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6032A - 防眩性硬涂膜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硬涂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6032A
CN104216032A CN201410229641.4A CN201410229641A CN104216032A CN 104216032 A CN104216032 A CN 104216032A CN 201410229641 A CN201410229641 A CN 201410229641A CN 104216032 A CN104216032 A CN 104216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film coating
antiglare hardcoat
dazzle hardness
hardness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96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6032B (zh
Inventor
星野弘气
大类知生
所司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16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6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6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6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防眩性硬涂膜本身即可使触控笔的书写感良好,同时易于擦除附着的指纹的防眩性硬涂膜。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防眩性硬涂膜1,其为具备基材膜11和在基材膜11的一侧的面上设置的防眩性硬涂层12的触控面板用防眩性硬涂膜1,对防眩性硬涂层12表面,使笔尖直径为0.5mm的硬毡芯触控笔在负重150g重量的加压下、以100mm/分钟的速度扫描时笔尖阻力(mN)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满足下式(a)的关系,同时,0≤初始运动值(A)-滑动值(B)...(a)防眩性硬涂层12表面的油酸接触角为45°以上。

Description

防眩性硬涂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触控笔的触控面板用防眩性硬涂膜。
背景技术
近年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多使用兼具显示装置与输入装置的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的表面,通常为了防止损伤而设置具有硬涂层的硬涂膜。另外,包括触控面板的各种显示器,会反射从外部入射的光线,有时难以看清显示图像,因此有时通过将硬涂膜的表面粗化,而使用赋予了防眩功能的防眩性硬涂膜。
如上所述的触控面板中,除了用手指输入以外,还有时用触控笔输入的触控面板,利用触控笔的话,由于其比手指更细,因此可以进行精度高的输入操作。但是,通常触控面板的显示模块为硬质,所述设置有防眩性硬涂膜的触控面板表面也同样是硬质。因此,触控笔的书写感与用铅笔或圆珠笔等在纸上书写时的书写感不同,难称得上良好。
为了解决所述书写感问题,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2个基材之间设置具有缓冲性的压敏粘合剂层,使触控面板具有规定的弹性变形性,来提高触控笔的书写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28686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有使压敏粘合剂层具有缓冲性的必要。因此,会受到用于该压敏粘合剂层的材料的制约,或需要使该压敏粘合剂层相对较厚。由此,制造过程变得复杂,同时,制造成本增加。
另外,在触控面板中,在即使输入方式为触控笔的情形下,也常有用手触摸的情况。因此在触控面板的表面,通常会附着手指油脂导致的指纹。防眩性硬涂膜上如果附着指纹,外观变差,同时,显示图像变得难以看清。因此,以往的防眩性硬涂膜有难以擦除附着的指纹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用防眩性硬涂膜本身即可使触控笔的书写感良好,并且易于擦除附着的指纹的防眩性硬涂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防眩性硬涂膜,其为具备基材膜和在所述基材膜的一侧的面上设置的防眩性硬涂层的触控面板用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使笔尖直径为0.5mm的硬毡芯触控笔在负重150g重量的加压下、以100mm/分钟的速度扫描时笔尖阻力(mN)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满足下式(a)的关系,同时,
0≤初始运动值(A)-滑动值(B)...(a)
所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油酸接触角为45°以上。(发明1)。
上述发明(发明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通过笔尖阻力(mN)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满足上述关系,用防眩性硬涂膜本身即可使触控笔的书写感变得良好,另外通过油酸接触角在45°以上,使附着的指纹易于擦除。另外,所述防眩性硬涂膜还有抗划伤性优异的倾向。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所述笔尖阻力(mN)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满足下式(b)的关系(发明2)。
5≤初始运动值(A)-滑动值(B)≤200...(b)
在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2)中,所述油酸接触角优选为45°~100°(发明3)。
在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3)中,优选所述防眩性硬涂层为使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平均粒径为1μm~10μm的微粒和流平剂的涂料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发明4)。
