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216A -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216A
CN103718216A CN201280037928.6A CN201280037928A CN103718216A CN 103718216 A CN103718216 A CN 103718216A CN 201280037928 A CN201280037928 A CN 201280037928A CN 103718216 A CN103718216 A CN 103718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head
recording medium
magnetic
head
transfer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79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8216B (zh
Inventor
田多井俊男
太田惠治
中山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69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4911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69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92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728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5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8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8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2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4Hybrid rea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6Guiding cards; Checking correct operation of card-conveying mechanisms
    • G06K13/067Checking presence, absence, correct position, or moving status of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7Transporting of cards between stations
    • G06K13/073Transporting of cards between stations with continuous m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 G06K7/08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means detecting the change of an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field, e.g. by detecting change of capacitance between electrodes using inductive or magnetic senso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00Machines for printing and issuing ticke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1/00Apparatus for validating or cancelling issued tickets
    • G07B11/02Apparatus for validating or cancelling issued tickets for validating inserted tickets
    • G07B11/03Apparatus for validating or cancelling issued tickets for validating inserted tickets by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地处理记录介质,并能够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使装置小型化的介质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1)具有:从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磁头(24)、(26)以及(28);从上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磁头(25)、(27)以及(29);分别与磁头(24)~(29)对置配置的垫辊(45)~(50);使垫辊(45)、(47)以及(49)从介质传送路径(13)退避的移动机构(51);以及使垫辊(46)、(48)、(50)从介质传送路径(13)退避的移动机构(52)。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磁头(24)((26)、(28))和磁头(25)((27)、(29))相互错开,磁头(24)((26)、(28))和磁头(25)((27)、(29))在该方向上的距离比被记录于记录介质的磁条的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的长度短。

Description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读取记录于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的磁性数据和向该记录介质写入磁性数据的介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车站的检票口的自动检票机,已公知一种具有用于使从投入口被投入的车票的正反反转的迂回传送路径以及反转机构的自动检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自动检票机判断从投入口被吸入的车票的正反状态,并在车票以其正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的情况下,照原样对车票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等指定的处理,在车票以其反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的情况下,将车票引导向迂回传送路径并通过反转机构使正反反转后再返回到正规的传送路径,从而对车票进行指定的处理。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动检票机中,在车票以其反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的情况下,由于使车票的正反反转之后进行指定的处理,因此处理这种情况的车票要花费时间。
然而,以往提出了一种无论车票等记录介质以怎样的姿势被吸入,都能够快速地对记录介质进行指定的处理的磁性记录介质读取写入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由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磁性记录介质读取写入装置处理的记录介质的磁条从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记录介质的中心偏离。因此,该磁性记录介质读取写入装置具有第一读取写入单元、第二读取写入单元、第三读取写入单元以及第四读取写入单元,所述第一读取写入单元在记录介质以其正面朝上的状态从记录介质的一侧被吸入装置时,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所述第二读取写入单元在记录介质以其正面朝下的状态从记录介质的另一侧被吸入装置时,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所述第三读取写入单元在所述记录介质以其正面朝上的状态从记录介质的另一侧被吸入装置时,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所述第四读取写入装置在记录介质以其正面朝下的状态从记录介质的一侧被吸入装置时,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磁性记录介质读取写入装置中,第一至第四读取写入单元沿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依次且呈一列配置。并且,构成第一读取写入单元的磁头以及构成第三读取写入单元的磁头以从下侧面向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构成第二读取写入单元的磁头以及构成第四读取写入单元的磁头以从上侧面向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并且,构成第一读取写入单元的磁头以及构成第二读取写入单元的磁头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从传送路径的中心偏向一侧的位置,构成第三读取写入单元的磁头以及构成第四读取写入单元的磁头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从传送路径的中心偏向另一侧的位置。并且,被朝向磁头施力的垫辊分别与磁头对置配置。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磁性记录介质读取写入装置中,无论记录介质以怎样的姿势被吸入,都能够不必使记录介质反转就进行指定的处理,因此能够快速地对记录介质进行指定的处理。
接下来,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读取被记录于卡状的记录介质的磁性数据的功能和向记录介质印字的功能的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该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印字”除了被记录于记录介质的文字之外,还包括被记录于记录介质的图形、记号以及图案等。并且,本说明书中的“进行印字”除了向记录介质记录文字,还包括向记录介质记录图形、记号或图案等。
以往,作为设置于车站的检票口的自动检票机,已公知一种具有磁性处理部和印刷部的自动检票机,所述磁处理部进行从投入口被投入的车票的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对车票的磁性数据的写入,所述印刷部进行对车票的印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动检票机中,印刷部具有两个热敏头,其中一个热敏头与车票的一面接触并通过感热方式进行印字,另一个热敏头与车票的另一面接触并通过感热方式进行印字。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5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861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7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文所述,通过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磁性记录介质读取写入装置能够快速地处理记录介质。但是在该磁性记录介质读取写入装置中,由于第一至第四读取写入单元沿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依次且呈一列配置,因此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装置变得大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地处理记录介质,并且能够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使装置小型化的介质处理装置。
并且,一般地,在自动检票机中,车票以各种不同的姿势被吸入自动检票机。也就是说,既有车票以其正面朝上的状态从车票的一侧被吸入自动检票机的情况,也有车票以其正面朝上的状态从车票的另一侧被吸入自动检票机的情况。并且,既有车票以其反面朝上的状态从车票的一侧被吸入自动检票机的情况,也有车票以其反面朝上的状态从车票的另一侧被吸入自动检票机的情况。但是即使在像这样车票以各种不同的姿势被吸入自动检票机的情况下,在自动检票机中,也要求在车票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课题是提供一种即使在记录介质以各种不同的姿势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记录介质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的介质处理装置。并且,本发明的课题提供一种即使在记录介质以各种不同的姿势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记录介质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课题,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具有:介质传送路径,所述介质传送路径传送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磁头部,所述磁头部包括第一磁头、第二磁头、第一垫辊以及第二垫辊,所述第一磁头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的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所述第二磁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所述第一垫辊与第一磁头对置配置且被朝向第一磁头施力,所述第二垫辊与第二磁头对置配置且被朝向第二磁头施力;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在第一磁头以及第一垫辊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在第二磁头以及第二垫辊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磁头部中,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第一次磁头和第二磁头相互错开,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第一磁头与第二磁头之间的距离比被记录于磁条的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的长度短。
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具有第一磁头和第二磁头,所述第一磁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所述第二磁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因此,无论记录介质是以其正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还是以其反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都能够不必使记录介质在装置内反转,就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对记录介质进行指定的处理。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快速地对记录介质进行处理。
