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9895A -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 Google Patents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39895A CN103139895A CN2013100826125A CN201310082612A CN103139895A CN 103139895 A CN103139895 A CN 103139895A CN 2013100826125 A CN2013100826125 A CN 2013100826125A CN 201310082612 A CN201310082612 A CN 201310082612A CN 103139895 A CN103139895 A CN 1031398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point
- access
- interference
- terminal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14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47437 Cerbera odolla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8 calibration curv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49 magnet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可以通过使用部分重用和其它技术来管理在无线通信期间发生的干扰。在一些方面,部分重用可以涉及HARQ交错、时隙的部分、频谱和扩频码。可以通过使用发射功率曲线和/或衰减曲线来管理干扰。也可以通过使用功率管理相关的技术来管理干扰。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9月19日、申请号为200880107887.7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基于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下述共同拥有的专利申请的权益和优先权:在2007年9月21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74,428,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P1;在2007年9月21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74,449,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P2;在2007年9月24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74,794,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P3;以及在2007年10月3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77,294,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P4,其中每个的公开以引用方式被并入本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涉及同时提交的共同拥有的下述申请:名称为“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HARQ INTERLACES”的美国专利申请号____,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U1;名称为“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TIMEREUSE”的美国专利申请号____,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U2;名称为“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ANDATTENUATION PROFILES”的美国专利申请号____,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U4;名称为“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的美国专利申请号____,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U5;名称为“INTERFERENCE MANAGEMENTEMPLOYING FRACTIONAL CODE REUSE”的美国专利申请号____,其被分配代理人案号071700U6。在此通过引用将上述申请中的每一个的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整体上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但是非排它地,涉及改善通信性能。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部署以向多个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等)。随着对于高速率和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的迅速增长,存在实现具有增强性能的、有效和鲁棒的通信系统的挑战。
为了补充传统的移动电话网络基站,可以部署(例如,在用户的家中安装)小覆盖范围的基站,以向移动单元提供更鲁棒的室内无线覆盖。这样的小覆盖范围节点一般被称为接入点基站、家用节点B或者毫微微小区。通常,这样的小覆盖范围基站经由DSL路由器或者电缆调制解调器连接到因特网和移动运营商的网络。
因为移动运营商可能未优化小覆盖范围基站的射频(“RF”)覆盖范围并且这样的基站的部署可能是自组织的(ad-hoc),因此可能产生RF干扰的问题。而且,对于小覆盖范围基站而言,可能不支持软切换。因此,需要对于无线网络的改善的干扰管理。
发明内容
下面是本公开的示例方面的概述。应当理解,在此对术语“方面”的任何引用可以指代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本公开在一些方面涉及通过使用部分重用技术来管理干扰。例如,在一些方面,部分重用可以包含:使用为上行链路业务或者下行链路业务分配的一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交错的一部分。在一些方面,部分重用可以包含:使用为上行链路业务或者下行链路业务分配的时隙的一部分。在一些方面,部分重用可以包含:使用为上行链路业务或者下行链路业务分配的频谱的一部分。在一些方面,部分重用可以包含:使用为上行链路业务或者下行链路业务分配的一组扩频码(例如,SF16)的一部分。在一些方面,可以定义或者分配这样的部分,使得相邻的节点使用非重叠的资源。在一些方面,这样的部分的定义和分配可以基于干扰相关的反馈。
本公开在一些方面涉及通过使用功率管理相关的技术来管理干扰。例如,在一些方面,可以控制接入终端的发射功率以减轻在非关联接入点处的干扰。在一些方面,根据与来自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的信号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来控制接入点的噪声因素或者接收衰减。
本公开在一些方面涉及通过使用发射功率曲线和/或衰减曲线来管理干扰。例如,下行链路发射功率或者上行链路接收机延续可以在节点处根据时间而动态地改变。在此,不同的节点可以使用所述曲线的不同相位来减轻在节点之间的干扰。在一些方面,可以根据干扰相关的反馈来定义所述曲线。
附图说明
在详细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和附图中描述了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示例方面,其中:
图1是通信系统的几个示例方面的简化框图;
图2是示出了在示例通信系统中的部件的几个示例方面的简化框图;
图3是可以被执行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4是可以被执行来通过使用基于HARQ交错的部分重用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5是可以被执行来通过使用发射功率曲线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示例发射功率曲线的几个方面的简化图;
图7是可以被执行来通过使用接收衰减曲线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示例接收衰减曲线的几个方面的简化图;
图9和10是可以被执行来通过使用基于时隙的部分重用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11和12是可以被执行来通过使用基于频谱的部分重用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13和14是可以被执行来通过使用基于扩频码的部分重用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15是可以被执行来通过使用发射功率控制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了示例功率控制功能的几个方面的简化图;
图17是可以被执行来通过动态地调整衰减因子来管理干扰的操作的几个示例方面的流程图;
图18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简化图;
图19是包括毫微微节点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简化图;
图20是示出了无线通信的覆盖区域的简化图;
图21是通信部件的几个示例方面的简化框图;
图22-30是本文教导的被配置来管理干扰的装置的几个示例方面的简化框图。
