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4080B - 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4080B
CN103564080B CN201310513691.0A CN201310513691A CN103564080B CN 103564080 B CN103564080 B CN 103564080B CN 201310513691 A CN201310513691 A CN 201310513691A CN 103564080 B CN103564080 B CN 103564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amellia
jasmine
flower
bas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136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4080A (zh
Inventor
吴光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WENJUN TEA-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吴光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吴光伦 filed Critical 吴光伦
Priority to CN2013105136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64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64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4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4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4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茶胚处理,茉莉花养护及五次窨花处理。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花茶香味浓郁持久,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茶树的幼芽嫩叶,属双子叶植物,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备受全世界人民的欢迎。茉莉花茶是茶叶中的一种,是将绿茶茶坯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
茉莉花茶因产地不同,其制作工艺与品质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产地有福建福州,浙江金华,江苏苏州,四川成都,安徽黄山,广西横县,重庆等地。目前常规制备工艺为先制备茶胚,按一定比例与茉莉花混合进行窨制提香。该类常规工艺制备出的茉莉花茶虽然口感醇厚,但是制备工艺较为繁琐,且制备出的茉莉花茶香气持续时间较短,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茉莉花茶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对各个加工参数进行优化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香味持久、清新爽口的茉莉花茶制备方法,该方法对茶胚的制备、鲜花的养护及窨花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对现有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得茉莉花茶的品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5~8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然后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5~8cm,花温控制在36~40℃,依次15~25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20~1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将室温控制在24~30℃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6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将室温控制在24℃~30℃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9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5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在24℃~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在24~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5~3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6~20cm,窨制3~4.5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23转/分,投茶量8.0kg~9kg,温度为80~85℃,炒3~4分钟,然后再用70~75℃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优选地,S1步骤所述的成型处理是采用理条机做形,温度控制为80~110℃,时间15分钟~20分钟,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60~80℃,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
优选地,S1步骤所述的炒制温度为130~150℃,下锅时含水量为8~10%。
优选地,S1步骤所述的远红外增香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
优选地,S2步骤所述的茉莉花养护,花温温度为38℃。
优选地,S3步骤至S6步骤任意一步所述的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30℃时,通花处理结束。
优选地,S3步骤至S6步骤任意一步所述的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
优选地,S3步骤所述的茶花配比为100:130,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4~16cm,将室温控制在26~28℃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3~15cm,续窨6小时起花。
本发明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茶胚在成型处理过程中,将茶胚转移到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该方法制备的茶条紧直匀齐,色泽绿润,茶条完整,解决了成型处理过程中茶条松软,色泽差,易破碎的问题。
(2)本发明茶胚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红外增香,该方法可以增加茶胚的香味,且香味更为持久,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制作的茶胚香味不持久的问题;
(3)本发明茉莉花茶采用茶树的嫩芽或嫩叶为原料,与新鲜茉莉花进行窨制,有效的将茉莉花的香味融入到茶胚中,香味清新持久。
(4)本发明工艺的茉莉花鲜花养护花温控制在36~40℃有利于茉莉花吐香,其中38℃为吐香的最佳温度,当温度超过41℃时就要翻堆散热,翻动时向空中抛撒,促进散热降温,增加鲜花与空气的摩擦,同时促进开放和香气形成,15~25分钟翻一次为宜。传统工艺鲜花养护花温控制在44~46℃,超过47℃时才翻堆散热,翻动时只移动茉莉鲜花上下位置,散热降温效果不佳,44~46℃有损鲜花生机,不利于鲜花香气的形成和吐香。
(5)本发明工艺茶花拌和后堆放高度控制在11~18cm,茶胚内温度上升到40℃~42℃时进行通花,有利于较长时间内保持鲜花生机和吐香。传统工艺花拌和后匀堆高度控制在25~30cm,茶胚内温度上升到46℃~48℃时进行通花,保持鲜花生机时间短而影响到吐香量,影响了香气浓度和持久度。
(6)本发明工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10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有利于保留较低沸点芳香物质,有利于增加香气浓度和持久度。而传统工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120℃~13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4.5%~5.0%,干燥高温和低茶胚水分含量挥发了大量的香气成分,影响于茶叶香气浓度和持久度。
