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9505B -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9505B
CN104229505B CN201410258543.3A CN201410258543A CN104229505B CN 104229505 B CN104229505 B CN 104229505B CN 201410258543 A CN201410258543 A CN 201410258543A CN 104229505 B CN104229505 B CN 1042295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guidance part
sheet
paper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85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9505A (zh
Inventor
平田宗和
中村光孝
西井敏兼
木村平
木村一平
堀田浩史
清水义威
福地丰
王丽娜
黄志文
崔大磊
松山康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29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9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9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9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具有:片材积载部,在使片材的供给方向的前端部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可将该片材积载为多重层状;旋转搬送部,与所述片材积载部的最上层的片材相抵接,以将该片材向下方进行搬送;摩擦部,配设在所述旋转搬送部的下方,并在所述摩擦部和所述旋转搬送部之间形成用于使片材经过的分离用夹缝;第1施力单元,对所述摩擦部或所述旋转搬送部向对方侧进行施力,以使分离压力作用在所述分离用夹缝中所夹持的片材上;及导引部,固定配设在所述分离用夹缝和所述片材积载部之间的、不与所述分离用夹缝的上游方向的延长区域相重叠的位置,并与进入所述分离用夹缝的片材的前端相抵接。

Description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及具有该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喷墨记录装置等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供给装置,其用于从片材积载部进行片材的连续供给,该片材积载部可将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等的片材积载为多重层状。该供给装置一般具有:旋转搬送部,与被积载为多重层状的片材的最上层相抵接;及摩擦部(摩擦垫),相对于该旋转搬送部被配置,藉由摩擦力使片材分离。
从片材积载部陆续被送出的1张(枚)或多张的片材被夹入位于旋转搬送部和摩擦部之间的分离夹缝(nip)。之后,藉由摩擦部和片材之间的摩擦力,与旋转搬送部相接的一侧的片材1张1张地按顺序被分离,并被供给至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部。
图1示出的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100。这里,参照图1对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图1中,1为感光体(图像载体),2为带电装置,3为显影装置,4为显影剂盒,5为定影装置,6为排纸装置,7为片材分离供给装置。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7的片材积载部71通过图中未示的施力单元向旋转搬送部72被施力。片材积载部71上所积载的片材P(下面称“纸张P”)首先与旋转搬送部72相抵接。与旋转搬送部72相抵接的纸张P藉由旋转搬送部72的旋转被送入定时辊(timing roller)8。之后,图像从感光体1被转写至纸张P,该纸张P经由定影装置5和排纸装置6被排出至机外。
片材积载部71如图1所示,在使纸张P的供给方向的前端部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从水平面被立起了预定角度。这样,通过被立起预定角度,可减少激光打印机100的设置面积。另外,还可有效地将纸张P的自重利用为搬送力。为此,尤其在小型打印机等中,图1所示那样的使片材积载部71的供给侧向下方倾斜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7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2a中,采用箭头F1、F2对作用在这样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7的纸张P上的力进行了表示。如图2a所示,纸张P上藉由其自重被作用了F1的力。为此,可有效地将基于纸张P的自重的力F1利用为搬送力。但是,如果片材积载部71的倾斜角θ超过了一定的程度,则容易发生重送(multi feed;即,多张纸在重叠的状态下被一起送出)的现象。如果基于纸张P的自重的力F1超过了纸张间所作用的摩擦力F2,则多张纸会变为束状进入(突入)分离用夹缝N。
图2b中示出了纸张藉由其自重要向供给方向下游移动的力和片材积载部71的倾斜角度之间的关系。该图中,F1为纸张要向下方移动的力。F21、F22、F23为纸张间的摩擦力。F21为摩擦系数μ=0.8时的摩擦力,F22为μ=0.6时的摩擦力,F23为μ=0.4时的摩擦力。
如点A所示,片材积载部的角度θ较小时,纸张不会向供给方向的下游滑动。但是,如点B所示,如果片材积载部的角度θ较大,则纸张藉由其自重要移动的力大于摩擦力,这样,纸张就会向供给方向的下游侧滑动。
实际上,纸张间的摩擦系数μ随着纸张种类、温度·湿度等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另外,由于在补纸等所引起的分界部分会出现空气层,进而也会导致纸张容易地进行滑动。为此,尽管角度θ并不是很大,也可能发生基于束状进入的纸张重送的现象。
这样,片材积载部被立起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尽管可有效地减小打印机的设置面积,然而,却会给供纸分离性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很容易发生纸张的重送和搬送负荷的增大所引起的不送纸现象。另外,还难以确实地防止纸张的重送。另外,纸张和摩擦部之间的过度的相互摩擦会很容易促进摩擦部的摩耗并会很容易导致纸张前端发生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在分离用夹缝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且在所积载的片材前端的下游,如图3a所示,设置导引部74a。该导引部74a在摩擦部75的左右两侧,并在用于安装摩擦部75的座体(holder)74的左右两端一体成型。该导引部74a的顶部74b比摩擦部75的面还往旋转搬送部72一侧突出。
这样的导引部74a例如在专利文献1(实开平7-13852号公报,参照图1)中被具体地公开为「滑板(50)」。该滑板(50)具有适当的弹性,与摩擦部一起被支撑在座体上,并藉由弹簧等的可产生分离压力的施力单元向旋转搬送部侧被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开平7-138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40544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分离供给装置中,当厚纸等的腰部较强的纸张以束状进入时,滑板屈于纸张腰部的强度而会向摩擦部侧进行变形。因此,纸张会与摩擦部强烈抵接,并不能解决上述的问题。
另外,如果将滑板设计为较硬并将其固定在摩擦部的座体上,则当厚纸等的腰部较强纸张以束状进入时,弹簧的分离压力会在纸张P和滑板上进行分散。图3a的箭头L示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从纸张P作用至导引部74a的力。这样,如果降低分离用夹缝N的分离压力,则会导致压力不足,其结果为,多张重叠的纸张P不能分离,导致发生重送。
另外,专利文献2(专利第405445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在摩擦部的左右两侧形成了低于摩擦部的部分,在摩擦部的上游侧形成了高于摩擦部的导引部。在该装置中,较薄的束状纸张越过导引部时被理开,以使上层的1张或2张的纸张进入分离用夹缝。
