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8184A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8184A
CN110588184A CN201910933704.7A CN201910933704A CN110588184A CN 110588184 A CN110588184 A CN 110588184A CN 201910933704 A CN201910933704 A CN 201910933704A CN 110588184 A CN110588184 A CN 110588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clutch shaft
shaft
driv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37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8184B (zh
Inventor
詹明
杨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bo Intelligent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bo Intelligent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bo Intelligent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bo Intelligent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37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8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8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8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8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8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01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special character, e.g. for Chinese characters or barcod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打印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放卷装置,用于承载并输出打印基材;数码打印装置,用于接收自放卷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并进行数码打印;收卷装置,用于接收并承载自数码打印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具有数码打印装置,用户可通过外部的计算机绘出标签图案并将该图案发送给该数码打印装置以实现标签的打印。该打印设备一方面能够减少制作印刷网版的浪费,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省去了印刷网版的制作,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通过数码打印装置还能够一次性完成多种不同的标签图案的打印过程,相比市场上的标签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打印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标签印刷生产中,所有的标签产品在印刷前都必须先加工出与上述相适配的印刷网版,然后通过印刷网版将墨水转印到标签载体(如纸材、膜材等)上。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标签制作工艺在每批次标签产品生产完毕后,加工出的印刷网版都将废弃,这导致了严重的浪费,并造成了制造成本的提升;尤其在处理小批量的标签订单时,制作印刷网版也延长了标签的生产周期,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打印设备,以解决目前的标签打印工艺成本高、浪费较大,处理小批量标签订单生产周期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放卷装置,用于承载并输出打印基材;
数码打印装置,用于接收自所述放卷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并进行数码打印;
收卷装置,用于接收并承载自所述数码打印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辊,以及与所述冷却辊连接的动力模块;
所述冷却辊用于对自所述数码打印装置输出的所述打印基材进行冷却;
所述动力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辊转动,以使所述冷却辊能够牵引所述打印基材行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冷却辊为水冷辊,所述水冷辊的内部设有循环冷却通道,所述循环冷却通道用于通入冷却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在第一张力隔断装置;
所述第一张力隔断装置可靠近所述冷却辊并将所述打印基材压紧于所述冷却辊,或远离所述冷却辊以使所述打印基材自所述第一张力隔断装置与所述冷却辊之间的间隙通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进牵引辊和第二张力隔断装置;
沿所述打印基材的行进路径,所述进牵引辊与所述冷却装置分别设于所述数码打印装置的两侧,所述进牵引辊用于为所述打印基材提供行进动力;
所述第二张力隔断装置可靠近所述进牵引辊并将所述打印基材压紧于所述进牵引辊,或远离所述进牵引辊以使所述打印基材自所述第二张力隔断装置与所述进牵引辊之间的间隙通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卷径检测装置以及控制器;
所述卷径检测装置及所述放卷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卷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承载于所述放卷装置的所述打印基材的卷径;和/或,所述卷径检测装置及所述收卷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卷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承载于所述收卷装置的所述打印基材的卷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放卷装置和/或所述收卷装置包括:
离合轴,所述离合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啮合部;
转轴,用于承载所述打印基材,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离合轴设有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离合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相适配的第二啮合部;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转动;以及
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沿轴向于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以使所述离合轴与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或者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沿轴向于伸出位置运动至收缩位置,以使所述离合轴与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的分离实现彼此分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放卷装置和/或所述收卷装置还包括传动轴,所述离合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相对所述传动轴周向固定;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以使所述离合轴同步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及复位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于所述伸出位置运动至所述收缩位置,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于所述收缩位置运动至所述伸出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以及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推板,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离合轴的轴向运动,以使所述推板可与所述离合轴抵持并带动所述离合轴自所述伸出位置运动至所述收缩位置;
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离合轴远离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离合轴抵接或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抵接或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放卷装置和/或所述收卷装置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且沿垂直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传动轴之外;
