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1109B -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1109B
CN103631109B CN201310556201.5A CN201310556201A CN103631109B CN 103631109 B CN103631109 B CN 103631109B CN 201310556201 A CN201310556201 A CN 201310556201A CN 103631109 B CN103631109 B CN 103631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drums
contact
master component
drawer
developer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62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1109A (zh
Inventor
菊地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31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1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1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1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1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型化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设备主组件内安装有抽屉构件,该抽屉构件安装有感光鼓和显影单元,并且显影辊和感光鼓能够相对彼此接触和分开。该设备包括处理盒、设备主组件和抽屉构件(13),抽屉构件可在处于设备主组件内部的内部位置和处于设备主组件外部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内部位置,所述抽屉构件支撑处理盒。该抽屉构件(13)还包括接触‑分隔构件(42),其能够处于用于使显影辊接触感光鼓的接触位置,和处于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开的分隔位置。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申请是名称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9月29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67310、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38050.3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成像设备领域,已知一种处理盒,其包括一体化的感光鼓、作用于感光鼓上的显影辊以及容纳用于成像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显影单元。还已知一种使用显影单元但不包括感光鼓的显影盒。根据这些类型的盒,实践中用户可以在没有维护人员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维护操作。为此,这些类型的盒被广泛地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还已知的是,设置了用于承载处理盒或显影盒的抽屉,通过将抽屉从主组件内部抽出到预定位置就可以更换盒。根据这种技术,实践中用户可以容易地供应显影剂。
在此,当成像设备执行成像时,显影单元中的显影辊处于以预定压力向感光鼓推压的状态。在显影操作期间显影辊接触感光鼓的接触式显影系统中,显影辊的弹性层以预定压力接触感光鼓的表面。
因此,当在显影单元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上的状态下长时间使用显影单元时,显影辊的弹性层会发生变形。这将导致显影操作时在图像上产生不均匀性。此外,由于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因此显影剂会不必要地从显影辊上沉积在感光鼓上。此外,由于感光鼓和显影辊彼此接触并且甚至在没有执行显影操作时也旋转,因此视情况而定,会加速显影剂和显影辊的劣化。
为了抑制劣化的加速,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7-213024公开了一种机构,当没有执行成像操作时通过该机构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开。
在这种现有技术中,在设备主组件侧设置了可在用于使显影辊接触感光鼓的位置和用于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开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构件(可动构件)。当承载着盒感光鼓和显影辊的抽屉构件(托盘)进入设备主组件内时,可动构件处于远离抽屉构件移动路径的位置。通过在将抽屉构件插入设备主组件中的预定位置后被关闭的门,可动构件朝着承载在抽屉构件上的盒移动,以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开。
然而,在这种传统的实例中,可动构件设置在设备的主组件侧。因此,当抽屉构件移动到设备主组件内时,需要使可动构件缩回到不与抽屉构件相干涉的位置。此外,为了将显影辊和感光鼓分开,需要将可动构件移动到抽屉构件上的盒的位置。为此,在设备主组件中需要空间,以允许可动构件从设备主组件侧移动到抽屉构件中的盒位置。这妨碍了设备主组件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承载着感光鼓和显影单元的抽屉构件被插入设备主组件中,且显影辊和感光鼓能够相对于彼此接触和分开。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用于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和用于容纳要被供给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主组件;以及可在处于设备主组件内部的内部位置和所述主组件外部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的支撑构件,在该内部位置,所述支撑构件可拆卸地支撑所述处理盒,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接触-分隔构件,其能够处于用于使所述显影辊接触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接触位置,和处于将所述显影辊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分开的分隔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和显影剂容纳部,显影辊用于在接触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同时对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容纳要被供给到所述显影辊的显影剂;主组件;和可在处于设备主组件内部的内部位置和处于所述主组件外部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的支撑构件,在该内部位置,所述支撑构件可拆卸地支撑所述显影盒,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接触-分隔构件,其能够处于用于使所述显影辊接触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接触位置,和处于将所述显影辊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分开的分隔位置。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各个实施例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以及位置关系不限于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图1-2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成像设备)。
<成像设备的总体布置>
参考图1和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的总体布置。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中抽屉单元被抽出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中,采用了水平地并列的四个电子照相感光鼓(感光鼓1)。通过未示出的驱动部件来使感光鼓1沿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除了感光鼓1以外,成像设备100还包括充电部件2、扫描仪单元3、显影单元4y、4m、4c、4k以及静电转印部件5等电子照相成像处理部件。显影单元4y、4m、4c、4k可以简称为显影单元4,这样可以清楚简明,尽管y表示黄色;m表示品红色,c表示青色,k表示黑色。
这里,充电部件2的功能是给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扫描仪单元3根据图像信息将激光束投射到感光鼓1上,以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4使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静电转印部件5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材料的片材S上,该静电转印部件5是转印构件。片材S的具体实例包括纸张、OHP片材和布料。
成像设备100包括清洁部件6,用于将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调色剂去除。此外,成像设备100还包括清洁部件7,用于将沉积在转印带11上的残留调色剂去除,清洁部件7处于静电转印带(转印带11)的下方,静电转印带(转印带11)作为构成静电转印部件5的转印构件。
例如,感光鼓1包括铝筒和施加在铝筒外表面上的有机光导层(OPC感光构件)。感光鼓1相对两端由未示出的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一个端部设有未示出的鼓联接器,用于从驱动电机(未示出)接收驱动力。这样,感光鼓1通过鼓联接器接收驱动电机的驱动力,而沿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根据该实施例的充电部件2是接触式充电部件。更加具体地,充电部件2是形式为辊的导电辊,并接触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偏压电压被施加给该辊,这样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
扫描仪单元3设置在感光鼓1的上方。在扫描仪单元3中,从未示出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相应于图像信号的图像光(激光束),然后入射到带电感光鼓1的表面上。这样,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相应于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
各显影单元4包括分别容纳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41y、41m、41c、41k。调色剂容器41y、41m、41c、41k是显影剂容纳部,它们容纳要被供给到显影辊40的显影剂(调色剂)。调色剂容器41y、41m、41c、41k中的调色剂被供给到调色剂供给辊43。通过调色剂供给辊43以及与显影辊40外周压接触的显影刮刀44,将调色剂施加在显影辊40的外周上,并使调色剂带电。
通过向显影辊40施加显影偏压,调色剂沉积在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潜像上,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使显影辊40与感光鼓1对置接触。这里,显影单元4和感光鼓1形成一体的处理盒P(Py、Pm、Pc、Pk)。在处理盒P中,调色剂随着使用而消耗,当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更换处理盒P(所谓的盒式)。
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00包括与感光鼓1接触的转印带11。通过转印带11,片材S被输送到转印位置,在此位置,形成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
在转印带11的内侧,在与感光鼓1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转印辊12。通过转印带11将正极性电荷从转印辊12施加给片材S。这样,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
