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0313A - 车辆用隔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隔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0313A
CN103930313A CN201280051411.2A CN201280051411A CN103930313A CN 103930313 A CN103930313 A CN 103930313A CN 201280051411 A CN201280051411 A CN 201280051411A CN 103930313 A CN103930313 A CN 103930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ember
rear plate
peristome
base pl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14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户田晴伸
冈井邦茂
渡边吉弘
吉见幸春
池田忠繁
藤井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goya University NUC
AMS Co Ltd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Nagoya University NUC
AMS Co Ltd Jap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oya University NUC, AMS Co Ltd Japan filed Critical Nagoya University NUC
Publication of CN103930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0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60R2019/525Radiator gril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隔栅,在该车辆用隔栅中,底板部件(22)具有分散配置的开口部(24)。配置在底板部件(22)的背面侧的后板部件(26)具有以与开口部(24)紧密连接的方式能够插入该开口部(24)中的突出部(28)。在开口部(24)和突出部(28)的附近设置有向开口部(24)一侧对突出部(28)施力的弹簧(38)。在弹簧(38)的附近设置有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突出部(28)在弹簧(38)的作用下插入开口部(24)中,禁止空气流过开口部(24)。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根据温度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形,产生克服弹簧(38)的作用力的力。从而使突出部(28)离开开口部(24),使车辆用隔栅处于空气流过开口部(24)的通气状态。在突出部(28)插入开口部(24)中的状态下,由底板部件(22)和突出部(28)的组合形成车辆表面的设计。

Description

车辆用隔栅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辆用隔栅。尤其涉及一种不但能发挥提高车辆美观的装饰功能外,还能发挥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设定为通气状态或阻挡状态的功能的车辆用隔栅。
背景技术
近年受到欢迎的混合动力汽车因冬季时过于寒冷而导致其油耗恶化,作为该问题的预防措施,需要防止冷空气侵入到引擎室内。作为防止冷空气侵入到引擎室内的技术,例如人们公知如下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即,在搭载引擎的传统汽车中,该汽车用空调装置利用闸门使用于将空气引入引擎室内的连通通路开闭,以使在外部空气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引擎室内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不会降低(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70733号)。
但是,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70733号所记载的汽车用空调装置中,用于使连通通路开闭的闸门位于引擎室的前方且配置在车辆内部,因而不能有助于提高车辆的美观。另外,为了提高车辆的美观,有时会安装车辆外饰件,但是,如果将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70733号所记载的汽车用空调装置和车辆外饰件这两者都安装在车辆上的话,则会使整车重量相应地增加,从而导致油耗的升高。因此,如果发明出具有如下功能的车辆用隔栅,便能提高车辆的商品价值:即,不仅能提高车辆的美观,还能确保在外部空气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的引擎室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除了能发挥提高车辆美观的装饰功能外,还能发挥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设定为通气状态或阻挡状态的功能的车辆用隔栅。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车辆用隔栅是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辆用隔栅,具有底板部件、后板部件、连接部件、移动机构。底板部件配置在车辆的外表面侧,具有开口部,开口部构成所述车辆的外表的设计的一部分。后板部件配置在底板部件的内表面侧,具有突出部,突出部能够插入所述开口部中,从而与所述开口部紧密接触。连接部件用于连接后板部件和底板部件。移动机构能够使后板部件相对于底板部件移动到突出部插入开口部中时的第1位置,另外,移动机构能够使后板部件相对于底板部件移动到突出部离开开口部时的第2位置。这里,移动机构具有施力部件、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其中,施力部件对后板部件施力,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其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形,从而产生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力。连接部件设置在底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和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周缘部相重叠的部分上。施力机构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安装在连接部件上,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其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化,从而使后板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由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或者,使后板部件由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在后板部件相对于底板部件移动到第1位置的状态下,由底板部件和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组合形成车辆的外表的设计的一部分。
