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8784A -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 Google Patents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8784A
CN104698784A CN201410602624.0A CN201410602624A CN104698784A CN 104698784 A CN104698784 A CN 104698784A CN 201410602624 A CN201410602624 A CN 201410602624A CN 104698784 A CN104698784 A CN 104698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let portion
protuberance
lid component
installation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26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8784B (zh
Inventor
藤井康雅
森启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98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8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8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8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2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a slidable sealing member, e.g. shut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提供一种盒,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具有用于填充显影剂的入口部;和盖构件,安装到上述入口部,并封闭上述入口部,上述壳体具有第1凸部,上述第1凸部沿着与上述盖构件的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比上述入口部的内表面更向内方突出,上述盖构件具有凹陷部,上述凹陷部沿着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从上述盖构件的外表面凹陷,在安装到上述入口部时与上述第1凸部卡合。

Description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容纳调色剂的盒被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的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
作为被安装于这样的打印机的盒,公知有调色剂补给容器,该调色剂补给容器具有:调色剂容纳容器,在内部容纳调色剂,并具有调色剂填充口;调色剂帽,安装于调色剂填充口(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006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2-006607号公报中记载的盒中,研究有如下结构:为了要可靠地将调色剂帽固定于调色剂填充口,调色剂帽具有爪,调色剂补给容器具有与调色剂帽的爪卡合的卡合部。并且,在维持着调色剂填充口的大小并要使调色剂补给容器小型化的情况下,由于调色剂补给容器具有卡合部,因此存在调色剂补给容器大型化的不良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能够实现小型化,并能够可靠地将盖构件组装到用于向壳体填充显影剂的入口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盒具有:壳体,构成为在内部容纳显影剂;入口部,连通壳体的内部和外部,用于向壳体填充显影剂;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并封闭入口部;和第1凸部,沿着与盖构件 的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比入口部的内表面更向内方突出,盖构件具有凹陷部,上述凹陷部沿着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从盖构件的外表面凹陷,在安装到入口部时与第1凸部卡合。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盖构件的凹陷部与比入口部的内表面更向内方突出的第1凸部卡合。
由此,以比入口部的内表面更向内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有第1凸部,因此能够实现盒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可靠地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
另外,在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在盖构件的安装方向下游端与第1凸部接触之前,能够抑制盖构件和入口部之间的阻力的产生。
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
盖构件也可以具有第2凸部,上述第2凸部沿着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从上述盖构件的外表面突出,并具有卡合部,上述卡合部在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与第2凸部卡合。
根据上述结构,盖构件在安装到入口部时,除了与第1凸部卡合的凹陷部,还具有与卡合部卡合的第2凸部,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
另外,通过盖构件具有第2凸部,而在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第2凸部与入口部的内表面以抵接的方式滑动摩擦,但关于配置有凹陷部的部分,阻力的产生被抑制,因此与在盖构件的整体具有第2凸部的情况比较,能够容易地将盖构件组装到入口部。
卡合部也可以是台阶部和/或角部,上述台阶部沿着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比入口部的内表面更凹陷,上述角部由入口部和壳体的连接 部分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卡合部为台阶部和/或角部,由此能够可靠地使盖构件的第2凸部卡合于卡合部。
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
也可以是凹陷部和第2凸部在安装方向上相互错开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凹陷部和第2凸部在安装方向上相互错开配置,由此在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能够错开阻力产生的时机。
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的阻力。
盖构件也可以具有从安装方向的下游端部向上游切缺的切缺槽。
根据上述结构,盖构件具有切缺槽,由此在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在阻力产生的部分中,能够向切缺槽的一方挠曲。
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的阻力。