并且,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中,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第一磁头与第二磁头之间的距离比被记录于磁条的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的长度短。因此,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即使第一磁头和第二磁头错开,也能够缩短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第一磁头与第二磁头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使装置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由于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第一磁头与第二磁头之间的距离比被记录于磁条的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的长度短,因此例如如果考虑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将第一磁头配置在上游一侧的位置,第二磁头配置在下游一侧的位置的情况,若在利用第一磁头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记录介质进入第二磁头和第二垫辊之间的话,则有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速度产生变动,从而产生抖动恶化的担忧。并且,若在利用第二磁头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记录介质从第一磁头和第一垫辊之间脱落,则有被传送的记录介质的速度产生变动,从而产生抖动恶化的担忧。
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具有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在第一磁头以及第一垫辊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在第二磁头以及第二垫辊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能够在利用第一磁头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通过第二移动机构使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从介质传送路径退避,在利用第二磁头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使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从介质传送路径退避。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第一磁头与第二磁头之间的距离短,也能够抑制在利用第一、第二磁头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的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的变动,从而抑制抖动的恶化。
在本发明中,介质处理装置例如具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配置在比磁头部靠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并检测出记录介质是以其一面或者另一面中的哪一面朝向第一磁头一侧的状态被插入介质处理装置的,并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无论记录介质是以其正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还是以其反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都能够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第一移动机构或者第二移动机构在短时间内工作。
在本发明中,磁条例如形成于记录介质的一面的整面。在这种情况下,在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和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将磁头部配置成第一、第二磁头的中心与介质传送路径的中心一致即可。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将两个磁头部配置成夹着介质传送路径的中心。因此,能够简化介质处理装置的结构。
在发明中,优选第一磁头以从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第二磁头以从上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并在记录介质被插入之前的待机时,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配置于第一接触位置,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配置于第二退避位置。在车票等记录介质中,一般地,在其反面形成有磁条。并且,车票等记录介质的使用者一般地,大多以记录介质的正面朝上的状态将其插入介质处理装置中。因此,若是这样的话,即使不使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工作,能够处理记录介质的几率也会提高。因此,能够减少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的工作次数,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构成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的元器件的磨损等。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第二磁头配置在比第一磁头靠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若在记录介质的一端部到达第二磁头之前,使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朝向第二接触位置移动的话,就能够利用第二磁头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并且,若在记录介质的另一端部从第一磁头和第一垫辊之间脱落之前使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朝向第一退避位置移动的话,就能够抑制抖动的恶化。也就是说,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即使利用第一移动机构的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的移动时间以及利用第二移动机构的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的移动时间长(也就是说,即使第一移动机构的工作速度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的工作速度慢),也能够利用第二磁头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并且能够抑制抖动的恶化。因此,能够简化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检测机构,例如为检测出有无磁条的预读头。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预读头以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中的任意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介质处理装置具有第一磁头部和第二磁头部作为磁头部,所述第一磁头部为第一磁头以及第二磁头读取被记录于磁条的磁性数据的读取头,所述第二磁头部为第一磁头以及第二磁头向磁条写入磁性数据的写入头,第二磁头部配置在比第一磁头部靠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预读头读取被记录于磁条的磁性数据。若以这种方式构成,则能够延长从读取被记录于磁条的磁性数据之后到向磁条写入磁性数据为止的时间。因此,例如,在根据读取被记录于记录介质的磁条的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生成利用第二磁头部被写入记录介质的磁性数据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被写入的磁性数据的生成时间。因此,即使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较快,也能够利用第二磁头部恰当地向记录介质写入磁性数据。
在本发明中,优选介质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磁头部,第一移动机构使多个磁头部中的第一磁头以及/或者第一垫辊一起移动,第二移动机构使多个磁头部中的第二磁头以及/或者第二垫辊一起移动。若以这种方式构成,则与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使多个第一、第二磁头和第一、第二垫辊分别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的结构。
接下来,为了解决上述第二课题,本发明的特征为以下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课题,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具有:介质传送路径,所述介质传送路径传送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第一磁头,所述第一磁头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的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二磁头,所述第二磁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配置在比第一磁头以及第二磁头靠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并检测出记录介质是以其一面或者另一面中的哪一面朝向第一磁头一侧的状态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第一热敏头,所述第一热敏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二热敏头,所述第二热敏头从记录介质的另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第一热敏头在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第二热敏头在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第一热敏头、第二热敏头、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控制部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第一移动机构或者使第二移动机构工作,并使第一热敏头配置于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第二热敏头配置于第二接触位置,同时根据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一边对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使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中,控制部根据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出的记录介质是以其一面或者另一面中的哪一面朝向第一磁头一侧的状态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检测结果,使第一热敏头配置于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第二热敏头配置于第二接触位置。并且,在本发明中,控制部根据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一边对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使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因此,在本发明中,例如,无论记录介质是以其正面或者反面中的哪一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或者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都能够在记录介质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即使记录介质以各种不同姿势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也能够在记录介质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
在本发明中,检测机构,例如为检测出有无磁条的预读头。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课题,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具有:介质传送路径,所述介质传送路径传送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第一磁头,所述第一磁头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的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二磁头,所述第二磁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一热敏头,所述第一热敏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二热敏头,所述第二热敏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第一热敏头在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第二热敏头在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第一热敏头、第二热敏头、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控制部辨别是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的哪一个来读取磁性数据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使第一移动机构或者第二移动机构工作,并使第一热敏头配置于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第二热敏头配置于第二接触位置,同时根据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一边对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使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中,控制部辨别是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中的哪一个读取磁性数据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使第一移动机构工作或者使第二移动机构工作,并使第一热敏头配置于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第二热敏头配置于第二接触位置。