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3006A - 电极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极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3006A
CN103853006A CN201310451172.6A CN201310451172A CN103853006A CN 103853006 A CN103853006 A CN 103853006A CN 201310451172 A CN201310451172 A CN 201310451172A CN 103853006 A CN103853006 A CN 103853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xtension
electrical contacts
framework
axi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11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3006B (zh
Inventor
冈本佳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53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3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该电极包含: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部分,该弹簧部分包括螺旋卷绕并形成管状的线;电接触部,该电接触部在弹簧部分的轴线方向的一侧与弹簧部分连续地设置,包括至少卷绕两次并且形成环形形状的该线,该环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在与弹簧部分的轴线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和延伸部,该延伸部与电接触部连续地设置,并且至少沿着交叉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电极和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相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1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63109为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电子照相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电极,和一种设置有该电极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照相的图像形成设备,相关技术揭示了一种打印机,包括外壳,盒和电极,该盒容纳在外壳中,该电极设置在外壳中并且与盒电连接。
根据该打印机,例如,该电极包括弹簧部分和接触部,该弹簧部分形成由金属线卷绕而成的螺旋弹簧,该接触部沿着平行于弹簧部分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以环形与该弹簧部分的端部连续地形成。进一步,该外壳包括圆柱部和狭缝,该圆柱部覆盖该弹簧部分,该接触部的一部分被构造成通过该狭缝朝向壳体内侧突出(例如,参见JP—A—2011—64925)。该电极的该接触部由紧密卷绕金属线两次而形成。也就是说,当从接触部的径向上看时,处于接触状态的接触部具有两条彼此平行布置的金属线。
在该打印机中,该接触部的一部分通过狭缝朝向外壳的内侧突出。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该相关技术的打印机,因为该接触部的一部分通过狭缝朝向壳体内侧突出,当替换盒时,该电极的该接触部可能被盒钩住。倘若如此,接触部的邻近的金属线可能缠绕和不对齐,从而当从接触部的径向上看时,该两条金属线交叉。
如果该两个金属线是一种交叉的状态,相比于两个金属线彼此平行布置的状态,该接触部和盒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这可能导致接触部和盒之间的不良电连接性。
考虑到上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极和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电极能够抑制电接触部的线缠绕和不对齐,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该电极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部分,该弹簧部分包括螺旋卷绕并形成管状的线;电接触部,该电接触部在弹簧部分的轴线方向的一侧与弹簧部分连续地设置,包括至少卷绕两次并且形成环形形状的线,环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在与弹簧部分的轴线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和延伸部,该延伸部与电接触部连续地设置,并且至少沿着交叉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上述电极;支撑电极的框架;其中,框架具有开口,电接触部被构造成能够通过开口被插入;其中,弹簧部分布置在弹簧部分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二侧,该第二侧相对于开口与弹簧部分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一侧相反;并且其中,电接触部插入该开口,电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成通过开口比框架更加朝向轴线方向的一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该电极包括:一段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螺旋卷绕弹簧部,该弹簧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形成管状;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连接到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卷曲,并且形成环形形状,该环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和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连接到第二部分并且至少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方面的电极和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抑制电接触部的线的缠绕和不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显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的打印机的中心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显示图1中的处理盒的右上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打印机的侧截面图,以显示处理盒被拆卸的状态;