在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4)中,所述微粒优选为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发明5)。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防眩性硬涂膜书写感良好,并且附着的指纹容易擦除,此外还有抗划伤性优异的倾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的剖面图。
图2为显示笔尖阻力测定结果的一个实例(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眩性硬涂膜的实例)的图。
图3为显示笔尖阻力测定结果另一个实例(关于一般的防眩性硬涂膜的实例)的图。
附图标记
1...防眩性硬涂膜
11...基材膜
12...防眩性硬涂层
实施发明的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1包括基材膜11和在基材膜11一侧的面上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该防眩性硬涂膜1,设置于使用触控笔的触控面板的表面。
1.物性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1,对防眩性硬涂层12的表面(与基材膜11不接触的一侧的面),使笔尖直径为0.5mm的硬毡芯触控笔,在负重150g重量的加压下、以100mm/分钟的速度扫描时笔尖阻力(mN)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满足下式(a)的关系。
0≤初始运动值(A)-滑动值(B)...(a)
此处,笔尖阻力的初始运动值(A)是指,在触控笔开始扫描的阶段显示的笔尖阻力的值,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通常检测为峰值。另一方面,笔尖阻力的滑动值(B)是指,初始运动时的影响结束后在稳定扫描状态下的笔尖阻力平均值。例如,图2中扫描长度为10mm~40mm的笔尖阻力的平均值为滑动值(B)。另一方面,图3中扫描长度为15mm~40mm的笔尖阻力的平均值为滑动值(B)。
如上述式(a)所示,通过从初始运动值(A)中减去滑动值(B)的值(笔尖阻力的差(A-B))为0mN以上,防眩性硬涂膜1,特别是无需设置具有缓冲性的压敏粘合剂层等,用防眩性硬涂膜本身即可使触控笔的书写感变得良好。可以认为这是初始运动值(A)和滑动值(B)的关系与用铅笔在纸上书写时的关系相近的缘故。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从初始运动值(A)中减去滑动值(B)的值的下限值优选为5mN以上,更优选为10mN以上,特别优选为20mN以上。另外,在表面不具有凹凸的一般硬涂膜,不显示被最高峰值特定的初始运动值(A)。另外,在一般的防眩性硬涂膜中,如图3所示,虽然可观察到初始运动值(A),但其后笔尖阻力增加,滑动值(B)变大,因此,所述笔尖阻力的差(A-B)通常显示负值。
再有,如果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满足上述关系,则即使在使用与所述硬毡芯触控笔的材料以及笔尖直径不同的触控笔(例如,聚缩醛芯触控笔)的情况时,也可确认到防眩性硬涂膜的书写感提高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初始运动值(A)中减去滑动值(B)的值如果过大,则有笔尖容易磨损的问题,同时可能会有在开始书写被卡住的感觉或发出声音。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从初始运动值(A)中减去滑动值(B)的值的上限值,优选为200mN以下,特别优选为150m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mN以下。
另外,所述初始运动值(A)优选为200mN~600mN,特别优选为240mN~500mN,进一步优选为280mN~450mN。另一方面,所述滑动值(B)优选为100mN~550mN,特别优选为150mN~490mN,进一步优选为200mN~440mN。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1,其防眩性硬涂层12表面的油酸接触角为45°以上,优选为45°~100°,特别优选为48°~70°。另外,油酸接触角是指,使油酸的液滴静置在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状态下,液滴在所述硬涂层表面的接触部分的液滴切线与所述硬涂层表面构成的角度中,包含液滴的一侧的角度。
防眩性硬涂膜1,通过油酸接触角为45°以上,使附着的指纹变得容易擦除(指纹擦除性优异)。该油酸接触角如果小于45°,则附着的指纹急剧变得难以擦除。附着的指纹如果不易擦除,则触控面板的外观变差,同时,显示图像变得不易看清。另一方面,油酸接触角如果超过100°,则笔尖阻力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有难以满足上述条件的倾向。
2.防眩性硬涂层
本实施方式中的防眩性硬涂膜1的防眩性硬涂层12,只要对笔尖阻力的初始运动值(A)、滑动值(B)以及油酸接触角能发挥上述物性,则由任何材料形成均可,但优选为使以下说明的涂料组合物C固化而形成。如果利用涂料组合物C,容易形成满足上述物性的防眩性硬涂层12。
本实施方式中的涂料组合物C,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平均粒径为1μm~10μm的微粒及流平剂,优选进一步含有平均粒径为1nm~300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再有,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意指丙烯酸酯以及甲基丙烯酸酯两者。其他的类似用语也同样。
(1)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涂料组合物C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固化性主成分。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交联固化。由于使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而成的产物的交联密度高,因此通过使用该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具有所希望的硬度和抗划伤性。
