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9976B - 即食面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即食面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9976B
CN103929976B CN201280053961.8A CN201280053961A CN103929976B CN 103929976 B CN103929976 B CN 103929976B CN 201280053961 A CN201280053961 A CN 201280053961A CN 103929976 B CN103929976 B CN 103929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odles
air
flow
manufacture method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39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9976A (zh
Inventor
永山嘉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F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F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F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Food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29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9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29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99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 A23L7/109Types of pasta, e.g. macaroni or noodles
    • A23L7/113Parboiled or instant pas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 A23L7/109Types of pasta, e.g. macaroni or nood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odles (AREA)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是在大量的生产线中也能稳定地实现没有附加强的纵波波浪的大致笔直状的面条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内的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使面皮通向切刀辊,将该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将该面条由刮板部件从切刀辊剥下,使其分离成上下的面条束,相对于切出后的面条,从所述气流供给组件供给气流。

Description

即食面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纵波”波浪被极力地抑制的“大致笔直状”的即食面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即食面的制造方法,其可容易获得在食用时的面条中波浪被极力地抑制,而且食用时的解开良好的即食面。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即食面,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喜好“正统派”成为流行。例如,在即食面中,不仅是便利性,消费者还严格要求是前所未有的正统的味道、前所未有的正统的外表。为了应对近年来的这样的消费者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各企业激烈竞争,正在进行即食面的技术创新。
一般地,作为制造即食面的方法是,作为原料使用小麦粉、各种淀粉,在中华面条中使用咸水,在日式面中使用多磷酸盐等代替咸水,与需要相应地添加食盐、鸡蛋粉、增粘多糖类、油脂类、卵磷脂及其它在混揉后通过常规方法制面,在蒸煮后通过规定的干燥方法获得油炸面及非油炸面即非油炸即食面。在非油炸面中,考虑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寒干干燥等干燥方法。
另外,在制造即食面时,一般地,将混揉面原料和揉合水获得的“生面团”压延成薄片状,获得面皮,然后,由切面装置切出规定的厚度的面皮,获得面条。此时,在后工序的蒸煮工序中,在将面条进行α化时,因为作为主原料的小麦粉、添加的淀粉在面条表面上糊化并溶出,所以以防止重叠的面条粘连为目的,在面条上形成波浪。
作为波浪形成的方法是,在安装于切刀装置上的导管内部,通过使设置在切刀装置下部的波浪输送带的速度比从切刀切出的面条的速度慢,面条变得不断地有点堵塞,在导管内部弯曲,结果,能赋予面条一根一根的均匀的状态的波浪。此面条的“波浪”,一般地是由切刀装置切出的面条的行走方向(即,面条的长度方向)的波(因此,下面,有时将该面条的波浪称为“纵波”)。
这样,通过在面条上形成波浪,能减少面条一根一根的接点,因此,如上所述,在作为即食面的制造方法的特征的蒸煮工序中,也能将相邻的面条彼此的粘连抑制在最小限度。这样,通过将“面条彼此的粘连”抑制在最小限度,蒸煮后的面条彼此成为容易解开的状态,在之后的干燥工序中,也能进行均匀的干燥,在食用时的解开中也能获得解开良好的面条。
但是,通过进行这样的波浪形成,在食用时因为面条打卷而成为所谓的“打卷面”,所以有成为不适合于打卷面的外观(例如,在乌冬面、荞麦面、意大利面等中具有不协调感的外观)的倾向。
近年来,在即食面中,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喜好“正统派”成为流行,对于上述的那样的各种各样的面做成最合适的外观,即确立“直面”而非“打卷面”的制造方法的需要也一直在提高。
作为不在面条上形成波浪而制造即食面类的方法,有专利文献1(特开2000-189089号公报)。此方法不是通过蒸煮工序而是通过焯进行处理的制法。通过将切出的面条不蒸煮而是焯,即使由切面装置进行波浪形成,通过焯也可缓解形成在面条上的波浪,消除波浪。但是,与蒸煮工序同样,在焯工序中,面条由于通过淀粉质的溶出,成为“容易粘连”的状态,所以通常仅通过焯,只能获得解开不良的面条。
在这一点上,专利文献1的特征在于,通过将盐溶解在焯热水中并使盐浓度成为20%以上,防止面条表面的淀粉质的溶出,解决解开的不良。确实,通过焯,没有形成波浪,且通过将盐溶解在焯热水中并使盐浓度成为20%以上,能制造解开良好的直面,但因为必须新配置焯槽,生产线设备的投资额也增加,且盐浓度过高,所以存在食用时面咸的缺点。
另外,在专利文献2(特开2010-187623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一种以将切刀的刮板的场所改变得大为特征的制面用切出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面类的制造法。此方法是一种如下的方法:通过将切刀的刮板的场所分别由上切刀辊、下切刀辊改变得大,能将面条剥落的场所偏离得大。此方法,由于通过改变面条剥落的位置,即使不对面条赋予强的波浪,切出的相邻的生面条彼此也不同步,所以结果能获得减少了面条彼此的接点、抑制了切出的面条彼此的粘结的面条。确实,专利文献2通过改变相邻的面条的剥落的位置,能防止相邻的面条的同步(即相邻的面条进行同样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大量生产线中,一般地需要进行面条的分列(即在面条的切刀装置上安装用于分列的“隔板”),但此专利文献2的切刀装置存在如下的问题:因为切刀装置的刮板部件的配置场所复杂,所以如果与通常相比进行上述的“分列”是困难的。