所述离合轴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相适配的限位导槽,沿所述离合轴的轴向,所述限位导槽的一端贯穿所述离合轴设有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所述限位导槽的另一端封闭,所述限位条插入所述限位导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喷头维护装置,用于对所述数码打印装置的喷头进行维护;
所述喷头维护模块包括:
机架;
至少两个维护模块,安装于所述机架,用于对所述喷头进行维护;
至少两个升降模块,一所述升降模块与一所述维护模块连接,每一所述升降模块用于驱动与其对应的所述维护模块靠近或远离所述机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动力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维护模块靠近所述机架,所述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维护模块远离所述机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动力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维护模块连接;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抵接或固定,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维护模块抵接或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包括放卷装置、数码打印装置以及收卷装置。其中,放卷装置用于承载并输出打印基材;数码打印装置用于接收自所述放卷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并进行数码打印;收卷装置用于接收并承载自所述数码打印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
与目前市场上的打印装置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具有数码打印装置,用户可通过外部的计算机绘出标签图案并将该图案发送给该数码打印装置以实现标签的打印。该打印设备一方面能够减少制作印刷网版的浪费,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处理小批量的标签订单时,由于省去了印刷网版的制作,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针对小批量多批次的标签产品,其转换周期更为灵活。此外,通过数码打印装置还能够一次性完成多种不同的标签图案的打印过程,甚至还可以一次性完成具有不同二维码(或条形码等识别信息)的相同标签图案的打印,相比市场上的标签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数码打印装置及其两侧牵引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放卷装置与数码打印装置之间各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收卷装置与数码打印装置之间各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放卷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驱动模块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中驱动模块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6中驱动模块隐藏第一驱动机构后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9为图5中离合轴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离合轴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离合轴沿B-B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传动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转轴与安装座装配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5中转轴与安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喷头维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5隐藏三个维护模块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维护模块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维护模块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照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的示意图,该打印设备包括放卷装置100、数码打印设备200、收卷装置300,以及用于安装上述各部件的机座400。其中,放卷装置100用于承载并输出打印基材500,数码打印装置200用于接收自上述放卷装置100输出的打印基材500并进行数码打印,收卷装置300用于接收并承载自上述数码打印装置200输出的打印基材500。沿打印基材500的行进路径,上述放卷装置100与收卷装置300分别设于数码打印装置200的两侧;放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以及收卷装置3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均设有若干导向辊600,打印基材500依次沿着上述导向辊600自放卷装置100行进至收卷装置300。为方便阅读理解,上述打印基材500于图中以虚线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基材500为纸类打印介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打印基材500还可以是其他能够用于打印的介质。
对于上述放卷装置100,请参照图5,其示出了放卷装置100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该放卷装置100包括驱动模块110、转轴120、安装座130以及安装板140。其中,两安装板140立直设置且相互平行;两安装板140的同一端设有侧开口,两安装座130分别通过上述的侧开口设置于安装板140,且沿安装座130的轴向,每一安装座130相对安装板140固定;转轴120的两端分别承载于上述两安装座130的内孔;驱动模块110固定于其中一安装板140,驱动模块110能够与转轴120啮合或者分离,当两者啮合时,驱动模块110可驱动转轴120转动。
为便于理解放卷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以下将依次对驱动模块110、转轴120、安装座130及安装板140分别作出说明,接下来先对上述驱动模块110作出说明。
请参照图6至图8,其分别示出了驱动模块110的立体示意图、分解示意图,以及驱动模块110隐藏第一驱动机构之后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该驱动模块110包括基座111、离合轴112、传动轴113以及驱动组件。其中,离合轴112套设于传动轴113,离合轴112与传动轴113滑动配合且两者周向固定,同时,离合轴112及传动轴113均收容于基座111;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离合轴112沿轴向运动以及周向转动,该驱动组件具体包括用于驱动传动轴113周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14,以及用于驱动离合轴112沿轴向相对传动轴113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15。
对于上述基座111,请具体参照图7,并结合图8,该基座111外形近似一方块状结构,其中部设有贯通的安装孔1111,该安装孔1111用于安装上述的离合轴112与传动轴113。
对于上述离合轴112,请参照图9至图11,其分别示出了离合轴112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以及沿B-B线的剖切示意图,同时结合图5至图8,离合轴112整体呈一筒状结构,其外壁同轴设置有一定位凸缘1121,安装孔1111的内壁亦向中心延伸出一定位台阶(图未示),离合轴112安装于上述的安装孔1111并通过该定位凸缘1121实现定位安装。离合轴112中部设有一沿轴线延伸且整体贯通的矩形插接孔1122,优选的,该插接孔1122的轴线与离合轴130的轴线共线,该插接孔1122用于收容至少部分传动轴113。离合轴112的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啮合部1123,第一啮合部1123与上述定位台阶分别位于定位凸缘1121的两侧,第一啮合部1123用于与转轴120啮合,以使完成啮合后离合轴112与转轴120之间周向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1123为两个啮合凹槽,且该两个啮合凹槽关于离合轴112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离合轴112远离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插接孔1122相交的沉头槽1124,优选的,沉头槽1124与插接孔1122同轴设置。
对于上述传动轴113,请参照图12,其示出了传动轴113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5至图11,传动轴113包括连接部1131、插接部1132和法兰1133。其中,连接部1131整体呈圆柱状结构,插接部1132自连接部1131的一端的端面沿连接部1131的轴向朝远离连接部1131的一端延伸。值得注意的是,插接部1132的外轮廓与上述插接孔1122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1132的外轮廓为呈长方体状的轴状结构,且插接部1132的轴线与上述连接部1131的轴线共线。法兰1133同轴固接于连接部1131远离插接部1132的一端,法兰1133用于与第一驱动机构114的输出端连接。传动轴113与离合轴112装配时,插接部1132自离合轴112远离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端插入插接孔1122至设定位置。由于插接部1132与插接孔1122为非回转体形状的适配形状,故传动轴113与离合轴112之间周向固定,当驱动传动轴113转动时,离合轴112将同步转动;同时,由于离合轴112是套设于传动轴113,两者之间沿轴向滑动配合,故离合轴112可相对传动轴113沿轴向滑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插接部与插接孔还可以是相适配的其他形状,如棱柱状,只要其能保证配合后的离合轴与传动轴之间周向固定即可。
