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1959A -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1959A
CN103561959A CN201280024598.7A CN201280024598A CN103561959A CN 103561959 A CN103561959 A CN 103561959A CN 201280024598 A CN201280024598 A CN 201280024598A CN 103561959 A CN103561959 A CN 103561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rintable fabric
fabric band
segmentation
centra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45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1959B (zh
Inventor
克里斯多夫·阿尔班·海克尔
弗兰克·埃伯哈德·胡普曼
斯特凡·旺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602570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56195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10768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1076899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10887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1088776B3/d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ublication of CN103561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1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1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1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41J15/165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for tensio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by use of redirecting rollers or redirecting nonrevolving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印刷中心滚筒和单独的、与印刷中心滚筒对应的驱动机,穿过印刷机的承印材料带的运输路径至少具有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分别由承印材料带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的接触位置限定,至少第一分段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在第一分段中的带应力的第一测量装置对应,且至少第二分段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在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的第二测量装置对应,设置机器控制装置,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既考虑所述第一测量装置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也考虑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至少在承印材料带的运输路径的所述第一分段和/或所述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调整承印材料带的带应力的方法。

Description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印刷机和按照权利要求4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不同的能够应用在印刷机中的印刷方法。此类印刷方法的一种是喷墨印刷。这里,一个个墨滴从喷头的喷嘴冲出且传递到承印材料上,使得在承印材料上得到印刷图。通过一个个操控大量喷嘴可以提供不同的印刷图。不存在固定的印版且因此可以单独地设计每一个印刷产品。因此,可以制造个性化的印刷产品和/或由于印版的节省以较小的成本制造印数较小的印刷产品。
印刷图与双面印刷的承印材料的正面和反面的精确的一致性被称作套准(DIN16500-2)。在多色印刷中,当不同颜色的一个个印刷图精确地配合结合成一个图片时,其被称作对版(Passer)(DIN16500-2)。结合喷墨印刷也需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持对版和/或套准。
EP2202081A1和JP2003-063737A分别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其中,印刷机具有第一印刷单元和干燥机,其中,第一印刷单元具有中心滚筒和至少一个对准第一中心滚筒的滚筒壳面的喷墨印刷头,中心滚筒具有合适的、与第一中心滚筒对应的驱动机。
EP1155987B1公开了一种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卷筒纸开卷装置,其中,卷筒纸开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和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通过至少一个转矩传输器连接的驱动机,卷筒纸开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两个支臂和/或在所述支架上设置两个支臂,所述支架可围绕摆轴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的位置固定的机架摆动地设置。
公知的是,喷墨印刷方法也能够应用于印刷纺织承印材料。这里,纺织承印材料特别是被理解为DIN60000(1969年1月)规定的材料。与纸类或金属等承印材料不同,纺织承印材料在其形状上相对不稳定。这样,纺织材料比如经常可或多或少程度上地伸展,其中,在一个方向上伸展时,大多还同时在另一个、比如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堆积。因此,必须针对套准正确地印刷纺织承印材料不仅正确地调节承印材料的位置,而且还必须至少在印刷进程中注意承印材料的稳定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印刷机和一种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该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以及权利要求41的特征实现。
能够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能够特别好地调整承印材料的带应力。这比如通过优选多个被驱动的旋转体和/或相应的顶压辊(其由此处于接触中)和/或优选一排被设计为测量辊的测量装置实现。如此优选被调整的带应力除了避免带撕裂和/或松弛外还改进了对版和/或套准,因为承印材料带的伸展直接取决于作用到承印材料带上的力。另一个优点在于,能够从印刷运行开始就生产可用的印刷产品,因为至少一个印刷头优选在承印材料带的所有运输速度下都喷射油墨且优选在承印材料带的运输速度的所有加速度(特别是正的和/或负的加速度)下都喷射油墨。这特别是通过精确地调整带应力实现。由此节省了时间和材料,因为产生较少的错误印刷和/或较少的未承印的承印材料。
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优选设置至少两个带边缘对准器实现了承印材料带的特别精确的运输且由此能够实现特别好的印刷结果。
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相应地设置至少一个中心滚筒和/或优选至少一个干燥机和/或优选卷筒纸开卷装置能够实现紧凑的建造方式。特别是通过优选设置相应的干燥机和必要时的冷却装置可以在较短的运输路径上实施承印材料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带的干燥。通过较短的运输路径避免了对版和/或套准的困难且将白色废页的量保持得较小。此外,这还使得带应力的调整变得容易。通过相应地设置印刷单元和干燥机可以避免已经印刷好的印刷图的涂抹。通过优选设置具有两个干燥机的干燥单元改进了印刷单元和干燥机的可接近性且实现了承印材料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带的优化的运输路径。优选使用至少一个辐射干燥机改进了能耗、特别是在使用红外线辐射干燥机的情况下。这还优选通过辐射干燥机与流通干燥机的组合得到加强。为此,优选在至少一个干燥机上设置至少一个通风设备。优选对称地构造中心滚筒和干燥机实现了模块化的建造方式,其中,借助于较少的导辊实现了印刷机的简单的方向变换。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卷筒纸印刷机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具有双排印刷头的印刷单元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干燥机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一个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承印材料带和干燥机的多个辐射源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卷筒纸开卷装置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卷筒纸开卷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卷筒纸开卷装置的支承框架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卷筒纸开卷装置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承印材料带在后续处理设备中的运输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承印材料源100、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优选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优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和优选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以及至少一个后续处理设备500。印刷机01此外还优选被设计为喷墨印刷机01。优选该印刷机被设计为卷筒纸印刷机,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卷筒纸喷墨印刷机。印刷机01比如被设计为轮转印刷机01、比如被设计为卷筒纸轮转印刷机01、特别是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01。在卷筒纸印刷机01的情况下,承印材料源100被设计为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在单张纸轮转印刷机的情况下,承印材料源100被设计为单张纸推纸器。在承印材料源100中,优选关于至少承印材料02的边缘对齐承印材料02。在卷筒纸印刷机01的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由承印材料辊101退卷带状的承印材料02、即承印材料带02、比如纸带02、或织物带02、或薄片02、比如塑料薄片02或金属薄片02,且优选关于其边缘对齐。接着,承印材料02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带02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传导,在第一印刷单元中,承印材料02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带02借助于至少一种油墨至少单面地配上印刷图。
在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承印材料02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带02优选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用以干燥涂布的油墨。油墨在前面和后面的描述中应该普遍被理解为一种涂层剂,特别是一种漆。优选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是干燥单元300的组成部分。在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且优选穿过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之后,承印材料02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带02优选输送到至少一个后续处理设备500且在那里继续进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处理设备500比如被设计为至少一个折页装置500和/或卷绕设备500。在所述至少一个折页装置500中,优选双面印刷的承印材料02被继续处理成一个个印刷制品。这特别表示,沿承印材料02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带02穿过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在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优选设置至少第一干燥机301以及之后设置至少第二印刷单元400以及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由此确保了以高质量实现承印材料02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带02的双面印刷。
下面,详细描述卷筒纸印刷机01。但相应的细节可以同样应用于其他印刷机01、比如单张纸印刷机上,只要其不相矛盾。优选应用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的承印材料卷筒101优选分别具有套筒,带状的承印材料02针对在卷筒纸印刷机01中的应用卷绕到该套筒上。承印材料带02优选具有700-900mm的宽度,但还可以具有任意的更小或优选更大的宽度。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可旋转地设置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卷筒纸开卷装置100被设计为适用于容纳承印材料卷筒101,具有仅一个用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保存位置。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卷筒纸开卷装置100被设计为换卷器100且具有用于至少两个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多个保存位置且实现了优选飞速的换卷,即在当前处理的承印材料卷筒101和随后需处理的承印材料卷筒101都旋转时,将当前处理的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第一承印材料带02与随后需处理的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第二承印材料带02连接起来。
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每一个保存位置具有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其比如被设计为张紧装置103和/或被设计为夹紧装置103。优选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代表至少一个电机驱动的第一旋转体103。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被用作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可旋转的固定装置。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优选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套筒接触。这里,夹紧装置103是卷筒保持装置103,其中,夹紧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之间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接触如下实现:通过夹紧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相互间的相对运动,在关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轴向A上产生承印材料卷筒101与夹紧装置103之间的接触,该接触对于转矩传输是足够的。此类接触比如以如下方式得到:夹紧装置103强度足够地在轴向A上压到承印材料卷筒101以及特别是其套筒上和/或夹紧装置103在轴向A上相对运动时至少部分地切入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套筒和/或夹紧装置103单独地通过在轴向A上相对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相对运动与承印材料卷筒101关于圆周方向的运动型面配合地连接。此类夹紧装置103可以比如以两个夹紧芯轴103或夹紧圆锥103的形式存在,其中的至少一个可在轴向A上推移地设置。张紧装置103在这里是卷筒保持装置103,其中,张紧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之间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接触如下实现:在至少部分地将张紧装置103引入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开口后,张紧装置103的至少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至少一个被设计为压板的联动件)在一个方向(具有在关于承印材料卷筒101径向上的分量)上相对于张紧装置103的其余部分且相对于承印材料卷筒101运动,直到在张紧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之间建立力配合和/或型面配合的连接。至少一个张紧装置103优选被设计为两个张紧芯轴103或张紧圆锥103或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张紧轴103。
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优选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机104且为了旋转优选由该至少一个或分别由一个驱动机104驱动和/或能够驱动。特别是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也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机104。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104优选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电机104且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相位可调的电机104。优选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104是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唯一一个可操控的构件,借助于该构件可以实施张紧轴103围绕其转轴111的旋转的有目的性的加速或制动。优选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104的驱动控制装置。该驱动控制装置优选针对不同的运行方式设计。
第一运行方式在于,加速承印材料卷筒101以及将承印材料卷筒101保持在基本上恒定的旋转速度上。这比如在印刷机01的印刷运行中是这种情况。第二运行方式在于,驱动机104在发电机模式中运行。这里,驱动机104通过驱动控制装置操控,使得在赢取电能的情况下制动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旋转。即旋转能量被转化成电能且比如输入电网和/或用于蓄电器。第三运行方式在于,改变驱动机104的操控的相位且由此至少一个驱动机104的或多或少的反相位的驱动。因此,消耗电能来主动地制动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旋转。比如当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快速地停止印刷机01的运行时是这种情况。此类运行方式还通过术语“反向电流制动”为人们所熟悉。还可以考虑,设置多个驱动机104且这些驱动机104的一部分在发动机模式下运行且所赢取的电能被用于这些驱动机104的其他部分的反向驱动。以这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快速或节能的制动和/或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停止。
在张紧芯轴103或夹紧芯轴103的情况下,优选将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的至少一个驱动机104通过至少一个转矩传输器106(优选牵引机构106、比如皮带106和优选齿状皮带106)与一个或多个各自的夹紧芯轴103或张紧芯轴103连接。转矩传输器106还可以比如被设计为至少一个齿轮106。皮带106或链条106在重量上是具有优势的且通常具有较小的重量且由此有助于在加速时节能。在张紧轴103的情况下,优选该张紧轴103的至少一个驱动机104通过至少一个转矩传输器106(其比如被设计为至少一个齿轮106以及优选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牵引机构106、比如链条106或皮带106以及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至少一个齿状皮带106)传输和/或能够传输转矩地与至少一个张紧轴轴承122连接。
优选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和/或其一个或多个驱动机104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支臂107与优选共同的轴108或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连接,所有存在的保存位置可旋转和/或可摆动地围绕或利用共同的轴108或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设置。因此,在将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固定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时和/或在将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剩余套筒或剩余卷筒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移除时和/或在飞速地换卷时和/或在持续的印刷生产期间卷筒直径越来越小时,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能够关于其转轴111及其壳面的位置相匹配。优选的是,驱动机104优选仅通过相应的卷筒保持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连接且特别是不通过带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滚筒壳面连接。
首先描述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每一个保存位置设置两个张紧轴轴承122和一个张紧轴103。在不矛盾的情况下,所有内容都能够相应地应用于将卷筒保持装置103实施为张紧装置103或实施为夹紧装置103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以及优选刚好一个保存位置优选具有两个支臂107,其中的每一个支臂分别具有优选被设计为摆动轴承(Klapplager)122的张紧轴轴承122。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具有优选刚好两个支臂107。至少一个张紧轴轴承122与张紧轴103传输和/或能够传输转矩地连接和/或能够连接。至少一个张紧轴轴承122具有锁紧件,其在摆动轴承122的情况下优选能够围绕锁紧轴摆动。该锁紧轴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垂直于张紧轴103的转轴111定向的分量。这有助于在设置在摆动轴承22中的张紧轴103旋转时不会产生如下危险:摆动轴承122由于该旋转可能被打开。通过锁紧件的摆动使得各张紧轴轴承122被打开和/或闭合。为了使得承印材料卷筒101上轴,两个支臂107的张紧轴轴承122被打开。张紧轴103通过打开被引入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套筒中,从而使得张紧轴103的各轴向端部在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套筒的各轴向端部上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套筒突出。张紧轴103优选具有至少两个、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张紧轴103还形成了贯穿的支承轴颈,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通过该支承轴颈优选可移动地连接。
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至少在关于张紧轴103的转轴111(其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转轴111落到一起)的径向上在其位置上能够改变地与张紧轴103连接。在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的自由的运行状态下,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的所有组成部分位于由支承轴颈的最大的径向尺寸确定的半径内。在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的张紧的运行状态下,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的部件位于该半径外。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优选能够借助于气动系统运动。优选该气动系统克服至少一个设置的弹簧的弹力工作,其中,该弹力被设计为优选在自由的运行状态下挤压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然后,优选被设计为拉杆123的从动件123通过至少一个与气动端口连接的气动装置转换到张紧的运行状态中。通过至少一个阀门(其是气动系统的部件),张紧的运行状态持续地得到保证或通过打开该阀门转换到自由的运行状态。在张紧的运行状态下,张紧轴103抗扭地且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地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套筒连接。
张紧轴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一起以其两个端部被置于两个张紧轴轴承122中。接着,两个张紧轴轴承122分别闭合,优选通过锁紧件摆动到闭合的位置中的方式。优选还分别闭合张紧轴轴承122的保险装置,比如通过将弹性支承的保持轴颈卡入相应的凹口的方式或通过将手轮转动到相应的位置的方式。在闭合张紧轴轴承122之后,张紧轴轴承122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地与张紧轴103连接。张紧轴103向张紧轴轴承122的置入优选如下实现,张紧轴103在具有径向向下定向的分量的方向上置入张紧轴轴承122,比如借助于吊车或升降车放下,和/或如下实现,张紧轴轴承122优选与各支臂107一起在具有竖直向上定向的分量的方向上运动且容纳张紧轴103且进一步优选将张紧轴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一起提起。为此,承印材料卷筒101与张紧轴103一起首先向相应的容纳位置运动。这比如通过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动或借助于运输机构、比如升降车或固定设置的(比如部分地放入地面的)运输系统的运输车实现。通过合适地、特别是中央地相对于张紧轴103设置承印材料卷筒101,得到了适用于直到最大带宽的所有带宽的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特别是可以由此在无需匹配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情况下加工不同的带宽。张紧轴轴承122在打开的状态下分别具有一个张角,其优选位于40-80°之间。该张角是位于一个平面中的角,张紧轴103的转轴111垂直于该平面定向。张紧轴轴承122还优选具有针对张紧轴轴承122的打开的允许的角位置范围,其优选位于5-90°之间且进一步优选位于40-80°的范围内。该角位置范围是位于一个平面中的角度,张紧轴103的转轴垂直于该平面定向。仅当各张紧轴轴承122位于一个旋转角位置(其位于所述允许的角位置范围内)中时,各张紧轴轴承122才能够被打开。如果各张紧轴轴承122位于处在所述允许的角位置范围之外的旋转角位置中,则其被自动闭合和/或不能被打开。
优选两个张紧轴轴承122分别通过一个支臂107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连接。两个支臂107和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优选被设计为唯一一个构件。两个支臂107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以及由此优选还有所述至少两个张紧轴轴承122能够特别是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优选位置固定的机架112围绕摆轴109摆动地设置。摆轴109与张紧轴103的转轴111不同,但优选与该转轴111平行设置。为此目的,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在关于轴向A的两侧分别支承在至少一个轴承129中。所述至少一个轴承129优选被设计为滚动轴承129或滑动轴承129。通过支臂107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动运动,将承印材料卷筒101上轴和/或改变其位置和/或释放,或者将支臂107以及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在其位置上对齐,从而比如准备承印材料卷筒101的上轴。特别是,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和张紧轴轴承122以及卷筒保持装置103能够围绕相同的摆轴109摆动。
优选设置至少一个摆动驱动装置124,用于产生和/或能够产生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的摆动运动。为了借助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容纳和/或给出承印材料卷筒101,两个支臂107和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优选根据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直径手动或自动化地被带入至少一个相应的的摆动位置中。在手动操作中,这优选分步骤地且在操作人员视觉监控下实现。在自动化的运行中,优选设置至少一个传感器、比如光学和/或声学和/或感应传感器、比如激光传感器和/或超声波传感器,其探测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直径且将其传递到机器控制装置,随后,机器控制装置将两个支臂107和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带入相应的摆动位置中。在印刷生产中,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直径至少在需要时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角速度中以及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速度中得出。
