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0552A -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0552A
CN103140552A CN2011800472134A CN201180047213A CN103140552A CN 103140552 A CN103140552 A CN 103140552A CN 2011800472134 A CN2011800472134 A CN 2011800472134A CN 201180047213 A CN201180047213 A CN 201180047213A CN 103140552 A CN103140552 A CN 103140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quality
amilan polyamid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7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0552B (zh
Inventor
宫本昭夫
市川满淳
安井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be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203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7233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203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67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577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67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be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Ube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40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0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8Materials not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5Alcohols; Metal alcoholates
    • C08K5/053Polyhydroxylic 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06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01B3/30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B3/38 or H01B3/302
    • H01B3/305Polyamides or polyesteram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01B3/47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fibre-reinforced plastics, e.g. glass-reinforc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1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magnes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1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magnesium
    • C08K2003/222Magnesia, i.e. magnesium 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5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particle size in gener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08K3/045Fullere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1)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2)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二羧酸单元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的聚酰胺树脂和作为特性赋予成分的选自金属氧化物、氮化合物以及硅化合物之中的至少一种;或者(3)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酰胺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粒子,该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其总量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该金属氧化物粒子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

Description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或电绝缘性而且导热性也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背景技术
将石墨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时,导热性会与石墨的量对应地提高,但是在熔融混炼中使不熔融的石墨大量地与热塑性树脂配合会使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的比例变少,从而难以维持用单螺杆、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生产时的生产率。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将挤出机的头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混炼,但并未公开用于有效率地排除所得的薄片状的粒料的热的水槽等冷却装置,存在所得粒料彼此粘合的担心,从而在成型加工上并不优选。
另外,将石墨单体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时,强度等物性不充分,因此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将特定量石墨和具有100W/mK以上的导热率的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提高弯曲强度和导热性,但并没有公开将通常所使用的10W/mK左右的聚丙烯腈纤维碳化而得到的PAN系的碳纤维。
从其优异的特性和熔融成型的容易度出发,以聚酰胺6、聚酰胺66为代表的聚酰胺树脂被广泛用作常用的工程塑料,在引用文献3、引用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将氧化镁与该聚酰胺树脂配合,提高导热性。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化、小型化的进行,电子设备的每1个部件中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的量也变少,对依赖于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的特性的电子设备的部件的性能的影响变大。伴随于此,提高聚酰胺树脂的特性的需求也变大。在这当中,对于防止对部件的性能的影响大的聚酰胺树脂在例如假定日本的夏天的高温多湿时(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电绝缘性降低的需求变大。
将氧化镁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时,导热性会与氧化镁的配合量对应地提高,但是通过熔融混炼使不熔融的氧化镁大量地与热塑性树脂配合会使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的比例变少,从而难以维持用单螺杆、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生产时的生产率。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将挤出机的头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混炼来作为对导电性填料进行稳定地高填充的方法,但并未公开在不将挤出机的头部打开的情况下对导电性填料进行稳定地高填充的方法。
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通过配合特定量的特定粒径的氧化镁而使成型性、外观,导热性提高的方法,但根据成型品的测定位置不同而导热率不同,并未公开无论测定位置如何均稳定地得到显示均匀的导热率的成型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6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9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213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3-7966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3-813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或电绝缘性而且导热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不使用具有100W/mK以上的导热率的碳纤维也可兼顾高的导热性以及机械物性、并且生产率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防止了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电绝缘性降低的导热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不将挤出机(混炼机)的头部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常规的混炼机稳定地制造、且可得到显示均匀的导热性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示出的本发明来解決。
1.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特性赋予成分,其是下述(1)聚酰胺树脂组合物、(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或者(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1)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作为特性赋予成分;
(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聚酰胺树脂(A)是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A1),特性赋予成分含有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1)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1)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
(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作为特性赋予成分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
2.上述1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小于40体积份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
3.上述2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多元醇(D)是熔点为150℃~280℃的多元醇;
4.上述2或3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通过熔融混炼而得到的;
5.上述1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A1)和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1)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1)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
6.上述5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金属氧化物(B1)为氧化镁;
7.上述5或6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用于电绝缘性部件;以及
8.上述1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金属氧化物粒子(BB),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
9.上述8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多元醇(D);
10.上述8或9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为氧化镁;
