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1007A - 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换镜头与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换镜头与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1007A
CN104041007A CN201280065603.9A CN201280065603A CN104041007A CN 104041007 A CN104041007 A CN 104041007A CN 201280065603 A CN201280065603 A CN 201280065603A CN 104041007 A CN104041007 A CN 104041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ing apparatus
individual difference
changeable
len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56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1007B (zh
Inventor
山下隼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6660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59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41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1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1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1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2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in accordance with change of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6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50Control of the SSIS exposure
    • H04N25/57Control of the dynamic range
    • H04N25/59Control of the dynamic range 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storable in the pixel, e.g. modification of the charge conversion ratio of the floating node capaci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具有:镜头可换式的拍摄装置主体(30),其内置有固体拍摄元件(31);以及可换镜头(20),其可拆装地安装在拍摄装置主体(30)上,利用光圈对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进行缩减,并且通过镜头系统使入射光像成像在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上。可换镜头(20)具有储存有与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的第1存储部(27)。拍摄装置主体(30)具有:第2存储部(43),其储存有固体拍摄元件(31)的与入射光的光圈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变化的信息;以及控制部(40),其使用可换镜头(20)的第1存储部(27)的与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以及第2存储部(43)的灵敏度变化的信息,对拍摄时的曝光进行校正。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换镜头与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换镜头与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背景技术
在固体拍摄元件(图像传感器)中,通常,如果使设置在拍摄镜头系统中的光圈位于开放侧,则倾斜的入射光不能充分切入固体拍摄元件的各像素(光电二极管)中,导致灵敏度降低。即,固体拍摄元件的灵敏度具有依赖于拍照镜头的F值的特性。
这是由于,例如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2所述所示,形成于半导体基板上的光电二极管的光入射面和形成于其上的微镜头之间存在距离。即,即使倾斜的入射光入射至上层的微镜头,入射光也不会充分到达下层的光电二极管。
因此,在利用拍摄装置对被摄体图像进行拍摄时,基于与该拍摄装置上所搭载的固体拍摄元件的灵敏度F值依赖性相关的信息,对被摄体图像数据进行校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58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32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紧凑型的拍摄装置(数码相机)的情况下,通常为拍摄镜头一体型的结构,因此基于该拍摄镜头的特性数据和固体拍摄元件的灵敏度F值依赖性数据进行校正即可。
然而近些年中,镜头可换式的数码相机增加,产生了如果更换镜头,则会发生曝光偏移的问题。尤其在所谓的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的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中,由于图像传感器的尺寸较小,而且可换镜头也紧凑型化,因此,难以减小光圈误差、亮度误差。光圈误差、亮度误差根据可换镜头的不同而不同是比较普遍的,即使将针对某个可换镜头已设定的曝光校正量应用于另外的相同设计F值的可换镜头,也会产生曝光偏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换镜头与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其即使对于镜头可换式,也能够拍摄出曝光偏差较小的被摄体图像。
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具有: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其内置有固体拍摄元件;以及可换镜头,其可拆装地安装在该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上,利用光圈对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进行缩减,并且通过镜头系统使入射光像成像在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上,该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可换镜头具有储存有与该可换镜头的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的第1存储部,所述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具有:第2存储部,其储存有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与入射光的光圈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变化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使用从所安装的所述可换镜头的所述第1存储部读取的与所述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以及所述第2存储部的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对针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的曝光进行校正。