成像设备100包括供给部16,用于将片材S输送给成像站。供给部16包括供给盒17,用于容纳多张片材S。在成像时,供给辊18和对齐辊对19随着成像操作而旋转。这样,从供给盒17一张一张地供给片材S。与转印带11和调色剂图像的旋转同步,片材S通过对齐辊对19被输送给转印带11。
此外,成像设备100包括定影部20,用于对转印到片材S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部20包括可旋转的加热辊21b和与其压接触的加压辊21a。当其上转印有感光鼓1上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夹在加热辊21b和加压辊21a之间的同时片材S被输送,在此期间向调色剂加热和加压。这样,将多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的表面上。
成像过程如下。当开始成像操作时,感光鼓1旋转。充电部件2向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施加电荷,并且扫描仪单元3根据图像信号而使感光鼓1的表面在图像光下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40(用调色剂)对静电潜像显影。
另一方面,通过在感光鼓1和转印辊12之间形成的电场,形成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顺序地转印到由转印带11从供给部16输送的片材S上。将其上转印有四色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输送到定影部20。用定影部20对彩色图像定影,并且通过排出辊对23将片材S从排出部24排出到设备外。
<抽屉构件(支撑构件)>
下面描述抽屉构件13。抽屉构件是支撑构件,并可在可拆卸地支撑处理盒的内部位置和处于主组件外部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
这里,在该实施例中,主组件是在构成成像设备100的各个构件(部件)中除了至少抽屉构件13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抽屉构件或固定在抽屉构件上的构件(部件)之外的部分。
如图2所示,抽屉构件13可相对于主组件在大体上水平的方向(箭头D1和D2的方向)线性地移动(插入和抽出)。抽屉构件13可以移动到其被容纳在主组件内部的位置(图1)以及其被抽出到主组件外部的位置(图2)。
在抽屉构件13处于抽出位置的状态下,用户可沿大体上竖直的方向(图2中箭头C的方向)将处理盒P(Py、Pm、Pc、Pk)安装到抽屉构件13上。在以这种方式安装的处理盒P中,其纵向方向(显影辊40的轴向方向)与抽屉构件13的移动方向垂直。四个处理盒Py、Pm、Pc、Pk在抽屉构件13的移动方向上并列布置。
在处理盒P安装到抽屉构件13上的状态下,处理盒P可随抽屉构件13一起移动到主组件中。在抽屉构件13处于主组件中的状态下,当关闭门10时,所有处理盒P都安装到主组件中的预定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可以将四个处理盒P一起安装到主组件中,并可以将四个处理盒P一起拉出到主组件外部。因此,与将处理盒单个地安装到主组件中的情况相比,更换处理盒P的操作性极好。
<抽屉构件(支撑构件)的安装部>
主要参考图3和4,描述主组件中用于安装抽屉构件13的安装部的结构。图3和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用于抽屉构件的安装部的透视图。图3和4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安装部的结构,在构成主组件的构件(部件)中省略了扫描仪单元3等。图3和4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透视图。
在主组件框架的内壁表面上,一对用于引导抽屉构件13移动方向的引导部14R、14L彼此相对地布置。引导部14R、14L的功能是如下文所述地引导抽屉构件13的被引导部13a、13b、13c和13d(图5和6),并具有槽状截面。引导部14R、14L沿大体上水平的方向从主组件入口附近(门10附近)延伸到后侧,使得抽屉构件13能够从抽出到主组件外部的位置被引导到被容纳在主组件内部的位置。
在引导部14R、14L的上方,设置有推压构件65、66,用于挤压和定位处理盒P到预定的位置。通过用来自主组件侧的驱动力向下移动,这些推压构件65、66挤压处理盒P,从而将处理盒P定位在主组件中的预定位置。
如图4所示,在引导部14L的下方,设置有用于给感光鼓1传递驱动力的鼓联接构件25以及用于给显影辊40传递驱动力的显影联接构件26,鼓联接构件25和显影联接构件26以相等的间隔沿水平方向布置。鼓联接构件25和显影联接构件26将驱动力从未示出的驱动源传递给处理盒P。在门10被打开的状态下,鼓联接构件25和显影联接构件26处于缩回到内部的状态,并且它们随着门10的关闭操作而进入处理盒P中。
此外,如图4所示,引导部14L的后侧设有驱动齿轮46,用于施加驱动力,以便如下文所描述地那样移动接触-分隔构件42。
<抽屉构件(支撑构件)>
主要参考图5和6详细地描述抽屉构件13。图5和6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中抽屉单元的透视图。图5和6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透视图。
抽屉构件13的四个拐角设置有被主组件的引导部14R、14L引导的被引导部13a、13b、13c和13d。被引导部13a、13c由引导部14R引导,被引导部13b、13d由引导部14L引导。被引导部13a、13b从侧面的外侧突出,并沿抽出方向延伸,使得抽屉构件13在抽出位置不会倾斜。被引导部13c、13d为圆柱形状,并从侧面的外侧突出。
抽屉构件13的一个端部设置有握持部28,用于方便用户操作抽屉单元U1。
此外,抽屉构件13具有一列安装部13f,用于如下文所描述地安装处理盒P。在安装部13f之间设置有隔板13g,以及设置有安装处理盒P时用的粗略标记。安装部13f的下部分别设有开口部13e。通过这些开口部13e,能够使设置在处理盒P中的感光鼓1接触转印带11。
安装部13f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设置有引导部13h、13i、13j、13k,用于将处理盒P安装到抽屉构件13的内部。引导部13h、13j的下部设置有定位部13h1、13j1,用于相对于抽屉构件13定位处理盒P。
如图5所示,抽屉构件13具有用于鼓联接构件25进入的开口部13m和用于显影联接构件26进入的开口部13l。与门10的关闭操作相关联,鼓联接构件25和显影联接构件26进入开口部13m和开口部13l。进入开口部13m、13l的鼓联接构件25和显影联接构件26与处理盒P的联接构件啮合,从而能将驱动力传递给处理盒P。
抽屉构件13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接触-分隔构件42。该接触-分隔构件42沿抽屉构件13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可沿抽屉构件13的移动方向(图5中箭头D的方向)移动。接触-分隔构件42的后端部具有作为驱动力接收部的齿条部42a,用于从驱动齿轮46(图4)接收驱动力,以便移动接触-分隔构件42。
接触-分隔构件42具有沿其纵向方向的凸凹结构(第一凸部(施力部)42b、第二凸部(施力部)42c、和凹部42d)。接触-分隔构件42的第一凸部(施力部)42b的功能是将感光鼓1和转印带11分开。第二凸部(施力部)42c进一步突出超过第一凸部42b,其功能是将显影辊40和感光鼓1分开。下文将描述其细节。从凸部凹进的凹部42d设置在第一凸部42b和第二凸部42c之间。
正如上面已经描述地,抽屉单元U1包括抽屉构件13和接触-分隔构件42。
<处理盒>
参考图7-9,描述安装到抽屉构件13上的处理盒P。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盒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盒被安装到抽屉单元(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处理盒P包括感光构件单元8和显影单元4。感光构件单元8包括感光鼓1、充电部件2、清洁部件6以及用于容纳被清洁部件6去除的调色剂的残留调色剂容器30。显影单元4包括显影辊40、调色剂供给辊43、显影刮刀44以及容纳成像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41。
如上文所描述地,调色剂容器41中的调色剂被输送给调色剂供给辊43。通过调色剂供给辊43和与显影辊40的外周压接触的显影刮刀44,向显影辊40的外周施加调色剂,并向调色剂施加电荷。通过从主组件向显影辊40施加显影偏压,调色剂沉积在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潜像上,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然后用清洁部件6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并将其容纳在残留调色剂容器30中。
这里,当调色剂容器41中的调色剂用尽时,用户更换处理盒P,这样用户可以再次实施打印。
如图8所示,处理盒P的一个端部可旋转地支撑联接构件47,联接构件47用于从主组件侧的鼓联接构件25接收驱动力。该端部还可旋转地支撑联接构件45,联接构件45用于从显影联接构件26接收驱动力。
联接构件47设置在感光鼓1的端部,感光鼓1通过联接构件47从主组件接收的驱动力而旋转。联接构件45接收的驱动力通过未示出的中间齿轮传递给显影辊40和调色剂供给辊43,以使显影辊40和调色剂供给辊43旋转。
联接构件45的外周由圆筒状肋覆盖,圆筒状肋构成啮合部71a。啮合部71a设置在固定于调色剂容器41外侧的侧盖71上。联接构件45可相对于啮合部71a旋转。如图9所示,啮合部70a设置在与啮合部71a相反的一侧上。类似地,该啮合部70a设置在侧盖70上。这些啮合部71a、70a都设置在显影单元4上。
残留调色剂容器30具有用于支撑啮合部71a、70a的孔口部30a、30b。设置在残留调色剂容器30上的孔口部30a、30b啮合设置在显影单元4上的啮合部71a、70a,这样,感光构件单元8和显影单元4彼此连接。
这里,啮合部71a、70a可分别相对于孔口部30a、30b移动(旋转),因此显影单元4能够相对于感光构件单元8移动。也就是说,显影辊40可相对于感光鼓1移动。
如图7-9所示,在感光构件单元8和显影单元4之间设置有作为推压构件的弹簧9。弹簧9以预定的压力把显影辊40向感光鼓1挤压。当显影单元4相对于感光构件单元8沿着使显影辊40与感光鼓1分开的方向移动时,显影单元4抵抗弹簧9的推压力而移动。
如图8所示,联接构件47的外周由圆筒形肋覆盖,以形成被引导部30c。如图9所示,形式为圆柱形突出的被引导部30d相对于纵向方向设置在被引导部30c的相反侧。如图8所示,被引导部30e设置在被引导部30c上方,并且如图9所示,被引导部30f设置在被引导部30d上方。被引导部30c、30d、30e、30f的功能是在将处理盒P安装到抽屉构件13中时用于引导并将处理盒P定位在抽屉构件13中。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
如图8所示,感光构件单元8的一个侧面的上部设置有相对于感光鼓1的轴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力接收部30g。力接收部30g从设置在抽屉构件13中的接触-分隔构件42接收力,以将感光鼓1和转印带11分开。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此外如图9所示,感光构件单元8的另一侧面的上部具有力接收部30h。如下文所描述地,力接收部30g、30h从推压构件65、66接收力,以将处理盒P定位在抽屉构件13中。
如图8所示,相对于显影辊40的轴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力接收部71b设置在显影单元4的侧盖71上方。力接收部71b从接触-分隔构件42接收力,以将显影辊40和感光鼓1分开。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
<处理盒安装到抽屉构件上>
参考图9-11,描述处理盒P(Py、Pm、Pc、Pk)安装到抽屉构件13上的安装。图9和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盒被安装到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和10(a)示出了处理盒的安装过程,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视图。图10(b)中,安装了所有的处理盒。图11是示出了处理盒被安装到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1(a)是侧视图,图11(b)是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处理盒Py、Pm、Pc、Pk分别安装在设置于抽屉构件13上的四个安装部13f(图5)中。用户沿箭头C的方向安装处理盒P,该方向大体上是重力方向。
在安装处理盒P时,首先用户将其移动,使得设置在处理盒P相对两端的被引导部30c、30d由抽屉构件13的引导部13h、13j引导。然后,用户移动处理盒,使得被引导部30e、30f由引导部13i、13k引导。这样,在由引导部13h、13i、13j和13k引导的同时,处理盒P被安装在抽屉构件13的内部。
在将处理盒P安装到抽屉构件13上的过程中,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8上的力接收部30g抵接设置在接触-分隔构件42上的第一凸部(施力部)42b。设置在显影单元4的侧盖71上的力接收部71b抵接第二凸部(施力部)42c。
