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3989A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3989A
CN103533989A CN201280023351.3A CN201280023351A CN103533989A CN 103533989 A CN103533989 A CN 103533989A CN 201280023351 A CN201280023351 A CN 201280023351A CN 103533989 A CN103533989 A CN 103533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main body
body portion
mask
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33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3989B (zh
Inventor
武田英辅
柴田彰
石川宜秀
石神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33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3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3/00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 A62B23/02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 A62B23/025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the filter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hape of a mas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9/00Component parts for respiratory or breath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15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horizontal pleated pocke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口罩(10)为具有口罩主体部(20)和与口罩主体部(20)连接的耳挂部(30)的口罩,构成为,口罩主体部(20)具有在规定的第1方向(11)及与该第1方向(11)交叉的第2方向(12)上分别延伸的平面部(20a)、和第1方向(11)上的两端部区域(21)、(21),耳挂部(30)与两端部区域(21)、(21)分别接合,在俯视观察该口罩(10)时,两耳挂部(30)、(30)收纳于口罩主体部(20)的外形内。

Description

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戴于口罩戴用者脸部的口罩。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7-31296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戴于口罩戴用者脸部的口罩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分别连续地运送大体覆盖口罩戴用者的面部的口罩主体部和勾挂在该口罩戴用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另一方面,使口罩主体部和耳挂部彼此接合,由此连续制造多个口罩。在设计这种口罩时,要求一种在连续制造该口罩时容易进行操作的构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29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研发的,其技术课题为,在戴于口罩戴用者脸部的口罩中,容易进行制造口罩时的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课题而构成各方案所记载的发明。
本发明的口罩具有口罩主体部和与该口罩主体部连接的耳挂部。口罩主体部具有在规定的第1方向及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分别延伸的平面部、和第1方向上的两端部区域。耳挂部与两端部区域分别接合。该接合可以是基于使用了热或超声波的熔敷进行的接合,或者也可以是基于超声波或粘结剂的接合。该口罩构成为,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与两端部区域接合的两耳挂部收纳于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因此,优选以将两耳挂部收纳于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的方式进行口罩主体部及耳挂部的尺寸设定。该情况下,可以是口罩主体部的第1方向或第2方向的长度与耳挂部的第1方向或第2方向的长度大体一致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口罩主体部的第1方向或第2方向的长度超过耳挂部的第1方向或第2方向的长度的结构。由此,能够通过使口罩主体部与各耳挂部的重合部分直接接合而制造口罩,尤其容易进行连续制造口罩时的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口罩优选具有将两耳挂部在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相互连接的连接部。由此,能够在预先通过连接部将两耳挂部连接而使其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另外,通过设置将两耳挂部相互连接的连接部,能够容易地识别出口罩为未使用状态。该连接部可以是具有能够通过用手拉拽各耳挂部来解除该连接部的连接这样的连接强度的连接部分,或者也可以是具有需要通过剪刀或刀具等进行切断处理程度的连接强度的连接部分。另外,两耳挂部可以构成为以通过连接部而相互连接的状态在同一平面上延伸,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连接部处相互重合。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口罩优选具有以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收纳于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的方式接合的单一片状的耳挂片。该耳挂片构成为,两耳挂部以通过连接部而相互连接的状态在同一平面上延伸,由此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耳挂部收纳于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由此,由于通过单一片状的耳挂片来构成两耳挂部,所以能够控制制造口罩时的零部件数量。
