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1156A - 变速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1156A
CN110081156A CN201910374682.5A CN201910374682A CN110081156A CN 110081156 A CN110081156 A CN 110081156A CN 201910374682 A CN201910374682 A CN 201910374682A CN 110081156 A CN110081156 A CN 110081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input shaft
speed changer
oilho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46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晓平
汪猛
张秋贵
申文权
倪跃锋
俞方
刘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liyang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746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1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1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1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2Shafts; Ax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17Toothed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18Shaft assemblies for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3Guidance of lubricant within rotary parts, e.g. axial channels or radial openings i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和车辆,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入轴内设置有腔体;第一油孔,设置于输入轴上,与腔体相连通;甩油环,套设于输入轴上,甩油环位于第一油孔在输入轴上的开口处;其中,工作过程中,甩油环随输入轴一同转动,以将润滑油甩入第一油孔。工作过程中,输入轴转动,其上套设的甩油环随同输入轴一同转动,在甩油环转动过程中,与甩油环接触的润滑油在甩油环的作用下被甩入输入轴上的第一油孔内,其后润滑油由第一油孔流入腔体内,并润滑腔体内的变速器结构,保证输入轴和与其相连的变速器结构得到有效可靠的润滑,进而实现优化变速器结构,提升变速器内润滑效率和润滑效果,提高变速器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变速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速器一般采用齿轮、轴的油孔和端面油槽进行润滑,这种结构在重负载、结构紧凑的变速器上工作时候,容易因润滑油量不足造成变速器总成润滑不充分,从而导致变速箱在短时间内出现传动系统烧蚀,损坏,等技术问题,进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在此情况下,若采用强制润滑结构,则会涉及到润滑油路的重新布置以及润滑零部件的新增等技术问题,从而大幅度增加设计难度及产品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以满足重载和紧凑结构润滑需求的变速器润滑结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变速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辆。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入轴内设置有腔体;第一油孔,设置于输入轴上,与腔体相连通;甩油环,套设于输入轴上,甩油环位于第一油孔在输入轴上的开口处;其中,工作过程中,甩油环随输入轴一同转动,以将润滑油甩入第一油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变速器,输入轴为变速器上的动力传输轴,其中输入轴内设置有腔体,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油孔,第一油孔一端与输入轴的外部相通,另一端与输入轴内部的腔体相连通。在此基础上,输入轴的第一油孔处套设甩油环。工作过程中,输入轴转动,其上套设的甩油环随同输入轴一同转动,在甩油环转动过程中,与甩油环接触的润滑油在甩油环的作用下被甩入输入轴上的第一油孔内,其后润滑油由第一油孔流入腔体内,并润滑腔体内的变速器结构,从而提升变速器内的润滑油流动速率,保证输入轴和与其相连的变速器结构得到有效可靠的润滑,进而实现优化变速器结构,提升变速器内润滑效率和润滑效果,提高变速器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现有的变速器一般采用齿轮、轴的油孔和端面油槽进行润滑,这种结构在重负载、结构紧凑的变速器上工作时候,容易因润滑油量不足造成变速器总成润滑不充分,从而导致变速箱在短时间内出现传动系统烧蚀,损坏,等技术问题,进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在此情况下,若采用强制润滑结构,则会涉及到润滑油路的重新布置以及润滑零部件的新增等技术问题,从而大幅度增加设计难度及产品成本。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在输入轴的第一油孔处设置一个与输入轴一同转动的甩油环,使润滑油在接触到甩油环后可以被甩油环甩入第一油孔内,从而增加了变速器内的润滑油的流通效率,进而解决了变速器在重负载和紧凑结构下所存在的内部润滑油总量不足,无法满足正常润滑需求的技术问题。