11.一种成型品,其是由上述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第1~11点,能够提供可得到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或电绝缘性而且导热性优异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通过本发明的第2~4以及11点,进一步能够提供即使不使用具有100W/mK以上的导热率的碳纤维也可得到导热性优异、机械物性也优异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能够提供可将其通过常规的双螺杆混炼机稳定地形成粒料的制造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第5~7以及11点,进一步能够提供可得到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电绝缘性也优异、导热性、机械物性也优异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尤其由于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的电绝缘性优异,因此可以作为电绝缘性材料适宜地用于电绝缘性部件。
通过本发明的第8~11点,进一步能够提供可以在不将混炼机的头部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常规的混炼机稳定地制造、且可得到显示均匀的导热性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评价导热性的导热率的测定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特性赋予成分,其是下述(1)聚酰胺树脂组合物、(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或者(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1)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作为特性赋予成分;
(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聚酰胺树脂(A)是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A1),特性赋予成分含有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1)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1)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
(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作为特性赋予成分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
本发明可以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其中,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
另外,关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体积份,由常压(1个大气压)、25℃下的质量与比重分别求出聚酰胺树脂(A)、鳞片状石墨(B)、碳纤维(C)、多元醇(D)的体积,并将聚酰胺树脂(A)设为100体积份,分别求出鳞片状石墨(B)、碳纤维(C)、多元醇(D)的体积份。
[聚酰胺树脂(A)]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A)只要是可通过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等公知的方法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就行没有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聚十一内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内酰胺(聚酰胺12)、聚亚乙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26)、聚四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46)、聚六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66)、聚六亚甲基壬二酰二胺(聚酰胺69)、聚六亚甲基癸二酰二胺(聚酰胺610)、聚六亚甲基十一烷二酰二胺(聚酰胺611)、聚六亚甲基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612)、聚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6T)、聚六亚甲基间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6I)、聚六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6T(H))、聚九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96)、聚九亚甲基壬二酰二胺(聚酰胺99)、聚九亚甲基癸二酰二胺(聚酰胺910)、聚九亚甲基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912)、聚九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9T)、聚三甲基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TMHT)、聚九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9T(H))、聚九亚甲基萘二甲酰二胺(聚酰胺9N)、聚十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106)、聚十亚甲基壬二酰二胺(聚酰胺109)、聚十亚甲基葵二酰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亚甲基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1012)、聚十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0T)、聚十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0T(H))、聚十亚甲基萘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0N)、聚十二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126)、聚十二亚甲基壬二酰二胺(聚酰胺129)、聚十二亚甲基癸二酰二胺(聚酰胺1210)、聚十二亚甲基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1212)、聚十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2T)、聚十二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2T(H))、聚十二亚甲基萘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2N)、聚己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6)、聚辛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8)、聚壬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9)、聚癸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10)、聚十二烷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12)、聚对苯二甲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T)、聚间苯二甲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I)、聚萘二甲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N)、聚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PACM12)、聚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PACMT)、聚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间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PACMI)、聚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二甲基PACM12)、聚异佛尔酮己二酰二胺(聚酰胺IPD6)、聚异佛尔酮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IPDT)、以及使用了这些原料单体的聚酰胺共聚物。这些物质可以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其中,优选聚酰胺6、聚酰胺12、聚酰胺66、聚酰胺6/66共聚物(聚酰胺6与聚酰胺66的共聚物,以下对共聚物同样地进行记载)、聚酰胺6/69共聚物、聚酰胺6/610共聚物、聚酰胺6/611共聚物、聚酰胺6/612共聚物、聚酰胺6/12共聚物、聚酰胺6/66/12共聚物、聚酰胺6/IPD6共聚物、聚酰胺MXD6,更优选聚酰胺6、聚酰胺12、聚酰胺66、聚酰胺6/66共聚物、聚酰胺6/12共聚物、聚酰胺6/IPD6共聚物、聚酰胺6/66/12共聚物,进一步优选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6/66共聚物,从成型加工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聚酰胺6。
对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A)的末端基团的种类及其浓度、分子量分布没有特别的限制,为了调节分子量、使成型加工时的熔融稳定化,可以适当地组合添加醋酸、硬脂酸等单羧酸、间苯二甲胺(meta-xylylenediamine)、异佛尔酮二胺等二胺、单胺、二羧酸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作为分子量调节剂。
另外,聚酰胺树脂(A)的制造可以通过分批式反应釜、一槽式或多槽式的连续反应装置、管状连续反应装置、单螺杆型混炼挤出机、双螺杆型混炼挤出机等混炼反应挤出机之类的聚酰胺制造装置来制造。另外,作为其聚合方法,例如有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等。这些聚合方法可以通过反复进行常压、减压、加压操作来聚合,可以单独或者适当地组合使用。
依据JIS K-6920,96质量%的硫酸中,在聚酰胺浓度为1质量%、温度为25℃的条件下测定的聚酰胺树脂(A)的相对粘度为1.0以上且6.0以下,尤其优选为1.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1.7以上且4.5以下。在聚酰胺树脂的相对粘度小于前述值的情况下,有时所得成型品的机械性质变差。另一方面,在超过前述值的情况下,有时熔融时的粘度变高,成型品的成型变难。并且,从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生产率、成型品的成型性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且3.0以下。
另外,依据JIS K-6920中规定的低分子量物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来测定的聚酰胺树脂(A)的水萃取量没有特别限制,由于有可能由成型加工时产生的气体等导致环境上的问题、由附着于制造设备导致的生产率降低、由附着于产品粒料而导致的外观不良等,因此优选为5质量%以下。
从使鳞片状石墨(B)、其他添加剂均匀地混合的观点出发,聚酰胺树脂(A)的粒形优选平均粒径为1mm以下的粉末状。另外,作为形成粉末状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从粉末的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冷冻粉碎。
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A)中,可以在无损所得成型品的特性的范围内添加通常配合的各种添加剂以及改性剂,例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润滑剂、防粘连剂、填料、粘合性赋予剂、密封性改良剂、防雾剂、结晶成核剂、脱模剂、增塑剂、交联剂、发泡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等,对其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一直以来已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干混(干式混合)的方法、与根据需要配合的其他成分一起通过熔融混炼的方法等来添加。熔融混炼可以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混炼机来进行。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含有鳞片状石墨(B)、碳纤维(C)以及多元醇(D)。
[鳞片状石墨(B)]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使用的鳞片状石墨(B)是将天然石墨进行精炼以提高纯度而加工成鳞片状的。其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优选为5μm以上且80μm以下。平均粒径小于1μm时,堆积比重变大,每单元体积的空气的容量增加,熔融混炼时向料斗投入石墨的重量减少,投入次数增加,故在生产效率上不优选。另外,在平均粒径为100μm以上的情况下,以冲击强度为代表的机械强度有降低倾向。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使用的鳞片状石墨(B)的纵横比(平均粒径/平均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冲击强度等机械物性、导热性的观点出发,平均为30以上且300以下,优选平均为30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平均为30以上且150以下。
