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7204A -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7204A
CN103427204A CN2013101780699A CN201310178069A CN103427204A CN 103427204 A CN103427204 A CN 103427204A CN 2013101780699 A CN2013101780699 A CN 2013101780699A CN 201310178069 A CN201310178069 A CN 201310178069A CN 103427204 A CN103427204 A CN 103427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dge
connector
clamping par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80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7204B (zh
Inventor
长岭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27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7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7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72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抑制了触头与卡边缘端子的接触压力松弛。在与卡部件连接的雌型连接器(11)中,具有:触头,其在一方具有与卡边缘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在另一方具有引线安装部,连接部与引线安装部一体形成;以及壳体(12),其在一方具有插入卡边缘部的平开口部(13),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引线的贯穿插入部,在内部形成有与平开口部(13)连通且配置卡边缘部的内部空间(15)、和夹着内部空间(15)相对设置的触头收纳部(16(16a、16b)),在壳体(12)的内部空间(15)中,至少在一个部位形成有连接隔着平开口部(13)的一方侧(16a)和另一方侧(16b)的肋(17)。

Description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在基板上形成有卡边缘端子的卡部件连接的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详细地讲,涉及通过设置用于抑制构成雌型连接器的壳体的插入卡部件的开口部分的变形、并且将收纳在雌型连接器的壳体中的触头固定到壳体的结构,抑制了收纳在雌型连接器中的触头与卡部件的接触压力的降低的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这样的卡边缘基板等:在基板的端部形成有端子,以便在将印刷有电子电路等的基板与电子设备等连接的情况下直接连接基板和连接器,此外,还公知有将该卡边缘基板等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雌型连接器组合而成的卡边缘连接器等。在这种卡边缘连接器等中使用的雌型连接器中,与基板的宽度相应地把连接卡边缘基板等的开口部形成得较宽。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卡边缘连接器的连接结构的发明,在其记载中,卡边缘连接器由连接器壳体和端子配件构成,连接该卡边缘连接器和印刷基板,连接器壳体在其前面具有呈横长槽隙状地开口的插入空间,并且具有在该插入空间的顶面开口的多个空腔。
但是,在卡边缘连接器中形成有与宽幅的印刷基板连接的呈横长槽隙状地开口的插入空间时,从开口到插入空间的范围内可能会张开变形,端子配件与印刷基板的接触压力可能会由于这种变形而降低。这种变形在卡边缘连接器被置于高温状态时变得显著。
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抑制该张开变形为目的的卡边缘连接器。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卡边缘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具有插入基板的端部的基板插入空间,被安装为从基板的两面夹着基板的端部;多个端子配件,它们以位于与基板的两面相对的位置的方式被配设于连接器壳体,具有与基板的导电路径弹性接触的接触部;以及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部中与端子配件对应的位置的张开防止部件。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根据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卡边缘连接器,当基板进入到基板插入空间时,基板的导电路径与端子配件的接触部弹性接触,并且端子配件在远离基板两面的方向上受力,连接器壳体会经由端子配件在远离基板两面的方向上张开变形,但通过张开防止部件能够防止张开变形,确保接触部对导电路径的接触压力。
此外,卡边缘连接器在构成卡边缘连接器的壳体上设置有多个触头端子。为了与形成于卡边缘基板的端子准确连接,这些触头端子被固定为不在壳体内移动。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卡边缘连接器中,成为如下结构:当从后方将端子配件插入到空腔内时,主体部中比阶梯部更靠前方的部分嵌入到支承壁与顶壁之间,并且主体部的前端被前方止挡限制壁在前方止挡。而且设为如下结构:在这样将端子配件插入到标准位置时,挠曲卡定片往复运动,卡合部与矛式孔卡合,由此防止端子配件在后方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03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98063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卡边缘连接器中,在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部中与端子配件对应的位置安装有金属环作为张开防止部件,通过安装该金属环抑制了连接器壳体的张开变形。但是,存在由于设置金属环而使整体的部件个数增加、且制造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为了安装金属环,需要在连接器壳体上形成安装部,并且还需要考虑该安装部和连接器壳体的形状来形成金属环,因此设计复杂,结果导致制造成本变高。
此外,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用金属环压住了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部,因此在插入宽度较大的印刷基板的情况下,基板插入空间的宽度变大,与此相应地金属环也需要形成较大的宽度,因此金属环的中央部分的强度变弱,无法充分抑制连接器壳体的张开变形,与触头的接触压力降低。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卡边缘连接器中,在将印刷基板插入到金属端子的连接器壳体时,金属端子从一方受到压力。由于持续受到该压力,金属端子可能在空腔内向远离印刷基板的方向移动,当金属端子离开印刷基板时,难以得到足够的接触压力,连接可能会产生不良情况。
并且,空腔自身也可能由于受到金属端子的压力而变形,也可能金属端子在空腔内向远离印刷基板的方向移动,难以得到足够的接触压力。因此,仅通过将金属端子嵌入到空腔内并且进行防脱,难以抑制金属端子在空腔内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雌型连接器,其与在基板上设置有卡边缘端子的卡部件连接,在该雌型连接器中,通过在插入卡部件的壳体的开口部中形成肋来抑制开口部的张开变形,并且通过设置用于将收纳在壳体中的触头固定到壳体的结构,抑制了触头与卡部件的卡边缘端子的接触压力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雌型连接器上连接有卡部件的卡边缘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与具有至少在一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边缘端子的卡边缘部的卡部件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雌型连接器具有:
至少一个触头,其在一方具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在另一方具有安装引线的引线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线安装部形成为一体;以及
壳体,其在一方具有插入所述卡边缘部的平开口部,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所述引线的贯穿插入部,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平开口部连通、用于配置所述卡边缘部的内部空间,以及隔着所述内部空间相对设置的、对所述触头进行定位和固定并收纳的触头收纳部,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中,至少在一个部位形成有连接所述触头收纳部的隔着所述平开口部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的肋。
此外,第2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1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由中空的筒状体形成,该筒状体具有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平开口部侧的第1开口和形成于设置有所述引线安装部的一侧的第2开口,并具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触头收纳部由形成于所收纳的所述触头的两侧面侧的侧壁部和形成于所述第1开口侧的端壁部覆盖,所述触头的至少配置有所述接触部的部分被开放,
在所述端壁部的与所述触头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嵌入到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1开口的突起部。
第3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与具有至少在一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边缘端子的卡边缘部的卡部件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雌型连接器具有:
至少一个触头,其在一方具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在另一方具有安装引线的引线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线安装部形成为一体;以及
壳体,其在一方具有插入所述卡边缘部的平开口部,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所述引线的贯穿插入部,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平开口部连通、用于配置所述卡边缘部的内部空间,以及隔着所述内部空间相对设置的、对所述触头进行定位和固定并收纳的触头收纳部,
所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由中空的筒状体形成,该筒状体具有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平开口部侧的第1开口和形成于设置有所述引线安装部的一侧的第2开口,并具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触头收纳部由形成于所收纳的所述触头的两侧面侧的侧壁部和形成于所述第1开口侧的端壁部覆盖,所述触头的至少配置有所述接触部的部分被开放,
在所述端壁部的与所述触头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嵌入到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1开口的突起部。
此外,第4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2或3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壁部在隔着所述平开口部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分别连成一体而形成。
此外,第5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2或3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构成为中空的长方体状,具有:
具有预定面积的矩形的底面;
从所述底面的与轴线方向平行的两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一方的侧面和另一方的侧面;
从所述一方的侧面的与所述底面相反侧的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上表面;以及
接触片,其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的与所述底面相反侧的端边的靠所述第2开口侧的一部分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并且配置于所述上表面的下侧,
在所述另一方的侧面的延伸设置有所述接触片的延伸部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切除所述上表面侧而成的切口部,
所述切口部由短侧面堵塞,该短侧面从所述上表面的靠所述另一方的侧面侧的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并且以与所述切口部对应的大小形成,
所述接触片由弯曲的板状体形成,在一方形成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接触的所述接触部,在另一方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的所述延伸部相连,并且配置成所述接触部从形成于所述上表面的开孔突出,
由于所述卡部件的拆装,所述接触部受到按压,以所述连结部为基准上下地进行弹性变形。
此外,第6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5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头的所述底面形成有开口的卡定孔,
在所述触头收纳部中,在收纳所述触头时配置所述触头的底面的一侧形成有卡定到所述卡定孔的卡定突起,
当所述触头被收纳到所述触头收纳部时,所述卡定突起与所述卡定孔卡定。
此外,第7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5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头的所述一方的侧面或所述另一方的侧面形成有限制按下所述接触片的可动范围的限制部。
此外,第8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1或3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在连接所述卡部件一侧的外周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如下大小:在将所述卡部件连接到所述壳体时,一并密封所述卡部件的一部分。
此外,第9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8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密封部件的外侧安装有中空的封装盖体,所述封装盖体在一方具有插入所述卡部件的插入口,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所述引线的贯穿插入口,
所述封装盖体形成为覆盖所连接的所述卡部件的大小。
此外,第10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9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装盖体中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引导形成于所述卡部件的引导突起并将其嵌入。
此外,第11方式的雌型连接器是在第9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装盖体中形成有与形成于所述卡部件的锁定部结合的结合部。
第12方式的卡边缘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2和4~11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以及
在所述卡边缘部形成有槽隙的所述卡部件,所述槽隙与形成于所述雌型连接器的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肋对应。
第13方式的卡边缘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第3~11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雌型连接器;以及与所述雌型连接器连接的所述卡部件。
一般而言,壳体的安装卡部件的平开口部形成为横宽较长,因此壳体的中央部分容易朝向外侧发生变形,尤其在高温下容易因受热而变形。根据第1方式的雌型连接器,形成有连接隔着平开口部而形成的触头收纳部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之间的肋,因此能够抑制平开口部的变形。此外,在卡边缘端子的数量增加而基板的宽度变大的情况下,壳体的横向宽度也变大以与其对应,从而平开口部的中央部分更容易变形,但根据第1方式的雌型连接器,能够通过在多处形成抑制变形的肋,抑制横向宽度较大的壳体的变形。而且,能够通过抑制平开口部的变形,抑制在连接了卡部件时触头与卡边缘端子的接触压力松弛。此外,通过在与雌型连接器连接的卡部件上形成与肋对应的槽或槽隙,肋能够在卡部件的连接时将卡部件准确地引导至预定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卡部件的卡边缘端子与雌型连接器的触头错误连接。
此外,根据第2和3方式的雌型连接器,触头收纳部所收纳的触头由与壳体一体形成的侧壁部和端壁部围住,并且关于端壁部,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形成的结构形成为一体,牢固地形成了端壁部。而且,形成于该端壁部的突起部嵌入到形成于触头的第1开口,由此能够将触头牢固地固定到壳体,并且能够抑制在与卡部件连接时接触压力松弛。
此外,根据第4方式的雌型连接器,能够牢固地形成壳体,因此能够抑制触头在触头收纳部内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接触压力松弛。
此外,根据第5方式的雌型连接器,通过弯曲一片板状体而一体地形成具有触头的接触部的连接部,由此能够高效地形成触头,并且通过在侧面对准弯曲板体而形成的触头的长方体的端部,相比在角部分对准端部的情况,能够更牢固地形成长方体。而且,根据第3方式的雌型连接器,端部不处于角部,因此在组装时不容易钩挂到壳体收纳部,从而容易组装,并且能够通过在进行弹性变形的接触片上形成接触部,增大接触部的位移,即使是厚度的公差较大的基板的卡边缘部也能够可靠地使其接触。
此外,根据第6方式的雌型连接器,能够将触头可靠地收纳到触头收纳部中,而且能够抑制触头从触头收纳部脱落。
此外,根据第7方式的雌型连接器,即使向触头施加外力也能够使接触部的变形停留在一定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接触压力减弱。
此外,根据第8方式的雌型连接器,通过设置于雌型连接器的壳体上的密封部件一并地密封卡部件,因此能够提高防水性。
此外,根据第9方式的雌型连接器,当连接了卡部件时能够通过封装盖体覆盖卡部件,因此能够得到抑制卡部件的因接触等而引起的破损等的雌型连接器。
此外,根据第10方式的雌型连接器,用封装盖体覆盖卡部件,由此形成于封装盖体的引导槽对形成于卡部件的引导突起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连接。此外,根据第8方式的雌型连接器,通过使卡部件的引导突起与封装盖体的引导槽嵌合,在雌型连接器振动时卡部件与封装盖体一起振动,从而能够抑制仅卡部件振动的情况,能够抑制向与触头连接的卡部件的卡边缘端子施加负担的情况。
此外,根据第11方式的雌型连接器,形成于封装盖体的结合部与形成于卡部件的锁定部结合,由此能够抑制卡部件从封装盖体脱落。
根据第12方式的卡边缘连接器,能够得到起到上述第1、2和4~11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雌型连接器的效果的具有雌型连接器的卡边缘连接器。此外,在卡部件的卡边缘部形成有与形成于雌型连接器的壳体的肋对应的槽隙,由此能够进行定位并抑制错误连接。而且,通过将触头嵌入到形成于壳体的突起部,即使当连接了卡部件时受到压力,也能够抑制触头在触头收纳部内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压力松弛。
