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2379A -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2379A
CN103872379A CN201410108645.7A CN201410108645A CN103872379A CN 103872379 A CN103872379 A CN 103872379A CN 201410108645 A CN201410108645 A CN 201410108645A CN 103872379 A CN103872379 A CN 103872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l electrolyte
polymerisable monomer
peroxide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86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2379B (zh
Inventor
解来勇
陈辉
江辉
张新枝
孙成栋
邓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086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2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2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2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2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85Immobilising or gelification of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前体包括液态电解液、可聚合单体和引发剂,液态电解液包括液态非水有机溶剂和锂盐,可聚合单体包括反应活性不同的可聚合单体A和可聚合单体B,且可聚合单体B的竞聚率rB与可聚合单体A的竞聚率rA之比为1.5~5;其中,可聚合单体A、可聚合单体B以及可聚合单体B的均聚物都可溶于液态非水有机溶剂,可聚合单体A的均聚物则不溶于液态非水有机溶剂。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通过在前体中引入反应活性不同的两种可聚合单体A和B,实现了在保证凝胶电解液优点的基础上,减少了可聚合单体的用量,同时提高了凝胶电解液的力学性能以及锂离子的电导率。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电压高、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获得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分为液态电解液和凝胶电解液。其中,液态电解液的特点是电化学性能稳定可靠,但却普遍存在安全性差、电池硬度不够易变形等问题。相比之下,凝胶电解液体系将流动态的溶剂分子固定在高分子凝胶骨架内,因不存在或较少存在游离态的溶剂而减小了电解液渗漏的风险,有效地降低了电池体系的燃烧性,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高分子骨架将整个电芯连成一个整体,因此有利于减少电芯变形和膨胀。
现有凝胶电解液一般是向液态电解液中添加可聚合单体制备而成的,所添加的可聚合单体可溶于液态电解液,生成的聚合物也可溶于液态电解液。由于凝胶电解液前体中可聚合单体的浓度较低时,会不足以使液态电解液转换为凝胶电解液,因此往往需要添加较多的可聚合单体;但可聚合单体的浓度较高时,所生成的凝胶电解液中的聚合物浓度也较高,又会引发锂离子传导困难,以致出现锂离子电导率低、容易析锂等一系列电化学性能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以及安全性全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以及安全性全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降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合成所需的可聚合单体使用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前体包括液态电解液、可聚合单体A、可聚合单体B和引发剂,所述液态电解液包括液态非水有机溶剂和锂盐,其中,可聚合单体B的竞聚率rB与可聚合单体A的竞聚率rA的比值为1.5~5;同时,可聚合单体B、可聚合单体B的均聚物以及可聚合单体A都可溶于所述液态非水有机溶剂,但可聚合单体A的均聚物不溶于液态非水有机溶剂。
在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发生聚合反应的初期,由于可聚合单体B的反应活性高,初期AB共聚物中可聚合单体B的单体单元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初期AB共聚物可溶于液态电解液中;在聚合反应的中后期,由于可聚合单体B的含量和浓度降低,中后期AB共聚物中可聚合单体A的单体单元含量相对上升,因此中后期AB共聚物不溶于液态电解液中而析出;此时,由于可溶解于液态电解液的初期AB共聚物的分散作用,中后期AB共聚物沉淀形成的小颗粒将分散于液态电解液当中,并在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凝胶。由于中后期AB共聚物沉淀形成的小颗粒可以起到类似于物理交联点作用,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少凝胶电解液前体的可聚合单体用量;同时,由于上述小颗粒在凝胶网络中也可起到增强作用,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凝胶电解液的力学强度。
限定可聚合单体B的竞聚率rB与可聚合单体A的竞聚率rA之比为1.5~5的原因是:如果可聚合单体A的反应活性过高,会导致聚合反应早期出现聚合物沉淀并絮凝,从而造成电解液体系不均匀;如果可聚合单体B的反应活性过高,则会导致凝胶电解液的力学强度降低。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的一种改进,所述可聚合单体在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5~6%;所述可聚合单体A在整个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1~3%,可聚合单体B在整个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25~5%。这是因为:当可聚合单体的含量过少时,可能导致不能凝胶;当可聚合单体含量过高时,生成的凝胶电解液聚合物浓度高,易于引起锂离子传导速率过慢,导致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较差。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的一种改进,所述可聚合单体还包括具有至少2个可聚合双键的可聚合单体C;可聚合单体C可溶于所述液态非水有机溶剂,其在整个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3%。由于可聚合单体C具有至少2个可聚合双键,因此其能促进凝胶作用,进一步减少可聚合单体的用量,而且所形成的聚合物具有网状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凝胶电解液的抗力学性能。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的一种改进,所述可聚合单体A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苯乙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的一种改进,所述可聚合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2-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N-甲基丙烯酰吗啉、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2-丙烯酸环己酯、、N-丙烯酰吗啉、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的一种改进,所述可聚合单体C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甘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三羟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的一种改进,所述引发剂在整个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05~0.5%。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的一种改进,所述引发剂为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蔗糖、叔丁基过氧化氢/雕白块、叔丁基过氧化氢/焦亚硫酸钠、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酒石酸、过氧化氢/雕白块、过硫酸铵/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硫酸亚铁、过氧化苯甲酰/N,N-二乙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焦磷酸亚铁、过硫酸钾/硝酸银、过硫酸盐/硫醇、异丙苯过氧化氢/氯化亚铁、过硫酸钾/氯化亚铁、过氧化氢/氯化亚铁、异丙苯过氧化氢/四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将液态电解液与所述可聚合单体以及引发剂混合均匀;
2)凝胶:将配制好的凝胶电解液前体溶液注入待注液电芯,封口后室温静置36小时,充分浸润膜片,再将电芯置于50℃~80℃环境下放置4-6h,形成凝胶电解液电芯;
3)将形成了凝胶电解液的电芯依次进行化成、整形、除气工序,制得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通过在前体中引入反应活性不同的两种可聚合单体A和B,实现了在保证凝胶电解液优点的基础上,减少了可聚合单体的用量,同时提高了凝胶电解液的力学性能以及锂离子的电导率,解决了凝胶电解液容易析锂、电化学性能差以及锂电池安全性能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配方、比例等可因地制宜做出选择而对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
