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0904B - 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60904B CN103260904B CN201180060044.8A CN201180060044A CN103260904B CN 103260904 B CN103260904 B CN 103260904B CN 201180060044 A CN201180060044 A CN 201180060044A CN 103260904 B CN103260904 B CN 1032609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part
- block
- broad cross
- tire
-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5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60C11/0316—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0334—Stiff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5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 B60C2011/1361—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with protrusions extending from the groove bott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轮胎,包括胎面(2),所述胎面设置有形成在大体纵向槽(205-207)和大体横向槽之间的块体(201-204),在这些块体之间特别形成有具有圆形角部的宽阔的交叉部(212),所述交叉部例如通过使块体的轴向成并排关系的周向行的大体横向槽交错而形成,并且其中,在宽阔的交叉部(212)内布置有矮胖状的突出部(216),所述突出部的横向刚度大于周围的块体(201-204)的横向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更为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旨在用于所谓的“开关(on-off)”用途的重载车辆(即,在正常道路路径和越野路径上,典型地在采石场或者建筑场地的泥土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车轮的轮胎。
背景技术
以下文献:WO01/39994、WO2008/064703、US5896905、US6176284描述了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一些轮胎。
发明内容
用于交替地在沥青柏油道路上和在非沥青柏油道路或建筑工地道路上行驶的重载车辆的车轮的轮胎尤其在冬季或者春季期间必须面对在越野路径上行驶时由于胎面槽被捕获的泥填充而产生的低牵引力的问题。
在具有非常宽的槽的胎面中,在实践中不会出现捕获泥的问题。然而,这种轮胎主要用于越野目的。
然而,用于主要在沥青柏油道路上使用并且仅最低限度在越野路径上使用的重载车辆(例如,采石场-建筑工地车辆,例如混凝土混合机或者自动倾卸车)的轮胎通常具有更窄的槽,用于在行驶在沥青柏油路面上时,不会负面地影响舒适度(噪音和振动)和使用寿命(磨损)方面的性能。
在这种类型的轮胎中,存在捕获泥的问题,这是因为持续旋转之后没有排出的泥被压实在胎面槽中,从而由于压力条件(其在块体端部处产生,并且允许最大化滚动表面上的抓地力)的巨大损失而造成轮胎的牵引特性恶化。
而且,被捕获并且压实的泥以极厚的材料填充周围的槽的整个交叉部和部分,直到胎面变得大体平滑为止,这在行驶在湿润和/或滑的路面上时能够引发严重问题。
本申请人意识到提供一种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的胎面的问题,所述重载车辆车轮旨在普通(柏油)道路和越野道路上使用,所述胎面能够为所述轮胎提供在柏油路面上的牵引力、舒适度和噪声水平方面的良好性能,并且同时,当通过泥泞路面时有效排出捕获在槽中的泥块,以便保持泥泞路面上的牵引特性和行驶在湿和/或滑的路面上时的安全特性基本不变。
本申请人已经发现,能够通过这样的胎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述胎面设置有形成在大体纵向和大体横向槽之间的块体,其中,带有圆形角部的特别宽阔的交叉部形成在块体之间,所述交叉部例如通过使块体的成轴向并排关系的圆周行的大体横向槽错开而形成,并且其中,矮粗状的突出部布置在这种宽阔的交叉部内部,所述矮粗壮的突出部的横向刚度大于周围的块体的横向刚度。
在这里以及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中,“横向刚度”指的是,块体或突出部在位于垂直于轮胎的径向方向的平面上(典型地在胎面带的径向外表面的平面上)的一般方向(例如周向或轴向)移动单元位移所需的力。
更低的移动性对应于更高的横向刚度,反之亦然。
本申请人惊奇地发现,上述宽阔的交叉部不会导致在柏油路面上滚动时轮胎产生的噪声水平和/或振动的任何显著增加,并且有利地提供了这样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在行驶在泥泞路面上时具有一系列抓地正面(front)。
矮粗状的突出部允许相应的宽阔的交叉部摆脱在进入胎印区域时由于块体的壁的相互接近的运动产生的抽吸作用而被捕获的泥。特别地,当离开胎印区域时,矮粗状并且刚硬的突出部在底层的带束结构的作用下在径向方向上产生作用于可能被捕获的泥的推力,以有效地排出所述泥。
而且,突出部和周围的块体的不同的横向刚度在周围的块体的活动壁和大体固定的突出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通过致使在宽阔的交叉部进入胎印区域时可能被捕获在该交叉部中的泥自身裂开、破裂和/或撕裂而阻止泥自身被压实。因此,有助于在捕获的泥自身离开胎印区域时排出泥。
因此,轮胎的胎面基本一直保持没有捕获的泥,以便在所述轮胎的胎面行驶的所有地面上保持其牵引特性基本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轮胎在泥泞表面上的牵引力的方法,其中,所述轮胎包括胎面带,并且胎面带包括多个块体,所述块体形成在多条大体横向槽和多条大体纵向槽之间。大体横向槽和大体纵向槽在所述块体之间形成多个交叉部。
所述方法包括形成至少一个宽阔的交叉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包括胎面带的径向内表面的具有重要尺寸的相应部分。宽阔的交叉部允许椭圆内接到所述宽阔的交叉部中,所述椭圆的轴线比形成宽阔的交叉部的大体横向槽和大体纵向槽两者的宽度长。特别地,内接椭圆的轴线中的至少一个轴线的长度等于形成宽阔的交叉部的大体横向槽和大体纵向槽两者的宽度的至少1.5倍。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中布置矮粗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胎面带的径向内表面伸出。所述突出部的体积小于包围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的体积,并且使所述突出部的横向刚度大于周围块体的横向刚度。
当轮胎设置在泥泞路面上的滚动状态时,在宽阔的交叉部进入胎印区域时,通过包围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的相互接近的第一运动将泥块捕获在宽阔的交叉部中。