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针对刚好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具有刚好一个保存位置。因此,不需要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能够实施多个转动(如比如对于多个相继的飞速换卷需要的那样)。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能够以角度围绕摆轴109摆动,该角度优选小于360°且进一步优选小于180°以及再进一步优选小于80°。该角度优选至少2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45°。因此,实现了处理不同直径的承印材料卷筒101。该角度通过摆动区域的端部确定,该摆动区域优选设计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能够在底面上容纳或放置空的套筒且承印材料卷筒101直到最大的直径都总是能够保持在与当前的直径对应的开卷位置中。为了限定摆动区域,优选设置摆动区域限制装置132。在摆动区域限制装置132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摆动区域限制装置132具有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133、比如至少一个光学和/或声学和/或感应位置传感器133。优选该摆动区域限制装置132具有至少一个基准构件134,进一步优选由所述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133探测和/或能够探测该基准构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摆动区域限制装置132具有两个位置传感器133,其优选被设计为感应的位置传感器133,且摆动区域限制装置132具有优选扇形设计的基准构件134。该基准构件134优选刚性地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设置,而所述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133优选刚性地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设置。由此简化了所述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133的供给、比如供电。通过相应地设计基准构件134的尺寸以及相互间相对地设置基准构件134与位置传感器133确保了能够探测到摆动区域的两个端位置。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转角传感器,其信号发送到机器控制装置。机器控制装置随后借助于保存的数据判断是否到达了允许的摆动区域的端部。
在摆动驱动装置124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摆动驱动装置124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电机124,其转子直接地或通过转矩传输器的中间连接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地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连接。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电机124的转子通过至少一个锥齿轮传动机构126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地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连接。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节省空间的设置方式。优选设置相应的变速箱,从而将电机124和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要求相互协调一致地结合起来。优选摆动驱动装置124的定子和/或壳体抗扭地和/或进一步优选通过转矩支撑装置135支撑地设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上。转矩支撑装置135直接或优选通过至少一个转矩限制器137在至少一个贴靠点上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接触。通过设置转矩支撑装置136以及放弃刚性地将电机124的定子设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上,避免了锥齿轮传动机构126和/或电机124内部的应力,其否则可能比如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弯曲产生。
转矩限制器137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转矩传感器,其比如由弹簧组和启动器组成。超出最大允许的转矩通过相应的转矩支撑装置136的偏转引起弹簧组的压缩,直到启动器记录到达到了转矩支撑装置136的最大允许的偏转。随后,根据该转矩传感器的相应的信号切断摆动驱动装置124。以这种方式确保了优选手动操作的摆动驱动装置124不会通过不合理的操作被损坏和/或造成损坏。通过相应地设计转矩限制器137或设置两个张紧芯轴137,确保了两个可能的摆动方向。优选电机124针对紧急情况具有用于手动曲柄的端口,其被由传感器监控的盖子所遮盖。在打开由传感器监控的盖子的情况下,电机124仅能够手动操作。
优选设置至少一个位置限制器142,其将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轴向运动保持在界线内或优选基本上以及进一步优选完全阻止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轴向运动。位置限制器14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环形槽143和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环形槽143内的止挡144。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环形槽143刚性地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设置且所述至少一个止挡144刚性地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设置。优选摆动区域限制装置132的所述至少一个基准构件134与位置限制器142的构件或一部分刚性连接。以这种方式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同时接近多个构件,这些构件都被用于定向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对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允许的运动区域的调节。
在摆动驱动装置124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摆动驱动装置124被设计为至少一个液压汽缸124,其一方面支撑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上且另一方面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上。在摆动驱动装置124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摆动驱动装置124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电动升降汽缸驱动装置124,其一方面支撑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上且另一方面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上。此类电动升降汽缸驱动装置124具有至少一个电机和至少一个与电机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地连接的、优选被设计为梯形丝杠的丝杠。此外,丝杠与螺母嵌接,螺母通过相应的轴承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连接。丝杠与螺母的连接优选自锁地实现且由此特别适用于该应用情况。摆动驱动装置124的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也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转矩限制器,其比如在电动升降汽缸驱动装置124的情况下能够被设计为滑动联轴器和/或至少一个端位置传感器。
与摆动驱动装置124的实施方式无关,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的驱动机104(其优选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转矩传输器106引起和/或加速和/或制动和/或保持承印材料卷筒101围绕其转轴111的转动)刚性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上。优选驱动机104的至少一个定子刚性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上。由此使得驱动机104能够随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共同地围绕摆轴109摆动地设置。这表示,在比如由摆动驱动装置124引起的、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动运动时,驱动机104随着摆动。以这种方式确保了驱动机104相对于承印材料卷筒101以及相对于其保存位置的恒定的相对位置。这导致了针对驱动机104以及优选与其连接的转矩传输器106、特别是皮带106的恒定的运行条件。优选完全包括摆动轴109的、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在任何时间且在每一个运行上允许的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角位置中分割张紧轴103的转轴111和驱动机104的转轴。由此得到了有利的重量分布,因为驱动机104和承印材料卷筒101的重力引起相反的转矩。
优选的是,关于轴向A,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的至少一侧设置至少一个输送装置127。该至少一个输送装置127被用于为驱动机104和/或其他刚性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上的构件供给能量和/或冷却液和/或压缩空气和/或液压流体。该输送装置127优选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轴承129对应。输送装置127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穿通装置128,其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开口128。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轴129通过该开口128延伸。这特别是意味着,沿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轴109穿过与输送装置127对应的轴承129延伸的直线上没有与输送装置127对应的轴承129的构件。优选开口128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和/或至少在一些分段上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轴109同心延伸。与输送装置127对应的轴承129优选具有外环,其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抗扭连接且优选具有内环,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抗扭连接。外环优选具有的内径大于等于且优选大于内环的外径。开口128优选穿过内径且穿过外径延伸。输送装置127优选具有管状的构件131,其覆盖开口128。该管状的构件131优选由塑料形成。管状的构件131被设计为唯一一个建造元件或被设计为一组建造元件。
设置至少一个管线贯穿开口128,比如至少一个电管线和/或流体管线。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第一端刚性地与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位置固定地设置的构件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第二端与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位置固定地设置的构件刚性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管线还具有至少一个不能可逆地分开的构件,该构件从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第一端到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第二端延伸和/或具有多个不能可逆地分开的构件,其总体上从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第一端向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第二端延伸且相互间型面配合和/或力配合地连接。这表示,所述至少一个管线在其第一端与其第二端之间仅能够通过切断至少一个型面配合和/或力配合的连接和/或通过不可逆地毁坏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组成部分来分开。型面配合和/或力配合的连接比如通过插接和/或螺栓连接的组合得到。
通过将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动区域限制到优选小于360°、进一步优选小于180°以及再进一步优选小于80°,不需要回转接头,特别是不需要允许转动一整圈或更多的回转接头。这减小了设计上的耗费且在采购和运行期间都实现了相对于转动连接的较低的成本。特别是克服了如下困难:在电流传导中结合触头上的磨损或感应式传输的损耗产生的问题,或者结合流体传导中回转接头的不密封和/或磨损产生的问题。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管线是至少一个线缆和/或至少一个软管,其在其第一端刚性地与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位置固定地设置的构件连接且在其第二端与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位置固定地设置的构件刚性地连接。线缆可以比如具有多个通过插接连接装置和/或螺栓连接装置连接的线缆分段。软管可以比如具有多个通过螺栓连接装置和/或插接连接装置连接的软管分段。
管状的构件131优选具有多个分段。优选的第一分段具有以至少30°且最大150°以及进一步优选至少70°且最大110°的角度的弯曲。通过第一分段,所述至少一个管线在其经过轴承129之前定义地沿弯曲引导。由此减小了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的机械磨损。第一分段优选具有入口,所述至少一个管线通过该入口输送给管状的构件131。第一分段设置在机架112的背向所述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一侧。第二分段进一步优选连接到第一分段上。第二分段优选平行于且进一步优选同心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轴109延伸。第二分段优选穿过轴承129延伸。第二分段优选从机架112的背向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一侧延伸到设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的内部中的区域。第三分段优选连接到第二分段上。第三分段具有以优选至少10°且最大100°以及进一步优选最小20°且最大60°的角度的至少一个弯曲部以及优选两个弯曲部。所述至少一个管线通过第三分段从摆轴109出发且向所述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的驱动机104或另一个、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刚性设置的构件引导。以这种方式持续地且独立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动位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管线相对于驱动机104或相对于所述另一个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刚性地设置的构件的定义的位置。优选第一分段和/或第三分段具有保持装置138,其可以比如被设计为支座138且形成了管状的构件131的第一和/或第三分段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刚性的支承。第三分段以及由此整个管状的构件131优选在距离驱动机104最大50cm处终止。
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每一个保存位置设置两个张紧芯轴103或夹紧芯轴103,下面进行详细阐述。只要不产生矛盾,所有的描述也普遍适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为了将承印材料卷筒101能够张紧到所述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上,在张紧芯轴103或夹紧芯轴103的情况下,分别有张紧芯轴103或夹紧芯轴103中的至少一个且优选两个张紧芯轴103或夹紧芯轴103能够在轴向A上和/或克服轴向A平移。该轴向A平行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转轴111且必要时平行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摆轴109设置。这表示,轴向A同时还是承印材料带02的宽度的方向A。承印材料卷筒101的转轴111在承印材料卷筒101上轴的状态下同时是与各承印材料卷筒101接触的张紧芯轴103或夹紧芯轴103的转轴111。在张紧芯轴103的情况下,张紧芯轴103优选分别具有至少两个优选被设计为拉杆的从动件。张紧芯轴103还分别具有一个支承轴颈,优选被设计为拉杆的从动件与支承轴颈优选可运动地连接。优选被设计为拉杆的从动件至少在关于张紧芯轴103的转轴111(其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转轴111落到一起)的径向上在其位置上能够改变。在优选被设计为拉杆的从动件的自由的运行状态下,优选被设计为拉杆的从动件的所有组成部分位于由支承轴颈的最大的径向尺寸确定的半径内。在优选被设计为拉杆的从动件的张紧的运行状态下,优选被设计为拉杆的从动件的部件位于该由支承轴颈的最大径向尺寸确定的半径外。
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是否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设计无关,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还具有通过轴承129支承所述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支承框架108的机架112。优选卷筒纸开卷装置100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卷筒保持装置103之后具有设置在浮动杆121上的浮动辊113和/或带边缘对准器114和/或具有由牵引辊118和牵引顶压辊117形成的喂入间隙119以及被设计为第一测量辊141、特别是喂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装置的喂入装置139。该牵引辊118优选具有独立的、被设计为牵引驱动机146的驱动机146,其优选与机器控制装置连接。牵引辊118优选代表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第二旋转体。借助于优选可在浮动杆121上偏转地设置浮动辊113可调节带应力且保持在极限内和/或将带应力优选保持在极限内。借助于浮动辊113优选平衡了带应力的不均匀,比如在非圆形运转的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情况下。必要时,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具有粘接及裁切装置,借助于该粘接及裁切装置飞速地、即没有承印材料带02的停滞时间地实现换卷。
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具有带边缘对准器114,其也被称作卷筒纸定位器114。该带边缘对准器114优选是第一带边缘对准器114。该带边缘对准器114优选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前设置。该带边缘对准器114具有至少两个至少基本上且优选精确地相互平行地定向的定向辊116,其在印刷生产中由承印材料带02卷绕且其轴线单个地和/或共同地在其在空间中和/或相对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的各自的角位置中能够变化。优选为此将两个定向辊116设置在框架上且能够共同地围绕摆轴摆动,该摆轴垂直于含有定向辊116的转轴的平面定向。借助于带边缘对准器114将承印材料带02在其侧向位置上定向,即其带边缘的位置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宽度的方向A定向,该方向A垂直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为此,所述至少两个定向辊116根据至少一个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如下定向:包绕定向辊116的承印材料带02关于垂直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的方向的位置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得到调整。针对承印材料带02长期的、趋向性的定向来说,优选整个承印材料卷筒101在其转轴111的方向A上运动。比如为了改进空间利用,带边缘对准器114优选设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支臂107上方。
在带边缘对准器114后面优选设置喂入装置139。喂入装置139的组成部分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牵引辊118,优选牵引顶压辊117与该牵引辊配合。牵引辊118和牵引顶压辊117优选形成喂入间隙119,承印材料带02夹入或能够夹入该喂入间隙且承印材料带02优选通过该喂入间隙输送。牵引辊118可以比如还被设计为吸取辊。喂入间隙119被用于调整带应力和/或运输承印材料带02。牵引顶压辊117优选具有壳面,其由弹性材料、比如合成橡胶制成。优选设置至少一个被设计为第一测量辊141、特别是喂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装置141,能够借助于该第一测量装置测量带应力。测量的结果被优选用于调整带应力的基础。至少一个被设计为第一测量辊141、特别是喂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装置141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上优选设置在喂入间隙119之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牵引顶压辊117具有至少一个从动件,其在承印材料02被设计为织物带02的情况下改进了承印材料02的运输。比如为了改进空间利用,喂入装置139优选设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支臂107上方且进一步优选设置在与带边缘对准器114相同的高度上。
第一印刷单元200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上设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后面。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或简称中心滚筒201。下面讲到中心滚筒201时,总是指印刷中心滚筒20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优选代表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第三旋转体201。承印材料带02在印刷生产中至少部分地包绕第一中心滚筒201。这里,包绕角优选至少为18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270°。该包绕角在这里是在圆周方向上测量的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的角度,承印材料02以及特别是承印材料带02沿该滚筒壳面与第一中心滚筒201接触。相应地,在印刷生产中在圆周方向上看优选至少5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75%的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与承印材料带02接触。这意味着,作为接触面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与优选被设计为承印材料带02的承印材料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的部分表面具有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包绕角,该包绕角优选为至少18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为270°。
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中心滚筒201之前优选设置至少一个优选被设计为第二测量辊216的第二测量装置216。优选该第二测量装置被用作优选被设计为第二测量辊216的测量带应力的第二测量装置216。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中心滚筒201前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承印材料清洁装置202或带清洁装置202,其作用到承印材料带02上和/或对准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第一该清洁装置202优选被设计为第一除尘装置202。第一带清洁装置20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刷子和/或至少一个吸尘装置和/或用于静电去除粘附在承印材料带02上的颗粒的装置。第一带清洁装置202与承印材料带02的至少一面以及优选两面对应且特别是被定向为作用和/或能够作用到承印材料带02的第一面以及优选两面上。优选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具有至少两个定向辊116的带边缘对准器114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之间设置由牵引辊118和牵引顶压辊117形成的喂入间隙119。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带清洁装置20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喂入间隙119之后且在第一中心滚筒201之前作用到承印材料带02上和/或对准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地设置。
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被设计为第一折转辊203的辊203关于转轴平行于第一中心滚筒201设置。该第一折转辊203优选与第一中心滚筒201间隔地设置。特别是存在位于第一折转辊203与第一中心滚筒201之间的第一空腔204,其大于承印材料带02的厚度。承印材料带02的厚度在这里被设计为承印材料带02的最小尺寸。承印材料带02优选包绕第一折转辊203的一部分且被第一折转辊203折转,使得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第一空腔204中既与第一折转辊203相切也与第一中心滚筒201相切地延伸。折转辊203的壳面在这里优选由相对非弹性的材料、进一步优选由金属、再进一步优选由钢或铝制成。
优选在第一印刷单元200中设置至少一个被设计为顶压辊206的第一滚筒206。第一顶压辊206优选具有壳面,其由弹性材料、比如合成橡胶制成。第一顶压辊206优选能够借助于调节驱动装置贴靠到第一中心滚筒201上和/或从第一中心滚筒201离开地设置,进一步优选在直线的运动方向上、再进一步优选径向地相对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贴靠或离开地设置。在贴靠到第一中心滚筒201上的状态下,第一顶压辊206与第一中心滚筒201一起形成第一顶压辊间隙209。承印材料带02在印刷生产中穿过该第一顶压辊间隙209。通过第一折转辊203和/或优选通过第一顶压辊206,承印材料带02平整地且优选在明确且已知的位置中放置在第一中心滚筒201上。优选顶多除了第一顶压辊206和/或必要时另一个顶压辊和/或必要时至少一个粘接剂涂布装置218外,没有其他旋转体、特别是没有其他辊以及没有其他滚筒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接触。优选既包括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也包括第一顶压辊206的转轴的平面具有平面垂线,其从水平方向偏离最大20°且进一步优选最大10°。进一步优选第一顶压辊206的转轴设置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的下方。
第一中心滚筒201具有单独的、与第一中心滚筒201对应的第一驱动机208,其优选被设计为电机208且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直接驱动装置208。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优选被设计为同步电机208。但还可以考虑使用非同步电机。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其进一步优选是第一中心滚筒201的驱动机208的转子的部件。
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上和/或在第一中心滚筒201本身上,优选设置第一转角传感器,其被设计为测量和/或能够测量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角位置和/或第一中心滚筒201本身的旋转角位置且将这些旋转角位置发送和/或能够发送到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第一转角传感器比如被设计为旋转编码器或绝对值编码器。利用此类转角传感器,能够借助于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确定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状态和/或优选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状态。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优选设置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关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的第一轴向端部上,而转角传感器优选设置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关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的第二轴向端部上。转角传感器优选具有特别高的分辨率,比如每一全角(360°)至少3000以及优选至少10000以及进一步优选至少100000微差的分辨率。转角传感器优选具有较高的时间上的探测频率。
额外或可替换的是,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通过电路技术与机器控制装置连接,使得机器控制装置由于从机器控制装置预设给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的关于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状态的额定数据任何时间都会获得关于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状态的信息以及同时获得关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状态的信息。特别是机器控制装置预设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角位置或旋转状态的区域直接地(特别是没有中间连接的传感器)与机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区域连接。