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从防眩性硬涂层12的抗划伤性,以及源于与流平剂亲和性的透明性观点考虑,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官能团数优选为2~10,特别优选为3~8。
(2)微粒
涂料组合物C含有平均粒径为1μm~10μm的微粒。通过含有这样的微粒,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其表面变成粗糙面,发挥防眩功能。所述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μm~8μm,特别优选为3μm~5μm。
另外,所述微粒的由下式中所示的粒径变动系数(CV值),优选为10%~70%,特别优选为20%~60%。
粒径的变动系数(CV值)=(标准偏差粒径/平均粒径)×100
通过所述微粒的CV值在上述范围,则触控笔的书写感变得更加良好。
再有,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以及粒径的变动系数(CV值),为利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将利用分散剂甲基乙基酮调制的5质量%浓度的分散液作为样品使用几滴而测定的值。
所述微粒,可以为无机微粒,也可以为有机微粒,但从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的硬度观点考虑,优选无机微粒。作为无机微粒,例如可以列举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的微粒。其中,优选二氧化硅微粒。另外,微粒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微粒的形状,可以为球状等固定形状,但优选形状不特定的无定形。如果利用无定形的微粒,其与球状的微粒相比,更容易满足所述笔尖阻力的初始运动值(A)与滑动值(B)的关系,触控笔的书写感变得更加良好。因此,所述微粒特别优选为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
相对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固化物)100质量份,所述微粒的配合比率,优选为1质量份~5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5质量份~3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20质量份。通过所述微粒的配合比率在1质量份以上,可对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赋予所希望的防眩性。另外,通过所述微粒的配合比率在50质量份以下,涂料组合物C的涂布性变得良好,可形成膜厚度均匀的防眩性硬涂层12。
(3)流平剂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涂料组合物C含有流平剂。由此,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没有线纹状缺陷或斑点等,膜厚度均匀,呈现优异的外观。
作为流平剂,例如可以举出有机硅系流平剂、氟系流平剂、丙烯酸系流平剂、乙烯基系流平剂等,其中,从流平性以及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观点考虑,优选氟系流平剂以及有机硅系流平剂,特别优选为氟系流平剂。再有,流平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作为氟系流平剂,可以优选列举具有全氟烷基或氟化烯基作为主链或侧链的化合物。作为市销品,可优选列举ビツクケミ一ヅヤパン社制造的BYK-340、ネオス社制造的フタ一ヅエント650A、DIC社制造的メガフアツクRS-75、大阪有机化学工业社制造的V-8FM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有机硅系流平剂,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特别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再有,如果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改性率高,为了使流平性发挥、得到的防眩性硬涂层12的外观变得合适,需增加添加量。其结果,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的滑动性变高,无法满足所述笔尖阻力的初始运动值(A)与滑动值(B)的关系,有使触控笔的书写感下降的情况。
相对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固化物)100质量份,氟系流平剂的配合比率,优选为0.0005质量份~1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001质量份~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05质量份~1质量份。通过流平剂的配合比率在所述范围,可保持触控笔的书写感以及指纹擦除性良好,同时可充分获得流平效果。
(4)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涂料组合物C,优选含有平均粒径为1nm~300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涂料组合物C通过含有这种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的硬度提高,同时,可抑制眩光。所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nm~100nm,特别优选为10nm~50nm。再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通过ζ电位测定法而测定。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以提高分散性等为目的,可利用有机物进行改性。另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还优选为有机溶胶(胶体状)的形态。通过为有机溶胶的形态,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变得良好,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的均质性以及光透过性提高。
