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4832A - 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54832A CN103854832A CN201310629314.3A CN201310629314A CN103854832A CN 103854832 A CN103854832 A CN 103854832A CN 201310629314 A CN201310629314 A CN 201310629314A CN 103854832 A CN103854832 A CN 1038548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ing portion
- winding
- bending
- coil windings
- connecting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61—Winding flat conductive wires or she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1—Winding coils of special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即使形成两个绕组部和连接该两个绕组部的连接线部,也无需因为连接线部的存在而留出多余的空间;线圈结构体(200)具备第一绕组部(21)、以与第一绕组部(21)相同的绕线方向被卷绕的第二绕组部(23)、以及连接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的连接线预定部(22A);连接线预定部(22A)具有间隔规定部(222)、第一连接部(221)以及第二连接部(223),间隔规定部(222)规定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之间的间隔,第一连接部(221)的一端侧通过沿边弯曲的方式与间隔规定部(222)连接,另一端侧在第一绕组部(21)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与第一绕组部(21)连接,第二连接部(223)的一端侧通过沿边弯曲的方式与间隔规定部(222)连接,另一端侧在第二绕组部(23)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与第二绕组部(23)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利用自然能量的发电装置、电源装置、以及利用电动机来驱动汽车车轮的驱动装置中,为了改善功率因素或者消除噪音而在电路中使用线圈零件(电抗器)。在上述线圈零件中,以应对大电流化和提高占空因数为目的,通常使用扁平线。作为使用了扁平线的上述线圈零件,存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线圈零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许第3398855号(参照图4~图6)
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被设置为:在第一绕组部(第一绕圈部)和第二绕组部(第二绕圈部)之间的部分(连接线部)中形成有扭曲部,利用该扭曲部使扁平线中流通的电流在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中互为反向。
在此,图18中示出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形成有扭曲部的线圈绕组20P的俯视图。另外,图19中示出形成有扭曲部的线圈零件10P的局部侧视图。在形成有如图18所示的扭曲部25P时,如图19所示,在环状磁心31P的内侧(环形孔30P)中需要多留与扁平线H的宽度为相同程度的空间。线圈零件10P的尺寸与上述多留空间部分相对应地变大,因此无法谋求线圈零件10P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对扁平线进行加工而形成两个绕组部和连接该两个绕组部的连接线部时,无需因为连接线部的存在而留出多余空间的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线圈结构体的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绕组部,其通过卷绕扁平线而形成;第二绕组部,其通过卷绕与第一绕组部相连的扁平线而形成,并且,朝向与第一绕组部相同的绕线方向进行卷绕;以及连接线预定部,其位于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之间,并将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进行连接,连接线预定部具有:间隔规定部,其规定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之间的间隔;第一连接部,其一端侧通过沿边弯曲(edge wise ben ding)的方式与间隔规定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侧在第一绕组部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与第一绕组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其一端侧通过沿边弯曲的方式与间隔规定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侧在第二绕组部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与第二绕组部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线圈结构体的其他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优选在第一连接部中设有:平面延伸部,其通过沿边弯曲的方式与间隔规定部连接;扭曲用途部,其位于第一绕组部和平面延伸部之间、且通过进行扭曲而形成为扭曲部。
进而,本发明的线圈结构体的其他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优选第一绕组部中的第一末端和第二绕组部中的第二末端的前端侧分别朝向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末端在第一绕组部中位于连接线预定部的相反侧,第二末端在第二绕组部中位于连接线预定部的相反侧,并且,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的一个末端位于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对置的对置部位侧,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的另一个末端位于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非对置的外周侧。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的线圈绕组,优选使用上述线圈结构体,并且,以使第一连接部朝向远离第一绕组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并且,以使第二连接部朝向远离第二绕组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通过上述折弯而由连接线预定部形成连接线部。
进而,本发明的线圈绕组的其他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优选以使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绕组部的轴线方向呈大致平行的方式折弯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并且,以使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二绕组部的轴线方向呈大致平行的方式折弯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线圈绕组的其他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优选以使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绕组部的轴线方向呈倾斜的方式折弯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并且,以使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二绕组部的轴线方向呈倾斜的方式折弯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