对于上述第一驱动机构114,请返回参照图7,同时结合图5、图6以及图8至图12,第一驱动机构114设于传动轴113远离插接部1132的一端,其包括电机1141和变速箱1142,变速箱1142的一端与电机1141连接,另一端通过上述的法兰1133与传动轴113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14工作时能够带动传动轴113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离合轴112转动。
进一步地,为保证离合轴112与传动轴113能够在第一驱动机构114的驱动下于基座111的安装孔内稳定旋转,该驱动模块110还包括无内圈轴承116以及轴承117。具体的,两无内圈轴承116设于上述定位台阶远离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侧,其同轴嵌设于上述安装孔1111,且套设于离合轴112的外壁;轴承117嵌设于安装孔1111,且其内圈套设于传动轴113的连接部1131。无内圈轴承116以及轴承117一方面能对离合轴112及传动轴113其承载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离合轴112及传动轴113转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相邻的轴承117与无内圈轴承116在安装孔内沿轴向活动并产生相互影响,该驱动模块110还包括隔离套筒118,隔离套筒118嵌设于上述安装孔1111并套设于离合轴112的外壁,同时,隔离套筒118位于轴承117与无内圈轴承116之间,两端分别与轴承117与无内圈轴承116抵持。隔离套筒118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隔离轴承117与无内圈轴承116,避免隔离轴承117与无内圈轴承116之间可能沿轴向活动而对彼此造成干扰,或者对离合轴112以及传动轴113的转动造成干扰;另一方面,隔离套筒118两端分别与轴承117及无内圈轴承116抵持,使轴承117及无内圈轴承116稳定地安装于安装孔1111内。
再进一步地,为使上述的无内圈轴承116、轴承117以及隔离套筒118于安装孔1111内固定,驱动模块110还包括端盖1143以及未示出的定位筒。请参照图7及图8,定位筒整体呈筒状结构,其同轴嵌入法兰1133与轴承117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法兰1133及轴承117抵接;端盖1143的一端固定于变速箱1142,另一端伸入上述安装孔111与所述定位筒抵接,以使无内圈轴承116、轴承117以及隔离套筒118沿安装孔1111的轴向固定于端盖1143与定位台阶之间。
应当理解:即使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机构114包括电机1141及变速箱1142,但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还可以是其他能够任何输出旋转运动的机构,如旋转气缸等。
对于上述第二驱动机构115,请参照图7,同时结合图5、图6以及图8至图11,第二驱动机构115设于基座111的一侧,其包括驱动件1151以及复位件1152,驱动件1151用于驱动上述离合轴112沿轴向于伸出位置运动至收缩位置,复位件用于驱动上述离合轴112沿轴向于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其中,于伸出位置离合轴112可与转轴120啮合,于收缩位置离合轴112与转轴120之间分离。
具体的,驱动件1151包括推板1153和气缸1154,推板1153的一端设有通孔,另一端与气缸1154的输出端连接。推板1153设有通孔的一端穿过基座111的外壁进入到上述安装孔1111,并套设于离合轴112设有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端。为使推板1153能够沿安装孔1111的轴线运动,基座111于对应推板1153的侧壁设有贯通的通道,在本实施例中,该通道整体贯通基座111,且沿安装孔的轴向延伸至基座111远离复位件1152的一端的端面。气缸1154能够驱动推板1153沿离合轴112的轴向往靠近复位件1152的方向运动,以使推板1153与离合轴112的定位凸缘1121抵接,从而进一步推动离合轴112自伸出位置相对传动轴113滑动至定位凸缘1121与定位台阶抵接,此时离合轴112处于收缩位置(如图8所示)。
复位件1152容置于上述安装孔1111,且设于离合轴112远离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端,复位件1152的一端与离合轴112抵接或者固定,另一端与传动轴113抵接或者固定。复位件1152可以给离合轴112提供持续弹性抵持力,保证离合轴120伸出状态时与转轴120的啮合稳定。本实施例中,复位件1152为弹簧,弹簧套设于插接部1132并容置于离合轴112的沉头槽1124,弹簧的一端与离合轴112抵接,另一端与传动轴113的连接部1131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1152还可以是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元件,也可以是独立的且与离合轴112连接的动力机构,只要其能够在气缸1154与推板1153的复位过程中,驱动离合轴112自收缩位置回到伸出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为使离合轴112复位至伸出位置时每次到达的位置都统一,从而实现与转轴120的精准啮合,该驱动模块110还包括限位条1134,限位条1134固定于传动轴113的插接部1132且其两端沿垂直于传动轴113的轴向的方向延伸至插接部1132的轮廓范围之外,插接部1132与限位条1134之间形成一“T”形结构。离合轴112的内壁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与限位条1134相适配的限位导槽1125,沿离合轴112的轴向,限位导槽1125的一端贯穿离合轴112设有所述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端,限位导槽1125的另一端延伸至离合轴112中部,即是限位导槽1125的另一端封闭,限位条1134插入限位导槽1125。复位件1152驱动离合轴112复位的过程中,当限位导槽1125远离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端的侧壁运动至与上述限位条1134抵接时,则离合轴112在复位件1152以及限位条1134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稳定,此时离合轴112位于上述伸出位置。
为使离合轴112相对传动轴113滑动地更为顺畅,两者之间往往会注入润滑脂,但是插接孔1122靠近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故注入的润滑脂极容易挥发。进一步地,为减小润滑脂的挥发,使离合轴112与传动轴113之间长久地保持润滑效果,上述插接孔1122靠近第一啮合部1123一端安装有密封板1126,该密封板1126位于传动轴113与第一啮合部1123之间且整体密封上述插接孔1122。
更进一步地,为方便对插接孔1122内注入润滑脂,使离合轴112与传动轴113之间保持润滑的环境,该驱动模块110还包括第一注油嘴1127。密封板1126上设有与上述插接孔1122靠近传动轴113的一侧连通的注油孔,第一注油嘴1127设于上述注油孔处,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一注油嘴1127对插接孔1122靠近传动轴113的一侧内进行注油。
同理的,为使离合轴112的与无内圈轴承116之间也保持润滑的环境,该驱动模块110还包括第二注油嘴1128。具体的,基座111于对应无内圈轴承116处也设有与安装孔1111连通的注油孔,第二注油嘴1128设于上述对应无内圈轴承116的注油孔处。
然后对上述转轴120作出说明。
对于上述转轴120,请参照图13和图14,其分别示出了转轴120与安装座130的装配示意图,以及转轴120与安装座130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5至图12,转轴120包括胀紧轴121和离合块122。具体的,胀紧轴121整体呈回转体结构,其包括承载部1211以及同轴设于承载部1211的两端的固定部1212,其中,固定部1212的直径小于承载部1211的直径。离合块122整体呈柱状结构,其一端设有与上述第一啮合部1123相适配的第二啮合部1221,本实施例中,第二啮合部1221为与上述啮合凹槽相适配的啮合凸起,该两个啮合凸起以离合块122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胀紧轴121的至少一个固定部1212固接有上述离合块122,本实施例中,离合块122远离上述第二啮合部220的一端设有固定孔,离合块通过上述固定孔套设于胀紧轴121的固定部1212,并通过平键123与胀紧轴121实现周向固定,同时通过销钉实现与胀紧轴121的轴向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1123与第二啮合部122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其能够使啮合后的离合轴112与离合块122之间周向固定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1123为两个以离合轴112的轴线呈中心对称的啮合凸起,相应的,第二啮合部1221为与之相适配的啮合凹槽;又例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1123为轴线与离合轴112的轴线重合的棱柱,第二啮合部1221为与上述棱柱相适配的棱柱孔,在此不一一举例。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离合块122与胀紧轴121也可以是一体式成型。
接下来再对安装座130与安装板140进行说明。
