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084B -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4084B
CN104024084B CN201380001899.2A CN201380001899A CN104024084B CN 104024084 B CN104024084 B CN 104024084B CN 201380001899 A CN201380001899 A CN 201380001899A CN 104024084 B CN104024084 B CN 104024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tilt adjustment
bar
barrel
d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8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4084A (zh
Inventor
森山诚
森山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24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4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03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moving linearly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y throttling effect being immaterial, i.e. damping by viscous shear effect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具有:倾角调整手柄;缩放机构,其具有通过倾角调整手柄转动的主动凸轮和与该主动凸轮啮合的从动凸轮;伸缩式阻尼器,其配置为对向着方向盘的可位置调节的方向的倾角调整手柄的转动施加阻力。伸缩式阻尼器设置于与倾角调整手柄一起转动的调节杆侧卡定部分和从动凸轮的凸轮侧卡定部分之间。

Description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被构成为以根据驾驶者的体格和驾驶姿势来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
背景技术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是众所周知的。首先,参照专利文献1的描述对汽车用转向装置的第一现有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汽车用转向装置构成为方向盘1的转动传递到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伴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左右一对的拉杆4、4被推拉,从而对前轮施加转向角。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于转向轴5的后端部。转向轴5以沿轴向插入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转动自如地支持于转向柱6。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由万向接头7连接于中间轴8的后端部。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由其他的万向接头9连接于输入轴3。图示的例子是构成为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在转向柱6的前端部,设置有作为用于提供辅助力的动力源的电动马达10和固定于转向柱6的前端部的壳体11。电动马达10被支承于壳体11。电动马达10的输出转矩(辅助力)经由设置于壳体11内的齿轮单元等被施加于转向轴5。
壳体11的上部前端部,由配置于宽度方向的倾斜轴13可摇动移位地支承于车身12。在转向柱6中间部的靠近后端的部分设置有支承于车身12的支承架14。支承架14具有沿宽度方向分离的一对支承板部15。支承架14以支承板部15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转向柱6的中间部的状态,支承于车身12。在被两支承板部15所夹持的转向柱6的中间部的下部分,设置有位移支架16(被夹持部的例子)。在本说明书中,“宽度方向”是指设置有转向装置的车身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是指该车身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是去除两端的部分,也可以包含接近于一端或两端的部分。
在各支承板部15上,形成有以倾斜轴13为中心的圆弧状、或者沿该圆弧的切线方向的直线状的、上下方向较长的上下方向长孔17。在与长孔17的一部分配合的位移支架16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18。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安装有构成为除了在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以外、在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也可以进行调节的倾斜/伸缩机构。贯通孔18,形成为在转向轴5以及转向柱6的轴向上较长的前后方向长孔。对应于此,转向轴5以及转向柱6被构成为可伸缩。倾角调节杆沿宽度方向插入长孔17以及贯通孔18。在倾角调节杆的一端部设置有倾角调整手柄,在倾角调节杆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锁止部(anchor),构成基于倾角调整手柄的摇动对支承板部15的内侧面间的间隔进行扩缩的倾斜锁固机构。在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时,通过沿预定方向摇动倾角调整手柄,将支承板部15的内侧面间的间隔扩大。在该状态下,倾角调节杆能够在长孔17以及贯通孔18内可动的范围内,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以及前后位置。将方向盘1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后,向相反方向摇动倾角调整手柄,缩小支承板部15的内侧面间的间隔,则能够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
作为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的更具体的结构,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如图8~11所示的结构。该第二现有例,除了构成为对方向盘1(参照图7)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的倾斜机构以外,还具有构成为对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的伸缩机构。第二现有例的转向柱6a,具有后侧的外柱19和前侧的内柱20。外柱19的前端部和内柱20的后端,通过在轴向可位移地嵌合,转向柱6a的整个长度可伸缩。外柱19的前端部为缺口圆筒状,从而可弹性地扩缩外柱19的前端部的直径。通过增减从宽度方向两侧对外柱19的前端部进行夹持的力,能够扩缩外柱19的前端部的内径。转向轴5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转向柱6a的径向内侧。转向轴5a也通过外轴21和内轴22的组合,构成为转向轴5a的整个长度可伸缩。