在本发明的口罩的另一方式中,各耳挂部具有:接合部,其在第2方向上在各端部区域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呈长条状地延伸,且与该端部区域接合;和环状部,其与接合部一体状地形成,且与接合部一起形成耳挂空间,耳挂片是使一方耳挂部的环状部和另一方耳挂部的环状部相互连接的结构,优选在该连接部分处设有连接部。由此,能够实现在单一片状的耳挂片上使两耳挂部通过环状部而相互连接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口罩中,连接部优选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手拉拽各耳挂部来解除该连接部的连接。由此,口罩戴用者能够容易地解除一对耳挂部在连接部处的连接而准备使用口罩。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戴于口罩戴用者脸部的口罩中,能够容易进行制造口罩时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外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口罩10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2是从内表面侧观察图1中的口罩10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口罩10的A-A线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截面构造的变形例的图。
图5是表示图3中的截面构造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图3中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从外表面侧观察图1中的口罩10的展开状态而得到的图。
图8是戴用口罩时从侧面观察口罩10而得到的图。
图9是表示耳挂部30的尺寸设定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口罩制造装置100的概要的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方向转换装置131及保持滚筒141的图。
图12是图11中的方向转换装置131的方向转换部134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各口罩主体部20和耳挂片带121b以规定配置方式重合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口罩”的实施方式。在此所称的“口罩”构成为通过戴于口罩戴用者脸部而至少覆盖其口形。
图1示出了从外表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时的情况,另外图2示出了从内表面侧观察该口罩10时的情况。在此,将口罩10的内表面规定为在戴口罩时与口罩戴用者脸部相对的面,将与内表面相反一侧的面规定为口罩10的外表面。根据这些图1及图2,口罩10包括以下部分:尤其以口罩戴用者的口(口形)及鼻(鼻腔)为主体而加以覆盖的口罩主体部20;和与口罩主体部20连接且用于向口罩戴用者的耳朵勾挂的一对耳挂部30、30。该口罩10优选用作估计使用一次或多次的一次性口罩,作为其用途,能够典型地列举感冒等的病毒对策、花粉对策等。在此所称的口罩主体部20及一对耳挂部30、30分别与本发明中的“口罩主体部”及“耳挂部”相当。
如图1所示,口罩主体部20具有在第1方向11及与该第1方向11交叉的第2方向12上分别延伸的平坦状的平面部20a。在此所称的平面部20a与本发明中的“平面部”相当。另外,在此所称的第1方向11及第2方向12分别与本发明中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相当。在口罩主体部20为横宽L1且纵宽L2(<L1)的长方形的情况下,将第1方向11也规定为口罩主体部20的横宽方向,另外将第2方向12也规定为口罩主体部20的纵宽方向。在该口罩主体部20的第1方向11上的两个端部区域21、21,分别沿第2方向12呈直线状地延伸有接合点22。在此所称的两端部区域21、21与本发明中的“两端部区域”相当。该接合点22构成为使口罩主体部20和各耳挂部30相互熔敷(也称作“熔接”)的接合部分。作为该情况下的熔敷,能够适当使用基于热的熔敷或基于超声波的熔敷。另外,在口罩主体部20的第2方向12上的一端部区域23,大致平行地配置有分别沿第1方向11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两个接合点24、24。通过这些接合点24、24而在口罩主体部20的内部形成收容空间25,在该收容空间25中,收容有能够以符合口罩戴用者的鼻梁部形状的方式变形的鼻部吻合(nose fit)部件26。此外,也能够取代上述接合点22、24处的各熔敷或在上述接合点22、24处的各熔敷的基础上,使用基于粘结剂的接合。
口罩主体部20具有在平面部20a上沿第1方向11延伸而形成的多条褶皱(褶,pleat)27。这些褶皱27构成为,在端部区域21以摺叠状态通过接合点22而接合,因此能够阻止端部区域21处的沿第2方向12的展开动作,并且能够在第1方向11上的两端部区域21、21之间的中间区域28进行该展开动作。
如图2所示,一对耳挂部30、30由与口罩主体部20的内表面侧接合的耳挂片30a形成。该耳挂片30a由单一的片状无纺布构成。即,在该耳挂片30a中,两个耳挂部30、30相互连接且在同一平面上延伸。另外,口罩10构成为,在俯视观察该口罩10时,耳挂片30a收纳于口罩主体部20的外形内。由此,能够通过使口罩主体部20与各耳挂部30的重合部分直接接合而制造口罩,尤其在连续制造口罩时容易进行操作。另外,由于通过单一片状的耳挂片30a而构成两耳挂部30、30,所以能够控制制造口罩时的零部件数量。该情况下,可以是口罩主体部20的第1方向11或第2方向12的长度与耳挂片30a(耳挂部30)的第1方向11或第2方向12的长度大体一致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口罩主体部20的第1方向11或第2方向12的长度超过耳挂片30a(耳挂部30)的第1方向11或第2方向12的长度的结构。由此,在俯视观察口罩10时一对耳挂部30、30收纳于口罩主体部20的外形内。
