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4549B -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4549B
CN104044549B CN201410052737.8A CN201410052737A CN104044549B CN 104044549 B CN104044549 B CN 104044549B CN 201410052737 A CN201410052737 A CN 201410052737A CN 104044549 B CN104044549 B CN 1040445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ornamental trimming
rear wall
base portion
t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27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4549A (zh
Inventor
安原良太郎
福岛一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44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4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4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45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60R13/025Pillars; Roof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2013/0287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integrating other function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提供一种能防止在前立柱装饰件中产生裂纹等、能降低成本并能改善前立柱装饰件的外观品质的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体安装在前立柱板和车顶侧板上,并跨越前立柱板和车顶侧板,拴带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基部(20)与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之间,并且随着安全气囊体膨胀向车室内侧展开,拴带跳到车室内并支撑安全气囊体,第一基部(20)向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侧延伸,用于引导拴带的引导肋(10)设于延伸基部(21)的座面部(22J)且处于立起的状态。

Description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前述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用于在车辆碰撞时将拴带(tether)引导到车室内侧的引导肋设于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背面且处于立起的状态(见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0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前述现有技术的结构,由于引导肋从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背面升高,所以引导肋的高度尺寸(从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背面到引导肋的顶面的距离)变高,并且引导肋可能变形。
结果,当安全气囊或拴带从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端缘与前立柱板之间跳到车室内时,过度的力施加至前立柱装饰件,并且可能容易在前立柱装饰件中出现裂纹等。
如果为了解决该问题而由具有高耐冲击性的特定材料形成前立柱装饰件,则出现了制造成本增加的新问题。
此外,由于引导肋的高度尺寸增加,所以存在着在前立柱装饰件的设计表面出现缩痕(sinkmark)的另一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防止引导肋的变形、能够防止前立柱装饰件中出现裂纹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改善前立柱装饰件的外观品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是一种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安全气囊体安装在前立柱板和车顶侧板上,并跨越所述前立柱板和所述车顶侧板;
拴带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安全气囊体,而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前立柱板;
在从前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向背侧鼓出的箱状基部固定至所述前立柱板的状态中,所述拴带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基部与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之间的空间内;并且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充气机向所述安全气囊体供气使其膨胀向车室内侧展开,与此同时所述拴带从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端缘与所述前立柱板之间跳到所述车室内并支撑所述安全气囊体,其中,
所述基部向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侧延伸以形成延伸基部;并且
在车辆碰撞时将所述拴带引导至所述车室内侧的引导肋设于所述延伸基部的底面部且处于立起的状态,并且位于与所述前立柱板侧相对的位置。
根据该构造,由于在车辆碰撞时将拴带引导至车室内侧的引导肋设于延伸基部的底面部且处于立起的状态,并且位于与前立柱板侧相对的位置,所以引导肋的引导面能够配置于期望的高的位置(从前立柱装饰件的背面开始的具有长距离的位置)而不会增加引导肋的高度尺寸。
所以,与具有大的高度尺寸的引导肋直接设于前立柱装饰件的背面且处于立起的状态的比较例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引导肋的变形。
