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7016A - 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笔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笔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7016A
CN1647016A CN 03807945 CN03807945A CN1647016A CN 1647016 A CN1647016 A CN 1647016A CN 03807945 CN03807945 CN 03807945 CN 03807945 A CN03807945 A CN 03807945A CN 1647016 A CN1647016 A CN 1647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input device
superficial layer
based input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8079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5302C (zh
Inventor
原田英治
田坂知久
国泽哲
滝塚典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OIL AND GREASE Ltd
NOF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OIL AND GREAS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OIL AND GREASE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OIL AND GREASE Ltd
Publication of CN1647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7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53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53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装在笔输入装置的显示面上的表面材料。表面材料具有基体材料和设置在基体材料上的表面层。表面层具有经调整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经调整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是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用200g负荷使输入笔与上述表面层接触的条件下,使输入笔以10cm/sec的速度移动而测量的,分别为0.02-0.5和0.4-1.5。

Description

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笔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感良好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使用它的笔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笔输入装置设置在液晶显示器等各种显示器的前面,通过用输入笔接触其表面时检测出的接触位置信号进行信息的输入操作。如果使用笔输入装置,则可以用输入笔容易地进行如曲线和直线等连续的线状图形的输入等细微的操作,而且即使在比较小的图面上也可以输入大量的信息。由于用输入笔在显示器上写字的输入操作容易变成一种习惯,所以笔输入装置的使用范围通过电子笔记本之类的携带信息终端和多媒体机器等得到了广泛且迅速的扩大。
以往的笔输入装置中使用的表面材料是玻璃板以及在表面上形成了硬膜层的塑料板。但是,和普通的纸的记录感相比,对于表面材料的记录感非常差。
为了改善表面材料的记录感,提出了几个方案。
例如,可举出面板表面材料,其中具有在基体材料的表面上设置的硬膜层材料和在基体材料背面设置的具有弹性变形性的粘合层(参考专利文献1:特开平6-309990号公报(第2页和第3页))。另外,也有通过向表面层加入丙烯酸树脂的微粒,在其表面上形成凹凸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制的表面材料(参考专利文献2:特开平7-244552号公报(第2页))。另外,还有具备具有自修复性和耐擦伤性的透明软质合成树脂的笔输入装置用保护膜(参考专利文献3:特开平6-180628号公报(第2页))。
由于笔输入装置中通常通过用输入笔在面板的表面上进行描绘操作来完成信息的输入,所以由输入笔产生的记录感特别重要。该记录感可以分为滑动感、凹下感(弹力感)和粗涩感(粗糙度感)这三种感觉,最好能以良好的均衡度满足这三种感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滑动感,可以通过测量输入笔的尖端和面板等笔输入装置的表面的摩擦阻力来评价滑动感。该摩擦阻力可以划分为相当于描绘操作中的滑动感的动摩擦阻力和相当于开始书写时的滑动感的静摩擦阻力这两种。控制这两种摩擦阻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具有该滑动感的同时若作为凹下感而具有纸的柔软感觉,则记录感会变得更好。进而,如果具有像用铅笔在纸上书写时那样的粗涩感,则记录感会变得更好。
但是,就以往技术而言,不能按照这三个感觉进行评价,因此记录感不充分。对专利文献1的表面材料来说,由于最表面是由硬膜层形成的,所以滑动感不好。另外其表面未具备如纸等的凹凸(纹理),因而存在粗涩感不足的问题。就专利文献2的表面材料而言,虽然因表面的凹凸具有粗涩感,但是存在滑动感不理想、凹下感不足的问题。就专利文献3的表面材料而言,虽然因使用软质合成树脂而具有凹下感,但是滑动感不理想。另外由于表面上没有形成纹理,所以存在粗涩感不足的问题。
因此,希望能开发出可以以良好的均衡度满足滑动感、凹下感和粗涩感这三种感觉的具有良好记录感的表面材料,但目前还没有出现可以充分满足滑动感的表面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感良好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使用它的笔输入装置。
本发明人等为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当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的表面层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都在特定的范围内时上述三个感觉良好,而且滑动感变得特别好,可改善记录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基体材料和支撑上述基体材料的表面层组成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该材料在一边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以200g负荷使输入笔与上述表面层接触,一边以10cm/sec的速度使输入笔移动时的动摩擦系数是0.02-0.5,而且静摩擦系数是0.4-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实施方式中的笔输入装置,只要是通过在面板的表面用形状类似于铅笔或圆珠笔的笔型用具进行描绘的动作,来进行信息的输入操作的装置,并且是面板和笔型用具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利用电或电磁波的信号输出电路或者信号记录电路的装置,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例为在各种显示器的前面设置的笔输入触板装置、不设在显示器的前面而与计算机连接使用的笔输入装置或电子纸。