从生产率以及导热性以及机械物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的鳞片状石墨(B)的配合量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优选为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更优选为60体积份以上且97体积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体积份以上且93体积份以下,特别优选为超过80体积份且91体积份以下。
[碳纤维(C)]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使用的碳纤维(C)为将聚丙烯腈纤维碳化而得到的PAN系的碳纤维。
碳纤维(C)的纤维长根据用途为短纤维,此外也可以为长达1000mm的长纤维,从向双螺杆混炼机供料时的供料性等生产率的观点出发,混炼前的纤维长优选为0.1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15mm以下。
另外,碳纤维(C)的纤维直径没有特别限制,纤维直径小的碳纤维在形成树脂组合物、成型品时易显示强度,如果过小,则在向混炼机供料时等,有时由于碳纤维的分离(解纤)而导致混炼时的生产效率降低,从通过混炼机进行生产时的生产率、强度等机械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5μm以上且15μm以下的碳纤维。事先使树脂含有高的碳纤维而得到的母料、将碳纤维颗粒化而得到的物质由于在制造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时不易发生碳纤维的分离,因此使用微细碳纤维的情况是优选的。
从生产率、导热性以及机械物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使用的碳纤维(C)的配合量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优选为5体积份以上且小于40体积份,更优选为6体积份以上且30体积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体积份以上且20体积份以下。
[多元醇(D)]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使用的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熔点为150℃以上且280℃以下的多元醇。另外,熔点是指通过用于测定树脂的熔点、凝固点的示差扫描热量分析(DSC)进行测定时的吸热峰(熔点)的温度的意思。作为熔点为150℃以上且280℃以下的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乙烷等,它们可以混合使用。从混炼性、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季戊四醇和/或二季戊四醇。
另外,从混炼性、成型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的多元醇(D)的配合量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优选为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更优选为0.5体积份以上且3体积份以下。
关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从生产率、导热性以及机械物性的观点出发,鳞片状石墨(B)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系树脂(A)优选为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更优选为97体积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体积份以上且93体积份以下,特别优选为超过80体积份且91体积份以下。从生产率、导热性以及机械物性的观点出发,碳纤维(C)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系树脂(A)优选为5体积份以上且小于40体积份,更优选为6体积份以上且30体积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体积份以上且20体积份以下。从混炼性、成型性的观点出发,多元醇(D)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系树脂(A)优选为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更优选为0.5体积份以上且3体积份以下。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一直以来已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混炼机来制造。其中,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可以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适宜地制造。
作为将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成型为成型品的方法,可以为注塑、挤出、压制等成型加工法。通过这些成型法可以加工为成型品、片材等。
使用了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的成型物可以作为一直以来使用了现有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成型物的各种成型品、片材、膜等用于汽车部件、计算机及关联设备、光学设备部件、电气/电子设备、信息/通信设备、精密设备、土木/建筑用品、医疗用品、家庭用品等广泛的用途中。尤其在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等用途中是有用的。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
本发明可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其含有: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A1);和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1)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1)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
[聚酰胺树脂(A1)]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聚酰胺树脂(A1)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优选80摩尔%以上为草酸,更优选90摩尔%以上为草酸,进一步优选98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为草酸。
作为二羧酸单元(x)的草酸来源,可使用草酸二酯类,这些草酸来源只要与氨基具有反应性就行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草酸二甲酯、草酸二乙酯、草酸二正(或异)丙酯、草酸二正(或异、或叔)丁酯等脂肪族一元醇的草酸二酯,草酸二环己酯等脂环式醇的草酸二酯,草酸二苯酯等芳香族醇的草酸二酯等。
在上述的草酸二酯中,优选碳原子数超过3的脂肪族一元醇的草酸二酯、脂环式醇的草酸二酯、芳香族醇的草酸二酯,其中更优选草酸二丁酯以及草酸二苯酯。
关于聚酰胺树脂(A1),只要其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就行,还可以含有其他的二羧酸单元(x)、内酰胺单元以及氨基羧酸单元。
作为其他的二羧酸单元,例如可列举出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已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八烷二酸、二十一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1,3-/1,4-环己烷二酸、二环己烷甲烷-4,4’-二酸、降冰片烷二酸等脂环式二羧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4-/2,6-/2,7-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这些可以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
作为内酰胺单元,例如可列举出己内酰胺、庚内酰胺、十一烷内酰胺、十二烷内酰胺、α-吡咯烷酮等。这些可以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
作为氨基羧酸单元,例如可列举出氨基己酸、氨基十二酸。
作为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聚酰胺树脂(A1)的二胺单元(y),可列举出1,2-亚乙基二胺、1,3-三亚甲基二胺、1,4-四亚甲基二胺、1,5-五亚甲基二胺、1,6-六亚甲基二胺(1,6-己二胺)、1,7-七亚甲基二胺、1,8-八亚甲基二胺、1,9-九亚甲基二胺、2-甲基-1,8-辛二胺、1,10-十亚甲基二胺、1,11-十一亚甲基二胺、1,12-十二亚甲基二胺、1,13-十三亚甲基二胺、1,14-十四亚甲基二胺、1,15-十五亚甲基二胺、1,16-十六亚甲基二胺、1,17-十七亚甲基二胺、1,18-十八亚甲基二胺、1,19-十九亚甲基二胺、1,20-二十亚甲基二胺、2-/3-甲基-1,5-戊二胺、2-甲基-1,8-辛二胺、2,2,4-/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5-甲基-1,9-壬二胺等脂肪族二胺,1,3-/1,4-环己二胺、1,3-/1,4-环己烷二甲胺、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丙烷、5-氨基-2,2,4-三甲基-1-环戊烷甲胺、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烷甲胺(异佛尔酮二胺)、双(氨基丙基)哌嗪、双(氨基乙基)哌嗪、降冰片烷二甲胺、三环癸烷二甲胺等脂环式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4,4’-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醚等芳香族二胺。其中,优选1,6-六亚甲基二胺(1,6-己二胺)、1,9-九亚甲基二胺、2-甲基-1,8-辛二胺、1,10-十亚甲基二胺、1,11-十一亚甲基二胺、1,12-十二亚甲基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更优选1,6-六亚甲基二胺(1,6-己二胺)、1,9-九亚甲基二胺、2-甲基-1,8-辛二胺、间苯二甲胺,进一步优选1,9-九亚甲基二胺、2-甲基-1,8-辛二胺。这些可以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
在1,9-九亚甲基二胺与2-甲基-1,8-辛二胺混合的情况下,1,9-九亚甲基二胺与2-甲基-1,8-辛二胺的摩尔比为1:99~99:1,优选为5:95~95:5,更优选为5:95~40:60或60:40~95:5,尤其为5:95~30:70或70:30~90:10。通过将1,9-九亚甲基二胺和2-甲基-1,8-辛二胺以上述特定量进行共聚合,可成型的温度范围扩大,从而可得到熔融成型性优异、并且耐化学药品性、耐水解性等也优异的聚酰胺树脂(A1)。
作为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聚酰胺树脂(A1)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聚酰胺62、聚酰胺82、聚酰胺92、聚酰胺102、聚酰胺122、聚酰胺62/92共聚物、聚酰胺62/102共聚物、聚酰胺62/122共聚物、聚酰胺92/102共聚物、聚酰胺92/122共聚物。这些可以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从耐水解性及成型加工上的观点出发,优选聚酰胺92、聚酰胺122、聚酰胺62/92共聚物,更优选聚酰胺92。
另外,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聚酰胺树脂(A1)由于为含有作为二羧酸的草酸与二胺的盐作为聚合单元的聚合物,因此通常称为聚酰胺,但由于将草酸与二胺的盐称为草酰胺,因此将以其作为聚合单元的聚合物都称为聚草酰胺。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A1)可以使用作为制造聚酰胺的方法已知的任意的方法例如溶液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熔融聚合法以及固相聚合法等方法来制造。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使二胺及草酸二酯以分批式或连续式反应来得到,按以下的操作所示的那样,按(i)前聚合工序、(ii)后聚合工序的顺序进行是优选的。
(i)前聚合工序是在将反应器内进行氮置换后、或者在进行氮置换的同时混合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在混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都可溶的溶剂。作为二胺单元(y)的草酸二酯以及作为二羧酸单元(x)的草酸二酯都可溶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甲苯、二甲苯、三氯苯、苯酚、三氟乙醇等,可特别优选使用甲苯。例如,在将溶解了二胺的甲苯溶液加热至50℃后,向其中加入草酸二酯。此时,草酸二酯与上述二胺的投入比按草酸二酯/上述二胺(摩尔比)计为0.8以上且1.5以下,优选为0.91以上且1.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9以上且1.01以下。
