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9990B - 压电元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电元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9990B
CN103529990B CN201310503369.XA CN201310503369A CN103529990B CN 103529990 B CN103529990 B CN 103529990B CN 201310503369 A CN201310503369 A CN 201310503369A CN 103529990 B CN103529990 B CN 103529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vibration
region
terminal
piezoelectr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3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9990A (zh
Inventor
足立祐介
奥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29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9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9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9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30/87Electrodes or interconnections, e.g. leads or terminals
    • H10N30/872Interconnections, e.g. connection electrodes of multilayer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5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having a stacked or multilay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电元件及电子设备。压电元件具备:具有安装面及至少1个其他面的压电体;在所述压电体的内部隔开规定间隔且交替地配置的多个第1内部电极及多个第2内部电极;与所述多个第1内部电极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至少1个其他面上的第1端子;与所述多个第2内部电极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至少1个其他面上的第2端子;设置在所述压电体的所述安装面上的基准电极;以及与所述基准电极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至少其他面上的第3端子。

Description

压电元件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10月17、申请号为201280004430.X、发明名称为“电子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公开涉及具备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输入单元而在显示器的表面具备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利用。作为该触摸面板的动作原理之一,可列举静电电容方式。在该方式中,通过捕捉操作者的指尖与触摸面板的导电膜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操作者的指尖在触摸面板上的触摸位置。
一般而言,具备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是通过使操作者直接触碰触摸面板表面而进行输入操作的。即便在接触触摸面板表面时引起了静电电容的变化,操作者在触觉上也无法识别静电电容的变化。因此,操作者借助手指尖的触觉是无法判断是否正确地进行了输入操作。该状况对于操作者来说造成很大的压力。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带触觉提示功能的触摸面板,其感测对触摸面板的输入操作,使触摸面板振动,由此给予操作者触觉上的操作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8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的公开提供一种具备提示进一步改善的触觉的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具备基座、面板、相对于所述基座而对所述面板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以及使所述面板以规定的频率振动的振动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位于所述面板的振动的波节的部分的第1区域、和位于所述面板的波节以外的部分的第2区域,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刚性比所述第2区域中的刚性更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降低触摸位置引起的触感的差异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子设备100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振动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a)、(b)表示来自驱动部301的输出电压波形,图5(c)表示所施加的电压波形。
图6(a)是被基座201通过支撑部202支撑的触摸面板102的俯视图,图6(b)表示图6(a)中的B-B’剖面。
图7(a)表示以某一频率进行了驱动时的触摸面板102的振动分布,图7(b)表示振幅的波形。
图8(a)~(f)表示支撑部202的第1区域202a的剖面的其他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发明人详细地研究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带触觉提示功能的触摸面板的安装结构。结果,发现了:操作者有时根据接触的手指的位置仍无法以足够的大小感知触摸面板的振动。本申请发明人鉴于这种问题,提供一种抑制了触摸位置引起的触感的差异的电子设备。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其中,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公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针对实质上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发明人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的公开而提供附图及以下的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利用这些内容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100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将电子设备100的长边方向设为X方向、短边方向设为Y方向、厚度方向设为Z方向。
[1.电子设备的结构]