利用有机物进行的改性,可使用通常的方法实施。例如,可将结构如CH2=C(CH3)COO(CH2)3Si(OCH3)3的硅烷偶联剂,添加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有机溶胶中,在50℃左右加热,搅拌几个小时,由此,改性二氧化硅粒子的表面。所使用的硅烷偶联剂的结构以及量可根据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分散性要求程度适当选择。
作为所述有机溶胶的分散溶剂,优选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流平剂的相容性以及涂层形成时的挥发性优异的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
作为所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使用市面销售的产品,其中优选为使用日产化学公司制造的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MEK-ST、MIBK-ST等。
相对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固化物)100质量份,所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配合比率,优选为1质量份~5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2质量份~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质量份~10质量份。通过所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配合比率在1质量份以上,可良好地发挥上述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配合比率在50质量份以下,抑制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凝集,可良好地保持所形成的防眩性硬涂层12的均质性以及光透过性。
(5)其他成分
本实施方式中的涂料组合物C,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光聚合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防老化剂、热聚合抑制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保存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消泡剂、有机系填料、润湿性改进剂、涂层表面改性剂等。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列举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正丁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苯乙酮、二甲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相对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固化物)100质量份,所述光聚合引发剂的配合比率,通常在0.2质量份~10质量份的范围中选择。
通过将以上说明的涂料组合物C对基材膜11进行涂布、固化,可形成满足上述物性的防眩性硬涂层12。
防眩性硬涂层12的厚度,优选为1μm~15μm,特别优选为2μm~10μm。通过防眩性硬涂层12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可有效发挥抗划伤性以及防眩功能。
3.基材膜
作为基材膜11,只要从适宜于使用触控笔的触控面板用基材膜中适当选择即可,优选选择与防眩性硬涂层12亲和性良好的塑料膜。
作为所述塑料膜,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烯烃膜;玻璃纸、二乙酰纤维素膜、三乙酰纤维素膜、乙酰纤维素丁酸酯膜、聚氯乙烯膜、聚偏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砜膜、聚醚醚酮膜、聚醚砜膜、聚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聚酰胺膜、丙烯酸系树脂膜、聚氨酯树脂膜、降冰片烯聚合物膜、环烯烃系聚合物膜、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膜、乙烯基脂环烃聚合物膜等塑料膜,或者这些的层叠膜。其中,从机械强度等方面考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碳酸酯膜、降冰片烯系聚合物膜等。
另外,对于所述基材膜11,以提高与设置于其表面的层(防眩性硬涂层12、后述压敏粘合剂层等)的密合性为目的,可根据需要,在一面或两面利用底漆处理、氧化法、凹凸化法等进行表面处理。作为氧化法,例如可以列举出电晕放电处理、铬酸处理、火焰处理、热空气处理、臭氧·紫外线处理等,作为凹凸化法,例如可以列举出喷砂法、溶剂处理法等。这些表面处理法,可根据基材膜11的种类适当选择,但从效果和操作性等方面考虑优选利用电晕放电处理法。
基材膜11的厚度,通常为15μm~300μm左右,优选为30μm~200μm左右。
4.防眩性硬涂膜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1,可以通过将含有防眩性硬涂层12用的涂料组合物、优选涂料组合物C与根据需要的溶剂的涂布液对基材膜11进行涂布、固化,形成防眩性硬涂层12来制造。
溶剂可为了涂布性的改良、粘度调整、固体成分浓度的调整等而使用,如果是溶解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流平剂等的溶剂,可以无特别限制地使用。
作为溶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辛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γ-丁内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醚(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乙醚(乙基溶纤剂)、二甘醇单丁醚(丁基溶纤剂)、丙二醇单甲醚等醚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等。
