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2900A -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2900A
CN103662900A CN201310370482.5A CN201310370482A CN103662900A CN 103662900 A CN103662900 A CN 103662900A CN 201310370482 A CN201310370482 A CN 201310370482A CN 103662900 A CN103662900 A CN 103662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board
sound
original copy
detection unit
sn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704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2900B (zh
Inventor
海贵之
本江雅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FU Ltd
Original Assignee
PF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FU Ltd filed Critical PF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62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2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2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2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11Detector details, e.g. optical detector
    • G03G2215/00637Acoustic detec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可以抑制通过从装置产生的声音来对发生由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出错。原稿输送装置(100)具有:声音信号输出部(141),其将集音部(113)设在原稿输送通路的附近,输出声音信号;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其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中输出的声音信号,来判定卡纸是否发生;控制部(151),其在声音卡纸判定部中判定卡纸发生的情况下,执行异常处理;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其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前输出的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产生异常声音。

Description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原稿在输送中产生的声音来判定卡纸是否发生的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复印装置等的原稿输送装置中,存在原稿在输送通路上移动时发生卡纸(纸张卡纸)的情况。一般地,原稿输送装置包括通过从开始输送原稿起在规定时间内原稿是否被输送到输送通路内的规定位置来判定卡纸是否发生,当发生卡纸时使装置的动作停止的功能。
另一方面,由于当发生卡纸则在输送通路上产生大的声音,因而,原稿输送装置基于在输送通路上产生的声音来判定卡纸是否发生,由此,有可能不等待经过规定时间即能够检知卡纸的发生。
已公开有一种将在输送通路上产生的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在超过基准电平的时间超过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卡纸发生的复印机的卡纸检测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昭57-1697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从原稿输送装置的部件等产生声音,存在错误地判定为卡纸发生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从装置产生的声音,来可以抑制对对发生由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出错的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具有:声音信号输出部,其将集音部设在原稿输送通路的附近,输出声音信号;声音卡纸判定部,其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中输出的声音信号,来判定卡纸是否发生;控制部,其在声音卡纸判定部中判定卡纸发生的情况下,执行异常处理;异常声音判定部,其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前输出的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产生异常声音。
又,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异常判定方法包含:将集音部设在原稿输送通路的附近,从输出声音信号的声音信号输出部获取声音信号的声音信号获取步骤;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中输出的声音信号,来判定卡纸是否发生的声音卡纸判定步骤;在声音卡纸判定步骤中判定卡纸发生的情况下,执行异常处理的控制步骤;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前输出的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产生异常声音的异常声音判定步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前输出的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产生异常声音,因而,在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可以使对发生由原稿输送动作时的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无效。因此,可以抑制对对发生由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出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原稿输送装置100以及信息处理装置10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原稿输送装置100内部的输送路径的图。
图3是示出原稿输送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4是示出原稿输送装置100的整个处理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起动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警告显示画面的实例的图。
图7是示出异常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声音卡纸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9A是表示卡纸发生时的绝对值信号与外形信号的实例的示图。
图9B是示出卡纸发生时的计数值的实例的示图。
图10A是表示褶皱纸输送时的绝对值信号与外形信号的实例的示图。
图10B是示出褶皱纸输送时的计数值的实例的示图。
图11是示出异常声音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2A是表示异常声音发生时的绝对值信号与外形信号的实例的示图。
图12B是示出异常声音发生时的计数值的实例的示图。