根据通常实践,可能未按照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示出的各个特征。因此,为了清楚起见,可以任意地放大或者缩小各个特征的尺寸。另外,为了清楚起见,可以简化一些附图。因此,附图可能未描绘给定装置(例如,设备)或者方法的所有组成部分。最后,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可以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相同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显然,可以以各种形式来体现本文的教导,并且本文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者上述两者仅仅是代表性的。根据本文的教导,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文公开的一个方面可以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而被实现,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来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个或者更多方面。例如,可以使用本文阐明的任何数量的方面来实现装置或者实施方法。另外,可以使用附加于或者不同于本文阐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其它结构、功能或者结构和功能,来实现这样的装置或者实施这样的方法。而且,一个方面可以包括权利要求的至少一个元素。
图1示出了通信系统1000的示例方面,其中,分布的节点(例如,接入点102、104和106)为其它节点(例如,接入终端108、110和112)提供无线连接,所述其它节点可以被安装在相关联的地理区域中或者可以在相关联的地理区域中漫游。在一些方面,接入点102、104和106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例如,集中的网络控制器,诸如网络节点114)通信,以促成广域网连接。
可以限制诸如接入点104之类的接入点,由此仅仅某些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0)被允许访问所述接入点,或者可以以某种其它方式来限制所述接入点。在这种情况下,受限的接入点和/或它的相关联的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0)可以干扰系统100中的其它节点,例如:未受限的接入点(例如,宏接入点102),该未受限的接入点的相关联的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08),另一个受限的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6),或者该另一个受限的接入点的相关联的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2)。例如,离给定的接入终端最近的接入点可能不是该接入终端的服务接入点。因此,由该接入终端进行的传输可能干扰在该接入终端处的接收。如本文所讨论的,可以使用部分重用、功率控制和其它技术来减轻干扰。
将结合图2的流程图来更详细地讨论系统(诸如系统100)的示例操作。为了方便,可以将图2的操作(或者本文讨论或者教导的任何其它操作)描述为被特定部件(例如,系统100的部件和/或如图3中所示的系统300的部件)执行。但是,应当明白,这些操作可以被其它类型的部件执行,并且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部件被执行。还应当明白,在给定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不使用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操作。
为了说明的目的,将在彼此通信的网络节点、接入点和接入终端的上下文中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但是,应当明白,本文的教导可以适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或者使用其它术语提及的装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的教导的、可以被包含到网络节点114(例如,无线网络控制器)、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中的几个示例部件。应当明白,也可以将对于这些节点中的给定一个节点示出的部件包含到在系统100中的其它节点中。
网络节点114、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分别包括收发机302、304和306,用于彼此通信以及与其它节点通信。收发机302包括:发射机308,用于发送信号;以及接收机310,用于接收信号。收发机304包括:发射机312,用于发送信号;以及接收机314,用于接收信号。收发机306包括:发射机316,用于发送信号;以及接收机318,用于接收信号。
在典型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点104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链路与接入终端110通信,并且接入点104经由回程与网络节点114通信。应当明白,可以在这些节点或者各种实现方式中的其它节点之间使用无线或者非无线链路。因此,收发机302、304和306可以包括无线和/或非无线通信部件。
网络节点114、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还包括可以结合本文教导的干扰管理来使用的各种其它部件。例如,网络节点114、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可以分别包括干扰控制器320、322和324,用于减轻干扰,并且用于提供本文教导的其它相关功能。干扰控制器320、322和32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用于执行特定类型的干扰管理。网络节点114、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可以分别包括通信控制器326、328和330,用于管理与其它节点的通信,并且用于提供本文教导的其它相关功能。网络节点114、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可以分别包括定时控制器332、334和336,用于管理与其它节点的通信,并且用于提供本文教导的其它相关功能。在随后的公开中将讨论在图3中示出的其它部件。
为了说明的目的,干扰控制器320和322被描述为包括几个控制器部件。但是,实际上,给定的实现方式可以不使用所有这些部件。在此,HARQ控制器部件338或者340可以提供与本文教导的HARQ交错操作相关的功能。曲线(profile)控制器部件342或者344可以提供与本文教导的发射功率曲线或者接收衰减操作相关的功能。时隙控制器部件346或者348可以提供与本文教导的时隙部分操作相关的功能。频谱屏蔽控制器部件350或者352可以提供与本文教导的频谱屏蔽操作相关的功能。扩频码控制器部件354或者356可以提供与本文教导的扩频码操作相关的功能。发射功率控制器部件358或者360可以提供与本文教导的发射功率操作相关的功能。衰减因子控制器部件362或者364可以提供与本文教导的衰减因子操作相关的功能。
图2示出了网络节点114、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如何可以彼此交互以提供干扰管理(例如,干扰减轻)。在一些方面,可以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上采用这些操作以减轻干扰。一般地,可以在下面结合图4-18描述的更具体的实现方式中采用由图2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因此,为了清楚的目的,所述更具体的实现方式的说明可以不再详细描述这些技术。
如框202所示,网络节点114(例如,干扰控制器320)可以任选地定义用于接入点104和/或接入终端110的一个或多个干扰管理参数。这样的参数可以采取各种形式。例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网络节点114可以定义部分重用参数,用于减轻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上的干扰。如本文所述,这样的部分重用可以涉及HARQ交错、穿刺(puncturing)、频谱或者扩频码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网络节点114可以定义其它类型的干扰管理信息,例如发射功率参数和接收衰减参数。下面结合图4-18来更详细地描述这样的参数的示例。
在一些方面,干扰参数的定义可以包含确定如何分配一个或多个资源。例如,框402的操作可以包含定义被分配的资源(例如频谱等)如何可以被划分来用于部分重用。另外,部分重用参数的定义可以包含确定一组接入点(例如,受限的接入点)中的任何一个可以使用多少被分配的资源(例如,多少HARQ交错等)。部分重用参数的定义还可以包含确定一组接入点(例如,受限的接入点)可以使用多少资源。
在一些方面,网络节点114可以根据所接收的信息来定义参数,所接收的信息指示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上是否可能有干扰,并且如果有的话,该干扰的程度。可以以各种方式(例如,通过回程、通过空中等)从系统中的各个节点(例如,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接收这样的信息。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4)可以监控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并且向网络节点114发送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上检测到的干扰的指示。作为前一种情况的示例,接入点104可以计算它从不与它相关联(例如,不被它服务的)的附近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08和112)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并且将其报告到网络节点114。
