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1476A - 缓冲垫 - Google Patents
缓冲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31476A CN107031476A CN201610957908.0A CN201610957908A CN107031476A CN 107031476 A CN107031476 A CN 107031476A CN 201610957908 A CN201610957908 A CN 201610957908A CN 107031476 A CN107031476 A CN 1070314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shion pad
- pad portion
- seat
- pressed
- cush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496 polyurethane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 bra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UHOVQNZJYSORNB-UHFFFAOYSA-N Benz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 UHOVQNZJYSOR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1973 Ficus microcarp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34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49 leather substitu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42—Bus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17—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ufacturing upholstery or upholstery spr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48—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of different resili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极力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缓冲垫一体地具备通过按压而能够弹性地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10)及比第一缓冲垫部(10)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20),并且作为第一缓冲垫部(10)的至少一部分的被按压部位(11、12)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二缓冲垫部(20)相邻配置,第一缓冲垫部(10)与第二缓冲垫部(20)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垫部具有促进被按压部位(11、12)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的促进部(40),并且促进部(40)由一个缓冲垫部本身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冲垫,该缓冲垫一体地具备通过按压而能够弹性地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及比第一缓冲垫部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缓冲垫,公知有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座椅缓冲垫(参照专利文献1)。该座椅缓冲垫是呈座椅外形并弹性地支撑乘员的部件,且具备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缓冲垫部的表层缓冲垫及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缓冲垫部的里层缓冲垫。表层缓冲垫是配置于座椅就座侧的缓冲垫部,例如由聚氨脂泡沫形成。在该表层缓冲垫设有占据座椅的表侧整面的形状的表面部及从表面部向座椅背面侧突出的鼓出部。鼓出部设于座椅前后方向上的表面部的大致中央,配置在例如能够支撑乘员的臀部的位置。另外,里层缓冲垫是配置在座椅背面侧而从下方支撑表层缓冲垫的缓冲垫部,由比表层缓冲垫硬且难以挠曲的AS树脂等材料形成。在该里层缓冲垫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里层缓冲垫的孔,表层缓冲垫的鼓出部以嵌入该孔的状态配置。
在公知技术中,能够通过在成形模具的型腔内使成形材料发泡而成形聚氨脂泡沫制的表层缓冲垫。此时,通过在型腔内的适当部位预先配置AS制的里层缓冲垫,而能够与表层缓冲垫的成形同时与里层缓冲垫成为一体。并且,表层缓冲垫的鼓出部成形为嵌入到里层缓冲垫的孔内的状态。此时,从座椅背面观察时,鼓出部的前后左右的周缘与里层缓冲垫的孔的内表面侧成为一体。这样,表层缓冲垫由里层缓冲垫从下方支撑且由座椅罩覆盖。并且,在乘员就座时,表层缓冲垫被从上方向下方按压而适度地挠曲变形。此时,表层缓冲垫的鼓出部由乘员臀部较强地按压而在里层缓冲垫的孔内较大地挠曲变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51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公知技术中,在从座椅背面观察时,鼓出部的前后左右的周缘与里层缓冲垫的孔的内表面侧成为一体。即,鼓出部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前后左右方向上,与较硬且难以挠曲变形的里层缓冲垫以相邻的状态成为一体。因此,在公知技术中,在乘员就座时当鼓出部要较大地挠曲变形时,与里层缓冲垫成为一体的部分有时无法充分地追随而会撑住。并且,由于鼓出部的挠曲变形比设想减小从而使就座舒适性变差,并且乘员相对于座椅座垫的下沉量减小等,乘员的臀点(H点)可能会高于设计值。