本发明的可换镜头的特征在于,其是所述的可换镜头。
本发明的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的特征在于,其是所述的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在本发明的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中,该拍摄装置具有: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其内置有固体拍摄元件;以及可换镜头,其可拆装地安装在该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上,利用光圈对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进行缩减,并且通过镜头系统使入射光像成像在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上,该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从所安装的所述可换镜头的存储部读取的该可换镜头的亮度的个体差异信息、以及储存在所述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的存储部中的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与入射光的光圈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变化的信息,对针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的曝光进行校正。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受镜头的个体差异、拍摄元件灵敏度的F值依赖性的影响的情况下,对拍摄增益进行适当地校正,从而拍摄出无曝光偏差的高品质的被摄体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的功能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功能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功能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功能结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拍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功能结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可换镜头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功能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的功能框图。该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10具有可换镜头20和拍摄装置主体(拍摄装置机身)30而构成,通过将广角拍摄系统的可换镜头20、长焦拍摄系统的可换镜头20等用户所希望的可换镜头20安装到拍摄装置主体30上而构成。
可换镜头20内置有光圈(iris)21、聚焦透镜22、以及减光(ND)滤光片23。此外,如果是广角拍摄系统,则图示省略的广角镜头内置在光圈21的前段,如果是长焦拍摄系统,则图示省略的长焦镜头内置在光圈21的前段。
光圈21利用电动机21a对其光圈位置进行变更驱动。电动机21a利用电动机驱动器21b进行驱动,电动机驱动器21b利用来自拍摄装置主体30内的后述的CPU40的指令进行驱动。本实施方式的光圈21是光圈叶片型,成为通过控制开口量(开口直径),对向拍摄元件31入射的入射光量进行控制的结构。
聚焦透镜22利用电动机22a进行驱动,电动机22a利用电动机驱动器22b进行驱动。通过CPU40向电动机驱动器22b下达指令,聚焦透镜22以使入射光像在拍摄装置主体30内的后述的拍摄元件31的受光面上成像的方式进行驱动。
ND(减光)滤光片23利用电动机23a,以能够插入至入射光路上或能够从入射光路退避的方式被驱动。电动机23a利用电动机驱动器23b进行驱动。ND滤光片23的插入/退避是利用来自CPU40的指令进行控制的。
在可换镜头20中内置有ROM,在该ROM内储存有与该可换镜头20的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27。在可换镜头20安装在拍摄装置主体30上时,拍摄装置主体30内的CPU40读取与该镜头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27,使用该个体差异信息27,如后述所示进行被摄体的曝光控制、拍摄图像信号的增益校正。
在拍摄装置主体30中,在穿过了聚焦透镜22的入射光成像的位置处配置有例如CMOS型的固体拍摄元件31。当然,也可以是CCD型等其它形式的固体拍摄元件。
在拍摄装置主体30中还具有获取固体拍摄元件31的输出图像信号并输出至总线32的图像输入控制器33。该总线32与下述单元相连接:图像信号处理电路34,其对固体拍摄元件31的输出图像信号实施公知的图像处理;压缩处理电路35,其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压缩为JPEG图像数据等;视频编码器37,其在设置在拍摄装置主体30背面等的图像显示装置36上显示拍摄图像、通过透镜图像;CPU40,其对该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10进行整体控制;电路41,其对从固体拍摄元件31作为通过透镜图像(实时取景图像)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对自动曝光(AE)以及自动白平衡(AWB)进行检测;主存储器42;存储器43,其储存有固体拍摄元件31的灵敏度的F值依赖性数据;以及介质控制器45,其在存储介质44中保存JPEG图像数据。另外,存储器43的F值依赖性数据也可以在确保保存区域的情况下保存在存储器42内。
固体拍摄元件31利用来自定时发生器47的定时信号进行驱动。定时发生器47利用来自CPU40的指令进行动作。设置在拍摄装置主体30上的快门释放按钮(快门开关)48与CPU40相连接。
存储在可换镜头20侧的与镜头的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27,是表示该镜头20的亮度相对于设计值有何种程度偏差的信息。例如,即使对于以设计F值=2.0设计出的镜头,由于个体差异,有时成为F值=2.01。
即使将光圈21的开口直径机械地控制为F值=2.0的开口直径,由于机械部分的误差(游隙)等的存在,有时开口直径变得略窄、略宽。在将光圈的开口直径向开口方向驱动的情况下以及向小光圈方向驱动的情况下,有时机械部分的误差的大小不同。
或者,即使是以相同材料制造出的镜头,有时镜头透光率存在个体差异。在具有ND滤光片23的镜头20的情况下,有时ND滤光片的减光率存在个体差异。
通过制造可换镜头20时的检查而预先检查出基于上述个体差异的镜头亮度误差为何种程度,将表示可换镜头的减光特性的透光率的透光率误差信息作为个体差异信息而保存到存储器27内。
通过制造固体拍摄元件31时的检查而预先求出固体拍摄元件31的灵敏度的F值依赖性数据。例如使该制造工厂的检查室中的基准光穿过拍摄镜头光学系统并照射,将灵敏度的F值依赖性数据化。