也可以是,盖构件具有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在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的状态下比入口部的外表面更向外方突出,并固定于壳体,在盖构件中,凹陷部和第2凸部配置成在从安装方向投影时相对于通过固定部而将盖构件二等分的假想线为非线对称。
根据上述结构,固定部固定于壳体,由此能够可靠地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
另外,在使盖构件从入口部脱离时,为固定部固定于壳体的状态, 但盖构件中的凹陷部和第2凸部相对于通过固定部而将盖构件二等分的假想线为非线对称,因此固定部扭转,由此被摘下,从而使盖构件脱离。
因此,在壳体内的显影剂用完时,能够使盖构件容易地从入口部脱离,并且固定部仍然固定于壳体,由此能够确认有无对壳体的过去的显影剂填充。
也可以是从安装方向观察壳体时,在入口部的内表面,配置有第1凸部的区域比配置有卡合部的区域少。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显影剂填充到壳体内时,能够抑制显影剂向第1凸部的接触。
因此,能够容易地填充显影剂,而不降低显影剂向壳体内的填充效率。
也可以是第1凸部随着朝向安装方向的下游而向入口部的内方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盖构件安装到入口部时,能够减少因盖构件与第1凸部抵接而产生的阻力。
因此,能够顺利地将盖构件组装到入口部。
另外,在将显影剂填充到壳体内时,显影剂沿着第1凸部的倾斜而流入,因此能够实现填充效率的提高。
也可以是盖构件的安装方向的下游端部沿着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同一面。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相对于在安装盖构件时的安装方向的下游配置的构件而使盖构件的安装方向的下游端部整体接近。
也可以是入口部的壁厚比连结有入口部的上述壳体的壁的厚度薄。
根据上述结构,在入口部安装有盖构件,能够确保入口部的强度,因此能够使入口部的壁厚变薄,而实现盒的小型化。
也可以具有组装到壳体的功能部件,功能部件配置成在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入口部相邻。
根据上述结构,相对于入口部使功能部件相邻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盒大型化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盒中,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用于向壳体填充显影剂的入口部组装盖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盒的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中央剖视图。
图2是具有如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
图3是从右上方观察如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左后方观察如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右侧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中,图5A是如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右侧视图,图5B是在图5A所示的显影盒中调色剂帽被卸下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6是图5A的A-A剖视图,表示调色剂帽被从显影盒卸下的状态。
图7中,图7A是从右前方观察图3所示的调色剂帽的立体图,图 7B是从左前方观察图3所示的调色剂帽的立体图,图7C是图3所示的调色剂帽的左侧视图,图7D是图3所示的调色剂帽的主视图。
图8是图5A的A-A剖视图,并且是向显影框架进行调色剂填充的说明图。
图9是图5A的A-A剖视图,并且是用于说明调色剂帽的组装作业的说明图。
图10是图5A的A-A剖视图,并且是用于接着图9说明调色剂帽的组装作业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显影盒
2   显影框架
54  电极构件
55  调色剂帽
65  筒部
71  框架凸部
72  角部
73  台阶部
88  固定部
96  切缺槽
100 凹陷部
101 第1卡定部
102 第2卡定部
X   假想线
具体实施方式
<显影盒的概要>
如图1所示,作为盒的一例的显影盒1具有作为壳体的一例的显影框架2、搅拌器3、供给辊5、显影辊4和层厚限制刮板6。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言及显影盒1的方向的时候,将配置有显影辊4的一方设为显影盒1的后方,将其相反方向设为显影盒1的前方。即,图1的左方为显影盒1的后方,右方为显影盒1的前方。另外,图1的上方为显影盒1的上方,下方为显影盒1的下方。另外,将从前方观察显影盒1时设为左右的基准。即,图1的纸面近前为显影盒1的左方,纸面纵深为显影盒1的右方。此外,具体而言,在各图中以箭头表示方向。
显影框架2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盒子状,容纳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另外,显影框架2的后端部向前后方向敞开。
搅拌器3配置于显影框架2内的前方部分。
在显影框架2内,供给辊5配置于搅拌器3的后下方。并且,供给辊5可旋转地支撑于显影框架2。
显影辊4配置于供给辊5的后上方,且配置于显影框架2的后端部。显影辊4的前下端部压接于供给辊5的后上端部。另外,显影辊4的上方部分以及后方部分从显影框架2露出。并且,显影辊4可旋转地支撑于显影框架2。
层厚限制刮板6配置于显影辊4的前上方。层厚限制刮板6的下端部与显影辊4的前端部接触。
<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2所示,上述显影盒1安装于打印机15。
打印机15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单色打印机。打印机15具有主体外壳16、供纸部17和图像形成部18。
此外,关于打印机15,在言及方向的情况下,以在水平方向上载置打印机15的状态为基准,具体而言,以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主体外壳16具有大致盒子形状,容纳供纸部17以及图像形成部18。另外,主体外壳16具有盒开口部19、纸张开口部20。
盒开口部19配置于主体外壳16的上端部,使主体外壳16向上下方向敞开。盒开口部19具有容许后述的过程盒25的通过的形状及尺寸。
纸张开口部20配置于主体外壳16的前端部的下方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主体外壳16的前端部。
另外,主体外壳16支撑上盖21和供纸盖22。
上盖21以从上方覆盖盒开口部19的方式配置于主体外壳16的上端部。另外,上盖21具有排纸托盘23。排纸托盘23是上盖21的前方部分向下方凹陷的凹部,且具有向前上方敞开的侧面观察大致U字状。
并且,上盖21构成为,以后端部为支点,在封闭盒开口部19的封闭位置和敞开盒开口部19的敞开位置之间摆动。此外,在图2中,位于封闭位置的上盖21以实线表示,位于封闭位置和敞开位置之间的上盖21以假想线表示。
供纸盖22以从前方覆盖纸张开口部20的方式配置于主体外壳16的前端部。 
并且,供纸盖22构成为,能够以其下端部为支点而摆动到封闭纸张开口部20的封闭位置和敞开纸张开口部20的敞开位置。此外,在图2中,位于封闭位置的供纸盖22以实线表示,位于封闭位置和敞开 位置之间的供纸盖22以假想线表示。
供纸部17构成为将纸张P向图像形成部18进行供纸。供纸部17配置于主体外壳16内的底部。供纸部17具有纸张载置部24。