在转向柱6a的前端部,连接固定有用于设置电动马达10a(参照图11)或减速机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壳体11a。壳体11a通过在壳体11a的上部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承管23内所插入的倾斜轴(螺栓),可摇动位移地被支承在车身的一部分。在比转向柱6a更靠后方突出的转向轴5a的后端部,固定有方向盘1。比转向柱6a更靠前方突出的转向轴5a的前端部,经由万向接头7与中间轴8(参照图7)连接。
支承架14a被连接支承于固定于车身的车身侧支架(省略图示),通过基于二次撞击的撞击负载以可向前方位移(脱离)。支承架14a具有安装板部24和左右一对的支承板部15a、15b,其分别是钢板等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刚性的金属板制成。安装板部24和支承板部15a、15b,通过焊接等连接固定。安装板部24,基于伴随二次撞击所施加的撞击负载可向前方脱离地被支承于车身。
支承板部15a、15b被设置为从两侧夹持外柱19。在与支承板部15a、15b互相配合的位置上,形成有以支承管23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形上下方向长孔17(图8示出了其一部分)。外柱19通过插在上下方向长孔17的倾角调节杆25,被支承在支承板部15a、15b之间。在外柱19的前部的上部分,设置有具有在宽度方向互相分离的一对被支持壁部26、26的被夹持部27。在各被支持壁部26、26上,形成有在外柱19的轴向上较长的前后方向长孔28(贯通孔、参照图9)。外柱19通过插在上下方向长孔17以及前后方向长孔28的倾角调节杆25被支承于支承架14a。因此,外柱19,在倾角调节杆25在两上下方向长孔17中能够位移的范围内,以插在支承管23的螺栓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能够摇动位移。而且,外柱19,在倾角调节杆25在前后方向长孔28中能够位移的范围内,可沿前后方向(轴向)位移。
倾角调节杆25具有:固设有外向凸缘状的凸缘部29(锁止部)的一端部(图11的右端部);和设置有具有主动凸轮30和从动凸轮31的凸轮装置32的另一端部。通过倾角调整手柄33使主动凸轮30转动,能够扩缩从动凸轮31和凸缘部29之间的距离。在主动凸轮30和从动凸轮31的互相相对的各自的面上,形成有相对于圆周方向凹部和凸部通过倾斜面互相连续的凸轮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凸轮装置32构成为,在凸部彼此对合的状态时凸轮装置32的轴向尺寸扩大,在各自的凸部与对方表面的凹部配合的状态时凸轮装置32的轴向尺寸缩小。主动凸轮30连接固定于倾角调整手柄33的基端部。从动凸轮31以仅沿上下方向长孔17可位移(阻止了以倾角调节杆25为中心的转动的状态)的方式嵌合于形成在支承板部15a、15b的一者(图11左侧的支承板部15a)上的上下方向长孔17内。
在调节方向盘1的位置时,使倾角调整手柄33向下方转动,将凸轮装置32的轴向尺寸缩小,并将从动凸轮31和凸缘部29之间的距离扩大。其结果是,支承板部15a、15b的内侧面间的距离扩大,支承板部15a、15b的内侧面和被支持壁部26、26的外侧面之间的表面压力下降或者丧失。在该状态下,因为对于支承架14a的、被夹持部27的支持力下降或丧失,所以,在倾角调节杆25在上下方向长孔17以及前后方向长孔28内能够位移的范围内使外柱19位移。通过该位移,支撑固定于转向轴5a的后端部的、方向盘1的位置(高度位置和前后位置的一者或两者)被调节,其中,转向轴5a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外柱19内。
方向盘1的位置被调节后,使倾倾角调整手柄33向上方转动,将凸轮装置32的轴向尺寸扩大、缩小从动凸轮31和凸缘部29之间的距离。其结果是,支承板部15a、15b的内侧面与被支持壁部26、26的外侧面强力抵接,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被固定。同时,设置有被支持壁部26、26的、外柱19的前端部的直径缩小,外柱19的前端部的内周面和内柱2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强力抵接,转向柱6a变成不能伸缩。其结果是,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被固定。
如上所述,具有凸轮装置32作为紧固机构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与具有螺母和螺栓(双头螺栓)作为紧固机构的螺钉式机构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相比,倾角调整手柄33的转动量被抑制为较小值,可以得到较大的紧固力。但是,伴随着凸轮装置32的使用,在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而将倾角调整手柄33向预定方向(例如,下方)转动时,倾角调整手柄33的转动有可能势头过猛。其原因在于,使倾角调整手柄33向预定方向转动,从凸轮30、31的凸轮面的凸部彼此对合的状态,使各自的凸部朝向对方表面的凹部移动时,各凸部从对方侧凸轮面的倾斜表面滑落那样移动。即,在方向盘1的位置被固定的状态下,在凸轮30、31之间,力被施加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从该状态,将凸轮30、31的凸轮面的各凸部分别朝向对方侧凸轮面的凹部移动时,各凸部分别沿各对方侧凸轮面的倾斜面朝向各凹部势头过猛地移动。换句话说,各凸部朝向各凹部,从各倾斜面滑落那样地移动。其结果是,主动凸轮30被固定于基端部上的倾角调整手柄33,朝向预定方向势头过猛地转动,使操作倾角调整手柄33的驾驶者产生不适感或不愉快的感觉或者产生令人不悦的撞击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1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598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一个以上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构成为在进行方向盘的位置调节使倾角调整手柄转动时,防止倾角调整手柄迅猛地转动从而使操作倾角调整手柄的驾驶者不产生不适感。
本发明的一个以上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构成抑制基于方向盘的高度位置和倾角调整手柄的操作位置的、伸缩式阻尼器的姿势变化,并在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调节时伸缩式阻尼器不成为对于高度位置调节的阻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具有:转向柱、形成有贯通孔的被夹持部、转向轴、形成有一对倾斜调节用长孔的支承架、倾角调节杆、锁止部、推压部、缩放机构、倾角调整手柄和伸缩式阻尼器。上述转向柱为筒状。上述被夹持部固定设置于转向柱的一部分。上述贯通孔在宽度方向上贯通上述被夹持部。上述转向轴,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转向柱的径向内侧,具有构成为从转向柱的后端开口向后方突出并固定方向盘的后端部。上述支承架被构成为具有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上述被夹持部的一对支承板部,并被支承于车身的固定部分。上述倾斜调节用长孔形成于上述支承板部的互相配合的部分上,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较长。上述倾角调节杆沿宽度方向插入上述贯通孔以及上述倾斜调节用长孔内。上述锁止部设置于从上述支承板部的一个外侧面突出的上述倾角调节杆的一端部。上述推压部设置于从上述支承板部的另一个外侧面突出的上述倾角调节杆的另一端部。上述缩放机构被构成为扩大或缩小上述推压部和上述锁止部之间的间隔。上述倾角调整手柄基于以上述倾角调节杆为中心的转动而使上述间隔扩大或缩小。上述伸缩式阻尼器被配置为该伸缩式阻尼器的整个长度成为对于伸缩方向的阻力,对向着上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的方向的上述倾角调整手柄的转动施加阻力。
