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6697A - 控制图像形成位置的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图像形成位置的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76697A CN103376697A CN2013101563926A CN201310156392A CN103376697A CN 103376697 A CN103376697 A CN 103376697A CN 2013101563926 A CN2013101563926 A CN 2013101563926A CN 201310156392 A CN201310156392 A CN 201310156392A CN 103376697 A CN103376697 A CN 1033766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correction data
- image forming
- forming apparatus
- light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2—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图像形成位置的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及控制方法。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对使感光构件曝光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鼓;光束扫描装置,其包括:多个半导体激光器,用于发射用于使所述感光鼓曝光的光束,以及存储器,用于以与所述多个半导体激光器中的各半导体激光器相关联的方式存储用于对各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一校正数据。CPU输出对从所述多个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时共通使用的第二校正数据。设置在所述光束扫描装置中的激光器驱动器IC基于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和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来对从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激光扫描型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进行的用于对图像形成位置进行校正的控制。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高速形成高质量图像,图像形成设备进行用于对图像形成条件进行校正的控制。例如,为了校正由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特性所引起的一张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浓度不均匀,已知对图像形成期间的激光光量进行控制(遮光控制)。
例如,感光构件(感光鼓)对激光的感光度特性根据曝露至激光的各区域而略有不同。各区域内针对激光的感光度特性的不均匀性导致形成在一张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浓度不均匀。考虑到该问题,在一张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传统上进行用于根据感光构件上的位置来改变激光光量的控制,由此抑制图像浓度的不均匀性。在校正激光光量时,关于主扫描方向(激光的扫描方向)以通过检测发生偏转的激光所生成的水平同步信号为基准、并且关于副扫描方向(感光构件的转动方向)以针对该感光构件上所设置的初始位置标记的检测结果为基准,来识别激光在感光构件上的曝光位置。基于从振荡器输出的时钟信号来识别激光的曝光位置,并且将该激光校正为与识别出的曝光位置相关联的量。利用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内的控制器来生成激光的光量控制数据,并将该光量控制数据经由数据通信总线发送至光束扫描装置(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11-158761)。
然而,通过增加使感光构件曝光的激光束的数量来进行高速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存在增加数据通信总线的数量的问题。发射激光束的多个光源(发光装置)在发光特性方面有所不同。由于该原因,针对多个光源各自生成光量设置数据。将该光量设置数据存储在光束扫描装置内所设置的存储介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为了从光束扫描装置的存储介质读出光量设置数据并且使图像形成设备将该光量设置数据连同上述遮光数据一起作为光量控制数据发送至光束扫描装置,必须增加数据通信总线的数量。在图像形成设备被配置为通过串行通信来发送光量控制数据的情况下,该数据通信花费大量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图像形成设备、控制该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和存储介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光束扫描装置,其包括:多个光源,用于发射用于使所述感光构件曝光的光束,以及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于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一校正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包括与所述多个光源分别相关联的多个数据项;输出单元,用于将用于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二校正数据输出至所述光束扫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是对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各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时共通使用的校正数据;以及控制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光束扫描装置中,并且用于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包括与所述多个光源分别相关联的多个数据项的所述第一校正数据、以及从所述输出单元输入的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来对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各光源要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和光束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束扫描装置包括:多个光源,用于发射用于使所述感光构件曝光的光束;以及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于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一校正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包括与所述多个光源分别相关联的多个数据项,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利用配置在所述光束扫描装置的外部的控制单元来输出用于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二校正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是对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各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时共通使用的校正数据;利用所述光束扫描装置来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出所述第一校正数据;以及基于包括多个数据项的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和从所述控制单元输入的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来对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各光源要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对使感光构件曝光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各光束扫描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各光束扫描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A-A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各光束扫描装置的主要光学元件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6A和6B是分别以分解方式示出图2所示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其中图6A是如从镜筒侧观看的立体图,并且图6B是如从电路板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由图6A和6B所示的作为半导体激光器的VCSEL照射的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激光光斑的位置的图。
图8A~8D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所打印的图像的示例的图,其中图8A示出与引导至感光鼓上的激光束A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变化相对应的第一分布曲线、以及与引导至感光鼓上的激光束B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变化相对应的第二分布曲线的示例,图8B示出表示一个感光鼓表面上的多个区域之间的电位特性的不均匀性的第三分布曲线的示例,图8C示出与由于旋转多面镜的光学面倾斜误差(optical face tangle error)所引起的图像浓度的不均匀性相对应的第四分布曲线的示例,并且图8D示出通过将第三分布曲线和第四分布曲线叠加所生成的校正分布曲线的示例。
