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8299A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8299A
CN104238299A CN201410280283.XA CN201410280283A CN104238299A CN 104238299 A CN104238299 A CN 104238299A CN 201410280283 A CN201410280283 A CN 201410280283A CN 104238299 A CN104238299 A CN 104238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resin
toner
amorphous polyester
latent image
electrostatic la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02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8299B (zh
Inventor
峯知子
堀杏朱
大村健
神山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38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8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定影分离性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含有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所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通式(1)~(3)涉及的结构单元,所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不含有任何该通式(1)~(3)涉及的结构单元。〔式中,R1、R2、R5、R9和R10各自是碳原子数4~15的烷基或碳原子数4~15的链烯基,R3、R4、R7、R8和R11各自是碳原子数4~14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4~14的亚烯基,R6是碳原子数4~15的饱和或不饱和的2价脂肪族烃基,R12是碳原子数4~14的饱和或不饱和的3价脂肪族烃基,X是芳香环、碳环或下述式(A)表示的基团〕。

Description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中使用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节能化、高速化和省空间化,需求一种低温定影性更优异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以下,也简称为“调色剂”),作为这样的调色剂,已知有按照通过将具有窄熔性的结晶性聚酯树脂导入调色剂来降低粘结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粘度的方式进行设计的调色剂。
这样的调色剂中,通过调整结晶性聚酯树脂、蜡等结晶性材料与作为主树脂导入的非晶性树脂例如非晶性聚酯树脂之间的亲和性的平衡,从而抑制结晶性材料渗出到调色剂粒子的表面,由此必须确保充分的定影分离性。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调色剂,其通过采用使用十二烯基琥珀酸作为构成成分的树脂作为非晶性聚酯树脂从而利用该十二烯基琥珀酸的侧链提高结晶性材料与非晶性聚酯树脂之间的亲和性。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结晶性材料分散剂的调色剂。
然而,对于这些调色剂而言,不能说可充分抑制结晶性材料的渗出,结果不能说可满意地兼得低温定影性和定影分离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65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635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如上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定影分离性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是由具有粘结树脂和蜡的调色剂粒子构成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上述粘结树脂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
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是至少将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聚合而成的树脂,
上述二醇成分含有碳链为碳原子数6~12的直链的脂肪族二醇,并且上述二羧酸成分含有除属于羧基的碳之外的碳链为碳原子数6~12的直链的脂肪族二羧酸,
上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来自于下述通式(1)~下述通式(3)中任一个表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且上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不含有任何来自于该下述通式(1)~下述通式(3)表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
〔上述通式(1)~上述通式(3)中,R1、R2、R5、R9和R10各自是碳原子数4~15的烷基或碳原子数4~15的链烯基,R3、R4、R7、R8和R11各自是碳原子数4~14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4~14的亚烯基,R6是碳原子数4~15的饱和或不饱和的2价脂肪族烃基,R12是碳原子数4~14的饱和或不饱和的3价脂肪族烃基。另外,上述通式(1)中,X是芳香环、碳环或下述式(A)表示的基团。〕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构成上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来自于上述通式(1)~上述通式(3)中任一个表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是来自于下述式(a)~下述式(l)表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中的任一个。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分别来自于对苯二甲酸、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结构单元。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分别来自于对苯二甲酸、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结构单元。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来自于脂环式二醇的结构单元。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蜡是烃蜡。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上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的比率以质量比(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计为95:5~60:40。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Mw)计为5000~100000。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Mw)计为1000~10000。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90℃。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90℃。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为40~90℃。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粘结树脂中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为3~30质量%。
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中,优选上述蜡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为1~30质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由于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蜡,并且含有具有来自于上述通式(1)~上述通式(3)中任一个表示的单体(以下,也称为“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的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因此能够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定影分离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调色剂由具有粘结树脂和蜡的调色剂粒子构成,上述粘结树脂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
