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563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5639A
CN111725639A CN202010138445.1A CN202010138445A CN111725639A CN 111725639 A CN111725639 A CN 111725639A CN 202010138445 A CN202010138445 A CN 202010138445A CN 111725639 A CN111725639 A CN 111725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ocking portion
housing
wall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84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树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25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56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第一连接器;方筒状的罩部,在第一连接器的前表面开口;第一锁定部,形成于罩部;第二连接器,以使前表面朝向第一连接器的状态嵌入到罩部内;以及第二锁定部,形成于第二连接器,通过卡挂于第一锁定部而将第二连接器保持在嵌入到罩部的状态,在罩部内的比第一锁定部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加强壁,该加强壁与构成罩部的多个壁部中的相互对向的两个壁部相连,在第二连接器中的比第二锁定部靠前方的区域形成有收容槽,该收容槽在第二连接器嵌入到罩部时收容加强壁。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公开有一种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有方筒状的主体部的基板用连接器。主体部具有由隔板分隔出的两个连接孔。在两个连接孔中嵌入对方侧连接器的被分为两个的前端部分。分隔两个连接孔的隔板可发挥提高方筒状的主体部的强度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0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21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026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形成于上述基板用连接器的隔板从主体部的里端形成到开口端。因此,如果想要在主体部形成用于将基板用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保持在嵌合状态的锁定部,则必须将锁定部的位置配置在与隔板不同的位置,从而存在设定上的自由度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上述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
第一连接器;
方筒状的罩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前表面开口;
第一锁定部,形成于所述罩部;
第二连接器,以使前表面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嵌入到所述罩部内;以及
第二锁定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卡挂于所述第一锁定部而将所述第二连接器保持在嵌入到所述罩部的状态,
在所述罩部内的比所述第一锁定部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与构成所述罩部的多个壁部中的相互对向的两个所述壁部相连,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比所述第二锁定部靠前方的区域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入到所述罩部时收容所述加强壁。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连接器的设计的自由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构成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第一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为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为第二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5为表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6为表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标号说明
10:第一连接器
10F:第一连接器的前表面
11:第一壳体
12:端子保持部
13:罩部
14:上壁部(壁部)
15:下壁部(壁部)
16:侧壁部(壁部)
17:第一锁定部
18:加强壁
19:第一端子配件(端子配件)
19H:线束连接部
19P:基板连接部
20:第二连接器
20F:第二连接器的前表面
21:第二壳体
22:端子收容部
23:收容槽
24:锁定臂
25:弹性臂部
26:第二锁定部
27:操作部
28:第二端子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
第一连接器;
方筒状的罩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前表面开口;
第一锁定部,形成于所述罩部;
第二连接器,以使前表面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嵌入到所述罩部内;以及
第二锁定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钩挂于所述第一锁定部而将所述第二连接器保持在嵌入到所述罩部的状态,
在所述罩部内的比所述第一锁定部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与构成所述罩部的多个壁部中的相互对向的两个所述壁部相连,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比所述第二锁定部靠前方的区域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入到所述罩部时收容所述加强壁。
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加强壁的形成范围为比第一锁定部靠后方的区域,所以在设定第一锁定部的位置时,不会受到由与加强壁的位置关系引起的限制。另外,由于收容槽的形成范围为第二连接器中的比第二锁定部靠前方的区域,所以在设定第二锁定部的位置时,不会受到由与收容槽的位置关系引起的限制。因此,本公开的连接器的设计的自由度较高。