因此,即使在2张纸同时进入的情况下,因为下侧的纸张与摩擦部直接抵接而被分离,所以可防止发生重送。另外,就较厚的束状纸张而言,因为施力单元的力在摩擦部和导引部上进行了适当的分散,所以较厚的纸张的前端不会较强地陷入(深入)摩擦部中,也不会较强地被卡住(勾挂)。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发明中,导引部在摩擦部的上游侧被形成为其宽度比摩擦部的宽度还宽。为此,摩擦部的高度和纸张腰部的强度的组合会导致纸张和摩擦部之间的抵接压力发生剧烈变化。因此,如果厚纸等腰部较强的纸张以束状进入,则难以确实地防止纸张的前端较强地陷入摩擦部或较强地被卡住的现象。
另外,因为分离用夹缝的分离压力的压力损失会根据摩擦部的高度和纸张腰部的强度的不同而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所以存在着不能顺利地进行基于分离用夹缝的纸张分离,结果导致不规则地发生重送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课题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片材积载部从供给方向的上游向下游并向下方倾斜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中,通过防止束状的纸张进入分离用夹缝,以有效地防止纸张的重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片材积载部,在使片材的供给方向的前端部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可将该片材积载为多重层状;旋转搬送部,与所述片材积载部的最上层的片材抵接,以将该片材向下方进行搬送;摩擦部,配设在所述旋转搬送部的下方,并在所述摩擦部和所述旋转搬送部之间形成用于片材经过的分离用夹缝;第1施力单元,通过对所述摩擦部或所述旋转搬送部向对方侧进行施力,使分离压力作用在被夹持在所述分离用夹缝中的片材上;及导引部,固定配设在所述分离用夹缝和所述片材积载部之间的、不与所述分离用夹缝的上游方向的延长区域相重叠的位置,并与进入所述分离用夹缝的片材的前端相抵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如上所述,因为在分离用夹缝和片材积载部之间且不与分离用夹缝的上游方向的延长区域相重叠的位置设置了导引部,所以藉由该导引部可防止片材的束状进入,进而可防止片材的重送。
另外,因为对导引部进行了固定配置,所以即使在腰部较强的片材经过该导引部时,作用至该导引部的力也不会对分离用夹缝(nip)的分离压力产生影响。因此,可获得基于总是很稳定的分离压力的稳定的分离作用,进而可防止片材的重送。
附图概述
[图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的概略图。
[图2a]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2b]表示片材积载部的倾斜角和作用至纸张的力的关系的图。
[图3a]对通常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分离部的要部(局部)进行示意的原理截面图。
[图3b]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分离部的要部进行示意的原理截面图。
[图4a]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斜视图。
[图4b]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截面图。
[图4c]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分离部的扩大截面图。
[图4d]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5a]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5b]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正视图。
[图5c]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侧视图。
[图6a]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6b]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侧视图。
[图7a]第4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7b]第4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侧视图。
[图8a]第5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8b]第5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平面图。
[图9a]第6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9b]第6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一个端部的斜视图。
[图10a]第7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10b]第7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侧视图。
[图11a]第8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11b]第8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一个端部的斜视图。
[图12a]第9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12b]第9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一个端部的斜视图。
[图13]第10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14a]第11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14b]第11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侧视图。
[图15a]第12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15b]易发生重送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导引部付近的侧视图。
[图15c]难发生重送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导引部付近的侧视图。
[图16a]第13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16b]第13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导引部的侧视图。
[图17a]第14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斜视图。
[图17b]第14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的一个端部的斜视图。
[图18a]第15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非供纸时的座体支撑部的侧视图。
[图18b]第15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供纸时的座体支撑部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感光体(图像载体)
2:带电装置
3:显影装置
4:显影剂盒
5:定影装置
6:排纸装置
7:片材分离供给装置
8:定时辊
71:片材积载部
71a:支轴
71b:弹簧(第3施力单元)
72:旋转搬送部
73:座体支撑部
75:摩擦部
76:分离压力弹簧(第1施力单元)
77:导引部
78:导引部的顶部
79:上游导引面
80:下游导引面
86H:(第2施力单元)
94:座体限制部
100:激光打印机
N:分离用夹缝(nip)
