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1559A - 行星齿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行星齿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1559A
CN103511559A CN201310161712.7A CN201310161712A CN103511559A CN 103511559 A CN103511559 A CN 103511559A CN 201310161712 A CN201310161712 A CN 201310161712A CN 103511559 A CN103511559 A CN 103511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meter
diameter portion
vibrating part
planetary gear
gea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17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峯岸清次
冈田收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1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15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输出轴具备有输出小齿轮的行星齿轮装置,尤其进一步提高对于施加于一对凸缘部件及柱部件的径向荷载的强度。该行星齿轮装置(12)构成为具有:外齿轮(30),即行星齿轮;内齿轮(32);一对第1、第2凸缘部件(44、46);连结该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的轮架销(60),即柱部件;与第1凸缘部件(44)成为一体的输出轴(20);及设置在该输出轴(20)上的输出小齿轮(22),并且轮架销(60)的至少一端侧嵌入第1凸缘部件(44),其中,轮架销(60)所嵌入一侧的第1凸缘部件(44)具备第1大径部(44B),该第1大径部(44B)具有比内齿轮(32)的外销(32B)的内接圆直径(d7)更大的外径(d5)。

Description

行星齿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6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138136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装配于风力发电设备的行星齿轮装置。该行星齿轮装置与作为驱动源的马达连结,作为用于调整风车叶片的桨距角的减速装置而被使用,且具备有行星齿轮和该行星齿轮所内啮合的内齿轮。
行星齿轮的轴向两侧配置有一对凸缘部件。一对凸缘部件经由柱部件(轮架销)而连结,进而与输出轴成为一体而构成巨大的“输出块”的一部分。输出轴具备有与风车叶片(对象部件)侧的内齿轮啮合的输出小齿轮。
该行星齿轮装置将马达的旋转作为被减速后的输出小齿轮的旋转而输出,并且使与该输出小齿轮啮合的内齿轮旋转,从而改变风车叶片的桨距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41号公报(图1)
使设置在输出轴上的输出小齿轮与对象部件的齿轮啮合的类型的行星齿轮装置,在结构上,对输出轴施加与传递转矩相应的径向荷载。
从而,如何不用徒劳地加大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就能确保能够可靠地承受施加于该输出轴上的径向荷载的强度,这便成为了现有技术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齿轮装置,其能够维持更大的对于经由输出小齿轮传递过来的径向荷载的强度。
本发明通过如下结构而解决了上述课题,一种行星齿轮装置构成为,具有:行星齿轮;该行星齿轮所内啮合的内齿轮;配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凸缘部件;连结该一对凸缘部件的柱部件;与所述凸缘部件成为一体的输出轴;及设置在该输出轴上且与对象部件侧的齿轮啮合的输出小齿轮,所述柱部件的至少一端侧被嵌入所述凸缘部件,其中所述柱部件所嵌入的一侧的凸缘部件具备大径部,该大径部具有比所述内齿轮内齿的内接圆直径更大的外径。