首先,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使用的凝胶电解液前体、待注液电芯的制备过程进行说明。
凝胶电解液前体的配制: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亚乙烯酯(VC)按30:30:35:1.5的质量比混合,之后再加入适量LiPF6,得到合适浓度(一般为0.7mol/L~1.2mol/L)的LiPF6液态电解液;在需要灌注凝胶电解液前体时,将适量可聚合单体A、可聚合单体B、可聚合单体C(需要时)和引发剂顺序加入液态电解液P1中。
待注液电芯的制备:以石墨和钴酸锂分别为阳极和阴极活性材料,再加入导电剂、粘接剂,经过搅拌、涂覆、冷压、分条、焊接等工序得到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再将隔离膜放置于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之间一起卷绕得到裸电芯;将裸电芯用铝塑膜包装好后,置于高温炉中烘烤,直至裸电芯的含水量低于200PPM。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封口后静置直至电解液充分浸润整个膜片,加热凝胶,再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比较例1
配制液态电解液:将EC、PC、DEC、VC按30:30:35:1.5的质量比混合,之后再加入适量LiPF6,得到1.0mol/L的LiPF6液态电解液P1。
制备待注液电芯:以石墨和钴酸锂分别为阳极和阴极活性材料,再加入导电剂、粘接剂,经过搅拌、涂覆、冷压、分条、焊接等工序得到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再将隔离膜放置于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之间一起卷绕得到裸电芯;以铝塑膜为包装袋进行顶侧封,之后置于烘箱中烘烤直至含水量低于200PPM。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电解液P1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直至电解液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比较例2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0:9.5:0.5的P1、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将称量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称量好的P1中,充分搅拌至其均匀分散于P1中;在使用前加入称量好的过氧化二苯甲酰作为引发剂,充分搅拌后得到待使用的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1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4:1.5:3:0.1的P1、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4.3。在95.4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酰胺1.5g,搅拌均匀后加入3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2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4:1.5:3:0.1的P1、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乙酯、偶氮二异丁腈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乙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2.9。在95.4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酰胺1.5g,搅拌均匀后加入3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乙酯和0.1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3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4:1.5:3:0.1的P1、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十二烷酯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2.3。在95.4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酸十二烷酯1.5g,搅拌均匀后加入3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6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8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4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4:1.5:3:0.1的P1、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十二烷酯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1.9。在95.4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酸十二烷酯1.5g,搅拌均匀后加入3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丁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6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6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5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45:1.5:3:0.05的P1、丙烯酰胺、2-丙烯酸环己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2-丙烯酸环己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2.9。在95.45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酰胺1.5g,搅拌均匀后加入3g可聚合单体B2-丙烯酸环己酯和0.05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5℃、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3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6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4:1.5:3:0.1的P1、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羟乙酯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2.9。在95.4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酸羟乙酯1.5g,搅拌均匀后加入3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7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6.65:3:0.15:0.2的P1、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乙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乙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2.9。在96.65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酰胺3g,搅拌均匀后加入0.15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乙酯和0.2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8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3.5:1:5:0.5的P1、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偶氮二异丁腈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十二烷酯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2.9。在93.5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酸十二烷酯1g,搅拌均匀后加入5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5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9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6.5:1:2:0.4:0.1的P1、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乙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2.9。在96.5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1g可聚合单体A丙烯酰胺、2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乙酯、0.4g可聚合单体C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10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6.5:1:2:0.4:0.1的P1、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3.1。