P:片材(纸张)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图1示出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100的整体结构。该激光打印机100具有圆筒状的感光体1(图像载体)。该感光体1的周围配设了对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2、对感光体1上的静电潜像藉由调色剂(toner;显影剂)进行显影并在感光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toner image)的显影装置3、及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盒4。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7的片材积载部(供纸盘)71上所积载的纸张P由旋转搬送部72被供给至定时辊(timing roller)8,通过定时辊8进行了相对于感光体1的供纸时机的同步后,被供给至感光体1。显影装置3将感光体1上所显影了的调色剂图像转写至纸张P后,该纸张被随后的定影装置5加压·加热,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之后,该纸张P由排纸装置6排出至机外。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分离部)
图3b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7的分离部的要部进行示意的原理截面图。在旋转搬送部72的下方位置,矩形块状的座体支撑部73固定配设于激光打印机100的机框等。该座体支撑部73的中央处形成了纵孔状的座体容纳部73a。在该座体容纳部73a中,上下可动地容纳了平板状的座体74。
被称为摩擦垫的平板状的摩擦部75藉由黏接剂等被固定在座体74的上面。在座体74的底面和座体容纳部73a的底部之间,配设了作为施力单元(第1施力单元)的分离压力弹簧76,藉由该分离压力弹簧76,座体74向上方被施力。座体74上的摩擦部75在不进行片材P的供给时,藉由分离压力弹簧76与旋转搬送部72的外周面相接触。
在座体支撑部73上,与座体容纳部73a的缘部毗邻地形成了导引部77。该导引部77沿旋转搬送部72的方向突出,其顶部78比摩擦部75的上面还高地向旋转搬送部72侧突出。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导引部77被表示为单纯的矩形截面,然而,该导引部77的形状如后面的多个实施方式所述,为了能达到防止重送等的效果,可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引部77不是配设在图3a的上下可动的座体74上,而是配设在固定配置的座体支撑部73上。据此,即使在厚纸等的腰部较强的纸张以束状进入了分离用夹缝N的情况下,基于分离压力弹簧76的分离用夹缝N的压力也不会发生压力损失。这样,因为可防止纸张的腰部的反力所导致的分离压力的下降,所以可降低重送的风险。
以下参照图4a~图18b依次对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第1~第1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4a是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斜视图。图4b是该分离供给装置的旋转搬送部72的旋转轴方向的中央截面图。另外,图4c是对作为该分离供给装置的要部的导引部77进行了扩大的截面图。图4d是具有导引部77的座体支撑部73的斜视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片材积载部71在使纸张P的供给方向的前端部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从水平面被立起了预定角度,其上可对纸张P进行多重层状的积载。片材积载部71被配设为,以其上端部的支轴71a为中心,沿相对于旋转搬送部72的接离(接触和分离)方向可进行摇动(摆动)。
片材积载部71藉由其下面所安装的作为施力单元(第3施力单元)的弹簧71b,总是向旋转搬送部72侧被施力。另外,在旋转搬送部72的下方固定配设有座体支撑部73。在座体支撑部73的左右两侧形成了多个安装孔84,用于在激光打印机100的机框等上进行螺丝固定。
在座体支撑部73上,如图3b所示,上下可动地安装了座体74。在该座体74的上面的浅凹部74a内,由黏接剂等对图4c那样的矩形平板状的摩擦部(摩擦垫)75进行了固定。摩擦部75配设在对片材积载部71的宽度方向进行二等分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这样就被构成为,片材积载部71的最上层的纸张P藉由旋转搬送部72以中心为基准被搬送。
在摩擦部75的供给方向的上游端,被设计为与座体74的上面(上表面)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然而,在摩擦部75的供给方向的下游端,则被形成为座体74上面稍微低些。据此,经过了分离用夹缝N的纸张P可顺利地被搬送至下游侧。
座体74和座体支撑部73之间配设了分离压力弹簧76。座体74介由该分离压力弹簧76被上下可动地支撑在座体支撑部73上。另外,在座体74的下游侧后端的下方,为了对座体74的最大压下量进行限制,设置了座体限制部94。该座体限制部94与座体支撑部73一体成型。
在不与分离用夹缝N的上游方向的延长区域相重叠的位置设置了导引部77,其与进入分离用夹缝N的纸张P的前端相抵接。该导引部77在分离用夹缝N和片材积载部71之间,在座体74的左右两侧配设了一对,并与座体支撑部73一体成型。通过这样的一体成型,可提高导引部77的设置精度,并可实现由使用材料的减少和部品点数的削减所带来的低成本化。
导引部77如图4c所示,侧面观察时,在摩擦部75的上游侧,呈现出以逆(倒)V字状从旋转搬送部72侧突出的山形形状。导引部77的顶部78比摩擦部75还高地向旋转搬送部72侧突出。另外,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还形成了具有如下特点的搬送导引面83,即,以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进行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
导引部77在摩擦部75为1个的情况下,如图4d所示,在摩擦部75至旋转搬送部72的左右两侧,可以左右对称的形状配设一对。另外,导引部77可在摩擦部75的单侧仅配设在1个位置上,或者,在左右一对地配设了摩擦部75情况下,也可配设在该摩擦部75的中间的1个位置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本上在摩擦部75的两侧配设一对导引部77。另外,使一对导引部77的中央处与对片材积载部71的宽度方向进行二等分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吻合(位于其上)。即,将一对导引部77配设在关于该延长线、或者、关于摩擦部75及旋转搬送部72的左右对称的位置。据此,纸张P藉由一对导引部77的2点支撑可被左右均等地导入分离用夹缝N,进而可防止纸张P的斜送(歪送(skew))。
一对导引部77的相互之间的距离优选为,比可安装至激光打印机100并可进行供给的最小尺寸(size)的纸张的宽度(宽度尺寸)还窄。据此,就激光打印机100可对应的所有大小的纸张P而言,都可对纸张P的前端进行限制和整合,进而可防止重送和歪送。
导引部77的顶部78优选为,在图4c的侧视图中被配设为,与旋转搬送部72的外周面相接(相切)。据此,旋转搬送部72的外周面和导引部77之间的间隙为零,这样,可使纸张P的纸束的前端部确实地与导引部77相接触。因此,可对纸张P的束状进入和由此导致的重送进行确实的防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c的侧视图中,也可对导引部77采用使其陷入旋转搬送部72的外周面的方式进行配设。
在导引部77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优选为形成倾斜的上游导引面79。另外,就相对于该上游导引面79的纸张P的进入角度而言,优选为,在可防止纸张P的束状进入的角度范围内且是尽可能小的角度,尽可能小的角度的目的在于,对纸张P的搬送负荷的增大进行抑制。
上游导引面79与所积载的纸张P的最上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如果为θ1,则在90°≦θ1≦180°的范围,可对不送纸进行有效的防止。故而,通过设定为90°≦θ1≦180°的范围,相对于导引部77的纸张P的进入角度较小,可对搬送负荷的增大所导致的不送纸进行防止。
θ1的下限并不限定于90°,例如可为100°、110°、120°、130°、140°中的任1个。另外,θ1的上限也不限定于180°,例如可为170°、160°、150°中的任1个。
另外,在导引部77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优选为形成倾斜的下游导引面80。该下游导引面80与从分离用夹缝N朝向摩擦部75的供给方向下游的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如果为θ2,则角度θ2优选为设定在0°≦θ2≦90°的范围。角度θ2最好为设定在35°以下。