进而,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的线圈绕组,优选使用上述线圈结构体,并且,通过扭曲位于扭曲用途部中的扁平线,从而形成使该扁平线的宽度方向朝向远离第一绕组部的方向延伸的扭曲部,并且,以使第二连接部朝向远离第二绕组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线圈绕组的其他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优选第一绕组部中的第一末端和第二绕组部中的第二末端的前端侧朝向相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末端在第一绕组部中位于连接线部的相反侧,第二末端在第二绕组部中位于连接线部的相反侧,并且,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的一个末端位于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对置的对置部位侧,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的另一个末端位于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非对置的外周侧。
进而,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的线圈零件,优选具备上述线圈绕组和磁心体,该磁心体由磁性材料形成为环状,并且,插通于第一绕组部的中心孔和第二绕组部的中心孔中。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的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为用于使用扁平线形成线圈绕组的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该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第一绕线工序,其通过卷绕扁平线而形成第一绕组部;连接线预定部形成工序,其形成与第一绕组部相连的连接线预定部;第二绕线工序,其通过朝向与第一绕组部相同的绕线方向卷绕与连接线预定部相连的扁平线而形成第二绕组部;以及连接线部形成工序,其由连接线预定部形成连接线部,其中,连接线预定部形成工序是在第一绕线工序之后且第二绕线工序之前实施,该连接线预定部形成工序包括:第一送出工序,其超过弯曲加工部位处送出扁平线,从而设置与第一绕组部连接的第一送出部;第一弯曲工序,其在第一送出工序之后实施,在该第一弯曲工序中,在弯曲加工部位处朝向与第一绕组部相同的绕线方向对扁平线实施沿边弯曲,从而形成与第一绕组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送出工序,其在第一弯曲工序之后实施,在该第二送出工序中,送出扁平线而设置第二送出部;第二弯曲工序,其在第二送出工序之后实施,在该第二弯曲工序中,在弯曲加工部位处朝向与第一绕组部相同的绕线方向对扁平线实施沿边弯曲,从而形成与第一连接部连接且规定第一绕组部和第二绕组部之间间隔的间隔规定部;以及第三送出工序,其在第二弯曲工序之后实施,在该第三送出工序中,超过弯曲加工部位处送出扁平线,从而设置与间隔规定部和第二绕组部相连的第三送出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通过对扁平线进行加工而形成两个绕组部和连接该两个绕组部的连接线部时,无需因为连接线部的存在而留出多余空间的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结构体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线圈结构体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3中示出线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A)是表示弯曲前的扁平线仅被送出长度L1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仅被送出长度L1的扁平线弯曲之后状态的图。
图4中示出线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A)是表示扁平线仅被送出与连接线预定部的第一连接部对应的长度L2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扁平线仅被送出与连接线预定部的间隔规定部对应的长度L3的状态的图。
图5中示出线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A)是表示被送出长度L4的状态的图,该长度L4为与第二连接部对应的长度和第二绕组部的直线部的长度之和,(B)是表示被送出的扁平线弯曲之后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由图1的线圈结构体形成的线圈绕组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制造图6所示的线圈绕组时的中途阶段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由图1的线圈结构体形成的线圈绕组的形状的立体图、且是表示与图6所示类型不同的另一类型的线圈绕组的图。
图9是表示制造图8所示的线圈绕组时的中途阶段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由图1的线圈结构体形成的线圈绕组的形状的立体图、且是表示与图6和图8所示类型不同的另一类型的线圈绕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制造图10所示线圈绕组时的中途阶段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线圈绕组中的扁平线折弯状态的侧视图,其中,(A)是表示第一连接部的折弯角度的图,(B)是表示第二连接部的折弯角度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0的线圈绕组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构成线圈零件的磁心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使用图6所示的线圈绕组制造的线圈零件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使用图8所示的线圈绕组制造的线圈零件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使用图10所示的线圈绕组制造的线圈零件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现有的线圈绕组的结构的俯视图、且是表示连接线部中形成有扭曲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现有的线圈零件的结构的局部侧视图、且是表示扭曲部附近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10A~10C、10P 线圈零件
20、20A~20C、20P 线圈绕组
21、21P 第一绕组部
22、22P 连接线部
22A 连接线预定部
23、23P 第二绕组部
24 中心孔
25P 扭曲部
30 磁心体
30A、30P 环形孔
31 磁心
31a 切口部
31b 脚部
200 线圈结构体
211 末端部(对应于第一末端)
212a~212d 弯曲部
213a~213d 直线部
221 第一连接部
222 间隔规定部
223 第二连接部
224 曲部
224A 扭曲用途部
225 平面延伸部
231a~213d 弯曲部
233 末端部(对应于第二末端)
H 扁平线
M 弯曲加工部位
P 加工单元
P1 内侧夹具