图9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CPU所执行的图像形成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11C是说明从图9所示的CPU输出的周期性信号时使用的图,其中图11A示出作为感光鼓的副扫描所用的周期性信号的鼓计数器时钟信号,图11B示出作为感光鼓的主扫描所用的周期性信号的鼓计数器时钟信号,并且图11C示出作为多边形转动所用的周期性信号的多边形面计数器时钟信号。
图12是示出激光束的一个扫描周期内的遮光时钟信号的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激光束的一个扫描周期内的校正数据和光量校正定时的示例的图。
图14是图9所示的CPU所执行的BD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图9所示的CPU所执行的HP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例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使用多个颜色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所谓的全色打印机。尽管以下将说明全色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但该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诸如使用单色调色剂(例如,黑色)来形成图像的单色打印机等的其它类型。
在图1中,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形成各颜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单元)101Y、101M、101C和101Bk。在该示例中,图像形成部101Y、101M、101C和101Bk分别使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调色剂来进行图像形成。
图像形成部101Y、101M、101C和101Bk分别配备有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在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的周围,分别配置有静电充电器103Y、103M、103C和103Bk、光束扫描装置104Y、104M、104C和104Bk以及显影装置105Y、105M、105C和105Bk。
在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的周围,还分别配置有鼓清洁装置106Y、106M、106C和106Bk。
在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的下方配置有作为环形带的中间转印带107。中间转印带107围绕驱动辊108与从动辊109和110张紧,并且在图像形成期间在由图1中的由箭头B所表示的方向上进行转动驱动。此外,在经由中间转印带107(中间转印构件)与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相对的各位置处,配置有一次转印装置111Y、111M、111C和111Bk。
由附图标记100表示的图像形成设备还配备有:二次转印装置112,用于将中间转印带10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以及定影装置113,用于使记录介质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接着,将说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00所执行的从静电充电处理步骤到显影处理步骤的图像形成处理。各图像形成部101Y、101M、101C和101Bk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相同,因而以下将举例说明图像形成部101Y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并且省略了针对其它各图像形成部101M、101C和101Bk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详细说明。
首先,静电充电器103Y对在由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表示的方向上转动驱动的感光鼓102Y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然后,充电后的感光鼓102Y被从光束扫描装置104Y发射的激光束曝光。结果,在感光鼓102Y上形成了静电潜像。然后,利用显影装置105Y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
同样地,在感光鼓102M、102C和102Bk上分别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
然后,利用一次转印装置111Y、111M、111C和111Bk分别向中间转印带107施加转印偏压。然后,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上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被顺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7上,并且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07上。结果,在中间转印带107上形成了彩色调色剂图像。
利用二次转印装置112将中间转印带10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已从手动进给盒114或薄片进给盒115输送至二次转印部T2的记录介质S上(二次转印)。然后,利用定影装置113对记录介质S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并且该记录介质S被排出至薄片排出器116上。
在完成了一次转印之后,利用鼓清洁装置106Y、106M、106C和106Bk分别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02Y、102M、102C和102Bk上的调色剂。之后,执行上述的图像形成处理。
图2是图1所示的各光束扫描装置104Y、104M、104C和104Bk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各光束扫描装置104Y、104M、104C和104Bk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A-A所截取的截面图。此外,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各光束扫描装置104Y、104M、104C和104Bk的主要光学组件的配置的立体图。
光束扫描装置(还称为激光扫描器)104Y、104M、104C和104Bk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后缀Y、M、C和Bk。
光束扫描装置104包括容纳各光学组件的光学箱201。如图2所示,在光学箱201上安装有以下所述的光学单元200。光学箱201内配置有旋转多面镜202,其中该旋转多面镜202使从光学单元200发射的激光束偏转,以使得这些激光束在预定方向上扫描感光鼓102。旋转多面镜202由图4所示的多面镜马达203进行转动驱动。
由旋转多面镜202偏转后的各激光束入射到第一fθ透镜204(第一透镜)。通过朝向第一fθ透镜204的激光束入射的入射面设置定位部219来确定第一fθ透镜204的位置。穿过了第一fθ透镜204的激光束被反射镜205和反射镜206(参见图4和5)反射,然后入射到第二fθ透镜207。
穿过了第二fθ透镜207的激光束被反射镜208反射,然后经由防尘玻璃209被引导至感光鼓102。使由旋转多面镜202以均匀角速度扫描的激光束经由第一fθ透镜204和第二fθ透镜207(光学构件)在感光鼓102上形成图像,并且匀速扫描感光鼓102。
例示的光束扫描装置104包括作为激光束分割单元的分束器210。分束器210配置在从光学单元200发射并且向着旋转多面镜202行进的激光束的光路上。在该例示示例中,分束器210配置在光学单元200和旋转多面镜202之间。入射到分束器210的激光束被分割成作为透过光的第一激光束(第一光束)和作为反射光的第二激光束(第二光束)。
分束器210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并且在入射面上形成有涂层(膜)以使得该入射面的反射率(透过率)均匀。出射面与入射面在角度上略有不同,以使得即使在发生内反射的情况下,发生内反射的激光束也在与引导由入射面反射的第二激光束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被引导。也就是说,入射面和出射面彼此不平行。
由分束器210的入射面反射的第二激光束被引导至与将穿过了分束器210并且由旋转多面镜202反射的第一激光束所引导至的第一fθ透镜204的相反侧。
第一激光束由旋转多面镜202进行偏转,并且如上所述被引导至感光鼓102。第二激光束穿过图2所示的聚光透镜215(第二透镜),然后入射到作为光学传感器(光接收部)的光电二极管(以下称为PD)211。
光学箱201的侧壁中形成有开口,并且聚光透镜215配置在连结PD211和分束器210的线段上。PD211在该开口内从光学箱201的外侧进行装配。穿过了聚光透镜215的第二激光束入射到光学箱201的开口内所装配的PD211。
为了使光束扫描装置104小型化并降低其成本,在第二激光束的光路上不配置反射镜。PD211输出与接收光量相对应的光量检测信号,并且基于该光量检测信号来进行以下所述的自动功率控制(APC)。注意,PD211可以设置在光学箱201的内部。
例示的光束扫描装置104包括光束检测器(光接收单元;以下称为BD)212,其中该BD212用于与感光鼓102上的位置相关联地生成用于确定激光束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发射定时的同步信号。如图5所示,由旋转多面镜202偏转后的激光束(第一激光束)穿过第一fθ透镜204,并且被反射镜205和反射镜214反射,然后入射到BD212。
如图4所示,光学箱201具有在上侧和下侧垂直开口的形状,因而向光学箱201安装上盖217和下盖218,由此密封光学箱201的内部。
图6A和6B是分别以分解方式示出图2所示的光学单元200的立体图,其中图6A是如从镜筒侧观看的立体图,并且图6B是如从电路板侧观看的立体图。
光学单元200包括作为用于发射激光束(光束)的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302(例如,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电气电路板(以下简称为电路板)303用于驱动半导体激光器302。在以下说明中,假定半导体激光器302是VCSEL302。
