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6307B - 坐垫罩 - Google Patents

坐垫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6307B
CN102616307B CN201110442878.7A CN201110442878A CN102616307B CN 102616307 B CN102616307 B CN 102616307B CN 201110442878 A CN201110442878 A CN 201110442878A CN 102616307 B CN102616307 B CN 102616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cover
assisted parts
covering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28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6307A (zh
Inventor
东裕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16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6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6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6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垫罩,该坐垫罩在覆盖车用坐垫时能够追随车用坐垫的侧表面下边缘的形状。坐垫罩(30)具有罩主体(35)与紧固部(36),主体部(35)具有覆盖车用坐垫(5)的上表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侧表面的上面部、前面部、后面部以及侧面部,紧固部(36)设置在罩主体的周缘上且能够安装在车用坐垫上。此外,坐垫罩还具有设置在罩主体与紧固部之间的辅助部(61),且该辅助部设置在罩主体的周缘的一部分上。车用坐垫的侧表面的下边缘具有凸部与凹部,对应于凸部与凹部设置辅助部。因而,能够通过辅助部将紧固部安装在坐垫的下边缘的一部分上,从而使坐垫罩能够仿照坐垫的复杂形状被安装。

Description

坐垫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坐垫罩,其用于覆盖骑跨式车辆等的交通工具的车用坐垫的坐垫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这样一种坐垫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坐垫罩具有三维编织物、安装面材、安装部、防歪部件,其中,三维编织物呈网眼状,能够伸缩,覆盖车用坐垫;安装面材安装在该三维编织物的边缘部;安装部设在安装面材上,由安装部能够将三维编织物安装在上述车用坐垫上;防歪部件用于防止上述三维编织物产生歪斜。采用这样的坐垫罩,由防歪部件防止三维编织物产生歪斜,从而能够防止三维编织物的一部分脱离车用坐垫、或产生偏斜、或产生褶皱,提高坐垫罩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能够使得坐垫罩的安装状态比较稳定,因而能够使乘客较稳当地坐在交通工具上。
这种车用坐垫的形状依据不同的车辆而设定,坐垫罩的形状根据车用坐垫的形状设定。并且,近年来,坐垫的形状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坐垫具有三维的复杂形状时,坐垫罩的局部会产生松弛或褶皱。
参照图12与图13说明这样的坐垫罩的一例,在骑跨式车辆的车身101上设有车用坐垫102,该车用坐垫102具有上表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侧表面。图13为一个侧视图,如该图13所示,在上述侧表面的下边缘,于其前部、后部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向下凸的凸部103,在这两个凸部103之间设有向上凹的凹部104,凸部103与凹部104分别形成为弯曲状。
在具有上述形状的车用坐垫102上覆盖坐垫罩105,则,如图12所示,坐垫罩105的侧表面的下边缘105F有可能不会与凹部104保持形状上的一致,而在下边缘105F处产生松弛,影响了美观性。另外,坐垫102的侧表面的下边缘105F有可能会接触车身102,从而损伤车身101的涂饰外观面。另外,在打开位于坐垫102下方的收纳部时,操作者的手有可能会钩挂到坐垫罩105的松弛部分,从而使坐垫罩105从坐垫102上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029753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垫罩,该坐垫罩在覆盖车用坐垫时能够与车用坐垫的侧表面下边缘的形状保持一致,特别是能够与具有向下凸的凸部的车用坐垫的侧表面下边缘的形状保持一致。
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用坐垫的侧视图;
图2为上述车用坐垫的俯视图;
图3为从内表面侧看到的实施例1的车用坐垫的斜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面图;
图5为沿图3中B-B线的剖面图;
图6为沿图3中C-C线的剖面图;
