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7678B - 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7678B
CN103507678B CN201310243379.4A CN201310243379A CN103507678B CN 103507678 B CN103507678 B CN 103507678B CN 201310243379 A CN201310243379 A CN 201310243379A CN 103507678 B CN103507678 B CN 103507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wall section
recess
thinner wall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33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7678A (zh
Inventor
佐佐木显
梅田教平
池田彩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7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7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在椅背缓冲部(14A)的下端,与各下侧固定器(4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2)。凹部(22)在椅背缓冲部(14A)的局部减薄前后方向的厚度而形成凹状,朝向后侧以及下侧开口。在椅背缓冲部(14A)的与凹部(22)对应的位置的前侧形成有薄壁部(24)。薄壁部(24)形成凹部(22)的车身前侧的壁面。在薄壁部(24)的车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狭缝部(26)。

Description

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儿童座椅安装于车辆用座椅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一种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该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具备用于将儿童座椅安装于车辆用座椅的下侧固定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该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具备下侧固定器,并且对应了将儿童座椅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方式的国际标准规格ISOFIX(以下,简称为“ISOFIX”)。
在与ISOFIX对应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中,通过将儿童座椅的连结用连接器与配置在车辆用座椅的椅垫和椅背之间的下侧固定器连结,来安装儿童座椅。在这种情况下,若下侧固定器从车辆用座椅的前侧露出,则未安装儿童座椅时的外形变差,并且,落座时存在异物感。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将下侧固定器(撞击器(striker))夹于椅垫与椅背之间来使其不向车辆用座椅的前侧露出,并且在椅背垫子上形成供儿童座椅的连接器插入的槽,且用表皮覆盖。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使在插入了儿童座椅的连接器时与下侧固定器对应的部分的座椅缓冲部变形而设置有两条狭缝。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中,由于槽部分形成为空洞,所以即使用表皮覆盖,也会在座椅的前面出现凹陷等对外观的影响。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使座椅缓冲部本身以倒下的方式变形来插入儿童座椅的连接器,所以为了迎合座椅缓冲部的变形而需要用具有伸缩性的部件构成表皮的狭缝部分,因此表皮部分的结构变得复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607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该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插入连接器,并且不损坏不使用时的车辆用座椅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具备:车辆用座椅,其具有座椅缓冲部、至少覆盖该座椅缓冲部的供乘客落座的一侧的表面的表皮部件、以及座椅框架;固定部件,其固定于上述车辆用座椅、或者固定于在该车辆用座椅的后方配置的构成车身的车身构成部件,供儿童座椅的连接器连接;凹部,其形成在上述座椅缓冲部的、与上述固定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位置,朝向车身后侧开口;薄壁部,其构成上述座椅缓冲部的、与上述凹部对应的位置的车身前侧;以及狭缝部,其沿着车身上下方向形成在上述薄壁部的、与上述固定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贯通上述薄壁部。
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中,在安装儿童座椅时,将儿童座椅的连接器在与狭缝部对应的部分从座椅缓冲部的表皮部件外侧向固定部件压入。于是,座椅缓冲部的薄壁部以凹部避让的方式变形,表皮部件也根据座椅缓冲部的变形而变形,儿童座椅的连接器插向凹部。然后,通过进一步压入,能够使儿童座椅的连接器与固定部件的前端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由于在薄壁部形成有狭缝部且在薄壁部的车辆后侧形成有凹部,所以能够使薄壁部容易变形。另外,由于狭缝部形成于薄壁部的与固定部件对置的位置,所以在插入连接器时,该狭缝部的左右两侧的薄壁部易于向凹部侧变形。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插入儿童座椅的连接器来与固定部件连结。
