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312A -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312A
CN107110312A CN201680005660.6A CN201680005660A CN107110312A CN 107110312 A CN107110312 A CN 107110312A CN 201680005660 A CN201680005660 A CN 201680005660A CN 107110312 A CN107110312 A CN 107110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ide
cam
convex portion
driv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56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0312B (zh
Inventor
萩原圣
萩原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0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0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18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with reciprocation along the axis of oscil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10Telescoping systems
    • F16B7/14Telescoping systems locking in intermediate non-discrete positions
    • F16B7/1427Telescoping systems locking in intermediate non-discrete positions with cammed or eccentrical surfaces co-operating by relative rotation of the telescoping members or by rotation of an external col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0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5/12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with reciprocation along the axis of rotation, e.g. gearings with helical grooves and automatic reversal or cams
    • F16H25/125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with reciprocation along the axis of rotation, e.g. gearings with helical grooves and automatic reversal or cams having the cam on an end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5/00Gearings or mechanisms with other special functional features
    • F16H35/18Turning devices for rotatable members, e.g. sh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5Yieldable supports for the steering colum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实现能在锁定状态下有效地防止驱动侧凸轮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进行相对旋转的凸轮装置的构造。在驱动侧凸轮面(31a)的驱动侧凸部(34a)与被驱动侧凸轮面(32a)的被驱动侧凸部(36a)中的一方凸部的前端面(41a(40a))的外径侧部分设置有前端对接部(63),在该一方凸部的内径侧部分设置有沿轴向比前端对接部(63)凹陷的前端凹部(64)。在锁定状态下,只有前端对接部(63)与驱动侧凸部(34a)和被驱动侧凸部(36a)中的另一方凸部的前端面(40a(41a))对接。

Description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入在汽车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等中进行使用的凸轮装置以及装入有该凸轮装置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转向装置如图8所示地构成,转向盘1的旋转传递到转向器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左右1对的横拉杆4被推拉,从而向前车轮施加转向角。转向盘1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转向轴5以沿轴向贯穿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转向柱6。转向轴5的前端部借助方向接头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相连接,中间轴8的前端部借助另外的方向接头9与输入轴3相连接。
在汽车用转向装置内装入有由倾斜机构以及/或者伸缩机构构成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上述倾斜机构用于依据驾驶人的体格和驾驶姿势调节转向盘1的上下位置,上述伸缩机构用于依据驾驶人的体格和驾驶姿势调节转向盘1的前后位置(参照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为了构成倾斜机构,将外壳10固定在转向柱6的前端部,利用沿宽度方向配置的倾斜轴12将外壳10的上部前端部以能进行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于车身1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宽度方向是指车身的宽度方向,与车身的左右方向一致。位移支架13设置在转向柱6的轴向中间部下表面,支承支架14设置为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位移支架13的状态。支承支架14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1对倾斜用长孔15,在位移支架13上的与倾斜用长孔15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形成有通孔16。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构成伸缩机构,通孔16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伸缩用长孔)构成。另外,转向轴5以及转向柱6构成为能够伸缩。以沿宽度方向贯穿在倾斜用长孔15以及通孔16中的状态设置有杆状构件17。通过对设置在杆状构件17的一端部的调节杆进行操作,对利用支承支架14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位移支架13的力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切换成可调节转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和锁定转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
图9以及图10表示具有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转向装置的一例。转向柱6通过使配置在后侧的外柱18的前部与配置在前侧的内柱19的后部能滑动地嵌合,将转向柱6的全长构成为能够伸缩。例如通过对轻合金进行压铸成型来制造外柱18。通过在外柱18的前部设有狭缝20,将外柱18的前部构成为能使内径弹性地扩大或缩小。在外柱18的外周面的从左右方向两侧夹着狭缝20的部分设置有构成位移支架13的1对被夹持板部21。1对被夹持板部21形成有通孔(伸缩用长孔)16。构成支承支架14的1对支承板部22配置为从左右两侧夹持位移支架13。在1对支承板部22形成有将倾斜轴12(参照图8)作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的倾斜用长孔15。杆状构件17沿宽度方向贯穿在倾斜用长孔15以及通孔16中。
