用孔6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一致时,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可动片56复原,定位销58卡合于定位用孔6。由此,基于定位销58与定位用孔6卡合,中空部件51以无法向任何方向移动的状态嵌装于主油孔P1。
如图1所示,所述引导部件72的管部76设置在如上述般被定位后的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的内侧。由此,由壳体内油路70引导的润滑油经由引导部件72的管部76,切实地导入到中空部件51的入口部54。
另外,虽然在输入轴4上如上述般形成有用于对中空部件51进行定位的所述定位用孔6,但该定位用孔6如图1所示般由所述轴承8从直径方向外侧封闭。因此,无需使用用于封闭定位用孔6的专用部件,便能够利用所述轴承8来抑制输入轴4内部的润滑油经由定位用孔6漏出。
如图3的(a)的侧视图、图3的(b)的剖视图及图4的展开图所示,在构成所述主油路M1的中空部件5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向入口侧的相反侧引导润滑油的引导槽61。该引导槽61包括:螺旋槽部62,从入口部54向入口侧的相反侧延伸;以及无端状的圆周槽部64,在入口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近傍沿圆周方向延伸。
螺旋槽部62相对于轴方向倾斜地设置,以便该螺旋槽部62内的润滑油基于输入轴4的旋转而被送往入口侧的相反侧。由此,导入中空部件51内部的润滑油利用输入轴4的旋转和螺旋槽部62的倾斜而被送往入口侧的相反侧。螺旋槽部62的宽度及深度在全长范围内大致一定,但还可以根据长度方向的位置而使螺旋槽部62的宽度或深度中的至少一者发生变化。
另外,螺旋槽部62的入口侧的相反侧端部与所述圆周槽部64汇合,从螺旋槽部62向圆周槽部64引导润滑油。圆周槽部64的宽度及深度在整个圆周范围内大致一定,但还可以根据圆周方向的位置而使圆周槽部64的宽度或深度中的至少一者发生变化。
接着,说明所述供应口R1~R4的具体结构。
第一供应口R1和第二供应口R2分别被设置一对,第三供应口R3和第四供应口R4分别被设置一个。另外,各供应口R1~R4的形状例如呈圆形,但还可以是圆形以外的形状。关于供应口R1~R4的面积,第三供应口R3和第四供应口R4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第二供应口R2大于第三供应口R3及第四供应口R4,第一供应口R1大于第二供应口R2。
一对第一供应口R1均设置在引导槽61上。具体而言,一个第一供应口R1设置在螺旋槽部62与圆周槽部64的汇合部,另一个第一供应口R1以与所述一个第一供应口R1相向的方式设置在圆周槽部64上。
对此,一对第二供应口R2以彼此相向的方式,均设置在中空部件51的内周面上的避开了引导槽61的部分。另外,第三供应口R3及第四供应口R4也设置在中空部件51的内周面上的避开了引导槽61的部分。
由此,能够防止由引导槽61向入口侧的相反侧引导的润滑油在到达最远离入口部54的第一供应口R1之前,从其他供应口R2~R4排出,从而能够集中地对第一供应口R1供应润滑油。
此外,为了在中空部件51的内周面上仅使第一供应口R1设置在引导槽61上而其余的供应口R2~R4设置在避开了引导槽61的部分,只要调整引导槽61的螺旋槽部62相对于轴方向的倾斜角度,或调整各供应口R1~R4及对应于各供应口R1~R4的输入轴4的副油孔Q1~Q4的圆周方向的位置即可。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任意地设定螺旋槽部62的倾斜角度,因此,通过调整该倾斜角度,能够更有效地将导入中空部件51内部的润滑油送往入口侧的相反侧。
另外,第一供应口R1的面积大于其他供应口R2~R4的面积,因此,能够更集中地对第一供应口R1供应润滑油。而且,设置有两个第一供应口R1,能够将润滑油从这两个第一供应口R1引导至隔着输入轴4的主油孔P1而位于两侧的第一副油孔Q1。因此,能够经由该第一副油孔Q1良好地对输入轴4的外周部供应润滑油。
另一方面,与比第二供应口R2更靠近入口部54的第三供应口R3及第四供应口R4相比,离入口部54第二远的第二供应口R2具有更大的面积。另外,还设置有两个第二供应口R2,能够将润滑油从这两个第二供应口R2引导至隔着输入轴4的主油孔P1而位于两侧的第二副油孔Q2。因此,该第二副油孔Q2也能够良好地实现向输入轴4的外周部供应润滑油。
另外,第三供应口R3及第四供应口R4比较靠近入口部54,因此,能够从第三供应口R3经由第三副油孔Q3,以及从第四供应口R4经由第四副油孔Q4,分别向输入轴4的外周部充分地供应润滑油。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经由由中空部件51的各供应口R1~R4和输入轴4的各副油孔Q1~Q4构成的各副油路S1~S4,均匀且良好地将润滑油引导到输入轴4的外周部。
而且,从轴方向位置互不相同的多条副油路S1~S4被引导至输入轴4的外周部的润滑油基于输入轴4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被供应至各变速齿轮13~16及各同步装置20、40的需润滑部,不依轴方向的位置,而在任一需润滑部均可形成良好的油膜。由此,即使在容易产生润滑不足的运转状态下,例如手动变速器1处于空档时,仍能够有效地减轻例如在各变速齿轮13~16的游嵌部处产生的摩擦,或有效地抑制各同步装置20、40的转位部50处的异响。
以上,说明了仅第一供应口R1设置在引导槽61上的情况,但本发明中,第一供应口R1以外的至少一个供应口R2~R4也可以设置在引导槽61上。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及图7来说明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空部件151。此外,在图6及图7中,对与图1~图5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记了相同符号。
在图6及图7所示的中空部件151中,第二供应口R2、第三供应口R3及第四供应口R4在中空部件151的内周面上,设置在引导槽61的螺旋槽部62上。即,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所有的供应口R1~R4设置在引导槽61上。另外,该中空部件15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空部件51不同,仅设置了一个第二供应口R2。
各供应口R1~R4的面积的大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空部件51中的各供应口R1~R4的面积的大小相同。另外,中空部件151的其他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空部件51的结构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采用该中空部件151的情况下,由于供应口R1~R4均设置在引导槽61上,因此,能够利用引导槽61良好地向所有的供应口R1~R4及输入轴4的所有的副油孔Q1~Q4供应润滑油。
另外,越远离入口部54,供应口R1~R4的面积越大,因此,能够抑制供应给各副油孔Q1~Q4的润滑油供应量的偏差。因此,即使在使用了图6及图7所示的中空部件151的情况下,不依轴方向的位置,而能够在与由中空部件151的供应口R1~R4和输入轴4的副油孔Q1~Q4所构成的各副油路S1~S4对应的需润滑部处实现良好的润滑。