纸张载置部24配置于主体外壳16的下端部。 
图像形成部18在主体外壳16内配置于供纸部17的上方。
图像形成部18具有过程盒25、扫描单元26和定影单元27。
过程盒25构成为,在上盖21配置于敞开位置的状态下,经由盒开口部19,相对于主体外壳16安装或脱离。并且,过程盒25在安装于主体外壳16的状态下,配置于供纸部17的后方部分的上方。
过程盒25具有鼓盒28和上述显影盒1。
鼓盒28具有感光鼓29、转印辊30和带栅极的电晕型带电器31。
感光鼓29配置于鼓盒28的后方部分,构成为可旋转。
转印辊30相对于感光鼓29配置于后方,构成为可旋转。转印辊30的前端部压接于感光鼓29的后端部。 
带栅极的电晕型带电器31在感光鼓29的前上方隔开间隔而配置。
显影盒1构成为相对于鼓盒28安装或脱离。由此,显影盒1构成为相对于主体外壳16安装或脱离。 
显影盒1在安装于鼓盒28的状态下,配置于感光鼓29的前下方。 并且,显影盒1的显影辊4的后上端部与感光鼓29的前下端部接触。
扫描单元26在主体外壳16内配置于过程盒25的前方。扫描单元26朝向感光鼓29射出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L,对感光鼓29的周面进行曝光。
定影单元27在主体外壳16内配置于过程盒25的后方部分的上方。定影单元27具有加热辊32和加压辊33。加压辊33相对于加热辊32配置于后上方。加压辊33的前下端部压接于加热辊32的后上端部。 
在上述打印机15中,首先,作业者将供纸盖22配置于敞开位置,敞开纸张开口部20。并且,将纸张P的后方部分经由纸张开口部20导入到主体外壳16内。
由此,在主体外壳16内,纸张P的后方部分堆积于纸张载置部24的上表面,在主体外壳16外,纸张P的前方部分堆积于供纸盖22的上表面。 
接着,若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则带栅极的电晕型带电器31使感光鼓29的表面均匀带电。之后,扫描单元26对感光鼓29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形成于感光鼓29的表面。
另一方面,显影盒1的搅拌器3搅拌显影框架2内的调色剂,将所搅拌的调色剂供给到供给辊5。供给辊5将所供给的调色剂向显影辊4搬送,向显影辊4供给。此时,调色剂在显影辊4和供给辊5之间被摩擦带电,承载于显影辊4的周面。层厚限制刮板6将承载于显影辊4的周面的调色剂限制为一定的厚度。
并且,显影辊4将所承载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9的表面上的静 电潜影。由此,调色剂像承载在感光鼓29的表面上。 
另外,拾取辊34通过旋转,将堆积在纸张载置部24的纸张P向供纸辊35和供纸垫36之间送出。并且,供纸辊35通过旋转,将送到供纸辊35和供纸垫36之间的纸张P逐张处理。之后,供纸辊35通过旋转,以预定的时机逐张向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纸通路37搬送,向感光鼓29和转印辊30之间供纸。
接着,转印辊30在纸张P通过感光鼓29和转印辊30之间的时候,将感光鼓29上的调色剂像通过转印偏压转印到纸张P。
之后,纸张P向加热辊32和加压辊33之间搬送。并且,加热辊32及加压辊33在纸张P通过加热辊32和加压辊33之间的时候,对纸张P进行加热和加压。此时,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被热定影到纸张P。之后,纸张P向一对排纸辊38之间搬送,一对排纸辊38将纸张P向上盖21的排纸托盘23排纸。
这样,纸张P从纸张载置部24进行供纸,通过感光鼓29和转印辊30之间,接着在通过加热辊32和加压辊33之间后,在侧面观察大致C字状的搬送通路搬送,以向排纸托盘23排纸。
<显影盒的详细>
<显影框架>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显影框架2具备左侧壁47、右侧壁48、前壁49、下壁50、上壁51。左侧壁47配置于显影框架2的左端部。左侧壁47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观察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左侧壁47的左面配置有:用于驱动显影辊4、供给辊5以及搅拌器3的未图示的齿轮组;用于覆盖齿轮组的齿轮盖53。
右侧壁48配置于显影框架2的右端部,配置成相对于左侧壁47 在右方隔开间隔而相对。另外,右侧壁48与左侧壁47同样地,具有侧面观察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右侧壁48的左右方向外方面组装有用于向显影辊4以及供给辊5供给电力的电极构件54和调色剂帽55,详情后述。
前壁49配置于显影框架2的前端部,架设于左侧壁47和右侧壁48的前端部之间。前壁49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正面观察大致矩形的板状的构件。
下壁50配置于显影框架2的下端部,架设于左侧壁47和右侧壁48的下端部之间。下壁50一体地具有弯曲部57、圆弧部58和唇部59。
弯曲部57是下壁50的前方部分,从前壁49的下端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并且向下方弯曲。如图1以及图4所示,弯曲部57的内周面上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具有大致圆弧形状,该大致圆弧形状具有以搅拌器3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曲率半径。此外,将弯曲部57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上表面设为弯曲部中央上表面57A。
圆弧部58相邻配置在弯曲部57的后方。圆弧部58具有向上方敞开的侧面观察大致半圆弧形状。圆弧部58的内周面沿着供给辊5的周面。并且,圆弧部58的前端部与弯曲部57的后端部连接。
唇部59相邻配置在圆弧部58的后方,从圆弧部58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上壁51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向下方敞开的大致盒子形状。上壁51配置于左侧壁47、右侧壁48以及前壁49的上方。上壁51的周缘部通过熔敷等方法固定于左侧壁47、右侧壁48以及前壁49的上端部。
<右侧壁>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右侧壁48具备显影辊轴孔61和供给辊轴孔62。
显影辊轴孔61在右侧壁48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以侧面观察大致圆形状贯通右侧壁48,向后上方敞开。并且,显影辊轴孔61将显影辊4的旋转轴支撑为可旋转。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显影辊4的旋转轴记载为显影辊轴A1。
供给辊轴孔62在右侧壁48的下端部配置于显影辊轴孔61的前下方。供给辊轴孔62以侧面观察大致矩形状贯通右侧壁48,其后上端部与显影辊轴孔61的前下端部连通。供给辊轴孔62将供给辊5的旋转轴支撑为可旋转。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供给辊5的旋转轴记载为供给辊轴A2。
另外,右侧壁48具有螺合部63、调色剂填充口64、作为入口部的一例的筒部65、支撑部66、连结部67和插通部68。
如图3所示,螺合部63配置于显影辊轴孔61的前方,并且配置于供给辊轴孔62的上方。螺合部63具有从右侧壁48的右表面向右方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螺合部63的内周面具有螺纹牙。