在该车辆用隔栅中,由底板部件和后板部件的插入该底板部件的开口部中的突出部的组合能够形成立体的设计,提高车辆的美观,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通过使底板部件的设计多样化,或者使后板部件的设计多样化,能够使由底板部件和突出部的组合形成的车辆用隔栅的设计变得极为多样,车辆的美观效果变化繁多,能进一步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由于构成移动机构的施力部件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安装在底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和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周缘部相重叠的部分上设置的连接部件上,因而能够使移动机构结构紧凑。由此能够使整个车辆用隔栅小型化,减小车辆用隔栅所占车辆内的空间。还有,在使用形状记忆材料部件的移动机构中,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形,产生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从而能够使突出部在插入开口部的状态和没有插入开口部的状态之间切换。从而能够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使车辆用隔栅在通气状态(容许空气流过的状态)或者阻挡状态(禁止空气流过的状态)之间切换。因此能够提高上述车辆用隔栅的性能,使其商品价值得到提高。
另外,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可以根据车辆行驶时作用于底板部件或后板部件的风压来设定。根据车辆行驶时作用于底板部件或后板部件的风压来设定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能够根据风压的大小来设定通气状态或阻挡状态,进一步提高车辆用隔栅的性能。
另外,移动机构还可以具有用于将后板部件保持在第1位置的第1保持机构,另外,还可以具有用于将后板部件保持在第2位置的第2保持机构。
另外,本说明书公开一种能够根据周围温度在通气状态和阻挡状态之间切换的新的通气阻挡装置。即,本说明所公开的通气阻挡装置具有底板部件、后板部件、连接部件、移动机构,其中,底板部件具有开口部,后板部件配置在底板部件的内表面侧,具有突出部,突出部能够插入所述开口部中从而与所述底板部件的所述开口部紧密接触,连接部件用于连接后板部件和底板部件,移动机构能够使后板部件相对于底板部件移动到突出部插入开口部中时的第1位置,另外,移动机构能够使后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件移动到突出部离开开口部时的第2位置。移动机构具有施力部件、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其中,施力部件对后板部件施力,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其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形,从而产生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力。连接部件设置在底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和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周缘部相重叠的部分上。施力机构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安装在连接部件上,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其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化,从而使后板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由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或者,使后板部件由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该装置可以正好适用于车辆用隔栅(车辆部件),还有,可以适用于车辆用隔栅以外的其他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前隔栅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前隔栅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前隔栅的图,图4中(a)表示后板部件离开底板部件后的状态,图4中(b)表示底板部件和后板部件紧密连接使突出部插入开口部后的状态。
图5是表示车辆的前端部的图,图5中(a)表示安装前隔栅后的状态,图5中(b)是表示未安装前隔栅的状态。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前隔栅的局部放大图,图6中(a)表示突出部插入开口部后的状态,图6中(b)表示突出部离开开口部后的状态。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前隔栅的空气流向的图,图7中(a)表示通气状态,图7中(b)表示阻挡状态。
图8是放大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前隔栅的主视图,图8中(a)表示第一变形例,图8中(b)表示第二变形例,图8中(c)表示第三变形例。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附图(所示情况与图6相当)。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所示情况与图6相当)。
图11是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所示情况与图6相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隔栅。在图1中,在车辆10的前端部16上安装有车辆用前隔栅20(下面仅称为车辆用隔栅20)。在车辆10的前部中央设置有引擎室12,在引擎室12的前方一侧(车辆用隔栅20一侧)设置有连通通路14。另外,10表示车轮。作为安装有车辆用隔栅20的车辆的汽车例如既可以为混合动力汽车,还可以为没有搭载电机的传统汽车,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这些以外的车辆。
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用隔栅20具有配置在车辆前端部16的正表面(外表面)侧上的底板部件22。底板部件22露出于从车辆10的外侧可看到的正表面侧,具有多个开口部24,多个开口部24分散配置,构成车辆外表设计(图案、装饰等)的一部分。另外,车辆用隔栅20具有配置在底板部件22的背面(内表面)侧的后板部件26。后板部件26具有多个突出部28,该多个突出部28能够插入底板部件22的开口部24中从而与该开口部24贴合(紧密接触)。
图4是车辆用隔栅20的立体图,图4中(a)表示后板部件26离开底板部件22后的状态,图4中(b)表示突出部28插入开口部24后的状态。如图2和图4所示,在底板部件22上形成有2个开口部组(24…24),每个开口部组(24…24)由在其长度方向上(x轴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开口部24构成。其中,一个开口部组(24…24)由5个开口部24形成(在图2中位于纸面的左侧(在图4中位于纸面的下侧)),另一个开口部组(24…24)由6个开口部24形成(在图2中位于纸面的右侧(在图4中位于纸面的右侧))。一个开口部组(24…24)的开口部24以在x轴上与另一个开口部组(24…24)的开口部24相错位的方式配置。即,一个开口部组(24…24)中的相邻的开口部24之间配置有另一个开口部组(24…24)的开口部24。
后板部件26由对应于底板部件22的下侧的开口部组(24…24)的下侧保持板和对应于底板部件22的上侧的开口部组(24…24)的上侧保持板构成(参照图4中(a))。下侧保持板用于保持在长度方向上排成一行的5个突出部28。上侧保持板用于保持在长度方向上排成一行的6个突出部28。因此,通过将下侧保持板和上侧保持板这二者与底板部件22的背面相紧贴,从而能够使突出部28插入开口部24中,开口部24的周缘部(外侧部)和突出部28的周缘部(外侧部)呈贴合(紧密连接)的状态。
另外,如图2所示,开口部24大致呈椭圆形状,且其x轴方向(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呈锐角状。如图2和图3所示,突出部28具有在x轴方向(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棱线,正面看时大致呈椭圆形状,且其x轴方向(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呈锐角状,另外,突出部28呈向车辆前方突出的突起状。突出部28的形状设置成能使得,来自前方的空气能够沿其棱线和其外形形状顺利地流向周围(参照图7中(b))。即,在突出部28插入开口部24的状态下,来自前方的空气处于被底座部件22和突出部28阻挡的状态,空气经由开口部24朝向引擎室12内的流动被切断(参照图7中(b))。另外,在突出部28离开开口部24的状态下,车辆用隔栅20处于空气能够经由开口部24进入引擎室12内的通气状态。