具体而言,其特征在于,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来自于上述通式(1)~上述通式(3)中任一个表示的单体(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且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完全不含有来自于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
根据如上的调色剂,由于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蜡,并且含有具有来自于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的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所以能够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定影分离性。
认为这是因为以下的理由。即,由于构成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来自于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的、构成其主链的碳链(上述通式(1)~上述通式(3)中的R3、R4、R7、R8、R11或R12)的碳原子数较大,所以在该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与蜡特别是烃蜡之间可得到高亲和性。由此,能够抑制蜡的渗出,使蜡高均匀性且微细地分散在粘结树脂中。其结果,使用该调色剂形成图像时,认为在调色剂图像的表面附近蜡高均匀性地分布,且其存在量成为足够的量,因此热定影时容易渗出到图像的表面,结果,得到优异的定影分离性。
另外,由于构成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来自于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的每1个结构单元具有2个侧链(上述通式(1)~上述通式(3)中的R1和R2、R5和R6或R9和R10),所以在该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与结晶性聚酯树脂之间可得到极高的亲和性。因此,认为在制造时、保存时结晶性聚酯树脂不会渗出到调色剂粒子的表面而可靠地维持了留在调色剂粒子中的状态,其结果,发挥充分的低温定影性。
应予说明,这里所说的亲和性不是指结晶性材料、树脂彼此完全混杂在一起,而是相溶性低的材料彼此在粒子界面以分子水平相溶这样的状态。
〔粘结树脂〕
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的粘结树脂中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也可以并用它们与其它的树脂。
作为其它的树脂,可举出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乙烯基系聚合物,烯烃树脂、有机硅树脂、酰胺树脂和环氧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结晶性聚酯树脂〕
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的结晶性聚酯树脂是至少将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缩聚而成的树脂。
本发明中,结晶性聚酯树脂是指在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中没有阶梯状的吸热变化而具有明确的吸热峰的聚酯树脂。明确的吸热峰具体而言是指在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中以升温速度10℃/min测定时吸热峰的半峰宽为15℃以内的峰。
用于形成结晶性聚酯树脂的二醇成分含有碳链为碳原子数6~12的直链的脂肪族二醇,根据需要可以并用其它的二醇。本发明中,直链的脂肪族二醇(直链脂肪族二醇)是指OH基键合在两末端的结构的脂肪族二醇。
二醇成分不限定于1种,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碳原子数6~12的直链脂肪族二醇,例如,可举出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等。
作为直链脂肪族二醇,优选使用2个OH基键合在碳链的两末端的直链脂肪族二醇。
作为其它二醇,例如,可举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5-十五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1,20-二十烷二醇等其它的直链脂肪酸二醇;2-丁烯-1,4-二醇、3-己烯-1,6-二醇、4-辛烯-1,8-二醇等具有双键的二醇等。
用于形成结晶性聚酯树脂的二羧酸成分含有除属于羧基的碳之外的碳链为碳原子数6~12的直链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根据需要可以并用其它的二羧酸。
二羧酸成分不限于1种,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碳原子数6~12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1,11-十一烷二羧酸、1,12-十二烷二羧酸等。
作为直链脂肪族二羧酸,优选使用2个COOH基键合在碳链的两末端的直链脂肪族二羧酸。
作为其它的二羧酸,例如,可举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1,13-十三烷二羧酸、1,14-十四烷二羧酸、1,16-十六烷二羧酸、1,18-十八烷二羧酸等其它的直链脂肪酸二羧酸;它们的低级烷基酯、酸酐等。
作为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使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在催化剂下进行反应的通常的聚酯的聚合法来制造,例如优选根据单体的种类分别采用直接缩聚、酯交换法来制造。
作为可在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制造中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举出四乙醇钛、四丙醇钛、四异丙醇钛、四丁醇钛等钛催化剂,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等锡催化剂等。
上述二羧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的使用比率以二醇成分的羟基[OH]与二羧酸成分的羧基[COOH]的当量比[OH]/[COOH]计优选为1.5/1~1/1.5,进一步优选为1.2/1~1/1.2。
作为结晶性聚酯树脂,优选使用熔点为40~90℃的结晶性聚酯树脂,更优选为55~80℃。
通过使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在上述范围,可靠地得到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耐热保存性。另一方面,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过低时,得到的调色剂成为热强度低的调色剂,可能得不到充分的耐热保存性。另外,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过高时,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低温定影性。
在此,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具体而言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amond DSC”(PerkinElmer公司制),根据依次经过如下过程的测定条件(升温·冷却条件)测定的值,所述过程是以升温速度10℃/min从0℃升温至200℃的第1升温过程、以冷却速度10℃/min从200℃冷却至0℃的冷却过程和以升温速度10℃/min从0℃升温至200℃的第2升温过程,基于由该测定得到的DSC曲线,将第1升温过程中的来自于结晶性聚酯的吸热峰顶点温度作为熔点。作为测定步骤,将3.0mg结晶性聚酯树脂封入铝制锅内,安装在“Diamond DSC”样品架上。对照使用空的铝制锅。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Mw)计优选为5000~100000,更优选为10000~50000。
通过使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在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可靠地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耐热保存性。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过大时,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低温定影性。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过小时,保存时可能发生该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渗出,可能得不到充分的耐热保存性。
利用GPC进行的分子量测定如下进行。即,使用装置“HLC-8220”(TOSOH公司制)和柱“TSK保护柱+TSKgel SuperHZM-M3根串联”(TOSOH公司制),一边将柱温保持在40℃,一边使作为载体溶剂的四氢呋喃(THF)以流速0.2ml/min流动,使测定试样(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室温使用超声波分散机进行5分钟处理的溶解条件下以浓度成为1mg/ml的方式溶解于四氢呋喃,接着,用孔径0.2μm的膜滤器进行处理而得到试样溶液,将10μl的该试样溶液与上述载体溶剂一起注入装置内,使用折射率检测器(RI检测器)检测,使用利用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标准粒子测定而得的校正曲线计算测定试样所具有的分子量分布。作为校正曲线测定用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使用Pressure Chemical公司制的分子量为6×102、2.1×103、4×103、1.75×104、5.1×104、1.1×105、3.9×105、8.6×l05、2×106、4.48×106的聚苯乙烯试样,测定至少10点左右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制成校正曲线。另外,检测器使用折射率检测器。