据此,相对于摩擦部75的纸张P的进入角度较小,可对搬送负荷的增大所导致的不送纸进行防止。另外,还可对纸张前端的毛边(burr)所引起的勾挂进行防止,进而可对纸张前端的损伤进行防止。(第2实施方式)
图5a是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B的斜视图。另外,图5b是从该座体支撑部73B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观察时的投影图。图5c是对座体支撑部73B从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的投影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含图5a~图5c的后续的附图中,对座体和摩擦部进行了适当的省略。
该座体支撑部73B的特征如图5b所示,导引部77B的顶部78B的形状在从供给方向进行观察时,为朝上的凸状的曲面(R面)。据此,通过降低纸张P的搬送抵抗,可抑制纸张P的损伤,并可降低导引部77B的摩耗。
另外,如图5c所示,就导引部77B的顶部78B的形状而言,在从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可将其形成为朝上的凸状的曲面(R面)。据此,通过降低纸张P的搬送抵抗,可抑制纸张P的损伤,另外,还可降低导引部77B的顶部的摩耗。
另外,也可形成为将图5b和图5c进行了组合的曲面(球面的一部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B,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B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第3实施方式)
图6a是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C的斜视图。图6b是对该座体支撑部73C从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的投影图。该第3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作为供给方向上游的上游导引面79C形成为,比导引部77C的顶部78C还朝向上方的凸状的圆弧状。另外,将作为供给方向下游的下游导引面80C形成为,比导引部77C的顶部78C还朝向上方的凸状的圆弧状。
通过将上游导引面79C形成为朝向上方的凸状的圆弧状,纸张前端从导引部77C的上面越过时的进入角度较为平稳,可对搬送负荷的增大所引起的不送纸进行防止。另外,通过将下游导引面80C形成为朝向上方的凸状的圆弧状,纸张前端向摩擦部75的表面的进入角度较小。因此,可对纸张前端的勾挂进行防止,并可对纸张前端的损伤进行防止。
另外,通过将上游导引面79C和下游导引面80C设计为同心(曲率半径R)的圆弧形状,不仅可满足上述的效果,而且还可容易地进行具有导引部77C的座体支撑部73C的制作。因此,可低成本地提供一种高精度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C,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C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第4实施方式)
图7a是第4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D的斜视图。图7b是对该座体支撑部73D从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的投影图。该座体支撑部73D的特征在于,从其导引部77D的顶部78D开始,将供给方向上游的上游导引面79D构成为高低差位于1mm以下的连续凹凸形状(或连续阶梯形状)。
藉由该连续凹凸形状(或连续阶梯形状),纸张P以束状进入时,各纸张P的前端与连续凹凸形状(或连续阶梯形状)发生冲突,被错开为阶梯状,同时被理开,据此,可防止重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D,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D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连续凹凸形状(或连续阶梯形状)的高低差可为1mm以下。如果该高低差超过了1mm,则多枚纸张P会进入凹凸形状,被错开为阶梯状并被理开的效果会大幅下降。另外,如果连续凹凸形状(或连续阶梯形状)的高低差为极小,则对纸张前端进行约束的作用会大幅下降,这样,就不能对纸张P的纸束进行理开。
(第5实施方式)
图8a是第5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E的斜视图。另外,图8b是该座体支撑部73E的平面图。该座体支撑部73E的特征在于,导引部77E的上游导引面79E被形成为宽度朝向顶部78E逐渐变窄。另外,导引部77E的下游导引面80E被形成为宽度朝向顶部78E逐渐变窄。
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上游导引面79E,纸张前端首先与上游导引面79E的宽度较宽的部分接触,搬送负荷被分散。之后,纸张前端沿上游导引面79E接近顶部78E,与上游导引面79E的宽度较窄的部分滑动接触。据此,可降低纸张P的搬送抵抗,并可防止纸张损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上游导引面79E而言,为了提高防止重送的功能,也可如上述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被赋予连续凹凸形状(或连续阶梯形状)。
另外,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下游导引面80E,可降低导引部77E的顶部78E与纸张P滑动接触时的搬送抵抗。之后,随着该纸张P的搬送,其后端部沿下游导引面80E与宽度较宽的部分滑动接触,这样,可对由纸张后端的“乱动(run wild)”所引起的搬送负荷沿宽度方向进行分散。
据此,可防止纸张P的损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下游导引面80E而言,为了提高防止重送的功能,如后述的第11实施方式的图14a、图14b所示,可形成多个导引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E,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E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第6实施方式)
图9a是第6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F的斜视图。该座体支撑部73F的特征在于,导引部77F被构成为与座体支撑部73F不同的部件,并且相对于座体支撑部73F可进行装拆(安装和拆卸)。
导引部77F的上部被形成为具有逆V字状的板状五角形。即,与图4d同样地,是导引部77F的上部具有上游导引面和下游导引面的结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F,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F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通过将导引部77F构成为与座体支撑部73F不同的部件,可容易地对作为部件的导引部77F进行交换和维护,并且,不会受到基于座体支撑部73F的材质的导引部77F的摩擦系数的限制。因此,可与座体支撑部73F的材质无关地选择导引部77F的最佳材料,并可选择导引部77F的上表面的最佳摩擦系数。
具体而言,通过将导引部77F的摩擦系数设定小于摩擦部75的摩擦系数,不仅可对与纸张P的摩擦所导致的导引部77F的摩耗进行抑制,而且还可对纸张P的搬送负荷进行降低。另外,还可对搬送负荷过大所引起的不送纸进行防止。相反,通过将导引部77F的摩擦系数设定为大于摩擦部75的摩擦系数,可提高对重送进行防止的作用。
为了将导引部77F形成为可相对于座体支撑部73F进行安装和拆卸,在导引部77F的下部的内侧面,一体成型了一对短的卡合轴83F、84F。与该卡合轴83F、84F相对应地,在座体支撑部73F上形成了上下2组的作为安装部的圆孔81F和横向长孔82F。
通过使卡合轴83F、84F分别与圆孔81F和横向长孔82F嵌合,导引部77F可相对于座体支撑部73F进行自由自在的安装和拆卸。通过将其中一组孔设计为横向长孔82F,导引部77F的卡合轴83F、84F的嵌合会变得较容易。另外,通过以另一组圆孔81F为基准进行定位,可提高导引部77F的安装精度。
导引部77F的卡合轴83F、84F和座体支撑部73F的圆孔81F、横向长孔82F也可以进行相反的配置。即,可在导引部77F上形成圆孔81F和横向长孔82F,并可在座体支撑部73F上形成卡合轴83F、84F。