本发明鉴于上述内容而作出,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将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极力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第一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一体地具备通过按压而能够弹性地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及比第一缓冲垫部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并且,作为第一缓冲垫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按压部位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二缓冲垫部相邻配置。在这种结构中,优选的是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的被按压部位以极力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成为一体。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缓冲垫部与第二缓冲垫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垫部具有促进被按压部位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的挠曲变形的促进部,并且促进部由一个缓冲垫部本身形成。在本技术方案中,能够通过由一个缓冲垫部本身构成的促进部,来促进被按压部位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的挠曲变形。
第二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以第一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为基础,其中,促进部由第一缓冲垫部的被按压部位形成。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的被按压部位设置促进部,能够更可靠地促进被按压部位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的挠曲变形。
第三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以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为基础,其中,促进部是沿着一个缓冲垫部的厚度方向设为凹状的槽状的部位,且沿着被按压部位与第二缓冲垫部的交界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本技术方案中,沿着被按压部位容易受到来自第二缓冲垫部的影响的交界配置促进部。并且,通过槽状的促进部使应挠曲变形的被按压部位与第二缓冲垫部分离,由此能够良好地促进被按压部位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的挠曲变形。
第四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以第三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为基础,其中,第二缓冲垫部以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面为基准而配置在被按压部位周围,并且促进部沿着整个交界而形成。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沿着整个交界而形成的促进部,能够良好地促进被按压部位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的挠曲变形。
第五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以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四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为基础,其中,被按压部位在与第二缓冲垫部的交界具有与第二缓冲垫部成为一体的一体化部,并且促进部配置在比一体化部远离交界的位置。在本技术方案中,使被按压部位经由一体化部与第二缓冲垫部成为一体而稳定地配置,并且能够通过在交界和远离一体化部的位置设置的促进部促进被按压部位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的挠曲变形。
第六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以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为基础,其中,缓冲垫是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缓冲垫,并且第一缓冲垫部配置在座椅的就座面侧,第二缓冲垫部配置在座椅的与就座面相反的背面侧。在本技术方案中,能够通过相对难以挠曲变形的第二缓冲垫部从下方支撑第一缓冲垫部,因此成为有助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就座舒适性提高的结构。
第七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以第六技术方案的缓冲垫为基础,其中,缓冲垫是第一缓冲垫部与第二缓冲垫部的一体成形件。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缓冲垫部和第二缓冲垫部通过一体成形这样简便的方法能成为一体并稳定地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极力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另外,根据第二技术方案,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更可靠地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另外,根据第三技术方案,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进一步可靠地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另外,根据第四技术方案,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几乎可靠地不会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另外,根据第五技术方案,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极力