粘结树脂中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3~30质量%,更优选为5~20质量%。
通过使粘结树脂中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为3质量%以上,能可靠地得到充分的低温定影性。通过使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为30质量%以下,能可靠地得到优异的耐热保存性。
〔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
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的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不含有任何来自于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
本发明中,非晶性聚酯树脂是至少将多元醇成分和多元羧酸成分缩聚而成的树脂,是指在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中未出现明确的吸热峰的聚酯树脂。
作为用于形成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多元羧酸成分,可以使用多元羧酸及其烷基酯、酸酐和酰氯,作为多元醇成分,可以使用多元醇及其酯化合物和羟基羧酸。
作为多元羧酸,例如可举出草酸、琥珀酸、马来酸、中康酸、己二酸、β-甲基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一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富马酸、柠康酸、二甘醇酸、环己烷-3,5-二烯-1,2-二羧酸、苹果酸、柠檬酸、六氢对苯二甲酸、丙二酸、庚二酸、酒石酸、粘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四氯邻苯二甲酸、氯邻苯二甲酸、硝基邻苯二甲酸、对羧基苯乙酸、对苯二乙酸、间苯二甘醇酸、对苯二甘醇酸、邻苯二甘醇酸、二苯基乙酸、二苯基-p,p’-二羧酸、萘-1,4-二羧酸、萘-1,5-二羧酸、萘-2,6-二羧酸、蒽二羧酸、十二烯基琥珀酸等2元羧酸;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萘三羧酸、萘四羧酸、芘三羧酸、芘四羧酸等2元以上的羧酸等。
作为多元醇,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乙二醇、己二醇、环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十二烷二醇、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等2元醇;甘油、季戊四醇、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羟乙基三聚氰胺、四羟甲基苯并胍胺、四羟乙基苯并胍胺等3元以上的多元醇等。
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中,优选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分别来自于对苯二甲酸、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结构单元。
即,作为用于形成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多元羧酸成分,优选使用对苯二甲酸,并且作为多元醇成分,优选使用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
利用含有这样的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调色剂,可得到极优异的耐热保存性。
作为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与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
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Mw)计优选为5000~100000,更优选为5000~50000。
通过使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在上述范围,能够可靠地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耐热保存性。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过大时,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低温定影性。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过小时,在制造时、保存时可能发生该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相溶而得不到充分的耐热保存性。
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GPC进行的分子量测定除使用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作为测定试样之外,与上述同样地进行。
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40~90℃,更优选为45~85℃。
通过使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范围,能够可靠地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耐热保存性。另一方面,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时,得到的调色剂成为热强度低的调色剂,可能得不到充分的耐热保存性,另外,在热定影时可能发生热偏移现象。另外,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低温定影性。
在此,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使用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作为测定试样并利用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D3418-82中规定的方法(DSC法)测定的值。
〔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
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的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来自于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除含有来自于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之外,可以具有与上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相同的结构单元。
该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对蜡、结晶性聚酯树脂像分散剂那样起作用。
〔特定二聚酸〕
表示特定二聚酸的上述通式(1)~上述通式(3)中,R1、R2、R5、R9和R10各自是碳原子数4~15的烷基或碳原子数4~15的链烯基,R3、R4、R7、R8和R11各自是碳原子数4~14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4~14的亚烯基,R6是碳原子数4~15的饱和或不饱和的2价脂肪族烃基,R12是碳原子数4~14的饱和或不饱和的3价脂肪族烃基。另外,上述通式(1)中,X是芳香环、碳环或者上述式(A)表示的基团。
R1基~R12基均不具有取代基。
本发明中,碳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不具有芳香性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结构。
通过使特定二聚酸中的构成主链的碳链(R3、R4、R7、R8、R11和R12)和侧链(R1、R2、R5、R6、R9和R10)的碳原子数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在与结晶性聚酯树脂和蜡等结晶性材料之间得到高亲和性。
特定二聚酸中的主链和侧链的碳链过短时,无法在与结晶性材料之间得到充分的亲和性,可能无法充分抑制它们的渗出。另外,碳链过长时,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可能无法确保充分的耐热保存性。
作为特定二聚酸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上述式(a)~上述式(l)中例示的例子。
特定二聚酸的使用比例在用于形成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多元羧酸成分中优选为1~40质量%,更优选为5~30质量%。
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中,优选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来自于环己烷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异山梨醇等脂环式二醇的结构单元。即,作为用于形成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多元醇成分,优选使用脂环式二醇。