根据第13方式的卡边缘连接器,能够得到起到上述第3~11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雌型连接器的效果的具有雌型连接器的卡边缘连接器。此外,通过将触头嵌入到形成于壳体的突起部,即使当连接了卡部件时受到压力,也能够抑制触头在触头收纳部内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接触压力松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卡边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中的(a)是实施方式1的雌型连接器的主视图,图2中的(b)是俯视图,图2中的(c)是仰视图,图2中的(d)是从一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2中的(e)是从另一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2中的(f)是后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雌型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和图12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7中的(a)是触头的主视图,图7中的(b)是图7中的(a)的VIIB‐VIIB线处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卡部件的立体图。
图9中的(a)和(b)是示出卡边缘连接器的连接过程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卡边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中的(a)是实施方式2的雌型连接器的主视图,图11中的(b)是俯视图,图11中的(c)是仰视图,图11中的(d)是从一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11中的(e)是从另一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11中的(f)是后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雌型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处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XIV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的卡部件的立体图。
图16中的(a)和(b)是示出卡边缘连接器的连接过程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10A:卡边缘连接器11、11A:雌型连接器12、12A:壳体13、13A:平开口部14:贯穿插入部15、15A:内部空间16:触头收纳部17:肋18:侧壁部19:端壁部20:上表面侧21:底面侧22:侧面侧23:突起部24:凸部25:楔部26:卡定突起27:引线密封安装部28:触头29:连接部30:第1开口31:第2开口32:底面33:卡定孔34:一方的侧面35:限制部36:另一方的侧面37:切口部38:上表面39:短侧面40:开孔41:接触片42:接触部43:延伸部44:引线安装部45:片部46:引线47:引线密封件48:贯通孔49:密封部件50:封装盖体51:插入口52:贯穿插入口53:引导槽54:卡合槽55:结合孔56、56A:卡部件57、57A:基板58、58A:卡边缘部59:卡边缘端子60:槽隙61:树脂成型部62:上表面63、64:两侧面65:底面66:嵌合部67:引导突起68:锁定部69:卡合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出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此的意思,同样能够应用于权利要求所涵盖的其他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9说明实施方式1的卡边缘连接器10。如图1所示,卡边缘连接器10由雌型连接器11和与该雌型连接器11连接的卡部件56构成。
首先,参照图1~图7来说明雌型连接器11。如图2~图4所示,雌型连接器11具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多个引线46;安装引线46并与卡部件连接的多个触头28;以及形成有在内部支撑固定该触头28的触头收纳部16(16a、16b)的壳体12。并且,在壳体12中,在连接卡部件一侧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49,并且,在设置有密封部件49一侧的相反侧的壳体12的内侧设置有引线密封件47。此外,在壳体12和密封部件49的外侧,设置有形成为覆盖壳体12和密封部件49的封装盖体50。下面,对各个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图5所示,壳体12在一方具有插入卡部件56的卡边缘部58而进行连接的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得较大的平开口部13,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引线46的贯穿插入部14,壳体12在内部设置有与平开口部13连通的内部空间15。此外,壳体12由平坦的筒状体形成,该平坦的筒状体在隔着内部空间15和壳体12的内部结构部12a而相对的上侧和下侧设有与贯穿插入部14连通的触头收纳部16。设置于壳体12内侧的内部空间15是配置所连接的卡部件56的卡边缘部58的部分,触头收纳部16是对触头28进行定位和固定并收纳的部分。此外,在壳体12的贯穿插入部14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引线密封件47的引线密封安装部27。
触头收纳部16具有隔着内部空间15和壳体12的内部结构部12a在上侧的触头收纳部16a(以下也简称作上侧16a)和下侧的触头收纳部16b(以下也简称作下侧16b)逐个地收纳触头28的各个收纳空间。另外,上侧16a和下侧16b的触头收纳部16相互不同地形成。此外,在触头收纳部16的上侧16a和下侧16b,在被收纳的触头28的侧面侧形成有侧壁部18,并且在壳体12的平开口部13侧形成有端壁部19,通过这些侧壁部18和端壁部19覆盖触头28。
此外,触头收纳部16的端壁部19形成为,隔着平开口部13相对的上侧16a和下侧16b分别连成一体,上侧16a和下侧16b的端壁部19也与壳体12的侧面侧22相连。而且,上侧16a和下侧16b的侧壁部18形成为分别延伸设置到平开口部13和内部空间15一侧的相反侧,与壳体12的上表面侧20和底面侧21相连。由此,将触头收纳部16的端壁部19和侧壁部18与壳体12的侧面侧22、上表面侧20和底面侧21相连而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提高触头收纳部16的强度。
此外,在端壁部19的靠触头收纳部16一侧,以与所收纳的触头28对应的方式形成有预定长度的突起部23。另外,该突起部23的形状形成为圆柱状或棱柱状等形状。而且,在触头收纳部16的各个端壁部19形成有凸部24,该凸部24在将触头28插入到了上侧16a和下侧16b的端壁部19时,限制触头28的插入。
此外,在上侧16a和下侧16b的端壁部19形成有楔部25,使得在该凸部24的平开口部13侧插入卡部件56的卡边缘部58时使其顺利地引导至内部空间15。此时,端壁部19的凸部24成为相对于配置于卡边缘部58的侵入侧的触头28的壁部,由此能够抑制卡边缘部58的前端与触头28的端部接触,从而抑制卡边缘部58的损伤。
此外,在触头收纳部16的上侧16a和下侧16b中,插入卡边缘部58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开放,从而所收纳的触头28能够与卡边缘端子59连接。此外,在触头收纳部16的开放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有与所收纳的触头28卡定的卡定突起26。
此外,在壳体12中,从平开口部13朝内部空间15内与壳体12一体地形成有连接触头收纳部16的上侧16a和下侧16b的肋17。该肋17延伸设置在从触头收纳部16的端壁部19到壳体12的内部空间15的进深方向的范围内,与内部结构部12a形成为一体。此时,肋17还与从端壁部19到内部结构部12a的范围内的上侧16a和下侧16b形成为一体。通过形成这样的肋17,即使较长地开口形成壳体12的平开口部13的横向宽度,也能够抑制平开口部13和内部空间15的变形。此外,该肋17在图3中形成在一个部位,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形成于多处,通过在多处形成肋,对于与具有很多卡边缘端子的宽幅的卡部件连接、具有横宽很大的平开口部的大壳体,也能抑制其变形。
接着,参照图4~图7说明触头28。触头28与卡部件56的卡边缘部58(参照图9)电连接,在一方具有与卡边缘端子59连接的连接部29,在另一方具有安装引线46的引线安装部44,连接部29和引线安装部44一体形成。对于该触头28的形成,例如通过对进行冲切加工后的金属制的板体进行冲压加工和弯折加工等而形成。
连接部29由中空的筒状体形成,具有在将触头28收纳到触头收纳部16时形成于平开口部13侧的第1开口30,以及形成于引线安装部44侧的第2开口31,由底面32、一方的侧面34、另一方的侧面36和上表面38等构成。
构成连接部29的底面32形成为具有预定面积的矩形,从该底面32的与轴线方向平行的两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一方的侧面34和另一方的侧面36,上表面是通过从一方的侧面34的与底面32侧相反一侧的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此外,在上表面的下侧配置有接触片41,该接触片41是从另一方的侧面36的与底面32侧相反一侧的端边的靠第2开口31侧的一部分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
而且,在另一方的侧面36上,在延伸设置有另一方的侧面36的上部的接触片41的延伸部43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切除另一方的侧面36的上表面38侧而形成的切口部37。并且,在上表面38,形成有从另一方的侧面36侧的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以与切口部37对应的大小形成的短侧面39,通过该短侧面39堵塞切口部37。通过这种结构,连接部29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形状。
此外,接触片41由弯曲的板状体形成,在一方设置有与卡边缘端子59接触的接触部42,在另一方设置有与另一方的侧面36相连的延伸部43,接触部42和延伸部43构成为一体。另外,在上表面38形成有开孔40,将设置于接触片41的接触部42配置成从该开孔40突出。
由此,在连接部29中,通过拆装卡部件56而由卡边缘端子59按压移动接触部42,接触部42以延伸部43为基准上下进行弹性变形,从而即使卡边缘部存在变形也能够得到足够的接触压力。