耳挂片30a的各耳挂部30具有通过单一的片状无纺布而相互一体状地形成的接合部31及环状部32,而且接合部31经由接合点22通过熔敷而与口罩主体部20的端部区域21接合。即,在口罩主体部20的一端部区域21接合有一方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另外在口罩主体部20的另一端部区域21接合有另一方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由此,能够简化耳挂部30的构造、及接合部31与端部区域21的接合构造。尤其是,接合部31构成为在第2方向12上在端部区域21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延伸并经由接合点22而与端部区域21熔敷的部位。该情况下,优选口罩主体部20的端部区域21的第2方向12上的两个角部(图2中的上下角部)分别与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的第2方向12上的两个角部(图2中的上下角部)对齐。
各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及环状部32相互连接成环状,由此形成该耳挂部30的开口部分即耳挂空间33。即,环状部32构成为与接合部31一起形成耳挂空间33的部位。该耳挂空间33以在接合部31与环状部32之间封闭的状态形成,在环状部32勾挂于口罩戴用者的耳朵上的情况下起到收容该耳朵的作用。在此所称的接合部31、环状部32及耳挂空间33分别与本发明中的“接合部”、“环状部”及“耳挂空间”相当。由此,能够通过基于与耳挂空间33对应的形状简单的冲裁部件而进行的冲裁加工来制造具有耳挂空间33的耳挂部30。作为其变形例,也能够通过对耳挂部30进行切入加工而得到的开口部分来形成耳挂空间33。
另外,耳挂片30a在一方耳挂部30的环状部32与另一方耳挂部30的环状部32的连接部分处设有连接部34。在此所称的连接部34与本发明中的“连接部”相当。由此,能够实现在单一片状的耳挂片30a中使两耳挂部30、30通过环状部32而相互连接的结构。该连接部34构成为使一方耳挂部30和另一方耳挂部30在口罩主体部20的外形内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分。由此,能够在预先通过连接部34将两耳挂部30、30连接而使其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另外,通过设置将两耳挂部30、30相互连接的连接部34,能够容易地识别出口罩10为未使用状态。另外,该连接部34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手拉拽各耳挂部30来解除该连接部34的连接,即具有低于规定拉伸载荷的连接强度。因此,典型地,优选通过使用将一方环状部32和另一方环状部32经由齿孔线或粘结剂而相互连接的方式等来构成连接部34。由此,口罩戴用者能够容易地解除一对耳挂部30、30在连接部34处的连接而准备使用口罩。该连接部34可以是由一点或多点构成的连接部分,也可以是沿第2方向12延伸的线状的连接部分。另外,连接部34也可以是具有需要通过剪刀或刀具等进行切断处理程度的连接强度的连接部分。另外,两耳挂部30、30也可以取代通过单一的耳挂片30a而一体状地构成的方式,为各自独立地构成的方式。在独立构成的情况下,两耳挂部30、30可以是以通过连接部而相互连接的状态在同一平面上延伸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在连接部处相互重合的结构。
关于上述结构的口罩主体部20的截面构造,参照图3及图4。这些附图所示的第3方向13构成为与第1方向11及第2方向12双方交叉的方向。将该第3方向13也规定为口罩主体部20或耳挂片30a(耳挂部30)的片厚方向、或口罩主体部30与耳挂片30a(耳挂部30)的重合方向。根据图3,多条褶皱27构成为,口罩主体部20的外表面侧的折峰(也称作“折线”或“褶峰”)沿上下向外侧弯折、且口罩主体部20的内表面侧的折峰形成为对合状的摺叠方式(也称作“折箱式”)。此外,图3所示的该摺叠方式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当选择,例如也能够采用图4所示那样的、在口罩主体部20的外表面侧反复折出折峰的摺叠方式,或者图5所示那样的、在口罩主体部20的内表面侧反复折出折峰的摺叠方式。
如图6所示,图3中的口罩主体部20还包括均由片状无纺布构成的外侧片20b、中间片20c及内侧片20d,这些片材为沿第3方向13依次重合而成的三层构造。
外侧片20b具有口罩主体部20的外表面、即戴用口罩状态下在外侧露出的面。内侧片20d具有口罩主体部20的内表面、即戴用口罩状态下与口罩戴用者相对的面。这些外侧片20b及内侧片20d均由已知的纺粘(SB)无纺布、点粘合(PB)无纺布、水刺(SL)无纺布、热风(AT)无纺布等构成,其基重优选在例如10~100g/m2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由此能够确保口罩主体部20的所期望的透气性。
中间片20c构成为对于灰尘、细菌、病毒等具有规定捕集性的过滤片。该中间片20c由已知的熔喷(MB)无纺布等构成,其基重优选在例如1~50g/m2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由此能够确保口罩主体部20的所期望的透气性,并且能够确保所期望的捕集性。此外,也能够采用使用热熔粘结剂(HMA)来使该中间片20c与外侧片20b一体化的结构。
另一方面,作为耳挂部30的材质,能够使用已知的伸缩纺粘(SB)无纺布、伸缩纺粘/微波/纺粘(SMS)无纺布,伸缩纺粘/薄膜/纺粘无纺布、伸缩性水刺无纺布、伸缩热熔粘结剂(HMA)无纺布等,另外该无纺布的基重优选在例如20~120g/m2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由此能够确保耳挂部30的所期望的伸缩性。
图7示出了口罩主体部20的多条褶皱27沿第2方向12进行展开动作的情况。如图7所示,在使用口罩时,口罩主体部20能够在各端部区域21阻止多条褶皱27沿第2方向12的展开动作,另一方面,能够在中间区域28进行多条褶皱27沿第2方向12的展开动作(也称作“口罩展开部20的展开动作”)。此时,各端部区域21的沿第2方向12的长度不扩大而端部区域21呈弯曲形状,另一方面,中间区域28的沿第2方向12的长度L3扩大且中间区域28呈弯曲形状。由此,口罩主体部20呈口罩戴用者侧凹陷的立体形状,在口罩主体部20的内表面与口罩戴用者之间形成规定的口形空间29。
图8示出了从侧面观察戴用图7所示的状态的口罩10的口罩戴用者时的情况。根据图8,耳挂部30的环状部32勾挂在口罩戴用者的耳朵上,由此该口罩戴用者的面部被口罩主体部20覆盖。此时,由于口罩主体部20的端部区域21呈弯曲形状,所以容易在该端部区域21与口罩戴用者颊部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为了抑制该间隙,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具有以下说明的结构(以下,也称作“间隙抑制机构”)。