图4是图3中的右侧壁的右侧视图;
图5沿着图4中的右侧壁的线A-A的截面图;
图6A是图5中的电极的右前立体图;图6B是图6A中电极的后视图;
图7A是图4中的圆形圈起部分的放大图;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电极和电极支撑部的线B-B的截面图,以显示处理盒从主体壳体拆卸的状态;图7C是沿着图7B中的电极和电极支撑部的线C-C的截面图,以显示处理盒从主体壳体拆卸的状态;和
图8A是沿着图7A中的电极和电极支撑部的线B-B截面图,以显示处理盒安装在主体壳体的状态;图8B是沿着图7A中的电极和电极支撑部的线B-B的截面图,以显示电接触部被拉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的整体构造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打印机1包括主体壳体2。
主体壳体2形成大致盒状,其中包括片状物馈送单元3和图像形成单元4,片状物馈送单元3被构造成馈送片状物P,片状物P是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图像形成单元4被构造成在片状物P上形成图像,片状物P通过该片状物馈送单元被运送。
注意,在下文关于方向的叙述中,根据打印机1被水平放置的状态,图1的右侧被称为前侧,图1的左侧被称为后侧。此外,根据当从打印机1的前侧看时的左右侧,图1的前侧被称为左侧,与左侧相反的一侧被称为右侧。此外,图1的上侧被称为上侧,下侧被称为下侧。左右方向是轴线方向的一个实例,其中左侧是该轴线方向的一侧,而右侧是该轴线方向的另一侧。
(1)主体壳体
主体壳体2设置有盒开口5和片状物开口6。
盒开口5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穿透主体壳体2的上端部,稍后描述的处理盒15通过盒开口5被安装和拆卸。也就是说,盒开口5形成为使得主体壳体2向上打开。片状物开口6形成为在主体壳体2的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穿透下端部,片状物P通过片状物开口6被引入。
顶盖7设置在主体壳体2的上端部。进一步,片状物馈送盖8设置在主体壳体2的前端部。
顶盖7设置成绕着作为支点的其后端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关闭位置关闭盒开口5,在打开位置打开盒开口5。
片状物馈送盖8设置成绕着作为支点的其下端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关闭位置关闭片状物开口6,在打开位置打开片状物开口6。在图1中,位于关闭位置的顶盖7和片状物馈送盖8由实线表示,而位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顶盖7和片状物馈送盖8由虚线表示。
片状物馈送单元3包括片状物放置部9,片状物放置部9设置在主体壳体2的底部上。片状物放置部9通过片状物开口6与主体壳体2的外部连通。
片状物P在片状物馈送盖8布置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堆叠,使得片状物的前部堆叠在片状物馈送盖8的上表面上,并且后部通过片状物开口6堆叠在片状物放置部9上。
(3)图像形成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4包括处理盒15、扫描单元16和定影单元17。
处理盒15被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壳体2,并且在片状物馈送单元3的后部的上侧安装到主体壳体2。处理盒15具有鼓盒18,鼓盒18可拆卸的附接到主体壳体2,并且显影盒19可拆卸地附接到鼓盒18。
鼓盒18具有感光鼓20、转印鼓21和电晕式充电器22。
感光鼓20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鼓盒18的后部。
转印鼓21布置在感光鼓20的后侧,以便转印鼓从感光鼓的后侧按压抵靠该感光鼓,并且被可旋转地设置到鼓盒18。
电晕式充电器22布置成以预定的间隔与感光鼓20的前上侧相对。
显影盒19布置在感光鼓20的前底侧,并且具有显影框架25。
显影框架25被划分以在前后方向上平行排列调色剂容纳腔室26和显影腔室27。调色剂容纳腔室26和显影腔室27经由连通口28连通。
调色剂容纳在调色剂容纳腔室26,搅拌器29设置在调色剂容纳腔室26在其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
进一步,显影腔室27设置有显影辊34、供应辊33和层厚调节片35。
显影辊34可旋转地设置到显影框架25的后端部,以便显影辊34的上部和后部露出,并且从其前下侧与感光鼓20接触。
供应辊33布置在显影辊34的前下侧,以便从其前下侧与显影辊34接触,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到显影框架25。
层厚调节片35由显影框架25支撑,以从其前侧与显影辊34接触。
扫描单元16布置在主体壳体2中处理盒15的前侧。扫描单元16朝向感光鼓20发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L,以便感光鼓20的外周表面被激光束曝光。
定影单元17布置在主体壳体2中鼓盒18的后部的上侧。也就是说,定影单元17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4的上部的后端部。
定影单元17具有加热辊38和加压辊39,加压辊39从其后上侧挤压抵靠加热辊38。
(4)图像形成操作
在显影盒19的调色剂容纳腔室26中的调色剂经由连通口28通过搅拌器29的旋转被供应到供应辊33上,并且接着被供应在显影辊34上。被供应到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在供应辊33和显影辊34之间被正向摩擦充电。
被供应到显影辊34的调色剂的厚度在显影辊34旋转的同时通过层厚调节片35被限制,从而调色剂以具有预定厚度的薄膜被承载在显影辊34的表面上。
同时,感光鼓20的表面被电晕式充电器22均匀地充电,然后被从扫描单元16发射的激光束曝光。通过这种方法,感光鼓20的外周表面形成有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承载在显影辊34上的调色剂被供应到感光鼓20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因此调色剂图像被承载在感光鼓20的外周表面上。
堆叠在片状物放置部9上的片状物P通过拾取辊11的旋转在片状物馈送辊12和片状物馈送垫13之间被馈送,并且通过片状物馈送辊12的旋转被逐一分离。此后,被分离的片状物P通过片状物馈送辊12的旋转被运送到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片状物馈送路径14,然后该片状物中的一个片状物在预定的时间在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之间被馈送。当片状物P经过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之间时,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状物P上以形成图像。