(2)优选为,所述第一锁定部为相对于所述罩部的相对位移受到了限制的形态,所述第二锁定部能够弹性位移。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一锁定部形成为狭小的形态而配置在靠近罩部的开口端的位置。由此,在第二连接器相对于罩部嵌入的嵌入方向上,能够将加强壁的形成范围扩展到靠近罩部的前端的位置,因此加强壁的加强功能提高。
(3)在(2)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端子收容部,收容端子配件;以及弹性臂部,为从所述端子收容部的外表面沿着所述收容槽向后方延伸的形态,且能够弹性变形,在所述弹性臂部形成所述第二锁定部。根据该结构,由于弹性臂部配置成沿着收容槽,所以在将第二连接器嵌入到罩部时,弹性臂部与加强壁不会发生干涉。与将弹性臂部配置在比收容槽靠后方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二连接器的前后长度。
(4)在(3)中,优选为,一对所述弹性臂部以隔着所述收容槽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锁定部为将所述一对弹性臂部连结的形态。根据该结构,在将第二连接器向罩部嵌入的过程中,一对弹性臂部由加强壁引导而不会不当地变形,因此能够将第二锁定部可靠地卡挂于第一锁定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6对将本公开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该连接器具备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通过使双方的前表面10F、20F彼此以对向(正对)的朝向接近而嵌合。
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第一连接器10的前后方向,将图1中的右斜下方向定义为前方,关于第二连接器20的前后方向,将图3中的左斜下方向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图5所示的朝向直接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第一连接器10的左右方向,将图2所示的朝向直接定义为左方、右方。
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器10被称为阳侧连接器,该阳侧连接器具备第一壳体11(阳侧壳体)和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多个阳型第一端子配件19。第一端子配件19被称为阳端子配件。第一连接器10具有作为安装于电路基板(省略图示)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功能。
第一壳体11为合成树脂制,是将端子保持部12和罩部13一体成形所得的单一部件。端子保持部12形成为主视形状呈使长边朝向左右方向的长方形的壁状。在端子保持部12,通过压入而以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形态安装有弯曲成L字形的多个第一端子配件19。第一端子配件19中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束连接部19H的前端部被收容在罩部13内。第一端子配件19中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基板连接部19P在端子保持部12的后方露出。
罩部13由4个壁部(上壁部14、下壁部15及左右一对侧壁部16)构成。4个壁部14~16形成为与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的嵌合/脱离方向平行。在上壁部14形成有上下贯通上壁部14的形态的第一锁定部17。第一锁定部17相对于罩部13不能相对位移。第一锁定部17在前后方向(与两个连接器10、20的嵌合/脱离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配置在上壁部14(罩部13)的前端部。第一锁定部17在左右方向(与两个连接器10、20的嵌合/脱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在上壁部14(罩部13)的中央部。
在罩部13形成有与上壁部14的内表面(下表面)和下壁部15的内表面(上表面)相连的形态的加强壁18。加强壁18形成为相对于上壁部14及下壁部15成直角的板状。加强壁18的厚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比第一锁定部17的左右尺寸小。加强壁18的壁面与两个连接器10、20的嵌合/脱离方向平行。加强壁18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仅为比第一锁定部17靠后方(罩部13的里端侧)的区域。即,第一锁定部17和加强壁18在前后方向(与两个连接器10、20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没有一部分重叠,而是被配置在完全不同的位置。
加强壁18在左右方向(与加强壁18的壁面正交的方向)上,配置在罩部13的中央位置。因此,第一锁定部17和罩部13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换言之,在从前方(与加强壁18的壁面平行地)观察罩部13的主视观察下,加强壁18的上端部(一部分)与第一锁定部17重叠。
如图3、4所示,第二连接器20被用作阴侧连接器,该阴侧连接器具备第二壳体21(阴侧壳体)和多个阴型的第二端子配件28(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端子配件)。第二端子配件28被称为阴端子配件。在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嵌合的过程中,第二壳体21嵌入到罩部13内。第二壳体21为合成树脂制,并具有端子收容部22,该端子收容部22形成为与上下尺寸相比左右尺寸较大的横长的块状。在端子收容部22内收容有多个第二端子配件28。
在端子收容部22形成有使端子收容部22的前表面向后方凹陷的形态的收容槽23。收容槽23在端子收容部22的前表面中开口为上下方向的狭缝状。收容槽23在端子收容部2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中开口为前后方向的狭缝状。收容槽23在左右方向(与第二壳体21相对于罩部13嵌入的嵌入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配置在端子收容部22(第二连接器20)的中央位置。收容槽23的槽宽(左右方向的尺寸)为与加强壁18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尺寸,或者比加强壁18的厚度尺寸稍大的尺寸。
第二壳体21具有与端子收容部22形成为一体的锁定臂24。锁定臂24具有左右一对弹性臂部25、第二锁定部26、操作部27。一对弹性臂部25为从端子收容部22的外表面(上表面)中的前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形态。一对弹性臂部25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端子收容部22的中央位置。在从上方观察端子收容部22的俯视观察下,一对弹性臂部25以沿着收容槽23的开口缘中的左右两侧缘的方式配置。