图13是示出位置卡纸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叠送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用于对超声波信号的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示出起动处理的动作的另一实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另一警告显示画面的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应该留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发明所涉及的点。
图1是示出了作为图像扫描仪而被构成的原稿输送装置100以及信息处理装置10的立体图。
原稿输送装置100包括:下侧框体101、上侧框体102、原稿台103、排出台105以及操作按钮106等,与信息处理装置10(例如,个人计算机、移动信息终端等)连接。
上侧框体102被配置于覆盖原稿输送装置100的上表面的位置,在原稿卡纸时,清扫原稿输送装置100内部时等,可开关地通过铰链来卡合到下侧框体101。
原稿台103可放置原稿地卡合到下侧框体101。原稿台103上设有在与正交原稿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即相对于原稿的输送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可移动的侧导向构件104a以及104b。通过配合原稿的宽度地定位侧导向构件104a以及104b,能够限制原稿的宽度方向。
排出台105通过铰链来卡合到下侧框体101,以在箭头A1所示的方向上可旋转,在如图1所示地打开的状态下,可以保持被排出的原稿。
操作按钮106被配置于上侧框体102的表面,当被按下,生成并输出操作检测信号。
图2是用于对原稿输送装置100内部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的图。
原稿输送装置100内部的输送路径具有:第一原稿检测部110、送纸辊111、延迟辊112、麦克风113、第二原稿检测部114、超声波发送器115a、超声波接收器115b、第一输送辊116、第一从动辊117、第三原稿检测部118、第一摄像部119a、第二摄像部119b、第二输送辊120以及第二从动辊121等。
下侧框体101的上表面上形成原稿的输送通路的下侧导向构件107a,上侧框体102的下表面上形成原稿的输送通路的上侧导向构件107b。图2中箭头A2表示原稿的输送方向。下面,上游是指原稿的输送方向A2的上游,下游是指原稿的输送方向A2的下游。
第一原稿检测部110具有被配置于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的上游侧的接触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稿台103上是否放置有原稿。第一原稿检测部110生成并输出根据原稿台103上放置有原稿的状态与没有放置的状态而信号值变化的第一原稿检测信号。
麦克风113设在原稿输送通路的附近,收集原稿在输送中产生的声音,输出与收集到的声音相应的模拟的信号。麦克风113按被固定到上侧框体102内部的框架108地被配置于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的下游侧。在与上侧导向构件107b的麦克风113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孔109,以麦克风113能够更加可靠地收集原稿在输送中产生的声音。
第二原稿检测部114具有被配置于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的下游侧,且第一输送辊116以及第一从动辊117的上游侧的接触检测传感器,检测该位置是否存在原稿。第二原稿检测部114生成并输出根据该位置存在原稿的状态与不存在的状态而信号值变化的第二原稿检测信号。
超声波发送器115a以及超声波接收器115b是超声波信号输出部的实例,夹着输送通路相对地被配置于原稿的输送通路的附近。超声波发送器115a发送超声波。另一方面,超声波接收器115b检测由超声波发送器115a发送并通过原稿的超声波,生成并输出作为与检测到的超声波相应的电信号的超声波信号。下面,存在将超声波发送器115a以及超声波接收器115b统称为超声波传感器115的情况。
第三原稿检测部118具有被配置于第一输送辊116以及第一从动辊117的下游侧,且第一摄像部119a以及第二摄像部119b的上游侧的接触检测传感器,检测该位置是否存在原稿。第三原稿检测部118生成并输出根据该位置存在原稿的状态与不存在的状态而信号值变化的第三原稿检测信号。
第一摄像部119a具有包括由在主扫描方向上直线状地排列的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的摄像元件的等倍光学系统类型的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该CIS读取原稿的背面,生成并输出模拟的图像信号。同样地,第二摄像部119b具有包括由在主扫描方向上直线状地排列的CMOS构成的摄像元件的等倍光学系统类型的CIS。该CIS读取原稿的正面,生成并输出模拟的图像信号。另外,也可以仅配置第一摄像部119a以及第二摄像部119b中的一个,仅读取原稿的单面。又,也能够利用包括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构成的摄像元件的缩小光学系统类型的摄像传感器来代替CIS。下面,存在将第一摄像部119a以及第二摄像部119b统称为摄像部119的情况。
通过送纸辊111在图2的箭头A3的方向上旋转,来在下侧导向构件107a与上侧导向构件107b之间向着原稿输送方向A2输送被放置于原稿台103的原稿。当输送原稿时,延迟辊112在图2的箭头A4的方向上旋转。通过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的工作,按在原稿台103上放置有多个原稿的情况下,仅分离放置于原稿台103的原稿中与送纸辊111接触的原稿,限制被分离的原稿之外的原稿的输送(防止叠送)的方式来进行动作。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作为原稿的分离部发挥功能。
原稿由下侧导向构件107a与上侧导向构件107b来引导,并且被送入到第一输送辊116与第一从动辊117之间。原稿通过第一输送辊116按图2的箭头A5的方向旋转,来被送入到第一摄像部119a与第二摄像部119b之间。由摄像部119读取的原稿,通过第二输送辊120按图2的箭头A6的方向旋转来被排出到排出台105上。
图3是示出原稿输送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原稿输送装置100除所述的构成之外,进一步地具有第一图像A/D转换部140a、第二图像A/D转换部140b、声音信号输出部141、驱动部145、接口部146、显示部147、存储部148以及中央处理部150等。
第一图像A/D转换部140a对从第一摄像部119a输出的模拟的图像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生成数字的图像数据,输出到中央处理部150。同样地,第二图像A/D转换部140b对从第二摄像部119b输出的模拟的图像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生成数字的图像数据,输出到中央处理部150。下面,将这些数字的图像数据称为读取图像。
声音信号输出部141包含:麦克风113、滤波器部142、放大部143以及声音A/D转换部144等。滤波器部142对从麦克风113输出的模拟的信号,应用使预先设定的频带的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输出到放大部143。放大部143使从滤波器部142输出的声音信号放大,并输出到声音A/D转换部144。声音A/D转换部144对放大部143从输出的模拟信号以规定的采样速率进行采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到中央处理部150。下面,将声音信号输出部141输出的信号称为声音信号。
另外,声音信号输出部141不限定于此。声音信号输出部141也可以仅包含麦克风113,滤波器部142、放大部143以及声音A/D转换部144配备在声音信号输出部141的外部。又,声音信号输出部141也可以仅包含麦克风113以及滤波器部142,或者仅包含麦克风113、滤波器部142以及放大部143。
驱动部145包含一个或多个马达,通过来自中央处理部150的控制信号,来使送纸辊111、延迟辊112、第一输送辊116以及第二输送辊120旋转并进行原稿的输送动作。例如,驱动部145分别地包含使送纸辊旋转的马达,使延迟辊112、第一输送辊116以及第二输送辊120旋转的马达。
接口部146具有以例如USB等的串行总线为标准的接口电路,与信息处理装置10电连接并收发读取图像以及各种的信息。又,也可以将闪速存储器等连接到接口部146并保存读取图像。
显示部147具有:触控面板式的显示器;输入与在触控面板上完成的使用者的操作相应的信号,输出图像到显示器的接口电路。显示部147将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应的信号输出到中央处理部150按照来自中央处理部150的控制将图像显示到显示器。
