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3940A -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3940A
CN1833940A CNA2006100596674A CN200610059667A CN1833940A CN 1833940 A CN1833940 A CN 1833940A CN A2006100596674 A CNA2006100596674 A CN A2006100596674A CN 200610059667 A CN200610059667 A CN 200610059667A CN 1833940 A CN1833940 A CN 1833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mentioned
inverted
sidepiec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96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8770C (zh
Inventor
广冈幸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da KK
Original Assignee
Yamad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da KK filed Critical Yamada KK
Publication of CN1833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3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87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877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可以进行倾斜调整,且使凸轮结构极其简单。由固定支架(A);可动支架(B);贯通上述固定支架(A)和可动支架(B)的锁定螺栓(10);贯通有该锁定螺栓(10)且转动自如地安装的主动凸轮(C);贯通有上述锁定螺栓(10)并且不能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固定支架(A)上的从动凸轮(D)构成。在上述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上分别形成凸轮动作部(C1,D1)。在两凸轮动作部(C1,D1)始终抵接于对方侧的同时,上述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沿轴向远离和接近,而且上述从动凸轮(D)的直径大于上述主动凸轮(C)。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进行倾斜调整,且使凸轮结构极其简单的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可以根据驾驶者的体格或驾驶姿势等适当变更方向盘的高度和轴向位置的倾斜·伸缩转向装置中,根据现有技术,有具备以下倾斜调整机构的转向装置:该倾斜调整机构为在贯通安装在车体上的固定支架的侧板、和安装在转向柱上的可动支架的侧板的倾斜螺栓上,安装操作杆,并由操作杆的转动使固定支架和可动支架的两侧板彼此互相按压从而使其倾斜锁定的结构。
在这种装置中,存在如特开2002-59851那样的装置,具备两个凸轮部件,一个凸轮部件安装在固定支架侧,另一个凸轮部件安装在倾斜调整用的操作杆上。这为以下结构:由上述操作杆的转动,使一个凸轮部件的凸轮面作用在另一个凸轮部件的凸轮随动面上,向固定支架侧部按压另一个凸轮部件地进行作用,上述固定支架固定可动支架。安装在上述操作杆上的凸轮部件旋合在倾斜螺栓的螺纹部上,一个凸轮部件伴随上述操作杆的转动操作而转动,并作用于固定在固定支架侧的另一个凸轮部件的凸轮随动面上,来向上述可动支架的侧部按压固定支架的侧部。
在该现有的凸轮构成中,具体来讲,如图13(A)至(C)所示,具备主动凸轮50,具有凸轮随动面51(凸部51a、倾斜部51b、凹部51c);和从动凸轮60,具有沿上述凸轮随动面51升降而动作的突起61。另外,上述主动凸轮50和从动凸轮60重合,使主动凸轮50相对于上述从动凸轮60转动,把使从动凸轮60的突起61越过上述主动凸轮50的凸轮随动面51的凸部51a的状态设定为锁定状态,把上述突起61从上述凸轮随动面51的凸部51a向凹部51c移动的状态设定为解除状态。
发明内容
在上述特开2002-59851中看到的现有类型的凸轮装置,如图13所示,在进行操作杆的开放(解除)、紧上(锁定)的倾斜·伸缩操作时,沿上述凸轮随动面51的凸部51a、倾斜部51b、凹部51c,进行上述突起61的升降动作,由于凸轮随动面51的抵接摩擦和其杆操作的频率(次数)等原因,凸轮随动面51磨耗、0磨减。因此,倾斜·伸缩转向装置的耐用性受到损害。再者,由于上述凸轮随动面51的磨耗,产生其表面变粗,操作时的感觉也恶化(操作时的杆负荷变重)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凸轮面的磨耗,考虑通过增加凸轮面和突起的数量,来减轻施加在一个凸轮面上的轴力。然而,如果考虑凸轮的大小,则有限制,以现状的凸轮的大小,难以增加凸轮面。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专心研究的结果为,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可动支架;贯通上述固定支架和可动支架的锁定螺栓;该锁定螺栓贯通且转动自如地安装的主动凸轮;上述锁定螺栓贯通并且不能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固定支架上的从动凸轮;在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上分别形成凸轮动作部,两凸轮动作部始终抵接于对方侧凸轮,同时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在轴向上远离和接近,而且上述从动凸轮的直径大于上述主动凸轮的直径,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接下来,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包括:具有固定侧部的固定支架;具有可动侧部的可动支架;贯通上述固定侧部和可动侧部的锁定螺栓;该锁定螺栓贯通的主动