P2 外侧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零件10(线圈零件10A~10C;参照图15~图17)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线圈零件10的线圈绕组20(线圈绕组20A~20C;参照图6、图8以及图10)进行说明时,其说明中还包括对制造过程的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线圈绕组20和线圈结构体200的轴线方向作为Z方向,将该Z方向上的从末端部211(后述)朝向末端部233(后述)的一侧作为Z1侧,与Z1侧相反的一侧作为Z2侧。另外,将末端部233和末端部211的延伸方向作为X方向,将末端部211相对于第一绕组部21(后述)突出的一侧(参照图2等)作为X1侧,与X1侧相反的一侧(参照图1等;末端部233突出的一侧)作为X2侧。另外,将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Y方向,将第二绕组部23相对于第一绕组部21所处一侧作为Y1侧,与Y1侧相反的一侧作为Y2侧。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必要区分线圈零件10A~10C时统称为线圈零件10。另外,关于线圈绕组20A~20C,在没有必要区分各个线圈绕组时也统称为线圈绕组20。
<关于线圈结构体200的形成>
首先,对于在线圈绕组20的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线圈结构体200的形成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线圈结构体2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线圈结构体200的俯视图。该线圈结构体200具备第一绕组部21、连接线预定部22A以及第二绕组部23。
在形成如图1、图2所示的线圈结构体200时,首先,从绕圈骨架或卷线筒等卷绕有扁平线H的供给源上拉出扁平线H,并将扁平线H固定到弯曲加工装置(省略图示)中。然后,如图3(A)所示,使弯曲加工装置的进给单元(省略图示)进行工作,从而仅送出规定的长度L1的扁平线H。
此时,被送出的扁平线H的长度L1为后述图1的第一绕组部21中的末端部211和直线部213a的长度之和,通过该送出,使对应于图1中的弯曲部212a的部分位于图3(A)所示的弯曲加工装置的弯曲加工部位M处。在弯曲加工部位M处配置有构成弯曲加工装置的加工单元P的内侧夹具P1和外侧夹具P2。内侧夹具P1配置于使扁平线H弯曲时的内周侧,而外侧夹具P2配置于使扁平线H弯曲时的外周侧。
然后,当使弯曲加工装置的加工单元P进行工作时,如图3(B)所示,以使扁平线H沿着内侧夹具P1外周面的方式对扁平线H进行弯曲加工。在该弯曲加工中,成为扁平线H的长度(延伸)方向和宽度方向被弯曲大致90度,而扁平线H的厚度方向几乎不变(没有弯曲)的状态。通过该弯曲加工,以呈一体的状态形成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绕组部21中的末端部211(对应于第一末端)和直线部213a。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大致90度”包括正好90度或者与90度同等的角度。
以下,根据相同的要领而对扁平线H依次实施利用弯曲加工装置的进给单元的工作进行的送出,和利用弯曲加工装置的加工单元P的工作进行的弯曲加工。由此,形成具备四个弯曲部212a~212d和四个直线部213a~213d、且卷绕成矩形形状的(所谓的沿边绕法(edge wise winding)的)第一绕组部21。
在形成第一绕组部21后,使弯曲加工装置的进给单元进行工作,从而如图4(A)所示,仅送出长度L2的扁平线H,该长度L2对应于连接线预定部22A的第一连接部221的长度。在图4(A)所示的构成中,以与弯曲部212d连接的方式仅送出长度L2的扁平线H(对应于第一送出工序;另外,该送出部分对应于第一送出部),并且使该送出部位的终端位于弯曲加工部位M处,其中,该长度L2对应于第一连接部221的长度。然后,使弯曲加工装置的加工单元P进行工作,从而朝向与第一绕组部21的绕线方向相同的方向对扁平线H进行弯曲加工(对应于第一弯曲工序)。由此,形成与第一绕组部2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1。
另外,在形成第一连接部221之后,使弯曲加工装置的进给单元进行工作,从而如图4(B)所示,仅送出长度L3的扁平线H(对应于第二送出工序;另外,该送出部分对应于第二送出部),其中,该长度L3对应于间隔规定部222的长度。然后,使该送出部位的终端位于弯曲加工部位M处。然后,使弯曲加工装置的加工单元P进行工作,从而朝向与第一绕组部21的绕线方向相同的方向对扁平线H进行弯曲加工(对应于第二弯曲工序)。由此,形成与第一连接部221连接的间隔规定部222。
接着,在形成间隔规定部222之后,使弯曲加工装置的进给单元进行工作,从而如图5(A)所示送出长度L4(对应于第三送出工序;另外,该送出部分对应于第三送出部),并使与第二绕组部23的弯曲部231a对应的部分位于弯曲加工装置的弯曲加工部位M处,其中,该长度L4为与第二连接部223对应的长度(第二连接部223的长度与第一连接部221相等)和第二绕组部23的直线部232a的长度之和。然后,使弯曲加工装置的加工单元进行工作,从而朝向与第一绕组部21的绕线方向相同的方向对扁平线H进行弯曲加工。由此,如图5(B)所示,以呈一体的状态形成第二连接部223和直线部232a。
另外,由第一连接部221、间隔规定部222以及第二连接部223构成将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连接的连接线预定部22A。连接线预定部22A为通过实施后述折弯、或者折弯与扭曲而形成连接线部22的部分。
之后,根据与形成第一绕组部21时相同的要领,对扁平线H依次实施利用弯曲加工装置的进给单元的工作进行的送出,和利用弯曲加工装置的加工单元的工作进行的弯曲加工。由此,形成具备四个弯曲部231a~231d和四个直线部232a~232d、且卷绕成矩形形状的(所谓的沿边绕法(edge wise winding)的)第二绕组部23。
另外,当实施第二绕组部23的最后的弯曲工序后,第二绕组部23中的末端部233(对应于第二末端)和直线部232c以呈一体的状态形成。由此,形成如图1和图2所示的线圈结构体200。
<关于线圈绕组20的形成>
接着,对于线圈绕组20(线圈绕组20A~20C)的形成进行说明。在由线圈结构体200形成线圈绕组20时,形成如图6所示的线圈绕组20A、如图8所示的线圈绕组20B以及如图10所示的线圈绕组20C。
(关于图6所示类型的线圈绕组20A的形成)
首先,对于形成图6所示类型的线圈绕组20A的情况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在图1所示的线圈结构体200中的第一绕组部21的卷绕结束侧设有扭曲用途部224A。该扭曲用途部224A为第一连接部221的结构要素,在图1中的第一连接部221中设有扭曲用途部224A和平面延伸部225。在形成如图6所示的线圈绕组20A时,如图7所示将扭曲用途部224A扭曲大致90度。在图7所示的构成中,扭曲用途部224A以随着从第一绕组部21朝向平面延伸部225而使扁平线H的未被重叠侧的面(表面)逐渐朝向第一绕组部21的外周侧的方式被扭曲。
通过扭曲该扭曲用途部224A而形成扭曲部224。于是,通过形成该扭曲部224,由连接线预定部22A形成的连接线部22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一绕组部21呈立起状态。
另外,如图6所示,在形成扭曲部224之后,将第二连接部223和第二绕组部23的边界部分折弯大致90度。该折弯方向为使第二连接部223接近或远离第二绕组部23的方向。
另外,在折弯第二连接部223和第二绕组部23的边界部分时,也可以相对于构成第二绕组部23的扁平线H折弯大致90度。但是,构成第二绕组部23的扁平线H的表面和背面并不是平行于XY平面,而是与XY平面形成与扁平线H的厚度相对应的角度。因此,在将上述边界部分折弯大致90度时,也可以以与XY平面形成大致90度的方式进行折弯。这一点在后述的图8~图11中折弯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绕组部21的边界部分、以及折弯第二连接部223和第二绕组部23的边界部分时也是相同的。
通过上述那样的折弯而形成如图6所示的线圈绕组20。
(关于图8所示线圈绕组20B的形成)
接着,对于形成如图8所示的线圈绕组20B的情况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在图1所示的线圈结构体200中的第一绕组部21的卷绕结束侧未设有上述那样的扭曲用途部224A。