当安全气囊和拴带从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端缘与前立柱板之间跳到车室内时,前立柱装饰件能够在无需过度的力的状态下展开并且能够打开。结果,能够防止在前立柱装饰件中出现裂纹等。此外,无需由具有高的耐冲击性的特定材料形成前立柱装饰件,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与比较例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在前立柱装饰件的设计表面上出现缩痕。
在本发明中,如果夹持肋从所述引导肋的上侧的侧面突出,通过所述夹持肋和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夹持抵接至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抵接端部的车顶衬里的抵接端部,则能够发挥以下作用。
能够防止在前立柱装饰件的抵接端部与车顶衬里的抵接端部之间的抵接部中产生间隙,并且能够改善外观品质。
由于引导肋能够在展开至安全气囊体和拴带可能容易被挂住的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角部期间引导移动,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前立柱装饰件挂住安全气囊体或拴带而引起的损伤。
在本发明中,如果所述引导肋与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背面连在一起;并且如果跨越所述引导肋的上侧的侧面和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背面形成有呈三角形的加强肋,则能够发挥以下作用。
能够改善在安全气囊体的展开时变形最大的前立柱装饰件部分(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上端部)的平面刚性,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前立柱装饰件中的裂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引导肋的变形、防止前立柱装饰件中产生裂纹等、降低制造成本并改善前立柱装饰件的外观品质的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当从车室内侧观察时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图。
图2是当从车室外侧(背侧)观察时前立柱装饰件的图。
图3是图2中的Z箭头视图。
图4是图2中的Y箭头视图。
图5是当从车室内侧观察时前立柱装饰件和车顶衬里的视图。
图6是当从车室外侧观察时前立柱装饰件与车顶衬里之间的连接部的视图。
图7是图6中的X箭头视图。
图8是当从车室外侧观察时车顶衬里的抵接端部与前立柱装饰件的抵接端部之间的抵接部的视图。
图9是当从车室外侧(背侧)观察时前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的视图。
图10是图6中的A-A截面图。
图11是图6中的B-B截面图。
图12是图8中的C-C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3车顶侧板
5安全气囊体
7前立柱装饰件
7K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
7K1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端缘
7T前立柱装饰件的抵接端部
8车顶衬里
8T车顶衬里的抵接端部
9前立柱板
10引导肋
10G引导面
13充气机
15拴带
20基部
21延伸基部
22J座面部
25加强肋(第二加强肋)
26夹持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侧板3和前立柱板9上,并跨越车顶侧板3和前立柱板9。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位于车顶衬里8(见图5和图8)的背侧。图1中的附图标记2表示中央立柱,附图标记33表示车顶,附图标记K1是用于前车门的开口,附图标记K2是用于后车门的开口。
[前立柱4的结构]
前立柱4以越接近上端部侧就越接近车辆后侧Rr的方式倾斜。如图11所示,该前立柱4由金属制成的前立柱板9和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覆盖前立柱板9的树脂制成的前立柱装饰件7组成。前立柱板9由前立柱外板9A、前立柱内板9C和二者之间的前立柱加强件9B组成。附图标记G表示风窗玻璃。
[前立柱板9的结构]
前立柱外板9A和前立柱加强件9B在车辆长度方向中间部(宽度方向中间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鼓出,而前立柱内板9C在车辆长度方向中间部(宽度方向中间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W1鼓出。前立柱外板9A、前立柱内板9C和前立柱加强件9B的车辆前侧Fr的凸缘和车辆后侧Rr的凸缘彼此重叠并通过焊接被接合。车辆后侧Rr的彼此重叠的凸缘利用密封条19从外部进行嵌装。
[前立柱装饰件7的结构]
如图3和图11所示,前立柱装饰件7设置有:背壁7H,其具有大致指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壁面;前壁7M,其从背壁7H的车辆前侧Fr的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延伸;和后壁7K,其从背壁7H的车辆后侧Rr的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延伸。背壁7H在车辆后侧Rr的部分处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稍微弯折。在截面中,后壁7K的长度设定为长于前壁7M的长度。
如图2所示,在背壁7H的上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形成有具有箱形状并朝向背侧鼓出的第一基部20。此外,在背壁7H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处,沿背壁7H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形成有均具有箱形状并朝向背侧鼓出的第二基部27和第三基部28。
[前立柱装饰件7的第一基部20的结构]
如图3、图4和图11所示,第一基部20形成为梯形截面形状、设置有左右一对侧面部20S、下表面部20K和座面部20J,并且在座面部20J中形成有卡子插入孔20H。座面部20J通过卡子30被固定至前立柱内板9C。
[延伸基部21的结构]