凸轮;上述锁定螺栓贯通并且不能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固定支架上的从动凸轮;使上述主动凸轮转动的操作杆;在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上分别形成具有凸轮突起部的凸轮动作部,在上述主动凸轮的转动状态下,上述两凸轮突起部维持在与对方侧的凸轮动作部相互接触的状态,同时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在轴向上远离和接近,而且上述从动凸轮的直径大于上述主动凸轮的直径,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接下来,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上述构成中,通过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的凸轮动作部具备上述凸轮突起部和低位面、斜面部及高位面来解决课题。再者,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通过在上述凸轮突起部的顶面部的靠高位面侧,形成向该高位面侧下降地倾斜的导向面,来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在上述构成中,成为其倾斜面的导向面与上述斜面部梯度相同,由此来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各个接触面上分担施加在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相互的凸轮动作部上的轴力,减小施加在一个凸轮动作部上的轴力,可以防止凸轮面的损伤,可以提高作为倾斜·伸缩转向装置的耐用性。由于使从动凸轮的直径形成为大于主动凸轮的直径,并把其从动凸轮配置在固定支架的固定侧部,所以可以进一步扩大从动凸轮和固定侧部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固定支架的紧固保持力,并且维持从动凸轮的稳定的紧固状态。再者,通过增大从动凸轮的直径,可以提高转向柱的刚性。
进而,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可以使紧固动作更正确和可靠,由于主动凸轮的直径小于从动凸轮的直径,所以与和从动凸轮的直径相同的主动凸轮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杆操作负荷,操作性可以更好。其他效果与技术方案1的效果大致相同。再者,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可以顺利地进行凸轮相互的转动动作。接下来,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可以使凸轮突起部的动作更平滑,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可以充分确保凸轮突起部和对方侧的抵接面积。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局部截面的纵切主视图,(B)是(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是锁定螺栓、操作杆、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等操作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主动凸轮的立体图,(B)是从动凸轮的立体图,(C)是表示主动凸轮(实线)和从动凸轮(双点划线)的大小比较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D)是表示(A)的主动凸轮(实线)和从动凸轮(双点划线)的大小比较的其他部位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A)是主动凸轮的主视图,(B)是主动凸轮的后视图,(C)是(A)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A)是从动凸轮的主视图,(B)是从动凸轮的后视图,(C)是(A)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安装在固定支架的固定侧部的主动凸轮、从动凸轮的结构的局部截面的侧视图,(B)是(A)的X-X箭头视剖视图。
图7(A)是从主动凸轮(从动凸轮)的凸轮动作部的外周侧面观看的展开图,(B)是(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A)是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接近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远离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A)是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远离状态的凸轮突起部彼此的状态图,(B)是突起部位于高位面和斜面部之间的状态图,(C)是突起部位于斜面部的状态图,(D)是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接近状态的凸轮突起部彼此的状态图。
图10(A)是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远离状态的凸轮突起部彼此的放大状态图,(B)是突起部的导向面以表面接触状态抵接于斜面部的放大状态图,(C)是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接近状态的凸轮突起部彼此的放大状态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的主要部件的分解图。
图12是具备本发明的转向装置的局部截面的侧视图。
图13(A)是现有类型的主动凸轮的俯视图,(B)是现有类型的从动凸轮的俯视图,(C)是表示现有类型中的凸轮动作的略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如图1和图11等所示,主要由固定支架A、可动支架B、锁定螺栓10、操作杆25、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等构成。其固定支架A,如图11所示,主要由固定侧部1、1,连结部2和安装部3、3形成。两固定侧部1、1是平行相向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位。在两固定侧部1、1上,沿大致上下方向形成倾斜调整用长孔1a、1a,成为后述的锁定螺栓10贯通的部位。