含有来自于这样的脂环式二醇的结构单元的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挠性优异,因此能够提高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
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中,优选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分别来自于对苯二甲酸、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结构单元。
即,作为用于形成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多元羧酸成分,优选使用特定二聚酸和对苯二甲酸,并且作为多元醇成分,优选使用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
利用含有这样的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调色剂,在与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之间可得到高亲和性,因此,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高均匀性地分散在调色剂粒子中,其结果,能够使结晶性材料高均匀性地分散在调色剂粒子中。
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Mw)计优选为1000~10000,更优选为1000~5000。
通过使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在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可靠地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耐热保存性。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过大时,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低温定影性。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过小时,可能在保存时得不到充分的耐热保存性。
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GPC进行的分子量测定除使用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作为测定试样之外,与上述同样地进行。
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20~90℃,更优选为30~70℃。
通过使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范围,能够可靠地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耐热保存性。另一方面,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时,得到的调色剂成为热强度低的调色剂,可能得不到充分的耐热保存性,另外,可能在热定影时发生热偏移现象。另外,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低温定影性。
在此,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使用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作为测定试样并利用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D3418-82中规定的方法(DSC法)测定的值。
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的比率以质量比(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计优选为95:5~60:40,更优选为90:10~70:30。
通过使非晶性聚酯树脂整体中的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为95质量%以下,能够确保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含量,使结晶性材料以高均匀性分散在调色剂粒子中,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结晶性材料的渗出,可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定影分离性。通过使非晶性聚酯树脂整体中的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为60质量%以上,能够可靠地得到优异的耐热保存性。
〔蜡〕
作为蜡,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蜡,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等聚烯烃蜡,费托蜡、微晶蜡等支链状烃蜡,石蜡、沙索蜡等长链烃蜡,二(十八烷基)酮等二烷基酮系蜡,巴西棕榈蜡、褐煤蜡、山萮酸二十二烷基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山萮酸酯、季戊四醇四山萮酸酯、季戊四醇二乙酸酯二山萮酸酯、三山萮酸甘油酯、1,18-十八烷二醇二硬脂酸酯、偏苯三酸三(十八烷基)酯、二(十八烷基)马来酸酯等酯系蜡,乙二胺二十二烷基酰胺、偏苯三酸三(十八烷基)酰胺等酰胺系蜡等。
作为蜡,特别优选使用烃蜡。
作为烃蜡,优选使用碳原子数的分布为20~100的烃蜡,更优选使用碳原子数的分布为30~70的烃蜡。
作为烃蜡,通过使用碳原子数的分布为20~100的烃蜡,能够充分得到定影分离性,并且抑制挥发成分。
蜡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30质量份,更优选为5~20质量份。通过使蜡的含有比例为上述范围内,能可靠地得到优异的定影分离性。
〔构成调色剂粒子的成分〕
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中,除粘结树脂和蜡之外,根据需要可以含有着色剂、荷电控制剂等内添剂。
〔着色剂〕
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染料和颜料。
作为用于得到黑色的调色剂的着色剂,可以任意使用包括炉法炭黑、槽法炭黑等炭黑,磁铁矿、铁素体等磁性体,染料、非磁性氧化铁的无机颜料等公知的各种着色剂。
作为用于得到彩色的调色剂的着色剂,可以任意使用染料、有机颜料等公知的着色剂,具体而言,作为有机颜料,例如可举出C.I.颜料红5、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48:2、C.I.颜料红48:3、C.I.颜料红53:1、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81:4、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139、C.I.颜料红144、C.I.颜料红149、C.I.颜料红166、C.I.颜料红177、C.I.颜料红178、C.I.颜料红222、C.I.颜料红238、C.I.颜料红269、C.I.颜料黄14、C.I.颜料黄17、C.I.颜料黄74、C.I.颜料黄93、C.I.颜料黄94、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55、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185、C.I.颜料橙31、C.I.颜料橙43、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60、C.I.颜料蓝76等,作为染料,例如可举出C.I.溶剂红1、C.I.溶剂红49、C.I.溶剂红52、C.I.溶剂红58、C.I.溶剂红68、C.I.溶剂红11、C.I.溶剂红122、C.I.溶剂黄19、C.I.溶剂黄44、C.I.溶剂黄77、C.I.溶剂黄79、C.I.溶剂黄81、C.I.溶剂黄82、C.I.溶剂黄93、C.I.溶剂黄98、C.I.溶剂黄103、C.I.溶剂黄104、C.I.溶剂黄112、C.I.溶剂黄162、C.I.溶剂蓝25、C.I.溶剂蓝36、C.I.溶剂蓝69、C.I.溶剂蓝70、C.I.溶剂蓝93、C.I.溶剂蓝95等。
用于得到各色的调色剂的着色剂,对于各色而言,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着色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20质量份,更优选为4~15质量份。
〔荷电控制剂〕
作为荷电控制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化合物。
荷电控制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通常为0.1~5.0质量份。
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例如可以具有核粒子的表面被壳层被覆而成的核-壳结构。
调色剂粒子具有核-壳结构时,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可以含有在核粒子和/或壳层中的任一个。
该核-壳结构的调色剂粒子不仅是壳层完全被覆核粒子的形态,也可以是被覆核粒子的一部分的形态。另外,壳层可以具有由组成不同的树脂构成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
〔调色剂的平均粒径〕
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例如以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计优选为3~9μm,进一步优选为3~8μm。例如在采用后述的乳液凝聚法制造时该粒径可以通过使用的凝聚剂的浓度、有机溶剂的添加量、融合时间、聚合物的组成等进行控制。