并且,在本发明中,控制部根据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一边对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使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字。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记录介质以各种不同的姿势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也能够对记录介质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第二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具有:介质传送路径,所述介质传送路径传送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第一磁头,所述第一磁头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的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二磁头,所述第二磁头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第一热敏头,所述第一热敏头以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并在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二热敏头,所述第二热敏头以从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并在能够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所述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辨别记录介质是以其一面或者另一面中的哪一面朝向第一磁头一侧的状态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所述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根据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热敏头移动步骤,所述热敏头移动步骤根据在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中的辨别结果,使第一热敏头移动至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第二热敏头移动至第二接触位置;以及印字步骤,所述印字步骤根据在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中辨别结果,一边对在热敏头移动步骤中移动了的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通过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中,辨别记录介质是以其一面或者另一面中的哪一面朝向第一磁头一侧的状态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并且,在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中,根据利用第一磁头或者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的。并且,在本发明中,在热敏头移动步骤中,根据在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中的检测结果,使第一热敏头移动至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第二热敏头移动至第二接触位置,并在印字步骤中,根据在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中的辨别结果,一边对在热敏头移动步骤中移动了的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利用第一热敏头或者第二热敏头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字。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即使在记录介质以各种不同的姿势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记录介质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
发明效果
如上文所述,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中,能够快速地对记录介质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使装置小型化。
并且,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即使在记录介质以不同的姿势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记录介质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介质处理装置中使用的记录介质的图,(A)是表示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B)是表示记录介质的反面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部以及与控制部相关联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4(A)是图1所示的磁头部、第一垫辊移动机构以及第二垫辊移动机构的侧视图、(B)是图1所示的磁头部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磁头部的动作的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印字处理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热敏头的动作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介质处理装置的概略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介质的反面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示涉及的磁头部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介质处理装置
2记录介质
2b反面(一面)
2c磁条
2d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
2e一端
2f另一端
5控制部
13、40介质传送路径
16预读头(检测机构)
24磁头(第一磁头读取头)
25磁头(第二磁头读取头)
26磁头(第一磁头写入头)
27磁头(第二磁头写入头)
28磁头(第一磁头)
29磁头(第二磁头)
31磁头部(第一磁头部)
32磁头部(第二磁头部)
33磁头部
36热敏头(第一热敏头)
36A接触位置(第一接触位置)
36B退避位置(第一退避位置)
37热敏头(第二热敏头)
37A接触位置(第二接触位置)
37B退避位置(第二退避位置)
38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
39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
45、47、49垫辊(第一垫辊)
45A、47A、49A接触位置(第一接触位置)
45B、47B、49B退避位置(第一退避位置)
46、48、50垫辊(第二垫辊)
46A、48A、50A接触位置(第二接触位置)
46B、48B、50B退避位置(第二退避位置)
51第一垫辊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
52第二垫辊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
L1~L3第一磁头和第二磁头之间的距离
L4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
X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
X1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
X2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
Z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
S4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
S6、S11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
S7、S12热敏头移动步骤
S8、S13印字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由于上述解决第一课题的介质处理装置和解决第二课题的介质处理装置为同样的装置,因此解决第二课题的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使用与解决第一课题的介质处理装置相同的附图和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介质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处理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介质处理装置1中使用的记录介质2的图、图2(A)是表示记录介质2的正面2a的图、图2(B)是表示记录介质2的反面2b的图。图3是表示图1的介质处理装置1的控制部5以及与控制部5相关联的结构的模块图。
本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1例如为搭载于设置在车站的检票口的自动检票机上而使用的装置,并且进行被记录于车票等卡状的记录介质2中的磁性数据的读取、向记录介质2的磁性数据的写入以及对记录介质2的印字。该介质处理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磁性数据处理部3和印字处理部4,所述磁性数据处理部3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处理,所述印字处理部4进行印字处理。并且,介质处理装置1,如图3所示,具有控制介质处理装置1的控制部5。控制部5与上位控制部6连接,所述上位控制部6控制搭载介质处理装置1的自动检票机等上位装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与Z方向一致。并且,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以X方向为前后方向,同时以X1方向一侧为“前”侧,以X2方向一侧为“后”侧。
印字处理部4的下端与磁性数据处理部3的后端连接,并且,介质处理装置1形成为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L形状。在磁性数据处理部3的前端形成有供记录介质2插入的插入口8,在印字处理部4的上端形成有供记录介质2吐出的吐出口9。并且,在磁性数据处理部3中,记录介质2被朝向后方传送,在印字处理部4中,记录介质2被朝向大致上方传送。
记录介质2例如为指定厚度的纸制的卡,且呈长方形形成。在记录介质2的正面2a形成有通过感热方式进行印字的印字部。并且,在记录介质2的反面2b形成有记录有磁性数据的磁条2c。磁条2c形成于反面2b的整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磁条2c记录有三条磁道的磁性数据。
磁性数据处理部3具有介质吸入部11和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所述介质吸入部11将记录介质2吸入,所述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介质吸入部11配置在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的前侧,在磁性数据处理部3的内部形成有传送记录介质2的介质传送路径13。
如上文所述,在磁性数据处理部3中,记录介质2被朝向后方传送。具体地说,在磁性数据处理部3中,记录介质2以其长度方向(长边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被朝向后方传送。也就是说,在磁性数据处理部3中,前后方向(更加具体地说,后方)为记录介质2的传送方向,上下方向为经过介质传送路径13的记录介质2的厚度方向。并且,在磁性数据处理部3中,前侧(X1方向一侧)为记录介质2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后侧(X2方向一侧)为记录介质2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左右方向为与记录介质2的厚度方向和记录介质2的传送方向正交的记录介质2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
介质吸入部11包括闸门构件14、吸入辊15、预读头16以及传感器17,所述闸门构件14用于封闭插入口8,所述吸入辊15用于吸入被插入至插入口8的记录介质2,所述预读头16作为检测机构,检测出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或者反面2b中的哪一面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所述传感器17用于检测出记录介质2被插入于插入口8。传感器17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闸门构件14的前侧。并且,如图3所示,预读头16以及传感器17与控制部5连接。
闸门构件14经连杆机构等动力传递机构与螺线管18连接。该闸门构件14利用螺线管18的动力上下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线管18为不通电状态时,闸门构件14上升,并堵住插入口18,若螺线管18为通电状态,则闸门构件14下降,并开放插入口8。螺线管18,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
吸入辊15,例如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该吸入辊15经带轮或者传动带等动力传递机构与后文所述的马达65连接。垫辊19从上侧与吸入辊15对置配置。垫辊19被朝向吸入辊15施力。吸入辊15以及垫辊19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闸门构件14的后侧。
预读头16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并且,左右方向上的预读头16的中心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中心线上。垫辊20从上侧与预读头16对置配置。垫辊20被朝向预读头16施力。预读头16以及垫辊20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吸入辊15以及垫辊19的后侧。
若记录介质2以其正面2a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则由于记录介质2的反面2b的磁条2c与预读头16接触,因此从预读头16输出磁性信号。另一方面,若记录介质2以其反面2b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则即使预读头16与记录介质2接触,也不会从预读头16输出磁性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从预读头16输出的磁信号,来检测出在被插入的记录介质2的下表面有无磁条2c。并且,利用预读头16,通过检测出有无磁条2c,来检测出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或者反面2b中的哪一面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的。本实施方式的预读头16为三频段型的磁头,能够读取被记录于磁条2c的三条磁道的磁性数据。另外,预读头16也可为一频段型的磁头。