在宽阔的交叉部离开胎印区域之后,通过包围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的相互分开的第二运动,并结合由布置在宽阔的交叉部中的突出部产生的沿着径向方向的推力,促进从宽阔的交叉部排出泥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胎面带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带包括多个块体,所述块体形成在多个大体横向槽和多个大体纵向槽之间。大体横向槽和大体纵向槽还在所述块体之间形成多个交叉部。
形成在块体之间的多个交叉部包括宽阔的交叉部。每个宽阔的交叉部包括胎面带的径向内表面的相应部分,所述相应部分具有重要的尺寸并且允许椭圆内接到其中,所述椭圆的轴线比形成宽阔的交叉部的所述大体横向槽和所述大体纵向槽两者的宽度长。内接在宽阔的交叉部中的所述椭圆的轴线中的至少一个轴线的长度等于形成宽阔的交叉部的大体横向槽和大体纵向槽两者的宽度的至少1.5倍。
矮粗状的突出部布置在每个宽阔的交叉部中,所述矮粗状的突出部从胎面带的径向内表面的所述部分伸出。突出部的所述矮粗状(即,宽度大于高度的形状)增加了其横向刚度。
突出部的体积还小于包围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的体积,并且使所述突出部的横向刚度大于包围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的横向刚度。
因此,突出部形成坚实且稳定的零件,而不存在薄部分,所述薄部分增加了其整体移动性。
优选地,块体可以根据成轴向并排关系的多个圆周行布置在胎面带中。
优选地,宽阔的交叉部形成在块体的至少一对毗邻的圆周行之间,所述毗邻的圆周行包括沿着横向方向错开的横向槽。
更为优选地,宽阔的交叉部形成在块体的至少两对毗邻的圆周行之间。每对圆周行都可以包括沿着横向方向错开的横向槽。
例如,宽阔的交叉部可以形成在胎面带的位于轴向外部的块体的两对周圆周行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轮胎包括块体的轴向成并排关系的至少四个圆周行。块体的所述至少四个圆周行可以优选地将胎面带的宽度相应地分成宽度基本相等的至少四个部分。“胎面带的宽度”指的是胎面带的径向外轮廓的轴向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人已经发现,这种布置方案有利地允许均化胎印区域中轮胎和滚动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
布置在宽阔的交叉部中的突出部从胎面带的径向内表面伸出的高度优选地小于相应的宽阔的交叉部的深度。例如,所述高度可以介于相应的宽阔的交叉部的深度的25%和75%之间。突出部的高度小于宽阔的交叉部的深度增大了突出部自身(其在进入胎印区域时不会与地面相接触)的横向刚度,以便保持稳定地束缚到胎面带下面的带束结构。
所述突出部的底部表面的尺寸优选地至少等于能够内接在相应宽阔的交叉部中的椭圆的短轴的长度的40%。这允许通过突出部占据胎面带的径向内表面的包括在宽阔的交叉部中的部分的大部分,并且允许形成极其稳定的突出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的形状是截头圆锥状。
优选地,所述突出部的底部表面的轮廓与包围相应的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的壁间隔开。这种解决方案使包围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的壁独立于突出部,从而有助于块体的壁和突出部之间的相对运动,用于阻止压实可能被捕获在宽阔的交叉部自身中的泥。
优选地,至少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包括倾斜的前壁。这种倾斜的前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台阶部,更加优选地包括多个台阶部。在这里以及在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中,块体的“前壁”指的是块体的首先进入胎印区域中的壁。而且,“倾斜的壁”指的是这样的壁,所述壁的径向最靠外的角部不与胎面带的径向内表面处的对应角部(或者接合表面)径向对准。这种倾斜的壁不必具有光滑的表面,并且如上所述可以具有台阶部。在包围宽阔的交叉部的块体的壁中设置台阶部还可以有助于排出捕获在宽阔的交叉部中以及可能捕获在周围槽中的泥。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中,块体的总表面面积和胎面带的总表面面积之间的比等于至少60%。通常,所述比小于80%。
优选地,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的纵向和/或横向槽在胎面带的径向外表面处的宽度不大于25mm。优选地,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的纵向和/或横向槽在胎面带的径向外表面处的宽度不小于约6mm。
在本说明书中还适用以下定义。
轮胎的“赤道面”指的是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成两个对称的相等部分的平面。
轮胎的“周向/圆周”或者“纵向”方向指的是根据轮胎的旋转方向大体定向的方向,或者在任何情况下,相对于轮胎的旋转方向仅略微倾斜(通常,相对于轮胎的旋转方向成小于45°的角度)的方向。
“轴向”方向指的是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横向”方向指的是根据轴向方向大体定向的方向,或者在任何情况下根据相对于轴向方向仅略微倾斜(通常,以相对于轴向方向小于45°的角度)定向的方向。
而且,与纵向和/或横向槽相对于预定方向形成的角度有关的任何值通常表示为绝对值。
附图说明
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为非限制性示例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势,其中:
图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制造的胎面的轮胎的平面视图;
图2是图1的轮胎的胎面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3a是图2中示出的轮胎胎面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所述剖视图沿着图2中示出的线条a-a获得;
图3b是图3a的剖视图的细节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1-2的轮胎的胎面的槽的放大剖视图。所述剖视图沿着图2中示出的线条b-b获得;
图5是图1的轮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1整体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尤其是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特别地,轮胎1适于安装在重载车辆的牵引轴上。然而,并不排除所述轮胎1也能够安装在车辆的转向轴上。轮胎1包括胎面带2。
胎面带2包括多个块体,所述多个块体形成在多个大体横向槽和多个大体纵向槽之间。所述块体以轴向并排关系按照多个周向行布置。
优选地,胎面带2的由块体占据的总表面面积和胎面带的整个表面面积的比等于至少60%。通常,所述比小于80%。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该比等于约69%。
胎面带2的块体呈大体多边形形状(不考虑拐角的圆滑过渡),优选地成凸多边形形状。优选地,这种多边形具有四个至八个侧边。
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轮胎包括四行周向块体行A、B、C、D,所述周向块体行A、B、C、D轴向成并排关系。四行周向块体行将胎面带的宽度分成宽度大体相同的相应四个部分。换言之,属于周向槽A、B、C、D的块体沿着轴向方向具有相同的最大的宽度。例如,这可以对应于周向行A、B、C、D的块体的轴向方向上的最小和最大的最大宽度之间的差,所述差小于块体自身的最大的最大宽度的10-20%。