利用设置在杆状构件17的轴向一端部的调节杆23,设置在杆状构件17的轴向另一端部的锚定部24,以及设置在杆状构件17的靠轴向一端的部分的凸轮装置25,构成基于调节杆23的摆动扩大或缩小1对支承板部22的内侧表面彼此的间隔的倾斜锁定机构。锚定部24具有设置在杆状构件17的轴向另一端部的螺栓的头部那样的形状,形成在锚定部24的内侧表面的第1卡合凸部26以只能进行沿倾斜用长孔15的位移的方式与倾斜用长孔15卡合,该倾斜用长孔15形成于1对支承板部22的与锚定部24的内侧表面相对的另一方(图10的右侧)的支承板部22。因而,杆状构件17能沿1对倾斜用长孔15升降,但不会以杆状构件17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中装入有图11所示那样的通过使驱动侧凸轮27与被驱动侧凸轮28组合而构成的凸轮装置25。驱动侧凸轮27具有供杆状构件17贯穿的中心孔29,并且整体构成为圆环板状,被驱动侧凸轮28具有供杆状构件17贯穿的中心孔30,并且整体构成为圆环板状。在驱动侧凸轮27与被驱动侧凸轮28的彼此相对的面上,形成有作为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的、驱动侧凸轮面31和被驱动侧凸轮面32。设在驱动侧凸轮27的内侧表面上的驱动侧凸轮面31由平坦面状的驱动侧基准面33和多个驱动侧凸部34构成,该多个驱动侧凸部34自驱动侧基准面33的圆周方向的等间隔的多处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设在被驱动侧凸轮28的外侧表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32由平坦面状的被驱动侧基准面35和多个被驱动侧凸部36构成,该多个被驱动侧凸部36自被驱动侧基准面35的圆周方向的等间隔的多处分别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在被驱动侧凸轮28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第2卡合凸部37。
被驱动侧凸轮28的第2卡合凸部37以只能进行沿倾斜用长孔15的位移的方式与倾斜用长孔15卡合,该倾斜用长孔15形成于1对支承板部22的与被驱动侧凸轮28的内侧表面相对的一方(图10的左侧)的支承板部22。因而,被驱动侧凸轮28能沿倾斜用长孔15升降,但不会以被驱动侧凸轮28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调节杆23的基端部结合固定于驱动侧凸轮27,驱动侧凸轮27构成为随着调节杆23的往复摆动,在杆状构件17的周围进行往复旋转。
在进行转向盘1的位置调节时,使调节杆23沿规定方向(通常为下方)摆动,使驱动侧凸轮27沿作为切换成非锁定状态时的旋转方向的锁定解除方向(图12的右侧)旋转,如图12的(A)所示,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驱动侧凸部34和被驱动侧凸部36,从而形成为凸轮装置25的轴向尺寸缩小了的非锁定状态,被驱动侧凸轮28与锚定部24的间隔扩大。结果,1对支承板部22的内侧表面与1对被夹持板部21的外侧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下降或者消失,并且外柱18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扩大,外柱18的前端部内周面与内柱19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下降。在该状态下,能在杆状构件17在倾斜用长孔15以及通孔16内移动的范围内调节转向盘1的上下位置以及前后位置。
为了将转向盘1保持在期望位置,在使转向盘1移动到期望位置后,使调节杆23反向(通常为上方)摆动,使驱动侧凸轮27沿作为切换成锁定状态时的旋转方向的锁定方向(图12的左侧)旋转。当使驱动侧凸轮27沿锁定方向旋转时,如图12的(B)所示,形成于驱动侧凸轮面31的驱动侧凸部34的圆周方向两侧表面中的在锁定方向上位于前方侧的驱动侧引导斜面38,与形成于被驱动侧凸轮面32的被驱动侧凸部36的圆周方向两侧表面中的在锁定方向上位于后方侧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滑动接触而被引导,登上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由此,如图12的(C)所示,驱动侧凸部34的平坦面状的前端面40与被驱动侧凸部36的平坦面状的前端面41相互抵接,形成为凸轮装置25的轴向尺寸扩大了的锁定状态,1对支承板部22的内侧表面彼此的间隔缩小。由此,1对支承板部22的内侧表面与1对被夹持板部21的外侧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上升,并且外柱18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缩小,外柱18的前端部内周面与内柱19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上升,转向盘1被保持在调节后的期望位置。
在装入有上述这种凸轮装置25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中,在锁定状态下,驱动侧凸轮27和被驱动侧凸轮28比较容易发生相对旋转,可能发生在误对调节杆23施加了冲击等的情况下锁定状态容易被解除的这样的问题。
在日本特开2002-087286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构造:在设置于驱动侧凸轮的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上,形成沿与形成于该驱动侧凸部的圆周方向侧表面的驱动侧引导斜面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坡度部,从而使驱动侧凸轮不易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沿锁定解除方向进行相对旋转。但在日本特开2002-087286号公报所述的构造的情况下,因长时间的使用,坡度部发生磨损,可能不再能够有效地防止驱动侧凸轮的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的相对旋转,另外,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跨上坡度部的顶部时的调节杆的操作力变得过大,该调节杆的操作性可能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0872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这种情况,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在锁定状态下,有效地防止驱动侧凸轮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相对旋转,并且能使用于操作凸轮装置的调节杆的操作力平滑化的凸轮装置的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凸轮装置包括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驱动侧凸轮和被支承为不能旋转的被驱动侧凸轮。
上述驱动侧凸轮例如为圆环板状,具有设在上述驱动侧凸轮的轴向一侧表面上的作为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的驱动侧凸轮面。该驱动侧凸轮面包括驱动侧基准面和多个驱动侧凸部,上述多个驱动侧凸部设置为自该驱动侧基准面的圆周方向多处朝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状态,并在圆周方向一侧表面具有驱动侧引导斜面。
上述被驱动侧凸轮例如为圆环板状或矩形板状,具有设在沿轴向与上述驱动侧凸轮面相对的轴向另一侧表面上的作为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该被驱动侧凸轮面包括被驱动侧基准面和多个优选与驱动侧凸部相同数量的被驱动侧凸部,上述被驱动侧凸部设置为自该被驱动侧基准面的圆周方向多处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状态,并在圆周方向另一侧表面具有被驱动侧引导斜面。上述被驱动侧凸轮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在轴向上相对的支承支架和摩擦板等配合构件。为此,例如在上述被驱动侧凸轮的轴向一侧表面设置有与该配合构件卡合的卡合凸部。
上述凸轮装置通过使上述驱动侧凸轮相对于上述被驱动侧凸轮进行相对旋转,能够经由使上述驱动侧引导斜面与上述被驱动侧引导斜面滑动接触的状态切换非锁定状态和锁定状态,在上述非锁定状态下,将上述驱动侧凸部和上述被驱动侧凸部沿圆周方向交替配置,从而缩小了该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在上述锁定状态下,使该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顶面)与该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顶面)对接,从而扩大了该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
特别是,本发明的凸轮装置在上述驱动侧凸轮和上述被驱动侧凸轮中的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外径侧部分,例如径向外半部分设置有前端对接部,在该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内径侧部分,例如径向内半部分设置有在轴向上比该前端对接部凹陷的前端凹部。
优选的是,在上述一方凸轮的凸部(驱动侧凸部和被驱动侧凸部中的一方凸部)的引导斜面(驱动侧引导斜面和被驱动侧引导斜面中的一方引导斜面)的内径侧部分设置有倾斜滑接部,在该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引导斜面的外径侧部分设置有在轴向上比该倾斜滑接部凹陷的倾斜凹部,上述前端对接部设置在比该倾斜滑接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优选的是,该倾斜滑接部和该前端对接部设置为连续的状态。