上述两固定侧部1、1在其上部位置由连结部2通过焊接方法等连结。该连结部2从正面看形成为大致梯形门形状、弧状等。再者,从两固定侧部1、1的上端位置朝向外侧形成水平状的安装部3、3。其固定支架A,经由上述安装部3、3固定在汽车等行驶车辆前部的框架等上。
可动支架B,如图11所示,主要由可动侧部4、4和底部5形成。其两可动侧部4、4平行配置,两可动侧部4、4配置在上述固定支架A的两固定侧部1、1之间,因此两可动侧部4、4的间隔设定为稍微小于上述固定侧部1、1。在两可动侧部4、4上,形成倾斜调整用贯通孔4a、4a,成为在上述固定支架A的固定侧部1、1和可动支架B的两可动侧部4、4上贯通有后述的锁定螺栓10的结构。
在其可动支架B的两可动侧部4、4的上端位置,如图1、图11所示,固定有转向柱6。通过焊接方法等固定该转向柱6和上述两可动侧部4、4。在该转向柱6中,转动自如地安装有转向轴7,在该转向轴7的前端安装方向盘8。
接下来,锁定螺栓10,如图2、图11等所示,包括螺栓轴部10a、螺栓螺纹部10b和螺栓头部10c,在其螺栓轴部10a的轴向一端形成螺栓螺纹部10b,在轴向另一端形成螺栓头部10c。再者,在螺栓轴部10a中,在上述螺栓头部10c侧附近的位置形成压入区域10d,压入固定于后述的主动凸轮C的安装孔11a中,伴随锁定螺栓10的轴周方向的旋转,主动凸轮C也一起转动。其压入区域10d形成为比螺栓轴部10a的轴径稍微大的轴径,或者形成滚花以成为大致花键形状。
关于上述螺栓螺纹部10b的螺纹形成方向,适当的是:操作杆25和后述的主动凸轮C一起安装在上述螺栓螺纹部10b,确定上述螺栓螺纹部10b的螺钉方向以使借助从上述操作杆25的下方向上方的转动操作而成为倾斜锁定状态。可动支架B的两可动侧部4、4配置在上述固定支架A的两固定侧部1、1之间,该锁定螺栓10贯通其两固定侧部1、1的倾斜调整用长孔1a、1a和可动支架B的两倾斜调整用贯通孔4a、4a。这样,上述锁定螺栓10在倾斜调整用长孔1a、1a中可以上下移动,由此可动支架B相对于固定支架A上下移动自如。上述操作杆25,如图2所示,在转动中心部25a一体形成有杆部25b。在上述转动中心部25a形成固定孔25a1,在该固定孔25a1上安装有后述的主动凸轮C。
接下来说明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首先,主动凸轮C,如图1至图7等所示,在凸轮基座部11上形成多个凸轮动作部C1,C1,...。其凸轮动作部C1,如图3和图4所示,连续形成有低位面12、斜面部13、高位面14和凸轮突起部15。首先上述凸轮基座部1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再者,在该凸轮基座部11的中心形成安装孔11a。该安装孔11a压入上述锁定螺栓10的压入区域10d,如上所述,主动凸轮C可以和锁定螺栓10的轴周方向的转动一起转动。
在凸轮基座部11的某一个侧面且其外周适当的区域上沿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凸轮动作部C1,C1,...。各凸轮动作部C1,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具有低位面12、斜面部13、高位面14和凸轮突起部15,在上述凸轮基座部11的外周上等间隔形成以这些作为一套的多个凸轮动作部C1,C1,...。具体来讲,如图3(A),4(A)所示,4等分凸轮基座部11的外周,在其4等分的各个区域分别形成一个凸轮动作部C1,在一个凸轮基座部11上形成4个凸轮动作部C1,C1,...。
再者,形成在凸轮基座部11上的全部凸轮动作部C1,C1,...分别具有低位面12、斜面部13、高位面14和凸轮突起部15。即,在一个凸轮动作部C1中按低位面12、斜面部13、高位面14和凸轮突起部15的顺序配列。
其低位面12和高位面14,如图3(A),(B),(C)和图4(A),(B)所示,作为沿凸轮基座部11的圆板的面的表面而形成为平坦面,其低位面12为形成在较低位置的凸轮面,具有使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成为接近状态的作用。再者,高位面14为形成在较高位置的凸轮面,具有使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成为远离状态的作用。在此,上述所谓的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接近状态,是指一边维持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抵接的状态一边相对转动,其间隔成为最小,如图8(A),图9(D),图10(C)所示,用最小间隔Tmin表示。进而,上述所谓的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远离状态,是指一边维持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抵接的状态一边相对转动,其间隔成为最大,如图8(B),图9(A),图10(A)所示,用最大间隔Tmax表示。再者,斜面部13成为形成在低位面12和高位面14之间的倾斜面。再者,凸轮突起部15,如图3(A),(B),(C)和图4(A),(B)所示,从外部观看其圆周侧面的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包括顶面部15a,高面立起侧部15b和低面立起侧部15c。
其高面立起侧部15b,在凸轮突起部15中,为上述高位面14附近的侧面,低面立起侧部15c为靠近上述低位面12的侧面。即,高位面14位于凸轮突起部15的(沿凸轮基座部11的外周方向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低位面12位于另一侧,把凸轮突起部15的位于高位面14侧的侧面如上所述称为高面立起侧部15b,位于低位面12侧的侧面称为低面立起侧部15c。
上述凸轮突起部15的高面立起侧部15b和低面立起侧部15c成为接近直角的倾斜面。具体来说,高面立起侧部15b和低面立起侧部15c为随着朝向顶面部15a而逐渐接近的倾斜形状,与上述凸轮突起部15直径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梯形(参照图3(C)、(D)和图7、图10等)。再者,上述高面立起侧部15b和低面立起侧部15c可以相对于上述顶面部15a成直角。