如图6A所示,VCSEL302安装在电路板303上。激光器保持件301包括镜筒304,并且在镜筒304的前端安装有准直透镜305。准直透镜305将从VCSEL302发射的激光束(发散光)转换成平行光。在光束扫描装置104的组装期间,在检测从VCSEL302发射的激光束的照射位置和焦点的同时,使用预定的夹具来调整准直透镜305相对于激光器保持件301的安装位置。
在确定了准直透镜305的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利用紫外线照射涂敷在准直透镜305和镜筒304之间的紫外线固化粘合剂,由此使准直透镜305粘合固定至激光器保持件301。VCSEL302电连接至电路板303,并且根据从电路板303供给的驱动信号来发射激光束。
接着,将说明如何使安装有VCSEL302的电路板303固定至激光器保持件301。
利用电路板支撑构件307将电路板303固定至激光器保持件301。电路板支撑构件307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如图6A所示,电路板支撑构件307由螺杆309拧入的三个螺杆孔(固定部)和螺杆308插穿的三个开口形成。螺杆309插穿电路板303中所形成的孔,并且被拧入电路板支撑构件307中所形成的螺杆孔。此外,螺杆308插穿电路板支撑构件307的开口,并且被拧入激光器保持件301中所形成的螺杆孔。
为了组装光学单元,首先,利用螺杆308将电路板支撑构件307固定至激光器保持件301。接着,安装在电路板303上的VCSEL302被压抵设置在激光器保持件301上的三个抵接部301a(参见图6B)。在电路板支撑构件307和电路板303之间存在空间。接着,通过拧紧螺杆309,电路板支撑构件307弹性变形成向着激光器保持件301凸出的弧形。利用电路板支撑构件307的恢复力使电路板303压抵各抵接部301a,由此将VCSEL302固定至激光器保持件301。
图7是示出由图6A和6B所示的作为半导体激光器的VCSEL302所照射的、形成在感光鼓102上的激光光斑的位置的图。
本实施例中举例示出的VCSEL302是倾斜了45度的2光束激光器,并且被设计成以等倍率将光束从激光器芯片的表面投射到感光鼓102上。VCSEL302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发光装置。(来自半导体激光器302A的)激光束A和(来自半导体激光器302B的)激光束B所照射的激光光斑之间在副扫描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的间隔各为600dpi(42.3μm),并且以如下方式将VCSEL302安装在电路板303上:使得对于主扫描和副扫描这两者,来自激光束A的发射先于来自激光束B的发射而发生。总是基于来自激光束A的扫描光获取BD信号。
接着,将说明第一实施例所应对的四种图像浓度的不均匀性。
图8A~8D是说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所打印的图像的示例时使用的图,其中:图8A示出与被引导至感光鼓102上的激光束A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变化相对应的第一分布曲线、以及与被引导至感光鼓102上的激光束B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变化相对应的第二分布曲线的示例,图8B示出表示一个感光鼓表面上的多个区域之间的电位特性的不均匀性的第三分布曲线的示例,图8C示出与由于旋转多面镜202上的光学面倾斜误差所引起的图像浓度的不均匀性相对应的第四分布曲线的示例,并且图8D示出通过将第三分布曲线和第四分布曲线叠加所生成的校正分布曲线的示例。
在图8A中,由于激光束A和B在发射光分布(发射角)和光波长方面不同,因此由附图标记121A表示的第一分布曲线和由附图标记121B表示的第二分布曲线(第一校正数据:浓度不均匀分布曲线)不同。由于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折射力的透镜组(204和207)的折射率差和利用镜组(202、205、206和208)引导各光束的光程差而产生了浓度差。该浓度不均匀分布是浓度相对于主扫描方向上的300mm以约40mm以下的周期在10%的范围内的改变,这意味着缓和的不均匀。使用第一分布曲线121A和第二分布曲线121B作为第一校正数据以校正光学构件在多个光束扫描感光鼓102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光学特性。
在图8B中,图像内的浓度不均匀在感光鼓的长边方向和圆周方向上分布,并且浓度以约20mm以下的周期在10%的范围内改变,这意味着缓和的不均匀。在该示例中,感光鼓表面上的最终曝光感光度被配置成如下:两个激光之间的波长差对该曝光感光度的影响最小。
在图8C中,由于面倾斜误差所引起的浓度不均匀以依赖于具有五个面的旋转多面镜202的一次转动周期的五个面为周期出现,以使得副扫描线之间的间距的不均匀作为浓度不均匀而显现。然后,通过将第三分布曲线和第四分布曲线叠加,获得了图8D所示的校正分布曲线。
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校正上述三种类型的四个图像浓度不均匀,配备有作为可能导致图像浓度不均匀的各更换部件的附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通过在工厂组装图像形成设备之后预先测量校正分布曲线数据来创建校正数据并且将其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该图像形成设备在图像创建期间如以下所述使用该校正数据来进行校正。
图9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光束扫描装置(还称为激光扫描器)104Y、104M、104C和104Bk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后缀Y、M、C和Bk。
CPU961连接至例示的激光扫描器104,并且激光扫描器104包括打印机图像控制器(以下简称为控制器)904和激光器驱动器IC400。CPU961安装在与电路板303分开的本体背侧电路板(未示出)上,并且如上所述进行激光扫描器104和图像形成设备的集中控制。此外,CPU961经由串行通信总线457连接至控制器904,从而以命令通信水平彼此同步地协作进行图像引擎控制。从晶体振荡器480向CPU961供给20MHz的操作时钟信号。
控制器904将从图像形成设备的外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分离成四种颜色。然后,控制器904进行网屏处理以将该图像数据转换成具有激光光斑分辨率的位图数据,并且与BD信号同步地控制PWM IC905以将用于使2光束激光器闪烁的PWM发光信号传送至激光器驱动器IC400。
激光器驱动器IC400安装在电路板303上并且驱动半导体激光器(光源)302A和302B。此外,激光器驱动器IC400连接至PD211,并且进行APC。激光器驱动器IC400根据PWM发光信号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302A和302B,并且以APC所设置的光量为基准,进行照亮感光鼓表面的光量的控制和浓度不均匀的校正。
上述安装至更换部件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是包括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中的、与(导光时的)第一不均匀和第二不均匀相关联地设置的导光SHDEEPROM401,并且经由串行通信总线456连接至CPU961。将第四不均匀记录在固定有多面镜马达203的电路板上所设置的面SHD EEPROM402中。面SHD EEPROM402经由串行通信总线492连接至CPU961。
将第三不均匀(第二校正数据)存储在固定至感光鼓102的单元的电路板上所设置的鼓SHD EEPROM403中。鼓SHD EEPROM403经由串行通信总线493连接至CPU961。注意,该第二校正数据是与感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多个区域各自相关联地创建的并且用于校正各区域的电位特性。
例示的控制系统具有与校正分布曲线相关联的基准位置信号,并且关于导光时的第一不均匀和第二不均匀(第一分布曲线和第二分布曲线:第一校正数据),使用BD信号作为基准位置信号。此外,关于第四不均匀,使用以BD信号为基准所生成的多边形面识别信号作为基准位置信号。此外,关于第三不均匀,使用BD信号作为针对主扫描方向的基准位置信号,并且使用从用于检测感光鼓102的一次转动的转动位置(还称为转动基准位置)的鼓HP(初始位置)传感器(检测单元)731经由串行通信线路455输入的鼓HP信号作为针对副扫描方向的基准位置信号。注意,以下将说明CPU961和激光器驱动器IC400的操作。
图10是图9所示的CPU961所执行的图像形成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从控制台部(未示出)向控制器904输入了打印指示的情况下,控制器904将用于准备图像形成的指示发送至CPU961。在接收到该指示时,CPU961进行PWM设置,并且从导光SHD EEPROM401、面SHD EEPROM402和鼓SHD EEPROM403读出数据(步骤S201)。
然后,CPU961驱动作为DC马达的多面镜马达203以由此转动驱动旋转多面镜202,并且经由串行通信线路458从多面镜马达203内所包括的马达驱动器IC(信号输出单元)290接收转动状态检测信号(转动位置信号,以下称为FG(频率发生器)信号),其中该转动状态检测信号使得能够识别多个反射面(在该示例中,五个面)中的特定镜面。CPU961根据该FG信号将转动指示信号经由串行通信线路459输出至马达驱动器IC。在接收到该转动指示信号时,马达驱动器IC对多面镜马达203进行反馈控制以控制旋转多面镜202(偏转单元)以预定的转动速度转动(步骤S202)。
此外,在步骤S202中,CPU961指示感光鼓102的转动操作。根据该指示,针对感光鼓102的每一次转动,将鼓HP信号从鼓HP传感器731输入CPU961一次。CPU961使用用于以该鼓HP信号为基准计时的计时器功能(称为VCLK功能)来识别感光鼓102的转动位置。注意,感光鼓102转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例如是约800msec。
接着,CPU961准备执行APC。CPU961将针对APC的控制指示经由寄存器串行通信线路471发送至激光器驱动器IC400。激光器驱动器IC400将接收到的控制指示写入未示出的内部存储器中。
首先,CPU961对激光扫描器104进行用于设置作为目标的最大激光束量的调整量(APC光量)的寄存器设置。CPU961从导光SHD EEPROM401读出寄存器设置值。如上所述,该寄存器设置值是在组装激光扫描器的单元期间在工厂内进行测量和调整的情况下预先写入导光SHD EEPROM401中以使得BD212的照射面位置处的光量变为预定光量。然后,将该寄存器设置值作为激光扫描器104的单位的调整量保持在导光SHD EEPROM401中。注意,校正所用的预备设置是针对各激光束按每寄存器8位来进行的。
此外,CPU961准备执行激光束量遮光(激光束量调制,以下称为SHD)控制。在该准备之后,CPU961针对APC和SHD等待输入基准位置信号(步骤S202)。
