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3730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3730A
CN101933730A CN2010102226767A CN201010222676A CN101933730A CN 101933730 A CN101933730 A CN 101933730A CN 2010102226767 A CN2010102226767 A CN 2010102226767A CN 201010222676 A CN201010222676 A CN 201010222676A CN 101933730 A CN101933730 A CN 101933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insert
support unit
pressed
ins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26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3730B (zh
Inventor
川野健二
清耕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33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3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在具备座椅衬垫的车辆用座椅中,能够使座椅衬垫薄型化,并且能够防止就座姿势的下沉,还能够使就座时的感觉良好。在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配置有至少两根线状的支承部件(50、50),该支承部件(50、50)配置于夹着因就座者的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部位(S)的位置,且支承衬垫部件(45)。在此,位于支承部件(50、50)间的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D)在因就座被按压的方向上形成光滑的曲线形状。另外,在形成该光滑的曲线形状的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D)配置有在该衬垫部件(45)成形时一体地成为成形状态的衬里材料(47)。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座椅。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具备通过将发泡树脂成形而形成的座椅衬垫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设置有乘员就座的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具备乘员就座的座垫、成为就座的乘员背靠的座椅靠背。对于这种座垫及座椅靠背,为了使就座感觉良好,配置有作为坐垫材料发挥功能的座椅衬垫。另外,这种座椅衬垫在材料上选择可弹性变形的发泡树脂以使其具有优异的缓冲性。
但是,这种车辆用座椅鉴于降低重量、降低成本及确保扩大车内空间这种要求,具有薄型地构成如上述配置的座椅衬垫的要求。
然而,按照这种要求使座椅衬垫薄型化时,在乘员就座时,因就座的乘员的重量而座椅衬垫产生挠曲。于是,就座的乘员的就座姿势下沉,就座的感觉变得很差。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座椅衬垫的挠曲,可考虑对座椅衬垫的材料选择难以产生弹性变形的硬质的发泡树脂。但是,这样对座椅衬垫的材料选择硬质的发泡树脂时,虽然可以防止就座姿势下沉,但就座的感觉是生硬的较硬较差的感觉。
因此,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公知的是在座椅衬垫的背面侧设置支承座椅衬垫的支承部件的技术。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因在座椅衬垫的背面侧设置有支承座椅衬垫的支承部件,所以在座椅衬垫的材料中可选择得到柔软的感觉的软质的发泡树脂,而且也能够防止就座姿势下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2517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因座椅衬垫与支承部件抵接并被支承,所以在该座椅衬垫上产生易承受来自支承部件的应力的部分和难承受的部分。即,座椅衬垫中支承部件抵接的部分因直接承受来自支承部件的应力,所以易压缩变形,但远离支承部件抵接的部分因难以承受来自支承部件的应力,因此成为难以压缩变形的部分。
于是,座椅衬垫在压缩变形的部分和未压缩变形的部分之间产生相对的硬度的差。这种相对的硬度的差,差的大小越大,对于就座者而言越能感觉到产生压缩变形的部位局部存在发硬,成为对于就座者而言感觉不快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类情况而发明的,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具备座椅衬垫的车辆用座椅中,可使座椅衬垫薄型化,同时可防止就座姿势的下沉,还能够使就座时的感觉良好。
在解决上述的课题时,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采用下面的方法。
即,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具备通过将发泡树脂成形而形成的座椅衬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在该座椅衬垫的与就座者对面侧相反的一侧即背面侧配置有在座椅衬垫成形时一体地成为成形状态的衬里材料,在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背面侧,配置有至少两根线状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于夹着因就座者的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所述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处的位置,且支承该座椅衬垫,位于所述支承部件间的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背面侧在被按压的方向上形成光滑的曲线形状。
根据该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座椅衬垫的背面侧配置有至少两根线状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于夹着因就座者的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处的位置,且支承座椅衬垫,因此,即使在因就座的乘员的重量而座椅衬垫产生挠曲的这种情况下,也可利用该支承部件支承座椅衬垫。由此,可较薄地构成座椅衬垫,并且可抑制座椅衬垫的挠曲而防止就座姿势的下沉。