笔输入触板装置是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EL)显示器、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上配置触板后,通过用输入笔接触表面而检测出的接触位置信号进行输入操作的装置。触板具有如上所述的组装于各种显示器上的一体式的形式和配置在各种显示器装置显示面上的分离式。作为触板的方式,公知的方式都可以使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例为超声波方式、电阻膜方式、静电容量方式、电致伸缩方式、磁致伸缩方式和红外线方式等触板。
在上述的笔输入装置的与输入笔接触的表面上,可以使用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本发明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由由树脂组成的基体材料和与输入笔接触的表面层组成。表面层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由多层形成。作为输入笔,只要是可以在笔输入装置中用于输入操作的笔,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公知的输入笔是由以聚缩醛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材质形成且笔尖的直径为约1.6mm的笔。
实施方式中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是用表面性试验仪(新东科学(株)制,商品名:トライボギア,型号:14DR)测量的相对于输入笔的摩擦阻力的值在特定的范围内的材料。即,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以200g负荷使输入笔与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接触,并使其在表面材料上以10cm/sec的速度移动时,动摩擦系数是0.02-0.5,优选为0.1-0.4,而且静摩擦系数是0.4-1.5,优选为0.5-1.0。
当动摩擦系数不足0.02时或者静摩擦系数不足0.4时,输入笔过滑,记录感差。另一方面,当动摩擦系数超过0.5时或者静摩擦系数超过1.5时,输入笔的滑动较差,输入笔的操作感觉不流畅,记录感差。
从进一步提高表面材料的凹下感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如下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即,这种表面材料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使用尖端直径为0.75mm的超硬材料制加痕体以10cm/sec的速度刮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的表面层时,朝向加痕体复原的负荷优选为10-1000g、更优选为20-1000g。当复原的负荷不足10g时,用输入笔输入时经过长时间后表面材料上还残存凹处(笔迹),该凹处不但阻碍辨识性,而且会使记录感变差。另一方面,当复原的负荷超过1000g时,表面层过软,记录感下降。在这里,复原性指一次产生的凹处随着时间消失的性质。暂时产生的凹处可给与表面材料适度的凹下感。另外,通过凹处的生成可吸收挤压压力,所以带来适度的凹下感的表面材料不易受损。
从进一步提高表面材料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如下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即,是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使用直径20mm的圆形绵布,以200g负荷按照10cm/sec的速度,重复擦拭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的表面层1000次时,浊度值的增加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9%以下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当浊度值的增加超过10%时,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相对于输入笔的接触的耐久性较低,存在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而辨识性和记录感变差的趋势。
本发明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也可以在基体材料和表面层之间,或者在与形成有表面层的基体材料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层防反射层、透过光控制层、导电层和抗静电层等功能层。另外,也可以使用多层层叠的基体材料。
作为表面材料的基体材料的材质,可以举例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再生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聚氯乙稀、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尼龙、聚乙烯、纤维素乙酸酯、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降冰片烯类树脂。其中,优选三乙酰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具有透明性的基体材料。
表面层是,通过在基体材料的表面或者层叠有基体材料的功能层上涂布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并使之固化来形成。这样的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包括紫外线固化型或者热固化型的不饱和丙烯酸树脂组合物、氨基甲酸酯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等不饱和聚氨酯树脂组合物、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热固化型的硅酮类、蜜胺类和环氧类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举例为例如含有多元醇和(甲基)丙烯酸的酯化物等含有两个以上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或含有氨基甲酸酯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的树脂组合物、以及含有硅酮类、蜜胺类或环氧类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脂树脂组合物。其中,从耐久性和操作容易的观点考虑,通常优选可以通过紫外线或电子束的照射或者加热进行固化的、作为主成分含有多元醇和(甲基)丙烯酸的酯化物或氨基甲酸酯改性(甲基)丙烯酸酯之类的含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上述多元醇,可以举例为例如乙二醇、聚乙二醇、丙撑二醇、聚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2’-硫代二乙醇、1,4-环己二甲醇等二元醇;三羟甲基丙烷、新戊三醇、甘油、季戊四醇、二甘油、二新戊三醇等三元以上的醇。
上述氨基甲酸酯改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根据末端异氰酸酯聚氨酯和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氨基甲酸酯化反应获得。末端异氰酸酯聚氨酯可以根据己撑二异氰酸酯或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聚异氰酸酯和聚己内酯二醇或聚四甲撑二醇等具有多个羟基的低聚物的反应制备。作为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以举例为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这些成分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并用。为了使表面材料的凹下感和耐久性得到改善,优选上述各种树脂之中含长链成分较多的树脂。