上述缩放机构包括具有从动凸轮和主动凸轮的凸轮装置。上述从动凸轮的外侧面具有通过倾斜面使凸部和凹部连续的从动侧凸轮面,该从动凸轮在上述倾角调节杆插入从动凸轮的中心孔的状态下,以仅可沿该倾角调节用长孔可位移的方式嵌合在上述支承板部的另一个上述倾斜调节用长孔内。上述主动凸轮的内侧面与上述从动侧凸轮面相对,具有通过倾斜面使凸部和凹部连续的驱动侧凸轮面,该主动凸轮构成为通过上述倾角调整手柄在上述倾角调节杆的中心轴周围转动。上述缩放机构构成为基于上述从动侧凸轮面和上述驱动侧凸轮面的啮合,扩大或缩小上述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
上述伸缩式阻尼器架设于与上述倾角调整手柄一起在上述倾角调节杆的中心轴周围转动的调节杆侧卡定部分和设置于上述从动凸轮的凸轮侧卡定部分之间,上述调节杆侧卡定部分和上述凸轮侧卡定部分之间的距离伴随着上述倾角调整手柄的转动而发生变化。
上述伸缩式阻尼器包括:具有前端部开口的筒状筒体部;减振用杆,其具有从筒体部的前端部缓慢插入筒体部内的前端部;润滑脂,其介于筒体部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的外周面之间,也可以以将上述筒体部配置于下侧的状态进行设置。
上述筒体部的内周面以及上述减振用杆的外周面分别构成为相对于圆周方向使凹部和凸部交替地连续的凹凸面,从而也可以确保该圆周面彼此相对的面积。
润滑脂基础油的运动粘度在40℃时也可以为500~50000mm2/s。
构成上述减振用杆的径向内侧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也可以比构成上述筒体部的径向外侧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例如,也可以上述径向外侧材料为铁基合金,上述径向内侧材料为轻合金或合成树脂。或者,也可以上述径向外侧材料为金属,上述径向内侧材料为合成树脂。
在上述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上也可以装配构成为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例如,上述转向柱具有外柱和内柱,构成为可伸缩地组合有该外柱和内柱的伸缩式转向柱。上述转向轴具有外轴和内轴,构成为可传递转矩并且可伸缩地组合该外轴和内轴的伸缩式转向轴。上述被夹持部设置于上述外柱,构成为上述贯通孔在外柱的轴向上较长的前后方向长孔。上述倾角调节杆在前后方向长孔内可位移的范围内,配置为除了上述方向盘的高度位置以外,还可对上述方向盘的前后位置进行调节。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在进行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转动倾角调整手柄时,能够防止倾角调整手柄势头过猛地转动。即,设置于与倾角调整手柄一起转动的调节杆侧卡定部分和设置于从动凸轮上的凸轮侧卡定部分之间的伸缩式阻尼器,成为对于向着方向盘的位置可调节的方向的倾角调整手柄转动的阻力。因此,即使缩放机构的驱动侧凸轮面和从动侧凸轮面的各自的凸部的前端部被强力推压到对方凸轮面上,也能够减弱缩放机构的轴向尺寸缩小的势头。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操作使驱动侧凸轮转动的倾角调整手柄的驾驶者感到不适。伸缩式阻尼器,能够小型化且得到充分的阻尼效果和减振效果。并且,在布局上即使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也能够装入上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充分防止不适感的发生。
伸缩式阻尼器配置为仅在使倾角调整手柄转动的情况下伸缩。即,在将倾角调整手柄转动到可对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的状态,即使要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而摇动位移转向柱,调节杆侧卡定部分和凸轮侧卡定部分之间的距离也不发生改变。因此,伴随着转向柱的摇动位移,伸缩式阻尼器也不会伸缩,所以伸缩式阻尼器不会成为相对于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调节的阻力,能够顺利地进行该高度位置调节。
在具有前端部开口的筒状筒体部被配置于下侧的情况下,介于筒体部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的外周面之间的润滑脂难以漏到外部。因此,在该圆周面彼此之间,能够长期保持充足量的润滑脂,能够长期维持不适感的防止效果。
如果确保筒体部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的外周面间的相对的面积,则通过更小型的伸缩式阻尼器能够得到充分的阻尼效果。
如果将润滑脂基础油的运动粘度限制在500~50000mm2/s(40℃)的范围内,则能够有效防止不适感。特别是,如果润滑脂基础油的运动粘度限制在5000~20000mm2/s(40℃)的范围内,则即使筒体部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的外周面的各自的形状为单纯的圆筒面,也能充分防止不适感。
如果使构成减振用杆的径向内侧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构成筒体部的径向外侧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则能够将伴随温度变化的阻尼性能的变化抑制在最小。即,阻尼性能的变化被抑制为较小值,不管温度怎样变化,操作倾角调整手柄所需要的力的变动也能够被抑制为较小值。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少对于操作倾角调整手柄的驾驶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中央部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中央部的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表示伴随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调节的伸缩式阻尼器的姿势变化的图。
图7是第一现有例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从前上方观察的第二现有例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从后下方观察的图8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从图10的右方观察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后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相关实施例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XIII-XIII线的扩大剖视图。