以上,以上述实施方式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还可以适当地变更输入轴4的副油孔Q1~Q4及中空部件51的供应口R1~R4的个数及直径,以优化润滑油的供应。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安装在输入轴4内部的中空部件51用作输入轴4内部的油路的一部分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还可以仅由输入轴中所形成的油孔构成输入轴内部的油路。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输入轴4上的需润滑部供应润滑油的情况,但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对变速器中的输入轴以外的旋转轴上的需润滑部供应润滑油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手动变速器1的润滑结构,但只要是轴方向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需润滑部处在旋转轴上的变速器,则本发明不限于手动变速器,其同样能够适用于自动变速器或无级变速器。
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总结如下。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所述变速器包括:旋转轴,以向指定方向旋转的方式被旋转驱动;多个需润滑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且在轴方向上位于互不相同的位置,所述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在所述旋转轴的内部设置有主油路和多条副油路,所述主油路在所述旋转轴的轴方向的一端具有入口,并且从该入口沿轴方向延伸,所述多条副油路在与所述需润滑部对应的轴方向的位置沿直径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与所述主油路连通,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包含从所述主油路的入口近傍向入口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槽部,所述槽部相对于轴方向倾斜地设置,使得该槽部内的润滑油基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指定方向的旋转而被送往入口侧的相反侧,所述多条副油路中的最远离所述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
根据本发明,主油路以沿轴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变速器的旋转轴内部,在该主油路的内周面上以相对于轴方向倾斜的方式设置有从该主油路的入口近傍向入口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槽部,因此,能够利用旋转轴的旋转和所述槽部的倾斜,将导入到主油路的润滑油送往入口侧的相反侧。而且,在与需润滑部对应的轴方向的位置以沿直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旋转轴内部的多条副油路中,最远离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的入口设置在包含所述槽部的引导槽上。因此,利用所述引导槽,能够积极地对在以往结构中因最远离主油路入口而难以供应润滑油的副油路及与该副油路对应的需润滑部供应润滑油,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该需润滑部处的润滑不足。即,能够不依轴方向上的副油路的位置,而有效地防止与各副油路对应的需润滑部处的润滑不足。
另外,在主油路内周面上形成上述槽部的情况下,由于无需收窄主油路的入口或扩大旋转轴的直径,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导入到主油路的润滑油的导入量,并且能够避免变速器大型化。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至少一条所述副油路在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上且在避开所述引导槽的部分具有入口。
根据该结构,与所述最远的副油路相比,设置在主油路入口近傍的至少一条副油路在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上避开了所述引导槽的部分具有入口,因此,能够抑制由该引导槽引导的润滑油在到达所述最远的副油路的入口之前,向其他副油路排出,从而能够集中地向所述最远的副油路供应润滑油。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与所述多条副油路中最远离所述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相比,其余的副油路的入口的面积更小。
根据该结构,与所述最远的副油路相比,其余的副油路的入口的面积更小,因此,与所有的副油路的入口的面积相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向所述最远的副油路供应更多的润滑油。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槽部沿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形成为螺旋状。
根据该结构,基于沿主油路的内周面形成为螺旋状的所述槽部,利用该槽部的倾斜和旋转轴的旋转能够有效地将润滑油送往主油路的入口侧的相反侧。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从远离所述主油路的入口的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及第三副油路(相当于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副油路S3及第四副油路S4),以作为所述多条副油路,在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一副油路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所述第二副油路的入口具有比所述第一副油路的入口更小的面积,并且设置在避开所述引导槽的部分,所述第三副油路的入口具有比所述第二副油路的入口更小的面积,并且设置在避开所述引导槽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及第三副油路中的最远离主油路入口的第一副油路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离主油路的入口第二远的第二副油路的入口具有比第一副油路的入口更小的面积,且设置在避开了所述引导槽的部分,最靠近主油路的第三副油路的入口具有比第二副油路的入口更小的面积,且设置在避开了所述引导槽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供应给各副油路的润滑油供应量的偏差,从而良好地向各需润滑部供应润滑油。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沿轴方向延伸的油孔和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定位用孔,所述主油路由筒状的中空部件构成,在该中空部件的外周面上突出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中空部件在所述定位销卡合在所述定位用孔中的状态下,嵌装于所述油孔,轴支撑所述旋转轴的轴承以从直径方向外侧封闭所述定位用孔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在构成主油路的筒状的中空部件嵌装在旋转轴上所设置的沿轴方向延伸的油孔中的情况下,与该中空部件的定位销卡合的旋转轴的定位用孔,由轴支撑该旋转轴的轴承从直径方向外侧封闭,因此,无需使用用于封闭所述定位用孔的专用部件,便能够利用所述轴承来抑制润滑油从定位用孔漏出。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从远离所述主油路的入口的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及第三副油路,以作为所述多条副油路,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及第三副油路的各入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所述副油路的入口面积按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第三副油路的顺序递减。