另外,由于固定部件与薄壁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对置,且配置于比薄壁部靠后方的位置,所以不损坏在不使用时的车辆用座椅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基础上,从上述车辆用座椅的前侧观察时,上述狭缝部被上述表皮部件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由于狭缝部被表皮部件覆盖,所以能够美化车辆用座椅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基础上,从车辆上方观察时,上述固定部件的前端配置于上述凹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由于从儿童座椅的连接器插入开始位置至固定部件的距离缩短,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儿童座椅的连接器与固定部件的连结。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或者第二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被上述表皮部件覆盖而在上述座椅缓冲部与上述表皮部件之间形成封闭状态的凹内空间部,将上述儿童座椅的连接器连接于上述固定部件时,上述薄壁部和上述表皮部件成为各自变形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被上述表皮部件覆盖而在上述座椅缓冲部与上述表皮部件之间形成封闭状态的凹内空间部,将上述儿童座椅的连接器连接于上述固定部件时,上述薄壁部和上述表皮部件成为各自变形的状态。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或者第五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由于形成有凹内空间部,所以在将儿童座椅的连接器与固定部件连接时,薄壁部和表皮部件各自变形,而成为在表皮部件的内侧变形的状态,所以能够减少表皮部件的变形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地插入连接器。另外,不会损坏在不使用时的车辆用座椅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通过利用表皮部件使狭缝部从外侧不被看见,从而能够美化车辆用座椅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由于固定部件配置于座椅缓冲部的前侧,所以儿童座椅的连接器的插入距离缩短,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儿童座椅的连接器与固定部件的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或者第五技术方案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在将儿童座椅的连接器连接于固定部件时,由于减少表皮部件的变形量,所以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儿童座椅的连接器与固定部件的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所适用的后座椅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前的沿图4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前的沿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前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后的沿图4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后的沿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后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前的沿图10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前的沿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后的沿图10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的、连接器插入后的沿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12...后座椅(车辆用座椅);14...椅背(车辆用座椅);14A...椅背缓冲部(座椅缓冲部);14B...椅背表皮部件(表皮部件);16...椅垫(车辆用座椅);16A...椅垫缓冲部(座椅缓冲部);16B...垫子表皮部件(表皮部件);22...凹部;24...薄壁部;26...狭缝部;32...凹部;34...薄壁部;36...狭缝部;36...薄壁部;40A...连接器;40...儿童座椅;44...固定器杆(固定部件);44A...前端部;50...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这些图中,用箭头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用箭头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使用前后、上下方向的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就是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10适用于车辆的后座椅12。该后座椅12是可倒式的,构成为椅背14相对于椅垫16能够倾倒。
还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后座椅12将椅垫16、椅背14以及头枕(省略图示)作为主要构件而构成,其中,椅垫16供乘客落座,椅背14对落座于该椅垫16的乘客的后背进行保持,头枕安装于该椅背14的上端部并支承乘客的头部。另外,在后座椅12的下部后方,设有多个(这里是四个)用于安装与ISOFIX(国际标准规格)对应的儿童座椅40的下侧固定器42。
椅垫16安装于车身的后底板的上表面、或安装于座椅框架上,如图3所示,具备由氨基甲酸酯泡沫等形成的椅垫缓冲部16A。椅垫缓冲部16A与未图示的椅垫弹簧共同确保椅垫16的缓冲性能,并且形成椅垫16本身的外观形状。椅垫缓冲部16A的表面覆盖有由布料、皮革等形成的垫子表皮部件16B。
椅背14从椅垫16的后端侧上部朝上方立设,在椅背14与椅垫16之间,形成有两者相接触的边界部20。椅背14具备由氨基甲酸酯泡沫等形成的椅背缓冲部14A。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椅背缓冲部14A的下端,与各下侧固定器4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2。对于凹部22,将椅背缓冲部14A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减薄一部分来形成为凹状,且朝向椅背14的后侧以及椅背14的下侧开口。在凹部22内,配置有下侧固定器42的后述的固定器杆44的前端部44A。