调色剂填充口64在右侧壁48的后半部分上,在供给辊轴孔62的后方以与显影框架2的内部连通的方式,以侧面观察大致圆形状贯通。调色剂填充口64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下端部在侧面观察中,与下壁50的弯曲部中央上表面57A一致。此外,如图1所示,右侧壁48的内表面以将调色剂填充口64的周缘部作为边界而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台阶的方式错开。具体而言,将调色剂填充口64的周缘部以及比调色剂填充口64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更靠前方的部分设为前方部分48A,将除了调色剂填充口64的周缘部以外的比调色剂填充口64的前后方向 大致中央更靠后方的部分设为后方部分48B。并且,前方部分48A配置于比后方部分48B更靠左右方向外方。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筒部65具有从调色剂填充口64的周缘部向右方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筒部65的内径与调色剂填充口64的直径相同。此外,将筒部65的内周上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下端部设为筒部中央内表面65A。另外,调色剂填充口64的内表面与筒部65的内表面为同一面。即,在侧面观察中,筒部中央内表面65A与下壁50的弯曲部中央上表面57A一致。即,筒部65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下端部与下壁50的右端部连结。另外,如图6所示,筒部65的壁厚比连结有筒部65的下壁50的厚度稍薄。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支撑部66配置于调色剂填充口64以及筒部65的径向大致中央。如图6所示,支撑部66具有其右端部被封闭的大致圆筒形状。支撑部66的右端面上的周缘随着从左方朝向右方,而朝向支撑部66的径向内方倾斜。另外,支撑部66将搅拌器3的旋转轴的右端部支撑为可旋转。
如图4以及图5B所示,连结部67具有如下的大致棒形状:从支撑部66的外周面朝向右侧壁48,而朝向支撑部66的径向外方延伸,并与调色剂填充口64以及筒部65的内周面连结。另外,连结部67具有随着从左方向右方,其宽度变窄的截面观察大致三角形状。连结部67在调色剂填充口64的周向上,以相互位移120°的方式等间隔地配置三个。更具体而言,在调色剂填充口64以及筒部65的内部,连结部67具有从支撑部66向后下方延伸的第1连结部67A、向前下方延伸的第2连结部67B、和向上方延伸的第3连结部67C。
如图3以及图5B所示,插通部68配置于筒部65的前上方。插通部68具有从右侧壁48的右表面向右方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
另外,如图4所示,右侧壁48具备作为第1凸部的一例的框架凸部71、作为卡合部的一例的角部72、作为卡合部的一例的台阶部73。
如图4以及图5B所示,框架凸部71从筒部65的内周面上的左端部的下方向筒部65的径向内方突出。具体而言,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框架凸部71配置于筒部65的内周上的第1连结部67A和第2连结部67B之间的区域。即,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框架凸部71配置于筒部65的内周上大致120°的范围。
如图6所示,框架凸部71具有从筒部65的内周面向筒部65的径向内方突出的大致突条。框架凸部71的右表面随着朝向左方而向筒部65的径向内方倾斜。
如图4以及图5B所示,角部72是筒部65的内周面上的左端部的前上方部分。具体而言,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角部72配置于筒部65的内周上的第2连结部67B和第3连结部67C之间的区域。即,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角部72配置于筒部65的内周上大致120°的范围。
如图4所示,角部72是筒部65的左端部和右侧壁48的内表面连续的部分。另外,换言之,角部72由筒部65和右侧壁48的连接部分界定。
如图4以及图5B所示,台阶部73是筒部65的内周面上的左端部的后上方部分。具体而言,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台阶部73配置于筒部65的内周上的第1连结部67A和第3连结部67C之间的区域。即,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台阶部73配置于筒部65的内周上大致120°的范围。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台阶部73是如下的台阶:筒部65的左端部和右侧壁48的内表面连续,并且在调色剂填充口64的周缘部,右 侧壁48的前方部分48A和后方部分48B以形成台阶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由此界定的台阶。换言之,台阶部73比筒部65的内表面更向筒部65的径向外方凹陷。
这样,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显影框架2时,在筒部65的内表面上,配置有框架凸部71的区域比配置有角部72和台阶部73的区域之和少。
并且,如图3所示,在右侧壁48的右表面组装有作为功能部件的一例的电极构件54,并且在右侧壁48的筒部65组装有作为盖构件的一例的调色剂帽55。
<电极构件>
如图3以及图5B所示,在右侧壁48的右表面组装有作为功能部件的一例的电极构件54。
电极构件54构成为,从主体外壳16的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电力,向显影辊4施加显影偏压,向供给辊5施加供给偏压。
电极构件5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厚板状。电极构件54为侧面观察大致L字状,具体而言,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投影时与右侧壁48中的比筒部65更靠后方的部分重叠的第1部分77和与右侧壁48中的比筒部65更靠上方的部分重叠的第2部分78。
第1部分77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具有其后下端部向后方鼓出的侧面观察大致矩形状。
第2部分78具有从第1部分77的前上端部连续向前方延伸的侧面观察大致矩形状。
另外,电极构件54具有供给辊轴收纳部80、显影辊轴包覆部81 和卡合孔82。
供给辊轴收纳部80配置于第1部分77的前下端部。供给辊轴收纳部80具有从第1部分77向右方突出,且其右端部被封闭的大致圆筒形状。供给辊轴收纳部80的内径与供给辊轴A2的直径大致相同。
显影辊轴包覆部81配置于第1部分77的后方部分,且配置于供给辊轴收纳部80的后上方。显影辊轴包覆部81具有从第1部分77向右方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显影辊轴包覆部81的内径与显影辊轴A1的直径大致相同。
卡合孔82配置于第1部分77的前上端部,并配置于供给辊轴收纳部80的上方且配置于显影辊轴包覆部81的前方。卡合孔82以侧面观察大致圆形状贯通第1部分77。卡合孔82的内径与螺合部63的外径大致相同。
并且,以供给辊轴收纳部80收纳供给辊轴A2,显影辊轴包覆部81收纳供给辊轴A2,卡合孔82收纳螺合部63的方式,电极构件54组装到右侧壁48。而且,螺纹构件84被螺合于螺合部63,由此电极构件54固定于右侧壁48。即,在侧面观察中,电极构件54配置成与筒部65相邻。
<调色剂帽>
如图3以及图5A所示,在右侧壁48的筒部65组装有作为盖构件的一例的调色剂帽55。
调色剂帽55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如图6~图7D所示,具有主体部86、突缘部87和固定部88。
此外,关于调色剂帽55,在言及方向的情况下,以调色剂帽55 组装到右侧壁48的筒部65的状态为基准,具体而言,以图6~图7D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主体部86构成为,嵌于筒部65,并与调色剂填充口64相对,从而封闭调色剂填充口64。主体部86具有外筒90、内筒91和端壁92。