优选的是,在上述一方凸轮的外周缘部的圆周方向至少1处位置且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包含上述倾斜凹部的部分,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缺口部,在上述驱动侧凸轮和上述被驱动侧凸轮中的另一方凸轮的凸轮面(驱动侧凸轮面和被驱动侧凸轮面中的一方凸轮面)的外径侧部分的圆周方向至少1处位置,且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该另一方凸轮的凸部匹配的部分,以沿轴向突出的状态设置有止挡凸部,从而该凸轮装置在上述锁定状态下,使上述缺口部的圆周方向一侧表面与上述止挡凸部的圆周方向另一侧表面抵接,阻止上述驱动侧凸轮沿作为切换为上述锁定状态时的该驱动侧凸轮的旋转方向的锁定方向进一步旋转。
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转向柱、位移支架、支承支架、通孔、杆状构件、锚定部、按压部、凸轮装置和1对倾斜用长孔。
上述转向柱能以沿宽度方向配置的倾斜轴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
转向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转向柱的内侧。
在自该转向柱的端部开口突出的部分固定有转向盘。
上述位移支架设置在上述转向柱的轴向中间部。
上述支承支架具有夹持上述位移支架的1对支承板部,支承于车身。
上述1对倾斜用长孔在上述1对支承板部的相互匹配的部分是例如以上述倾斜轴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或以上述倾斜轴为中心的圆弧的切线方向的直线状,并沿上下方向延伸。
上述通孔例如是圆孔或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在上述位移支架中的与上述1对倾斜用长孔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以沿宽度方向贯穿的状态形成。
上述杆状构件沿宽度方向贯穿上述倾斜用长孔以及上述通孔。
上述按压部设置在上述杆状构件的一端部且自上述1对支承板部中的一方支承板部的外侧表面突出的部分。
上述锚定部设置在上述杆状构件的另一端部且自上述1对支承板部中的另一方支承板部的外侧表面突出的部分。
上述凸轮装置扩大或缩小上述锚定部与上述按压部的间隔。
在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作为上述凸轮装置,使用本发明的凸轮装置,构成该凸轮装置的上述被驱动侧凸轮作为上述按压部发挥功能。构成上述凸轮装置的上述驱动侧凸轮以能进行将该杆状构件作为中心的旋转且被抑制了向该杆状构件的一端侧的位移的状态支承于上述杆状构件的一端部。在上述杆状构件的周围,在上述驱动侧凸轮或与该驱动侧凸轮同步旋转的构件,与设置于在上述杆状构件的轴向上与上述驱动侧凸轮或与该驱动侧凸轮同步旋转的构件相对的位置的不旋转的构件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另外,上述驱动侧凸轮能以能够进行与该杆状构件的相对旋转或能够进行与上述杆状构件同步的旋转的方式外嵌于上述杆状构件。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能在锁定状态下有效地防止驱动侧凸轮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进行相对旋转,使调节杆的操作力平滑化。即,在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中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前端面的外径侧部分设置有前端对接部,且在该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前端面的内径侧部分设置有在轴向上比该前端对接部凹陷的前端凹部。因此,在锁定状态下,只使上述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前端面中的设置在外径侧部分的前端对接部,与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中的另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前端面对接,从而能将上述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前端面中的设置在内径侧部分的前端凹部构成为不与上述另一方凸轮的凸部的前端面对接。因而,本发明的凸轮装置当在锁定状态下,上述驱动侧凸轮想要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进行相对旋转时,关于在上述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与上述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点,与上述驱动侧凸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与图11所示的以往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上述距离。由此,在使上述驱动侧凸轮沿锁定解除方向进行相对旋转时,能使作用于该驱动侧凸轮的阻止相对旋转的方向的弯矩作用力增大。结果,能够不影响调节杆的操作力地,在锁定状态下有效地防止上述驱动侧凸轮相对于上述被驱动侧凸轮沿锁定解除方向进行相对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装入有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相当于图10的剖视图。
图5的(A)是构成本发明的凸轮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被驱动侧凸轮的立体图,图5的(B)是该被驱动侧凸轮的主视图。
图6的(A)是构成本发明的凸轮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驱动侧凸轮的立体图,图6的(B)是该驱动侧凸轮的主视图。
图7的(A)~(C)是表示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模拟的结果的线图,图7的(A)表示由前端凹部的有无产生的本发明与以往构造的不同,图7的(B)表示由倾斜凹部的有无产生的本发明与以往构造的不同,图7的(C)表示由前端凹部以及倾斜凹部的有无产生的本发明与以往构造的不同。
图8是表示以往构造的转向装置的一例的局部侧视图。
图9是以往构造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
图11的(A)是从正面观察构成以往构造的凸轮装置的驱动侧凸轮的示意图,图11的(B)是从正面观察该被驱动侧凸轮的示意图,图11的(C)是从背面观察该被驱动侧凸轮的示意图。
图12的(A)是表示以往构造的凸轮装置的非锁定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2的(B)是表示以往构造的凸轮装置的从非锁定状态向锁定状态的切换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2的(C)是表示以往构造的凸轮装置的锁定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当转向盘1a进行旋转时,转向盘1a的旋转传递到转向器齿轮单元2a的输入轴3a,随着输入轴3a的旋转,借助齿轮齿条机构推拉左右1对横拉杆4a,对前车轮施加转向角。
转向盘1a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a的后端部,转向轴5a在沿轴向贯穿圆筒状的转向柱6a的状态下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转向柱6a。转向轴5a的前端部借助方向接头7a与中间轴8a的后端部相连接,中间轴8a的前端部借助另外的方向接头9a与输入轴3a相连接。在转向柱6a的前方设置有成为用于对转向轴5a施加转向辅助力的动力源的马达42。
转向轴5a构成为通过使后侧(图2的右侧)的外轴43的前端部与前侧(图2的左侧)的内轴44的后端部花键卡合,能够传递转矩,并且能够进行轴向的伸缩。转向轴5a利用单列深沟型等的滚动轴承以只能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转向柱6a的内侧,通过使外柱18a和内柱19a能伸缩地组合而构成该转向柱6a。
在构成转向柱6a的前侧的内柱19a的前端部固定有外壳10a,外壳10a的上部前端部利用沿宽度方向配置的倾斜轴12a以能进行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于车身。在外壳10a内收纳有构成电动辅助机构的、包括蜗杆以及蜗轮的蜗杆式减速器等。电动辅助机构依据作用于内轴44的转矩,利用固定于外壳10a的马达42驱动蜗杆旋转,从而对转向轴5a施加转向辅助力。
通过将外壳10a的上部前端部支承为能以倾斜轴12a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构成能够调节转向盘1a的上下位置的机构,并且通过使转向轴5a以及转向柱6a能够伸缩,构成能够调节转向盘1a的前后位置的机构。为了将转向盘1a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将位移支架13a固定在转向柱6a的一部分,并且将支承支架14a支承在车身侧。另外,在外柱18a的前部上端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20a,能使外柱18a的前部的内径弹性地扩大或缩小。在外柱18a的外周面中的从左右两侧夹着狭缝20a的部分,设置有构成位移支架13a的1对被夹持板部21a。在1对被夹持板部21a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孔(伸缩用长孔)16a。另外,在省略伸缩机构的情况下,利用圆孔构成通孔16a。