对于上述安装座130,请参照图14,同时结合图5至图13,该安装座130套设于两固定部1212,用于承载转轴120并间接将转轴12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140。安装座130包括一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的外壁同轴固接有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限位凸缘,该两个以上限位凸缘之间等间距排列。为减小转轴120转动时与安装座130之间的摩擦阻力,安装座130还包括轴承131,轴承131嵌设于上述安装座130且套设于固定部1212。
对于上述安装板140,请参照图5,同时结合图6至图14,安装板140呈板状结构,安装板140的厚度与相邻两限位凸缘之间的间距相适配。两安装板140立直设置,且两安装板140的同一端设有U形的侧开口,该侧开口沿立直方向的宽度与安装座130的筒状结构的外径相适配,安装座130通过两相邻的限位凸缘平行卡接入上述侧开口,则安装座130沿轴向相对安装板140固定。
驱动模块110设于安装板140背离承载部1211的一侧,离合轴112的第一啮合部1123与转轴120上的第二啮合部1221相对设置,当转动转轴120至第二啮合部1221与第一啮合部正对时,第二驱动机构115可驱动离合轴112运动至伸出位置与第二啮合部1221啮合,以完成装配。
进一步地,为避免装配好的转轴120可能从上述侧开口滑出,或者避免转动中的转轴可能径向活动而影响放卷过程,该放卷装置100还包括锁止机构141,请返回参照图1。锁止机构141滑动安装于上述安装板140,并可沿立直方向进入或者退出上述侧开口。当锁止机构141伸入所述侧开口时,其能够阻挡转轴120径向活动,进而避免转轴滑出;当锁止机构141退出上述侧开口时,工作人员可将转轴120从安装板140取出。本实施例中,处于退出侧开口状态的锁止机构位于侧开口的上方,即是:锁止机构141通过下行至少部分伸入上述侧开口,通过上行退出上述侧开口。
更进一步地,为使第一驱动机构114在离合轴112与转轴120啮合之后才能够驱动传动轴113转动,避免离合轴112空转,上述驱动模块110还包括传感器119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传感器119及上述的第一驱动机构114均与控制器连接。传感器119设于基座111上,且当离合轴112位于上述伸出位置时,传感器119恰好与上述定位凸缘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一啮合部1123伸出与第二啮合部1221啮合时,传感器119能够检测到离合轴112处于伸出位置,并将该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则第一驱动机构114才能够驱动传动轴113转动,进而依次带动离合轴112以及转轴120转动,以实现放卷过程。
以下结合图1,以及图5至图14对放卷装置100的工作过程作简要说明:
需要安装新的用于卷绕打印基材500的卷筒时,首先将卷形的打印基材500以过盈的方式套接于转轴120;然后确保离合轴112在驱动件1151的作用下处于收缩位置;之后将转轴120依次安装于安装座130与安装板140并使第二啮合部1221朝向驱动模块110的第一啮合部1123,即转轴120同轴位于离合轴112设有第一啮合部1123的一端;接下来驱动锁止机构141下行至至少部分堵住上述侧开口,以避免转轴可能从侧开口滑落;再接下来将转轴120转动至第一啮合部1123与第二啮合部1221对齐,之后驱动件1151带动推板向远离复位件1152的方向运动,则离合轴112在复位件1152的复位作用下自上述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离合轴112与转轴120完成啮合。与此同时,传感器119检测到离合轴112处于伸出位置,则控制器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14运动,以带动传动轴113、离合轴112以及转轴120共同转动,进而对卷形打印基材500实现放卷过程。
当需要更换新的卷筒及打印基材500时,首先使锁止机构141上行离开上述侧开口,之后驱动件1151驱动离合轴112克服复位件1152的弹力自伸出位置运动至收缩位置,则驱动模块110与转轴120之间分离,工作人员可以将转轴120取下,然后将卷筒与转轴200分离即可,更换新卷筒及打印基材500的过程如上一段落的说明。
对于上述数码打印装置200,请参照图2,其示出了数码打印装置200及其两侧牵引装置的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以及图5至图14,该数码打印装置200包括打印平台210,以及与上述打印平台210相对设置的喷印模块220。其中,打印平台210靠近喷印模块220的一侧呈向该喷印模块220外凸的弧形,自上述放卷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500经过若干导向辊600的导向行进至打印平台210,并于打印平台210处于弧形的紧绷状态。本实施例中,打印平台210包括至少三根与上述转轴平行设置的承载辊轮,该至少三根承载辊轮呈弧形排列。喷印模块220靠近打印平台的一侧设有若干打印喷头(未示出),该若干打印喷头之间排列成与打印平台210相适配的弧形,喷印模块220用于对位于打印平台210上的打印基材500进行喷墨打印。数码打印装置200可以和外部的计算机建立通信连接并接受所述计算机发送的标签图片,然后根据该标签图片对打印基材500进行喷绘。
沿打印基材500的行进路径,数码打印装置200的两侧分别设有进牵引装置和出牵引装置,其中,进牵引装置设于放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其用于为放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的打印基材500提供行进动力,出牵引装置位于收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用于为收卷装置3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的打印基材500提供行进动力。
对于上述进牵引装置,其包括一进牵引辊230,以及用于驱动该进牵引辊230转动的进牵引驱动件(未示出),上述进牵引辊230设于打印平台210远离喷印模块220的一侧。对于上述出牵引装置,其包括一出牵引辊240,以及用于驱动该出牵引辊240转动的出牵引驱动件(未示出),上述出牵引辊230设于打印平台210远离喷印模块220的一侧。进牵引装置和出牵引装置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为上述打印基材500提供行进动力,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位于数码打印装置200的打印基材500处于一弧形紧绷状态,避免打印基材500的起皱而影响打印质量。
进一步地,由于打印基材500于打印过程中会变潮湿,进而影响打印基材500于放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及收卷装置与数码打印装置之间的张力,为避免放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及收卷装置与数码打印装置之间的张力变化,该打印设备还包括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和第二张力隔断装置251。
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为与出牵引辊240平行设置的一轮状结构,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以供打印基材500通过,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可以靠近上述出牵引辊240并将打印基材500压紧于出牵引辊240,或远离进牵引辊240并使打印基材500自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与所述出牵引辊240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张力隔断装置251为与进牵引辊230平行设置的一轮状结构,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以供打印基材500通过。第二张力隔断装置251可以靠近上述进牵引辊230并将打印基材500压紧于进牵引辊230,或者远离上述进牵引辊230并使打印基材500自第二张力隔断装置251与进牵引辊230之间的间隙通过。一般的,在打印基材500的行进过程中,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与第二张力隔断装置251各自压紧打印基材500,如此,即使位于打印平台210上的打印基材500张力发生变化,亦不会影响数码打印装置200与放卷装置100之间,以及数码打印装置200与收卷装置300之间打印基材的张力,进而保证打印基材稳速前进。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打印后的打印基材500在后续的行进过程中还未干燥便与导向辊600等装置接触而影响打印效果,该打印设备还包括LED干燥装置260以及UV(Ultraviolet,紫外光)干燥装置261。其中,LED干燥装置260设于上述喷印模块210,且沿承载辊轮的排列方向,LED干燥装置260位于打印喷头的侧方位,用于为打印基材500进行初步固化。UV干燥装置261固定于上述机座400,且沿打印基材500的行进路径位于数码打印装置200与收卷装置300之间,优选的,UV干燥装置261位于靠近打印平台210的位置,且UV干燥装置261与打印平台210之间的导向辊不多于两个。
再进一步地,考虑到UV干燥装置261在为打印基材500干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打印基材500表面热量堆积,造成打印基材500物理性能发生改变并破坏图案,该打印设备还包括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一冷却辊270,以及用于驱动上述冷却辊270转动的动力模块(未示出),其中,冷却辊270用于对数码打印装置200输出的打印基材500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冷却辊270为水冷辊,其内部空间设有循环冷却通道(未示出),该循环冷却通道可加入冷却水,并通过热传导达到降低打印基材500表面温度效果;动力模块为电机,该电机的输出端与水冷辊连接,进而驱动水冷辊转动。冷却装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用于为打印基材500降温,另一方面还可以替代上述的出牵引装置,从而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冷却辊27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打印基材500进行冷却,只要其能够对打印基材500进行降温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辊270的内部设有制冷件,通过该制冷件降低冷却辊的温度以对打印基材500进行冷却。