在第一印刷单元200内部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优选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方向上且由此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第一顶压辊206后面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对齐地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被设计为第一喷墨印刷装置211。第一印刷装置211具有至少一个喷嘴梁213且优选多个喷嘴梁21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以及由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头212,其被设计为喷墨印刷头212。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具有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以及优选多个印刷头212。每一个印刷头212优选具有多个喷嘴,油墨从喷嘴中冲出和/或能够冲出。喷嘴梁213在这里是如下的构件:其在承印材料带02的宽度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轴向长度的优选至少8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100%上延伸且被用作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支架。这里,每一印刷装置211设置唯一一个或多个喷嘴梁213。每一个喷嘴都与一个明确的、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宽度方向A以及由此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的方向A的目标区域对应。该喷嘴的每一个目标区域都特别是关于所述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明确地确定。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喷嘴梁213优选在轴向A、即承印材料带02的宽度的方向A在承印材料带0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具有至少一排喷嘴。所述至少一排喷嘴在轴向A上看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的整个宽度上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整个宽度上以规则的间距具有喷嘴开口。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此设置唯一一个横贯的印刷头212,其在承印材料带02的整个宽度上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整个宽度上在轴向A上延伸。这里,所述至少一排喷嘴优选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直线的、在承印材料带02的整个宽度上在轴向A上延伸的一个个喷嘴的排列。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轴向A上在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上并排设置多个印刷头212。由于通常此类一个个印刷头212不会直到其壳体边缘配有喷嘴,优选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地设置至少两排以及优选刚好两排在轴向A上延伸的印刷头212,优选的是,在轴向A上上下设置的印刷头212总是交替地与所述至少两排印刷头212中的一个对应,优选总是交替地与所述两排印刷头212中的第一和第二排印刷头对应。两排此类印刷头212形成了双排印刷头212。每一个双排的印刷头212优选具有5-15之间的印刷头212且进一步优选具有7个印刷头212。这样,所述至少一排喷嘴不被设计为唯一一个直线的喷嘴排列,而是总体上得到了一个个(特别是两个)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地设置的喷嘴排。
如果印刷头212具有多个喷嘴,则该印刷头212的喷嘴的所有目标区域共同形成了该印刷头212的工作区域。喷嘴梁213的印刷头212以及特别是双排印刷头212的工作区域在轴向A上看彼此相邻和/或在轴向A上看重叠。以这种方式,即使是在轴向A上看不是贯通的印刷头212的情况下也确保了在轴向A上看以规则且优选周期性的间距存在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和/或特别是每一个双排印刷头212的喷嘴的目标区域。在每一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的整个工作区域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的整个宽度和/或所述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整个宽度的至少90%以及进一步优选100%上在轴向A上延伸。在关于轴向A的一侧或两侧,可以存在承印材料带02和/或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较窄的区域,其不属于喷嘴梁213的工作区域。双排的印刷头212的整个工作区域在承印材料带02的宽度的轴向A上看相当于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的工作区域。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在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具有多排喷嘴。优选每一个印刷头212具有多个喷嘴,其设置在由多个轴向A上的行和/或多个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的列组成的矩阵中。优选在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依次地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地设置多排印刷头212、进一步优选4个双排且再进一步优选8个双排的印刷头212。这里,这些印刷头212优选的定向是,每一个印刷头212的喷嘴基本上在径向上指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每一个双排的印刷头212都优选与某一种颜色的油墨对应,比如分别与黑色、青色、黄色和品红色的油墨以及漆(比如清漆)对应。相应的喷墨印刷装置211优选被设计为四色印刷装置且实现了单面四色印刷承印材料带02。还可以以印刷装置211印刷或多或少的不同的颜色,比如额外的特殊颜色。这样,优选或多或少的印刷头212和/或双排印刷头212设置在该相应的印刷装置211的内部。
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为了产生墨滴优选根据按需滴落(drop-on-demand)方法工作。原则上还可以考虑采用根据其他用于产生墨滴的方法(比如连续喷墨方法)工作的印刷头212。在按需滴落方法中,墨滴在需要时有针对性地产生。优选每一个喷嘴采用至少一个压电元件,其在加压时能够以一定的比例减小高速填充有油墨的容积。由此挤压油墨,使得油墨穿过与填充有油墨的容器连接的喷嘴喷出且形成至少一个墨滴。通过不同地施压到压电元件上,影响压电元件的调节路径且由此影响容积的减小以及由此影响墨滴的大小。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相应的印刷图中的油墨层次,无需改变影响印刷图的墨滴数量(幅度调制)。还可以为每一个喷嘴采用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其在高速填充油墨的容积中通过蒸发油墨产生气泡。气泡的额外的容积挤压油墨,其又通过相应的喷嘴喷出且形成至少一个墨滴。
在按需滴落方法中,墨滴在其从相应的喷嘴中喷出后无需折转,因为可以仅通过各墨滴的发射时间点和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和/或通过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状态来确定各墨滴在移动的承印材料带02上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的目标位置。通过一个个地操控每一个喷嘴,仅在选择的时间点上且在选择的地点上将墨滴从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传输到承印材料带02上。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和/或旋转角位置、各喷嘴与承印材料带02之间的间距以及各喷嘴关于圆周角度的目标区域的位置实现。由此得到了所希望的印刷图,其根据所有喷嘴的操控设计。
如上所述,优选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通过电路技术与机器控制装置连接,使得机器控制装置由于从机器控制装置预设到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上的关于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状态的额定数据在任何时间获得关于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状态以及同时获得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状态的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至少一个喷嘴喷出墨滴随后根据由机器控制装置预设的、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状态实现。这里,由机器控制装置预给定到第一驱动机208的、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状态的额定数据优选实时地被用于计算操控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喷嘴的数据。与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状态的实际数据的比较优选是不必要的且优选不实施比较。
优选第一印刷单元200针对每一种需处理的油墨具有至少一个储藏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储藏容器优选具有10-100升的储存能力。优选至少一个且进一步优选每一个储藏容器通过至少一个管线分别与至少一个缓冲存储器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存储器优选具有1-10升的储存能力。通过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存储器中的一定量的油墨实现了在不中断持续的印刷生产的情况下更换一个或多个储藏容器。优选至少一个且进一步优选每个缓冲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其他的、被称作导入管的管线分别与至少一个中间存储器连接。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存储器优选具有0.1-1升的储存能力。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连接。优选每一个双排印刷头212分别与一对中间存储器对应。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储藏容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之间且进一步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储藏容器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存储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准备装置,借助于该准备装置能够将优选相应的油墨去除脏物和/或气泡。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存储器设置在分别与中间存储器配合的印刷头212的上方。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与各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存储器之间的高度差针对多个且进一步优选针对所有印刷头212大小相同。因此确保了作用到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上的油墨的流体静力学压力针对每一个印刷头212是大小相同的且由此确保了所有印刷头212保持了相同的工作条件。优选为所述至少一个导入管(其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存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连接到一起)加载和/或能够加载真空。由此比如防止了不希望发生的、油墨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流出的情况。优选每一个印刷头212还具有至少一个导出管,优选能够将干的或脏的油墨通过该导出管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输出,而不会通过为印刷而设置的喷嘴喷出。所述至少一个导出管优选与至少一个废物容器连接。
通过借助于带边缘对准器114对齐承印材料带02以及必要时通过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顶压辊206以及通过承印材料带02包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较大的包绕角以及必要时通过其他装置(如从动件),确保了承印材料带02在没有松弛的情况下在精确的定义的位置中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上且在该包绕角的区域的端部上也保持需实现的分辨率。此外,通过承印材料带0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的接触,还阻止或至少足够强地减少了至少在承印材料带02的输送方向上且至少针对承印材料带02的各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接触的持续时间的即使是在与墨滴接触之后承印材料带02的膨胀。由此确保了,不同的印刷头212的墨滴涂布到均匀定义地设置的承印材料带02上。承印材料带02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精确且恒定的位置对于对版正确和/或套准正确的印刷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所述至少一个喷嘴的控制如上所述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位置相结合时。
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喷嘴的设置方式为,在喷嘴与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上的承印材料带02之间的间距优选位于0.5-5mm之间且进一步优选位于1-1.5mm之间。转角传感器的较高的角度分辨率和/或较高的扫描频率和/或由机器控制装置预设且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上处理的、关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位置的额定数据的较高的精度实现了承印材料带02相对于喷嘴及其目标区域的非常精确的位置确定和/或位置判断。墨滴在喷嘴与承印材料带02之间的飞行时间比如通过学习进程和/或通过喷嘴与承印材料带02之间的已知的距离和已知的墨滴速度是已知的。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所述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机208的旋转角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的旋转速度以及墨滴飞行时间中确定喷射每一个墨滴的理想的时间点,从而实现承印材料带02对版正确和/或套准正确的印刷。
优选设置至少一个被设计为第一印刷图传感器的传感器,进一步优选在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位于第一印刷装置211之后的位置设置该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比如被设计为第一逐行扫描照相机或被设计为第一逐面扫描照相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比如被设计为至少一个CCD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CMOS传感器。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和相应的评价单元(比如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监控且调节第一印刷装置211的所有在所述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先后设置和/或作用的印刷头212和/或双排印刷头212的操控。在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图传感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一个其传感器视野包括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整个宽度的第一印刷图传感器。在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图传感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一个其被设计为能够在垂直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方向的方向A上运动的第一印刷图传感器。在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图传感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印刷图传感器,其各传感器视野分别包括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不同区域。优选这些区域在垂直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方向的方向A上相互错开地设置。优选多个印刷图传感器的传感器视野的总体包括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整个宽度。
由来自第一印刷头212的墨滴形成的图片点的位置与由来自第二印刷头212的墨滴形成的图片点的位置进行比较,其中的第二印刷头212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印刷头212后面。这优选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先后设置和/或作用的第一和第二印刷头212是否处理相同或不同的油墨无关地实现。出自不同印刷头212的印刷图的位置的协调一致会受到监控。在油墨相同时,监控套准正确地结合分图。在油墨不同时,监控对版或套准。优选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图传感器的测量值还实施印刷图的质量监测。
根据速度(各喷嘴能够利用该速度被操控且运行)的不同,承印材料带02可能必须多次以相同的油墨印刷,直到能够达到所希望的结果。为此,优选使得每一种油墨分别与至少两重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先后设置的双排的印刷头212对应。因此,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速度为2m/s以及四色印刷时达到了600dpi的分辨率(每英寸600图像点)。优选还可以实现每分钟150米或更高的带速度。更小的分辨率和/或更少的颜色实现了相应更高的运输速度。特别是当比如两个颜色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对应于印刷头212的一半时,可以取代四色印刷实施两色印刷。因此,使得比如印刷速度为双倍。印刷头212的更大的数量是另一种可能性,用以影响可实现的印刷分辨率和/或运输速度和/或颜色选择。特别是必须注意控制印刷头212的控制装置的足够高的数据处理速度。
在常见的印刷生产中,所有印刷头212都位置固定地设置。由此确保了所有喷嘴的持续的对版正确和/或套准正确的定向。可以考虑不同的情况,其中,需要印刷头212的运动。第一种此类情况代表了飞速的换卷或者普遍的具有粘接进程的换卷。这里,一个承印材料带02借助于粘接条带与另一个承印材料带02连接。由此得出了连接位置,其必须穿过承印材料带02的整个运输路径。该连接位置具有大于承印材料带02的厚度的厚度(即最小尺寸)。基本上该连接位置的厚度与两个承印材料带02加上粘接条带的厚度一致。因此,在连接位置穿过印刷头212的喷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之间的空腔时产生了问题。因此,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能够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的径向上运动。以这种方式可以足够地增大间距,但必须在结束时再次相应地减小该间距。第二种此类情况是比如在维护至少一个印刷头212时。印刷头212优选一个个地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上且一个个地能够从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上拆下。因此,可以一个个地维护和/或清洁和/或置换印刷头212。
如果设置多个能够彼此运动的喷嘴梁213,则可能在将至少一个喷嘴梁213向回引导到印刷位置中时产生喷嘴梁213之间最小的错位。从而产生了对准的需要,特别是喷嘴梁213的所有印刷头212相对于另一个喷嘴梁213的印刷头212的对准。如果将新的和/或需重新设置的印刷头212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在其上已经固定了至少一个其他的印刷头212)上,则不是必须但最大可能地将该新的和/或需重新设置的印刷头212与至少一个已经固定的印刷头212进行精确适配的对齐,其方式为,在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和/或在轴向A上的对齐。即使是这里也存在对齐需求,特别是单个的印刷头212与相同喷嘴梁213和/或其他喷嘴梁213的其他印刷头212的对齐。
至少一个传感器探测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重新设置的印刷头212的目标区域的位置相对于至少一个之前已经固定的印刷头212的目标区域的位置。这优选借助于由各印刷头212所产生的图像点在承印材料带02上的位置的比较实现。为此,传感器优选采用之前描述的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但同样可以为此采用其他与之前描述的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比如专门针对该任务的传感器。这些相对位置借助于评价单元、比如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进行评价。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重新设置的印刷头212在关于所述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安装位置通过操控该印刷头212的喷嘴进行平衡,优选类似于以及描述的不同的双排印刷头212的印刷头212的适配。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重新设置的印刷头212在关于所述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的轴向A上的安装位置借助于至少一个调节机构进行平衡。优选多个印刷头212分别具有一个单独的调节机构,进一步优选所有印刷头212分别具有一个单独的调节机构。可以考虑,将一个印刷头212作为基准,所有其他的印刷头212根据该一个印刷头212进行定向。这样,被采用为基准的印刷头212不需要独立的调节机构。每一个此类调节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直线驱动装置,其优选被设计为电机且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步进式电机。直线驱动装置具有比如主轴驱动装置和/或齿条以及小齿轮。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直线驱动装置具有偏心轮和与其配合的凹槽。每一个具有直线驱动装置的印刷头212都借助于其直线驱动装置优选至少能够平行于轴向A运动地设置。
在安装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后,优选实施测试印刷,其中,所述新的和/或重新设置的印刷头212和至少一个被用作基准的印刷头212将墨滴传输到承印材料带02上。测试印刷优选自动地借助于传感器、比如第一印刷图传感器进行探测。在通过测试印刷探测到所述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重新设置的印刷头212的实际位置的偏差时,优选自动化地借助于调节机构实施该印刷头212在轴向A上的位置的适配和/或该印刷头212的喷嘴关于墨滴喷出时间点的操控的适配。测试印刷可以比如以在承印材料带02的部分或整个轴向宽度上延伸的测试条带的形式设计。此类测试印刷以及特别是测试条带优选还在持续的印刷生产中至少部分地在承印材料带02上印刷,比如在两个印刷图之间的区域中,该区域在生产印刷产品时代表边缘区域,其总归要被剪切掉,特别是不取决于是否在其上是否设置测试印刷。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记录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印刷的印刷图。特别是可以在时间上依次地利用传感器探测此类测试印刷,传感器分别运动到不同的轴向位置,用以分别在那里检测图像点的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优选能够在轴向A上运动地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是,没有喷嘴梁213的喷嘴和/或没有喷嘴梁213的印刷头212的工作区域具有关于轴向A相同的位置,如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任一个组成部分。为此,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直线引导装置。承载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的滑座能够沿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装置运动地设置。针对印刷装置211的维护来说,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优选首先在关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的径向上定向的方向上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离开且随后在轴向A上运动。优选设置保护罩,其能够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向一个位置运动,在该位置中,保护罩被设置成覆盖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离开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的所有喷嘴。以这种方式防止了喷嘴的干燥。优选在该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的喷嘴和该保护罩关于轴向A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区域中。进一步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和该保护罩在该位置上限定出气密的容积,其内部设置喷嘴开口。
优选设置至少一个喷嘴清洗装置,其具有一排清洗喷嘴和/或刷子和/或剥离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清洗装置优选能够在轴向A上运动和/或从下移动到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的喷嘴。附加或可替换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能够从上向喷嘴清洗装置运动。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清洗装置与保护罩连接和/或能够与保护罩一起运动,比如在轴向A上运动。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清洗装置还能够相对于保护罩运动,比如用以将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清洗装置从封闭的容积中移除。保护罩优选还同样被用作针对从清洗喷嘴中流出和/或从喷嘴滴落的清洗剂和/或脏物和/或油墨的接收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能够完全与印刷机01的被设置成与承印材料带02接触的组成部分独立地运动。因此,此类清洗和/或维护能够在不影响承印材料带02且特别是不必从印刷机01中移除承印材料带02的情况下实施。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和/或其喷嘴能够以第一和/或第二方式被清洗。在第一种清洗方式中,油墨优选在切断低压和/或提高压力的情况下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喷嘴输送,优选的量为:能够带走脏物和/或干燥的油墨且优选被导向被用作接收容器的保护罩。其优选能够利用单独的、与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213不同的锁闭件来锁闭且分开地被清洗、特别是冲洗。清洗的第一种方式是清洗的优选方式。比如在脏物比较严重时,实施第二种清洗方式。这里,分别将所有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及其导入管和优选还有各油墨中间存储器完全清空且由清洗液来冲洗。这种清洗液又优选借助于被用作接收容器的保护罩接收。这种方式会损失大量的油墨,但其优点在于特别强的清洗。
在承印材料带02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承印材料带02沿其运输路径继续被运输且优选输送到所述至少一个干燥单元30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相应地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设置在第一印刷装置211之后且特别是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优选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承印材料带02的第一面在承印材料带0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最后一个接触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作用区域之间与卷筒纸印刷机的组成部分不接触。优选没有由所述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承印材料带02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接触的第二面在承印材料带0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最后一个接触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作用区域之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折转辊214和/或与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机301的至少一个折转辊312接触。