第二锁定部26是将一对弹性臂部25的后端部彼此连结的形态。第二锁定部26在前后方向(与第二连接器20相对于罩部13嵌入的嵌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配置成与收容槽23的后端(里端)的后方相邻。换言之,收容槽23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仅为比第二锁定部26靠前方的区域。第二锁定部26比弹性臂部25的上表面(与端子收容部22的上表面对向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向上方突出。第二锁定部26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为比收容槽23的槽宽尺寸大,且比锁定臂24中的一对弹性臂部25的形成区域的左右尺寸(宽度尺寸)小的尺寸。操作部27配置成与锁定臂24的后端部,即与第二锁定部26的后端部相邻。
锁定臂24可以将弹性臂部25的前端部作为支点,向上下方向(相对于端子收容部22的外表面接近/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随着锁定臂24的弹性变形,弹性臂部25和第二锁定部26向上下方向弹性位移。锁定臂24(弹性臂部25)的弹性位移方向是与第二连接器20相对于罩部13嵌入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锁定臂24的弹性位移方向是与一对弹性臂部25的排列方向(一对弹性臂部25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将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嵌合时,使第二壳体21相对于罩部13一边保持正对的朝向一边嵌入。在第二壳体21(第二连接器20)向罩部13嵌入的过程中,加强壁18的前端缘部进入收容槽23的前端部与一对弹性臂部25之间。在加强壁18进入到收容槽23与弹性臂部25之间后,第二锁定部26与罩部13的上壁部14的前端部发生干涉,从而使锁定臂24向下方(接近端子收容部22的方向)弹性位移。
从该状态起,第二壳体21相对于罩部13的嵌入进一步发展,当两个连接器10、20达到标准的嵌合状态时,第二锁定部26被从与上壁部14的干涉释放,所以锁定臂24向上方弹性回复。随着锁定臂24的弹性回复,如图5所示,第二锁定部26成为嵌入并卡挂于第一锁定部17的状态。通过第一锁定部17和第二锁定部26的卡挂,两个连接器10、20被锁定成标准的嵌合状态。另外,如图6所示,加强壁18较深地嵌入到收容槽23内,一对弹性臂部25位于从左右夹持加强壁18的位置。
在使嵌合状态的两个连接器10、20脱离时,对在罩部13的外部露出的操作部27进行按压操作而使锁定臂24向下方弹性位移。通过对操作部27进行按压操作,第二锁定部26从第一锁定部17脱离,从而两个连接器10、20的锁定状态被释放。此后,只要在保持锁定解除状态的同时,将两个连接器10、20拉开即可。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在第一连接器10形成有在第一连接器10的前表面10F开口的方筒状的罩部13。在罩部13的上壁部14形成有第一锁定部17。第二连接器20以使第二连接器20的前表面20F朝向第一连接器10的状态嵌入罩部13内。在第二连接器20形成有第二锁定部26。通过第二锁定部26卡挂于第一锁定部17,从而第二连接器20嵌入罩部13而保持为两个连接器10、20标准嵌合的状态。
在罩部13内的比第一锁定部17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加强壁18。加强壁18与构成罩部13的多个壁部14~16中的相互对向的两个壁部(上壁部14和下壁部15)相连。换言之,加强壁18为将配置成相互对向并构成罩部13的两个壁部(上壁部14和下壁部15)连结起来的形态。在第二连接器20形成有收容槽23。收容槽23配置在第二连接器20的比第二锁定部26靠前方的区域。在第二连接器20嵌入到罩部13中时,加强壁18被收容在收容槽23中。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加强壁18的形成范围是比第一锁定部17靠后方的区域,所以在左右方向上设定第一锁定部17的位置时,不会受到由与加强壁18的位置关系引起的限制。即,当然可以将第一锁定部17和加强壁18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另外,由于收容槽23的形成范围是第二连接器20中的比第二锁定部26靠前方的区域,所以在左右方向上设定第二锁定部26的位置时,不会受到由与收容槽23的位置关系引起的限制。即,当然可以将第二锁定部26和收容槽23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在设定第一锁定部17、加强壁18、第二锁定部26、收容槽23的位置时,设计的自由度较高。
第一锁定部17是相对于罩部13的相对位移受到了限制的形态。与此相对,第二锁定部26相对于端子收容部22能够弹性地相对位移。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将第一锁定部17形成为狭小的形态而配置在靠近罩部13的开口端的位置。由此,在第二连接器20相对于罩部13嵌入的嵌入方向(前后方向)上,能够将加强壁18的形成范围扩展到接近罩部13的前端的位置。由于加强壁18的前后方向的形成范围较宽,所以通过加强壁18来加强罩部13的功能优异。
第二连接器20具有收容第二端子配件28的端子收容部22和弹性臂部25。弹性臂部25为从端子收容部22的外表面沿着收容槽23向后方延伸的形态,能够相对于端子收容部22相对地弹性变形。在弹性臂部25形成有第二锁定部26,第二锁定部26与弹性臂部25一体地弹性位移。
根据该结构,由于弹性臂部25以沿着收容槽23的方式配置,所以在将第二连接器20嵌入到罩部13时,弹性臂部25与加强壁18不会发生干涉。另外,与将弹性臂部25配置在比收容槽23靠后方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1的第二连接器20能够缩短前后长度。
一对弹性臂部25以从左右两侧隔着收容槽23的方式配置。第二锁定部26为连结一对弹性臂部25的形态。根据该结构,在将第二连接器20向罩部13嵌入的过程中,一对弹性臂部25由加强壁18引导而不会向左右方向不当地变形。因此,在两个连接器10、20标准嵌合时,能够将第二锁定部26可靠地卡挂于第一锁定部17。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通过上述描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1,而是由请求保护的范围示出。本发明包括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请求保护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并且旨在也包括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器具有作为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功能,但第一连接器也可以是与线束连接的连接器。
在上述实施例1中,第一锁定部相对于罩部不能相对位移,第二锁定部相对于端子收容部能够弹性地相对位移,但也可以形成为使第一锁定部相对于罩部能够弹性位移,使第二锁定部相对于端子收容部的相对位移受到限制的形态。