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稳定地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另外,根据第六技术方案,为了有助于提高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就座舒适性,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极力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性能良好地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并且,根据第七技术方案,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缓冲垫以极力避免阻碍其挠曲变形的方式性能更良好地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缓冲垫成为一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座椅缓冲垫的立体图。
图3是座椅缓冲垫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座椅缓冲垫的后视图。
图5是座椅缓冲垫一部分的放大后视图。
图6是相当于图5的VI-VI线截面的座椅缓冲垫的剖视图。
图7是相当于图5的VII-VII线截面的座椅缓冲垫的剖视图。
图8是座椅缓冲垫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变形例1的座椅缓冲垫一部分的放大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适当地在交通工具用座椅前方标注附图标记F,在交通工具用座椅后方标注附图标记B,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上方标注附图标记UP,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下方标注附图标记DW,在交通工具用座椅右方标注附图标记R,在交通工具用座椅左方标注附图标记L。图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是能够供多个乘员就座的横长的座椅,具有:第一座椅部位2A、第二座椅部位2B及连接两个部位的中间座椅部位2C。第一座椅部位2A是配置于座椅右侧的部位,具有座椅座垫4a、座椅靠背6a及头枕8a。另外,第二座椅部位2B是配置在座椅左侧的部位,具有与第一座椅部位2A为大致相同形状且左右对称地配置的座椅座垫4b、座椅靠背6b及头枕8b。另外,中间座椅部位2C是配置于座椅中央的部位,具有比第一座椅部位2A的宽度稍窄的座椅座垫4c、座椅靠背6c及头枕8c。
[座椅座垫]
在本实施例中,各座椅座垫4a~4c具有相当于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缓冲垫的座椅缓冲垫4P(详情后述)。该座椅缓冲垫4P配置在构成座椅骨架的座椅框架(图示省略)上,并由图6所示的座椅罩4S覆盖。在此,座椅框架是构成座椅骨架的框状或板状的部件,由强度优秀的金属或树脂等材料形成。而且,座椅罩4S是能够对座椅缓冲垫4P的就座侧进行覆盖的面材,能够由例如布帛(织物、编织物、无纺布)或皮革(天然皮革、合成皮革)形成。另外,参照图6及图7,座椅罩4S的端部卡止于后述的第二缓冲垫部20的背面侧。
[座椅缓冲垫(本发明的缓冲垫)]
另外,参照图2,座椅缓冲垫4P是能够弹性地支撑乘员的、俯视观察时为大致矩形的部件,构成各座椅座垫4a~4c全部的外形形状。该座椅缓冲垫4P的就座面侧能够区分为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就座部4PA及左右端部的围沿部4PB。就座部4PA是跨各座椅座垫4a~4c而形成的大致平坦的部位,例如是在通常驾驶时乘员就座的部分。另外,各围沿部4PB分别设于第一座椅部位2A的右端部和第二座椅部位2B的左端部。上述左右围沿部4PB是分别比就座部4PA向上侧突出的部位,能够在转弯行驶时等对乘员侧部进行支撑。
并且,座椅缓冲垫4P是由两种缓冲垫部构成的一体成形件,参照图3~图7,座椅缓冲垫4P一体地具有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10和相对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20(各缓冲垫部的详情在后文叙述)。第一缓冲垫部10设于座椅就座侧并配置为能够弹性地对乘员进行支撑,具有后述的多个被按压部位11~15。另外,第二缓冲垫部20设于座椅背面侧并配置为能够从下方支撑第一缓冲垫部10。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从提高座椅的就座舒适性的观点出发,第一缓冲垫部10以由第二缓冲垫部20从下方支撑的状态弹性地支撑乘员,但是此时多个被按压部位11~15(详情后述)由乘员较强地按压而相对地向下方较大地挠曲变形。参照图4当从座椅背面侧观察时,上述各被按压部位11~15以从第二缓冲垫部20露出的方式配置,并且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周缘与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在这种结构中,应极力避免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挠曲变形被相对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20阻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后述的结构(促进部40),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10以极力避免其挠曲变形受到阻碍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以下,详细叙述各结构。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座椅上下方向是各被按压部位11~15被按压的方向。另外,座椅前后方向及座椅左右方向是与被按压部位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座椅背面是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面。
[第一缓冲垫部]
第一缓冲垫部10是在俯视观察时为大致矩形的部件,参照图4,第一缓冲垫部10具有后述的多个被按压部位11~15(一体化部30、促进部40)。该第一缓冲垫部10的材料只要是能够通过按压而弹性地挠曲变形的材料即可,能够例示例如聚氨脂泡沫(密度:10kg/m3~60kg/m3)等发泡树脂。参照图2及图3,该第一缓冲垫部10的上表面构成就座部4PA及围沿部4PB的就座面形状。另外,在第一缓冲垫部10的后部设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位4PC。并且,参照图6及图7,就座部4PA的第一缓冲垫部10的背面的中央侧的厚度尺寸大于端部侧。