如上所述,分散配置在底板部件22上的开口部24和该开口部24周围的流线形状(参照图3、图4中(a))为崭新的设计,其与突出部28的在垂直于底板部件22的方向上突出的形状相吻合,形成立体性的新颖设计(图案、装饰)。采用像这样的底座部件22和突出部28的组合能够在车辆10的前端部16上形成几何学上的设计(图案、装饰)。通过比较图5所示的前隔栅20的安装后(a)的状态和安装前(b)的状态可知,图5中(a)所示的前端部16的美观效果(由车辆用隔栅20产生的效果)明显。
下面,参照图6说明用于使后板部件26相对于底板部件22移动的移动装置36。移动装置36能够使后板部件26移动(前进移动)到突出部28插入开口部24中的第1位置,另外,能够使后板部件26移动(后退移动)到处于插入状态的突出部28离开开口部24的第2位置。这里,图6中(a)表示突出部28插入开口部24后的状态(插入状态),图6中(b)表示突出部28离开开口部24后的状态(离开状态)。
如图6中(a)、(b)所示,底板部件22的开口部24的周缘部和后板部件26的突出部28的周缘部相重叠。在开口部24的周缘部和突出部28的周缘部相重叠的部分上安装有一对(左右)连接用轴(销)部件34(起到连接部件的作用,下面有时仅称为轴部件)。轴部件34穿过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在轴部件34的周围安装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38,该弹簧38向开口部24一侧对突出部28施力。即,弹簧38在被拉伸的状态下,其一端被安装在开口部24的周缘部上,另外,其另一端被安装在突出部28的周缘部上。从而使开口部24的周缘部和突出部28的周缘部以相互拉引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另外,在弹簧38的外周上安装有形状记忆材料部件部件40,形状记忆材料部件部件40用于产生克服该弹簧38的作用力(拉力)的力部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由因周围温度的变化而能发生形状变形的形状记忆合金形成。要想将弹簧38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安装在轴部件34上,首先,将弹簧38安装在轴部件34上,接着,将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安装在弹簧38的外周上。然后,使轴部件34穿过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以使弹簧38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位于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之间,最后,利用安装工具(例如,螺母等)将轴部件34的两端固定在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上。
这里,在突出部28插入开口部24中的插入状态下,当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因周围温度的上升(例如,周围温度上升到5℃以上)而发生形状变形延伸(伸长)时,该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产生克服弹簧38的拉力的力。从而,后板部件26发生移动(后退移动),使突出部28离开开口部24。与之相反,当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因周围温度的下降(例如,周围温度下降到25℃以下)恢复原状时,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所产生的力小于形状弹簧38的拉力。从而,后板部件26发生移动(前进移动),使突出部28插入开口部24中,达到突出部28完全插入开口部24中的状态。由此使开口部24被突出部28关闭,禁止空气在引擎室12和车辆10外部之间流出流入。因此,通过使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克服弹簧38的拉力,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形状发生变化,从而使车辆用隔栅20在突出部28打开开口部24的通气状态和突出部28关闭开口部24的阻挡状态之间切换。这里,由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构成的成形模型(参照图4)、轴部件(连接部件)34、移动机构36(参照图6)构成切换上述通气状态和阻挡状态的通气阻挡(切断)装置。
另外,有时由于使用车辆用隔栅20的地域的不同,气候(环境温度)也有所不同,因而根据气候不同的地域来调整用于车辆用隔栅20的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的形态变化点(调整“设定温度”)。
在上述移动机构36中,左右一对弹簧38设置在开口部24和突出部28的周缘部,在该弹簧38的附近设置用于产生克服弹簧38的拉力的力的左右一对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移动机构36通过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使后板部件26移动,因而,与例如采用驱动电机等的移动机构相比,该移动机构36具有极为紧凑的结构。但是,移动机构36并非必须采用上述结构,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作为对后板部件26施力的施力部件可以采用除弹簧以外的施力部件,例如,可以使用电磁铁来对后板部件26施力。在采用电磁铁作为施力部件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要素(例如,引擎的转速、油门开度、水温、水温传感器等的检测)控制电磁铁所进行的动作,适当地调整作用力。另外,弹簧38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可以在开口部24和突出部28的周缘上安装3个以上,也可以安装在与连接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的轴部件34不同的轴部件上。另外,弹簧38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的安装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可以采用除此之外的方法。
另外,由于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因温度的上升而发生形状变形,产生克服弹簧38的拉力的力,因而使利用该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的移动机构能够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来切换通气状态和阻挡状态。因此,当周围温度下降时,车辆用隔栅20处于阻挡状态,因而能够防止空气(冷空气)经连通通路14进入引擎室12内。由此,当在很冷的冬季时,车辆用隔栅20能够防止冷空气进入引擎室12内,从而能够防止引擎室12内的温度下降。因此,将车辆用隔栅20安装到混合动力汽车上,能够防止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恶化。另外,当周围温度上升时,车辆10外部的空气能够经车辆用隔栅20的开口部24流入引擎室12内(参照图7中(a)),防止引擎室12内的温度过度上升。
另外,对于车辆用隔栅20防止温度上升的效果,可以通过检查在突出部28离开开口部24的状态(离开状态)下流经开口部24的空气的通气量和引擎室12内的温度变化来进行评价。即,流过开口部24的空气的通气量由开口部24的开口比例来决定。开口部24的开口比例由突出部28相对于开口部24的位置来决定。因此,可以在改变开口部24的开口比例的情况(改变突出部28相对于开口部24的情况)下,另外,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例如,25℃或35℃)下,检测出引擎室12内的温度,对车辆用隔栅20防止温度上升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且,根据该评价结果来适当地设定开口部24的开口比例,能够适当地防止引擎室12内的温度上升。