优选设置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折转辊214,其进一步优选将承印材料带02(在该承印材料带02以比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更大的竖直的、优选向下定向的分量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脱开之后)向一个方向折转,该方向的水平分量大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这里,仅承印材料带02的没有被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第二面与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折转辊214接触。优选设置至少一个、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第三测量辊214的第三测量装置213。该第三测量装置214用于测量带应力。进一步优选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折转辊214与被设计为第三折转辊214的第三测量装置214相同。优选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至少一个折转辊312,其将承印材料带02从水平分量大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的所述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折转到竖直的、优选向上定向的分量大于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的方向上。这里,仅没有被印刷单元200印刷的承印材料带02的第二面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至少一个折转辊312接触。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优选被设计为红外线干燥机30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且优选多个、进一步优选至少6个且再进一步优选至少10个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上先后设置的辐射源302,其优选被设计为红外线辐射源。辐射源302、优选红外线辐射源302在这里是这样一种装置,借助于这种装置有针对性地将电能转化和/或能够转化成射线、优选红外线且对准和/或能够对准承印材料带02。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优选具有定义的作用区域。特别是每一个辐射源302的作用区域是含有所有能够直线地直接或通过反射器与辐射源302连接的点的区域。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作用区域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所有辐射源302的作用区域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作用区域优选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指向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紧挨着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辐射源302的长度至少是辐射源302的宽度和高度的五倍。优选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长度在轴向A上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延伸且由此在承印材料带02的宽度的方向A上延伸。这意味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具有至少一个辐射源302,其在水平的、垂直于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运输路径定向的方向A上延伸。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上先后设置多个这样定向的辐射源302实现了总体上输出到承印材料带02上的辐射功率与分别涂布到承印材料带02上的油墨量和/或油墨密度的匹配。
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且进一步优选两个管,其直径优选位于10-50mm之间。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管由至少部分地透过红外区域中的射线的材料制成,进一步优选由水晶玻璃或者说石英玻璃制成。在每一个这种管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发热体、优选发热螺旋或发热带,其优选由钨和/或钨合金和/或碳组成。发热体可以比如由碳化钨制成。优选将反射层涂布到管的背向承印材料带02的一侧。发热体被用作热电阻,其在电流下产生热和热辐射。每一个辐射源302都具有壳体316,其优选具有多个排气口且优选不是设置在发热体与承印材料带02之间。优选所有排气口都通向共同的排气管道31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除了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定向与前述以及后面将要描述的相同),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长度平行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定向。这样,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的宽度的方向A上并排设置多个辐射源302。这意味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具有至少一个辐射源302,其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该方向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运输路径定向的分量。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最佳地干燥不同宽度的承印材料带02,而不会不必要地耗费过多能量和/或过度加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干燥机功率的适配可以通过优选单独调节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辐射功率实现。
但优选所述多个辐射源302关于其长度相互平行地设置。优选所述多个辐射源302在一个方向上并排设置,该方向垂直于辐射源302的长度定向和/或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延伸。因此,优选多个辐射源302分别垂直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延伸且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上看先后地设置。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输出的射线将湿气从承印材料带02和/或从设置在其上的油墨去除且由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机301的内腔中的环境空气容纳。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该内腔延伸。为了实现持续的高干燥功率,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组成部分进行温度调节和/或对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机301的内腔进行排气。为此,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调温装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温装置被设计为通风装置。通风装置优选还被用于将湿气从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机301输出。
通风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空气输入管道317、至少一个连接到其上的进气口313、空气输出管道318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到其上的排气口。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13在向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机301的内腔定向的方向上被空气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由此除了其被设计为辐射干燥机301外还被设计为流通干燥机301。可替换或附加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被设计为紫外线辐射干燥机301和/或纯粹的流通干燥机301、比如热空气干燥机301。优选设置至少一个优选呈狭缝状的进气口313。进一步优选至少在两个辐射源302之间且再进一步优选在每两个辐射源30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优选狭缝状的进气口313。优选的是,至少一个且优选每一个辐射源302的壳体316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口、进一步优选多个排气口。
此类调温装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至少一个通过流体调温的、优选通过液体调温的构件,其优选距离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最大50cm、进一步优选最大15cm地设置。比如将此类通过流体调温的构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作用区域中。此类通过流体调温的构件比如是承印材料传导元件、比如承印材料导板,其具有至少一个由调温流体且进一步优选由调温液体穿流和/或能够穿流的管道和/或与此类管道连接。可替换或附加的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且优选每一个辐射源302的壳体316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由调温流体且进一步优选由调温液体穿流和/或能够穿流的管道和/或与此类管道连接。作为调温流体比如采用水。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13将空气引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内腔。在第一干燥机301中优选具有低压。在第一干燥机301的内部,通过红外线去除需从承印材料带02中去除的水和/或油墨溶剂且被导出的空气所接收。空气随后穿过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输出。通过该空气(其容纳或接收过多的水和/或溶剂)的输出,一方面防止了位于第一干燥机301中的空气的含水和/或溶剂饱和且另一方面将额外的热能从干燥机301的内部运出。这提高了第一干燥机301的效率且提高了辐射源302的寿命。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13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入管道317前且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道318后。优选将至少一个运送装置、比如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入管道317且进一步优选至少还直接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道上。优选设置至少一个可控且进一步优选可调的气阀。所述至少一个气阀优选能够用手调节和/或与驱动装置连接和/或通过马达操作且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阀瓣的分支。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的入口连接的第一管道优选是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道318。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连接的第二管道优选比如导向废物处理装置和/或重新准备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的出口连接的第三管道优选导向所述至少一个运送装置。至少一个其他的管道、比如新鲜空气管道也同样导向所述至少一个运送装置。
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能够调节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输出的空气的比例,该空气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运送装置再次输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为此,所述至少一个气阀优选被调节为,穿流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连接的第一管道的空气的优选以0%到100%的可调的比例输送到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连接的第三管道且由此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运送装置且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入管道317再次输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其余的输出的空气输送到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连接的第二管道且排出。即所述至少一个气阀确定输送到空气输入管道317的比例以及穿流空气输出管道318的气流的作为废气排出的比例。通过这种输出产生了低压,其优选自动地如下进行平衡:通过新鲜空气管道进一步将空气首先运送到所述至少一个运送装置且运送到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机301。优选该低压本身被用于通过新鲜空气管道吸入必要的空气量。以这种方式改进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效率,因为再次使用未完全饱和的排出的空气且由此节省了热能,其原因在于再次导入了热的废气。另一方面,在必要的准备措施下减小了需清洁的空气量。
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1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入管道317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道318和/或所述至少一个运送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气阀和/或所述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连接的第二管道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废物处理装置和/或重新准备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气阀连接的第三管道和/或新鲜空气管道优选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通风装置的组成部分。这特别是意味着,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具有至少一个通风装置且所述至少一个通风装置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空气输入管道317和所述至少一个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导出的空气输出管道318和所述至少一个优选可驱动和/或被驱动的、比如借助于电动驱动装置驱动的运送装置,且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道318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运送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入管道317连接和/或能够连接。导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空气输入管道317在这里特别是被理解为这样一种管道317:其内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内腔连接且其内腔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运行中由气体向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机301的内腔的方向流动。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导出的空气输出管道318在这里特别被理解为这样一种管道318,其内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内腔连接且其内腔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运行中被气体在从所述至少一个干燥机301的内腔离开的方向上穿流。
优选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且特别是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作用区域的运输路径的竖直分量大于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进一步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运输路径基本上在竖直方向上向上延伸。由此确保了在带撕裂的情况下不会有承印材料带02的部分从上面掉落到辐射源302上和/或被置于辐射源302上。以这种方式防止了承印材料带02在热的辐射源302上被点燃。优选沿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内腔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辊319,进一步优选将其设置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辊319通过承印材料带02针对辐射源302屏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辊319防止了承印材料带02失控的飘动,否则可能会通过从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313流出的空气产生这种失控的飘动。承印材料带02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辊319的包绕角优选位于1°-45°,进一步优选位于1°-25°之间。
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作用区域之后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所述至少一个冷却装置303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和优选贴靠和/或能够贴靠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上的第一冷却顶压辊306和优选至少一个贴靠和/或能够贴靠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上的折转辊307;307。所述第一冷却顶压辊306优选具有壳面,其由弹性材料、比如合成橡胶制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对应的、被设计为第一冷却辊驱动机311的第一驱动机311和第一冷却顶压辊306优选是带应力调节装置的部件,即设置用于调节带应力且为此目的至少部分地和/或在某些时段与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优选代表至少一个由马达驱动的第四旋转体304。承印材料带02在离开第一干燥机301的作用区域之后首先包绕第一折转辊307且优选穿过第一折转辊307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之间的辊隙。承印材料带02在其进一步延伸中包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其包绕角为优选至少18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270°。这意味着,被设置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与承印材料带02之间的接触面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的壳面的部分表面具有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的包绕角,其优选至少18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270°。这导致了承印材料带02特别有效的冷却且由此实现了较高的干燥功率。
第一冷却顶压辊306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形成了第一冷却辊间隙309,承印材料带02设置在该冷却辊间隙中和/或承印材料带02穿过该冷却辊间隙。这里,承印材料带02由冷却顶压辊306压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承印材料带02在其进一步延伸中优选包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的第二折转辊308。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优选被设计为由冷却剂穿流的冷却辊304。这意味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的辊身的至少一部分被设计为由冷却剂穿流和/或能够穿流。优选冷却剂是冷却液、比如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流体循环既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和必要时存在的第二冷却装置333连接,也与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调温装置连接。第一冷却辊304优选具有单独的第一冷却辊驱动机311。
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00。优选的是,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优选直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之前且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之后且特别是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带边缘对准器,其优选能够手动或被驱动地控制和/或调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类似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200构建。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关于所描述的构件基本上且进一步优选完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对称地构建。相应的对称面具有水平的平面垂线,其垂直于轴向A。特别是第二印刷单元400具有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简称中心滚筒401,其在印刷生产中被承印材料带02所包绕,且同样以优选为至少18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为270°的包绕角。相应地,在印刷生产中,在圆周方向上看,优选至少50%且进一步优选至少75%的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滚筒壳面与承印材料带02接触。
第二中心滚筒401优选代表马达驱动的第五旋转体401。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优选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转动方向。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前优选设置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或带清洁装置402,其作用到承印材料带02上。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优选被设计为第二除尘装置402。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刷子和/或至少一个吸尘装置和/或用于静电去除粘附在承印材料带02上的颗粒的装置。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与承印材料带02的至少一个第二面对应,特别是至少作用和/或能够作用到承印材料带02的所述第二面上地定向。如果第一承印材料清洁装置202被设计为作用和/或能够作用到承印材料带02的两个面上,则可以弃用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
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被设计为第二折转辊403的辊403平行于第二中心滚筒401设置且与第二中心滚筒通过第二空腔404间隔地设置。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运输路径类似于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运输路径延伸。特别是承印材料带02优选包绕第二折转辊403的一部分且由第二折转辊折转,使得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第二空腔404中既与第二折转辊403相切也与第二中心滚筒401相切地延伸。优选在第二印刷单元400中设置至少一个被设计为第二顶压辊406的滚筒406。第二顶压辊406优选具有壳面,其由弹性材料、比如合成橡胶制成。第二顶压辊406优选类似于第一顶压辊206构建且设置,特别是关于其可运动性和第二顶压辊间隙409。优选既包括第二中心滚筒401的转轴407也包括第二顶压辊406的转轴的平面具有平面垂线,其从水平方向偏离最大20°且进一步优选最大10°。进一步优选第二顶压辊406的转轴设置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的下方。
第二中心滚筒401优选类似于第一中心滚筒201设置和构建,特别是关于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机408以及相应地优选设置的第二转角传感器,其被设计为测量和/或能够测量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角位置和/或第二中心滚筒401本身的旋转角位置且将这些旋转角位置发送和/或能够发送到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通过第二折转辊403和/或优选通过第二顶压辊406,承印材料带02平整地且优选在明确且已知的位置中放置在第二中心滚筒401上。特别是第二驱动机408优选被设计为电机408且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直接驱动装置408。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机408优选被设计为同步机408。
第二转角传感器优选同样被设计为比如旋转编码器或绝对值编码器,从而能够借助于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绝对地确定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状态和/或优选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状态。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机408优选设置在第二中心滚筒401的、关于第二中心滚筒401的转轴407的第一轴向端部上,而转角传感器优选设置在第二中心滚筒401的、关于第二中心滚筒401的转轴407的第二轴向端部上。转角传感器优选同样具有特别高的分辨率,比如每一全角(360°)至少3000以及优选至少10000以及进一步优选至少100000微差的分辨率。转角传感器优选具有较高的时间上的探测频率。
附加或可替换的是,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机408同样通过电路技术与机器控制装置连接,使得机器控制装置由于从机器控制装置预设到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机408的关于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状态的额定数据任何时间都会获得关于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状态的信息以及由此还同时获得关于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状态的信息。特别是机器控制装置预设第二中心滚筒401和/或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角位置或旋转状态的区域直接地(特别是没有中间连接的传感器)与机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412的区域连接。
在第二印刷单元400内部设置至少一个被设计为喷墨印刷装置411的第二印刷装置411,其在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方向上且由此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第二顶压辊406后面与第二中心滚筒401对齐地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优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是相同的,特别是关于至少一个喷嘴梁413、至少一个被设计为喷墨印刷头412的印刷头412及其双排的设置、印刷方法的实施和取消、喷嘴的设置方式、定向和操控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喷嘴梁413和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412借助于至少一个具有相应的电机的调节机构的可运动性和可调节性。也类似地优选设置保护罩和/或清洗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印刷头412的正确的定向也优选如下检测,即至少一个传感器探测印刷后的印刷图且机器控制装置评价该印刷图。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优选是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图传感器,其类似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设计。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被设计为四色印刷装置411。
如上所述,优选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机408通过电路技术与机器控制装置连接,使得机器控制装置由于从机器控制装置预设到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机408上的关于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状态的额定数据在任何时间获得关于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状态以及同时获得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状态的信息。从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412的至少一个喷嘴喷出墨滴随后根据由机器控制装置预设的、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状态实现。这里,由机器控制装置预给定到第二驱动机408的、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状态的额定数据优选实时地被用于计算操控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412的喷嘴的数据。与第二驱动机408的旋转状态的实际数据的比较优选是不必要的且优选不实施比较。