在一些情况下,对于系统中的每个接入点,当它们正在经受较高的负载时可以产生负载指示。这样的指示可以采取例如1xEV-DO中的忙比特、3GPP中的相对许可信道(“RGCH”)的形式,或者某种其它适当形式。在传统的情况下,接入点可以经由下行链路将这个信息发送到与其相关联的接入终端。但是,这样的信息也可以被发送到网络节点114(例如,经由回程)。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0)可以监控下行链路信号,并且根据这个监控来提供信息。接入终端110可以将这样的信息发送到接入点104(例如,接入点104可以将该信息转发到网络节点114)或者网络节点114(经由接入点104)。系统中的其它接入终端可以以类似的方式来向网络节点114发送信息。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终端110可以产生测量报告(例如,在重复的基础上)。在一些方面,这样的测量报告可以指示接入终端110正在从哪些接入点接收信号、与来自每个接入点的信号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例如,Ec/lo)、到每个接入点的路径损耗或者某个其它适当类型的信息。在一些情况下,测量报告可以包括与接入终端110经由下行链路接收的任何负载指示相关的信息。
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使用来自一个或多个测量报告的信息来确定接入点104和/或接入终端110是否较为接近另一个节点(例如,另一个接入点或者接入终端)。另外,网络节点114可以使用这个信息来确定是否这些节点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干扰这些节点的任何另外一个节点。例如,网络节点114可以根据发射信号的节点的发射功率和在这些节点之间的路径损耗来确定在一个节点处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终端110可以产生用于指示在下行链路上的信噪比(例如,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包括例如信道质量指示(“CQI”)、数据率控制(“DRC”)指示或者某个其它适当的信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信息可以被发送到接入点104,并且接入点104可以将这个信息转发到网络节点114,以用于干扰管理操作。在一些方面,网络节点114可以使用这样的信息来确定在下行链路上是否有干扰或者确定在下行链路中的干扰是正在增大还是减小。
如下更详细所述,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所述干扰相关的信息来确定如何部署部分重用以减轻干扰。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在每个HARQ交错的基础上接收CQI或者其它适当信息,由此可以确定哪些HARQ交错与最低的干扰水平相关联。可以使用类似的技术来用于其它的部分重用技术。
应当明白,网络节点114可以以各种其它方式来定义参数。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任意地选择一个或多个参数。
如框204所示,网络节点114(例如,通信控制器326)向接入点104发送所定义的干扰管理参数。如下所述,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使用这些参数,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将这些参数转发到接入终端110。
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通过定义要由系统中的两个或者更多节点(例如,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使用的干扰管理参数来管理在系统中的干扰。例如,在部分重用方案的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向相邻的接入点(例如,足够接近以至于可能彼此干扰的接入点)发送不同的(例如,互斥的)干扰管理参数。作为具体示例,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接入点104分配第一HARQ交错,并且向接入点106分配第二HARQ交错。以这种方式,在一个受限接入点处的通信可以不实质地干扰在另一个受限接入点处的通信。可以使用类似的技术来用于其它部分重用方案和用于在系统中的接入终端。
如框206所示,接入点104(例如,干扰控制器322)确定它可以使用的干扰管理参数或者可以向接入终端110发送的干扰管理参数。在网络节点114定义了用于接入点104的干扰管理参数的情况下,这个确定操作可以仅仅包含接收指定的参数和/或检索指定的参数(例如,从数据存储器)。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独自地确定干扰管理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类似于上文结合框202所讨论的参数。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以与上文在框202所讨论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确定这些参数。例如,接入点104可以从接入终端110接收信息(例如,测量报告、CQI、DRC)。另外,接入点104可以监控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以确定在这样的链路上的干扰。接入点104也可以任意地选择参数。
在一些情况,接入点10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合作以确定干扰管理参数。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与接入点106通信以确定哪些参数正在被接入点106使用(由此选择不同的参数)或者协商不同的(例如,互斥的)参数的使用。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确定(例如,根据用于指示另一个节点正在使用资源的CQI反馈)是否它可能干扰另一个节点,并且如果如此,则定义其干扰管理参数以减轻这样的可能干扰。
如框208所示,接入点104(例如,通信控制器328)可以向接入终端110发送干扰管理参数或者其它相关信息。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这种信息可以指示如何在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之间的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上部署部分重用(例如,要使用哪些HARQ交错、要使用哪个频谱屏蔽等)。在一些情况下,这个信息可以涉及功率控制(例如,指定上行链路发射功率)。
如框210和212所示,接入点104可以因此在下行链路上向接入终端110发送,或者接入终端110可以在上行链路上向接入点104发送。在此,接入点104可以使用其干扰管理参数来在下行链路上发送和/或在上行链路上接收。类似地,接入终端110当在下行链路上接收或者在上行链路上发送时,可以考虑这些干扰管理参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接入终端110(例如,干扰控制器306)可以定义一个或多个干扰管理参数。这样的参数可以被接入终端110使用,和/或(例如,被通信控制器330)发送到接入点104(例如,以在上行链路操作期间使用)。
现在参见图4,将更详细地描述与部分重用方案的使用相关的操作,所述部分重用方案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上使用HARQ交错。在一些方面,系统100可以使用时分复用,由此,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定义的时隙上发送信息。这样的时隙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并且/或者使用各种术语来指代。作为示例,在各种实现方式中,时隙可以涉及或者被称为帧、子帧、间隙、传输时间间隔(“TTI”)和HARQ交错等。作为示例,预定数量的时隙(例如,TTI)1-16可以被监控和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类似的方案可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根据在被监控的时隙上的业务和相关联的干扰电平,并且根据本文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案的应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传输可以限于定义的时隙数N,N小于总时隙数M,其中例如,N=8,M=16。在一些方面,这样的部分重用方案可以使用HARQ交错。
在传统的1xEV-DO系统中,可以在例如每第四个子帧分配每个HARQ处理,以便在时隙(n+4)、(n+8)、(n+12)等中执行在子帧“n”中的原始传输的HARQ重传。作为具体示例,HARQ交错1可以被分配子帧1、5和9等。在子帧1期间HARQ交错1的原始数据传输不成功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反链路(例如,在下行链路HARQ传输的情况下的上行链路)上发送否认(“NACK”)信号。然后可以在同一HARQ交错1的子帧5期间重传所述数据,并且在成功传输后,接收到(例如,经由上行链路)确认(“ACK”)信号。可以由其它HARQ处理在其它HARQ交错2、3和4上执行类似的操作。
在一些方面,部分重用方案可以使用HARQ交错来配置相邻的节点(例如,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以在不同的时间发送。例如,第一接入点可以在HARQ交错1和2期间发送,而第二接入点在HARQ交错3和4期间发送。结果,可以降低在节点之间否则就会发生的干扰。
如图4的框402所示,网络节点114(例如,干扰控制器320的HARQ控制部件338)确定每个接入点(例如,在一组受限的接入点中的接入点)可以使用多少HARQ交错。例如,可以根据来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的干扰相关反馈来确定定义的HARQ交错数量“N”,其少于为所述组分配的HARQ交错的总数“M”(例如,如上文结合图2所讨论的)。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可以根据在M个HARQ交错上的相邻节点的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行为来定义在HARQ交错的总数M中的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HARQ交错的数量N。