也可以混合使用作为反应性稀释剂的单官能的成分。这些只要是与作为主成分使用的树脂的相溶性好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例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丙烯酰胺。这些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也可以使用用于调整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粘度的稀释溶剂。作为稀释溶剂,只要是非聚合性的,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例为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甲醚)、乙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乙醚)、乙基溶纤剂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异丙醇、甲乙酮。稀释溶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为了进一步改善粗涩感,更优选在表面层上形成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1-5.0μm、更优选为1.0-4.0μm的微细的纹理。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如果不足0.1μm,则表面材料的粗涩感不足,当超过5.0μm时表面材料的光学特性会变差。作为使表面层形成纹理的方法,适宜采用轧纹整理、喷砂处理、蚀刻加工等粗面化处理。
另外,也可以向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加入用于在表面层上形成微细的纹理的微粒物质。作为微粒物质,可以使用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和氧化锑等无机类微粒物质或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和聚苯乙烯等交联或者未交联聚合物组成的有机微粒物质。微粒物质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0.1-50μm,特别优选为0.5-20μm。另外,也可以并用粗面化处理和加入微粒的方法。
为了使表面材料的滑动感变得更加适当,可以使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含有聚硅氧烷类化合物。作为聚硅氧烷类化合物优选直链或者支链的聚二有机硅氧烷类化合物和含聚有机硅氧烷基的共聚物。另外还优选在主链或侧链的末端具有乙烯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等反应性基团的聚硅氧烷类化合物。聚二有机硅氧烷类化合物是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甲基的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被其它的有机取代基取代。被取代的甲基的位置既可以是末端也可以是链内。
作为其它的有机取代基,例如为除了甲基以外的烷基、芳基、环烷基、以及具有聚氧化烯链或聚酯链等重复单元的链。有机取代基可以具有羟基、氨基、环氧基、酰基、酰氧基、羧基、其它的官能团。作为上述具有重复单元的链,可以举例为例如聚氧化乙烯链、聚氧化丙烯链、聚氧化丁烯链、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链等聚氧化烯链或聚己内酯链或聚癸二酸乙二酯链、聚己二酸乙二酯链等聚酯链。
另外当这些链的末端是羟基、羧基、(甲基)丙烯基、或者乙烯基时,也可以对该末端进行例如烷基醚化或烷基酯化,用有机基团进行封闭。另外,该链通常通过二亚甲基和三亚甲基等亚烷基与硅原子结合,但是并不限于这些。
作为含聚有机硅氧烷基的共聚物优选链段A和链段B构成的A-B型嵌段共聚物,其中链段A代表由含聚有机硅氧烷基的化合物和乙烯基化合物形成的含聚有机硅氧烷基的接枝共聚物链段,链段B代表不含有由乙烯基化合物形成的聚有机硅氧烷基的聚合物链段。作为这样的化合物例如可以是作为市售品容易得到的モデイパ-FS700、FS710、FS720、FS730(都是日本油脂(株)制的商品名)。在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含0.01-10重量%聚硅氧烷类化合物。该含量特别优选为0.01-5重量%。
作为在基体材料上直接涂布表面层形成组合物或者在层叠于基体材料上的功能层上涂布表面层形成组合物的方法,也可以是辊涂法、浸渍涂布法、刷涂法、喷涂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模具涂布法、凹版涂布法、幕式涂布法、反转涂布法、轻触涂布法、逗点(コンマ)涂布法等公知的任一种方法。另外涂布过程中,必要时为了使基体材料和表面层(被膜)之间的粘合性提高,也可以先进行电晕放电等前处理。
作为固化如上所述地在基体材料上直接或者在基体材料上层叠的功能层上进行涂布并干燥的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当用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时,可在向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加入以往公知的光聚合引发剂后使其固化。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例为例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苯乙酮、二苯甲酮、氧杂蒽酮、3-甲基苯乙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苯偶姻丙基醚、苄基二甲基缩酮、N,N,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硫杂蒽酮类化合物。
作为固化中使用的能量线源,可使用例如高压汞灯、卤灯、氙灯、氮激光、电子束加速装置、放射性元素等线源。能量线源的照射量作为在紫外线波长365nm处的累计曝光量,优选为50-5000mJ/cm2。当照射量不足50mJ/cm2时,固化变得不足,所以表面层的耐磨性和硬度会下降。另一方面,如果照射量超过5000mJ/cm2,则表面层着色,透明性下降。
当通过加热进行固化时,在向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加入以往的热聚合引发剂之后,使该组合物固化。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以举例为例如酮过氧化物、过氧缩酮、氢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过氧二碳酸酯。这些热聚合引发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并用。
在不损害性能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可以向上述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加入颜料、填充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这些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并用。
另外可以在形成有表面层的基体材料的相反面形成粘合层,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记录感之一的凹下感。作为这样的粘合层,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或橡胶类粘合剂,但是从透明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在这些粘合剂中,除了粘合性聚合物成分之外,还可以使其含有增塑剂、增粘成分,但是更优选使用不损害透明性的添加剂。