图1是表示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102a侧的外观的立体图。电子设备100具备显示部101、配置成覆盖显示部101的触摸面板102和框体103。显示部101也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电子纸型的显示装置等。
图2是表示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具备基座201、触摸面板102、支撑部202以及振动部210a、210b。基座201支撑触摸面板102。基座201由金属或树脂等具备可以支撑触摸面板102等的刚性的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基座201与支撑部202设置成了分体,但也可以一体形成基座201与支撑部202。再有,基座201也可以是显示部101。
电子设备100例如还具备设置有驱动部301、图像处理部302、控制部303的基板305。基板305例如也可以安装在基座201的与触摸面板102相反的一侧。驱动部301向振动部210a、210b供给驱动电压并使振动部210a、210b振动。图像处理部302对显示于显示部101的内容、即图像信号进行处理。控制部303包括微型计算机等信息处理电路和存储程序或显示于显示部的动态图像等内容的数据的存储部。再有,进行显示部101、触摸面板102、驱动部301、图像处理部302的控制。
触摸面板102例如具有矩形形状,其尺寸例如在X方向上是280mm、Y方向上是180mm、Z方向上是0.9mm。触摸面板102的材质例如是玻璃及形成有传感器电极的薄膜的层叠体。触摸面板102的杨氏模量例如为70GPa,比重为2500kg/m3
触摸面板102对操作者的触摸操作进行检测。更具体的是,触摸面板102具有主面102a,在触摸面板102的主面102a上,对操作者以手指或记录笔等接触的状况、和/或主面102a上的接触位置进行检测。接触位置的检测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同时检测多个位置。作为触摸面板102,可以采用感压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学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等公知的方式。触摸面板102是面板的一例。触摸面板102的周围部分被支撑部202支撑着。
触摸面板102既可以是被粘接于显示装置101的on-cell型触摸面板,也可以是显示部101自身具备检测触摸操作的功能的in-cell型触摸面板。此外,触摸面板102既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总之,触摸面板102只要具备对操作者的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功能即可。
支撑部202与触摸面板102的周围接触,相对于基座201而支撑触摸面板102。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02设置在触摸面板102的周围的整周。支撑部202由树脂、橡胶、凝胶或弹簧要素等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弹力的材料构成。
支撑部202由4条边构成。具体是,支撑部202具有由与触摸面板102的形状对应且对置的一对长边202L、和对置的一对短边202S构成的框架形状。由此,在触摸面板102与基座201之间形成被支撑部202包围的空间202C。利用空间202C,触摸面板102不与基座201接触就能振动。
支撑部202包括第1区域202a和第2区域202b。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第1区域202a位于成为触摸面板102进行了振动时的振动的波节的部分,第2区域202b位于振动的波节以外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02包括2N个(N为1以上的自然数)第1区域202a。N个第1区域202a分别位于一对长边202L的各个边上。在与短边202S延伸的方向平行(Y方向)的N根直线上,分别各有一个位于一对长边202L的一方的N个第1区域202a及位于另一方的N个第1区域202a。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基座201与支撑部202设置成了分体,但也可以一体形成基座201与支撑部202。该情况下,从基座201突出来的部分与支撑部202对应,使得在与支撑部202一体形成的基座201中形成空间202C。
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具备2个振动部210a、210b。振动部210a、210b被安装在触摸面板102的背面102b的周围部分。更具体的是,在触摸面板102的短边附近、即短边的大致中点附近各配置一个振动部210a、210b使振动部210a、210b的纵长方向和短边平行,由此在支撑部202的短边附近使触摸面板102振动。
作为振动部210a、210b,例如可采用压电元件、振动电机、线性致动器、音圈电机、人造肌等。总之,振动部210a、210b只要是可以将电能等变换为振动能量的部件即可。
图3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部为压电元件时的振动部210a、210b的一例。压电元件210a、210b包括压电体212、第1端子P、第2端子N、基准电极216和第3端子G。如图3所示,压电体210a、210b例如具有长方体形状,具有安装面212b以及面212a、212c、212d、212e、212f。安装面212b和面212a构成长方体的相互平行的一对主面。基准电极216被设置成覆盖安装面212b的整体。再有,第1端子P、第2端子N及第3端子G为了与外部进行连接而被设置于面212a、212c、212d、212e、212f中的至少1个面上。本实施方式中,第1端子P被设置在面212a中。如以下所说明的,在面212c、212d、212e上分别设有第1外部电极215a、第2外部电极215b、第3外部电极215c。
图4是在A-A’处将图2中的电子设备100切断时的触摸面板102和振动部210a的剖视图。振动部210b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4所示,利用环氧系粘接剂、UV固化树脂、双面胶等粘接材料250,将振动部210a粘接成安装面212b和触摸面板102的背面102b对置。在触摸面板102的背面102b具有布线等,在存在振动部210a的基准电极216和触摸面板102电导通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粘接材料250采用具有绝缘性的材料。
由于需要将振动部210a的振动有效地传递至触摸面板102,故粘接材料250一般而言具有高的刚性。其中,若刚性过高,则在高温时或低音时,因振动部210与触摸面板102的热膨胀系数之差而导致容易产生翘曲。因此,粘接部件250具有比振动部210a及触摸面板102小的刚性。
如图4所示,振动部210a还包括在压电体212的内部隔开了规定间隔且交替地配置的多个第1内部电极214a及多个第2内部电极214b。由此,压电体212被分为被第1内部电极214a和多个第2内部电极214b夹持的多个层。多个第1内部电极214a经由第1外部电极215a而与第1端子P电连接。同样地,多个第2内部电极214b经由第2外部电极215b而与第2端子N电连接。基准电极216经由第3外部电极215c而与第3端子G电连接。压电体212由钛酸铅、钛酸锆酸铅、铌酸锂等的压电材料构成。
通过印刷、溅射、熔敷、金属喷镀(metallikon)等方法,采用银、钯、铜、镍等金属或包括这些金属的复合体来形成第1外部电极215a及第2外部电极215b。在该形成方法的基础上,也可以在安装面212b侧也形成第1外部电极215a及第2外部电极215b的一部分。也可以在振动部210a中预先形成绝缘体层251以覆盖基准电极216,以使形成于安装面212b侧的第1外部电极215a及第2外部电极215b不与触摸面板102a接触。可以由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或玻璃等的前缘材料来构成绝缘体层251。利用粘接材料250将已形成绝缘体层251的振动部210a粘接到触摸面板上。在触摸面板102a的表面被绝缘的情况下,当触摸面板102a的感测方式对电磁噪声的影响较少时等情况下,绝缘层251并非是必须的。振动部210a的第1端子P、第2端子N及第3端子G分别与驱动部301电连接。