涂料组合物涂布液的涂布,可用通常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利用棒涂布法、刮刀涂布法、辊涂布法、刮板涂布法、模具涂布法、凹印辊涂布法进行。如果将涂料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优选将涂膜在40℃~120℃进行30秒~5分钟左右的干燥。
在此,像涂料组合物C一样,涂料组合物含有流平剂的情况下,涂布该涂料组合物而成的涂膜,没有线纹状缺陷或斑点等,因此,可形成膜厚度均匀,外观优异的防眩性硬涂层12。
像涂料组合物C一样,涂料组合物为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的情况时,涂料组合物的固化,可通过在氮气气氛下,对涂料组合物的涂膜照射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线来进行。紫外线的照射可通过高压水银灯、Fusion H灯、氙气灯等进行,紫外线的照射量优选照度为50mW/cm2~1000mW/cm2、光量为50mJ/cm2~1000mJ/cm2左右。另一方面,电子束的照射可通过电子束加速器等进行,电子束的照射量优选为10krad~1000krad左右。
5.其他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1中,可以为:防眩性硬涂层12为最外表面,具有基材膜11和防眩性硬涂层12;也可以为:在防眩性硬涂层12与基材膜11之间或在与基材膜11的与防眩性硬涂层12不接触的一侧的面上,还具有其他层。例如,在基材膜11的与防眩性硬涂层12不接触的一侧的面上,可以形成压敏粘合剂层,也可以进一步在压敏粘合剂层上层叠剥离片。
作为构成压敏粘合剂层的压敏粘合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丙烯酸系压敏粘合剂、橡胶系压敏粘合剂、有机硅系压敏粘合剂等公知的压敏粘合剂。另外,该压敏粘合剂层,无需具有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缓冲性。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1的防眩性硬涂层12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01μm~10μm,特别优选为0.1μm~1μm,进一步优选为0.15μm~0.5μm。通过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在上述范围,防眩性硬涂层12可发挥优异的防眩性。再有,本说明书中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基于JIS B0601-1994,从使用接触型粗糙度计(试验例中使用了ミツトヨ社制造的SV3000S4)测定的粗糙度曲线中求得。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1的防眩性硬涂层12,优选地,利用#0000的钢丝棉(steel wool),在250g/cm2的负重下,将防眩性硬涂层12在10cm来回摩擦10次不产生刮痕。通过具有这种由钢丝棉硬度评价的抗划伤性,将防眩性硬涂膜1用于触控面板的表面时,可抑制防眩性硬涂层12上刮痕出现。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1的雾度值,优选为30%以下,特别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雾度值如果在30%以下,则可进行高精细化,适宜作为触控面板用。另外,从发挥防眩性的观点考虑,雾度值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特别优选为6%以上。再有,雾度值为基于JIS K7136-2000所测定的值。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记述的,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而进行的记述。因此,宗旨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各要素,也包括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所有设计变更以及等同物。
例如,防眩性硬涂膜1中的基材膜11与防眩性硬涂层12之间也可以介入其他的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等的限定。
〔实施例1〕
将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制,NKエステルA-DPH)100质量份(表示固体成分换算值。以下,对于其他成分也同样。);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BASF公司制,イルガキユア184)4.3质量份;二氧化硅微粒(富士シリシア化学社制,サイクロホ一ビツク702;平均粒径:4.1μm,CV值48%,无定形)11质量份;作为流平剂的含有全氟聚醚的丙烯酸酯系化合物(氟系流平剂;DIC公司制,メガフアツクRS-75)0.710质量份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日产化学工业社制,MIBK-ST,平均粒径:10nm)8.3质量份,进行混合,得到涂料组合物。将该涂料组合物用丙二醇单甲基醚进行稀释,调制固体成分浓度为30%的涂布液。
在作为基材膜的附有易粘合层的聚酯膜(东洋纺社制,コスモシヤインA4300,厚度:125μm)的易粘合层一侧的面上,将上述所得到的涂布液用绕线棒#10涂布,在70℃下进行1分钟干燥。接着,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紫外线照射装置(アイゲラフイツクス社制,アイイゲランテ一ヅECS-401GX型),在如下条件下照射紫外线,形成厚度为3μm的防眩性硬涂层,得到防眩性硬涂膜。
[紫外线照射条件]
·光源:高温水银灯
·灯泡功率:2kW
·输送带速度:4.23m/min
·照度:240mW/cm2
·光量:307mJ/cm2
〔实施例2〕
除了将流平剂的配合量变更为0.071质量份而形成防眩性硬涂层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防眩性硬涂膜。
〔实施例3〕
除了将流平剂的配合量变更为0.007质量份而形成防眩性硬涂层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防眩性硬涂膜。
〔比较例1〕