此外,在触头28的底面32形成有卡定孔33,形成于壳体12的触头收纳部16上的卡定突起26能够与该卡定孔33卡定。此外,在触头28的一方的侧面34侧,使一方的侧面34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限制部35,该限制部35限制由于与卡部件56的连接而按下接触片41的可动范围。通过形成该限制部35,能够使得触头28的接触部42的变形处于一定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卡边缘端子59与触头28的接触压力变弱。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引线安装部44在未安装引线46的状态下朝上方形成有两侧的片部45,但在安装引线46时,通过使两侧的片部45弯折来夹入引线46,进行触头28与引线46的安装。另外,引线46的一方被安装到触头28、另一方被连接到外部的电子设备等,从而进行卡边缘连接器10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电信号的交换。
接着,如图4所示,引线密封件47形成有供引线46贯通的多个贯通孔48,并且由能够安装到壳体12的引线密封安装部27上的形状的弹性部件形成,对配设在壳体12内的引线46进行固定,并且抑制液体等从配设有引线46的一侧侵入。
此外,如图4所示,密封部件49设置于壳体12的平开口部13侧的外周,由从壳体12的端部突出那样大小的筒状体形成。并且,所连接的卡部件56嵌合到密封部件49的突出一侧的内侧。另外,在密封部件49的内侧形成有环状的凹凸。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封装盖体50形成为覆盖壳体12、安装到壳体的状态下的密封部件49以及连接到壳体12的状态下的卡部件56的大小,由筒状体构成,该筒状体在一方形成有插入卡部件56的插入口51、在另一方形成有贯穿插入引线46的贯穿插入口52。此外,在封装盖体50的上部设置有在与卡部件56连接时与其结合的结合孔55,而且在内侧形成有卡合槽54和引导槽53。
接着,参照图4和图5说明雌型连接器11的组装。当对雌型连接器11进行组装时,首先将引线46安装到触头28的引线安装部44。如上所述,该安装是将触头28的引线安装部44两侧的片部45弯折并夹入弯折引线46,从而对引线46进行固定的。
接着,使安装有引线46的触头28从封装盖体50的贯穿插入口52通过,设为预先将引线46贯穿插入到封装盖体50的状态。此时,设为触头28从封装盖体50的插入口51伸出的状态,从而容易进行之后的组装。
然后,将安装有引线46的触头28安装到壳体12。在该安装中,从预先在壳体12的引线密封安装部27上安装了引线密封件47的壳体12的贯穿插入部14侧插入触头28,并同时将触头28插入引线密封件47的贯通孔48,将触头28收纳到触头收纳部16中。此时,在触头收纳部16的上侧和下侧以触头28的连接部29的接触部42朝向壳体12的内部空间15侧的方式分别插入触头28。
此外,触头28的插入是这样进行的:使得形成于壳体12的端壁部19的突起部23嵌入到触头28的第1开口30,而且触头收纳部16的卡定突起26与触头28的卡定孔33卡定(参照图5)。这样将触头28嵌入到触头收纳部16的端壁部19的突起部23,由此能够将触头28牢固地固定到触头收纳部16,并且能够抑制在与卡部件56连接时接触压力松弛。
进而,通过在壳体12上安装密封部件49并将壳体12配置到封装盖体50的内部来完成雌型连接器11的组装。
接着,对卡部件56向雌型连接器11的连接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8说明实施方式1的卡部件56。卡部件56由如下部件构成:基板57,其印刷有电路布线等,在一方的端部形成有与配备于雌型连接器11的触头28接触的多个卡边缘端子59;以及树脂成型部61,其以该基板57的卡边缘部突出的方式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模塑成型而成。
基板57(参照图9)搭载有在正面或背面印刷的电路和集成电路等,在端部具有卡边缘部58,该卡边缘部58形成有与雌型连接器11的触头28接触并电连接的多个卡边缘端子59。卡边缘端子59由与形成于基板57的电路布线等导通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且以预定的间隔进行配设,卡边缘端子59在表侧和背侧分别相互不同。此外,在卡边缘部58中,在稍微偏离中央的位置形成有槽隙60,该槽隙60成为在与雌型连接器11连接时供形成于雌型连接器11的壳体12上的肋17嵌入的部分,是用于定位和防止卡部件装反等的部分。另外,该槽隙60和形成于雌型连接器11的壳体12上的肋17以各自的大小和数量对应的方式形成。
树脂成型部61由形成为内包基板57的高度较低的长方体形成。在树脂成型部61的上表面62和底面65形成有卡合突起69,用于与雌型连接器11连接时的引导和定位,此外,在树脂成型部61的两侧面63、64形成有引导突起67,而且,在树脂成型部61的上表面38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雌型连接器11结合的锁定部68。
此外,在树脂成型部61中,在卡边缘部58突出一侧的与雌型连接器11连接的部分形成有环状的嵌合部66。如图9所示,嵌合部66形成于树脂成型部61的卡边缘部58突出一侧的外周,成为在将卡部件56连接到雌型连接器11时与设置于雌型连接器11的密封部件49嵌合的部分。
接着,参照图9对卡部件56向雌型连接器11的连接进行说明。当进行雌型连接器11与卡部件56的连接时,首先,将卡部件56的卡边缘部58朝向前端地从封装盖体50的插入口51插入卡部件56。此时,使封装盖体50的卡合槽54和引导槽53分别对准卡部件56的卡合突起69和引导突起67而进行插入。此外,使形成于卡部件56的卡边缘部58的槽隙60与形成于壳体12的平开口部13的肋17嵌合。此时,通过将肋嵌入到形成于卡部件的槽隙,肋能够在卡部件的连接时将卡部件准确地引导至预定的位置,能够抑制卡部件的卡边缘端子与雌型连接器的触头错误连接。
之后,继续插入而使触头28的连接部29与卡边缘端子59连接,并且使封装盖体50的结合孔55与卡部件56的锁定部68结合,然后通过使设置于雌型连接器11的密封部件49与卡部件56的嵌合部66嵌合来完成连接。
根据这样组装而成的卡边缘连接器10,能够通过在雌型连接器11的壳体12形成肋17来抑制连接卡边缘端子59的平开口部13的变形,从而抑制接触压力松弛。而且,在收纳触头28的触头收纳部16中,形成有供触头28嵌入的突起部23的端壁部19与壳体12一体形成,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触头28,能够抑制接触压力松弛。
此外,卡部件56被设置于雌型连接器11的封装盖体50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卡部件56由于接触等而破损的情况。而且,能够通过以覆盖卡部件56的方式形成的雌型连接器11的封装盖体50,将形成于卡部件56的引导突起67引导至形成于雌型连接器11的封装盖体50的引导槽53,从而可靠地进行连接。
此外,引导突起67形成于卡部件56的侧面的嵌合部以外的部分,该引导突起67与雌型连接器11的封装盖体50的引导槽53嵌合,由此即使卡边缘连接器10振动,卡部件56也一起振动,从而能够抑制仅卡部件56振动的情况,能够抑制向连接卡部件56和雌型连接器11的卡边缘端子59施加负担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雌型连接器11和卡边缘连接器10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在构成雌型连接器11的壳体12的平开口部13中形成肋17,并且在构成卡边缘连接器10的卡部件56的卡边缘部58中形成槽隙60。在实施方式2的雌型连接器11A和卡边缘连接器10A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不在雌型连接器11A的壳体12A的平开口部13A中形成肋,并且不在构成卡边缘连接器10A的卡部件56A的卡边缘部58A中形成槽隙。另外,实施方式2的雌型连接器11A和卡边缘连接器10A除了不形成肋和槽隙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雌型连接器11和卡边缘连接器10相同,因此对共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6、图7和图10~图15说明实施方式2的卡边缘连接器10A。如图10所示,卡边缘连接器10A由雌型连接器11A和与该雌型连接器11A连接的卡部件56A构成。
首先,参照图6、图7以及图10~图14来说明雌型连接器11A。如图11~图13所示,雌型连接器11A具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多个引线46;安装引线46并与卡部件连接的多个触头28;以及形成有将该触头28支撑固定到内部的触头收纳部16(16a、16b)的壳体12A。并且,在壳体12A中,在连接卡部件的一侧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49,并且,在设置有密封部件49一侧的相反侧的壳体12A的内侧设置有引线密封件47。而且,在壳体12A和密封部件49的外侧,设置有形成为覆盖壳体12A和密封部件49的封装盖体50。下面,对各个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2~图14所示,壳体12A在一方具有插入卡部件56A的卡边缘部58A并进行连接的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得较大的平开口部13A,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引线46的贯穿插入部14,壳体12A在内部设置有与平开口部13A连通的内部空间15A,此外,壳体12由平坦的筒状体形成,该平坦的筒状体在隔着内部空间15A和壳体12A的内部结构部12Aa而相对的上侧和下侧设有与贯穿插入部14连通的触头收纳部16。设置于壳体12A内侧的内部空间15A是配置所连接的卡部件56A的卡边缘部58A的部分,触头收纳部16是对触头28进行定位和固定并收纳的部分。此外,在壳体12A的贯穿插入部14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引线密封件47的引线密封安装部27。
触头收纳部16具有隔着内部空间15A和壳体12A的内部结构部12Aa在上侧的触头收纳部16a(以下也简称作上侧16a)和下侧的触头收纳部16b(以下也简称作下侧16b)逐个地收纳触头28的各个收纳空间。另外,上侧16a和下侧16b的触头收纳部16相互不同地形成。此外,在触头收纳部16的上侧16a和下侧16b,在被收纳的触头28的侧面侧形成有侧壁部18,并且在壳体12A的平开口部13A侧形成有端壁部19,通过这些侧壁部18和端壁部19覆盖触头28。
此外,触头收纳部16的端壁部19形成为隔着平开口部13A相对的上侧16a和下侧16b分别连成一体,上侧16a和下侧16b的端壁部19也与壳体12A的侧面侧22相连。而且,上侧16a和下侧16b的侧壁部18形成为分别延伸设置到平开口部13A和内部空间15A一侧的相反侧,与壳体12A的上表面侧20和底面侧21相连。由此,将触头收纳部16的端壁部19和侧壁部18与壳体12A的侧面侧22、上表面侧20和底面侧21相连而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提高触头收纳部16的强度。