通过使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在上述范围,从而转印效率变高而半色调的画质提高,细线、点等的画质提高。
调色剂粒子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是使用将搭载了数据处理用软件“Software V3.51”的计算机系统与“Multisizer3”(Beckman Coulter公司制)连接而成的测定装置进行测定·计算的值。具体而言,将0.02g调色剂添加到20ml表面活性剂溶液(以分散调色剂粒子为目的,例如将含有表面活性剂成分的中性洗剂用纯水稀释10倍而得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进行调合后,进行1分钟超声波分散,制备调色剂分散液,将该调色剂分散液用移液管注入到样品架内的装有“ISOTONII”(Beckman Coulter公司制)的烧杯中,直至测定装置的显示浓度达到8%。在此,通过控制在该浓度范围,能够得到具有再现性的测定值。然后,在测定装置中,将测定粒子计数设定为25000个,将孔径设定为50μm,将作为测定范围的1~30μm的范围分割成256份,计算频率值,将从体积累积百分比大的一方50%的粒径作为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
〔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
本发明的调色剂,对于构成该调色剂的各调色剂粒子而言,从提高转印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平均圆度为0.930~1.000,更优选为0.940~0.995。
本发明中,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是使用“FPIA-2100”(Sysmex公司制)测定的值。
具体而言,如下计算,即,在加入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调合试样(调色剂粒子),进行1分钟超声波分散处理使其分散后,利用“FPIA-2100”(Sysmex公司制),在测定条件HPF(高倍率摄像)模式下,以HPF检测数3000~10000个的适当浓度进行摄影,对各个调色剂粒子根据下述式(T)计算圆度,将各调色剂粒子的圆度加和,除以全部调色剂粒子数。
式(T):圆度=(具有与粒子图像相同的投影面积的圆的周长)/(粒子投影图像的周长)
〔调色剂的软化点〕
从该调色剂可得到低温定影性的观点考虑,调色剂的软化点优选为70~120℃,更优选为80~110℃。
调色剂的软化点是利用下述所示的流动试验仪测定的值。
具体而言,首先,在20℃、50%RH的环境下,将1.1g试样(调色剂)放在皿中铺平,放置12小时以上后,采用成型器“SSP-10A”(岛津制作所制)以3820kg/cm2的力加压30秒钟,制成直径1cm的圆柱形成型样品,接着,在24℃、50%RH的环境下,采用流动试验仪“CFT-500D”(岛津制作所制),在负荷196N(20kgf)、开始温度60℃、预热时间300秒钟、升温速度6℃/分钟的条件下,将该成型样品用直径1cm的活塞从预热完成时开始从圆柱形模的孔(1mm直径×1mm)中挤出,用升温法的熔融温度测定方法以偏移值(オフセット値)5mm的设定进行测定,将得到的偏移法温度Toffset作为软化点。
〔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30~70℃,更优选为40~60℃。
粘结树脂整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使用粘结树脂作为测定试样并利用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D3418-82中规定的方法(DSC法)测定的值。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方法,可举出混炼·粉碎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乳液凝聚法、乳液聚合凝聚法、微乳液聚合凝聚法、微胶囊化法、其它的公知方法等,特别优选采用通过使构成粘结树脂的树脂(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与蜡的微粒凝聚、融合而得到调色剂粒子的乳液凝聚法。
乳液凝聚法是如下的方法,即,使构成粘结树脂的树脂微粒的分散液与蜡的微粒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其它调色剂粒子构成成分的微粒的分散液混合,一边取得pH调节所致的微粒表面的排斥力与由电解质体构成的凝聚剂的添加所致的凝聚力的平衡一边缓慢凝聚,边控制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边进行缔合,同时通过加热搅拌进行微粒间的融合而进行形状控制,由此制造调色剂粒子。
调色剂粒子中含有着色剂、荷电控制剂等时,使这些微粒与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微粒等一起凝聚即可。
〔外添剂〕
上述的调色剂粒子可以直接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但为了改进流动性、带电性、清洁性等,可以向该调色剂粒子添加作为所谓的后处理剂的流动剂、清洁助剂等外添剂而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
作为后处理剂,例如,可举出由二氧化硅微粒、氧化铝微粒、氧化钛微粒等构成的无机氧化物微粒,硬脂酸铝微粒、硬脂酸锌微粒等无机硬脂酸化合物微粒,或者钛酸锶、钛酸锌等无机钛酸化合物微粒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为了提高耐热保存性、提高环境稳定性,优选利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高级脂肪酸、硅油等对这些无机微粒进行表面处理。
这些各种外添剂的添加量其总计相对于调色剂100质量份为0.05~5质量份,优选为0.1~3质量份。另外,作为外添剂,可以组合各种物质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由于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蜡,并且含有具有来自于特定二聚酸的结构单元的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所以能够兼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和优异的定影分离性。
〔显影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也可以作为磁性或非磁性的单组分显影剂使用,也可以与载体混合而作为双组分显影剂使用。
作为载体,例如可以使用由铁、铁素体、磁铁矿等金属、这些金属与铝、铅等金属的合金等一直以来公知的材料形成的磁性粒子,其中优选使用铁素体粒子。另外,作为载体,可以使用用树脂等被覆剂对磁性粒子的表面进行了被覆的涂层载体、在粘结剂树脂中分散磁性体微粉而成的树脂分散型载体等。
作为载体,优选体积平均粒径为15~100μm的载体,更优选25~80μm的载体。
〔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用于一般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作为采用这样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具有感光体、带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的装置,其中,感光体是静电潜像载体,上述带电单元通过与调色剂同极性的电晕放电对该感光体的表面赋予均匀的电位,上述曝光单元基于图像数据在均匀带电的感光体的表面上进行图像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上述显影单元将调色剂输送到感光体的表面并将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化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上述转印单元将该调色剂图像根据需要介由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转印材料上,上述定影单元将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
另外,本发明的调色剂适合用在定影温度(定影部件的表面温度)设定为100~200℃这样较低温度的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例子,可以增加各种变化。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非晶性聚酯树脂〔A1〕的合成例〕
将85质量份对苯二甲酸、6质量份偏苯三酸、90质量份富马酸、381质量份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62质量份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装入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冷却管、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用干燥氮气对反应容器中进行置换后,添加0.1质量份四丁醇钛,在氮气气流下在约180℃进行8小时搅拌反应。再添加0.2质量份四丁醇钛,升高温度到约220℃进行6小时搅拌反应后,将反应容器内减压到10mmHg,在减压下进行反应,得到非晶性聚酯树脂〔A1〕。
非晶性聚酯树脂〔A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9℃,重均分子量(Mw)为18000。
〔非晶性聚酯树脂〔A2〕的合成例〕
在非晶性聚酯树脂〔A1〕的合成例中,作为单体,使用85质量份对苯二甲酸、6质量份间苯二甲酸、64质量份富马酸、385质量份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58质量份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除此之外同样地进行,得到非晶性聚酯树脂〔A2〕。