第一基部20向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侧延伸,并形成延伸基部21。如图4、图8和图12所示,在延伸基部21中,上半部22和下半部23具有不同的高度尺寸,并且上半部22的高度尺寸设定为比下半部23的高度尺寸大。
多个第一加强肋31设于上半部22的座面部22J和下半部23的座面部23J且处于立起的状态,并且位于与前立柱内板9C侧(车辆宽度方向外侧W2)相对的位置。第一加强肋31与第一基部20的车辆后侧Rr的侧壁20S和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连在一起并且具有形成为圆弧形状的顶面(见图11)。结果,能够改善第一基部20和延伸基部21的刚性。
[引导肋10的结构]
如图3、图4和图10所示,用于在车辆碰撞时将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的拴带15引导到车室内侧(下部)的引导肋10设于延伸基部21的上半部22的座面部22J且处于立起的状态,并且位于与前立柱内板9C侧相对的位置。
引导肋10形成为具有越接近车辆后侧Rr高度尺寸的大小就越增加的三角形形状,并且引导肋10与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背面连在一起。如图10所示,引导肋10的引导面10G形成为越靠近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侧(车辆后侧Rr)就越靠近前立柱内板9C侧的直线状倾斜面。结果,当拴带15移向车室内侧时,能够减小拴带15与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上侧角部7K2(见图9)的接触量。
第二基部27和第三基部28与第一基部20类似也通过卡子30固定至前立柱内板9C(见图2)。
[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的结构]
如图1所示,帘式安全气囊装置1设置有以跟随车顶侧板3和前立柱内板9C的方式折叠的袋状安全气囊体5和用于在车辆碰撞时将气体供给到安全气囊体5内的充气机13。
折叠的安全气囊体5安装于车顶侧板3和前立柱内板9C并位于跨越前座的侧部的上部和后座的侧部的上部的位置。拴带15的一端部连接至安全气囊体5的前端部,而另一端部连接至前立柱内板9C。
在前立柱装饰件7的第一基部20通过卡子30固定至前立柱内板9C的状态中,拴带15的在安全气囊体5侧的部分位于第一基部20和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内(见图10和图11)。
如图6所示,折叠的安全气囊体5与拴带15之间的连接部41位于比前立柱装饰件7的抵接端部7T(上端部)与车顶衬里8的抵接端部8T之间的分界L高的位置处。结果,引导肋10能够尽可能地配置于前立柱装饰件7的上端缘侧。结果,当拴带15移向车室内侧时,能够减小拴带15与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上端部的接触量。
[车辆碰撞时的安全气囊装置1的操作]
在车辆碰撞时,如图1所示,由充气机13向安全气囊体5供气使其膨胀向下方的车室内侧展开,并且瞬时地下落在乘员与车体侧部之间以便保护乘员的头部。图1中的箭头A表示安全气囊体5的膨胀展开方向(向下)。
随着安全气囊体5膨胀展开,拴带15从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端缘7K1(见图10和图11)与前立柱内板9C之间(更详细地,从后壁7K的端缘7K1与密封条19之间)跳到车室内并支撑安全气囊体5。
当安全气囊体5膨胀展开时,固定着第一基部20和前立柱内板9C的卡子30容易从前立柱内板9C的被接合部脱开(解除接合)。如上所述,设定卡子30相对于被接合部的接合力。
如图2所示,固定着第二基部27和前立柱内板9C的卡子和固定着第三基部28和前立柱内板9C的卡子防止了前立柱装饰件7在安全气囊体5膨胀展开时从前立柱内板9C脱开。除了第一基部20以外的基部的数量(该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不限于两个,只要能够防止前立柱装饰件7从前立柱内板9C脱开即可。
[当安全气囊体5膨胀展开时拴带15的操作]
图10示出当安全气囊体5膨胀展开时拴带15的操作。附图标记F表示从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体5施加至拴带15的向下的力。附图标记F1表示向下的力F的分力并且该分力是在使卡子30脱开的方向(解除接合的方向)上起作用的力。附图标记F2是向下的力F的分力并且该分力是沿着引导面10G滑动的力。
拴带15随着其被安全气囊体5向下拉动而在引导肋10的引导面10G上滑动地移动并且在向外推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状态下移动到车室内。箭头B表示被拴带15向外推的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移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由于引导肋10设于延伸基部21的上半部22的座面部22J且处于立起的状态,并且位于与前立柱内板9C侧相对的位置,所以引导肋10的引导面10G能够配置于期望的高的位置(从前立柱装饰件7的背面开始的具有长距离的位置)而不会增加引导肋10的高度尺寸。所以,与具有大的高度尺寸的引导肋直接设于前立柱装饰件7的背面且处于立起的状态的比较例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引导肋10的变形。
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安全气囊体5和拴带15从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端缘7K1与前立柱内板9C之间跳到车室内时,前立柱装饰件7能够在无需过度的力的状态下展开并且能够打开。
结果,能够防止前立柱装饰件7中产生裂纹等。此外,无需由具有高的耐冲击性的特定材料形成前立柱装饰件7,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与比较例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在前立柱装饰件7的设计表面上出现缩痕。
[夹持肋26的结构]
如图3和图8所示,夹持肋26从引导肋10的上侧的侧面向上突出,通过夹持肋26和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夹持抵接至前立柱装饰件7的抵接端部7T的车顶衬里的抵接端部8T。图8中的附图标记L表示两个抵接端部7T和8T的重叠长度。
结果,能够防止在前立柱装饰件7的抵接端部7T与车顶衬里8的抵接端部8T之间的抵接部中产生间隙,并且能够改善外观品质。由于在展开至安全气囊体5和拴带15可能容易被挂住的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角部期间引导肋10能够引导移动,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安全气囊体5或拴带15被前立柱装饰件7挂住而引起的损伤。