现在,在根据FG信号检测到旋转多面镜202已达到预定转动速度的情况下,CPU961指示激光器驱动器IC400开始APC。然后,在半导体激光器302A的APC反馈控制已变得稳定的情况下,半导体激光器302A变得能够发射强度足以获取BD信号的激光束,并且CPU961检测到该BD信号。
之后,CPU961转变为用于在除主扫描中的感光鼓区域以外的区域中进行所有激光器的APC的顺序发光控制。这样使半导体激光器302B的反馈控制稳定。在主扫描中的感光鼓区域(以下称为视频区域)中,尽管CPU961进行与PWM发光信号相对应的发光控制,但在初始状态(状态1)下未传送图像数据,因而CPU961不执行激光器发光(步骤S203)。
接着,CPU961从基于FG信号的马达控制转变为基于BD信号的马达控制(状态5)(步骤S204)。然后,CPU961判断转动速度是否已稳定(步骤S205)。在判断为转动速度不稳定的情况下(步骤S205中为“否”),CPU961等待该转动速度变得稳定。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转动速度变得稳定的情况下(步骤S205中为“是”),CPU961使得显影装置105能够施加高电压显影偏压,作为用以开始图像绘制的准备(步骤S206)。
接着,CPU961指示控制器904开始图像绘制(步骤S207)。在接收到该指示时,控制器904开始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绘制。此时,以BD信号为基准,通过BD同步将该图像数据以线为单位从控制器904传送至PWM IC905。PWM IC905以像素为单位通过激光PWM调制对该图像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图像数据作为针对两个激光的二值差分信号发送至APC发光DA部404A和404B。激光器驱动器IC400将最大光量设置作为APC光量,并且在将电流控制为通过从该APC光量中减去与光衰减计算部410A和410B所计算出的光衰减量相对应的电流量而获得的各量的状态下分别驱动半导体激光器302A和302B,由此使激光束发光。注意,以上参考图5说明了激光束到达感光鼓102和BD212所沿着的路径。
在执行了步骤S207之后,CPU961许可基于BD信号、鼓HP信号和FG信号的各中断,并且开始SHD校正(步骤S208)。
接着,CPU961判断一页的打印是否完成(步骤S209)。在一页的打印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09中为“否”),CPU961等待。
另一方面,在一页的打印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09中为“是”),CPU961停止马达等,并且使激光器熄灭。此外,CPU961屏蔽基于BD信号、鼓HP信号和FG信号的中断,并且停止施加高电压显影偏压(步骤S210),之后终止本处理。
现在,将说明CPU961和激光器驱动器IC400所进行的SHD操作。
整个SHD控制按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1)第一步骤:在存储器中准备校正数据(第一准备操作);(2)第二步骤:生成和输入基准位置信号;(3)第三步骤:通过从输入基准位置信号起计时来识别扫描位置(即,曝光位置);(4)第四步骤: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的外部计算和传送数据;(5)第五步骤:利用激光器驱动器IC400计算校正位置中的数据;以及(6)第六步骤:利用激光器驱动器IC400对PWM发光期间的激光电流进行调制。
第一准备操作是在步骤S202中进行的。CPU961和激光器驱动器IC400经由寄存器通信接口彼此连接,并且从CPU961经由通信线路474向激光器驱动器IC400给出激光束量校正定时信号(遮光时钟信号,以下称为SHDCLK)。CPU961从导光SHD EEPROM401读出针对第一不均匀校正和第二不均匀校正(以下称为导光SHD)的设置值。这些设置值是在组装激光扫描器104的单位期间在工厂内进行测量和调整的情况下预先写入导光SHD EEPROM401中的以使得与各像高相对应的照射面位置处的光量变为预定光量。
将从导光SHD EEPROM401读出的针对导光SHD的设置值经由寄存器串行通信线路471写入激光器驱动器IC400的存储器421A和421B中。这些设置值是针对各半导体激光器302A和302B按主扫描方向上的20mm的间隔准备的,以使得由8位/256灰度的数据来表示一个点,并且使用所准备的设置值的17个数据项来针对总共34个寄存器进行导光SHD。
CPU961从鼓SHD EEPROM403读出针对第三不均匀校正(以下称为鼓SHD)的设置值。这些设置值是在组装感光鼓102的单位期间在工厂内进行测量和调整的情况下预先写入鼓SHD EEPROM403中,以使得由各像高和从经由信号通信线路455输入鼓HP信号的时间点起计时得到的时间所定义的照射面上的位置处的光量变为预定光量。
将从鼓SHD EEPROM403读出的针对鼓SHD的设置值写入CPU961的未示出的鼓SHD存储器中。这些设置值是针对主扫描方向上的33个点和副扫描方向上的32个点按10mm的间隔以二维网格状图案准备的,并且使用8位/256灰度的关联数据来对总共1056个寄存器的各8位进行鼓SHD。
CPU961从面SHD EEPROM402(其它存储单元)读出针对第四不均匀校正(以下称为面SHD)的设置值(第三校正数据)。这些设置值是在组装激光扫描器104的单位期间在工厂内进行测量和调整的情况下预先写入面SHDEEPROM402中,以使得各自由从经由串行通信线路458输入FG信号的时间点起计时得到的时间所定义的多面镜202的各邻接面之间的浓度不均匀衰减为预定的不均匀水平。
将用于执行面SHD的控制指示写入CPU961的未示出的面SHD存储器中。准备与多面镜的每一次转动时的副扫描线的数量相对应的数量的设置值。在本实施例中,多面镜202具有五个面并且使用两个激光束,因而针对总共10个寄存器的各8位进行面SHD。
CPU961根据来自鼓HP传感器731的HP信号来进行鼓马达控制,由此将感光鼓102控制为固定速度转动。也就是说,CPU961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得HP信号的生成的重复周期变得稳定,由此该重复周期恒定。此外,在APC变得稳定的情况下,CPU961将多面镜马达203控制为固定速度转动。也就是说,CPU961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得BD212生成BD信号的重复周期变得大致恒定。
CPU961使用鼓HP信号和BD信号作为中断信号并且还使用FG信号作为多边形面识别信号,来输出针对感光鼓102的主扫描控制和副扫描控制中使用的周期性信号和多边形转动控制中使用的周期性信号。
图11A~11C是说明从图9所示的CPU961输出的周期性信号时使用的图,其中图11A示出作为感光鼓102的副扫描(以下称为鼓副扫描)控制所用的周期性信号的鼓计数器时钟信号,图11B示出作为感光鼓102的主扫描(以下称为鼓主扫描)控制所用的周期性信号的鼓计数器时钟信号,并且图11C示出作为多边形转动控制所用的周期性信号的多边形面计数器时钟信号。
CPU961生成图11A所示的鼓计数器时钟信号(预定频率的第一时钟信号,以下称为VCLK),作为感光鼓102的副扫描控制中使用的周期性信号。CPU961以鼓HP信号的下降沿为基准来重置VCLK计数器(第一计数器)。然后,CPU961在各扫描期间从预定的第一时间到预定的第二时间为止基于作为未示出的晶体振荡时钟的20MHz时钟的计时,以约1.6msec的重复周期生成VCLK脉冲。
CPU961按等间隔生成VCLK(第一时钟信号)的与感光鼓102的一次转动大致相对应的512个脉冲。VCLK的各脉冲数相对于鼓HP信号表示与感光鼓表面上的各位置相对应的时刻。
VCLK的各脉冲在感光鼓102按每800msec进行一次转动的速度时、将形成与一次转动相对应的数据的32个块数据项各自分割成16个分割部的情况下的一步长的位置单位相对应,并且在分割部的各邻接对之间进行数据的线性插值。感光鼓102的一次转动与16000000计数相对应,一块与500000计数相对应,并且一个VCLK脉冲与31250计数相对应。该VCLK的副扫描时钟计数在感光鼓的一次转动期间计数为0~511,并且针对感光鼓102的各转动进行循环计数。此外,CPU961根据BD信号来锁存计数值,因而副扫描的块在一次主扫描期间不前进。锁存的副扫描时钟计数值成为从二维鼓存储器(未示出)读出的地址的高阶位。
CPU961生成图11B所示的鼓计数器时钟信号(预定频率的第二时钟信号,以下称为HCLK)作为针对感光鼓102的主扫描控制所用的周期性信号。CPU961最初根据VCLK来识别鼓表面上的副扫描位置,并且在沿着当前扫描线的扫描期间保持一个副扫描位置。然后,CPU961以BD信号的下降沿为基准来重置主扫描位置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并且计算一次扫描期间鼓表面上的鼓SHD数据。注意,主扫描位置计数器在激光束的一个扫描周期内计数为0~31,并且该计数值针对每一扫描周期循环。
CPU961生成图11C所示的多面镜面计数器时钟信号(预定频率的第三时钟信号,以下称为PCLK)作为多边形转动的控制所用的周期性信号。CPU961根据FG信号的下降沿和与BD信号的下降沿相对应的PCLK来识别激光束入射到多面镜的反射面中的哪个反射面。CPU961对多面镜面计数器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并且计数值在多面镜202的一次转动期间计数为0~4,并且针对多面镜202的每一次转动而循环。CPU961在沿着一个扫描线的扫描期间针对各激光器保持一个面信息项。
因而,CPU961通过SHD序列来进行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外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针对副扫描的各校正位置的识别。
图12是示出多激光的一次扫描期间的遮光时钟信号的示例的图。
作为主扫描的周期性信号,使用SHDCLK。CPU961以BD信号的下降沿为基准来重置未示出的计数器。然后,CPU961在一次扫描期间从预定的第一时间到预定的第二时间基于利用晶体振荡时钟所进行的计时,按约0.4μsec的重复周期生成SHDCLK脉冲。CPU961根据与SHDCLK开始时刻相关联的位置和与SHDCLK结束时刻相关联的位置来生成与视频区域大致相对应的512个脉冲,并且按等间隔生成总共524个脉冲、即这512个脉冲和调整用的12个脉冲。相对于BD信号,SHDCLK的各脉冲数表示激光器驱动器IC400进行SHD校正位置的计算和SHD校正所用的计算以及使APC发光DA部404A和404B工作的各定时。
更具体地,预先设置用作基准的作为BD周期的400μsec、以及用作基准的分别作为在BD信号的生成之后经过的并且与视频区域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相关联的各时间段的10μsec和214.8μsec。基准BD周期和定义视频周期的在BD信号脉冲的生成之后经过的时间段是作为用于再现在工厂内生产光束扫描装置104和感光鼓102的情况下使用测量工具预先测量到的光学不均匀位置和鼓不均匀位置的条件的值,并且是与同各存储器中的数据相关联的周期相对应地定义的。
因而,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所进行的SHD校正中,识别出了主扫描方向上的各校正位置。