又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打印基材的行进路径,冷却辊270靠近数码打印装置200的一侧设有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相应的,可以将上述出牵引装置以及与出牵引装置相应的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省去,进而简化结构,节省设备能耗。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还可以设于冷却辊270远离数码打印装置200的一侧,即是:沿打印基材500的行进路径,冷却辊270位于数码打印装置200及第一张力隔断装置250之间。
此外,该打印设备还包括喷头维护装置280,其设于打印平台210的后方,用以对上述喷印模块220上的喷头进行维护处理。
具体的,请参阅图15及图16,其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喷头维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以及隐藏三个维护模块后的分解示意图,该喷头维护装置包括机架281、维护模块282以及升降模块283。其中,维护模块282安装于机架281,且两个以上的维护模块282于机架281上弧形排列且与上述喷印模块220的弧形相对应,升降模块283安装于机架281且与维护模块282连接,升降模块283与维护模块282一一对应,其用于驱动维护模块282靠近或者远离机架281。
对于上述机架281,请参照图16,同时结合图15,机架28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承载板2811,以及设于两承载板2811之间的固定板2812。承载板2811立直设置且顶部呈弧形,其一方面用于安装上述固定板2812,另一方面也用于承载维护模块282。固定板2812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两承载板2811固定,固定板2812用于安装升降模块283。
对于上述维护模块282,请参照图17及图18,其分别示出了维护模块282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喷头维护装置280包括四个维护模块282,各维护模块282分别架设于两承载板2811的顶部且沿承载板2811的顶部弧形排列。每个维护模块282包括维护架2821、刮墨片2822以及喷头收容盒2823。维护架2821整体近似一盒状结构,维护架2821远离机架281的一端设有维护槽2824,上述刮墨片2822以及喷头收容盒2823均安装于维护槽2824内。刮墨片2822呈片装结构,其用于刮除喷头嘴部的墨水,以对喷头进行刮墨处理。喷头收容盒2823远离机架281的一端设有收容槽2825,由于维护模块282定期对喷头进行清洗、刮墨等维护工作,故收容槽2825以及上述维护槽2824均能够保持一相对湿润的环境,非工作状态下的喷头嘴部可以收容于该收容槽2825以进行保湿,从而避免喷头内部的墨水干燥堵塞喷头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刮墨片2822的高度略高于喷头收容盒2823的高度,以确保自喷头收容盒2823中退出的喷头上的废墨滴即使能够经过喷头收容盒2823,也将被刮墨片2822阻挡并刮除。本实施例中,同一维护模块282内设有三个刮墨片2822与三个喷头收容盒2823,其中一刮墨片2822与一喷头收容盒2823排列成一组刮墨保湿组件,该三组刮墨保湿组件之间平行设置且排列成一三角形。可以理解的是,维护模块28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四个,其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任何数量。
为便于实现废墨的回收,避免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废墨对环境产生污染,该喷头维护装置还包括废墨回收模块。具体的,该废墨回收模块包括设于维护模块282靠近机架281的一端的废墨管嘴2826、自所述废墨管嘴2826起始并延伸至上述维护槽2824的废墨通道(未示出),以及设于上述机架281的废墨槽2813,废墨槽2813沿着承载板28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各维护模块282的废墨管嘴2826对应。本实施例中,废墨槽2813设于固定板2812远离维护模块282的一侧,固定板2812上设有与上述废墨管嘴2826对应且直径大于废墨管嘴2826的过孔,以供废墨滴通过。废墨回收模块的设置能够使压墨、清洗及刮墨过程中产生的废墨依次经过维护槽2824、废墨通道以及废墨管嘴2826到达废墨槽2813处,便于用户清理或回收。
废墨槽2813设于一沿承载板28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废墨盒,该废墨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机架281,当废墨盒中的废墨快填满时,工作人员或用户可以将其取下并倾倒至外部的废墨回收桶中,然后再将其安装回原位。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废墨盒的底部设置可以与外界连通的引流管,将废墨盒内部收集的废墨引流收集到废墨回收桶中。
对于上述升降模块283,请参照图16同时结合图15与图17,升降模块28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一所述升降模块283与一所述维护模块282连接,每一升降模块283包括动力机构2831和复位机构2832,其中,动力机构2831用于驱动维护模块282靠近上述机架281,复位机构2832用于驱动上述维护模块282远离所述机架281。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2831为气缸,该气缸固定于上述固定板2812,该气缸的输出端与维护模块282连接,复位机构2832为压簧,且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2812及维护模块282靠近机架281的一端抵接或固定,压簧处于压缩状态。当某维护模块282对应的喷头不需要刮墨等维护处理时,与该维护模块282相对应的升降模块283的气缸可以驱动其输出端收缩,以带动该维护模块282克服压簧的弹力向靠近机架281的一端运动,从而使该维护模块282与喷头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则于该维护模块282相对应的喷头不会进行刮墨等维护处理;而当刮墨过程结束之后,上述气缸泄气以使其输出端复位,则该维护模块282及气缸的输出端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实现复位。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机构2831还可以是油缸等其他任何能够带动维护模块282靠近机架281的装置;复位机构2832也可以是橡胶、硅胶等弹性元件,或者任何能够实现将维护模块282自靠近机架281的一端驱动至远离机架281的一端的装置;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复位机构也可以用于驱动维护模块282靠近机架281,例如拉簧,相应的,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维护模块282远离机架281,在此不一一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升降模块283还可以是其他任何能够带动维护模块282沿靠近或远离机架281的方向运动的装置,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模块283为包括电机、丝杠滑块等的结构,维护模块282固定于滑块并通过电机驱动实现靠近或者远离机架281,在此不一一举例限定。
为确保维护模块282靠近或远离机架281的过程中仅能够沿弹簧的轴向直线运动,而不会于沿其他方向发生偏移或偏转,该升降模块283还包括至少两根导柱2833。导柱2833与上述的压簧一一对应,其一端固定于上述固定板2812,另一端向维护模块282延伸,维护模块282靠近机架281的一端于对应导柱2833处设有与导柱2833相适配的导孔(未示出),导柱2833插入该导孔。压簧与导柱2833一一对应,且套设于上述导柱2833。导柱2833的设置能够约束维护模块282仅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机架281的方向运动,使维护模块282的运动更可靠。
当喷印模块220完成打印过程并准备进行维护时:首先,通过相应的驱动装置(如丝杆机构)将装载喷头的喷印模块220从打印工位(打印平台210上方)移动至维护工位(喷头维护装置上方),同时上述喷头维护装置280的动力装置(如升降机构)将该喷头维护装置280上升至压墨工位,喷印模块进行压墨,喷头维护装置的各维护模块282用于承接压墨产生的墨滴;接下来,喷头维护装置移动至清洗工位,维护模块282给喷头喷洒清洗液进行清洗;之后,喷头维护装置移动至刮墨工位,维护模块282喷洒清洗液清洗刮墨片2822;最后进行刮墨过程,在此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刮墨的喷头相对应的维护模块282在升降模块283的作用下靠近机架281,即是远离喷印模块220,则该维护模块282上的刮墨片2822与对应的喷头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喷印模块220通从维护工位向打印工位移动刮墨的过程中,上述喷头能够避开刮墨过程,而其他的喷头正常进行刮墨过程。当刮墨过程结束之后,升降模块283驱动上述维护模块282复位。此外,在下一次打印之前,喷印模块220可以移动至其喷头至少部分收容于维护模块282的收容槽2825以进行保湿。
上述喷头维护装置280能够通过升降模块283独立控制相对应的维护模块282靠近或远离机架281,当某维护模块282对应的喷头并不需要进行刮墨等维护处理时,可以先通过与该维护模块282对应的升降模块283驱动该维护模块282靠近机架281,则进行刮墨等维护处理时,与该维护模块282对应的喷头不会进行刮墨等维护过程,故该喷头维护装置280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喷头和刮墨片2822的使用寿命。