通过经由第1端子P及第2端子N而向压电体212施加电压,从而振动部210a根据电压产生的电场而进行伸缩。一般而言,为了使压电体伸缩而需要施加高的电压。但是,想到操作者以手指等接触触摸面板102,因此无法施加非常高的电压。因而,振动部210a具有在压电体的内部多个第1内部电极214a及多个第2内部电极214b隔着压电体而被交替地配置的层叠结构,使得即便为低电压,也能向压电体施加足够强度的电场。由此,即便将电极的间隔缩小且为低的电压,也能产生高电场。
再有,为了防止振动部210a、210b的驱动电压引起的电磁噪声对触摸面板102的影响,使基准电极216位于振动部210a和触摸面板102之间。基准电极216形成于振动部210a、210b的触摸面板102侧的表面或最靠触摸面板102侧的内部电极上。
图3及图4中,虽然基准电极216形成于振动部210a的表面,但可以和振动部210a分开形成,例如可以由金属箔等形成。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谐振,压电体的厚度也可以设为:位于最外侧的压电体的层的厚度t0比被第1内部电极214a和第2内部电极214b夹持的压电体的层厚ti大。
图5(a)、(b)表示驱动部301输出的电压波形的一例。向第1端子P施加图5(a)所示的波形的电压,向第2端子N施加图5(b)所示的波形的电压。这2个电压的相位相互反转。由于向振动部210a的压电体212的各层施加2个电压的差分的电压,故如图5(c)所示,向压电体212的各层施加每个电压的2倍电压。向第3端子G施加基准电位、例如接地电位的电压。由此,基准电极216被维持在接地电位的电压上,可以抑制对触摸面板102的噪声的产生。
图6(a)是被支撑部202支撑在基座201上的触摸面板102的俯视图,图6(b)表示图6(a)中的B-B’剖面。
支撑部202中,与基座201平行的面上的与纵长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的第1区域202a的宽度Wa小于第2区域202b的宽度Wb。本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202a及第2区域202b由同一部件构成。因此,与第2区域202b相比,宽度小的第1区域202a的刚性更小。刚性指的是对与触摸面板102的主面102a及背面102b垂直的方向的压缩/伸长的难易程度。
利用振动部210a、210b使触摸面板102振动。只要适当地选定面板102的形状或尺寸、材料、固定方法及振动部210a、210b的振动频率、振动振幅、振动相位等,触摸面板102就能以规定的驻波进行振动。为了尽量使触摸面板102整体均匀地振动,使驻波以2次以上的高阶振动模式进行振动。在高阶振动模式中,在触摸面板102的端部以外,在2个以上的特定部位生成振幅大的振动的波腹,在1个以上的特定的部位生成振动的振幅小的波节。即便在支撑部202中,接近振动的波节的区域部分由第1区域202a形成,除此之外的区域由第2区域202b形成。在根据操作者的触摸位置来切换多个驻波的情况下,在至少一个驻波的波节的位置配置第1区域202a。
[2.电子设备的动作及触摸面板的振动]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例如基于来自操作者的指令,根据控制部303的信号处理电路的指令从控制部303的存储部中读取存储部所存储的动态图像内容的数据,由图像处理部302进行处理,并显示在显示部101上。
再有,触摸面板102受理来自操作者的输入。例如,若操作者用手指接触触摸面板102的表面102a,则触摸面板向控制部303输出与手指的接触及表面102a上的接触的位置相关的信息。
控制部303接受来自触摸面板102的输出,向驱动部301输出使振动部210a、210b振动的指令。由此,驱动部301使振动部210a、210b振动,触摸面板102进行振动。通过触摸面板102的振动,操作者通过手指所感觉到的触觉来识别操作者向触摸面板102的输入已被受理。
基于与接触的位置相关的信息,控制部303也可以根据接触的位置向驱动部301输出指令,以使振动部210a、210b的振动的振幅的大小或振动图案、振动模式等振动条件不同。由此,操作者可以识别手指接触到的位置的差异。
控制部303例如在电子设备100中还进行规定的处理。例如,根据手指接触到的位置,进行暂时停止显示部所显示的动态图像的处理、将动态图像快进的处理、变更动态图像的声音的大小的处理等。
接着,详细说明触摸面板102的振动。
图7(a)表示从驱动部301以相反相位对振动部210a、210b施加了电压150Vpp、频率370Hz的正弦波时的触摸面板102的驻波的振动振幅的例子。在此,相反相位例如是指在振动部210a延伸时振动部210b收缩这样的相位。具体是,对振动部210a和振动部210b施加的电压的相位反转。在X方向上存在振幅大的部位即振动的波腹501、和振幅小的部位即振动的波节502。在Y方向上除了两端部以外,不存在振动的波节502。图7(b)表示Y方向的中央位置处的振动的波形,横轴表示x方向的距离,纵轴表示振幅的大小。如图7(a)及(b)所示,触摸面板102所产生的驻波在X方向上具有4个振动的波腹501及3个振动的波节502。将这种振动模式称为f30模式。在此,f后缀的第一位表示X方向的波节的数量、第二位表示Y方向的波节的数量。
触摸面板102可产生的驻波不止是1个,也能生成各种模式的驻波。为了选定所使用的振动模式,不止是根据振动的均衡性来决定振动模式,也可以根据人容易感觉到且难以听到声音的频率的观点来决定振动模式。
人的触觉易感觉到的频率为100~500Hz,如果是200~400Hz的频率,则作为触觉而更容易感觉到。另一方面,若振动的频率超过500Hz,则由于面板的振动而产生噪音。因此,在难以听到振动这一观点下,也可以选择500Hz以下、或400Hz以下的频率。还有,在分开使用多个振动模式的情况下,若驱动频率差别非常大,则触觉上会产生不协调感。因此,在使用多个振动模式的情况下,只要所选择的振动模式的频率相互接近,就难以产生这种不协调感。
在触摸面板102上,只要振动部210a、210b配置于所使用的振动模式的振动振幅大的部位,就能有效地激励大振幅的驻波。在采用图7(a)所示的振动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将振动部配置在4处振动的波腹501上,则可最有效地激励大振幅的驻波。但是,通常振动部并不是透明的,因此若配置于触摸面板的中央部,则看不到背侧的显示部101的表示。因此,将振动部210a、210b配置在触摸面板102的端部。具体是,配置在显示部101的显示区域的外侧、即触摸面板102的范围内。端部并未限于接近支撑部202的短边的位置,即便是从支撑部的短边起稍靠内侧,只要比显示区域更靠外侧即可。该情况下,也优选设置在更接近振动的波腹的端部。在图7(a)所示的振动模式的情况下,希望配置于触摸面板102的X方向端部、即Y方向的中央部或者触摸面板102的Y方向端部的接近X方向的振动的波腹的部位的4处。
如上所述,振动部也可以设置于2处,还可以设置于1处、或3处以上。再有,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振动部210a、210b排列在了X方向上,但也可以排列在Y方向上,还可以排列在包括Y方向和X方向在内的方向上。还有,既可以相对于触摸面板102对称地配置,也可以配置在非对称的位置上。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配置在所产生的驻波的尽量接近波腹的部分即可。
在将振动部设置于2处以上的情况下,根据所激励的驻波的振动模式及振动部的位置,可以决定是以同相驱动所设置的振动部还是以反相驱动所设置的振动部。例如,在将多个振动部配置于X方向的振动的波腹的情况下,相对于配置在第1个波腹的振动部而言,只要与配置在第1个波腹的振动部相同的相位驱动配置在第3、5个波腹的振动部即可,且只要与配置在第1个波腹的振动部相反的相位驱动配置在第2、4个波腹的振动部即可。
如上所述,触摸面板102以高阶模式振动。由于以高阶模式振动,故存在振动的波节502,振动的波节502附近的振动的振幅变小。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振动的波节502的位置附近的第1区域202a的刚性小于在振动的波节502以外的位置支撑的第2区域202b的刚性。因此,即便在波节附近、也就是说第1区域202a附近,触摸面板102也变得容易振动,触摸面板102在第1区域202a附近能引起比较大的振动。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触摸面板102上的位置引起的振动的大小的偏差。