印刷机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套准传感器,其探测至少一个且优选每一个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涂布到承印材料带02的第一面上的第一印刷图且将该印刷图发送到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可以比如采用条形码作为由套准传感器探测到的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图,该条形码为此目的在第一印刷单元200中涂布到承印材料带02。此类条形码可以含有关于由第一印刷单元200涂布到承印材料带02上的印刷图的内容和/或尺寸的信息。因此,即使是比如分段长度、即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上涂布的印刷图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也确保了保持套准。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从该印刷图的位置中计算出用于操控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的印刷头412的喷嘴的理想的时间段。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套准正确地将第一印刷图对齐到承印材料带02的第一面上且将第二印刷图对齐到承印材料带02的第二面上。
所述至少一个套准传感器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优选相比于第一中心滚筒201更靠近第二中心滚筒401设置。以这种方式可以考虑尽可能多的影响,其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之间的运输路径上影响承印材料带02,比如承印材料带02沿运输路径的拉伸。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套准传感器被设计为至少一个逐面扫描传感器。此类逐面扫描传感器优选具有足够高的分辨能力,从而能够识别套准错误和/或对版错误,比如好于0.05mm的分辨能力。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套准传感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其监控且调节所有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先后设置和/或作用的第一印刷装置211的印刷头212和/或双排印刷头212)是相同的。
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在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之后,承印材料带02沿其运输路径进一步运输且输送到所述至少一个干燥单元30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优选类似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构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是所述至少一个干燥单元300的组成部分。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作业区域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离开地指向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作业区域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离开地指向。进一步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之间延伸有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一个分段。
优选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印刷的承印材料带02的第二面在承印材料带0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最后一个接触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的作用区域之间与卷筒纸印刷机01的组成部分不接触。优选由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已经干燥的且没有由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印刷的、承印材料带02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接触的第一面在承印材料带0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最后一个接触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的作用区域之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折转辊414和/或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的至少一个折转辊342接触。优选设置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折转辊414,其将承印材料带02(在该承印材料带02以比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更大的竖直的、优选向下定向的分量从所述第二中心滚筒401脱开之后)向一个方向折转,该方向的水平分量大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这里,仅承印材料带02的没有被第二印刷单元400印刷的第一面与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折转辊414接触。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折转辊414被设计为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对此将在下面详细阐述。优选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的至少一个折转辊342,其将承印材料带02从水平分量大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的所述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折转到竖直的、优选向上定向的分量大于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的方向上。这里,仅没有被第二印刷单元400印刷的承印材料带02的第一面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的至少一个折转辊342接触。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同样优选被设计为红外线干燥机33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的构造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构造相同,特别是关于设计成流通干燥机331和/或辐射干燥机331和/或热空气干燥机331和/或紫外线干燥机331方面。特别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冷却辊334,其进一步优选代表至少一个由马达驱动的第六旋转体334。优选第二冷却辊334借助于第二冷却辊驱动装置341驱动和/或能够驱动。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关于所描述的构件基本上且进一步优选完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对称地构建。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同样具有通风装置,其类似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通风装置设计和/或与其连接或相同。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优选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同一个干燥单元300的部分且进一步优选设置在相同的壳体329中。在空间设置方面,干燥单元300以及由此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优选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之间。这表示,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的转轴407的直线连接线与所述至少一个干燥单元300相交地设置。
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后面设置至少一个拉出辊501。所述至少一个拉出辊501具有单独的、被设计为拉出辊驱动装置504的驱动机504。所述至少一个拉出辊驱动装置504优选代表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第七旋转体504。所述至少一个拉出辊优选与贴靠和/或能够贴靠到所述至少一个拉出辊501上的拉出顶压辊502一起形成拉出间隙503,承印材料带02被夹入该拉出间隙中且通过该拉出间隙被运送。但所述至少一个拉出辊501还可以被设计为抽吸辊。拉出顶压辊502优选具有壳面,其由弹性材料、比如合成橡胶制成。拉出间隙503优选被用于调节带应力和/或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
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拉出辊501之前和/或之后优选设置至少一个再润湿装置,其平衡承印材料带02由于通过干燥单元300的处理过大损失的湿度。所述至少一个再润湿装置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其优选为承印材料带02加载电。所述至少一个再润湿装置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反向地充电且在很近的位置放出优选以带电的水滴和/或水蒸气形式的水。一方面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或被加电的承印材料带02与另一方面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共同形成了电容器,在其电场中,优选带电的水滴和/或水蒸气向承印材料带02运动且在到达时将其润湿。由此防止了承印材料带02不必要地脆、特别是在其继续被处理时。
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拉出间隙503之后和/或在再润湿装置之后设置至少一个后续处理设备500,其优选被设计为折页装置500和/或具有单张纸裁切装置500和/或平铺装置500和/或被设计为卷绕装置500。在该后续处理设备500中和/或通过该后续处理设备500,承印材料带02优选被折页和/或被裁切和/或被装订和/或被分类和/或被套封和/或被发送和/或被卷起。
下面,示例性地描述优选的后续处理设备500。承印材料带02在该后续处理设备500中优选围绕转向杆506或导辊506引导,转向杆或导辊以40°-50°的角度相对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方向定向地设置。优选设置至少一个折页三角板507,其比如将承印材料带02优选纵向折页。可替换的是,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也围绕所述至少一个折页三角板507(此类可替换的运输路径在图10中以虚线示例性示出)。随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优选经过至少一个导辊508和/或经过至少一对传输带509延伸。优选承印材料带02借助于横向裁切装置511被裁切成分段且这些分段借助于折页刀512和折页辊对513进行第一横向折页。随后,这些分段优选可选地借助于另一个折页刀514、比如刀式折页机514进行可能的第二次纵向折页和/或装订和/或裁切。同样还可以考虑其他或可替换的装订处理。以这种方式能够制造印刷产品,其比如可选地具有8、12或16页。
承印材料带02穿过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可以被分为多个分段。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卷筒纸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优选设置多个在承印材料带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之间的接触位置。优选各两个此类在承印材料带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之间的接触位置限定出承印材料带02穿过印刷机的运输路径的每一个分段。
第一个此类的接触位置优选由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确定,其中,优选卷筒保持装置103代表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一旋转体103且由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驱动机104驱动。第二个此类的接触位置优选通过喂入间隙119确定,其中,牵引辊118代表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二旋转体118且由牵引驱动机146驱动。第三个此类接触位置优选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确定,其中,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代表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三旋转体210且由其第一驱动机208驱动。第四个此类接触位置优选通过第一冷却辊间隙309确定,其中,优选第一冷却辊304代表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四旋转体304且由第一冷却辊驱动机311驱动。第五个此类接触位置优选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确定,其中,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代表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五旋转体401且由其驱动机408驱动。第六个此类的接触位置优选通过第二冷却辊间隙339确定,其中,优选第二冷却辊334代表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六旋转体334且由被设计为冷却辊驱动机341的驱动机341驱动。第七个此类接触位置优选通过拉出间隙503确定,其中,优选拉出辊501代表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七旋转体501且由拉出辊驱动装置504驱动。
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一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的第一接触位置与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18的第二接触位置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二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18的第二接触位置与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201的第三接触位置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三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201的第三接触位置与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的第四接触位置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四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的第四接触位置与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401的第五接触位置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五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401的第五接触位置与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34的第六接触位置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六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34的第六接触位置与承印材料带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的第七接触位置之间延伸。优选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每一个分段分别与至少一个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进一步优选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对应。这些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特别是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中的每一个都被用于探测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与各测量辊对应的相应的分段中的带应力。
运输路径的第一分段优选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与卷筒保持装置103连接的承印材料卷筒101出发首先优选经过浮动辊113且穿过带边缘对准器114且优选围绕被设计为喂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辊141延伸以及延伸到喂入间隙119中。优选在该第一分段中的带应力调整如下实现:卷筒保持装置103的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104在其旋转速度上被调整为,使得承载浮动辊113的浮动杆121保持在额定位置、比如中间位置中。可替换或附加的是,带应力在该第一分段中的调整可以如下实施:卷筒保持装置103的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机104在其旋转速度上被调整为,使得由优选被设计为第一测量辊141、特别是喂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装置141测量的带应力的值与带应力的额定值一致。
在运输路径的第二分段中,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216,其优选被用于测量该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运输路径的第二分段优选从喂入间隙119围绕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216延伸且围绕第一折转辊203且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延伸且进一步优选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顶压辊间隙209。优选该运输路径从喂入间隙119且优选围绕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第二测量辊216首先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大的水平分量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延伸出去且随后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大的竖直的、向下指向的分量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下方的一个高度上且随后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大的水平分量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下方穿过且随后围绕第一折转辊203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上以及进一步优选延伸到第一顶压辊间隙209。可替换的是,第二测量装置216还可以沿运输路径进一步设置在后面。这样,运输路径从喂入间隙119出发首先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大的水平分量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延伸出去且随后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大的竖直且向下指向的分量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下方且随后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大的水平分量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轴207下方穿过且随后围绕第二测量辊216且围绕第一折转辊203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且优选延伸到第一顶压辊间隙209中。
在第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二测量装置216、特别是第二测量辊216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牵引驱动机146调整牵引辊118的旋转速度,使得第二测量装置216、特别是第二测量辊216上的带应力与预设值一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二测量装置216、特别是第二测量辊216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驱动机208调整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使得第二测量装置216、特别是第二测量辊216上的带应力与预设值相符。
在运输路径的第三分段中,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第三测量装置214,其优选被用于该第三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该第三测量装置214优选被设计为第三测量辊214。运输路径的该第三分段优选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出发和/或从第一顶压辊间隙209出发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延伸到第一冷却辊间隙309。优选运输路径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第一顶压辊间隙209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且围绕所述至少一个被设计为第三测量辊214的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折转辊214且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所述至少一个折转辊312且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延伸且围绕第一冷却装置303的第一折转辊307且围绕第一冷却辊304延伸到第一冷却辊间隙309。在第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三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三测量装置214、特别是第三测量辊214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驱动机208调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使得在该第三测量装置214、特别是第三测量辊214上的带应力与预设值相符。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三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三测量装置214、特别是第三测量辊214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第一冷却辊303的第一冷却辊驱动机311调整第一冷却辊303的旋转速度,使得在第三测量装置214、特别是第三测量辊214上的带应力与预设值相符。
在运输路径的第四分段上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第四测量装置416,其优选被用于在该第四分段中的带应力。该第四测量装置416优选被设计为第四测量辊416。运输路径的第四分段优选从第一冷却辊间隙309出发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测量辊416且围绕第二折转辊403且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二中心滚筒401延伸且优选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顶压辊间隙409。优选该运输路径从所述第一冷却辊间隙309出发首先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更大的水平分量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延伸出去且随后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更大的竖直且向下指向的分量延伸到第二中心滚筒401下方的一个高度上且随后以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竖直分量更大的水平分量在第二中心滚筒401的转轴407下方穿过且随后围绕第四测量辊416且围绕第二折转辊403延伸到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滚筒壳面上且优选延伸到第二顶压辊间隙409中。在第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四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四测量装置416、特别是第四测量辊416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第一冷却辊303的第一冷却辊驱动机311调整第一冷却辊303的旋转速度,使得在第四测量装置416、特别是第四测量辊416上的带应力与预设值相符。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在该第四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优选如下实现:借助于第四测量装置416、特别是第四测量辊416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第二中心滚筒401的驱动机408调整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速度,使得在第四测量装置416、特别是第四测量辊416上的带应力与预设值相符。
在运输路径的第五分段中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第五测量装置414,其优选测量在第五分段中的带应力。该第五测量装置414优选被设计为第五测量辊414。运输路径的第五分段优选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和/或第二顶压辊间隙409出发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延伸到第二冷却辊间隙339。优选运输路径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和/或第二顶压辊间隙409出发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且围绕所述至少一个被设计为第五测量辊414的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折转辊414且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的所述至少一个折转辊342且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且围绕第二冷却装置333的第三折转辊337且围绕第二冷却辊334延伸到第二冷却辊间隙339,所述第二冷却辊间隙由第二冷却辊334和第二冷却顶压辊336形成。优选第二冷却辊334具有单独的第二冷却辊驱动机341。在第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五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第二中心滚筒401的驱动机408调整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速度,使得在该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上的带应力与预设值相符。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五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第二冷却辊334的第二冷却辊驱动机341调整第二冷却辊334的旋转速度,使得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的带应力与预设值相符。
在运输路径的第六分段中优选设置至少一个第六测量装置343,其优选被用于测量在该第六分段中的带应力。该第六测量装置343优选被设计为第六测量辊343。运输路径的第六分段从第二冷却辊间隙339出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9之间穿过且围绕至少一个第六测量辊343穿过拉出间隙503。在第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六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六测量装置343、特别是第六测量辊343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第二冷却辊334的第二冷却辊驱动机341调整第二冷却辊334的旋转速度,使得第六测量装置343、特别是第六测量辊343的带应力与预设值相符。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第六分段中带应力的调整如下实现:借助于第二测量装置343、特别是第六测量辊343测量带应力且借助于拉出辊501的拉出辊驱动装置504调整拉出辊501的旋转速度,使得第六测量装置343、特别是第六测量辊343的带应力保持恒定。
优选所有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特别是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其他测量带应力的测量装置以及所有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与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优选与电子驱动传导轴连接。设置在上一级的机器控制装置优选对多个且进一步优选对所有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设置在前面和/或后面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施加影响,只要由于测量带应力影响至少一个此类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此得到了特别快速的沿承印材料带02的整个运输路径与带应力的变化的适配。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一个个分段中的带应力分别单独地调整。由此得到了带应力在相邻的分段中间接的变化,相邻的分段随后同样自动地得到平衡。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至少一个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且优选刚好一个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优选被设计为引导的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优选引导的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的旋转速度是预设的,进一步优选独立于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预设。进一步优选拉出辊驱动装置504是引导的驱动机504。