在将例如基准F值=2.0时的拍摄元件灵敏度作为基准灵敏度时,将基准F值=2.8时的拍摄元件灵敏度与基准灵敏度的误差、基准F值=4.0时的拍摄元件灵敏度与基准灵敏度的误差……数据化。并且,将该数据化后的F值依赖性数据保存至搭载有固体拍摄元件31的拍摄装置主体30的存储器43中。
图2是表示使用储存于可换镜头20的ROM内的个体差异信息27、和储存于存储器43中的拍摄元件灵敏度的F值依赖性数据,进行曝光校正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由图1的CPU40执行。
在图2中,首先,在步骤S1中,CPU40取得被摄体拍摄时的光圈21的位置(iris位置IP)的信息以及摄影时的可换镜头20的F值的编号。
在接下来的步骤S2中,CPU40对个体差异信息27进行检索,读取在步骤S1中取得的与光圈位置的信息对应的镜头亮度的误差的信息。在个体差异信息27中,由于储存有与光圈位置的段数对应的镜头亮度误差ΔAv,因此读取与光圈位置的段数对应的镜头亮度误差ΔAv。
在各光圈位置中,实效Av值、设计Av值、镜头亮度误差ΔAv之间的关系以下式表示:“实效Av=设计Av+光圈误差ΔAv”。
在接下来的步骤S3中,CPU40检索存储器43,求出与在步骤S1中取得的可换镜头20的F值编号对应的拍摄元件灵敏度的误差。在将拍摄时的F值中的拍摄元件31的灵敏度误差设为ΔSVf时,在摄影时的F值中,“实效灵敏度=基准F值的灵敏度+ΔSVf”。
在接下来的步骤S4中,求出“ΔAv-ΔSVf”,将其添加于摄影增益G中进行曝光校正,结束该处理。此外,将ΔAv值和ΔSVf值的量纲转化为相同,并求出“ΔAv-ΔSVf”。用于求出进行曝光校正时的增益误差ΔG的增益变换式为:
ΔG=ΔAv-ΔSVf。
在该式的ΔG以分贝(dB)表示的情况下有:
ΔGain(dB)=20×ΔG×log2。
此外,此处对数的底为“10”。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可换镜头20侧预先保存该镜头的亮度误差数据,在拍摄装置主体30侧预先保存拍摄元件31的灵敏度F值依赖性数据,在拍摄时使用两者的误差信息而进行曝光校正。因此,即使在更换了拍摄镜头的情况下,也能够拍摄出无曝光偏移的优良的图像。
另外,预先在存储器27、43中储存的ΔAv值、ΔSVf值仅作为偏移量进行存储,也可以作为实际在曝光校正的计算中使用的校正系数值进行存储。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功能模块结构图,是在图1所示的结构模块之中,仅选出了与曝光校正处理相关联的功能模块的图。
在CPU40上设置有光圈设定部40a和校正量运算部40b,光圈设定部40的设定信息被发送至光圈电动机驱动器21b以及储存有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27的存储器。并且,与光圈设定信息对应的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被读取并输出至校正量运算部40b。
此外,上述光圈设定信息也被从光圈设定部40a输出至存储器43中,与光圈设定信息对应的拍摄元件31的F值灵敏度依赖性数据被读取并输出至校正量运算部40b。
校正量运算部40b的运算结果被输出至拍摄元件31的增益设定部31a、以及自动曝光(AE)和自动白平衡(AWB)检测电路41的AE评价值校正部41a。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校正量运算部40b的运算结果也输出至图3的AE评价值校正部41a的结构,是被附加在用于实施图2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的部分。
图4是表示图3的实施方式中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形成为在图2中所说明的步骤S1、S2、S3、S4的处理开始之前,追加了步骤S6~S9的处理顺序。
首先,在步骤S6中,取得测光时的光圈21的位置(iris位置IP)的信息和测光时的可换镜头20的F值编号。
CPU40在接下来的步骤S7中,对个体差异信息27进行检索,读取与在步骤S6中取得的光圈位置的信息对应的镜头亮度误差的信息。该处理与图2的步骤S2的处理相同。
CPU40在接下来的步骤S8中,检索存储器43,检索出F值依赖性数据并求出与在步骤S6中取得的可换镜头20的F值编号对应的拍摄元件灵敏度的误差。该处理与图2的步骤S3所说明的处理相同。并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9中,求出“ΔAv-ΔSVf”,将其添加到测光值中,由图3的AE评价值校正部41a进行测光量的校正。以下,按顺序执行图2中说明的步骤S1、S2、S3、S4,进行拍摄元件31的增益校正。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即使更换拍摄镜头20,也不会在测光时的AE评价值中产生因镜头更换引起的测光偏差,因而能够进行良好的拍摄。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功能模块结构图,是在图1所示的结构模块之中,仅选出了与曝光校正处理相关联的功能模块的图。该第3实施方式与图3的第2实施方式相比,有以下不同点。
设置在可换镜头20中的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27,是按照对光圈21进行驱动的方向而分别区分个体差异信息的。
即,区分出了存储区域27a和存储区域27b,其中,该存储区域27a储存有光圈21向开放方向变动时的亮度个体差异信息,该存储区域27b储存有光圈21向小光圈方向变动时的亮度个体差异信息。并且,形成为利用转换开关27c选择这些存储区域27a、27b中的一者,使该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输出至CPU40的校正量运算部40b的结构。
在CPU40中,设置有光圈21的驱动方向指示部40c,转换开关27c利用该驱动方向指示部40c的指示进行切换驱动。
图6是表示图5的实施方式中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与图4的处理顺序相比,步骤S1、S3、S4、S6、S8、S9的处理相同,取代步骤S2而进行步骤S21,取代步骤S7进行步骤S71。并且,在步骤S6的前段进行步骤S10,在步骤S9和步骤S1之间进行步骤S11。
在最初的步骤S10中,取得测光前的光圈21最后的变动方向的指示信息,然后,执行上述步骤S6。并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71中,选择与光圈21的变动方向对应的存储区域27a、27b的一者,从所选择的存储区域读取与测光时的光圈位置相对应的亮度误差信息ΔAv。
并且,进入上述的步骤S8、S9,在接下来的步骤S11中,与步骤S10同样地,取得本次中拍摄前的最后的光圈变动方向的指示信息。以下,进入步骤S1,在接下来的步骤S21中,与步骤71同样地,选择与光圈21的变动方向对应的存储区域27a、27b的一者,从所选择的存储区域读取与测光时的光圈位置相对应的镜头亮度误差信息ΔAv。以下,进入步骤S3、S4,结束该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光圈21中存在机械结构的游隙,光圈21向开放方向变动时和向小光圈方向变动时的误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能够进行适当的AE评价和曝光校正。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功能框图,是在图1所示的结构模块之中,仅选出了与曝光校正处理相关联的功能模块的图。与图3的实施方式相比,有下述不同点,即,来自CPU40的光圈设定部40a的指示也被输出至ND滤光片电动机驱动器23b;在镜头20内的暂时存储区域20a储存有由光圈设定部40a指示的光圈21的光圈直径的信息;以及拍摄元件31的灵敏度F值依赖性信息存储器43利用从暂时存储区域20a读取的光圈直径的信息被进行检索。