在椅背缓冲部14A的与凹部22对应的位置的前侧,形成有薄壁部24。薄壁部24形成凹部22的车身前侧的壁面。薄壁部24的前后方向的厚度比椅背缓冲部14A的其他部分薄。优选薄壁部24的厚度在对椅背14的前侧的外观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薄,优选为15mm以上。另外,优选确保凹部22的车身前侧的壁面22C和固定器杆44的前端部44A的间隙45为5mm以上。
在薄壁部24形成有狭缝部26。狭缝部26以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面向下侧固定器42的固定器杆44的方式形成于薄壁部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狭缝部26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到达薄壁部24的下端(参照图5),并且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薄壁部24的槽。此外,虽然狭缝部26的宽度D(参照图4)比连接器40A的宽度窄,但尽可能使其更窄,优选为5mm以下。在椅背缓冲部14A的成形时形成狭缝部26的情况下,优选将模具的厚度设为能够成形的最小宽度。另外,在椅背缓冲部14A的成形后的后续加工中形成狭缝部26的情况下,还可以形成为不具有宽度的切槽。
椅背缓冲部14A的供乘客落座的一侧的表面,由椅背表皮部件14B覆盖,该椅背表皮部件14B由布料、皮革等形成。由此,狭缝部26不会在乘客落座侧露出。另外,椅背表皮部件14B在椅背缓冲部14A的下端向后侧折返,而在比凹部22靠近上侧的位置被安装于椅背缓冲部14A的背面。由此,将凹部22划分为由椅背表皮部件14B形成封闭空间的凹内空间部22A、和椅背表皮部件14B的外侧的凹外空间部22B。
下侧固定器42具备安装于底板的基台46以及固定器杆44。固定器杆44呈近似U字状,具有前端部44A以及侧部44B。前端部44A构成固定器杆44的U字的中间部分,侧部44B构成固定器杆44的U字的两端部分。侧部44B固定于基台46,从车辆上方观察时,前端部44A配置于椅背缓冲部14A的凹部22内,即配置于凹外空间部22B内。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设置儿童座椅40时,如图2所示,将儿童座椅40的连接器40A从椅背表皮部件14B的与狭缝部26对应的部分的外侧,向椅背14按压。于是,如图6~8所示,薄壁部24从狭缝部26的下端附近向两侧打开的同时下侧被抬起,薄壁部24以向凹部22避让的方式变形。另外,椅背表皮部件14B也被按向后方,供连接器40A插入的方式变形。此时,由于在椅背表皮部件14B未形成有狭缝,所以椅背表皮部件14B和薄壁部24各自变形。连接器40A向固定器杆44被插入而与固定器杆44连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10,由于在薄壁部24形成有狭缝部26,且在薄壁部24的后侧形成有凹部22而薄壁部24本身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薄,所以能够容易地使薄壁部24朝后方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儿童座椅40的连接器40A向凹部22插入而与固定器杆44连结。
另外,由于狭缝部26形成于薄壁部24的与固定器杆44对应的位置,所以狭缝部26的左右两侧的薄壁部24一边打开一边朝向凹部22侧变形。因此,即使是只有一个狭缝部26的简易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使薄壁部24朝向凹部22侧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10中,利用椅背表皮部件14B覆盖狭缝部26。因此,能够美化后座椅12的外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10中,固定器杆44的前端部44A配置于凹部22(凹外空间部22B)内。因此,插入儿童座椅40的连接器40A的距离缩短,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连接器40A与固定器杆44的连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10中,在插入连接器40A时,椅背表皮部件14B与薄壁部24各自变形。此时,薄壁部24在椅背表皮部件14B内侧的凹内空间部22A内变形,未形成有狭缝的椅背表皮部件14B与薄壁部24相比变形较小。因此,能够减少椅背表皮部件14B的变形量,能够提高材质选择的自由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固定器杆44的前端部44A配置于凹部22(凹外空间部22B)内,但并非必须配置于凹部22内,也可以配置于比凹部22更靠后方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用椅背表皮部件14B覆盖整个凹部22,但不一定需要覆盖整个凹部22,也可以是覆盖一部分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不覆盖凹部22,而是在薄壁部24的下端部配置椅背表皮部件14B的端部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50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用于将儿童座椅40的连接器40A插入椅垫16而不是插入后座椅12的椅背14的结构。
如图9所示,在椅垫16的后端形成有朝上侧立起的立起部30。立起部30作为椅垫16的一部分而构成,由椅垫缓冲部16A形成其外观。在立起部30的椅垫缓冲部16A,与各下侧固定器4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32。对于凹部32,将椅垫缓冲部16A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减薄一部分而成为凹状,朝立起部30的后侧以及上侧开口。凹部32的下端配置于比椅垫16的落座部分靠下侧的位置。在凹部32内配置有固定器杆44的前端部44A。
在椅垫缓冲部16A的与凹部32对应的位置的前侧形成有薄壁部34。薄壁部34构成凹部32的车身前侧的壁面。薄壁部34的前后方向的厚度比立起部30的部分薄。其中,优选将薄壁部34的厚度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薄壁部24相同的数值范围。