另外,实施方式2的壳体12A也在端壁部19的靠触头收纳部16一侧,以与所收纳的触头28的对应的方式形成有预定长度的突起部23。另外,该突起部23的形状形成为圆柱状或棱柱状等形状。而且,在触头收纳部16的各个端壁部19形成有凸部24,该凸部24在将触头28插入到了上侧16a和下侧16b的端壁部19时,限制触头28的插入。
此外,在上侧16a和下侧16b的端壁部19形成有楔部25,使得在该凸部24的平开口部13A侧插入卡部件56A的卡边缘部58A时使其顺利地引导至内部空间15A。此时,端壁部19的凸部24成为相对于配置于卡边缘部58A的侵入侧的触头28的壁部,由此能够抑制卡边缘部58A的前端与触头28的端部接触,从而抑制卡边缘部58A的损伤。
此外,在触头收纳部16的上侧16a和下侧16b中,插入卡边缘部58A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开放,从而能够将所收纳的触头28连接到卡边缘端子59。此外,在触头收纳部16的开放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有与所收纳的触头28卡定的卡定突起26。
接着,参照图6、图7、图13和图14说明触头28。触头28与卡部件56的卡边缘部58(参照图16)电连接,在一方具有与卡边缘端子59连接的连接部29,在另一方具有安装引线46的引线安装部44,连接部29和引线安装部44一体形成。对于该触头28的形成,例如通过对冲切加工后的金属制的板体进行冲压加工和弯折加工等而形成。
连接部29由中空的筒状体形成,该筒状体具有在将触头28收纳到触头收纳部16中时形成于平开口部13A侧的第1开口30,以及形成于引线安装部44侧的第2开口31,由底面32、一方的侧面34、另一方的侧面36和上表面38等构成。
构成连接部29的底面32形成为具有预定面积的矩形,从该底面32的与轴线方向平行的两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一方的侧面34和另一方的侧面36,上表面是通过从一方的侧面34的与底面32侧相反一侧的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此外,在上表面的下侧配置有接触片41,该接触片41是从另一方的侧面36的与底面32侧相反一侧的端边的靠第2开口31侧的一部分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
而且,在另一方的侧面36上,在延伸设置有另一方的侧面36的上部的接触片41的延伸部43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切除另一方的侧面36的上表面38侧而形成的切口部37。并且,在上表面38,形成有从另一方的侧面36侧的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以与切口部37对应的大小形成的短侧面39,通过该短侧面39堵塞切口部37。通过这种结构,连接部29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形状。
此外,接触片41由弯曲的板状体形成,在一方设置有与卡边缘端子59接触的接触部42,在另一方设置有与另一方的侧面36相连的延伸部43,接触部42和延伸部43构成为一体。另外,在上表面38形成有开孔40,将设置于接触片41的接触部42配置成从该开孔40突出。
由此,在连接部29中,通过拆装卡部件56A而由卡边缘端子59按压移动接触部42,接触部42以延伸部43为基准上下进行弹性变形,从而即使卡边缘部存在变形也能够得到足够的接触压力。
此外,在触头28的底面32形成有卡定孔33,形成于壳体12A的触头收纳部16中的卡定突起26能够与该卡定孔33卡定。此外,在触头28的一方的侧面34侧,使一方的侧面34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限制部35,该限制部35限制由于与卡部件56A的连接而按下接触片41的可动范围。通过形成该限制部35,能够使得触头28的接触部42的变形处于一定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卡边缘端子59与触头28的接触压力变弱。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引线安装部44在未安装引线46的状态下朝上方形成有两侧的片部45,但在安装引线46时,通过使两侧的片部45弯折来夹入引线46,进行触头28与引线46的安装。另外,引线46的一方被安装到触头28、另一方被连接到外部的电子设备等,从而进行卡边缘连接器10A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电信号的交换。
接着,如图13所示,引线密封件47形成有供引线46贯通的多个贯通孔48,并且由能够安装到壳体12A的引线密封安装部27上的形状的弹性部件形成,对配设在壳体12A内的引线46进行固定,并且抑制液体等从配设有引线46一侧侵入。
此外,如图13所示,密封部件49设置于壳体12A的平开口部13A侧的外周,由从壳体12A的端部突出那样大小的筒状体形成。并且,所连接的卡部件56A嵌合到密封部件49的突出一侧的内侧。另外,在密封部件49的内侧形成有环状的凹凸。
此外,如图11和图13所示,封装盖体50形成为覆盖壳体12A、安装到壳体12A的状态下的密封部件49以及连接到壳体12A的状态下的卡部件56A的大小,由筒状体构成,该筒状体在一方形成有插入卡部件56A的插入口51、在另一方形成有贯穿插入引线46的贯穿插入口52。此外,在封装盖体50的上部设置有在与卡部件56A连接时与其结合的结合孔55,而且在内侧形成有卡合槽54和引导槽53。
接着,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雌型连接器11A的组装。当对雌型连接器11A进行组装时,首先将引线46安装到触头28的引线安装部44。如上所述,该安装是将触头28的引线安装部44两侧的片部45弯折并夹入引线46,从而对引线46进行固定的。
接着,使安装有引线46的触头28从封装盖体50的贯穿插入口52通过,设为预先将引线46贯穿插入到封装盖体50的状态。此时,设为触头28从封装盖体50的插入口51伸出的状态,从而容易进行之后的组装。
然后,将安装有引线46的触头28安装到壳体12A。在该安装中,从预先在壳体12A的引线密封安装部27上安装了引线密封件47的壳体12A的贯穿插入部14侧插入触头28,并同时将触头28插入到引线密封件47的贯通孔48,从而将触头28收纳到触头收纳部16中。此时,在触头收纳部16的上侧和下侧以触头28的连接部29的接触部42朝向壳体12A的内部空间15A侧的方式分别插入触头28。
此外,进行触头28的插入,使得形成于壳体12A的端壁部19的突起部23嵌入到触头28的第1开口30,而且触头收纳部16的卡定突起26卡定到触头28的卡定孔33(参照图14)。这样将触头28嵌入到触头收纳部16的端壁部19的突起部23,由此能够将触头28牢固地固定到触头收纳部16,并且能够抑制在与卡部件56A连接时接触压力松弛。
进而,通过在壳体12A上安装密封部件49并将壳体12A配置到封装盖体50的内部来完成雌型连接器11A的组装。
接着,对卡部件56A向雌型连接器11A的连接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5说明实施方式2的卡部件56A。卡部件56A由如下部件构成:基板57A,其印刷有电路布线等,在一方的端部形成有与配备于雌型连接器11A的触头28接触的多个卡边缘端子59;以及树脂成型部61,其以该基板57A的卡边缘部58A突出的方式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模塑成型而成。
基板57A(参照图16)搭载在正面或背面印刷的电路和集成电路等,在端部具有卡边缘部58A,该卡边缘部58A形成有与雌型连接器11A的触头28接触并电连接的多个卡边缘端子59。卡边缘端子59由与形成于基板57A的电路布线等导通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且以预定的间隔进行配设,卡边缘端子59在表侧和背侧分别相互不同。
树脂成型部61由形成为内包基板57A的高度较低的长方体形成。在树脂成型部61的上表面62和底面65形成有卡合突起69,用于当与雌型连接器11A连接时进行引导和定位,此外,在树脂成型部61的两侧面63、64形成有引导突起67,而且,在树脂成型部61的上表面38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雌型连接器11A结合的锁定部68。
此外,在树脂成型部61中,在卡边缘部58A突出一侧的与雌型连接器11A连接的部分形成有环状的嵌合部66。如图16所示,嵌合部66形成于树脂成型部61的卡边缘部58A突出一侧的外周,成为在将卡部件56A连接到雌型连接器11A时与设置于雌型连接器11A的密封部件49嵌合的部分。
接着,参照图16对卡部件56A向雌型连接器11A的连接进行说明。当进行雌型连接器11A与卡部件56A的连接时,首先,将卡部件56A的卡边缘部58A朝向前端地从封装盖体50的插入口51插入卡部件56A。此时,使卡部件56A的卡合突起69和引导突起67对准封装盖体50的卡合槽54和引导槽53而插入。
之后,继续插入而使触头28的连接部29与卡边缘端子59连接,并且使封装盖体50的结合孔55与卡部件56A的锁定部68结合,然后通过将设置于雌型连接器11A的密封部件49嵌合到卡部件56A的嵌合部66来完成连接。
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在壳体12中设置肋17,抑制平开口部13和与其相连的内部空间15由于高温等而张开,并且通过将形成于壳体12的突起部23嵌入到触头28抑制了接触压力松弛。但是,卡边缘连接器也有卡部件的基板宽度不大的类型,在基板宽度小的情况下,有时不存在形成嵌入肋的槽隙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施方式2的卡边缘连接器10A,在收纳触头28的触头收纳部16中,形成有嵌入触头28的突起部23的端壁部19与壳体12A一体形成,由此能够将触头28牢固地固定到触头收纳部16,能够抑制接触压力松弛。另外,如果是宽度小的卡边缘连接器,根据雌型连接器的结构,基本抑制了平开口部等由于高温等而张开的情况,因此不需要设置实施方式1那样的肋。
此外,卡部件56A被设置于雌型连接器11A的封装盖体50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卡部件56A由于接触等而破损的情况。而且,能够通过以覆盖卡部件56A的方式形成的雌型连接器11A的封装盖体50,将形成于卡部件56A的引导突起67引导至形成于雌型连接器11A的封装盖体50的引导槽53,从而可靠地进行连接。
此外,引导突起67形成于卡部件56A的侧面的嵌合部以外的部分,该引导突起67与雌型连接器11A的封装盖体50的引导槽53嵌合,由此即使卡边缘连接器10A振动,卡部件56A也一起振动,从而能够抑制仅卡部件56A振动的情况,能够抑制给连接卡部件56A和雌型连接器11A的卡边缘端子59施加负担的情况。

Claims (13)