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周向块体行A、B、C、D通过具有Z字形进程的大体纵向槽相互分开。
在每个周向行A、B、C、D中,块体由大体横向槽而相互分开。这种大体横向槽可以优选地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
胎面2优选地为定向型(directionaltype),即,所述胎面2具有优选地用R表示的滚动方向。
如参照图2在下文充分示出的那样,大体纵向槽和大体横向槽之间的交叉部包括相当宽阔的交叉部,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中布置有突出部。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在周向块体行A-B和周向块体行C-D之间能够看见这些宽阔的交叉部和这些突出部。
如在图5中充分示出的那样,轮胎1包括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3,所述胎体帘布层103由增强帘线制成,所述增强帘线通常由金属制成并且包括在弹性体基材中。
胎体帘布层103具有相对的端部边缘103a,所述端部边缘103a与相应的胎圈芯104相结合。所述胎圈芯104布置在轮胎1的通常称作“胎圈”的区域105中。
弹性体填充件106(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其被分成两个径向叠置的部分)被施加到胎圈芯104的径向外周边缘上,所述弹性填充件106占据限定在胎体帘布层103和胎体帘布层103的相应端部边缘103a之间的空间。胎圈芯104保持轮胎1牢固地固定到车轮轮辋中的锚固座部,从而防止胎圈105在运行期间从这种座部中脱落。
特定的增强结构(例如鳍状件(flipper)102)可以设置在胎圈105处,所述增强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提高向轮胎1传递转矩的性能。
带束结构109施加在相对于胎体结构102的径向外部位置,所述带束结构109优选地包括若干带束层(在示出的具体示例中包括四个层109i、109ii、109iii、109iv),所述若干带束层径向叠加地布置并且具有通常由金属制成的增强帘线,所述增强帘线成交叉定向和/或相对于轮胎1的圆周展开部的方向基本平行定向。在图5示出的轮胎的带束结构109中,层109ii、109iii和109iv包括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X-X倾斜定向的增强帘线,而层109i包括基本沿着周向方向(通常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X-X的方向成小于5-6°的角度)定向的增强帘线。
也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胎面带2相对于带束结构109施加在径向外部位置。
在胎体结构102的侧向表面上还施加有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相应侧壁111,每个所述侧壁111从胎面带2的相对的侧边缘中的一个延伸到胎圈105。
图2更为详细地示出了图1的轮胎的胎面2的一部分。图3a示出了胎面2的沿着由图2中的a-a表示的虚线获得的截面。
参照图2和图3a,胎面带2包括多个块体201、202、203、204。
块体201和204根据位于胎面带2的轴向最靠外的区域中的相应的周向行A和D布置。
块体202和203根据相对于周向行A和D位于轴向内部位置的相应的周向行B和C布置。
块体201、202、203、204形成在多个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多个大体纵向槽205、206、207之间。
大体横向槽208使轴向外部周向行A的块体201周向相互分开。优选地,横向槽208相对于轴向方向略微倾斜。例如,所述横向槽208可以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介于0°和30°、优选地介于0°和25°之间的角度。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横向槽208相对于轴向方向成约14°的角度。
大体横向槽209使轴向内部周向行B的块体202周向相互分开。优选地,横向槽209相对于轴向方向略微倾斜。例如,所述横向槽209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介于0°和40°、优选地介于0°和35°之间的角度。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横向槽209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约21°的角度。
优选地,由块体的轴向内部周向行B的大体横向槽209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由块体的轴向外部周向行A的大体横向槽208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的角度。
大体横向槽210使轴向内部周向行C的块体203沿着周向相互分开。优选地,横向槽210相对于轴向方向略微倾斜。例如,所述横向槽210可以相对于轴向方向成介于0°和40°、优选地介于0°和35°之间的角度。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横向槽210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约21°的角度。
大体横向槽211使轴向外部周向行D的块体204沿着周向相互分开。优选地,横向槽211相对于轴向方向略微倾斜。例如,所述横向槽211可以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介于0°和30°、优选地介于0°和25°之间的角度。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横向槽211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约14°的角度。
优选地,由块体的轴向内部周向行C的大体横向槽210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由块体的轴向外部周向行D的大体横向槽211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的角度。
优选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的在胎面2的径向外表面上测量到的宽度不大于25mm。优选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的在胎面2的径向外表面上测量到的宽度不小于6mm。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的宽度为约17-19mm(由于轮胎2的节距的周向延伸部的变化,沿着圆周方向能够预料到的宽度变化)。
优选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的深度等于至少20mm,更加优选地等于至少22mm。
优选地,大体横向槽208、209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的角度与大体横向槽210、211形成的角度具有相反的符号(sign)。由此,整个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形成“箭头”,该“箭头”的尖端指向在图2中用R表示的轮胎滚动方向。
优选地,大体横向槽208、209按照沿着圆周方向错开(staggered)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大体横向槽210、211沿着周向方向错开的方向延伸。