如上所述,代替以往的“打卷面”(即赋予强的纵波波浪的面),可更稳定地(即以更高的可靠性)制造因消费者的“正统派”喜好而近年来愿望正在增强的“大致笔直面”的面条的制造方法,作为实用的方法尚未被提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89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7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地制造“大致笔直”状的面条而且食用时的“解开”良好的面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大量生产线中稳定地制造“大致笔直”状的面条的方法。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精心研究的结果发现:如下的情况对实现上述目的是极其有效的,即,在使用上下切刀辊的切刀装置中,从配置在由该上下切刀辊切出的(通常,还由配置在上下切刀辊的附近的“刮板部件”剥落)的上下各面条束之间的、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的气流供给组件相对于面条束供给气流。
本发明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是基于上述见解做出的,更详细地说,是一种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使所述面皮通向所述切刀辊,将该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的工序;
将该面条由刮板部件从切刀辊剥下,使其分离成上下的面条束的工序;和
相对于该切出后的面条,从所述气流供给组件供给气流的工序,
而且,所述气流供给组件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在从切刀装置切出的上下各面条束中,由从气流供给组件提供的气流可对面条一根一根赋予随机的方向性。此结果,根据本发明,在极力抑制面条中纵波波浪的产生的同时,能获得“解开良好”大致直线状的面条。本发明是要通过这样的“赋予行走方向的不均匀性”,实现面条的“良好的解开”。这样的面条的随机的方向性,在不像本发明的那样利用气流的方式中,一般来说,实现是困难的。
如前述的那样,在以往技术中,从注重食用时的“解开”观点考虑,“如何稳定地获得具有强的纵波波浪的(即“抽缩”的)面条(换言之,如何稳定地对面条对面条施加强的纵波波浪)是最重要的。因此,将打乱这样的“稳定的纵波波浪”的“外力”(例如,风)适用于面条,一般来说是作为是“意外”的认识。即,在以往技术中,通过对面条赋予“稳定的纵波波浪”,意图要实现面条的“良好的解开”。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切出后的面条”,从气流供给组件供给气流,但特征在于,此时应该使用的“气流供给组件”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此气流供给组件仅包含“单个数量的气流供给部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在该气流供给部件(例如圆筒状)上开设了多个排出(乃至喷出)孔时,在从这些排出口排出的气流的强度、方向等上,由于该排出口的“数量”而产生“些许的不均”。这样,即使在气流供给部件上开设多个排出孔的情况下,如本发明的那样,通过使用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也能减轻乃至消除所述气流中的“不均”。
本发明,例如,可包含以下的方式。
〔1〕一种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使所述面皮通向所述切刀辊,将该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的工序;
将该面条由刮板部件从切刀辊剥下,使其分离成上下的面条束的工序;和
相对于该切出后的面条,从所述气流供给组件供给气流的工序,
而且,所述气流供给组件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
〔2〕一种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使所述面皮通向所述切刀辊,将该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的工序;
将该面条由刮板部件从切刀辊剥下,使其分离成上下的面条束的工序;
相对于该切出后的面条,从所述气流供给组件供给气流,实际上在该面条上不形成纵波波浪,而是形成大致扁平状的面条束的工序;
将所述面条α化,接着使其干燥的工序,
而且,所述气流供给组件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
〔3〕根据〔1〕或〔2〕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构成所述气流供给组件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所述一对切刀辊之间。
〔4〕根据〔3〕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构成所述气流供给组件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的全部,配置在所述一对切刀辊之间。
〔5〕根据〔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相对于由上下切刀辊切出并由刮板部件剥落的上下各面条束,各设置了一个。
〔6〕根据〔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其中,从所述气流供给部件相对于面条束直接吹出时的气流,是具有方向性的气流。
〔7〕根据〔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气流供给部件,是在圆形圆筒或方形圆筒上开设了多个孔的气流供给部件。
〔8〕根据〔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由上下切刀辊切出并由刮板部件剥落的上下各面条束之间。
〔9〕根据〔8〕所述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由上下切刀辊切出并由刮板部件剥落的上下各面条束之间,而且在对该气流供给部件的上下各面条束直接吹出气流的位置开设了孔。
〔10〕根据〔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大致扁平状的面条束,是进行了不规则的运动的各面条聚集而形成的。
〔11〕根据〔10〕所述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面条束的不规则的运动,赋予圈状、横波状、和/或Z字状的轨道。
〔12〕根据〔2〕~〔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即食干燥面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α化的组件使用蒸机,该蒸机使用蒸气。
〔13〕一种即食干燥面用面条,通过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进行制造,其中,
该气流供给组件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而且,切出后的面条具有35%以下的“粘连度”。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制造如下的面条:在从切刀装置切出的上下各自的面条束中,由从气流供给组件供给的气流对面条一根一根赋予随机的方向性。其结果,根据本发明,能抑制面条中的纵波波浪的产生,同时,稳定地制造“解开良好”大致直线状的面条。
根据本发明,还能获得即使不附加强的纵波波浪,在食用时“解开”也良好的大致直线状的面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切刀装置的一方式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切刀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气流供给口形状的例子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表示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配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此是配置“锯齿型”气流供给口)的一个例子的示意立体图及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配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此是配置“串联型”气流供给口)的一个例子的示意立体图及示意剖视图。