接着,当片状物P经过加热辊38和加压辊39之间时,该片状物被加热辊38和加压辊39加热和挤压。此时,图像被热定影在片状物P上。然后,片状物P在一对排出辊40之间被运送,然后通过一对排出辊40排出到排出盘41上,排出盘41形成在顶盖7上。
通过这种方法,片状物P被从片状物放置部9馈送,并且经过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然后,在片状物P经过加热辊38和加压辊39之间后,从一侧看时,片状物沿着大致地C型形状的运送路径被运送,以被排出在排出盘41上。
2.处理盒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之前描述过的处理盒15包括鼓盒18和显影盒19。
同时,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关于处理盒15的方向,处理盒设置有感光鼓20的一侧被称为处理盒15的后侧,处理盒设置有电晕式充电器22的一侧被称为上侧。也就是说,处理盒15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被限定为与打印机1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不同。处理盒15安装到打印机1,从而处理盒15的前侧变成打印机1的前下侧,处理盒15的后侧变成打印机1的后上侧。
(1)鼓盒
鼓盒18包括鼓框架45。
鼓框架45具有形成为鼓容纳部46的后部,和形成为盒安装部47的前部。
鼓容纳部4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为前侧打开的大致盒状。鼓容纳部46具有一对容纳部侧壁48,一对容纳部侧壁48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彼此相对。当从一侧看时,一对容纳部侧壁48中的每个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形状。
充电器电极49嵌入一对容纳部侧壁48中的右容纳部侧壁48。充电器电极49嵌入右容纳部侧壁48的后上端部,并且从右侧露出。
如图1所示,感光鼓20和电晕式充电器22布置在鼓容纳部46的一对容纳部侧壁48之间。
如图2所示,感光鼓2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形形状。进一步,感光鼓20以相对的旋转方式被支撑,其左右两端部由相应的容纳部侧壁48的实质上中心部支撑。
电晕式充电器2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此处图中未示意。进一步,电晕式充电器22被鼓容纳部46支撑,其左右两端部由相应的容纳部侧壁48的上端部支撑。通过这种方法,如图1所示,电晕式充电器22布置在感光鼓20的上方并且以一定间隔面对感光鼓20。此外,电晕式充电器22与充电器电极49电连接,充电器电极49未在此处说明。
如图2所示,盒安装部47形成为上侧打开的大致盒状,以允许显影盒19安装或者拆卸。鼓盒安装部47具有一对安装部侧壁50,一对安装部侧壁50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面对彼此。当从一侧看时,安装部侧壁50从容纳部侧壁55的每个前端边缘的下部朝向前侧向上延伸,以形成大致地矩形形状。
显影盒19安装至盒安装部47。
(2)显影盒
显影盒19具有供电单元51,供电单元51布置在显影框架25的右侧。
如图1所示,显影盒19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盒状,并且其后侧打开,显影辊34经由该打开的后侧露出。
如图2所示,供电单元51具有供应电极52、绝缘构件53和显影电极54。
供应电极52由导电树脂材料制成,并且被支撑在显影框架25的右表面。当从一侧看时,供应电极52形成右端部闭合的大致矩形管形状。供应电极52与供应辊33电连接,供应辊33未在此处说明。
绝缘构件53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布置在供应电极52的后侧。当从右端部闭合的一侧看时,绝缘构件5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大致地矩形L型管形状。
显影电极54由导电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布置在绝缘构件53的后下侧。当从右端部闭合的一侧看时,显影电极54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为右端部闭合的大致矩形L型管形状。同时,尽管未说明,显影电极54与显影辊34电连接。
在显影盒19安装到盒安装部47的状态下,供应电极52、绝缘构件53和显影电极54布置在比安装部侧壁50更加上侧的位置,并且从右侧露出。
3.主体壳体的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主体壳体2具有一对侧壁60,一对侧壁60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彼此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电力供应至处理盒15的构造仅仅设置在右侧壁60上。因此,在下文叙述中,将相对于侧壁60详细地描述右侧壁60,并且将不描述左侧壁60。右侧壁60将仅仅被称为侧壁60。右侧壁60是框架的实例。
如图4所示,当从一侧看时,侧壁60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板形状。此外,侧壁60的右表面整体地形成有多个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并且各个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支撑继电器电极65,继电器电极65是电极的实例。
具体地,多个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具有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和供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C,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用于容纳将电压施加于电晕式充电器22的继电器电极65,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用于容纳将电压施加于显影辊34的继电器电极65,供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C用于容纳将电压施加于供应辊33的继电器电极65。
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设置在侧壁60的后端部在竖直方向上的实质中心部。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具有弹簧接收部71和延伸部接收部72。
如图7A和7B所示,弹簧接收部71形成从侧壁60的右表面延伸至右侧的大致圆柱形形状。