接着,CPU961将鼓SHD数据和面SHD数据作为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的外部准备的SHD校正数据(第二校正数据)传送至激光器驱动器IC400的FIFO存储器422和423,从而以一次扫描为单位来传送一次扫描所用的SHD校正数据的一行。
图13是示出多激光的一次扫描期间的校正数据和光量校正时刻的示例的图。
图13示出在不均匀校正数据串行通信总线473上的信号、作为来自并行转换器472的输出的相对于FIFO存储器423和422及存储器421A和421B的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BD信号的发生定时,并且示出将针对一次扫描的各鼓SHD数据项Z、I、J、K和L以及针对一次扫描的各面SHD数据项W、L、M、P和Q交替地保持在相关联的存储器中的状态。此外,通过第一准备操作来预先将针对一次扫描的导光SHD数据项a和b保持在存储器421A和421B中。
图14是图9所示的CPU961所执行的BD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FIFO存储器422和423是FIFO存储器,并且数据预先被累积在FIFO存储器422和423中并用于进行下一扫描线的校正。因此,激光器驱动器IC400针对副扫描位置和识别出的多边形面,使用前一扫描中获取到的数据来起作用。此外,仅需在前一扫描期间完成针对一个扫描线的校正数据的传送,因而,在CPU961的逐次计算的定时进行数据传送。
首先,在接收到BD信号时、即在发生BD中断时(步骤S301),CPU961将用于切换二重存储器(缓冲器)的指示输出至激光器驱动器IC400,并且生成SHDCLK脉冲。然后,CPU961清除未示出的HCLK计数器,并且生成HCLK脉冲(步骤S302)。
然后,CPU961锁存鼓SHD的副扫描位置,使用内部计数器(第三计数器)对PCLK脉冲计数,并且清除利用FG信号所设置的基准(步骤S303)。如上所述,CPU961最初根据VCLK识别鼓表面上的副扫描位置,并且在沿着当前扫描线的扫描期间保持一个副扫描位置。然后,CPU961以BD信号的下降沿为基准来重置主扫描位置计数器,并且计算一次扫描期间鼓表面上的鼓SHD数据。
此时,CPU961通过基于利用VCLK和HCLK识别出的鼓表面位置附近的四个点的鼓SHD校正数据项进行线性插值,计算一个鼓SHD校正数据项(步骤S304)。与此并行地,CPU961通过串行通信来将与利用PCLK识别出的多面镜202的一个多边形面相关联的、各自由8位构成且总共为16位的针对各激光器的两个面SHD校正数据项串行传送至激光器驱动器IC400。
不均匀校正的通信所使用的不均匀校正数据串行通信总线473包括针对作为双缓冲寄存器的FIFO存储器422和423的切换信号所用的线、时钟信号所用的线以及两条数据线(以下分别称为MS、WCLK、WD1和WD2)这四条信号线。分别经由WCLK、WD1和WD2传输的时钟信号和两种数据的传输定时如图13所示。WD1将与根据BD信号的一次扫描的视频区域相关联的、由33项的8位数据构成的总共264位的鼓SHD校正数据传输至激光器驱动器IC400。
WD2将与利用PCLK识别出的多面镜202的一个多边形面相关联的、各自由8位构成且总共为16位的针对各激光器的上述两个面SHD校正数据传输至激光器驱动器IC400。MS和WCLK传输作为WD1和WD2共用的通信控制信号的切换信号和时钟信号。
在图13中,通过WCLK传输的时钟信号表示具有如下频率(8MHz)的时钟脉冲的生成的定时,其中,该频率是通过串行数据传送的数据传送所需的HCLK的频率的八倍。通过MS传输的切换信号是与BD信号同步地生成的,并且根据切换信号的脉冲的下降沿来反转双缓冲寄存器(FIFO存储器422和423)各自的状态。
如上所述,CPU961通过WD1和WD2来串行传送8位数据并且通过WCLK来传送时钟信号(步骤S305)。例如,如图13所示,对已经由WD1传送的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各自与四次连续扫描相关联的各鼓SHD数据组I、J、K和L进行缓冲。同样,对已经由WD2信号线传送的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两个激光器的)各自与四次连续扫描相关联的各面SHD数据组N、M、P和Q进行缓冲。然后,CPU961判断是否已传送了上述一个数据组的33个数据项(步骤S306)。在33个数据项的传送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306中为“否”),CPU961继续传送该数据。另一方面,在已传送了33个数据项的情况下(步骤S306中为“是”),CPU961终止BD中断处理(步骤S307)。注意,各面SHD数据组的数据量小于33个数据项的数据量,因而这33个数据项的数据传送的终止是这两种数据的数据传送的终止。
如上所述,CPU961与不同的33个HCLK脉冲中的各脉冲同步地传送SHD校正数据。CPU961以约1μsec的重复周期进行计算处理并且通过串行通信将该数据传送至激光器驱动器IC400。并行转换器472将8位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将转换得到的数据写入FIFO存储器422和423。
图15是图9所示的CPU961所执行的HP中断处理的流程图。
在接收到鼓HP信号时、即在发生HP中断时(步骤S401),CPU961清除VCLK计数器,并且生成VCLK脉冲(步骤S402)。然后,CPU961终止该HP中断处理(步骤S403)。
接着,将说明激光器驱动器IC400所进行的各校正位置处的数据计算。
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中,根据SHDCLK的定时针对半导体激光器302A从FIFO存储器423读出第一数据,并且从FIFO存储器422和存储器421A读出数据项。在以下计算中,将所读出的所有数据项分别作为8位/256灰度的数据来处理。例如,如图13所示,已经由WD1传送的各自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各鼓SHD数据组I、J、K和L是在延迟了一次扫描的情况下从FIFO存储器422读出的。同样,已经由WD2传送的各自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各面SHD数据组N、M、P和Q是在延迟了一次扫描的情况下从FIFO存储器423读出的。
利用线性插值部426和425A来分别对从FIFO存储器422输出的数据项和从存储器421A输出的数据项。线性插值部426首先从FIFO存储器422选择性地读出针对32个块的33个数据项中的夹持当前位置的两个数据项。16个SHDCLK脉冲与一个块相对应,并且线性插值部426通过基于与所读出的两个数据项的距离关系进行16分割线性插值来计算线性插值后的数据项。例如,由g(I)来表示基于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数据I所计算出的鼓SHD线性插值后数据。
另一方面,线性插值部425A从存储器421A选择性地读出针对16个块的17个数据项中的夹持当前位置的两个数据项。32个SHDCLK脉冲与一个块相对应,并且线性插值部425A通过基于与所读出的两个数据项的距离关系进行16分割线性插值来计算线性插值后的数据项。例如,由函数f(a)来表示基于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数据“a”所计算出的针对一个激光器的导光SHD线性插值后数据。
将来自线性插值部426的输出和来自线性插值部425A的输出提供至乘法器424A,其中在乘法器424A中将这些输出彼此相乘。从FIFO存储器423读出的面SHD数据由针对各激光器的各成分构成。例如,由Na和Nb来表示针对各多边形面的面SHD数据组N的成分,其中各后缀“a”和“b”表示与半导体激光器302A和302B的关联。将来自乘法器424A的输出(数据)和来自FIFO存储器423的输出提供至乘法器427A,其中在乘法器427A中将这些输出彼此相乘。然后,从乘法器427A输出一个校正数据项。然后,光衰减计算部410A根据该输出校正数据来计算光衰减量。
针对表示与512个校正位置相对应的时刻的512个SHDCLK脉冲进行该计算。用于从存储器421A以及FIFO存储器422和423读取数据的处理、以及线性插值部425A和426所执行的计算处理是通过流水线处理来在与6个SHDCLK脉冲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的,并且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至光衰减计算部410A。
在该处理中,根据最初的SHDCLK脉冲的生成,从校正分布曲线提取最初的数据项并对该数据项进行计算,然后通过根据基于最初的SHDCLK脉冲所计算出的第6个SHDCLK脉冲的生成改变设置在APC发光DA部404A中的值来校正从半导体激光器302A发射的光量。因此,根据与主扫描中的预定SHD位置相对应的SHDCLK脉冲的生成之前的6个SHDCLK脉冲来开始针对预定的SHD位置的校正处理。
对于半导体激光器302B,使用从FIFO存储器423读出的第二数据以及从FIFO存储器422和存储器421B输出的数据项。然后,线性插值部426和425B、乘法器424B和427B以及光衰减计算部410B进行与半导体激光器302A相同的处理。
如以上参考图7所述,来自半导体激光器302B的激光束在延迟了42.3μm的情况下沿着与来自半导体激光器302A的激光束的扫描线邻接的扫描线在扫描面上扫描,因而校正时刻延迟了与42.3μm相对应的时间。该延迟量与6个SHDCLK脉冲相对应,因而APC发光DA部404B在从视频区域的开始起的6个SHDCLK脉冲之后开始其操作。
由于以与来自半导体激光器302A的激光束相同的方式也在视频区域中对来自半导体激光器302B的激光束进行SHD校正,因此在左后端处设置有6个附加SHDCLK脉冲,由此调整之后的SHDCLK脉冲数在预定的激光扫描光量校正时刻之前和之后增加了6个SHDCLK脉冲。
注意,利用APC发光DA部404A和404B对PWM IC905调制后的激光电流进行并行处理,由此进行校正操作。例如,如图13所示,在延迟了一次扫描的情况下从相关联的各FIFO存储器(缓冲器)422和423读出经由WD1所传送的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鼓SHD数据组I和经由WD2所传送的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针对两个激光的面SHD数据组N,并且对这两个数据组进行上述处理以给出由以下等式表示的基于激光电流调制的模拟数据。
APC发光DA部404A的校正DA值={f(a)×g(I)×Na}
APC发光DA部的校正DA值={f(b)×g(I)×Nb}
图13所示的校正DA(404A和404B)的波形是纵轴表示模拟值的校正DA值的示意表示。
各扫描中的半导体激光器302A的校正DA(404A)的模拟值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与SHD校正开始之后的6个SHDCLK脉冲的时刻和SHD校正终止之前的6个SHDCLK的时刻相对应。