除了将具有丙烯酰基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机硅系流平剂;ビツクケミ一社制,BYK-UV3500)作为流平剂使用,将其配合量变更为0.710质量份,形成防眩性硬涂层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防眩性硬涂膜。
〔比较例2〕
将具有丙烯酰基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机硅系流平剂;ビツクケミ一社制,BYK-UV3500)作为流平剂使用,将其配合量变更为0.071质量份,形成防眩性硬涂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防眩性硬涂膜。
〔试验例1〕(笔尖阻力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的防眩性硬涂层表面,使用万能试验机(オリエンテツク社制,テンシロン)以及触控笔,在负重150g重量下,用触控笔的笔尖按压膜表面,以100mm/min的速度进行扫描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然后,从得到的试验图表中,求出笔尖阻力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另外,计算从笔尖阻力的初始运动值(A)中减去滑动值(B)的值。再有,作为触控笔,使用了笔尖为硬毡芯的触控笔(ワコム社制,ACK-2003,笔尖直径:0.5mm)。将结果示于表1。
〔试验例2〕(书写感评价)
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载置于玻璃基板上,使防眩性硬涂层侧朝上。对该防眩性硬涂膜的防眩性硬涂层表面,与试验例1同样地,使用触控笔以及聚缩醛芯的触控笔(笔尖直径:0.4mm),分别评价书写感。评价中,将与在5张重叠的纸(コクヨS&T社制造,キヤンパスノ一トA铅线ノ-201A)上用铅笔(三菱铅笔社制,三菱铅笔ユニB)、以笔压约150g重量书写时的书写感相近的评为良好,将与该书写感差距大的评为不良。另外,评价由3人的专门小组成员进行,3人全部感觉良好的评为良好,只要有1人感觉不良的评为不良。将结果示于表1。
〔试验例3〕(油酸接触角的测定)
使用全自动式接触角测定仪(协和界面科学社制,DM-701)、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的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油酸接触角在以下条件下测定。另外,作为油酸,使用了东京化成工业社制造的油酸。将结果示于表1。
·油酸的液滴量:2μl
·测定时间:滴下3秒后
·图像分析法:θ/2法
〔试验例4〕(指纹擦除性评价)
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的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用手指按压,使指纹附着,将其作为样品。再有,作为样品,准备3人各用手指按压1次的3个样品。之后,使用废纸(日本制纸クレシア社制,キムワイプS-200),在约200g的负重下,在防眩性硬涂层表面来回10次。其结果,将在所有样品中指纹容易擦除的评价为○、将只要有一个样品在擦拭后发生指纹残留的评价为×。将结果示于表1。
〔试验例5〕(外观评价)
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使用3波长荧光灯,用肉眼对反射时以及透过时的外观进行评价。评价中,将线纹状缺陷或斑点少的作为良好,将线纹状缺陷或斑点多的作为不良。将结果示于表1。
〔试验例6〕(雾度值的测定)
使用雾度测量计(日本电色工业社制,NDH2000),基于JISK7136-2000测定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的雾度值(%)。将结果示于表1。
〔试验例7〕(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从基于JIS B0601-1994、使用接触型粗糙度计(ミツトヨ社制,SV3000S4)所测定的粗糙度曲线求得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的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单位μm)。将结果示于表1。
〔试验例8〕(抗划伤性评价:钢丝棉硬度)
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的防眩性硬涂层表面,使用#0000的钢丝棉,在250g/cm2的负重下,在10cm来回摩擦10次,将该防眩性硬涂层的表面用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外观与试验前完全没有变化。
○:虽然没看到刮痕,但由于粒子的脱落,防眩性降低。
×:看到线状的刮痕。
【表1】
由表1可知,在实施例中制造的防眩性硬涂膜,书写感良好,并且附着的指纹容易擦除,此外外观以及防眩性也更加良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防眩性硬涂膜,适宜作为使用触控笔的触控面板的表层而使用。

Claims (5)

1.防眩性硬涂膜,其为具备基材膜和在所述基材膜的一侧的面上设置的防眩性硬涂层的触控面板用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使笔尖直径为0.5mm的硬毡芯触控笔在负重150g重量的加压下、以100mm/分钟的速度扫描时笔尖阻力(mN)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满足下式(a)的关系,同时,
0≤初始运动值(A)-滑动值(B)...(a)
所述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油酸接触角为4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尖阻力(mN)的初始运动值(A)以及滑动值(B),满足下式(b)的关系。
5≤初始运动值(A)-滑动值(B)≤200...(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接触角为45°~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硬涂层为使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平均粒径为1μm~10μm的微粒和流平剂的涂料组合物固化而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性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为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