外筒90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外筒90具有多个即两个环部95。
两个环部95构成为提高将调色剂帽55组装到筒部65时的调色剂帽55相对于调色剂填充口64的密封性。环部95具有从外筒90的右方部分中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大致圆环形状。另外,两个环部95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内筒91配置于外筒90的径向内方。内筒91具有其右端部被封闭的大致圆筒形状。内筒91的内径大于支撑部66的外径。内筒91的左右方向尺寸比支撑部66的左右方向尺寸长,比外筒90的左右方向尺寸短。另外,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投影时,内筒91的左端部与外筒90的左端部重叠。
端壁92配置于主体部86的左端部。端壁92架设于外筒90的左端部和内筒91的左端部之间。端壁92具有侧面观察大致圆环形状的板状。另外,端壁92在主体部86的左端部上,沿着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成为同一面。
另外,主体部86具有多个即三个切缺槽96。
切缺槽96从主体部86的左端部凹陷直至主体部86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由此被主体部86界定。切缺槽96从内筒91的径向内方向外筒90的径向外方连通。换言之,切缺槽96是以从调色剂帽55的安装 方向的下游端部向上游切缺的方式凹陷从而被界定的槽。更详细而言,切缺槽96具有配置于主体部86的后下方部分的第1切缺槽96A、配置于主体部86的前下方部分的第2切缺槽96B、配置于主体部86的上方部分的第3切缺槽96C。
另外,主体部86具有第1挠曲部97、第2挠曲部98和第3挠曲部99。
第1挠曲部97配置于主体部86的左端部中的下方部分。第1挠曲部97在主体部86的周向上被界定于第1切缺槽96A与第2切缺槽96B之间。即,第1挠曲部97具有侧面观察大致圆弧形状,且其左端部被封闭的大致盒子形状。第1挠曲部97具有凹陷部100。
凹陷部100是从比第1挠曲部97的左端部稍靠右方的外周缘,遍及第1挠曲部97的周向整个区域而向径向内方凹陷的槽。
第2挠曲部98配置于主体部86的左端部中的前上方部分。第2挠曲部98在主体部86的周向上被界定于第2切缺槽96B和第3切缺槽96C之间。即,第2挠曲部98具有侧面观察大致圆弧形状,且其左端部被封闭的大致盒子形状。第2挠曲部98具有作为第2凸部的一例的第1卡定部101。
第1卡定部101具有从第2挠曲部98的左端部中的外周面,遍及第2挠曲部98的周向整个区域而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大致突条。第1卡定部101的左端部中的周缘被倒角。另外,第1卡定部101相对于第1挠曲部97的凹陷部100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
第3挠曲部99配置于主体部86的左端部中的后上方部分。第3挠曲部99在主体部86的周向上被界定于第1切缺槽96A和第3切缺槽96C之间。即,第3挠曲部99具有侧面观察大致圆弧形状,且其左 端部被封闭的大致盒子形状。第3挠曲部99具有作为第2凸部的一例的第2卡定部102。
第2卡定部102具有从第3挠曲部99的左端部中的外周面,遍及第3挠曲部99的周向整个区域而向径向外方向突出的大致突条。第2卡定部102的左端部中的周缘被倒角。另外,第2卡定部102相对于第1挠曲部97的凹陷部100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相对于第2挠曲部98的第1卡定部101在左右方向上相同的位置配置。
这样,第1挠曲部97、第2挠曲部98和第3挠曲部99以在主体部86的周向上相互位移120°的方式等间隔地配置。即,主体部86中,凹陷部100、第1卡定部101和第2卡定部102以在主体部86的周向上相互位移120°的方式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调色剂帽55中,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将主体部86的中心设为主体部中心C1,将后述的固定部88的插通孔105的中心设为固定部中心C2。此时,在调色剂帽55中,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凹陷部100、第1卡定部101和第2卡定部102配置成相对于以通过主体部中心C1及固定部中心C2的方式将调色剂帽55二等分的假想线X为非线对称。 
突缘部87配置于调色剂帽55的右端部。突缘部87具有从主体部86的外筒90的右端部中的外周缘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大致圆环形状。突缘部87的外径与筒部65的外径大致相同。
固定部88从突缘部87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突缘部87的前上方即突缘部87的周向外方突出。具体而言,固定部88配置于在突缘部87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2切缺槽96B和第3切缺槽96C之间。固定部88具有侧面观察大致矩形的板状。固定部88具有插通孔105和薄壁部106。
插通孔105以侧面观察大致圆形状贯通固定部88。插通孔105的 内径与插通部68的直径大致相同。
薄壁部106配置于固定部88的基端部即固定部88中的与突缘部87之间的边界部分。薄壁部106沿着与固定部88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从固定部88的表面及背面形成有槽口,从而使板厚变薄。
<调色剂的填充>
如图8所示,显影盒1在作为产品出厂并搬送前,在显影框架2内填充有调色剂。
为了填充调色剂,首先,作业者在调色剂帽55被卸下的状态下,以筒部65朝向上方的方式,使其右端部处于上方而配置显影盒1。
并且,作业者将填充嘴N插入筒部65内,经由筒部65以及调色剂填充口64,将调色剂填充在显影框架2内。
<调色剂帽的组装>
在显影框架2内填充调色剂后,将调色剂帽55组装到筒部65,封闭调色剂填充口64。
在调色剂帽55的组装作业中,图9以及图10中的方向与图1~图7中的方向不同,图1~图7中的左右方向为上下方向。具体而言,以图9以及图10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另外,在调色剂帽55的组装作业中,将组装有调色剂帽55的方向设为安装方向。即,在图1~图7中,从右方向左方的方向为安装方向,在图9以及图10中,从上方向下方的方向为安装方向。
为了将调色剂帽55组装到筒部65,作业者如图6所示,相对于显影框架2,将调色剂帽55配置于安装方向上游。
此时,如图5A以及图6所示,调色剂帽55在从安装方向观察时,主体部86的内筒91与支撑部66重叠,主体部86的外筒90与筒部65的内周重叠,固定部88的插通孔105配置成与右侧壁48的插通部68一致。
于是,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调色剂帽55的三个的切缺槽96分别与筒部65内的对应的连结部67重叠。具体而言,第1切缺槽96A与第1连结部67A重叠,第2切缺槽96B与第2连结部67B重叠,第3切缺槽96C与第3连结部67C重叠。
接着,如图9所示,将调色剂帽55压入筒部65。
于是,主体部86的第3挠曲部99通过第2卡定部102比其周面更向径向外方突出,而以第2卡定部102的突出量向主体部86的径向内方挠曲,并且与筒部65的内周面滑动摩擦。另外,第1挠曲部97与筒部65的内周面滑动摩擦,而不向主体部86的径向内方挠曲。
此外,虽然未图示,主体部86的第2挠曲部98通过第1卡定部101向比其周面更靠径向突出,而以第1卡定部101的突出量向主体部86的径向内方挠曲,并且与筒部65的内周面滑动摩擦。
接着,若将调色剂帽55进一步压入,则第1挠曲部97的安装方向下游端缘与框架凸部71抵接。第1挠曲部97的安装方向下游端缘被倒角,框架凸部71的安装方向上游面倾斜,由此第1挠曲部97越上框架凸部71,向主体部86的径向内方挠曲并压入。