存储部148具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等的存储器装置,硬盘等的固定磁盘装置,或软盘、光盘等的便携式存储装置等。又,存储部148储存有用于原稿输送装置100的各种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数据库、表格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从例如CD-ROM(compact disk read 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k read only memory:数字通用光盘只读存储器)等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便携式记录媒体中,采用公知的安装程序等来被安装到存储部148。进一步地,存储部148储存有读取图像、包含用于读取原稿的分辨率的信息的用户设定信息。
中央处理部150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基于存储于预先存储部148的程序来进行动作。另外,中央处理部150也可以由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ing Gate Array:现场编程门阵列)等构成。
中央处理部150与操作按钮106、第一原稿检测部110、第二原稿检测部114、超声波传感器115、第三原稿检测部118、第一摄像部119a、第二摄像部119b、第一图像A/D转换部140a、第二图像A/D转换部140b、声音信号输出部141、驱动部145、接口部146以及存储部148连接,控制这些各部。
中央处理部150进行驱动部145的驱动控制、摄像部119的原稿读取控制等,获取读取图像。又,中央处理部150具有:控制部151、图像生成部152、声音卡纸判定部153、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叠送判定部155、起动处理部156以及异常声音判定部157等。这些各部是通过在处理器上进行动作的软件来被安装的功能模块。另外,这些各部也可以由各自独立的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固件等构成。
图4是示出原稿输送装置100的整个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下面,一边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一边对原稿输送装置100的整个处理的动作的实例进行说明。另外,下面进行说明的动作的流程是基于存储于预先存储部148的程序,主要由中央处理部150与原稿输送装置100的各要素协同动作来被执行的。
开始,当原稿输送装置100被起动,中央处理部150执行原稿输送装置100的起动处理(步骤S101)。对于起动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后面叙述。
然后,中央处理部150判定故障发生标记是否为ON(步骤S102)。该故障发生标记如后面所述地,当判定在步骤S101的起动处理中发生装置的故障,则被设定为ON(参照图5)。
然后,中央处理部150在故障发生标记为ON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扬声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来将已发生异常通知给使用者(步骤S103),结束一系列步骤。在这种情况下,不执行以后的处理,原稿的输送动作以及读取动作被禁止。
另一方面,中央处理部150在故障发生标记为OFF的情况下,一直待机直到通过使用者按下操作按钮106,从操作按钮106接收操作检测信号(步骤S104)。
然后,中央处理部150基于从第一原稿检测部110接收的第一原稿检测信号,来判定原稿台103上是否放置有原稿(步骤S105)。
在原稿台103上没有放置原稿的情况下,中央处理部15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一直待机直到从操作按钮106重新接收操作检测信号。
另一方面,在原稿台103上放置有原稿的情况下,中央处理部150驱动驱动部145并使送纸辊111、延迟辊112、第一输送辊116以及第二输送辊120旋转,输送原稿(步骤S106)。
然后,控制部151判定异常发生标记是否为ON(步骤S107)。该异常发生标记如后面所述地,当判定在异常判定处理中发生异常则被设定为ON(参照图8)。
在异常发生标记为ON的情况下,作为异常处理,控制部151使驱动部145停止并使原稿的输送停止,并且通过未图示的扬声器、LED等来将已发生异常通知给使用者,将异常发生标记设定为OFF(步骤S108)。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5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一直待机直到从操作按钮106重新接收操作检测信号。
另一方面,在异常发生标记不为ON的情况下,图像生成部152使第一摄像部119a以及第二摄像部119b读取被输送的原稿,通过第一图像A/D转换部140a以及第二图像A/D转换部140b获取读取图像(步骤S109)。
然后,中央处理部150通过接口部146将获取到的读取图像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10(步骤S110)。另外,在没有与信息处理装置10连接的情况下,中央处理部150先将获取到的读取图像存储到存储部148。
然后,中央处理部150基于从第一原稿检测部110接收的第一原稿检测信号来判定在原稿台103是否有原稿剩余(步骤S111)。
在原稿台103上有原稿剩余的情况下,中央处理部15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6,重复步骤S106~S111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原稿台103上没有剩余原稿的情况下,中央处理部15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一直待机直到从操作按钮106重新接收操作检测信号。
图5是示出起动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5所示的动作的流程是在图4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01中执行的。
开始,起动处理部156将故障发生标记以及异常发生标记设定为OFF(步骤S201)。
然后,起动处理部156执行装置的自我诊断处理(步骤S202)。起动处理部156对能够正常地读写到存储部148,超声波传感器115、摄像部119、接口部146、显示部147等各部正常地进行动作,以及驱动部145具有的各马达正常地驱动等进行确认。
然后,起动处理部156判定在自我诊断处理中是否检测到异常(步骤S203)。
在自我诊断处理中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起动处理部156将故障发生标记设定为ON(步骤S204),结束一系列步骤。
另一方面,在自我诊断处理中没有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实施异常声音判定处理(步骤S205)。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在异常声音判定处理中,基于原稿输送动作前的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产生异常声音。异常声音是指,没有输送原稿时在装置内部产生的,对判定由声音引起的卡纸造成影响的声音。异常声音包含有由于部件的磨损、润滑油的耗尽等而发生的,滑轮的滑动声音以及齿轮的振动声音等。对异常声音判定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然后,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对在异常声音判定处理中,是否已判定产生异常声音进行判定(步骤S206)。
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在判定没有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不进行特别地处理,结束一系列步骤。另一方面,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在判定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使显示部147警告显示基于声音信号的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步骤S207)。对于基于声音信号而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这点将后面叙述。