在此,由于位于支承部件间的座椅衬垫的背面侧在因就座被按压的方向上形成光滑的曲线形状,所以,因就座的乘员的重量而按压座椅衬垫的按压力在被按压的方向上以随着光滑的曲线形状而分散的方式进行作用。另外,在形成该光滑的曲线形状的座椅衬垫的背面侧配置有在该座椅衬垫成形时一体地成为成形状态的衬里材料,因此,以如上述分散的方式作用的按压力转换为向使延伸的衬里材料伸长的方向的力,同时向上述的支承部件传递。
由此,来自支承部件的应力作为向使延伸的衬里材料伸长的方向的力的反力作用,因此,以被分散于座椅衬垫的方式进行作用。即,来自支承部件的应力以不集中而分散于座椅衬垫的方式作用,所以,可减小因该应力而产生的支承部件抵接的部分和远离支承部件抵接的部分的部分之间的压缩变形差。
这样,压缩变形部分和未压缩变形的部分之间的相对的硬度的差减小,消除了如异物感那样感觉到局部发硬的部位,可形成就座时的感觉良好的座椅衬垫。
另外,“因就座者的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部位”是例如在座椅衬垫上作为背靠而发挥功能的部位,因此,与成为背部依靠时的负荷中心的就座者的背骨具有对应关系的部位设定作为该“主要被按压部位”。另外,例如是在座垫上作为座而发挥功能的部位,因此,与成为就座时的负荷中心的就座者的坐骨具有对应关系的部位设定作为该“主要被按压部位”。
另外,“光滑的曲线形状”可以列举出例如形成抛物线的曲线形状或形成悬链线的曲线形状,意味着是形成曲率低的圆弧的曲线形状。
第二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座椅衬垫被按压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下,以相对于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背面具有空间的分离状态配置,在所述座椅衬垫被按压变形时,该被按压变形的该座椅衬垫相对于以所述分离状态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以填满空间的方式抵接,在此该支承部件才支承该座椅衬垫。
根据该第二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支承部件在座椅衬垫被按压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下,以相对于座椅衬垫的背面具有空间的分离状态配置,在座椅衬垫被按压变形时,被按压变形的座椅衬垫相对于以分离状态配置的支承部件以填满空间的方式抵接,在此,主要是支承部件支承座椅衬垫,因此,在就座椅时,直至座椅衬垫由支承部件支承之前,可利用座椅衬垫的弹性变形产生的缓冲性,可进一步提高就座时的感觉。
另外,该支承部件相对于座椅衬垫的背面以分离状态配置时的空间鉴于消除就座者感到不适的下沉量而设定。
另外,第三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座椅衬垫,具有在乘员就座时接触的表面和所述表面相反侧的背面,由发泡树脂形成;衬里材料,一体成形于所述座椅衬垫的背面;以及至少两根线状的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座椅衬垫,从所述背面侧看所述座椅衬垫时,与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就座的乘员的上半身的重心位置对应的所述座椅衬垫的部位配置在所述至少两根支承部件之间,另外,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背面中位于所述至少两根支承部件之间的部分从所述表面朝向所述背面鼓出且具备光滑的曲线形状。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能够使座椅衬垫薄型化,并且能够防止就座姿势的下沉,还能够进一步使就座感觉良好。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利用座椅衬垫的弹性变形产生的缓冲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就座时的感觉。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得到与第一技术方案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于汽车上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II-II剖面视图的车辆用座椅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2的III-III剖面视图的座椅靠背的横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2的IV-IV剖面视图的座椅靠背的横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2的V-V剖面视图的座椅靠背的横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2的VI-VI剖面视图的座椅靠背的横截面图;
图7是表示衬垫部件的成形工序的概要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0  车辆用座椅
20  座垫
21  垫框架
22  支承部件
23  衬垫部件
24  表皮
25  连结托架
30  头枕
31  头枕支柱
32  垫部件
33  表皮
40  座椅靠背
41  靠背框架
41a 侧框架
41b 上部框架
41c 支柱架
42  座椅倾斜装置
43  棒状连结支承部件
45  衬垫部件
46  发泡树脂体
46L 聚氨酯树脂材料
47  衬里材料
50  支承部件
70  模具
71  下模
72  上模
D   位于支承部件间的衬垫部件背面侧
P   空间
S   主要被按压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于作为车辆的汽车中的车辆用座椅10的概略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0是乘员就座的座椅,具备乘员就座的座垫20、成为就座的乘员的背靠的座椅靠背40、成为就座的乘员的枕头的头枕30。另外,该车辆用座椅10未特别图示,经由具有滑动功能的连结部件设置在汽车内。
图2是表示图1的II-II剖面视图的车辆用座椅10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上述的座垫20具备形成骨架的垫框架21,且具备安装于该垫框架21的线状的支承部件22、由该支承部件22支承的衬垫部件23、配置为包覆该衬垫部件23的表皮24。另外,在该座椅框架21的后部(图2纸面右方)安装有后面说明的经由座椅倾斜装置42连结座椅靠背40的靠背框架41时的连结托架25。
头枕30具备形成骨架的头枕支柱31,且具备由该头枕支柱31支承的垫部件32、配置为包覆该垫部件32的表皮33。另外,该头枕支柱31由设置在下面说明的座椅靠背40的靠背框架41上的支柱架41c固定保持。
座椅靠背40具备形成骨架的靠背框架41。该靠背框架41由侧框架41a、将该侧框架41a的上部彼此连结的上部框架41b构成。如图1所示,侧框架41a在车辆用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以成对的方式设置,经由座椅倾斜装置42与上述的垫框架21的连结托架25连结。上部框架41b正面看形成大致コ字状,配置为将该成对的侧框架41a的上部彼此连结。在该上部框架41b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保持上述的头枕支柱31的支柱架41c。另外,如图1所示,该成对的侧框架41a的下部彼此由棒状连结支承部件43连结。