在形成如图8所示的线圈绕组20B时,将图1所示的线圈结构体200的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绕组部21的边界部分折弯大致90度。该状态为图9所示的状态。该折弯方向为使第一连接部221接近或远离第一绕组部21的方向。另外,在将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绕组部21的边界部分折弯之后,将第二连接部223和第二绕组部23的边界部分折弯大致90度。该折弯方向也是使第二连接部223接近或远离第二绕组部23的方向。
通过进行上述那样的折弯而形成如图8所示的线圈绕组20B。
(关于图10所示线圈绕组20C的形成)
接下来,对于形成如图10所示的线圈绕组20C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0所示的线圈绕组20C中,也假设第一绕组部21的卷绕结束侧未设有上述那样的扭曲用途部224A。
在形成如图10所示的线圈绕组20C时,如图11所示,将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绕组部21的边界部分折弯90度以上。通过该折弯,在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一绕组部21相连的一侧(X1侧),使垂直于轴线方向(Z方向)的XY平面与第一连接部221所形成的角度为如图12(A)所示的锐角α。
另外,在将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绕组部21的边界部分折弯之后,将第二连接部223和第二绕组部23的边界部分折弯。此时的折弯角度为小于90度的锐角。通过该折弯,在第二连接部223与第二绕组部23相连的一侧(X2侧),使垂直于轴线方向(Z方向)的XY平面与第二连接部223所形成的角度为如图12(B)所示的钝角β。另外,通常情况下钝角β为从180度减掉锐角α之后所得的值。
通过如上那样折弯边界部分而由连接线预定部22A形成连接线部22。此时,如图10所示,与图8所示情况相比,连接线部22以相对于轴线方向(Z方向)呈倾斜的状态设置。由此,在如图13所示俯视线圈绕组20C时,能够防止连接线部22相比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朝向X1侧突出。
<关于使用线圈绕组20的线圈零件10的形成>
在利用上述线圈绕组20(线圈绕组20A~20C)形成线圈零件10时,除形成线圈绕组20之外,与其分开独立地形成如图14所示的磁心31。磁心31是侧视时的形状呈U字形的磁心(所谓的半环形磁心(cutcore)),通过将两个该U字形的磁心31对接而形成环状的磁心体30(参照图15~图17)。另外,以下将位于环状磁心体30中心侧的孔作为环形孔30A。
磁心31由磁性材料形成。作为上述磁性材料,存在有使硅钢片叠加的材料,或者铁系材料、坡莫合金(permalloy)、铁硅铝磁合金(sendust)、非晶质(amorphous)等的金属磁性体或氧化物磁性体,但可以是上述各种磁性体的混合物,也可以是上述各种磁性体的复合材料。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心31被设置为如下所示的剖面形状。即,被设置为将矩形的四个角位置处以小矩形切掉后形成切口部31a的形状。通过形成上述切口部31a,能够防止第一绕组部21的弯曲部212a~212d以及第二绕组部23的弯曲部231a~231d与磁心31之间发生干扰。
在将上述两个磁心31对接之前,使线圈绕组20保持于一个磁心31中。此时,成为磁心31的脚部31b分别插通于线圈绕组20的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的中心孔24中的状态。
然后,将两个磁心31中的另一个磁心31与一个磁心31对接。此时,成为另一个磁心31的脚部31b分别插通于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的中心孔24中的状态。
然后,维持一个磁心31和另一个磁心31的对接状态。为了维持上述那样的对接状态,例如可以使用使磁心31的对接面彼此接合的粘接剂,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部件来维持磁心31彼此的对接状态。
通过上述那样而制造如图15~图17所示的线圈零件10。另外,图15所示的线圈零件10A中使用了图6所示的线圈绕组20A,图16所示的线圈零件10B中使用了图8所示的线圈绕组20B,图17所示的线圈零件10C中使用了图10所示的线圈绕组20C。
<效果>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线圈结构体200、线圈绕组20、线圈零件10以及线圈绕组20的制造方法,即使形成有连接线部22,也能够防止因为该连接线部22的存在而使磁心体30的环形孔30A变大。即,如图18所示的现有的线圈绕组20P那样,当在连接第一绕组部21P与第二绕组部23P的连接线部22P中存在扭曲部25P时,如图19所示,环形孔30P的尺寸为了将扭曲部25P收容于其中而相应地变大。此时,扭曲部25P在Z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为与扁平线H的宽度相同程度的长度。因此,在环形孔30P中需要留出多余的空间,与此相对应地,线圈零件10P的整体与该部分空间相对应地变大。
但是,在上述图15~图17所示的线圈零件10中,构成为环形孔30A中不存在扭曲部25P。由此,不需要因为扭曲部25P的存在而留出多余的空间,从而能够缩小环形孔30A的尺寸。因此,能够缩小线圈零件10的尺寸。
另外,在形成连接线部22时,使用如图1所示的具有连接线预定部22A的线圈结构体200。而且,在连接线预定部22A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3,通过设有上述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3,能够使间隔规定部222离开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使间隔规定部222不位于环形孔30A中,而是位于远离环形孔30A的位置处,从而能够缩小环形孔30A的尺寸。由此,能够缩小磁心体30的尺寸,从而也能够缩小线圈零件10的尺寸。
另外,在连接线部22上除了设有间隔规定部222之外,还设有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3,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3,能够使间隔规定部22位于远离环形孔30A的位置处,从而能够使间隔规定部222配置在不与磁心体30发生干扰的位置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件10中,也能够形成为在俯视线圈绕组20的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的范围内收容连接线部22的配置。由此,能够实现线圈零件10的省空间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结构体200中的第一绕组部21、连接线预定部22A以及第二绕组部23的沿边弯曲(edge wise bending)的方向均为相同方向。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线圈结构体200。在此,当沿边弯曲的方向相反时,会出现以使表面和背面呈相反的方式调整扁平线H的方向等从而导致费时间的情况,或者弯曲加工装置的构成变复杂等的情况。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线圈结构体200中的沿边弯曲的方向均为相同方向,因此能够节省加工时间。另外,还可以不使用构成复杂的弯曲加工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线圈结构体200中,第一绕组部21的末端部211和第二绕组部23的末端部233被设置成其各自的前端侧分别朝向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末端部211朝向X1侧,而末端部233朝向X2侧)。而且,末端部211位于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对置侧的外周侧(第一绕组部21的Y2侧),而末端部233位于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的对置侧(第二绕组部23的Y2侧)。