大体纵向槽205沿着轴向方向使块体201的圆周行A与块体202的圆周行B分开。优选地,大体纵向槽205相对于平行于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略微倾斜。例如,所述大体纵向槽205可以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形成介于0°和30°、优选地介于0°和25°之间的角度。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大体纵向槽205相对于平行于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形成约13°的角度。
大体纵向槽206沿着轴向方向使块体202的圆周行B与块体203的圆周行C分开。优选地,大体纵向槽206相对于平行于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略微倾斜。例如,所述大体纵向槽206可以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形成介于0°和40°、优选地介于0°和35°之间的角度。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大体纵向槽206相对于平行于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形成约24°的角度。
大体纵向槽207沿着轴向方向使块体203的圆周行C与块体204的圆周行D分开。优选地,大体纵向槽207相对于平行于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略微倾斜。例如,所述大体纵向槽207可以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形成介于0°和30°、优选地介于0°和25°之间的角度。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槽207相对于平行于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形成约13°的角度。
优选地,由大体纵向槽206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由大体纵向槽205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形成的角度。
优选地,由大体纵向槽206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由大体纵向槽207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形成的角度。
优选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的在胎面2的径向外表面上测量到的宽度不大于约25mm。优选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在胎面2的径向外表面上测量到的宽度不小于约6mm。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大体纵向槽205、206、207的宽度为约7-8mm。
优选地,大体纵向槽205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与由大体纵向槽207形成的角度具有相反的符号。
优选地,大体纵向槽206相对于平行于赤道面的方向的倾斜沿着圆周交替,以形成在块体202的周向行B和块体203的周向行C之间延伸的Z字形槽。
优选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的最大深度等于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的最大深度。
在图2和3a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块体201、202、203、204之间设置有所谓的“连接部(tie)”,即,大体纵向槽208、209、210、211中的深度减小。这种方案允许块体201、202、203、204的沿着轴向方向的刚度增大。
优选地,与位于轴向最靠外位置的槽205、207中的深度减小相比,位于轴向最靠内位置的大体纵向槽206中的深度减小更大。
例如,在块体201和202之间的大体纵向槽205中,深度减小可以设置为相对于大体横向槽的最大深度的约15-30%;在块体203和204之间的大体纵向槽207中,深度减小可以设置为相对于大体横向槽的最大深度的15-30%;在块体202和203之间的大体纵向槽206中,深度减小可以设置为相对于大体横向槽的最大深度的约30-50%。
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大体纵向槽205、206、207在块体201、202、203、204之间相互形成多个交叉部。
形成在块体之间的多个交叉部包括相当宽阔的交叉部。为了简化起见,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212指示出这些宽阔的交叉部中的仅一个。在任何情况下,在与用212表示的宽阔的交叉部的相对应和/或对称的位置,在图2中在其它块体之间能够清晰地看到类似的宽阔的交叉部。
可以以不同方式产生宽阔的交叉部212。例如,它们可以通过块体201、202、203、204在交叉部处特别明显的圆角半径和/或斜角形成。附加地和/或替代地,它们可以通过特别宽的槽的交错而产生。附加地和/或替代地,它们可以通过形成壁的槽的交叉形成,这些壁在周围的块体中相对于彼此不同程度地倾斜。
每个宽阔的交叉部212均包括胎面带2的相应径向内表面部分,所述径向内表面部分适于允许椭圆213内接在其中。椭圆213可以绘制为在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处与块体201、202(和/或203、204)的壁相切。
这种椭圆213具有至关重要的尺寸(或者面积):椭圆213的轴线214、215的长度大于形成宽阔的交叉部的大体横向槽208、209的宽度,并且也大于形成宽阔的交叉部的大体纵向槽205的宽度。为了与椭圆213的轴线214、215相比较,可以在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处测量大体横向槽208、209和大体纵向槽205(并且更一般地,形成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有大体横向槽和大体纵向槽)的宽度。
更加具体地,椭圆213的轴线214、215中的至少一个的长度等于形成宽阔的交叉部212的大体横向槽208、209宽度的至少1.5倍,并且等于形成宽阔的交叉部212的大体纵向槽205的宽度的至少1.5倍。换言之,椭圆213的轴线214、215中的至少一个的长度大于槽208、209、205(它们通过相互交叉形成宽阔的交叉部212自身)的最大宽度。参照图2,轴线214的长度明显大于形成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槽208、209和205中的任一个的宽度的1.5倍。更加具体地,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椭圆213的长轴214的长度等于约35-36mm,而椭圆213的短轴215的长度等于约23-24mm。
呈矮粗状的突出部216布置在每个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突出部216从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的对应于宽阔的交叉部212的部分伸出。突出部的矮粗状(即,宽度大于高度的形状)增大了其横向刚度。
