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6201A - 一种猪肚菇新种质的标准化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猪肚菇新种质的标准化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96201A CN103396201A CN201310218641XA CN201310218641A CN103396201A CN 103396201 A CN103396201 A CN 103396201A CN 201310218641X A CN201310218641X A CN 201310218641XA CN 201310218641 A CN201310218641 A CN 201310218641A CN 103396201 A CN103396201 A CN 1033962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bag
- mushroom
- cultivating
- cultiv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猪肚菇新种质的标准化栽培方法,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学技术领域,涉及怎样在人工条件下栽培猪肚菇LD-1新种质的方法,包括母种培养基配方,原种和栽培种配方,菌丝培养条件及出菇管理等技术要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学技术领域,涉及对猪肚菇新种质的标准化栽培方法的研究。
背景技术
猪肚菇Panus giganteus (Berk.) Corner是国内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珍稀高温型食用菌,其口感风味独特,有猪肚般的滑腻,因此而得商品名“猪肚菇”。菌柄需要去掉表皮后食用且有似竹笋般的清脆,市场上将去皮的菌柄称为“笋菇”。猪肚菇营养丰富,其生长条件粗放,适用原料广泛,且在夏季出菇,对于解决食用菌生产淡季和调节市场供应很有意义,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国内目前生产量还不大,主要产地是在福建漳州一带,主要销售市场还仅限国内几个大城市,这种菇保鲜时间长,常温下可储存3-5天。
国外对猪肚菇的研究报道甚少,猪肚菇在国内最早是由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从一种野生菌中分离驯化出来的,开始被鉴定为杯蕈[Clitocybe infundibuliformis(Schaeff.) Fr.],后来又被鉴定为大杯伞[Clitocybe maxima(Gaertn. et G. Mey.: Fr.) Quél.]。该菌八十年代已被驯化成功,但近年来才在国内大量栽培。目前,该菌的学名普遍采用了大杯伞[Clitocybe maxima(Gaertn. et G. Mey.: Fr.)Quél.],中文名称又称“大杯蕈”、“大杯香菇”、“大漏斗菌”、“大漏斗菇”、“红银盘”、“笋菇”、“大喇叭菌”等。邓旺秋等对猪肚菇的学名进行了考证,认为猪肚菇的学名应为巨大革[Panusgiganteus(Berk.)Corner],并建议作为规范学名使用。
猪肚菇是一种在夏秋炎热季节自然界分布较多的土生性木腐菌,野生猪肚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福建、湖南、海南和浙江等省以及东南亚和大洋洲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它的子实体为中大型,群生或单生,浅漏斗状,菌盖4~25厘米。菌盖棕黄色至黄白色,菌肉白色。菌柄中生,长3~13厘米。人工栽培中,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完全成熟经历棒形期→钉头期→杯形期→成熟期4个阶段。
通常在自然条件下,子实体发生时的温度为23℃~32℃,所以栽培菌袋接种时间应安排在春季气温回升到23℃以前的40~50天。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一般安排在5月份以前接种,9月下旬前就会结束生产。猪肚菇是中温偏高温型的菇类,其菌丝发育的适合温度为15—32℃,最适合的温度为23—28℃。适合的空气湿度为70%左右;气温在25-26℃这个均衡温度时,子实体的生长是最好的,如果低于这个温度,它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会生长缓慢.如果是有调温设施可以适当延长生产时间。比较适合的空气湿度为80%——95%。在东南沿海以及华南地区,可以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接种,在自然温度下发菌,经25~35天菌丝在袋内长满。此时己进入低温季节,菌丝在低温下仍可缓慢生长,积累更充足的养分。到翌年5月份,在野外荫棚进行覆土栽培,很快就可采收第一潮菇。
近来年,随着猪肚菇的栽培和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人们对其认识和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与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大量研究报道相比,猪肚菇的遗传基础及育种研究领域却近乎空白。在自然界中,猪肚菇多生长于夏初至秋末,也就是5~10月份。因此猪肚菇适于自然气温较高的季节进行栽培,有利于丰富食用菌生产淡季的鲜菇市场,因而发展猪肚菇生产,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先后有福建、安徽、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引种栽培,目前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种植较多。但是在北方地区猪肚菇的栽培还相对较少。本发明在人工条件下栽培猪肚菇LD-1新种质的方法,猪肚菇生产能力旺盛、生物转化率高,更适宜在山东等北方地区推广栽培,为猪肚菇这一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在山东的产业化推广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
发明内容
1菌种制作
1.1 母种
选用PDA为母种培养基。采用玻璃试管为容器,容器应符合NY/T 528-2002中4.7.1.1规定。
按常规方法制备、灭菌、接种,25-28℃培养9-11d,菌丝长满斜面。
1.2 原种和栽培种
配方为棉籽壳39%,杂木屑39%,麸皮20%,CaCO3 1%,糖1%,培养基含水-160%,pH值自然。原种以750mL玻璃菌种瓶为容器、栽培种采用14x28cm聚丙烯菌袋为容器,容器均应符合NY/T 528-2002中4.7.1.1规定。按常规方法装瓶((袋)以及高压灭菌、接种。于25-28℃培养室内培养,35d-38d菌丝长满容器。
1.3 标签
每支(瓶、袋)菌种要贴有字迹清晰的标签,注明菌种名称、菌株编号、级别、生产单位、接种日期。
2 栽培袋制作
2.1 培养基配方
干杂木屑39%、棉籽壳34%、麦麸22%、玉米粉3%、糖1%、轻质碳酸钙1%。原料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2.2栽培季节
山东地区一般可安排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接种,6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菇,其他地方可根据当地自然气温条件适当提前或推迟。
2.3 操作方法