当使用上述线圈结构体200形成线圈绕组20时,能够使末端部211、233的延伸方向成为相同方向。而且,能够使末端部211与末端部233在Y方向上分开。因此,能够容易地安装线圈零件10,并且,在安装时能够防止在上述末端部211、233之间发生短路(short)。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图1所示的线圈结构体200形成图6所示类型的线圈绕组20A。即,在第一连接部221中设有平面延伸部225和扭曲用途部224A,其中,平面延伸部225通过沿边弯曲(edge wisebending)的方式与间隔规定部222连接,扭曲用途部224A通过之后的扭曲而形成扭曲部224。然后,通过如图6所示那样扭曲扭曲用途部224A,从而能够形成扭曲部224。另外,通过形成扭曲部224,能够使间隔规定部222位于该扭曲部224的Z1侧,从而能够使间隔规定部222配置在不与磁心31发生干扰的位置处。
在此,扭曲用途部224A是以随着扁平线H从第一绕组部21朝向间隔规定部222而扁平线H的未被重叠侧的面(表面)逐渐朝向第一绕组部21的外周侧的方式被扭曲。通过实施上述扭曲,在形成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时,能够使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的绕线方向相同,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线圈结构体200。
另外,当与上述扭曲方向相反时,第二绕组部23的绕线方向与第一绕组部21的绕线方向呈相反方向,从而会出现以使表面和背面呈相反的方式调整扁平线H在弯曲加工装置中的位置等从而导致费时间的情况。但是,当设为相反的扭曲方向,并且进一步使第二绕组部23的绕线方向与第一绕组部21的绕线方向呈相反时,能够产生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形成图8所示类型的线圈绕组20B。即,关于线圈绕组20B的形成,通过使用线圈结构体200,并且以使第一连接部221朝向Z方向(平行于轴线方向的方向)的方式折弯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绕组部21的边界部分,进而,以使第二连接部223朝向Z方向的方式折弯第二连接部223和第二绕组部23的边界部分,从而能够形成线圈绕组20B。另外,由于仅通过折弯线圈结构体200就能形成线圈绕组20B,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线圈绕组20B。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形成图10所示类型的线圈绕组20C。即,以使第一连接部22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上述第一绕组部21的轴线方向(Z方向)呈倾斜的方式折弯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一绕组部21之间的边界部分。并且,以使第二连接部223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上述第二绕组部23的轴线方向(Z方向)呈倾斜的方式折弯第二连接部223与第二绕组部23之间的边界部分。
因此,由于能够使间隔规定部222位于与折弯部位相比更为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的外周侧(X1侧)的位置处,因此,能够配置为磁心体30和间隔规定部222之间不发生干扰。
<变形例>
以上,对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结构体200、线圈绕组20、线圈零件10以及线圈绕组20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于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卷绕成矩形形状。但是,第一绕组部21和第二绕组部23并不限定为卷绕成矩形形状的构成,也可以卷绕成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等多角形状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呈相反的方式设置折弯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一绕组部21的边界部分的方向,和折弯第二连接部223和第二绕组部23的边界部分的方向。但是,也可以使折弯上述两个边界部分的方向相同。在该情况下,形成第一绕组部21时的沿边弯曲与形成第二绕组部23时的沿边弯曲中的任意一个为向右弯曲,而另一个为向左弯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构成为:间隔规定部222位于与直线部213b相比更靠X1侧的位置处。由此,第一连接部221短于直线部213a。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第一连接部221与直线部213a为同等程度的长度,从而使间隔规定部222与直线部213b在X方向上设置于相同位置处。在该情况下,第二连接部223的长度与第一连接部221的长度也为同等长度。另外,也可以形成为:第一连接部221长于直线部213a,从而使间隔规定部222在X方向上位于相比直线部213b更靠X2侧的位置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能够利用于电气设备领域中。
Claims (10)
1.一种线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一绕组部,其通过卷绕扁平线而形成;
第二绕组部,其通过卷绕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连的所述扁平线而形成,并且,朝向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同的绕线方向进行卷绕;以及
连接线预定部,其位于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之间,并将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进行连接,
所述连接线预定部具有:
间隔规定部,其规定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之间的间隔;
第一连接部,其一端侧通过沿边弯曲的方式与所述间隔规定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侧在所述第一绕组部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绕组部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其一端侧通过沿边弯曲的方式与所述间隔规定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侧在所述第二绕组部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绕组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中设有平面延伸部和扭曲用途部,其中,
所述平面延伸部通过沿边弯曲的方式与所述间隔规定部连接;
所述扭曲用途部位于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平面延伸部之间,并通过进行扭曲而形成为扭曲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组部中的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中的第二末端的前端侧分别朝向互为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末端在所述第一绕组部中位于所述连接线预定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二末端在所述第二绕组部中位于所述连接线预定部的相反侧;并且,
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中的一个末端位于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对置的对置部位侧,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中的另一个末端位于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非对置的外周侧。
4.一种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结构体,并且,