为了易于理解配置于座椅靠背40的衬垫部件45及支承部件50、50,图3~图6表示座椅靠背40的各横截面。具体地说,图3是表示图2的III-III剖面视图的车辆用座椅10的横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2的IV-IV剖面视图的车辆用座椅10的横截面图。图5是表示图2的V-V剖面视图的车辆用座椅10的横截面图。图6是表示图2的VI-VI剖面视图的车辆用座椅10的横截面图。
另外,图3~图6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是在纸面上方配置有座垫20的座椅。因此,在图3~图6中,纸面上方为就座者对面侧,其相反侧的纸面下方为与就座者对面侧相反一侧的背面侧。
如图2~图6所示,在座椅靠背40中,也具备如上述的座垫20那样具有缓冲性的衬垫部件45。该衬垫部件45与上述的座垫20一样,由安装于上述的靠背框架41上的线状的支承部件50、50支承,相当于本发明的座椅衬垫。另外,下面,对衬垫部件45进行说明,但说明该衬垫部件45时,首先参照图1~图6对支承该衬垫部件45的支承部件50、50进行说明。
即,如图1所示,支承部件50、50适当形成为折曲的线状。该支承部件50、50配置有两根,以沿着就座者的就座时的姿势高效地支承就座者。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对于两根支承部件50、50的每一根,下部与棒状连结支承部件43连结,上部与上部框架41b连结,以高效地支承作为下面说明的座椅衬垫的衬垫部件45的方式配置。即,如图3~图6所示,两根支承部件50、50在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配置于夹着通过就座者的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部位(图示符号S)的位置。另外,该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部位S是通过就座者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部位,在此,为与成为背部依靠时的负荷中心的就座者的背骨具有对应关系的部位。
另外,该两根支承部件50、50为了高效地支承衬垫部件45,在该支承部件50、50的下部和上部,相对于衬垫部件45的抵接位置有所不同。即,这两根支承部件50、50中的下部如图3及图4所示,配置为相对于衬垫部件45的背面以抵接状态配置。与之相对,这两根支承部件50、50的上部如图5及图6所示,以相对于衬垫部件45的背面具有空间P的分离状态配置。
即,与两根支承部件50、50的下部对应的衬垫部件45的下部在由就座者的就座而按压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中,与该两根支承部件50、50的下部抵接。由此,该衬垫部件45的下部是任何时候都由支承部件50、50的下部支承。与之相对,与两根支承部件50、50的上部对应的衬垫部件45的上部在由就座者的就座而按压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中,为与该两根支承部件50、50的上部不抵接的状态。由此,该衬垫部件45的上部不是任何时候都由支承部件50、50的上部支承。即,只有在衬垫部件45被按压且变形为占满空间P的情况下,衬垫部件45的上部才与支承部件50、50的上部抵接,在此,主要由支承部件50、50的上部支承衬垫部件45的上部。
另外,该支承部件50、50相对于衬垫部件45的背面以分离状态配置时的空间P是鉴于消除就座者感到不适的下沉量而设定的。
下面,对由这些支承部件50、50支承的衬垫部件45的结构,结合衬垫部件45的成形工序的概要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衬垫部件45的成形工序的概要的剖面图。
即,衬垫部件45构成为具备被发泡成形的发泡树脂体46、遍及该发泡树脂体46的背面侧一面一体配置的衬里材料47。具体地说,发泡树脂体46由例如将聚氨酯树脂发泡成形而成的聚氨酯泡沫形成,衬里材料47使用例如纺粘法无纺布(三井化学(株)制,商品名タフネル)。
另一方面,该衬里材料47在上述的发泡树脂体46的发泡成形时,以成为与该发泡树脂体46的成形一体地成为成形状态的方式相对该发泡树脂体46配置。
具体地说,首先,如图7(A)所示,在与座椅靠背40的形状相吻合地准备的模具70(将下模71和上模72组合而成)内铺设作为上述的衬里材料47的纺粘法无纺布。接着,如图7(B)所示,在衬里材料47和下模71之间注入混入有发泡剂的聚氨酯树脂材料46L。该流入的聚氨酯树脂材料46L如图7(C)所示,从上模72排出发泡气体,同时与将下模71和上模72组合而成的模具70的形状吻合而进行发泡成形。这时,衬里材料47使聚氨酯材料46L的发泡气体通过而含侵聚氨酯材料46L,在该状态下将聚氨酯树脂材料46L发泡成形。这样,在发泡树脂体46的发泡成形的同时,衬里材料47以相对于发泡树脂体46的背面侧成为一体的成形状态的方式配置,成形出衬垫部件45。另外,由于衬里材料47含侵聚氨酯树脂材料46L而一体地成为成形状态,因此,该衬垫部件45的背面成为表面硬化的状态以具有致密结构。
另一方面,这样形成的衬垫部件45中,在配置有上述的衬里材料47的背面侧形成具有朝向外方光滑凸出的曲线形状。即,如图3~图6所示,衬垫部件45中,位于上述支承部件50、50间的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图示符号D)形成朝向外方光滑凸出的曲线形状。另外,朝向该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的外方的方向是与因就座者的就座而被按压的方向一致的方向,因此,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在因就座而被按压的方向上光滑地形成曲线形状。
在此,作为光滑的曲线形状的例子,形成抛物线的曲线形状、形成悬链线的曲线形状是适合的,可以选择形成曲率小的圆弧的适宜的光滑的曲线形状。
另外,在图7所示说明的衬垫部件45的成形工序的上模72上,设置有凹状的曲面结构(图示符号73),以使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D形成光滑的曲线形状而成形。
下模71设置有大致平面结构(图示符号74),以使衬垫部件45的就座者对面侧形成为大致平面状。由此,该衬垫部件45的就座者对面侧形成为大致平面状,配置为包覆该衬垫部件45的就座者对面侧的外表面的表皮44可与发泡树脂体46贴紧配置。即,配置为包覆衬垫部件45的就座者对面侧的外表面的表皮44能够难以从发泡树脂体46浮起而配置,因此,作为车辆用座椅10的品质感提高。
根据以上说明的车辆用座椅10,可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的车辆用座椅10,在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配置有至少两根线状的支承部件50、50,上述支承部件50、50配置于夹着因就座者的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部位S的位置且支承衬垫部件45,因此,即使在因就座的乘员的重量而衬垫部件45挠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该支承部件50、50支承衬垫部件45。由此,可较薄地构成衬垫部件45,并且可抑制衬垫部件45的挠曲而防止就座姿势的下沉。