对于上述收卷装置300,其具体结构与上述放卷装置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照图3,其示出了该放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的各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沿所述打印基材500的行进路径,放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依次设有前拼切装置150、浮动辊装置160、电晕装置170、纠偏装置180和双面除尘装置190。
其中,前拼切平台150用于切割分离上述打印基材500,或者用于将分离的打印基材500拼接呈一整体,前拼切平台150的设置可以便于中途切换打印基材500,避免每一卷打印基材500用完之后,新一卷的打印基材500需要从头到尾穿设安装于该打印设备的各装置之间。
对于上述浮动辊装置160,其包括一安装臂以及设于该安装臂上的至少一个浮动辊轮,上述安装臂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机座400,另一端安装有上述浮动辊轮,浮动辊轮与上述导向辊轮平行设置,打印基材500依次经过上述各浮动辊轮;浮动辊装置160的设置用于平衡校正套接于转轴120上的打印基材500的自身缺陷,如当套设于转轴120的打印基材卷径不圆时,浮动辊装置160可绕其支点转动,从而调整由于卷径不圆带来的张力波动。
对于上述电晕装置170,其利用静电放电方式改变膜类及胶卷类打印基材500的涂装附着性,进而提升喷印的质量。
对于上述纠偏装置180,其用于平衡校正打印基材500的位置使打印基材500居中放置,进而保证打印图案能够根据需要位于要求位置上。
对于上述双面除尘装置190,其用于吸附掉附着于打印基材500表面的粉尘等杂质,以免影响打印质量及显示效果。
参照图4,其示出了收卷装置300及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各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沿所述打印基材500的行进路径,收卷装置300及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设有打印检测装置310及后拼切装置320。
对于上述打印检测装置310,其包括摄影模块(未示出)及显示屏(未示出),摄影模块与显示屏均与上述控制器连接。上述摄影模块设于数码打印装置200并对打印的图案进行实时摄影,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摄影模块拍摄到的图案,故用户能够通过上述显示屏直观地观察打印效果,当打印效果不佳时,可以停下打印设备并进行相应检查。
对于上述后拼切装置320,其与前述的前拼切装置150类似,用于切割分离上述打印基材500,或者用于将分离的打印基材500拼接成一整体,后拼切装置320的设置可以便于中途切换打印基材500,避免将收卷装置300上的打印基材500取下时需要将该打印设备内所有的打印基材从头至尾抽出。此外,上述前拼切装置150和后拼切装置320的配合还能够便于打样产品的接入与分离,即是:需要打样时,先于前拼切装置150处的打印基材500切割分离,然后接入打样基材,打样基材经过数码打印装置200打样之后到达上述后拼切装置320,然后通过后拼切装置320将打样基材剪出,并将分离的打印基材拼切成一体即可。
此外,由于放卷装置100及收卷装置300在工作过程中,其上承载的卷形打印基材的卷径不断发生变化,而如果放卷装置100和收卷装置300上的驱动模块始终以相同的转速驱动转轴,则会使打印基材500于放卷装置100、收卷装置300,以及放卷装置100与收卷装置300之间的行进速度不一致。为克服这一不足,该打印装置还包括一对卷径检测装置700,具体请参照图3及图4。该一对卷径检测卷径装置700分别与上述控制器连接,且分别用于测量放卷装置100和收卷装置300上打印基材500的卷径并将卷径参数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上述参数调整放卷装置100和收卷装置300中转轴的转速,以使打印基材500于各装置处的行径速度一致。
进一步地,为避免因上述卷径检测装置700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故障或者不能正常工作,而导致打印设备整体运行不畅,该打印设备还设有一对刻度尺710,该一对刻度尺710分别设于放卷装置100及收卷装置300,刻度尺710的一端设于转轴的中心,另一端沿转轴的径向延伸。工作人员或者用户可以根据该刻度尺710肉眼识别卷径的尺寸,并将该尺寸参数输入打印设备,控制器则根据该参数调整放卷装置100和收卷装置300中转轴的转速,以使打印基材500于各装置处的行径速度一致;或者控制器根据该参数启动或停止上述转轴,以避免打印基材500全部放卷完设备还不停止运行,从而导致打印基材500崩断,进而不便于后续的上料拼接过程。
再进一步地,该打印设备的内部还设有测速装置(未示出),该测速装置包括设于导向辊600侧壁上的测速传感器,其分布于打印基材500行进路径的多处位置,用于检测打印基材500于打印设备内部的行径速度,并将该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借助上述的检测装置中的显示屏显示该行进速度,而用户则可以根据打样或者打印效果,适当调整各牵引装置的转速,进而提高打印的显示效果。
为避免打印基材500自放卷装置100行进至收卷装置300的过程中,打印基材500发生断裂而打印设备仍然继续工作导致设备故障,该打印设备还包括断裂检测装置800,具体请参照图1至图4。断裂检测装置800设置于打印基材500行进路径的多处位置且与上述控制器连接,断裂检测装置800用于检测高速运转中打印基材500的运行状态,如发现打印基材500断裂,则将断裂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根据该信息控制设备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为避免打印基材500的厚度或者局部厚度过大,而导致打印基材500搽刮到数码打印装置上的喷头,造成喷头损坏,该打印设备还包括厚度检测装置900。厚度检测装置900与控制器连接,其设于数码打印装置200的上游位置,即是放卷装置100与数码打印装置200之间。厚度检测装置900用于检测打印基材500的厚度,当其检测到打印基材500的厚度超过设定值时,其将该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根据该信息停止设备运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喷印模块200与打印基材500之间的距离,或者更换打印基材500,从而确保喷头的安全。
再进一步的,为避免设备内部的打印基材500处于过于紧绷或者过于松弛的状态,该打印设备还设有张力检测装置(未示出),于本实施例中,张力检测装置包括设于导向辊600侧壁上的张力传感器,其分布于打印基材500行进路径的多处位置,用于检测打印基材500张力,并将张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根据该张力信息协调进牵引装置和出牵引装置的转速,以使打印基材500在打印设备内平稳行进,同时还能起到平衡打印基材500张力波动的效果。此外,控制器也可以根据该信息控制收卷装置300平稳收卷。
以下结合各附图,对本打印设备的工作过程作简要说明:
首先,初次安装打印基材500时,先将卷形打印基材500套设于放卷装置的转轴120,牵引打印基材500的端部依次穿过导向辊轮600、前拼切装置150等装置,并将打印基材500的端部卷绕于收卷装置300的转轴上。
然后,放卷装置的驱动模块110驱动转轴120进行放卷,同时收卷装置300的驱动模块驱动相应转轴收卷。则打印基材500在放卷装置100、收卷装置300、进牵引装置、出牵引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的牵引作用下,依次经过前拼切装置150、浮动辊装置160、电晕装置170、纠偏装置180和双面除尘装置190到达数码打印装置200处,并于此处进行喷印处理,然后经过后拼切装置320到达收卷装置300。
在打印基材500的行径过程中,一对卷径检测装置700对放卷装置100和收卷装置300上的打印基材500的卷径进行实时检测,控制器根据上述卷进信息协调放卷装置100的放卷速度和收卷装置300的收卷速度;断裂检测装置800实时检测打印基材500的断裂情况,避免在打印基材断裂的情况下,打印设备照常运行导致故障发生;厚度检测装置900检测即将进入数码打印的打印基材500的厚度,避免打印基材500过厚或者局部过厚而导致损伤打印喷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放卷装置100、数码打印装置200以及收卷装置300。与目前市场上的打印装置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设备具有数码打印装置,用户可通过外部的计算机绘出标签图案并将该图案发送给该数码打印装置以实现标签的打印。该打印设备一方面能够减少制作印刷网版的浪费,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省去了印刷网版的制作,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通过数码打印装置还能够一次性完成多种不同的标签图案的打印过程,相比市场上的标签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放卷装置100及收卷装置300的具体结构便于转轴的拆装,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冷却装置不仅可以对打印基材500进行冷却,还可以为打印基材500提供行进动力,能够简化设备结构,减小设备体积;喷头维护装置280能够实现维护模块282的独立升降,便于将不需要进行维护工作的维护模块282驱动至远离喷印模块220,进而提升喷头使用寿命。综上,与目前市场上的打印设备相比,该打印设备具有明显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卷装置,用于承载并输出打印基材;
数码打印装置,用于接收自所述放卷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并进行数码打印;
收卷装置,用于接收并承载自所述数码打印装置输出的打印基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辊,以及与所述冷却辊连接的动力模块;
所述冷却辊用于对自所述数码打印装置输出的所述打印基材进行冷却;
