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4218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84218A CN103984218A CN201410042956.8A CN201410042956A CN103984218A CN 103984218 A CN103984218 A CN 103984218A CN 201410042956 A CN201410042956 A CN 201410042956A CN 103984218 A CN103984218 A CN 1039842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heater
- paper
- electric power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温度差而导致定影带或加压辊的变形的定影装置。其通过被配置在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发热体(32)来构成加热构件(23)。当通过夹持部N的用纸P上的未定影图像里存在有图像区域和非图像区域时,对各发热体(32)的供给电力被控制为使得多个的发热体(32)中对应于图像区域X的图像区域发热体(32X)为高温,而对应于非图像区域Y的非图像区域发热体(32Y)为低温。当三个以上非图像区域发热体(32Y)邻接地存在时,是使得对各非图像区域发热体(32Y)的供给电力越靠近图像区域X,越是阶梯地增大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媒介上进行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片方式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作为记录媒介的用纸上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包括有通过加热构件来加热的定影回转体,和与该定影回转体抵接的相对构件,当用纸通过由定影回转体和相对构件的抵接而形成的夹持部时,该用纸上的调色剂就被加热熔融后得到定影。
一般地,加热构件是被构成为在通过纸张宽度的全体上加热定影回转体,由此来使得用纸全体得到加热。但是,当图像仅存在于用纸的一部分的区域里时,在没有图像存在的非图像区域中,热量就会被白白地消耗了。
于是,为了削减对非图像区域的热量的无谓消耗,在例如专利文献1至3等中提案的定影装置所采用的构成是,根据记录媒介上的图像来改变加热区域,并对需要定影的部分加热,而对不需要定影的部分是不加热的。
如上所述,在根据图像中的图像区域和非图像区域的分布来改变加热区域的构成中,尤其是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混有图像区域和非图像区域时,就会在定影回转体,进而是相对构件的长边方向上产生温度差。在相对构件的表面产生的温度差因为通过热膨胀差会改变相对构件的径向尺寸,所以就会在通过相对构件的长边方向的用纸的搬送速度中产生差别后成为发生搬送异常(用纸中皱折的发生等)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定影回转体的表面产生的温度差因为由于热膨胀量的差而发生热应力,所以就会在定影构件中产生被称作为扭折(kink)的变形而导致图像品质的下降。当定影回转体由带或膜等可挠性的薄材料来形成时,这些问题就变得更为显著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955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438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819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温度差而导致的定影回转体或相对构件的变形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回转体,和在与所述定影回转体之间形成夹持部的相对构件,和对所述定影回转体加热的加热构件,所述加热构件具有能够分别供电并被配置在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的发热体,当被供给到夹持部中的记录媒介上的未定影图像里存在有图像区域和非图像区域时,对各发热体的供给电力被控制为使得多个的发热体中对应于图像区域的发热体为高温,而对应于非图像区域的发热体为低温,其特征在于,当对应于非图像区域的发热体邻接地多个存在时,是使得对靠近图像区域的发热体的供给电力要大于对远离图像区域的发热体的供给电力的。
根据本发明,在定影回转体即相对构件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中不会发生急剧的温度差。因此,就能够抑制定影回转体或相对构件因热膨胀差而导致的变形,并抑制皱折的发生等的搬送异常,或实现图像品质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定影装置的基本构成的断面图。
图3所示是定影装置的要部斜视图。
图4(a)、4(b)、4(c)所示是图像形成图案的平面图。
图5所示是通过纸张时的加热管的输出和定影带的温度变化图。
图6所示是通过纸张时定影带的温度和发热体的供给电力之间的关系图。
图7所示是通过纸张时定影带的温度和发热体的供给电力之间的关系图。
图8所示是通过纸张时定影带的温度和发热体的供给电力之间的关系图。
图9所示是通过纸张时定影带的温度和发热体的供给电力之间的关系图。
图10所示是用纸尺寸和温度差的关系表。
图11所示是用纸厚度和温度差的关系表。
图12所示是加热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13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其他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
图14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其他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
图15所示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图面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状的构件或构成零件等的构成要素,只要能够判别,就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经过一次说明后省略其再次的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黑白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本体1的中央配设有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2。在感光体2的周围配设有作为带电机构的带电辊3、构成曝光机构的光源4及反光镜5、包括显影辊6的显影机构7、转印机构8以及包括清洁刮板9的清洁机构10等。