本发明中使柱部件嵌入的凸缘部件具备大径部,该大径部具有比内齿轮内齿的内接圆直径更大的外径。即,该“大径部”中,凸缘部件大于内齿轮内齿的内接圆直径。从而通过该“大径部”的存在,能够在嵌入有柱部件的部分的外侧保持必要的壁厚的同时,能够将该柱部件的直径(尤其是嵌入部中的直径)或节圆(从凸缘部件的中心至柱部件的中心的距离)设定成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与输出轴成为一体的一对凸缘部件及柱部件整体的强度,即使经由输出小齿轮对输出轴施加径向荷载,也能够以较大的强度承受该径向荷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能够维持更大的对于经由输出小齿轮传递过来的径向荷载的强度的行星齿轮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行星齿轮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表示图1的行星齿轮装置作为风力发电设备的桨距驱动装置的减速装置而被装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4是沿图1的向视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1的向视V-V线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相当于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相当于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中:12-行星齿轮装置,20-输出轴,22-输出小齿轮,30-外齿轮,32-内齿轮,34-输入轴,44-第1凸缘部件,44B-第1大径部,44C-第1对置部,44P-第1嵌入部外侧部,46-第2凸缘部件,46B-第2大径部,46C-第2对置部,46P-第2嵌入部外侧部,50-外壳,51-连接罩,51A-第2大径部对置部,52-外壳主体,52A-第1大径部对置部,52B-小齿轮侧邻接部,60-轮架销,60A-第1嵌入部,60B-第2嵌入部,60C-中央大径部,62-输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行星齿轮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示意表示图1的行星齿轮装置作为风力发电设备的桨距驱动装置的减速装置而被装配的状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2,本实施方式将该行星齿轮装置12应用于对风力发电设备10(省略整体图示)的风车叶片14的朝向(桨距角)进行调整的桨距驱动装置16中。
该桨距驱动装置16主要包括:马达18、使该马达18的旋转减速的行星齿轮装置12、及设置在风车叶片14侧且与设置于该行星齿轮装置12的输出轴20上的输出小齿轮22啮合的齿轮(24:与实际位置稍微不同)。
通过马达18的旋转,行星齿轮装置12的输出轴20以及输出小齿轮22进行旋转,从而与该输出小齿轮22啮合的齿轮24进行旋转,风车叶片14的桨距角发生改变。通过将风车叶片14的桨距角设为适当的角度而能够更有效地承受风力压力。另外,符号21为短舱,23为使短舱21在支柱25上水平旋转的偏航驱动装置。
以下,参照图1对行星齿轮装置12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图3为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4、图5分别为沿图1的向视IV-IV线、V-V线的截面图。
该行星齿轮装置12为被称作所谓摆动内啮合型的行星齿轮装置,具备外齿轮30(行星齿轮)和该外齿轮30所内啮合的内齿轮32。
行星齿轮装置12的输入轴34在马达18侧的端部具有被未图示的马达轴插入的中空部34A。输入轴34的马达相反侧的端部垂直切割形成有输入小齿轮34B。输入小齿轮34B与多个(该例中为3个)分配齿轮36同时啮合。各分配齿轮36通过花键38分别与偏心体轴40连结。
偏心体轴40经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42被双支承于后述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偏心体轴40上一体形成有具有相对于该偏心体轴40的轴心O1偏心的外周的偏心体48。该例示中,在每个偏心体轴40上形成有2个偏心体48,该2个偏心体48的偏心相位偏离180度。在偏心体48的外周配置有滚子轴承49,经由该滚子轴承49可摆动地装配有外齿轮30。
外齿轮30边摆动,边与内齿轮32内啮合。本实施方式中,内齿轮32主要包括:与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成为一体的内齿轮主体32A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内齿轮主体32A的支承槽32A1中的外销32B。外销32B构成内齿轮32的内齿。内齿轮32的内齿数量(外销32B的根数)比外齿轮30的外齿数量仅稍微多一些(在本例示中仅多1个)(参照图4)。
外齿轮30的轴向两侧配置有一对凸缘部件(第1凸缘部件44及第2凸缘部件46)。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通过(非接触)贯穿外齿轮30的轮架销孔30A的轮架销(柱部件)60而被连结。第1凸缘部件44和第2凸缘部件46中的第1凸缘部件44与输出轴20(最初便作为一个部件)成为一体。从而输出轴20、第1凸缘部件44、轮架销60以及第2凸缘部件46彼此连结而构成巨大的输出块62。
所述输出小齿轮22经由输出花键64及输出螺栓66而被固定于输出轴20的前端。如上所述,输出小齿轮22与固定于所述风车叶片(对象部件)14侧的齿轮24啮合(参照图2)。