在96.5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1g可聚合单体A丙烯酰胺、2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丁酯、0.4g可聚合单体C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11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6.4:0.5:0.5:2:0.4:0.2的P1、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1为2.9,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与丙烯酸羟乙酯的竞聚率之比rB:rA2为2.2。在96.4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1丙烯酰胺0.5g、可聚合单体A2丙烯酸羟乙酯0.5g,搅拌均匀后加入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2g、可聚合单体C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0.4g和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0.2g,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12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6.5:1:1:1:0.4:0.1的P1、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1:rA为2.9,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2:rA为2.9。在96.5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可聚合单体A丙烯酰胺0.5g,搅拌均匀后加入可聚合单体B1甲基丙烯酸甲酯1g、可聚合单体B2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1g、可聚合单体C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0.4g和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0.1g,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13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6.3:0.1:0.5:3:0.1的P1、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己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己酯与丙烯酸十二烷酯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3.1。在96.3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0.1g可聚合单体A丙烯酸十二烷酯、0.5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己酯、3g可聚合单体C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14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9:0.5:1:2.5:0.1的P1、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3.1。在95.9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0.5g可聚合单体A丙烯酰胺、1g可聚合单体B丙烯酸甲酯、2.5g可聚合单体C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15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9:1:1.5:1.5:0.1的P1、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乙酯与丙烯酸十二烷酯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3.1。在95.9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1g可聚合单体A丙烯酸十二烷酯、1.5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乙酯、1.5g可聚合单体C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实施例16
配制凝胶电解液前体:采用比较例1的电解液P1,称取质量比为95.9:2:0.5:1.5:0.1的P1、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备用;其中,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与甲基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之比rB:rA为3.1。在95.9g液态电解液P1中加入2g可聚合单体A甲基丙烯酰胺、0.5g可聚合单体B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1.5g可聚合单体C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0.1g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充分搅拌制得凝胶电解液前体。
注液及电芯成型:将上述凝胶电解液前体注入烘烤后的电芯中,对铝塑膜封口后,静置电芯36h,至凝胶电解液前体充分浸润整个膜片;之后将电芯放在夹具中,加温至70℃、加压至0.5Mpa进行凝胶反应5h;待电芯冷却后卸掉压力,进行化成、整形、除气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型后的锂离子电芯。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及使用该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的各种性能。
容量测试
在3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电芯进行容量测试:静置3min;0.5C恒流充电至4.2V,恒压充电至0.05C;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3.0V,得到首次放电容量D0;静置3min之后完成容量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穿钉测试
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成型的电芯满充,之后将其固定于穿钉夹具上,使用直径为2.5mm的铁钉、以10mm/s的速度穿过电芯中央,统计着火的电芯数量;同时监控穿钉位置的升温曲线,记录升温曲线中的最大值Tmax。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循环性能测试
在35℃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电芯进行循环寿命测试:静置3min;0.5C恒流充电至4.2V,恒压充电至0.05C;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3.0V;静置3min后再次进行下一轮循环。记录电芯的首次放电容量D1,以及第500次循环中的放电容量D500;以D500/D1作为评价循环性能好坏的标准。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电池硬度测试
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电池放入固定的模具中,在材料万能试验机上做单向压缩测试;通过计算得到电池的硬度(测试标准:单向压缩速度为2mm/min,模具跨度L=80mm,计算电池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计算公式为:Σ=1.5PL/(bd2),其中,Σ为强度,P为最大载荷,L为模具跨度,b为试样宽度,d为试样厚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析锂测试
在-10℃环境中按如下流程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电芯进行析锂测试:静置3min;0.5C恒流充电至4.2V,恒压充电至0.05C;静置3min;0.5C恒流放电至3.0V;静置3min后再次进行下一轮循环。在做完20个循环后,将电池满充至4.2V,拆解电芯以检查阳极极片的析锂情况。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电芯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0480169640000141
从表1可以看出:
1)在穿钉测试中,实施例1~16和比较例2的电芯着火数都为0,最高温度则都在75~85℃,明显好于比较例1的20个着火数和125℃的最高温度。这说明使用本发明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实施例1~16)安全性与使用现有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比较例2)相当,也明显好于使用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比较例1),证明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2)使用本发明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实施例1~16)的首次充放电电芯容量D0、循环性能D500/D1分别为1510~1518mAh和0.835~0.901,与使用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比较例1)的1515mAh和0.903相当,且明显好于使用常规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比较例2)的1440mAh和0.652;同时,使用本发明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实施例1~16)和使用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芯(比较例1)无析锂,而使用常规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比较例2)则析锂严重;