夹持肋26形成为在引导肋10的长度方向(前立柱装饰件7的宽度方向)上较长并且位于比引导肋10的引导面10G靠近车室内侧的位置处。所以,能够防止拴带15在安全气囊体5的膨胀展开期间与夹持肋26接触,并且能够防止间隙的产生。
如图12所示,如果前立柱装饰件7通过卡子30固定至前立柱内板9C,则夹持肋26从车室内侧与车顶衬里8的抵接端部8T的外侧面接触。接着,前立柱装饰件7被推入车室内侧。车顶衬里8的抵接端部8T向车室内侧弹性地变形,接着弹性地恢复。在该状态下,前立柱装饰件7通过卡子30固定至前立柱内板9C。
如图3所示,跨越引导肋10的上侧的侧面和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背面形成有多个呈三角形的第二加强肋25。结果,能够改善在安全气囊体5的膨胀展开期间最大尺寸地变形的前立柱装饰件部分(作为前立柱装饰件7的后壁7K的上端部的抵接端部7T)的平面刚性,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前立柱装饰件7中的裂纹。
[另一实施方式]
引导肋10的引导面10G可以形成为弯曲面。

Claims (3)

1.一种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安全气囊体安装在前立柱板和车顶侧板上,并跨越所述前立柱板和所述车顶侧板;
拴带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安全气囊体,而另一端部连接至所述前立柱板;
在从前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向背侧鼓出的箱状基部固定至所述前立柱板的状态中,所述拴带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基部与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之间的空间内;并且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充气机向所述安全气囊体供气使其膨胀向车室内侧展开,与此同时所述拴带从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端缘与所述前立柱板之间跳到所述车室内并支撑所述安全气囊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向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侧延伸并形成延伸基部;并且
在车辆碰撞时将所述拴带引导至所述车室内侧的引导肋设于所述延伸基部的座面部且处于立起的状态,并且位于与所述前立柱板侧相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夹持肋从所述引导肋的上侧的侧面突出,通过所述夹持肋和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夹持抵接至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抵接端部的车顶衬里的抵接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肋与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背面连在一起;并且
跨越所述引导肋的上侧的侧面和所述前立柱装饰件的后壁的背面形成有呈三角形的加强肋。
CN201410052737.8A 2013-03-13 2014-02-17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44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0768A JP6051977B2 (ja) 2013-03-13 2013-03-13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3-050768 2013-03-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4549A CN104044549A (zh) 2014-09-17
CN104044549B true CN104044549B (zh) 2016-03-23

Family

ID=5141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273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44549B (zh) 2013-03-13 2014-02-17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51977B2 (zh)
CN (1) CN104044549B (zh)
DE (1) DE10201410294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6525A1 (de) * 2015-08-28 2017-03-0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Rahmen für eine Fahrzeuginnenverkleidung
JP6794743B2 (ja) * 2016-09-28 2020-12-0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支柱構造
US9889812B1 (en) * 2016-11-01 2018-02-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curtain airbag assembly
JP6629789B2 (ja) * 2017-05-17 2020-01-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JP2019014425A (ja) * 2017-07-10 2019-01-3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ピラーの周辺構造
JP6915435B2 (ja) * 2017-08-03 2021-08-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内装材
JP6627832B2 (ja) * 2017-08-10 2020-01-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内装構造
JP7154695B2 (ja) * 2018-07-31 2022-10-18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JP7300087B2 (ja) * 2019-09-04 2023-06-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内装材