在此主要参照图3对有关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以及轮架销(柱部件)6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架销60在周向上等间距(120度的间隔)配置有3根。各轮架销60的节距圆直径(直径,自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的中心到轮架销60的轴心的距离的2倍)全部为d4,均相等。各轮架销60与第1凸缘部件44或与第2凸缘部件46以不同的部件而构成。具体而言,轮架销60的强度比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大,并且由耐低温脆性优良的钢系列材料形成。
轮架销60具备:第1嵌入部60A,在轴向一端侧(负载侧)嵌入第1凸缘部件44且外径为d1;第2嵌入部60B,在另一端侧(负载相反侧)嵌入第2凸缘部件46且外径为d2;中央大径部60C,在中央部具有比该第1嵌入部60A的外径d1、第2嵌入部60B的外径d2更大的外径d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嵌入部60A和第2嵌入部60B的外径d1和d2相同,但也可以不同。并且中央大径部60C的外径d3也可以和第1嵌入部60A的外径d1、第2嵌入部60B的外径d2相同。
若从第1凸缘部件44侧结构开始说明,则在第1凸缘部件44上贯穿形成有使轮架销60的一端侧的第1嵌入部60A嵌入的轮架销孔44A。即,本实施方式中,轮架销60的一端侧经由第1嵌入部60A与第1凸缘部件44连结。具体而言,轮架销60一直嵌入直到该轮架销60的第1台阶部60D抵接于第1凸缘部件44的轴向侧面为止,在该状态下紧固带底座70的螺栓72。
(轮架销60的第1嵌入部60A所嵌入的)第1凸缘部件44具备第1大径部44B,该第1大径部44B具有比内齿轮32的内齿(本实施方式中为外销32B)的内接圆直径d7更大的外径d5。其结果,在(第1凸缘部件44的)轮架销60的第1嵌入部60A的径向外侧部分44P(以下,仅称作第1嵌入部外侧部44P)确保了预定的壁厚(尺寸)L1。
若更具体地说明该大小关系,轮架销60贯穿外齿轮30。因此贯穿外齿轮30的轮架销60的中央大径部60C的外接圆直径d8小于内齿轮32的外销32B的内接圆直径d7(d8<d7)。从而,相对于轮架销60的中央大径部60C的外接圆直径d8,在该第1凸缘部件44上的第1嵌入部外侧部44P确保相当于(d7-d8)的壁厚的最小余量L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使第1嵌入部60A的外径(粗细)d1小于中央大径部60C的外径(粗细)d3(d1<d3),而且使第1大径部44B的外径d5大于内齿轮32的外销32B的内接圆直径d7(d5>d7),因此作为其结果,第1嵌入部外侧部44P上可以确保比最小余量L3大相当于(d3-d1)/2+(d5-d7)/2量的所述壁厚L1。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1凸缘部件44在比第1大径部44B沿轴向更靠近内齿轮32侧,具备有与该内齿轮32径向对置的第1对置部44C(外径d9)。第1对置部44C的外径d9(略微)小于该内齿轮32的内齿的内接圆直径d7。该第1对置部44C作为防止外销32B从支承槽32A1脱落的外销支承部而发挥作用。在第1大径部44B(外径d5)与第1对置部44C(外径d9)之间产生的(d5-d9的)台阶部44D与外销32B的轴向负载侧的端部对置。从而理所当然地从径向观察时,第1大径部44B与轮架销60重叠(本实施方式中,第1大径部44B与轮架销60从径向观察时100%重叠)。并且第1凸缘部件44的轴向内侧的侧面也有助于外齿轮30的定位。
另一方面,第2凸缘部件46上形成有使轮架销60的另一端侧嵌入的有底轮架销孔46A。即,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是轮架销60的一端侧,另一端侧也经由第2嵌入部60B而与第2凸缘部件46连结。具体而言,轮架销60的另一端侧嵌入到其端面60F抵接于第2凸缘部件46的轮架销孔46A的底部46A1为止,在该状态下紧固带垫圈74的螺栓76。
(轮架销60的第2嵌入部60B所嵌入的)第2凸缘部件46也具备有第2大径部46B,该第2大径部46B具有比内齿轮32的外销32B(内齿)的内接圆直径d7大的外径d6,并且与第1凸缘部件44侧一样,在(第2凸缘部件46的)轮架销60的第2嵌入部60B的径向外侧部分46P(以下,仅称作第2嵌入部外侧部46P)确保较大的厚度(尺寸)L2。
即,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轮架销60的两端分别嵌入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中,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双方具备第1大径部44B、第2大径部46B。
另外,第1大径部44B的外径d5、第2大径部46B的外径d6在本实施方式中相等(d5=d6),第1嵌入部60A的外径d1、第2嵌入部60B的外径d2也相等(d1=d2),因此第1嵌入部外侧部44P的厚度L1、第2嵌入部外侧部46P的厚度L2也相等(L1=L2)。然而在第1凸缘部件44侧和第2凸缘部件46侧这些尺寸也可以不同。