图6是表示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配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此是配置“锯齿-串联混合型”气流供给口)的一个例子的示意立体图及示意剖视图。
图7是表示由本发明获得的波浪输送带上的面条轨道的一个例子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表示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配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此是配置三个气流供给部件)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配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此是配置两个气流供给部件的不规则配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试验例(有气流)的切出的面条在波浪输送带上形成面条束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照片。
图11是表示试验例(无气流)的切出的面条在波浪输送带上形成面条束的状态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与需要相应地参照附图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在下面的叙述中,表示量比的“部”及“%”,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质量基准。
(面条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使所述面皮通向所述切刀辊,将该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的工序;将该面条由刮板部件从切刀辊剥下,使其分离成上下的面条束的工序;和相对于该切出后的面条,从所述气流供给组件供给气流的工序,
在本发明中,所述气流供给组件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
(面条)
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获得的面条,是通过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制造的面条。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获得的面条,优选该切出后的面条具有35%以下的“粘连度”。此“粘连度”可由后述的方法适当地测定。该“粘连度”更优选在25%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0%以下(特别优选在15%以下)。
(切刀装置)
图1是表示可适合用于本发明的面条制造方法的切刀装置的一方式的示意剖视图。另一方面,图2是表示用于以往的面条制造方法的切刀装置的一方式的示意剖视图。
(以往的切刀装置)
首先,对使用以往的切刀装置的情况进行叙述。参照图2,此切刀装置10包含:一对切刀辊11a及11b,其经规定的间隙相向地配置,用于将面皮切断成面条;压板13a及滑槽13b,其用于分别对由该切刀辊切断成面条状态的面条12a及12b进行引导;和叶片形“刮板”部件14a及14b,其分别用于将面条12a及12b从切刀辊11a及11b“剥下”。在此图2的例子中,上述压板13a及滑槽13b构成了用于引导切出的面条的“导管”。另外,图2中,在滑槽13b的下方,朝向附图的左侧地配置了用于使切断的面条12a及12b移送的“波浪输送带”(未图示)。
参照图2,在以往的面条制造方法中,面皮15由一对切刀辊11a及11b切断成上下的面条12a及12b,通过由压板13a及滑槽13b构成的“导管”(即引导部件)进行引导,由上述波浪输送带朝向附图左侧移送。
在使用图2所示的那样的以往的切刀装置的情况下,在制造即食面时,由切刀辊11a及11b切出的面条,由被导入导管并切出的面条的速度和波浪输送带的速度之差,在导管内与导管的滑槽板13b和导管的压板13a的阻力相辅相成,面条12a及12b在导管内强制性地弯曲,形成分为上下两层的波浪。此时的波浪的大小,由滑槽板13b和导管的压板13a的空间的高度决定。进而,因为滑槽板13b和导管的压板13a通常由金属制作,所以在波浪的弯曲状况中,面条12a及12b强力地弯曲,在之后的蒸煮工序中,这样的“强的”面条12a及12b的波浪被固定。
如上所述,在使用以往的切刀装置的情况下,以往的切刀装置的压板13a(即盖板)因为是金属(不锈钢等)制等,所以上下两个波浪成为均匀的大小的波浪。这样的波浪,在以“均匀的波浪”为目的的情况下,还算是优良。
(本发明的切刀装置)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用于本发明的切刀装置1包含:一对切刀辊1a及1b,其经规定的间隙相向地配置,用于将面皮切断成面条;滑槽3,其用于分别对由该切刀辊切断成面条状态的面条2a及2b进行引导;和叶片形“刮板”部件4a及4b,其分别用于将面条2a及2b从切刀辊1a及1b“剥下”。另外,图1中,在滑槽3的下方,朝向附图的左侧地配置了用于使切断的面条2a及2b移送的“波浪输送带”(未图示)。
参照图1,在此方式中,面皮5由一对切刀辊1a及1b切断成上下的面条2a及2b,并通过叶片形“刮板”部件4a及4b的作用,从切刀辊1a及1b“剥下”,接着,通过由滑槽3构成的引导部件进行引导,由上述波浪输送带朝向附图左侧移送。
在用于本发明的切刀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了用于对切出后的面条2a及2b供给气流的气流供给组件6。
如上所述,用于本发明的切刀装置1,对在生产上述的通常的即食面时使用的切刀装置进行了改良。更具体地说,通过在配置于此切刀装置1的上下的刮板部件4a及4b之间设置气流供给组件6(即设置了气流排出口的空气配管等),做成了直接对由切刀辊1a及1b切出并由刮板部件4a及4b剥落的面条2a及2b供给气流的构造。在本发明中,气流供给组件6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6a及6b。
在此图1所示的方式中,配置在设置于切刀装置上的上下的刮板之间的气流供给组件6,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例如空气配管)6a及6b。这样,通过在上下的刮板之间设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6a及6b),做成了对由切刀辊切断并由刮板部件剥落的面条吹出独立的气流的构造。另外,通过将气流供给部件的气流排出口做成可具有方向性的孔形状及孔径,能对面条一根一根赋予随机的方向性(力),进而,通过设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能使面条一根一根变得更随机,而且,与上述的以往的附加纵波波浪的情况同样,因为能分为上下两层,所以能极力地抑制各面条的接点,在切出工序后的α化工序中,也能抑制面条的粘连,结果能获得大致直线状的面条。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构成此气流供给组件6的气流供给部件(6a及6b)的气流供给口做成可使气流具有“方向性”的孔形状及孔径,能对面条一根一根赋予随机的方向性(力)。由此,因为即使不对面条赋予在以往技术中是重要的“纵波波浪”,也能极力地抑制各面条的接点,所以在切出工序后的α化工序中,也能抑制面条彼此的粘连。此结果能容易地获得大致直线状的面条。
<切刀装置的详细的机理>
对用于本发明的切刀装置的机理进行说明。将以往的切刀的示意图表示在图2。将用于本发明的切刀装置的示意图表在于图1中。
参照图2,在使用以往的切刀装置的情况下,从面皮15切出的面条在导管(13a及13b)内部被分为上下两层(即面条12a及12b),形成强力的纵波波浪。这样的以往的切刀装置(图2),由刮板和导管的盖板在导管内分为上下两个波浪。在以均匀的波浪为目的的情况下,图2的结构优良。
与此相对,在用于本发明的切刀装置(图1)中,因为取下了配置于以往的切刀装置上的导管的盖板(图2的13a),所以通过在上下的刮板部件4a及4b之间配置气流供给组件6,成为相对于上下两层的面条束12a及12b可对面条吹出具有方向性的气流的构造。
另外,在此方式中,在气流供给组件6上,例如,设置了如图3(b)的示意立体图所示的那样的多个圆孔,从这些多个圆孔排出气流,相对于面条2a及2b供给气流。
在此图1的结构中,在上侧的刮板部件和下侧的刮板部件之间的位置设置多个(在此是两个)气流供给部件,做成可对上下的面条束赋予具有独立的方向性的气流的构造。因为可分别上下改变气流的强度,所以各面条可以有效地由气流进行不规则的运动。