图7为从外表面侧看到的上述车用坐垫的斜视图;
图8为上述坐垫罩与坐垫的局部仰视图;
图9为用于说明坐垫的开闭的侧视图;
图10为表示坐垫罩相对于凸部的安装状态的剖面图;
图11为表示坐垫罩相对于凹部的安装状态的剖面图;
图12为用于说明在坐垫罩上产生了松弛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车用坐垫的一例的简要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5车用坐垫;11上表面;12前表面;13后表面;14侧表面;15向下凸的凸部;16凹部;30坐垫罩;31上面部;32前面部;33后面部;34侧面部;35罩主体(主体部);36紧固部;61辅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坐垫罩进行说明。
如图1、图8、图9所示,在骑跨式车辆的车身1上设有收纳箱2。此外,在该收纳箱2的上部开口3上设有开闭盖4,在该开闭盖4上安装着车用坐垫5。另外,车用坐垫5通过其前侧下部的连接轴部6连接在收纳部2上,在未示出的锁扣机构处于解除状态时,如图9所示,可将坐垫5的后部抬起,使该坐垫5以连接轴部6为中心转动从而使上述开口部3打开。
另外,上述车用坐垫5具有上表面11、前表面12、后表面13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侧表面14。该坐垫5的上表面11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后部11A,上表面前侧中央部11B从该上表面后部11A向前延伸而形成,其高度与该上表面后部11A大致相同,并且,该上表面前侧中央部11B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向前侧逐渐减小。另外,在上表面后部11A的后侧下部设置着上述后表面13。上述前表面12从上述上表面前侧中央部11B向前方且斜向下延伸而形成。另外,在上述前表面12以及上表面前侧中央部11B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构成上述上表面11的一部分的上表面倾斜部11C。上述两个侧表面14与这两个上表面倾斜部11C的下部以及上述上表面后部11A的左右侧部连接。
如侧视图图1所示,在上述侧表面14的下边缘,于其前部与后部位置处设有两个向下凸的凸部15,在这两个向下凸的凸部15之间设有向上凹的凹部16,凸部15与凹部16分别形成为弯曲状。并且,两个向下凸的凸部15设置在侧表面14的前后方向位置,互相隔开一定距离,凹部16配置在侧表面14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
如剖面图10、11所示,上述坐垫5具有由硬质材料形成的坐垫主体21,在坐垫主体21的外面设有缓冲材22,在缓冲材22的外面覆盖着表皮材23,该表皮材23的边缘部向坐垫主体21的内表面一侧弯折,并且,由安装部24将该表皮材23的边缘部安装在坐垫主体21的内表面上。
如图3~图6所示,覆盖上述坐垫5的外表面的坐垫罩30具有罩主体(罩身)35与紧固部36,其中,罩主体35是坐垫罩30的主要部分,具有与坐垫5的上表面11、前表面12、后表面13以及左右两侧的侧表面14相对应的上面部31、前面部32、后面部33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侧面部34;紧固部36形成在罩主体35的周缘上,为环状,并且,形成在罩主体35的大致整个周缘上。
如图7所示,上述罩主体35由覆盖上述前面部32的前覆盖部41、覆盖上述后面部33与左右侧面部34的后侧的后覆盖部42,以及覆盖坐垫5的其余部分的中央覆盖部43构成,上述前覆盖部41与后覆盖部42通过缝合部44、45缝合在中央覆盖部43上。如此,通过将罩主体35分体形成,从而能够在安装坐垫罩30之后,使坐垫罩30很好地吻合具有三维形状的坐垫5的形状。
如图4~图6所示,上述紧固部36具有伸缩件51与缘带部52,其中,伸缩件51由橡皮绳等的具有伸缩性材料构成,缘带部52是通过将带状体对折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两根伸缩件51配置在缘带部52内,通过缝合部53将该缘带部52的端缘52F缝合起来,从而使缘带部52形成为袋状。另外,将罩主体35的下边缘35F向内表面侧弯折,通过缝合部54将被弯折的弯折下边缘35F与上述缘带部52的端缘52F缝合在一起。此时,上述弯折下边缘35F与上述缘带部52均向内侧弯折且二者相互重叠。通过上述伸缩件51使罩主体35的周缘尺寸收窄从而使上述紧固部36安装在上述坐垫5的下边缘。
如图3、图5以及图8所示,在上述罩主体35的周缘的一部分上设有辅助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辅助部61对应于上述坐垫5的上述向下凸的凸部15而设置,其仿照凸部15的形状形成,并且,辅助部61具有4个分别对应于4个向下凸的凸部15。在周向上相邻的辅助部61之间,紧固部36直接连接在罩主体35上。
辅助部61的仿照上述向下凸的凸部15的形状而形成的底边侧的缘部61T通过缝合部62缝合在上述罩主体35的下边缘上。此时,罩主体35的下边缘35F与该辅助部61的缘部61T呈向内侧弯折且二者相重叠的状态。在构成该辅助部61的另外两个边的缘部61H上通过缝合部63缝合着上述缘带部52的端缘52F。此时,辅助部61的缘部61H与上述端缘52F呈向内侧弯折且二者相互重叠的状态。