支承支架14a设置为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位移支架13a的状态。支承支架14a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安装板部45,和自安装板部45向下方下垂的左右1对支承板部22a。在安装板部45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开口于后端缘的1对缺口槽,支承支架14a以与1对脱离构件46的1对缺口槽卡合,从而能在二次冲击时向前方脱离的方式支承于车身,上述1对脱离构件46利用螺栓、螺柱等结合构件固定于车身。在1对支承板部22a的彼此匹配的部分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有将倾斜轴12a作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的1对倾斜用长孔15a。
杆状构件17a沿宽度方向贯穿倾斜用长孔15a和通孔16a。在杆状构件17a的轴向一端侧部分且自1对支承板部22a中的一方(图4的左侧)支承板部22a突出的部分,从该一方支承板部22a侧依次配置有摩擦组装体49b、被驱动侧凸轮28a、驱动侧凸轮27a、调节杆23a和推力轴承50。在设置在杆状构件17a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头部47与1对支承板部22a中的另一方(图4的右侧)支承板部22a之间,配置有构成上述锚定部的矩形按压板48和摩擦组装体49a。在形成在杆状构件17a的轴向一端部的外螺纹部51旋装有螺母52。
通过使矩形按压板48的内侧表面与构成摩擦组装体49a的伸缩用摩擦板55的形成为自形成于该伸缩用摩擦板55的长孔的上下两缘部向宽度方向外侧折弯的状态的1对折弯部卡合,阻止矩形按压板48相对于伸缩用摩擦板55相对旋转或沿上下方向位移。
1对摩擦组装体49a、49b是分别层叠多种摩擦板而构成的。配置在另一方支承板部22a与矩形按压部48之间的摩擦组装体49a,是通过层叠圆环摩擦板53、倾斜用摩擦板54和伸缩用摩擦板55这3种摩擦板而构成的。配置在一方支承板部22a与被驱动侧凸轮28a之间的摩擦组装体49b,是通过层叠圆环摩擦板53和倾斜用摩擦板54这2种摩擦板而构成的。
圆环摩擦板53在中央部具有供杆状构件17a贯穿的通孔,并且整体形成为圆环状。
倾斜用摩擦板54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有供杆状构件17a贯穿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并在下端部形成有作为圆孔的安装孔。通过使设置为自1对支承板部22a的外侧表面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状态的固定销56贯穿在该安装孔内,将倾斜用摩擦板54支承于支承支架14a。
伸缩用摩擦板55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中间部形成有供杆状构件17a贯穿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并在后端部形成有作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的安装孔。通过使设置为自1对被夹持板部21a中的另一方(图4的右侧)被夹持板部21a的外侧表面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状态的固定销57贯穿在该安装孔内,将伸缩用摩擦板55支承于外柱18a。伸缩用摩擦板55配置为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构成摩擦组装体49a的倾斜用摩擦板54中的配置在最外侧的1片倾斜用摩擦板54的状态。在与矩形按压板48相对的1片(宽度方向外侧)伸缩用摩擦板55上,以自长孔的上下两缘部向宽度方向外侧折弯的状态设置有用于与矩形按压板48卡合的1对折弯部。
在杆状构件17a的周围且配置在摩擦组装体49a、49b的内侧的部分外嵌有合成树脂制的套筒58。在套筒58的宽度方向内端部外周面上形成有矩形板状的凸缘部59,凸缘部59以只能进行沿倾斜用长孔15a的位移的方式与1对支承板部22a的倾斜用长孔15a内卡合。为了将圆环摩擦板53、倾斜用摩擦板54和伸缩用摩擦板55组合而预先进行摩擦组装体49a、49b的局部装配,利用套筒58。在1对被夹持板部21a的通孔16a的内侧配置有圆筒状的套环60和螺旋弹簧61。螺旋弹簧61在套环60与凸缘部59之间弹性地压缩。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使作用于驱动侧凸轮27a与被驱动侧凸轮28a之间的摩擦力得到提高。
使被驱动侧凸轮28a与驱动侧凸轮27a组合而构成凸轮装置25a。在本例中,被驱动侧凸轮28a为一方凸轮,作为上述按压部发挥功能。被驱动侧凸轮28a由烧结金属制成,具有供杆状构件17a贯穿的中心孔30a,整体构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在被驱动侧凸轮28a的外侧表面(图5的(A)的上表面)形成有作为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32a。
被驱动侧凸轮面32a包括平坦面状的被驱动侧基准面35a和截面为大致梯形的被驱动侧凸部36a,该被驱动侧凸部36a自被驱动侧基准面35a的圆周方向的等间隔的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为4处)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在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圆周方向两侧表面中的作为切换成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7a的旋转方向的锁定方向上的后侧表面,形成有自被驱动侧基准面35a平滑地倾斜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在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圆周方向两侧表面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前侧表面,形成有稍稍倾斜的墙面状的被驱动侧止挡面62。被驱动侧止挡面62的倾斜相当于从成形模中取出被驱动侧凸轮28a所需的起模坡度。
在作为被驱动侧凸部36a的顶面的前端面41a中的外径侧半部分,形成有存在于与被驱动侧凸轮28a的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上的平坦面状的前端对接部63,在该前端面41a中的内径侧半部分形成有在轴向上比前端对接部63凹陷一定量的前端凹部64。因而,在锁定状态下,成为只有前端面41a中的前端对接部63与驱动侧凸部34a的前端面40a抵接的状态。前端凹部64的沿轴向比前端对接部63凹陷的程度,只要满足前端凹部64不与驱动侧凸部34a的前端面40a抵接的条件,则可以任意地决定,例如可以设定为被驱动侧凸部36a,即,从被驱动侧基准面35a到前端对接部63的轴向尺寸的1/8~1/10左右。
在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的内径侧半部分形成有倾斜滑接部65,在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的外径侧半部分形成有在轴向上比倾斜滑接部65凹陷的倾斜凹部66。因而,当使驱动侧凸轮27a旋转时,只有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中的倾斜滑接部65与驱动侧凸轮28a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8a滑动接触。在相同的圆周方向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相同相位的部分)进行比较,倾斜凹部66在轴向上比倾斜滑接部65凹陷一定量。倾斜凹部66沿轴向自倾斜滑接部65凹陷的程度,只要满足倾斜凹部66不与驱动侧引导斜面38a滑动接触的条件,则可以任意地决定,例如可以设定为被驱动侧凸部36a的轴向尺寸的1/8~1/10左右。倾斜滑接部65以及倾斜凹部66由以曲线状倾斜的凸曲面构成。倾斜滑接部65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除倒角部以外的锁定方向上的后侧的端缘的轴向高度尺寸,与前端对接部63的轴向高度尺寸相等。
在被驱动侧凸部36a的作为顶面的前端面41a的外径侧半部分设置有前端对接部63,在作为圆周方向侧表面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的内径侧半部分设置有倾斜滑接部65。即,前端对接部63配置在比倾斜滑接部6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换言之,在被驱动侧凸轮面32a中的径向内半部分以沿圆周方向相邻的状态配置倾斜滑接部65和前端凹部64,在被驱动侧凸轮面32a中的径向外半部分以沿圆周方向相邻的状态配置倾斜凹部66和前端对接部63。