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此气流供给组件6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上下的刮板部件之间设置多个(图1所示的例子是两个)气流供给部件,容易相对于上下两层的面条束(2a及2b)对面条吹出分别具有独立的方向性的气流,从此点考虑,优选构成气流供给组件6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气流供给部件配置在一对切刀辊(1a及1b)之间。是否将构成气流供给组件6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几个配置在一对切刀辊(1a及1b)之间,可综合地研究气流供给的条件、及其它的条件适宜决定。当然,与需要相应地,也可以将构成气流供给组件6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的“全部”配置在一对切刀辊(1a及1b)之间。
在本发明的图1所示的方式中,在上下的刮板部件(4a及4b)之间设置了多个(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是两个)气流供给部件。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做成相对于上下两层面条(2a及2b)束对面条吹出分别具有独立的方向性的气流的构造变得容易。在图1的方式中,不进行在导管内强制性地弯曲的纵波的波浪的形成,上侧的面条2a、下侧的面条2b分别成为扁平状的圈、曲线、Z字状的不规则的面条,能与形成纵波的波浪的情况同样地减少面条一根一根的接点。在本发明中,还能相对于由刮板(4a及4b)剥落的上下两层的面条束(2a及2b)在空中直接吹出分别独立的气流。由此,能比较简单地使面条弹跳,能使面条一根一根产生随机的方向性,而且,能大大地改变上下的面条束的在波浪输送带上的着地地点。在此,关于导管的盖板,通过取下能获得比较大的扁平状的圈、曲线、Z字状的面条(2a及2b),但以防止对面条的过度吹起为目的,也可以在刮板部件4a的上部侧设置用于防止飞出的挡板(未图示)。
在本发明中,由于还通过相对于由切刀辊1a及1b裁断的面条2a及2b在由刮板部件4a及4b刚剥落之后在空中供给气流,能使面条2a及2b的表面瞬间地干燥,所以也能使面条2a及2b的表面比较硬化。由此,与基于上述的气流的供给对面条施加的随机的阻力相辅相成,在波浪输送带上能使面条2a及2b整体的束成为“比较松散”的状态。另外,因为能将上下面条2a及2b的各自的面条束可靠地分离,赋予随机的方向性,所以上下各自的面条束相互的交差(相交)被抑制,能在波浪输送带上获得上下可靠地分离的状态而且没有施加强的纵波波浪(即大致直线状)的面条束。
在本发明中,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使用了上述的滑槽部件3,但也可省略此滑槽部件3。在使用了滑槽部件3的情况下,由下侧的刮板部件4b剥落的面条2b可能存在由从气流供给组件6供给的气流推压到滑槽部件3上的情况。在产生这样的“推压”的情况下,也存在下侧的面条2b与滑槽部件3碰撞,其运动为契机开始进行不规则的运动的面条2b彼此再次引起同步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样的面条的“同步”的复活,例如,如果对来自气流供给组件6的气流的强度进行控制,则是优选的。另外,为了防止面条的“同步”的复活,也可以以滑槽部件3的角度朝向下方变得接近垂直的方式配置该滑槽部件3,或者将滑槽部件3本身从切刀装置1上取下,以便面条2b不与滑槽部件3碰撞
另外,图1所示的切刀的示意图,表示切出角度(上下的切刀辊的倾斜)成为45度,但在起到本发明的效果时,该切出角度不限定于45度。
(供给气流时面条描绘的轨道)
将本发明的面条的轨道的例子表示在图7(可在波浪输送带上获得的面条轨道的示意俯视图)中。面条的轨道,通过使用气流对各面条赋予随机的力,一根一根的面条描绘的轨道成为不规则的运动,结果描绘了扁平状的圈、或者描绘了曲线,并不断地不规则地进行这样的描绘。图7(a)是扁平状的圈和曲线混合存在的例子,图7(b)是扁平状的曲线向前进方向的反方向偏离的例子,图7(c)是扁平状的圈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地不规则地混合存在的例子。在本发明中,通过对面条吹出气流,如图7所示,各面条描绘的轨道通常成为不可预测的随机的状态。
图7(c)的状态的面条的轨道,仅通过改变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那样的面条剥落的位置获得是极其困难的。其原因如下:在该公报的技术中,因为不能相对于面条一根一根赋予随机的运动,所以难以描绘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地不规则的圈,各面条基本上描绘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圈。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通过获得如图7所示的那样的状态的各面条,作为面条整体能减少面条彼此的接点。
另外,在日本专利第438147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制法:一根面条重复描绘圈,该面条不与相邻的面条同步,如果这样的面条以整体作出面条束,保持其重合的状态不变地蒸,则如果在蒸工序后拉伸面条,则能获得大致直线状的面条。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通过对面条吹出气流,面一根条的运动如果描绘圈、或描绘曲线、或成为Z字状状态,则有成为不规则的轨道的倾向。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重复描绘圈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即,由本发明获得的现象乃至效果完全不同)。进而,本发明通过使用气流,也能一并获得使面条表面瞬间地干燥的效果,也能一并获得更促进抑制面条彼此的粘连的效果这样的效果。
(其它方式)
在上面的叙述中,是本发明的图1所示的方式,而且,主要对气流供给组件6包含管状(乃至配管)的部件在内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方式中,在构成该气流供给组件6的管状部件上形成了如图3(b)所示的那样的多个圆孔。下面,对上述的方式以外的方式加以说明。
(气流供给组件的结构)
本发明的气流供给组件,只要是可以相对于切出后的面条供给气流的结构(乃至构造),则关于其形状、构造、机理等不特别地限制。例如,气流供给组件6,从配置于图1的切刀辊1a及1b的附近时的空间、对其它的装置的要素带来的影响(例如电气、磁的影响)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容易做成比较单纯的构造的包含空心管状(筒状)部件在内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当然,只要可以相对于切出后的面条供给气流,则气流供给组件6不限定于这样的包含空心管状部件在内的结构。气流供给组件6,例如,也优选为组合了多个喷嘴的(例如,将多个喷嘴捆扎、乃至平行地排列等)结构。在使用后述的多个气流排出口乃至多个喷嘴的情况下,配置它们的间隔也可以为等间隔,另外,也优选适宜组合不均等的间隔和/或等间隔。
在本发明中,关于构成来自气流供给组件6的气流的气体也不特别地限制。从使用的容易性(取得性、成本)的方面考虑,优选该气体是通常的空气(气流)。但是,与需要相应地,也优选将该气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置换为其它的气体(例如,氮气)。另外,与关于切出后的面条的湿润(乃至干燥)的要求相应地,也可以对上述气体适宜混合水蒸气。
(气流供给组件的配置部位)
参照图1对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气流供给组件6的配置部位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气流供给组件6,优选具有可以配置在切刀装置1(图1)的刮板部件4a及4b之间的大小。气流供给组件6的形状也不特别地限制,与需要相应地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板状等公知的形状中适宜选择即可。