在凸轮突起部15的顶面部15a中,在靠高面立起侧部15b侧形成稍微倾斜的导向面15a1。该导向面15a1形成为朝向高面立起侧部15b而向下倾斜。该导向面15a1为平坦的倾斜面。或者形成为圆弧状面。通过形成该导向面15a1,在上述凸轮突起部15移动时,可以平滑移动。进而,也可以使该导向面15a1的倾斜角度与上述斜面部13的倾斜角度相同。通过使该导向面15a1与斜面部13相同,相对于具有与主动凸轮C的凸轮动作部C1同一形状的凸轮动作部D1的从动凸轮D,凸轮突起部15可以扩大其抵接面积。
在相对于其凸轮基座部11的形成有凸轮动作部C1,C1,...的一侧相反的侧面上,如图2,图4(C)所示,形成以凸轮基座部11的中心为同一中心的非圆形鼓出部16。该鼓出部16,形成为长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一部分为平坦状的圆形等。上述鼓出部16安装为插入上述操作杆25的固定孔25a1中,操作杆25和主动凸轮C一体转动。因此,上述操作杆25的固定孔25a1为与上述鼓出部16大致相同形状的孔,或者成为相对于鼓出部16不能空转的状态的孔形状。
接下来,从动凸轮D在上述固定支架A的固定侧部1处安装在倾斜调整用长孔1a位置。该从动凸轮D在大致圆板状的凸轮基座部17上形成多个凸轮动作部D1,D1,...,其构成与上述主动凸轮C大致相同,但是上述从动凸轮D的直径SD,如图3至图5所示,形成为大于上述主动凸轮C的直径SC。具体来说,从动凸轮D的凸轮基座部17的直径SD形成为大于主动凸轮C的凸轮基座部11的直径SC。即,(主动凸轮C的直径SC)<(从动凸轮D的直径SD)。
实际上,从动凸轮D的直径SD考虑固定支架A的尺寸,尽可能最好为大径。在凸轮动作部D1上,连续形成低位面18、斜面部19、高位面20和凸轮突起部21。在上述凸轮基座部17的中心,形成安装孔17a。上述从动凸轮D的安装孔17a可以空转地安装在上述锁定螺栓10的螺栓轴部10a上。
在其凸轮基座部17的某一个侧面且其外周适当的区域沿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凸轮动作部D1,D1,...。各凸轮动作部D1,具有低位面18、斜面部19、高位面20和凸轮突起部21,相对于上述凸轮基座部17的外周等间隔形成以这些作为一套的多个凸轮动作部D1,D1,...。该凸轮动作部D1,关于低位面18、斜面部19、高位面20和凸轮突起部21,与上述主动凸轮C的低位面12、斜面部13、高位面14和凸轮突起部15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且在同一条件下形成。
再者,凸轮突起部21与主动凸轮C的凸轮突起部15同样,包括顶面部21a,高面立起侧部21b和低面立起侧部21c,这些顶面部21a,高面立起侧部21b和低面立起侧部21c的形成条件,也与上述凸轮突起部15的顶面部15a,高面立起侧部15b和低面立起侧部15c为完全相同的形状。进而,在凸轮突起部21的顶面部21a中,在靠近高面立起侧部21b侧形成稍微倾斜的导向面21a1,该导向面21a1也与主动凸轮C的导向面21a1在同一条件下形成。
因此,上述凸轮突起部21的高面立起侧部21b和低面立起侧部21c为接近直角的倾斜面,具体来说,高面立起侧部21b和低面立起侧部21c为随着朝向顶面部21a而逐渐接近的倾斜形状(参照图3(C)、(D)和图9(A)、(B)等)。再者,上述高面立起侧部21b和低面立起侧部21c可以相对于上述顶面部21a成直角。
再者,在相对于凸轮基座部17的形成有凸轮动作部D1,D1,...的一侧的相反侧面,形成以凸轮基座部17的中心为同一中心的非圆形鼓出部22。设置该从动凸轮D的鼓出部22,使从动凸轮D不能在上述固定支架A侧的倾斜调整用长孔1a中转动。从动凸轮D,如上所述,其从动凸轮D的直径SD形成为大于主动凸轮C的直径SC
另外,上述从动凸轮D的形成有凸轮动作部D1,D1,...的一侧的相反一侧的表面抵接于上述固定支架A的固定侧部1侧,其鼓出部22插入倾斜调整用长孔1a。上述主动凸轮C的凸轮动作部C1形成面抵接于从动凸轮D的凸轮动作部D1形成面,但是由于上述从动凸轮D的直径SD大于主动凸轮C的直径SC,所以相对于上述从动凸轮D从主动凸轮C受到压力的面积,上述从动凸轮D可以增大按压固定支架A的固定侧部1的面积,可以使倾斜·伸缩调整结束后的固定支架A相对于可动支架B的紧固状态稳定[参照图6(A)、(B)]。
通过增大从动凸轮D的直径SD,把紧固力传递至固定支架A的较大范围,获得较大的保持力,进而,与使从动凸轮D的直径SD等于主动凸轮C的直径SC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操作杆25的操作负荷,可以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接下来,说明装置整体的构成。首先,如图1、图11所示,可动支架B的两可动侧部4,4配置在上述固定支架A的两固定侧部1、1之间。另外,使形成在上述固定侧部1、1的倾斜调整用长孔1a、1a和形成在可动侧部4、4的倾斜调整用贯通孔4a、4a的位置一致地配合。设置为使锁定螺栓10的螺栓轴部10a贯通于固定侧部1、1和可动侧部4、4的倾斜调整用长孔1a、1a和倾斜调整用贯通孔4a、4a。
在此,在图1中,从驾驶者侧(即方向盘8侧)观看组合有固定支架A和可动支架B的状态,上述锁定螺栓10的螺栓头部10c设置为位于左侧,螺栓螺纹部10b位于右侧。该螺栓螺纹部10b成为从右侧的固定侧部1的倾斜调整用长孔1a朝向固定支架A的外侧突出的结构。再者,该固定支架A的从驾驶者观看在左侧的固定侧部1的倾斜调整用长孔1a中以非转动状态安装有上述从动凸轮D。这时该从动凸轮D的鼓出部22通过插入上述倾斜调整用长孔1a中,从动凸轮D可以相对于固定支架A设置为非转动状态。
进而,上述锁定螺栓10的螺栓螺纹部10b以松配合状态贯通上述从动凸轮D的安装孔17a。在锁定螺栓10的压入区域10d,压入固定有上述主动凸轮C。进而在该主动凸轮C上安装操作杆25,利用该操作杆25的转动操作,使上述主动凸轮C可以沿轴周方向转动操作锁定螺栓10。通过把该锁定螺栓10适当安装在固定支架A和可动支架B上,如图1、图2、图7所示,上述主动凸轮C的形成有凸轮动作部C1,C1,...的表面和从动凸轮D的形成有凸轮动作部D1,D1,...的表面设置为相向。即,各凸轮动作部C1和凸轮动作部D1相重合地抵接。
再者,在上述锁定螺栓10的螺栓头部10c形成侧的另一端侧,如图1、图11所示,从固定支架A的固定侧部1起配置构成垫圈26、推力轴承27、推力垫圈29和锁定螺母28,来把该锁定螺栓10转动自如地紧固在固定支架A和可动支架B上。另外,构成为操作杆25、锁定螺栓10和主动凸轮C一起转动。再者,为了防止由锁定螺母28的摩擦卡合引起的松动,在锁定螺母28的支架侧设置推力轴承27和推力垫圈29,与锁定螺栓10的转动一起,推力垫圈29和推力轴承27绕轴线旋转。