并且在第2凸缘部件46侧,在比第2大径部46B沿轴向更靠近内齿轮32侧,也具备有与该内齿轮32径向对置的第2对置部46C。第2对置部46C的外径d10(略微)小于该内齿轮32的外销32B的内接圆直径d7。该第2对置部46C也(和第1对置部44C一样)作为防止外销32B从支承槽32A1脱落的外销支承部而发挥作用。
与所述台阶部44D一样,在第2大径部46B(外径d6)与第2对置部46C(外径d10)之间产生的(d6-d10的)台阶部46D与外销32B的轴向负载相反侧的轴向端部对置。并且第2凸缘部件46的侧面有助于外齿轮30的定位。
其次,对有关行星齿轮装置12的外壳50的结构进行说明。行星齿轮装置12的外壳50主要由(兼作马达罩的)连接罩51、(兼作内齿轮32的内齿轮主体32A的)外壳主体52以及负载侧罩53形成,分别通过螺栓55、56而被连结。
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的与第1大径部44B对置的部分52A(以下,仅称作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的内径为D1。沿轴向在输出小齿轮22侧与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邻接的邻接部52B(以下,仅称作小齿轮侧邻接部52B)的内径为比D1小的D3。即,外壳主体52的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的内径D1大于小齿轮侧邻接部52B的内径D3(D1>D3)。
该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的内径D1的加工是通过机械加工而进行的。通过将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的内径D1设成大于小齿轮侧邻接部52B的内径D3,并且通过机械加工对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的内径D1进行高精度加工,即使存在加工误差也能够在不受干扰的范围内,作为第1大径部44B的外径d5,尽量确保接近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的内径D1的较大的尺寸(d5≈D1)。另一方面,(因D1>D3)外壳主体52的小齿轮侧邻接部52B具有比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更大的厚度,因此强度大。从而用于将行星齿轮装置12整体固定于旋翼头侧部件的凸缘部52F被设置于具有该壁厚的小齿轮侧邻接部52B附近的外周。
另外,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的D1与内齿轮32的内齿轮主体32A的支承槽32A1以外部分的内径D8相等。并且第1凸缘部件44的第1大径部44B的外径d5也大于小齿轮侧邻接部52B的内径D3(d5>D3)。然而由于第1大径部44B的负荷侧端部由倾斜面44K构成,因此第1凸缘部件44越过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与小齿轮侧邻接部52B之间的台阶部52D而确保了向轴向负载侧扩大的较大的厚度L9。
本实施方式中,(比第1凸缘部件44的直径小的)输出轴20通过自动调心滚子轴承65而被支承于比第1大径部44B沿轴向更靠近输出小齿轮22侧。然而在第1大径部44B与内齿轮32(的外销32B)之间的轴向范围内的该第1凸缘部件44的第1大径部44B与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之间没有配置轴承。并且第2凸缘部件46的第2大径部46B的外周直接接触于外壳50(的连接罩51)而构成“滑动轴承”。具体而言,外壳50的连接罩51的对应于第2大径部46B的部分51A(下面,仅称作第2大径部对置部51A)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外圈部。
概括地讲,这种摆动内啮合行星齿轮装置12大多在第1大径部44B、第2大径部46B与外壳50之间的双方配置轴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必在第1大径部44B与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之间配置轴承。这是因为输出块62的刚性强,利用自动调心滚子轴承65和第2大径部对置部51A的滑动轴承便能够以较长的跨距S2进行2点支承,由此可以认为仅通过该2点支承就能够获得充分的支承。
并且之所以将第2大径部46B上的第2凸缘部件46的支承作为“通过(无滚动体)滑动轴承的支承”是基于以下几种理由:a)第2大径部46B远离输出小齿轮22;且b)用于将行星齿轮装置12整体固定于旋翼头侧部件(未图示)上的凸缘部52F(对于径向荷载提供反作用力的部分)配置在自动调心滚子轴承65附近,因此从这些情况来看可以认为在第2大径部46B附近施加的径向荷载并不大;另外,c)由于第2凸缘部件46的旋转速度(与外壳50的相对旋转速度)非常慢,因此滑动面磨损的忧虑较少;d)低成本。