弹簧接收部71的内周表面设置有接合部75。接合部75形成为沿着弹簧接收部71的径向从弹簧接收部71的内周表面的左下端部向上突出的大致杆状。此外,接合部75的右表面形成有凹口,该凹口在左方朝着上部倾斜。
在接合部75的自由端部,与露出孔74相对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被定义为接触部76,露出孔74将在稍后描述。具体地,接触部76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与露出孔74的大致中心部相对,露出孔74将在稍后描述。接触部76在弹簧接收部71的径向上(也就是说,在向上的方向上)比露出孔74的下边缘74A更加向内突出。
延伸部接收部72以复数的形式设置为邻近于弹簧接收部71,以绕着弹簧接收部71的轴线点对称,也就是,180度旋转对称。具体地,延伸部接收部72分别设置为邻近于弹簧接收部71的前后侧。当从一侧看时,延伸部接收部72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形成为从侧壁60的右表面在右侧延伸的大致矩形管形状。
弹簧接收部71和延伸部接收部72之间的邻近部分沿着左右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形成有狭缝73。弹簧接收部71和延伸部接收部72经由狭缝73在前后方向上彼此连通。
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形成为使得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略微长于电接触部6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电接触部67将在稍后描述,并且它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弹簧部分66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弹簧部分66将在稍后描述。
此外,在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中的侧壁60形成有露出孔74,露出孔74穿透侧壁。露出孔74是开口的实例,并且在图3中显示。
当从一侧看时,露出孔74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具体地,沿着前后两侧的在弹簧接收部71中的侧壁60B和在延伸部接收部72中的侧壁60A形成露出孔74,露出孔74布置为与弹簧接收部71的轴线重叠。此外,当在左右方向上看时,露出孔74形成具有大致地与电接触部67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以一定间隔布置在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的前下侧,如图4所示,供应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C布置在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的前侧。
当从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的右侧看时,根据弹簧接收部71的轴线,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和供应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C中的每个被构造成以大约45度角顺时针方向倾斜。因此,在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和供应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C的说明中,与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相同的部分分别由相同的参考数字标明,那些部分不在此描述。
如图6A和6B所示,继电器电极65由弯曲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线形成,例如一根金属线。同时,继电器电极65分别被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和供应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C支撑,并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继电器电极65的下述说明中,将描述容纳在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的继电器电极65的构造,而分别容纳在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和供应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C的继电器电极65的说明在本文中将被省去。
继电器电极65具有整体形成的弹簧部分66、电接触部67和延伸部68。
弹簧部分66由线在左右方向上螺旋卷绕而成,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管状。通过这种方法,弹簧部分66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空心线圈的形状,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
电接触部67与弹簧部分66的左端部连续形成,并且通过卷绕线三次形成大致环形形状。电接触部67具有垂直于弹簧部分66的轴向的方向X上延伸的中心轴线A。也就是说,垂直方向X是交叉方向的实例。更具体地说,电接触部67形成大致环形形状,其中心轴线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延伸部68连续地延伸至线的端部,该线沿着垂直方向X形成电接触部67,以与电接触部67间隔开来。更具体地说,延伸部68向上延伸以与电接触部67间隔开来。
此外,延伸部68布置在中心轴线A和弹簧部分66的左端部之间,以使得延伸部68在左右方向上以基本相同的间隔与电接触部67的中心轴线A和弹簧部分66的左端部间隔开来。
如图7A和7B所示,每个继电器电极65沿着左右方向接收在相应的继电器电极接收部70中,从而电接触部67被插入露出孔74,并且弹簧部分66被插入弹簧接收部71。
用这种方法,电接触部67的左部通过露出孔74比侧壁60B的左表面更加朝向左侧突出。此外,弹簧部分66相对于侧壁60B布置在右侧,也就是,相对于露出孔74的右侧,并且弹簧部分66的右端部从弹簧接收部71向右侧露出。
延伸部68布置在后延伸部接收部72,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面对侧壁60A。通过这种方法,当在左右方向上看时,延伸部68布置成与侧壁60A重叠。接合部75的接触部76被插入电接触部67。
此外,如图5所示,侧壁60的右侧设置有供电基板80。
供电基板80是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具有变压器、电容器等等,并且被构造成放大从输入电源(图中未示)供应的电压,将被放大的电压累积在电容器中或者将电力供应至各个电极和各条线。
每个继电器电极65的右端部与供电基板80的左表面接触,并且与电力供应基板80电连接。