上述罩主体35例如由聚氯乙烯制的柔软的片材(薄板)形成,上述辅助部61例如由聚氨酯制的片材形成,辅助部61采用伸缩性比罩主体35好的材质。另外,上述缘带部52采用与辅助部61相同的材质形成。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将坐垫罩30覆盖在坐垫5上,则,在凸部15处,利用具有伸缩性的辅助部61使紧固部36卡止在坐垫5的内表面。如此,根据凸部15的形状将辅助部61拉长而实现安装,从而,如图11所示,能够防止在凹部16处产生松弛,并且,能够防止坐垫罩30产生歪斜,能够按照坐垫5的形状来安装坐垫罩30。另外,由于不会产生松弛,因而,坐垫罩30不会触碰到坐垫5附近的车身1从而对其造成损伤,而且,在开闭坐垫5时,手不会钩挂到坐垫罩30,不会使坐垫罩30从坐垫5上脱离。
在上面所例示的是,坐垫罩30设置有辅助部61而对凸部15与凹部16进行覆盖。在侧视图图1中,连接两个凸部15的下端的线为假想线K1,通过上述凹部16的底部16T且平行于假想线K1的线为假想线K2,这两条假想线K1、K2之间的间隔为纵向间隔X。另外,在俯视图图2中,连接两个凸部15的下端的线为假想线K3,通过上述凹部16的底部16T且平行于假想线K1的线为假想线K4,这两条假想线K3、K4之间的间隔为横向间隔Y。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间隔X=42mm,横向间隔Y=13mm,纵向间隔X减去横向间隔所得到的差(下面称为纵横间隔差)为29mm(间隔X-间隔Y=29)。
与此相比,在未图示的比较例1中,纵向间隔X=42mm,横向间隔Y=42mm,其纵横间隔差为0,在未图示的比较例2中,纵向间隔X=13mm,横向间隔Y=10mm,其纵横间隔差为3mm。此外,在比较例1与2中,虽然没有设置辅助部61,但也没有发现在凹部16处产生松弛。这是由于,虽然纵向间隔X越大在凹部16处越容易产生松弛,但横向间隔Y较大表示凹部16向外侧延伸的尺寸较大,该向外延伸的部分会给坐垫罩的凹部16的相应位置一个张力,从而防止了松弛的产生。
在此,对在本实施例的车用坐垫5上安装没有设置辅助部61的坐垫罩,在凹部16的底部16T处的外表面与坐垫罩30的内表面之间装入填充物(未图示),通过该填充物来调整横向间隔Y的大小,以确认与凹部16相应的部分的坐垫罩30松弛情况。如果上述填充物的左右宽度为19mm时,则推测横向间隔Y=32mm(所述横向间隔Y=13mm加上上述左右宽度19mm所得到的值),纵横间隔差为10mm时,会产生松弛,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纵横间隔差为9mm,不会有松弛,因而可知,上述纵向间隔X减去横向间隔Y所得到的差为10mm以上时则会产生松弛。所以,在上述纵向间隔X减去横向间隔Y所得到的差为10mm以上时,最好是设置辅助部61。
另外,通过形状各不相同的其他比较例(未图示)对纵横间隔差的值与松弛的关系进行的确认发现,纵横间隔差在4mm以下时不会产生松弛。在纵横间隔差在5mm以上9mm以下时,有用手调整坐垫罩的安装状态可使松弛与褶皱不出现的情况和即使用手进行调整也无法消除松弛的情况。因此,在纵横间隔差在4mm以下时,车用坐垫5不会产生松弛,而纵横间隔差超过4mm,但不满10mm时,因坐垫罩的形状不同,有时会产生松弛而有时则不会,即,有时需要设置辅助部61,而有时则不需要,因而,此时,还是设置辅助部61为佳。另外,在纵横间隔差为10mm以上时,为了防止产生松弛,就必须设置辅助部61。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权利要求1,坐垫罩30具有罩主体35与紧固部36,主体部35具有覆盖车用坐垫5的上表面11、前表面12、后表面13以及侧表面14的上面部31、前面部32、后面部33以及侧面部34,紧固部36设置在罩主体35的周缘上,通过紧固部36能够将罩主体35安装在车用坐垫5上。在罩主体35与紧固部36之间设置辅助部61,且该辅助部61设置在罩主体35的周缘的一部分上。因而,能够通过辅助部61将紧固部36安装在坐垫5的下边缘的一部分上,从而使坐垫罩30能够安装在形状复杂的坐垫5上,并与坐垫5的形状保持一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权利要求2,车用坐垫5的侧表面14的下边缘具有向下凸的凸部15,对应于该凸部15设置辅助部61。因而,能够通过辅助部61将紧固部36安装在坐垫5的下边缘的凸部15上,从而防止在坐垫5的下边缘的凸部15附近产生松弛。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权利要求3,车用坐垫5的侧表面14的下边缘还具有位于向下凸的凸部15之间的向上凹的凹部16,对应于该凹部16设置上述辅助部61。因而,能够通过辅助部61将紧固部36安装在坐垫5的下边缘的凸部15上,从而防止在坐垫5的下边缘的凹部16附近产生松弛。
另外,在本实施例,对应于权利要求4,辅助部61的伸缩性比罩主体35好。因而,能够利用辅助部61的伸缩使其能够很好地与坐垫5的形状保持一致。
另外,对于具体的实施例的效果,由于对应于凸部15的形状将辅助部61大致形成为三角形,因而不会使罩主体35的周缘形状太过复杂,且能够对应于凸部15。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纵向间隔X减去横向间隔Y之差在10mm以上,因而特别能够显示出设置辅助部61对防松弛带来的效果。另外,由于紧固部36的缘带部52比罩主体35的伸缩性好,因而能够很好地沿着坐垫5的下边缘将紧固部36安装在坐垫5上。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侧表面设有两个凸部,然而,设置1个也可,设置3个也可,在设置3个时,凹部的数量为比凸部的数量少一个的两个。另外,本坐垫罩并不限于用在二轮摩托车上,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各种骑跨式的车辆上。