圆孔81F和横向长孔81F的组数可为任意。另外,各组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也不一定必须为等间隔。通过在座体支撑部73F上设置多个卡合部,可对导引部77F的位置进行调整。
因此,例如,在导引部77F的上面(上表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磨耗的阶段,为了将该上面从摩擦部75表面突出的量恢复至初期状态,可进行将导引部77F向上方移动以进行再安装的位置调整。据此,可使导引部77F再次发挥出与新品同样的效果,进而可提高耐久性。
另外,通过将导引部77F构成为与座体支撑部73F不同的部件,可由导电材料构成导引部77F。据此,可防止导引部77F和纸张P滑动接触时的摩擦带电,进而可防止从感光体1向纸张P进行图像转写时的图像损失。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导引部77F的可装卸的安装结构而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轴和孔的嵌合结构。例如,也可为在座体支撑部73F上所形成的纵孔中垂直嵌入导引部77F的结构。
(第7实施方式)
图10a是第7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G的斜视图。图10b是对该座体支撑部73G从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的投影图。该座体支撑部73G的特征在于,导引部77G为与座体支撑部73G不同的部件,并且,被构成为可旋转的圆筒状或圆板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G,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G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为了对导引部77G进行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其左右两面的中央部处形成了支轴77G1。该支轴77G1与作为座体支撑部73G的矩形框87G上的承受部的沟部85G可自由旋转地嵌合。据此,如图10a所示,导引部77G的上半部分变为从座体支撑部73G突出的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沟部85G而言,其入口部分的宽度较狭,这样,将支轴77G1相对于沟部85G从入口部分压入后,不容易发生脱落。
导引部77G可进行旋转,这样,纸张P与导引部77G的顶部78G滑动接触后,通过导引部77G以支轴77G1为中心进行旋转,可降低纸张P的搬送抵抗。另外,可对与纸张P的摩擦所引起的导引部77G的摩耗进行防止,进而提高其耐久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导引部77G的支轴77G1也可如下述的第8实施方式那样,由施力单元(第2施力单元)朝向旋转搬送部72侧被施力。据此,可进行更稳定的纸张P的搬送,并可更有效地对重送和歪送进行防止。(第8实施方式)
图11a是第8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H的斜视图。另外,图11b是该座体支撑部73H的一个端部的斜视图。该座体支撑部73H的特征在于,被构成为单体的导引部77H可上下移动地被弹簧86H支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H,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H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导引部77H的上部被形成为具有逆V字状的板状五角形。即,与图4d同样地,为在导引部77H的上部具有上游导引面和下游导引面的结构。为了对该导引部77H进行上下可动的支撑,在座体支撑部73H上形成了纵沟87H。导引部77H被插入该纵沟87H内。在纵沟87H的上端部付近处,形成了用于防止导引部77H飞出的图中未示的限制部。导引部77H藉由作为施力单元(第2施力单元)的弹簧86H朝上方被施力,通过所述限制部,其最大高度可被进行限制。
就对导引部77H可上下移动地进行支撑的弹簧86H的弹簧定数(系数)而言,其可被自由地设定为所需的大小。为此,可对导引部77F和纸张P的接触压力进行任意的控制。即,除了旋转搬送部72和摩擦部75之间的分离用夹缝N之外,还可对纸张P的支撑力进行控制。据此,可进行更稳定的纸张P的搬送,并可更有效地防止重送和斜送(歪送)。
(第9实施方式)
图12a是第9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I的斜视图。图12b是该座体支撑部73I的一个端部的斜视图。该座体支撑部73I的特征在于,导引部77I被构成为与座体支撑部73I不同的部件,并且,被构成为可沿座体支撑部73I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I,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I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为了可使导引部77I相对于座体支撑部73I沿宽度方向进行可移动的安装,在座体支撑部73I上形成了导引沟87I。藉由图中未示的限制部,导引部77I可移动至座体支撑部73I的宽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并被定位。就导引部77I的位置调整而言,可由使用者进行手动调整,也可与打印指示信息相对应地由使用了螺线管(solenoid)等的自动位置调整机构来进行调整。
在纸张P为厚纸等的腰部较强的纸张P的情况下,导引部77I和分离用夹缝N沿宽度幅方向接近后,难以发生如图3b所示那样的纸张P的屈曲变形。为此,导引部77I和纸张P的接触压力变高,容易出现由导引部77I的搬送负荷过大所引起的纸张损伤和导引部77I的摩耗的问题。
这样,在纸张P为厚纸等的腰部较强的纸张P的情况下,需要将导引部77I的位置从分离用夹缝N沿宽度方向调整至较远的方向。这样,左右一对导引部77I之间的距离扩大,即使是腰部较强的纸张P,其在一对导引部77I之间的部分也可被旋转搬送部72按压,以向摩擦部75侧进行挠曲(弯曲)。藉由该挠曲,导引部77I和纸张P的接触压力可被缓和。因此,由导引部77I的搬送负荷过大所引起的纸张损伤和导引部77I的摩耗可被抑制。
即,通过根据纸张P的种类对导引部77I的位置进行调整,可选择与纸张P相符的基于导引部77I的纸张支撑点,这样就可以对纸张损伤和导引部77I的摩耗进行抑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这样地对导引部77I的宽度进行了增减变更,当然也完全不会发生分离用夹缝N的压力损失。因此,就分离用夹缝N的摩擦分离作用而言,其可与导引部77I的宽度增减变更无关,能正常地发挥其动能。(第10实施方式)
图13是第10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J的斜视图。该座体支撑部73J的特征在于,沿其宽度方向配设了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左右各4个)的导引部77J。导引部77J的个数也可为2、3或5以上。这样,由于增加了纸张P和导引部77J的接触点的个数,纸张P的前端整合状态更稳定,更可防止纸张P的斜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J,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J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第11实施方式)
图14a是第11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K的斜视图。图14b是对该座体支撑部73K从与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的投影图。该座体支撑部73K的特征在于,形成了与导引部77K的下游侧邻接的附加的导引部(附加导引部)。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从最高的导引部77K向下游侧再形成2个导引部88K、89K。也就是说,从最高的导引部77K向下游侧形成了多个阶梯状的导引部。据此,在最初的导引部77K处纸张P的纸束不能被理开的情况下,通过第2导引部88K和第3导引部89K也可确实的理开纸张P,这样,可提高对重送进行防止的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了搬送导引面83K,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向导引部77K的下游侧的纸张P的连续稳定的搬送,为短直线状向下倾斜后,向上方屈曲,再以长直线状向上倾斜的形状。
(第12实施方式)