各扫描中的半导体激光器302B的校正DA(404B)的模拟值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与SHD校正开始之后的12个SHDCLK脉冲的时刻和SHD校正终止的时刻相对应。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视频区域中以APC光量为基准来在与SHDCLK相对应的位置处能够进行SHD校正,并且使通过传送预先准备和设置的SHD校正数据所计算出的激光束量校正数据在与SHDCLK相对应的位置处有效。结果,可以利用所有浓度不均匀已被校正的适当光量来对图像曝光区域进行曝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针对各不均匀校正对象使校正分布曲线适当,因而可以减少存储器容量并且降低数据传送量。此外,针对导光不均匀的第一校正分布曲线和第二校正分布曲线是光束扫描装置104的各单元特有的分布曲线,并且在多个扫描之间没有改变。因此,通过预先经由寄存器串行通信将从光束扫描装置104的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导光SHDEEPROM104读取的数据存储在光束扫描装置104的存储器421A和421B中,无需传送与激光数相对应的SHD数据项,从而使得可以简化不均匀校正数据串行通信总线473。
此外,针对与鼓相关联的不均匀的第三校正分布曲线是感光鼓102的各单元特有的分布曲线,并且存储在光束扫描装置104外部的鼓SHD EEPROM403中。此外,对于光束扫描装置104,即使在要对所有的激光器进行二维鼓SHD校正的情况下也无需进行与多激光束相对应的数据传送,并且此外,即使在由于导光不均匀灰度高于二维鼓SHD校正灰度因而需要大量校正数据的情况下,也无需进行与导光不均匀灰度相对应的数据传送。因此,无需将大量数据传送至光束扫描装置104,从而还可以简化不均匀校正数据串行通信总线473。此外,这样使得无需在光束扫描装置104中设置大容量存储器,从而使得可以简化存储器结构。
另外,针对由面倾斜误差所引起的不均匀的第四校正分布曲线是多面镜202的面数特有的分布曲线,并且被保持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外部的面SHDEEPROM402中。此外,利用激光器驱动器IC400来进行叠加计算,因而无需将数量与多面镜的面数相对应的多面镜数据项保持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中,从而使得可以简化激光器驱动器IC400的存储器结构。
如上所述,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的内部或附近设置进行遮光校正中的线性插值和叠加计算的计算部,由此可以使这些计算电路集成于电路板或IC内,从而使得可以以高精度和低成本实现激光束量校正。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针对32个块进行鼓SHD、并且针对16个块进行导光不均匀的校正,但在考虑到最终校正控制位置的分辨率的情况下,在校正分辨率是整数比的情况下较容易进行计算。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通过示例方式已经说明了具有两个激光发射装置的VCSEL,但可以使用除VCSEL以外的端部发光激光器。此外,本实施例可应用于具有三个以上的激光发射装置的激光器。成本缩减的效果随着激光发光装置的数量增多而变大。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已经说明了将针对导光不均匀、与鼓相关联的不均匀和由于面倾斜误差所引起的不均匀的三种校正分布曲线叠加的示例,但本发明可应用于针对诸如与中间转印带相关联的不均匀、由于图像驱动单元的振动所引起的不均匀和显影高压周期内的不均匀等的四个以上的不均匀的维数不均匀分布曲线的组合。此外,本发明可应用于针对鼓遮光和多个激光器的分布曲线的组合。特别地,在简化了数量上与来自多个激光器的光束数相对应的分布曲线的传送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有利效果大,并且可以以低成本对激光束量进行校正。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将鼓SHD的重复周期设置为10mm、并且将导光不均匀的重复周期设置为20mm,但这些并非限制性的,并且可以设置除这些周期以外的不均匀相关的重复周期,并且插值计算和叠加计算使得可以在减少光量级差的情况下进行平滑的激光束量校正。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内设置有用于存储导光不均匀分布曲线的导光SHD EEPROM401,但该EEPROM可以设置在激光器驱动器IC400的外部,只要导光SHD EEPROM401作为光束扫描装置104的组装单位或维修要更换的组件单位与激光器驱动器IC400并列安装在同一组件单元或电路板单元上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在多面镜马达203内设置有用于存储由于面倾斜误差所引起的不均匀分布曲线的面SHD EEPROM402,但该面SHDEEPROM402可以设置在多面镜马达203的外部,只要面SHD EEPROM402作为光束扫描装置104的组装单位或为了维修而要更换的组件单位与多面镜马达203并列安装在同一组件单元或光束扫描装置单元上即可。此外,一个EEPROM可以共用作为与导光不均匀分布曲线和面倾斜误差不均匀分布曲线相关联的EEPROM。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通过示例已经说明了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和该彩色图像形成设备所配备的光束扫描装置,但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该彩色图像形成设备,而且可以是以黑白进行图像形成的单色图像形成设备和该单色图像形成设备中所包括的光束扫描装置。
如通过上述说明显而易见,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CPU961用作输出单元和计算单元,并且激光器驱动器IC400用作控制单元。此外,鼓HP传感器731、BD212和CPU961用作识别单元。此外,晶体振荡器480和CPU961用作信号生成单元。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例如,可以使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控制方法由光束扫描装置和设置在该光束扫描装置的外部的控制单元来执行。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和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其中,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的各步骤。由于该原因,例如经由网络或者通过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本申请要求2012年4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02875和2013年4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086665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感光构件;
光束扫描装置,其包括:
多个光源,用于发射用于使所述感光构件曝光的光束,以及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于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一校正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包括与所述多个光源分别相关联的多个数据项;
输出单元,用于将用于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二校正数据输出至所述光束扫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是对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各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时共通使用的校正数据;以及
控制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光束扫描装置中,并且用于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包括与所述多个光源分别相关联的多个数据项的所述第一校正数据、以及从所述输出单元输入的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来对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各光源要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光束扫描装置还包括:旋转多面镜,用于使从所述多个光源发射的多个光束发生偏转,以使得多个光束对所述感光构件进行扫描;以及光学构件,用于将所述旋转多面镜偏转后的多个光束引导至所述感光构件,以及
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包括用于对由于所述光学构件的光学特性所引起的各光束的光量变化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包括用于对由于所述光学构件的光学特性所引起的各光束沿着该光束对所述感光构件进行扫描的扫描方向的光量变化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校正数据包括与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多个区域中的各区域的电位特性的不均匀性相关联的校正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光束扫描装置还包括其它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其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于针对所述旋转多面镜的多个反射面中的各反射面来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
所述输出单元从所述其它存储单元读出用于针对所述旋转多面镜的多个反射面中的各反射面来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校正数据包括用于针对所述旋转多面镜的多个反射面中的各反射面来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还包括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感光构件上的利用从所述多个光源发射的多个光束要曝光的曝光位置,以及
所述输出单元基于所述识别单元识别出的曝光位置来将与所述曝光位置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校正数据输出至所述光束扫描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还包括信号生成单元,所述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预定频率的第一时钟信号,
