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4690A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4690A
CN103594690A CN201310349399.XA CN201310349399A CN103594690A CN 103594690 A CN103594690 A CN 103594690A CN 201310349399 A CN201310349399 A CN 201310349399A CN 103594690 A CN103594690 A CN 103594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doping
dedoping
coating
dedoping lit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93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4690B (zh
Inventor
朴寿真
曺在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ST Academy Industry Resear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 Uls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University Cooperation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 Uls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University Cooperation Group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 Uls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University Cooperation Group
Publication of CN103594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4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4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46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7Tin or alloys based on t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含有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核、形成在所述含有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核的外面的能够掺杂或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及形成在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的碳层。

Description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8月14日递交于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2-0089131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背景技术
可再充电锂电池作为小型便携电子装置的能源近来受到了关注。可再充电锂电池使用有机电解质溶液,因而具有为使用碱性水溶液的常规电池两倍的放电电压,因此具有高能量密度。
对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已经使用能够嵌入锂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LiCoO2、LiMn2O4、LiNi1-xCoxO2(0<x<1)等。
对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已经使用能够嵌入和解嵌锂离子的各种碳基材料,例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硬质碳。
由于碳基材料中的石墨具有约-0.2V的相对低于锂的放电电势,使用石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具有约3.6V的高的放电电势及优异的能量密度。
此外,由于它出众的可逆性,石墨确保了电池的长寿命。然而,当石墨被用作负极活性材料时,石墨活性材料在单位体积能量密度方面具有低密度(理论密度:约2.2g/cc)及因此的低容量。
此外,因为石墨在高放电电压下可能与有机电解液反应,所以电池会膨胀,因而具有减小的容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来进行了大量的关于氧化物负极活性材料,例如硅、锡等的研究。
硅基负极活性材料与锂离子反应时具有实现了高容量的优点,但是由于充电和放电中大于或等于约300%的体积变化,有与集流体接触弱及容量劣化的问题。
此外,硅具有低的导电性,并且当嵌入/解嵌锂时没有顺利的电荷转移反应。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特别地,正活跃地进行对涂布不与硅的表面上的碳或锂反应的材料的研究。
发明内容
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可实现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含有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核、形成在所述包括能够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核的外面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及形成在所述能够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的碳层。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包括Si、SiOx1、Si-C复合物、Si-Q合金、Sn、SnOx2、Sn-C复合物、Sn-R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x1和x2可在0<x1<2和0<x2<2的范围内,
所述Q可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Q不包括Si,并且所述R可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R不包括Sn。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包括Si、SiOx1、Si-C复合物或Si-Q合金。
所述x1可在0<x1<2的范围内,并且所述Q可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Q不包括Si。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具有粉末的形状、晶片的形状、纳米管的形状、纳米棒的形状或纳米线的形状。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为多孔的。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包括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SixMyOz
上面化学式1中,
M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0.9≤x≤0.99,0≤y≤0.05,且0.01≤z≤0.1。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包括二氧化硅(SiO2)。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具有5nm至30nm的厚度。
所述碳层可具有5nm至50nm的厚度。
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可为多孔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括:制备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热处理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和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包括Si、SiOx1、Si-C复合物、Si-Q合金、Sn、SnOx2、Sn-C复合物、Sn-R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x1和x2可在0<x1<2和0<x2<2的范围内,
所述Q可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Q不包括Si,并且所述R可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R不包括Sn。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包括Si、SiOx1、Si-C复合物或Si-Q合金。
所述x1可在0<x1<2的范围内,并且所述Q可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Q不包括Si。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具有粉末的形状、晶片的形状、纳米管的形状、纳米棒的形状或纳米线的形状。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为多孔的。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包括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SixMyOz
上面化学式1中,M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0.9≤x≤0.99,0≤y≤0.05,且0.01≤z≤0.1。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具有5nm至30nm的厚度。
所述碳层可具有5nm至50nm的厚度。
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可为多孔的。