图6是示出警告显示画面600的实例的图。
图6所示的警告显示画面600示出了警告显示基于声音信号的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的画面的实例。
另外,异常声音判定部157也可以通过接口部146将基于声音信号的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警告通知给信息处理装置10,而不是使显示部147进行警告显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显示图6所示的警告显示画面600。
然后,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判定声音信号的最大值是否在第一阈值Th1以上(步骤S208)。
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在声音信号的最大值未达到第一阈值Th1的情况下,不进行特别地处理,结束一系列步骤。另一方面,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在声音信号的最大值在第一阈值Th1以上的情况下,将故障发生标记设定为ON(步骤S204),结束一系列步骤。第一阈值Th1被设定为相当于设想装置发生故障的音量、或设想使用者感到不愉快的音量的值。通过将故障发生标记设定为ON,来禁止以后的原稿的输送动作。
即使产生异常声音,原稿输送装置100也能够执行驱动驱动部145并输送原稿,使摄像部119读取原稿这样的基本功能。但是,在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无法通过声音来正确判定卡纸是否发生的可能性高。原稿输送装置100将产生异常声音通知给使用者,以使使用者能够判断是否进行对发生由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
另一方面,原稿输送装置100在产生设想装置发生故障的电平的声音,或使用者感到不愉快电平的声音的情况下,禁止原稿的输送动作,以不使状况恶化。
图7是示出异常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下面进行说明动作的流程是基于存储于预先存储部148的程序,主要通过中央处理部150与原稿输送装置100的各要素协同动作来执行的。
开始,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实施声音卡纸判定处理(步骤S301)。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在声音卡纸判定处理中,基于原稿输送动作中的声音信号来判定卡纸是否发生。下面,存在将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基于声音信号来判定有没有发生的卡纸称为声音卡纸的情况。声音卡纸判定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后面叙述。
然后,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实施位置卡纸判定处理(步骤S302)。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在位置卡纸判定处理中,基于从第二原稿检测部114获取到的第二原稿检测信号、从第三原稿检测部118获取到的第三原稿检测信号来判定卡纸是否发生。下面,存在将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基于第二原稿检测信号以及第三原稿检测信号,来判定有没有发的生卡纸称为位置卡纸的情况。位置卡纸判定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后面叙述。
然后,叠送判定部155实施叠送判定处理(步骤S303)。叠送判定部155在叠送判定处理中,基于从超声波传感器115获取到的超声波信号来判定是否已发生原稿叠送。叠送判定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后面叙述。
然后,控制部151判定原稿输送处理中是否发生异常(步骤S304)。控制部151在声音卡纸、位置卡纸以及原稿叠送中至少一个发生的情况下,判定异常发生。即,仅在声音卡纸、位置卡纸以及原稿叠送均不发生的情况下,判定没有发生异常。
控制部151在原稿输送处理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将异常发生标记设定为ON(步骤S305),结束一系列步骤。另一方面,在原稿输送处理中没有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不进行特别地处理,结束一系列步骤。另外,图7所示的流程图分别在各个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
图8是示出声音卡纸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8所示的动作的流程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401中被执行。
开始,声音卡纸判定部153从声音信号输出部141获取声音信号(步骤S401)。
然后,声音卡纸判定部153生成对声音信号取绝对值后的绝对值信号(步骤S402)。
然后,声音卡纸判定部153生成提取绝对值信号的外形后的外形信号(步骤S403)。声音卡纸判定部153生成对绝对值信号取峰值保持后的信号作为外形信号。声音卡纸判定部153仅在一定的保持期间内保持绝对值信号的极大值,其后通过以一定的衰减率使其衰减来生成外形信号。
然后,声音卡纸判定部153针对外形信号的信号值,计算在在第二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使其增大,在未达到第二阈值Th2的情况下使其减少的计数值(步骤S404)。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分别在各个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声音信号的采样间隔)内,外形判定信号的信号值是否在第二阈值Th2以上,在外形信号的信号值在第二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增加计数值,在未达到第二阈值Th2的情况下,减少计数值。
然后,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判定计数值是否在第三阈值Th3以上(步骤S405)。若计数值在第三阈值Th3以上,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判定声音卡纸发生(步骤S406),若计数值未达到第三阈值Th3,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判定声音卡纸没有发生(步骤S407),结束一系列步骤。另外,多次进行使卡纸发生的实验,将当卡纸发生时计算出的计数值的最小值设定为第三阈值Th3。
图9是示出关于在卡纸发生的情况下的声音卡纸判定的各信号的实例的示图。
图9A以及图9B的横轴表示时间,图9A的纵轴表示信号值,图9B的纵轴表示计数值。图9A的示图表示在卡纸发生的情况下的绝对值信号901、由绝对值信号901生成的外形信号902的实例(参照图8的步骤S402、S403)。图9B的示图表示关于外形信号902所计算出的计数值911的实例(参照图8的步骤S404)。
在图9A中,外形信号902在时刻T1达到第二阈值Th2以上,其后,频繁地达到第二阈值Th2以上。如图9B所示,计数值911从时刻T1起增大,其后,重复增减并且在时刻T2达到第三阈值Th3以上,判定声音卡纸发生。
图10是示出了关于输送具有褶皱的原稿(下面,称为褶皱纸)的情况下的声音卡纸判定的各信号的实例的示图。
图10A以及图10B的横轴表示时间,图10A的纵轴表示信号值,图10B的纵轴表示计数值。图10A的示图表示在输送褶皱纸的情况下的绝对值信号1001、由绝对值信号1001生成的外形信号1002的实例(参照图8的步骤S402、S403)。图10B的示图表示关于外形信号1002所计算出的计数值1011的实例(参照图8的步骤S404)。
在输送褶皱纸的情况下,如图10A所示,绝对值信号1001以及外形信号1002存在达到第二阈值Th2以上的值的情况。但是,如图10B所示,计数值1011虽然增大到某个程度的大小,但未达到第三阈值Th3以上的值,判定声音卡纸没有发生。
图11是示出异常声音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1所示的动作的流程在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205中被执行。
开始,异常声音判定部157从声音信号输出部141获取声音信号(步骤S501)。
然后,异常声音判定部157生成对声音信号取绝对值后的绝对值信号(步骤S502)。