(7)本发明工艺用100型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23转/分,投茶量8.0kg~9kg,温度为70~85℃,炒制过程中打开排湿风扇排湿,茶花紧贴锅壁,滚翻交融,均匀混合,相互紧贴,茶充分吸收花香,炒20-25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7.0~7.2%,茶叶外形完整,花香与茶香交融,茶叶鲜爽度和浓度特好。而传统工艺用100型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30~34转/分,投茶量10kg~12kg,温度为110~120℃,炒制过程中不使用排风扇排湿,炒茶机转速快,茶花翻动力大,空中抛动弧度大,茶花相互接触和紧贴机会相对较少,影响了茶叶吸收花香,炒制时间12-16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5.5~6.0%,茶叶外形欠完整,碎断多,花香与茶香融合度较差,香气鲜爽度和浓度一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本发明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5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然后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5cm,花温控制在36℃,依次15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2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将室温控制在24℃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将室温控制在24℃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在24℃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在24℃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6cm,窨制3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转/分,投茶量8.0kg,温度为80℃,炒3分钟,然后再用70℃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实施例2:
本发明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6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然后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6cm,花温控制在38℃,依次20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处理;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3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5cm,将室温控制在28℃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3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5cm,将室温控制在26℃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3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5cm,在26℃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3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6cm,在28℃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5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6cm,窨制3.5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20转/分,投茶量8.5kg,温度为80℃,炒3分钟,然后再用75℃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实施例3:
本发明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8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然后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8cm,花温控制在40℃,依次25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处理;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8cm,将室温控制在30℃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6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10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6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8cm,将室温控制在30℃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6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8cm,在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6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8cm,在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6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3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20cm,窨制4.5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23转/分,投茶量9kg,温度为85℃,炒3~4分钟,然后再用75℃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实施例4:
本发明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5~8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成型处理是采用理条机(6CCB-80-12型)做形,温度控制为80~110℃,时间15分钟~20分钟,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60~80℃,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130~150℃,下锅时含水量为8~10%,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5~8cm,花温控制在36~40℃,依次15~25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处理;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20~1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将室温控制在24~30℃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30℃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6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将室温控制在24℃~30℃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30℃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9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5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在24℃~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30℃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在24~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30℃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5~3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6~20cm,窨制3~4.5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23转/分,投茶量8.0kg~9kg,温度为80~85℃,炒3~4分钟,然后再用70~75℃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实施例5:
本发明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5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成型处理是采用理条机(6CCB-80-12型)做形,温度控制为80℃,时间15分钟,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60℃,时间为15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130℃,下锅时含水量为8~10%,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5cm,花温控制在36℃,依次15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处理;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2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将室温控制在24℃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将室温控制在24℃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在24℃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在24℃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6cm,窨制3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转/分,投茶量8.0kg,温度为80℃,炒3分钟,然后再用70℃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实施例6:
本发明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6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成型处理是采用理条机(6CCB-80-12型)做形,温度控制为90℃,时间18分钟,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70℃,时间为18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140℃,下锅时含水量为8~10%,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6cm,花温控制在38℃,依次12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处理;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4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6cm,将室温控制在26℃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8℃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4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6cm,将室温控制在26℃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6℃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5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6cm,在26℃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6℃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4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6cm,在26℃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6℃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4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3℃,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8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8cm,窨制4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20转/分,投茶量8.5kg,温度为83℃,炒3分钟,然后再用73℃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实施例7:
本发明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8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成型处理是采用理条机(6CCB-80-12型)做形,温度控制为110℃,时间20分钟,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80℃,时间为20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150℃,下锅时含水量为8~10%,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8cm,花温控制在40℃,依次25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处理;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8cm,将室温控制在30℃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30℃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6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10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6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8cm,将室温控制在30℃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30℃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6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8cm,在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30℃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6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8cm,在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30℃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6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3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20cm,窨制4.5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23转/分,投茶量9kg,温度为85℃,炒4分钟,然后再用75℃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实施例8: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6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然后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6cm,花温控制在38℃,依次20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处理;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3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6cm,将室温控制在28℃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4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10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6cm,将室温控制在26℃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2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4cm,在24℃~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2cm,续窨6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5cm,在26℃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5cm,续窨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6cm,窨制3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转/分,投茶量9kg,温度为85℃,炒4分钟,然后再用75℃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下面通过具体的参数试验来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材料和仪器:
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名选131、名选311等良种茶树,鲜叶标准包括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等新鲜茶叶,采摘时间为3月至9月;
实验一、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实验
(1)本发明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50kg,先摊晾5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成型处理是采用理条机(6CCB-80-12型)做形,温度控制为80℃,时间15分钟,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60℃,时间为15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130℃,下锅时含水量为8~10%,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取新鲜茉莉花200kg,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5cm,花温控制在38℃,依次15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处理;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2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将室温控制在24℃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将室温控制在24℃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在24℃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cm,在24℃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时,通花处理结束,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cm,续窨4小时起花,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6cm,窨制3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转/分,投茶量8.0kg,温度为80℃,炒3分钟,然后再用70℃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该方法采用理条机(6CCB-80-12型)做形,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该方法制备的茶条紧直匀齐,色泽绿润,茶条完整,解决了成型处理过程中茶条松软,色泽差,易破碎的问题。本发明茶胚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红外增香,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制作的茶胚香味不持久的问题。本发明的茉莉花鲜花养护花温控制38℃最有利于茉莉花吐香,是茉莉花吐香的最佳温度。
(2)传统工艺方法:选取新鲜茶叶,按照常规工艺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制备成茶胚,选取新鲜茉莉花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通风,摊晾、筛花,与茶胚混合,按照常规工艺“五窨一提”法制备茉莉花茶。
(3)检测指标:利用气相色谱仪(GC7890,美国安捷伦)测定茉莉花茶中香精油、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及苯甲醇主要的香气成分。
(4)检测方法:采用蒸馏萃取法进行香精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香气成分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香气定性分析,利用内标物峰面积定量计算香气成分的含量。
色谱柱温度条件为:500℃(3min)→800℃(2min)→215℃(3℃/min),维持7分钟;检测用载气:氮气;进样量:1ul;分流比:10:1。
(5)实验结果
表1不同工艺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外观及口感评定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茉莉花茶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外观口感比较
实验二、本发明方法的工艺参数实验
(1)将实验一S1步骤去除,改用常规工艺进行杀青、揉捻、理条成型、炒制及常规条件下进行远红外增香,其余步骤S2至S7步骤均同实验一。
(2)传统工艺方法:选取新鲜茶叶,按照常规工艺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制备成茶胚,选取新鲜茉莉花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通风,摊晾、筛花,与茶胚混合,按照常规工艺“五窨一提”法制备茉莉花茶。
(3)检测指标:利用气相色谱仪(GC7890,美国安捷伦)测定茉莉花茶中香精油、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及苯甲醇主要的香气成分。
(4)检测方法:采用蒸馏萃取法进行香精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香气成分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香气定性分析,利用内标物峰面积定量计算香气成分的含量。
色谱柱温度条件为:500℃(3min)→800℃(2min)→215℃(3℃/min),维持7分钟;检测用载气:氮气;进样量:1ul;分流比:10:1。
(5)实验结果
表3不同工艺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本发明去掉S1步骤工艺所得到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高于传统工艺制备得到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外观及口感评定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茉莉花茶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结果见表4。
表4本发明去除S1步骤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外观口感比较
实验三、本发明方法的工艺参数实验
(1)将实验一S1步骤和S2步骤同时去除,改用常规工艺进行杀青、揉捻、理条成型、炒制及常规条件下进行远红外增香,采用常规的温度和方法进行茉莉花养护,按常规工艺进行第一步窨制,其余步骤S4至S7步骤均同实验一。
(2)传统工艺方法:选取新鲜茶叶,按照常规工艺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制备成茶胚,选取新鲜茉莉花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通风,摊晾、筛花,与茶胚混合,按照常规工艺“五窨一提”法制备茉莉花茶。
(3)检测指标:利用气相色谱仪(GC7890,美国安捷伦)测定茉莉花茶中香精油、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及苯甲醇主要的香气成分。
(4)检测方法:采用蒸馏萃取法进行香精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香气成分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香气定性分析,利用内标物峰面积定量计算香气成分的含量。
色谱柱温度条件为:500℃(3min)→800℃(2min)→215℃(3℃/min),维持7分钟;检测用载气:氮气;进样量:1ul;分流比:10:1。
(5)实验结果
表5不同工艺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去掉本发明S1、S2步骤工艺制备得到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略高于传统工艺制备得到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外观及口感评定结果表明,去掉本发明S1、S2和S3步骤工艺茶制备得到茉莉花茶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接近,结果见表6。
表6本发明去除S1和S2步骤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外观口感比较
实验四、本发明方法的工艺参数实验
(1)将实验一S1步骤、S2和S3步骤同时去除,改用常规工艺进行杀青、揉捻、理条成型、炒制及常规条件下进行远红外增香,采用常规的温度和方法进行茉莉花养护,其余步骤S3至S7步骤均同实验一。
(2)传统工艺方法:选取新鲜茶叶,按照常规工艺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制备成茶胚,选取新鲜茉莉花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通风,摊晾、筛花,与茶胚混合,按照常规工艺“五窨一提”法制备茉莉花茶。