可通过用蚀刻溶液蚀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并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中形成孔,而制备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所述蚀刻溶液可包括过氧化氢(H2O2)、氟化氢(HF)、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硝酸(HNO3)、高锰酸钾(KMnO4)、异丙醇(IPA)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蚀刻溶液可具有1M至10M的浓度。
可通过用蚀刻溶液和催化剂蚀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中形成孔而制备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所述催化剂可包括金属。
可通过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表面上装载(support)金属颗粒,并蚀刻其上装载金属颗粒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以制备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可通过使用无电电镀、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热沉积、电子束沉积、溅射、使用有机封端剂的方法或它们的组合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表面上装载所述金属颗粒。
所述金属颗粒可包括金、银、铂、铜、镍、铝或它们的组合。
可在空气气氛下进行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
可在500至1000℃进行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
可通过混合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和碳原料,进行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的工艺。
所述碳原料可包括乙炔气体、乙烯气体、蔗糖、葡萄糖、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胶体碳、柠檬酸、酒石酸、乙醇酸、聚丙烯酸、己二酸、甘氨酸或它们的组合。
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的工艺可进一步包括热处理。
所述热处理可在800℃至1000℃进行。
可在氦气氛或惰性气氛下进行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的工艺。
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包括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插在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之间的隔板;和电解液。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包括通过所述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制备的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插在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之间的隔板;和电解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可有效地防止活性材料的膨胀,并具有改善的电池导电性。包括这样的负极活性材料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可实现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和包括根据所述方法制备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可实现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显示根据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3为图2的照片的放大SEM照片。
图4为显示根据实施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的SEM照片。
图5为图4的照片的放大SEM照片。
图6显示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
图7显示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光谱。
图8为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容量的图。
图9为显示根据实施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特性的图。
图10为显示根据对比例3和4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这些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含有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核、形成在含有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核的外面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及形成在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外面的碳层。
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形成在核上的双层壳。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包括Si、SiOx1、Si-C复合物、Si-Q合金、Sn、SnOx2、Sn-C复合物、Sn-R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x1和x2可在0<x1<2和0<x2<2的范围内,
所述Q可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Q不包括Si,并且
所述R可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R不包括Sn。
Q和R的具体元素可为Mg、Ca、Sr、Ba、Ra、Sc、Y、Ti、Zr、Hf、Rf、V、Nb、Ta、Db、Cr、Mo、W、Sg、Tc、Re、Bh、Fe、Pb、Ru、Os、Hs、Rh、Ir、Pd、Pt、Cu、Ag、Au、Zn、Cd、B、Al、Ga、Sn、In、Ti、Ge、P、As、Sb、Bi、S、Se、Te、Po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具有粉末的形状、晶片的形状、纳米管的形状、纳米棒的形状或纳米线的形状。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可为多孔的。在这种情况下,负极活性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宽。因而,锂离子和电解液可容易地到达负极活性材料,并且可有效地提高高倍率性能。此外,可抑制或减轻在嵌入和解嵌锂的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和收缩而导致的粉化。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粉化,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即使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体积因锂的嵌入和解嵌而改变。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形成在包括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核的部分或整个外部上面。当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为多孔的时,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形成在所述孔的一部分或全部上面。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包括由下面的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SixMyOz
上面化学式1中,
M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
0.9≤x≤0.99,0≤y≤0.05,并且0.01≤z≤0.1。
所述M可具体地为Na、K、Rb、Cs、Fr、Be、Mg、Ca、Sr、Ba、Ra、Sc、Y、Ti、Zr、Hf、Rf、V、Nb、Ta、Db、Cr、Mo、W、Sg、Tc、Re、Bh、Fe、Pb、Ru、Os、Hs、Rh、Ir、Pd、Pt、Cu、Ag、Au、Zn、Cd、B、Al、Ga、Sn、In、Ti、Ge、P、As、Sb、Bi、S、Se、Te、Po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包括二氧化硅(SiO2)。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具有5nm至30nm的厚度。具体地,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可具有5nm至25nm、5nm至20nm、5nm至15nm、10nm至30nm或10nm至25nm的厚度。当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厚度在所述范围内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粉碎,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即使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体积可因锂的嵌入和解嵌而改变。
所述碳层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粉化,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即使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体积可因锂的嵌入和解嵌而改变。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因而易于与锂反应。
所述碳层可包括多孔碳。因而,即使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体积因锂的嵌入和解嵌而改变,仍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粉化,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