CN201410229641.4A 2013-05-30 2014-05-28 防眩性硬涂膜 Active CN104216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4210A JP6174378B2 (ja) 2013-05-30 2013-05-30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3-114210 2013-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6032A true CN104216032A (zh) 2014-12-17
CN104216032B CN104216032B (zh) 2018-07-20

Family

ID=52097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9641.4A Active CN104216032B (zh) 2013-05-30 2014-05-28 防眩性硬涂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74378B2 (zh)
KR (1) KR102269906B1 (zh)
CN (1) CN104216032B (zh)
TW (1) TWI60990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9813A (zh) * 2015-03-30 2016-10-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
CN106221460A (zh) * 2016-08-18 2016-12-14 付竹兰 一种用于pet膜上的可书写‑擦除涂料
CN108070328A (zh) * 2016-11-16 2018-05-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书写感改进膜
CN108070327A (zh) * 2016-11-16 2018-05-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书写感改进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7694B2 (en) 2015-07-30 2019-11-12 Dexerials Corporation Wiring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wiring board
WO2017018103A1 (ja) * 2015-07-30 2017-02-0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配線基板
JP6825832B2 (ja) * 2015-07-30 2021-02-0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配線基板
JP6597075B2 (ja) * 2015-09-03 2019-10-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帯電防止性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7000017B2 (ja) * 2016-11-16 2022-01-1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書き味向上フィルム
JP7004498B2 (ja) * 2016-12-14 2022-01-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書き味向上フィルム
CN108070326B (zh) * 2016-11-16 2021-09-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书写感改善膜
JP6783680B2 (ja) 2017-02-08 2020-11-1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ペン入力デバイス用フィルム及びペン入力デバイス
CN113167939B (zh) * 2019-02-12 2023-03-10 株式会社大赛璐 笔输入设备用表面材料
CN114995668A (zh) * 2019-04-19 2022-09-02 株式会社大赛璐 笔输入设备用表面材料
JP7241653B2 (ja) * 2019-09-18 2023-03-1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反射防止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7016A (zh) * 2002-02-04 2005-07-27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笔输入装置
CN101263564A (zh) * 2005-09-12 2008-09-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触摸面板用电极板及触摸面板
JP2009151476A (ja) * 2007-12-19 2009-07-09 Nof Corp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ペン入力装置
TW201244924A (en) * 2011-04-01 2012-11-16 Asahi Glass Co Ltd Glass plate with low reflective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68686A (en) 1956-11-19 1959-01-13 West Laboratories Inc Iodine bromine preparations for controlling microorganisms
JPH11293159A (ja) * 1998-04-09 1999-10-26 Toray Ind Inc 光記録媒体用ハードコート剤および光記録媒体
JP4178975B2 (ja) * 2002-02-04 2008-11-12 日油株式会社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およびペン入力装置
JP4351450B2 (ja) * 2003-01-28 2009-10-2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665782B2 (ja) * 2006-02-03 2011-04-06 日油株式会社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