在此,位于支承部件50、50间的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D在因就座而被按压的方向形成光滑的曲线形状,因此,因就座的乘员的重量而按压衬垫部件45的按压力在被按压的方向随着光滑的曲线形状而分散的方式进行作用。另外,在形成该光滑的曲线形状的衬垫部件45的背面侧D配置有该衬垫部件45成形时一体地成为成形状态的衬里材料47,因此,以如上述分散的方式作用的按压力转换为向使延伸的衬里材料47伸长的方向的力,同时将其传递给上述的支承部件50、50。
由此,来自支承部件50、50的应力作为向使延伸的衬里材料47伸长的方向的力的反力作用,因此,以分散于衬垫部件45的方式进行作用。即,来自支承部件50、50的应力以不集中而分散于衬垫部件45的方式作用,因此,可缩小由该应力产生的支承部件50、50抵接的部分和远离支承部件50、50抵接的部分之间的压缩变形差。
这样,压缩变形的部分和未压缩变形的部分之间的相对的硬度的差缩小,消除了如异物感那样感觉到局部发硬的部位,可形成使就座时的感觉良好的座椅衬垫。
因此,根据上述的车辆用座椅10,能够使衬垫部件45薄型化,同时能够防止就座姿势的下沉,还能够使就座时的感觉良好。
另外,根据上述的车辆用座椅10,支承部件50、50在衬垫部件45被按压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中,以相对于衬垫部件45的背面具有空间P的分离状态配置,衬垫部件45被按压变形时,被按压变形的衬垫部件45相对于在分离状态下配置的支承部件50、50占满空间P地抵接,在此主要是支承部件50、50支承衬垫部件45。因此,在就座时直至衬垫部件45被支承部件50、50支承之前,可利用衬垫部件45的弹性变形产生的缓冲性,可更进一步提高就座时的感觉。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变更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变更。
即,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实施本发明的座椅衬垫及支承部件的方式,列举出配置于车辆用座椅10中的座椅靠背40上的衬垫部件45及支承部件50、50。但是,作为实施本发明的座椅衬垫及支承部件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座椅靠背40的例子,也可以适用于配置在座垫20上的衬垫部件23及支承部件22、22。另外,这时,作为主要被按压部位,设定与成为就座时的负荷中心的就座者的坐骨具有对应关系的部位。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实施本发明的支承部件的方式,以配置在夹持主要被按压部位S的位置上的两根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支承部件不限于该两根的设定根数,也可以是设定为三根以上的根数,其配置于夹着由就座者的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上述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部位的位置,且支承该座椅衬垫。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两根支承部件50、50配置为:下部相对于衬垫部件45的背面以抵接状态配置,上部以相对于衬垫部件45的背面具有空间P的分离状态配置。但是,本发明的支承部件也可以使其下部及上部两方都相对于座椅衬垫的背面以抵接状态配置,或者使其下部及上部两方都以相对于座椅衬垫的背面具有空间的分离状态配置。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备通过将发泡树脂成形而形成的座椅衬垫,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在该座椅衬垫的与就座者对面侧相反的一侧即背面侧配置有在该座椅衬垫成形时一体地成为成形状态的衬里材料,
在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背面侧,配置有至少两根线状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于夹着因就座者的就座而主要被按压的所述就座者对面侧的主要被按压处的位置,且支承该座椅衬垫,
位于所述支承部件间的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背面侧在被按压的方向上形成光滑的曲线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座椅衬垫被按压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下,以相对于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背面具有空间的分离状态配置,
在所述座椅衬垫被按压变形时,该被按压变形的该座椅衬垫相对于以所述分离状态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以填满空间的方式抵接,在此该支承部件才支承该座椅衬垫。
3.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椅衬垫,具有在乘员就座时接触的表面和所述表面相反侧的背面,由发泡树脂形成;
衬里材料,一体成形于所述座椅衬垫的背面;以及
至少两根线状的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座椅衬垫,
从所述背面侧看所述座椅衬垫时,与在所述座椅衬垫上就座的乘员的上半身的重心位置对应的所述座椅衬垫的部位配置在所述至少两根支承部件之间,另外,
所述座椅衬垫的所述背面中位于所述至少两根支承部件之间的部分从所述表面朝向所述背面鼓出且具备光滑的曲线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的曲线形状是形成抛物线的曲线形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的曲线形状是形成悬链线的曲线形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的曲线形状是形成圆弧的曲线形状。
CN2010102226767A 2009-06-30 2010-06-30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01933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5829A JP5387174B2 (ja) 2009-06-30 2009-06-30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9-155829 2009-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3730A true CN101933730A (zh) 2011-01-05
CN101933730B CN101933730B (zh) 2013-03-20

Family