在拍摄现场较为明亮,仅利用光圈21无法充分缩减入射光线量的情况下,将ND滤光片23插入至入射光路上进行减光。拍摄元件31的灵敏度F值依赖性仅受到光圈21的开口直径的影响,不依赖于减光(ND)滤光片23的光圈量(减光量)。因此,将仅关于光圈直径的信息保存在暂时存储区域20a,利用该光圈直径信息检索存储器43。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利用ND滤光片23进行的减光与利用光圈21进行的减光。在ND滤光片23中存在个体差异,其减光率因个体而不同。因此,作为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27,准备有无ND滤光片的个体差异信息和有ND滤光片的个体差异信息,在使用了ND滤光片23的情况下,将相应的ΔAv值从有ND滤光片的个体差异信息输出至校正量运算部40b。
图8是表示图7的实施方式中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与图4的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相比,步骤S1、S2、S4、S6、S7、S9相同,不同点在于,取代步骤S8执行步骤S81,取代步骤S3执行步骤S31。
如上述所示,拍摄元件31的灵敏度误差仅依赖于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成分,不受ND滤光片的减光成分的影响。因此,在步骤S81、S31中,以光圈的开口成分,即从暂时存储区域20a读取的光圈直径信息检索存储器43,读取相应的ΔSVf。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4实施方式,即使更换为搭载有ND滤光片的拍摄镜头,而使用ND滤光片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正确的AE评价值,能够进行适当的曝光校正。
图9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功能框图,是在图1所示的结构模块之中,仅选出了与曝光校正处理相关联的功能模块的图。与图3的实施方式相比,有下述不同点,即,来自CPU40的光圈设定部40a的光圈直径信息被储存至镜头20内的暂时存储区域20a;以及拍摄元件31的灵敏度F值依赖性信息存储器43a利用从暂时存储区域20a读取的光圈直径和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27进行检索。
图10是表示图9的实施方式中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与图4的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相比,步骤S1、S2、S4、S6、S7、S9相同,不同点在于,取代步骤S8执行步骤S82,取代步骤S3执行步骤S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82、S32中,在检索固体拍摄元件的灵敏度误差信息ΔSVf时,使用测光时或者拍摄时的F值编号的信息和镜头亮度误差信息这两者进行检索。
表示为“镜头亮度误差(ΔAv)=光圈直径误差(ΔAvi)+镜头透光率误差+ND滤光片透光率误差”。在步骤S7、S2中,读取镜头亮度误差ΔAv。但是,在步骤S82、S32中,将ΔAv信息之中的光圈直径误差ΔAvi添加至测光时或者拍摄时的F值编号中,通过下面的公式1求出F值。
(公式1)
F值=2{(设计Av+ΔAvi)/2}
并且,从存储器43读取与该F值对应的ΔSVf并使用。当然,在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27中,区分为光圈直径误差ΔAvi、镜头透光率误差、以及ND滤光片透光率误差而进行保存。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拍摄镜头中光圈直径误差比较大的条件存在的情况下,在测光时或者拍摄时的F值编号的基础上,也加进光圈直径误差而决定ΔSVf,因此能够与是否更换镜头无关而精度优良地求出AE评价值,此外,能够精度优良地进行拍照时的曝光校正。
图11是可换镜头20A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功能结构图。图1所示的可换镜头20中,作为光圈21使用了光圈叶片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光圈叶片型,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光圈21A所示,应用于将多个开口直径不同的孔贯穿设置于同一圆周上而成的光圈21A。由于将开口直径不同的孔以无个体差异的方式开设在哪个光圈21A上都是较困难的,因此,优选将与该开口直径的加工精度相关的信息作为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27进行保存。另外,也能够将除了图5的实施方式之外的其它的实施方式应用于该可换镜头20A。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具有: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其内置有固体拍摄元件;以及可换镜头,其可拆装地安装在该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上,利用光圈对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进行缩减,并且通过镜头系统使入射光像成像在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上,该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可换镜头具有储存有与该可换镜头的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的第1存储部,所述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具有:第2存储部,其储存有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与入射光的光圈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变化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使用从所安装的所述可换镜头的所述第1存储部读取的与所述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以及所述第2存储部的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对针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的曝光进行校正。
此外,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储存于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所述第1存储部的所述个体差异信息是以对所述可换镜头的亮度进行校正的校正系数数据进行储存的,储存于所述第2存储部的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是以对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灵敏度进行校正的校正系数数据进行储存的。
此外,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所述控制部,以根据所述个体差异信息和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求出的曝光校正系数对拍摄时的增益进行校正。
此外,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所述控制部,以根据所述个体差异信息和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求出的曝光校正系数对测光值进行校正。
此外,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所述第1存储部中储存的所述个体差异信息,被区分为所述光圈向开放侧驱动时的个体差异信息和所述光圈向小光圈侧驱动时的个体差异信息而进行储存。