另外,在装置本体1中,还配设了收容有作为记录媒介的用纸P的供纸盘11、从供纸盘11来搬出用纸P的供纸辊12、作为时机辊的一对对位辊13、将图像定影到用纸P上的定影装置14以及将用纸P排出到装置外的排纸辊15等。还有,在记录媒介中,除了普通纸以外,还包含有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涂敷纸(涂层纸或铜版纸等)、描图纸及OHP膜材等。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设置有手动的给纸机构。
接着,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的动作。当成像动作开始时,感光体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图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被回转驱动,并且感光体2的表面通过带电辊3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接着,根据来自于未图示的读取装置或计算机等的图像信息,将光源4照射来的曝光光束L借助于反光镜5来扫描,并被照射到感光体2的带电面上。由此,就在感光体2的表面上形成了静电潜像。相对于该静电潜像,通过由显影辊6供给来的调色剂,就使得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图像被显像化(可视像化)了。
另外,当成像动作开始时,供纸辊12就开始回转驱动并从供纸盘11将用纸P一页一页地分离后送出。被送出的用纸P通过对位辊13来一旦停止其搬送,并使其姿势的偏差得到矫正。之后,使得对位辊13和感光体2的回转同步地来回转驱动,并以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先端与用纸P的搬送方向先端的规定位置为一致时的时机来搬送用纸P。然后,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由转印机构8形成的转印电场来转印到被搬送来的用纸P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P被搬送去定影装置14,并通过定影装置14来定影用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之后,用纸P就通过排纸辊15来被排出到装置外。
还有,没有被转印到用纸P上而残留在感光体2上的残留调色剂会随着感光体2的回转到达清洁刮板9,并通过清洁刮板9被刮落后除去。然后,感光体2的表面通过未图示的除电机构来除电后,去准备下一次的成像工序。
图2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基本构成的断面图。如图2所示地,定影装置14包括了作为定影回转体的定影带21和作为与定影带21抵接后形成夹持部N的相对构件(或相对回转体)的加压辊22以及作为加热定影带的加热构件的加热构件23等。
定影带21是由薄的具有可挠性的环状的带构件(包括膜材)来构成的。具体来说就是,定影带21是由外径为40mm厚度为40μm的SUS制的基材21a和包覆该基材21a的外周面的厚度为100μm的硅橡胶制的弹性层21b,以及包覆该弹性层21b的外周面的厚度为5-50μm的PFA或PTFE等的氟素系树脂制的脱模层21c等构成。还有,定影带21的基材21a也可以由聚酰亚胺等的树脂材料来构成。
加压辊22包括外径为40mm、厚度为2mm的铁制的芯棒22a,和包覆在该芯棒22a的外周面上的弹性层22b。加压辊22的弹性层22b由硅橡胶构成,其厚度为5mm。另外,为了提高脱模性,也可以在弹性层22b的外周面上配设由厚度为40μm左右的氟素系树脂构成的脱模层。
在定影带21的内周侧和加压辊22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配设有夹持形成构件24。夹持形成构件24的两端部被支持在定影装置14的未图示的侧板上。加压辊22通过加压杆等的加压机构来压接到该夹持形成构件24上后,就在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的压接部中形成了规定宽度的夹持部N。还有,定影回转体和相对构件也可以不进行加压而仅是抵接的构成。
另外,加压辊22是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等的驱动源被构成为在图中箭头B方向上回转驱动的。然后,当加压辊22回转驱动时,其驱动力通过夹持部N传递到定影带21上,定影带21就在图中箭头C方向上做从动回转了。另外,在定影带21的内周侧里还配设有支持定影带21的带支持构件29。
加热构件23由热加热器(thermal heater)或陶瓷加热器等的面状或板状的发热体构成。在定影带21的内周侧里,作为支持构件配设有支撑31,并通过该支撑31,加热构件23在比夹持部N更靠用纸搬送方向A的上游侧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地被支持。另外,在加热构件23里连接有电源25,电力是从电源25被供给到加热构件23里的。该电源25的输出是由加热控制机构26来控制的。加热控制机构26由包含CPU、ROM、RAM、I/O接口等的微型计算机来构成的。
另外,定影装置14包括有作为检测加热构件23的温度的加热器温度检测机构的第一热敏电阻27,和作为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的带检测机构的第二热敏电阻28。第一热敏电阻27被配设为直接与加热构件23接触,第二热敏电阻28相对于定影带21的外周面,在比加热构件23更靠带回转方向C的上游侧被配设为相向而对。由各热敏电阻27、28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被输入到加热控制机构26里,并根据该输入信息构成为由加热控制机构26来控制电源25的输出。
另外,在定影带21的外周侧与加热构件23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配设了作为对定影带21进行加压的按压构件的按压辊30。通过该按压辊30来使得定影带21从外周侧被朝向加热构件23加压后,定影带21就与加热构件23接触了。按压辊30的外径为15mm至30mm,由外径为8mm的铁制的芯棒30a,和包覆该芯棒30a的外周面的厚度为3.5mm至11mm的硅橡胶制的弹性层30b构成。另外,为了提高脱模性,也可以在弹性层30b的外周面上配设由厚度为40μm左右的氟素系树脂构成的脱模层。这里,按压辊30虽然是通过未图示的加压机构来被压接到定影带21上的,但也可以不通过加压机构来加压,而仅是使其抵接的构成。
参照图2来说明定影装置的基本动作。当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电源开关被启动时,随着电力从电源25被供给到加热构件23里,加压辊22同时也在图中的箭头B方向上开始回转驱动。由此,定影带21就通过其与加压辊22之间的摩擦力在图中的箭头C方向上做从动回转了。