由于使前端对接部63和倾斜滑接部65不经由台阶部等地平滑连续,所以倾斜滑接部65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前侧的端缘(图5中的标注附图标记a的部分),在锁定方向上配置在比前端对接部63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后侧的端缘(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b的部分)稍靠前侧的位置。倾斜滑接部65的外周缘部(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c的部分)与前端对接部63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在锁定方向上位于后侧的端缘(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b的部分)以折弯成大致垂直的状态连续,并且倾斜滑接部65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前侧的端缘(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a的部分)与前端对接部63的内周缘部(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d的部分)以折弯成大致垂直的状态连续。
另外,倾斜滑接部65的外周缘部(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c的部分)和前端对接部63的内周缘部(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d的部分)大致配置在一个圆上,但也可以将倾斜滑接部65的外周缘部配置在比前端对接部63的内周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将倾斜滑接部65的外周缘部配置在比前端对接部63的内周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倾斜滑接部65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前侧的端缘(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a的部分),与前端对接部63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后侧的端缘(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b的部分)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在将倾斜滑接部65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前侧的端缘(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a的部分),配置在沿锁定方向比前端对接部63的圆周方向两端缘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后侧的端缘(图5中的标记附图标记b的部分)靠前侧的位置,并使倾斜滑接部65与前端对接部63在径向上重叠的情况下,在重叠的范围中,倾斜滑接部65与前端对接部63的轴向高度尺寸在圆周方向上只在一处是对齐的。因此,以倾斜滑接部65与前端对接部63的轴向高度尺寸对齐的圆周方向位置为边界,在位于倾斜滑接部65的锁定方向上的前侧的部分以及位于前端对接部63的锁定方向上的后侧的部分设置倒角部等退避部,防止在比上述边界靠锁定方向上的后侧的位置,前端对接部63的轴向高度尺寸比倾斜滑接部65的轴向高度尺寸高,或者在比上述边界靠锁定方向上的前侧的位置,倾斜滑接部65的轴向高度尺寸比前端对接部63的轴向高度尺寸高。
在被驱动侧凸轮28a的外周缘部中的夹着中心孔30a位于直径方向相反侧的2处位置,且在圆周方向上包含倾斜凹部66的部分,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缺口部67。缺口部67形成为横跨沿圆周方向相邻配置的1对被驱动侧凸部36a。即,缺口部67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使形成在被驱动侧凸部36a中的一方驱动侧凸部36a的前端对接部63的圆周方向半部分形成缺口,缺口部67的圆周方向中间部使存在于被驱动侧凸部36a彼此之间的被驱动侧基准面35a形成缺口,缺口部67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使形成于另一方驱动侧凸部36的倾斜凹部66的大部分形成缺口。缺口部67成为供形成于驱动侧凸轮27a的止挡凸部71进入的部分。在缺口部67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前侧表面形成有止挡面68,该止挡面68用于在锁定状态下与止挡凸部71抵接而阻止驱动侧凸轮27a沿锁定方向进一步旋转。
在被驱动侧凸轮28a的内侧表面的前后方向两端部设置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1对卡合凸部69。在1对卡合凸部69彼此间配置有倾斜用摩擦板54,该倾斜用摩擦板54构成配置在被驱动侧凸轮28a与一方支承板部22a之间的摩擦组装体49b,阻止被驱动侧凸轮28a相对于摩擦组装体49b进行相对旋转。
与被驱动侧凸轮28a一起构成凸轮装置25a的驱动侧凸轮27a相当于另一方凸轮。驱动侧凸轮27a由烧结金属制成,具有供杆状构件17a贯穿的中心孔29a,并且整体构成为圆环板状。在驱动侧凸轮27a的内侧表面(图6的(A)的上表面)形成有作为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的驱动侧凸轮面31a。
驱动侧凸轮面31a包括平坦面状的驱动侧基准面33a和截面为大致梯形的驱动侧凸部34a,上述驱动侧凸部34a自该驱动侧基准面33a的圆周方向的等间隔的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是4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
在驱动侧凸部34a的圆周方向两侧表面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前侧表面,形成有自驱动侧基准面33a平滑地倾斜的驱动侧引导斜面38a。驱动侧引导斜面38a是以直线状倾斜的倾斜平面,形成在从驱动侧凸轮面31a的径向内端部到外端部的范围内。在驱动侧凸部34a的圆周方向两侧表面中的锁定方向上的后侧表面,形成有稍稍倾斜的墙面状的驱动侧止挡面70。驱动侧止挡面70的倾斜相当于自成形模取出驱动侧凸轮27a所需的起模坡度。
作为驱动侧凸部34a的顶面的前端面40a形成为存在于与驱动侧凸轮27a的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上的平坦面状。前端面40a除设置有止挡凸部71的部分以外,形成在从驱动侧凸轮面31a的径向内端部到外端部的范围内。
在驱动侧凸轮面31a的外径侧部分中的夹着中心孔29a位于直径方向相反侧的2处位置,且在圆周方向上与前端面40a匹配的部分,设置有比前端面40a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1对止挡凸部71。通过使止挡凸部71进入到形成于被驱动侧凸轮28a的外周缘部的缺口部67内,在锁定状态下使止挡凸部71与止挡面68抵接,阻止驱动侧凸轮27a沿锁定方向进一步旋转。相对于此,在锁定解除状态下,通过使驱动侧止挡面70与被驱动侧止挡面62抵接,阻止驱动侧凸轮27a沿锁定解除方向进一步旋转。
在驱动侧凸轮27a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截面不是圆形的卡合突起72。卡合突起72与形成在调节杆23a的基端部的卡合孔以不能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卡合,从而能使驱动侧凸轮27a随着调节杆23a的往复摆动进行往复旋转。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侧凸轮27a基于调节杆23a的操作相对于杆状构件17a进行相对旋转。但也可以采用使杆状构件与驱动侧凸轮同步旋转的构造。
配置在调节杆23a的基端部与螺母52之间的推力轴承50,由包括圆环板状的1对轨道圈和在该1对轨道圈彼此之间呈放射状配置的多根针构成的推力滚针轴承构成。以在将凸轮装置25a切换为非锁定状态的状态下,在推力轴承50内部存在间隙的方式设定推力轴承50的各部分的尺寸。在将凸轮装置25a从非锁定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的阶段,即,在驱动侧引导斜面38a与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滑动接触的阶段,推力轴承50的内部间隙逐渐持续减少,并且针开始滚动,针的滚动持续进行直到达到锁定状态。总之,通过设置推力轴承50,能使将凸轮装置25a从非锁定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时产生的摩擦力减小,从而能使调节杆23a的旋转操作平滑化。
为了形成为能够调节转向盘1a的位置的状态,使调节杆23a沿规定方向(通常为下方)摆动,使驱动侧凸轮27a沿锁定解除方向旋转。并且,沿圆周方向交替配置驱动侧凸部34a和被驱动侧凸部36a,从而形成为使凸轮装置25a的轴向尺寸缩小了的非锁定状态,扩大作为上述按压部的被驱动侧凸轮28a与作为上述锚定部的矩形按压板48的间隔。结果,1对支承板部22a的内侧表面与1对被夹持板部23a的外侧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以及外柱18a与内柱19a的嵌合部的表面压力下降或消失。在该状态下,能在杆状构件17a在倾斜用长孔15a以及通孔16a内移动的范围内调节转向盘1a的上下位置以及前后位置。
在调节转向盘1a的上下位置时,构成摩擦组装体49a、49b的圆环摩擦板53以及伸缩用摩擦板55与杆状构件17a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但倾斜用摩擦板54不发生位移。相对于此,在调节转向盘1a的前后位置时,伸缩用摩擦板55与外柱18a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但圆环摩擦板53以及倾斜用摩擦板54不发生位移。