其中,所述识别单元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针对所述感光构件所设置的旋转基准位置,以及
计数器,用于根据检测到所述旋转基准位置来开始对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进行计数,
其中,所述识别单元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来识别利用从所述多个光源发射的光束在所述感光构件的转动方向上要曝光的曝光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还包括: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旋转多面镜,用于使从所述多个光源发射的多个光束发生偏转,以使得多个光束对所述感光构件进行扫描,以及
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旋转多面镜偏转后的光束,
其中,所述识别单元包括用于根据所述光接收单元接收到光束来开始对所述时钟信号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并且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来识别利用从所述多个光源发射的光束在扫描方向上要曝光的曝光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还包括:
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输出与所述旋转多面镜的转动位置相对应的转动位置信号,以及
识别单元,其包括用于根据从所述信号输出单元输出了所述转动位置信号来开始对所述时钟信号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并且用于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来识别所述多个反射面中的多个光束入射的反射面,
其中,所述其它存储单元输出各自用于与所述旋转多面镜的多个反射面中的各反射面相关联地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项中的、与所述识别单元识别出的反射面相关联的一个校正数据项。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和光束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束扫描装置包括:多个光源,用于发射用于使所述感光构件曝光的光束;以及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于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一校正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包括与所述多个光源分别相关联的多个数据项,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利用配置在所述光束扫描装置的外部的控制单元来输出用于对所述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的第二校正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是对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各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校正时共通使用的校正数据;
利用所述光束扫描装置来从所述存储单元读出所述第一校正数据;以及
基于包括多个数据项的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和从所述控制单元输入的所述第二校正数据来对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各光源要发射的光束的光量进行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02875 | 2012-04-27 | ||
JP2012-102875 | 2012-04-27 | ||
JP2013086665A JP6188395B2 (ja) | 2012-04-27 | 2013-04-17 | 画像形成位置の補正制御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13-086665 | 2013-04-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76697A true CN103376697A (zh) | 2013-10-30 |
CN103376697B CN103376697B (zh) | 2016-05-25 |
Family
ID=48143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6392.6A Active CN103376697B (zh) | 2012-04-27 | 2013-04-28 | 控制图像形成位置的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29352B2 (zh) |
EP (1) | EP2657782B1 (zh) |
JP (1) | JP6188395B2 (zh) |
KR (1) | KR101620664B1 (zh) |
CN (1) | CN10337669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1767A (zh) * | 2014-07-25 | 2016-02-03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准直透镜对箱体的固定方法、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135326A (zh) * | 2017-04-11 | 2017-09-05 | 黄河科技学院 | 一种图像成型转换设备 |
CN107991846A (zh) * | 2014-06-12 | 2018-05-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478030A (zh) * | 2017-06-20 | 2019-03-1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557789A (zh) * | 2018-12-24 | 2019-04-02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Lsu识别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03065B2 (ja) * | 2014-01-23 | 2017-09-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レーザ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20101B2 (ja) * | 2014-03-19 | 2018-05-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を走査する光ビームの光量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補正データの生成方法 |
JP2015227986A (ja) * | 2014-06-02 | 2015-12-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光走査装置の調整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6824653B2 (ja) * | 2016-07-13 | 2021-02-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26150B2 (ja) * | 2016-11-17 | 2019-06-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939302B2 (ja) * | 2017-09-15 | 2021-09-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444690B2 (ja) * | 2020-04-21 | 2024-03-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駆動装置および当該マルチビーム光源駆動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マルチビーム光源駆動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5212A (ja) * | 1997-08-18 | 1999-03-05 | Sharp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80124125A1 (en) * | 2006-11-24 | 2008-05-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
US20090003862A1 (en) * | 2007-06-29 | 2009-01-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US20110043594A1 (en) * | 2009-08-24 | 2011-02-24 | Hidetoshi Yamashita |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optical writing method |
CN102193388A (zh) * | 2010-03-09 | 2011-09-2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63226B2 (ja) * | 1999-02-24 | 2006-04-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 |