所述碳层可形成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部分或全部外部上。当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为多孔的时,所述碳层可形成在所述孔的一部分或全部上面。
所述碳层可具有5nm至50nm的厚度。具体地,所述碳层可具有5nm至45nm、5nm至40nm、5nm至35nm、10nm至50nm、10nm至45nm、10nm至40nm或10nm至35nm的厚度。当所述碳层具有在所述范围内的厚度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粉化,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即使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体积因锂的嵌入和解嵌而改变。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并可易于与锂反应。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可为多孔的。在这种情况下,负极活性材料和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可变宽。因而,锂可容易地到达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并可有效地改善高倍率性能。此外,可抑制或减轻在锂嵌入和解嵌中由于体积膨胀及收缩引起的粉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括:制备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热处理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和
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与上面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相同,因而省略对它的说明。
可通过用蚀刻溶液蚀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并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中形成孔,而制备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中包括孔,因而由于大的比表面积,根据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容量特性,并且由于充电和放电中体积变化的减小,可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
所述蚀刻溶液可包括过氧化氢(H2O2)、氟化氢(HF)、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硝酸(HNO3)、高锰酸钾(KMnO4)、异丙醇(IPA)或它们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例如,可将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浸入所述蚀刻溶液,从而蚀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以形成孔。
通过控制蚀刻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以及浸入时间,可控制通过蚀刻形成的孔的大小和形状。
所述蚀刻溶液可具有1M至10M的浓度。具体地,所述蚀刻溶液可具有2M至8M、2M至6M、3M至7M或3M至8M的浓度。当所述蚀刻溶液具有在所述范围的浓度时,可提高蚀刻速度,并可有效地控制孔的长度和直径。
可通过用蚀刻溶液和催化剂蚀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中形成孔而制备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所述催化剂可包括金属。
所述金属可包括金、银、铂、铜、镍、铝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限于此。
当使用催化剂时,可选择性地蚀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因而,可简化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过程,从而改善可加工性和经济性。
具体地,可通过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表面上装载金属颗粒,并蚀刻其上装载所述金属颗粒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而制备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所述金属颗粒可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表面上以颗粒的形态存在,并且在蚀刻时所述金属颗粒可作用为的催化剂。因此,在蚀刻中,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上以颗粒形态存在的金属颗粒的底部被蚀刻,因而形成孔。
所述金属颗粒可包括金、银、铂、铜、镍、铝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限于此。
通过使用无电电镀、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热沉积、电子束沉积、溅射、使用有机封端剂的方法或它们的组合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表面上装载所述金属颗粒,但不限于此。
在蚀刻其上装载所述金属颗粒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后,可洗涤所述被蚀刻的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在洗涤时,可去除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和所述蚀刻溶液之间的反应产物、残留的金属颗粒和残留的蚀刻溶液。
例如,通过将包括所述蚀刻的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粉末浸入溶液中而进行洗涤过程,所述溶液包括水、硝酸水溶液、乙醇、丙酮或它们的组合。可通过一次或多次更换洗涤溶液而进行洗涤过程,并且在进行多次洗涤过程时,在洗涤步骤之间可进一步进行过滤和干燥。可在100℃至250℃的温度在真空下进行干燥工艺,但不限于此。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与上面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相同。
可在大气气氛下进行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
可在500至1000℃进行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具体地,可在500至900℃、600至1000℃、600至900℃、700至1000℃、700至900℃、800至1000℃、800至900℃,并且更具体地800℃,进行热处理工艺。在上面的温度范围内,可易于控制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厚度。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形成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因而,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粉化,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即使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体积因锂的嵌入和解嵌而改变。
所述碳层与上面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相同。
可通过混合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和碳原料,进行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的工艺。
例如,可通过使烃类气体在高温和惰性气氛下流动,而进行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的工艺。此处,所述烃类气体可为乙炔气体、乙烯气体或它们的组合。
形成碳层的工艺不限于此,并且可使用其它方法和其它材料。
例如,所述碳原材料可包括乙炔气体、乙烯气体、蔗糖、葡萄糖、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胶体碳、柠檬酸、酒石酸、乙醇酸、聚丙烯酸、己二酸、甘氨酸或它们的组合。
形成所述碳层另外的方法可为碳化法、喷雾热解法、叠层组装法、浸渍涂布法或它们的组合。
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的工艺可进一步包括热处理。
可在800至1000℃进行热处理。具体地,可在800至950℃,或850至900℃进行热处理。在所述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可易于控制碳层的厚度。
可在氮气或惰性气氛下进行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的工艺。所述惰性气体可为氩气。
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所述碳层,因而所述碳层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粉化,并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即使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体积因锂的嵌入和解嵌而改变。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因而容易与锂反应。此外,包括该负极活性材料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可具有改善的循环寿命特性和高倍率性能,并可防止容量衰退。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含有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插在所述负极和正极之间的隔板和电解液。