为了将转向盘1a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在使转向盘1a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后,当使调节杆23a反向(通常为上方)摆动时,形成在驱动侧凸部34a的圆周方向侧表面的驱动侧引导斜面38a,与形成在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圆周方向侧表面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滑动接触而被引导,登上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并且,驱动侧凸部34a的平坦面状的前端面40a与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平坦面状的前端面41a相互抵接,从而成为扩大了凸轮装置25a的轴向尺寸的锁定状态,缩小1对支承板部22a的内侧表面彼此的间隔。在该状态下,1对支承板部22a的内侧表面与1对被夹持板部23a的外侧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以及外柱18a与内柱19a的嵌合部的表面压力上升,转向盘1被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由于圆环摩擦板53、倾斜用摩擦板54以及伸缩用摩擦板55相互夹持,所以用于保持锁定状态下的转向盘1a的位置的力得到提高。
采用本例的转向柱装置,能在锁定状态下有效地防止驱动侧凸轮27a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8a进行相对旋转,并且能使调节杆的操作力平滑化。即,在设置于被驱动侧凸轮28a的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前端面41a中的外径侧部分设置有前端对接部63,并且在前端面41a中的内径侧部分设置有在轴向上比前端对接部63凹陷的前端凹部64。因此,将凸轮装置25a构成为:在锁定状态下,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前端面41a中只有设置在外径侧部分的前端对接部63与驱动侧凸轮27a的驱动侧凸部34a的前端面40a对接,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前端面41a中的设置在内径侧部分的前端凹部64不与驱动侧凸部34a的前端面40a对接。因而,本例的凸轮装置25a当在锁定状态下驱动侧凸轮27a想要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8a进行相对旋转时,关于在驱动侧凸部34a的前端面40a与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前端面41a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点,与驱动侧凸轮27a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与图11所示的以往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上述距离。由此,在使驱动侧凸轮27a沿锁定解除方向进行相对旋转时,能使作用于驱动侧凸轮27a的阻止相对旋转的方向的弯矩作用力增大。结果,能在锁定状态下有效地防止驱动侧凸轮27a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8a沿锁定解除方向进行相对旋转,从而能使调节杆的操作力平滑化。此外,在误对调节杆23a施加了冲击等时,也能使锁定状态不易解除。
另外,在被驱动侧凸部36a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中的内径侧部分设置有倾斜滑接部65,并且在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中的外径侧部分设置有在轴向上比倾斜滑接部65凹陷的倾斜凹部66。因此,将凸轮装置25a构成为:在从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时,能够只使设置在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的内径侧部分的倾斜滑接部65与驱动侧凸部34a的驱动侧引导斜面38a滑动接触,设置在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的外径侧部分的倾斜凹部66不与驱动侧引导斜面38a滑动接触。因而,本例的凸轮装置25a在为了从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而使驱动侧凸轮27a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8a沿锁定方向进行相对旋转时,与图11所示的以往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驱动侧引导斜面38a与被驱动侧引导斜面39a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点与驱动侧凸轮27a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由此,在使驱动侧凸轮27a沿锁定方向进行相对旋转时,能使作用于驱动侧凸轮27a的阻止相对旋转的方向的弯矩作用力减小。结果,在从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时,能够减小使驱动侧凸轮27a进行相对旋转所需的力。
本例的凸轮装置25a设置为使被驱动侧凸部36a的倾斜滑接部65与前端对接部63连续的状态,所以在从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时,能使驱动侧凸轮27a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8a平滑地相对旋转。换言之,能够防止调节杆23a的操作力突然增高等,使该调节杆23a的操作力稳定。
在被驱动侧凸轮28a中的包含实际上不作为凸轮面发挥功能的倾斜凹部66的部分,设置有具有止挡面68的缺口部67,所以作为凸轮装置25a,能够进行没有浪费的设计,并且实现被驱动侧凸轮28a的轻型化。
对为了确认由本实施方式的一例获得的效果而实施的3种模拟进行说明。第一,利用如图11所示由使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整体形成为对接面的构造以及如图5所示通过在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的内径侧半部分形成前端凹部而只使前端面的外径侧半部分形成为对接面的构造,实施了关于调节杆的操作力发生怎样的变化的模拟。除了使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的形状不同以外的条件均相同。如根据图7的(A)所示的模拟结果明确的那样,在只使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的外径侧半部分形成为对接面的构造(实线α)的情况下,与使前端面整体形成为对接面的构造(虚线β)相比,锁定状态(紧固状态)下的调节杆的操作力上升,换言之,杆不易发生相对旋转。
第二,利用如图11所示使被驱动侧凸部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整体形成为滑接面的构造以及如图5所示通过在被驱动侧凸部的被驱动侧引导面中的外径侧半部分形成倾斜凹部,只使被驱动侧引导面的内径侧半部分形成为滑接面的构造,实施了关于调节杆的操作力发生怎样的变化的模拟。除了使被驱动侧凸部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的形状不同以外的条件均相同。如根据图7的(B)所示的模拟结果明确的那样,在只使被驱动侧凸部的被驱动侧引导斜面的内径侧半部分形成为滑接面的构造(实线γ)的情况下,与使被驱动侧引导斜面整体形成为滑接面的构造(虚线δ)相比,能在整体上减小从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之前的调节杆的操作力。