因此,得到了一种印刷机01,所述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和单独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第一驱动机208,其中,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至少具有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分别由承印材料带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接触位置限定,其中,至少所述第一分段与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对应,其中,至少所述第二分段与用于测量所述第二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对应,其中,设置机器控制装置,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既考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也考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至少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所述第一分段和/或所述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
优选由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第一驱动机208。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和/或调整和/或能够调整。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和/或调整和/或能够调整。优选所述分段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限定。
优选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对应的第二驱动机408。优选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且之后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且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优选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具有至少一个、进一步优选对准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比如至少一个传输滚筒和/或至少一个传输带的壳面的喷墨印刷头412,所述喷墨印刷头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和/或调整和/或调整。优选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控制和/或能够控制和/或调整和/或能够调整。特别是在运输路径所述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所述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间的至少一个分段中的带应力发生变化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相位产生变化,因为承印材料带拉伸或松弛且由此缩短,但运输路径保持不变。
优选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每一个分段至少一侧地且进一步优选两侧地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其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优选被设置用于限定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的至少一个且进一步优选刚好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独立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优选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优选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通过被设计为拉出辊501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限定,所述旋转体501关于运输路径设置在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后。进一步优选被设计为拉出辊501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独立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优选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特别是由此预设了印刷机的印刷速度。
优选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其他的、与承印材料带02接触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
优选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中的带应力通过至少一个限定所述分段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至少一个旋转速度和/或至少一个角位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所述旋转体的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进一步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支承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中,所述支承装置具有力测量器,借助于所述力测量器优选能够测量垂直于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的转轴的力。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被设计为不具有单独的旋转驱动装置的被动旋转和/或能够被动旋转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不具有单独的旋转驱动装置的被动旋转和/或能够被动旋转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每一个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都被设计为不具有单独的旋转驱动装置的能够被动旋转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
优选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分段关于至少一个端部分别被间隙限定,所述间隙由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和贴靠在其上的牵引顶压辊117和/或顶压辊206、406和/或冷却顶压辊306;336和/或拉出顶压辊502形成。
优选每一个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设置在所述印刷机01的最后的印刷中心滚筒201;401之前且进一步优选设置在拉出辊501之前的、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都配设至少一个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各分段上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考虑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所有这些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这些分段中的至少一个且进一步优选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这些分段中的每一个中的带应力。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与限定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分段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不同。
优选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能够读取关于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且进一步优选所有分段的长度的数据和/或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材料特性、比如弹性的数据。进一步优选这些数据保存在数据存储器中且用于调整带应力。
在所述印刷机的一个变型中,所述印刷机01被设计为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01且至少一个传输体被设计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形成传输间隙。这样,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对准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体。
得到了一种用于调整沿运输路径穿过卷筒纸印刷机01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方法,其中,所述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借助于单独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驱动机208驱动,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喷出的油墨传输和/或能够传输到承印材料带02上,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至少具有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由承印材料带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的接触位置限定,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所述第一分段中的带应力,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所述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既采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也采用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用以调整至少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或第二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
优选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驱动机208的旋转速度。
优选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特别是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控制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和/或能够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特别是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控制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进一步优选还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和/或还能够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再进一步优选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角位置和旋转速度控制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和/或能够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角位置和旋转速度控制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
在所述印刷方法的一个变型中,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对准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比如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传输滚筒和/或至少一个传输带)的传输面。这样,该方法的特点优选在于,印刷机01被设计为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01且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体被设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形成传输间隙且从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喷出的油墨在其之后传输到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接触的承印材料带02上之前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体上。
优选该方法的特点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每一个分段至少在一侧且进一步优选至少在两侧由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或分别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其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优选该方法的特点在于,每一个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印刷机01的最后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401(特别是拉出辊501)之前设置的、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与至少一个用于测量各分段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对应,且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考虑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所有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优选多个中的带应力。
进一步优选该方法的特点在于,每一个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印刷机01的最后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401(特别是拉出辊501)之前设置的、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与至少一个用于测量各分段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对应,且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考虑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所有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中的每一个中的带应力。
优选该方法的特点在于,为了测量带应力,从额定值中导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所述额定值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驱动机208上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驱动机408上预设。
优选该方法的特点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比如至少一个传输滚筒和/或至少一个传输带)的壳面,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412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比如至少一个传输滚筒和/或至少一个传输带)的壳面。
在所述印刷机01的简化的实施方式中,弃用了所述第一冷却辊间隙309和/或所述第二冷却辊间隙339,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分段和所述第四分段形成共同的分段和/或所述第五分段和所述第六分段形成共同的分段。附加和/或可替换的是,在该或另一个简化的实施方式中,弃用第一和/或第二顶压辊206;406。这比如在如下情况下是可能的:以另一种方式确保了比如通过足够高的摩擦不会在承印材料带02与印刷中心滚筒201;401之间产生松弛。
需要说明的是,马达驱动的旋转体特别是被理解为一种旋转体,其与驱动其的马达或中间连接的转矩传输器的连接独立于与承印材料带02的接触。
优选油墨是水基油墨、特别是弥散油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至少一个印刷头喷射漆、优选弥散漆。该印刷头比如是已经描述的第一印刷单元200或第二印刷单元400的印刷头212;412。可替换或附加的是,设置至少一个其他的印刷单元、特别是喷漆单元,其优选具有至少一个额外的印刷头。此类漆优选是水基漆、比如弥散漆。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涂漆装置,其将漆通过承印材料带02与涂漆辊之间的旋转的接触传输或能够传输到承印材料带02上。
优选在印刷生产期间改变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速度,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在这期间继续工作且特别是喷射油墨。这特别是在印刷开始时是这种情况,优选至少还在达到预设的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速度之前。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在承印材料带02所有的、特别是不等于零的运输速度下喷射油墨。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在承印材料带02的印刷速度的所有加速度下、特别是正的和/或负的加速度下喷射油墨。这不仅在调整带应力的范畴内是重要的,而且还实现了从印刷生产开始时就生产可用的印刷产品。由此节省了时间和材料,因为产生了更少的错误印刷和/或更少的未印刷的承印材料带02。
附图标记列表
01     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卷筒纸印刷机、卷筒纸喷墨印刷机、轮转印刷机、卷筒纸轮转印刷机、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
02     承印材料、承印材料带、纸带、织物带、薄片、塑料薄片、金属薄片
100    承印材料源、卷筒纸开卷装置、换卷器
101    承印材料卷筒
102    -
103    卷筒保持装置、夹紧装置、夹紧芯轴、夹紧圆锥、张紧装置、张紧芯轴、张紧圆锥、张紧轴、第一旋转体
104    驱动机、电机(103)
105    -
106    转矩传输器、牵引机构、皮带、承载皮带、齿轮、链条
107    支臂(101)
108    轴、支架、支承框架(107)
109    摆轴(108)
110    -
111    转轴(101;103)
112    机架
113    浮动辊
114    带边缘对准器、第一卷筒纸定位器
115    -
116    定向辊
117    牵引顶压辊
118    牵引辊;第二旋转体
119    喂入间隙
120    -
121    浮动杆
122    张紧轴轴承、摆动轴承
123    从动件、拉杆
124    摆动驱动装置、电机、液压汽缸、电动升降汽缸驱动装置
125    -
126    锥齿轮传动机构
127    输送装置
128    穿通装置、开口
129    轴承、滚动轴承、滑动轴承
130    -
131    构件
132    摆动区域限制装置
133    位置传感器
134    基准构件
135    -
136    转矩支撑装置
137    转矩限制器
138    保持装置、支座
139    喂入装置
140    -
141    第一测量辊、喂入测量辊、测量装置
142    位置限制器
143    环形槽
144    止挡
145    -
146    驱动机、牵引驱动机(118)
200    第一印刷单元
201    第一印刷中心滚筒、中心滚筒;第三旋转体
202    第一承印材料清洁装置、带清洁装置、除尘装置
203    辊、折转辊
204    空腔(201;203)
205    -
206    第一滚筒、顶压辊
207    转轴(201)
208    驱动机、电机、直接驱动装置、同步机
209    第一顶压辊间隙
210    -
211    第一印刷装置、喷墨印刷装置、四色印刷装置
212    第一印刷头、喷墨印刷头
213    第一喷嘴梁
214    第三折转辊、测量辊、测量装置
215    -
216    第二测量辊、测量装置
300    干燥单元
301    第一干燥机、红外线干燥机、辐射干燥机、流通干燥机、紫外线干燥机、热空气干燥机
302    辐射源、红外线辐射源
303    第一冷却装置
304    第一冷却辊、第四旋转体
305    -
306    冷却顶压辊
307    第一折转辊
308    第二折转辊
309    第一冷却辊间隙
310    -
311    驱动机、第一冷却辊驱动机(304)
312    折转辊
313    进气口
314    -
315    -
316    壳体(302)
317    空气输入管道、管道
318    空气输出管道、管道
319    第一支撑辊
320-328  -
329    壳体(300)
330    -
331    第二干燥机、红外线干燥机、辐射干燥机、流通干燥机、紫外线干燥机、热空气干燥机
332    -
333    第二冷却装置
334    第二冷却辊、第六旋转体
335    -
336    第二冷却顶压辊
337    第三折转辊
338    -
339    第二冷却辊间隙
340    -
341    驱动机、第二冷却辊驱动机(334)
342    折转辊
343    第六测量辊、测量装置
400    第二印刷单元
401    第二印刷中心滚筒、中心滚筒、第五旋转体
402    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带清洁装置、除尘装置
403    辊、折转辊
404    空腔(401;403)
405    -
406    第二滚筒、顶压辊
407    转轴(401)
408    驱动机、直接驱动装置、电机、同步机
409    第二顶压辊间隙
410    -
411    第二印刷装置、喷墨印刷装置、四色印刷装置
412    第二印刷头、喷墨印刷头
413    第二喷嘴梁
414    折转辊、第五测量辊
415    -
416    第四测量辊、测量装置
500    后续处理设备、折页装置、卷绕装置、单张纸裁切装置、平铺装置
501    拉出辊、第七旋转体
502    拉出顶压辊
503    拉出辊间隙
504    驱动机、;拉出辊驱动装置(501)
505    -
506    转向杆、导辊
507    折页三角板
508    导辊
509    运输带
510    -
511    横向裁切装置
512    折页刀
513    折页辊对
514    折页刀
A      轴向

Claims (61)

1.一种印刷机(01),所述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和单独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第一驱动机(208),其中,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至少具有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分别由承印材料带(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接触位置限定,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分段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所述第一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对应,且至少所述第二分段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所述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的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对应,设置机器控制装置,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既考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也考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至少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所述第一分段和/或所述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第一驱动机(20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和/或所述第二分段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限定。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对应的第二驱动机(408)。
7.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且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且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对应的第二驱动机(408)。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控制和/或能够控制。
10.如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每一个分段至少在一侧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所述马达驱动的旋转体的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11.如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被设置用于限定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的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独立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来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12.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或1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通过被设计为拉出辊(501)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限定,所述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关于运输路径设置在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后。
13.如权利要求11和1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被设计为拉出辊(501)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独立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来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14.如权利要求6、7、8、9、10、11、12或1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至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设置至少一个后续处理设备(500)。
15.如权利要求6、7、8、9、10、11、12、13或14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其他的、与承印材料带(02)接触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
16.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或1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中的带应力通过至少一个限定所述分段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至少一个旋转速度和/或至少一个角位置来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所述至少一个限定所述分段的旋转体的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17.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或16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支承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中,所述支承装置具有力测量器。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不具有单独的旋转驱动装置的、能够被动旋转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不具有单独的旋转驱动装置的、能够被动旋转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
20.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或1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分段关于至少一个端部分别被间隙限定,所述间隙由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和贴靠在其上的牵引顶压辊(117)和/或顶压辊(206、406)和/或冷却顶压辊(306;336)和/或拉出顶压辊(502)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从与被设计为第一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的卷筒保持装置(103)接触的承印材料卷筒(101)出发具有至少三个分段,所述至少三个分段分别由承印材料带(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接触位置限定。