根据该结构,在从远离主油路的入口的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及第三副油路的情况下,各副油路的入口均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并且各副油路的入口面积按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第三副油路的顺序递减。由此,在任一条副油路中,均能利用所述引导槽良好地供应润滑油,并且越远离主油路的入口,副油路的入口越大,由此,能够抑制供应给各副油路的润滑油供应量的偏差。
本申请以2012年6月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许申请2012-125731为基础,该特许申请2012-125731的内容包含于本申请。
为了表述本发明,在上述内容中,参照附图并利用实施方式,恰适且充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应认识到本领域技术人员是能够容易地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及/或改良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施的变更方式或改良方式只要是未脱离发明内容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则解释为这样的变更方式或改良方式包含于本发明内容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动力传动用的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主油路和多条副油路且该主油路从该旋转轴的一端沿轴方向延伸且该多条副油路将该主油路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连通且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中,能够避免变速器大型化,并且不依轴方向上的副油路的位置,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与各副油路对应的需润滑部处的润滑不足,因此,在这种变速器的制造产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利用可能性。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包括:旋转轴,以向指定方向旋转的方式被旋转驱动;多个需润滑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且在轴方向上位于互不相同的位置,
所述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在所述旋转轴的内部设置有主油路和多条副油路,
所述主油路在所述旋转轴的轴方向的一端具有入口,并且从该入口沿轴方向延伸,
所述多条副油路在与所述需润滑部对应的轴方向的位置沿直径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部与所述主油路连通,
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包含从所述主油路的入口部向入口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槽部,
所述槽部相对于轴方向倾斜地设置,使得该槽部内的润滑油基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指定方向的旋转而被送往入口侧的相反侧,
所述多条副油路中的最远离所述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
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沿轴方向延伸的油孔和沿直径方向延伸的定位用孔,
所述主油路由筒状的中空部件构成,在该中空部件的外周面上突出设置有定位销,
所述中空部件在所述定位销卡合在所述定位用孔中的状态下,嵌装于所述油孔,
轴支撑所述旋转轴的轴承以从直径方向外侧封闭所述定位用孔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条所述副油路在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上且在避开所述引导槽的部分具有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多条副油路中最远离所述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相比,其余的副油路的入口的面积更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多条副油路中最远离所述主油路入口的副油路相比,其余的副油路的入口的面积更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沿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形成为螺旋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沿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形成为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沿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形成为螺旋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沿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形成为螺旋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远离所述主油路的入口的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及第三副油路,以作为所述多条副油路,
在所述主油路的内周面上,所述第一副油路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所述第二副油路的入口具有比所述第一副油路的入口更小的面积,并且设置在避开所述引导槽的部分,所述第三副油路的入口具有比所述第二副油路的入口更小的面积,并且设置在避开所述引导槽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远离所述主油路的入口的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及第三副油路,以作为所述多条副油路,