用于移动机构36的弹簧38(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拉力(作用力)可以根据车辆行驶时作用于后板部件26的风压进行设定。具体而言,将车辆10的行驶速度例如设定为20km/h,由突出部28的表面积(开口部24的表面积)计算出作用于突出部28的风压,设定将突出部28推向开口部24一侧的拉力(作用力)。因此,当车辆10的行驶速度没有超过规定行驶速度时,突出部28关闭开口部24,防止外部空气侵入引擎室12内。另外,当车辆10以规定行驶速度以上的速度行驶,作用于突出部28的风压超过弹簧38的拉力,此时,突出部28处于离开开口部24的状态(离开状态),车辆用隔栅20处于外部空气经开口部24流入引擎室12内的通气状态。
这样,在根据车辆行驶时作用于突出部28的风压设定弹簧38(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拉力(作用力),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设定车辆用隔栅20处于通气状态或阻挡状态的条件时,可使车辆10在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行驶时,利用风压将车辆用隔栅20切换到通气状态。从而使车辆10外部的空气经车辆用隔栅20和连通通路14流入引擎室12内,因而能够防止车辆在以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行驶时引擎室12内的温度过度上升。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隔栅20能够提高车辆前端部16的美观,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车辆用隔栅20在冬季低温时能够防止冷空气侵入引擎室12内,确保引擎室12内的保温状态,防止车辆10在冬季时油耗的恶化,实现环保以及低油耗。另外,当周围温度为高温时以及当车辆以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行驶时,能够容许空气流入引擎室12内,防止引擎室12过热。
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采用上述以外的形状和大小。尤其是,底板部件22的突出部28的形状和配置并非局限于图2所示的形状和配置,可以变更为图8中(a)~(c)所示那样的形状和配置。即,既可以使开口部24a和突出部28a形状带倒角的椭圆形(参照图8中(a)),又可以使开口部24b和突出部28b的形状为菱形(参照图8中(b)),或者使开口部24c和突出部28c的形状为方形(四边形)(参照图8中(c))。这样,通过底板部件22和突出部28a、28b、28c的组合能够赋予车辆用隔栅20崭新的设计(图案或花样)。并且,通过底板部件22和突出部28的组合的变更,能够使车辆用隔栅的设计变更变得极为容易,使车辆前端部的美观效果呈现多样化,从而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另外,不需要针对底板部件22的所有的开口部24设置使后板部件26的突出部28移动的移动机构36,可以针对规定(一部分)的开口部24设置使突出部28相对于其移动的移动机构36,从而设定通气状态和阻挡状态。
另外,移动机构36可以由下面所示的结构构成。即,如图9、图10所示的底板部件22的开口部24的周缘部和后板部件26的突出部28的周缘部相重叠,轴部件34以穿过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的方式安装在该重叠部分上。如图9所示,在轴部件34上安装有弹簧38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配置在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之间。弹簧38配置在后板部件26的背面侧,向底板部件22一侧对后板部件26施力(即,对突出部28施力,以使其向开口部24一侧前进移动)。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在规定温度以下,不会发生形状变化(不延伸)。因此,当环境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突出部28处于完全插入开口部24中的插入状态,阻挡空气流入引擎室12内。另外,当环境温度上升而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发生形状变化(延伸)。从而使突出部28克服弹簧38的作用力,由插入状态后退移动,使空气经开口部24能够流入引擎室12内。
另外,不需要在所有的轴部件34上都安装弹簧38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在一侧(纸面左侧)的轴部件34上安装弹簧38,在相反一侧(纸面右侧)的轴部件34上安装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另外,关于配置弹簧38的位置,可以在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之间配置弹簧,使开口部28在弹簧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前进移动,以插入开口部24中。另外,可以通过手动操作等从外部调整弹簧的强度。另外,使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2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可以使用连接轴以外的部件。另外,作为其他的变形例,作为施力机构的弹簧38和形状记忆材料部件40可以设置在开口部24和突出部28的附近,但不是轴部件34上。
还有,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移动机构36。在图11所示的移动机构36中,底板部件22的开口部24的周缘部通过轴部件34与后板部件26的突出部28的周缘部相连接。在轴部件34上安装有弹簧52和形状记忆材料50。形状记忆材料50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配置在底板部件22和后板部件26之间。弹簧52配置在后板部件26的背面侧,向底板部件22一侧对后板部件26施力。在底板部件22的背面(后板部件26一侧的表面)安装有板部件42。板部件42由磁性材料(例如,钢材)形成。在后板部件26的正表面(底板部件22一侧的表面)和背面分别安装有磁铁44、46。磁铁44、46例如可以使用钕磁铁。在轴部件34的后端54上安装有板部件48。板部件48由磁性材料(例如,钢材)形成。磁铁44和板部件42配置在形成为螺旋弹簧形状的形状记忆材料50的内侧,该磁铁44和该板部件42隔开一定距离相面对。磁铁46和板部件48配置在弹簧52的内侧,该磁铁46和该板部件48隔开一定距离相面对。并且,当磁铁44和板部件42之间的距离变短时,两者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引,因而板部件42和磁铁44起到磁力吸引部件的作用,另外,当磁铁46和板部件48之间的距离变短时,两者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引,因而板部件48和磁铁46起到磁力吸引部件的作用。
在图11所示的移动机构36中,由于环境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形状记忆材料50不会伸长,因而使后板部件26在弹簧52的作用下与底板部件22相抵接。从而使突出部28处于完全插入开口部24中的插入状态,阻挡空气流入引擎室12内。此时,由于板部件42被磁石44吸引,因而使后板部件26和底板部件22稳定地保持抵接状态。即,即使有外力作用于后板部件26,也能够防止后板部件26相对于底板部件22发生位置偏移。因此,磁铁44和板部件42是本发明中的“第1保持机构”的一个例子,该第1保持机构也可以由其他部件等构成。
另外,当环境温度上升而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形状记忆材料50伸长,突出部28(后板部件26)克服弹簧38的作用力而后退移动。从而使空气能够经开口部24流入引擎室12内。另外,当后板部件26移动到与轴部件34的后端54相抵接的位置附近时,板部件48被磁铁46吸引。从而,即使有外力作用于后板部件26,也能够防止后板部件26相对于底板部件22发生位置变化。因此,磁铁46和板部件48是本发明中的“第2保持机构”的一个例子,该第2保持机构也可以由其他部件等构成。另外,上述第1和第2保持机构由上述磁力吸引部件构成,但是,也可以由该磁力吸引部件以外的其他部件构成。