通过使上述操作杆25从图12中的下方向上方,即朝逆时针方向在上述锁定螺栓10的轴周方向上转动,由于锁定螺栓10(从动凸轮D固定)和上述主动凸轮C一起转动,所以成为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相互转动,作为其结果,彼此的凸轮动作部C1,C1和凸轮动作部D1,D1,...成为相互移动。
在该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相互转动动作中,如果说明从倾斜锁定解除到倾斜锁定状态的过程,则在凸轮动作部C1和凸轮动作部D1之间,凸轮动作部C1的凸轮突起部15的顶面部15a从凸轮动作部D1的低位面18的位置通过斜面部19到达高位面20的位置,由此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远离。再者,这时凸轮动作部D1的凸轮突起部21的顶面部21a从凸轮动作部C1的低位面12的位置通过斜面部13到达高位面14的位置。
这时,在凸轮突起部15的导向面15a1与上述斜面部19成为同一倾斜面的情况下,其导向面15a1成为始终与斜面部19面接触的状态,从而凸轮突起部15可以以使斜面部19稳定的状态移动。再者,关于凸轮突起部21的导向面21a1与斜面部13的关系也同样。即,如图7(B)所示,通过使上述导向面15a1(21a1)的倾斜角度θb与上述斜面部19(13)的倾斜角度θa为同一角度(即θa=θb),即使在凸轮突起部15(21)沿斜面部19(13)移动时,如图10(C)所示,导向面15a1(21a1)也成为与斜面部19(13)面接触的状态,可以扩大凸轮突起部15(21)与斜面部19(13)的抵接面积。再者,导向面15a1(21a1)最好形成在从外周侧面观看顶面部15a(21a)时为大致一半左右的区域。
即,凸轮动作部C1的凸轮突起部15的顶面部15a和凸轮动作部D1的凸轮突起部21的顶面部21a维持在始终相互抵接于对方侧的凸轮动作部C1、D1的状态。这样,通过上述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沿锁定螺栓10的轴向远离,使上述固定支架A的固定侧部1、1和上述可动支架B的可动侧部4,4成为相互按压,从而可以成为倾斜锁定状态。
这时,如果把主动凸轮C(也包括从动凸轮D的情况)的低位面12(低位面18)位置的厚度取为T1,高位面14(高位面20)位置的厚度取为T2,凸轮突起部15(凸轮突起部21)位置的厚度取为T3,则在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远离状态下,成为远离总厚度Ta=T3+T2。这使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成为上述最大间隔Tmax。再者,在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接近状态下,成为接近总厚度Tb=T3+T1。这使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成为上述最小间隔Tmin。因此,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远离状态和接近状态中的间隔差成为T=最大间隔Tmax-最小间隔Tmin=Ta-Tb=T2-T1。该间隔差T成为由凸轮把可动支架B固定在固定支架A上的紧固量。
接下来,如果说明从倾斜锁定状态到倾斜锁定解除状态的过程,则通过使操作杆25从上方向下方,即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上述主动凸轮C沿与上次相反的方向转动,在该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相互的转动动作中,在凸轮动作部C1和凸轮动作部D1之间,凸轮动作部C1的凸轮突起部15的顶面部15a从凸轮动作部D1的高位面20的位置通过斜面部19到达低位面18的位置,由此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接近。
再者,这时凸轮动作部D1的凸轮突起部21的顶面部21a从凸轮动作部C1的高位面14的位置通过斜面部13到达低位面12的位置,凸轮动作部C1的凸轮突起部15的顶面部15a和凸轮动作部D1的凸轮突起部21的顶面部21a维持在始终相互抵接于对方侧的凸轮动作部C1、D1的状态。这样,通过上述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沿锁定螺栓10的轴向接近,使上述固定支架A的固定侧部1、1和上述可动支架B的可动侧部4,4相互松开,可以成为倾斜锁定解除状态,可以使可动支架B相对于上述固定支架A倾斜·伸缩。
在上述主动凸轮C的多个(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凸轮动作部C1、C1...和从动凸轮D的多个(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凸轮动作部D1、D1...的重合状态下,各凸轮突起部15,15...和凸轮突起部21,21...的移动时刻全部为同时,如图9(A)至(D)和图10(A)、(B)所示,凸轮突起部15,15...的顶面部15a,15a...和凸轮突起部21,21...的顶面部21a,21a...相互抵接于对方侧的凸轮动作部C1、C1...和凸轮动作部D1、D1...。再者,以图9(A)至(D)的顺序,表示了上述主动凸轮C相对于从动凸轮D转动,从远离状态逐渐移至接近状态的过程。图10是表示图9的凸轮突起部15和凸轮突起部21的相互动作的放大图。
再者,在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进行的倾斜锁定和解除中的相互转动动作中,凸轮动作部C1的凸轮突起部15和凸轮动作部D1的凸轮突起部21在任一转动动作中,凸轮突起部15和凸轮突起部21都抵接,起到相互作为止动器的作用,可以准确限制倾斜锁定位置、解除位置。由此,可以以廉价的构成确保稳定的性能。
根据上述构成,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各自的凸轮动作部C1、C1...的凸轮突起部15,15...和凸轮动作部D1、D1...的凸轮突起部21,21...在操作杆25操作时,由于一边始终接触于低位面12、斜面部13和高位面14以及低位面18、斜面部19和高位面20一边移动,所以相互的接触面的数量,与一侧只设置凸轮突起部,另一侧设置与该凸轮突起部抵接的凸轮面的现有类型的凸轮装置相比,接触部位成为2倍,其抵接压力分散到接触部位上。