<长条延伸部>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0中,间隙抑制机构包括长条延伸部,该长条延伸部以使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在第2方向12上在端部区域21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呈长条状地延伸的方式构成。由此,在戴用口罩时在环状部32中产生的张力作用于接合部31,由此接合部31能够迎合口罩戴用者的颊部形状而提高与该颊部的紧贴性,如图8所示,尤其能够抑制在端部区域21与口罩戴用者面部之间的边界部41产生间隙。另外,此时,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的上侧角部与口罩主体部20的端部区域21的上侧角部连接,而且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的下侧角部与口罩主体部20的端部区域21的下侧角部连接。由此,如图8所示,在边界部41的两侧的边界部42、43,能够通过接合部31的上下角部来抑制在端部区域21与口罩戴用者面部之间产生间隙。像这样,能够通过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在第2方向12上在边界部41~43的大范围内,抑制在口罩主体部20的端部区域21与口罩戴用者面部之间产生间隙。
而且,间隙抑制机构包括以如下方式使口罩主体部20或耳挂部30的结构具体化的各种尺寸设定部和弯曲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发挥间隙抑制效果。
<第1尺寸设定部>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接合部31的第1方向11的长度为a(mm),使接合部31中的规定耳挂空间33的第2方向12的距离的长度为b(mm),而且使从10mm至70mm的尺寸值中预先选择的定值为C(mm),该情况下,优选通过以使b=2a+C的关系成立的方式设定的耳挂部30来构成第1尺寸设定部。由此,通过提高接合部31对于口罩戴用者的颊部形状的迎合效果,可实现能够可靠地抑制在上述边界部41~43产生的间隙的耳挂部的尺寸设定。
<第2尺寸设定部>
另外,优选通过以使接合部31的第1方向11的长度a为30mm以下的尺寸值的方式设定的耳挂部30来构成第2尺寸设定部。即,优选耳挂部30的接合部31在第1方向11上具有规定范围内的延伸长度。由此,一方面通过增加长度a而得到尤其抑制在所述边界部41产生的间隙的作用效果,并且,另一方面抑制由于长度a过度增加而导致在接合部31处产生皱折,由此得到能够阻止外观恶化的作用效果。
<第3尺寸设定部>
另外,优选通过以使环状部32的片宽d(mm)为10mm至30mm的尺寸值的方式设定的耳挂部30来构成第3尺寸设定部。即,优选耳挂部30的环状部32具有规定范围内的片宽。由此,一方面得到能够阻止给口罩戴用者带来环状部32的片宽d看起来过细而耳朵可能会痛的印象的作用效果,并且,另一方面得到能够阻止环状部32的片宽d过粗而导致外观恶化的作用效果。
<第4尺寸设定部>
另外,优选通过以使第1方向11的长度L1(mm)为100mm至180mm的尺寸值的方式设定的口罩主体部20来构成第4尺寸设定部。即,优选口罩主体部20在第1方向11上具有规定范围内的延伸长度。由此,一方面得到能够阻止给口罩戴用者带来口罩主体部20的第1方向11的尺寸过小的不安感的作用效果,并且,另一方面得到能够阻止口罩主体部20在第1方向11上过大而产生间隙或合适感恶化的作用效果,另外得到能够阻止外观恶化的作用效果。
<第5尺寸设定部>
另外,优选通过以使第2方向12的长度L2(mm)为70mm至100mm的尺寸值的方式设定的口罩主体部20来构成第5尺寸设定部。即,优选口罩主体部20在第2方向12上具有规定范围内的延伸长度。由此,一方面得到能够阻止给口罩戴用者带来口罩主体部20的第2方向12的尺寸过小的不安感的作用效果,并且,另一方面得到能够阻止口罩主体部20在第2方向12上过大而产生间隙或合适感恶化的作用效果,另外得到能够阻止外观恶化的作用效果。
<第6尺寸设定部>
另外,优选通过以使在多条褶皱27通过展开动作而展开时的中间区域28的沿第2方向12的展开长度L3(mm)为135mm至175mm的尺寸值的方式设定的口罩主体部20来构成第6尺寸设定部。即,优选口罩主体部20以沿第2方向12在规定范围内的展开长度下展开的方式构成有褶皱27。由此,得到通过提高口罩主体部20相对于口罩戴用者面部的合适感而能够抑制间隙的作用效果。
<弯曲部>
口罩主体部20优选具有弯曲部,随着中间区域28处的多条褶皱27的展开动作而端部区域21弯曲,由此抑制接合部31与口罩戴用者面部的间隙。该弯曲部典型地由以弯曲时的曲率半径相对增大的方式设定的、或以弯曲时的沿第2方向12的长度L2相对减小的方式设定的端部区域21构成。由此,在戴口罩时口罩主体部20的端部区域21发生弯曲的情况下,提高端部区域21相对于口罩戴用者的颊部形状的迎合效果,由此能够通过该弯曲来抑制间隙的产生。另外,该弯曲部优选为,在使端部区域21的上述弯曲时的曲率半径为R(mm)的情况下,由以使端部区域21的沿第2方向12的长度L2(mm)相对于该曲率半径的比率(L2/R)为2至3.5的值的方式设定的端部区域21构成。由此,能够实现弯曲部的合适的尺寸设定,即在戴口罩时该弯曲部能够抑制在口罩主体部的端部区域发生弯曲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间隙。
以下参照图10~图13说明上述结构的口罩10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图10示出了口罩制造装置100的概要。该制造装置100包括以下部分而构成:外侧片供给装置101、内侧片供给装置102、中间片供给装置103、片重合装置104、鼻部吻合插入装置105、摺叠装置106、切边装置107、耳挂片供给装置121、冲裁装置122、方向转换装置131、保持滚筒141、接合装置151。在该口罩制造装置100中,也可以适当省略构成该装置的上述各结构要素,或者也可以增加其他结构要素。
外侧片供给装置101构成为准备并供给用于形成上述外侧片20b的长条带状的外侧片带101a的装置。同样地,内侧片供给装置102构成为准备并供给用于形成上述内侧片20d的长条带状的内侧片带102a的装置,另外中间片供给装置103构成为准备并供给用于形成上述中间片20c的长条带状的中间片带103a的装置。片重合装置104构成为用于形成以在外侧片带101a与内侧片带102a之间夹入中间片带103a的方式层叠而成的三层构造的层叠片带104a并运送该层叠片带104a的装置。鼻部吻合插入装置105构成为用于将形成上述鼻部吻合部件26(参照图1)用的插入部件105a插入到层叠片带104a的收容空间内的装置。插入有插入部件105a的层叠片带104a通过摺叠装置106进行褶皱27的摺叠处理,然后通过切边装置107切割成独立的口罩主体部20。然后各口罩主体部20通过方向转换装置131进行规定的方向转换,进而被保持滚筒141保持并向接合装置151运送。
如上所述,对从外侧片供给装置101、内侧片供给装置102及中间片供给装置103经由片重合装置104、鼻部吻合插入装置105、摺叠装置106、切边装置107及方向转换装置131至保持滚筒141这一系列设备进行控制以进行运送步骤(第1运送步骤),即准备在与规定的低伸长方向(图1中的第1方向11)交叉的高伸长方向(图1中的第2方向12)上容易伸长的口罩主体部20,并将该口罩主体部20沿该口罩主体部20的低伸长方向(图1中的第1方向11)运送。