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具有磁头部31、磁头部32、磁头部33以及传送机构34,所述磁头部31具有磁头24、25,所述磁头部32具有磁头26、27,所述磁头部33具有磁头28、29,所述传送机构34传送记录介质2。关于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叙述。
印字处理部4具有热敏头36、37、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以及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所述热敏头36、37对记录介质2的正面2a的印字部进行印字,所述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使热敏头36移动,所述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使热敏头37移动。在印字处理部4的内部形成有传送记录介质2的介质传送路径40。关于印字处理部4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叙述。
另外,如上文所述,在印字处理部4中,由于记录介质2被朝向大致上方传送,因此,在印字处理部4中,大致上下方向(更具体地说是大致上方)为印字处理部4中的记录介质2的传送方向,大致前后方向为经过介质传送路径40的记录介质2的厚度方向。并且,在印字处理部4中,大致下侧为记录介质2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大致上侧为记录介质2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的结构)
图4(A)为图1所示的磁头部31至33、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以及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的侧视图,图4(B)为图1所示的磁头部31至33的俯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磁头部31至33的动作的图。
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如上文所述,具有磁头部31至33以及传送机构34。磁头部31至33具有分别与磁头24至29对置配置的垫辊45至50。并且,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具有使垫辊45、47以及49移动的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和使垫辊46、48以及50移动的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磁头部31至33以从前侧向后侧依次且隔着指定间隔的状态配置。
磁头部31,如上文所述,具有磁头24、25以及垫辊45、46。磁头24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磁头25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上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24、25配置在始终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13的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位置。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磁头25配置在比磁头24靠后侧的位置。并且,左右方向上的磁头24、25的中心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中心线CL上(参照图4(B))。
磁头24、25为读取被记录于记录介质2的磁条2c的磁性数据的读取头。并且,磁头24、25为具有与被记录于磁条2c的三条磁道的磁性数据对应的三个频段的三频段型的磁头。磁头24、25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
垫辊45从上侧与磁头24对置配置,并且被施力构件(省略图示)朝向磁头24施力。垫辊46从下侧与磁头25对置配置,并且被施力构件(省略图示)朝向磁头25施力。
磁头部32,如上文所述,具有磁头26、27以及垫辊47、48。磁头26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磁头27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上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26、27配置在始终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13的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位置。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磁头27配置在比磁头26靠后侧的位置。并且,左右方向上的磁头26、27的中心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中心线CL上。
磁头26、27为向记录介质2的磁条2c写入磁性数据的写入头。并且,磁头26、27为具有与被写入于磁条2c的三条磁道的磁性数据对应的三个频段的三频段型的磁头。磁头26、27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
垫辊47从上侧与磁头26对置配置,并且被施力构件(省略图示)朝向磁头26施力。垫辊48从下侧与磁头27对置配置,并且被施力构件(省略图示)朝向磁头27施力。
磁头部33,如上文所述,具有磁头28、29以及垫辊49、50。磁头28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磁头29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上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28、29配置在始终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13的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位置。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磁头29配置在比磁头28靠后侧的位置。并且,左右方向上的磁头28、29的中心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中心线CL上。
磁头28、29为用于读取通过磁头26、27被写入于记录介质2的磁条2c的磁性数据,并确认磁性数据是否被恰当地写入于磁条2c的验证头。并且,磁头28、29为具有与被记录于磁条2c的三条磁道的磁性数据对应的三个频段的三频段型的磁头。磁头28、29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
垫辊49从上侧与磁头28对置配置,并被施力构件(省略图示)朝向磁头28施力。垫辊50从下侧与磁头29对置配置,并被施力构件(省略图示)朝向磁头29施力。
如图4(A)所示,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4与磁头25之间的距离(具体地说是磁头24的帽与磁头25的帽之间的距离)L1、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6与磁头27之间距离(具体地说是磁头26的帽与磁头27的帽之间的距离)L2、以及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8与磁头29之间距离(具体地说是磁头28的帽与磁头29的帽之间的距离)L3相互大致相等。
并且,距离L1至L3比磁条2c的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2d的长度L4(参照图2(B))短。例如,距离L1至L3为长度L4的大约1/4至1/5左右。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磁头24、25配置成与磁头24对置配置的垫辊45的后端和与磁头25对置配置的垫辊46的前端重叠,磁头26、27配置成与磁头26对置配置的垫辊47的后端和与磁头27对置配置的垫辊48的前端重叠,磁头28、29配置成与磁头28对置配置的垫辊49的后端和与磁头29对置配置的垫辊50的前端重叠。
另外,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5与磁头26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7与磁头28之间的距离比记录介质2的长度(长边方向的宽度)长。或者,优选比记录介质2的长度(长边方向的宽度)长。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4与磁头26之间的距离、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6与磁头28之间距离、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5与磁头27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7与磁头29之间的距离比从记录介质2一端2e(参照图2)至磁条2c的记录范围2d的另一端为止的距离L5、以及从记录介质2的另一端2f(参照图2)至磁条2c的记录范围2d的一端为止的距离L6长。
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具有三个杆构件54、螺线管55以及连接构件56,所述三个杆构件54分别将垫辊45、47以及49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连接构件56与螺线管55的柱塞55a连接。杆构件54被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的框架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杆构件5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连接构件56连接。螺线管55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线管55的动作,垫辊45、47以及49在,如图5(A)所示的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13的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和如图5(B)所示的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向(即上方)退避的退避位置45B、47B以及49B之间移动。
更加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螺线管55的柱塞55a凹下时,如图5(A)所示,垫辊45、47以及49位于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13的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接触位置(第一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另一方面,当螺线管55的柱塞55a突出时,如图5(B)所示,垫辊45、47以及49位于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向(即,上方)退避的退避位置(第一退避位置)45B、47B、以及49B。也就是说,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使垫辊45、47以及49在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和退避位置45B、47B以及49B之间一起移动。
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与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一样,具有三个杆构件57、螺线管58以及连接构件59,所述三个杆构件57分别将垫辊46、48以及50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连接构件59与螺线管58的柱塞58a连接。杆构件57被磁性数据读取写入部12的框架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杆构件5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连接构件59连接。螺线管58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线管58的动作,垫辊46、48以及50在,如图5(B)所示的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13的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和如图5(A)所示的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向(即下方)退避的退避位置46B、48B以及50B之间移动。
更加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螺线管58的柱塞58a凹下时,如图5(B)所示,垫辊46、48以及50位于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13的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接触位置(第二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另一方面,当螺线管58的柱塞58a突出时,如图5(A)所示,垫辊46、48以及50位于朝向远离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向(即下方)退避的退避位置(第二退避位置)46B、48B以及50B。也就是说,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使垫辊46、48以及50在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与退避位置46B、48B、以及50B之间一起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磁头24、26以及28为第一磁头,磁头25、27以及29为第二磁头,垫辊45、47以及49为第一垫辊,垫辊46、48以及50为第二垫辊。并且,磁头部31是磁头24以及磁头25两者为读取头的第一磁头部。磁头部32是磁头26以及磁头27为写入头的第二磁头部。并且,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是使垫辊45、47以及49在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与退避位置45B、47B以及49B之间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是使垫辊46、48以及50在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和退避位置46B、48B以及50B之间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
传送机构34如图1所示具有传动带61、传动带62、架设有传动带61的多个带轮63以及架设有传动带62的多个带轮64,所述传动带61与记录介质2的上表面接触并传送记录介质2,所述传动带62与记录介质2的下表面接触并传送记录介质2。带轮63、64经省略图示的传动带或者带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与马达65连接。马达65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