根据隔板的存在和其中使用的电解液的种类,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可被分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可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因而可包括圆柱形、棱柱形、币状或袋状电池,及薄膜型或体型。关于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在本领域已知。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可再充电锂电池100为圆柱形电池,包括负极112,正极114,及插入负极112和正极114之间的隔板113,浸泡负极112、正极114和隔板113的电解液(未显示)、电池壳体120和密封所述电池壳体120的密封元件140。通过连续地层压负极112、正极114和隔板113,螺旋缠绕它们,并在电池壳体120中放入所述螺旋缠绕的产品,而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100。
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形成在所述集流体上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并且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与上述相同。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可包括粘结剂,及可选择地,包括导电材料。
所述粘结剂提高了所述活性材料颗粒彼此及负极活性材料对集流体的粘合性质。所述粘结剂的实例包括可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氯乙烯、羧酸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环氧乙烷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化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环氧树脂和尼龙等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所述导电材料可提高电极的电导率。除非它引起化学变化,可使用任何导电材料作为导电材料。它的实例包括碳基材料,例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碳黑、乙炔黑、科琴黑和碳纤维等;包括铜、镍、铝、银等的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的金属类材料;例如聚亚苯基衍生物等的导电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集流体可包括铜箔、镍箔、不锈钢箔、钛箔、镍泡沫、铜泡沫、用导电金属涂布的聚合物基板或它们的组合。
正极包括电流收集器和在所述电流收集器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可逆地嵌入和解嵌锂离子的锂嵌入化合物。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复合氧化物,包括选自由钴、锰和镍,及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实例包括下面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LiaA1-bBbD2(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并且0≤b≤0.5);LiaE1-bBbO2-cDc(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5,0≤c≤0.05);LiE2-bBbO4-cDc(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b≤0.5,并且0≤c≤0.05);LiaNi1-b-cCobBcDα(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CobBcO2-αFα(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CobBcO2- αF2(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MnbBcDα(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MnbBcO2-αFα(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MnbBcO2-αF2(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5,0≤c≤0.05,0<α<2);LiaNibEcGdO2(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9,0≤c≤0.5,0.001≤d≤0.1);LiaNibCocMndGeO2(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b≤0.9,0≤c≤0.5,0≤d≤0.5,0.001≤e≤0.1。);LiaNiGbO2(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001≤b≤0.1);LiaCoGbO2(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001≤b≤0.1);LiaMnGbO2(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001≤b≤0.1);LiaMn2GbO4(其中,上述化学式中,0.90≤a≤1.8,0.001≤b≤0.1);QO2;QS2;LiQS2;V2O5;LiV2O5;LiIO2;LiNiVO4;Li(3-f)J2(PO4)3(0≤f≤2);Li(3-f)Fe2(PO4)3(0≤f≤2);和LiFePO4
上面化学式中,A为Ni、Co、Mn或它们的组合;R为Al、Ni、Co、Mn、Cr、Fe、Mg、Sr、V、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D为O、F、S、P、或它们的组合;E为Co、Mn或它们的组合;Z为F、S、P或它们的组合;G为Al、Cr、Mn、Fe、Mg、La、Ce、Sr、V或它们的组合;Q为Ti、Mo、Mn或它们的组合;T为Cr、V、Fe、Sc、Y或它们的组合;并且J为V、Cr、Mn、Co、Ni、Cu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为表面具有涂层的化合物,或所述活性材料与上面具有涂层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涂层可包括选自涂布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涂布元素的羟基氧化物、涂布元素的碳酸氧化物和涂布元素的碳酸羟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涂布元素化合物。用于涂层的化合物可为无定形或晶体。包括在涂层中的涂布元素可为Mg、Al、Co、K、Na、Ca、Si、Ti、V、Sn、Ge、Ga、B、As、Zr和它们的混合物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涂布加工可包括任何常规加工,除非它产生对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任何副作用(例如喷涂、浸入),将不再详细说明。
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粘结剂和导电材料。
所述粘结剂提高了所述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彼此及对集流体的粘合性质。所述粘结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聚氯乙烯、羧酸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环氧乙烷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化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环氧树脂和尼龙等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所述导电材料可提高电极的电导率。除非它引起化学变化,可使用任何导电材料作为导电材料。导电材料的实例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碳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包括铜、镍、铝、银等的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的金属类材料;例如聚亚苯基衍生物等的传导聚合物等。
所述电流收集器可为Al,但不限于此。
可以通过混合活性材料和粘结剂,及可选择地导电材料而制备活性材料组合物,并在电流收集器上涂布所述活性材料组合物的方法,制造所述负极和正极。已知电极制造方法,因而本说明书中不详细说明。所述溶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等,但不限于此。
所述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和锂盐。
所述非水有机溶剂用作传递参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的离子的介质。
所述非水有机溶剂可包括碳酸盐类、酯类、醚类、酮类、醇类或质子惰性溶剂。所述碳酸盐类溶剂可包括,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碳酸甲乙酯(ME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等。所述酯类溶剂可包括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二甲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γ-丁内酯、癸内酯、戊内酯、甲羟戊酸内酯、己内酯等。所述醚类溶剂可包括二甲醚、二丁醚、四乙二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甲氧乙烷、2-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呋喃等。所述酮类溶剂可包括环己酮等。所述醇类溶剂可包括乙醇、异丙醇等。所述醇类溶剂可包括乙醇、异丙醇等。所述惰性溶剂包括腈类,例如R-CN(其中,R为C2至C20直链、支链或环烃基,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双键,一个或多个芳环、一个或多个醚键),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二氧戊环,例如1,3-二氧戊环、环丁砜等。
所述非水有机溶剂可单独使用,或在混合物中使用,并且当所述有机溶剂在混合物中使用时,可根据期望的电池性能而控制混合比例。
所述碳酸盐类溶剂可包括环状碳酸盐和直链碳酸盐的混合物。所述环状碳酸盐和所述直链碳酸盐以1:1至1:9的体积比混合。在这个范围内,可提高电解液的性能。