并且,甩油环结构简单,其不需要安装其他辅助结构便可独立工作,从而解决了常规润滑增幅结构所带来的结构复杂,需更改油路,增加产品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变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甩油环包括:主体;凹槽,设置于主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甩油环由主体和凹槽两部分组成,凹槽开设于主体的两个主工作面上,工作过程中甩油环随输入轴一同转动,转动过程中主体上的凹槽接触并压迫润滑油,从而对输入轴外侧的润滑油产生朝向输入轴轴线方向的压力,在该压力作用下,润滑油可快速流入输入轴上的第一油孔内,从而实现提升润滑油流通速率,提升变速器润滑效果,提高产品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甩油环上的凹槽为圆弧形凹槽,通过将凹槽设置为圆弧形,一方面使凹槽对润滑油所产生的压力更加平缓,避免润滑油在甩油环的转动下飞溅出输入轴范围,另一方面,圆弧形凹槽可以避免润油卡入转动中的凹槽内,以提升甩油环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优化甩油环结构,提升甩油环工作可靠性,提升变速器润滑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主体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凹槽,第一表面上的凹槽和第二表面上的凹槽在甩油环的周向上交替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甩油环的结构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在甩油环的两个主工作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都设置凹槽,并且,第一表面上的凹槽和第一表面上的凹槽交替设置,使得甩油环的两个端面形成波浪弧形结构,波浪弧形结构的甩油环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向润滑有提供持续且平缓的压力,使润滑油更容易被推入至第一油孔内,从而保证变速器内的结构中留有足够量的润滑油,以满足变速器的润滑需求,进而实现优化甩油环结构,提升甩油环工作可靠性,提升变速器润滑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定位台阶,设置于输入轴上,甩油环与定位台阶相接触,以定位甩油环。
在该技术方案中,输入轴上设置有定位台阶,装配过程中,将甩油环套设于输入轴上,并推动甩油环的端面抵靠在定位台阶上,从而通过定位台阶实现甩油环在输入轴轴线方向上的定位,以避免甩油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轴向错位,保证润滑油可以在甩油环的作用下准确甩入第一油孔内,进而实现优化甩油环结构,提升甩油环工作可靠性,提升变速器润滑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垫圈,套设于输入轴上;第二垫圈,套设于输入轴上;其中,甩油环位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第一垫圈与定位台阶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速器内还设置有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均套设于输入轴上,完成装配后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位于甩油环的两个端面侧,以将甩油环夹在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段全套设于输入轴上,并将其推动至与定位台阶相接触的位置,其后在输入轴上套入甩油环,并将甩油环推动至端面与第一垫圈相接触的位置,最后在输入轴上套入第二垫圈,并将第二垫圈推动至与甩油环的端面相接触的位置。从而一方面通过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实现导油环的轴向定位,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避免导油环和输入轴接触并发生磨损和碰撞,进而实现了优化导油环定位结构,提升导油环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升变速器润滑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传动部,设置于输入轴上,传动部上设置有油路;第二油孔,设置于输入轴上,第二油孔一端与腔体相连通,第二油孔另一端与油路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变速器上还设置有传动部,传动部设置于输入轴上,并随输入轴一同转动,以通过传动部将动力传递至变速器内的其他结构中。其中,传动部上设置有油路,油路通向传动部的工作区域,通过在输入轴上设置一端与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传动部油路相连通的第二油孔,使输入轴内的润滑油可以在转动过程中流入第二油孔并流至传动部的工作区域,以满足传动部的润滑需求,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润滑结构,提升变速器润滑效率,提升变速器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传动部为齿轮,齿轮套设于输入轴上,在此基础上,齿轮上设置有油路(油槽),一端与齿轮的内端面相通,另一端与齿轮的啮合面相通,工作过程中润滑油在甩油环的作用下由第一油孔流入至腔体内,其后由第二油孔流入油路(油槽)内,从而满足齿轮的润滑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油孔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油孔在以输入轴的轴线为轴的一个分度圆上均匀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油孔的数量和设置方式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具体地,第一油孔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油孔在以输入轴的轴线为轴的一个分度圆上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油孔,使输入轴外各个方向上的润滑油均可以在甩油环的作用下流入对应的第一油孔内,从而提升润滑油的传递速率,进而实现提升润滑油流通速率,提升变速器润滑效果,提高产品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甩油环为一体式结构;甩油环为低碳素钢甩油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甩油环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大幅度简化了甩油环的生产工艺,使甩油环可以通过铸造等一体式成型方法直接成型,从而缩减甩油环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体式结构的甩油环上不存在结构断面,从而使甩油环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有效防止甩油环在工作过程中弯折和断裂,进而实现优化甩油环结构,缩减甩油环生产成本,提升甩油环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甩油环为碳素钢甩油环,通过选取碳素钢作为甩油环的制作材料,使甩油环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甩油环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实现提升甩油环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含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变速器,所述车辆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变速