并且,若进一步压入调色剂帽55,则如图1以及图10所示,第1卡定部101以及第2卡定部102相对于筒部65的内周面的抵接被解除,第2挠曲部98以及第3挠曲部99复原。由此,第1卡定部101卡扣于角部72,第2卡定部102卡扣于台阶部73。
另外,第1挠曲部97的安装方向下游端部越过框架凸部71,由此第1挠曲部97复原。由此,框架凸部71卡扣于凹陷部100。
通过以上步骤,调色剂帽55相对于筒部65的组装作业完成。
此时,突缘部87的安装方向下游端面与筒部65的安装方向上游端面抵接。另外,以环部95与筒部65的内周面压接的方式,调色剂帽55组装到筒部65,由此调色剂从主体部86的外筒90的外周面与筒部65的内周面之间泄漏的情况被抑制。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第1挠曲部97的凹陷部100与比筒部65的内表面更向内方突出的框架凸部71卡合。
以往,为了可靠地将调色剂帽55组装到筒部65,研究有如下结构:在调色剂帽55的全周配置爪,在显影框架2配置用于与调色剂帽55的爪卡合的卡合部。但是,为了确保调色剂的填充效率,维持着调色剂填充口64的大小而使显影框架2小型化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在显影框架2配置与调色剂帽55的爪卡合的卡合部的不良情况。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中,以比筒部65的内表面更向内方突出的方式配置有框架凸部71,因此能够实现显影盒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可靠地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
另外,在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在调色剂帽55的安装方向下游端与框架凸部71接触之前,能够抑制调色剂帽55和筒部65之间的阻力的产生。
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1以及图10所示,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除了与框架凸部71卡合的凹陷部100以外,还具有与角部72卡合的第1卡定部101和与台阶部73卡合的第2卡定部102,因此能够可靠地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
另外,通过调色剂帽55具有第1卡定部101和第2卡定部102,而在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如图9所示,第1卡定部101和第2卡定部102以与筒部65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滑动摩擦,但关于配置有凹陷部100的部分,阻力的产生被抑制,因此与在调色剂帽55的整体设置第1卡定部101和第2卡定部102的情况比较,调色剂帽55能够容易地组装到筒部6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4所示,右侧壁48具有在调色剂填充口64的周缘上沿着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比筒部65的内表面更凹陷的台阶部73、以及由筒部65和显影框架2的连接部分构成的角部72。
因此,如图1所示,能够可靠地使调色剂帽55的第1卡定部101卡合到角部72,可靠地使第2卡定部102卡合到台阶部73。
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9所示,凹陷部100和第2卡定部102在安装方向上相互错开配置。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凹陷部100和第1卡定部101都在安装方向上错开配置。
由此,在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能够错开阻力产生的时机。
其结果是,能够减少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的阻力。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7A~7D所示,调色剂帽55具有切缺槽96,由此在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在阻力产生的部分中,如图9所示,能够向切缺槽96的一方挠曲。
因此,能够更加降低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的阻力。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5A所示,固定部88的插通孔105插通到显影框架2的插通部68,固定部88固定到显影框架2,由此能够可靠地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
另外,如图7C所示,调色剂帽55中的凹陷部100、第1卡定部101和第2卡定部102相对于通过固定部88而将调色剂帽55二等分的假想线X为非线对称。更具体而言,相对于假想线X,一方侧向主体部86的径向外方突出的部分多,另一方侧向主体部86的径向内方凹陷的部分多。因此,在使调色剂帽55从筒部65脱离时,为固定部88固定于显影框架2的状态,在卸下调色剂帽55时,固定部88扭转,由此被摘下,从而将调色剂帽55卸下。
因此,在显影框架2内的调色剂用完时,能够容易地使调色剂帽55从筒部65脱离,并且固定部88仍然固定于显影框架2的插通部68,由此能够确认有无对显影框架2的过去的调色剂填充。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5B所示,从安装方向观察时,在筒部65的内表面上,配置有框架凸部71的区域比配置有角部72和台阶部73的区域少。 
因此,如图8所示,在将调色剂填充在显影框架2内时,能够抑 制调色剂与比筒部65的内表面更向径向内方突出的部分接触的情况。
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填充调色剂,而不降低调色剂向显影框架2内的填充效率。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9所示,框架凸部71随着朝向安装方向的下游,而向筒部65的内方倾斜,因此在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时,能够降低因调色剂帽55与框架凸部71抵接而产生的阻力。
因此,能够顺利地将调色剂帽55安装到筒部65。
另外,在将调色剂填充到显影框架2内时,如图8所示,调色剂沿着框架凸部71的倾斜而流入,因此能够实现填充效率的提高。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10所示,调色剂帽55的安装方向的下游端部沿着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同一面,因此能够相对于在安装调色剂帽55时的安装方向的下游配置的构件例如搅拌器3等而使调色剂帽55的安装方向的下游端部整体接近。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10所示,在筒部65安装调色剂帽55,能够确保筒部65的强度,因此能够使筒部65的壁厚变薄,实现显影盒1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1,如图5B所示,相对于筒部65,使电极构件54相邻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显影盒1大型化的情况。
<变形例>
上述显影盒1是本发明的盒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也可以代替大致圆筒形状的筒部65,而适用由截面为大致矩形状、大致三角形状、大致椭圆形状构成的入口部。