Claims (3)

1.一种坐垫罩,包括主体部与紧固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覆盖车用坐垫的上表面、前表面、后表面以及侧表面的上面部、前面部、后面部以及侧面部,所述紧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周缘上且能够将所述主体部紧固在上述车用坐垫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紧固部之间设置辅助部,且该辅助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周缘的一部分上,
所述车用坐垫的侧表面的下边缘具有向下凸的凸部,
所述车用坐垫的侧表面的下边缘还具有位于向下凸的凸部之间的向上凹的凹部,
所述辅助部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凸部的位置,
所述辅助部的缘部(61T)缝合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中的、所述侧面部的下边缘(35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罩,其特征在于,覆盖所述车用坐垫(5)的外表面的所述坐垫罩(30)具有前覆盖部(41)、后覆盖部(42)与中央覆盖部(43),所述前覆盖(41)部覆盖所述前面部(32),所述后覆盖部(42)覆盖所述后面部(33)与左右侧面部(34)的后侧,
所述前覆盖部(41)与所述后覆盖部(42)通过缝合部(44、45)缝合在所述中央覆盖部(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垫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的伸缩性设定成比所述主体部好。
CN201110442878.7A 2011-01-26 2011-12-26 坐垫罩 Active CN102616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3767A JP5664278B2 (ja) 2011-01-26 2011-01-26 シートカバー
JP2011-013767 2011-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6307A CN102616307A (zh) 2012-08-01
CN102616307B true CN102616307B (zh) 2015-04-15

Family

ID=46556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2878.7A Active CN102616307B (zh) 2011-01-26 2011-12-26 坐垫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64278B2 (zh)
CN (1) CN1026163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757037U (zh) * 2021-03-30 2024-04-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9262Y (zh) * 1997-08-19 1999-03-03 覃延宁 摩托车坐垫防护罩
CN2638542Y (zh) * 2003-08-20 2004-09-08 朱亚富 透气式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0383A (ja) * 2001-06-27 2003-01-07 Takashimaya Nippatsu Kogyo Co Ltd シートカバー
JP2008029753A (ja) * 2006-07-31 2008-02-14 Honda Access Corp シート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9262Y (zh) * 1997-08-19 1999-03-03 覃延宁 摩托车坐垫防护罩
CN2638542Y (zh) * 2003-08-20 2004-09-08 朱亚富 透气式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52365A (ja) 2012-08-16
CN102616307A (zh) 2012-08-01
JP5664278B2 (ja)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0309B2 (en) Seat gap hiding structure
US9308849B2 (en) Device for guiding a seat belt on a seat having an integrated seat belt
US20140084661A1 (en) Seat backboard and vehicle seat
US20140028074A1 (en) Vehicular seats
CN103863215B (zh) 车辆座椅装置
CN108177568A (zh) 车辆座椅
CN103358948A (zh) 车辆座椅
US20150042134A1 (en) Vehicle seat
US10661690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 recessed central region of the seat pad
CN102837625B (zh) 椅背
WO2015029885A1 (en) Vehicle seat
US10202055B2 (en) Seat device
US10759317B2 (en) Vehicle seat
US11013342B2 (en) Conveyance seat and seat cover for the same
CN102616307B (zh) 坐垫罩
CN102673454B (zh) 车用座椅的装饰罩末端固定构造
JP2013103539A (ja) 下帯カバー付き車両用シート
CN104108321B (zh) 座椅装置
CN103507678B (zh) 儿童座椅安装部结构
CN102837627B (zh) 头枕支撑结构
JP2013100001A (ja) 下帯カバー付き車両用シート
CN104512292B (zh) 车辆用座椅
JP2012131275A (ja) シート
JP649291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カバー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47265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