另外,外壳50(的连接罩51)的所述第2大径部对置部51A,在圆周方向上的3处(120度的间隔),沿着轴向形成有圆弧状缺口51B(径向槽)(参照图1、图5)。该缺口51B的形状及形成位置与分配齿轮36的大小及装配位置相对应。即利用该缺口51B(使该缺口51B位于分配齿轮36的外侧的基础上)而将外壳50(的连接罩51)装配于分配齿轮36的外侧。从而能够(相对于相同尺寸的连接罩51)尽量确保较大的偏心体轴40的节圆(从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的中心到偏心体轴40的轴心O1的距离)以及分配齿轮36的大小。另外在结束装配之后,缺口51B作为润滑剂的通道而发挥作用。
其次,对于行星齿轮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果未图示的马达18旋转,则行星齿轮装置12的输入轴34旋转。若输入轴34旋转,则经由输入小齿轮34B而使3个分配齿轮36同时向同方向进行旋转。其结果,3根偏心体轴40旋转,位于各偏心体轴40的轴向相同位置上的偏心体48同步偏心旋转。
由此外齿轮30摆动,外齿轮30与内齿轮32的啮合位置逐渐进行旋转。外齿轮30的齿数比内齿轮32的齿数(外销32B的根数)仅少1个,因此偏心体轴40每旋转1次而使啮合位置旋转一周时,外齿轮30(相对于处于固定状态的内齿轮32)仅相对旋转1个齿量(自转)。
该自转成分作为偏心体轴40的公转而传递给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经由轮架销60而被连结,第1凸缘部件44与输出轴20成为一体。于是被传递到该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的外齿轮30的自转成分作为输出轴20的旋转而被输出,使得设置在该输出轴20前端的输出小齿轮22旋转。
输出小齿轮22的旋转使设置在风车叶片14侧的齿轮24旋转,风车叶片14的桨距角度发生变化。
这里对有关现有的设计情况进行简单的说明,以往大多是在凸缘部件的外周配置轴承,并且即使不配置轴承时,也会与使凸缘部件外周支承外销的设计等相结合,将凸缘部件的外径设计成小于内齿轮内齿的内接圆直径。从而为了确保(凸缘部件的)轮架销的嵌入部外侧部的厚度,相应地把轮架销的节圆直径或外径(粗细)设计得比较小,具有轮架销周围的强度减小的倾向(或者为了维持充分的强度而具有行星齿轮装置自身成为大型化的倾向)。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结构,即,一开始就把凸缘部件和轮架销(作为1个部件)形成为一体化,以便不需要确保如此之大的(凸缘部件的)轮架销的嵌入部外侧部的厚度。然而凸缘部件和轮架销成为一体化的结构导致了新的问题,即不得不使轮架销的材料与凸缘部件材料(铸件)对应,难以确保轮架销的强度。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一样,将行星齿轮装置装配于风力发电设备的情况下,也会产生难以获得有关冬季低温脆性的充分的材料特性的问题。另外,总的来讲风力发电设备在山地或海上,而且装配行星齿轮装置的短舱位于离地面或海平面非常高的位置,因此如果外壳与轮架销成为一体,则不能通过分解来进一步实现轻型化,也会产生维修时等操作不便的问题。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双方都嵌入有轮架销60,并且分别具备有具有比内齿轮32的内齿(外销32B)的内接圆直径d7大的外径d5、d6的第1大径部44B、第2大径部46B。因此在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的与轮架销60的连结部附近,更具体地讲,在第1嵌入部外侧部44P、第2嵌入部外侧部46P(第1嵌入部60A、第2嵌入部60B的径向外侧部分),能够确保较大的厚度(尺寸)L1、L2,并且能够可靠地承受来自输出轴20侧的径向荷载。
换言之,由于该第1大径部44B、第2大径部46B的存在,能够在轮架销60所嵌入的部分的外侧确保所需的厚度L1、L2,并且能够将该轮架销60的直径(尤其是嵌入部中的直径)d1或节圆直径(凸缘部件中心至柱部件中心的距离的2倍)d4设定得较大。于是能够进一步提高与输出轴20成为一体的一对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以及轮架销60整体的强度(输出块62整体的强度),即使经由输出小齿轮22向输出轴20施加径向荷载,也能够以较大强度承受该径向荷载。
并且能够以(与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不同的)强度更大、更无低温脆性的材料构成轮架销60本身。另外,作为结果,在偏心体轴40的径向外侧部分也产生一定尺寸的余量,因此同样能够确保更大值的偏心体轴40的节圆直径或外径(粗细)。