图15a示出了第12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该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将座体支撑部73的上游侧所形成的纸张前端承受面90c形成为与导引部77的上游导引面79c呈连续直线(straight)状。
这样,在片材积载部71以支轴71a为中心向旋转搬送部72侧藉由弹簧71b的力进行摇动(摆动)时,纸张前端可从纸张前端承受面90c被顺利地导入上游导引面79c。据此,可防止纸张P发生分界(空气层),进而可防止纸张P从该分界之上以束状进入所引起的重送。
相对于此,如图15b所示,在对片材积载部71上所积载的纸张P的前端进行承受的纸张前端承受面90b不位于导引部77的上游导引面79b的延长线(或大致的延长线)上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重送。即,片材积载部71的摇动会导致片材积载部71上所积载的纸张P的前端会从纸张前端承受面90b经由段差部(或急倾斜部)95被导入导引部77的上游导引面79b。
此时,因为片材积载部71从水平面发生了倾斜,所以,以片材积载部71的支轴71a为中心的摇动会导致纸张P的前端位置发生错离。为此,该错离会导致纸张之间出现空气分界层,进而导致纸张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其结果为,该空气境界层之上的纸张P容易发生束状进入,导致发生重送的可能性增高。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c所示,对纸张P的前端进行承受的纸张前端承受面90c被形成在导引部77的上游导引面79c的延长线上。这样,即使片材积载部71以支轴71a为中心进行摇动,纸张前端也不会发生错离。因此,可对由纸张前端的错离所引起的纸张间空气分界层的形成进行回避,进而可将纸张前端从纸张前端承受面90c顺利地导入上游导引面79c。据此,可防止重送。
(第13实施方式)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第13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片材积载部71的下端部的摇动轨迹与导引部77的上游导引面79d、或者、该上游导引面79d的延长线上所设置的纸张前端承受面90d不发生干扰。
即,将上游导引面79d的延长线上所设置的纸张前端承受面90d假定为是连接片材积载部71的支轴71a和积载了1枚纸张P时的该纸张P的前端的直线91。上游导引面79d和纸张前端承受面90d被形成为,从由该直线91以支轴71a为中心所描绘的圆弧轨迹所表示的纸张前端轨迹92开始,向供给方向的下游侧进行离来。
例如,可将从纸张前端承受面90d的下方朝向上方的面、与、连接片材积载部71的支轴71a和积载了1张时的该纸张前端的点的直线91之间所成的角度θ3设定为大于90°。在此情况下,纸张P从水平面发生了倾斜,据此,当片材积载部71以支轴71a为中心向旋转搬送部72侧进行摇动时,纸张前端不会陷入纸张前端承受面90d中。
故而,可防止纸张前端的损伤。另外,也不存在片材积载部71受上游导引面79d或纸张前端承受面90d的干扰而不能进行摇动的担心。因此,就不能有效地对纸张P向旋转搬送部72进行施力而导致的不送纸现象而言,其可被防止。
图16b示出的是将上游导引面79e和纸张前端承受面90e不设计成直线(平面)而是设计成凹曲线(凹曲面)的例子。即,上游导引面79e和纸张前端承受面90e以比纸张前端轨迹92e还往供给方向的下游侧进行了离开的方式被形成为凹状。在此情况下,也可获得与图16a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第14实施方式)
图17a是第14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座体支撑部73L的斜视图。该座体支撑部73L的特征在于,在纸张前端承受面90L上安装了薄板状的滑板93L,其被构成为与座体支撑部73L不同的部件。
据此,可容易地进行作为部件(单体)的滑板93L的交换和维护,可不受基于座体支撑部73L的材质的滑板93L的摩擦系数的制约。因此,可与座体支撑部73L的材质无关地为滑板93L选择最佳材料,并可进行滑板93L的最佳摩擦系数的选定。
具体而言,通过将滑板93L的摩擦系数设定为小于摩擦部75的摩擦系数,在片材积载部71摇动(升降)时,可防止纸张前端勾挂于滑板93L。在不存在低摩擦的滑板93L的情况下,纸张前端承受面90L与座体支撑部73L为相同的材料,因此,其材质容易导致纸张前端发生勾挂。
纸张前端发生了勾挂后,片材积载部71不能顺利地进行摇动(升降),这样,就不能对纸张P向旋转搬送部72进行施力。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作为单个部件(单体)的具有最佳摩擦系数的滑板,可确实地对纸张P向旋转搬送部72进行施力,因此,可防止发生纸张P的不送纸现象。
(第15实施方式)
图18a和图18b是第15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的侧视图。图18a示出了没有对纸张P进行供给的状态,图18b示出了对纸张P进行了供给的状态。
纸张P的进入导致座体74被按下,为了对座体74的按下方向的最大移动量进行限制,在座体74的下方设置了座体限制部94。该座体限制部94和上述的导引部77优选为一起与座体支撑部73一体成型。
由图18b可知,在座体74被进行了最大压下并与座体限制部94相抵接的状态下,导引部77的顶部78的高度和座体限制部94的高度决定了纸张前端和摩擦部75的位置关系。该位置关系如果不均,则进行了最大压下时的座体74的上面(上表面)和旋转搬送部72之间的最大隙间也会出现不均,这样,就由可能形成可允许纸张P以束状进行进入的间隙。
通过将座体限制部94和导引部77一起与座体支撑部73一体成型,可容易地对纸张前端和摩擦部75的上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正确的确定。因此,就意想不到的由座体74的过渡压下所引起的纸张P的束状进入而言,对其进行防止的效果可被进一步提高。
以上尽管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摩擦部75被图示为平板状的摩擦垫,但是,摩擦部75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摩擦垫,也可被构成为摩擦辊或摩擦带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作为施力单元(第1施力单元)的分离压力弹簧76对摩擦部75向旋转搬送部72侧(对方侧)进行了施力,但是,也可对摩擦部75进行固定配置,而由施力单元对旋转搬送部72向摩擦部75侧(对方侧)进行施力。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引部77被配设在了座体支撑部73上,但是,也可为将导引部77直接安装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100的机框(或该机框上所固定的任意部件)上的结构。
另外,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具有对片材进行搬送的搬送装置、在由搬送装置所搬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及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搬出至机外的排出装置,其中,该搬送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喷墨记录装置的任1个,或者,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是由这些中的2个以上所组成的多功能外围设备。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或追加等。

Claims (28)

1.一种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具有:
片材积载部,在使片材的供给方向的前端部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可将该片材积载为多重层状;
旋转搬送部,与所述片材积载部的最上层的片材相抵接,以将该片材向下方进行搬送;
摩擦部,配设在所述旋转搬送部的下方,并在所述摩擦部和所述旋转搬送部之间形成用于使片材经过的分离用夹缝;
第1施力单元,对所述摩擦部或所述旋转搬送部向对方侧进行施力,以使分离压力作用在所述分离用夹缝中所夹持的片材上;及
导引部,固定配设在所述分离用夹缝和所述片材积载部之间的、不与所述分离用夹缝的上游方向的延长区域相重叠的位置,并与进入所述分离用夹缝的片材的前端相抵接,
所述摩擦部被支撑在座体上,该座体介由所述第1施力单元被可动地支撑在固定配置的座体支撑部上,所述导引部被形成为与所述座体支撑部不同的单体,