然后,异常声音判定部157生成提取绝对值信号的外形后的外形信号(步骤S503)。异常声音判定部157生成对绝对值信号取峰值保持后的信号,作为外形信号。异常声音判定部157仅在一定的保持期间内保持绝对值信号的极大值,其后通过以一定的衰减率使其衰减来生成外形信号。
然后,针对外形信号的信号值,异常声音判定部157计算在第四阈值Th4以上的情况下使其增大,在未达到第四阈值Th4的情况下使其减少的计数值(步骤S504)。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分别在各个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声音信号的采样间隔)内,判定外形信号的信号值是否在第四阈值Th4以上,在外形信号的信号值在第四阈值Th4以上的情况下,增加计数值,在未达到第四阈值Th4的情况下,减少计数值。将第四阈值Th4设定为与第二阈值Th2相同的值且小于第一阈值Th1的值。
然后,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判定计数值是否在第五阈值Th5以上(步骤S505)。若计数值在第五阈值Th5以上,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判定产生异常声音(步骤S506),若计数值未达到第五阈值Th5,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判定没有产生异常声音(步骤S507),结束一系列步骤。将第五阈值Th5设定为第三阈值Th3的1/2的值。另外,关于第五阈值Th5的设定将后面叙述。
另外,图11所示的异常声音判定处理不仅是紧接着电源起动被执行,也可以是在从驱动驱动部145使送纸辊111、延迟辊112、第一输送辊116以及第二输送辊120旋转起,到实际输送原稿期间被执行。
图12是示出关于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的异常声音判定的各信号的实例的示图。
图12A以及图12B的横轴表示时间,图12A的纵轴表示信号值,图12B的纵轴表示计数值。图12A的示图表示在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的绝对值信号1201、由绝对值信号1201生成的外形信号1202的实例(参照图11的步骤S502、S503)。图12B的示图表示关于外形信号1202所计算出的计数值1211的实例(参照图11的步骤S504)。
在图12A中,外形信号1202在时刻T3达到第二阈值Th2以上,其后,一直没降到第四阈值Th4之下直到时刻T4。如图12B所示,计数值1211从时刻T3起增大,直到时刻T5达到第五阈值Th5以上,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判定产生异常声音。
下面,对“在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声音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是指何种状态进行说明(参照图5的步骤S207)。
在产生滑轮的擦动声音以及齿轮的振动声音等的情况下,当输送原稿,麦克风113除滑轮的擦动声音以及齿轮的振动声音等之外,还收集原稿的输送声音,声音信号输出部141输出重叠了两种声音的声音信号。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基于重叠了两种声音的声音信号来计算计数值,当计数值达到第三阈值Th3以上,判定声音卡纸发生。即,当在滑轮的擦动声音以及齿轮的振动声音等所引起的计数值的增量上追加褶皱纸输送所引起的计数值的增量,超过第三阈值Th3时,明明卡纸没有发生也判定卡纸。
如上所述地,多次进行使卡纸发生的实验,当卡纸发生时,将声音卡纸判定部153所计算出的计数值的最小值设定为第三阈值Th3。又,输送各种种类的褶皱纸,调整声音卡纸判定部153所计算出的计数值后,达到第三阈值Th3的25%~75%的范围。
根据上面所述,在输送什么样的褶皱纸还未定的状况下,仅通过滑轮的擦动声音以及齿轮的振动声音等,有可能当声音卡纸判定部153计算的计数值达到第三阈值Th3的25%以上时,即使卡纸没有发生,也判定卡纸。另一方面,仅通过滑轮的擦动声音以及齿轮的振动声音等,由于在声音卡纸判定部153所计算的计数值达到第三阈值Th3以上的情况下,仅由此就判定卡纸,因而不理想。
因此,仅通过滑轮的擦动声音以及齿轮的振动声音等,在声音卡纸判定部153计算的计数值达到第三阈值Th3的25%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产生异常声音。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根据褶皱纸的种类有可能发生卡纸,因而,判断声音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的异常声音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第五阈值Th5达到第三阈值Th3的1/4。
但是,当将基准值设定得过低时,频繁地发生警告因而不优选。因此,仅通过滑轮的擦动声音以及齿轮的振动声音等,声音卡纸判定部153计算的计数值达到第三阈值Th3的50%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产生异常声音。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根据褶皱纸的种类有可能发生卡纸,因而,判断声音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的异常声音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第五阈值Th5达到第三阈值Th3的1/2。另外,基于上面所述,确定步骤S505的第五阈值Th5。
另外,关于第三阈值Th3以及第五阈值Th5等的值,不限定于上述的值,可以适当变更。
图13是示出位置卡纸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3所示的动作的流程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02中被执行。
开始,位置卡纸判定部154一直待机直到由第二原稿检测部114检测到原稿的前端(步骤S601)。当来自第二原稿检测部114的第二原稿检测信号的值,从表示原稿不存在的状态的值变化到表示存在的状态的值,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判定在第二原稿检测部114的位置,即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的下游且第一输送辊116以及第一从动辊117的上游处,检测到原稿的前端。
然后,当由第二原稿检测部114检测到原稿的前端,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开始计时(步骤S602)。
然后,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判定是否由第三原稿检测部118检测到原稿的前端(步骤S603)。当来自第三原稿检测部118的第三原稿检测信号的值从表示原稿不存在的状态的值变化到表示存在的状态的值,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判定在第三原稿检测部118的位置,即第一输送辊116以及第一从动辊117的下游且摄像部119的上游处检测到原稿的前端。
当由第三原稿检测部118检测到原稿的前端,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判定位置卡纸没有发生(步骤S604),结束一系列步骤。
另一方面,当由第三原稿检测部118没有检测到原稿的前端,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判定从开始计时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1秒)(步骤S605)。若没有经过规定时间,位置卡纸判定部154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603,再次,判定是否由第三原稿检测部118检测到原稿的前端。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位置卡纸判定部154判定位置卡纸发生(步骤S606),结束一系列步骤。另外,在原稿输送装置100中不需要位置卡纸判定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