(印字处理部的结构)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印字处理部4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热敏头36、37的动作的图。
印字处理部4除了上述热敏头36、37、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以及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以外,还具有分别与热敏头36、37对置配置的压辊67、68以及用于从吐出口9吐出记录介质2的吐出辊69。
热敏头36、37的宽度(左右方向的宽度)与记录介质2的宽度(短边宽度)大致相等。热敏头36配置在比热敏头37靠下侧的位置。并且,热敏头36以从介质传送路径40的大致前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40的方式配置,热敏头37以从介质传送路径40的大致后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40的方式配置。热敏头36、37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压辊67从大致后侧与热敏头36对置配置,压辊68从大致前侧与热敏头37对置配置。压辊67、68经带轮或者传动带等动力传递机构与马达65连接。并且,压辊67、68配置在始终与经过介质传送路径40的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位置。
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具有固定有热敏头36的头固定构件70和连接有头固定构件70的螺线管71。头固定构件70被印字处理部4的框架支承为能够转动。螺线管71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使热敏头36在如图7(A)所示的热敏头36与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接触位置36A和如图7(B)所示的热敏头36从介质传送路径40退避的退避位置36B之间移动。
更加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线管71的动作,热敏头36在,如图7(A)所示的与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接触位置(第一接触位置)36A和如图7(B)所示的从介质传送路径40退避的退避位置(第一退避位置)36B之间移动。也就是说,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使热敏头36在接触位置36A和退避位置36B之间移动。
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具有固定有热敏头37的头固定构件72和连接有头固定构件72的螺线管73。头固定构件72被印字处理部4的框架支承为能够转动。螺线管73如图3所示与控制部5连接。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使热敏头37在如图7(B)所示的热敏头37与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接触位置37A和如图7(A)所示的热敏头37从介质传送路径40退避的退避位置37B之间移动。
更加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线管73的动作,热敏头37在,如图7(B)所示的与记录介质2能够接触的接触位置(第二接触位置)37A和如图7(A)所示的从介质传送路径40退避的退避位置(第二退避位置)37B之间移动。也就是说,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使热敏头37在接触位置37A和退避位置37B之间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热敏头36为第一热敏头,热敏头37为第二热敏头。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为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第一热敏头即热敏头36在接触位置36A和退避位置36B之间移动,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为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第二热敏头即热敏头37在接触位置37A和退避位置37B之间移动。
吐出辊69,例如以从介质传送路径40的大致前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40的方式配置。该吐出辊69经带轮或者传动带等动力传递机构与马达65连接。垫辊74从后侧与吐出辊69对置配置。垫辊74被朝向吐出辊69施力。
另外,在热敏头36的下侧配置有传感器75,所述传感器75用于计量通过热敏头36、37开始印字的时刻。(参照图1)
(介质处理装置的概略动作)
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介质处理装置1的概略动作的流程图。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介质处理装置1中,在接入电源的状态下,且记录介质2被插入之前的待机时,闸门构件14下降,插入口8开放。并且,在待机时,垫辊45~50均位于退避位置45B~50B,热敏头36、37也位于退避位置36B、37B。
在这种状态下,若通过传感器17检测出记录介质2从插入口8被插入(步骤S1),则控制部5驱动吸入辊15以及传送机构34等,从而记录介质2开始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步骤S2)。并且,控制部5根据从预读头16输出的磁性信号,来确认在被插入的记录介质2的下表面是否具有磁条2c(步骤S3)。也就是说,在步骤S3中,控制部5辨别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或者反面2b中的哪一面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并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13的。另外,在预读头16的后侧配置有省略图示的传感器,若通过该传感器检测出记录介质2,则控制部5在步骤S3中,确认在被插入的记录介质2的下表面是否具有磁条2c。
在记录介质2以其正面2a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并在步骤S3中的确认结果为在被插入的记录介质2的下表面具有磁条2c的情况(在步骤S4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5驱动螺线管55,从而使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工作(步骤S5)。具体地说,控制部5在步骤S5中,使位于退避位置45B、47B以及49B的垫辊45、47以及49朝向如图5(A)所示的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移动。
若在垫辊45、47以及49位于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的状态下,通过传送机构34传送记录介质2的话,则首先,利用磁头24读取被记录于记录介质2的磁条2c的磁性数据,然后,利用磁头26向磁条2c写入磁性数据,然后利用磁头28读取通过磁头26被写入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并确认磁性数据是否被恰当地写入于磁条2c。(步骤S6)。在步骤S6中,利用磁头24读取的磁性数据被从控制部5向上位控制部6传送,根据被传送来的磁性数据,在上位控制部6中生成被写入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并且,生成的磁性数据被从上位控制部6向控制部5传送,然后,从控制部5被传送到磁头26,并被写入磁条2c。
另外,控制部5在步骤S6中,根据利用磁头24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还是从其另一端2f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
更加具体地说,由于在记录介质2从其一端2e侧(参照图2)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情况(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13的情况)和记录介质2从其另一端2f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情况(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13的情况)下,利用磁头24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不同,因此,在步骤S6中,控制部5根据利用磁头24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或者另一端2f侧中的哪一端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也就是说,在步骤S6中,控制部5辨别记录介质2的插入方向。
然后,控制部5驱动螺线管71,从而使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工作(步骤S7)。具体地说,控制部5在步骤S7中,使位于退避位置36B的热敏头36朝向接触位置36A移动。若在热敏头36位于接触位置36A的状态下,通过压辊67、68等传送记录介质2的话,则通过热敏头36对记录介质2的表面2a进行印字(步骤S8)。
如上文所述,在步骤S6中,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还是从其另一端2f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在步骤S8中,为了在记录介质2的正面2a的恰当的位置进行印字,控制部5根据在步骤S6中的辨别结果,对记录介质2进行传送控制和对热敏头36进行温度控制等。例如在对图2(A)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2g进行印字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控制部5根据在步骤S6中的辨别结果,来控制在通过传感器75对记录介质2进行检测之后的记录介质2的传送量和热敏头36的加热时间等。
更加具体地说,如上文所述,在步骤S6中,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或者另一端2f侧中的哪一端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在步骤S8中,为了在记录介质2的正面2a的恰当的位置进行印字,控制部5根据在步骤S6中的辨别结果,一边对记录介质2进行传送控制和对热敏头36进行温度控制等,一边通过热敏头36进行印字。例如,在对图2(A)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2g进行印字的情况下,由于在通过传感器75对记录介质2进行检测之后的记录介质2的传送量、热敏头36的被加热区域以及加热时间等根据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或者另一端2f侧中的哪一端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而不同,因此在步骤S8中,控制部5根据在步骤S6中的辨别结果,一边控制在通过传感器75对记录介质2进行检测之后的记录介质2的传送量、热敏头36的加热区域以及加热时间等,一边通过热敏头36进行印字。
在步骤S8中,如果进行印字,则记录介质2通过吐出辊69等从吐出口9被吐出(步骤S9)。
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2以其反面2b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并在步骤S3中的确认结果为在被插入的记录介质2的下表面没有磁条2c的情况(在步骤S4中为“No”的情况)下,控制部5驱动螺线管58,从而使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工作(步骤S10)。具体地说,控制部在步骤S10中,使位于退避位置46B、48B以及50B的垫辊46、48以及50朝向如图5(B)所示的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移动。
若在垫辊46、48以及50位于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的状态下,通过传送机构34传送记录介质2的话,则首先,利用磁头25读取被记录于记录介质2的磁条2c的磁性数据,然后,利用磁头27向磁条2c写入磁性数据,然后利用磁头29读取通过磁头27被写入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并确认磁性数据是否被恰当地写入于磁条2c(步骤S11)。在步骤S11中,与步骤S6一样,利用磁头25读取的磁性数据被从控制部5向上位控制部6传送,根据被传送来的磁性数据,在上位控制部6生成被写入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并且,生成的磁性数据被从上位控制部6向控制部5传送,然后,从控制部5被传送到磁头27,并被写入磁条2c。
另外,控制部5在步骤S11中,根据利用磁头25读取的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还是从其另一端2f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
换言之,由于在记录介质2从其一端2e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情况和记录介质2从其另一端2f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情况下,利用磁头25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不同,因此与步骤S6一样,在步骤S11中,控制部5根据利用磁头25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或者另一端2f侧中的哪一端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也就是说,在步骤S11中,控制部5辨别记录介质2的插入方向。
另外,在步骤S11中,与步骤S6一样,利用磁头25读取的磁性数据被从控制部5向上位控制部6传送,根据被传送来的磁性数据,在上位控制部6生成被写入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并且,生成的磁性数据被从上位控制部6向控制部6传送,然后,从控制部5被传送到磁头27,并被写入于磁条2c。
然后,控制部5驱动螺线管73,从而使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工作(步骤S12)。具体地说,控制部5在步骤S12中,使位于退避位置37B的热敏头37朝向接触位置37A移动。若在热敏头37位于接触位置37A的状态下,通过压辊67、68等传送记录介质2的话,则通过热敏头37对记录介质2的正面2a进行印字(步骤S13)。
如上文所述,在步骤S11中,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还是从其另一端2f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在步骤S13中,为了在记录介质2的正面2a的恰当的位置进行印字,控制部5根据在步骤S11中的辨别结果,对记录介质2进行传送控制和对热敏头37进行温度控制等。
更加具体地说,如上文所述,在步骤S11中,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还是从其另一端2f侧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的。在步骤S13中,与步骤S8一样,为了在记录介质2的正面2a的恰当的位置进行印字,控制部5根据在步骤S11中的辨别结果,一边对记录介质2进行传送控制和对热敏头37进行温度控制等,一边通过热敏头37进行印字。