(3)检测指标:利用气相色谱仪(GC7890,美国安捷伦)测定茉莉花茶中香精油、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及苯甲醇主要的香气成分。
(4)检测方法:采用蒸馏萃取法进行香精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香气成分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香气定性分析,利用内标物峰面积定量计算香气成分的含量。
色谱柱温度条件为:500℃(3min)→800℃(2min)→215℃(3℃/min),维持7分钟;检测用载气:氮气;进样量:1ul;分流比:10:1。
(5)实验结果
表7不同工艺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去掉本发明S1、S2和S3步骤工艺制备得到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略低于传统工艺制备得到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外观及口感评定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茉莉花茶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结果见表8。
表8本发明去除S1步骤、S2和S3步骤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外观口感比较
实验五、本发明方法的工艺参数实验
(1)将实验一S3至S7步骤同时去除,改用常规“五窨一提”法制备茉莉花茶,其余步骤S1至S2步骤均同实验一。
(2)传统工艺方法:选取新鲜茶叶,按照常规工艺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制备成茶胚,选取新鲜茉莉花按照常规工艺进行通风,摊晾、筛花,与茶胚混合,按照常规工艺“五窨一提”法制备茉莉花茶。
(3)检测指标:利用气相色谱仪(GC7890,美国安捷伦)测定茉莉花茶中香精油、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及苯甲醇主要的香气成分。
(4)检测方法:采用蒸馏萃取法进行香精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香气成分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香气定性分析,利用内标物峰面积定量计算香气成分的含量。
色谱柱温度条件为:500℃(3min)→800℃(2min)→215℃(3℃/min),维持7分钟;检测用载气:氮气;进样量:1ul;分流比:10:1。
(5)实验结果
表9不同工艺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保留S1步骤和S2步骤,去掉本发明S3至S7步骤工艺,改用常规“五窨一提”制备得到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略高于传统工艺制备得到的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
外观及口感评定结果表明,保留S1步骤和S2步骤,去掉本发明S3至S7步骤工艺,改用常规“五窨一提”的方法制备得到茉莉花茶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接近,结果见表10。
表10本发明去除S3至S7步骤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茉莉花茶外观口感比较
本发明工艺的茉莉花鲜花养护花温控制在36~40℃有利于茉莉花吐香,其中38℃为吐香的最佳温度,当温度超过41℃时就要翻堆散热,翻动时向空中抛撒,促进散热降温,增加鲜花与空气的摩擦,同时促进开放和香气形成,15~25分钟翻一次为宜。传统工艺鲜花养护花温控制在44~46℃,超过47℃时才翻堆散热,翻动时只移动茉莉鲜花上下位置,散热降温效果不佳,44~46℃有损鲜花生机,不利于鲜花香气的形成和吐香。
本发明工艺茶花拌和后匀堆高度控制在11~18cm,茶胚内温度上升到40℃~42℃时进行通花,有利于较长时间内保持鲜花生机和吐香。传统工艺花拌和后匀堆高度控制在25~30cm,茶胚内温度上升到46℃~48℃时进行通花,保持鲜花生机时间短而影响到吐香量,影响了香气浓度和持久度。
本发明工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10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有利于保留较低沸点芳香物质,有利于增加香气浓度和持久度。而传统工艺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120℃~13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4.5%~5.0%,干燥高温和低茶胚水分含量挥发了大量的香气成分,影响于茶叶香气浓度和持久度。
本发明工艺用100型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23转/分,投茶量8.0kg~9kg,温度为70~85℃,炒制过程中打开排湿风扇排湿,茶花紧贴锅壁,滚翻交融,均匀混合,相互紧贴,茶充分吸收花香,炒20-25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7.0~7.2%,茶叶外形完整,花香与茶香交融,茶叶鲜爽度和浓度特好。而传统工艺用100型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30~34转/分,投茶量10kg~12kg,温度为110~120℃,炒制过程中不使用排风扇排湿,炒茶机转速快,茶花翻动力大,空中抛动弧度大,茶花相互接触和紧贴机会相对较少,影响了茶叶吸收花香,炒制时间12-16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5.5~6.0%,茶叶外形欠完整,碎断多,花香与茶香融合度较差,香气鲜爽度和浓度一般。
综述所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茉莉花茶工艺明显优于传统制备茉莉花茶的工艺。

Claims (8)

1.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茶胚处理:取新鲜茶叶,先摊晾5~8小时后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揉捻,再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成型处理,将成型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然后对其进行远红外增香,得到含水量为5~7%的茶胚;
    S2:茉莉花养护:将新鲜茉莉花摊放在养护车间,摊放厚度为5~8cm,花温控制在36~40℃,依次15~25分钟翻一次茉莉花,待鲜花开放率达到96%以上时结束鲜花养护;
    S3:第一次窨花:将S1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120~1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将室温控制在24~30℃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4:第二次窨花:将S3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50~6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将室温控制在24℃~30℃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放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9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5:第三次窨花:将S4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5~55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在24℃~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90℃,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6:第四次窨花:将S5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40~5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2~18cm,在24~30℃室温环境下窨制,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进行堆放,高度11~16cm,续窨4~8小时起花,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干燥,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0℃~85℃,烘干后的茶胚水分含量控制在7.5%~8.5%;