另外,也可以代替调色剂帽55,而适用与入口部的截面形状对应地由截面为大致矩形状、大致三角形状、大致椭圆形状构成的盖构件。

Claims (17)

1.一种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具有用于填充显影剂的入口部;和
盖构件,安装到上述入口部,并封闭上述入口部,
上述壳体具有第1凸部,上述第1凸部沿着与上述盖构件的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比上述入口部的内表面更向内方突出,
上述盖构件具有凹陷部,上述凹陷部沿着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从上述盖构件的外表面凹陷,在安装到上述入口部时与上述第1凸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构件具有第2凸部,上述第2凸部沿着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从上述盖构件的外表面突出,
上述壳体具有卡合部,上述卡合部在上述盖构件安装到上述入口部时与上述第2凸部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是台阶部和/或角部,上述台阶部沿着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比上述入口部的内表面更凹陷,上述角部由上述入口部和上述壳体的连接部分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陷部和上述第2凸部在上述安装方向上相互错开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构件具有从上述安装方向的下游端部向上游切缺的切缺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构件具有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在上述盖构件安装到上述入口部的状态下比上述入口部的外表面更向外方突出,并固定于上述壳体,
在上述盖构件中,上述凹陷部和上述第2凸部配置成在从上述安装方向投影时相对于通过上述固定部而将上述盖构件二等分的假想线为非线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安装方向观察上述壳体时,在上述入口部的内表面,配置有上述第1凸部的区域比配置有上述卡合部的区域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凸部具有随着朝向上述安装方向的下游而向上述入口部的内方倾斜的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构件的上述安装方向的下游端部沿着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同一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入口部的壁厚比连结有上述入口部的上述壳体的壁的厚度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具有组装到上述壳体的功能部件,
上述功能部件配置成在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上述入口部相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凸部具有随着朝向上述安装方向的上游而向上述入口部的外方倾斜的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的与上述第1凸部突出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向外露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构件由树脂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入口部具有大致圆筒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构件的形状与上述入口部的截面形状对应。
17.一种盖构件,是具有壳体的盒用的盖构件,上述壳体具有用于填充显影剂的入口部,上述盖构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盖构件具有盖,上述盖构成为安装到上述入口部并封闭上述入口部,
上述壳体具有:第1凸部,沿着与上述盖构件的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比上述入口部的内表面更向内方突出;和卡合部,与上述盖卡合,
上述盖具有:凹陷部,沿着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从上述盖构件的外表面凹陷,在安装到上述入口部时与上述第1凸部卡合;和第2凸部,沿着与上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从上述盖构件的外表面突出,并在安装到上述入口部时与上述卡合部卡合,
上述盖的配置有上述凹陷部的周向上的区域比上述盖的配置有第2凸部的周向上的区域少。
CN201410602624.0A 2013-10-31 2014-10-31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Active CN104698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7751 2013-10-31
JP2013227751A JP6156066B2 (ja) 2013-10-31 2013-10-31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8784A true CN104698784A (zh) 2015-06-10
CN104698784B CN104698784B (zh) 2019-04-09

Family

ID=51846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2624.0A Active CN104698784B (zh) 2013-10-31 2014-10-31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0639B2 (zh)
EP (1) EP2874013B1 (zh)
JP (1) JP6156066B2 (zh)
CN (1) CN1046987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2315B2 (ja) * 2017-01-17 2020-03-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0830A (en) * 1959-12-30 1963-01-01 Hermsdorf Fixture Mfg Co Inc Finger pull
JP2002006607A (ja) * 2000-06-23 2002-01-11 Canon Inc トナーキャップ及び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100092211A1 (en) * 2008-10-15 2010-04-15 Manfred Lehmann System to produce a locking connection between a toner reservoir and a cover sealing the toner reservoir
CN102262372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显影剂填充口的止动器以及显影装置