之后,经过上述的图像形成工序而载置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G的用纸P被搬送到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之间的夹持部N中时,用纸P得到加热及加压后,用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G就被定影了。然后,用纸P从夹持部N被搬出后排出到机外。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定影装置的构成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作为加热构件的加热构件23具有在垂直于用纸P的搬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被等间隔地配设的多个(图7中为7个)的发热体32。各发热体32被连接到电源25中以能够分别地供电,并且,向各发热体32供给的电力是通过加热控制机构26被相互独立地来控制的。
具体来说就是,加热控制机构26所进行的是通过在多个的发热体32中选择使其发热的发热体32后来改变用纸宽度方向上的加热范围,和通过控制发热体32的启动/关闭(ON/OFF)的时机后来改变回转方向上的加热范围,以及通过控制发热体32的发热量来改变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加热温度)。还有,发热体32的发热量(输出)的控制是通过改变供给到各发热体32里的电力来进行的。该供给电力的改变是通过模拟地改变电压,或改变点灯占空(规定时间中的启动ON时间的比率)等来进行的。
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未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或外部机器传送来的图像信号被输入到图2所示的图像处理机构33中,并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来自于图像处理机构33的图像信息被输入到加热控制机构26里,并根据该图像信息由加热控制机构26借助于电源25来控制各发热体32的输出。
例如,如图4(a)所示地,在从用纸搬送方向A的先端侧开始依次存在有图像区域a、非图像区域b、图像区域c地来图像形成的用纸P中,在图像区域a、c中需要定影,而在非图像区域b中不需要定影。在这种情况下,加热控制机构26就根据来自于图像处理机构33的图像信息来对加热构件23进行控制,以使得对应于非图像区域b的定影带21的部位的温度要低于对应于图像区域a、c的定影带21的部位的温度。也就是说,这时,在对应于图像区域a、c的部位中,是对全发热体32进行通常的电力供给,而在对应于非图像区域b的部位中,是降低或停止对全发热体32的电力供给的。如此,在对应于非图像区域b的部位中,通过降低或停止对发热体32的电力供给,就能够削减对非图像区域b的无谓的热量消耗。
另外,如图4(b)所示地,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混合有图像区域d和非图像区域e时,就降低或停止向多个发热体32之中处在对应于非图像区域e的位置(图中右侧)里的发热体32的电力供给。由此,就能够削减非图像区域e中的无谓的热量消耗。
另外,如图4(c)所示地,图像区域和非图像区域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和搬送方向上混合存在。这时,对应于图中的符号g范围和符号i范围相重叠而形成的非图像区域,通过降低或停止向发热体32的电力供给,就与上述同样地,能够削减非图像区域中的无谓的热量消耗。
图5所示是在通过图4(a)所示用纸时的加热管的输出和定影带的温度变化的示意图。以下,在参照图5的同时来对定影带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地,在用纸上的图像区域a、c通过夹持部的时机Ta、Tc中,对发热体的供给电力的控制是使得定影带的温度变为定影所需的第一的目标温度Q1的。另一方面,在非图像区域b通过夹持部的时机Tb中,是在降低对发热体的电力供给后,控制为使得定影带的温度变为低于第一的目标温度Q1的第一的目标温度Q2,并削减无谓的热量消耗。这里,在图像区域a、c不通过夹持部的时间Tb、T1、T2中,虽然可以完全停止对发热体的供给电力,但温度降低太多时,如果同一用纸或下一张用纸的图像区域被供给到夹持部里时,就难以使得该发热体升温到第一的目标温度Q1里。因此,就如图5例示地,作为发热体的输出,较好的是设定有比对应于第一的目标温度Q1的输出W1要小的W2,并在图像区域的非通过时Tb、T1、T2中,通过以较小的输出W2来加热,控制为保持在低于第一的目标温度Q1而高于室温的第二的目标温度Q2里。具体的第二的目标温度Q2是根据加热构件23的性能或定影带21的热容量等来决定的。
另外,一般来说,从开始加热定影带到定影带的温度到达目标温度为止是需要一定的升温时间的。因此,在图像区域a的先端到达夹持部里的时刻才开始对应于第一的目标温度Q1的输出W1时,就会来不及对第一的目标温度Q1的升温。于是,如图5例示地,考虑到定影带的升温时间后,较好的是从各图像区域a、c的先端到达夹持部之前的时机就开始在规定时间Tx期间内通过输出W1来预热。只是,从节能的观点来看,预热时间Tx以尽可能短为好。另外,由于定影带的升温时间是因定影带自身的导热率或回转方向的发热长度等而不同,只要事先通过实验等来确定即可。
另外,在图5的例示中,虽然是将各图像区域a、c的定影温度设定为相同的第一的目标温度Q1,但也可以根据图像区域来变化目标温度。
例如,当各图像区域的图像的种类因文字、照片、图等而不同时,也可以根据图像的种类来变化对应于各图像区域的目标温度。尤其是,当图像为照片的时候,因为有时需要提高图像的光泽度,通过将相对于照片的图像区域的目标温度设定得较高,就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光泽度。
另外,各图像区域的图像图案因像素图像(solid image)、半色调图像、线图像、文字图像等不同时,或者图像图案的处理方法因抖动法或误差扩散法等不同时,也可以根据图像图案或处理方法来改变对应于各图像区域的目标温度。调色剂粒子之间的孤立程度或密集程度因各种图像图案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公知的是,孤立时的调色剂比起密集时的时候来要容易剥离。因此,对于调色剂为孤立的图像图案,是升高目标温度使其不容易剥离,相反地,对于调色剂密集的图像图案,通过降低目标温度就可以削减消耗热量。
另外,当各图像区域的调色剂附着量不同时,因为各定影所需的温度不同,也可以是根据图像信息来把握调色剂的附着量,并根据这个来改变各个图像区域的目标温度。通常,在调色剂的附着量较多的图像中,因为调色剂的熔融需要较多的热量,所以就需要提高目标温度。相反地,在调色剂的附着量较少的图像中,降低目标温度后就能够实现消耗热量的削减。
另外,在采用多种颜色的调色剂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调色剂的颜色不同有时会导致定影所需的热量不同,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调色剂的颜色来改变目标温度。例如,黑色的调色剂与黄色、青色、品红色等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相比,定影所需的热量较少,在仅使用黑色的调色剂的图像区域中,通过降低目标温度就可以实现消耗热量的削减。