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甩油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甩油环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甩油环的侧视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变速器,10输入轴,102腔体,104第一油孔,106定位台阶,108第二油孔,20甩油环,202主体,204凹槽,30第一垫圈,40第二垫圈,50传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变速器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变速器1,变速器1包括:输入轴10,输入轴10内设置有腔体102;第一油孔104,设置于输入轴10上,与腔体102相连通;甩油环20,套设于输入轴10上,甩油环20位于第一油孔104在输入轴10上的开口处;其中,工作过程中,甩油环20随输入轴10一同转动,以将润滑油甩入第一油孔10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变速器1,输入轴10为变速器1上的动力传输轴,其中输入轴10内设置有腔体102,输入轴10上设置有第一油孔104,第一油孔104一端与输入轴10的外部相通,另一端与输入轴10内部的腔体102相连通。在此基础上,输入轴10的第一油孔104处套设甩油环20。工作过程中,输入轴10转动,其上套设的甩油环20随同输入轴10一同转动,在甩油环20转动过程中,与甩油环20接触的润滑油在甩油环20的作用下被甩入输入轴10上的第一油孔104内,其后润滑油由第一油孔104流入腔体102内,并润滑腔体102内的变速器1结构,从而提升变速器1内的润滑油流动速率,保证输入轴10和与其相连的变速器1结构得到有效可靠的润滑,进而实现优化变速器1结构,提升变速器1内润滑效率和润滑效果,提高变速器1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现有的变速器一般采用齿轮、轴的油孔和端面油槽进行润滑,这种结构在重负载、结构紧凑的变速器上工作时候,容易因润滑油量不足造成变速器总成润滑不充分,从而导致变速箱在短时间内出现传动系统烧蚀,损坏,等技术问题,进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在此情况下,若采用强制润滑结构,则会涉及到润滑油路的重新布置以及润滑零部件的新增等技术问题,从而大幅度增加设计难度及产品成本。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在输入轴10的第一油孔104处设置一个与输入轴10一同转动的甩油环20,使润滑油在接触到甩油环20后可以被甩油环20甩入第一油孔104内,从而增加了变速器1内的润滑油的流通效率,进而解决了变速器1在重负载和紧凑结构下所存在的内部润滑油总量不足,无法满足正常润滑需求的技术问题。并且,甩油环20结构简单,其不需要安装其他辅助结构便可独立工作,从而解决了常规润滑增幅结构所带来的结构复杂,需更改油路,增加产品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甩油环20包括:主体202;凹槽204,设置于主体202上。
在该实施例中,甩油环20由主体202和凹槽204两部分组成,凹槽204开设于主体202的两个主工作面上,工作过程中甩油环20随输入轴10一同转动,转动过程中主体202上的凹槽204接触并压迫润滑油,从而对输入轴10外侧的润滑油产生朝向输入轴10轴线方向的压力,在该压力作用下,润滑油可快速流入输入轴10上的第一油孔104内,从而实现提升润滑油流通速率,提升变速器1润滑效果,提高产品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凹槽204为圆弧形凹槽204。
在该实施例中,甩油环20上的凹槽204为圆弧形凹槽204,通过将凹槽204设置为圆弧形,一方面使凹槽204对润滑油所产生的压力更加平缓,避免润滑油在甩油环20的转动下飞溅出输入轴10范围,另一方面,圆弧形凹槽204可以避免润油卡入转动中的凹槽204内,以提升甩油环20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优化甩油环20结构,提升甩油环20工作可靠性,提升变速器1润滑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202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凹槽204,第一表面上的凹槽204和第二表面上的凹槽204在甩油环20的周向上交替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甩油环20的结构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在甩油环20的两个主工作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都设置凹槽204,并且,第一表面上的凹槽204和第一表面上的凹槽204交替设置,使得甩油环20的两个端面形成波浪弧形结构,波浪弧形结构的甩油环20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向润滑有提供持续且平缓的压力,使润滑油更容易被推入至第一油孔104内,从而保证变速器1内的结构中留有足够量的润滑油,以满足变速器1的润滑需求,进而实现优化甩油环20结构,提升甩油环20工作可靠性,提升变速器1润滑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器1还包括:定位台阶106,设置于输入轴10上,甩油环20与定位台阶106相接触,以定位甩油环20。
在该实施例中,输入轴10上设置有定位台阶106,装配过程中,将甩油环20套设于输入轴10上,并推动甩油环20的端面抵靠在定位台阶106上,从而通过定位台阶106实现甩油环20在输入轴10轴线方向上的定位,以避免甩油环20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轴向错位,保证润滑油可以在甩油环20的作用下准确甩入第一油孔104内,进而实现优化甩油环20结构,提升甩油环20工作可靠性,提升变速器1润滑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器1还包括:第一垫圈30,套设于输入轴10上;第二垫圈40,套设于输入轴10上;其中,甩油环20位于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之间,第一垫圈30与定位台阶106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变速器1内还设置有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均套设于输入轴10上,完成装配后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分别位于甩油环20的两个端面侧,以将甩油环20夹在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之间。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段全套设于输入轴10上,并将其推动至与定位台阶106相接触的位置,其后在输入轴10上套入甩油环20,并将甩油环20推动至端面与第一垫圈30相接触的位置,最后在输入轴10上套入第二垫圈40,并将第二垫圈40推动至与甩油环20的端面相接触的位置。