S7:第五次窨花:将S6步骤得到的茶胚与S2步骤的茉莉花按重量100:25~30的比例进行茶花配比,堆高16~20cm,窨制3~4.5小时,再用炒茶机炒制,炒茶机转速为18~23转/分,投茶量8.0~9.0kg,温度为80~85℃,炒3~4分钟,然后再用70~75℃炒制,茶叶含水量6.5~7.2%时,下锅摊晾至室温,得到鲜爽型茉莉花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所述的成型处理是采用理条机做形,温度控制为80~110℃,时间15分钟~20分钟,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60~80℃,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所述的炒制温度为130~150℃,下锅时含水量为8~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所述的远红外增香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所述的茉莉花养护,花温温度为3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至S6步骤任意一步所述的通花处理是将茶花向空中抛撒,摊放,让茶花散热,此步骤反复进行,待茶花温度降低到24℃~30℃时,通花处理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至S6步骤任意一步所述的起花是将茉莉花从茶胚中取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所述的茶花配比为100:130,茶花拌和后进行摊放,摊放高度为14~16cm,将室温控制在26~28℃下窨制,当茶花内温度上升到40℃时进行通花处理,通花后再堆放,高度13~15cm,续窨6小时起花。
CN201310513691.0A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564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13691.0A CN103564080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13691.0A CN103564080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4080A CN103564080A (zh) 2014-02-12
CN103564080B true CN103564080B (zh) 2015-04-15

Family

ID=50037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13691.0A Active CN103564080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640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1214A (zh) * 2014-07-19 2014-12-03 黄山市翠绿茶菊有限公司 一种花茶母茶窨制花茶的方法
CN104171124B (zh) * 2014-07-31 2017-01-11 四川省南方叶嘉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蒙顶甘露花茶的加工方法
CN104957298B (zh) * 2015-05-29 2018-10-19 陈文创 养生茉莉花茶
CN105767318A (zh) * 2016-05-04 2016-07-20 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茉莉花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8634034A (zh) * 2018-06-26 2018-10-12 广西春之森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有机茉莉花南山白毛茶的制作方法
CN112704145A (zh) * 2021-01-05 2021-04-27 四川省文君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茉莉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12616975A (zh) * 2021-01-11 2021-04-09 湖南平嘉鑫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茉莉花茶生产工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5882A (zh) * 2010-09-07 2011-02-09 四川了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拆花茶的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214A (zh) * 2009-02-19 2009-08-26 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茉莉花茶及制备方法
CN102986954A (zh) * 2012-12-25 2013-03-27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窨制方法
CN103039640B (zh) * 2013-01-30 2014-07-23 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茉莉花茶饼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5882A (zh) * 2010-09-07 2011-02-09 四川了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拆花茶的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4080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4080B (zh) 一种鲜爽型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CN102599306B (zh) 沉香茶的制作工艺
CN103704385B (zh) 一种高品质茉莉花茶的制作方法
CN101524103B (zh) 一种花香绿茶的制备工艺
CN103250818A (zh) 一种清香铁观音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CN104814168A (zh) 一种高香型祁门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938676B (zh) 一种紫红色茶汤适口型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4705430A (zh) 一种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04054852B (zh) 一种安溪铁观音变温烘焙方法
CN102940064B (zh) 一种以黄茶为胚料的珠兰花茶加工方法
CN104686762A (zh) 一种复合金花茶的窨制方法
CN102265944A (zh)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3734364A (zh) 一种鲜香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5325580A (zh) 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的加工方法
CN104171041B (zh) 一种蒙顶石花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96B (zh) 一种栗香带花香型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CN104585373A (zh) 一种绿茶工艺花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工艺花茶
CN103783174A (zh) 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5642A (zh) 精品茉莉花茶的制作方法
CN105104599A (zh) 一种绿茶的制作工艺
CN105166121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CN104186722B (zh) 一种使用渥堆工艺的条状乌龙茶生产方法
CN103784516A (zh) 一种盐炙车前子的制备方法
CN106993668A (zh) 一种翠芽的制作工艺
CN106509173A (zh) 一种紫娟花茶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Assignee: Hunan Xiaoxiang Tea Co. Ltd

Assignor: Wu Guanglun

Contract record no.: 201651000002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eparation method of fresh type jasmine scented tea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1121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5

Address after: 611530 Qiongl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WENJUN TEA-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1539 Tianqing Street, Linqiong Town, Qionglai City,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107 with 77

Patentee before: Wu Guangl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