另外,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由磁铁44、46和板部件42、48保持后板部件26相对于底板部件22的状态,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像这样的方式,例如,可以使用磁铁来代替板部件42、48。即使将板部件42、48换成磁铁,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配置形状记忆材料50、弹簧52、磁铁44、46、板部件42、48的位置可以任意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于图11所示这样的例子。例如,可以在与配置形状记忆材料50和弹簧5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配置磁铁和板部件。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后板部件26相对于固定在车辆10上的底板部件22移动,但是,可以固定车辆10的后板部件26,使底板部件22相对于该后板部件26移动。还有,本说明书中的车辆用隔栅可以配置在车辆10的前隔栅以外的位置(例如,车辆后方侧的位置或侧方的位置)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形状记忆材料根据环境温度发生变形,从而开闭车辆用隔栅的开口部,但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像这样的例子。例如,可以通过对形状记忆材料进行通电加热来控制该形状记忆材料的温度(即,形状记忆材料的形状),以开闭车辆用隔栅的开口部。具体而言,由温度传感器等检测机构检测出环境温度(外部空气温度或引擎附近的环境温度、水箱等中的冷却水的温度等(下面仅称为“环境温度”)),当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对形状记忆材料进行通电加热,以关闭车辆用隔栅的开口部。并且,当环境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时,停止对形状记忆材料进行通电,打开车辆用隔栅的开口部。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通电加热来控制形状记忆材料的形状,因而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稳定地开闭开口部。另外,在采用对形状记忆材料通电加热的结构时,设置用于保持关闭车辆用隔栅的开口部的状态的锁定机构为好。由于后板部件相对于底板部件的位置被锁定机构保持,因而在车辆用隔栅的开口部关闭之后(即,由锁定机构锁定之后),能够停止对形状记忆材料通电。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开车辆用隔栅的开口部时,通过对其他的形状记忆材料通电加热,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以使车辆用隔栅的开口部在弹簧的作用下打开即可。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形状记忆材料和弹簧配置底板部件和后板部件的附近,但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像这样的方式。例如,将驱动后板部件的机构(例如,形状记忆材料和弹簧)配置在远离底板部件和后板部件的位置上,可以通过其他机构(例如,连杆机构、导线机构)驱动后板部件。
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可以采用下面这样的技术方案。即
(技术方案1)
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辆用隔栅,具有底板部件、后板部件、移动机构,其中,
所述底板部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正表面侧,具有开口部,开口部构成所述车辆的外表设计(外观设计)的一部分,
所述后板部件配置在所述底板部件的背面侧,具有突出部,突出部能够插入所述开口部中从而与所述开口部贴合,
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后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件移动,能够使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中,另外,能够使处于该插入状态的突出部离开开口部,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施力部件,其向所述开口部一侧对所述突出部施力;形状记忆材料,其产生克服该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力,
所述施力部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突出部的附近,
所述形状记忆材料因周围温度的变化而能产生形状变形,配置在所述施力部件的附近,
在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中的状态下,由底板部件和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组合形成车辆的外表设计。
(技术方案2)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隔栅中,所述移动机构在所述底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周缘部相重叠的部分上还具有连接用轴部件,该连接用轴部件用于相互连接所述后板部件和所述底板部件。
在所述连接用轴部件的周围安装所述施力部件和所述形状记忆材料。
(技术方案3)
安装在车辆表面上的通气阻挡装置具有底板部件、后板部件、移动机构,其中,
所述底板部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正表面(外表面)侧,具有开口部,
所述后板部件配置在所述底板部件的背面(内表面)侧,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能够插入所述开口部中,从而与所述开口部紧密接触(贴合),
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后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件移动,能够使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中,另外,能够使处于该插入状态的突出部离开开口部,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连接用轴部件、施力部件,其中,
所述连接用轴部件安装在所述底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周缘部相重叠的部分上,用于相互连接所述后板部件和所述底板部件,
所述施力部件安装在所述连接用轴部件的周围,向所述开口部一侧对所述突出部施力。
(技术方案4)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隔栅中,或者,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通气阻挡装置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具有第1保持机构和第2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1保持机构用于将所述后板部件保持在第1位置上,所述第2保持机构用于将所述后板部件保持在第2位置上。

Claims (5)

1.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辆用隔栅,其特征在于,具有底板部件、后板部件、连接部件、移动机构,其中,
所述底板部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外表面侧,具有开口部,开口部构成所述车辆的外表的设计的一部分,
所述后板部件配置在所述底板部件的内表面侧,具有突出部,突出部能够插入所述开口部中,从而与所述开口部紧密接触,
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后板部件和所述底板部件,