22.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2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从卷筒保持装置(103)延伸到牵引辊(118),和/或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从牵引辊(118)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和/或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延伸到第一干燥机(301)的第一冷却辊(304),和/或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从第一干燥机(301)的第一冷却辊(304)延伸到所述印刷机(01)的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和/或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从所述印刷机(01)的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延伸到第二干燥机(331)的第二冷却辊(334),和/或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从第二干燥机(331)的第二冷却辊(334)延伸到所述印刷机(01)的拉出辊(501)。
23.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或2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设置在所述印刷机(01)的最后的印刷中心滚筒(201;401)之前的、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都配设至少一个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各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考虑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所有这些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这些分段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带应力。
24.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或2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设置在所述印刷机(01)的最后的印刷中心滚筒(201;401)之前的、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都配设至少一个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各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考虑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所有这些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这些分段中的每一个中的带应力。
25.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或24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是卷筒保持装置(103),和/或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18)是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牵引辊(118),和/或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201)是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和/或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是第一干燥机(301)的第一冷却辊(304),和/或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401)是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和/或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34)是第二干燥机(331)的第二冷却辊(334),和/或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是所述印刷机(01)的拉出辊(501)。
26.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设置至少一个喂入间隙(119)和第一顶压辊间隙(209)和第一冷却辊间隙(309)和第二顶压辊间隙(409)和第二冷却辊间隙(339)和拉出辊间隙(503)。
27.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或26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牵引辊(118)与牵引顶压辊(117)形成喂入间隙(119),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第一顶压辊(206)形成第一顶压辊间隙(209),和/或第一冷却辊(304)与第一冷却顶压辊(306)形成第一冷却辊间隙(309),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与第二顶压辊(406)形成第二顶压辊间隙(409),和/或第二冷却辊(334)与第二冷却顶压辊(336)形成第二冷却辊间隙(339),和/或拉出辊(501)与拉出顶压辊(502)形成拉出辊间隙(503)。
28.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或27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01)被设计为卷筒纸喷墨印刷机(01)。
29.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或27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01)被设计为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01)且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体被设计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形成传输间隙。
30.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或2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与限定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分段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不同。
31.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一分段在承印材料带(02)同第一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第一接触位置与承印材料带(02)同第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第二接触位置之间延伸。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是卷筒保持装置(103),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是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牵引辊(118)。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二分段在承印材料带(02)同第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第二接触位置与承印材料带(02)同第三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接触位置之间延伸。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是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牵引辊(118),所述第三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10)。
35.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或34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被设置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承印材料带(02)之间的接触面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的壳面的部分表面具有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包绕角,所述包绕角为至少270°。
36.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或3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干燥单元(300)具有至少一个被设计为辐射干燥机(301)的第一干燥机(301)和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的作用区域在竖直分量大于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的方向上延伸。
38.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或37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至少一个第一带边缘对准器(114)关于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前,沿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且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之前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带边缘对准器。
39.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或3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能够读取关于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的运输路径的至少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长度的数据和/或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材料特性的数据。
40.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或3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被设计为至少一个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的壳面的喷墨印刷头(212),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被设计为至少一个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的壳面的喷墨印刷头(412)。
41.一种用于调整沿运输路径穿过印刷机(01)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方法,其中,所述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借助于单独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驱动机(208)驱动,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喷出的油墨传输和/或能够传输到承印材料带(02)上,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至少具有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由承印材料带(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的接触位置限定,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所述第一分段中的带应力,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测量承印材料带(02)在所述第二分段中的带应力,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既采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也采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用以调整至少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第一分段和/或第二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驱动机(208)的旋转速度。
43.如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
44.如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
45.如权利要求41、42、43或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单独的第二驱动机(408)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以及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所述喷墨印刷头(412)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
46.如权利要求41、42、43或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承印材料带(02)穿过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干燥机(301)且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且之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干燥机(33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单独的第二驱动机(408)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以及至少一个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控制和/或能够控制的喷墨印刷头(412)。
47.如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对准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的壳面。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控制和/或能够控制。
49.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或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和/或所述第二分段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限定。
50.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或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每一个分段至少在一侧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马达驱动的旋转体的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51.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或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设置为限定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的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独立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来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52.如权利要求50和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通过被设计为拉出辊(501)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限定,所述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关于运输路径设置在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后,被设计为拉出辊(501)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独立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来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53.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或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的至少一个分段中的带应力通过至少一个限定所述分段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至少一个旋转速度和/或至少一个角位置来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所述至少一个限定所述分段的旋转体的驱动机(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调整和/或能够调整。
54.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或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被设计为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
55.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或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印刷机(01)的最后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401)之前设置的、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与至少一个用于测量各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对应,且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考虑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所有这些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带应力。
56.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或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运输路径在所述印刷机(01)的最后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401)之前设置的、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与至少一个用于测量各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带(02)的带应力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对应,且借助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在至少考虑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所有这些分段中的带应力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调整和/或能够调整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01)的运输路径的分段中的每一个中的带应力。
57.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或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01)被设计为卷筒纸喷墨印刷机(01)。
58.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或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机(01)被设计为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01)且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体被设计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形成传输间隙,从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喷出的油墨在其稍后传输到与所述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接触的承印材料带(02)上之前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体上。
59.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或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控制装置读取和/或能够读取关于承印材料带(02)穿过所述印刷机的运输路径的至少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长度的数据和/或关于承印材料带(02)的材料特性的数据。
60.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或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测量带应力,从额定值中导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所述额定值由所述机器控制装置预设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驱动机(208)上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驱动机(408)上。
61.如权利要求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或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的壳面,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所述至少一个印刷头412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至少一个传输体的壳面。
CN201280024598.7A 2011-06-01 2012-05-02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Active CN103561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76899A DE102011076899A1 (de) 2011-06-01 2011-06-01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102011076899.8 2011-06-01
DE102011088776.8 2011-12-16
DE102011088776A DE102011088776B3 (de) 2011-12-16 2011-12-16 Rotationsdruckmaschine
PCT/EP2012/057979 WO2012163614A1 (de) 2011-06-01 2012-05-02 Druckmaschine und ein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r bahnspan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1959A true CN103561959A (zh) 2014-02-05
CN103561959B CN103561959B (zh) 2016-12-14

Family

ID=460257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4598.7A Active CN103561959B (zh) 2011-06-01 2012-05-02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CN201280024496.5A Active CN103635326B (zh) 2011-06-01 2012-05-25 印刷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4496.5A Active CN103635326B (zh) 2011-06-01 2012-05-25 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114636B2 (zh)
EP (2) EP2714408B2 (zh)
JP (1) JP5623674B2 (zh)
CN (2) CN103561959B (zh)
ES (1) ES2529490T5 (zh)
WO (2) WO201216361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7698A (zh) * 2017-01-23 2019-08-27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
CN110588184A (zh) * 2019-09-29 2019-12-20 深圳弘博智能数码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
CN111907211A (zh) * 2019-05-09 2020-11-1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测量转动体的表面的隆起部的设备
CN111924481A (zh) * 2020-06-10 2020-11-13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棒料翻转装置
US20210276345A1 (en) * 2018-07-16 2021-09-09 Xeikon Manufacturing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kjet printing on flexible webs
CN114379222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测量转动体的表面或其隆起部的设备和系统
CN114379220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测量转动体的表面的隆起部的设备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2740B2 (en) 2010-04-23 2020-04-2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US20130063587A1 (en) * 2011-03-09 2013-03-14 Curt G. Jo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waste and improving quality and production in web processing operations by automatic narrow web twist defect correction
US9643403B2 (en) 2012-03-05 2017-05-09 Landa Corporation Ltd. Printing system
JP6185938B2 (ja) 2012-03-05 2017-08-23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インクフィルム構築物
GB2518169B (en) * 2013-09-11 2015-12-30 Landa Corp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US10642198B2 (en) 2012-03-05 2020-05-05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and protonata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US9498946B2 (en) 2012-03-05 2016-11-22 Landa Corporation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r monitoring of a printing system
US9902147B2 (en) 2012-03-05 2018-02-27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JP6437312B2 (ja) 2012-03-05 2018-12-12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プロセス
US10434761B2 (en) 2012-03-05 2019-10-0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EP4019596A1 (en) 2012-03-05 2022-06-29 Landa Corporation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k film construction
CN109177531B (zh) 2012-03-15 2020-11-27 兰达公司 打印系统的环形柔性皮带
DE102013211250B4 (de) * 2013-06-17 2019-05-02 Koenig & Bauer Ag Druckmaschine mit mehreren gemeinsam einen Bedruckstoff bedruckenden Druckwerken
DE102013214025B4 (de) * 2013-07-17 2017-08-24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eines Bedruckstoffs
GB201401173D0 (en) 2013-09-11 2014-03-12 Landa Corp Ltd Ink formulations and film constructions thereof
US9776423B2 (en) * 2013-09-25 2017-10-03 Koenig & Bauer Ag Web-fed inkjet printing pres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a printing material
MX2016008745A (es) * 2014-02-26 2016-09-08 L & P Property Management Co Aparato para ventilar tela usado para elaborar muelles envainados y metodo para elaborar cuerdas de muelles envainados.