可通过进一步加芳香烃类溶剂到碳酸盐类溶剂而制备所述非水有机溶剂。所述碳酸盐类溶剂与所述芳香烃类溶剂以1:1至30:1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可为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芳香烃类化合物。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03651866300131
上面化学式2中,R1至R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至C10烷基、C1至C10卤代烷基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可包括苯、氟代苯、1,2-二氟代苯、1,3-二氟代苯、1,4-二氟代苯、1,2,3-三氟代苯、1,2,4-三氟代苯、氯代苯、1,2-二氯代苯、1,3-二氯代苯、1,4-二氯代苯、1,2,3-三氯代苯、1,2,4-三氯代苯、碘代苯、1,2-二碘代苯、1,3-二碘代苯、1,4-二碘代苯、1,2,3-三碘代苯、1,2,4-三碘代苯、甲苯、氟代甲苯、1,2-二氯代甲苯、1,3-二氯代甲苯、1,4-二氯代甲苯、1,2,3-三氯代甲苯、1,2,4-三氯代甲苯、氯代甲苯、1,2-二氯代甲苯、1,3-二氯代甲苯、1,4-二氯代甲苯、1,2,3-三氯代甲苯、1,2,4-三氯代甲苯、碘甲苯、1,2-二碘甲苯、1,3-二碘甲苯、1,4-二碘甲苯、1,2,3-三碘甲苯、1,2,4-三碘甲苯、二甲苯或它们的组合。
所述非水电解液可进一步包括碳酸亚乙烯酯或下面化学式3表示的碳酸亚乙酯类化合物,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03651866300141
上面化学式3中,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氰基(CN)、硝基(NO2)、或C1至C5的氟代烷基,条件是R7和R8的至少一个为卤素、氰基(CN)、硝基(NO2)或C1至C5的氟代烷基。
碳酸亚乙酯类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二氟代碳酸亚乙酯、氯代碳酸亚乙酯、二氯代碳酸亚乙酯、溴代碳酸亚乙酯、二溴代碳酸亚乙酯、硝基碳酸亚乙酯、氰基碳酸亚乙酯、氟代碳酸亚乙酯等。为提高循环寿命,可在合适的范围内调节碳酸亚乙烯酯或碳酸亚乙酯类化合物的用量。
锂盐溶解在非水溶剂中,并提供可再充电锂电池的锂离子,并基本地操作可再充电锂电池和提高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离子传输。锂盐的实例可包括LiPF6、LiBF4、LiSbF6、LiAsF6、LiC4F9SO3、LiClO4、LiAlO2、LiAlCl4、LiN(CxF2x+1SO2)(CyF2y+1SO2),其中,x和y为自然数,LiCl、LiI、LiB(C2O4)2(双(草酸根)硼酸锂,LiBOB),和它们的组合,可用作支持电解质盐。所述锂盐可以0.1至2.0M的浓度使用。当包括的锂盐在上述浓度范围内时,由于最佳的电解液传导率和粘度,电解液可具有优异的性能和锂离子迁移率。
隔板113可包括通常用在常规锂电池中的任何材料,只要它们分隔负极112和正极114,并提供锂离子的运输通道。换句话说,隔板可由具有对离子运输的低的阻力和对电解液的优异的浸入的材料制造。例如,所述材料可选自玻璃纤维、聚酯、TEFLON(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PTFE)和它们的组合,并具有无纺布或织物的形态。例如,聚烯烃类聚合物隔板,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为了确保耐热性或机械强度,可使用包括陶瓷组分或聚合物材料的涂布的隔板,并可选择地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下文,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对比例。然而,这些实施例在任何意义上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
实施例1
通过在1L的反应容器中放250mL的氟化氢(HF,5%),它与250mL的硝酸银(AgNO3,10mM)水溶液混合,其中加入10g的硅粉末,并且所述混合物在室温反应6小时而制备多孔的硅。生成物在50℃于5M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2小时以去除硝酸银。
然后,5g的多孔的硅在空气气氛下于800℃反应1小时,以在表面上引入二氧化硅层。这样,合成具有在作为核的多孔的硅上的二氧化硅的壳的核-壳-形颗粒。
所述核-壳-形颗粒在氩气气氛下放入管中,然后在乙炔气体流入管中的同时,在900℃向其中引入碳层。这样,制造具有作为核的硅、作为第一个壳的二氧化硅层和作为第二个壳的碳层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核-壳-形的负极活性材料。
对比例1
通过在1L的反应容器中放250mL的氟化氢(HF,5%),它与250mL的硝酸银(AgNO3,10mM)水溶液混合,其中加入10g的硅粉末,并且所述混合物在室温反应6小时而制备多孔的硅。生成物在50℃于5M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2小时以去除硝酸银。这样,制备包括在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中的多孔的硅。
对比例2
通过在1L的反应容器中放250mL的氟化氢(HF,5%),它与250mL的硝酸银(AgNO3,10mM)水溶液混合,其中加入10g的硅粉末,并且所述混合物在室温反应6小时而制备多孔的硅。生成物在50℃于5M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2小时以去除硝酸银。
接着,5g的多孔的硅在空气气氛下在800℃反应1小时,以在表面上引入二氧化硅层。这样,制备具有作为核的硅和作为壳的二氧化硅层的核-壳-形的负极活性材料。
可再充电锂电池电池(半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2
70wt%的根据实施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10wt%的作为导电材料的高级P碳黑、和20wt%的作为粘结剂的聚丙烯酸(PA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混合物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负极浆料。所述负极浆料在铜箔上涂布,然后干燥和压紧,制造负极。然后,通过使用作为反电极的铝箔制造半电池,在负极和反电极之间插入聚乙烯隔板,并注入通过溶解1.3M的LiPF6于混合溶剂中而制备的电解溶液,所述混合溶剂通过以3:7的体积比混合碳酸亚乙酯(EC)与碳酸乙甲酯(EMC)或碳酸亚乙酯(EC)与碳酸二乙酯(DEC)而制备。
对比例3
除了使用根据对比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以与根据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
对比例4
除了使用根据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以与根据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
实验例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拍摄了根据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的SEM照片。
图2为显示根据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的SEM照片。参照图2,检查了根据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的表面形状。图3为放大图2的照片的SEM照片。参照图3,根据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孔。
图4为显示根据实施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的SEM照片。参照图4,检查了根据实施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的表面形状。图5为放大图4的照片的SEM照片。参照图5,根据实施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孔。
比较图3和图5,根据对比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比根据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小的孔。
实验例2:X衍射分析
图6显示了根据实施例1和对比例1和2的负极活性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X射线衍射分析使用CuKα作为光源。图6中,最低的图显示根据对比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中间的图显示根据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并且最高的图表示根据实施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参照图6,根据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比对比例1厚的SiOx层。此外,图6显示根据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相同的X射线衍射结果。这个结果显示即使碳层形成在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上,但是碳层对根据实施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核和第一个壳没有影响。
实验例3:拉曼光谱分析
图7显示了根据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光谱。通过He-Ne激光及632.8nm的波长进行拉曼光谱分析。参照图7,根据实施例1包括在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碳层具有无定形结构。
实验例4: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充电和放电效率
图8为显示根据实施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充电和放电容量的图。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具有4120mAh/g的放电容量,和3830mAh/g的充电容量,因而在0.1C的速度具有关于电压分布的93%的库伦效率。图8显示根据实施例1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充足的电导率。
实验例5: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特性