所述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后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件移动到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中时的第1位置,另外,所述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后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件移动到所述突出部离开所述开口部时的第2位置,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施力部件、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其中,
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后板部件施力,
所述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其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形,从而产生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力,
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底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周缘部相重叠的部分上,
所述施力机构和所述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件上,所述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其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化,从而使所述后板部件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由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或者,使所述后板部件由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
在所述后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件移动到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底板部件和所述后板部件的所述突出部的组合形成车辆的外表的设计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隔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根据车辆行驶时作用于所述底板部件或所述后板部件的风压来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隔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还具有第1保持机构和第2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第1保持机构用于将所述后板部件保持在第1位置,所述第2保持机构用于将所述后板部件保持在第2位置。
4.一种通气阻挡装置,安装在车辆表面的开口处,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在通气状态和阻挡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具有底板部件、后板部件、连接部件、移动机构,其中,
所述底板部件具有开口部,
所述后板部件配置在所述底板部件的内表面侧,具有突出部,突出部能够插入所述开口部中从而与所述底板部件的所述开口部紧密接触,
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后板部件和所述底板部件,
所述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后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件移动到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中时的第1位置,另外,所述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后板部件相对于所述底板部件移动到所述突出部离开所述开口部时的第2位置,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施力部件、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其中,
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后板部件施力,
所述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其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形,从而产生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力,
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底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后板部件的突出部的周缘部相重叠的部分上,
所述施力机构和所述形状记忆材料部件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件上,所述形状记忆材料部件根据其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化,从而使所述后板部件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由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或者,使所述后板部件由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气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第1保持机构和第2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第1保持机构用于将所述后板部件保持在第1位置上,所述第2保持机构用于将所述后板部件保持在第2位置上。
CN201280051411.2A 2011-08-20 2012-06-19 车辆用隔栅 Pending CN1039303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4374 2011-08-20
JP2011194374 2011-08-20
PCT/JP2012/065583 WO2013027480A1 (ja) 2011-08-20 2012-06-19 車両用グリ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0313A true CN103930313A (zh) 2014-07-16

Family

ID=47746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1411.2A Pending CN103930313A (zh) 2011-08-20 2012-06-19 车辆用隔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99930A1 (zh)
EP (1) EP2746111A4 (zh)
JP (1) JP5980211B2 (zh)
CN (1) CN103930313A (zh)
WO (1) WO20130274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9961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包括所述散热系统的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7971B (en) * 2013-09-06 2017-01-11 Jaguar Land Rover Ltd Grille for vehicle
DE102013017131A1 (de) * 2013-10-16 2015-04-16 Daimler Ag Ziergitter für einen Kraftwagenbug
DE102014002533B3 (de) * 2014-02-21 2015-05-21 Audi Ag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s Luftdurchsatzes durch eine Öffnung einer Fahrzeugbaugruppe