从而一方面通过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实现导油环的轴向定位,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避免导油环和输入轴10接触并发生磨损和碰撞,进而实现了优化导油环定位结构,提升导油环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升变速器1润滑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变速器1还包括:传动部50,设置于输入轴10上,传动部50上设置有油路;第二油孔108,设置于输入轴10上,第二油孔108一端与腔体102相连通,第二油孔108另一端与油路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变速器1上还设置有传动部50,传动部50设置于输入轴10上,并随输入轴10一同转动,以通过传动部50将动力传递至变速器1内的其他结构中。其中,传动部50上设置有油路,油路通向传动部50的工作区域,通过在输入轴10上设置一端与腔体102相连通,另一端与传动部50油路相连通的第二油孔108,使输入轴10内的润滑油可以在转动过程中流入第二油孔108并流至传动部50的工作区域,以满足传动部50的润滑需求,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1润滑结构,提升变速器1润滑效率,提升变速器1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传动部50为齿轮,齿轮套设于输入轴10上,在此基础上,齿轮上设置有油路(油槽),一端与齿轮的内端面相通,另一端与齿轮的啮合面相通,工作过程中润滑油在甩油环20的作用下由第一油孔104流入至腔体102内,其后由第二油孔108流入油路(油槽)内,从而满足齿轮的润滑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油孔104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油孔104在以输入轴10的轴线为轴的一个分度圆上均匀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油孔104的数量和设置方式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具体地,第一油孔104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油孔104在以输入轴10的轴线为轴的一个分度圆上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油孔104,使输入轴10外各个方向上的润滑油均可以在甩油环20的作用下流入对应的第一油孔104内,从而提升润滑油的传递速率,进而实现提升润滑油流通速率,提升变速器1润滑效果,提高产品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甩油环20为一体式结构;甩油环20为低碳素钢甩油环2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甩油环2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大幅度简化了甩油环20的生产工艺,使甩油环20可以通过铸造等一体式成型方法直接成型,从而缩减甩油环20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体式结构的甩油环20上不存在结构断面,从而使甩油环20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有效防止甩油环20在工作过程中弯折和断裂,进而实现优化甩油环20结构,缩减甩油环20生产成本,提升甩油环20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甩油环20为碳素钢甩油环20,通过选取碳素钢作为甩油环20的制作材料,使甩油环20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甩油环2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实现提升甩油环20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含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变速器1,所述车辆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1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内设置有腔体;
第一油孔,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上,与所述腔体相连通;
甩油环,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甩油环位于所述第一油孔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开口处;
其中,工作过程中,所述甩油环随所述输入轴一同转动,以将润滑油甩入所述第一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包括:
主体;
凹槽,设置于所述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凹槽,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凹槽在所述甩油环的周向上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台阶,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甩油环与所述定位台阶相接触,以定位所述甩油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垫圈,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上;
第二垫圈,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上;
其中,所述甩油环位于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之间,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定位台阶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动部,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传动部上设置有油路;
第二油孔,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二油孔一端与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油孔另一端与所述油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油孔在以所述输入轴的轴线为轴的一个分度圆上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甩油环为低碳素钢甩油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