[第一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构成。图8所示是在到达夹持部N的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混合有图像区域X和非图像区域Y(图4(b)、图4(c)的方式),并且存在有多个对应于各非图像区域Y的发热体32。还有,在该图的例示中,是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图像区域X的同时,还在其两侧形成非图像区域Y。图8例示的加热构件23具有8个发热体32,其中左侧的3个发热体32Y对应于左侧的非图像区域Y,右侧的2个发热体32Y对应于右侧的非图像区域Y。对应于定影带21的图像区域X的部分通过中央的3个发热体32X来加热到第一的目标温度Q1(例如是160℃)里。另外,对应于右侧的非图像区域Y的部分通过右侧的2个发热体32Y来加热,对应于左侧的非图像区域Y的部分通过左侧的3个发热体32Y来加热。
在本发明中,是在向着对应于非图像区域Y的发热体32Y的供给电力中设差(设有差别),并使得其中供给到靠近图像区域X的发热体32Y(例如是从左面开始的第三个发热体)里的电力要大于供给到离开图像区域X的发热体32Y(例如是左端的发热体或从左开始的第二个发热体)里的电力。
定影带各部分的温度是根据被供给到对应的发热体32里的电力来决定的。另外,定影带各部分产生的温度差基本上是和供给到各发热体32里的电力的差成比例的。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地控制供给到各发热体32里的电力,就能够在对应于定影带21的非图像区域Y的表面上产生阶梯的温度变化。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到非图像区域的发热体32Y里的电力是越远离图像区域X的发热体32越是阶梯地减小。因此,非图像区域Y中的定影带21的温度越是远离图像区域X,越是从第一的目标温度Q1开始阶梯地下降。这时,为了简化控制流程,以将各段的温度差α为一定的值为好。为了使得温度差α为一定而不变,在邻接的2个发热体32之间(互为32Y之间,以及32X和32Y之间)的供给电力中设差时,是使得其差β为一定的值的。
如图8所示,在对应于左侧的非图像区域Y的区域中,定影带21的温度从第一的目标温度Q1开始下降3个阶梯,并且,带左端为第二的目标温度Q2。另外,在对应于右侧的非图像区域y的区域中,温度下降2个阶梯,并且,带右端为高于第二的目标温度Q2的温度。
与以上所述图8的构成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地,是在对应于非图像区域Y的各发热体32Y里供给相同的电力S2,并将定影带21对应于非图像区域Y的区域都变为第二的目标温度Q2后,定影带21对应于图像区域X的部分和对应于非图像区域Y的部分的边界部的温度差(Q1-Q2)就会增大。因此,在该边界部处就可能因热膨胀差产生的热应力后导致定影带21的变形。另外,该温度差传递后也会在加压辊22的表面产生热膨胀差,并使得加压辊22的外径尺寸变动后,可能引起其长边方向的搬送速度的变动。如图7所示地,如果使得供给到非图像区域的发热体32Y里的电力S2大于图6所示,由于对应于非图像区域Y的区域的温度变高,虽然能够减小图像区域X和非图像区域Y的边界部处的温度差来避免上述的问题,但却因为增加非图像区域Y的发热体32的消耗电力,所以就会产生热量损失增大的问题。
相对于此,如果是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构成,就能够防止定影带21的一部分区域中急剧的温度变化。因此,就可以在将非图像区域Y中的热量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度里的同时,防止热膨胀差引起的定影带21或加压辊22的变形,并且避免图像品质的下降或搬送异常(皱折等的发生)。
尤其是,当对应于非图像区域Y的发热体32Y是邻接后有3个以上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将朝向这些3个以上的发热体32Y的供给电力控制为越是远离图像区域X越是阶梯地减小,就能够进一步减小定影带21的温度变化,从而更切实地获得上述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图9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定影带21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最大温度差)αmax被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该最大温度差αmax是在能够避免定影带21或加压辊22的变形的范围内,被设定为最大的。为了获得该最大温度差αmax,在同时供给到各发热体32X、32Y里的电力中,最大的电力值S1和最小的电力值S2的差βmax是作为规定值来被设定的。通过如此来规定被同时供给的电力的最大值S1和最小值S2的差βmax,就能够切实地防止因热膨胀差而导致的定影带21或加压辊的变形。
以上所述的定影带21的温度差α或最大温度差αmax是根据通过纸张的用纸尺寸或用纸厚度来被设定为不同的值的。当用纸尺寸较大(例如A3尺寸)时,因为容易发生皱折等的搬送异常,所以是以减小温度差α为好。反过来,当用纸尺寸较小(例如是A5尺寸以下)时,因为那种搬送异常不容易发生,所以就能够增大温度差α。另外,当用纸尺寸较小(例如是A5尺寸以下)时,因为投入到加热构件23里的电力仅集中在其长边方向中央部里,所以就能够较大地进行定影带21的温度上升。因此,就能够将T2设定得较大。
以上,定影带21的温度差α和最大温度差αmax根据用纸尺寸能够例如图10所示地来设定。邻接的发热体32的供给电力的差β或最大差βmax被分别设定以获得该温度差α或最大温度差αmax。
另外,定影带21的温度差α或最大温度差αmax也可以根据在夹持部N里通过纸张的用纸的厚度来决定。例如,在薄纸的时候,因为容易发生皱折等的搬送异常,所以就减小邻接温度差α或最大温度差αmax,反过来,在厚纸中因为不容易发生搬送异常,所以就能够较大地设定邻接温度差α或最大温度差αmax。
以上,定影带21的邻接温度差α和最大温度差αmax还能够根据用纸的厚度例如图11所示地来设定。邻接的发热体32的供给电力的差β或最大差βmax被设定为获得该邻接温度差α或最大温度差αmax。
还有,当根据用纸尺寸设定的温度差α及最大温度差αmax和根据用纸厚度设定的温度差α及最大温度差αmax为不同值时,就选择较小的温度差。另外,从第一的目标温度Q1减去最大温度差αmax时的温度不能够低于第二的目标温度Q2。在低于第二的目标温度Q2的时候,就将第二的目标温度Q2作为带的最低温度来设定,并决定供给电力以获得该温度。
在上述说明中,虽然例示的是加热构件23的各发热体32都具有相同长度的情况,但也可以使得一部分的发热体32的长度比其他的长或短。通常,图像区域X被形成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里,在对应于该图像区域X的中央的发热体32X中,设置温度差的必要性较少。因此,就如图12所示地,能够使得中央的发热体32a形成为比其他的发热体32要长。这时,供给到包括长尺寸的发热体32a在内的各发热体32里的电力是将供给到发热体32的单位长度里的电力量作为基准来控制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定影回转体是以采用定影带21、作为加热机构是以采用从定影带21的内周侧来加热的加热构件23为例来说明的,但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不局限于此。