一般,行星齿轮装置12的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的外径(径向尺寸)主要与内齿轮32的内齿(外销32B)的节圆有关。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内齿轮32的节圆(与以往相比较)没有变化,因此外壳主体52自身的外径也能够维持基本上与以往相等的大小。这意味着不用加大外壳主体52的外径就能够进一步增强承受径向荷载。换一种理解,则意味着对于相等的径向荷载,存在能够进一步缩小行星齿轮装置12整体的外径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在小齿轮侧邻接部52B(沿轴向在输出小齿轮22侧与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邻接的邻接部)的更靠近输出侧,输出轴20由自动调心滚子轴承65支承,另一方面,第1大径部44B与内齿轮32之间的轴向范围中,在该第1大径部44B与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之间没有配置轴承。如上所述,该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输出块62的刚性,因此利用了以较长的跨距S2就能够2点支承该输出块62这一点,从而,在第1大径部44B与外壳50之间没有轴承的情况下,因此能够确保更大的该第1大径部44B的外径d5。
另一方面,构成为如下,即在轴向上,第1凸缘部件44的比第1大径部44B更靠近内齿轮32的一侧具备有第1对置部44C,该第1对置部44C的外径d9(略微)小于该内齿轮32的外销32B(内齿)的内接圆直径d7,而且与该内齿轮32径向对置,因此也通过第1凸缘部件44一并对内齿轮32的外销32B进行支承。
并且行星齿轮装置12的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的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与外壳50的第1大径部44B对置的部分)的内径D1形成为大于小齿轮侧邻接部52B(第1大径部对置部52A的轴向输出小齿轮22侧的部分)。从而(防止外壳50的外径尺寸变大的同时)能够将接近凸缘部52F的小齿轮侧邻接部52B的强度维持得较高,并且能够确保更大的第1凸缘部件44的第1大径部44B的外径d5。并且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存在于第1大径部44B的径向外侧的润滑剂难以流向负载侧,尤其是纵置使用行星齿轮装置12的用途中,润滑剂难以落下。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大径部44B的外径d5形成为大于小齿轮侧邻接部52B的内径D3,从而在第1凸缘部件44的第1大径部44B与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之间,能够使台阶部52D附近的空间(成为润滑剂通道的空间)呈钩型弯曲,因此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保持润滑剂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2凸缘部件46的外周与形成于外壳50(的连接罩51)上的第2大径部对置部51A滑动而构成滑动轴承,但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该部分配置滚子102而形成滚子轴承105。
该图6的例子中,支承构成内齿轮132的内齿的外销132B的支承槽132A1延长并形成至外壳150(的外壳主体152)的端部,在该延长部分配置与外销132B相同直径(或者比外销132B的直径稍微大)的滚子102,且该滚子102在和外销132B相同的圆周方向位置配置与外销132B相同的数量。
另外,在第2大径部146B的外周形成有滚子102的滚动面146E。因此在将外壳150或第2大径部146B的尺寸(d6)保持在基本和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状态下,能够形成将支承槽132A1作为外圈、将第2大径部146B作为内圈的滚子轴承105,并且能够使得第2凸缘部件46更顺畅地旋转和支承。
另外,虽然未图示,该结构同样能够适用于第1凸缘部件44侧的外壳50(的外壳主体52)与第1大径部44B之间。
其他结构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图中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轮架销60与第1凸缘部件44、或与第2凸缘部件46以不同的部件构成,轮架销60的两端分别嵌入第1凸缘部件44、第2凸缘部件46中,并且一对凸缘部件44、46双方构成为具备有第1大径部44B、第2大径部46B。
然而,本发明例如如图7所示,轮架销的一侧也可以一开始就与第1凸缘部件或第2凸缘部件中的任一个以相同的部件形成为一体。图7的例子中的轮架销(60)与第1凸缘部件(44)成为一体并作为带轮架销的第1凸缘部件244。从而例如该成为一体化的一侧,第1凸缘部件(44)的轮架销(60)的第1嵌入部外侧部(44P)不是很需要具备(如嵌入型那样的程度)厚度(未图示),因此能够容易得到例如在该部分配置专用轴承等设计改变的优点。尤其是如图7所示,将轮架销(60)与凸缘部件成为一体的一侧,也可以把第1大径部244B形成为和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大小,以实现强度进一步增强。其他结构与最初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涉及本发明的行星齿轮装置的减速机构,采用了在偏移内齿轮轴心的位置配置多个偏心体轴的类型的摆动内啮合式行星齿轮机构,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行星齿轮装置的具体的减速机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内齿轮轴心位置只存在1个偏心体轴的类型的摆动内啮合式行星齿轮机构或简单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装置。