[第二缓冲垫部]
参照图3,第二缓冲垫部20是尺寸稍小于第一缓冲垫部10的大致矩形的部件,参照图4,具有多个插设孔(第一插设孔21~第五插设孔25)。该第二缓冲垫部20优选的是比第一缓冲垫部10难以挠曲,且具备能够从下方支撑第一缓冲垫部10的硬度。作为这种第二缓冲垫部20的材料,能够例示例如比聚氨脂泡沫难以弹性地挠曲的发泡聚丙烯(EPP)树脂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AS)树脂。另外,作为第二缓冲垫部20,能够例示在聚氨脂泡沫等发泡树脂中埋设丝线材料而在结构上进行了加强以使其难以挠曲的部件。并且,参照图6及图7,第二缓冲垫部20的上表面侧为了能够从背面侧稳定地支撑第一缓冲垫部10而具有向下凹陷的弯曲形状,中央侧的厚度尺寸小于端部侧。另外,第一插设孔21~第五插设孔25分别是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二缓冲垫部20的孔部,配置在能够供后述的被按压部位11~15中的任一个嵌入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在各座椅座垫4a~4c的就座部4PA的后部附近分别设有插设孔21、23、25。另外,在各座椅座垫4a、4b的就座部4PA的后端附近分别设有插设孔22、24。
[被按压部位]
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缓冲垫部10具有多个被按压部位11~15。并且,参照图6,被按压部位11~15以外的部位即第一缓冲垫部10的通常部位18以由第二缓冲垫部20从下方支撑的状态配置。另外,该通常部位18在被按压的上下方向上观察时与第二缓冲垫部20相邻且在下表面侧成为一体。另外,参照图4,各被按压部位11~15未由第二缓冲垫部20从下方支撑,嵌入对应的插设孔21~25而从第二缓冲垫部20的背面露出。即,各被按压部位11~15仅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前后左右方向上与第二缓冲垫部20相邻配置。另外,第一缓冲垫部10的围沿部4PB的大部分由通常部位(省略附图标记)形成,但是也可以将多个或单个被按压部位设于适当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第一被按压部位11设于座椅座垫4a的就座部4PA的后部中央附近,配置在能够从下方与通常时的乘员臀部相对的位置。另外,参照图7,第一被按压部位11的右端部以向围沿部4PB侧稍伸出的方式配置。该第一被按压部位11呈嵌入状地配置于第一插设孔21,具有后述的一体化部30及多个促进部40。并且,第一被按压部位11从座椅背面观察时呈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为长条的大致矩形,具有能够将就座时的乘员臀部包罗的面积。另外,成为在第一被按压部位11的前后左右的周围相邻地配置第二缓冲垫部20的状态。
另外,参照图5,第二被按压部位12设于座椅座垫4a的就座部4PA的后端右侧,配置在能够从后方与通常时的乘员臀部相对的位置。该第二被按压部位12也呈嵌入状地配置于第二插设孔22,具有后述的一体化部30及促进部40。并且,第二被按压部位12呈比第一被按压部位11窄小的大致矩形,具有能够从斜后方支撑乘员臀部的至少一部分的面积。另外,第二被按压部位12也成为从座椅背面观察时在周围相邻地配置有第二缓冲垫部20的状态。
另外,参照图4,第三被按压部位13设于座椅座垫4b的就座部4PA的后部中央,以嵌入第三插设孔23的状态配置。另外,第四被按压部位14设于座椅座垫4b的就座部4PA的后端左侧,以嵌入第四插设孔24的状态配置。上述座椅座垫4b的各被按压部位13、14具有与上述座椅座垫4a的各被按压部位11、12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并且,第一被按压部位11与第三被按压部位13以相互成为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第二被按压部位12与第四被按压部位14以相互成为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并且,第五被按压部位15设于座椅座垫4c的就座部4PA的后部中央。该第五被按压部位15除了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在中央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缓冲垫部20的切口槽部26、27连通以外,具备与第一被按压部位11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
[一体化部]
参照图4、图5及图8,一体化部30是与相邻的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的部位。该一体化部30设于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前后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的与第二缓冲垫部20的交界BP处。在本实施例中,从座椅背面观察时,沿着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外表面设置一体化部30,通过该一体化部30,而各被按压部位11~15一体地固定于对应的插设孔21~25的内表面。在此,一体化部30的形成方法不作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后述的第一缓冲垫部10的成形时,应成为被按压部位的成形材料一边发泡一边固化并固定于第二缓冲垫部20,由此形成一体化部30。并且,通过一体化部30,能够使各被按压部位11~15良好地与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而稳定地配置。
[促进部]
参照图4,促进部40是促进各被按压部位11~15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的部位,能够由各被按压部位11~15本身形成。本实施例的促进部40是沿着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厚度方向设为凹状的槽状的部位,将各被按压部位11~15本身的形状设为凹状而构成。参照图8,该槽状的促进部40在一体化部30的内侧设于交界PB附近,配置在该促进部40的内侧的各被按压部位(在图8中为第一被按压部位11)部分与相邻的第二缓冲垫部20及一体化部30分离配置。另外,槽状的促进部40的深度尺寸D1只要能够促进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挠曲变形即可,不作特别限定。另外,促进部40的宽度尺寸D2和促进部40距交界BP的分离尺寸D3也只要能够促进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挠曲变形即可,不作特别限定。