例如,本发明如图13所示地,也可以适用于作为定影回转体采用的是定影辊60、作为加热机构采用的是从定影辊60的外周侧来加热的加热构件23的构成。该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辊60是由外径为40mm、厚度为1mm的铝制的芯棒60a,和包覆该芯棒60a的外周面的绝热层60b,和包覆该绝热层60b的外周面的导热层60c,以及包覆该导热层60c的外周面的脱模层60d。
绝热层60b由硅橡胶来形成,厚度为3mm。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绝热层60b的绝热功能,也可以由散热较少的发泡硅橡胶来形成绝热层60b。
导热层60c由镍形成。但是,导热层60c的材料不局限于镍,也可以是不锈钢等的铁系合金、铝或铜等的金属系、石墨片材等,只要是导热性至少高于绝热层60b的材料即可。通过发置这种导热性良好的导热层60c,就能够降低加热构件23的发热不均导致的定影辊60的表面温度中的局部的温度不均。另外,因为通过导热层60c还能够在比配设了加热构件23的区域稍大的区域中使得温度上升,所以就有利于能够补偿和图像的偏差。由此,构成加热构件23的多个的发热体32的大小或间隔等的设定的自由度就增大了。
脱模层60d由PFA或PTFE等的氟素系树脂形成,厚度为5-30μm。
另外,图13所示的定影装置14虽然包括有将电力供给到加热构件23中的电源25,和根据来自于图像处理机构33的信息来控制加热构件23的加热控制机构26,和检测加热构件23的温度的第一热敏电阻27以及检测定影辊60的温度的第二热敏电阻28,但因为它们的构成基本上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就省略其说明。
还有,在图13中,虽然是加热构件23与定影辊60的表面接触的构成,但也可以使用由线圈和变频器构成的IH方式的非接触方式的加热机构。在采用IH方式时,通过将加热用的线圈在定影辊60的轴方向上多根配设,或将遮断磁通量的构件在定影辊60的轴方向上多根配设后,就能够控制加热区域或加热量了。
另外,如图14所示地,在图2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将加热构件23配置在定影带21的内部形成夹持部N的部位里。这时,还能够使得加热构件23作为夹持形成构件24来起作用。
另外,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搭载在如图15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里。图15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有相对于装置本体1可以装卸的4个处理单元20Y、20M、20C、20K。各处理单元20Y、20M、20C、20Kk除了收容有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以外,其他的构成都是相同的。具体来说就是,各处理单元20Y、20M、20C、20K包括有感光体2,和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辊3,和包括显影辊6的显影机构7,以及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10等。
在各处理单元20Y、20M、20C、20K的上方,作为转印机构8还设置有中间转印带16,和多个的一次转印辊17以及二次转印辊18。另外,在各处理单元20Y、20M、20C、20K的下方还设置有曝光装置19。
以下,对图15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的成像动作进行说明。当成像动作开始时,各处理单元20Y、20M、20C、20K中的感光体2被回转驱动,并且各感光体2的表面通过带电辊3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在被带电的各感光体2表面上分别照射了来自于曝光装置19的激光后,就形成了静电潜像。这时,在各感光体2上曝光的图像信息是将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分解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等颜色信息后的单色的图像信息。在如此形成在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像中,通过从各显影机构7供给来的调色剂,静电潜像就作为调色剂像被显像化(可视像化)了。
另外,当成像动作开始时,中间转印带16就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上被回转驱动。之后,随着各感光体2的回转,当感光体2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到达各个一次转印辊17的位置里时,就通过形成在一次转印辊17和感光体2之间的转印电场来将各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到中间转印带16上后进行转印。如此一来,就在中间转印带16的表面上载置了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了。另外,转印后的各感光体2的表面在由清洁机构10来清洁后,就通过未图示的除电装置来被除电。
另外,在装置本体1的下部,供纸辊12开始回转驱动,并且用纸P从供纸盘11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中。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中的用纸P通过对位辊13来一旦停止搬送后,以规定的时机被搬送到二次转印辊18和中间转印带16的之间。然后,通过形成在二次转印辊18和中间转印带16之间的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起转印到用纸P上了。之后,用纸P被搬送去定影装置14,并在通过定影装置14将用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用纸P上后,通过排纸辊15来将用纸P排出到装置外。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在用纸上形成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是使用4个处理单元20Y、20M、20C、20K中的某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2个或3个的成像部后来形成2色或3色的图像。