先用清水将棉籽壳调湿,而后将杂木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经预湿的棉籽籽壳混合拌匀。将糖溶于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里,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采用17cm×33cm×0.005cm聚丙烯塑料栽培袋,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每袋湿料重1000g(干料约350g)。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双套环,置常压灶中灭菌。灶内温度升至l00℃,维持15h。将冷却后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50袋。
3 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层架上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高的1/3和4/5时进行两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d菌丝可长满菌袋。
4菇场要求
4.1 场地要求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利于排水,交通方便,便于培养科的运入和运出,并且干净卫生,远离污染源厕所,垃圾养殖场,有水源,管理方便的场所。
根据栽培工艺,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进行菇场总体布局,可分为堆料场与仓库、制袋区、灭菌区、培养区、栽培区等。
4.2 场地处理
采用室外阳畦出菇时,要在场地搭一高2m的阴棚,棚四周用草帘围密,顶部用芦苇遮阴,遮阴度约七阴三阳。棚中地面整畦,畦宽1.2m,畦长因场地而定;畦沟宽50cm、深20cm;场地四周开排水沟,沟深30cm。以两畦为一组,沿每组畦两侧擂弓形竹片。竹片之间间隔90cm,弓的最高处距畦面180cm,竹片上盖上塑料薄膜。畦面撒石灰粉消毒备用。
出菇亦可在室内进行。室内应搭出菇床架,双边操作的床架宽180cm,单边操作的床架宽90cm;床架层距60cm,底层距地面30cm,顶层距天花板130cm以上;床架之间距离80cm。室内应有数个相对的窗口,以利通风透气;出菇前室内应用气雾消毒剂消毒。
.5 开袋覆土
菌丝走满栽培袋10d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搜土。顶土厚度为3cm--4cm,可选用火烧土、田土、菜园土为硕土材料。土较直径为1.5-2.0cm。使用前应先将夜土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加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为度。将搜土后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土面2-3 cm,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
6 出菇管理
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并多关门窗或多盖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10d原基可露出土面。原蓦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空气相湿度过低(<75%)原基顶部易龟裂,致使菌盖无法分化;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空气清新,并注意使场地有一定的散射光。CO2浓度过高、光线不足会推迟菌盖的分化时间,导致菌柄过长。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间。喷水量根据菇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根据菇体生长不同阶段灵活控制通风盘;菌柄出土、菌盖形成、生长各阶段依次加大通风,菇房空气相对温度保持90%左右即可。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潮菇采完后应及时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潮出菇管理。
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菌丝生长阶段,重点防止各种霉菌侵入培养基造成污染。除生产环境、原辅材料、生产过程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外,要注意查菌不宜过于频繁。由于查菌时,翻动菌袋造成袋内外空气交换,会增加受污染机率。若有链抱霉污染,应在孢子堆未变色前,用浸过75%酒精的纱布或布块盖住孢子堆后,轻轻将污染菌袋移出室外处理。严防孢子在空间漂散,导致大面积污染。子实体生长阶段,重点防治各种害虫。据几年的栽培实践,危害猪肚菇的虫害主要是各类菇蝇、菇蚊。防治方法主要有,搞好环境卫生,杜绝虫源;出菇室门、窗用60目的尼龙纱钉好,切断害虫侵入途径;在场地悬挂黄板,诱杀蝇、蚊,也可用电子灭蚊器、高压静电灭虫灯、黑光灯诱杀。
8 采收、包装及贮运
8.1 采收
子实体达八九分成熟、呈漏斗状、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只要用剪刀在土面洁净的菇柄处将菇体剪下即可。采收时可采大留小,但注意勿伤及周边未成熟的子实体。每采下一朵子实体,应及时用手捏住残留在土中的菇柄,轻轻旋转拔除,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烂招致病虫害发生。
8.2 包装
上市销售的子实体仅留l cm的菌柄,采收后先将子实体多余的菌柄剪去,按菌盖大小分级包装。采用塑料袋包装的,可根据销售对象按每袋净重200g,250g,500g,1000g等不同规格包装,包装时用吸尘器抽去袋内空气,并迅速抓紧袋口;采用托盘包装的,有净重100g,150g,200g等规格,按大小定量分装后,覆盖专用保鲜膜并热合封密。包装时尽量将菌盖表面朝外(上),菌褶朝内(下),使外表美观。上述包装材料应GB9687或GB9688的要求。为便于贮藏、运输,还要以箱、筐等作为外包装,外包装要求牢固、无毒、清洁、无异味。
8.3 贮运
未及时上市销售的产品,应及时置于0-3℃的冷库中贮藏,可保鲜10-15d。运输过程要防止剧烈震动,路途较远时应采用冷藏车运输。贮藏、运输过程均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异味的物品混存混运。
9 讨论
9.1 猪肚菇标准化栽培力求从菌种、菌袋生产、菌袋培养、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等环节加以全程控制。实践表明,采用标准化栽培技术,大面积栽培的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可达95%以上,生物效率可稳定在85%以上,产品质量好并有较好的均一性,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
9.2 发展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是进一步开拓食用菌市场的要求,也是食用菌生产发展的方向。在标准化栽培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绿色、有机食用菌栽培的相关研究。
[0027] 附图说明
图1是猪肚菇子实体图;图2是猪肚菇子实体集图。
Claims (5)
1.一种用于培养猪肚菇原种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重量比重为:棉籽壳30-40%,杂木屑30-40%,麸皮18-22%,CaCO3 0.5-1.1%,糖0.5-1.1%,培养基含水50-60%,pH值自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培养猪肚菇原种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重量比重为:棉籽壳39%,杂木屑39%,麸皮20%,CaCO3 1%,糖1%,培养基含水-160%,pH值自然。