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8上的力接收部30g抵接第一凸部42b,这样,处理盒P保持在比成像位置更高的位置。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感光鼓1的表面保持在比转印带11的表面(记录材料输送表面)更高的(分隔)位置。
这里,接触-分隔构件42仅设置在抽屉构件13的一个端部。用于从接触-分隔构件42的第一凸部42b接收力的力接收部30g也仅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8的一侧。然而,设置在处理盒P的另一端部的被引导部30d设置在转印带11的横向端部外侧,因此感光鼓1的表面可以和转印带11的表面分开。也就是说,关于处理盒P,力接收部30g从处于一个端部的第一凸部42b接收力而升高。另一方面,在另一端部,被引导部30d接触抽屉构件13的定位部13j1的状态被保持。为此,处理盒P相对转印带11倾斜。然而,正如上文所描述地,被引导部30d设置在转印带11的横向端部外侧,因此可以将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表面分开。
通过使设置在显影单元4上的力接收部71b接触设置在接触-分隔构件42上的第二凸部42c,将显影辊40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下面主要参考图11进行描述。
设置在接触-分隔构件42上的第二凸部42c比第一凸部42b更高。另一方面,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8上的力接收部30g和设置在显影单元上的力接收部71b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水平高度。因此,抵接第二凸部42c的力接收部71b接收显影单元4的重量,以抵抗推压构件9的力将显影辊40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也就是说,通过力接收部71b接收力,设置在显影单元4上的啮合部71a、70a分别围绕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8上的孔口部30a、30b旋转。
此时,接触-分隔构件42处于这样的位置,使得第一凸部42b接触力接收部30g,以及第二凸部42c接触力接收部71b。此时,显影辊40的表面被置于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的位置。该位置是分隔位置,其中,接触-分隔构件42能够将感光鼓1和转印带11分开,以及能够将显影辊40和感光鼓1分开。
在抽屉构件13处于从主组件抽出的状态下,即在抽屉构件13位于主组件外部(外部位置)的情况下,接触-分隔构件42被置于分隔位置。为此,如图11所示,当处理盒P安装到抽屉构件13时,随着安装操作的进行,显影辊40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因此,在将处理盒P安装到抽屉构件13上时,能够避免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由于安装时的冲击而彼此摩擦,从而避免损害这些表面。
如前所述地,在将处理盒P安装到抽屉构件13上时,保持了显影辊40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的状态。此外,保持了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表面分开的状态。
<抽屉单元安装到主组件中>
参考图12-15描述把抽屉单元U1安装在主组件中的安装操作。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且门处于打开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和14包括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和一个感光鼓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且门处于关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5中示出了没有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
如图12所示,在抽屉构件13的被引导部13a、13b、13c和13d(图5、6)由主组件的引导部14R和14L(图3、4)引导的同时,沿箭头E的方向安装抽屉单元U1。
在抽屉单元U1(抽屉构件13)的安装操作过程中,保持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彼此分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之间有间隙g。因此,可以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表面之间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将抽屉单元U1安装到主组件内部。在安装操作过程中,抽屉单元U1大体上平行于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移动。
正如前面所描述地,在抽屉单元U1的安装操作过程中,分隔构件14被置于分隔位置,从而保持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彼此分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h。因此,在将承载处理盒P的抽屉单元U1安装到主组件内时,抑制了由于安装或类似操作时的冲击而使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相接触所产生的损坏。
当将抽屉单元U1安装到主组件内部时,设置在接触-分隔构件42上的齿条部42a(图10)和主组件的驱动齿轮46(图4)彼此啮合。这样,驱动力可从驱动齿轮46传递给齿条部42a。
如图14所示,在将抽屉单元U1完全插入主组件内且门10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仍然彼此分开。同样地,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彼此分开。
在图15的状态下,门被关闭。通过门10的关闭操作,鼓联接构件25和显影联接构件26(图4)分别进入设置在抽屉构件13中的开口部13m和开口部13l(图5)。然而,处理盒P还没有被置于常规位置(用于成像的操作位置)。因此,鼓联接构件25和显影联接构件26没有啮合联接构件47和45(图8)。
此外,在门10被关闭的状态下,当没有执行成像操作时,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之间保持分开状态,以及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之间保持分开状态。也就是说,接触-分隔构件42被置于分隔位置。
设备保持在这种状态,直到从主组件产生成像操作的指令。
<成像操作时的操作>
参考图16-21描述成像操作时每个部件的操作。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中刚刚在成像指令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并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7包括抽屉单元附近的示意性剖视图和一个感光鼓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透视图。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9包括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和一个感光鼓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1包括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和一个感光鼓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产生成像指令,与设置在主组件中的电机(未示出)操作性地连接的驱动齿轮46沿图16中箭头F的方向旋转。这样,通过与驱动齿轮46啮合的齿条部42a,接触-分隔构件42沿图中箭头G的方向移动。当接触-分隔构件42移动到图16所示的位置时,设置在感光构件单元8上的力接收部30g与接触-分隔构件42的第一凸部42b分开。然而,设置在显影单元4中的力接收部71b仍然置于第二凸部42c上。由于第二凸部42c比第一凸部42b长,因此沿接触-分隔构件42的移动方向确立了这样的机制。
图17示出了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下抽屉构件13、处理盒P和转印带11之间的位置关系。正如上文所描述地,通过接触-分隔构件42的移动操作,力接收部30g和第一凸部42b分开,这样,感光鼓1的表面与转印带11的表面相接触。另一方面,力接收部71b保持在从第二凸部42c接收力的状态下,因此,显影辊40和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这里,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之间保持间隙,因此,接触-分隔构件42处于分隔位置。
之后,如图18所示,设置在主组件侧的推压构件65、66由未示出的驱动源驱动并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推压构件65、66抵接设置在处理盒P上的力接收部30g、30h,并向其施加力。这样,处理盒P的被引导部30c(图8)抵接设置在抽屉构件13上的定位部13h1(图9)。被引导部30d(图9)抵接定位部13j1(图10)。此外,被引导部30e和30f(图8、9)啮合引导部13i和13k(图9和10),处理盒P定位在抽屉构件13中。
正如上文所描述地,通过推压构件65、66的作用,将处理盒P定位在主组件中。
图19示出了在图18所示状态下主组件的内部。在这种状态下的处理盒P中,显影辊40的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感光鼓1的表面保持与转印带11的表面分开。也就是说,此时接触-分隔构件42的位置对应于分隔位置。
之后,如图20所示,为了使显影辊40和感光鼓1彼此接触,驱动齿轮46进一步旋转并使接触-分隔构件42沿箭头G的方向移动。这样,设置在显影单元4上的力接收部71b与接触-分隔构件42的第二凸部42c分开,并且力接收部71b不从第二凸部42c接收力。因此,通过设置在显影单元4和感光构件单元8之间的弹簧9的推压力,显影辊40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彼此接触。这样,成像设备100能够执行成像。该位置是接触位置,其中,接触-分隔构件42使显影辊40和感光鼓1接触,以便能够执行成像。成像操作和上文所描述的相同。图21示出了在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下主组件的内部。
当成像结束时,驱动齿轮46沿与图16所示箭头F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便沿图20中箭头I的方向移动接触-分隔构件42。这样,接触-分隔构件42被移动到分隔位置,并将显影辊40的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图18、19)。
之后,推压构件65、66沿与上述加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接触-分隔构件42进一步沿箭头I的方向移动。这样,感光鼓1的表面与转印带11的表面分开。在这种状态下,设备等待下一成像指令。或者,在抽屉构件13被抽出的情况下,保持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表面(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彼此分开以及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彼此分开的状态。也就是说,接触-分隔构件42置于分隔位置。因此,当从主组件抽出承载处理盒P的抽屉构件13时,抑制了由于移动或类似操作时的冲击而使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之间相接触所产生的损坏。
正如在上文所描述地,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接触-分隔构件可在分隔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此外,通过接触-分隔构件42的移动,显影辊40适时地移动到与感光鼓1分开的位置或接触感光鼓1的位置。这样,当没有执行成像操作时,即在向外抽出抽屉单元U1(抽屉构件13)等等情况时,能够确立显影辊40不与感光鼓1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各个构件的损耗,并能延长使用期限。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采用的结构是抽屉构件13具有接触-分隔构件42。因此,与传统实例那样用于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开的接触-分隔构件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侧的情况不同,本发明不必采用用于把接触-分隔构件从设备主组件侧推进到抽屉构件中的结构。换句话说,不需要空间来将接触-分隔构件从设备主组件侧移动到抽屉构件中盒的位置,因此,能够使设备主组件小型化。