此外,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所述第1存储部中储存的所述个体差异信息,被区分为针对所述光圈的光圈值的个体差异信息和除了该光圈值之外的个体差异信息而进行储存。
此外,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除了所述光圈值之外的个体差异信息包含所述可换镜头的减光成分。
此外,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所述个体差异信息被区分为所述光圈的开口直径的误差信息、所述可换镜头的镜头透光率的误差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可换镜头的减光特性的透光率的透光率误差信息,而储存于所述第1存储部。
此外,实施方式的可换镜头的特征在于,其为所述任意一项记载的可换镜头。
此外,实施方式的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的特征在于,其是所述任意一项记载的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拍摄装置具有: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其内置有固体拍摄元件;以及可换镜头,其可拆装地安装在该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上,利用光圈对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进行缩减,并且通过镜头系统使入射光像成像在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上,该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从所安装的所述可换镜头的存储部读取的与该可换镜头的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以及储存在所述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的存储部中的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与入射光的光圈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变化的信息,对针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的曝光进行校正。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受镜头的个体差异、拍摄元件灵敏度的F值依赖性影响的情况下,对测光值、拍摄增益进行适当地校正,能够拍摄出高品质的被摄体图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拍摄装置使用根据不同镜头的个体差异信息和拍摄元件的灵敏度F值依赖性信息,对测光值、拍摄增益进行校正,因此有效地适用于如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那样的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
本发明基于2011年12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288030,在这里,作为参照而引用其内容。
标号的说明
10: 拍摄装置
20、20’: 可换镜头
21、21’: 光圈(iris)
21b: 光圈电动机驱动器
23b: ND滤光片电动机驱动器
22: 聚焦透镜
23: ND(减光)滤光片
27: 镜头亮度个体差异信息
30: 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31: 固体拍摄元件
31a: 增益设定部
40: CPU
40a: 光圈设定部
40b: 校正量运算部
41: AE&AWB检测电路
41a: AE评价值校正部
42: 存储器
43: 拍摄元件灵敏度的F值依赖性信息存储器

Claims (11)

1.一种拍摄装置,其具有: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其内置有固体拍摄元件;以及可换镜头,其可拆装地安装在该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上,利用光圈对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进行缩减,并且通过镜头系统使入射光像成像在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上,
其中,所述可换镜头具有储存有与该可换镜头的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的第1存储部,
所述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具有:第2存储部,其储存有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与入射光的光圈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变化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使用从所安装的所述可换镜头的所述第1存储部读取的与所述亮度相关的个体差异信息、以及所述第2存储部的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对针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的曝光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储存于所述第1存储部的所述个体差异信息,是以对所述可换镜头的亮度进行校正的校正系数数据进行储存的,
储存于所述第2存储部的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是以对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灵敏度进行校正的校正系数数据进行储存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以根据所述个体差异信息和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求出的曝光校正系数,对拍摄时的增益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以根据所述个体差异信息和所述灵敏度变化的信息求出的曝光校正系数,对测光值进行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所述第1存储部中储存的所述个体差异信息,被区分为所述光圈向开放侧驱动时的个体差异信息、和所述光圈向小光圈侧驱动时的个体差异信息而进行储存。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所述第1存储部中储存的所述个体差异信息,被区分为针对所述光圈的光圈值的个体差异信息、和除了该光圈值之外的个体差异信息而进行储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除了所述光圈值之外的个体差异信息包含所述可换镜头的减光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所述个体差异信息被区分为所述光圈的开口直径的误差信息、所述可换镜头的镜头透光率的误差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可换镜头的减光特性的透光率误差信息,而储存于所述第1存储部中。
9.一种可换镜头,其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装置中的所述可换镜头。