图9为显示了根据实施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特性的图。图9中,实心虚线表示电荷容量,而空心虚线表示库伦效率。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在第一个循环和第11个循环没有容量的差异。图9显示了根据实施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具有提高的循环寿命特性。
图10为显示根据对比例3和4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特性的图。图10中,实心虚线表示电荷容量,而空心虚线表示库伦效率。图10中,棱形虚线为显示根据对比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曲线,而环状虚线为显示根据对比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曲线。
参照图10,根据对比例3和4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与实施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相比具有不足的循环寿命特性。
虽然已经结合目前认为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这个公开,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相反,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价的设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可再充电锂电池  112:负极
113:隔板            114:正极
120:电池壳体        140:密封元件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
包括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核;
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所述氧化物层形成在包括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所述核的外面;和
碳层,所述碳层形成在所述能够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包含Si、SiOx1、Si-C复合物、Si-Q合金、Sn、SnOx2、Sn-C复合物、Sn-R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x1和x2在0<x1<2和0<x2<2的范围内,
所述Q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Q不包括Si,并且
所述R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R不包括S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包含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SixMyOz
其中,上面化学式1中,
M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
0.9≤x≤0.99,0≤y≤0.05,且0.01≤z≤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具有5nm至30nm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碳层具有5nm至50nm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是多孔的。
7.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包含:
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
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
插在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之间的隔板;和
电解液。
8.一种制备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含:
制备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热处理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和
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包含Si、SiOx1、Si-C复合物、Si-Q合金、Sn、SnOx2、Sn-C复合物、Sn-R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x1和x2在0<x1<2和0<x2<2的范围内,
所述Q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Q不包括Si,并且
所述R为碱金属、碱土金属、13至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R不包括S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用蚀刻溶液蚀刻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并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中形成孔,而制备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蚀刻溶液包含过氧化氢(H2O2)、氟化氢(HF)、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硝酸(HNO3)、高锰酸钾(KMnO4)、异丙醇(IPA)或它们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通过
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表面上装载金属颗粒,和
蚀刻其上装载金属颗粒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
而制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无电电镀、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热沉积、电子束沉积、溅射、使用有机封端剂的方法或它们的组合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表面上装载所述金属颗粒。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颗粒包含金、银、铂、铜、镍、铝或它们的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空气气氛下进行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热处理,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500至1000℃进行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热处理,以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外面形成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混合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的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和碳原料,进行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上形成碳层的工艺。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能掺杂和去掺杂锂的材料的氧化物层的外面形成碳层的工艺进一步包含热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800℃至1000℃进行所述热处理。
20.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包含:
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制备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
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
插在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之间的隔板;和
电解液。
CN201310349399.XA 2012-08-14 2013-08-12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94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89131A KR101473968B1 (ko) 2012-08-14 2012-08-14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2012-0089131 2012-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4690A true CN103594690A (zh) 2014-02-19
CN103594690B CN103594690B (zh) 2017-08-22

Family

ID=50084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939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94690B (zh) 2012-08-14 2013-08-12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03083B2 (zh)
KR (1) KR101473968B1 (zh)
CN (1) CN103594690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0889A (zh) * 2014-06-19 2016-01-27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6050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742599A (zh) * 2016-03-18 2016-07-06 苏州协鑫集成科技工业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负极材料及电池