非晶性聚酯树脂〔A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9℃,重均分子量(Mw)为19000。
〔非晶性聚酯树脂〔B1〕的合成例〕
将110质量份对苯二甲酸、40质量份上述式(a)表示的特定二聚酸、190质量份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31质量份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装入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冷却管、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用干燥氮气对反应容器中进行置换后,添加0.1质量份四丁醇钛,在氮气气流下在约180℃进行8小时搅拌反应。再添加0.2质量份四丁醇钛,升高温度到约220℃进行6小时搅拌反应后,将反应容器内减压到10mmHg,在减压下进行反应,得到非晶性聚酯树脂〔B1〕。
〔非晶性聚酯树脂〔B2〕~〔B12〕的合成例〕
在非晶性聚酯树脂〔B1〕的合成例中,分别使用上述式(b)表示的特定二聚酸~上述式(l)表示的特定二聚酸代替上述式(a)表示的特定二聚酸,除此之外同样地进行,得到非晶性聚酯树脂〔B2〕~〔B12〕。
〔非晶性聚酯树脂〔B13〕的合成例〕
将110质量份对苯二甲酸、40质量份上述式(a)表示的特定二聚酸、160质量份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31质量份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30质量份异山梨醇装入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冷却管、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用干燥氮气对反应容器中进行置换后,添加0.1质量份四丁醇钛,在氮气气流下在约180℃进行8小时搅拌反应。再添加0.2质量份四丁醇钛,升高温度到约220℃进行6小时搅拌反应后,使反应容器内减压到10mmHg,在减压下进行反应,得到非晶性聚酯树脂〔B13〕。
〔结晶性聚酯树脂〔C1〕的合成例〕
将315质量份十二烷二酸和220质量份1,9-壬二醇装入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冷却管、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用干燥氮气对反应容器中进行置换后,添加0.1质量份四丁醇钛,在氮气气流下在约180℃进行8小时搅拌反应。再添加0.2质量份四丁醇钛,升高温度到约220℃进行6小时搅拌反应后,使反应容器内减压到10mmHg,在减压下进行反应,得到结晶性聚酯树脂〔C1〕。
结晶性聚酯树脂〔C1〕的熔点(Tm)为72℃,重均分子量(Mw)为14000。
〔结晶性聚酯树脂〔C2〕~〔C4〕的合成例〕
在结晶性聚酯树脂〔C1〕的合成例中,分别以1:1的摩尔比使用表1中记载的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除此之外同样地进行,得到结晶性聚酯树脂〔C2〕~〔C4〕。
表1
〔非晶性聚酯树脂〔A1〕的微粒的分散液的制备例〕
使200质量份非晶性聚酯树脂〔A1〕溶于200质量份乙酸乙酯,边搅拌该溶液,边缓慢滴加使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以浓度成为1质量%的方式溶于80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而得的水溶液。减压下从该溶液中除去乙酸乙酯后,用氨将pH调节到8.5。其后,将固体成分浓度调节到20质量%。由此,制备在水系介质中分散有非晶性聚酯树脂〔A1〕的微粒的非晶性聚酯树脂〔A1〕微粒的分散液。
〔非晶性聚酯树脂〔A2〕、〔B1〕~〔B13〕的微粒的分散液、结晶性聚酯树脂〔C1〕~〔C4〕的微粒的分散液的制备例〕
在非晶性聚酯树脂〔A1〕的微粒的分散液的制备例中,分别使用非晶性聚酯树脂〔A2〕、〔B1〕~〔B13〕、结晶性聚酯树脂〔C1〕~〔C4〕代替非晶性聚酯树脂〔A1〕,除此之外同样地进行,制备非晶性聚酯树脂〔A2〕、〔B1〕~〔B13〕的微粒的分散液,结晶性聚酯树脂〔C1〕~〔C4〕的微粒的分散液。
〔着色剂分散液的制备例〕
将50质量份酞菁铜(C.I.Pigment Blue15:3)投入到使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以成为1质量%的浓度的方式溶于20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而得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后,使用超声波均质机进行分散处理。固体成分浓度调节到20质量%。由此,制备水系介质中分散有着色剂的微粒的着色剂分散液。
使用MICROTRAC粒度分布测定装置“UPA-150”(日机装公司制)测定着色剂分散液中的着色剂微粒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结果为150nm。
〔蜡分散液的制备例〕
将200质量份费托蜡“FNP-0090”(日本精蜡公司制,熔点89℃)加热到95℃使其熔融。再将其投入到使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以成为3质量%的浓度溶于80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而得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后,使用超声波均质机进行分散处理。固体成分浓度调节到20质量%。由此,制备在水系介质中分散有蜡的微粒的蜡分散液。
使用MICROTRAC粒度分布测定装置“UPA-150”(日机装公司制)测定蜡分散液中的蜡微粒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结果为190nm。
〔实施例1〕
将276质量份非晶性聚酯树脂〔A1〕分散液、69质量份非晶性聚酯树脂〔B1〕分散液、86.4质量份结晶性聚酯树脂〔C1〕分散液、77.3质量份蜡分散液、41.3质量份着色剂分散液、225质量份离子交换水以及2.5质量份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投入到具备搅拌机、冷却管、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入0.1N的盐酸将pH调节到2.5。
接着,经10分钟滴加0.3质量份多氯化铝水溶液(以AlC13换算为10%水溶液)后,边搅拌边使内温上升到60℃。再缓慢升温至75℃,将内温保持在75℃,用库尔特计数器进行测定,在平均粒径达到约6μm时加入2质量份3-羟基-2,2’-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水溶液(40%水溶液),使粒径生长停止并使内温上升至85℃,使用“FPIA-2000”在形状系数达到0.96的时刻,以10℃/min的速度冷却至室温。对该反应液反复进行过滤、清洗后,进行干燥,由此得到调色剂粒子〔1〕。
向得到的调色剂粒子〔1〕添加1质量%疏水性二氧化硅(数均一次粒径=12nm、疏水度=68)和1质量%疏水性氧化钛(数均一次粒径=20nm、疏水度=63),利用“Henschel mixer”(三井三池化工机公司制)混合,其后,使用45μm开孔尺寸的筛子除去粗大粒子,由此得到调色剂〔1〕。
调色剂〔1〕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为6.10μm,平均圆度为0.965。
〔实施例2~13〕
实施例1中,除按照表2的处方之外,同样地进行,得到调色剂〔2〕~〔13〕。
〔比较例1〕
将345.6质量份非晶性聚酯树脂〔A1〕分散液、86.4质量份结晶性聚酯树脂〔C1〕分散液、77.3质量份蜡分散液、41.3质量份着色剂分散液、225质量份离子交换水以及2.5质量份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投入具备搅拌机、冷却管、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入0.1N的氢氧化钠将pH调节到10。
以下,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滴加多氯化铝水溶液的工序等后续工序,由此得到调色剂〔14〕。
调色剂〔14〕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为6.15μm,平均圆度为0.964。
〔比较例2〕
比较例1中,使用非晶性聚酯树脂〔B1〕分散液代替非晶性聚酯树脂〔A1〕分散液,除此之外同样地进行,得到调色剂〔15〕。
〔比较例3〕
实施例1中,使用非晶性聚酯树脂〔A2〕分散液代替非晶性聚酯树脂〔B1〕分散液,除此之外同样地进行,得到调色剂〔16〕。
〔显影剂的制造例1~16〕
分别向调色剂〔1〕~〔16〕添加并混合被覆了有机硅树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60μm的铁素体载体使调色剂浓度变成6质量%,由此制造显影剂〔1〕~〔16〕。
对上述显影剂〔1〕~〔16〕进行以下的评价。
(1)低温定影性
在以定影用加热辊的表面温度能够在100~210℃的范围变更的方式将市售的复合打印机的全彩复印机“bizhub PRO C6501”(KONICAMINOLTA公司制)中的定影装置进行改造而成的装置中装填上述显影剂,一边使设定的定影温度按100℃、105℃、···每5℃刻度为一级进行增加的方式变更,一边反复进行使调色剂附着量为11mg/10cm2的实心图像定影在A4尺寸的普通纸(克重80g/m2)上的定影实验。
接着,用折页机以对上述实心图像施加负荷的方式折叠各定影温度的定影实验中得到的印刷物,向其吹送0.35MPa的压缩空气,按下述的评价基准所示的5个等级对折痕进行评级,将为等级3的定影实验中定影温度最低的定影实验中的定影温度评价为下限定影温度。将结果示于表2。
该下限定影温度越低,意味着低温定影性越优异,只要为120℃以下实用上就没有问题,判断为合格。
-评价基准-
等级5:完全没有折痕。
等级4:沿着折痕有部分剥离。
等级3:沿着折痕有细的线状剥离。
等级2:沿着折痕有粗的线状剥离。
等级1:有大幅剥离。
(2)定影分离性