CN113844404B (zh) * 2021-09-23 2022-11-1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柱气帘卡扣底座及a柱气帘卡扣连接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4794A (ja) * 2006-11-07 2008-05-22 Mazda Motor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構造
CN101186197A (zh) * 2006-11-24 2008-05-28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带有保护头部的侧面安全气囊的汽车
CN101734219A (zh) * 2008-11-05 2010-06-1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装饰件
JP2011173551A (ja) * 2010-02-25 2011-09-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017045A (ja) * 2010-07-09 2012-01-26 Nissan Motor Co Ltd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6014A (ja) * 1999-10-14 2001-04-17 Toyota Motor Corp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14797A (ja) * 2006-11-07 2008-05-22 Mazda Motor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構造
JP5267903B2 (ja) * 2007-08-20 2013-08-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ピラートリム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4794A (ja) * 2006-11-07 2008-05-22 Mazda Motor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構造
CN101186197A (zh) * 2006-11-24 2008-05-28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带有保护头部的侧面安全气囊的汽车
CN101734219A (zh) * 2008-11-05 2010-06-1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装饰件
JP2011173551A (ja) * 2010-02-25 2011-09-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017045A (ja) * 2010-07-09 2012-01-26 Nissan Motor Co Ltd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51977B2 (ja) 2016-12-27
CN104044549A (zh) 2014-09-17
DE102014102941A1 (de) 2014-09-18
JP2014177147A (ja) 2014-09-25
DE102014102941B4 (de)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549B (zh)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KR102290053B1 (ko) 루프 에어백 장치
US7992892B2 (en) Inflatable ramp for inflatable curtain side impact restraint
JP4269928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ガイド装置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40110922A1 (en) Head protection device and guiding bracket
JP2006088764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JP4684111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サイドガーニッシュ周辺構造
CN102381273B (zh) 帘式气囊垫
JP5829336B2 (ja) エアバッグ展開補助部材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727373B2 (en) Curtain shield airbag mounting structure
JP4396260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5178608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ガイド装置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955895B2 (en) Interior material mounting structure
JP5668343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ク装置
JP6575438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81427B2 (ja) 着脱ルーフ付き車体構造
JP2012040963A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42727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0115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9229831A1 (ja) 自動車用内装トリム
JP5552445B2 (ja) カバー
JP2005178605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014425A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の周辺構造
JP5691835B2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2019093915A (ja) 車両用内装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