所述动力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辊转动,以使所述冷却辊能够牵引所述打印基材行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为水冷辊,所述水冷辊的内部设有循环冷却通道,所述循环冷却通道用于通入冷却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张力隔断装置;
所述第一张力隔断装置可靠近所述冷却辊并将所述打印基材压紧于所述冷却辊,或远离所述冷却辊以使所述打印基材自所述第一张力隔断装置与所述冷却辊之间的间隙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牵引辊和第二张力隔断装置;
沿所述打印基材的行进路径,所述进牵引辊与所述冷却装置分别设于所述数码打印装置的两侧,所述进牵引辊用于为所述打印基材提供行进动力;
所述第二张力隔断装置可靠近所述进牵引辊并将所述打印基材压紧于所述进牵引辊,或远离所述进牵引辊以使所述打印基材自所述第二张力隔断装置与所述进牵引辊之间的间隙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径检测装置以及控制器;
所述卷径检测装置及所述放卷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卷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承载于所述放卷装置的所述打印基材的卷径;和/或,所述卷径检测装置及所述收卷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卷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承载于所述收卷装置的所述打印基材的卷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装置和/或所述收卷装置包括:
离合轴,所述离合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啮合部;
转轴,用于承载所述打印基材,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离合轴设有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离合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相适配的第二啮合部;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转动;以及
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沿轴向于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以使所述离合轴与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的配合实现周向固定,或者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沿轴向于伸出位置运动至收缩位置,以使所述离合轴与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的分离实现彼此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装置和/或所述收卷装置还包括传动轴,所述离合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相对所述传动轴周向固定;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以使所述离合轴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及复位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于所述伸出位置运动至所述收缩位置,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于所述收缩位置运动至所述伸出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以及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推板,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离合轴的轴向运动,以使所述推板可与所述离合轴抵持并带动所述离合轴自所述伸出位置运动至所述收缩位置;
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离合轴远离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离合轴抵接或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抵接或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装置和/或所述收卷装置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且沿垂直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传动轴之外;
所述离合轴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相适配的限位导槽,沿所述离合轴的轴向,所述限位导槽的一端贯穿所述离合轴设有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所述限位导槽的另一端封闭,所述限位条插入所述限位导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头维护装置,用于对所述数码打印装置的喷头进行维护;
所述喷头维护模块包括:
机架;
至少两个维护模块,安装于所述机架,用于对所述喷头进行维护;
至少两个升降模块,一所述升降模块与一所述维护模块连接,每一所述升降模块用于驱动与其对应的所述维护模块靠近或远离所述机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动力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维护模块靠近所述机架,所述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维护模块远离所述机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维护模块连接;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抵接或固定,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维护模块抵接或固定。
CN201910933704.7A 2019-09-29 2019-09-29 打印设备 Active CN110588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3704.7A CN110588184B (zh) 2019-09-29 2019-09-29 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3704.7A CN110588184B (zh) 2019-09-29 2019-09-29 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8184A true CN110588184A (zh) 2019-12-20
CN110588184B CN110588184B (zh) 2020-10-23

Family

ID=6886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3704.7A Active CN110588184B (zh) 2019-09-29 2019-09-29 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818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8660A (zh) * 2020-10-15 2021-01-22 江苏汉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物智能喷印机
CN112319040A (zh) * 2020-10-29 2021-02-05 滁州新彩家用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玻璃压膜装置
CN112549783A (zh) * 2020-12-09 2021-03-26 南京云中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墨印刷设备
CN112756199A (zh) * 2020-12-29 2021-05-07 宏全企业(苏州)有限公司 自动化可在线自检型标签料带上胶设备
CN112895730A (zh) * 2021-04-02 2021-06-04 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化阻氧彩喷印刷机组
CN112895729A (zh) * 2021-04-02 2021-06-04 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彩喷印刷的喷印机组
CN113580768A (zh) * 2021-09-13 2021-11-02 珠海市慧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溅射的卷尺高速喷墨打印机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4226994A1 (en) * 2003-11-14 2005-06-02 Automatic Technology (Australia) Pty Ltd Rotational drive clutch mechanism
US20050167230A1 (en) * 2004-02-02 2005-08-04 Thomas Gumpoldsberger Dog clutch and differential gear having same
CN1803456A (zh) * 2005-01-14 2006-07-19 国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喷墨印头的服务站及方法
CN102556766A (zh) * 2011-12-23 2012-07-11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张力控制装置
US20130169711A1 (en) * 2009-12-21 2013-07-04 Xerox Corporation Modular Web Roller Assembly