再有,支撑部202在整个周围连续地支撑着触摸面板102的周围部分。因此,水或尘埃等不会侵入基座201与触摸面板102之间。由此,能够提供防水性/防尘性优越的电子设备100。
还有,支撑部202由单个部件构成,且支撑着触摸面板102。由此,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就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组装工时也被削减,还有助于电子设备100的成本降低。
另外,振动部210a、210b在安装面212b上具有基准电极216,基准电极被连接到接地电平上。因此,可以利用基准电极来抑制驱动振动部210a、210b时有可能产生的噪声被传递到触摸面板102,可以稳定地进行触摸面板102中的检测。
[3.效果等]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具备:基座201、触摸面板102、相对于基座201而支撑触摸面板102的支撑部202、以及使触摸面板102以规定的频率振动的振动部210a、210b。支撑部202包括:位于触摸面板102的振动的波节部分的第1区域202a;和位于触摸面板102的波节以外部分的第2区域202b。支撑部202的第1区域202a中的刚性小于第2区域202b中的刚性。因此,即便在振动的波节附近,触摸面板102也变得容易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降低触摸面板102上的位置引起的振动大小的偏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摸面板102具有矩形形状,支撑部202与触摸面板102的周围接触,并相对于基座201而支撑触摸面板102。支撑部202具有由对置的一对长边和对置的一对短边构成的框架形状,且在触摸面板102与基座201之间形成有被支撑部202包围的空间。因此,触摸面板102被基座201稳定地支撑着,且可以进行振动。
在空间内的一对短边附近,振动部210a、210b使触摸面板102振动。
支撑部202包括2N个(N为1以上的自然数)第1区域202a,N个第1区域位于一对长边的每一条边上。在与一对短边延伸的方向平行的N根直线上,分别各有一个位于一对长边的一方的N个第1区域202a、及位于一对长边的另一方的N个第1区域202a。由此,在触摸面板102以高阶模式振动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区域202a配置于振动的波节。
支撑部202的第1区域202a及第2区域202b分别由第1材料及第2材料构成,第1材料的刚性比第2材料的刚性小。或者,与支撑部202的长边或短边延伸的方向垂直的第1区域202a的剖面比第2区域202b的剖面小。再或者,与基座201平行的面上且与长边或短边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1区域202a的宽度比第2区域202b的宽度小。由此,可以使第1区域202a的刚性小于第2区域202b。
振动部210a、210b为压电元件。再有,被粘贴在触摸面板102上。进而,在被粘贴于触摸面板102的面上具有与基准电位连接的电极216。由此,可以抑制通过压电元件的驱动而有可能产生的噪声向触摸面板102扩散,触摸面板102能够稳定地检测操作者的操作。
此外,振动部210a、210b使触摸面板102的振动的波腹部分附近振动。由此,可以有效地使触摸面板102振动。再有,通过以高阶振动模式使触摸面板102振动,从而可以抑制触摸面板102内的振动大小的偏差。
面板为触摸面板,电子设备还具备显示部,从而可将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适用于智能手机或电子书籍、写字板等便携式信息终端。
电子设备100还具备:对振动部210a、210b进行驱动的驱动部301;以及控制部303,操作者通过接触来指定触摸面板102的输入面中的任意位置,从而该控制部从触摸面板102接受表示输入的信号,并基于信号向驱动部301输出用于驱动振动部210a、210b的控制信号。此外,控制部303向驱动部301输出控制信号,以使触摸面板102按照操作者指定的位置而异的振动条件进行振动。由此,操作者可以通过触觉知晓触摸面板102受理了操作者的输入,可以获得优越的操作性。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压电元件具备:具有安装面及至少1个其他面的压电体212;在压电体212的内部隔开规定间隔而交替地配置的多个第1内部电极214a及多个第2内部电极214b;与多个第1内部电极214a电连接且设置在至少1个其他面上的第1端子P;与多个第2内部电极214b电连接且设置在至少1个其他面上的第2端子N;设置于压电体212的安装面上的基准电极216;以及与基准电极216电连接且至少设置在其他面上的第3端子G。
通过具有基准电极,从而可以抑制压电元件的驱动引起的噪声从安装面传递到压电元件外部。压电体中,配置有多个第1内部电极及多个第2内部电极的部分被多个第1内部电极及多个第2内部电极分为多个层,多个层之中位于最外侧的层的厚度比位于内部的层更厚。由此,可以抑制不必要的谐振。
[4.其他实施方式]
如以上所述,作为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的例示,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申请公开中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也能适用于适当地进行了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中。再有,也能将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过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而作为新的实施方式。以下,例示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采用写字板型信息终端设备进行了说明,但电子设备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移动电话、PDA、游戏机、汽车导航、ATM等具备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再有,虽然将触摸面板102例示为面板来进行了说明,但面板不限于此。只要是触垫等具有平面且在平面上接受操作者的输入的垫即可,也可以是不具备显示部的电子设备。
首先,支撑部202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只要第1区域的刚性小于第2区域的刚性,也可以具备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例如,支撑部202的第1区域202a及第2区域202b分别由第1材料及第2材料构成,也可以使第1材料的刚性小于第2材料的刚性。
再有,在支撑部202无需具备防水功能及防尘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支撑部202的第1区域202a中不设置构成支撑部202的部件,使第1区域202a的刚性小于第2区域202b的刚性。该情况下,通过改变第1区域202a延伸的方向的长度、也就是说夹持第1区域202a的第2区域202b的间隔,从而能够调整第1区域202a的刚性。另外,也可以使支撑部202的第1区域202a的厚度(z方向的宽度)小于第2区域202b的厚度。
还有,在利用相同的材料来形成支撑部202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与支撑部202延伸的方向垂直的第1区域202a的剖面小于第2区域202b的剖面,从而减小第1区域202a的刚性。具体是,如图8(a)及(b)所示,也可以在与触摸面板102及基座201不相接的1个或2个面上具备切口220。再有,如图8(C)所示,也可以在内部设置中空部分221。
另外,如图8(d)所示,支撑部202的第1区域202a的剖面也可以在与触摸面板102相接的边上具有倒角部223。此外,如图8(e)所示,支撑部202的第1区域202a的剖面也可以在与触摸面板102及基座201相接的边上具有倒角部223。再者,如图8(f)所示,第2支撑部3b的剖面也可以是圆形的。