3)实施例1~16的电池硬度都在20MPa以上,实施例13的硬度甚至高达35MPa,明显好于比较例1的8MPa和比较例2的17MPa。这说明使用本发明凝胶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及安全性能。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凝胶电解液中引入可聚合单体A和可聚合单体B共聚结构,并且可聚合单体B的反应活性高于可聚合单体A,因此最终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了聚合物小颗粒分散于整个体系中的凝胶体系。正是由于此聚合物小颗粒可以起到物理交联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减少凝胶所需单体含量的同时,起到增强凝胶体系的作用,从而达到了以下效果:1)降低了凝胶电解液合成所需的单体使用量;2)提高了锂离子的传导率,降低了浓差极化和析锂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3)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抗变形能力及电池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在减少可聚合单体用量的同时,得到了与常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体系类似的安全性能,并有效解决了常规凝胶电解液中锂离子电池电导率低、容易析锂、电化学性能差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8)

1.一种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前体包括液态电解液、可聚合单体和引发剂,所述液态电解液包括液态非水有机溶剂和锂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单体包括反应活性不同的可聚合单体A和可聚合单体B,且可聚合单体B的竞聚率rB与可聚合单体A的竞聚率rA之比为1.5~5;其中,可聚合单体B、可聚合单体B的均聚物以及可聚合单体A都可溶于液态非水有机溶剂,可聚合单体A的均聚物则不溶于液态非水有机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单体在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5~6%;所述可聚合单体A在整个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1~3%,可聚合单体B在整个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25~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单体A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苯乙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单体B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2-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N-甲基丙烯酰吗啉、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2-丙烯酸环己酯、、N-丙烯酰吗啉、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单体还包括具有至少2个可聚合双键的可聚合单体C;可聚合单体C可溶于所述液态非水有机溶剂,其在整个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单体C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甘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三羟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在整个凝胶电解液前体中的质量分数为0.05~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蔗糖、叔丁基过氧化氢/雕白块、叔丁基过氧化氢/焦亚硫酸钠、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酒石酸、过氧化氢/雕白块、过硫酸铵/硫酸亚铁、过氧化氢/硫酸亚铁、过氧化苯甲酰/N,N-二乙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焦磷酸亚铁、过硫酸钾/硝酸银、过硫酸盐/硫醇、异丙苯过氧化氢/氯化亚铁、过硫酸钾/氯化亚铁、过氧化氢/氯化亚铁、异丙苯过氧化氢/四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410108645.7A 2014-03-21 2014-03-21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Active CN103872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8645.7A CN103872379B (zh) 2014-03-21 2014-03-21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8645.7A CN103872379B (zh) 2014-03-21 2014-03-21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2379A true CN103872379A (zh) 2014-06-18
CN103872379B CN103872379B (zh) 2017-04-26

Family

ID=50910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8645.7A Active CN103872379B (zh) 2014-03-21 2014-03-21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2379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8182A (zh) * 2014-12-10 2015-04-22 南通瑞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电容器中低压用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2115A (zh) * 2016-11-25 2017-03-22 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电解质及锂硫二次电池
CN106654353A (zh) * 2016-11-25 2017-05-1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动力电池
CN106797053A (zh) * 2014-10-02 2017-05-31 株式会社Lg化学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7221706A (zh) * 2017-05-23 2017-09-29 苏州大学 一种用于硅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766600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07768711A (zh) * 2017-08-31 2018-03-06 吉安力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卷绕型聚合物电池及其卷绕方法
CN108987791A (zh) * 2017-05-31 2018-12-11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和含有该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
CN110970655A (zh) * 2019-12-12 2020-04-07 厦门大学 纳米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3851702A (zh) * 2021-08-17 2021-12-28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 一种全固态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07894A (zh) * 2019-06-06 2022-03-18 赢创运营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原位聚合的聚合物电解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164A (zh) * 1995-08-24 1999-05-05 摩托罗拉公司 共混聚合物凝胶电解质
US20090246635A1 (en) * 2005-03-30 2009-10-01 Yasuo Takano Polymer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me