CN105083186A (zh) * 2014-05-06 2015-11-25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格栅角度调节装置
DE202014103672U1 (de) * 2014-08-07 2015-11-10 Reum Kunststoff- Und Metalltechnik Gmbh Belüftungsvorrichtung
DE102015012760B4 (de) * 2015-09-30 2017-09-1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 V. Akustisches Modul und Verfahren zum Beeinflussen von Schall
DE102016004369B4 (de) * 2016-04-09 2021-12-16 Daimler Ag Kühlergrill für einen Kraftwagen
USD860875S1 (en) * 2017-03-01 2019-09-24 Aston Martin Lagonda Limited Grille for vehicle or replica thereof
USD842171S1 (en) * 2017-05-25 2019-03-05 Woody Hwang Vehicle grill
FR3080801B1 (fr) * 2018-05-04 2020-10-1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obturation d’entree d’air de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R3090510B1 (fr) * 2018-12-20 2021-06-25 Compagne Plastic Omnium Pièce de carrosserie comprenant des métamatériaux
FR3093049A1 (fr) * 2019-02-25 2020-08-28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e choc pour un module d’obturation d’entrée d’air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JP7145803B2 (ja) * 2019-03-27 2022-10-0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フロントグリル
FR3137021A1 (fr) * 2022-06-22 2023-12-2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Module de face avant aérodynamique pour véhicu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50792A (en) * 1931-10-13 1934-03-13 Globe Machine & Stamping Co Shutter for automobile radiators
CN1553870A (zh) * 2001-09-14 2004-12-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碰撞缓冲结构
US20080178526A1 (en) * 2007-01-31 2008-07-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ctive material actuated louver system
CN101716920A (zh) * 2010-02-01 2010-06-0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特种车辆的进、排气格栅
US20110137530A1 (en) * 2010-02-16 2011-06-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justable grill shutte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7540Y2 (zh) * 1980-12-26 1986-10-30
JPS6114151U (ja) * 1984-06-30 1986-01-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開閉グリル駆動装置
JPS6137540A (ja) * 1984-07-30 1986-02-22 Kubota Ltd 走行用伝動装置
JPH02105528U (zh) * 1989-02-07 1990-08-22
JP4306071B2 (ja) * 1999-03-11 2009-07-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冷却装置
US6405819B1 (en) * 1999-07-09 2002-06-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ooling structure
US6439328B1 (en) * 1999-10-21 2002-08-27 Bombardier Inc. Adjustable air vent for a vehicle
JP3912479B2 (ja) * 2001-01-22 2007-05-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グリル構造
AT5483U1 (de) * 2001-07-02 2002-07-25 Avl List Gmbh Jalousie zum verschliessen von öffnungen
JP3577018B2 (ja) * 2001-08-31 2004-10-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グリル周りの吸気構造
JP3792565B2 (ja) * 2001-12-05 2006-07-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EP1625317A4 (en) * 2003-04-28 2006-08-02 Alfmeier Praez Ag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 COMPRISING SHAPE MEMORY SHAPED ALLOY ACTUATORS
JP2005297843A (ja) * 2004-04-14 2005-10-27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エンジンルームの冷却構造
US7766111B2 (en) * 2004-10-29 2010-08-03 Daimler Trucks North America Llc Selective closing of at least one vehicle opening at a front portion of a vehicle
WO2007130847A2 (en) * 2006-05-01 2007-11-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Reversibly opening and closing a grille using active materials
US8535127B2 (en) * 2006-11-22 2013-09-17 Dometic Corporation Ai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US8161919B2 (en) * 2008-12-08 2012-04-24 Webasto Ag Variable vent system integrated into a vehicle front end grill
DE102008064513A1 (de) * 2008-12-22 2010-06-24 Veritas Ag Verstellbare Kühlergrillanordnung
JP2010223150A (ja) * 2009-03-25 2010-10-07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
JP5424022B2 (ja) * 2009-03-25 2014-02-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可動フィンの駆動装置