JP2005070069A (ja) * | 2003-08-21 | 2005-03-1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62485A (ja) * | 2004-03-16 | 2005-09-2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510645B2 (ja) * | 2005-01-14 | 2010-07-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60508A (ja) * | 2005-12-09 | 2007-06-28 | Ricoh Co Ltd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60780B2 (ja) * | 2007-07-02 | 2012-06-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走査装置、光量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869112B2 (en) * | 2008-07-25 | 2011-01-11 | Prysm, Inc. | Beam scanning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polygon scanner for display and other applications |
JP5404321B2 (ja) * | 2008-11-05 | 2014-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60084B2 (ja) * | 2009-03-12 | 2014-04-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3550B2 (ja) * | 2009-11-13 | 2014-04-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1743B2 (ja) * | 2010-02-02 | 2014-03-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光量補正方法 |
-
2013
- 2013-04-17 JP JP2013086665A patent/JP6188395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4-24 EP EP13165036.8A patent/EP26577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4-26 US US13/871,369 patent/US9229352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4-26 KR KR1020130046758A patent/KR10162066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4-28 CN CN201310156392.6A patent/CN1033766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5212A (ja) * | 1997-08-18 | 1999-03-05 | Sharp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80124125A1 (en) * | 2006-11-24 | 2008-05-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
US20090003862A1 (en) * | 2007-06-29 | 2009-01-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US20110043594A1 (en) * | 2009-08-24 | 2011-02-24 | Hidetoshi Yamashita |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optical writing method |
CN102193388A (zh) * | 2010-03-09 | 2011-09-2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91846A (zh) * | 2014-06-12 | 2018-05-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991846B (zh) * | 2014-06-12 | 2022-02-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RE50141E1 (en) | 2014-06-12 | 2024-09-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forming apparatus |
CN105301767A (zh) * | 2014-07-25 | 2016-02-03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准直透镜对箱体的固定方法、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301767B (zh) * | 2014-07-25 | 2018-10-0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准直透镜对箱体的固定方法、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135326A (zh) * | 2017-04-11 | 2017-09-05 | 黄河科技学院 | 一种图像成型转换设备 |
CN107135326B (zh) * | 2017-04-11 | 2018-04-17 | 黄河科技学院 | 一种图像成型转换设备 |
CN109478030A (zh) * | 2017-06-20 | 2019-03-1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478030B (zh) * | 2017-06-20 | 2021-08-3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557789A (zh) * | 2018-12-24 | 2019-04-02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Lsu识别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557789B (zh) * | 2018-12-24 | 2021-07-30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激光扫描单元识别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286134A1 (en) | 2013-10-31 |
EP2657782A2 (en) | 2013-10-30 |
KR101620664B1 (ko) | 2016-05-12 |
US9229352B2 (en) | 2016-01-05 |
JP6188395B2 (ja) | 2017-08-30 |
EP2657782B1 (en) | 2020-04-08 |
KR20130121756A (ko) | 2013-11-06 |
EP2657782A3 (en) | 2017-10-04 |
JP2013240996A (ja) | 2013-12-05 |
CN103376697B (zh) | 2016-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76697A (zh) | 控制图像形成位置的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及控制方法 | |
KR100846379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 |
CN1782908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 |
US7973817B2 (en) | Pixel clock and pulse-modulation-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685633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424662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94730A (ja) | 光源駆動装置、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95783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3116253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2081229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410210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基准图像的读取方法 | |
CN102890434A (zh) | 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 |
JP439313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04252114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JP201319558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020651B (zh) | 激光控制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6021258A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image process apparatus, image proces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JPH1155472A (ja) |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 |
JP438769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US6757075B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 |
JP201311179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5429682B2 (ja) | 光源駆動装置、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29979C (zh)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
CN104345450A (zh) | 光扫描装置及利用该光走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6850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量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