图14是从与图12相同的方向观察的、伸缩式阻尼器的设置部分的侧视图。
图15是伸缩式阻尼器的侧视图。
图16A是表示伸缩式阻尼器的结构的例子、沿图15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6B是将伸缩式阻尼器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省略了棒部(rod)来表示的、沿图15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A是表示伸缩式阻尼器的棒部前端部的例子、沿图15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7B是表示伸缩式阻尼器的棒部前端部的另一个例子、沿图15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A是表示伸缩式阻尼器的气缸筒的基端部的例子、沿图15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8B是表示伸缩式阻尼器的气缸筒的基端部的另一个例子、沿图15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9A是从与图12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倾角调整手柄的基端部的侧视图。
图19B是沿图19A的XIXB-XIXB线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伴随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调节的伸缩式阻尼器的姿势变化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方向盘
5、5a 转向轴
6、6a 转向柱
12 车身
14、14a、14b 支承架
15、15a、15b、15c 支承板部
17 上下方向长孔(倾角调节用长孔)
19 外柱
20 内柱
21 外轴
22 内轴
25、25a 倾角调节杆
27 被夹持部
28 前后方向长孔(贯通孔)
30、30a 主动凸轮
31、31a 从动凸轮
32、32a 凸轮装置
33、33a 倾角调整手柄
35、35a 突片(调节杆侧卡定部分)
36、36a 伸缩式阻尼器
39 筒体部
40 减振用杆
41 润滑脂
50a、50b 中心孔
52 驱动侧凸轮面
53 从动侧凸轮面
54 支承臂(凸轮侧卡定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相关实施例,基于图12~20进行说明。
相关实施例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中,在倾角调整手柄33的基端部设置有凸台部34。在凸台部34的外周面上,在从倾角调整手柄33向圆周方向分离的部分上,形成有从凸台部34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35(调节杆侧卡定部分的例子)。因此,突片35与倾角调整手柄33一起以倾角调节杆25为中心转动。在突片35的前端部和支承架14b的支承板部15c的外侧面之间,架设有伸缩式阻尼器36。如图19A和图19B所示,在突片35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与伸缩式阻尼器36的一端部相结合的、圆形的结合孔37。在支承板部15c的下半部,形成有向后方延长的延长部38。在延长部38的后端部,形成有与伸缩式阻尼器36的另一端部相结合的、圆形的结合孔。
伸缩式阻尼器36具有筒体部39、减振用杆40、和润滑脂41。伸缩式阻尼器36虽然可伸缩,但是相对于伸缩方向的力其成为阻力。筒体部39由铝等金属、或者耐油性合成树脂,构成为前端部开口的圆筒状。减振用杆40,由与筒体部39相同的材料制造为圆柱状。减振用杆40的前端部或者中间部,从筒体部39的前端开口缓慢插入到筒体部39内。润滑脂41介于筒体部39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40的外周面之间。换句话说,它们的圆周面彼此之间的间隙42,几乎由润滑脂41封闭。润滑脂41基础油的运动粘度,优选为500~50000mm2/s(40℃)的范围,更优选为5000~20000mm2/s(40℃)的范围。润滑脂41的基础油的运动粘度如果超过50000mm2/s(40℃),则低温时的动作变差,如果低于500mm2/s(40℃),则高温时很难获得阻尼效果。润滑脂41的工作针入度(worked penetration)优选为(25℃)100~400的范围,更优选为200~300的范围。润滑脂较硬则不能很好地填充,较软则容易漏出。
筒体部39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40的外周面的形状,可以为如图16A所示那样的单纯的圆筒面,也可以为如图16B所示那样的花键状的凹凸形状。伸缩式阻尼器36,在筒体部39和减振用杆40在轴向上相对位移时,通过向存在于间隙42内的润滑脂41施加剪切力,从而产生相对于该相对位移(伸缩式阻尼器36的伸缩)的阻力。当润滑脂41的基础油的运动粘度越高、间隙42的宽度越小、圆周面彼此相对的面积越大(间隙42的周长越长),该阻力分别变大。当伸缩式阻尼器36的伸缩势头较强(伸缩速度快)的情况下阻力变大,当伸缩势头较弱(伸缩速度慢)的情况下阻力变小。
因此,适当限制润滑脂41的基础油的运动粘度、间隙42的宽度、圆周面彼此相对的面积、来将伸缩式阻尼器36的对于伸缩方向的力的阻力(阻尼性能)设定为期望的值。并且,当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而向下方转动倾角调整手柄33时,使其能够有效防止倾角调整手柄33势头过猛地转动。因此,伸缩式阻尼器36的两端部,以可摇动以及倾角调节杆25可轴向位移的方式结合支承于突片35的前端部和延长部38的后端部。
为了将减振用杆40的前端部与突片35的前端部结合,在减振用杆40的前端部形成有前端侧凸缘43。在前端侧凸缘43上,形成有如图17A所示那样的插入孔44、或者、如图17B所示那样的蘑菇形状的弹性脚片45。在设置了插入孔44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缓慢插入到插入孔44和结合孔37内的铆钉、小螺钉以及螺母等结合杆部件,可摇动位移地结合。在设置有弹性脚片45的结构的情况下,将弹性脚片45的最大直径部的外径一边弹性缩小并一边插入结合孔37。在已插入的状态下,基于存在于结合孔37的内周面和弹性脚片45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或者弹性脚片45的弹性变形,可相对于前端侧凸缘43使减振用杆40向各方向摇动位移。
关于筒体部39的基端部,形成有基端侧凸缘46,在基端侧凸缘46上形成有如图18A所示那样的插入孔44a或者如图18B所示那样的弹性脚片45a。与减振用杆40的前端部相同地,对于在延长部38的后端部形成的结合孔,以沿各方向可摇动位移地结合。
在可以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的状态和同样保持于调节后的位置的状态,突片35向倾角调节杆25的轴向位移凸轮装置32的伸缩行程的大小(例如,1~2.5mm左右)。如果将伸缩式阻尼器36的两端部可摇动位移地结合于突片35或者延长部38上,则能够吸收基于伸缩行程的、突片35和延长部38间的相对位移。
根据上述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当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而转动倾角调整手柄33时,能够防止倾角调整手柄33势头过猛地转动。即,如前所述,当将凸轮装置作为为了保持方向盘1调节后的位置的缩放机构而使用时,在不采取任何的措施的情况下,将倾角调整手柄33向下方转动时,倾角调整手柄33有可能与驾驶者的意图相反而势头过猛地转动。针对于此,在相关实施例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的结构中,伴随着将倾角调整手柄33向下方转动,伸缩式阻尼器36的整个长度缩短。其结果是,针对将倾角调整手柄33向下方转动的阻力发挥作用,倾角调整手柄33向下方转动的势头被减弱。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对操作倾角调整手柄33的驾驶者产生不适感。