突出部216的体积小于周围的块体201、202、203、204的体积,然而,所述体积应当选择为使得所述突出部216的横向刚度大于宽阔的交叉部周围的块体的横向刚度。在这个方面中,对于突出部216而言,没有薄的部分或者伸出件的实心形状是优选的:在这个方面中,具有锯齿状侧向轮廓(例如交叉状轮廓等)的形状不是优选的。这允许突出部216形成为实心和稳定的部件,在轮胎滚动期间,当这些块体进入和离开胎印区域时,所述实心和稳定的部件相对于宽阔的交叉部212周围的块体201、202、203、204的壁基本静止。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突出部216的形状基本是截头圆锥状。
布置在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的突出部216从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伸出的高度优选地小于相应的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深度(即,胎面带2的深度)。这在图3a的剖视图和图3b的放大视图中示出。突出部的高度例如可以介于相应的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深度的25%和75%之间。在图3b示出的示例中,突出部216的高度等于其所位于的宽阔的交叉部的深度的约29%。
突出部216的小于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深度的高度增大了突出部216自身的横向刚度。以这种方式,实际上,突出部216在宽阔的交叉部212进入胎印区域时与地面接触,以保持被牢固地束缚到胎面带2下面的带束结构。它相对于块体201、202、203、204周围的壁的运动保持基本静止。
突出部216的底部表面217的尺寸优选地至少等于内接在相应的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的椭圆213的短轴215的长度的40%。这允许突出部216占据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的包括在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的部分的大部分,并且允许形成极其稳定的突出部。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比较突出部216的底部表面的尺寸和椭圆213的短轴215的长度,可以在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处测量短轴215的长度。在图2、3a、3b示出的示例中,突出部216的底部表面217的尺寸(直径)等于约12mm。突出部216在其径向外表面处的尺寸(直径)等于约8m。
优选地,突出部216的底部表面的外轮廓与相应的宽阔的交叉部212周围的块体201、202、203、204的壁间隔开。这种方案使宽阔的交叉部212周围的块体201、202、203、204的壁独立于突出部216,从而有助于块体201、202、203、204的壁和突出部216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图2和图4示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宽阔的交叉部212周围的块体201、202、203、204包括倾斜的前壁218。如能够从图4的剖视图看见的那样,这种倾斜的前壁218可以优选地包括多个台阶部。这种具有台阶部的壁可以是圆形的,以便避免拐角部,所述拐角部能够导致在块体的前壁218中形成裂缝和/或断裂。
当轮胎1设定在泥泞路面上的滚动状态时,泥块在进入胎印区域的同时可能会被捕获在宽阔的交叉部212。例如,宽阔的交叉部212周围的块体201、202、203沿着侧向方向的相互靠近的运动可能会捕获泥。由于块体201、202、203、204的沿着侧向方向的运动,泥可能会被吸入到宽阔的交叉部212中。
当每个宽阔的交叉部212离开胎印区域时,周围块体201、202、203、204进行相互分离的运动。
结合布置在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的突出部216产生的沿着径向方向的推力,这种分离的运动有助于排出捕获在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的泥块。由于突出部形成基本锚固到带束结构109的实心且刚硬的部件,所以该推力尤为有效。
而且,突出部216和周围块体201、202、203、204的不同的横向刚度导致块体201、202、203、204的能够运动的壁和大体固定的突出部216之间的相对运动。这种运动通过致使可能捕获在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的泥自身开裂、分裂和/或撕裂而阻止压实捕获的泥。这进一步有助于促使捕获的泥自身在离开胎印区域时被排出。
在宽阔的交叉部212周围的块体201、202、203、204的壁中,尤其是在前壁218中设置台阶部提供了用于捕获在宽阔的交叉部212中以及可能捕获在周围的槽205、206、207中的泥的锯齿状的抵接表面。这可以进一步有助于排出捕获的泥。
因此,轮胎1的胎面2在滚动时一直保持摆脱捕获的泥,以在胎面所行驶的所有地面上保持其牵引特性基本相同。特别地,宽阔的交叉部212在行驶在泥泞路面上时向轮胎1提供了一系列的抓持前面(front),以改进轮胎1在通常行驶难度大并且滑的这种类型的路面上的牵引特性。
另一方面,本申请人惊奇地发现,设置上述宽阔的交叉部212不会显著增大轮胎1在柏油路面上滚动时所产生的噪声水平和/或振动。
已经参照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能够对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作出多种修改方案,但这些修改方案仍然处于本发明的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包括胎面带(2)的轮胎(1),其中,所述胎面带(2)包括多个块体(201,202,203,204),所述多个块体形成在多条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多条大体纵向槽(205,206,207)之间,所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所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还在所述块体(201,202,203,204)之间形成多个交叉部,其中,所述多个交叉部包括宽阔的交叉部(212),每个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均包括所述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的相应部分,所述相应部分具有重要尺寸并且允许椭圆(213)内接在其中,所述椭圆的轴线(214,215)比形成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所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两者的宽度长,所述轴线(214,215)中的至少一个轴线的长度等于形成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所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两者的宽度的至少1.5倍,
并且其中,在每个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中均布置有矮粗状的突出部(216),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的所述部分伸出,所述突出部(216)的体积小于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体积,并且使所述突出部(216)的横向刚度大于周围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横向刚度;