另一方面,耳挂片供给装置121构成为准备并供给用于形成多个耳挂片30a(一对耳挂部30、30)的长条带状的耳挂片带121a的装置。即,该耳挂片带121a中包括多对耳挂部30、30。耳挂片带121a构成为与其长度延伸方向(也称作“低伸长方向”)相比容易在与该长度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也称作“高伸长方向”)上伸长的无纺布片。该耳挂片带121a沿其低伸长方向被运送并通过冲裁装置122而被冲裁处理。冲裁装置122由冲裁机123及支承滚筒125构成。冲裁机123通过吸引装置(省略图示)将耳挂片带121a保持在片保持面124上,并将片保持面124的凸状冲裁刃旋转按压在支承滚筒125的滚筒表面126上,由此对该耳挂片带121a进行冲裁处理。具体而言,通过该冲裁处理,冲裁掉耳挂片带121a中的除与耳挂部30相当的部位以外的部分,由此形成图2中的包括多个耳挂片30a、即包括多对耳挂部30的耳挂片带121b。然后,实施冲裁处理后的该耳挂片带121b与被保持滚筒141保持的口罩主体部20被一起向接合装置151运送。
如上所述,对从耳挂片供给装置121经由冲裁装置122至接合装置151这一系列设备进行控制以进行运送步骤(第2运送步骤),即准备在与规定的低伸长方向(图1中的第2方向12)交叉的高伸长方向(图2中的第1方向11)上容易伸长的耳挂片带121b(包括多对耳挂部30的耳挂片带),并将该耳挂片带121b沿耳挂部30的低伸长方向(图1中的第2方向12)运送。
然后,各口罩主体部20与耳挂片带121b一起连续导入到接合装置151中并与耳挂片带121b接合。即,控制该接合装置151以进行接合步骤,即,将在上述第1运送步骤中运送的口罩主体部20和在上述第2运送步骤中运送的耳挂片带121b(包括多对耳挂部30的无纺布片)彼此接合。该接合步骤可以与口罩主体部20和耳挂片带121b的运送步骤同时进行而完成,或者也可以与该运送步骤分开完成。然后,实施对多余的露出部分进行切割的处理等各种最终后处理,由此制成由口罩主体部20及一对耳挂部30构成的图1中的口罩10。
关于上述方向转换装置131及保持滚筒141的具体结构,参照图11。根据图11,方向转换装置131具有:沿图中的箭头130方向(逆时针)进行旋转动作的旋转体132;和经由支承轴133而分别安装在该旋转体132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在图11中为12个)方向转换部134。各方向转换部134在通过吸引装置(省略图示)将一个口罩主体部20吸引保持于片保持面135上的状态下绕支承轴133进行旋转动作,由此进行该口罩主体部20的方向转换处理,并且随着旋转体132的旋转动作将该口罩主体部20向保持滚筒141侧运送。保持滚筒141具有沿图中的箭头140方向(顺时针)进行旋转动作的旋转体142,通过吸引装置(省略图示)将从方向转换装置131运送的多个口罩主体部20保持在片保持面142上并进行旋转动作。
然而,各口罩主体部20由于褶皱27等的影响,与第1方向11相比容易在第2方向12上伸长,由此能够设想到在制造口罩时的运送时,该口罩主体部20发生变形、扭曲、错位等的不良情况。在此,口罩主体部20构成为,图1中的第1方向11为伸长程度相对较低的低伸长方向,图1中的第2方向12为伸长程度相对较高的高伸长方向。另一方面,各耳挂部30构成为,图2中的第2方向12为伸长程度相对较低的低伸长方向,图2中的第1方向11为伸长程度相对较高的高伸长方向。为了抑制上述不良情况,需要将该口罩主体部20沿与第2方向12相比难以伸长的第1方向11运送。另一方面,在各口罩主体部20与耳挂片带121b接合时,需要以使该口罩主体部20的低伸长方向和耳挂片带121b的高伸长方向大体一致的方式、即如图2所示那样配置口罩主体部20和一对耳挂部30。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上使上述第1运送步骤中的各口罩主体部20的运送方向为沿着该口罩主体部20的低伸长方向(图1中的第1方向11)的方向。由此,在制造口罩时的运送时,能够抑制口罩主体部20发生变形、扭曲、错位等,因此,容易进行制造口罩时的操作。另一方面,在使各口罩主体部20和耳挂片带121b彼此接合的上述接合步骤之前,通过方向转换装置131改变各口罩主体部20与耳挂片带121b的相对位置,更具体而言,将各口罩主体部20的运送方向从沿着其低伸长方向的方向向沿着其高伸长方向的方向转换。由此,在接合步骤前,以使口罩主体部20的低伸长方向和耳挂片带121b(耳挂部30)的高伸长方向大体一致的方式改变口罩主体部20及耳挂片带121b(耳挂部30)的相对位置。此外,也能够构成为,取代耳挂片带121b而使用上述耳挂片30a,并将该耳挂片30a或口罩主体部20的运送方向从沿着其低伸长方向的方向向沿着其高伸长方向的方向转换,由此改变口罩主体部20及耳挂部30的相对位置。
在此,关于上述方向转换装置131中的各方向转换部134的具体处理,参照图12。在图12中,图中的(a)示出方向转换部134位于12点位置的情况,图中的(b)示出方向转换部134位于9点位置的情况,图中的(c)示出方向转换部134位于6点位置的情况。根据图12,各方向转换部134在绕旋转体132从12点位置(上止点)经由9点位置到达6点位置(下止点)而沿箭头130方向进行旋转动作的过程中,通过以支承轴133为中心顺时针进行大致90度旋转动作而实施方向转换处理。由此,保持在各方向转换部134的片保持面135上的口罩主体部20在其片延伸面上大致旋转90度。各方向转换部134在旋转动作至6点位置(下止点)时,将各口罩主体部20向保持滚筒141侧交付。然后,各方向转换部134在解除保持各口罩主体部20的状态下,绕旋转体132从6点位置(上止点)经由3点位置到达12点位置(下止点)而沿箭头130方向进行旋转动作,并且以支承轴133为中心顺时针进行90度旋转动作。像这样,各方向转换部134通过再次旋转动作至12点位置(上止点)而进行接下来的口罩主体部20的保持。
关于口罩主体部20和耳挂片带121b以规定配置方式相互重合的情况,参照图13。根据图13,在保持滚筒141的片保持面142上,各口罩主体部20沿与褶皱2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箭头140方向)、即沿该口罩主体部20的高伸长方向被输送。另一方面,在冲裁机123的片保持面124上,耳挂片带121b沿与一对耳挂部30的连接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箭头120方向)、即沿该耳挂片带121b(耳挂部30)的低伸长方向被输送。由此,各口罩主体部20及耳挂片带121b在配置成口罩主体部20的低伸长方向和耳挂片带121b(耳挂部30)的高伸长方向大体一致的配置状态下相互重合,在该配置状态下直接向接合装置151运送而彼此接合。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将口罩主体部20及耳挂片带121b沿各自难以伸长的方向运送后,在使口罩主体部20的低伸长方向和耳挂片带121b(耳挂部30)的高伸长方向大体一致的状态下,使口罩主体部20和耳挂片带121b彼此接合。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记载了在口罩主体部20和耳挂部30(耳挂片带121b)接合时,使这些口罩主体部20和耳挂部30双方移动来改变两者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通过使耳挂部30相对于固定状态的口罩主体部20移动、或者使口罩主体部20相对于固定状态的耳挂部30移动来改变两者的相对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考虑各种应用和变形。例如,也能够实施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使口罩主体部20为由三层片状无纺布构成的三层构造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关于片状无纺布的数量、种类、层叠数,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当选择。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以使用一次或使用多次为目标的一次性类型的口罩,但对于通过适当选择口罩主体部20和耳挂部30的材料而能够在进行洗涤等后反复使用的类型的口罩,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在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例的记载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以下各方式。