在本发明中,上述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凸轮突起部15,21彼此沿凸轮的轴旋转方向(或圆周方向)抵接,上述凸轮突起部15,21彼此沿其轴向相向,其顶面部15a、21a彼此不抵接。再者,在上述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从倾斜锁定状态到倾斜锁定解除状态的过程或其相反的过程中,其凸轮突起部15和凸轮突起部21始终维持抵接(表面接触)于对方侧凸轮(主动凸轮C、从动凸轮D)的凸轮动作部C1、D1的状态。
由此,与以往相比,施加在一个凸轮突起部15与凸轮突起部21上的压力是以往类型的一半,凸轮突起部15与凸轮突起部21的磨耗在长时间内变少,且可以防止凸轮面的损伤,可以提高作为倾斜·伸缩转向装置的耐久性。
由此,在本发明中,由于使从动凸轮D的直径SD大于主动凸轮C的直径Sc,所以在上述从动凸轮D的凸轮动作部D1和上述主动凸轮C的凸轮动作部C1的接触范围中,由于大致为同等或同一形状,所以不在操作杆25上增加转动负荷,从操作杆25传递来的按压力,由于上述从动凸轮D和固定支架A的接触面较广,所以从动凸轮D向固定支架A的按压力传递至较大范围,获得较大的保持力,成为稳定的倾斜锁定状态,而且上述主动凸轮C和从动凸轮D的凸轮面彼此的啮合平滑进行,操作性极好[参照图6(A)、(B)]。

Claims (5)

1.一种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可动支架;贯通上述固定支架和可动支架的锁定螺栓;该锁定螺栓贯通、且转动自如地安装的主动凸轮;上述锁定螺栓贯通、并且不能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固定支架上的从动凸轮;
在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上分别形成凸轮动作部,两凸轮动作部始终抵接于对方侧凸轮,同时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在轴向上远离和接近,而且上述从动凸轮的直径大于上述主动凸轮的直径。
2.一种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包括:具有固定侧部的固定支架;具有可动侧部的可动支架;贯通上述固定侧部和可动侧部的锁定螺栓;该锁定螺栓贯通的主动凸轮;上述锁定螺栓贯通、并且不能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固定支架上的从动凸轮;使上述主动凸轮转动的操作杆;
在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上分别形成具有凸轮突起部的凸轮动作部,在上述主动凸轮的转动状态下,上述两凸轮突起部维持与对方侧的凸轮动作部相互接触的状态,同时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在轴向上远离和接近,而且上述从动凸轮的直径大于上述主动凸轮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的凸轮动作部除了上述凸轮突起部还具备低位面、斜面部及高位面。
4.如权利要求1、2或3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轮突起部的顶面部的靠高位面侧,形成向该高位面侧下降地倾斜的导向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面与上述斜面部梯度相同。
CNB2006100596674A 2005-03-18 2006-03-17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7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80751A JP4247996B2 (ja) 2005-03-18 2005-03-18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固定装置
JP2005080751 2005-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3940A true CN1833940A (zh) 2006-09-20
CN100548770C CN100548770C (zh) 2009-10-14

Family

ID=37001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966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770C (zh) 2005-03-18 2006-03-17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17011B2 (zh)
JP (1) JP4247996B2 (zh)
CN (1) CN100548770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0049A (zh) * 2012-06-29 2012-10-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转向管柱角度、高度调节装置
CN102730047A (zh) * 2011-04-06 2012-10-17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用锁紧装置及锁紧方法
CN102815331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CN104024084A (zh) * 2012-11-02 2014-09-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CN107002839A (zh) * 2014-11-14 2017-08-0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凸轮装置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7110312A (zh) * 2015-01-13 2017-08-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7600166A (zh) * 2016-07-12 2018-01-1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紧固装置和转向设备