伸缩式阻尼器36的筒体部39和减振用杆40的材质不作特别限定。但是,如果使构成筒体部39的径向外侧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比构成减振用杆40的径向内侧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大,则不管温度如何变化,都能够抑制伸缩式阻尼器36的阻尼性能的变化为较小(最理想的是保持一定)。其理由是,通过如上所述那样限制两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大小关系,从而伴随温度变化的润滑脂41的粘性变化使阻尼性能发生变化的方向,与同样基于筒体部39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40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42的宽度变化使阻尼性能发生变化的方向相反。
具体而言,在润滑脂41的基础油的粘度η降低的高温时,与筒体部39的热膨胀量相比,减振用杆40的热膨胀量增多,间隙42的宽度h变小。相反地,在润滑脂的基础油的粘度η增高的低温时,与筒体部39的热收缩量相比,减振用杆40的热收缩量增多,间隙h的宽度变大。如果将它们的圆周面彼此的相对面积以A表示,将它们的圆周面和润滑脂41之间的摩擦系数以kF表示,则作用于筒体部39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40的外周面之间的粘性摩擦力FN(∝阻尼性能),由下式表示。
FN=(η·A·kF)/h
由该式可以明显看出,粘度η越高、宽度h越小,则作用于圆周面彼此之间的粘性摩擦力、即、伸缩式阻尼器36的阻尼性能越大。相反,粘度η越低、宽度h越大,则阻尼性能越小。通过如上所述那样限制径向外侧、径向内侧两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大小关系,从而粘度η和宽度h对应于温度变化而使阻尼性能在互相向相反方向变化。即,通过如上所述那样限制两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大小关系,则上述式中的“η/h”的值的变化被抑制为较小。因为剩余的“A·kF”几乎不随温度变化,所以伴随温度变化的阻尼性能的变化被抑制为较小,不管温度如何变化,操作倾角调整手柄33所需要的力的变动被抑制得较小。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降低对于操作倾角调整手柄33的驾驶者产生的不适感。
上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是设置有凸轮装置32的结构,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而转动倾角调整手柄33时,能够防止倾角调整手柄33势头过猛地转动,能够防止对于操作倾角调整手柄33的驾驶者产生不适感。伸缩式阻尼器36的倾斜角度,如图20所示,因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转向柱6a的倾斜角度)而变化,也因倾角调整手柄33的姿势而变化。
使转向柱6a摇动位移时伸缩式阻尼器36伸缩,伸缩式阻尼器36成为阻力,但是通过设计伸缩式阻尼器36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将伴随转向柱6a的摇动位移的伸缩式阻尼器36的伸缩量抑制为较小。
图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构成为通过设计伸缩式阻尼器36a的设置位置,从而有效启用伸缩式阻尼器36a的性能的同时,并圆滑地进行方向盘1(参照图7)的高度位置调节。其他部分的构成以及作用,因为与前述的相关实施例的构造相同,所以省略或简化对于同等部分的说明,以下,以与相关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倾角调节杆25a,构成作为具有设置有六边形等非圆形的头部47的一端部(图5的左端部)和设置有外螺纹部48的另一端部(图5的右端部)的螺栓。设置于倾角调整手柄33a的基端部的凸台部34a和凸轮装置32a的主动凸轮30a,形成为一体结构。在凸台部34a的外侧面形成有使头部47嵌合的嵌合凹部49。倾角调节杆25a从外螺纹部48一侧插入凸台部34a的中心孔50a,而且,还插入与主动凸轮30a一起构成凸轮装置32a的从动凸轮31a的中心孔50b、形成于一个支承板部15c的上下方向长孔17(倾斜调节用长孔的例子)、形成于被夹持部27的前后方向长孔28(贯通孔的例子)、形成于另一个支承板部15b(参照图13)的上下方向长孔(倾斜调节用长孔的例子)中,使外螺纹部48从该另一个支承板部15b的外侧面突出。在该状态下,使头部47和嵌合凹部49嵌合,使倾角调节杆25a和倾角调整手柄33a同步(一体地)旋转地组合。在外螺纹部48,螺合有螺母(锁止部的例子)。在外螺纹部48和螺母之间,设置有止动销、铆接等的防止松动装置。在螺母的内侧面和另一个支承板部15b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滑动垫片等推力轴承。由此,减小螺母和支承板部15b的相对旋转所要的力。
从动凸轮31a,以仅能够沿上下方向长孔17位移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一个支承板部15c的上下方向长孔17内。在被驱动侧凸轮31a的内侧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较长的嵌合凸部51,嵌合凸部51与上下方向长孔17嵌合。在该状态下,使设置于主动凸轮30a的内侧面上的驱动侧凸轮面52和设置于从动凸轮31a的外侧面的从动侧凸轮面53啮合。这些凸轮面52、53,均是通过倾斜面使沿圆周方向交差配置的凸部和凹部连续而成。伴随倾角调整手柄33a的转动,扩大或缩小从动凸轮31a(推压部的例子)和螺母(锁止部的例子)的间隔。
本实施例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在主动凸轮30a和从动凸轮31a之间,架设有作为对于全长伸缩方向的阻力的伸缩式阻尼器36a。伸缩式阻尼器36a的基本构成,与前述的相关实施例的伸缩式阻尼器36(参照图12~15)相同,具有筒体部39、减振用杆40和润滑脂41。关于伸缩式阻尼器36a,前述的图16A~18B所示的结构均可以采用。对于润滑脂41的基础油的运动粘度、构成筒体部39的径向外侧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和构成减振用杆40的径向内侧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之间的关系,也能够与相关实施例同样地进行限制。
为了将伸缩式阻尼器36a架设于主动凸轮30a和从动凸轮31a之间,在主动凸轮30a的外周面上一体地设置突片35a(调节杆侧卡定部分的例子),在突片35a的前端部设置结合孔37a。与被驱动侧凸轮31a一体地设置支承臂54(凸轮侧卡定部分的例子),在支承臂54的前端部设有第二结合孔55。支承臂54的前端半部相对于基端半部,偏移至主动凸轮30a侧。其理由是,为了使关于倾角调节杆25a的轴向(图3的左右方向)的、伸缩式阻尼器36a的两端支持部的位置关系适宜。