其中,所述突出部(216)从所述胎面带(2)的所述径向内表面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深度;
所述高度介于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深度的25%和75%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216)的底表面(217)的尺寸至少等于内接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的椭圆(213)的短轴(215)的长度的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块体(201,202,203,204)按照轴向成并排关系的多个圆周行(A,B,C,D)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形成在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至少一对毗邻的圆周行(A,B,C,D)之间,所述至少一对毗邻的圆周行(A,B,C,D)包括沿着横向方向错开的横向槽(208,209,210,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形成在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至少两对毗邻的圆周行(A,B,C,D)之间,每对所述圆周行(A,B,C,D)均具有沿着横向方向错开的横向槽(208,209,210,211)。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块体(201,202,203,204)的成轴向并排关系的至少四个圆周行(A,B,C,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所述至少四个圆周行(A,B,C,D)将所述胎面带(2)的宽度分成具有大体相等宽度的相应的至少四个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突出部(216)的形状是截头圆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突出部(216)的底表面(217)的轮廓与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壁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至少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包括倾斜的前壁(21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倾斜的前壁(218)包括至少一个台阶部。
11.一种提升轮胎(1)在泥泞路面上的牵引力的方法,所述轮胎(1)包括胎面带(2),所述胎面带(2)包括多个块体(201,202,203,204),所述多个块体形成在多条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多条大体纵向槽(205,206,207)之间,所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所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还在所述块体(201,202,203,204)之间形成多个交叉部,所述方法包括:
a)形成至少一个宽阔的交叉部(212),所述宽阔的交叉部包括所述胎面带(2)的径向内表面的相应部分,所述相应部分具有重要尺寸并且允许椭圆(213)内接在其中,所述椭圆的轴线(214,215)比形成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所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两者的宽度长,所述轴线(214,215)中的至少一个轴线的长度等于形成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大体横向槽(208,209,210,211)和所述大体纵向槽(205,206,207)两者的宽度的至少1.5倍,
b)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中布置矮粗状的突出部(216),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胎面带(2)的所述径向内表面伸出,所述突出部(216)的体积小于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体积,并且使所述突出部(216)的横向刚度大于周围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横向刚度,
c)将所述轮胎(1)设定为所述泥泞路面上的滚动状态,
d)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进入胎印区域时,通过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相互靠近的第一运动,将泥块捕获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内,
e)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离开所述胎印区域之后,通过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相互分离的第二运动,并结合由布置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中的突出部(216)产生的沿着径向方向的推力,促进从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排出所述泥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f)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进入所述胎印区域时,通过包围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的所述块体(201,202,203,204)的第三相互运动,阻止捕获在所述宽阔的交叉部(212)内的泥块被压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RM2010A000689 | 2010-12-23 | ||
ITRM20100689 | 2010-12-23 | ||
US201161466669P | 2011-03-23 | 2011-03-23 | |
US61/466,669 | 2011-03-23 | ||
PCT/IB2011/003072 WO2012085639A1 (en) | 2010-12-23 | 2011-12-19 | Tyre for heavy load vehicle wheel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60904A CN103260904A (zh) | 2013-08-21 |
CN103260904B true CN103260904B (zh) | 2016-03-02 |
Family
ID=4373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60044.8A Active CN103260904B (zh) | 2010-12-23 | 2011-12-19 | 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14329B2 (zh) |
EP (1) | EP2655094B1 (zh) |
CN (1) | CN103260904B (zh) |
BR (1) | BR112013014269B8 (zh) |