1.一种雌型连接器,其与卡部件连接,该卡部件具有至少在一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卡边缘端子的卡边缘部,该雌型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一个触头,其在一方具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在另一方具有安装引线的引线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线安装部形成为一体;以及
壳体,其在一方具有插入所述卡边缘部的平开口部,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所述引线的贯穿插入部,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平开口部连通、用于配置所述卡边缘部的内部空间,以及隔着所述内部空间相对地设置的、对所述触头进行定位和固定并收纳的触头收纳部,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中,至少在一个部位形成有连接所述触头收纳部的隔着所述平开口部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的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由中空的筒状体形成,该筒状体具有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平开口部侧的第1开口和形成于设置有所述引线安装部的一侧的第2开口,并具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触头收纳部由形成于所收纳的所述触头的两侧面侧的侧壁部和形成于所述第1开口侧的端壁部覆盖,所述触头的至少配置有所述接触部的部分被开放,
在所述端壁部的与所述触头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嵌入到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1开口的突起部。
3.一种雌型连接器,其与卡部件连接,该卡部件具有至少在一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卡边缘端子的卡边缘部,该雌型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一个触头,其在一方具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在另一方具有安装引线的引线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线安装部形成为一体;以及
壳体,其在一方具有插入所述卡边缘部的平开口部,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所述引线的贯穿插入部,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平开口部连通、用于配置所述卡边缘部的内部空间,以及隔着所述内部空间相对地设置的、对所述触头进行定位和固定并收纳的触头收纳部,
所述触头的所述连接部由中空的筒状体形成,该筒状体具有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平开口部侧的第1开口和形成于设置有所述引线安装部的一侧的第2开口,并具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壳体的所述触头收纳部由形成于所收纳的所述触头的两侧面侧的侧壁部和形成于所述第1开口侧的端壁部覆盖,所述触头的至少配置有所述接触部的部分被开放,
在所述端壁部的与所述触头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嵌入到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1开口的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壁部在隔着所述平开口部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分别连成一体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构成为中空的长方体状,具有:
具有预定面积的矩形的底面;
从所述底面的与轴线方向平行的两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一方的侧面和另一方的侧面;
从所述一方的侧面的与所述底面相反侧的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的上表面;以及
接触片,其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的与所述底面相反侧的端边的靠所述第2开口侧的一部分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并且配置于所述上表面的下侧,
在所述另一方的侧面的延伸设置有所述接触片的延伸部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切除所述上表面侧而成的切口部,
所述切口部由短侧面堵塞,该短侧面从所述上表面的靠所述另一方的侧面侧的端边起弯曲成直角而形成,并且以与所述切口部对应的大小形成,
所述接触片由弯曲的板状体形成,在一方形成有与所述卡边缘端子接触的所述接触部,在另一方与所述另一方的侧面的所述延伸部相连,并且配置成所述接触部从形成于所述上表面的开孔突出,
通过所述卡部件的拆装按压移动所述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以所述连结部为基准上下地进行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头的所述底面形成有开口的卡定孔,
在所述触头收纳部中,在收纳所述触头时配置所述触头的底面的一侧形成有卡定到所述卡定孔的卡定突起,
当所述触头被收纳到所述触头收纳部时,所述卡定突起与所述卡定孔卡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头的所述一方的侧面或所述另一方的侧面形成有限制按下所述接触片的可动范围的限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在连接所述卡部件的一侧的外周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如下大小:在将所述卡部件连接到所述壳体时,一并密封所述卡部件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密封部件的外侧安装有中空的封装盖体,所述封装盖体在一方具有插入所述卡部件的插入口,在另一方具有贯穿插入所述引线的贯穿插入口,
所述封装盖体形成为覆盖所连接的所述卡部件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封装盖体中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引导形成于所述卡部件的引导突起并将其嵌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雌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封装盖体中形成有与形成于所述卡部件的锁定部结合的结合部。
12.一种卡边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边缘连接器具有:
所述权利要求1、2和4~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雌型连接器;以及
在所述卡边缘部形成有槽隙的所述卡部件,所述槽隙与形成于所述雌型连接器的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肋对应。
13.一种卡边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边缘连接器具有:
所述权利要求3~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雌型连接器;以及
与所述雌型连接器连接的所述卡部件。
CN201310178069.9A 2012-05-25 2013-05-15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7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9859 2012-05-25
JP2012119859 2012-05-25
JP2013040570A JP6074289B2 (ja) 2012-05-25 2013-03-01 雌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13-040570 2013-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7204A true CN103427204A (zh) 2013-12-04
CN103427204B CN103427204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62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806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7204B (zh) 2012-05-25 2013-05-15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13090B2 (zh)
JP (1) JP6074289B2 (zh)
CN (1) CN103427204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4741A (zh) * 2014-03-20 2015-09-2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缘连接器
CN105375141A (zh) * 2014-08-06 2016-03-02 Itt制造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06663889A (zh) * 2014-08-08 2017-05-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卡缘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01936A (zh) * 2016-03-11 2018-10-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8701924A (zh) * 2016-03-02 2018-10-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9149183A (zh) * 2017-06-27 2019-01-04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边缘卡适配器