并且如同上述实施方式,若本行星齿轮装置应用于要求成为紧凑化的同时,尤其是应用于存在从输出轴的负载侧(输出小齿轮22)逆向输入因风力而产生的较强的径向荷载的忧虑的风力发电设备的桨距驱动装置中装配的减速装置等时,能够获得特别显著的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行星齿轮装置的用途没有被特别限定于此,同样也可以适用于例如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短舱的回转驱动装置),进而也可以适用于建设机械或起重机的回转驱动用行星齿轮装置等各种用途。

Claims (7)

1.一种行星齿轮装置,其构成为,具有:行星齿轮;该行星齿轮所内啮合的内齿轮;配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凸缘部件;连结该一对凸缘部件的柱部件;与所述凸缘部件成为一体的输出轴;及设置在该输出轴上且与对象部件侧的齿轮啮合的输出小齿轮,并且所述柱部件的至少一端侧嵌入所述凸缘部件,所述行星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嵌入有所述柱部件的一侧的凸缘部件具备大径部,该大径部具有比所述内齿轮的内齿的内接圆直径更大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径向观察,所述大径部与所述柱部件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在比所述大径部沿轴向更靠所述输出小齿轮侧通过轴承来进行支承,并且在所述凸缘部件的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内齿轮之间的轴向范围内没有配置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部件的比所述大径部沿轴向更靠所述内齿轮侧具备与该内齿轮径向对置的对置部,且该对置部的外径小于该内齿轮的内齿的内接圆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部件的两端嵌入所述凸缘部件,所述一对凸缘部件双方具备所述大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行星齿轮装置的外壳的与所述大径部对置的部分的内径大于邻接部的内径,该邻接部沿轴向在所述输出小齿轮侧同与该大径部对置的部分邻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邻接部的内径。
CN201310161712.7A 2012-06-19 2013-05-03 行星齿轮装置 Pending CN1035115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8136A JP5832959B2 (ja) 2012-06-19 2012-06-19 遊星歯車装置
JP2012-138136 2012-06-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1559A true CN103511559A (zh) 2014-01-15

Family

ID=49894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1712.7A Pending CN103511559A (zh) 2012-06-19 2013-05-03 行星齿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2959B2 (zh)
CN (1) CN10351155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96238A (ja) * 2014-04-03 2015-11-09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ヒューマノイドロボットの関節機構
JP6433362B2 (ja) * 2015-03-31 2018-12-0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歯車装置
JP7368344B2 (ja) * 2020-07-29 2023-10-24 美的集団股▲フン▼有限公司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8652A (ja) * 1988-05-17 1989-11-20 Komatsu Ltd 減速機
JPH02292550A (ja) * 1989-05-06 1990-12-04 Matetsukusu Kk 一体型非対称遊星歯車装置