通过这种方法,每个继电器电极65的电接触部67总是被朝向左方被弹簧部分66的偏向压偏压。
因此,如图7B和7C所示,电接触部67的右端部和接合部75的接触部76在电接触部67的内周表面上总是彼此接触,并且电接触部67被限制更进一步地朝向左方移动。也就是说,电接触部67比侧壁60B的左表面更加朝向左侧突出的量被接触部76限制。
在电接触部67和接触部76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延伸部68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以间隔L1面对侧壁60A。间隔L1短于接触部76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2。
4.供电至处理盒
接着,将描述供电至处理盒15的过程。
如图1所示,如果要供应电力至处理盒15,处理盒15首先要被安装在打印机1上。
如果处理盒被安装在打印机1上,如图8A所示,鼓盒18的充电器电极49与继电器电极65的电接触部67从左侧接触,继电器电极65被容纳在充电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A中。
并且,电接触部67抵抗弹簧部分66的偏压力被移动至右侧。通过这种方法,电接触部67由弹簧部分66的偏压力挤压抵靠充电器电极49。因此,充电器电极49经由继电器电极65与供电基板80电连接。
尽管图中未显示,如果处理盒15安装在打印机1上,显影电极54与继电器电极65的电接触部67从左侧接触,继电器电极65被容纳在显影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B中,并且供应电极52与继电器电极65的电接触部67接触,继电器电极65从左侧被容纳在供应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C中。通过这种方法,供应电极52和显影电极54中的每个经由相应的继电器电极65与供电基板80电连接。
在上述图像形成操作中,电压从供电基板80经由继电器电极65和充电器电极49施加于电晕式充电器22。此外,电压从供电基板80分别经由继电器电极65和供应电极52施加于供应辊33,并且经由继电器电极65和显影电极54施加于显影辊34。
5.显影盒的替换操作
当打印机1中的显影盒19的使用寿命到期时,处理盒15从主体壳体2拆卸,然后处理盒15的显影盒19被替换。
在图像形成操作中,在片状物P被卡在运送路径上的情况下,处理盒15从主体壳体2拆卸,然后被卡住的片状物P通过盒开口5被移除。
因此,在替换显影盒或者移除被卡住的片状物P的操作中,电接触部67的左部可能被处理盒15钩住,该左部比侧壁60B的左表面更加向左侧突出。
如果电接触部67的左部被处理盒15钩住,电接触部67将在左方被拉。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B所示,电接触部67的右端部沿着接触部76的倾斜部分被朝向左上侧移动。延伸部68连续的设置至电接触部67,延伸部68随着电接触部67的移动在左方倾斜,以便延伸部68的上端部与侧壁60A的右表面接触。通过这种方法,电接触部67在左方的移动被限制。
如果电接触部67和处理盒15的钩住被释放,电接触部67的右端部沿着接触部76的倾斜部分朝向右下侧被移动。如图7B和7C所示,通过这种方法,电接触部67在被处理盒15钩住之前被移动至原始位置。
6.效果
(1)如图6A和6B所示,继电器电极65具有弹簧部分66、电接触部67和延伸部68。弹簧部分66由一条金属线在左右方向上螺旋卷绕而成,以形成管装,电接触部67与弹簧部分66的左端部连续形成,并且通过卷绕线三次形成大致地环形形状,电接触部67的中心轴线A在X方向上延伸,X方向垂直于弹簧部分66的轴向。此外,延伸部68连续地延伸至线的端部,该线沿着垂直方向X形成电接触部67,以与电接触部67间隔开来。
因此,如图8B所示,如果在继电器电极65被支撑在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中的状态下,电接触部67被处理盒15钩住,延伸部68和侧壁60的右表面可以彼此接触。
因此,可以防止电接触部67的变形,电接触部67与延伸部68连续,并且可以抑制与电接触部67连续的线的扭转和不对齐。
(2)此外,如图6B所示,延伸部68沿着从电接触部67间隔开的方向延伸。因此,如图8B所示,如果在继电器电极65被支撑在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中的状态下,电接触部67被处理盒15钩住,延伸部68和侧壁60的右表面可以可靠地彼此接触。
(3)在打印机1中,如图7A至7C所示,电接触部67的左部通过露出孔74比侧壁60B的左表面更加朝向左侧突出。因此,如图8A所示,设置在处理盒15上的电极(也就是,充电电极49、供应电极52和显影电极54)可以可靠地分别与相应的继电器电极65的电接触部67接触。因此,继电器电极65可以可靠地分别与充电器电极、供应电极52和显影电极54电连接。
此外,即使电接触部67的左部被处理盒15钩住,如图8B所示,因为继电器电极65具有延伸部68,延伸部68与电接触部67连续设置,延伸部68可以与侧壁60A的右表面接触。
因此,可以防止与延伸部68连续的电接触部67的变形,并且可以抑制与电接触部67连续的线的扭转和不对齐。
(4)此外,如图3所示,当在左右方向上看时,露出孔74形成为具有与电接触部67的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如图7A所示,当在左右方向上看时,延伸部68与侧壁60A重叠。
因此,如图8B所示,如果电接触部67被处理盒15钩住而因此被在左方拉,延伸部68和侧壁60的右表面可以可靠地彼此接触。
(5)此外,如图7B所示,侧壁60的继电器电极容纳部70设置有接触部76。
电接触部67通过它的右端部抵靠接触部76的接触被限制更进一步地朝向左方移动。因此,电接触部67比侧壁60B的左表面更加朝向左侧突出的量被接触部76限制。
因此,当继电器电极65可靠地分别与充电器电极49、供应电极52和显影电极54电连接时,电接触部67比侧壁60B的左表面更加朝向左侧突出的量可以维持恒定,从而抑制电接触部67被处理盒15钩住。
(6)此外,如图7B所示,在电接触部67与接触部76接触的状态下,延伸部68和侧壁60A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L1短于接触部76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2。因此,当电接触部67被处理盒15钩住并且因此被在左方拉时,在电接触部67越过接触部76之前,延伸部68与侧壁60A的右表面接触。因此,可以抑制继电器电极65从侧壁60被释放。
7.变型例
在上述打印机1中,如图7A所示,继电器电极65分别被容纳在相应的延伸部接收部72中,以使得延伸部68在后侧布置在延伸部接收部72中。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继电器电极65可以分别被容纳在相应的延伸接收部72中,以使得延伸部68在前侧布置在延伸部接收部72中。
也就是说,因为延伸部接收部72设置为绕着弹簧接收部71的轴线点对称,即使继电器电极65绕着弹簧部分的轴线被旋转180度,仍然可以将继电器电极65容纳在延伸部接收部72的内部。
因此,可以简化将继电器电极65安装至延伸部接收部72的安装操作。
下面描述本发明说明性的非限制性的实例:
(1)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该电极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部分,该弹簧部分包括螺旋卷绕并形成管状的线;电接触部,该电接触部在该弹簧部分的轴线方向的一侧与该弹簧部分连续地设置,包括至少卷绕两次并且形成环形形状的该线,该环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在与该弹簧部分的该轴线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和延伸部,该延伸部与该电接触部连续地设置,并且至少沿着该交叉方向延伸。
(2)在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电极,其中该延伸部在远离该电接触部的方向上延伸。
(3)在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和支撑该电极的框架;其中,该框架具有开口,该电接触部被构造成能够通过该开口被插入;并且其中,该电接触部插入该开口,该电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成通过该开口比该框架更加朝向该轴线方向的该一侧突出。
(4)在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在该轴线方向上看时,该框架的所述开口的大小和形状和该电接触部的大小和形状实质上一样;并且其中,当在该轴线方向上看时,该延伸部与该框架重叠。
(5)在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该框架包括接触部,该接触部与该电接触部接触以调节该电接触部比该框架更加朝向该轴线方向的该一侧突出的突出量;并且其中,当该电接触部与该接触部接触时,该延伸部在该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隔地面对该框架。
(6)在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该电接触部与该接触部接触时,该接触部在该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该轴线方向上该延伸部和该框架之间的该间隔更长。
(7)在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该电极包括:一段线,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包括螺旋卷绕弹簧部,该弹簧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形成管状;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连接到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卷曲,并且形成环形形状,该环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叉;和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连接到该第二部分并且至少在该第二方向上延伸。
(8)在第八方面,提供根据第七方面的电极,其中该第二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9)在第九方面,提供根据第七方面的电极,其中该第二部分经由第一弯曲部连接到该第一部分。
(10)在第十方面,提供根据第七方面的电极,其中该第三部分经由第二弯曲部连接到该第二部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含:
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部分,所述弹簧部分包括螺旋卷绕并形成管状的线;
电接触部分,所述电接触部分在所述弹簧部分的轴线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弹簧部分连续地设置,包括至少卷绕两次并且形成环形形状的所述线,所述环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在与所述弹簧部分的所述轴线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和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电接触部分连续地设置,并且至少沿着所述交叉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在远离所述电接触部分的方向上延伸。
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和
支撑所述电极的框架;
其中,所述框架具有开口,所述电接触部分被构造成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被插入;并且
其中,所述电接触部分插入所述开口,所述电接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布置成通过所述开口比所述框架更加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看时,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的大小和形状和所述电接触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实质上一样;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看时,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框架重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接触部分接触以调节所述电接触部分比所述框架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更加突出的突出量;并且
其中,当所述电接触部分与所述接触部接触时,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隔地面对所述框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电接触部分与所述接触部接触时,所述接触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框架之间的所述间隔更长。
7.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含:
一段线,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螺旋卷绕弹簧部,所述弹簧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形成管状;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两个卷曲,并且形成环形形状,所述环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和
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部分并且至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经由第一弯曲部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分经由第二弯曲部连接到所述第二部分。