N可以是固定值或者被动态地定义。在M=4的情况下,可以在大于0的最小值NMIN和小于4的最大值NMAX之间动态地设置N。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任意地确定值N。但是,通常,可以选择值N以试图更有效地减轻在系统中的节点之间的干扰。值N的确定可以基于不同的标准。
例如,一个标准可能涉及在系统中如何部署了接入点(例如,接入点的总数、在给定区域中接入点的密度和接入点的相对接近程度等)。在此,如果存在彼此接近的大量节点,则可以使用N的较小值以便相邻的节点不太可能使用相同的HARQ交错。相反,如果在系统中有少量的节点,则可以定义较大的N值以改善通信性能(例如,吞吐量)。
另一个标准可能涉及由接入点处理的业务(例如,业务量、业务的类型、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例如,一些类型的业务可能比其它类型的业务对干扰更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N的较小值。另外,一些类型的业务可能具有更严格的吞吐量要求(但是对干扰不太敏感),由此,可以使用N的较大值。
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根据所接收的干扰相关信息(例如,在图2中所述)来定义值N。例如,可以根据从给定的接入终端接收的测量报告来确定由该接入终端听到的接入点的数量以及接入点与该接入终端的相对接近程度。以这种方式,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在给定小区处的传输(例如,由受限的接入点或者与其相关联的接入终端)是否可能干扰相邻小区,并且因此定义N。
网络节点114也可以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接收的干扰信息来定义N(例如,如图2所述)。例如,如果干扰值高,则可以定义N的较低值。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由给定的接入点使用的HARQ交错的数量,由此降低在HARQ交错的总数M中的每组N个HARQ交错上的干扰的可能性。
如框404所示,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指定要由特定的接入点使用的特定的HARQ交错。例如,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给定的接入点在M个HARQ交错的每个上可以看到的干扰量,并且向那个接入点分配具有较低干扰的HARQ交错。作为具体示例,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由接入点106在它正在使用的两个HARQ交错(例如,交错3和4)上的下行链路传输可能干扰在与接入点104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处的接收。可以例如根据如本文所述的网络节点可以获取的下行链路干扰相关信息来确定这一点。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指定HARQ交错1和2由接入点104使用。
如上所述,在每个HARQ交错上的干扰的确定可以基于由网络节点114接收的信号。例如,可以根据如本文所述的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测量报告来确定在节点之间的干扰的可能性。另外,对于下行链路,系统中的接入终端可以产生针对每个HARQ交错(例如,针对在3GPP中的每个TTI)的信道质量指示(“CQI”)或者数据率控制(“DRC”)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转发到网络节点114。而且,对于下行链路,接入终端可以监控下行链路,并且在每个HARQ交错(例如,每个TTI)的基础上提供干扰相关的信息。类似地,对于上行链路,接入终端可以监控上行链路,并且在每个HARQ交错(例如,每个TTI)的基础上提供干扰相关的信息。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3GPP2中的DRC反馈),来自接入终端的反馈可以不提供每个HARQ交错的分辨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ACK/NACK反馈或者某种其它类型的反馈来识别期望的一组HARQ交错。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在给定的HARQ交错上调整下行链路数据率,以确定接入终端可以成功地解码数据(例如,以给定的精度)的速率。根据对于每个HARQ交错确定的最佳数据率,可以假定哪个HARQ交错将为给定的接入点提供最佳性能。或者,可以使用集中式HARQ交错选择方案(例如,在网络节点指定用于相邻节点的HARQ交错时,如本文所述)。
在一些方面,由网络节点114进行的对特定HARQ交错的指定可以取决于对应的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业务是否是同步的。可以例如使用诸如Tau-DPCH(其中DPCH涉及专用物理信道)的调整或者某个其它适当的同步方案来实现这样的同步。
在一些方面,网络节点114可以为给定的接入点指定连续的HARQ交错。以这种方式,在未同步不同节点的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业务的情况下,指定的HARQ交错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不受到干扰。作为示例,如果HARQ交错1-4被分配到第一接入点并且HARQ交错5-8被分配到第二接入点,则这些接入点将在至少三个HARQ交错上不受到来自另一个接入点的干扰,即使这些接入点的定时未被同步。
如框406所示,网络节点114然后向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发送它定义的HARQ交错参数。例如,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每个接入点发送节点特定的指定,或者网络节点114可以向一组接入点中的所有接入点发送共同的指定。
如框408所示,接入点104(例如,干扰控制器322的HARQ控制部件340)确定它将用于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通信的HARQ交错。在此,接入点104已经从网络节点114接收到了值N。在网络节点114指定了要被接入点104使用的HARQ交错的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仅仅使用这些HARQ交错。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任意地选择参数。
如果网络节点114未指定HARQ交错或者未任意地选择HARQ交错,则接入点104可以根据适当的标准来确定要使用哪N个HARQ交错。因此初始地,这个确定基于值N(例如,被值N限制)。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定义或者改写N(例如,根据如上所述的标准)。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选择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HARQ交错。在此,接入点104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些HARQ交错。例如,接入点104可以从接入终端110接收信息(例如,测量报告、CQI、DRC)。另外,接入点104可以监控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以确定在这样的链路上的干扰。例如,当接入点104空闲时,其可以监控来自小区之外的上行链路干扰(负载)。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选择提供最小的小区外部干扰的HARQ交错。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合作以确定它将使用的HARQ交错。例如,接入点104和接入点106可以协商以使用不同的(例如,互斥的)HARQ交错。
如框410所示,接入点104可以确定要用于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通信的定时偏移。例如,接入点104可以在一段时间上持续地监控链路以确定大致何时相邻的节点开始和结束其传输。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确定(例如,估计)相邻节点的时隙定时。接入点然后可以将其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时隙定时与那个时间同步。在一些方面,这可以包含定义Tau-DPCH参数。
在一些情况(例如,3GPP)下,接入点可以通过时间对齐它们的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来同步它们的定时(例如,HS-PDSCH定时)。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在每个接入点中的GPS部件、在接入点之间的定时信令(其可能对于相邻的节点(例如,彼此相距几十米)较为有效)或者某种其它技术来实现这样的同步。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HSDPA中),开销可能较高,并且不与业务正交。在此,可以使用不连续的发送或者接收(DTX或者DRX),由此,不在DTX/DRX时段期间发送开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CCPCH和EHICH的发送,并且接入终端可以被配置来考虑它们可以从使用DTX/DRX的接入点看到的较低的CPICH Ec/lo测量。
如框412所示,接入点104可以向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发送消息以通知所述接入终端要将哪些HARQ交错用于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接入点104可以使用E-AGCH(增强绝对许可信道)或者某个其它的类似机制来向与其关联的接入终端发送HARQ交错指定。例如,接入点104可以设置Xags=1以指定接入终端要使用哪些TTI。另外,接入点104可以向接入终端发送在框410确定的定时偏移的指示(例如,Tau-DPCH)。以这种方式,接入点可以调度在可用的M个HARQ交错中的最佳的N个HARQ交错上的数据传输(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框414)。