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绕组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并且,
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绕组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
通过所述折弯而由所述连接线预定部形成连接线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绕组部的轴线方向呈大致平行的方式折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并且,
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绕组部的轴线方向呈大致平行的方式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绕组部的轴线方向呈倾斜的方式折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并且,
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绕组部的轴线方向呈倾斜的方式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
7.一种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结构体,并且,
通过扭曲位于所述扭曲用途部中的所述扁平线,从而形成使所述位于扭曲用途部中的扁平线的宽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绕组部的方向延伸的扭曲部,并且,
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绕组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之间的边界部分。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组部中的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中的第二末端的前端侧朝向相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末端在所述第一绕组部中位于所述连接线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二末端在所述第二绕组部中位于所述连接线部的相反侧,并且,
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中的一个末端位于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对置的对置部位侧,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中的另一个末端位于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非对置的外周侧。
9.一种线圈零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绕组,和
磁心体,其由磁性材料形成为环状,并且,插通于所述第一绕组部的中心孔和所述第二绕组部的中心孔中。
10.一种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其用于使用扁平线形成线圈绕组,
所述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绕线工序,其通过卷绕所述扁平线而形成第一绕组部;
连接线预定部形成工序,其形成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连的连接线预定部;
第二绕线工序,其通过朝向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同的绕线方向卷绕与所述连接线预定部连接的所述扁平线而形成第二绕组部;以及
连接线部形成工序,其由所述连接线预定部形成连接线部,其中,
所述连接线预定部形成工序在所述第一绕线工序之后且所述第二第二绕线工序之前实施、且所述连接线预定部形成工序包括:
第一送出工序,其超过弯曲加工部位处送出所述扁平线,从而设置与所述第一绕组部连接的第一送出部;
第一弯曲工序,其在所述第一送出工序之后实施,在该第一弯曲工序中,在所述弯曲加工部位处朝向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同的绕线方向对所述扁平线实施沿边弯曲,从而形成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
第二送出工序,其在所述第一弯曲工序之后实施,在该第二送出工序中,送出所述扁平线而设置第二送出部;
第二弯曲工序,其在所述第二送出工序之后实施,在该第二弯曲工序中,在所述弯曲加工部位处朝向与所述第一绕组部相同的绕线方向对所述扁平线实施沿边弯曲,从而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且规定所述第一绕组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之间间隔的间隔规定部;以及
第三送出工序,其在所述第二弯曲工序之后实施,在该第三送出工序中,超过所述弯曲加工部位处送出所述扁平线,从而设置与所述间隔规定部和所述第二绕组部相连的第三送出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6622 | 2012-12-05 | ||
JP2012266622A JP5761167B2 (ja) | 2012-12-05 | 2012-12-05 | コイル巻線、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コイル巻線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4832A true CN103854832A (zh) | 2014-06-11 |
CN103854832B CN103854832B (zh) | 2016-09-28 |
Family
ID=49709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29314.3A Active CN103854832B (zh) | 2012-12-05 | 2013-11-29 | 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08940B2 (zh) |
EP (2) | EP3297007B1 (zh) |
JP (1) | JP5761167B2 (zh) |
CN (1) | CN103854832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9242A (zh) * | 2014-10-28 | 2015-01-07 | 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弧形立绕式电感器 |
CN105825998A (zh) * | 2016-06-01 | 2016-08-03 | 湖口健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环形差模电感器及其生产方法 |
CN108369854A (zh) * | 2015-12-18 | 2018-08-03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绕组装置 |
CN110277228A (zh) * | 2018-03-14 | 2019-09-24 |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 线圈部件及线圈装置 |
CN111326328A (zh) * | 2020-03-19 | 2020-06-23 | 深圳市吉百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铜片代替线圈的一体成型电感 |
CN112951588A (zh) * | 2021-02-02 | 2021-06-11 | 深圳市星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混合阿尔法绕线技术的绕线成型设备及工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19436B2 (ja) * | 2015-10-16 | 2019-05-29 |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成形方法 |