要考虑的情况是,接触-分隔构件固定在设备主组件侧,设置在盒中的抽屉构件的力接收部通过推入操作和抽出操作而从接触-分隔构件接收力,以使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和分开。
然而,即使在采用这种结构时,需要使力接收部突出到抽屉构件外,以使盒的力接收部能与接触-分隔构件接触。因此,不能使设备足够地小型化。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接触-分隔构件42设置在抽屉构件13中,因此,不需要使力接收部71b突出太多,从而能够使处理盒P小型化。
即使在采用这种结构时,必须在盒的力接收部从接触-分隔构件缩回的状态下安装盒,以便在所需的时刻使盒的力接收部与接触-分隔构件接触。那么,结果是需要一种结构或机构来将整个抽屉构件移动到盒的力接收部与接触-分隔构件接触的位置。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接触-分隔构件42设置在抽屉构件13中,因此,能够简化和小型化设备主组件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转印带11的实例,作为转印构件的片材S被输送到感光鼓1的表面,并且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片材S上。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成像设备,其中,转印带接收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显影剂图像,最后将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片材)上(中间转印带式)。
在该实施例中,接触-分隔构件42仅设置在抽屉构件的一个端部。然而,接触-分隔构件也可以同样设置在抽屉构件13的另一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从接触-分隔构件接收力的力接收部也设置在另一端部。如果接触-分隔构件设置在相应两侧,则处理盒中感光鼓的轴和显影辊的轴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稳定感光鼓和转印带之间的分开状态以及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分开状态。
(实施例2)
图22-图3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的各个部件。在实施例1中,处理盒P安装在抽屉构件13上,该处理盒包括一体化的感光构件单元8和显影单元4,感光构件单元8包括感光鼓1,显影单元4包括显影辊40。在该实施例中,包括感光鼓1的感光构件单元和包括显影辊40的显影单元分别安装在抽屉构件63上。具有相应功能的元件采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
<显影盒>
参考图2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盒。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影盒的透视图。在图22中,它们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透视图((a)和(b))。
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盒60包括显影辊40、调色剂供给辊(未示出)、显影刮刀(未示出)和调色剂容器41,调色剂容器41用于容纳调色剂,该调色剂是成像使用的显影剂。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使用了容纳不同颜色调色剂的四个显影盒60。这些盒的参考数字是60y、60m、60c和60k,但是在不会混淆的情况下参考数字可以简化为“60”。这里,y表示黄色,m表示品红色,c表示青色,k表示黑色。
如图22所示,显影盒60的一个端部可旋转地支撑联接构件45,该联接构件用于从主组件侧的显影联接构件26接收驱动力。由联接构件45接收的驱动力通过未示出的中间齿轮传递给显影辊40、调色剂供给辊等等。
显影盒60一侧的侧盖61的上部设置有相对显影辊40的轴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力接收部61a。该力接收部61a从接触-分隔构件42(图24)接收力,以将显影辊40与感光鼓1分开。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此外,显影盒60另一侧的侧盖62上部设置有力接收部62a。力接收部61a、62a由设置在主组件中的推压构件施压,以相对于抽屉构件63定位显影盒60。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
被定位部61b、62b设置在力接收部61a、62a附近,且相对显影辊40的轴向方向向外突出。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
<感光构件盒>
参考图2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作为感光构件单元的感光构件盒。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感光构件盒的透视图。图23中,它们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透视图((a)和(b))。
根据该实施例的感光构件盒50包括感光鼓1、充电部件2、清洁部件(未示出)以及用于容纳被清洁部件去除的调色剂的残留调色剂容器31。对于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使用四个容纳不同颜色调色剂的感光构件盒50。这些盒的参考数字是50y、50m、50c和50k,但是尽管y表示黄色,m表示品红色,c表示青色,k表示黑色,在不会混淆的情况下参考数字可以简化为50。
如图23所示,感光构件盒50的一个端部可旋转地支撑联接构件47,该联接构件用于从主组件侧的鼓联接构件25接收驱动力。联接构件47设置在感光鼓1的端部,通过联接构件47从主组件侧接收的驱动力使感光鼓1旋转。
联接构件47的外周由圆筒形肋覆盖,以形成被引导部31a。在被引导部31a的相反侧,设置具有圆柱形突起的被引导部31b。在被引导部31a的上方设置有被引导部31c,以及在被引导部31b的上方设置有被引导部31d。在将感光构件盒50安装到抽屉构件63中时以及在将感光构件盒50定位在抽屉构件63中时,被引导部31a、31b、31c、31d具有引导功能。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
在感光构件盒50一端的上部设置有相对于感光鼓1的轴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力接收部31e。力接收部31e从设置于抽屉构件63中的接触-分隔构件42(图24)接收力,以将感光鼓1与转印带11分开。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此外,感光构件盒50的另一端设置有力接收部31f。力接收部31e、31f由设置在主组件中的推压构件施压,以相对于抽屉构件63定位感光构件盒50。其细节将在下文描述。
<抽屉构件(支撑构件)>
参考图24和2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构件63。图24和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抽屉单元的透视图。图24和25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透视图。
根据该实施例的抽屉单元U2与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抽屉构件63具有定位部63a、63b,用于在抽屉构件63中定位显影盒60。
通过被定位部61b、62b(图22)与设置在抽屉构件63中的定位部63a、63b相啮合,在抽屉构件63中定位显影盒60。
与实施例1相似,抽屉构件63具有接触-分隔构件42。由于接触-分隔构件4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似,因此为了简单省略了描述。此外,与实施例1相似,抽屉单元U2包括抽屉构件63和接触-分隔构件42。
<感光构件盒和显影盒安装到抽屉构件上>
参考图26和27描述显影盒60(60y、60m、60c、60k)和感光构件盒50(50y、50m、50c、50k)安装到抽屉构件63上的。图26和27是示出了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感光构件盒和显影盒安装到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6和27示出了盒安装过程的状态,并且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感光构件盒50和显影盒60各自地安装在抽屉构件63中。在将它们安装到抽屉构件63上的情况下,先安装感光构件盒50,再安装显影盒60。
在安装感光构件盒50的情况下,在将设置在感光构件盒50相对两端的被引导部31a、31b引导到抽屉构件63的引导部63c、63d的同时,用户对感光构件盒50进行安装。然后,在引导部63e、63f引导被引导部31c、31d的同时对感光构件盒50进行安装。这样,将感光构件盒50安装到抽屉构件63内部。
在安装显影盒60的情况下,用户安装显影盒60,使得显影盒60的被定位部61b、62b与设置在抽屉构件63中的定位部63a、63b对齐。但是,安装时,被定位部61b、62b不接触定位部63a、63b。
在将感光构件盒50安装到抽屉构件63上的过程中,设置在感光构件盒50上的力接收部31e接触设置在接触-分隔构件42上的第一凸部(施力部)42b(图26)。设置在显影盒60的侧盖71上的力接收部61a接触第二凸部(施力部)42c(图26)。
通过使设置在感光构件盒50上的力接收部31e与第一凸部42b相接触,使感光构件盒50保持在比成像位置更高的位置。也就是说,感光鼓1的表面保持在比转印带11的表面(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更高的位置(分隔位置)。
通过使设置在显影盒60上的力接收部61a与设置在接触-分隔构件42上的第二凸部42c相接触,使显影辊40的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对此,参考图28进行描述。图28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的状态下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8中,示出了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和一个感光鼓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
设置在接触-分隔构件42上的第二凸部42c处于比第一凸部42b更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没有接收外力的状态下,设置在感光构件盒50中的力接收部31e和设置在显影盒60中的力接收部61a大体上处于相同的高度。这样,显影盒60保持在比感光构件盒50更高的位置。因此,显影辊40的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
这里,接触-分隔构件42仅设置在抽屉构件63的一个端部。用于从接触-分隔构件42的第二凸部42c接收力的力接收部61a也仅设置在显影盒60的一侧。但是,由于设置在显影盒60的另一端部的被定位部62b相对于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处于端部外侧,因此能够将显影辊40的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也就是说,力接收部61a从第二凸部42c接收力,使得显影盒60在一个端部升高。另一方面,在另一端部,被定位部62b接触抽屉构件63的定位部63b。因此,显影盒60相对于感光鼓1倾斜。但是,如上文所描述地,由于被定位部62b处于感光鼓1纵向端部的外侧,因此显影辊40的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
通过这种方式,当安装感光构件盒50和显影盒60时,接触-分隔构件42处于这样的位置,使得第一凸部42b接触力接收部31e,以及第二凸部42c接触力接收部61a。此时,感光鼓1的表面能够处于与转印带11的表面分开的位置。显影辊40的表面能够处于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的位置。与实施例1相似,接触-分隔构件42将显影辊40与感光鼓1分开的位置是分隔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在将显影盒60安装到抽屉构件63上的过程中,在显影辊40的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的状态下安装显影盒60。因此,在将显影盒60安装到抽屉构件63上时,能够抑制由于安装时的冲击使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之间摩擦所导致的表面损坏。
如上文所描述地,在显影辊40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之间确立间隔以及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表面之间确立间隔的同时,将感光构件盒50和显影盒60安装到抽屉构件63上。