JP4862992B2 (ja) * 2006-04-14 2012-01-2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汚性付与剤、防汚性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防汚性被膜及びその被覆物品
JP5092440B2 (ja) * 2007-02-16 2012-12-05 Jsr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その硬化膜及び積層体
JP2010231540A (ja) * 2009-03-27 2010-10-14 Aica Kogyo Co Ltd 情報入力装置の情報入力部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5728191B2 (ja) * 2010-09-30 2015-06-0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層表面形成用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層付き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ハードコート層付き光学部材
JP5774954B2 (ja) * 2011-09-30 2015-09-09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シート部材、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597858B2 (en) * 2013-03-04 2017-03-21 Panac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and molded arti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7016A (zh) * 2002-02-04 2005-07-27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笔输入装置
CN101263564A (zh) * 2005-09-12 2008-09-1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触摸面板用电极板及触摸面板
JP2009151476A (ja) * 2007-12-19 2009-07-09 Nof Corp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ペン入力装置
TW201244924A (en) * 2011-04-01 2012-11-16 Asahi Glass Co Ltd Glass plate with low reflective fil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9813A (zh) * 2015-03-30 2016-10-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
CN106221460A (zh) * 2016-08-18 2016-12-14 付竹兰 一种用于pet膜上的可书写‑擦除涂料
CN108070328A (zh) * 2016-11-16 2018-05-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书写感改进膜
CN108070327A (zh) * 2016-11-16 2018-05-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书写感改进膜
CN108070328B (zh) * 2016-11-16 2022-04-05 琳得科株式会社 书写感改进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32277A (ja) 2014-12-11
CN104216032B (zh) 2018-07-20
JP6174378B2 (ja) 2017-08-02
KR20140141441A (ko) 2014-12-10
TW201444894A (zh) 2014-12-01
TWI609902B (zh) 2018-01-01
KR102269906B1 (ko)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6032B (zh) 防眩性硬涂膜
CN104216033B (zh) 防眩性硬涂膜
JP7188500B2 (ja) 反射防止光学フィルム
TWI409306B (zh) Hard coating
JP5455146B2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2008096781A (ja) 高精細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高精細ディスプレイ及び高精細タッチパネル
CN103403073A (zh) 硬涂膜
JP2013519915A (ja) 防眩フィルム用コーティング層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防眩フィルム
JP2013022843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709576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ペン用筆記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ペン用筆記シートの選別方法
JP6575191B2 (ja) 指滑り層形成用樹脂組成物、指滑り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201819189A (zh) 提高書寫感的薄膜
JP5651921B2 (ja) ハードコート層用組成物
JP7004498B2 (ja) 書き味向上フィルム
JP7146879B2 (ja) 書き味向上シート
JP7067900B2 (ja) 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515525B2 (ja)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TWI839425B (zh) 書寫感提升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