(方式1)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一种口罩,具有口罩主体部和与上述口罩主体部连接的耳挂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在规定的第1方向及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分别延伸的平面部、和上述第1方向上的两端部区域,
上述耳挂部与上述两端部区域分别接合,
上述口罩构成为,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与上述两端部区域接合的两耳挂部收纳于上述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
(方式2)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上述两耳挂部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相互连接的连接部。
(方式3)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收纳于上述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的方式接合的单一片状的耳挂片,
上述耳挂片构成为,上述两耳挂部以通过上述连接部而相互连接的状态在同一平面上延伸,由此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上述两耳挂部收纳于上述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
(方式4)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各耳挂部具有:接合部,其在上述第2方向上在各端部区域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呈长条状地延伸,且与该端部区域接合;和环状部,其与上述接合部一体状地形成,且与上述接合部一起形成耳挂空间,
上述耳挂片是使一方上述耳挂部的上述环状部与另一方上述耳挂部的上述环状部相互连接的结构,在该连接部分处设有上述连接部。
(方式5)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手拉拽各耳挂部来解除该连接部的连接。
(方式6)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口罩主体部的各端部区域的上述第2方向上的两个角部分别与上述耳挂部的上述接合部的上述第2方向上的两个角部对齐。
(方式7)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耳挂部通过基于具有与上述耳挂空间对应形状的冲裁部件进行的冲裁加工而形成。
(方式8)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由一个或多个连接点构成。
(方式9)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口罩主体部及上述耳挂部均由片状无纺布形成,并且上述耳挂部通过熔敷而与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两端部区域分别接合。
(方式10)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在上述平面部上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褶皱,上述褶皱构成为,与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两端部区域接合,能够阻止上述两端部区域处的沿上述第2方向的展开动作,并且能够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上述两端部区域间的中间区域进行该展开动作。
(方式11)
能够采取如下方式,如方式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区域设有能够以符合口罩戴用者的鼻梁部形状的方式变形的鼻部吻合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  口罩
11  第1方向
12  第2方向
13  第3方向
20  口罩主体部
20a  平面部
20b  外侧片
20c  中间片
20d  内侧片
21  端部区域
22  接合点
23  端部区域
24  接合点
25  收容空间
26  鼻部吻合部件
27  褶皱
28  中间区域
29  口形空间
30  耳挂部
30a  耳挂片
31  接合部
32  环状部
33  耳挂空间
41、42、43  边界部
100  口罩制造装置
101  外侧片供给装置
101a  外侧片带
102  内侧片供给装置
102a  内侧片带
103  中间片供给装置
103a  中间片带
104  片重合装置
104a  层叠片带
105  鼻部吻合插入装置
105a  插入部件
106  摺叠装置
107  切边装置
121  耳挂片供给装置
121a、121b  耳挂片带
122  冲裁装置
123  冲裁机
124  片保持面
125  支承滚筒
126  滚筒表面
131  方向转换装置
132  旋转体
133  支承轴
134  方向转换部
135  片保持面
141  保持滚筒
142  片保持面
151  接合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口罩,具有口罩主体部和与所述口罩主体部连接的耳挂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在规定的第1方向及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分别延伸的平面部、和所述第1方向上的两端部区域,
所述耳挂部与所述两端部区域分别接合,