在本发明中,优选气流供给组件6与上下的切刀辊1a及1b接近,在与分别配置的刮板4a及4b的前端(即,将面条2a或2b从切刀辊1a或1b开始剥落的位置)的上下间对应的位置配置构成(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内的)气流供给组件6的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换言之,优选在由切刀辊1a及1b将面皮5裁断并由刮板4a及4b剥落的时刻,在上侧的面条束2a和下侧的面条束2b之间配置(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内的)气流供给组件6。
在气流供给组件6为包含空心管状部件(内置配管)在内的构造的方式中,优选开设了用于气流从该空心管状部件排出的孔。用于气流供给的空心管状部件,例如,可以与作为该气流的供给源的气流压缩机、气流送风机等连接。如果考虑吹出的气流的压力等,则优选使用高压的气流压缩机。
作为气流供给部件的具体的设置例,如图1所示,只要设置在刮板的前端的上下间即可。如图1所示,因为通过在刮板的前端的上下间设置两个气流供给部件,能相对于上下的面条束分别由独立的气流供给部件吹出上侧的气流、下侧的气流,所以能有效地改变上下的面条束的轨道。
另外,气流的排出口,只要在能向上下的面条束2a及2b吹出的位置进行开孔即可,优选做成产生气流(即,具有方向性的气体)的排出口。从容易产生这样的气流的方面考虑,优选如图3(b)~图(d)所示的那样的空开某种程度的间隔地开设圆孔、四方形孔、短的狭缝状的孔等,而不是如图3(a)所示的那样的直线状的狭缝形状的排出口。即,通过空开某种程度的间隔,产生气流出来的位置、气流不出来的位置,而且,通过将孔做成圆孔、四方形孔、短的狭缝状,产生气流的方向性变得容易。
作为气流的吹出角度,只要对面条束垂直地吹出或倾斜地吹出具有此方向性的气流即可。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向面条束的前进方向的反方向施加气流,则存在面条挂在气流供给组件6上的可能性。例如,存在气流碰撞的面条和气流不碰撞的(或只较弱的气流没有碰撞)面条,由此能改变各面条的在空中的轨道,此结果,能使在波浪输送带上的描绘的轨道以各种形态变化。
在本发明中,从使合适的气流与面条整体碰撞容易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多个“孔或狭缝”,使“不均匀的力”与相邻的面条碰撞。也可以使用单一的“孔或狭缝”,但在从单一的“孔或狭缝”单纯地供给气流的情况下,将对相邻的面施加大致均匀的力,使“不均匀的力”与相邻的面条碰撞变得稍微困难。
如图4(a)及(b)所示,为了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例如,作为气流供给部件的形状,由于通过由圆棒制造气流供给部件,锯齿型地开设圆形的孔,排出角度、排出位置将偏离,所以能对面条吹出具有方向性的气流。
另外,通过设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并通过对上下各自的面条束吹出独立的气流,结果,因为能对上下的面条束随机地吹出具有方向性的气流(成为气流碰撞的面、气流不碰撞的面、气流碰撞的情况、气流不碰撞的情况等不规则),所以能不规则地改变面条一根一根描绘的轨道。此时,由于通过改变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的气流的强度,也可以对上下的面条束吹出不同强度的气流,与单独使用一个气流供给部件并上下地进行吹出的情况相比,能分别有效地改变上下的面条束的轨道,所以,结果在波浪输送带上,上下的面条束能分别描绘大小不同的扁平状的圈、或者不描绘圈而是向前进方向、前进方向的反方向、前进方向的横方向、前进方向的倾斜方向描绘扁平状的曲线(这样的随机的运动的波浪,成为由气流产生的波浪,由气流在空中弹跳的面条彼此相撞,并通过相撞的冲击,面条的轨道变化,由此成为进一步不可预测的随机的运动),即,能有效地使面条各自不可预测地随机地在波浪输送带上设置。
此结果,即使不附加强的纵波波浪也能有效地减少面条一根一根的接点。此时,因为上下的面条束在波浪输送带上成为不同的着地点,所以上述的状态的波浪以分为上下两层的状态重合。
在此,在将气流供给部件做成一个,在配管的上下开设了孔的情况下,给对上侧的面条束和下侧的面条束吹出的气流的强度带来变化稍微困难。作为控制气流的强度的方法,例如通过改变上侧的气流供给部件和下侧的气流供给部件的气流压力、气流的排出口的口径,能更有效地防止上下的面条束的相交。在此所说的独立的气流,是指表示对上侧和下侧吹出的气流供给部件不同的状态的气流,更详细地说,是如图1的那样设置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的状态。即,因为在上下改变各自的气流的强度变得容易,另外,在气流的排出口径相对于气流供给部件的合计之比(开口率)上存在富余,所以能获得在大量生产线中也可供给更加稳定的气流的优点。
下面,对用于制造面条的各工序进行说明。
(即食面)
本发明中的“即食面”乃至“即食干燥面”,优选为所谓的煮熟类型、加入热水进行调理的类型等的任何一种。
<制造生面团的工序>
(面的材料)
在本发明中,面的材料不特别地限制。即,可以无特别地限制地使用以往在即食面的制造中使用的材料。更具体地说,例如,可在本发明中不特别地限制地使用在社团法人日本即食食品工业协会监修“新·即食面入门”日本粮食新闻社发行(平成10年)的第52~62项中记载的主原料、副原料。
(主原料)
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主原料,例如,可将小麦粉、大麦粉、淀粉等混合。其中,作为合适的可使用的主原料,例如,作为小麦粉可以是ASW(澳大利亚产白色中间质小麦、蛋白质10%左右)、HRW(美国产红色硬质小麦、蛋白质11%左右)、作为淀粉可以是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等,另外,可列举将它们作为原料获得的醚化工淀粉、酯化工淀粉、架桥化工淀粉、氧化工淀粉等。
(副原料)
在本发明中,作为可使用的副原料,例如,可列举咸水、磷酸盐、盐、增粘多糖类、鸡蛋、谷蛋白等。
(面的制法)
作为制面方法,使用小麦粉作为主原料,与需要相应地混合淀粉、谷蛋白等,由搅拌机将包含食盐、咸水等在内的副原料和水混揉,作成生面团。
<切出工序>
在使用生面团,由辊压延,将压延并拉薄的面皮由切刀装置连续地切出的工序中,做成本发明的对面条吹出气流的构造。更具体地说,优选在由刮板(图1的4a及4b)剥落的时刻,在上侧的面条束2a和下侧的面条束2b之间配置(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在内的)气流供给组件6。优选在构成气流供给组件6的空心管状部件上开设了气流排出的孔,用于该气流供给的空心管状部件优选与作为气流的供给源的气流压缩机、气流送风机等连接。如果考虑吹出的气流的压力等,则优选使用高压的气流压缩机。另外,气流的排出口,只要相对于各自的配管,在可对上下的面条束分别吹出具有方向性的气流的位置进行开孔即可,只要对面条束垂直地吹出或倾斜地吹出即可。需要注意,在对面条束的前进方向的反方向施加气流的情况下,面条有可能挂在气流供给组件6上。
(气流的排出口)
为了供给具有方向性的气流,优选气流的排出口和邻接的气流的排出口的间隙(此后称为间距)某种程度地空开。更具体地说,因为通过空开间距2mm~20mm程度,能形成气流出来的位置和气流不出来的位置,所以作为面条,能由气流碰撞的面条和气流不碰撞的面条大大地改变轨道。如果间距比20mm宽,则取决于面条的宽度,但气流不碰撞的部分变多,存在不改变面条的轨道的部位增加的倾向。另外,由于如果间距在2mm以下,则不易形成气流的方向性,所以存在改变各面条的起动稍微困难的倾向。通常,优选间距在2mm~20mm左右,更优选间距是5mm~15mm间隔。特别优选是,希望气流的排出口和邻接的气流的排出口的间距以5mm~10mm间隔空开。
气流排出口的孔形状,与需要相应地,只要考虑选择圆形、四方形、三角形、狭缝状等即可。作为孔的大小,例如,如果为圆形,则以Φ(直径)0.2mm~Φ3mm左右空开,由此能供给具有方向性的气流。如果成为Φ3mm以上,则存在难以确保排出口总数的相对于空心管状部件的尺寸的开口率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为Φ0.2mm以下,则存在排出口的加工困难的倾向。通常,优选以Φ0.2mm~Φ3mm左右开孔,更优选在Φ0.5mm~Φ1.5mm左右的范围内开孔。
(气流压力)
气流压力,可与获得的面条的状态相应地控制。如果气流太强,则产生面条容易过度飞的倾向,产生从波浪输送带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高。例如,优选以0.02~0.2MPa左右进行吹出,更优选以0.05~0.1MPa左右进行吹出,能使面条乱动,可期待本发明的效果。另外,改变上侧的气流供给部件(在此“上侧的气流供给部件”是指相对于上侧的面条束吹出气流的配管)和下侧的气流供给部件(在此“下侧的气流供给部件”是指相对于下侧的面条束吹出气流的配管)的气流压力也是有效的。通过改变对上侧的面条束和下侧的面条束吹出的气流压力,能大大地改变上下各自的面条束的轨道。