ID=43387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26767A Active CN101933730B (zh) 2009-06-30 2010-06-30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87174B2 (zh)
CN (1) CN101933730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0098A (zh) * 2011-08-04 2013-02-0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3889278A (zh) * 2011-10-14 2014-06-2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坐垫
CN104507751A (zh) * 2012-08-07 2015-04-0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5015390A (zh) * 2014-04-25 2015-11-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5383343A (zh) * 2014-08-28 2016-03-0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6240413A (zh) * 2015-06-08 2016-12-2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的坐垫部件
CN106240421A (zh) * 2015-06-08 2016-12-2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坐垫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031476A (zh) * 2015-10-27 2017-08-1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缓冲垫
CN108569172A (zh) * 2017-03-09 2018-09-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62708A (zh) * 2016-08-04 2019-04-0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10087513A (zh) * 2016-12-22 2019-08-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座椅用垫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3380B2 (ja) 2011-06-21 2015-02-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673381B2 (ja) * 2011-06-21 2015-02-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582646B2 (ja) * 2015-07-08 2019-10-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365251B2 (ja) 2020-01-27 2023-10-1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4458A (en) * 1987-09-29 1989-05-30 Ikeda Bussan Co., Ltd. Seat cushion structure
US4909568A (en) * 1987-10-16 1990-03-20 Fiat Auto S.P.A. Adjustable backrest for the seats of vehicles, particularly cars
JP2008212517A (ja) * 2007-03-07 2008-09-18 Toyota Boshoku Corp シートバック
JP4196744B2 (ja) * 2003-06-12 2008-12-1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145636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坐垫弹簧保持结构及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0351U (zh) * 1980-03-25 1981-10-23
JP3774937B2 (ja) * 1996-05-15 2006-05-1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H09322840A (ja) * 1996-06-05 1997-12-1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4016708A (ja) * 2002-06-20 2004-01-22 Shigeru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JP2005177197A (ja) * 2003-12-19 2005-07-0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シート用パッド
JP4550483B2 (ja) * 2004-05-10 2010-09-2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パッ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4458A (en) * 1987-09-29 1989-05-30 Ikeda Bussan Co., Ltd. Seat cushion structure
US4909568A (en) * 1987-10-16 1990-03-20 Fiat Auto S.P.A. Adjustable backrest for the seats of vehicles, particularly cars
JP4196744B2 (ja) * 2003-06-12 2008-12-1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212517A (ja) * 2007-03-07 2008-09-18 Toyota Boshoku Corp シートバック
CN10145636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坐垫弹簧保持结构及座椅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5020B2 (en) 2011-08-04 2014-09-30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CN102910098B (zh) * 2011-08-04 2015-11-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2910098A (zh) * 2011-08-04 2013-02-0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3889278B (zh) * 2011-10-14 2017-08-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坐垫