所述口罩构成为,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与所述两端部区域接合的两耳挂部收纳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两耳挂部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相互连接的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收纳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的方式接合的单一片状的耳挂片,
所述耳挂片构成为,所述两耳挂部以通过所述连接部而相互连接的状态在同一平面上延伸,由此在俯视观察该口罩时,所述两耳挂部收纳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外形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各耳挂部具有:接合部,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在各端部区域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呈长条状地延伸,且与该端部区域接合;和环状部,其与所述接合部一体状地形成,且与所述接合部一起形成耳挂空间,
所述耳挂片是使一方所述耳挂部的所述环状部和另一方所述耳挂部的所述环状部相互连接的结构,在该连接部分处设有所述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手拉拽各耳挂部来解除该连接部的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的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两个角部分别与所述耳挂部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两个角部对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挂部通过基于具有与所述耳挂空间对应形状的冲裁部件进行的冲裁加工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由一个或多个连接点构成。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及所述耳挂部均由片状无纺布形成,并且所述耳挂部通过熔敷而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所述两端部区域分别接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在所述平面部上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褶皱,所述褶皱与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所述两端部区域接合,能够阻止所述两端部区域处的沿所述第2方向的展开动作,并且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所述两端部区域间的中间区域进行该展开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口罩主体部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部区域设有能够以符合口罩戴用者的鼻梁部形状的方式变形的鼻部吻合部件。
CN201280023351.3A 2011-04-08 2012-04-06 口罩 Active CN103533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6757 2011-04-08
JP2011086757A JP5762803B2 (ja) 2011-04-08 2011-04-08 マスク
PCT/JP2012/059571 WO2012137943A1 (ja) 2011-04-08 2012-04-06 マス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3989A true CN103533989A (zh) 2014-01-22
CN103533989B CN10353398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969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3351.3A Active CN103533989B (zh) 2011-04-08 2012-04-06 口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62803B2 (zh)
KR (1) KR20140034170A (zh)
CN (1) CN103533989B (zh)
WO (1) WO20121379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6504A (zh) * 2020-03-11 2020-05-05 招汉 耳带开启式口罩
CN111296928A (zh) * 2020-02-25 2020-06-19 广东金悦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口罩制作工艺及口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9974B2 (ja) * 2014-05-27 2018-02-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のマスク
JP6859206B2 (ja) * 2017-06-06 2021-04-14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DE102020110057A1 (de) * 2020-04-09 2021-10-14 Mondi Ag Atemmask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temmaske
IT202000008881A1 (it) * 2020-04-24 2021-10-24 Fameccanica Data Spa Procedimento e apparecchiatura per la produzione di mascherine di protezione facciale, mascherina di protezione facciale e confezione di mascherine di protezione facciale
DE102020002516B3 (de) * 2020-04-25 2021-05-12 Serv-O-Tec Druck- Und Papierverarbeitungsmaschinen Gmbh Einwegschutzmaske mit Vorbenutzungsanzeige