RU (1) | RU2595728C2 (zh) |
WO (1) | WO20120856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88105B2 (en) | 2012-11-30 | 2017-06-27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Pneumatic tire |
CN103223827A (zh) * | 2013-04-27 | 2013-07-31 |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轮胎噪声的胎面花纹 |
JP5827669B2 (ja) * | 2013-12-04 | 2015-12-02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R3018734B1 (fr) * | 2014-03-18 | 2017-08-18 | Michelin & Cie | Pneu pour vehicule de genie civil ayant une endurance amelioree |
CN103935192A (zh) * | 2014-04-17 | 2014-07-23 |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性能轮胎花纹结构 |
US9878585B2 (en) * | 2014-05-29 | 2018-01-30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Pneumatic tire |
FR3026347B1 (fr) * | 2014-09-30 | 2018-03-23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comprenant un element en protuberance dans une rainure transversale |
JP1539609S (zh) * | 2015-06-10 | 2015-12-07 | ||
USD782961S1 (en) * | 2015-06-10 | 2017-04-04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Tread portion of an automobile tire |
JP6623764B2 (ja) * | 2016-01-06 | 2019-12-2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D781216S1 (en) * | 2016-01-08 | 2017-03-14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Tire for automobile |
USD781215S1 (en) * | 2016-01-08 | 2017-03-14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Tire for automobile |
USD780673S1 (en) * | 2016-01-08 | 2017-03-07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Tire for automobile |
KR102023716B1 (ko) * | 2016-03-03 | 2019-09-2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차량용 배터리시스템 |
FR3050402A1 (fr) * | 2016-04-22 | 2017-10-27 | Michelin & Cie |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 comprenant des decoupures de differentes profondeurs |
DE102016213702A1 (de) | 2016-07-26 | 2018-02-01 |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 Fahrzeugreifen |
USD796426S1 (en) * | 2016-08-25 | 2017-09-05 | Shandong New Continent Tire Co., Ltd | Tire |
USD815024S1 (en) * | 2016-09-16 | 2018-04-10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Retread band |
CN110267829B (zh) * | 2017-03-30 | 2020-05-22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6540756B2 (ja) * | 2017-07-27 | 2019-07-10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11292296B2 (en) * | 2017-10-31 | 2022-04-05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Inclined stone ejector for irregular wear protection |
JP7009953B2 (ja) * | 2017-11-22 | 2022-01-26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D913205S1 (en) * | 2018-07-25 | 2021-03-16 | Hankook Tire Co., Ltd. | Tire trea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03389A (en) * | 1957-09-30 | 1962-08-15 | Pirelli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neumatic tyres |
JPS63106110A (ja) * | 1986-10-23 | 1988-05-11 | Bridgestone Corp |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H0220407A (ja) * | 1988-07-09 | 1990-01-24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重車両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
FR2643312B1 (fr) | 1989-02-22 | 1991-07-26 | Michelin & Cie |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 poids lourd ", dont les nervures centrales sont munies d'incisions inclinees |
US5160385A (en) * | 1989-08-08 | 1992-11-03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s |
JPH03132403A (ja) * | 1989-10-18 | 1991-06-05 | Bridgestone Corp |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
US5198047A (en) * | 1990-11-14 | 1993-03-30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Winter type tire tread |