伸缩式阻尼器36a分别通过结合螺钉56a、56b,将设置于减振用杆40的前端部的前端侧凸缘43a与突片35a的前端的结合孔37a、将设置于筒体部39的基端部的基端侧凸缘46a与支承臂54的尖端的第二结合孔55可摇动位移地结合。结合部的结构,也可以设定为如前述的图17B和图18B那样的结构。任何一种情况下,以这些结合孔37a、55为中心可摇动位移地和相对于倾角调节杆25a的轴向稍微地(仅能够吸收凸轮装置32a的轴向尺寸的变化的)可摇动位移地,将凸缘43、46a与结合孔37a、55结合。这样,以将伸缩式阻尼器36a架设于突片35a的前端和支承臂54的尖端之间的状态下,构成伸缩式阻尼器36a的筒体部39,在使开口部朝向上方的状态下,配置在减振用杆40的下侧。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只有使倾角调整手柄33a转动的情况下,伸缩式阻尼器36a伸缩。即,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使转向柱6a摇动位移时,伸缩式阻尼器36a不伸缩。因此,伸缩式阻尼器36a不会成为对于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调节的阻力,可更加圆滑地进行高度位置调节。
而且,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将前端部开口的筒状筒体部39配置在下侧,并且,不管转向柱6a和倾角调整手柄33a的姿势如何,使筒体部39不大幅倾斜,来设定筒体部39的开口部为朝向上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得介于筒体部39的内周面和减振用杆40的外周面之间的润滑脂41难以漏到外部。因此,在它们圆周面彼此之间,能够长期保持充足量的润滑脂41,能够长期维持防止对操作倾角调整手柄33a的驾驶者产生不适的效果。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以可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以及前后位置的方式构成的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进行实施,也能够作为以仅可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的方式构成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而实施。
本发明基于2012年11月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42385号而提出,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引用至此。

Claims (7)

1.一种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具有:
筒状的转向柱;
被夹持部,所述被夹持部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向柱的一部分,并形成有沿宽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转向轴,所述转向轴支承于所述转向柱的径向内侧并能够自由旋转,具有从所述转向柱的后端开口向后方突出并固定有方向盘的后端部;
支承架,所述支承架被支承于车身的固定部分,并具有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所述被夹持部的一对支承板部,在一对所述支承板部的相互耦合的部分,分别形成有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的一对倾角调节用长孔;
倾角调节杆,所述倾角调节杆沿宽度方向插入所述倾角调节用长孔和所述贯通孔;
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设置于从所述支承板部的一侧外表面突出的所述倾角调节杆的一端;
推压部,所述推压部设置于从所述支承板部的另一侧外表面突出的所述倾角调节杆的另一端;
缩放机构,所述缩放机构能够扩大和缩小所述推压部与所述锁止部之间的间隔;
倾角调整手柄,所述倾角调整手柄基于以所述倾角调节杆为中心的转动而使所述间隔扩大或缩小;和
伸缩式阻尼器,所述伸缩式阻尼器用以施加对抗所述倾角调整手柄的向着所述方向盘的位置可调方向转动的阻力,所述伸缩式阻尼器的整个长度成为相对于伸缩方向的阻力,
所述缩放机构具有包括从动凸轮和主动凸轮的凸轮装置,
所述从动凸轮的外侧面,具有通过倾斜面使凸部和凹部连续的从动侧凸轮面,所述从动凸轮在所述从动凸轮的中心孔插入有能够旋转的所述倾角调节杆的状态下,以仅能沿着所述支承板部的另一个所述倾角调节用长孔位移的方式,与所述另一个倾角调节用长孔配合,
所述主动凸轮的内侧面具有与所述从动侧凸轮面对置、并通过倾斜面使凸部和凹部连续的驱动侧凸轮面,所述主动凸轮通过所述倾角调整手柄围绕所述倾角调节杆的中心轴转动,
所述缩放机构基于所述从动侧凸轮面和所述驱动侧凸轮面的配合,扩大或缩小所述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
所述伸缩式阻尼器架设在与所述倾角调整手柄一起围绕所述倾角调节杆的中心轴转动的调节杆侧卡定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从动凸轮的凸轮侧卡定部分之间,所述调节杆侧卡定部分与所述凸轮侧卡定部分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倾角调整手柄的转动而变化,
所述伸缩式阻尼器具备:具有设有开口的前端部的筒状的筒体部;具有从所述筒体部的前端部宽松插入所述筒体部之内的前端部的减振用杆;和存在于所述筒体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减振用杆的外周面之间的润滑脂,
所述伸缩式阻尼器以所述筒体部位于下侧的状态设置,
所述伸缩式阻尼器具有所述筒体部和所述减振用杆,所述筒体部和所述减振用杆中的一者与所述凸轮侧卡定部分结合,所述筒体部和所述减振用杆中的另一者与所述调节杆侧卡定部分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减振用杆的外周面分别形成为凹部和凸部沿圆周方向交替连续的凹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润滑脂的基础油在40℃下的运动粘度为500~50000mm2/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减振用杆的径向内侧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大于构成所述筒体部的径向外侧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外侧材料为铁基合金,所述径向内侧材料为轻合金或合成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外侧材料为金属,所述径向内侧材料为合成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柱具有外柱和内柱,能够伸缩的所述外柱和所述内柱组合,形成伸缩式转向柱,
所述转向轴具有外轴和内轴,能够传递转矩且能够伸缩的所述外轴和所述内轴组合,形成伸缩式转向轴,
所述被夹持部设置于所述外柱,所述贯通孔形成为沿所述外柱的轴向较长的前后方向长孔,
所述倾角调节杆配置为,在能够沿所述前后方向长孔内位移的范围内,不仅能够调节所述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还能够调节所述方向盘的前后位置。
CN201380001899.2A 2012-11-02 2013-09-30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Active CN104024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2385 2012-11-02