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及第三副油路的各入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上,
所述副油路的入口面积按第一副油路、第二副油路、第三副油路的顺序递减。
CN201380003030.1A 2012-06-01 2013-05-13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02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5731A JP5929527B2 (ja) 2012-06-01 2012-06-01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JP2012-125731 2012-06-01
PCT/JP2013/003060 WO2013179591A1 (ja) 2012-06-01 2013-05-13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2954A CN104302954A (zh) 2015-01-21
CN104302954B true CN104302954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672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03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02954B (zh) 2012-06-01 2013-05-13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88215B2 (zh)
JP (1) JP5929527B2 (zh)
CN (1) CN104302954B (zh)
DE (1) DE112013000198B4 (zh)
WO (1) WO20131795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5805B2 (ja) * 2013-10-18 2017-0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
US9506553B2 (en) * 2014-02-28 2016-11-29 Deere & Company Composite shaft with core insert
WO2015149874A1 (de) * 2014-04-04 2015-10-08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018992A1 (de) * 2014-12-18 2016-06-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Drehbare Wel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204092A1 (de) * 2015-03-06 2016-09-08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 sowie Kraftfahrzeug
JP2017082954A (ja) * 2015-10-29 2017-05-18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潤滑構造体
JP6735770B2 (ja) * 2015-11-12 2020-08-0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潤滑装置
DE102015222892A1 (de) * 2015-11-19 2017-05-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welle mit Schmiermittelförderstruktur und Getriebe
US9982770B2 (en) * 2015-11-25 2018-05-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anual transmission oil feeder
CN107166018A (zh) * 2016-03-07 2017-09-1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变速器、润滑油供给装置
CN107289115B (zh) * 2016-04-01 2021-08-1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轮内驱动总成
JP6639328B2 (ja) * 2016-05-25 2020-02-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US10145462B2 (en) * 2016-08-25 2018-12-04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haft internal lubrication with rifling grooves
JP6479735B2 (ja) * 2016-09-26 2019-03-0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歯車装置
DE102016219687A1 (de) 2016-10-11 2018-04-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Kühl- und/oder Schmiermedium
US10352351B2 (en) * 2016-12-19 2019-07-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tor shaft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with an insert that provides a fluid conduit
JP6848675B2 (ja) * 2017-05-18 2021-03-24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装置
EP3530990A1 (en) * 2018-02-23 2019-08-28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a gearbox and vehicle
JP6967994B2 (ja) * 2018-02-23 2021-1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潤滑油供給装置
JP2020045938A (ja) * 2018-09-18 2020-03-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潤滑油供給装置
DE102019200552A1 (de) * 2019-01-17 2020-07-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Bauteil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10081157B (zh) * 2019-05-07 2021-12-21 深圳市合发齿轮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行星减速机齿轮润滑结构及方法