并且,能够使促进部40沿着各被按压部位11~15与第二缓冲垫部20的交界BP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例如参照图5,在座椅座垫4a的第一被按压部位11中,从座椅背面观察时在前边、后边、左右两侧边断续地设置稍短的线状的促进部40。并且,与前边相比,第一被按压部位11的促进部40更多地设于接近乘员臀部的重心的后边侧。另外,在第一被按压部位11的后边和左右两侧边能够以不会产生极端的偏斜的方式大致均匀地配置多个促进部40。另外,在第二被按压部位12上,从座椅背面观察时在前边、后边、左右两侧边连续地形成大致矩形的促进部40。这样通过沿着整个交界BP形成的促进部40,能够良好地促进第二被按压部位12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
另外,参照图4,在座椅座垫4b的第三被按压部位13上,也与第一被按压部位11相同地断续地设置促进部40。另外,在第四被按压部位14上,也与第二被按压部位12相同地连续地设置促进部40。此外,在座椅座垫4c的第五被按压部位15上,也是从座椅背面观察时在前边、后边、左右两侧边断续地设置稍长的线状的促进部4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部10的一部分从第二缓冲垫部20的切口槽部26、27露出,在该露出的第一缓冲垫部10上也沿着切口槽部26、27断续地形成有促进部40。
[座椅缓冲垫的成形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能够通过在未图示的成形模具的型腔内使成形材料(典型的是液状树脂)发泡而成形聚氨脂泡沫制的第一缓冲垫部10。此时,在型腔内的适当部位预先配置第二缓冲垫部20,由此能够与第一缓冲垫部10的成形同时地与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与第一缓冲垫部10的成形同时形成一体化部30和促进部40。即,在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成形时,成形材料与各插设孔21~25的内表面相接并固化,由此能够与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成形同时形成一体化部30。并且,在从座椅背面观察时,一体化部30遍及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整个周围地设置。另外,在促进部40的形成中,在型腔内设置仿形于促进部40的外形形状的平板状的突出部,将该突出部预先配置在第二缓冲垫部20的各插设孔21~25的内侧。通过在此状态下成形各被按压部位11~15,而能够形成仿形于突出部的形状的促进部40并沿着交界BP配置。
[座椅缓冲垫的性能]
参照图6及图7,例如在座椅座垫(在该图中为座椅座垫4a)中,座椅缓冲垫4P配置在座椅框架4F(省略图示)上且由座椅罩4S覆盖。并且,在乘员就座时,第一缓冲垫部10以由第二缓冲垫部20从下方支撑的状态弹性地支撑乘员。此时,图4所示的各被按压部位11~15未由第二缓冲垫部20从下方支撑,受到乘员臀部较强地按压而相对地向下方产生较大的挠曲变形。并且,各被按压部位11~15仅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前后左右方向上与第二缓冲垫部20相邻并且通过一体化部30而成为一体。在这种结构中,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10的各被按压部位11~15的挠曲变形可能会受到第二缓冲垫部20的阻碍。即,在各被按压部位11~15要较大地挠曲变形时,与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的部分有可能不充分地追随而撑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一缓冲垫部10的被按压部位11~15分别具有作为槽状的部位的促进部40。该槽状的促进部40沿着与第二缓冲垫部20的交界BP而断续地或连续地配置,并且配置在比一体化部30远离交界BP的位置。通过上述各促进部40,应挠曲变形的被按压部位11~15部分与第二缓冲垫部20及一体化部30分离配置。因此,各被按压部位11~15能够通过促进部40而极力避免受到第二缓冲垫部20及一体化部30的影响而顺畅地挠曲变形。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各被按压部位11~15如设想那样挠曲变形,由此就座舒适性提高。另外,乘员充分地陷入座椅座垫4a~4c,由此乘员的臀点(H点)位于设计值附近(容许范围内)。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由第一缓冲垫部10本身构成的促进部40来促进各被按压部位11~15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10的各被按压部位11~15上设置促进部40,而能够更可靠地促进各被按压部位11~15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各被按压部位11~15容易受到来自第二缓冲垫部20的影响的交界BP配置促进部40。并且,通过槽状的促进部40,而使应挠曲变形的各被按压部位11~15与第二缓冲垫部20分离,由此能够良好地促进各被按压部位11~15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沿着整个交界BP形成的促进部40,能够良好地促进第二被按压部位12及第四被按压部位14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各被按压部位11~15经由一体化部30而与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从而稳定地配置,并且能够通过促进部40促进各被按压部位11~15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相对难以挠曲变形的第二缓冲垫部20从下方支撑第一缓冲垫部10,因此,成为有助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的就座舒适性提高的结构。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一体成形这样简便的方法稳定地使第一缓冲垫部10与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使相对容易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10以极力避免其挠曲变形受到阻碍的方式与相对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20成为一体。