JP5344233B2 (ja) * 2009-05-07 2013-11-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グリル装置
US20110005851A1 (en) * 2009-07-13 2011-01-13 Doroghazi William J Vehicle grille including adjustable louvers, and/or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1033792B1 (ko) * 2009-08-27 2011-05-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고장대응을 위한 자동차용 에어플랩 개폐장치
JP5429551B2 (ja) * 2009-11-19 2014-02-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グリル制御機構
JP5573268B2 (ja) * 2010-03-19 2014-08-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ー
JP2011201439A (ja) * 2010-03-25 2011-10-13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ー
US8825308B2 (en) * 2010-05-06 2014-09-02 Honda Motor Co., Ltd. Opening/closing control device for a grille shutter
JP5005073B2 (ja) * 2010-07-20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ャッタ装置
DE102010039620A1 (de) * 2010-08-20 2012-02-23 Röchling Automotive AG & Co. KG Kühlergril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120097465A1 (en) * 2010-10-22 2012-04-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hutter in a vehicle via a cooling fan duty-cycle
US8561738B2 (en) * 2010-11-30 2013-10-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mpound shutter system with independent and non-sequential operation
US8544581B2 (en) * 2011-04-04 2013-10-01 Srg Global, Inc. Drive system for multiple movable systems
US8662569B2 (en) * 2011-10-11 2014-03-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torque active grille shutter for snow and ice
US8915320B2 (en) * 2011-10-13 2014-12-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ariable actuation rate shutter louvers
JP5853801B2 (ja) * 2012-03-22 2016-02-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US9533565B2 (en) * 2013-02-05 2017-01-03 Montaplast of North America, Inc. Active grille shutte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50792A (en) * 1931-10-13 1934-03-13 Globe Machine & Stamping Co Shutter for automobile radiators
CN1553870A (zh) * 2001-09-14 2004-12-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碰撞缓冲结构
US20080178526A1 (en) * 2007-01-31 2008-07-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ctive material actuated louver system
CN101716920A (zh) * 2010-02-01 2010-06-0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特种车辆的进、排气格栅
US20110137530A1 (en) * 2010-02-16 2011-06-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justable grill shutter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9961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包括所述散热系统的汽车
CN106799961B (zh) * 2015-11-26 2019-05-1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包括所述散热系统的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6111A4 (en) 2015-03-11
WO2013027480A1 (ja) 2013-02-28
US20140199930A1 (en) 2014-07-17
EP2746111A1 (en) 2014-06-25
JPWO2013027480A1 (ja) 2015-03-19
JP5980211B2 (ja)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0313A (zh) 车辆用隔栅
CN105091283B (zh) 具有设置在前侧的空气通道的车辆
EP2942221B1 (en) Vehicle grille apparatus
US7717208B2 (en) Closeable motor vehicle radiator grill arrangement
JP6187200B2 (ja) 車高調整装置
CN107264654B (zh) 车辆用气流控制装置
CN103158533B (zh) 用于车辆的活动风门片装置
US20140346809A1 (en) Active air flap device for vehicles
EP2574484B1 (en) Grille shutter device
US7147269B2 (en) Airflow control devices using current
JP2008500484A (ja) 冷却システム
JP5004254B2 (ja) 自動車のためのフロント部分
US20140216834A1 (en) Active grille shutter assembly
CN102892609B (zh) 发热体冷却装置
JP5342227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4956115A (zh) 制动器的冷却
CN103826897A (zh) 用于汽车的可调节的覆件
JP2007001504A (ja) 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KR101527881B1 (ko) 에어 플랩
CN103900232A (zh) 用于空调的控制门
CN105365552A (zh) 用于协调空气通过量的装置
CN106414124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2442173A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机
KR101238859B1 (ko) 자동차용 언더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110032018A (ko) 연료전지 차량의 라디에이터 그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