所述单体的导引部介由卡合部被可装拆地安装在所述座体支撑部上,所述卡合部配设在可选择的多个位置,通过选择进行卡合的卡合部,可进行所述导引部的位置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摩擦部的两侧配设了一对所述导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一对所述导引部配设在关于所述旋转搬送部的旋转轴方向的中心对称的对称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一对所述导引部的相互之间的间隔小于可被进行供给的最小尺寸的片材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从所述旋转搬送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导引部的顶部和所述旋转搬送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顶部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上游导引面,该上游导引面与所述片材积载部上所积载的最上层的片材之间所成的角度为90°以上且18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顶部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有下游导引面,该下游导引面与从所述分离用夹缝朝向所述摩擦部的供给方向的下游端的摩擦部表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0°以上且9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从所述旋转搬送部的轴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导引部的顶部在所述旋转搬送部侧由凸状的R面所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顶部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曲面状的上游导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顶部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有曲面状的下游导引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顶部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形成有互为同心的圆弧状的上游导引面和下游导引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从所述旋转搬送部的供给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导引部的顶部在所述旋转搬送部侧由凸状的R面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顶部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高低差为1mm以下的连续凹凸状的上游导引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顶部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形成有宽度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变窄的上游导引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顶部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有宽度从供给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逐渐变窄的下游导引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摩擦部被支撑在座体上,该座体介由所述第1施力单元被可动地支撑在固定配置的座体支撑部上,所述导引部和所述座体支撑部一体成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单体的导引部被形成为可旋转的圆筒状或圆板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7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单体的导引部由第2施力单元向所述旋转搬送部侧被施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单体的导引部可沿所述旋转搬送部的旋转轴方向进行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沿所述旋转搬送部的旋转轴方向配设有多个所述导引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沿供给方向配设了多个所述导引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导引部由导电材料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导引部的上游导引面的大致延长线上形成有对所述片材积载部上所积载的片材的前端进行承受的片材前端承受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积载部被配设为以该片材积载部的上端部上所配设的支轴为中心沿相对于所述旋转搬送部的接触和分离的方向可进行旋转,所述片材积载部由第3施力单元向所述旋转搬送部侧被施力,所述片材前端承受面被形成在所积载的片材的前端以所述支轴为中心所描绘的圆孤轨迹的外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将所述片材前端承受面构成为与所述座体支撑部不同的其它部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其中:
还具有座体限制部,用于对所述座体的抵抗所述第1施力单元的施力而被压下的移动量进行限制,所述座体限制部与所述所述导引部一起与所述座体支撑部一体成型。
2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具有对片材进行搬送的搬送装置、在由所述搬送装置所搬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及将形成了所述图像的片材搬出至机外的排出装置,其中:
所述搬送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26的任1项所述的片材分离供给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喷墨记录装置的任1个,或者,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是由这些中的2个以上所组成的多功能外围设备。
CN201410258543.3A 2013-06-20 2014-06-11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229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9801A JP6218105B2 (ja) 2013-06-20 2013-06-20 シート材分離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9801 2013-06-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9505A CN104229505A (zh) 2014-12-24
CN104229505B true CN104229505B (zh) 2017-01-04

Family

ID=5221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8543.3A Active CN104229505B (zh) 2013-06-20 2014-06-11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18105B2 (zh)
CN (1) CN104229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02470A (ja) * 2016-07-08 2018-01-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86922B2 (en) 2016-11-09 2019-11-26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021169356A (ja) 2020-04-15 2021-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剥離装置、ラミネ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59A (zh) * 1992-10-06 1995-07-26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影象成形装置用的供纸装置