[变形例]
在此,促进部的结构除了上述之外,可以采取各种结构。例如参照图9,在变形例1的座椅缓冲垫4P中,在第一被按压部位11的前边、后边、左右两侧边连续地形成促进部40。这样,在本变形例中,能够通过沿着整个交界BP形成的促进部40来良好地促进第一被按压部位11相对于第二缓冲垫部20的挠曲变形。另外,与第一被按压部位11相同地,在第三被按压部位13、第五被按压部位15上也可以连续地形成促进部40。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垫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采用其他各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被按压部位11~15的结构(形状、尺寸、形成位置等),但是不对该部位的结构进行限定。例如被按压部位能够在第一缓冲垫部的适当位置设置多个或单个,优选的是设于能够与就座时的乘员相对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被按压部位仅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二缓冲垫部相邻配置的例子。例如被按压部位从座椅背面观察时在前后左右方向上与第二缓冲垫部相邻,但是可以在前后左右中的至少一方向上与第二缓冲垫部相邻。另外,被按压部位也可以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和被按压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上与第二缓冲垫部相邻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被按压部位的背面配置比较薄且容易适度地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促进部40的结构(形状、尺寸、形成位置、形成数等),但是不对该部的结构进行限定。例如促进部能够形成于第一缓冲垫部与第二缓冲垫部中的至少一方。另外,促进部除了直线状或曲线状的槽部之外,也可以由点状的孔部、切口状的裂缝(狭缝)构成。另外,促进部除了沿着与第二缓冲垫部的交界设置的情况之外,也可以形成为在从背面观察被按压部位时为格子状,在该情况下,格子状的促进部可以配置在交界内,也可以伸出交界而设于第二缓冲垫侧。另外,促进部能够与缓冲垫的成形同时形成,也能够在成形后形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在第一被按压部位的前边、后边、左右两侧边设置促进部的例子。也可以与之不同,将促进部设于前边、后边、左右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例如能够设为仅在后边和左右两侧边设置促进部并且不在前边设置促进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各被按压部位11~15上分别设置一体化部的例子。一体化部可以在分别成形了第一缓冲垫部和第二缓冲垫部之后,通过粘结、热粘、粘贴等方法形成。另外,被按压部位可以不经由一体化部地与第二缓冲垫部相邻配置,在该情况下,仅是第一缓冲垫部的通常部位与第二缓冲垫部成为一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专门以座椅座垫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应用于座椅靠背、头枕等各种座椅构成部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应用于交通工具用或飞机、电车等全部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缓冲垫,此外也能够应用于办公用或家庭用等一般的全部座椅的缓冲垫。
附图标记说明
2 交通工具用座椅
2A 第一座椅部位
2B 第二座椅部位
2C 中间座椅部位
4F 座椅框架
4S 座椅罩
4P 座椅缓冲垫
4a~4c 座椅座垫
6a~6c 座椅靠背
8a~8c 头枕
4PA 就座部
4PB 围沿部
10 第一缓冲垫部
11~15 被按压部位
18 通常部位
20 第二缓冲垫部
21~25 插设孔
30 一体化部
40 促进部
BP 交界
Claims (7)
1.一种缓冲垫,一体地具备通过按压而能够弹性地挠曲变形的第一缓冲垫部及比所述第一缓冲垫部难以挠曲的第二缓冲垫部,并且作为所述第一缓冲垫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被按压部位在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缓冲垫部相邻配置,
所述第一缓冲垫部与所述第二缓冲垫部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垫部具有促进所述被按压部位相对于所述第二缓冲垫部的挠曲变形的促进部,并且所述促进部由所述一个缓冲垫部本身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中,
所述促进部由所述第一缓冲垫部的所述被按压部位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垫,其中,
所述促进部是沿着所述一个缓冲垫部的厚度方向设为凹状的槽状的部位,且沿着所述被按压部位与所述第二缓冲垫部的交界的至少一部分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垫,其中,
所述第二缓冲垫部以与被按压的方向正交的面为基准而配置在所述被按压部位周围,并且所述促进部沿着整个所述交界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中,
所述被按压部位在与所述第二缓冲垫部的交界具有与所述第二缓冲垫部成为一体的一体化部,
并且,所述促进部配置在比所述一体化部远离所述交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中,
所述缓冲垫是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缓冲垫,
并且,所述第一缓冲垫部配置在座椅的就座面侧,所述第二缓冲垫部配置在座椅的与所述就座面相反的背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垫,其中,
所述缓冲垫是所述第一缓冲垫部与所述第二缓冲垫部的一体成形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10859 | 2015-10-27 | ||
JP2015210859A JP6641564B2 (ja) | 2015-10-27 | 2015-10-27 | パッド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31476A true CN107031476A (zh) | 2017-08-11 |