CN201310451172.6A 2012-11-30 2013-09-27 电极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853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3109A JP6028547B2 (ja) 2012-11-30 2012-11-30 電極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63109 2012-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3006A true CN103853006A (zh) 2014-06-11
CN103853006B CN103853006B (zh) 2016-06-08

Family

ID=5082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1172.6A Active CN103853006B (zh) 2012-11-30 2013-09-27 电极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98057B2 (zh)
JP (1) JP6028547B2 (zh)
CN (1) CN1038530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7356A (zh) * 2014-10-07 2016-04-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2716B2 (ja) * 2013-07-31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367019B2 (en) * 2014-06-30 2016-06-1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Electric wir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989912B2 (en) * 2014-10-07 2018-06-0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25850B2 (ja) * 2015-09-18 2019-12-25 寧波得力科貝技術有限公司 電気接点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134785B2 (ja) * 2018-08-24 202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電気接点バネ、電気接点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598A (zh) * 2000-11-28 2002-07-03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静电复制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电接触元件
JP2007071999A (ja) * 2005-09-05 2007-03-22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40192A (zh) * 2009-03-17 2010-09-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10065336A1 (en) * 2009-09-17 2011-03-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de member for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51670A (en) 1935-04-10 1936-08-18 Nick J Anton Clamp
JPH0326501Y2 (zh) * 1985-08-30 1991-06-07
US5692599A (en) * 1996-01-10 1997-12-02 Square D Company Toggle spring for a circuit breaker
JPH09319239A (ja) * 1996-05-30 1997-12-12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接点ばね
JPH1166989A (ja) * 1997-08-08 1999-03-09 Asahi Optical Co Ltd 電気接点部材
US6615006B2 (en) 1998-06-30 2003-09-02 Steven Bruce Michlin Electrical contact device for a developer roller
JP3935280B2 (ja) * 1999-01-28 2007-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563025B2 (ja) * 2000-10-17 2004-09-08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電極端子用コンタクト組立部品
JP2004250174A (ja) 2003-02-20 2004-09-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154232A1 (en) * 2006-01-04 2007-07-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ontacting removable printer cartridges
JP2007292902A (ja) * 2006-04-24 2007-11-0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174473B2 (ja) * 2008-01-17 2013-04-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バネ接点構造
JP4577377B2 (ja) * 2008-02-26 2010-1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33982A (zh) 2008-03-12 2009-09-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弹簧连接结构
US20100102841A1 (en) 2008-10-28 2010-04-29 Ibiden Co., Ltd. Device, method and probe for inspecting substrate