CN201910374682.5A 2019-05-07 2019-05-07 变速器和车辆 Pending CN110081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4682.5A CN110081156A (zh) 2019-05-07 2019-05-07 变速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4682.5A CN110081156A (zh) 2019-05-07 2019-05-07 变速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1156A true CN110081156A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1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4682.5A Pending CN110081156A (zh) 2019-05-07 2019-05-07 变速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11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324A (zh) * 2022-02-24 2022-05-24 浙江顺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反压污水处理专用减速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7470A (ja) * 1998-03-09 1999-09-21 Isuzu Motors Ltd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US20150080134A1 (en) * 2012-06-01 2015-03-1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Lubrication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KR20180045106A (ko) * 2016-10-24 2018-05-04 현대 파워텍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의 윤활장치
CN109139882A (zh) * 2018-10-22 2019-01-04 上海索达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卡车及其变速箱和输入轴导油装置
CN109340268A (zh) * 2018-10-31 2019-02-15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支撑装置
CN210118444U (zh) * 2019-05-07 2020-02-28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7470A (ja) * 1998-03-09 1999-09-21 Isuzu Motors Ltd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US20150080134A1 (en) * 2012-06-01 2015-03-1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Lubrication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KR20180045106A (ko) * 2016-10-24 2018-05-04 현대 파워텍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의 윤활장치
CN109139882A (zh) * 2018-10-22 2019-01-04 上海索达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卡车及其变速箱和输入轴导油装置
CN109340268A (zh) * 2018-10-31 2019-02-15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支撑装置
CN210118444U (zh) * 2019-05-07 2020-02-28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和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324A (zh) * 2022-02-24 2022-05-24 浙江顺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反压污水处理专用减速机
CN114526324B (zh) * 2022-02-24 2022-08-16 浙江顺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反压污水处理专用减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0890U (zh) 平面配油曲轴无连杆液压马达
CN102297130B (zh) 高效固定排量叶片泵
DE102009001838A1 (de) Antriebseinrichtung
CN105715550A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0081156A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201747894U (zh) 第二速齿轮
CN209115996U (zh) 一种能够快速润滑衬套的齿轮式机油泵
CN206246526U (zh) 止推片、曲轴安装总成及发动机
CN207686967U (zh) 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油泵
CN208845696U (zh) 一种能避免偏磨的变速器油泵
CN209925598U (zh) 一种减速箱高速换挡机构
CN103115095B (zh) 组合式制动离合器
CN106014909B (zh) 双联泵
CN202992096U (zh) 一种软启动齿轮箱
CN101788049A (zh) 一种短行程同步环
CN208024830U (zh) 一种微耕机及其轴安装机构
CN206860765U (zh) 一种离心压缩机的齿轮传动机构
CN108953576A (zh) 一种能避免偏磨的变速器油泵
CN106194422B (zh) 双液压泵对置布置的动力输出结构
CN2577038Y (zh) 摩托车发动机湿式多片离合器润滑装置
CN220581655U (zh) 一种驱动桥润滑装置
CN203453050U (zh) 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油泵
CN110360296A (zh) 分体式齿轮安装结构
CN211423331U (zh) 减速器联接装置及矿用减速器
CN110185776A (zh) 变速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