可以随着时间调整如上所述的HARQ交错参数(例如,N和由给定节点使用的特定HARQ交错)。例如,可以在重复的基础上收集如上所述的信息,并且因此调整所述参数(例如,如果期望,使用滞后和/或慢滤波)。以这种方式,可以以考虑了系统中的当前干扰状况的方式来部署HARQ交错。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以分级的方式来分配HARQ交错。例如,如果未在宏接入点的覆盖区域中部署受限的接入点,则为宏接入点分配完整的一组HARQ交错(例如,8个)。但是,在宏接入点的覆盖区域中部署了受限的接入点的情况下,可以为宏覆盖范围分配HARQ交错的一部分(例如,5个),并且可以为受限的接入点分配HARQ交错的另一个部分(例如,3个)。然后可以如上所述在受限的接入点之间分配上述为受限的接入点分配的HARQ交错(例如,N=1)。可以根据本文所述的各种标准(例如,受限的接入点的部署、业务、干扰等)来定义(例如,以固定的方式或者动态地调整)以这种方式分配的HARQ交错的数量。例如,随着系统中的受限的接入点的数量或者在受限的接入点处的业务量增加,可以增加对于这些接入点分配的HARQ交错的数量。
现在参见图5和6,将更详细地描述与用于随着时间改变发射功率(例如,下行链路发射功率)以减轻干扰的方案的使用相关的操作。在一些方面,这个方案包含:定义发射功率曲线,诸如在图6中所示的曲线602,其定义了随着时间的不同的功率电平。这样的曲线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被定义。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曲线可以包括用于定义在不同时刻的发射功率的一组值。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方程(例如,正弦波)来定义曲线。在一些方面,曲线可以是周期性的。如图6中所示,可以为曲线定义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和周期604。
可以使用发射功率曲线来以不同的方式控制发射功率。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使用发射功率曲线来控制总的发射功率。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开销信道(例如,CIPCH等)和专用信道可以以不变的功率工作。然后可以在其它信道(例如,HS-SCCH和HS-PDSCH)之间共享根据发射功率曲线的剩余功率。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调节开销信道。
如下更详细所述,在一些方面,可以通过使用发射功率曲线来实现基于发射功率的部分重用。例如,相邻接入点可以使用同一曲线(或者类似的曲线),但是根据所述曲线的不同相位来进行。例如,第一接入点可以根据在图6中所示的曲线来发射,而第二接入点使用相移180度的同一曲线来发射。因此,当第一接入点以最大功率来发射时,第二接入点可以以最小功率来发射。
如图5的框502所示,网络节点114(例如,干扰控制器320的曲线控制部件342)定义(例如,指定)了要用于无线传输(例如,在下行链路上)的发射功率曲线信息。这个信息可以例如包括诸如发射功率曲线、初始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初始周期值的参数。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预先定义或者任意地确定这些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但是,通常,这些参数被选择以试图更有效地减轻在系统中的节点之间的干扰。这个信息的确定可以基于各种标准,例如,来自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测量报告、来自一个或多个接入点的关于由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接入终端报告的CQI的一个或多个报告、活动接入终端的数量和在每个接入点(例如,在每个小区)的平均下行链路业务。
作为具体示例,发射功率曲线参数的定义可以基于如何在系统中部署接入点(例如,接入点的总数、在给定区域中的接入点的密度以及接入点的相对接近程度等)。在此,如果有彼此接近的大量节点,则可以定义所述参数使得相邻的节点不太可能同时以高功率发射。作为示例,可以整形发射功率曲线使得给定的接入点可以以最大功率或者接近最大功率来发射较短的时段。以这种方式,当系统中的各个节点结合发射功率曲线来使用大量的相位值(例如,60度、120度等)时,发射功率曲线可以提供足够的相隔。相反,如果在系统中有少量的节点,则所述参数可以被定义来改善通信性能(例如,吞吐量)。作为示例,可以整形发射功率曲线使得给定的接入点可以以最大功率或者接近最大功率来发射较长的时段。
也可以通过调整最小和最大参数的幅度来实现在相邻接入点(例如,小区)之间的不同相隔水平。例如,更大的最大值/最小值比率提供了更好的相隔,其代价是接入终端以较低的功率电平来发射更长时段。
可以根据由接入点处理的业务(例如,业务负载、业务类型、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来定义发射功率曲线参数。例如,一些类型的业务可能比其它类型的业务对干扰更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例如,如上所述)提供更高的相隔的参数(例如,发射功率曲线或者最大值/最小值)。另外,一些类型的业务可以具有更严格的吞吐量要求(但是对干扰不太敏感),由此,可以使用允许更多的以更高功率电平的传输的发射功率曲线(例如,如上所述)。
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根据接收的干扰相关的信息(例如,来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的反馈,如上文结合图2所述)来定义发射功率曲线参数。例如,可以根据从给定的接入终端接收的测量报告来确定由该接入终端听到的接入点的数量和接入点到该接入终端的相对接近度。以这种方式,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在给定小区(例如,与受限的接入点相关联的小区)的传输是否可能干扰相邻小区,并且因此调整功率曲线参数。网络节点114还可以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接收的干扰信息来定义所述参数(例如,如在图2所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在应用数据(例如,VoIP)的任何延迟敏感度和CQI/DRC滤波/延迟(例如,从测量SINR的时间到在接入点的业务调度器有效时的延迟)之间的折衷来定义周期参数。例如,如果小区正在承载大量的VoIP业务,则可以将周期设置为对应于VoIP分组的周期性。在一些情况下,在50-100毫秒的范围中的周期可以是适当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被服务的接入终端的数量来定义所述周期参数。
如框504所示,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指定要由特定的接入点使用的特定的相位偏移值。例如,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当给定的接入点使用不同的相位偏移值(例如,基于对于每个TTI接收的CQI报告)时可以由该接入点看到的干扰量。与在那个接入点处的最低干扰相关联的相位偏移然后可以被分配到接入点。
网络节点114也可以以减少在相邻节点之间的干扰的方式来指定相邻节点的相位偏移值。作为具体示例,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由接入点106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可能干扰在与接入点104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处的接收。可以例如根据网络节点114可以获得的下行链路干扰相关的信息来确定这一点,如本文所述。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指定接入点104和106的不同相位偏移值(例如,异相180度)。
如框506所示,网络节点114然后将它定义的功率曲线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在此,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每个接入点发送节点特定的指定,或者网络节点114可以向在一组接入点中的所有接入点发送共同的指定。
如框508和510所示,接入点104(例如,干扰控制器322的曲线控制部件344)确定它将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发射功率曲线参数。在网络节点114指定了要由接入点104使用的所有发射功率曲线参数的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仅仅使用这些参数。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任意地选择参数(例如,相位偏移)。
如果所有的参数未被网络节点114指定或者未被任意地选择,则接入点104可以根据适当的标准来确定要使用哪些参数。在典型的情况下,接入点可以实现跟踪算法以动态地确定要结合接入点104从网络节点114接收的发射功率曲线、最小值、最大值和周期参数而使用的相位偏移值。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选择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相位偏移值。在此,接入点104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类似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个相位偏移值。例如,在框508,接入点104可以从接入终端110接收信息(例如,测量报告、CQI、DRC),并且/或者,接入点104可以监控链路以确定在所述链路上的干扰。作为后一种情况的示例,当接入点104空闲时,其可以监控在下行链路上的来自小区外部的干扰(负载)。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在框510选择提供最小的小区外部干扰的相位偏移值。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合作来确定相位偏移值。例如,接入点104和接入点106可以协商以使用不同(例如,异相)的相位偏移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执行框508的操作。