优选的是:一边对这样投入后的反应器内进行搅拌和/或使用氮进行气泡流喷射,一边在常压下开始升温,使本工序的最终的反应器内的温度为100℃以上且270℃以下、反应器内的最终压力为常压。
(ii)后缩聚工序:为了进一步提高在前工序中生成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将在前工序中生成的聚合物在常压下、反应器内缓慢升温。在升温过程中,使温度从前缩聚工序的最终到达温度最终到达至220℃以上且300℃以下、优选到达至230℃以上且280℃以下、进一步优选到达至240℃以上且270℃以下的温度范围。包括到达时间保持1小时以上且8小时以下、优选保持2小时以上且6小时以下来进行反应。此外,在后聚合工序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减压下进行聚合。
在制造聚酰胺树脂(A1)时,作为催化剂,可以使用磷酸、亚磷酸、次磷酸、或它们的盐、酯等。作为具体的催化剂,例如可列举出钾、钠、镁、钒、钙、锌、钴、锰、锡、钨、锗、钛、锑等的金属盐、铵盐、乙酯、异丙酯、丁酯、己酯、异癸酯、十八烷基酯、癸酯、硬脂基酯、苯酯。
对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聚酰胺树脂(A1)的相对粘度没有特别限制,使用溶剂为96质量%的硫酸、聚酰胺树脂浓度为1.0g/dl的溶液,从成型加工性、冲击特性的观点出发,在25℃下测定的相对粘度优选为1.8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5.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且4.5以下。
另外,对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聚酰胺树脂(A1)的熔点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50℃以上且350℃以下,从成型加工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200℃以上且300℃以下。
聚酰胺树脂(A1)的粒形没有特别限制,从使金属氧化物(B1)均匀地混合的观点出发,优选平均粒径为1mm以下的粉末状。另外,形成粉末状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从粉末的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冷冻粉碎。
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聚酰胺树脂(A1)中,还可以在无损所得成型品的特性的范围使用其他聚酰胺树脂。
作为其他聚酰胺树脂,可列举出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聚十一烷内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烷内酰胺(聚酰胺12)、聚亚乙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26)、聚四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46)、聚六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66)、聚六亚甲基壬二酰二胺(聚酰胺69)、聚六亚甲基癸二酰二胺(聚酰胺610)、聚六亚甲基十一烷二酰二胺(聚酰胺611)、聚六亚甲基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612)、聚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6T)、聚六亚甲基间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6I)、聚六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6T(H))、聚九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96)、聚九亚甲基壬二酰二胺(聚酰胺99)、聚九亚甲基癸二酰二胺(聚酰胺910)、聚九亚甲基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912)、聚九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9T)、聚三甲基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TMHT)、聚九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9T(H))、聚九亚甲基萘二甲酰二胺(聚酰胺9N)、聚十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106)、聚十亚甲基壬二酰二胺(聚酰胺109)、聚十亚甲基葵二酰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亚甲基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1012)、聚十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0T)、聚十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0T(H))、聚十亚甲基萘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0N)、聚十二亚甲基己二酰二胺(聚酰胺126)、聚十二亚甲基壬二酰二胺(聚酰胺129)、聚十二亚甲基癸二酰二胺(聚酰胺1210)、聚十二亚甲基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1212)、聚十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2T)、聚十二亚甲基六氢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2T(H))、聚十二亚甲基萘二甲酰二胺(聚酰胺12N)、聚己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6)、聚辛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8)、聚壬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9)、聚癸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10)、聚十二烷二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12)、聚对苯二甲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T)、聚间苯二甲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I)、聚萘二甲酰间苯撑二甲胺(聚酰胺MXDN)、聚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PACM12)、聚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PACMT)、聚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间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PACMI)、聚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十二烷二酰二胺(聚酰胺二甲基PACM12)、聚异佛尔酮己二酰二胺(聚酰胺IPD6)、聚异佛尔酮对苯二甲酰二胺(聚酰胺IPDT)、以及这些聚酰胺的共聚物。这些物质可以使用1种或者2种以上。其中,优选聚酰胺6、聚酰胺12、聚酰胺66、聚酰胺6/66共聚物(聚酰胺6与聚酰胺66的共聚物,以下对共聚物同样地进行记载)、聚酰胺6/12共聚物、聚酰胺6/66/12共聚物,更优选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6/66共聚物、聚酰胺6/12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聚酰胺树脂(A1)中,可以在无损所得成型品的特性的范围内,在聚合时、或其后添加通常所配合的各种添加剂以及改性剂,例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润滑剂、防粘连剂、填料、粘合性赋予剂、密封性改良剂、防雾剂、结晶成核剂、脱模剂、增塑剂、交联剂、发泡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等。
[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所使用的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从耐冲击性等物性上的观点出发,尤其优选为0.1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另外,其粒形也没有特别限制,从生产率、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粒状、尤其带圆感的比表面积小的粒状物。
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的比表面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5m2/g以下,更优选为1m2/g以下。
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的纯度没有特别限制,从电绝缘性和导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5质量%以上。
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的表观比重没有特别限制,从生产时处理(飞散对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1g/cm3以上。
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的表面处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硅烷偶联剂、有机聚硅氧烷。
作为金属氧化物(B1),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铍、二氧化钛,从电绝缘性和导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氧化铝、氧化镁,更优选氧化镁。
作为氮化合物(B2),例如可列举出氮化硼,氮化铝,优选氮化硼。
作为硅化合物(B3),可列举出硅酸钙须晶。
上述物质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的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从原料购置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金属氧化物(B1)。
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A1),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为25质量份以上且9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3质量份以上且6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2质量份以上且30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上且250质量份以下。
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可以在无损效果的范围与上述的聚酰胺树脂(A1)同样地添加聚酰胺以外的热塑性聚合物、弹性体、填料、增强纤维。
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中,还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添加铜化合物等稳定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化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阻燃剂、结晶促进剂、玻璃纤维、增塑剂、润滑剂等。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可列举出以下的制造方法。
首先,准备聚酰胺树脂(A1)以及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在上述中作为任意成分进行过说明的各种添加剂。
接着,通过圆筒型混合机等对聚酰胺树脂(A1)、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作为任意成分的添加剂进行混合。将该混合物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多螺杆挤出机、班伯里密炼机、开炼机(roll mixer)、捏合机等公知的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由此能够进行制造。
作为将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成型为成型品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注塑成型、挤出成型、中空成型、压制成型、辊成型、发泡成型、真空/压空成型、拉伸成型等,这些当中,优选注塑成型、挤出成型、中空成型、压制成型、辊成型、发泡成型等基于熔融加工进行的方法。通过这些成型法,能够将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加工成为成型品、膜、片材、纤维等。
使用了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的成型物可以用于一直以来使用了现有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成型物的各种成型品、片材、膜、管材(pipe)、管件(tube)、单丝、纤维、汽车、计算机以及关联设备、光学设备、信息/通信设备、精密设备的电气/电子设备部件、土木/建筑用品、医疗用品、家庭用品等广泛的用途中。尤其,在不仅需要聚酰胺树脂原本的特性而且需要电绝缘性以及导热性的电气/电子设备部件的用途中是有用的。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