CN100547847C (zh) * 2003-07-01 2009-10-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高分子电解液和包含该电解液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CN101747642A (zh) * 2008-12-05 2010-06-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聚合物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3953A (zh) * 2012-08-03 2013-01-30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及含有该凝胶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3474697A (zh) * 2013-09-10 2013-12-2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103746142A (zh) * 2013-12-20 2014-04-23 厦门首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164A (zh) * 1995-08-24 1999-05-05 摩托罗拉公司 共混聚合物凝胶电解质
CN100547847C (zh) * 2003-07-01 2009-10-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高分子电解液和包含该电解液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US20090246635A1 (en) * 2005-03-30 2009-10-01 Yasuo Takano Polymer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me
CN101747642A (zh) * 2008-12-05 2010-06-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聚合物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3953A (zh) * 2012-08-03 2013-01-30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及含有该凝胶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3474697A (zh) * 2013-09-10 2013-12-2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103746142A (zh) * 2013-12-20 2014-04-23 厦门首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053A (zh) * 2014-10-02 2017-05-31 株式会社Lg化学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6797053B (zh) * 2014-10-02 2019-05-28 株式会社Lg化学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US10276893B2 (en) 2014-10-02 2019-04-30 Lg Chem, Lt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538182A (zh) * 2014-12-10 2015-04-22 南通瑞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电容器中低压用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600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06654353B (zh) * 2016-11-25 2019-01-25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动力电池
CN106532115A (zh) * 2016-11-25 2017-03-22 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凝胶电解质及锂硫二次电池
CN106654353A (zh) * 2016-11-25 2017-05-10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动力电池
WO2018094773A1 (zh) * 2016-11-25 2018-05-3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动力电池
CN107221706B (zh) * 2017-05-23 2020-04-03 苏州大学 一种用于硅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的应用
CN107221706A (zh) * 2017-05-23 2017-09-29 苏州大学 一种用于硅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8987791A (zh) * 2017-05-31 2018-12-11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和含有该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
CN107768711A (zh) * 2017-08-31 2018-03-06 吉安力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卷绕型聚合物电池及其卷绕方法
CN114207894A (zh) * 2019-06-06 2022-03-18 赢创运营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原位聚合的聚合物电解质
CN110970655A (zh) * 2019-12-12 2020-04-07 厦门大学 纳米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0970655B (zh) * 2019-12-12 2021-03-26 厦门大学 纳米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3851702A (zh) * 2021-08-17 2021-12-28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 一种全固态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2379B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2379A (zh)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液
CN103474697B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KR102455079B1 (ko) 리튬 이온 전지 양극 수성 바인더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3746142B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凝胶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0873B (zh) 一种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组合物、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电化学装置
CN102903953B (zh) 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及含有该凝胶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5826603A (zh) 一种聚碳酸亚乙烯酯基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92680A (zh) 一种碳酸亚乙烯酯及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基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85712B (zh) 一种咪唑类聚离子液体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74139A (zh) 一种凝胶电解质材料用单体、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417836A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51739B (zh) 一种抗冻锌基电池用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
CN104681865A (zh) 一种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CN111129583B (zh) 一种凝胶电解质及含有该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4538637A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94206A (zh) 一种低温水系锌离子电池用离子型凝胶电解质膜制备方法
CN104600280A (zh) 一种制备碳包覆钛酸锂的方法
CN110071328A (zh) 交联型改性聚乙烯亚胺固态电解质及其应用
CN111613832B (zh) 一种五元单体共聚聚合物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8907B (zh) 3d网络准固态电解质、准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356280A1 (en) Copolymerized pvdf resin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binder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N104733777A (zh) 凝胶电解质及其含有该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172836A (zh) 聚偏氟乙烯改性复合导电粘结剂的制备方法
CN109786826A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
CN108441146A (zh)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