使用将复印机“bizhub PRO C6550”(KONICA MINOLTA公司制)的定影装置进行改造而成的装置,将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定影温度)设定在最低定影温度+10℃,在常温常湿(温度20℃、湿度50%RH)的环境下,一边使调色剂附着量从3.5mg/cm2按每0.5mg/cm2刻度为一级进行增加的方式变更,一边反复进行使边界留白为5mm的整面实心图像定影在A4尺寸的优质纸上的定影实验。
对使调色剂附着量变化的一系列定影实验,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评级,符合多个等级时,将最好的等级作为评价结果。将结果示于表2。
-评价基准-
◎:即便在调色剂附着量为5.0g/cm2以上的定影实验中,纸也能够无卷曲地与加热辊分离(合格)。
○:在调色剂附着量为3.5g/cm2以上且小于5.0g/cm2的定影实验中,纸无卷曲地与加热辊分离(合格)。
△:在调色剂附着量为3.5g/cm2以上且小于5.0g/cm2的定影实验中,纸介由分离爪与加热辊分离,在图像上稍微留有分离爪痕但几乎看不出(合格)。
×:在调色剂附着量为3.5g/cm2的定影实验中,纸介由分离爪与加热辊分离,但在图像上留有分离爪痕,或者卷贴在加热辊上而无法与加热辊分离(不合格)。
表2
※结晶性PEs树脂=结晶性聚酯树脂
※非晶性PEs树脂=非晶性聚酯树脂

Claims (14)

1.一种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由具有粘结树脂和蜡的调色剂粒子构成,所述粘结树脂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
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是至少将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聚合而成的树脂,
所述二醇成分含有碳链为碳原子数6~12的直链的脂肪族二醇,并且所述二羧酸成分含有除属于羧基的碳之外的碳链为碳原子数6~12的直链的脂肪族二羧酸,
所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来自于下述通式(1)~下述通式(3)中任一个表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且所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不含有任何来自于该下述通式(1)~下述通式(3)表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
所述通式(1)~所述通式(3)中,R1、R2、R5、R9和R10各自是碳原子数4~15的烷基或碳原子数4~15的链烯基,R3、R4、R7、R8和R11各自是碳原子数4~14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4~14的亚烯基,R6是碳原子数4~15的饱和或不饱和的2价脂肪族烃基,R12是碳原子数4~14的饱和或不饱和的3价脂肪族烃基,另外,所述通式(1)中,X是芳香环、碳环或下述式(A)表示的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来自于所述通式(1)~所述通式(3)中任一个表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是来自于下述式(a)~下述式(l)表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中的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分别来自于对苯二甲酸、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结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分别来自于对苯二甲酸、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和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结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中在于,所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含有来自于脂环式二醇的结构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蜡是烃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和所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的比率即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95:5~60:4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Mw计为5000~10000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Mw计为1000~100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90℃。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90℃。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为40~90℃。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树脂中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有比例为3~30质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的含有比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为1~30质量份。
CN201410280283.XA 2013-06-21 2014-06-20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Active CN104238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0135 2013-06-21
JP2013130135A JP5783208B2 (ja) 2013-06-21 2013-06-21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299A true CN104238299A (zh) 2014-12-24
CN104238299B CN104238299B (zh) 2018-09-11

Family

ID=5211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0283.XA Active CN104238299B (zh) 2013-06-21 2014-06-20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60783B2 (zh)
JP (1) JP5783208B2 (zh)
CN (1) CN1042382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2245A (zh) * 2015-02-18 2016-08-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静电荷图像显影的调色剂和用于制备其的方法
CN107615175A (zh) * 2015-06-01 2018-01-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07138A (ja) * 2015-01-05 2017-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51700A (ja) * 2015-02-18 2016-08-22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059636A1 (en) 2015-02-18 2016-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6748439B2 (ja) * 2015-02-25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9977356B2 (en) * 2015-07-17 2018-05-22 Xerox Corporation Cold pressure fix toner compositions based on crystalline polyester and amorphous organic compound mixtures
US9910373B2 (en) 2015-07-17 2018-03-06 Xerox Corporation Cold pressure fix toner compositions based on small molecule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organic compound mixtures
JP6562767B2 (ja) * 2015-08-21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587456B2 (ja) * 2015-08-21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562769B2 (ja) * 2015-08-24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529385B2 (ja) * 2015-08-24 2019-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562775B2 (ja) * 2015-08-28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8070705A (ja) * 2016-10-26 2018-05-10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トナー用結着樹脂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KR102082915B1 (ko) * 2016-12-26 2020-02-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니트릴계 고무의 제조방법