如图10所示,在薄壁部34形成有狭缝部36。狭缝部36以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面向下侧固定器42的方式形成于薄壁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狭缝部36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到达薄壁部34的上端,并且以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薄壁部34的方式形成。其中,对于狭缝部36的宽度的数值范围,优选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狭缝部26相同的数值范围。
椅垫缓冲部16A的供乘客落座的一侧的表面由垫子表皮部件16B覆盖,该垫子表皮部件16B由布料、皮革等形成。由此,狭缝部36不会在乘客落座侧露出。另外,垫子表皮部件16B在立起部30的上端向椅垫缓冲部16A的后侧折返,而在比凹部32靠下侧的位置被安装于椅垫缓冲部16A。由此,凹部32被划分为由垫子表皮部件16B形成为封闭空间的凹内空间部32A、和垫子表皮部件16B的外侧的凹外空间部32B。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设置儿童座椅40时,将儿童座椅40的连接器40A从垫子表皮部件16B的与狭缝部36对应的部分的外侧,向椅背14按压。于是,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薄壁部34从狭缝部36的下端附近向两侧打开并且下侧抬起,以向凹部32避让的方式变形。另外,垫子表皮部件16B也被按向后方,供连接器40A插入的方式变形。此时,由于在垫子表皮部件16B未形成有狭缝,所以垫子表皮部件16B与薄壁部34各自变形。连接器40A向固定器杆44被插入而与固定器杆44连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50,由于在薄壁部34形成有狭缝部36,且在薄壁部34的后侧形成有凹部32而薄壁部34本身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薄,所以能够容易地使薄壁部34向后方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儿童座椅40的连接器40A向凹部32插入而与固定器杆44连结。
另外,由于狭缝部36形成在薄壁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且狭缝部36的左右两侧的薄壁部34一边打开一边朝凹部32侧变形,所以只用一个狭缝部也能够容易地使薄壁部34朝向凹部32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50中,利用垫子表皮部件16B覆盖狭缝部36。因此,能够美化后座椅12的外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50中,固定器杆44的前端部44A配置于凹部32(凹外空间部32B)内。因此,插入儿童座椅40的连接器40A的距离缩短,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连接器40A与固定器杆44的连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50中,在插入连接器40A时,垫子表皮部件16B与薄壁部34各自变形。此时,薄壁部34在垫子表皮部件16B内侧的凹内空间部32A内变形,未形成有狭缝的垫子表皮部件16B与薄壁部34相比变形小。因此,能够减少垫子表皮部件16B的变形量,能够提高材质选择的自由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固定器杆44的前端部44A配置于凹部32(凹外空间部32B)内,但并非必须配置于凹部32内,也可以配置于比凹部32靠后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垫子表皮部件16B覆盖整个凹部32,但并非必须覆盖整个凹部32,也可以是覆盖一部分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不覆盖凹部32,而是在薄壁部34的下端部配置垫子表皮部件16B的端部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下侧固定器42安装于底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固定于其他的位置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固定于后座椅12的椅背14的框架、椅垫16的框架的结构。
以上,虽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除上述以外,只要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当然也可以实施各种变形。

Claims (2)

1.一种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其具备:
车辆用座椅,其具有座椅缓冲部、至少覆盖该座椅缓冲部的供乘客落座的一侧的表面的表皮部件、以及座椅框架;
固定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车辆用座椅、或者固定于在该车辆用座椅的后方配置的构成车身的车身构成部件,供儿童座椅的连接器连接;
凹部,其形成在所述座椅缓冲部的、与所述固定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位置,朝向车身后侧开口;
薄壁部,其构成所述座椅缓冲部的、与所述凹部对应的位置的车身前侧;以及
狭缝部,其沿着车身上下方向形成在所述薄壁部的与所述固定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并且是所述薄壁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贯通所述薄壁部,
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前侧观察时,所述狭缝部被所述表皮部件覆盖,