另外,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3年02月07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022337,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回转体,和在与所述定影回转体之间形成夹持部的相对构件,和对所述定影回转体加热的加热构件,所述加热构件具有能够分别供电并被配置在记录媒介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的发热体,当被供给到夹持部中的记录媒介上的未定影图像里存在有图像区域和非图像区域时,对各发热体的供给电力被控制为使得多个的发热体中对应于图像区域的发热体为高温,而对应于非图像区域的发热体为低温,
其特征在于:当对应于非图像区域的发热体邻接地多个存在时,是使得对靠近图像区域的发热体的供给电力要大于对远离图像区域的发热体的供给电力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对应于非图像区域的发热体邻接地存在有三个以上时,是使得对该三个以上的发热体的供给电力越远离图像区域,越是阶梯地减小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邻接的两个发热体的供给电力的差是一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电力的差是根据记录媒介的尺寸或厚度来决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被同时供给到各发热体里的电力中,是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设定为规定值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值是根据记录媒介的尺寸或厚度来决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构件的相对位置里,配置有朝着所述加热构件来按压所述定影回转体的按压构件。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22337A JP6047856B2 (ja) | 2013-02-07 | 2013-02-07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022337 | 2013-02-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84218A true CN103984218A (zh) | 2014-08-13 |
CN103984218B CN103984218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125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4295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4218B (zh) | 2013-02-07 | 2014-01-29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22212B2 (zh) |
JP (1) | JP6047856B2 (zh) |
CN (1) | CN103984218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5061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 |
CN110501890A (zh) * | 2018-05-18 | 2019-11-26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221233A (zh) * | 2018-11-26 | 2020-06-02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1610706A (zh) * | 2019-02-22 | 2020-09-01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143814A (ja) | 2013-12-25 | 2015-08-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加熱部材、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6156234B2 (ja) * | 2014-04-03 | 2017-07-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219417A (ja) | 2014-05-19 | 2015-12-07 | 株式会社東芝 | 定着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定着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416502B2 (ja) * | 2014-05-19 | 2018-10-31 | 株式会社東芝 | 定着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定着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337621B2 (ja) | 2014-06-03 | 2018-06-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038545A (ja) | 2014-08-11 | 2016-03-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21507B2 (ja) | 2014-09-24 | 2018-05-09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09461B2 (ja) * | 2014-09-30 | 2018-10-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
JP6439432B2 (ja) * | 2014-12-18 | 2018-12-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206484A (ja) * | 2015-04-24 | 2016-12-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ヒータ、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47947B2 (ja) | 2015-06-23 | 2019-07-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79366B2 (ja) | 2015-07-02 | 2019-09-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648504B2 (ja) | 2015-11-25 | 2020-02-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723845B2 (ja) | 2016-07-01 | 2020-07-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18574B2 (ja) * | 2017-02-02 | 2021-0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906474B1 (ko) * | 2017-05-02 | 2018-10-11 | (주)로픽 | 이송로봇용 그리퍼 |