CN107031476B CN107031476B (zh) | 2020-04-14 |
Family
ID=5849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57908.0A Active CN107031476B (zh) | 2015-10-27 | 2016-10-27 | 缓冲垫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66892B2 (zh) |
JP (1) | JP6641564B2 (zh) |
CN (1) | CN107031476B (zh) |
DE (1) | DE1020162210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45300B2 (ja) * | 2016-04-28 | 2017-12-13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
JP7341635B2 (ja) * | 2017-11-29 | 2023-09-1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 乗物シート用ビーズ発泡成形部材 |
JP7124304B2 (ja) * | 2017-12-08 | 2022-08-2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WO2019167686A1 (ja) * | 2018-03-01 | 2019-09-06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シート芯材 |
DE102018207272B4 (de) * | 2018-05-09 | 2020-06-1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ahrzeug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verbessertem Crashverhalten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12238A1 (en) * | 2000-11-21 | 2004-01-22 | Masaaki Zenba | Seat pad for vehicle |
JP2005081784A (ja) * | 2003-09-10 | 2005-03-31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DE102005002438A1 (de) * | 2005-01-19 | 2006-07-27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Fahrzeugsitz mit einer verstellbaren Schenkelauflage |
US20100133891A1 (en) * | 2008-11-28 | 2010-06-03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
CN101933730A (zh) * | 2009-06-30 | 2011-01-05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 |
CN102602316A (zh) * | 2011-01-20 | 2012-07-25 | 李尔公司 | 交通工具座椅框架附接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448591A (zh) * | 2012-05-28 | 2013-12-18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 |
US20140077550A1 (en) * | 2012-09-14 | 2014-03-20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71763A (en) * | 1984-06-29 | 1986-02-25 | Tachikawa Spring Co., Ltd. | Cushion member for a vehicle seat |
DE8535096U1 (de) * | 1985-12-13 | 1987-04-09 | Drabert Söhne Minden (Westf.), 4950 Minden | Sitzmöbel, insbesondere Bürodrehstuhl |
US5189747A (en) * | 1991-10-04 | 1993-03-02 | Canadian Posture And Seating Centre (1988) Inc. | Seat cushion |
JP2995710B2 (ja) * | 1993-09-19 | 1999-12-27 | 難波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座り心地良好なクッション体構造 |
EP0822116B1 (en) * | 1996-08-02 | 2003-09-24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Seat cushion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
JP3181280B2 (ja) * | 1999-09-03 | 2001-07-03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
JP4332882B2 (ja) * | 2005-09-21 | 2009-09-16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揮発物質の吸着性能付き自動車用シート |
US8167326B2 (en) * | 2009-01-23 | 2012-05-01 | Izinger Maayan | Seat cushion |
DE102010005994B4 (de) * | 2010-01-27 | 2022-07-28 | Tianjin Shenglong Fibre Co., Ltd. | Verfahren zur Hestellung eines Hybrid-Polsterelements, insbesondere eines Sitz- und Lehnenpolsterelements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ein Polsterelement und ein Fahrzeugsitz mit einem Polsterelement. |