再有,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整周形成了支撑部202,但也可以仅在一部分形成支撑部。该情况下,即便根据形成支撑部202的间隔来变更刚性,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还有,图6(a)中,虽然将第1区域202配置在适于f30模式的振动的波节502的位置处,但在使用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只要将第1区域202配置在适于该模式的位置即可。
多个振动部210也可以均等地配置在触摸面板102的4条边上,当然也可以仅在短边或仅在长边配置多组。再有,也可以分别在1条短边及1条长边上分别各配置1个第1区域202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单一的振动模式进行了说明,但在分开使用多个振动模式的情况下,只要在与任一振动模式的波节对应的部分形成第1区域202,就能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多个振动模式的波节的位置接近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1区域202形成为覆盖双方的波节。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振动部210a、210b粘贴到了触摸面板102,但还可以通过溅射等方法在触摸面板102上形成薄膜的透明压电部件,由此作为振动部来使用。
再有,在此虽然示出了振动部210a、210b物理地连接于触摸面板102的例子,但振动部210a、210b并非一定要与触摸面板102直接连接,只要能够使触摸面板102振动,也能与触摸面板102以外的部件连接。
还有,在存在多个振动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其中的几个振动部停止。由此,可以降低功耗。
另外,关于驱动相位,虽然表示了同相位(相位差为0度)及相反相位(相位差为180度)的例子,但为了将触摸面板102的特定部位的振动振幅最大化或最小化等调整为最佳的量,也可以设定0度及180度以外的任意相位差。
此外,驱动部301不仅可以以正弦波使振动部210a、210b振动,还能以根据任意波形对正弦波的包络线施加调制而得到的波形使振动部210a、210b振动。由此,用户可以感受到硬、柔软、粗糙等各种触觉。
如以上所述,作为本申请公开中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为此,提供了附图及详细的说明。
因此,在附图及详细的说明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之中,不仅有解决问题所需的构成要素,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还包含了解决问题的非必要的构成要素。因而,并不应该根据这些非必要的构成要素被记载于附图或详细的说明中的事实而直接认定为这些非必要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再有,上述实施方式只是对本申请公开中的技术进行例示,因此在权利要求书或其均等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申请的公开能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具有接触式输入面的电子设备中。具体是,本申请的公开能适用于写字板或电子书籍、智能手机等便携型信息终端装置、计算机用显示器、汽车导航装置、ATM、售票机等。
符号说明
100电子设备
101显示部
101a表面
101b背面
102触摸面板
103框体
201基座
202支撑部
202L长边
202S短边
202a第1区域
202b第2区域
202C空间
212a、212c、212d、212e、212f面
212b安装面
210a、210b振动部
212压电体
214a第1内部电极
214b第2内部电极
215a第1外部电极
215b第2外部电极
215c第3外部电极
216基准电极
250粘接材料
251绝缘体层
301驱动部
302图像处理部
303控制部
501波腹
502波节
P第1端子
N第2端子
G第3端子

Claims (8)

1.一种压电元件,具备:
具有安装面及至少1个其他面的压电体;
在所述压电体的内部隔开规定间隔且交替地配置的多个第1内部电极及多个第2内部电极;
与所述多个第1内部电极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至少1个其他面上的第1端子;
与所述多个第2内部电极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至少1个其他面上的第2端子;
设置在所述压电体的所述安装面上的基准电极;以及
与所述基准电极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至少1个其他面上的第3端子,
所述基准电极维持在接地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元件,其中,
在所述压电体中,配置有所述多个第1内部电极及所述多个第2内部电极的部分被所述多个第1内部电极及所述多个第2内部电极分开为多个层,
所述多个层中位于最外侧的层的厚度比位于内部的层更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元件,其中,
所述基准电极形成于所述压电体的所述安装面的大致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元件,其中,
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形成在与所述安装面相反的主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元件,其中,
所述第3端子形成在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元件,其中,
在设置在所述压电体的安装面上的所述基准电极的更外侧形成有绝缘体层。
7.一种电子设备,其安装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3端子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接地端相连。
CN201310503369.XA 2011-10-19 2012-10-17 压电元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529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9365 2011-10-19
JP2011-229365 2011-10-19
CN201280004430.XA CN103282868B (zh) 2011-10-19 2012-10-17 电子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4430.XA Division CN103282868B (zh) 2011-10-19 2012-10-1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9990A CN103529990A (zh) 2014-01-22
CN103529990B true CN103529990B (zh) 2017-05-10

Family

ID=481406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3369.XA Active CN103529990B (zh) 2011-10-19 2012-10-17 压电元件及电子设备
CN201280004430.XA Active CN103282868B (zh) 2011-10-19 2012-10-17 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4430.XA Active CN103282868B (zh) 2011-10-19 2012-10-1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970534B2 (zh)