如框512所示,接入点根据当前的发射功率曲线来在下行链路上发送。因此,发射功率可以以可以减轻对相邻节点的干扰的方式来随着时间改变。
可以随着时间调整如上所述的发射功率曲线参数(例如,由网络节点114定义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周期参数)。例如,可以在重复的基础上收集上述信息,并因此调整所述参数(例如,如果期望的话,使用滞后和/或慢滤波)。以这种方式,可以以考虑在系统中的当前干扰状况的方式来控制在系统中的接入终端的发射功率。例如,如果干扰在给定的节点处增加(例如,由CQI报告确定),则可以减少最大功率参数。在简化的情况下,对于每个接入点i,将maximum_i设置为等于minimum_i。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尝试设置这些值以在每个小区中提供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平均CQI,可以使用来自每个接入点i的每个接入点终端j的Ec_i,j/lo来实现这一点。
现在参见图7和8,将更详细地描述与用于随着时间改变接收衰减(例如,上行链路衰减)以减轻干扰的方案的使用相关的操作。在一些方面,这个方案包含:定义接收衰减曲线,诸如在图8中所示的曲线802,其定义了随着时间的不同衰减电平。这样的曲线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被定义。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曲线可以包括用于定义在不同时刻的接收衰减的一组值。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方程(例如,正弦波)来定义曲线。如图8中所示,可以对于所述曲线定义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和周期804。
如下更详细所述,在一些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接收衰减曲线来实现基于接收衰减的部分重用。例如,相邻的接入点可以使用同一曲线(或者类似的曲线),但是根据曲线的不同相位进行。例如,第一接入点可以根据在图8中所示的曲线来接收,而第二接入点使用相移180度的同一曲线来接收。因此,当第一接入点以最大衰减接收时,第二接入点可以以最小衰减来接收。
如图7的框702所示,网络节点114(例如,干扰控制器320的曲线部件342)定义了要用于无线接收(例如,在上行链路上)的接收衰减曲线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例如包括诸如接收衰减曲线、初始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初始周期值的参数。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预先定义或者任意确定这些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但是,通常,这些参数被选择以试图更有效地减轻在系统中的节点之间的干扰。这个信息的确定可以基于不同的标准,例如来自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测量报告、来自一个或多个接入点的关于由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接入终端报告的CQI的一个或多个报告、活动接入终端的数量以及在每个接入点(例如,在每个小区中)的平均上行链路业务。
作为具体示例,接收衰减曲线参数的定义可以基于如何在系统中部署了接入点(例如,接入点的总数、在给定区域中的接入点的密度和接入点的相对接近度等)。在此,如果有彼此接近的大量节点,则可以定义所述参数使得相邻节点不太可能同时以高的衰减电平来接收。作为示例,可以整形接收衰减曲线使得给定的接入点可以以最大衰减或者接近最大衰减来接收较短的时段。以这种方式,当系统中的各个节点结合接收衰减曲线来使用大量的相位值(例如,60度、120度等)时,接收衰减曲线可以提供足够的相隔。相反,如果在系统中有少量的节点,则所述参数可以被定义来改善通信性能(例如,吞吐量)。作为示例,可以整形接收衰减曲线使得给定的接入点可以以最大衰减电平或者接近最大衰减电平来接收较长的时段。
还可以通过调整最小和最大参数的幅度来实现在相邻接入点(例如,小区)之间的不同相隔水平。例如,更大的最大值/最小值比率提供了更好的相隔,其代价是接入终端以较低的衰减电平来接收更长的时段。
可以根据由接入点处理的业务(例如,业务负载、业务类型、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来定义接收衰减曲线参数。例如,一些类型的业务可能比其它类型的业务对干扰更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例如,如上所述)提供更高的相隔的参数(例如,接收衰减曲线或者最大值/最小值)。另外,一些类型的业务可以具有更严格的吞吐量要求(但是对干扰更不敏感),由此,可以使用允许更多的以更高的衰减电平的传输的接收衰减曲线(例如,如上所述)。
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根据接收的干扰相关信息(例如,来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的反馈,如上文结合图2所述)来定义接收衰减曲线参数。例如,可以根据从接入终端接收的测量报告来确定由给定的接入终端听到的接入点的数量和接入点到接入终端的相对接近度。以这种方式,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在给定小区(例如,与受限的接入点相关联的小区)的传输是否可能干扰相邻小区,并且因此调整衰减曲线参数。网络节点114还可以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接收的干扰信息来定义所述参数(例如,如在图2所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在应用数据(例如,VoIP)的任何延迟敏感度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CQI/DRC、ACK信道等)滤波/延迟之间的折衷来定义所述周期参数,如上文所述。
如框704所示,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指定要由特定的接入点使用的特定相位偏移值和/或如上所述的其它参数。例如,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当给定的接入点使用不同的相位偏移值时可以由该给定的接入点看到的干扰量。与在那个接入点处的最低干扰相关联的相位偏移然后可以被分配到接入点。
网络节点114还可以以减少在节点之间的干扰的方式来指定相邻节点的相位偏移值。作为具体示例,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由接入终端112进行的上行链路传输会干扰在接入点104处的接收。可以例如根据网络节点114可以获得的上行链路干扰相关信息来确定这一点,如本文所述。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指定接入点104和106的不同(例如,异相180度)相位偏移。
如框706所示,网络节点114然后将它定义的衰减曲线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在此,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每个接入点发送节点特定的指定,或者网络节点114可以向在一组接入点中的所有接入点发送共同的指定。
如框708和710所示,接入点104(例如,干扰控制器322的曲线部件344)确定它将用于上行链路通信的接收衰减曲线参数。在网络节点114指定了要由接入点104使用的所有接收衰减曲线参数的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仅仅使用这些参数。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任意地选择参数(例如,相位偏移)。
如果所有的参数未被网络节点114指定或者未被任意地选择,则接入点104可以根据适当的标准来确定要使用哪些参数。在典型的情况下,接入点可以实现跟踪算法以动态地确定要结合接入点104从网络节点114接收的接收衰减曲线、最小值、最大值和周期参数而使用的相位偏移值。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选择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相位偏移值。在此,接入点104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类似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个相位偏移值。例如,在框708,接入点104可以从接入终端110接收信息(例如,测量报告),并且/或者,接入点104可以监控链路以确定在所述链路上的干扰。作为后一种情况的示例,当接入点104空闲时,其可以监控在上行链路上的来自小区外部的干扰(负载)。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在框710选择提供最小的小区外部干扰的相位偏移值。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合作来确定相位偏移值。例如,接入点104和接入点106可以协商以使用不同(例如,异相)的相位偏移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执行框708的操作。
如框712所示,接入点根据当前的接收衰减曲线来在上行链路上接收(例如,通过向接收信号应用所述衰减曲线)。因此,接收衰减可以以可以减轻对相邻节点的干扰的方式来随着时间改变。
可以随着时间调整如上所述的接收衰减曲线参数(例如,由网络节点114定义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周期参数)。例如,可以在重复的基础上收集上述的信息,并因此调整所述参数(例如,如果期望的话,使用滞后和/或慢滤波)。以这种方式,可以以考虑在系统中的当前干扰状况的方式来控制在系统中的接入终端的接收衰减。例如,当在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处的接收信号功率电平增大时,所述衰减(例如,最大衰减)可能被增大。在简化的情况下,对于每个接入点i,将maximum_i设置为等于minimum_i,并且以与如上所述类似的方式来控制maximum_i。