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主要成分的粘合性聚合物,优选使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等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醇和(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含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橡胶类粘合剂的主要成分的粘合性聚合物,优选使用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一异戊二烯类嵌段共聚物、天然橡胶。优选按照5-100μm的厚度形成由这些成分形成的粘合层。
作为在形成有表面层的基体材料的相反面上形成的导电层,可列举氧化锡(SnO2等)、氧化铟、氧化锑、氧化锌(ZnO)、氧化镉、铟锡氧化物(ITO)等金属氧化物,金、银、铜、铝、锡、镍等金属膜。其中,从容易利用化学量论比进行控制且可获得高性能的薄膜的角度考虑,优选氧化锌、氧化锡等由单一金属组成的氧化物。对上述导电层的层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电镀法、低压等离子体法、涂布法、和常压等离子体化学蒸镀(CVD)法。为了显现出导电性能和减少红外线以及电磁波的性能、并且保持透明性,即可见光透射比在60%以上,上述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30-200nm。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的优点。
本实施方式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由于具有动摩擦系数被设定为0.02-0.5且静摩擦系数设定为0.4-1.5的表面层,所以当使输入笔与操作面接触时的触感和用输入笔进行输入操作时的记录感良好。
当在上述规定的条件下表面层复原的负荷为10-1000g时,表面层的凹下感适度,在用笔输入时可获得纸的柔软感。重复拭擦表面层之后浊度值的增加量在10%以下,表面层的耐久性高。当表面层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1-5.0μm时,表面层的粗涩感适度。因此,使用装有本实施方式的表面材料的笔输入装置时,输入操作舒适,操作者不易疲劳。
实施例
下面,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对于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用下述的方法评价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涂膜复原性、浊度值、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总光线透射比和记录感。
1)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用表面性试验仪测量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用输入笔以200g负荷按照10cm/sec的速度,在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的表面层移动时的动摩擦系数(μs,没有单位)和静摩擦系数(μk,没有单位)。还有,作为输入笔使用palm社制的商品名为スタイラス的笔,作为表面性试验仪使用新东科学(株)制的商品名为トライボギア、型号为14DR的装置。
2)涂膜复原性
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使用尖端直径0.75mm的超硬材料制加痕体以10cm/sec的速度刮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的表面层时,使用刮式硬度计(德国エリクセン社制,商品名:刮式硬度计,モデル318)测量此时复原的相对于加痕体的负荷(g),并以此作为涂膜复原性。
3)浊度值
用表面性试验仪和直读浊度计测量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使用绵布(直径20mm的圆形),以200g负荷按照10cm/sec的速度重复拭擦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的表面层1000次时的浊度值(%)的增加量。而且,增加量用将表面材料拭擦1000次后的浊度值(%)-初期的浊度值(%)算出。另外,表面性试验仪使用新东科学(株)制的商品名为トライボギア、型号为14DR的装置,直读浊度计使用东洋精机制作所社制的商品名为直读浊度计(No.206)的的仪器。
4)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
按照JIS B0601-1982,使用作为截止(cut off)值0.8mm、纵向放大率5000倍的触针式表面粗糙度形状测量仪(东京精密社制,商品名:サ-フコム550A)测量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的表面层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单位:μm)。
5)总光线透射比
使用直读浊度计(东洋精机制作所社制,商品名:直读浊度计(No.206)),测量作为光学特性的总光线透射比(%)。
6)记录感
10名测试人员使用输入笔在表面层上进行实际书写,并根据滑动感、凹下感和粗涩感评价记录感。当10名中6名以上的测试人员判断为记录感如同使用铅笔在纸上写那样良好时,用○表示评价。另一方面,当10名中3-5名的测试人员判断为良好的记录感时,用△表示评价,当10名中2名以下的测试人员判断为良好的记录感时,用×表示评价。
实施例1
向由80重量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NKオリゴU-108A)、10重量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0重量份丙烯酸和0.1重量份聚硅氧烷类化合物(Byk-chemie社制,商品名:BYK-300)组成的混合液中加入5重量份平均粒径10μm的聚苯乙烯类微粒,通过充分搅拌调制表面层用树脂液。
用辊涂机在厚度100μm的基体材料(三乙酰纤维素薄膜)上涂布树脂液,形成具有20μm的均匀厚度的树脂涂层。用electron curtain型EB装置(ESI社制)照射电子束(150KeV,5Mrad),使树脂涂层固化。然后,在基体材料的相反侧的表面上涂布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溶液,并进行干燥,形成粘合层,并由此制作实施例1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粘贴该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对此进行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涂膜复原性、浊度值、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总光线透射比和记录感的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2
向由40重量份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10重量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0重量份二甲基丙烯酰胺、0.1重量份聚硅氧烷类化合物(信越化学工业(株)社制,商品名:KF-351A)和5重量份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光聚合引发剂)组成的混合液中加入5重量份平均粒径14μm的丙烯酸类微粒,然后通过充分搅拌调制表面层用树脂液。