JP (3) JP5343179B1 (zh)
CN (2) CN103529990B (zh)
WO (1) WO20130579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7759B2 (en) 2009-09-30 2013-07-16 Apple Inc. Self adapting haptic device
US10013058B2 (en) 2010-09-21 2018-07-03 Apple Inc. Touch-based user interface with haptic feedback
US10120446B2 (en) 2010-11-19 2018-11-06 Apple Inc. Haptic input device
FR2976370A1 (fr) * 2011-06-07 2012-12-14 St 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2 Procede de controle d'un objet destine a etre tenu a la main a l'aide d'un retour haptique
US9201528B2 (en) 2011-06-07 2015-12-01 Stmicroelectronics S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vibratory actuator for a touch panel with haptic feedback
US9178509B2 (en) 2012-09-28 2015-11-03 Apple Inc. Ultra low travel keyboard
JP6096036B2 (ja) * 2013-04-01 2017-03-15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圧力センサ
JP5820846B2 (ja) * 2013-07-11 2015-11-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振動デバイス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WO2015020663A1 (en) 2013-08-08 2015-02-12 Honessa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Llc Sculpted waveforms with no or reduced unforced response
US9779592B1 (en) 2013-09-26 2017-10-03 Apple Inc. Geared haptic feedback element
WO2015047356A1 (en) 2013-09-27 2015-04-02 Bodhi Technology Ventures Llc Band with haptic actuators
WO2015047343A1 (en) 2013-09-27 2015-04-02 Honessa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Llc Polarized magnetic actuators for haptic response
US10126817B2 (en) 2013-09-29 2018-11-13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haptic effects
US10236760B2 (en) 2013-09-30 2019-03-19 Apple Inc. Magnetic actuators for haptic response
WO2015053247A1 (ja) 2013-10-08 2015-04-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触覚提示装置
US9317118B2 (en) 2013-10-22 2016-04-19 Apple Inc. Touch surface for simulating materials
WO2015059887A1 (ja) * 2013-10-25 2015-04-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10276001B2 (en) 2013-12-10 2019-04-30 Apple Inc. Band attachment mechanism with haptic response
WO2015106413A1 (zh) * 2014-01-16 2015-07-23 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触控回馈振动装置
US9501912B1 (en) 2014-01-27 2016-11-22 Apple Inc. Haptic feedback device with a rotating mass of variable eccentricity
CN106489116B (zh) 2014-04-21 2019-08-16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多触摸输入设备的力的分配
DE102015209639A1 (de) 2014-06-03 2015-12-03 Apple Inc. Linearer Aktuator
KR102143310B1 (ko) 2014-09-02 2020-08-28 애플 인크. 햅틱 통지
US10353467B2 (en) 2015-03-06 2019-07-16 Apple Inc. Calibration of haptic devices
JPWO2016143619A1 (ja) * 2015-03-12 2017-11-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57491A1 (ja) * 2015-04-02 2016-10-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座標検出ユニット、及び、接着部材
AU2016100399B4 (en) 2015-04-17 2017-02-02 Apple Inc. Contracting and elongating materials for providing input and outpu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P3287880B1 (en) * 2015-04-21 2019-05-22 Fujitsu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133306A (ko) 2015-05-12 2016-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의 피드백 제공 방법
KR20160148881A (ko) * 2015-06-17 2016-12-27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전자장치
WO2017044618A1 (en) 2015-09-08 2017-03-16 Apple Inc. Linear actuators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s
JP6597140B2 (ja) * 2015-09-30 2019-10-30 富士通コネクテッド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触感伝達装置、端末装置及び触感伝達方法
JP6504011B2 (ja) * 2015-10-02 2019-04-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触覚提示装置
US10039080B2 (en) 2016-03-04 2018-07-31 Apple Inc. Situationally-aware alerts