在步骤S13中,如果进行印字,则前进到步骤S9,记录介质2通过吐出辊69等从吐出口9被吐出(步骤S9)。
另外,在对记录介质2的正面2a的印字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在步骤S7、S12中,暂且停止记录介质2的传送之后,使热敏头36、37朝向接触位置36A、37A移动。另一方面,在对正面2a的印字质量要求不那么高的情况下,在步骤S7、S12中,一边传送记录介质2,一边使热敏头36、37朝向接触位置36A、37A移动。
并且,在磁头24的前侧配置有省略图示的传感器,若通过该传感器检测出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记录介质2,则闸门构件14上升,插入口8被堵住。并且,若记录介质2从吐出口9被吐出,则闸门构件14下降,插入口8开放。
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4为辨别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或者反面2b中的哪一面朝向磁头24一侧的状态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13的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步骤S6、S11为根据利用磁头24或者磁头25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或是另一端2f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传送路径13的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并且,步骤S7、S12为根据在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即步骤S4中的辨别结果来使热敏头36移动至接触位置36A或者使热敏头37移动至接触位置37A的热敏头移动步骤,步骤S8、S13为根据在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即步骤S6、S11中的辨别结果,一边对在热敏头移动步骤、即步骤S7、S11中移动的热敏头36或者热敏头37进行温度控制和对记录介质2进行传送控制,一边通过热敏头36或者热敏头37对记录介质2进行印字的步骤。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文说明,在介质处理装置1中,对于第一课题具有如下主要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头24、26以及28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磁头25、27以及29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上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因此,无论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还是以其反面2b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都能够不必使记录介质2在介质处理装置1的内部反转,就能够利用磁头24、26以及28或者磁头25、27以及29对记录介质2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处理和写入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快速地对记录介质2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4与磁头25之间的距离L1、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6与磁头27之间的距离L2、以及在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8与磁头29之间的距离L3比磁条2c的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2d的长度L4短。因此,即使磁头24、26以及28和磁头25、27以及29以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也能够将磁头24、26以及28和磁头25、27以及29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L1~L3缩短,从而在前后方向上使介质处理装置1小型化。
另一方面,由于距离L1~L3比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2d的长度L4短,因此若在利用磁头24、26以及28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记录介质2进入磁头25、27以及29和垫辊46、48以及50之间,或者,若在利用磁头25、27以及29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记录介质2从磁头24、26以及28和垫辊45、47以及49之间脱落,则有被传送的记录介质2的速度产生变动,从而产生抖动恶化的担忧。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磁头24、26以及28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垫辊46、48以及50退避,在利用磁头25、27以及29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垫辊45、47以及49退避。因此,即使距离L1~L3比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2d的长度L4短,也能够抑制在利用磁头24~29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的记录介质2的传送速度的变动,从而抑制抖动的恶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前后方向上的磁头24与磁头26之间的距离、磁头26与磁头28之间的距离、磁头25与磁头27之间的距离以及磁头27与磁头29之间的距离比从记录介质2的一端2e至磁条2c的记录范围2d的另一端为止的距离L5、以及从记录介质2的另一端2f至磁条2c的记录范围2d的一端为止的距离L6长,因此,在利用磁头24~29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不会出现记录介质2从磁头24~27和垫辊45~48之间脱落,或者记录介质2进入磁头26~29和垫辊47~50之间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在利用磁头24~29进行磁性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时的记录介质2的传送速度的变动,从而抑制抖动的恶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使垫辊45、47以及49一起在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与退避位置45B、47B以及49B之间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使垫辊45、47、49分别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的结构。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使垫辊46、48以及50一起在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和退避位置46B、48B以及50B之间移动,因此与使垫辊46、48以及50分别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的结构。
接下来,在介质处理装置1中,第二课题具有如下主要效果。
如上文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根据在预读头16的检测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或者反面2b中的哪一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使热敏头36配置于接触位置36A或者使热敏头37配置于接触位置37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根据利用磁头24或者磁头25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或者另一端2f侧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一边对热敏头36或者热敏头37进行温度控制和对记录介质2进行传送控制,一边使热敏头36或者热敏头37对记录介质2进行印字。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或者反面2b中的哪一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或者无论记录介质2是从其一端2e侧或者另一端2f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都能够在记录介质2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记录介质2以不同的姿势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记录介质2的指定的位置进行恰当的印字。
(其他实施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实施方式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条2c形成于反面2b的整面。除此之外,例如,如图9(A)所示,比记录介质2的宽度窄的磁条2c也可形成在记录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记录介质2的中心。并且,如图9(B)所示,磁条2c也可形成在从记录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记录介质2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两个磁头部31、两个磁头部32以及两个磁头部33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夹着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中心线CL的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磁头部31、两个磁头部32以及两个磁头部33,如图10所示,既可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也可配置在前后方向上偏离一些的位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磁性记录介质读取写入装置相比,能够在记录介质2的传送方向上使装置小型化。
另外,在反面2b的整面形成有磁条2c的情况和在记录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的记录介质2的中心形成有磁条2c的情况下,一个磁头部31、一个磁头部32以及一个磁头部33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磁头24~29的中心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中心一致即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简化介质处理装置1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记录介质2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之前的待机时,垫辊45~50均位于退避位置45B~50B。除此之外,例如在待机时,垫辊45~50也可均位于接触位置45A~50A。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5中,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工作,位于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的垫辊46、48以及50朝向退避位置46B、48B以及50B移动,同时,在上述步骤S10中,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工作,位于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的垫辊45、47以及49朝向退避位置45B、47B以及49B移动。
并且,在记录介质2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之前的待机时,也可以是垫辊45、47以及49位于接触位置45A、47A以及49A,且垫辊46、48以及50位于退避位置46B、48B以及50B。如上文所述,磁条2c形成于记录介质2的反面2b。并且,利用自动检票机的使用者一般多将记录介质2以其正面2a朝上的状态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使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以及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工作,对记录介质2进行读取处理以及写入处理的几率也会提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以及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的工作次数,其结果,能够抑制构成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的元器件以及构成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的元器件的磨损等。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当预读头16没有检测出磁条2c时,若在记录介质2到达磁头25之前使垫辊46移动至接触位置46A的话,就能够利用磁头25读取磁性数据。并且,若在记录介质2从磁头24和垫辊45之间脱落之前使垫辊45朝向退避位置45B移动的话,就能够抑制在利用磁头25读取磁性数据时的记录介质2的速度变动,从而能够抑制抖动的恶化。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利用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的垫辊45的移动时间以及利用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的垫辊46的移动时间较长,(也就是说,即使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的工作速度以及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的工作速度较慢),也能够利用磁头25读取磁性数据,并且能够抑制抖动的恶化。因此,能够使用动力小的小型螺线管55、58等,其结果,能够简化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以及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的结构。