CN109888566A (zh) * 2019-03-29 2019-06-14 广州正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110690593A (zh) * 2018-07-06 2020-01-14 申泰公司 顶部和底部具有插装接触件的连接器
CN110710061A (zh) * 2017-06-06 2020-01-17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CN111262077A (zh) * 2017-06-23 2020-06-09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111725639A (zh) * 2019-03-22 2020-09-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D940663S1 (en) 2018-12-17 2022-01-11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41252S1 (en) 2018-11-05 2022-01-18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49798S1 (en) 2019-12-06 2022-04-26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50500S1 (en) 2018-12-17 2022-05-03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51202S1 (en) 2019-12-06 2022-05-10 Samtec, Inc. Connector
CN114498156A (zh) * 2020-10-23 2022-05-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D951875S1 (en) 2019-10-15 2022-05-17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58092S1 (en) 2020-11-20 2022-07-19 Samtec, Inc. Contac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1177B2 (en) 2009-01-30 2015-04-21 Molex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bypass cable assembly
JP5880427B2 (ja) * 2012-12-28 2016-03-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US9142921B2 (en) 2013-02-27 2015-09-22 Molex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bypass cable for use with backplanes
JP2014203716A (ja) * 2013-04-05 2014-10-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雌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6208878B2 (ja) 2013-09-04 2017-10-0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ケーブルバイパスを備える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6086407B2 (ja) * 2013-10-02 2017-03-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KR102299742B1 (ko) 2015-01-11 2021-09-09 몰렉스 엘엘씨 회로 기판 바이패스 조립체 및 그를 위한 구성요소
CN107112666B (zh) 2015-01-11 2019-04-23 莫列斯有限公司 板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旁路线缆组件
CN107548480B (zh) 2015-05-04 2020-08-11 莫列斯有限公司 采用旁路组件的计算设备
JP2017062880A (ja) * 2015-09-24 2017-03-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17062881A (ja) * 2015-09-24 2017-03-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WO2017069076A1 (ja) 2015-10-20 2017-04-27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34213B2 (ja) 2015-10-27 2019-06-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検査機構を有した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JP6534212B2 (ja) 2015-10-27 2019-06-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JP6536378B2 (ja) * 2015-11-24 2019-07-0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ワイヤハーネス
KR102092627B1 (ko) 2016-01-11 2020-03-24 몰렉스 엘엘씨 루트설정 조립체 및 이를 사용한 시스템
TWI625010B (zh) 2016-01-11 2018-05-21 Molex Llc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11151300B2 (en) 2016-01-19 2021-10-19 Molex, Llc Integrated routing assembly and system using same
CN110574241B (zh) * 2017-03-30 2021-07-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密封结构
JP6265295B1 (ja) * 2017-06-14 2018-01-24 Smk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58515A (en) * 1954-08-12 1958-10-2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gripping means
US4695112A (en) * 1986-12-29 1987-09-22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board connector therefor
JPH0992370A (ja) * 1995-09-21 1997-04-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362760A (zh) * 2000-12-28 2002-08-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卡片端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7066A (en) * 1980-05-27 1982-11-02 Ford Motor Company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 terminal
JPH081572Y2 (ja) * 1991-03-28 1996-0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598581Y2 (ja) * 1991-12-03 1999-08-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833455B2 (ja) * 1993-11-17 1998-12-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H0992415A (ja) * 1995-09-22 1997-04-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H11288768A (ja) * 1998-03-31 1999-10-19 Yazaki Corp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H11307196A (ja) * 1998-04-24 1999-11-05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00003759A (ja) * 1998-06-15 2000-01-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JP2000323226A (ja) * 1999-03-09 2000-1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6394850B1 (en) * 2000-03-20 2002-05-28 David Oliphant Contact pin design for a modular jack
JP3669268B2 (ja) * 2000-11-30 2005-07-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642417B2 (ja) * 2001-06-25 2005-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US6773278B2 (en) * 2002-03-22 2004-08-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plug and shroud compartments
JP2003317832A (ja) * 2002-04-22 2003-11-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4776492B2 (ja) * 2006-10-13 2011-09-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US20090280691A1 (en) * 2008-05-07 2009-11-1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ow profile cable assembly