第三,利用使被驱动侧凸部中的前端面整体形成为对接面,并且使被驱动侧引导斜面整体形成为滑接面的构造以及如图5所示只使被驱动侧凸部中的前端面的外径侧半部分形成为对接面并只使被驱动侧引导斜面的内径侧半部分形成为滑接面的构造,实施了关于调节杆的操作力发生怎样的变化的模拟。除了使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以及被驱动侧引导斜面的形状不同以外的条件均相同。如根据图7的(C)所示的模拟结果明确的那样,在只使被驱动侧凸部中前端面的外径侧半部分形成为对接面,并且只使被驱动侧引导斜面的内径侧半部分形成为滑接面的构造(实线ε)的情况下,与使前端面整体形成为对接面,并且使被驱动侧引导斜面整体形成为滑接面的构造(虚线ζ)相比,不仅能在整体上减小从锁定解除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之前的调节杆的操作力,还能提高锁定状态下的调节杆的操作力,使杆操作力在整体上平滑化(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中,表示了在构成被驱动侧凸轮的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的外径侧部分形成前端对接部,在内径侧部分形成前端凹部的构造,但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构成驱动侧凸轮的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的外径侧部分形成前端对接部,在该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的内径侧部分形成前端凹部。另外,也可以在构成驱动侧凸轮的驱动侧凸部形成倾斜滑接部以及倾斜凹部,也可以采用不形成倾斜滑接部以及倾斜凹部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1a、转向盘;2、2a、转向器齿轮单元;3、3a、输入轴;4、4a、横拉杆;5、5a、转向轴;6、6a、转向柱;7、7a、方向接头;8、8a、中间轴;9、9a、方向接头;10、10a、外壳;11、车身;12、12a、倾斜轴;13、13a、位移支架;14、14a、支承支架;15、15a、倾斜用长孔;16、16a、通孔;17、17a、杆状构件;18、18a、外柱;19、19a、内柱;20、20a、狭缝;21、21a、被夹持板部;22、22a、支承板部;23、23a、调节杆;24、锚定部;25、25a、凸轮装置;26、第1卡合凸部;27、27a、驱动侧凸轮;28、28a、被驱动侧凸轮;29、29a、中心孔;30、30a、中心孔;31、31a、驱动侧凸轮面;32、32a、被驱动侧凸轮面;33、33a、驱动侧基准面;34、34a、驱动侧凸部;35、35a、被驱动侧基准面;36、36a、被驱动侧凸部;37、第2卡合凸部;38、38a、驱动侧引导斜面;39、39a、被驱动侧引导斜面;40、40a、前端面;41、41a、前端面;42、马达;43、外轴;44、内轴;45、安装板部;46、脱离胶囊型构件;47、头部;48、矩形按压板;49a、49b、摩擦组装体;50、推力轴承;51、外螺纹部;52、螺母;53、圆环摩擦板;54、倾斜用摩擦板;55、伸缩用摩擦板;56、固定销;57、固定销;58、套筒;59、凸缘部;60、套环;61、螺旋弹簧;62、被驱动侧止挡面;63、前端对接部;64、前端凹部;65、倾斜滑接部;66、倾斜凹部;67、缺口部;68、止挡面;69、卡合凸部;70、驱动侧止挡面。

Claims (6)

1.一种凸轮装置,所述凸轮装置包括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驱动侧凸轮和被支承为不能旋转的被驱动侧凸轮,其中,
所述驱动侧凸轮具有驱动侧凸轮面,该驱动侧凸轮面设在所述驱动侧凸轮的轴向一侧表面上,包括驱动侧基准面、多个驱动侧凸部和多个驱动侧引导斜面,所述多个驱动侧凸部自该驱动侧基准面的圆周方向多处朝向轴向一侧突出,所述多个驱动侧引导斜面设置在该驱动侧凸部的圆周方向一侧表面,
所述被驱动侧凸轮具有被驱动侧凸轮面,该被驱动侧凸轮面设在所述被驱动侧凸轮的轴向另一侧表面上,包括被驱动侧基准面、多个被驱动侧凸部和多个被驱动侧引导斜面,所述多个被驱动侧凸部自该被驱动侧基准面的圆周方向多处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所述多个被驱动侧引导斜面设置在该被驱动侧凸部的圆周方向另一侧表面,
所述驱动侧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被驱动侧凸轮进行相对旋转,能够经由使所述驱动侧引导斜面与所述被驱动侧引导斜面滑动接触的状态切换非锁定状态和锁定状态,在所述非锁定状态下,所述驱动侧凸部和所述被驱动侧凸部沿圆周方向交替配置,缩小了该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与所述被驱动侧凸部的前端面对接而扩大了该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
在所述驱动侧凸部和所述被驱动侧凸部中的一方凸部的前端面的外径侧部分设置有前端对接部,在该一方凸部的内径侧部分设置有在轴向上比该前端对接部凹陷的前端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装置,其中,
在所述驱动侧引导斜面和所述被驱动侧引导斜面中的一方引导斜面的内径侧部分设置有倾斜滑接部,在该一方引导斜面的外径侧部分设置有在轴向上比该倾斜滑接部凹陷的倾斜凹部,所述前端对接部设置在比该倾斜滑接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轮装置,其中,
所述倾斜滑接部和所述前端对接部以连续的状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凸轮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方凸轮的外周缘部的圆周方向至少1处位置且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包含所述倾斜凹部的部分,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缺口部,
在所述驱动侧凸轮和所述被驱动侧凸轮中的另一方凸轮的凸轮面的外径侧部分的圆周方向至少1处位置,且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驱动侧凸部和所述被驱动侧凸部中的另一方凸部匹配的部分,以沿轴向突出的状态设置有止挡凸部,
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缺口部的圆周方向一侧表面与所述止挡凸部的圆周方向另一侧表面抵接,从而阻止所述驱动侧凸轮沿锁定方向进一步旋转,该锁定方向是切换为所述锁定状态时的该驱动侧凸轮的旋转方向。
5.一种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
转向柱,所述转向柱能以沿宽度方向配置的倾斜轴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并在内侧对固定有转向盘的转向轴进行支承;
位移支架,所述位移支架设置在所述转向柱的轴向中间部;
支承支架,所述支承支架具有夹持该位移支架的1对支承板部,支承于车身;
1对倾斜用长孔,所述1对倾斜用长孔在所述1对支承板部的相互匹配的部分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
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位移支架中的与所述1对倾斜用长孔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以沿宽度方向贯穿的状态形成;
杆状构件,所述杆状构件沿宽度方向贯穿所述倾斜用长孔以及该通孔;
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设置在该杆状构件的一端部且自所述1对支承板部中的一方支承板部的外侧表面突出的部分;
锚定部,所述锚定部设置在所述杆状构件的另一端部且自所述1对支承板部中的另一方支承板部的外侧表面突出的部分;
凸轮装置,所述凸轮装置扩大或缩小所述锚定部与所述按压部的间隔,
所述凸轮装置由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凸轮装置构成,所述被驱动侧凸轮作为所述按压部发挥功能,所述驱动侧凸轮以能够进行将该杆状构件作为中心的旋转,且被抑制了向该杆状构件的一端侧的位移的状态支承在所述杆状构件的一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其中,
在所述杆状构件的周围,在所述驱动侧凸轮和在所述杆状构件的轴向上与所述驱动侧凸轮相对的位置设置的不旋转的构件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或者,在所述杆状构件的周围,在与该驱动侧凸轮同步旋转的构件和在所述杆状构件的轴向上与该同步旋转的构件相对的位置设置的不旋转的构件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
CN201680005660.6A 2015-01-13 2016-01-13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Active CN107110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4540 2015-01-13
JP2015004540 2015-01-13
PCT/JP2016/050891 WO2016114327A1 (ja) 2015-01-13 2016-01-13 カム装置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312A true CN107110312A (zh) 2017-08-29
CN107110312B CN107110312B (zh) 2018-12-28

Family

ID=5640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660.6A Active CN107110312B (zh) 2015-01-13 2016-01-13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9833B2 (zh)
EP (1) EP3225879B1 (zh)
JP (1) JP6172406B2 (zh)
CN (1) CN107110312B (zh)
BR (1) BR112017014952A2 (zh)
WO (1) WO20161143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5280B2 (en) * 2018-03-27 2022-01-18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00029A1 (de) * 2015-01-08 2016-07-14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mit adaptierbarer Schwenklagerung
CN106627881A (zh) * 2017-02-24 2017-05-10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挡风玻璃支架