并且,在记录介质2被插入于介质处理装置1之前的待机时,也可是垫辊45、47以及49位于退避位置45B、47B以及49B,且垫辊46、48以及50位于接触位置46A、48A以及50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记录介质2以其正面2a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则利用磁头24读取被记录于记录介质2的磁条2c的磁性数据。除此之外,例如,在记录介质2以其正面2a朝上的状态从插入口8被插入的情况下,也可利用预读头16读取被记录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延长从读取被记录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之后到向磁条2c写入磁性数据为止的时间。因此,即使是在如上述实施方式,被读取的磁性数据被从控制部5向上位控制部6传送,根据被传送来的磁性数据,在上位控制部6生成被写入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的同时,该生成的磁性数据被从上位控制部6向控制部5传送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被写入于磁条2c的磁性数据的生成时间以及控制部5和上位控制部6之间的通信时间。其结果,即使记录介质2的传送速度快,也能够利用磁头26向记录介质2恰当地写入磁性数据。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省略磁头2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垫辊45~50能够在接触位置45A~50A和退避位置45B~50B之间移动。除此之外,例如也可是磁头24~29取代垫辊45~50,能够在能够与记录介质2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介质传送路径13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也可以是磁头24~29和垫辊45~50两者能够在能够与记录介质2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介质传送路径13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头25、27以及29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比磁头24、26以及28靠后侧的位置。除此之外,例如磁头25、27以及29在前后方向上也可配置在比磁头24、26以及28靠前侧的位置。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预读头16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下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但是,预读头16也可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上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并且,两个预读头16也可以从介质传送路径13的上下两侧面向介质传送路径13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使垫辊45、47以及49一起移动,但是第一垫辊移动机构51也可构成为使垫辊45、47以及49分别能够移动。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使垫辊46、48以及50一起移动,但是第二垫辊移动机构52也可构成为使垫辊46、48以及50分别能够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根据在预读头16的检测结果,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或者反面2b中的哪一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使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或者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工作。除此之外,例如也可是控制部5通过辨别是利用磁头24或者磁头25中的哪一个读取磁性数据,来辨别记录介质2是以其正面2a或者反面2b中的哪一面朝上的状态被吸入介质处理装置1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使第一热敏头移动机构38或者使第二热敏头移动机构39工作。

Claims (13)

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介质传送路径,其传送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
磁头部,其包括第一磁头、第二磁头、第一垫辊以及第二垫辊,所述第一磁头从经过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所述第二磁头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所述第一垫辊与所述第一磁头对置配置且被朝向所述第一磁头施力,所述第二垫辊与所述第二磁头对置配置且被朝向所述第二磁头施力;
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磁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一垫辊在所述第一磁头以及所述第一垫辊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所述第一磁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一垫辊朝向远离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第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二磁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垫辊在所述第二磁头以及所述第二垫辊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所述第二磁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垫辊朝向远离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磁头部中,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一磁头和所述第二磁头相互错开,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磁头与所述第二磁头之间的距离比被记录于所述磁条的磁性数据的记录范围的长度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检测装置,其配置在比所述磁头部靠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且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是以其一面或者另一面中的哪一面朝向所述第一磁头一侧的状态被插入于所述介质处理装置的,
根据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条形成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一面的整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头以从下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磁头以从上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记录介质被插入之前的待机时,所述第一磁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一垫辊配置在所述第一接触位置,所述第二磁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垫辊配置在所述第二退避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头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磁头靠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为检测出有无所述磁条的预读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读头以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的任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磁头部,具有第一磁头部和第二磁头部,所述第一磁头部为所述第一磁头以及所述第二磁头读取被记录于所述磁条的磁性数据的读取头,所述第二磁头部为所述第一磁头以及所述第二磁头向所述磁条写入磁性数据的写入头,
所述第二磁头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磁头部靠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
所述预读头读取被记录于所述磁条的磁性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多个所述磁头部,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多个所述磁头部的所述第一磁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一垫辊一起移动,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多个所述磁头部的所述第二磁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垫辊一起移动。
10.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介质传送路径,其传送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
第一磁头,其从经过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二磁头,其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检测机构,其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磁头以及所述第二磁头靠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并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是以其一面或者另一面中的哪一面朝向所述第一磁头一侧的状态被吸入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
第一热敏头,其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二热敏头,其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热敏头在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二热敏头在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热敏头、所述第二热敏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或者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工作,并使所述第一热敏头配置于所述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所述第二热敏头配置于所述第二接触位置,同时根据利用所述第一磁头或者所述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读取结果,来辨别所述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一边对所述第一热敏头或者对所述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使所述第一热敏头或者所述第二热敏头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为检测出有无所述磁条的预读头。
12.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介质传送路径,其传送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
第一磁头,其从经过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二磁头,其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一热敏头,其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二热敏头,其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热敏头在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二热敏头在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热敏头、所述第二热敏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所述控制部辨别是利用所述第一磁头或者所述第二磁头中的哪一个磁头读取磁性数据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使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或者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工作,并使所述第一热敏头配置于所述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所述第二热敏头配置于所述第二接触位置,同时根据所述第一磁头或者所述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读取结果,来辨别所述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并根据该辨别结果,一边对所述第一热敏头或者对所述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使所述第一热敏头或者所述第二热敏头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13.一种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具有:
介质传送路径,其传送具有磁条的卡状的记录介质;
第一磁头,其从经过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二磁头,其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第一热敏头,其以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并在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一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能够移动;以及
第二热敏头,其以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向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式配置,并在能够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第二接触位置和朝向远离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方向退避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其辨别所述记录介质是以其一面或者另一面中的哪一面朝向所述第一磁头一侧的状态被吸入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