此气流的压力是由附加在气流供给部件跟前1m的精密调节器(制造商:SMC(株)、型号:IR3010-03BG)进行减压调整并测定的值。
进而,作为在气流供给部件上开设上述的状态的排出口的模式,优选进行用于容易改变面条一根一根的轨道的做法。例如,由于通过由圆棒制造气流供给部件,呈锯齿型地开设圆形的孔,排出角度、排出位置变得不规则,所以更优选单纯地呈直线状地开设孔。(图4(a)及(b))
这样,在图4所示的方式中,通过在气流供给部件上呈锯齿状地开设孔,能对各面条吹出具有方向性的气流。另外,通过使用圆棒,喷出角度也可以不同。另外,以防止面条的挂住为目的,也优选不易挂住的圆形。
另外,如前述的那样,气流的吹出,优选在上下的面条束之间上下分别吹出,但即使是如图9所示的那样的气流供给部件的布局,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即,如图9所示,通过使用分别独立的气流供给部件,相对于上下的面条束分别从下侧向上方向吹出气流,能同样地改变上下的面条束的轨道。即,因为使用独立的气流,所以能对上下的面条束吹出强度不同的气流,能改变上下各面条束的轨道,解开非常良好。在此,即使仅对上侧的面条、下侧的面条的单方吹出气流,与不吹出气流的情况相比,不用说也可以获得解开良好的面条。
在此图9的方式中,是如下的不规则类型,即,在上侧的刮板部件和下侧的刮板部件之间的位置设置一个气流供给部件,在相对于由下侧的刮板部件剥落的面条束从下方吹出的位置设置一个气流供给部件。因为分别是独立的气流供给部件,所以通过改变气流的量、力的大小,能(与图1的方式同样地)有效地改变上下的轨道。
(气流供给部件配置的孔的模式)
在本发明中,通过相对于构成气流供给组件6的空心圆筒状部件,如图4(a)及(b)所示,在上侧的空心圆筒状部件上呈“锯齿状”地开设气流排出口,在下侧的空心圆筒状部件上呈“锯齿状”地开设气流排出口,容易进一步对各面条吹出具有方向性的气流。另外,通过使用空心圆筒状部件(圆棒),喷出角度也可以不同。另外,从防止面条的相对于气流供给组件6的“挂住”的方面考虑,也优选使用不易挂住的圆形。
在本发明中,如图5(a)及(b)所示,也可以在上侧的空心圆筒状部件上开设“图5(a)上侧”的气流排出口,在下侧的空心圆筒状部件上呈“锯齿状”地开设“图5(a)下侧”的气流排出口。这样,也可以是开设呈直线状地排列的气流排出口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如此图5所示,通过改变孔的间距,能做成气流与面条碰撞的部分和不与面条碰撞的部分,结果,能容易改变各面条的轨道。
在本发明中,如图6(a)及(b)所示,也可以在上侧的空心圆筒状部件上呈“锯齿状”地开设气流排出口,在下侧的空心圆筒状部件上呈直线状地开设气流排出口。这样,改变气流排出口在空心圆筒状部件的上侧和下侧开设方法也是有效的。能对各面条赋予随机的力。
将本发明中合适的气流供给部件配置的其它的类型的一个例子表示在图8的示意剖视图中。如此图8所示,也可以做成如下的构造:在上侧的刮板部件和下侧的刮板部件之间的位置设置三个气流供给部件,与两个相比增加了对面条束吹出气流的次数和量。
将本发明中合适的、气流供给部件配置的其它类型的一个例子表示在图9的示意剖视图中。如此图9所示,是如下的不规则类型,即,在上侧的刮板部件和下侧的刮板部件之间的位置设置一个气流供给部件,在相对于由下侧的刮板部件剥落的面条束从下方吹起的位置设置一个气流供给部件。因为分别是独立的气流供给部件,所以通过改变气流的量、力的大小,能有效地改变上下轨道。
<α化处理工序>
本发明中的α化处理方法,可以任意进行使用沸腾的热水的焯处理、使用蒸气的蒸处理等,更优选使用蒸气的蒸机。
<拉伸工序>
通过拉伸蒸面,能一餐一餐地以固定的重量切断。在此拉伸工序中,优选的是,希望在使水溶液附着在蒸面上的状态下,拉伸并一餐量一餐量地切断。通过将水溶液附着在面条表面上,能剥落轻度的面条的粘连。作为水溶液的附着方法,只要通过喷雾喷嘴、喷淋、浸渍等进行即可。另外,一餐一餐地切断的面条,使用在日本特愿2010-537611号中所示的那样的解开装置也有效。因为可进一步强制性地解开轻度的面条的粘连,所以是希望的。
<干燥工序>
将由上述的手法获得的面条一餐一餐地成形填充在干燥用篮子中,进行干燥工序,可获得本发明的即食干燥面。在干燥方法中,可与需要相应地灵活使用由油炸的油炸干燥方法、由热风干燥的热风干燥方法等。在油炸干燥方法中,优选使最终水分为2~3%,在热风干燥方法中,优选将最终水分干燥至6~14%。至于干燥温度等干燥条件,可直接使用以往的方法中的干燥条件。
(面条的“粘连度”评价)
在本发明中,在使用于后述的“试验例”中的条件下(使用约100根面条),可适当评价面条的“粘连度”。即,在使用于“试验例”中的条件下(使用约100根面条)进行了评价。关于这些面条,“粘连度”(百分比)可根据下面的计算式计算。
(粘连度)=100×(有粘连的面条根数)/(试验的面条的总根数)
在由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面条中,在各试验中获得的“粘连度”(将三次结果平均),优选在35%以下。该“粘连度”更优选在25%以下,进而更优选在20%以下(特别优选在15%以下)。
本发明是对由本件申请人进行的先前的“基础申请”(日本特愿2011-33625号;2011年2月18日申请)的发明进一步加以改良的发明。因此,关于本发明的解释等,可与需要相应地参照该基础申请的内容。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试验例1
通过下述的试验,确认了使用气流的效果。
<面条的制造>
配方:小麦粉(DNS,蛋白10.5%)10kg,食盐100g,咸水(碳酸钠)20g,水3700ml
面条条件:设置切刀为24号圆刀,面厚为1.5mm的面条,导管无盖板,刮板宽度为35mm,气流供给部件为两个Φ(直径)10mm(1mm孔,间距10mm,15度锯齿型(参照图4(a)及(b)),以上侧气流压力0.1MPa、下侧气流压力0.08MPa对面条吹出了气流(至于切刀装置的形态,参照图1)。
将波浪输送带的速度设定为4.4m/min,在获得随机的大致直线状的面条束后,以0.5kg/cm2蒸煮2分钟,然后将裁断为面重100g的蒸面浸渍到淡水中处理10秒钟,使用在日本特愿2010-537611的图8(a)中公开了的解开装置,对进行了浸渍处理的面条块以1200转强制性地解开了一次。对由解开装置解开了的面条块的面的粘连进行了计数。
面条的粘连的计数的方法是,对由解开装置解开了的面条块,用手取出面条一根,分类成可作为面条一根取出的类型、不能作为面条一根取出的类型。另外,在粘连地取出了两根以上面条的情况下,将抓住的面条以大约0.7秒的速度摇动三次30cm的距离,关于轻度的粘连,因为通过摇动解开,所以判断为解开。即使摇动也不解开的牢固地粘连的面条,判断为粘连并计数。此时,如果两根粘连,则记数为两根,如果在束中有五根粘连,则记数为五根。
作为比较对象,使用图2的以往的切刀装置,在提升导管的盖板获得大致直线状的面条后,关于之后的处理,与上述的试验例相同。
将获得的数据表示在表1中。另外,将“有气流”或“无气流”的波浪输送带上的面条束的照片分别表示在图10及图11中。
表1中表示结果。另外,将气流的有无的波浪输送带上的面条束的照片表示在图8(有气流的情况)及图9(无气流的情况)中。另外,在各面条块中“总的面的根数”不同是因为以重量分开了面条块,所以各面条块的根数略微不同。
[表1]
未粘连的根数 粘连的根数
有气流 95根 7根
有气流 99根 10根
有气流 98根 3根
无气流 57根 69根
无气流 62根 60根
无气流 55根 68根
(※在此,因为以重量分开了面条块,所以总的面的根数略微不同)。
由上述的试验结果可计算下面的平均值(各进行了三次试验)。将计算结果表示在下述的(表2)中。
(气流的效果)
[表2]
从上述结果,可以理解,通过使用气流,即使不附加强的波浪,也能抑制蒸煮时面条的粘连。这是因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气流,即使不附加强的纵波波浪也能减少面条彼此的接点。另外,在不使用气流的方法,即,用以往的切刀装置获得大致直线状的面条的情况下,因为各面条进行同样的运动,所以不能减少面条的接点,所以面条彼此的牢固的粘连多。通过这样的蒸煮粘连的面条彼此,因为在干燥工序后也是粘连的状况,所以在食用时,因为面条彼此牢固地粘连,所以成为无法解开的复原性差的面条。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相对于小麦粉950g(ASW,蛋白9.5%)、马铃薯淀粉50g的粉原料,以将碳酸钠3g、食盐10g溶解在了350ml的水中的揉合水进行混揉压延,设置切刀为20号圆型,面厚为1.30mm的面条,切刀辊(直径37mm)转速为200转/min,刮板宽度为35mm,气流供给部件为两个Φ10mm(1mm孔,间距10mm,15度锯齿型,参照图4(a)及(b)参照),并以气流压力上侧0.1MPa、下侧0.08MPa对面条吹出了空气。将波浪输送带的速度设定为4.5m/min,获得了随机的面条束。