JP6558200B2 (ja) * | 2015-10-16 | 2019-08-14 |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成形方法 |
JP7138842B2 (ja) * | 2018-03-05 | 2022-09-20 |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コイル装置 |
EP3706290A1 (en) * | 2019-03-05 | 2020-09-09 | Kongsberg Maritime CM AS | Method for winding of a concentrated coil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
JP7509619B2 (ja) | 2020-09-01 | 2024-07-02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リアクトル |
JP7536600B2 (ja) | 2020-11-02 | 2024-08-20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リアクトル |
IT202000030371A1 (it) * | 2020-12-10 | 2022-06-10 | Cte Sistemi Srl | Procedimento per ricavare una curva tridimensionale in un prodotto tubolare, e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prodotti tubolari a curvatura complessa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55920A (ja) * | 2002-07-22 | 2004-02-19 | Togo Seisakusho Corp |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成形方法 |
JP2008277606A (ja) * | 2007-05-01 | 2008-11-13 |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 平角線の連結コイル巻線装置 |
EP2251959A1 (en) * | 2009-05-15 | 2010-11-17 |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AG | Group of electrical coil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group of coils |
EP2387049A2 (en) * | 2010-05-14 | 2011-11-16 |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 Coil component, reacto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il component |
JP2011243661A (ja) * | 2010-05-14 | 2011-12-01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コイル部品、リアクトル、コイル部品の成形方法 |
CN102315001A (zh) * | 2010-05-14 | 2012-01-11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线圈部件、电抗器和形成线圈部件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11233A (en) * | 1969-08-14 | 1971-10-05 |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 Pulse transformer using stripline windings |
JPS6091603A (ja) | 1983-10-25 | 1985-05-23 |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 平角線の巻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S63160318A (ja) | 1986-12-24 | 1988-07-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磁誘導機器 |
IT1223954B (it) | 1988-11-30 | 1990-09-29 | Magneti Marelli Spa |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un avvolgimento per lo statore di una macchina elettrica a corrente continua |
JP3304185B2 (ja) | 1994-02-04 | 2002-07-22 |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3398855B2 (ja) * | 1996-12-13 | 2003-04-21 | 東京精電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
EP1271574B1 (en) | 2001-06-21 | 2003-11-26 | Magnetek S.p.A. | Circular-development planar windings and inductive component made with one or more of said windings |
JP2005057113A (ja) * | 2003-08-06 | 2005-03-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平角線連続コイ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
JP4482477B2 (ja) | 2005-04-13 | 2010-06-16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複合型リアクトルの巻線構造 |
JP4888138B2 (ja) | 2007-01-31 | 2012-02-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界磁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JP4997074B2 (ja) | 2007-11-20 | 2012-08-08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連結コイルの形成方法および連結コイル形成装置 |
US7924134B2 (en) * | 2007-12-17 | 2011-04-1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Inductor packaging for power converters |
US20110156853A1 (en) * | 2008-08-22 | 2011-06-30 | Masayuki Kato | Reactor-use component and reactor |
JP5234422B2 (ja) | 2009-03-04 | 2013-07-10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リアクトル用コイル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アクトル |
JP4705989B2 (ja) | 2009-07-17 | 2011-06-22 | 明日香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無接点電力伝送及び無接点データ伝送方法ならびにその装置 |
JP5995354B2 (ja) * | 2012-06-13 | 2016-09-21 |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エッジワイズコイルの巻線装置及びその巻線方法 |