CN103223780A (zh) * 2013-05-15 2013-07-31 济南优诺思喷印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机喷头清洗保湿装置
CN103561959A (zh) * 2011-06-01 2014-02-05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CN106884889A (zh) * 2017-03-13 2017-06-23 钟浪雅 一种可精确瞄准嵌合的牙嵌离合器
CN206733586U (zh) * 2017-05-02 2017-12-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力隔断机构、拉伸机构以及辊压装置
CN105473340B (zh) * 2013-06-28 2018-05-2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提供介质幅材上的印刷帧的固定帧长度控制的方法
CN207777445U (zh) * 2017-11-03 2018-08-28 惠州市新鑫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传动机构
CN108724968A (zh) * 2018-07-28 2018-11-02 东莞亿博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双面数码印花机
CN109070610A (zh) * 2016-05-02 2018-12-21 马姆杰特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在维护模块内伸展和缩回的打印头的打印机
CN208883120U (zh) * 2018-08-29 2019-05-21 稳健医疗用品(荆门)有限公司 一种卷径检测自动停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4226994A1 (en) * 2003-11-14 2005-06-02 Automatic Technology (Australia) Pty Ltd Rotational drive clutch mechanism
US20050167230A1 (en) * 2004-02-02 2005-08-04 Thomas Gumpoldsberger Dog clutch and differential gear having same
CN1803456A (zh) * 2005-01-14 2006-07-19 国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喷墨印头的服务站及方法
US20130169711A1 (en) * 2009-12-21 2013-07-04 Xerox Corporation Modular Web Roller Assembly
CN103561959A (zh) * 2011-06-01 2014-02-05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CN102556766A (zh) * 2011-12-23 2012-07-11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张力控制装置
CN103223780A (zh) * 2013-05-15 2013-07-31 济南优诺思喷印设备有限公司 打印机喷头清洗保湿装置
CN105473340B (zh) * 2013-06-28 2018-05-2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提供介质幅材上的印刷帧的固定帧长度控制的方法
CN109070610A (zh) * 2016-05-02 2018-12-21 马姆杰特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在维护模块内伸展和缩回的打印头的打印机
CN106884889A (zh) * 2017-03-13 2017-06-23 钟浪雅 一种可精确瞄准嵌合的牙嵌离合器
CN206733586U (zh) * 2017-05-02 2017-12-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力隔断机构、拉伸机构以及辊压装置
CN207777445U (zh) * 2017-11-03 2018-08-28 惠州市新鑫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传动机构
CN108724968A (zh) * 2018-07-28 2018-11-02 东莞亿博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双面数码印花机
CN208883120U (zh) * 2018-08-29 2019-05-21 稳健医疗用品(荆门)有限公司 一种卷径检测自动停机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8660B (zh) * 2020-10-15 2021-06-04 江苏汉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物智能喷印机
CN112248660A (zh) * 2020-10-15 2021-01-22 江苏汉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物智能喷印机
CN112319040B (zh) * 2020-10-29 2022-05-31 滁州新彩家用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玻璃压膜装置
CN112319040A (zh) * 2020-10-29 2021-02-05 滁州新彩家用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玻璃压膜装置
CN112549783A (zh) * 2020-12-09 2021-03-26 南京云中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墨印刷设备
CN112549783B (zh) * 2020-12-09 2022-08-09 河南省联发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油墨印刷设备
CN112756199A (zh) * 2020-12-29 2021-05-07 宏全企业(苏州)有限公司 自动化可在线自检型标签料带上胶设备
CN112756199B (zh) * 2020-12-29 2022-04-15 宏全企业(苏州)有限公司 自动化可在线自检型标签料带上胶设备
CN112895730A (zh) * 2021-04-02 2021-06-04 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化阻氧彩喷印刷机组
CN112895729A (zh) * 2021-04-02 2021-06-04 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彩喷印刷的喷印机组
CN112895729B (zh) * 2021-04-02 2024-03-01 广东东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喷印刷的喷印机组
CN112895730B (zh) * 2021-04-02 2024-03-01 广东东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化阻氧彩喷印刷机组
CN113580768A (zh) * 2021-09-13 2021-11-02 珠海市慧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溅射的卷尺高速喷墨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8184B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8184B (zh) 打印设备
US9033461B2 (en) Nozzle surface wiping apparatus an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US20120038707A1 (en) Nozzle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CN211542852U (zh) 一种高质量印刷的数码印刷系统
EP2293996B1 (en) Transport table and method for the use thereof
CN101070124A (zh) 卷筒材料的零速对版接料换卷装置
US20140055523A1 (en) Head cleaning apparatus an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EP2703178B1 (en) Belt cleaning device,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CN203780053U (zh) 数字直喷晒图机
JP725644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3799478B (zh) 一种薄膜印刷系统
CN210881304U (zh) 一种用于标签印刷机的除尘装置
US11325383B2 (en) Liquid collecting device,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207903606U (zh) 一种产品输送装置
CN201456538U (zh) 高速铝箔复合印刷机中的在线安全清辊装置
US9309079B1 (en) Bottom taping tape roll replacement
CN211687548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收放纸装置
CN204077091U (zh) 打印装置
CN210970350U (zh) 一种间歇式印刷机控制系统
CN209393614U (zh) 一种多工位轮转机除尘装置
CN113183633B (zh) 放卷装置及料带打标设备
CN214492012U (zh) 一种胶印机的滚筒结构
CN215243884U (zh) 一种数码打印机
CN219943784U (zh) 除尘装置
CN219055798U (zh) 一种用于热转印的碳带盒自动上下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