3.一种用于培养猪肚菇栽培种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重量比重为:干杂木屑35-40%、棉籽壳30-36%、麦麸20-25%、玉米粉2-4%、糖0.5-1.5%、轻质碳酸钙0.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培养猪肚菇栽培种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重量比重为:干杂木屑39%、棉籽壳34%、麦麸22%、玉米粉3%、糖1%、轻质碳酸钙1%。
5.一种用于猪肚菇开袋覆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去环、搜土、土处理、覆土,具体步骤为:菌丝走满栽培袋10d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搜土,顶土厚度为3cm--4cm,可选用火烧土、田土、菜园土为硕土材料,土较直径为1.5-2.0cm,使用前应先将夜土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加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为度,将搜土后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土面2-3 cm,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18641XA CN103396201A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一种猪肚菇新种质的标准化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18641XA CN103396201A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一种猪肚菇新种质的标准化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96201A true CN103396201A (zh) | 2013-11-20 |
Family
ID=49559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18641XA Pending CN103396201A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一种猪肚菇新种质的标准化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96201A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2303A (zh) * | 2014-06-30 | 2014-09-03 | 厦门慧翔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 秀珍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
CN104186202A (zh) * | 2014-09-12 | 2014-12-10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一种工厂化生产香菇透气菌包的方法 |
CN104686194A (zh) * | 2015-02-11 | 2015-06-10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野生革耳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4982178A (zh) * | 2015-06-15 | 2015-10-21 | 钟延华 | 甘蔗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法 |
CN106034742A (zh) * | 2016-06-23 | 2016-10-26 | 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猪肚菇的方法 |
CN106982645A (zh) * | 2017-02-24 | 2017-07-28 |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富硒猪肚菇的培养方法 |
CN107114117A (zh) * | 2017-04-28 | 2017-09-01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白芦菇的栽培方法 |
CN107417338A (zh) * | 2015-09-11 | 2017-12-01 | 洛阳佳嘉乐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718919A (zh) * | 2018-08-03 | 2018-11-02 |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 |
CN111149621A (zh) * | 2020-01-15 | 2020-05-15 | 广东新路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竹笋壳制备培养基的笋菇栽培方法 |
CN111149622A (zh) * | 2020-01-15 | 2020-05-15 | 广东新路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笋壳粉保湿增产的笋菇栽培方法 |
CN111386961A (zh) * | 2020-04-23 | 2020-07-10 | 宣威市汇丰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猪肚菇人工种植方法 |
CN112806212A (zh) * | 2021-02-07 | 2021-05-18 | 金华市挺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猪肚菇培育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1262A (zh) * | 2008-11-05 | 2009-03-25 | 四川大学 | 能源植物与蕈菌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
CN101481279A (zh) * | 2009-02-04 | 2009-07-15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能提高大杯香菇子实体产量和单位sod酶活量的栽培料组合物 |
CN102450161A (zh) * | 2010-10-27 | 2012-05-16 | 王超 | 一种猪肚菇的种植方法 |
KR20120053566A (ko) * | 2010-11-18 | 2012-05-29 | 재단법인 제주테크노파크 | 참다래를 이용한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원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버섯의 재배 방법 |
CN102924171A (zh) * | 2012-11-12 | 2013-02-13 |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 |
-
2013
- 2013-06-04 CN CN201310218641XA patent/CN10339620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1262A (zh) * | 2008-11-05 | 2009-03-25 | 四川大学 | 能源植物与蕈菌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
CN101481279A (zh) * | 2009-02-04 | 2009-07-15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能提高大杯香菇子实体产量和单位sod酶活量的栽培料组合物 |