<抽屉单元安装到主组件中>
参考图29-31描述抽屉单元U2安装到主组件中的安装操作。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且门处于打开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9和30包括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并示出了一个感光鼓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且门处于关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1中,没有执行成像操作。
如图29所示,沿箭头D1的方向将抽屉单元U2(抽屉构件63)安装到主组件内部。在抽屉单元U2的安装操作过程中,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彼此分开。也就是说,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之间形成间隙g。因此,能够在感光鼓1的表面不与转印带11的表面发生摩擦的情况下将抽屉单元U2安装到主组件内部。
在抽屉单元U2的安装操作过程中,接触-分隔构件42处于分隔位置,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也彼此分开。也就是说,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h。因此,在将抽屉单元U2安装到主组件内部时,能够抑制由于安装等操作时的冲击使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之间相接触所导致的损坏。
如图30所示,在将抽屉单元30完全插入主组件内且门10被打开的状态下,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仍然彼此分开。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也彼此分开。
图31示出了门被关闭的状态。即使门处于关闭状态,当没有执行成像操作时,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之间以及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之间也保持有间隙。也就是说,接触-分隔构件42置于分隔位置。
在上述状态下,设备等待来自主组件的成像操作指令。
<成像操作时每个部件的操作>
参考图32-36描述成像操作时每个部件的操作。图3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中刚刚在成像指令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3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内部并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3包括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和一个感光鼓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图34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5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5包括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和一个感光鼓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图36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6包括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和一个感光鼓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
当产生成像指令时,与设置在主组件中的电机(未示出)操作性地连接的驱动齿轮46沿图32所示的箭头F的方向旋转。因此,通过与驱动齿轮46啮合的齿条部42a,接触-分隔构件42沿图中箭头G的方向移动。当接触-分隔构件42移动到图32所示的位置时,设置在感光构件盒50上的力接收部31e与接触-分隔构件42的第一凸部42b分开。但是,设置在显影盒60上的力接收部61a仍然处于第二凸部42c上。这种机制的确立是因为在接触-分隔构件42的移动方向上第二凸部42c比第一凸部42b更长。
图33示出了在图32的状态下整个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如上文所描述地,通过接触-分隔构件42的移动操作,力接收部31e与第一凸部42b分开,这样,感光鼓1的表面接触转印带11的表面。另一方面,力接收部61a仍然处于继续从第二凸部42c接收力的状态,因此,显影辊40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彼此分开,接触-分隔构件42的位置是分隔位置。
之后,如图34所示,设置在主组件侧的推压构件65、66由未示出的驱动源驱动,以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推压构件65、66接触设置在感光构件盒50上的力接收部31e、31f(图23)以向其施加力。这样,感光构件盒50的被引导部31a(图23)接触设置在抽屉构件63中的定位部63c1(图25)。被引导部31b(图23)接触定位部63d1(图24)。此外,被引导部31c和31d(图23)与引导部63e和63f(图24、25)相配合,从而将感光构件盒50定位在抽屉构件63中。
如上文所描述地,通过推压构件65、66的作用,感光构件盒50被定位在主组件中。
之后,为了使显影辊40接触感光鼓1,驱动齿轮46进一步旋转,接触-分隔构件42沿箭头G(图32)的方向进一步移动。这样,设置在显影盒60中的力接收部61a与接触-分隔构件42的第二凸部42c分开,并且不再从第二凸部42c接收力。这样,显影盒60由于其重量而在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使得显影辊40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彼此接触。此时,显影盒60的被定位部61b和62b(图22)和设置在抽屉构件63中的定位部63a和63b(图24、25)彼此还没有接触。图35是示出了在此时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这种状态下,如上文所描述地,显影辊40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彼此接触。接触-分隔构件42使显影辊40与感光鼓1接触的位置是接触位置。
之后,如图36所示,设置在主组件中的推压构件67由未示出的驱动源驱动,以沿箭头J的方向移动。推压构件67设置在主组件的两侧面,相应于显影盒60设置四对推压构件67。
一对推压构件67抵接设置在显影盒60上的力接收部61a和62a(图22)以施加力。这样,显影盒60的被定位部61b和62b(图22)被压向设置在抽屉构件63中的定位部63a和63b(图24、25)。以被定位部61b、62b为支点,显影辊40的表面被压向感光鼓1的表面。感光鼓2的表面进入显影辊40的表面,在进入量达到预定水平时,显影盒60的被定位部61b、62b和设置在抽屉构件63上的定位部63a、63b彼此接触。
如上文所描述地,显影盒60通过推压构件67被定位在主组件中。
当完成显影盒60的定位时,能够在成像设备100中执行成像。在这种状态下,接触-分隔构件42被置于接触位置,其中,显影辊40能与感光鼓1接触。对于成像操作,实施例1中的描述也适用。
当成像结束时,通过未示出的驱动源,沿与上述施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图36中箭头J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推压构件67。驱动齿轮46沿与图32所示箭头F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接触-分隔构件42沿图32所示箭头I的方向移动。这样,接触-分隔构件42移动到分隔位置,显影辊40的表面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开(图34)。
之后,推压构件65、66沿与上述施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接触-分隔构件42沿箭头I的方向进一步移动。这样,感光鼓1的表面与转印带11的表面分开(图31)。在这种状态下,设备等待下一成像指令。或者,在抽出抽屉构件63的情况下,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带11的表面(记录材料输送表面11a)之间以及在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之间保持分隔。也就是说,接触-分隔构件42置于分隔位置。因此,在把抽屉构件63抽出到主组件外部时,能够抑制由于在移动等操作时的冲击而使感光鼓1的表面和显影辊40的表面之间相接触所产生的损坏。此外,由于能够保持分隔开,因此能够防止这些表面之间的摩擦。
如上文所描述地,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接触-分隔构件可在分隔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此外,通过接触构件42的移动,显影辊40适时地移动到与感光鼓1分开的位置或接触感光鼓1的位置。这样,当没有执行成像操作时,即向外抽出抽屉单元U1(抽屉构件13)等等情况时,能够确立显影辊40不与感光鼓1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各个构件的损耗,并能延长使用期限。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采用的结构是抽屉构件13具有接触-分隔构件42。因此,与传统实例那样用于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开的接触-分隔构件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侧的情况不一样,本发明不必采用用于使接触-分隔构件从设备主组件侧推进入抽屉构件中的结构。换句话说,不需要空间来将接触-分隔构件从设备主组件侧移动到抽屉构件中盒的位置,因此,能够使设备主组件小型化。
要考虑的情况是,接触-分隔构件固定在设备主组件侧,设置在盒中的抽屉构件的力接收部通过推入操作和抽出操作而从接触-分隔构件接收力,以使显影辊相对于感光鼓接触和分开。
然而,即使在采用这种结构时,也需要使力接收部突出到抽屉构件外,以使盒的力接收部能与接触-分隔构件接触。因此,不能使设备足够地小型化。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接触-分隔构件42设置在抽屉构件63中,因此,不需要使力接收部71b突出过多,从而能够使显影盒63小型化。
即使在采用这种结构时,必须在盒的力接收部从接触-分隔构件缩回的状态下安装盒,以便在期望的时刻使盒的力接收部与接触-分隔构件接触。那么,结果是需要一种结构或机构来将整个抽屉构件移动到盒的力接收部与接触-分隔构件接触的位置。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接触-分隔构件42设置在抽屉构件13中,因此,能够简化和小型化设备主组件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转印带11的实例,转印带11将片材S输送到感光鼓1的表面,并且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片材S上。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成像设备,其中,先转印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显影剂图像,最后将图像再转印到记录材料(片材)上(中间转印带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接触-分隔构件42仅设置在抽屉构件63的一个端部。然而,接触-分隔构件同样也可以设置在抽屉构件63的另一端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用于从接触-分隔构件接收力的力接收部也设置在相对两端。如果接触-分隔构件设置在相应两侧,则感光构件盒的感光鼓的轴以及显影盒的显影辊的轴在盒的移动过程中不会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稳定感光鼓和转印带之间的分开状态以及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分开状态。
(实施例3)
图37-4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感光构件单元(感光构件盒)和显影单元(显影盒)分别地安装在抽屉构件上。在本实施例中,感光构件单元固定在抽屉构件上,显影单元(显影盒)安装到抽屉构件。在实施例1、2中,接触-分隔构件沿抽屉构件的移动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分隔构件沿与抽屉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除了与抽屉构件和接触-分隔构件相关的结构之外的基本结构和前面的实施例相同,因此合适时省略对共同结构的描述。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省略了对其的描述。