US20150239231A1 (en) * 2014-02-27 2015-08-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for reducing artifacts using tension control
CN104260547A (zh) * 2014-09-17 2015-01-07 林允杜 烫金机
CN105500936A (zh) * 2014-10-16 2016-04-20 北京金恒丰科技有限公司 写真机放料装置
JP6437334B2 (ja) * 2015-02-13 2018-12-1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デジタル式両面印刷方法および被印刷物
CN104626739A (zh) * 2015-03-15 2015-05-20 艾金富 一种烫金机
CN106032088B (zh) * 2015-03-17 2019-09-20 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设备
GB2536489B (en) 2015-03-20 2018-08-29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
GB2537813A (en) 2015-04-14 2016-11-02 Landa Corp Ltd Apparatus for thread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of a printing system
DE102015207450A1 (de) * 2015-04-23 2016-10-27 Koenig & Bauer Ag Druckmaschine mit zumindest einem Druckaggregat und zumindest einer Trocknereinheit und ein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maschine
WO2016174221A1 (de) * 2015-04-30 2016-11-03 Koenig & Bauer Ag Druckmaschinenanordnung mit mehreren bearbeitungsstationen für bog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WO2017030982A1 (en) 2015-08-14 2017-02-23 M&R Printing Equipment, Inc. Hybrid silk screen and direct-to-garment printing machine and process
DE102015215721A1 (de) * 2015-08-18 2017-02-23 Koenig & Bauer Ag Druckaggregat
CN105172387A (zh) * 2015-08-19 2015-12-23 江苏昌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喷墨印刷机
US9815296B2 (en) * 2015-11-18 2017-11-1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sheet in a printing machine
US9944073B2 (en) 2016-02-10 2018-04-1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jet printing absorbent article components at desired print resolutions
CN105775882B (zh) * 2016-04-27 2018-11-13 昆山巨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三轴式pp裁切堆叠机
GB201609463D0 (en) 2016-05-30 2016-07-13 Landa Labs 2012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article
JP7144328B2 (ja) 2016-05-30 2022-09-29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処理
WO2018012231A1 (ja) 2016-07-12 2018-0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TWI695787B (zh) * 2016-11-25 2020-06-11 承源環境科技企業有限公司 用於印刷產業印刷機的排氣系統
US9975351B1 (en) * 2017-01-30 2018-05-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dryer heater control
WO2018196961A1 (en) * 2017-04-25 2018-11-01 Hp Indigo B.V. Duplex printing
DE102017216717A1 (de) * 2017-09-21 2019-03-21 Bhs Corrugated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Gmbh Wellpappe-Anlage
US10926532B2 (en) 2017-10-19 2021-02-23 Landa Corporation Ltd. Endless flexible belt for a printing system
JP7225230B2 (ja) 2017-11-19 2023-02-20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
WO2019102297A1 (en) 2017-11-27 2019-05-31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US11707943B2 (en) 2017-12-06 2023-07-25 Landa Corporatio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printing
US11679615B2 (en) 2017-12-07 2023-06-20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and method
JP6985194B2 (ja) * 2018-03-26 2021-12-2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長尺印刷用紙搬送方法
JP7279085B2 (ja) 2018-06-26 2023-05-22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用の中間転写部材
US10994528B1 (en) 2018-08-02 2021-05-04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ith flexi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7246496B2 (ja) 2018-10-08 2023-03-27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に関する摩擦低減手段
EP3670201A1 (en) * 2018-12-18 2020-06-24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A printing system
US11787170B2 (en) 2018-12-24 2023-10-17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US20220143990A1 (en) * 2019-07-26 2022-05-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nchronizing multiple printing presses
JP7369902B2 (ja) 2019-08-20 2023-10-27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柔軟な部材に加えられるテンションを制御するための加圧流体に基づくダンサを利用する装置
US11077676B2 (en) 2019-10-18 2021-08-03 M&R Printing Equipment, Inc. Digital-to-garment inkjet printing machine
EP4066064A4 (en) 2019-11-25 2024-01-10 Landa Corp Ltd INK DRYING IN DIGITAL PRINTING WITH INFRARED RADIATION ABSORBED BY PARTICLES EMBEDDED WITHIN AN ITM
EP3831603A1 (de) 2019-12-06 2021-06-09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Druckmaschine mit hybrider drucktechnik
US11321028B2 (en) 2019-12-11 2022-05-03 Landa Corporation Ltd. Correcting registration errors in digital printing
CN111497447A (zh) * 2020-04-21 2020-08-07 南通东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双面喷印设备
CN112757769B (zh) * 2020-12-30 2021-09-24 江苏安蒲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玻璃印刷烘干装置
CN114683720A (zh) * 2022-03-02 2022-07-01 董霞 数码印刷机的降温结构
CN117246052B (zh) * 2023-11-20 2024-03-12 济南冠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防黏连自助医用胶片打印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0168A (zh) * 1998-06-19 2000-01-05 Ykk株式会社 细长带体处理装置
CN1328951A (zh) * 2000-05-18 2002-01-02 威法格机器制造厂 带有电机制动的纸辊更换装置
US20020167582A1 (en) * 2001-05-14 2002-11-14 Alps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that is capable of maintain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sheet tension constant
US20020166470A1 (en) * 2001-05-09 2002-11-14 Nedblake Greydon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n-demand production of digitally imaged webs
JP2003063737A (ja) * 2001-08-29 2003-03-05 Otari Kk フェルールへの細線挿入装置
EP2161136A2 (en) * 2008-08-29 2010-03-10 Takata Corporation Inkjet dye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746162A (zh) * 2008-12-17 2010-06-23 E.C.H.威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印张的装置
US20110063389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Spencer Hanson Inkjet web printer
US7922286B2 (en) * 2006-10-23 2011-04-12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68195D1 (en) * 1983-07-26 1988-02-04 De La Rue Giori Sa Combined rotary sheet printing press
JPS60137652A (ja) * 1983-12-09 1985-07-22 Rengo Co Ltd 印刷製置
IL100635A (en) * 1992-01-12 1997-02-18 Scitex Corp Ltd Scanning apparatus
DE4303797C2 (de) * 1993-02-10 2001-09-2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Rotationsdruckmaschine zum Bedrucken von Bogen
JPH08143220A (ja) * 1994-11-18 1996-06-04 Toray Ind Inc シート状物の張力分布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US5562037A (en) 1994-12-02 1996-10-08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Single substrate, repeat-pass printing process
US5713138A (en) 1996-08-23 1998-02-03 Research, Incorporated Coating dryer system
US6070977A (en) * 1996-11-11 2000-06-0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controlling application of printing medium to a rotary drum
US5966836A (en) * 1997-04-11 1999-10-19 Howard W. DeMoore Infrared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printing press
US5907997A (en) * 1998-05-07 1999-06-0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Multi-color printing press for printing single or dual webs
US6053107A (en) 1999-01-13 2000-04-25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a pre-printed web on a printing press
US6499639B2 (en) * 2001-02-12 2002-12-3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a web printing press
JP2003063707A (ja) 2001-08-24 2003-03-05 Hitachi Koki Co Ltd 記録装置
JP2003145714A (ja) * 2001-11-19 2003-05-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機のシート乾燥装置
EP1440799A1 (de) * 2003-01-25 2004-07-28 Fischer & Krecke Gmbh & Co. Mehrständer-Tiefdruckmaschine und Tiefdruckverfahren
GB0312591D0 (en) * 2003-06-02 2003-07-09 Fisco Tools Ltd Manufacture of tape measures
WO2005028206A1 (ja) * 2003-09-24 2005-03-31 Hamada Printing Press Co., Ltd.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4496814B2 (ja) * 2004-03-19 2010-07-07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DE102005012296A1 (de) * 2005-03-17 2006-09-21 Sms D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ntzundern eines Metallbandes
JP4722631B2 (ja) * 2005-09-07 2011-07-13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張力制御方法
JP5285207B2 (ja) * 2006-01-26 2013-09-11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印字装置
DE102006019152A1 (de) * 2006-04-21 2007-10-31 Platsch Gmbh & Co.Kg Trocknereinheit sowie Trockner mit einer Mehrzahl solcher Einheiten
JP5064277B2 (ja) * 2008-03-25 2012-10-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6848A (ja) * 2008-03-25 2009-10-08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8047027A1 (de) * 2008-09-13 2010-03-25 Rodriguez Giles, Jorge Manuel, Prof. D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ocknung von wasserbasierten Druckfarben, Tinten, Lacken, Klebstoffen und der Gleichen auf einem flächigen Substrat oder Bedruckstoff mit Mikrowellenfeldern und Konvektionsluft
DE102008043767A1 (de) * 2008-11-14 2010-06-02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andhabung einer durch die Druckmaschine geführten Bahn
JP5089629B2 (ja) * 2009-02-19 2012-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260456B2 (ja) * 2009-09-24 2013-08-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475528B2 (ja) * 2010-04-09 2014-04-16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35977B2 (ja) * 2010-12-16 2013-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389089B2 (ja) * 2011-03-31 2014-01-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0168A (zh) * 1998-06-19 2000-01-05 Ykk株式会社 细长带体处理装置
CN1328951A (zh) * 2000-05-18 2002-01-02 威法格机器制造厂 带有电机制动的纸辊更换装置
US20020166470A1 (en) * 2001-05-09 2002-11-14 Nedblake Greydon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n-demand production of digitally imaged webs
US20020167582A1 (en) * 2001-05-14 2002-11-14 Alps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that is capable of maintain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sheet tension constant
JP2003063737A (ja) * 2001-08-29 2003-03-05 Otari Kk フェルールへの細線挿入装置
US7922286B2 (en) * 2006-10-23 2011-04-12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P2161136A2 (en) * 2008-08-29 2010-03-10 Takata Corporation Inkjet dye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746162A (zh) * 2008-12-17 2010-06-23 E.C.H.威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印张的装置
US20110063389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Spencer Hanson Inkjet web printer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7698A (zh) * 2017-01-23 2019-08-27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
CN110177698B (zh) * 2017-01-23 2021-05-07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
US20210276345A1 (en) * 2018-07-16 2021-09-09 Xeikon Manufacturing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kjet printing on flexible webs
US11718106B2 (en) * 2018-07-16 2023-08-08 Xeikon Manufacturing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kjet printing on flexible webs
CN111907211A (zh) * 2019-05-09 2020-11-1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测量转动体的表面的隆起部的设备
CN110588184A (zh) * 2019-09-29 2019-12-20 深圳弘博智能数码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
CN111924481A (zh) * 2020-06-10 2020-11-13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棒料翻转装置
CN111924481B (zh) * 2020-06-10 2021-11-19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棒料翻转装置
CN114379222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测量转动体的表面或其隆起部的设备和系统
CN114379220A (zh) * 2020-10-22 2022-04-2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测量转动体的表面的隆起部的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14636B2 (en) 2015-08-25
JP5623674B2 (ja) 2014-11-12
ES2529490T5 (es) 2018-07-20
CN103635326B (zh) 2016-07-20
EP2714408A1 (de) 2014-04-09
WO2012163829A1 (de) 2012-12-06
ES2529490T3 (es) 2015-02-20
CN103635326A (zh) 2014-03-12
JP2014522350A (ja) 2014-09-04
EP2714408B2 (de) 2018-04-11
EP2714409B1 (de) 2015-04-01
US20140104360A1 (en) 2014-04-17
EP2714409A1 (de) 2014-04-09
US20140184710A1 (en) 2014-07-03
US8960891B2 (en) 2015-02-24
EP2714408B1 (de) 2014-12-03
CN103561959B (zh) 2016-12-14
WO2012163614A1 (de) 201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1959A (zh)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CN105209260B (zh) 印刷机
CN105228833B (zh) 印刷机以及用于将承印材料幅材拉入印刷机的印刷单元中的方法
US11485131B2 (en) Machine arrangement with printing unit for the sequential processing of sheet-type substrates
CN105073431B (zh) 卷筒纸印刷机
CN103827003B (zh) 卷筒纸印刷机的卷筒纸开卷装置
EP2734375A1 (de) Rollen-druckmaschine
CN105517804A (zh) 数字印刷系统
CN105745078A (zh) 凹版印刷机以及具有凹版印刷机的印刷设备
CN107567385A (zh) 用于依次加工单张纸状基材的方法和机器结构
CN107000453A (zh) 印刷总成
CN109476152A (zh) 用于监控在印刷装置的旋转体之间构成的压制条带的宽度的方法
CN207875173U (zh) 一种数码标签打印机
DE102012208840A1 (de) Druckmaschine
CN108136779A (zh) 印刷总成以及用于将至少一个吸取盒布置到印刷总成中的方法
CN107921779A (zh) 印刷总成
CN107000451A (zh) 印刷总成
EP2697069B1 (de) Druckmaschine
JP201717965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SE507817C2 (sv) Rotationstryckverk med vertikalt anordnade cylindr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Wuerzbu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Koenig & Bauer-Albert AG

Address before: Wuerzbu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oenig & Bauer-Albert A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