现在参见图9和10,将更详细地描述与使用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上的选择性传输(例如,穿刺(puncturing))的部分重用方案的使用相关的操作。如上所述,系统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定义的时隙期间发送,所述时隙在各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涉及或者被称为帧、子帧、间隙、传输时间间隔(“TTI”)和HARQ交错等。
在一些方面,部分重用方案可以包含:配置相邻节点(例如,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以在一个或多个发送时隙的一部分期间抑制发送。例如,第一接入点可以在时隙的第一部分(例如,一个子帧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子帧)期间发送,而第二接入点在时隙的第二部分(例如,所述子帧的另一部分或者不同的整个子帧)期间发送。作为结果,可以减少在节点之间否则就会发生的干扰。
在一些方面,确定节点是否将在时隙的给定部分期间抑制发送可以包含:确定在时隙的不同部分上有多少干扰。例如,节点可以抑制在与较高的干扰相关联的时隙的那些部分上的发送。
首先参见图9,如框902所示,网络节点114(例如,干扰控制器320的时隙控制部件346)或者某个其它适当的实体可以确定给定的发送时隙或者一组发送时隙要如何被划分为多个部分,以便不同的节点可以选择性地在这些时隙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期间抑制发送。这可以包含例如:确定诸如每个时隙部分的结构、时隙部分的数量、每个时隙部分的大小和每个时隙部分的位置的参数。在此,应当明白,可以将给定的时隙部分定义为包括在时间上不连续的子部分,或者可以将给定的时隙部分定义为单个连续的时段。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为系统预先定义这些时隙参数。
在一些方面,时隙部分的参数被定义以减轻在系统中的干扰。为此,可以根据在系统中如何部署了节点(例如,接入点的总数、在给定区域中的接入点的密度以及接入点的相对接近度等)来定义所述时隙部分。在此,如果在给定区域中部署了大量的节点,则可以定义更多的时隙部分(例如,以及可能更小的部分),并且/或者,可以在时隙部分之间提供更多的相隔。以这种方式,相邻节点不太可能使用同一时隙部分(或者干扰相邻的时隙部分),并且任何可能的干扰节点由此可以被配置来在一个时隙或者一组时隙的更大百分比期间不发送。相反,如果系统中有较少数量的节点,则可以定义较少的时隙部分(例如,以及具有较少相隔程度的可能较大的部分)以改善通信性能(例如,吞吐量)。
也可以根据由接入点处理的业务(例如,业务量、业务的类型、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来定义所述时隙部分。例如,一些类型的业务可能比其它类型的业务对干扰更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定义更多的时隙部分,并且/或者,可以在时隙部分之间提供更大的相隔。另外,一些类型的业务可以具有更严格的吞吐量要求(但是对干扰不太敏感),由此可以定义较大的时隙部分。
也可以根据在系统中的干扰来定义时隙部分。例如,如果在系统中干扰值高,则可以定义更多的时隙部分,并且/或者,可以在时隙部分之间提供更大的相隔。
因此,框902的操作可以基于来自在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的干扰相关的反馈(例如,如上所述)。例如,可以使用接入终端测量报告和/或来自接入节点的报告来确定在系统中的节点彼此干扰的程度。
如框904所示,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指定要由特定节点使用的特定时隙部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以任意的方式来分配时隙部分。但是,通常,可以选择时隙以试图减轻在系统中的节点之间的干扰。在一些方面,确定给定节点应当使用哪个时隙部分可以类似于如上所述的框902的操作。例如,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与时隙部分相关联的干扰量。
对于下行链路,接入点可以首先被配置来使用第一时隙部分。然后可以确定(例如,根据在一段时间上收集的CQI报告)与那个时隙部分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所述接入点然后可以被配置来使用第二时隙部分。然后,可以确定(例如,根据在一段时间收集的CQI报告)与第二时隙部分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网络控制器然后可以向所述接入点分配与最低的干扰相关联的时隙部分。
对于上行链路,接入终端可以被配置来首先使用第一时隙部分。可以例如根据当在一段时间上在上行链路上发射时使用的发射功率值(例如,由来自相关联的接入点的功率控制命令自动设置)来间接地确定与那个时隙部分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接入终端然后可以被配置来使用第二时隙部分。然后可以确定与第二时隙部分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例如,如上所述)。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向那个接入终端和与其相关联的接入点分配与最低的干扰(例如,由最低的上行链路发射功率指示)相关联的时隙部分。
网络节点114也可以以减轻在节点之间的干扰的方式来指定相邻节点的时隙部分。作为具体示例,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由接入点106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会干扰在与接入点104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处的接收。可以例如根据网络节点114可以获取的下行链路干扰相关信息来确定这一点,如本文所述。为了减轻这种可能的干扰,网络节点114可以给接入点104和106分配不同的时隙部分。
如框906所示,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接入点的定时偏移,以便同步接入点的时隙定时。可以例如使用诸如Tau-DPCH(其中,DPCH涉及专用物理信道)的调整或者某种其它适当的同步方案来实现这样的同步。
如框908所示,网络节点114然后将其定义的时隙部分参数发送到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例如,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每个接入点发送节点特定的指定,或者网络节点114可以向在一组接入点中的所有接入点发送公共指定。网络节点114也可以向接入点发送一个或多个定时偏移指示,以用于同步操作中。
现在参见图10,这个流程图描述了可以由用于下行链路操作的接入点或者用于上行链路操作的接入终端执行的操作。首先,将处理下行链路的情况。
如框1002所示,接入点104(例如,干扰控制器322的时隙控制部件348)确定它将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时隙部分。在网络节点114指定了要由接入点104使用的时隙部分的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仅仅使用这些时隙部分。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任意地选择要使用哪个时隙部分。
如果网络节点114未指定所述时隙部分或者未任意地选择所述时隙部分,则接入点104可以根据适当的标准来确定要使用哪个时隙部分。在一些方面,接入点104可以选择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时隙部分。在此,接入点104可以以与上文在框904所描述的类似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个时隙部分(例如,通过在不同的时段上使用不同的部分,并且在每个时段期间监控CQI或者某个其它参数)。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合作以确定要使用哪个时隙部分。例如,接入点104和接入点106可以协商以使用不同(例如,互斥)的时隙部分。
如框1004所示,接入点104可以确定要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定时偏移。例如,接入点104可以在一段时间上持续监控链路,以确定大致何时相邻节点开始和结束其传输。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确定(例如,估计)相邻节点的时隙部分定时。接入点然后可以将其下行链路的时隙定时部分与那个时间同步。在一些方面,这可以包含定义Tau-DPCH参数。
如框1006所示,接入点104可以向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发送消息(例如,包括定时偏移信息),以向所述接入终端通知要使用那些时隙部分来用于下行链路。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在最佳的可用时隙部分上调度下行链路传输(框1008)。
现在转向上行链路情况,如框1002所示,接入点104(例如,干扰控制器324)确定它将用于上行链路通信的时隙部分。在网络节点114指定了要被接入终端110使用的时隙部分的情况下,接入终端110可以仅仅使用这些时隙部分。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终端110可以任意地选择要使用哪个时隙部分。
如果网络节点114未指定时隙部分或者未任意地选择时隙部分,则接入终端110可以根据适当标准来确定要使用哪个时隙部分。在一些方面,接入终端110可以选择与最低干扰(例如,最低发射功率)相关联的时隙部分。在此,接入终端110可以以与上文在框904所描述的类似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个时隙部分,或者这可以因为接入点104的功率控制操作而自动发生。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监控在时隙部分测试(例如,用于确定哪个时隙部分具有最低干扰的测试)期间的上行链路干扰。在这种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指示接入终端110在干扰测试的给定阶段期间使用特定的时隙部分。或者,接入终端110可以告知接入点104那些时隙部分正在用于测试的给定阶段。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合作以确定要使用哪个上行链路时隙部分。例如,接入点104和接入点106可以协商以使用不同(例如,互斥)的时隙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将这个信息转发到接入终端110。