JP2014039008A (ja) * | 2012-07-17 | 2014-02-27 | Toyota Motor Corp | リアクトルコイル及びリアクトル |
-
2012
- 2012-12-05 JP JP2012266622A patent/JP576116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1-26 EP EP17020480.4A patent/EP3297007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6 EP EP13005501.5A patent/EP2747096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6 US US14/090,994 patent/US9208940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9 CN CN201310629314.3A patent/CN1038548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55920A (ja) * | 2002-07-22 | 2004-02-19 | Togo Seisakusho Corp |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成形方法 |
JP2008277606A (ja) * | 2007-05-01 | 2008-11-13 |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 平角線の連結コイル巻線装置 |
EP2251959A1 (en) * | 2009-05-15 | 2010-11-17 |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AG | Group of electrical coil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group of coils |
EP2387049A2 (en) * | 2010-05-14 | 2011-11-16 |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 Coil component, reacto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il component |
JP2011243661A (ja) * | 2010-05-14 | 2011-12-01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コイル部品、リアクトル、コイル部品の成形方法 |
CN102315001A (zh) * | 2010-05-14 | 2012-01-11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线圈部件、电抗器和形成线圈部件的方法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9242A (zh) * | 2014-10-28 | 2015-01-07 | 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弧形立绕式电感器 |
CN108369854A (zh) * | 2015-12-18 | 2018-08-03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绕组装置 |
CN105825998A (zh) * | 2016-06-01 | 2016-08-03 | 湖口健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环形差模电感器及其生产方法 |
CN110277228A (zh) * | 2018-03-14 | 2019-09-24 |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 线圈部件及线圈装置 |
CN111326328A (zh) * | 2020-03-19 | 2020-06-23 | 深圳市吉百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铜片代替线圈的一体成型电感 |
CN112951588A (zh) * | 2021-02-02 | 2021-06-11 | 深圳市星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混合阿尔法绕线技术的绕线成型设备及工艺 |
CN112951588B (zh) * | 2021-02-02 | 2021-11-05 | 深圳市星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混合阿尔法绕线技术的绕线成型设备及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152415A1 (en) | 2014-06-05 |
EP3297007A1 (en) | 2018-03-21 |
EP2747096B1 (en) | 2019-01-02 |
EP2747096A1 (en) | 2014-06-25 |
JP5761167B2 (ja) | 2015-08-12 |
US9208940B2 (en) | 2015-12-08 |
EP3297007B1 (en) | 2021-05-05 |
JP2014112612A (ja) | 2014-06-19 |
CN103854832B (zh) | 2016-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54832A (zh) | 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 |
CN103854831A (zh) | 线圈结构体、线圈绕组、线圈零件以及线圈绕组的制造方法 | |
CN102315000B (zh) | 线圈部件、电抗器和形成线圈部件的方法 | |
EP2387048B1 (en) | Coil component, reacto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il component | |
CN106663997A (zh) | 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 |
CN110212662A (zh) | 拼块铁芯、定子、电机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 |
CN203456223U (zh) | 脉冲变压器 | |
JP4811286B2 (ja) | 回転電機及び界磁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
JP6486545B2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
CN103650080A (zh) | 8字形层叠线圈的制造方法 | |
CN215933343U (zh) | 用于电力变压器的调压组件 | |
JP6040917B2 (ja) | 集合導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13093932A (ja) | 螺旋コア形成用帯状金属板、回転電機の螺旋コア、及び螺旋コアの製造方法 | |
JP5996007B2 (ja) |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 |
EP2860741B1 (en) |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mechanism and secondary coil for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mechanism | |
JPWO2018047839A1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0247529A (zh) | 一种电机定子制作方法 | |
JP2018164381A (ja) | 無接点給電装置 | |
JPS62124714A (ja) | 高周波コイル | |
JP2015156419A (ja) | リアクト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