接着,在将该面条束连续地蒸煮后,对每一餐(蒸面100g)面条喷淋30ml淡水,将以喷淋面重量115g切断的面条投入篮子中。通过油炸干燥方法,在油温150℃下炸2分钟,获得最后水分为2%的即食油炸面。
<实施例2>
相对于小麦粉950g(ASW,蛋白9.5%),马铃薯淀粉50g的粉原料,以将碳酸钠3g、食盐10g溶解于320ml的水中的揉合水进行混揉压延,设置切刀为16号圆形,面厚为1.40mm的面条,切刀辊(直径37mm)转速为200转/min,刮板宽度为35mm,气流供给部件为两个Φ10mm((气流供给部件“上侧”:1mm孔,间距10mm,直线类型;气流供给部件“下侧”:1mm孔,间距8mm,直线类型),参照图5(a)及(b))),并以气流压力上侧0.1MPa、下侧0.08MPa对面条吹出了空气。将波浪输送带的速度设定为4.5m/min,获得了随机的面条束。
接着,在将该面条束连续地蒸煮后,对每一餐(蒸面100g)面条喷淋30ml淡水,将切断成喷淋面重量115g的面条投入篮子中,通过油炸干燥方法,在油温150℃炸2分钟,获得了最终水分2%的即食油炸面。
<实施例3>
相对于小麦粉950g(ASW,蛋白9.5%)、马铃薯淀粉50g的粉原料,以将碳酸钠3g、食盐10g溶解在320ml的水中的揉合水进行混揉压延,设置切刀为16号圆形,面厚为1.40mm的面条,切刀辊(直径37mm)转速为200转/min,刮板宽度为35mm,气流供给部件为三个Φ10mm(1mm孔,间距10mm,直线类型,参照图8),并以气流压力上侧两个0.1MPa,下侧0.08MPa对面条吹出了空气。将波浪输送带的速度设定为4.5m/min,获得了随机的面条束。
接着,在将该面条束连续地蒸煮后,对每一餐(蒸面100g)面条喷淋30ml的淡水,将切断成喷淋面重量115g的面条投入篮子中。通过油炸干燥方法,在油温150℃炸2分钟,获得了最终水分2%的即食油炸面。
<实施例4>
相对于小麦粉950g(ASW,蛋白9.5%)、马铃薯淀粉50g的粉原料,以将碳酸钠3g、蛋白5g、食盐10g溶解在350ml的水中的揉合水进行混揉压延,设置切刀为18号圆形,面厚为1.30mm的面条,切刀辊(直径37mm)转速为200转/min,刮板宽度为35mm,气流供给部件为两个Φ10mm(1mm孔,间距10mm,锯齿型,参照图9),以气流压力上侧0.1MPa、气流压力下侧(气流供给部件下侧)0.06MPa对面条吹出了空气。将波浪输送带的速度设定为4.5m/min,获得了随机的面条束。
接着,在将该面条束连续地蒸煮后,对裁断成每一餐面条的面重100g的蒸面吹出解开液20ml(不二制油株式会社“水溶性大豆多糖类(ソヤファイブS)”1.0%水溶液),对的干燥用模框进行了空气填充成型。然后,在调整成温度80℃、风速4m/S的干燥机中干燥40分钟,获得了最终水分10%的即食热风干燥面。
<比较例1>
取下实施例1的切刀装置的空气配管,除此之外的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2>
取下实施例2的切刀装置的空气配管,除此之外的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
<比较例3>
取下实施例3的切刀装置的空气配管,除此之外的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
<比较例4>
取下实施例4的切刀装置的空气配管,除此之外的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
从实施例4、比较例4的比较,可以理解,在热风干燥面等中,也起到本发明的效果。
[表3]
如从以上的结果明确的那样,本发明的效果,通过直接使气流与面条接触,能对面条赋予随机的运动,即使不附加强的纵波波浪也能减少面条的接点。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不附加强的纵波波浪,也能抑制蒸煮时的面条的粘连。进而,因为通过使气流与切出时的面条接触,能吹跑该切出时的面条表面的水分,所以能获得解开更加良好的面条。
符号的说明
1:切刀装置
2a、2b:切出的面条
3:滑槽
4a、4b:刮板部件
5:面皮(片)
6:气流供给组件
6a:气流供给部件(上侧)
6b:气流供给部件(下侧)
6c:气流供给部件(上侧)。

Claims (14)

1.一种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使所述面皮通向所述切刀辊,将该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的工序;
将该面条由刮板部件从切刀辊剥下,使其分离成上下的面条束的工序;和
相对于该切出后的面条,从所述气流供给组件供给气流的工序,
而且,所述气流供给组件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
而且,该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相对于上述上下的面条束供给可独立地变更方向性和/或强度的气流。
2.一种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使用至少包含一对切刀辊、刮板部件和气流供给组件的旋转式切出装置,将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使所述面皮通向所述切刀辊,将该面皮呈面条状地切出的工序;
将该面条由刮板部件从切刀辊剥下,使其分离成上下的面条束的工序;
相对于该切出后的面条,从所述气流供给组件供给气流,实际上在该面条上不形成纵波波浪,而是形成大致扁平状的面条束的工序;
将所述面条α化,接着使其干燥的工序,
而且,所述气流供给组件包含多个气流供给部件,
而且,该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相对于上述上下的面条束供给可独立地变更方向性和/或强度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构成所述气流供给组件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所述一对切刀辊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构成所述气流供给组件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所述一对切刀辊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构成所述气流供给组件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的全部,配置在所述一对切刀辊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构成所述气流供给组件的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的全部,配置在所述一对切刀辊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气流供给部件,相对于由上下切刀辊切出并由刮板部件剥落的上下各面条束,各设置了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从所述气流供给部件相对于面条束直接吹出时的气流,是具有方向性的气流。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气流供给部件,是在圆形筒或方形筒上开设了多个孔的气流供给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由上下切刀辊切出并由刮板部件剥落的上下各面条束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气流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由上下切刀辊切出并由刮板部件剥落的上下各面条束之间,而且在对该气流供给部件的上下各面条束直接吹出气流的位置开设了孔。
12.根据权利要求2、4或6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大致扁平状的面条束,是进行了不规则的运动的各面条聚集而形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面条束的不规则的运动,赋予圈状、横波状、和/或Z字状的轨道。
14.根据权利要求2、4或6所述的面条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α化的组件使用蒸机,该蒸机使用蒸气。
CN201280053961.8A 2011-11-02 2012-10-31 即食面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29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1638A JP5570492B2 (ja) 2011-11-02 2011-11-02 即席麺の製造方法