US6176284B1 (en) * | 1996-07-19 | 2001-01-23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Pneumatic tire |
US6000451A (en) * | 1996-07-19 | 1999-12-14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projection |
JP3507634B2 (ja) * | 1996-10-01 | 2004-03-1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AU2360601A (en) | 1999-11-30 | 2001-06-12 | Pirelli Pneumatici S.P.A. |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particularly for medium and heavy motor vehicles such as lorries and similar |
US6866076B2 (en) * | 2000-02-07 | 2005-03-15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Tire having longitudinally extending smaller grooves formed in the walls of a groove |
JP2004058936A (ja) * | 2002-07-31 | 2004-02-26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5035370A (ja) * | 2003-07-18 | 2005-02-10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KR100754351B1 (ko) * | 2005-10-21 | 2007-08-31 |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 중하중용 공기입 레이디얼 타이어 |
DE102006029048A1 (de) * | 2006-06-24 | 2008-01-03 |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reifen |
JP4968895B2 (ja) * | 2006-09-25 | 2012-07-04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悪路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EP2099622B1 (en) | 2006-11-30 | 2012-09-12 | Pirelli Tyre S.p.A. | Tire tread comprising blocks with stepped sidewalls |
JP4525727B2 (ja) * | 2007-10-23 | 2010-08-18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996661B2 (ja) * | 2009-10-15 | 2012-08-0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2011
- 2011-12-19 CN CN201180060044.8A patent/CN103260904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19 WO PCT/IB2011/003072 patent/WO201208563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19 US US13/993,737 patent/US99143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19 EP EP11815564.7A patent/EP2655094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2-19 RU RU2013132689/11A patent/RU2595728C2/ru active
- 2011-12-19 BR BR112013014269A patent/BR112013014269B8/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3014269A2 (pt) | 2017-08-01 |
BR112013014269B1 (pt) | 2021-07-06 |
WO2012085639A1 (en) | 2012-06-28 |
US9914329B2 (en) | 2018-03-13 |
EP2655094A1 (en) | 2013-10-30 |
BR112013014269A8 (pt) | 2018-07-03 |
EP2655094B1 (en) | 2017-02-15 |
BR112013014269B8 (pt) | 2021-10-05 |
US20130263988A1 (en) | 2013-10-10 |
RU2013132689A (ru) | 2015-01-27 |
CN103260904A (zh) | 2013-08-21 |
RU2595728C2 (ru) | 2016-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60904B (zh) | 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 | |
CN101903192B (zh) | 用于车轮的轮胎 | |
CN104002625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5711342A (zh) | 充气轮胎 | |
EP3213932B1 (en) | Tire | |
CN109414964B (zh) | 用于重型车辆车轮的轮胎 | |
CN101920636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7031303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4002623B (zh) | 充气轮胎 | |
EP2934919B1 (en) | Tyre for heavy load vehicle wheels | |
CN105172480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7791751A (zh) | 轮胎 | |
CN105856975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869523A (zh) | 用于重载车辆车轮的轮胎 | |
JP2013147115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6585288B (zh) | 越野路面用全地形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104972843B (zh) | 充气轮胎 | |
CN206394368U (zh) | 越野路面用全地形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108454323A (zh) | 轮胎 | |
CN102036838B (zh) | 重载车辆轮胎 | |
CN103085608A (zh) | 一种雪地轮胎 | |
CN106042781A (zh) | 轮胎 | |
CN105270100A (zh) | 充气轮胎 | |
CN114746286B (zh) | 商用车辆轮胎 | |
CN105980172B (zh) | 车辆充气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