另外,当通过来自第三原稿检测部118的第三原稿检测信号,来在第一输送辊116与第一从动辊117的下游处检测到原稿的前端,中央处理部150暂时控制驱动部145使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的旋转停止,以不送入下一张原稿。其后,当通过来自第二原稿检测部114的第二原稿检测信号,来在送纸辊111与延迟辊112的下游处检测原稿的后端,中央处理部150再次控制驱动部145使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旋转,输送下一张原稿。由此,中央处理部150防止多张原稿在输送通路内重叠。因此,位置卡纸判定部154也可以从中央处理部150控制驱动部145以使送纸辊111以及延迟辊112旋转之时起开始计时,在在规定时间以内第三原稿检测部118没有检测到原稿的前端的情况下,判定位置卡纸发生。
图14是示出叠送判定处理的动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4所示的动作的流程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03中被执行。
开始,叠送判定部155从超声波传感器115获取超声波信号(步骤S701)。
然后,叠送判定部155判定获取到的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值是否未达到叠送判定阈值(步骤S702)。
图15是用于对超声波信号的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15的示图1500中,实线1501表示在输送单张原稿的情况下的超声波信号的特性,虚线1502表示在发生原稿叠送的情况下的超声波信号的特性。示图1500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值。由于发生叠送,区间1503内虚线1502的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值降低。因此,根据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值是否未达到叠送判定阈值ThA,能够判定是否已发生原稿叠送。
叠送判定部155在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值未达到叠送判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发生原稿叠送(步骤S703),另一方面,在超声波信号的信号值在叠送判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没有发生原稿叠送(步骤S704),结束一系列步骤。
如以上所详述地,原稿输送装置100通过按照图4、图5以及图11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动作,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前输出的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产生异常声音。由于原稿输送装置100在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进行警告显示,因而,使用者可以使对发生由原稿输送动作时的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无效,原稿输送装置100可以抑制对发生由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错误。
又,在原稿输送装置100中,将异常声音判定处理作为与声音卡纸判定处理与一样的处理。因此,可以结合用于声音卡纸判定处理的第二阈值Th2以及第三阈值Th3,容易地调整用于异常声音判定处理的第四阈值Th4以及第五阈值Th5。
图16是示出起动处理的动作的另一实例的流程图。
在原稿输送装置100中,可以执行该流程图来代替所述的图5所示的流程图。在图16所示的流程图中,与图5所示的流程图不同,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在判定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将声音卡纸判定功能设定为无效。图16所示的步骤S801~S806、S809的处理由于与图5所示的步骤S201~S206、S208的处理相同,因而,省略说明,下面,仅对步骤S807~S808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806中判定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异常声音判定部157使显示部147警告显示将声音卡纸判定功能设定为无效的情况(步骤S807)。
图17是示出警告显示画面1700的实例的图。
图17所示的警告显示画面1700示出了警告显示将声音卡纸判定功能设定为无效的画面的实例。
然后,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将声音卡纸判定标记设定为关(步骤S808)。声音卡纸判定标记在装置起动时被设定为开,在异常声音判定部157判定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设定为关。
另一方面,在图7的步骤S304中,控制部151判定声音卡纸判定标记被设定为开还是被设定为关。控制部151在声音卡纸判定标记被设定为关时,即使在由声音卡纸判定部153判定声音卡纸发生的情况下,也判定没有发生异常。
如以上所详述地,原稿输送装置100通过按照图4、图5、图7以及图16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动作,可以在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下,自动地使对发生由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无效。因此,原稿输送装置100可以抑制对发生由声音引起的卡纸的判定错误。
【符号的说明】
100 原稿输送装置
110 第一原稿检测部
111 送纸辊
112 延迟辊
113 麦克风
114 第二原稿检测部
115 超声波传感器
118 第三原稿检测部
119 摄像部
141 声音信号输出部
144 驱动部
145 接口部
146 显示部
147 存储部
150 中央处理部
151 控制部
152 图像生成部
153 声音卡纸判定部
154 位置卡纸判定部
155 叠送判定部
156 起动处理部
157 异常声音判定部。

Claims (6)

1.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声音信号输出部,其将集音部设在原稿输送通路的附近,输出声音信号;
声音卡纸判定部,其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中输出的所述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卡纸;
控制部,其在所述声音卡纸判定部中判定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执行异常处理;和
异常声音判定部,其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前输出的所述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产生异常声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
警告显示部,其在所述异常声音判定部中判定产生了异常声音的情况下,警告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
警告通知部,其在所述异常声音判定部中判定产生了异常声音的情况下,向外部警告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卡纸判定变得不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声音判定部在判定产生了异常声音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即使在所述声音卡纸判定部中判定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也不执行所述异常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声音判定部在判定为产生了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异常声音的情况下,禁止原稿输送动作。
6.一种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从将集音部设在原稿输送通路的附近、并输出声音信号的声音信号输出部获取所述声音信号的声音信号获取步骤;
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中输出的所述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卡纸的声音卡纸判定步骤;