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其根据利用所述第一磁头或者所述第二磁头读取磁性数据得到的读取结果,来辨别所述记录介质是从其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中的哪一端侧被吸入所述介质传送路径的;
热敏头移动步骤,其根据在所述第一吸入方向辨别步骤中的辨别结果,使所述第一热敏头移动至所述第一接触位置或者使所述第二热敏头移动至所述第二接触位置;以及
印字步骤,其根据在所述第二吸入方向辨别步骤中的辨别结果,一边对在所述热敏头移动步骤中移动了的所述第一热敏头或者所述第二热敏头进行温度控制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传送控制,一边通过所述第一热敏头或者所述第二热敏头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字。
CN201280037928.6A 2011-07-29 2012-05-21 介质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82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2841.1A CN105205869B (zh) 2011-07-29 2012-05-21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6992 2011-07-29
JP2011166993A JP5749111B2 (ja) 2011-07-29 2011-07-29 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166992A JP5739264B2 (ja) 2011-07-29 2011-07-29 媒体処理装置
JP2011-166993 2011-07-29
PCT/JP2012/062907 WO2013018419A1 (ja) 2011-07-29 2012-05-21 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2841.1A Division CN105205869B (zh) 2011-07-29 2012-05-21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216A true CN103718216A (zh) 2014-04-09
CN103718216B CN103718216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6289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79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8216B (zh) 2011-07-29 2012-05-21 介质处理装置
CN20151067284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5869B (zh) 2011-07-29 2012-05-21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284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5869B (zh) 2011-07-29 2012-05-21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17101B2 (zh)
EP (2) EP3051501B1 (zh)
CN (2) CN103718216B (zh)
WO (1) WO201301841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4589A (zh) * 2014-05-12 2016-08-24 北京仁康华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售检票设备的磁票模块
CN107614267A (zh) * 2015-04-21 2018-01-1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389692A (zh) * 2017-08-10 2019-02-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6873B2 (ja) * 2016-09-30 2020-05-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処理装置
JP6737677B2 (ja) * 2016-09-30 2020-08-1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発行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4574A (en) * 1982-11-29 1985-10-01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JPS61153789A (ja) * 1984-12-27 1986-07-12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カ−ドリ−ダの搬送装置
JPH0773347A (ja) * 1993-09-07 1995-03-17 Toshiba Corp 券類処理装置
JPH0726909U (ja) * 1993-10-26 1995-05-19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JP2000182092A (ja) * 1998-12-14 2000-06-30 Toshiba Corp パンチ穴位置検出方法及び自動改札装置
US20030052167A1 (en) * 2001-08-24 2003-03-20 Hilton Graham H. Universal ticket transport
JP2004243733A (ja) * 2003-02-17 2004-09-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リーダ
JP3645091B2 (ja) * 1998-06-11 2005-05-11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US20070262771A1 (en) * 2006-05-11 2007-11-15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pendicular Magnetic Media Metrology
US7456593B1 (en) * 2006-04-10 2008-11-25 Anorad Corporation Direct drive transport system
JP2010202326A (ja) * 2009-03-03 2010-09-16 Nidec Sankyo Corp カードリーダ
CN101964127A (zh) * 2006-11-10 2011-02-02 迪布尔特有限公司 感测编码记录的方法、感测编码记录上的磁性标记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4686A (ja) * 1983-10-17 1985-05-14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式
JP2680447B2 (ja) * 1989-10-31 1997-11-19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 自動改集札機
JP3197066B2 (ja) * 1992-07-21 2001-08-13 株式会社東芝 券類処理装置、自動精算装置
DK171423B1 (da) 1993-03-26 1996-10-21 Topsoe Haldor As Spildevarmekedel
JP2001325623A (ja) 2000-05-15 2001-11-22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自動改札機
WO2003038571A1 (en) * 2001-10-30 2003-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system,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utual authentication and content protection
JP4497848B2 (ja) 2003-06-20 2010-07-07 株式会社東芝 転写印刷装置及び自動改札装置
JP2006286108A (ja) 2005-03-31 2006-10-19 Nidec Sankyo Corp 磁気記録媒体読取り書込み装置
JP4689411B2 (ja) * 2005-08-31 2011-05-2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磁気ヘッド組、磁気記録媒体処理装置及び磁気ヘッド保持用の枠体
US7832631B2 (en) * 2006-11-10 2010-11-16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Method of reading coded records including magnetic indicia on checks deposited in an automated banking machine
JP5273704B2 (ja) * 2007-12-21 2013-08-28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カードエンコード装置
CN101987700B (zh) * 2009-07-31 2013-06-05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记录介质翻转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4574A (en) * 1982-11-29 1985-10-01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JPS61153789A (ja) * 1984-12-27 1986-07-12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カ−ドリ−ダの搬送装置
JPH0773347A (ja) * 1993-09-07 1995-03-17 Toshiba Corp 券類処理装置
JPH0726909U (ja) * 1993-10-26 1995-05-19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JP3645091B2 (ja) * 1998-06-11 2005-05-11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磁気カードリーダ
JP2000182092A (ja) * 1998-12-14 2000-06-30 Toshiba Corp パンチ穴位置検出方法及び自動改札装置
US20030052167A1 (en) * 2001-08-24 2003-03-20 Hilton Graham H. Universal ticket transport
JP2004243733A (ja) * 2003-02-17 2004-09-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リーダ
US7456593B1 (en) * 2006-04-10 2008-11-25 Anorad Corporation Direct drive transport system
US20070262771A1 (en) * 2006-05-11 2007-11-15 Kla-Tenc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pendicular Magnetic Media Metrology
CN101964127A (zh) * 2006-11-10 2011-02-02 迪布尔特有限公司 感测编码记录的方法、感测编码记录上的磁性标记的方法
JP2010202326A (ja) * 2009-03-03 2010-09-16 Nidec Sankyo Corp カードリーダ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4589A (zh) * 2014-05-12 2016-08-24 北京仁康华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售检票设备的磁票模块
CN107614267A (zh) * 2015-04-21 2018-01-1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614267B (zh) * 2015-04-21 2019-06-1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389692A (zh) * 2017-08-10 2019-02-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磁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TWI664608B (zh) * 2017-08-10 2019-07-01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記錄媒體處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38744A1 (en) 2014-06-04
US20140191032A1 (en) 2014-07-10
WO2013018419A1 (ja) 2013-02-07
EP3051501A1 (en) 2016-08-03
CN105205869B (zh) 2017-09-26
EP3051501B1 (en) 2018-12-05
EP2738744B1 (en) 2018-11-28
CN105205869A (zh) 2015-12-30
US9117101B2 (en) 2015-08-25
CN103718216B (zh) 2016-04-13
EP2738744A4 (en)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8216B (zh) 介质处理装置
JP5326011B2 (ja) カードリーダ
WO2014051072A1 (ja) カードリーダ
JP5933406B2 (ja) カードリーダ
CN102842149A (zh) 票卡传送装置
CN102667817A (zh) 卡片状介质处理装置及卡片状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580030A (zh) 读卡器
JP5892906B2 (ja) カードリーダ
JP5739264B2 (ja) 媒体処理装置
CN102117622A (zh) 磁信息读取装置
CN102122396A (zh) 自动检票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749111B2 (ja) 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474335B2 (ja) 搬送媒体検出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JPH03292172A (ja) 通帳リーダー
JPS61206680A (ja) 媒体送り機構
JP2018173889A (ja) カード状媒体処理装置
JP5577224B2 (ja) 媒体搬送機構および媒体処理装置
JP5898033B2 (ja) カードリーダ
JP20201643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81583B2 (ja) 媒体処理装置
KR100239000B1 (ko) 매체 반송장치
JP2020166564A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2007335041A (ja) 磁気ストライプ処理装置
JP3638987B2 (ja) 自動改札装置
JPH03212786A (ja) 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