CN106058201A (zh) * 2016-07-29 2016-10-26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硅合金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65158A (zh) * 2014-04-09 2016-11-23 橙力电池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3509A (zh) * 2014-04-22 2016-12-14 橙力电池株式会社 负极活性物质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6960947A (zh) * 2016-01-11 2017-07-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23121A (zh) * 2017-10-18 2018-01-23 山东大学 一种金属包覆多孔硅复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63512A (zh) * 2017-10-26 2018-03-3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3733A (zh) * 2019-03-04 2020-09-11 中南大学 一种锂阳极颗粒及其制备和在制备锂阳极、锂电中的应用
CN112086627A (zh) * 2019-06-12 2020-12-15 曾永华 复合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复合电极及锂电池
CN112840484A (zh) * 2019-03-08 2021-05-25 株式会社Lg化学 硫掺杂硅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含负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负极和包含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CN110474037B (zh) * 2019-08-30 2021-08-31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175816A (zh) * 2020-03-23 2022-10-11 东洋纺株式会社 层叠体
TWI826046B (zh) * 2022-10-14 2023-12-11 藍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負極活性材料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2167C (en) 2011-06-24 2018-12-05 Nexeon Ltd Structured particles
WO2013114094A1 (en) 2012-01-30 2013-08-08 Nexeon Limited Composition of si/c electro active material
CN103474666B (zh) * 2013-07-23 2016-03-02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1550781B1 (ko) 2014-07-23 2015-09-08 (주)오렌지파워 2 차 전지용 실리콘계 활물질 입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16033901A (ja) * 2014-07-31 2016-03-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正極および電池
GB2533161C (en) 2014-12-12 2019-07-24 Nexeon Ltd Electrodes for metal-ion batteries
KR101614016B1 (ko) * 2014-12-31 2016-04-20 (주)오렌지파워 실리콘계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702404B1 (ko) * 2015-02-05 2017-02-03 울산과학기술원 나노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EP3264505A4 (en) * 2015-02-24 2018-08-01 Nexeon Ltd Silicon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KR101726037B1 (ko) * 2015-03-26 2017-04-11 (주)오렌지파워 실리콘계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826391B1 (ko) * 2015-03-31 2018-02-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공성 실리콘-실리콘옥사이드-탄소 복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908524B1 (ko) * 2015-12-29 2018-10-16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실리콘계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099068A (zh) * 2016-08-12 2016-11-09 中南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
GB2563455B (en) 2017-06-16 2019-06-19 Nexeon Ltd Particulate electroactive materials for use in metal-ion batteries
WO2019080346A1 (zh) * 2017-10-23 2019-05-02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缓冲、掺杂锂的硅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8417784A (zh) * 2018-01-11 2018-08-17 南昌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285998B (zh) * 2018-08-09 2022-04-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硅/硅铁氧化物/氧化铁/碳的核壳复合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9220B (zh) * 2018-10-10 2021-03-23 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所用补锂多孔一氧化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94468B1 (ko) 2019-01-16 2022-05-04 주식회사 테라테크노스 코어 쉘 나노와이어 기반 탄소복합 음극재
CN111342027A (zh) * 2020-03-18 2020-06-26 深圳索理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修饰无定形SiOx壳层包覆纳米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12635744B (zh) * 2021-03-09 2021-05-25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碳硅锡复合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71440B (zh) * 2021-07-09 2022-09-13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氧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WO2023070382A1 (zh) * 2021-10-27 2023-05-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硅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材料、负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1202A (zh) * 2010-07-29 2010-11-24 大连理工大学 采用电子束注入去除多晶硅中杂质硼的方法
CN102185142A (zh) * 2011-04-08 2011-09-14 厦门大学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14492B1 (ko) * 2011-04-15 2012-02-24 세진이노테크(주)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7830C (zh) * 2004-03-08 2009-10-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法以及包含它的可充电锂电池
US20130040199A1 (en) * 2010-04-26 2013-02-14 Hideyuki Yamamur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JP5406799B2 (ja) * 2010-07-29 2014-02-0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1253494B1 (ko) 2010-12-13 2013-04-15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1452027B1 (ko) 2011-06-17 2014-10-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1202A (zh) * 2010-07-29 2010-11-24 大连理工大学 采用电子束注入去除多晶硅中杂质硼的方法
CN102185142A (zh) * 2011-04-08 2011-09-14 厦门大学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14492B1 (ko) * 2011-04-15 2012-02-24 세진이노테크(주)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WEI SU ET AL: ""Core-double-shell Si@SiO2@C nanocomposite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CHEM.COMMUN》, vol. 46, 5 February 2010 (2010-02-05), pages 2590 - 2592 *