在所述声音卡纸判定步骤中判定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执行异常处理的控制步骤;和
基于在原稿输送动作前输出的所述声音信号,来判定是否产生异常声音的异常声音判定步骤。
CN201310370482.5A 2012-09-14 2013-08-22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Active CN103662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3504 2012-09-14
JP2012203504A JP5409867B1 (ja) 2012-09-14 2012-09-14 原稿搬送装置、異常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2900A true CN103662900A (zh) 2014-03-26
CN103662900B CN103662900B (zh) 2016-09-07

Family

ID=48986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70482.5A Active CN103662900B (zh) 2012-09-14 2013-08-22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5920B2 (zh)
EP (1) EP2708953B1 (zh)
JP (1) JP5409867B1 (zh)
CN (1) CN1036629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0775A (zh) * 2018-03-29 2019-10-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60261B2 (en) * 2013-03-06 2016-02-16 Kodak Alaris Inc. Audio detection of medium jam
WO2016061497A1 (en) 2014-10-16 2016-04-21 Kodak Alaris Inc. Audio detection of medium jam
US9850084B2 (en) * 2015-10-21 2017-12-26 Kodak Alaris Inc. Detection of process abnormalities in a media processing system
JP7081197B2 (ja) * 2018-02-15 2022-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041390B2 (ja) 2018-02-20 2022-03-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プログラム
US11385587B2 (en) * 2020-04-02 2022-07-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240014145A (ko) * 2022-07-25 2024-02-01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용지 걸림의 원인 판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7067A1 (fr) * 2000-11-06 2002-05-10 Nsk Ltd. Dispositif et procede diagnostiquant des anomalies pour une installation mecanique
JP2010054558A (ja) * 2008-08-26 2010-03-11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19841A1 (en) * 2010-07-20 2012-01-26 Schaertel David M Document scan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3680A (en) * 1969-12-24 1971-09-07 Xerox Corp Ultrasonic paper detection
JPS57169767A (en) 1981-04-14 1982-10-19 Fuji Xerox Co Ltd Jam detecting device for copying machine
JPH03175460A (ja) 1989-12-05 1991-07-30 Fuji Xerox Co Ltd 複写機における光学系のフェール検知装置
JPH0597283A (ja) 1991-10-03 1993-04-20 Hitachi Ltd 媒体の凸凹有無判定方式
JPH0597284A (ja) 1991-10-03 1993-04-20 Hitachi Ltd 搬送媒体の表面状態検出方式
JPH11116098A (ja) 1997-10-15 1999-04-27 Omron Corp 搬送異常検出装置
JP2001302021A (ja) 2000-04-25 2001-10-31 Canon Inc 紙ジャム検知装置、紙ジャム検知方法、画像記録装置
JP2006322947A (ja) * 2000-12-06 2006-11-30 Nsk Ltd 機械設備の振動ピーク値抽出方法およびピーク値抽出装置
JP4259238B2 (ja) 2003-09-09 2009-04-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重送検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2424A (ja) 2003-12-04 2005-06-23 Nisca Corp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US7552924B2 (en) 2003-12-04 2009-06-30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double feed
JP2005249819A (ja) 2004-03-01 2005-09-1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2486B2 (ja) 2005-01-18 2011-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異常判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0515A (ja) 2005-04-08 2006-10-26 Canon Inc シート状物体搬送装置
JP2007079263A (ja) * 2005-09-15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7086173A (ja) 2005-09-20 2007-04-05 Canon Inc 音声入力機能を備えた装置
US20070177887A1 (en) 2006-01-31 2007-08-02 William Haas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sheet misfeed detection system
JP4812114B2 (ja) 2007-02-23 2011-11-0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紙葉類重送検知装置及び紙葉類重送検知方法
JP5159445B2 (ja) 2007-06-27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60462B2 (en) 2007-08-07 2012-04-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transport status detection unit
JP2009249046A (ja) 2008-04-01 2009-10-29 Ricoh Elemex Corp 用紙搬送装置、用紙搬送異常検知方法
JP2010030772A (ja) 2008-07-31 2010-02-12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11073858A (ja) * 2009-10-01 2011-04-14 Fujitsu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搬送システム、シート搬送方法、シート搬送プログラム