本发明可以为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作为特性赋予成分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的聚酰胺树脂(A)可以与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述的聚酰胺树脂(A)同样地制造,可以使用相同的物质,可以添加相同的添加物。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的聚酰胺树脂(A)的配合量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为1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小于15质量%时,由于因树脂成分的减少而变脆,因此混炼时线料(strand)难以形成粒料。此外,由于在混炼时熔融成分(树脂成分)变少,因此流动性降低,混炼性也变差。另外,在超过30质量%的情况下,由于金属氧化物粒子(BB)的配合量变少而无法充分发挥导热性。从混炼性和导热性的观点出发,聚酰胺树脂(A)的配合量优选为14.9质量%以上且2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
[金属氧化物粒子(BB)]
作为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铍、二氧化钛等粒子,从电绝缘性和导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氧化铝和/或氧化镁,更优选氧化镁。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使用加工成粉末状的物质,其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在平均粒径小于0.5μm时,有时由表面积的增加导致存在空气中的水分的吸湿量变大,平均粒径超过300μm时,以冲击强度为代表的机械强度有降低倾向,有时氧化镁露出在成型品表面而表面性变差,因此平均粒径优选为0.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更优选为12μm以上且7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且60μm以下。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从耐冲击性等物性上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从混炼时的原料供料等原料移送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含有1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进一步,从耐冲击性等物性以及混炼性的观点出发,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含有4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超过20μm且小于70μm的金属氧化物粒子,更优选含有40质量%以上且52质量%以下。
另外,从导热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的纯度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的配合量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为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在小于70质量%时,由于树脂量的增加而无法充分发挥导热性。在超过85质量%的情况下,由于树脂量的减少而线料变脆,因此混炼时线料难以形成粒料。从导热性和混炼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优选进一步含有上述的多元醇(D)。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作为多元醇(D),优选熔点为150℃以上且280℃以下的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乙烷等,这些也可以混合使用。从混炼性、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季戊四醇和/或二季戊四醇。
另外,从混炼性、成型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的多元醇(D)的配合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从确保成型时的流动性和抑制产生气体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
与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记载的内容同样地,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就行,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一直以来已知的各种方法。
另外,在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中,可以在无损所得成型品的特性的范围内添加通常配合的各种添加剂以及改性剂,例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润滑剂、防粘连剂、填料、防雾剂、结晶成核剂、脱模剂、增塑剂、交联剂、发泡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等,其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除了上述的制造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一直以来已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干混的方法。
将所得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成型为成型品的方法与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记载的方法是相同的。
由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得到的成型品的导热率依据JISR-2616进行测定,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在成型品内的导热率之差优选在0.5W/m·K以内。
使用了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的成型物可以用于与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中所记载的用途相同的用途中。
实施例
以下,举出例子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并不限于以下的例子,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就行。
<实施例1~4(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以及比较例1~8>
下面示出各种评价方法和所使用的原材料。
(使用原料)
[聚酰胺树脂(A)]
·聚酰胺树脂(A-1):聚酰胺6(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11F,从12筛目的筛网通过的平均粒径为1mm以下的粉末,相对粘度为2.22,水萃取量为0.3质量%,比重为1.14)
·聚酰胺树脂(A-2):聚酰胺6(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22,从12目的筛网通过的平均粒径为1mm以下的粉末,相对粘度为3.36,水萃取量为0.2质量%,比重为1.14)
[鳞片状石墨(B)]
·石墨(B-1):鳞片状石墨(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SP-10,平均粒径为20μm,堆积比重为0.2g/cc,固定碳成分为99质量%,比重为2.23)
·石墨(B-2):球状石墨(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LB-BG,平均粒径为30μm,堆积比重为0.6g/cc,固定碳成分为99质量%,比重为2.23)
〔碳纤维(C)〕
·碳纤维(C-1):PAN系碳纤维(三菱RAYON株式会社制TR06NEB3E,纤维直径为7μm,切断长度为10mm,比重为1.8)
[多元醇(D)]
·多元醇(D-1):季戊四醇(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熔点为260℃,比重为1.4)
(评价方法)
(1)混炼性
混炼性使用作为日本制钢株式会社制的同方向双螺杆混炼机的直径为44mmΦ、L/D为35的TEX44,在设定温度为290℃、螺杆转速为200rpm、排出量为20kg/小时的混炼条件下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此时是否良好按以下的○和×进行判定。
×:从混炼机排出的线料脆,会引起线料断裂,无法连续进行1小时以上来形成粒料。或者,混炼负荷大,超过作为混炼机的容许电流负荷的上限的150A。
○:可以连续进行1小时以上来形成粒料,且混炼负荷不超过150A。
(2)导热性
导热性依据JIS R-2616进行测定。(非定常热线探针法)
导热性的判定按以下的◎、○、△、×进行。
×:小于4W/m·K
△:4W/m以上且小于7W/m·K
○:7W/m以上且小于10W/m·K
◎:10W/m·K以上
(3)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依据ASTM D-63进行测定。
判定按以下的○和×进行。
○:抗拉强度为50MPa以上
×:抗拉强度小于50MPa
实施例1
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聚酰胺6,P1011F),按石墨(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为90体积份、碳纤维(C-1)(三菱RAYON株式会社制的PAN系碳纤维,TR06NEB3E)为10体积份、多元醇(D-1)(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季戊四醇)为1体积份的方式,由各自的比重计算出重量份,将上述重量份的各物质投入至圆筒型混合机。将该混合物导入至作为日本制钢株式会社制混炼机的TEX44,在设定温度为290℃、螺杆转速为200rpm、排出量为20kg/小时的条件下,进行熔融混炼,挤出成束状,在水槽中冷却,然后使用造粒机得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在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时,对混炼性进行评价。另外,在料筒温度为290℃、模具温度为80℃、冷却时间为20秒的条件下,对所得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进行注塑成型,由此制成用于测定导热率的150mm×150mm×3mm的试验片、用于测定抗拉强度的厚度为3.2mm的ASTM1号哑铃片。使用制作而成的试验片评价导热性和抗拉强度。它们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除了将在实施例1中的石墨(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的配合量变更为80体积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除了将在实施例1中的石墨(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的配合量变更为80体积份、碳纤维(C-1)(三菱RAYON株式会社制PAN系碳纤维,TR06NEB3E)的配合量变更为20体积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除了将在实施例1中的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聚酰胺6,P1011F)变更为聚酰胺树脂(A-2):聚酰胺6(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2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聚酰胺6,P1011F),将石墨(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变更为100体积份,将碳纤维(C-1)(三菱RAYON株式会社制PAN系碳纤维,TR06NEB3E)的配合量变更为零,并通过圆筒型混合机进行混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除了将在比较例1中的石墨(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的配合量变更为80体积份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除了将在比较例1中的石墨(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变更为石墨(B-2)(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球状石,LB-BG)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除了将在比较例1中的80体积份的石墨(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变更为100体积份的碳纤维(C-1)(三菱RAYON株式会社制PAN系碳纤维,TR06NEB3E)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5