JP5332567B2 (ja) * 2008-12-05 2013-1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高圧給電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1161B2 (ja) * 2009-03-17 2012-10-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406649B2 (en) * 2009-05-12 2013-03-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between a power supply and a photoconductive drum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521604B2 (ja) * 2010-02-12 201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間接続構造、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収容容器の組立方法
JP5521605B2 (ja) * 2010-02-12 201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間接続構造、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収容容器の組立方法
US8561330B2 (en) 2010-03-03 2013-10-22 Lind Media Company Mounting sp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sign
JP5862165B2 (ja) * 2011-09-29 2016-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1250B2 (ja) * 2012-01-23 2015-1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電極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075B2 (ja) * 2012-09-28 2016-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926717B1 (ko) * 2012-10-24 2018-12-07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전원 전달방법 및 현상유닛 장착방법
JP6056420B2 (ja) * 2012-11-27 2017-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136603B2 (ja) * 2013-06-07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098390B2 (ja) * 2013-06-20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2703B2 (ja) * 2013-06-20 2017-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598A (zh) * 2000-11-28 2002-07-03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静电复制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电接触元件
JP2007071999A (ja) * 2005-09-05 2007-03-22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40192A (zh) * 2009-03-17 2010-09-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10065336A1 (en) * 2009-09-17 2011-03-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de member for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7356A (zh) * 2014-10-07 2016-04-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87356B (zh) * 2014-10-07 2018-04-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53952A1 (en) 2014-06-05
JP2014109634A (ja) 2014-06-12
JP6028547B2 (ja) 2016-11-16
US9098057B2 (en) 2015-08-04
CN103853006B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3006A (zh) 电极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09792B (zh) 显影盒
US84014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238310A (zh) 设有线圈形电极构件的盒
CN102289163B (zh) 鼓单元
EP2397914A2 (en) Developing device, memory unit thereof,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1283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CN102200724B (zh) 显影盒
JP5370137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10262205A (zh) 鼓盒和成像设备
CN104950627B (zh) 辊部件、辊支撑机构和成像设备
CN10441216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892513B (zh) 成像设备,处理盒和显影盒
JP20060532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7749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60285132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843010B (zh) 显影盒
JP201512981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US8843027B2 (en) Photosensitive cartridge
CN202837823U (zh) 鼓盒
US8811858B2 (en) Charging unit and discharging unit
CN101299136B (zh) 导电结构以及设有导电结构的电气设备
US20200310342A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698784A (zh)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JP20050841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