JP7051442B2 (ja) | 2018-01-05 | 2022-04-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059013B2 (ja) * | 2018-01-05 | 2022-04-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277230B2 (ja) * | 2018-05-18 | 2023-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 |
JP7102255B2 (ja) * | 2018-06-27 | 2022-07-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0016843A (ja) | 2018-07-27 | 2020-01-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0042240A (ja) * | 2018-09-13 | 2020-03-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163147B2 (ja) * | 2018-11-22 | 2022-10-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加熱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7305400B2 (ja) * | 2019-03-28 | 2023-07-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301585B2 (ja) * | 2019-04-16 | 2023-07-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277233B2 (ja) * | 2019-04-16 | 2023-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1063876A (ja) * | 2019-10-11 | 2021-04-22 |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光沢付与装置を用いたトナー像の定着 |
JP7433956B2 (ja) * | 2020-02-12 | 2024-02-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10824103B1 (en) | 2020-02-26 | 2020-11-03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7446922B2 (ja) | 2020-06-02 | 2024-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2013652B2 (en) | 2022-03-17 | 2024-06-18 | Ricoh Company, Ltd. |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tator holder and reflecto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43860A (ja) * | 2000-03-31 | 2001-12-14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69409A (ja) * | 2000-12-01 | 2002-06-14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熱ローラ定着装置 |
CN101551630A (zh) * | 2008-03-31 | 2009-10-07 | 夏普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645881A (zh) * | 2011-02-21 | 2012-08-22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控制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95540A (ja) | 1992-09-11 | 1994-04-08 | Canon Inc |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6175518A (ja) * | 1992-12-09 | 1994-06-2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8152807A (ja) * | 1994-11-30 | 1996-06-11 | Nec Corp | トナー定着器 |
US6603936B2 (en) * | 2000-12-29 | 2003-08-0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Fix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method |
US6587654B1 (en) * | 2002-01-07 | 2003-07-0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424475B2 (ja) | 2003-12-18 | 2010-03-03 | サイバ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トナー定着方式 |
JP2007226023A (ja) * | 2006-02-24 | 2007-09-06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67522B2 (ja) * | 2007-05-10 | 2009-11-1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50210A (ja) * | 2011-01-18 | 2012-08-09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252190A (ja) * | 2011-06-03 | 2012-12-20 | Ist Corp | 定着装置 |
JP5995132B2 (ja) | 2012-02-09 | 2016-09-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3