除了在实施例1中未混合多元醇(D-1)(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季戊四醇)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6
除了将在实施例1中的石墨(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的配合量变更为60体积份、碳纤维(C-1)(三菱RAYON株式会社制PAN系碳纤维,TR06NEB3E)的配合量变更为40体积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7
除了将在实施例1中的碳纤维(B-1)(日本黑铅工业株式会社制鳞片状石墨,SP-10)的配合量变更为46体积份、碳纤维(C-1)(三菱RAYON株式会社制PAN系碳纤维,TR06NEB3E)的配合量变更为8体积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8
除了将在比较例1中的碳纤维(B-1)(三菱RAYON株式会社制PAN系碳纤维,TR06NEB3E)的配合量变更为54体积份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2985539300241
<实施例5~6(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以及比较例9~10>
(评价方法)
(1)相对粘度
关于相对粘度,使用溶剂为96质量%的硫酸、聚酰胺树脂浓度为1.0g/dl的溶液,并使用奥斯特瓦尔德型粘度计在25℃下进行测定。
(2)熔点(Tm)
关于熔点(Tm),使用PerkinELmer公司制PYRIS Diamond DSC在氮气氛下进行测定。将其中得到的吸热峰温度作为熔点。
(3)电绝缘性
电绝缘性依据ASTM D-257测定。
(4)导热性
导热性依据JIS R-2616(非定常热线探针法)测定。
(5)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依据ASTM D-638测定。
(使用原料)
[聚酰胺树脂(A1)]
·聚酰胺树脂(A1-1):聚酰胺92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扭矩计、压力计、直接连结隔膜泵的原料投入口、氮气导入口、放压口、压力调节装置以及聚合物排出口的内容积为150升的压力容器内,投入28.18kg(139.3摩尔)的草酸二丁酯,进一步用纯度为99.9999%的氮气将压力容器的内部加压至0.5MPa,然后放出氮气至常压,将上述操作重复5次,进行氮置换,然后,在围压下一边搅拌一边将体系内升温。用约30分钟使草酸二丁酯的温度成为100℃,然后通过隔膜泵以1.49升/分钟的流速用约17分钟将18.74kg(118.4摩尔)的1,9-九亚甲基二胺和3.31kg(20.9摩尔)的2-甲基-1,8-辛二胺的混合物(1,9-九亚甲基二胺与2-甲基-1,8-辛二胺的摩尔比为85:15)供给至反应容器内并同时升温。刚供给后的压力容器内的内压由于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丁醇而上升至0.35MPa,缩聚物的温度上升至约170℃。然后,用1小时将温度升温至235℃。期间,一边将生成的丁醇通过放压口排出一边将内压调节至0.5MPa。在缩聚物的温度刚达到235℃后,开始通过放压口用约20分钟排出丁醇,使内压成为0.11MPa(常压)。在成为常压后,以1.5升/分钟一边流通氮气一边开始升温,用约1小时使缩聚物的温度成为260℃,在260℃下使其反应4.5小时。然后,停止搅拌,用氮将系内加压至1MPa并静置约10分钟,然后,放压至内压为0.5MPa,将缩聚物通过压力容器下部排出口以束状排出。将束状的聚合物立即进行水冷,水冷后的束状的树脂通过造粒机形成粒料,得到草酸单元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100摩尔%的聚酰胺树脂(A1-1)(聚酰胺92)。用液氮将所得粒料冷冻,使用针磨(pin mill)粉碎机粉碎后,得到从16筛目的筛网通过的平均粒径为1mm以下的粉末。所得聚酰胺树脂(A1-1)的相对粘度、熔点分别为2.76、230℃。
·聚酰胺树脂(A-1):粉末状的聚酰胺6(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11F,相对粘度为2.22)。
[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
·金属氧化物(B1)
·金属氧化物(B1-1):粒状氧化镁(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平均粒径:63μm,纯度:98重量%,表观比重为1.5g/cm3,比表面积为0.1m2/g)。
实施例5
将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酰胺树脂(A1-1)(聚酰胺92)为213质量份的金属氧化物(B1-1)(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氧化镁)通过圆筒型混合机混合。使用作为料筒直径为44mm、L/D35的双螺杆混炼机,将该混合物在设定温度为280℃的条件下熔融混炼,挤出成束状,通过水槽冷却,然后使用造粒机来得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将所得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在料筒温度为290℃、模具温度为80℃、冷却时间为20秒的条件下注塑成型,由此制成用于测定导热率以及体积电阻率的150mm×150mm×3mm的试验片,并制成用于测定抗拉强度的厚度为3.2mm的ASTM1号哑铃片。关于所得试验片,在温度为85℃、相对湿度为85%RH的条件的恒温恒湿槽中,对试验片进行72小时的处理,测定进行过处理和未进行处理过的试验片的导热性、体积电阻率以及抗拉强度。其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6
除了将在实施例5中的金属氧化物(B1-1)(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氧化镁)的量变更为133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其评价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9
除了将在实施例5中的聚酰胺树脂(A1-1)(聚酰胺92)变更为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聚酰胺6)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其评价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10
除了将在实施例6中的聚酰胺树脂(A1-1)(聚酰胺92)变更为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聚酰胺6)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其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02985539300271
通过表2可知,对于作为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的实施例5~6而言,由于高温高湿度处理而引起的表示电绝缘性的体积电阻率、表示机械强度的抗拉强度的降低得到抑制,即使在高温高湿时,也能够发挥电绝缘性、导热性、机械强度,特别是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的电绝缘性优异,因此能够作为电绝缘性材料适宜地用于电绝缘性部件。
<实施例7~9(聚酰胺树脂组合物C)以及比较例11~14>
(使用原料)
[聚酰胺树脂(A)]
·聚酰胺树脂(A-1):聚酰胺6(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11F,从12筛目的筛网通过的平均粒径为1mm以下的粉末,相对粘度为2.22,水萃取量为0.3质量%,比重为1.14)
[金属氧化物粒子(BB)]
·氧化镁(BB-1):氧化镁(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70C-SC,平均粒径为7μm,纯度为99%)
·氧化镁(BB-2):氧化镁(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平均粒径为53μm,纯度为98%)
·氧化镁(BB-3):氧化镁(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10C-SC,平均粒径为72μm,纯度为99%)
[多元醇(D)]
·季戊四醇(D-1)(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熔点:260℃,比重为1.4)
(评价方法)
(1)混炼性
关于混炼性,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的情况同样地进行试验并评价。
(2)导热性
导热性依据JIS R-2616测定。(非定常热线探针法)
试验片使用150mm×150mm×3mmt的试验片,测定三个位置。将图1中示出的浇口(gate)附近设为测定部A,将中央部设为B,将末端部设为C。
导热率之差设为三个位置测定出的导热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实施例7
按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11F为23.2质量%、氧化镁(BB-1)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70C-SC为7.6质量%、氧化镁(BB-2)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为37.9质量%、氧化镁(BB-3)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10C-SC为30.3质量%、季戊四醇(D-1)为1.0质量%的方式配合。
关于氧化镁的粒径,依据JIS R1629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氧化镁(BB-1)、氧化镁(BB-2)、氧化镁(BB-3)的粒度分布,通过该粒度分布的结果与各自的配合比,算出粒径为20μm以下以及70μm以上的氧化镁相对于氧化镁总量的配合比例。
配合的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37μm,粒径为70μm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15质量%,粒径为20μm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41质量%(粒径为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11质量%,平均粒径的一半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41质量%)。
将这些物质投入圆筒型混合机并混合,将该混合物导入至作为日本制钢株式会社制混炼机的TEX44,在设定温度为290℃、螺杆转速为200rpm、排出量为20Kg/小时的条件下进行熔融混炼,在该熔融混炼时对混炼性进行评价。另外,将所得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在料筒温度为290℃、模具温度为80℃、冷却时间为20秒的条件下注塑成型,由此制成用于测定导热率的150mm×150mm×3mm的试验片。使用制作而成的试验片对测定位置A、B、C的导热性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8
除了将在实施例7中的氧化镁(BB-1)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70C-SC变更为30.3质量%、氧化镁(BB-2)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变更为37.9质量%、氧化镁(BB-3)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10C-SC变更为7.6质量%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
另外,配合的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52μm,相对于配合的氧化镁总量,粒径为70μm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30质量%,粒径为20μm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21质量%(粒径为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15质量%,平均粒径的一半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24质量%)。
实施例9
除了将在实施例7中的氧化镁(BB-1)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70C-SC变更为15.2质量%、氧化镁(BB-2)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变更为45.5质量%、氧化镁(BB-3)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10C-SC变更为15.2质量%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
另外,配合的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48μm,相对于混合的氧化镁总量,粒径为70μm以上的氧化镁为22质量%,粒径为20μm以下的氧化镁为25质量%(粒径为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10质量%,平均粒径的一半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26质量%)。
比较例11
除了按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11F为23.2%、氧化镁(BB-2)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为75.9质量%、季戊四醇(D-1)为1.0质量%的方式配合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