JP2012242385 2012-11-02
PCT/JP2013/076575 WO2014069140A1 (ja) 2012-11-02 2013-09-30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4084A CN104024084A (zh) 2014-09-03
CN104024084B true CN104024084B (zh) 2016-09-07

Family

ID=50627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899.2A Active CN104024084B (zh) 2012-11-02 2013-09-30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15164B2 (zh)
EP (1) EP2915719B1 (zh)
JP (1) JP6112015B2 (zh)
CN (1) CN104024084B (zh)
WO (1) WO20140691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80901B2 (en) * 2012-07-04 2015-11-10 Nsk Ltd. Steering wheel position adjusting apparatus
EP2907730B1 (en) 2014-01-29 2017-09-0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Hands on steering wheel detect
JP6455200B2 (ja) * 2015-02-09 2019-01-2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減速機構付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DE102016110791A1 (de) 2015-06-15 2016-12-15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Gestensteuerung für ein einfahrbares Lenkrad
US10112639B2 (en) 2015-06-26 2018-10-30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Vehicle steer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8290599B (zh) * 2015-12-03 2020-09-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方向盘的上下位置调节装置
US10029725B2 (en) 2015-12-03 2018-07-2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Torque feedback system for a steer-by-wire vehicle, vehicle having steering column,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feedback in vehicle
CN105677066B (zh) * 2015-12-30 2020-04-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496102B2 (en) 2016-04-11 2019-12-0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system for autonomous vehicle
DE102017108692A1 (de) 2016-04-25 2017-10-2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uerung einer elektrischen Servolenkung unter Verwendung von Systemzustandsvorhersagen
US10160477B2 (en) 2016-08-01 2018-12-25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10384708B2 (en) 2016-09-12 2019-08-20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shaft assembly for steer-by-wire steering system
US10399591B2 (en) 2016-10-03 2019-09-0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compensation with grip sensing
US10239552B2 (en) 2016-10-14 2019-03-2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Rotation control assembly for a steering column
US10481602B2 (en) 2016-10-17 2019-11-1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ensor fusion for autonomous driving transition control
US10310605B2 (en) 2016-11-15 2019-06-0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for steering system controls
US10780915B2 (en) 2016-12-07 2020-09-2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having a user experience based automated driving to manual driving tran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0449927B2 (en) 2017-04-13 2019-10-2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system having anti-theft capabilities
JP2022521186A (ja) * 2019-02-12 2022-04-06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ポリウレタンズ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車両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構造及びそのための潤滑剤の使用
US11498604B2 (en) * 2020-03-10 2022-11-15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vehicl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940A (zh) * 2005-03-18 2006-09-20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6214B2 (zh) * 1973-03-12 1978-10-02
JPH0443422Y2 (zh) * 1985-12-03 1992-10-14
JPH0681880A (ja) * 1992-09-02 1994-03-22 Nippondenso Co Ltd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の減衰力切替機構