CN112044315A (zh) * 2020-08-27 2020-12-08 杭州怡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控制出料量的搅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54455A1 (de) * 2006-11-16 2008-05-21 Zf Lenksysteme Nacam Gmbh Feststellvorrichtung für verstellbare Kraftfahrzeuglenksäule
KR100897262B1 (ko) * 2006-12-07 2009-05-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스티어링 컬럼
US8613146B2 (en) * 2009-09-16 2013-12-24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Compact hacksaw
KR101204309B1 (ko) * 2010-03-18 2012-11-23 남양공업주식회사 스티어링 컬럼용 간편 래치 구조
DE102010016679B4 (de) * 2010-04-28 2012-07-12 Thyssenkrupp Presta Ag Spannteil für eine in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integrierte Spannvorrichtung
WO2012011425A1 (ja) * 2010-07-21 2012-01-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321688B2 (ja) * 2010-09-14 2013-10-2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338922B2 (ja) * 2010-09-14 2013-11-1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1010062A1 (de) * 2011-02-02 2012-08-02 Daimler Ag Klemmeinrichtung für eine Lenksäule eines Kraftwagens
JP5685124B2 (ja) * 2011-03-26 2015-03-1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GB201110930D0 (en) 2011-06-28 2011-08-10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DE102012102556B3 (de) * 2012-03-26 2013-06-27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Aufsteckkörper für einen Spannbolzen
WO2014010641A2 (ja) * 2012-07-12 2014-01-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585421B1 (ko) * 2012-09-18 2016-01-15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EP2927091B1 (en) * 2012-11-28 2018-01-03 NSK Ltd. Steering wheel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US9352769B2 (en) * 2013-04-24 2016-05-31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GB201311662D0 (en) * 2013-06-28 2013-08-14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WO2015046432A1 (ja) * 2013-09-30 2017-03-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KR102053708B1 (ko) * 2014-02-10 2019-12-09 남양넥스모 주식회사 스티어링 컬럼의 틸팅장치
FR3035057B1 (fr) * 2015-04-15 2018-07-27 Zf Systemes De Direction Nacam S.A.S. Mecanisme de serrage a cames et colonne de direction associee
JP2017047826A (ja) * 2015-09-03 2017-03-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R3065195B1 (fr) * 2017-04-12 2019-07-12 Smoove Dispositif de serrage, notamment de serrage d'une selle pour un cycle
JP6774908B2 (ja) * 2017-06-14 2020-10-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923390B2 (ja) * 2017-08-09 2021-08-1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494012B2 (en) * 2017-09-22 2019-12-0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Travel control system for cam assembly
US10913483B2 (en) * 2019-04-04 2021-02-0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Damper assembly for steering column
US11186307B2 (en) * 2019-10-31 2021-11-30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Rake leve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8797A (en) * 1964-01-03 1966-03-08 Kenneth D Coughren Slip cam arrangement