用辊涂机在厚度100μm的基体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该树脂液,形成具有20μm的均匀厚度的树脂涂层。在氮氛围下用120W高压汞灯(日本电池(株)社制)照射紫外线(3J/cm2),使树脂涂层固化。然后,在基体材料的相反侧的表面上涂布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溶液,并进行干燥,形成粘合层,并由此制作实施例2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粘贴该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使用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各种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
通过充分搅拌由100重量份羟值50的丙烯酸多元醇酯、20重量份己撑二异氰酸酯和7重量份二氧化硅类微粒组成的混合液,调制表面层用树脂液。用辊涂机在厚度100μm的基体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该树脂液,形成具有30μm的均匀厚度的树脂涂层。在100℃下使其干燥10分钟,使树脂涂层固化。然后,在基体材料的相反侧的表面上涂布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溶液,并进行干燥,形成粘合层,由此制作实施例3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粘贴该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使用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各种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4
向由60重量份聚乙二醇#1000二丙烯酸酯、10重量份环氧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30重量份丙烯酸月硅酯和5重量份二-2-乙基己基过氧二碳酸酯组成的混合液中,加入3重量份粒径10μm的丙烯酸类微粒,然后通过充分搅拌调制表面层用树脂液。用辊涂机在厚度100μm的基体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该树脂液,形成具有20μm的均匀厚度的树脂涂层。在100℃下使其干燥10分钟,使树脂涂层固化。然后,在基体材料的相反侧的表面上涂布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溶液,并进行干燥,形成粘合层,由此制作实施例4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粘贴该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使用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各种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5
调制由如下物质组成的表面层用树脂液:由40重量份三乙撑二异氰酸酯衍生物(武田药品工业(株)社制,商品名:タケネ-トD-212)和60重量份聚己内酯改性丙烯酸羟乙酯(ダイセル化学工业(株)社制,商品名:プラクセルFA3)组成的77重量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由15重量份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单体(チツソ(株)社制,商品名:FM0721)、2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5重量份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昭和电工(株)社制,商品名:カレンズMOI)和20重量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ツクスM305)组成的20重量份紫外线固化性硅酮共聚物,3重量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光引发剂)。用辊涂机在厚度100μm的基体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该树脂液,形成具有20μm的均匀厚度的树脂涂层。在氮氛围下用120W高压汞灯(日本电池(株)社制)照射紫外线(1J/cm2),使树脂涂层固化。然后,在基体材料的相反侧的表面上涂布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溶液,并进行干燥,形成粘合层,由此制作实施例5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粘贴该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使用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各种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6
调制由72重量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20重量份紫外线固化性硅酮共聚物、5重量份含聚有机硅氧烷基的共聚物[日本油脂(株)社制,商品名:モデイパ-FS710]和3重量份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组成的表面层用树脂液。上述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是,通过使30重量份三乙撑二异氰酸酯衍生物(武田药品工业(株)社制,商品名:タケネ-トD-212)和70重量份聚己内酯改性丙烯酸羟乙酯(ダイセル化学工业(株)社制,商品名:プラクセルFA3)反应获得。紫外线固化性硅酮共聚物是,通过使10重量份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单体(チツソ(株)社制,商品名:FM0721)、3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5重量份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基酯(昭和电工(株)社制,商品名:カレンズMOI)、20重量份季戊四醇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社制,商品名:アロニツクス M305)和2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而获得。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是光聚合引发剂。在厚度100μm的基体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用辊涂机涂布表面层用树脂液,形成具有30μm的均匀厚度的树脂涂层。在氮氛围下用120W高压汞灯(日本电池(株)社制)照射紫外线(1J/cm2),使树脂涂层固化。然后,在基体材料的相反侧的表面上涂布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溶液,并进行干燥,形成粘合层,由此制作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并粘贴该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使用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各种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1