10.一种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其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装置中的所述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11.一种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拍摄装置具有: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其内置有固体拍摄元件;以及可换镜头,其可拆装地安装在该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上,利用光圈对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进行缩减,并且通过镜头系统使入射光像成像在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受光面上,
其中,关于该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
使用从所安装的所述可换镜头的存储部读取的该可换镜头的亮度的个体差异信息、以及储存在所述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的存储部中的、所述固体拍摄元件的与入射光的光圈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变化的信息,对针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的曝光进行校正。
CN201280065603.9A 2011-12-28 2012-12-13 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换镜头与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Active CN104041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6077.6A CN107255900B (zh) 2011-12-28 2012-12-13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030 2011-12-28
JP2011-288030 2011-12-28
PCT/JP2012/082383 WO2013099636A1 (ja) 2011-12-28 2012-12-13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交換レンズとレンズ交換式撮像装置本体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6077.6A Division CN107255900B (zh) 2011-12-28 2012-12-13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1007A true CN104041007A (zh) 2014-09-10
CN104041007B CN104041007B (zh) 2017-08-11

Family

ID=4869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6077.6A Active CN107255900B (zh) 2011-12-28 2012-12-13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1280065603.9A Active CN104041007B (zh) 2011-12-28 2012-12-13 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换镜头与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6077.6A Active CN107255900B (zh) 2011-12-28 2012-12-13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887B2 (zh)
JP (1) JP5586796B2 (zh)
CN (2) CN107255900B (zh)
WO (1) WO20130996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027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华兴源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畸变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91269A (ja) * 2016-04-15 2017-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の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7067957B2 (ja) * 2018-02-23 2022-05-16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装置、露光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20134547A (ja) * 2019-02-13 2020-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1565284B (zh) * 2019-02-13 2022-05-3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透镜装置、照相机系统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7254549B2 (ja) * 2019-02-13 202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794601B1 (ja) * 2019-06-28 2020-12-02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移動体、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604A (zh) * 2000-02-29 2001-09-05 索尼公司 摄像设备和拍摄方法
JP2002330334A (ja) * 2001-04-27 2002-11-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装置
CN1619407A (zh) * 2003-11-17 2005-05-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镜头更换式摄像装置、控制装置、清洁装置以及清洁方法
US20060158546A1 (en) * 2005-01-20 2006-07-20 Pentax Corporation Image surface illuminance varying apparatus, exposure correcting apparatus, and exposure correcting method
CN101150670A (zh) * 2006-09-21 2008-03-2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以及摄像系统
US7382497B2 (en) * 2002-04-10 2008-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JP2008134312A (ja) * 2006-11-27 2008-06-12 Canon Inc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090284612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body and camera system