US10268272B2 (en) 2016-03-31 2019-04-23 Apple Inc. Dampening mechanical modes of a haptic actuator using a delay
CN106354317B (zh) * 2016-08-30 202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80068410A (ko) * 2016-12-14 2018-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압전 소자 기반의 피드백 출력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8134938A1 (ja) 2017-01-19 2018-07-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737738B2 (ja) * 2017-05-31 2020-08-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システム
US10622538B2 (en) 2017-07-18 2020-04-14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a haptic output and sensing a haptic input using a piezoelectric body
CN107371109B (zh) * 2017-08-29 2020-12-0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JP7094088B2 (ja) * 2017-10-19 2022-07-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操作入力装置
JP7088819B2 (ja) 2017-12-26 2022-06-21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691211B2 (en) 2018-09-28 2020-06-23 Apple Inc. Button providing force sensing and/or haptic output
US10599223B1 (en) 2018-09-28 2020-03-24 Apple Inc. Button providing force sensing and/or haptic output
US11380470B2 (en) 2019-09-24 2022-07-05 Apple Inc. Methods to control force in reluctance actuators based on flux related parameters
US11977683B2 (en) 2021-03-12 2024-05-07 Apple Inc. Modular systems configured to provide localized haptic feedback using inertial actuators
US11809631B2 (en) 2021-09-21 2023-11-07 Apple Inc. Reluctance haptic engin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8982A (en) * 1989-05-31 1992-06-02 Nec Corporation Thickness mode vibration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JPH05198860A (ja) * 1992-01-21 1993-08-06 Seiko Epson Corp 積層形圧電変位素子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印字ヘッド
JP2011175519A (ja) * 2010-02-25 2011-09-08 Kyocera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624904A (zh) * 1961-11-17
US3792321A (en) * 1971-08-26 1974-02-12 F Seifert Piezo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which sound energy increases the breakdown voltage and power of capabilities
JP3064458B2 (ja) * 1991-04-02 2000-07-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厚み縦振動圧電磁器トランスとその駆動方法
JP2958505B2 (ja) * 1993-06-30 1999-10-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圧電体素子の内部電極と外部電極の接続構造
JP2557796B2 (ja) * 1993-10-19 1996-11-27 株式会社エニックス 圧電型面圧入力パネル
KR19990044074A (ko) * 1995-08-25 1999-06-25 사또 아끼오 압전 진동자 부품, 압전 진동자의 지지구조 및 압전 진동자의 설치방법
JPH11160168A (ja) 1997-11-28 1999-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力検出装置
JP3498204B2 (ja) 1999-03-10 2004-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装置
JP2002111087A (ja) 2000-09-29 2002-04-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可撓性圧電素子とそれを用いた異常監視装置
US6614144B2 (en) * 2001-10-04 2003-09-02 Force International, Corp. Multilayer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US7075217B2 (en) * 2003-04-09 2006-07-11 Face International Corp Laminated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US7352115B2 (en) * 2004-04-28 2008-04-01 Tdk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piezoelectric device
JP2006173208A (ja) 2004-12-13 2006-06-29 Tdk Corp 積層型圧電素子及び圧電装置
US20060097996A1 (en) 2004-11-10 2006-05-11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JP2006139371A (ja) * 2004-11-10 2006-06-01 Alps Electric Co Ltd 入力装置
DE102005047368A1 (de) * 2005-10-04 2007-04-05 Epcos Ag Piezoelektrischer Transformato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4725432B2 (ja) * 2006-06-15 2011-07-13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圧電素子及び圧電装置
DE102006049919A1 (de) * 2006-10-23 2008-04-24 Epcos Ag Piezotransformator