FR2671040A1 (fr) * 1990-12-28 1992-07-03 Ecia Equip Composants Ind Auto Dispositif de blocage en position d'une colonne de direction reglab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1180466B1 (en) * 2000-08-11 2005-02-09 Koyo Seiko Co., Ltd. Tilt adjustable steering apparatus
JP3645157B2 (ja) 2000-08-11 2005-05-11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R2818602B1 (fr) * 2000-12-26 2003-03-28 Nacam Dispositif de serrage d'un element reglable par rapport a un ensemble support
DE60307218T2 (de) * 2003-01-06 2007-10-25 Mando Corp., Pyungtaek Neigungseinstell-Einheit für Lenksäulen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0047A (zh) * 2011-04-06 2012-10-17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用锁紧装置及锁紧方法
CN102815331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CN102730049A (zh) * 2012-06-29 2012-10-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转向管柱角度、高度调节装置
CN104024084A (zh) * 2012-11-02 2014-09-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CN104024084B (zh) * 2012-11-02 2016-09-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倾角可调式转向装置
CN107002839A (zh) * 2014-11-14 2017-08-0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凸轮装置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7002839B (zh) * 2014-11-14 2018-04-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凸轮装置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7110312A (zh) * 2015-01-13 2017-08-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7110312B (zh) * 2015-01-13 2018-12-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7600166A (zh) * 2016-07-12 2018-01-1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紧固装置和转向设备
CN112044315A (zh) * 2020-08-27 2020-12-08 杭州怡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控制出料量的搅拌装置
CN112044315B (zh) * 2020-08-27 2022-08-02 杭州怡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控制出料量的搅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56585A (ja) 2006-09-28
CN100548770C (zh) 2009-10-14
JP4247996B2 (ja) 2009-04-02
US7717011B2 (en) 2010-05-18
US20060225530A1 (en) 200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3940A (zh)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CN1308176C (zh) 用于驾驶杆的倾斜调整单元
US8869647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US8826767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CN1319797C (zh) 倾斜转向装置
CN1802115A (zh) 铰接支架
CN1854002A (zh) 转向装置
CN1917093A (zh) 倾斜机构
CN1808295A (zh)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CN1395753A (zh) 天线杆及调整天线方位的装置
CN1690455A (zh) 固定螺母
CN2895964Y (zh) 电脑荧幕调整座
CN1845375A (zh) 天线装置
CN1695894A (zh) 推杆夹紧装置
CN1096838C (zh) 支座转动机构
CN1406346A (zh) 照相机支承件
CN1772551A (zh) 两轮车辆的停放支架
CN1608237A (zh) 用于平板显示器设备的铰接组件
WO2022213785A1 (zh)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固定装置
CN2685188Y (zh) 可调节高度、角度的转向操纵机构
CN2625255Y (zh) 用于骑乘式车辆的后视镜
JP442191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固定装置
CN1815580A (zh) 用于光盘设备的拾取器角度调整装置
CN1166021A (zh) 磁头柱体的固定装置
CN200952481Y (zh) 电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