<用于抽出单元的安装部(抽屉构件(支撑构件))>
主要参考图37,描述用于抽出单元(抽屉构件)的安装部。图37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中抽出单元的安装部的透视图。图37中,为了更好地示出安装部的结构,省略了设备主组件的扫描仪单元等构件(部件)。图37的(a)和(b)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透视图。
在设备主组件框架的内壁表面上,设置有相对的引导构件14RX、14LX,用于引导抽出单元U3的移动方向,这将在下面描述。引导构件14RX、14LX是轨道状构件,每一个都具有槽状截面,用于引导抽屉构件63X的被引导部13a、13b、13c、13d(图38),这将在下面描述。引导构件14RX、14LX大体上沿水平方向从设备主组件的入口附近(门10的附近)延伸到后侧,从而将抽屉构件63X从设备主组件外的位置引导到将其容纳在设备主组件中的位置。
在引导构件14RX、14LX的上方设置有推压构件65X、66X,用于推压和定位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盒60X到预定位置,这将在下面描述。通过来自设备主组件侧的驱动力,推压构件65X、66X向下移动,从而推压显影盒60X,并且推压构件65X、66X布置成将显影盒60X定位在设备主组件中的预定位置。
在引导构件14LX的下方设置有四个显影装置联接构件26,用于传递驱动力给显影盒60X。这四个显影装置联接构件26以大体上规则的间隔水平地布置,对应于显影盒60X上的四个位置。显影装置联接构件26将驱动力从未示出的驱动源传递给显影盒60X。在门10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显影装置联接构件26如图37(b)所示地缩回到侧壁内部,或者与门10的关闭相关联地进入到显影盒60X侧。
<抽出单元>
参考图38和39,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抽出单元U3。图38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的抽出单元的透视图。图39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的抽出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该实施例的抽出单元U3中,具有四个基本相同的结构,并沿抽出方向布置。因此,在图38和39中,为了简化图示仅给一个基本结构赋予了参考数字。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作为支撑构件的抽屉构件63X,它可在处于设备主组件内部的内部位置和处于设备主组件外部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内部位置,抽屉构件支撑感光鼓1并可拆卸地支撑显影盒60X。感光鼓1、充电部件2、清洁部件6和残留调色剂容器30等都固定在抽屉构件63X上。此外,在抽屉构件63X上设置接触-分隔单元80。这样,该实施例的抽出单元U3由抽屉构件63X、感光鼓1、充电部件2、清洁部件6、残留调色剂容器30以及接触-分隔单元80等等构成。
抽屉构件63X的四个拐角具有由设备主组件的引导构件14RX、14LX引导的被引导部13a、13b、13c、13d。被引导部13a、13c由引导构件14RX引导,被引导部13b、13d由引导构件14LX引导。被引导部13a、13b从横向侧面向外突出,并沿抽出方向延伸,使得抽出单元U3在抽出位置不会倾斜。被引导部13c、13d具有圆柱形结构,并突出到横向侧面外。
在抽屉构件63X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显影装置联接构件26穿过的开口13l。显影装置联接构件26构造成使得其与门关闭操作相关联地进入开口13l。已经穿过开口13l的显影装置联接构件26与显影盒60X的联接构件45X(图40)啮合。这样,通过设备主组件侧的显影装置联接构件26和显影盒60X的联接构件45X,驱动力从未示出的设备主组件侧的驱动源传递给显影盒60X。
下面描述相对于抽屉构件63X定位显影盒60X的相关结构。
将显影盒60X安装到抽屉构件63X中相应于感光鼓1的位置。在安装的显影盒60X经过的区域的每一侧设置有引导部13q、13r,用于将显影盒60X引导到抽屉构件63X中。每个引导部13q、13r具有细长的槽。引导部13q的槽的底部用作定位部,用于定位显影盒60X。在图38中,开口13m设置前侧引导部13q的下端附近。
在引导部13r的内部设置有接触-分隔单元80。接触-分隔单元80包括支撑显影盒60X的接触-分隔构件81,和作为推压构件用于向上推压接触-分隔构件81的弹簧82。该接触-分隔构件81可在用于使显影辊40X接触感光鼓1的接触位置和用于使显影辊40X与感光鼓1分开的分隔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施例的接触-分隔单元80设置在显影盒60X安装区域的每一侧。
<显影盒安装在抽屉构件上>
主要参考图40,描述显影盒60X(60Xy、60Xm、60Xc、60Xk)在抽屉构件63X上的安装。在合适时没有用后缀来表示颜色的情况下,显影盒60Xy、60Xm、60Xc、60Xk可以称为显影盒60X。这里,y表示黄色显影剂,m表示品红色显影剂,c表示青色显影剂,k表示黑色显影剂。
图40是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中将显影盒安装到抽屉构件上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在安装显影盒时,抽屉构件63X已经从设备主组件抽出,但是在图40中,省略了设备主组件。
各显影盒60X分别安装在抽屉构件63X的安装部上。用户沿箭头C的方向安装显影盒60X,该方向大体上是重力方向。
显影盒60X的每一侧面具有突起61X。突起61X由设置在抽屉构件63X上的引导部13r引导。设置在显影盒60X的一个侧面上的联接构件45X的外周由圆筒形肋覆盖。该圆筒形肋用作被设置于抽屉构件63X上的引导部13q引导的被引导部。显影盒60X的另一侧面具有由设置于抽屉构件63X上的引导部13q引导的被引导部(未示出)。
当安装显影盒60X时,被引导部首先啮合抽屉构件63X的引导部13q。然后,显影盒60X的突起61X啮合抽屉构件63X的引导部13r。
通过这种方式,显影盒60X在引导部13q、13r的引导下安装到抽屉构件63X中。
这里,在突起61X被置于接触-分隔构件81上的状态下将显影盒60X安装到抽屉构件63X上。如前所述,接触-分隔构件81被弹簧82向上推压,使得仅通过显影盒60X的重力不能完全安装显影盒60X。换句话说,显影盒60X处于完全安装位置(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上方,显影辊40X与感光鼓1分开。显影盒60X的一对被引导部没有接触用于定位显影盒60X的引导部13q中的定位部(槽底部)。
因此,仅通过将显影盒60X安装到抽屉构件63X上,显影辊40X不会接触感光鼓1。因此,在显影盒60X的安装操作中,能够保持显影辊40X的表面和感光鼓1的表面彼此分开的状态。这样,能够抑制由于显影盒60X的安装操作而对感光鼓1的表面产生的损害。和前面的实施例相似地,显影辊40X和感光鼓1能够彼此分开的该位置称为分隔位置。
<用于显影盒的定位结构>
主要参考图41和42,描述用于在设备主组件中定位显影盒60X的定位结构。图41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中显影盒被安装且没有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2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中完成显影盒定位的状态(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41和42中,仅示出了设备主组件侧的各个构件中与显影盒定位有关的构件。
当产生成像指令时,显影盒60X的显影辊40X从与感光鼓1分开的位置(图41)移动到接触感光鼓1的位置(图42)。这样能够执行成像操作。下面将描述该操作。
设备主组件具有一对推压构件65X、66X。推压构件65X、66X由未示出的驱动源驱动,以响应成像指令(成像信号)向下移动。推压构件65X、66X向下推压显影盒60X的两个侧面上的突起61X。通过推压力,这对突起61X抵抗弹簧82的推压力向下推动接触-分隔构件81。这样,显影盒60X的被引导部沿引导部13q向下移动,并通过定位部(槽底部)止动。
通过这种方式,定位显影盒60X。在这种状态下,显影辊40X接触感光鼓1,使得成像操作成为可能(图42)。接触-分隔构件81能够使显影辊40X表面接触感光鼓1表面的位置称为接触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在该实施例中,与上述各实施例相似地,接触-分隔构件81仅在执行成像时位于接触位置,以及在不执行成像时位于分隔位置。这样,当不执行成像操作时,即在向外抽出抽出单元U3(抽屉构件63X)等等情况时,能够确立显影辊40X不接触感光鼓1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各个构件的损耗,并能延长使用期限。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接触-分隔构件81设置在抽屉构件63X中。因此,与前面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可以使设备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个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中的抽屉单元处于拉出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主组件中抽屉构件的安装部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主组件中抽屉构件的安装部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中的抽屉单元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中的抽屉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盒被安装到抽屉单元(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处理盒被安装到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处理盒被安装到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且门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且门被关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中刚刚在成像指令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7是示出了在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安装到主组件中并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8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0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抽屉单元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中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感光构件盒的透视图。
图24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抽屉单元的透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抽屉单元的透视图。
图2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感光构件盒和显影盒被安装到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感光构件盒和显影盒被安装到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已被安装到主组件中且门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被安装到主组件中且门被关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2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中刚刚在成像指令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3是示出了在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抽屉单元安装到主组件中并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4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5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转换到成像操作的过程中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6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中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7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中抽出单元的安装部的透视图。