在厚125μm的基体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丙烯酸类硬膜树脂,并进行固化,形成厚5μm的硬膜层。在基体材料的相反面上涂布把100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10重量份丙烯酸的共聚物作为主成分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制作40μm的均匀厚度的透明粘合剂层,通过进行干燥制作成表面材料。
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粘贴该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使用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各种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2
调制含有100重量份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2重量份粒径为5-10μm丙烯酸树脂类小珠、微量的硅树脂的树脂液。将该树脂液涂布在100μm厚的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一面上,通过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从而形成5μm厚的树脂层。在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相反面上涂布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通过使其干燥制作表面材料。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粘贴该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使用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各种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比较例3
在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一面上,涂布将以聚己内酯三醇和聚硅氧烷类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溶液(100重量份)和以己撑异氰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溶液(90重量份)混合而成的溶液,形成厚度300μm的树脂层。将该树脂层在120℃下加热20分钟,然后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剥离,制作成软质树脂薄膜。在该软质树脂薄膜的表面上涂布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通过使其干燥制作表面材料。通过在带有接触输入装置的液晶显示器表面上,在常温下压接·粘贴该表面材料来制作笔输入装置。使用它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各种评价。该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            比较例
  1   2   3   4   5   6   1   2   3
  静摩擦系数   0.61   0.62   0.72   0.78   0.84   0.72   0.2   0.18   0.16
  动摩擦系数   0.20   0.22   0.24   0.26   0.32   0.28   0.07   0.12   0.08
  复原性   80   60   80   60   70   90   70   5   60
  浊度值(%)   0.2   0.1   0.1   0.2   0.1   0.1   0.1   0.1   0.2
  Ra(μm)   2.6   2.4   0.8   1.2   0.2   0.2   0.2   0.55   0.2
  透射比(%)   89.9   89.8   90.0   89.9   89.9   90.0   90.1   87.8   90.0
  记录感   滑动感   ○   ○   ○   ○   ○   ○   △   △   △
  凹下感   ○   ○   ○   ○   ○   ○   ○   ×   ○
  粗涩感   ○   ○   ○   ○   △   △   ×   ○   ×
  综合评价   ○   ○   ○   ○   ○   ○   △   △   △
就实施例1-4的表面材料而言,全都可以获得滑动感、凹下感、粗涩感等记录感,对综合记录感的评价也良好。就实施例5和实施例6而言,虽然粗涩感不足,但是具有凹下感,另外滑动感适当,所以综合记录感良好。
与此相反,所有比较例中滑动感都不适当,另外就比较例1而言粗涩感特别不足,不能获得良好的记录感。另外,就比较例2而言凹下感特别不足,不能获得良好的记录感。另外,就比较例3而言粗涩感特别不足,不能获得良好的记录感。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
为了使滑动感得到提高,也可以使表面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氟类化合物,并以此代替聚硅氧烷类化合物。
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不设置粘合层,而用适合的粘合剂将表面材料粘贴在显示器的前面。

Claims (14)

1.一种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基体材料和支撑所述基体材料的表面层组成,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以200g负荷使输入笔与所述表面层接触的条件下,使输入笔以10cm/sec的速度移动时的动摩擦系数为0.02-0.5,而且静摩擦系数为0.4-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使用尖端直径为0.75mm的超硬材料制加痕体以10cm/sec的速度刮所述表面层时,朝向所述加痕体复原的负荷为10-1000g。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使用直径为20mm的圆形绵布以200g负荷按照10cm/sec的速度重复擦拭所述表面层1000次时,浊度值的增加量在1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是作为主成分含有含(甲基)丙烯基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为0.1-5.0μm。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中含有0.01-10重量%的聚硅氧烷类化合物。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材料中,还具有设置在与所述表面层相反侧的表面上的粘合层。
8.一种笔输入装置,其中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甲基)丙烯基化合物是多元醇和(甲基)丙烯酸的酯化合物、或者氨基甲酸酯改性(甲基)丙烯酸酯。
10.如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是由含聚有机硅氧烷基的接枝共聚物链段A和不含聚有机硅氧烷基的聚合物链段B组成的A-B型嵌段共聚物。
11.一种表面材料,是用于笔输入装置的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基体材料、层叠在所述基体材料上的功能层、和层叠在所述功能层上并具有经调整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的表面层构成,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是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用200g负荷使输入笔与所述表面层接触的条件下,使输入笔以10cm/sec的速度移动而测量的,该动摩擦系数为0.02-0.5,该静摩擦系数为0.4-1.5。