CN1156118A (zh) * 1995-10-20 1997-08-06 株式会社理光 送纸装置和带有该装置的成象设备
CN1420397A (zh) * 2001-11-20 2003-05-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纸张检测器的图像成形装置
CN1436709A (zh) * 2002-02-08 2003-08-20 株式会社理光 纸材供给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12342A (zh) * 2004-06-25 2005-12-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纸张供应装置
CN102442561A (zh) * 2010-10-05 2012-05-09 株式会社理光 输纸装置和包括该输纸装置的成像设备
CN202935975U (zh) * 2011-08-08 2013-05-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3850U (zh) * 1988-09-19 1990-03-27
JPH02178139A (ja) * 1988-12-29 1990-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給紙装置
JPH0790936B2 (ja) * 1989-09-16 1995-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分離装置
JPH0713852U (ja) * 1993-08-18 1995-03-10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自動給紙装置
JPH07285705A (ja) * 1994-04-15 1995-10-31 Brother Ind Ltd 給紙装置
JP4054459B2 (ja) * 1998-10-26 2008-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分離給送装置
JP3492223B2 (ja) * 1998-12-24 2004-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分離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79275A (ja) * 2000-12-13 2002-06-26 Fujitsu Ltd 紙葉搬送装置
JP2004123376A (ja) * 2002-02-08 2004-04-22 Ricoh Co Ltd シート材の給送方法とその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5280B2 (ja) * 2004-03-05 2009-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印刷装置
JP4963632B2 (ja) * 2007-06-19 201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97170B2 (ja) * 2007-11-08 2012-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8B2 (ja) * 2010-12-16 2014-11-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59A (zh) * 1992-10-06 1995-07-26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影象成形装置用的供纸装置
CN1156118A (zh) * 1995-10-20 1997-08-06 株式会社理光 送纸装置和带有该装置的成象设备
CN1420397A (zh) * 2001-11-20 2003-05-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纸张检测器的图像成形装置
CN1436709A (zh) * 2002-02-08 2003-08-20 株式会社理光 纸材供给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12342A (zh) * 2004-06-25 2005-12-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纸张供应装置
CN102442561A (zh) * 2010-10-05 2012-05-09 株式会社理光 输纸装置和包括该输纸装置的成像设备
CN202935975U (zh) * 2011-08-08 2013-05-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9505A (zh) 2014-12-24
JP6218105B2 (ja) 2017-10-25
JP2015003790A (ja) 2015-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8375B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229505B (zh) 片材分离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929797B2 (en) Medium transport apparatus, scanner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3137536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01846915B (zh) 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切换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4037299A (ja) シート状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2689525A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4803219A (zh)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20000691A1 (en) Sheet feeder
KR101486151B1 (ko) 프린터장치
US11198581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0260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03052578A (zh) 介质重叠运送防止机构及介质送出装置
US8532550B2 (en) Fusing unit for stable small-sheet feeding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4666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20130075969A1 (en) Paper discharge tray for aligning sheets
US11661295B2 (en) Supporting frame of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upporting frame
JP7087605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7111A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89827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081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255969A (ja) 用紙整合装置
JP201124102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30845A (ja) 給紙装置
JP5020018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