图38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的抽出单元的透视图。
图39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的抽出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0是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中将显影盒安装到抽屉构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1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中安装好显影盒且没有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2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中完成对显影盒定位的状态(能够成像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化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设备主组件中安装有抽屉构件,抽屉构件安装有感光鼓和显影单元,且显影辊和感光鼓能够彼此接触和分开。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支撑构件,成像设备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其中,成像设备包括设备主组件、多个主组件联接构件、一主组件开口和一用于开闭主组件开口的门,其中,该支撑构件能在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内部位置时所述支撑构件处于设备主组件内部,在该外部位置时所述支撑构件处于设备主组件外部,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多个感光鼓;
安装部,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多个显影盒,每个显影盒包括显影辊,显影辊能与感光鼓接触,以对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可动的接触-分隔构件,该接触-分隔构件能够在用于使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彼此接触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通过向显影盒施加力而将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彼此分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
鼓联接构件,其能够与主组件联接构件啮合,以接收用于使感光鼓旋转的驱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开口,用于随着门的关闭操作而允许所述主组件联接构件进入以与所述鼓联接构件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随着所述门的打开操作,所述鼓联接构件与所述主组件联接构件分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支撑构件能够在垂直于感光鼓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并且鼓联接构件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经所述开口露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显影盒以沿支撑构件移动方向布置的方式由所述支撑构件支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多个包括所述感光鼓的感光构件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多个所述接触-分隔构件分别设置成与所述多个显影盒一一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在支撑构件处于内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接触-分隔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支撑构件还包括另一开口,用于传递使显影辊旋转的驱动力的另一主组件联接构件经该另一开口而与设在所述显影盒上的显影装置联接构件啮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鼓联接构件设在感光鼓上。
CN201310556201.5A 2008-09-29 2009-09-29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Active CN103631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0333 2008-09-29
JP2008-250333 2008-09-29
JP2009027689A JP4995211B2 (ja) 2008-09-29 2009-02-09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7689 2009-02-09
CN200980138050.3A CN102165378B (zh) 2008-09-29 2009-09-29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050.3A Division CN102165378B (zh) 2008-09-29 2009-09-29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1109A CN103631109A (zh) 2014-03-12
CN103631109B true CN103631109B (zh) 2017-05-31

Family

ID=4205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6201.5A Active CN103631109B (zh) 2008-09-29 2009-09-29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200980138050.3A Active CN102165378B (zh) 2008-09-29 2009-09-29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050.3A Active CN102165378B (zh) 2008-09-29 2009-09-29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606143B2 (zh)
EP (5) EP2333615B1 (zh)
JP (1) JP4995211B2 (zh)
CN (2) CN103631109B (zh)
WO (1) WO20100359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5211B2 (ja) 2008-09-29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49426B2 (ja) 2008-09-29 2010-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182413B1 (en) 2008-10-31 2020-04-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68689B2 (ja) * 2009-02-09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683281B2 (ja) 2010-02-02 2015-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JP5350455B2 (ja) * 2010-12-16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737869B2 (en) 2011-01-26 2014-05-2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posure device, support structure supporting exposure device and housing to store exposure device
JP5240307B2 (ja) 2011-02-21 2013-07-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805264B2 (en) 2011-02-21 2014-08-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developer material unit having waste developer material accommodating part
JP5293758B2 (ja) * 2011-02-21 2013-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3757B2 (ja) 2011-02-21 2013-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ユニット
JP5760642B2 (ja) * 2011-04-22 2015-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3966B2 (ja) 2011-05-30 2015-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6071248B2 (ja) * 2012-05-22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861581B2 (ja) * 2012-07-09 2016-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433B2 (ja) 2012-09-21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2022B2 (ja) * 2012-09-28 2016-03-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GB2522520B (en) * 2012-11-28 2016-02-24 Canon Kk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97085A (ja) * 2013-03-29 2014-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79019A (zh) * 2013-06-17 2013-09-04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电极板组件
CN103279017B (zh) * 2013-06-17 2015-07-08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办公设备用抽拉硒鼓机构
CN103293901B (zh) * 2013-06-17 2015-07-08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硒鼓抽拉支架侧滑道
JP5968376B2 (ja) * 2013-09-03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56031B2 (ja) * 2013-09-30 2017-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576B2 (ja) 2013-11-26 2017-04-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685B2 (ja) 2013-11-26 2017-09-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2693B2 (ja) 2013-11-26 2017-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9359B2 (ja) * 2014-04-21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11518B2 (ja) 2014-07-31 2018-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0457B2 (ja) 2015-02-06 2018-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9603B2 (ja) 2015-02-06 2018-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1395B2 (ja) 2015-02-06 2019-03-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9602B2 (ja) 2015-02-06 2018-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移動部材