12.一种用于笔输入装置的表面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预备透明薄膜的工序和在所述透明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具有经调整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的表面层的工序,所述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是在20℃、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用200g负荷使输入笔与所述表面层接触的条件下,使输入笔以10cm/sec的速度移动而测量的,所述经调整的动摩擦系数为0.02-0.5,所述经调整的静摩擦系数为0.4-1.5。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表面层的工序包括调制树脂组合物的步骤、通过在所述透明薄膜上涂布所述树脂组合物而形成具有规定厚度的树脂膜的步骤和使所述树脂膜固化的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组合物中作为主要成分含有含(甲基)丙烯基的化合物。
CN 03807945 2002-02-04 2003-02-04 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笔输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3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27479 2002-02-04
JP27479/2002 2002-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7016A true CN1647016A (zh) 2005-07-27
CN100495302C CN100495302C (zh) 2009-06-03

Family

ID=27677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80794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302C (zh) 2002-02-04 2003-02-04 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笔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KR (1) KR100944680B1 (zh)
CN (1) CN100495302C (zh)
AU (1) AU2003244351A1 (zh)
TW (1) TW200302775A (zh)
WO (1) WO200306741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032A (zh) * 2013-05-30 2014-12-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
CN104216033A (zh) * 2013-05-30 2014-12-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
CN104228253A (zh) * 2013-06-07 2014-12-24 琳得科株式会社 硬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4150A (zh) * 2016-09-14 2017-03-08 泰山医学院 一种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智能笔
CN107405866A (zh) * 2015-04-02 2017-11-28 株式会社大赛璐 透明叠层膜
CN110168481A (zh) * 2017-02-08 2019-08-23 株式会社大赛璐 笔输入设备用膜的评价方法、笔输入设备膜评价装置及笔输入设备用膜
CN111326074A (zh) * 2018-12-14 2020-06-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平铺显示装置以及制造平铺显示装置的方法
TWI700187B (zh) * 2019-04-19 2020-08-01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筆輸入裝置用表面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9708B (en) 2002-12-25 2007-11-1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interference type color display
US7342705B2 (en) 2004-02-03 2008-03-11 Idc, Ll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with integrated optic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WO2008045200A2 (en) 2006-10-06 2008-04-1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loss structure integrated in a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of a display
JP5918701B2 (ja) * 2012-10-17 2016-05-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透明フィル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JP6156647B2 (ja) 2013-12-05 2017-07-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ペン入力装置用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1707A (en) * 1987-08-26 1989-03-08 Dow Corning Contact position sensitive lightwaveguide
JPH06309090A (ja) * 1992-03-31 1994-11-04 Pentel Kk 情報入力装置
JPH06180628A (ja) * 1992-12-11 1994-06-28 Asahi Glass Co Ltd タッチ入力装置用保護フィルム
JP2868686B2 (ja) * 1993-04-20 1999-03-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ペン入力用タツチパネル
JPH07244552A (ja) * 1994-03-02 1995-09-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ペン入力コンピュタ用タブレットの表面材
US5627348A (en) * 1995-04-07 1997-05-06 A.T. Cross Company Electronic stylus with writing feel
JP2000029631A (ja) 1998-07-09 2000-01-28 Sumitomo Chem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上部透明電極板およびそれを含む装置
JP2001310559A (ja) * 2000-04-28 2001-11-06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感熱記録体