CN110081156A (zh) * 2019-05-07 2019-08-02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和车辆
FR3111378B1 (fr) * 2020-06-10 2022-06-24 Aero Gearbox Int Système de lubrification pour fournir un fluide aux cannelures d'un arbre d'entrainement
CN113915320B (zh) * 2020-07-10 2024-04-09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混动变速箱主动降噪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23535992A (ja) * 2021-04-14 2023-08-22 安徽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インバータ圧縮機及び冷凍機器
DE102021207114A1 (de) 2021-07-07 2023-01-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teilige Wellenanordnung
KR102596803B1 (ko) * 2021-10-15 2023-10-31 이인현 호스 권취기의 가이드 스크류
CN117212436B (zh) * 2023-11-09 2024-01-26 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变速箱油路结构、无过滤器变速箱油路结构及电动后桥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98828A (en) * 1943-07-01 1950-02-28 Borg Warner Transmission gearing
US5071390A (en) * 1990-09-10 1991-12-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haft with fluid transfer structure
CN101629625A (zh) * 2008-07-18 2010-01-2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5455U (ja) * 1982-04-12 1983-10-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歯車の潤滑装置
JPS6368566U (zh) 1986-10-24 1988-05-09
JP4926793B2 (ja) * 2007-04-10 2012-05-09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潤滑構造
JP2009197821A (ja) * 2008-02-19 2009-09-03 Nsk Ltd 遊星歯車機構
KR101093586B1 (ko) 2009-02-27 2011-12-15 현대 파워텍 주식회사 윤활 촉진용 자동변속기
DE102009051002A1 (de) * 2009-10-28 2011-05-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Antriebseinheit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einem Elektromotor
JP2012052649A (ja) * 2010-09-03 2012-03-15 Aisin Ai Co Ltd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軸内潤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98828A (en) * 1943-07-01 1950-02-28 Borg Warner Transmission gearing
US5071390A (en) * 1990-09-10 1991-12-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haft with fluid transfer structure
CN101629625A (zh) * 2008-07-18 2010-01-2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3000198B4 (de) 2019-05-09
US9188215B2 (en) 2015-11-17
US20150080134A1 (en) 2015-03-19
JP2013249913A (ja) 2013-12-12
DE112013000198T5 (de) 2014-07-10
CN104302954A (zh) 2015-01-21
JP5929527B2 (ja) 2016-06-08
WO2013179591A1 (ja)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2954B (zh)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KR100988189B1 (ko) 유성기어세트의 윤활장치
US8523725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speed change mechanism
JP4691265B2 (ja) 潤滑油供給構造
US20060084546A1 (en) Rotary-shaft support device
JP2018165560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H11351360A (ja)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における潤滑構造
US10697533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9191922A (ja) 変速機
US8783996B2 (en) Insert ring for spline coupling
US9964181B2 (en) Vehicle gear-type speed changer and motorcycle speed reducer
JP4800041B2 (ja) 変速機
JP2001336617A (ja)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KR20010064104A (ko) 수동 변속기의 윤활 오일 안내 장치
JP2000145931A (ja) 歯車変速機の同期装置の潤滑機構
JP3185507B2 (ja) 変速機の同期装置
JP2007177986A (ja) 変速機
JP4599721B2 (ja) 潤滑油路構造
JPH02176247A (ja) 変速機の潤滑機構
KR101641000B1 (ko) 변속기 유닛의 베어링 윤활 장치
KR100283497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파일럿 베어링부 윤활구조
JP2013234728A (ja) 軸受の潤滑構造
KR100507150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윤활 구조
JPH0638204Y2 (ja) 軸受の潤滑機構
CN210461638U (zh) 变速机的同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