CN102645874A (zh) * 2011-02-17 2012-08-22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粉末供应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135405A (zh) * 2011-11-24 2013-06-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器的盖和具有该盖的显影剂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9335B2 (ja) * 1998-05-28 2007-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3347677B2 (ja) * 1998-10-29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収納容器の分解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JP2000172057A (ja) * 1998-12-07 2000-06-23 Ricoh Co Ltd トナー容器
JP2003058021A (ja) * 2001-08-09 2003-02-2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へのトナー再充填方法及びトナー封止部材
JP4167589B2 (ja) * 2003-12-17 2008-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収納容器、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8837A (ja) * 2005-01-28 2006-08-10 Brother Ind Ltd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再生方法
US7486905B2 (en) * 2005-01-28 2009-0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including developer filling port cap and recycling method thereof
JP4600560B2 (ja) 2008-09-26 2010-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MX2011012105A (es) * 2010-03-17 2011-12-08 Ricoh Co Ltd Tapa, recipiente de revelador, dispositivo de suministro de revelador, y aparato formador de imagenes.
JP5899774B2 (ja) * 2011-10-06 2016-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0830A (en) * 1959-12-30 1963-01-01 Hermsdorf Fixture Mfg Co Inc Finger pull
JP2002006607A (ja) * 2000-06-23 2002-01-11 Canon Inc トナーキャップ及び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100092211A1 (en) * 2008-10-15 2010-04-15 Manfred Lehmann System to produce a locking connection between a toner reservoir and a cover sealing the toner reservoir
CN102262372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显影剂填充口的止动器以及显影装置
CN102645874A (zh) * 2011-02-17 2012-08-22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粉末供应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135405A (zh) * 2011-11-24 2013-06-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器的盖和具有该盖的显影剂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4013A1 (en) 2015-05-20
CN104698784B (zh) 2019-04-09
US10180639B2 (en) 2019-01-15
US20150117907A1 (en) 2015-04-30
JP2015087674A (ja) 2015-05-07
EP2874013B1 (en) 2021-01-06
JP6156066B2 (ja)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8021B (zh) 具有壳和显影辊的显影盒
CN102289163B (zh) 鼓单元
US9500994B2 (en) Developer unit architecture for an imaging device
CN104412173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04430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9850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968005A (zh) 成像设备
CN204462646U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968020B (zh) 感光构件盒以及使用它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204440013U (zh) 显影剂盒
WO2014010114A1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4950624A (zh) 感光体盒
CN104698784A (zh)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盒
JP6056420B2 (ja)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JP4356673B2 (ja) 現像剤収容ケースとそれ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CN205067966U (zh) 盒和盖
US20050074262A1 (en) Development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ayer-thickness regul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evelopment unit
US740373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developer supplying roller
JP66586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JP2010134047A (ja) 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19416B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556A (ja) 給電部材作製方法および被給電部材支持体
CN105388732A (zh) 显影盒
JP5903805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406038U (zh) 感光体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