JP2003058068A (ja) 2001-08-09 2003-02-28 Toray Ind Inc 表示装置部材用透明樹脂フィルム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6033A (zh) * 2013-05-30 2014-12-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
CN104216032B (zh) * 2013-05-30 2018-07-20 琳得科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
CN104216033B (zh) * 2013-05-30 2018-09-04 琳得科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
CN104216032A (zh) * 2013-05-30 2014-12-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
CN104228253A (zh) * 2013-06-07 2014-12-24 琳得科株式会社 硬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28253B (zh) * 2013-06-07 2017-08-22 琳得科株式会社 硬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4664196A (zh) * 2015-04-02 2022-06-24 株式会社大赛璐 透明叠层膜
CN107405866A (zh) * 2015-04-02 2017-11-28 株式会社大赛璐 透明叠层膜
US10392486B2 (en) 2015-04-02 2019-08-27 Daicel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laminate film
CN110442275A (zh) * 2015-04-02 2019-11-12 株式会社大赛璐 透明叠层膜
CN106484150A (zh) * 2016-09-14 2017-03-08 泰山医学院 一种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智能笔
CN110168481A (zh) * 2017-02-08 2019-08-23 株式会社大赛璐 笔输入设备用膜的评价方法、笔输入设备膜评价装置及笔输入设备用膜
TWI779012B (zh) * 2017-02-08 2022-10-01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筆輸入裝置用膜及筆輸入裝置
CN110168481B (zh) * 2017-02-08 2023-03-21 株式会社大赛璐 笔输入设备用膜的评价方法、笔输入设备膜评价装置及笔输入设备用膜
US11244998B2 (en) 2018-12-14 2022-02-08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til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326074B (zh) * 2018-12-14 2022-0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平铺显示装置以及制造平铺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1326074A (zh) * 2018-12-14 2020-06-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平铺显示装置以及制造平铺显示装置的方法
US11793046B2 (en) 2018-12-14 2023-10-17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til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00187B (zh) * 2019-04-19 2020-08-01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筆輸入裝置用表面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2775A (en) 2003-08-16
KR100944680B1 (ko) 2010-02-26
AU2003244351A1 (en) 2003-09-02
CN100495302C (zh) 2009-06-03
WO2003067416A1 (en) 2003-08-14
TWI315699B (zh) 2009-10-11
KR20040089596A (ko) 200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0049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touch panel
JP4665782B2 (ja)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
JP421603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又はディスプレー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080154B2 (ja) 耐指紋性ハードコート塗料及びそれを塗布した部材・物品
KR101488559B1 (ko)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및 터치 패널
JP4178975B2 (ja)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およびペン入力装置
KR102345843B1 (ko) 방현성 코팅용 경화성 조성물
JP2009151476A (ja)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ペン入力装置
KR20160026903A (ko) 안티 블로킹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0495302C (zh) 笔输入装置用表面材料和笔输入装置
TW201311855A (zh) 照射可固化壓敏性黏著片
WO2014080769A1 (ja) 光硬化性組成物
JP502091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又はディスプレイ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3022843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201640148A (zh) 透明積層薄膜
JP6575191B2 (ja) 指滑り層形成用樹脂組成物、指滑り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201700280A (zh) 透明積層薄膜
JP2009287017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び物品
WO2019225130A1 (ja)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JP2007265100A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11174448B2 (en) Tactile film,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finger slidability
JP2012126804A (ja) 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6119772A (ja) ペン入力装置用表面材
JP7146879B2 (ja) 書き味向上シート
KR101078931B1 (ko) 펜 입력 장치용 표면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