US9612563B2 (en) * 2015-02-27 2017-04-0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strains scattered toner particles
JP6590534B2 (ja) 2015-05-29 2019-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008025A (ko) * 2015-07-13 2017-01-23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현상기
EP3239782B1 (en) * 2016-04-27 2019-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5845B2 (ja) * 2016-11-07 2019-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2019207352A (ja) 2018-05-30 2019-12-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69730B2 (en) 2019-02-25 2021-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US10983475B2 (en) 2019-02-25 2021-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JP7326893B2 (ja) 2019-06-06 2023-08-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ロワ
KR20210024938A (ko) * 2019-08-26 2021-03-08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 카트리지 장착 구조
JP2021081555A (ja) 2019-11-18 2021-05-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453B2 (ja) 2019-12-24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1610A (zh) * 2005-12-27 2007-07-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991623A (zh) * 2005-12-27 2007-07-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8642B2 (ja) 1999-08-31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15378A (ja) 2001-07-05 2003-01-17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708011B2 (en) * 2001-07-05 2004-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JP2003255804A (ja) * 2001-12-07 2003-09-1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および現像装置の再生産方法
EP1347344A3 (en) * 2002-03-20 2007-10-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carri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48191B2 (ja) * 2002-03-25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1668A (ja) * 2002-09-06 2004-04-02 Canon Inc 分解工具
JP4054738B2 (ja) * 2002-09-30 2008-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の分解及び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及び再生方法
JP2004177835A (ja) * 2002-11-29 2004-06-24 Canon Inc 部品及び部品の供給方法
JP2004258440A (ja) 2003-02-27 2004-09-16 Seiko Epson Corp 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99691A (ja) 2003-08-29 2005-04-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2035A (ja) 2004-01-09 2005-08-18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21B2 (ja) * 2004-04-30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171397A (ja) 2004-12-16 2006-06-29 Oki Data Corp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61507B2 (ja) * 2005-09-30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70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69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2544A (ja) 2006-05-30 2007-12-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楽曲再生装置
JP4882517B2 (ja) * 2006-05-30 2012-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77495B2 (ja) 2006-07-19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カートリッジ支持部材、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4040665B1 (ja) * 2006-12-28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72B2 (ja) * 2006-12-2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7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19085B2 (ja) * 2007-12-28 2012-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1846B2 (ja) * 2008-02-29 2010-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091B2 (ja) * 2008-05-16 2015-09-16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Iap阻害剤による免疫調節
JP4569976B2 (ja) * 2008-09-29 2010-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49426B2 (ja) * 2008-09-29 2010-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95211B2 (ja) 2008-09-29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89750B2 (ja) 2008-09-29 2011-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07517B1 (ja) 2008-12-02 2009-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34014B1 (ja) * 2008-12-18 2009-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051118B2 (ja) 2008-12-24 2012-10-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3733B2 (ja) * 2009-08-04 201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4605822B1 (ja) * 2009-12-14 2011-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825770B2 (ja) * 2009-12-24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1610A (zh) * 2005-12-27 2007-07-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991623A (zh) * 2005-12-27 2007-07-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0588A1 (en) 2015-04-15
EP2333615A1 (en) 2011-06-15
EP2333615B1 (en) 2018-04-11
EP3916486A1 (en) 2021-12-01
JP2010102285A (ja) 2010-05-06
US8606143B2 (en) 2013-12-10
US8548354B2 (en) 2013-10-01
WO2010035910A1 (ja) 2010-04-01
US20110164897A1 (en) 2011-07-07
JP4995211B2 (ja) 2012-08-08
EP2860587A1 (en) 2015-04-15
CN102165378B (zh) 2014-12-03
US20120315063A1 (en) 2012-12-13
EP2860587B1 (en) 2018-04-11
CN102165378A (zh) 2011-08-24
EP3376302B1 (en) 2021-07-21
CN103631109A (zh) 2014-03-12
EP3376302A1 (en) 2018-09-19
EP2333615A4 (en)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1109B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66024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66356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1361025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5220084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983597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ripping portions for cartridges
JP5268689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003519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artridge mounting means
JP2011048342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CN101354558B (zh) 旋转式显影单元及调色剂供应容器
CN107315334A (zh) 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4424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process units
JP68819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725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2003146U (zh) 电摄影打印设备处理盒的改良结构
JP40437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39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8011749A (zh) 成像设备
JP49848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58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