JP2011180481A (ja) 2010-03-03 2011-09-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29128B2 (ja) 2010-06-01 2014-11-19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5409591B2 (ja) * 2010-12-20 2014-0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125988A2 (en) 2011-03-17 2012-09-20 Laubach Kevin Input device enhanced interface
JP5623317B2 (ja) 2011-03-18 2014-11-12 株式会社Pfu 給紙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給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217980B2 (en) 2011-10-14 2015-12-22 Kodak Alaris Inc. Jam sensing at document feeding station
US8585050B2 (en) * 2011-12-06 2013-11-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mbined ultrasonic-based multifeed detection system and sound-based damage detection system
US20130140757A1 (en) * 2011-12-06 2013-06-06 Daniel P. Phinney Sound-based damage detection
US8567777B2 (en) * 2011-12-06 2013-10-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mbined ultrasonic-based multifeed detection method and sound-based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JP2013234033A (ja) * 2012-05-08 2013-11-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材の再搬送可否判別方法
US8783476B2 (en) 2012-08-21 2014-07-22 Opto International, Inc. Cladded fixture
JP5404875B1 (ja) 2012-08-24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原稿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04874B1 (ja) * 2012-08-24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原稿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04872B1 (ja) * 2012-08-24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用紙搬送装置、重送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04870B1 (ja) * 2012-08-24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用紙読取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04873B1 (ja) * 2012-08-24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原稿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04876B1 (ja) * 2012-08-24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用紙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09859B1 (ja) 2012-09-05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原稿搬送装置、復旧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7067A1 (fr) * 2000-11-06 2002-05-10 Nsk Ltd. Dispositif et procede diagnostiquant des anomalies pour une installation mecanique
JP2010054558A (ja) * 2008-08-26 2010-03-11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19841A1 (en) * 2010-07-20 2012-01-26 Schaertel David M Document scan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0775A (zh) * 2018-03-29 2019-10-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09867B1 (ja) 2014-02-05
EP2708953A2 (en) 2014-03-19
US8925920B2 (en) 2015-01-06
EP2708953A3 (en) 2016-07-20
CN103662900B (zh) 2016-09-07
JP2014058361A (ja) 2014-04-03
EP2708953B1 (en) 2020-03-18
US20140077448A1 (en)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2900A (zh)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异常判定方法
CN103625954B (zh)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卡纸判定方法
CN103625955B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叠送判定方法
CN103625953A (zh)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卡纸判定方法
CN103662904A (zh) 原稿输送装置和复原方法
CN103662901A (zh) 原稿输送装置和复原方法
CN103625956A (zh)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卡纸判定方法
CN103625959A (zh)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卡纸判定方法
CN103662903A (zh)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卡纸判定方法
CN203537467U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3662899B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异常判定方法
CN103625961A (zh)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卡纸判定方法
CN103625958B (zh) 原稿输送装置和卡纸判定方法
CN103662898A (zh)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卡纸判定方法
CN203512845U (zh) 原稿输送装置
CN105849017B (zh) 原稿输送装置和卡纸判定方法
JP2009249046A (ja) 用紙搬送装置、用紙搬送異常検知方法
CN105849018B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卡纸判定方法
CN103625960A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卡纸判定方法
JP7298222B2 (ja) 入出力装置、入出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18858B2 (ja) 原稿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881663B2 (ja) 用紙搬送装置、重送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