- 2013-02-07 JP JP2013022337A patent/JP60478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22 US US14/161,078 patent/US912221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1-29 CN CN201410042956.8A patent/CN1039842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43860A (ja) * | 2000-03-31 | 2001-12-14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69409A (ja) * | 2000-12-01 | 2002-06-14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熱ローラ定着装置 |
CN101551630A (zh) * | 2008-03-31 | 2009-10-07 | 夏普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645881A (zh) * | 2011-02-21 | 2012-08-22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控制程序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5061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 |
CN110501890A (zh) * | 2018-05-18 | 2019-11-26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0501890B (zh) * | 2018-05-18 | 2022-09-06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加热装置 |
CN111221233A (zh) * | 2018-11-26 | 2020-06-02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1221233B (zh) * | 2018-11-26 | 2024-04-19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1610706A (zh) * | 2019-02-22 | 2020-09-01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47856B2 (ja) | 2016-12-21 |
US9122212B2 (en) | 2015-09-01 |
CN103984218B (zh) | 2016-08-17 |
JP2014153507A (ja) | 2014-08-25 |
US20140219696A1 (en) | 2014-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84218A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36334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154487A (ja)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9053228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23178A (ja) | 加熱ヒータ、加熱ヒータ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702272B2 (en) |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etting value of electric power to be supplied to each of components of an apparatus by switching between power control modes depending on a status of operation of each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apparatus | |
JP2007248656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99005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rrects a target temperature for heating a region without a toner image when an abnormality is detected | |
JP2010286743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該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1043246A (ja) |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10052279A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14225004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9304454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 |
US7792445B2 (en) | Drive detection device for fixing device | |
JP6047855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757046B2 (ja) | 定着装置 | |
JP2013083683A (ja) | 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31750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70182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定着方法 | |
JP2005142023A (ja) | 加熱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加熱装置の加熱方法 | |
WO2005015320A1 (ja) |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0162944A (ja) |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89939B2 (ja) | 定着ヒータ、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10649A (ja)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39822A (ja) | ヒータ、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