JP2010172013A (ja) * 2010-04-26 2010-08-05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2045510A (zh) * 2009-10-19 2011-05-0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6604A (ja) * 1982-11-22 1984-07-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焦点検出方法
US4537487A (en) * 1983-09-01 1985-08-27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focus control system with backlash correcting arrangement
US4954897A (en) * 1987-05-22 1990-09-04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system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of image signal amplifier before image signal recording
JP2526933B2 (ja) * 1987-10-23 1996-08-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
JPH0378733A (ja) * 1989-08-22 1991-04-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測光装置
JP2771009B2 (ja) * 1990-03-02 199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システム
JP3082945B2 (ja) * 1991-01-11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式カメラシステム
JPH06178198A (ja) * 1992-12-04 1994-06-24 Nec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JPH08220584A (ja) 1995-02-14 1996-08-30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DE19612643B4 (de) * 1995-03-31 2010-07-08 Hoya Corp. TTL-Belichtungssteuereinrichtung
JP4005188B2 (ja) 1997-10-08 2007-11-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2001078086A (ja) * 1999-09-07 2001-03-23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4146984B2 (ja) * 2000-03-09 2008-09-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6813442B2 (en) * 2000-06-08 2004-1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focus system and camera system
JP2002185822A (ja) 2000-12-12 2002-06-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4460176B2 (ja) 2001-01-31 2010-05-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その測光値算出方法
JP3824225B2 (ja) 2002-10-04 2006-09-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378141B2 (ja) 2003-09-29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260322B2 (en) * 2004-01-21 2007-08-21 Olympus Corporation Changeable-lens camera, camera system, and focus detection device
JP2006135588A (ja) * 2004-11-05 2006-05-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アダプタ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JP2006343584A (ja) * 2005-06-09 2006-12-21 Pentax Corp 露出量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DE102006031757A1 (de) * 2006-01-04 2007-08-02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Korrektur von Bildfehlern in Video-Assist-Bildern eines Video-Assist-Systems
JP2007189481A (ja) * 2006-01-13 2007-07-26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8092000A (ja) * 2006-09-29 2008-04-17 Olympus Corp カメラ、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JP2008092001A (ja) * 2006-09-29 2008-04-17 Olympus Corp カメラ、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本体および撮影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160175A (ja) * 2006-12-20 2008-07-10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948266B2 (ja) * 2007-05-24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57256B2 (ja) * 2007-05-28 2013-03-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追尾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518131B2 (ja) * 2007-10-05 2010-08-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方法及び装置
JP2009272735A (ja) * 2008-05-01 2009-11-19 Sony Corp 撮像装置、測光値補正方法および測光値補正プログラム
CN102027411B (zh) * 2008-05-16 2013-07-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相机系统
JP2010130231A (ja) * 2008-11-26 2010-06-10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US8000596B2 (en) * 2009-02-27 2011-08-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081874B2 (en) * 2009-03-13 2011-12-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camera body