JP2011-241638 2011-11-02
PCT/JP2012/078184 WO2013065745A1 (ja) 2011-11-02 2012-10-31 即席麺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9976A CN103929976A (zh) 2014-07-16
CN103929976B true CN103929976B (zh) 2017-05-17

Family

ID=48192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39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29976B (zh) 2011-11-02 2012-10-31 即食面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70492B2 (zh)
CN (1) CN103929976B (zh)
TW (1) TW201340884A (zh)
WO (1) WO2013065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1463A (zh) * 2018-03-27 2019-10-08 新乡县中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油条切条机构
EP4082347B1 (en) * 2019-12-23 2024-05-01 Sanyo Foods Co., Ltd. Noodle string cutting device, noodl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noodle and instant noodl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220100966A (ko) * 2019-12-23 2022-07-18 산요 푸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면선 절단 장치, 면류의 제조 장치, 및 면류 및 즉석면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9162A (ja) * 1982-09-27 1984-04-04 House Food Ind Co Ltd 麺類のほぐし方法
JPH10210924A (ja) * 1997-01-28 1998-08-11 Nisshin Flour Milling Co Ltd 麺切断ロール用スクレーパ
WO2010095185A1 (ja) * 2009-02-19 2010-08-26 日清食品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束になった即席麺用生麺
JP2010187623A (ja) * 2009-02-19 2010-09-02 Nissin Frozen Foods Co Ltd 製麺用切出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麺類の製造法
CN103379832A (zh) * 2011-02-18 2013-10-30 三洋食品株式会社 方便面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669A (ja) * 1982-06-28 1984-01-09 House Food Ind Co Ltd 麺のほぐし装置
JP3234775B2 (ja) * 1996-09-10 2001-12-04 明星食品株式会社 蒸煮麺線の製造方法
JP2000189089A (ja) * 1998-12-22 2000-07-11 Nissin Food Prod Co Ltd 即席麺類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52717B2 (ja) * 2000-09-13 2009-04-08 日本製粉株式会社 押出式製麺装置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押出麺揺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9162A (ja) * 1982-09-27 1984-04-04 House Food Ind Co Ltd 麺類のほぐし方法
JPH10210924A (ja) * 1997-01-28 1998-08-11 Nisshin Flour Milling Co Ltd 麺切断ロール用スクレーパ
WO2010095185A1 (ja) * 2009-02-19 2010-08-26 日清食品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束になった即席麺用生麺
JP2010187623A (ja) * 2009-02-19 2010-09-02 Nissin Frozen Foods Co Ltd 製麺用切出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麺類の製造法
CN101938910A (zh) * 2009-02-19 2011-01-05 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 成束的方便面用的生面
CN103379832A (zh) * 2011-02-18 2013-10-30 三洋食品株式会社 方便面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65745A1 (ja) 2013-05-10
JP5570492B2 (ja) 2014-08-13
JP2013094141A (ja) 2013-05-20
CN103929976A (zh) 2014-07-16
TW201340884A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9832B (zh) 方便面的制造方法
JP4438969B1 (ja) 即席麺の製造方法
CN103929976B (zh) 即食面的制造方法
CN102843917B (zh) 方便面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36454B (zh) 方便面的制造方法及方便面
US2003010187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waved noodle
EP2670258B1 (en) De-oi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the manufacture of low oil potato chips
CN106605857A (zh) 一种海苔加工工艺
JP6502141B2 (ja) 麺線の熱風乾燥方法
KR20170002359U (ko) 도정효율이 향상되도록 구성된 가정용 현미 도정기의 도정축
JP5839946B2 (ja) 即席麺の製造方法
EP4082347A1 (en) Noodle string cutting device, noodl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noodle and instant noodl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9007596U (zh) 一种鱼刺切割刀
KR102561017B1 (ko) 육류 스낵 제조장치
KR20120049476A (ko) 떡 제조방법
CN206213231U (zh) 一种蔬果切片、切丝机
CN205868465U (zh) 一种面筋粉碎机
JP2023019654A (ja) 揚げ玉製造装置および揚げ玉製造方法
WO2019244870A1 (ja) 冷凍麺類の製造方法
JPH0121750B2 (zh)
JP2005040046A (ja) 多加水麺の製造方法と装置
ITMO20070206A1 (it) Apparato per distribuire un prodotto alimentare su una base commestib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62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62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