US8049397B2 (en) * 2006-11-29 2011-11-01 Kyocera Corporation Laminated piezoelectric element, jett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laminated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fuel jetting system
KR100891851B1 (ko) * 2007-07-27 2009-04-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고정자와 이를 갖는 압전 초음파 모터
JP2010157037A (ja) 2008-12-26 2010-07-1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振動素子を有するパネル部材
JP5179530B2 (ja) * 2009-03-03 2013-04-10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弾性波デバイス及び電子部品
JP5343871B2 (ja) 2009-03-12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1628782B1 (ko) * 2009-03-20 2016-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복수의 진동자를 이용한 햅틱 기능 제공방법 및 장치
US8816981B2 (en) 2009-08-31 2014-08-26 Nissha Printing Co., Ltd. Mount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with vibration function
JP4811965B2 (ja) * 2009-11-02 2011-11-09 Smk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保持構造
EP2325731B1 (en) 2009-11-02 2013-11-13 SMK Corporation Holding structure for a touch panel
JP2011175506A (ja) * 2010-02-25 2011-09-08 Sony Corp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471642B (zh) * 2010-09-24 2015-02-01 Wintek Corp Touch panel structure and its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1976145B (zh) * 2010-09-29 2012-05-3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力反馈功能的触控装置
CN103125029B (zh) * 2010-10-07 2016-01-06 埃普科斯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多层组件
US8576188B2 (en) * 2010-10-14 2013-11-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Haptic based user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8982A (en) * 1989-05-31 1992-06-02 Nec Corporation Thickness mode vibration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JPH05198860A (ja) * 1992-01-21 1993-08-06 Seiko Epson Corp 積層形圧電変位素子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印字ヘッド
JP2011175519A (ja) * 2010-02-25 2011-09-08 Kyocera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99210A (ja) 2014-05-29
JP5570640B2 (ja) 2014-08-13
WO2013057940A1 (ja) 2013-04-25
US20140028157A1 (en) 2014-01-30
US9117994B2 (en) 2015-08-25
JP5343179B1 (ja) 2013-11-13
JPWO2013057940A1 (ja) 2015-04-02
CN103282868A (zh) 2013-09-04
CN103529990A (zh) 2014-01-22
CN103282868B (zh) 2016-03-23
US20130271412A1 (en) 2013-10-17
JP2014063992A (ja) 2014-04-10
US8970534B2 (en) 2015-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9990B (zh) 压电元件及电子设备
EP3035158B1 (en) Touch sensitiv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JP379828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
JP3880888B2 (ja) タブレット装置
CN106915138B (zh) 层叠膜、电子元件、印刷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484085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其触摸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2906673B (zh)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设备
EP302954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4005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5390029B2 (ja) 電子機器
CN104571685A (zh) 触觉提示装置、电子设备和触觉提示方法
KR20050038645A (ko) 입력 장치 및 그 입력 장치를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JP5884090B2 (ja) 情報を提示する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624230A (zh) 觸控感測裝置及包含該觸控感測裝置的顯示裝置
KR101084865B1 (ko) 터치스크린장치
JP2013008118A (ja) 電子機器
KR20190070749A (ko) 전자 기기
KR102322078B1 (ko) 햅틱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20160074375A (ko) 접촉 감응 소자 및 접촉 감응 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4815753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配線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JP2014078050A (ja) 電子機器
JP2018116702A (ja) 振動発生部材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20160080956A (ko) 액츄에이터, 액츄에이터 구동 방법 및 액츄에이터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2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