US10654512B2 (en) * 2017-03-06 2020-05-19 Yamada Manufacturing Co., Ltd. Steering device
KR102575152B1 (ko) * 2018-08-07 2023-09-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스티어링 컬럼 장치
JP7279581B2 (ja) * 2019-08-23 2023-05-2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314770B2 (ja) * 2019-11-07 2023-07-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318499B2 (ja) * 2019-11-20 2023-08-0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302451B2 (ja) * 2019-11-25 2023-07-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カム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940A (zh) * 2005-03-18 2006-09-20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CN101544243A (zh) * 2008-03-25 2009-09-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设备
CN102700597A (zh) * 2011-03-26 2012-10-03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方向盘装置
CN102815331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CN103958324A (zh) * 2012-11-28 2014-07-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08819T2 (de) * 2000-08-11 2005-12-29 Koyo Seiko Co., Ltd. Schwenkbare einstellbare Lenkvorrichtung
JP3782928B2 (ja) 2000-09-12 2006-06-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421912B2 (ja) * 2004-02-20 2010-02-24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固定装置
EP2105369A2 (en) 2008-03-25 2009-09-30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JP5012657B2 (ja) * 2008-05-19 2012-08-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運動指令生成装置
DE102012102556B3 (de) * 2012-03-26 2013-06-27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Aufsteckkörper für einen Spannbolzen
CN105416380B (zh) * 2012-07-12 2017-09-2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倾斜转向装置
JP5724994B2 (ja) * 2012-11-28 2015-05-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BR112016017880A2 (pt) * 2014-02-12 2018-05-29 Nsk Ltd. dispositivo de direção
US9969420B2 (en) * 2014-03-26 2018-05-15 Nsk Ltd. Position adjusting apparatus of steering wheel
CN107002839B (zh) * 2014-11-14 2018-04-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凸轮装置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
JP2017047826A (ja) * 2015-09-03 2017-03-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940A (zh) * 2005-03-18 2006-09-20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的固定装置
CN101544243A (zh) * 2008-03-25 2009-09-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设备
CN102700597A (zh) * 2011-03-26 2012-10-03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方向盘装置
CN102815331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CN103958324A (zh) * 2012-11-28 2014-07-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5280B2 (en) * 2018-03-27 2022-01-18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25879B1 (en) 2018-11-28
EP3225879A4 (en) 2018-05-16
JPWO2016114327A1 (ja) 2017-08-03
BR112017014952A2 (pt) 2018-03-13
CN107110312B (zh) 2018-12-28
US10279833B2 (en) 2019-05-07
EP3225879A1 (en) 2017-10-04
US20180346011A1 (en) 2018-12-06
JP6172406B2 (ja) 2017-08-02
WO2016114327A1 (ja)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312A (zh) 凸轮装置以及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EP3018032B1 (en) Steering apparatus
EP2915720B1 (en) Outer column and steering column device
EP2674347B1 (en) Steering column device
US9446781B2 (en) Steering system
CN100384671C (zh) 车辆用转向装置
US9545943B2 (en) Steering device
JP2015157502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958324A (zh) 转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8394453A (zh) 转向装置
EP2987700B1 (en) Steering device
US20210403074A1 (en) Dual direction locking mechanism for telescoping steering column
EP3220011B1 (en) Cam device, position-adjusting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position-adjusting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
EP2896546B1 (en) Steering apparatus
EP0003678A1 (en) A gear assembly
US11116296B1 (en) Outdoor umbrella with free axial rotation mechanism
CN107848560A (zh)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US3285090A (en)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CN210793313U (zh) 方向盘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6703512A (zh) 把手安装结构
JPS5845173Y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ヤフトの長さ調節装置
JPS6027726Y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CN219270328U (zh) 一体式滑动啮合件
JP2014180908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208133965U (zh) 一种低噪声脚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