CN102450161A (zh) * | 2010-10-27 | 2012-05-16 | 王超 | 一种猪肚菇的种植方法 |
KR20120053566A (ko) * | 2010-11-18 | 2012-05-29 | 재단법인 제주테크노파크 | 참다래를 이용한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원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버섯의 재배 방법 |
CN102924171A (zh) * | 2012-11-12 | 2013-02-13 |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猪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牛贞福等: "利用夏季闲置的蔬菜大棚和菇房栽培猪肚菇", 《食药用菌》 * |
黄年来等: "《18种珍稀美味食用菌栽培》", 31 May 1997,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2303A (zh) * | 2014-06-30 | 2014-09-03 | 厦门慧翔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 秀珍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
CN104012303B (zh) * | 2014-06-30 | 2016-08-31 | 厦门慧翔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 秀珍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
CN104186202A (zh) * | 2014-09-12 | 2014-12-10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一种工厂化生产香菇透气菌包的方法 |
CN104186202B (zh) * | 2014-09-12 | 2016-08-31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一种工厂化生产香菇透气菌包的方法 |
CN104686194A (zh) * | 2015-02-11 | 2015-06-10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野生革耳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4982178A (zh) * | 2015-06-15 | 2015-10-21 | 钟延华 | 甘蔗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法 |
CN107417338A (zh) * | 2015-09-11 | 2017-12-01 | 洛阳佳嘉乐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034742A (zh) * | 2016-06-23 | 2016-10-26 | 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桑杆、甘蔗渣和蚕砂生产猪肚菇的方法 |
CN106982645A (zh) * | 2017-02-24 | 2017-07-28 |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富硒猪肚菇的培养方法 |
CN107114117A (zh) * | 2017-04-28 | 2017-09-01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白芦菇的栽培方法 |
CN108718919A (zh) * | 2018-08-03 | 2018-11-02 | 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 |
CN111149621A (zh) * | 2020-01-15 | 2020-05-15 | 广东新路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竹笋壳制备培养基的笋菇栽培方法 |
CN111149622A (zh) * | 2020-01-15 | 2020-05-15 | 广东新路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笋壳粉保湿增产的笋菇栽培方法 |
CN111386961A (zh) * | 2020-04-23 | 2020-07-10 | 宣威市汇丰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猪肚菇人工种植方法 |
CN112806212A (zh) * | 2021-02-07 | 2021-05-18 | 金华市挺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猪肚菇培育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96201A (zh) | 一种猪肚菇新种质的标准化栽培方法 | |
CN107125023B (zh) |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利用其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 |
CN101273693A (zh) | 一种紫灵芝的栽培方法 | |
CN102919054A (zh) | 袋料香菇生产方法 | |
CN103583225A (zh) |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2986450A (zh) | 一种金针菇的地沟栽培技术 | |
CN104488546A (zh) | 一种秀珍菇的种植方法 | |
CN110024616A (zh) | 一种种植羊肚菌的方法 | |
CN107258324A (zh) | 一种灵芝孢子粉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2550296A (zh) | 赤灵芝室内栽培方法 | |
CN103858677B (zh) | 一种鸡腿菇轻简化栽培方法 | |
CN103583226A (zh) | 一种茶薪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 |
CN113099946A (zh) | 一种赤松茸的栽培方法 | |
CN107114117A (zh) | 一种白芦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8887077A (zh) | 一种高效育种的野生赤灵芝栽培方法 | |
CN104686198A (zh) |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 |
CN111527991A (zh) | 芦苇食用菌菌棒的制作工艺 | |
CN110150026A (zh) | 一种红托竹荪工厂化栽培方法 | |
CN105613036A (zh) | 鲜皇竹草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 |
CN109089726B (zh) | 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 |
CN116396869B (zh) | 一株羊肚菌的驯化菌株及其应用 | |
CN111972209A (zh) | 一种半野生赤灵芝的栽培方法 | |
CN111887098A (zh) | 一种富硒钙dnj的桑枝黑木耳生产方法 | |
CN104067848A (zh) | 一种利用鸡粪高产栽培茶薪菇技术 | |
CN102379210A (zh) | 利用远志副产物栽培食用、药用真菌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