JPH0835539A (ja) * 1995-04-21 1996-02-06 Hayakawa Rubber Co Ltd 衝撃緩衝装置
DE60108819T2 (de) * 2000-08-11 2005-12-29 Koyo Seiko Co., Ltd. Schwenkbare einstellbare Lenkvorrichtung
JP3645157B2 (ja) 2000-08-11 2005-05-11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3989323B2 (ja) * 2002-07-31 2007-10-1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4124021B2 (ja) * 2002-10-07 2008-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DE60308805T2 (de) * 2003-01-06 2007-08-23 Mando Corp., Pyungtaek Neigungsverstellung für Lenksäulen
JP2005014681A (ja) * 2003-06-24 2005-01-20 Nsk Ltd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6051876A (ja) * 2004-08-11 2006-02-23 Nissan Motor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7861615B2 (en) * 2005-04-19 2011-01-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8091449B2 (en) * 2006-12-15 2012-01-10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KR100980959B1 (ko) * 2007-07-18 2010-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조향 장치의 푸쉬-풀 타입 틸트 레버장치
JP4962188B2 (ja) * 2007-07-25 2012-06-27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圧スプリ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99712B2 (ja) * 2008-01-16 2012-08-15 不二ラ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5309605B2 (ja) 2008-02-25 2013-10-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328325B2 (ja) * 2008-12-05 2013-10-3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5240179B2 (ja) 2009-12-09 2013-07-1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491988B2 (ja) * 2010-06-29 2014-05-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操向操作装置
JP5723226B2 (ja) * 2011-06-07 2015-05-27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9180901B2 (en) * 2012-07-04 2015-11-10 Nsk Ltd. Steering wheel position adjus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940A (zh) * 2005-03-18 2006-09-20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2015B2 (ja) 2017-04-12
JPWO2014069140A1 (ja) 2016-09-08
WO2014069140A1 (ja) 2014-05-08
EP2915719A1 (en) 2015-09-09
EP2915719B1 (en) 2018-07-11
US20140338491A1 (en) 2014-11-20
US8915164B2 (en) 2014-12-23
EP2915719A4 (en) 2016-07-06
CN104024084A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4084B (zh)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CN102112362B (zh)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7614357B (zh) 可伸缩转向柱及转向装置
EP2759456B1 (en) Steering device
CN103562047B (zh) 转向盘的电动位置调节装置
CN105189253B (zh) 转向装置
EP2765057B1 (en) Telescopic steering device
CN106660572B (zh) 具有倾斜调整的转向柱组件及用于抵抗冲击的改进组装方法
CN102933448B (zh) 汽车用转向装置
CN102438878A (zh) 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
CN104379430B (zh)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JP5229280B2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8137078A (zh) 用于转向盘的电动马达倾斜总成的联接件
JP2012162249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6579696U (zh)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JP2008024229A (ja) 電動テレスコ調整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99882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JP7318499B2 (ja)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867321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JP2013241172A5 (zh)
JP7302451B2 (ja)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86732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JP7314770B2 (ja)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279581B2 (ja)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388050B2 (ja)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