JP4948574B2 (ja) * 2009-07-24 2012-06-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SG170647A1 (en) * 2009-11-03 2011-05-30 Molex Singapore Pte Ltd Card edge connector
JP5447962B2 (ja) * 2010-02-19 2014-03-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充電用コネクタ
JP5736137B2 (ja) * 2010-08-17 2015-06-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408275B2 (ja) * 2012-02-20 2014-02-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80427B2 (ja) * 2012-12-28 2016-03-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14203716A (ja) * 2013-04-05 2014-10-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雌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58515A (en) * 1954-08-12 1958-10-2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gripping means
US4695112A (en) * 1986-12-29 1987-09-22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board connector therefor
JPH0992370A (ja) * 1995-09-21 1997-04-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362760A (zh) * 2000-12-28 2002-08-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卡片端连接器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4741A (zh) * 2014-03-20 2015-09-2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缘连接器
CN105375141B (zh) * 2014-08-06 2019-07-26 Itt制造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05375141A (zh) * 2014-08-06 2016-03-02 Itt制造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06663889A (zh) * 2014-08-08 2017-05-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卡缘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63889B (zh) * 2014-08-08 2019-06-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卡缘连接器
CN108701924A (zh) * 2016-03-02 2018-10-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8701924B (zh) * 2016-03-02 2020-03-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8701936A (zh) * 2016-03-11 2018-10-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0710061B (zh) * 2017-06-06 2021-03-30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CN110710061A (zh) * 2017-06-06 2020-01-17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US10965058B2 (en) 2017-06-23 2021-03-30 Molex, Llc Power connector
CN111262077A (zh) * 2017-06-23 2020-06-09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109149183A (zh) * 2017-06-27 2019-01-04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边缘卡适配器
US11569616B2 (en) 2018-07-06 2023-01-31 Samtec, Inc. Connector with top- and bottom-stitched contacts
CN110690593A (zh) * 2018-07-06 2020-01-14 申泰公司 顶部和底部具有插装接触件的连接器
USD950498S1 (en) 2018-11-05 2022-05-03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41252S1 (en) 2018-11-05 2022-01-18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50502S1 (en) 2018-12-17 2022-05-03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50499S1 (en) 2018-12-17 2022-05-03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40663S1 (en) 2018-12-17 2022-01-11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50500S1 (en) 2018-12-17 2022-05-03 Samtec, Inc. Connector
CN111725639A (zh) * 2019-03-22 2020-09-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888566A (zh) * 2019-03-29 2019-06-14 广州正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连接器
USD951875S1 (en) 2019-10-15 2022-05-17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49798S1 (en) 2019-12-06 2022-04-26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951202S1 (en) 2019-12-06 2022-05-10 Samtec, Inc. Connector
USD1002550S1 (en) 2019-12-06 2023-10-24 Samtec, Inc. Connector
CN114498156A (zh) * 2020-10-23 2022-05-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D958092S1 (en) 2020-11-20 2022-07-19 Samtec, Inc. Conta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3007A (ja) 2014-01-09
US9413090B2 (en) 2016-08-09
US20130316586A1 (en) 2013-11-28
CN103427204B (zh) 2016-12-28
JP6074289B2 (ja)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7204A (zh)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CN108075268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4948575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US9455538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8885353B2 (en) Electrical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suitable for contacting with a connector
CN211238649U (zh) 插座连接器
US20150038018A1 (en) Intermedi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779614B2 (ja) 半導体装置
WO2014087791A1 (ja) コネクタ
JP2011507201A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装置
US9461385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11193802B2 (en) Sensor arrangement
CN108475878B (zh) 插座连接器
CN102326302A (zh) 夹式弹性接触件和具有该接触件的屏蔽连接器壳体组件
US20020125651A1 (en) Liquid-blocking connector
US10763611B2 (en) Connector with reduced components
US10790599B2 (en) Connector
US9362640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KR102566674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JP2011028994A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KR101693024B1 (ko) 센서용 신호전달 조립체
JP2005005233A (ja) 圧接コネクタ
WO2020213328A1 (ja) 切替スイッチ、及び、接続端子の製造方法
JP5305459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用ハウジングおよびカードコネクタ用ハウジングの製造方法
JP2021082390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