JP2005240997A (ja) * 2004-01-30 2005-09-08 Nabtesco Corp 偏心揺動型遊星歯車装置
CN101839213A (zh) * 2009-03-16 2010-09-2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风力发电机的偏航驱动装置用的减速机
CN101852187A (zh) * 2009-03-30 2010-10-06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风力发电系统的带输出小齿轮的减速装置
CN101929429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风力发电的桨距驱动用减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5158U (zh) * 1990-01-18 1991-11-27
JP3054222B2 (ja) * 1991-04-12 2000-06-1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トロコイド系歯形内接式遊星歯車構造
JPH0673503U (ja) * 1993-03-25 1994-10-1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遊星歯車装置
CN103201535B (zh) * 2010-11-10 2016-09-2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行星齿轮减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8652A (ja) * 1988-05-17 1989-11-20 Komatsu Ltd 減速機
JPH02292550A (ja) * 1989-05-06 1990-12-04 Matetsukusu Kk 一体型非対称遊星歯車装置
JP2005240997A (ja) * 2004-01-30 2005-09-08 Nabtesco Corp 偏心揺動型遊星歯車装置
CN101839213A (zh) * 2009-03-16 2010-09-22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风力发电机的偏航驱动装置用的减速机
CN101852187A (zh) * 2009-03-30 2010-10-06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风力发电系统的带输出小齿轮的减速装置
CN101929429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风力发电的桨距驱动用减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32959B2 (ja) 2015-12-16
JP2014001816A (ja) 201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8347B2 (ja) 揺動型遊星歯車装置
CN102444695B (zh) 行星齿轮减速机
JP5156961B2 (ja) 減速装置
JP2008249149A5 (zh)
CN102900813A (zh) 行星齿轮系和相应的制造方法
CN103511559A (zh) 行星齿轮装置
CN106352024A (zh) 一种单偏心短传动链减速器
CN102667238B (zh) 齿轮装置
CN102817797B (zh) 风力发电设备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02654104B (zh) 风力发电设备的减速装置及具备输出小齿轮的减速装置
CN102844565A (zh) 风车用驱动装置
CN101749411A (zh) 摆线针轮减速机的行星架结构
CN106051064B (zh) 减速机和该减速机所采用的齿轮
JP5087515B2 (ja) 歯車伝動装置
CN102374237A (zh) 滚子的保持器及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CN101839308A (zh) 自然能回收系统用减速装置
JP5527088B2 (ja) 歯車装置のスラスト荷重伝達機構
JP5226768B2 (ja) 偏心型減速機
JP6909130B2 (ja)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JPH0520616B2 (zh)
JPS61153040A (ja) 減速機
JP2010014240A (ja) 偏心型減速機
JP2017044283A (ja) 風車駆動装置、風車駆動システム及び減速機
JP4812136B2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機
JP6599152B2 (ja) 減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