JP6308905B2 (ja) * | 2014-08-05 | 2018-04-11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
JP2016041211A (ja) * | 2014-08-19 | 2016-03-31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
-
2015
- 2015-10-27 JP JP2015210859A patent/JP66415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0-25 US US15/333,829 patent/US101668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26 DE DE102016221031.9A patent/DE102016221031A1/de active Granted
- 2016-10-27 CN CN201610957908.0A patent/CN1070314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12238A1 (en) * | 2000-11-21 | 2004-01-22 | Masaaki Zenba | Seat pad for vehicle |
JP2005081784A (ja) * | 2003-09-10 | 2005-03-31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DE102005002438A1 (de) * | 2005-01-19 | 2006-07-27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Fahrzeugsitz mit einer verstellbaren Schenkelauflage |
US20100133891A1 (en) * | 2008-11-28 | 2010-06-03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
US8360530B2 (en) * | 2008-11-28 | 2013-01-29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
CN101933730A (zh) * | 2009-06-30 | 2011-01-05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 |
CN102602316A (zh) * | 2011-01-20 | 2012-07-25 | 李尔公司 | 交通工具座椅框架附接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448591A (zh) * | 2012-05-28 | 2013-12-18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车辆座椅 |
US20140077550A1 (en) * | 2012-09-14 | 2014-03-20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41564B2 (ja) | 2020-02-05 |
US20170113587A1 (en) | 2017-04-27 |
JP2017081370A (ja) | 2017-05-18 |
DE102016221031A1 (de) | 2017-04-27 |
CN107031476B (zh) | 2020-04-14 |
US10166892B2 (en) | 2019-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31476A (zh) | 缓冲垫 | |
JP6276042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US10029592B2 (en) | Cushion body | |
US8794708B2 (en) | Motor vehicle seat upholstery formation | |
US9604549B2 (en) | Vehicle seat | |
JP6488885B2 (ja) | シートカバー | |
US10654383B2 (en) | Structure of wadded-up seat trim 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added-up seat trim cover | |
US9090184B2 (en) | Vehicle headrest device | |
US10661690B2 (en) | Vehicle seat having a recessed central region of the seat pad | |
CN205951766U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
JP2010527845A (ja) | 張りシート部材 | |
CN104512305B (zh) | 交通工具座椅 | |
US20140300172A1 (en) | Vehicle seat | |
JP5316182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 |
US10023086B2 (en) | Connection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trim element to a cover part | |
JP6582646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5203691B2 (ja) | シートバック用のパッド | |
EP1616749A2 (en) | Sea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
JP7369135B2 (ja) | 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 |
JP2016144998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593561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US10160181B2 (en) | Laminated structure | |
JP2005178147A (ja) | 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
JP2005131277A (ja) | シート用パッド | |
JP4481787B2 (ja) |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