另外,混合的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52μm,相对于混合的氧化镁总量,粒径为70μm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20质量%,粒径为20μm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0.0质量%(粒径为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2质量%,平均粒径的一半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1质量%)。
比较例12
除了将按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11F为23.2%、氧化镁(BB-2)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为30.3质量%、氧化镁(BB-3)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10C-SC为45.5质量%、季戊四醇(D-1)为1.0质量%的方式进行配合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
另外,混合的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11μm,相对于混合的氧化镁总量,粒径为70μm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8质量%,粒径为20μm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56质量%(粒径为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42质量%,平均粒径的一半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25质量%)。
比较例13
除了将聚酰胺树脂(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P1011F设为24.2%、氧化镁(BB-1)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70-SC设为30.3质量%、氧化镁(BB-2)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设为37.9质量%、氧化镁(BB-3)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10C-SC设为7.6质量%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来制造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3。
另外,混合的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52μm,相对于混合的氧化镁总量,粒径为70μm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30.0质量%,粒径为20μm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21.0质量%(粒径为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15质量%,平均粒径的一半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24质量%)。
比较例14
除了将氧化镁(BB-1)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70-SC设为75.9质量%、氧化镁(BB-2)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50-SC和氧化镁(BB-3)宇部材料工业株式会社制RF-10C-SC设为0质量%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来制造,但混炼状态变差,从而未取得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粒料。
另外,混合的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74μm,相对于混合的氧化镁总量,粒径为70μm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52.0质量%,粒径为20μm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30.0质量%(粒径为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16质量%,平均粒径的一半以下的氧化镁的配合比例为37质量%)。
表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得到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或电绝缘性而且导热性也优异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因此可以用于一直以来使用了现有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成型物的各种成型品、片材、膜、管材、管件、单丝、纤维、汽车、计算机以及关联设备、光学设备、信息/通信设备、精密设备的电气/电子设备部件、土木/建筑用品、医疗用品、家庭用品等广泛的用途中,尤其在不仅需要聚酰胺树脂原本的特性而且需要导热性的电气/电子设备部件的用途中是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特性赋予成分,其是下述(1)聚酰胺树脂组合物、(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或者(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1)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作为特性赋予成分;
(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聚酰胺树脂(A)是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1),特性赋予成分含有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1)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1)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
(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作为特性赋予成分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多元醇(D)是熔点为150℃~280℃的多元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通过熔融混炼而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A1)和选自金属氧化物(B1)、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1)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1)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金属氧化物(B1)为氧化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用于电绝缘性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金属氧化物粒子(BB),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多元醇(D)。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为氧化镁。
11.一种成型品,其为由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
CN201180047213.4A 2010-09-30 2011-09-28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Active CN103140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0330A JP2012072339A (ja) 2010-09-30 2010-09-30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010-220330 2010-09-30
JP2010220337A JP5736710B2 (ja) 2010-09-30 2010-09-30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010-220337 2010-09-30
JP2010257790A JP5736740B2 (ja) 2010-11-18 2010-11-18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10-257790 2010-11-18
PCT/JP2011/072205 WO2012043640A1 (ja) 2010-09-30 2011-09-28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552A true CN103140552A (zh) 2013-06-05
CN103140552B CN103140552B (zh) 2015-04-29

Family

ID=4589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7213.4A Active CN103140552B (zh) 2010-09-30 2011-09-28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177692B2 (zh)
EP (1) EP2623562B1 (zh)
CN (1) CN103140552B (zh)
BR (1) BR112013007553B1 (zh)
ES (1) ES2665528T3 (zh)
WO (1) WO201204364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8063A (zh) * 2015-02-02 2016-08-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碳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模制品
CN106661324A (zh) * 2014-06-30 2017-05-10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成形品
CN107148451A (zh) * 2014-10-27 2017-09-08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聚酰胺组合物和由其形成的成形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88008A (ko) * 2012-12-31 2014-07-0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이너라이너용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201704413A (zh) * 2015-06-08 2017-02-01 漢高股份有限及兩合公司 高熱傳導性低壓模塑之熱熔黏著劑
EP3405520A4 (en) 2016-01-21 2019-09-18 Ticona LLC POLYAMIDE COMPOSITION WITH A METAL PIGMENT
BR112019002526B1 (pt) 2016-08-08 2022-09-27 Ticona Llc Composição polimérica termicamente condutora para um dissipador de calor
US11311746B2 (en) 2019-03-08 2022-04-26 Mevion Medical Systems, Inc. Collimator and energy degrader for a particle therapy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1366A (ja) * 1989-08-25 1991-04-05 Showa Denko Kk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CN1233269A (zh) * 1996-11-13 1999-10-27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
CN1708546A (zh) * 2002-10-29 2005-12-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被覆用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电线
JP2008150595A (ja) * 2006-11-24 2008-07-03 Techno Polymer Co Ltd 放熱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WO2009151145A1 (ja) * 2008-06-10 2009-12-17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新規な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アミド樹脂含有製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3356A (ja) 1988-02-20 1989-08-28 Showa Denko Kk ポリアミド系樹脂組成物
JPH0379666A (ja) 1989-08-22 1991-04-04 Showa Denko Kk ポリアミド系樹脂組成物