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表皮部件覆盖而在所述座椅缓冲部与所述表皮部件之间形成封闭状态的凹内空间部,将所述儿童座椅的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时,所述表皮部件以向车身后方被按压的方式变形,所述狭缝部的左右两侧的所述薄壁部被打开而朝向所述凹部侧变形,从而所述薄壁部和所述表皮部件成为各自变形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车辆上方观察时,所述固定部件的前端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CN201310243379.4A 2012-06-25 2013-06-19 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Active CN103507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2070 2012-06-25
JP2012142070A JP5952106B2 (ja) 2012-06-25 2012-06-25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装着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678A CN103507678A (zh) 2014-01-15
CN103507678B true CN103507678B (zh) 2017-08-29

Family

ID=4989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3379.4A Active CN103507678B (zh) 2012-06-25 2013-06-19 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52106B2 (zh)
CN (1) CN1035076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4657B2 (ja) * 2016-06-06 2020-04-22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658323B2 (ja) * 2016-06-15 2020-03-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固定構造
JP7124813B2 (ja) * 2019-10-04 2022-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合自動車におけるチャイルドシート仮置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8454B2 (ja) * 2000-01-19 2007-06-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01206124A (ja) * 2000-01-26 2001-07-31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1260731A (ja) * 2000-03-23 2001-09-26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3462142B2 (ja) * 2000-03-29 2003-11-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取付装置
JP4003157B2 (ja) * 2001-07-18 2007-11-0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固定構造
WO2005087535A1 (en) * 2004-03-17 2005-09-22 Intier Automotive Inc. Removable bolster for isofix
JP2008001214A (ja) * 2006-06-22 2008-01-10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9274467A (ja) * 2008-05-12 2009-11-2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4949371B2 (ja) * 2008-12-26 2012-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4783844B2 (ja) * 2009-06-11 2011-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678A (zh) 2014-01-15
JP2014004926A (ja) 2014-01-16
JP5952106B2 (ja)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3258B (zh) 头枕装置
CN104583006B (zh) 部件连接结构和交通工具座椅
USD935233S1 (en) Car seat cushion
CN103507678B (zh) 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CN105857208B (zh) 内饰构件构造
US10661690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 recessed central region of the seat pad
CN104108324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7031476A (zh) 缓冲垫
US20190193614A1 (en) Vehicle seat
JP5203691B2 (ja) シートバック用のパッド
CN105922913A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102596637B (zh) 头枕支杆以及主动头枕
CN102837627B (zh) 头枕支撑结构
GB2426482A (en) Foaming die for forming a headrest
CN104108321B (zh) 座椅装置
JP2009207769A (ja) 椅子
JP655816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01619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031525A (zh) 车室内结构
JP647265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2616307B (zh) 坐垫罩
JP3122789U (ja) タイラー君
CN104512292B (zh) 车辆用座椅
JP595833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2326551A (ja) ヘッドレス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