LIWEI SU ET AL: ""Core-double-shell Si@SiO2@C nanocomposite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CHEM.COMMUN》, vol. 46, 5 February 2010 (2010-02-05), pages 2590 - 2592, XP002728259, DOI: doi:10.1039/B925696B *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158A (zh) * 2014-04-09 2016-11-23 橙力电池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65158B (zh) * 2014-04-09 2020-04-10 纳新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3509A (zh) * 2014-04-22 2016-12-14 橙力电池株式会社 负极活性物质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6233509B (zh) * 2014-04-22 2020-09-04 纳新有限公司 负极活性物质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5280889B (zh) * 2014-06-19 2018-05-11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0889A (zh) * 2014-06-19 2016-01-27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6050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406050B (zh) * 2015-12-31 2018-11-0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US11791461B2 (en) 2015-12-31 2023-10-17 Btr New Material Group Co., Ltd. Composite silico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CN106960947A (zh) * 2016-01-11 2017-07-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742599B (zh) * 2016-03-18 2019-04-26 苏州协鑫集成科技工业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负极材料及电池
CN105742599A (zh) * 2016-03-18 2016-07-06 苏州协鑫集成科技工业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负极材料及电池
CN106058201A (zh) * 2016-07-29 2016-10-26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硅合金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3121B (zh) * 2017-10-18 2019-12-27 山东大学 一种金属包覆多孔硅复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3121A (zh) * 2017-10-18 2018-01-23 山东大学 一种金属包覆多孔硅复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63512B (zh) * 2017-10-26 2020-02-2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63512A (zh) * 2017-10-26 2018-03-3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核壳结构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3733A (zh) * 2019-03-04 2020-09-11 中南大学 一种锂阳极颗粒及其制备和在制备锂阳极、锂电中的应用
CN111653733B (zh) * 2019-03-04 2021-09-21 中南大学 一种锂阳极颗粒及其制备和在制备锂阳极、锂电中的应用
CN112840484A (zh) * 2019-03-08 2021-05-25 株式会社Lg化学 硫掺杂硅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含负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负极和包含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CN112086627A (zh) * 2019-06-12 2020-12-15 曾永华 复合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复合电极及锂电池
CN112086627B (zh) * 2019-06-12 2022-05-17 曾永华 复合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复合电极及锂电池
CN110474037B (zh) * 2019-08-30 2021-08-31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175816A (zh) * 2020-03-23 2022-10-11 东洋纺株式会社 层叠体
CN115175816B (zh) * 2020-03-23 2024-03-08 东洋纺株式会社 层叠体
TWI826046B (zh) * 2022-10-14 2023-12-11 藍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負極活性材料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03083B2 (en) 2015-12-01
CN103594690B (zh) 2017-08-22
KR101473968B1 (ko) 2014-12-18
KR20140022679A (ko) 2014-02-25
US20140050987A1 (en)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4690B (zh)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及包括它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KR101338142B1 (ko) 리튬 공기 전지
JP5414658B2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用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2次電池
US8524394B2 (en) Negative electrode and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same
CN103477472B (zh)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阳极活性材料、制造它的方法和包含它的锂二次电池
CN102044670A (zh) 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充电锂电池
CN102237523A (zh) 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和可充电锂电池
KR20110080827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3579594B (zh) 负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US20140315089A1 (en)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237509A (zh) 用于能量存储装置的负极和能量存储装置
KR101456201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3247789A (zh) 负极活性材料、其制造方法和包括其的可充电锂电池
KR20100064631A (ko) 양극 활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양극 및 리튬 전지
JP2019075391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20140120751A (ko)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음극 활물질을 포함하는 전기 화학 소자
KR20110024533A (ko) 리튬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구비한 리튬 전지
JP2014116300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20117526A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US10511015B2 (en) Electrode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093697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1147200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1490294B1 (ko)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상기 양극을 포함하는 전기 화학 소자
CN102280615A (zh) 用于制造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和可充电锂电池
KR102452938B1 (ko) 리튬 금속 전지용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금속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0

Address after: Ulsan,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UNIST(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Ulsan,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Unist Academy-Industry Research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