JPH081663A (ja) 1994-06-20 1996-01-09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フィラー高充填配合物の成形用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284808B2 (ja) * 1999-03-30 2009-06-24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射出溶着用材料
US6313209B2 (en) * 2000-02-18 2001-11-06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film produced from the same
US6916863B2 (en) * 2000-11-14 2005-07-12 Boral Material Technologies, Inc. Filler comprising fly ash for use in polymer composites
US6916527B2 (en) * 2001-01-18 2005-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sin moldings
JP2003049081A (ja) 2001-08-08 2003-02-2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熱放散性に優れ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DE10161882A1 (de) * 2001-12-17 2003-10-02 Siemens Ag Wärmeleitfähige thermoplastische Compounds und Verwendung dazu
WO2003093853A1 (de) * 2002-05-02 2003-11-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radientenspulensystem für ein magnet-resonanz-tomographiegerät mit effektiverer kühlung
US7655159B2 (en) * 2003-04-09 2010-02-02 Graham Simpson Murray Conductive polymer,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their use
US7550097B2 (en) * 2003-09-03 2009-06-23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Thermal conductive material utiliz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US20050070658A1 (en) * 2003-09-30 2005-03-31 Soumyadeb Ghos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derived from such compositions
WO2006006535A1 (ja) * 2004-07-12 2006-01-19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4758195B2 (ja) 2005-10-14 2011-08-2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伝導性樹脂組成物、その構造体及びその用途
WO2008015775A1 (fr) 2006-07-31 2008-02-07 Techno Polymer Co., Ltd. Châssis de dissipation thermique et boîtier de dissipation thermique
WO2008062844A1 (fr) * 2006-11-24 2008-05-29 Techno Polymer Co., Ltd. Compositions de résine rayonnante, leu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t article moulé
US20080153959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ally Conducting and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Moldabl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20090134370A1 (en) * 2007-07-20 2009-05-28 Herve Cartier Conductive halogen free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JP5383685B2 (ja) * 2007-09-28 2014-01-08 ユニオン カーバイド ケミカルズ アンド プラスティックス テクノロジー エルエルシー 難燃性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バイモーダルフィラー系
US8293831B2 (en) * 2008-10-30 2012-10-2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filler and hyperbranched polyesteramide
US20100113669A1 (en) 2008-10-30 2010-05-06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including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
CN102203191B (zh) * 2009-01-20 2014-07-09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成型体
US8552101B2 (en) * 2011-02-25 2013-10-0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Thermally conductive and electrically insulative polymer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low thermally conductive filler and use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1366A (ja) * 1989-08-25 1991-04-05 Showa Denko Kk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CN1233269A (zh) * 1996-11-13 1999-10-27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
CN1708546A (zh) * 2002-10-29 2005-12-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被覆用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电线
JP2008150595A (ja) * 2006-11-24 2008-07-03 Techno Polymer Co Ltd 放熱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WO2009151145A1 (ja) * 2008-06-10 2009-12-17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新規な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アミド樹脂含有製品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1324A (zh) * 2014-06-30 2017-05-10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成形品
US10059842B2 (en) 2014-06-30 2018-08-28 Ube Industries, Ltd.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comprising same
CN106661324B (zh) * 2014-06-30 2019-08-02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成形品
CN107148451A (zh) * 2014-10-27 2017-09-08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聚酰胺组合物和由其形成的成形品
CN107148451B (zh) * 2014-10-27 2021-03-30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聚酰胺组合物和由其形成的成形品
CN105838063A (zh) * 2015-02-02 2016-08-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碳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模制品
CN105838063B (zh) * 2015-02-02 2019-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碳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模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23562A4 (en) 2015-01-21
EP2623562A1 (en) 2013-08-07
US9177692B2 (en) 2015-11-03
US9624416B2 (en) 2017-04-18
US20130187080A1 (en) 2013-07-25
ES2665528T3 (es) 2018-04-26
EP2623562B1 (en) 2018-01-31
BR112013007553A2 (pt) 2017-09-26
CN103140552B (zh) 2015-04-29
US20160024365A1 (en) 2016-01-28
WO2012043640A1 (ja) 2012-04-05
BR112013007553B1 (pt)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0552B (zh)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CN103987782B (zh) 成型品
CN106633858B (zh) 一种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39434B (zh) 结晶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
US10072137B2 (en)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having high melt point and being excellent in anti-vibration property upon water absorption
WO2011074536A1 (ja) 共重合ポリアミド
KR102161076B1 (ko) 폴리아미드 수지의 제조방법
CN106147221B (zh) 玻纤增强阻燃导热半芳香共聚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371683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5073832A (zh) 聚酰胺树脂的制造方法
EP3101054B1 (en) Method for granulating polyamide or polyamide composition
JP5736710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6269044B2 (ja) 吸水時の振動性と熱間剛性に優れた高融点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CN104761886B (zh)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JP5818184B2 (ja) 吸水時の振動性と外観に優れた高融点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6210217B2 (ja) 炭素繊維強化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CN114644826A (zh) 填充型聚酰胺模塑料、由其生产的模制品和填充型聚酰胺模塑料的用途
CN105531094A (zh) 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注射熔敷用材料和成型品
JP5736740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14224162A (ja) 吸水時の振動性に優れた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6003667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の製造方法
TW202039648A (zh) 碳纖維強化聚醯胺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JP2012072339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Yamagu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Ube Co.,Ltd.

Address before: Yamaguchi Japan

Patentee before: UBE INDUSTRI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