CN103889278A (zh) * 2011-10-14 2014-06-2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坐垫
US9221369B2 (en) 2011-10-14 2015-12-2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Seat pad
CN104507751A (zh) * 2012-08-07 2015-04-0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CN105015390A (zh) * 2014-04-25 2015-11-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5015390B (zh) * 2014-04-25 2018-03-30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9849814B2 (en) 2014-08-28 2017-12-26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CN105383343A (zh) * 2014-08-28 2016-03-0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5383343B (zh) * 2014-08-28 2018-12-0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6240421B (zh) * 2015-06-08 2018-12-1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坐垫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240413A (zh) * 2015-06-08 2016-12-2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的坐垫部件
CN106240421A (zh) * 2015-06-08 2016-12-2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坐垫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240413B (zh) * 2015-06-08 2019-07-0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的坐垫部件
CN107031476A (zh) * 2015-10-27 2017-08-1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缓冲垫
US10166892B2 (en) 2015-10-27 2019-01-0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Pad
CN107031476B (zh) * 2015-10-27 2020-04-1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缓冲垫
CN109562708A (zh) * 2016-08-04 2019-04-0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09562708B (zh) * 2016-08-04 2021-11-30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10087513A (zh) * 2016-12-22 2019-08-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座椅用垫
CN108569172A (zh) * 2017-03-09 2018-09-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69172B (zh) * 2017-03-09 2020-10-20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87174B2 (ja) 2014-01-15
CN101933730B (zh) 2013-03-20
JP2011010748A (ja) 201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3730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6494279B (zh)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气囊系统
JP586461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US9604549B2 (en) Vehicle seat
JP6046249B2 (ja) クッション体
JP201611736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517828B (zh) 座椅衬垫及车用座椅
CN105383344A (zh) 用于座椅泡沫稳定性和刚性的泡沫帘线
JP581914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09407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4173617A (zh) 就座用缓冲体
JP2013215476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JP5297330B2 (ja) シート
JP201610780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CN108883716B (zh) 车用座椅
JP2015080502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JP607555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3152358U (ja) 背もたれ装置
JP5656707B2 (ja) シートパッド及び同製造方法
JP201509171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1269241A (ja) 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JP2595306Y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樹脂フレーム構造
JP202403677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20220164880A (ko) 다용도 베개
JP201921437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