在上述实施例1中,弹性臂部为从端子收容部的外表面前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形态,但弹性臂部也可以为从端子收容部的外表面后端部向前方延伸的形态。
在上述实施例1中,一对弹性臂部以隔着收容槽的方式配置,但弹性臂部也可以仅为一根。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具备:
第一连接器;
方筒状的罩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前表面开口;
第一锁定部,形成于所述罩部;
第二连接器,以使前表面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嵌入到所述罩部内;以及
第二锁定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卡挂于所述第一锁定部而将所述第二连接器保持在嵌入到所述罩部的状态,
在所述罩部内的比所述第一锁定部靠后方的区域形成有加强壁,所述加强壁与构成所述罩部的多个壁部中的相互对向的两个所述壁部相连,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比所述第二锁定部靠前方的区域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入到所述罩部时收容所述加强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锁定部为相对于所述罩部的相对位移受到了限制的形态,
所述第二锁定部能够弹性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
端子收容部,收容端子配件;以及
弹性臂部,为从所述端子收容部的外表面沿着所述收容槽向后方延伸的形态,且能够弹性变形,
在所述弹性臂部形成所述第二锁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一对所述弹性臂部以隔着所述收容槽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锁定部为将所述一对弹性臂部连结的形态。
CN202010138445.1A 2019-03-22 2020-03-03 连接器 Pending CN1117256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4741 2019-03-22
JP2019054741A JP2020155369A (ja) 2019-03-22 2019-03-22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5639A true CN111725639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59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8445.1A Pending CN111725639A (zh) 2019-03-22 2020-03-0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55369A (zh)
CN (1) CN11172563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146A (zh) * 2003-09-18 2005-03-2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691431A (zh) * 2004-04-28 2005-1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312271A (zh) * 2007-05-21 2008-11-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方法
CN103427204A (zh) * 2012-05-25 2013-12-04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CN107710519A (zh) * 2015-07-22 2018-02-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接合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146A (zh) * 2003-09-18 2005-03-2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691431A (zh) * 2004-04-28 2005-1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312271A (zh) * 2007-05-21 2008-11-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方法
CN103427204A (zh) * 2012-05-25 2013-12-04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CN107710519A (zh) * 2015-07-22 2018-02-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接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55369A (ja)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6793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US7214085B2 (en) Connector
US8876543B2 (en) Connector
CN109428203B (zh) 连接器装置以及阳型连接器
CN110534951B (zh) 连接器
WO2018070197A1 (ja) コネクタ
JP7042402B2 (ja) コネクタ
CN114759401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JP6894877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US20180337490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770981A (zh) 连接器
CN111224261B (zh) 连接器
CN111725639A (zh) 连接器
US10644449B2 (en) Connector with lock arm
JP7435373B2 (ja) コネクタ
CN113270768A (zh) 屏蔽电连接器
US9742114B2 (en) Connector with a claw of locking member
JP7380496B2 (ja) コネクタ
WO2023120165A1 (ja) 雄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CN114830458B (zh) 连接器
TWI752408B (zh) 連接器及端子
WO2021005992A1 (ja) コネクタ
WO2023026992A1 (ja) コネクタ
US20230198191A1 (en) Connector
US20230170642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