JP7386756B2 (ja) 2020-05-29 2023-11-2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7296918B2 (ja) 2020-05-29 2023-06-2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7386760B2 (ja) 2020-06-19 2023-11-2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22026534A (ja) * 2020-07-31 2022-02-1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22128056A (ja) 2021-02-22 2022-09-0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マスク用耳掛け部材の製造方法、マスク用耳掛け部材の製造装置、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スク
JP2022149154A (ja) 2021-03-25 2022-10-06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マスク用耳掛け部材、及びマス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3754Y (zh) * 1995-08-11 1996-08-28 贾启文 多功能防尘口罩
CN2638770Y (zh) * 2003-07-17 2004-09-08 杨红恩 纳米抗菌口罩
CN2666204Y (zh) * 2003-10-28 2004-12-29 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医用平面防护口罩
JP4471760B2 (ja) * 2004-07-23 2010-06-02 株式会社 ユニティー マスク
CN2790205Y (zh) * 2005-04-18 2006-06-28 鲁志立 一种一次性口罩
JP4917763B2 (ja) * 2005-06-14 2012-04-18 株式会社瑞光 マスク並びに耳掛けシートおよ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CN1907160A (zh) * 2005-08-01 2007-02-07 邱俊亮 口罩的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054381A (ja) * 2005-08-25 2007-03-08 Kurashiki Seni Kako Kk 立体形マスク
CN2836499Y (zh) * 2005-09-05 2006-11-15 屈红娟 无纺布新型立体口罩
JP2007185470A (ja) * 2006-01-13 2007-07-26 Yoichi Masuda 使い捨てマスクパッド
JP2007312963A (ja) * 2006-05-25 2007-12-06 Zuiko Corp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CN200951271Y (zh) * 2006-08-31 2007-09-26 玉川卫生用品(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折口罩
CN101195062B (zh) * 2006-12-04 2012-07-18 联合纳米实业私人有限公司 纳米口罩
JP5038938B2 (ja) * 2008-02-28 2012-10-03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衛生マスク
CN201518752U (zh) * 2009-09-23 2010-07-07 陈丽芬 口罩
JP4528881B1 (ja) * 2009-12-21 2010-08-25 株式会社杉山 マスク用耳掛け部
CN201668007U (zh) * 2010-05-06 2010-12-15 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斧头型折叠式口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6928A (zh) * 2020-02-25 2020-06-19 广东金悦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口罩制作工艺及口罩
CN111096504A (zh) * 2020-03-11 2020-05-05 招汉 耳带开启式口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17650A (ja) 2012-11-12
KR20140034170A (ko) 2014-03-19
CN103533989B (zh) 2016-01-20
WO2012137943A1 (ja) 2012-10-11
JP5762803B2 (ja)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990A (zh) 口罩
CN103561821A (zh) 口罩的制造方法、口罩
CN103533989B (zh) 口罩
CN103635233B (zh) 口罩
US9706800B2 (en) Face mas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2028316B (zh) 平面口罩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JP6816075B2 (ja) マスク、およ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12217649A5 (zh)
JP2012217651A5 (zh)
US20200163392A1 (en) Mask
JP2012217650A5 (zh)
JP2011087936A5 (zh)
CN102770185B (zh) 口罩
WO2021200560A1 (ja)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7051318B2 (ja) 衛生用マスク
JP2017082345A (ja)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6883956B2 (ja) マスク
CN106163468A (zh) 一次性内裤型内衣及其制造方法
CN211747146U (zh) 无耳带口罩生产设备
JP2016216835A (ja)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7385986B2 (ja) 防護服及び保護体
JP4732954B2 (ja) 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55373A (ja) 作業用プロテクター
CN216629466U (zh) 口罩
JP2022076294A (ja) マスクの製造装置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