JP2010281971A (ja) * 2009-06-03 2010-12-16 Sony Corp 交換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478213B2 (ja) * 2009-11-20 2014-04-23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2011248159A (ja) * 2010-05-28 2011-12-08 Sony Corp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91247B2 (ja) * 2010-05-28 2015-04-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交換レンズ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90092B2 (ja) * 2011-03-31 2015-10-07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JP5559242B2 (ja) * 2012-05-15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604A (zh) * 2000-02-29 2001-09-05 索尼公司 摄像设备和拍摄方法
JP2002330334A (ja) * 2001-04-27 2002-11-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装置
US7382497B2 (en) * 2002-04-10 2008-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CN1619407A (zh) * 2003-11-17 2005-05-2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镜头更换式摄像装置、控制装置、清洁装置以及清洁方法
US20060158546A1 (en) * 2005-01-20 2006-07-20 Pentax Corporation Image surface illuminance varying apparatus, exposure correcting apparatus, and exposure correcting method
CN101150670A (zh) * 2006-09-21 2008-03-2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以及摄像系统
JP2008134312A (ja) * 2006-11-27 2008-06-12 Canon Inc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090284612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body and camera system
CN102045510A (zh) * 2009-10-19 2011-05-0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JP2010172013A (ja) * 2010-04-26 2010-08-05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027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华兴源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畸变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50027B (zh) * 2019-12-31 2021-12-28 华兴源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畸变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5900A (zh) 2017-10-17
US9172887B2 (en) 2015-10-27
CN107255900B (zh) 2020-04-03
CN104041007B (zh) 2017-08-11
WO2013099636A1 (ja) 2013-07-04
JP5586796B2 (ja) 2014-09-10
JPWO2013099636A1 (ja) 2015-05-07
US20140307124A1 (en)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3485B2 (en) Image pickup devic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041007A (zh) 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换镜头与镜头可换式拍摄装置主体
JP4265029B2 (ja) 画像取り込み装置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5092565B2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248521A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1133378B (zh) 摄像装置、信息获取方法及记录介质
JP4931769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制御方法
WO2006134802A1 (ja) カメラ本体、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6171315A (ja) ストロボ制御装置、ストロボ制御プログラム、ストロボ制御方法
JP2007251656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57362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187332A (ja) 画像追尾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7129414A (ja) カメラ
US20110157583A1 (en) Method of calibrating sensitivity gain
JP2006173860A (ja) 電子カメラ
JP5423024B2 (ja)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電子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933274B2 (ja) 焦点調節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325067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014034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321310B2 (ja) 撮像装置
JP4313766B2 (ja) 撮影装置
JP3565833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2013187821A (ja) 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調整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9032369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328104A (ja) レンズ交換可能な電子カメラの測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