JP7164367B2 (ja) * 2018-09-14 2022-11-01 花王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8431A1 (en) * 2000-11-07 2002-07-25 Hiroyuki Fujikawa Tone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745124A (zh) * 2002-12-17 2006-03-08 埃姆斯化学公司 共聚酰胺
US20070141499A1 (en) * 2005-10-26 2007-06-21 Katsuhisa Yamazaki Toner
CN101339375A (zh) * 2007-07-04 2009-01-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调色剂盒及成像方法
EP1437629B1 (en) * 2003-01-10 2009-09-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0871A (zh) * 2010-03-08 2011-09-21 花王株式会社 色调剂用粘合树脂
US20120276477A1 (en) * 2011-04-26 2012-11-01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663B2 (ja) * 1986-11-10 1996-01-17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低温定着性に優れた電子写真用トナ−組成物
JP3880340B2 (ja) * 2001-07-10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8022170B2 (en) * 2002-12-17 2011-09-20 Ems-Chemie Ag Copolyamides
US8106148B2 (en) * 2005-03-18 2012-01-31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Resins, low temperature formulations, and coatings derived therefrom
JP4665707B2 (ja) 2005-10-19 2011-04-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4858165B2 (ja) * 2006-12-28 2012-0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4010B2 (ja) * 2010-09-15 2014-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57493B2 (en) * 2010-12-21 2013-10-15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US8574802B2 (en) * 2011-02-24 2013-11-05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US8697324B2 (en) * 2011-04-26 2014-04-15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JP5685147B2 (ja) * 2011-06-01 2015-03-18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8431A1 (en) * 2000-11-07 2002-07-25 Hiroyuki Fujikawa Tone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745124A (zh) * 2002-12-17 2006-03-08 埃姆斯化学公司 共聚酰胺
EP1437629B1 (en) * 2003-01-10 2009-09-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141499A1 (en) * 2005-10-26 2007-06-21 Katsuhisa Yamazaki Toner
CN101339375A (zh) * 2007-07-04 2009-01-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调色剂、电子照相显影剂、调色剂盒及成像方法
CN102190871A (zh) * 2010-03-08 2011-09-21 花王株式会社 色调剂用粘合树脂
US20120276477A1 (en) * 2011-04-26 2012-11-01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2245A (zh) * 2015-02-18 2016-08-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静电荷图像显影的调色剂和用于制备其的方法
CN105892245B (zh) * 2015-02-18 2021-03-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静电荷图像显影的调色剂和用于制备其的方法
CN107615175A (zh) * 2015-06-01 2018-01-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15175B (zh) * 2015-06-01 2022-05-0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3208B2 (ja) 2015-09-24
JP2015004831A (ja) 2015-01-08
CN104238299B (zh) 2018-09-11
US9360783B2 (en) 2016-06-07
US20140377700A1 (en) 2014-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8299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US9081316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04238294B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CN106062639B (zh)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卡盒
US7955774B2 (en) Electrostatic developing ton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lectrostatic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7488562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KR100723997B1 (ko)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현상제, 및, 화상형성 장치
JP6079921B1 (ja) トナー
CN103376681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WO2013187401A1 (ja) トナー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
JP2006276307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静電荷像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
CN104423186A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JP5859767B2 (ja) トナー用結着樹脂
CN103376682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JP5859809B2 (ja) トナー用結着樹脂
JP591563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4389665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8332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733453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20160109818A1 (en)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US20160109819A1 (en)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CN106019871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黑色调色剂
JP2007093637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を用いた静電荷像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
JP623707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6990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2成分現像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