如框1004所示,接入终端110可以确定要用于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通信的定时偏移。例如,接入终端110可以在一段时间上持续监控链路,以确定大致何时相邻节点开始和结束其传输。以这种方式,接入终端110可以确定(例如,估计)相邻节点的时隙部分定时。或者,接入终端110可以从接入点104接收定时偏移信息(例如,Tau-DPCH参数)。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接入终端110然后可以将其上行链路的时隙定时部分与那个时间同步。
如框1006所示,接入终端110可以向接入点104发送消息以向接入点104通知要将哪些时隙部分用于上行链路。以这种方式,接入终端110可以在最佳的可用时隙部分上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框1008)。
可以在重复的基础上执行上述操作,以试图持续地为系统中的节点提供最佳的时隙部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决定在特定的导频比特时间期间不发送,以提供更精确的SNR估计(例如,对于EV-DO)。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决定在特定的开销信道期间不发送,以提供更好的隔离(例如,对于HSPA)。另外,可以在接入终端进行配置以考虑它们可从使用上述方案的接入点看到的较低的信号测量。
现在参见图11和12,将更详细地描述与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上使用频谱屏蔽的部分重用方案的使用相关的操作。在一些方面,这样的方案可以包括:配置相邻节点(例如,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以当发送时使用不同的频谱屏蔽。在此,取代以恒定的功率来使用所有可用频谱,每个节点可以使用频谱屏蔽来建立不均匀的功率谱密度。例如,第一接入点可以使用与第一组频谱分量(例如,被分配的频谱的第一子集)相关联的频谱屏蔽来发送,而第二接入点可以使用与第二组频谱分量(例如,被分配的频谱的第二子集)相关联的另一个频谱屏蔽来发送。结果,可以减少否则会在节点之间发生的干扰。
在一些方面,对于节点是否将使用给定的频谱屏蔽的确定可以包含:确定当使用不同的频谱屏蔽时看到多少干扰。例如,节点可以选择使用与较低的干扰相关联的频谱屏蔽。在此,应当明白,给定的频谱屏蔽可以被定义为包括在频率上不连续的频谱分量,或者可以被定义为频率的单个连续范围。而且,频谱屏蔽可以包括肯定屏蔽(例如,定义要使用的频率分量)或者否定屏蔽(例如,定义不使用的频率分量)。
首先参见图11,如框1002所示,网络节点114(例如,干扰控制器320的频谱屏蔽控制部件350)可以接收用于表示干扰的信息,所述干扰与分配用于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传输的频谱的不同频谱分量相关联。
因此,框1102的操作可以基于来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的干扰相关的反馈(例如,如上所述)。例如,接入终端测量报告和/或来自接入节点的报告可以用于确定当使用给定的频谱屏蔽时在系统中的节点可以彼此干扰的程度。
如框1104所示,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指定要被特定节点使用的特定频谱屏蔽。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以任意的方式来分配频谱屏蔽。但是,通常,可以选择频谱屏蔽以试图更有效地减轻在系统中的节点之间的干扰。
例如,对于下行链路,接入点可以首先被配置来当发送时使用第一频谱屏蔽(例如,用特定的频谱特性定义的滤波器)。可以例如将所述频谱屏蔽限制到所分配的频谱的大致前半部分(例如,所述频谱屏蔽基本上具有用于半个频谱的全功率谱密度和用于另一半频谱的显著降低的功率谱密度)。然后,可以确定(例如,根据在一段时间上收集的CQI报告)与那个频谱屏蔽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接入点然后可以被配置来使用第二频谱屏蔽(例如,其基本上限于所分配的频谱的后一半)。然后可以确定(例如,根据在一段时间上收集的CQI报告)与第二频谱屏蔽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向接入点分配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频谱屏蔽。
对于上行链路,接入终端可以首先被配置来当发送时使用第一频谱屏蔽。然后可以确定(例如,根据由相关联的接入终端测量的上行链路干扰)与那个频谱屏蔽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接入终端然后可以被配置来使用第二频谱屏蔽,并且确定与第二频谱屏蔽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向接入终端分配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频谱屏蔽。
网络节点114也可以以减轻在节点之间的干扰的方式来指定相邻节点的频谱屏蔽。作为具体示例,网络节点114可以确定由接入点106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会干扰在与接入点104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处的接收。可以例如根据网络节点114可以获取的下行链路干扰相关信息而确定这一点,如本文所述。为了减轻这样的可能干扰,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接入点104和106分配不同的频谱屏蔽。
如框1106所示,网络节点114然后将其识别的频谱屏蔽发送给适当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在此,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每个接入点发送节点特定的消息,或者网络节点114可以向在一组接入点中的所有接入点发送公共消息。
现在参见图12,这个流程图描述了可以被接入点和相关联的接入终端执行来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操作的操作。如框1202所示,接入点104(例如,干扰控制器322的频谱屏蔽控制部件352)确定将用于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频谱屏蔽。在网络节点114指定了要使用的频谱屏蔽的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仅仅使用指定的频谱屏蔽。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任意地选择要使用哪个频谱屏蔽。
如果网络节点114未指定频谱屏蔽或者未任意地选择频谱屏蔽,则接入点104可以根据适当的标准来确定要使用哪个频谱屏蔽。在一些方面,接入点104可以选择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频谱屏蔽。例如,接入点104可以以与上文在框1102和1104中所描述的类似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个频谱屏蔽(例如,通过在不同的时段上使用不同的频谱屏蔽,并且在每个时段期间监控CQI或者某个其它干扰相关的参数)。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合作以确定要使用哪个频谱屏蔽。例如,接入点104和接入点106可以协商以使用不同(例如,互斥)的频谱屏蔽。
如框1204所示,接入点104向接入终端110发送消息以向接入终端110通知哪个频谱屏蔽要用于上行链路(或者,可选的,下行链路)。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使用最佳的可用频谱在下行链路上发送,并且/或者,接入终端110可以使用最佳的可用频谱在上行链路上发送(框1206)。在此,在接收节点(例如,用于下行链路的接入终端)的均衡器可以减轻频谱屏蔽的效应(特别是如果没有来自相邻小区的负载)。另外,在一些情况下,所述均衡器可以是自适应的,并且考虑在发送节点(例如,用于下行链路的接入点)使用的特定频谱屏蔽。
可以在重复的基础上执行上述操作,以试图持续地为系统中的节点提供最佳的频谱屏蔽。
现在参见图13和14,其描述了与使用扩频码(例如,沃尔什码或者OVSF码(可变速率正交扩频码))的部分重用方案的使用相关的操作。在一些方面,这样的方案可以包括:配置相邻节点(例如,接入点)以当发送时使用不同的扩频码。在此,取代使用在被分配的一组扩频码中的所有代码,每个节点可以使用扩频码的子集。例如,第一接入点可以使用第一组扩频码来发送,而第二接入点使用第二组扩频码来发送。结果,可以减少否则会在节点之间发生的干扰。
在一些方面,关于节点是否将使用给定的扩频码的确定可以包含:确定当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时看到多少干扰。例如,节点可以选择使用与较低的干扰相关联的扩频码。
首先参见图13,如框1302所示,网络节点114(例如,干扰控制器320的扩频码控制部件354)可以接收用于表示干扰的信息,所述干扰与被分配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一组扩频码的不同扩频码子集相关联。
因此,框1302的操作可以基于来自在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和/或接入终端的干扰相关的反馈(例如,如上所述)。例如,接入终端测量报告和/或来自接入节点的报告可以用于确定当使用给定的扩频码时在系统中的节点可以彼此干扰的程度。
如框1304所示,在一些情况下,网络节点114可以指定要由特定节点使用的特定扩频码。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以任意的方式来分配扩频码。但是,通常,可以选择扩频码以试图更有效地减轻在系统中的节点之间的干扰。
例如,接入点可以首先被配置来当在下行链路上发送时使用第一组扩频码。然后可以确定(例如,根据在一段时间上收集的CQI报告)与那组扩频码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接入点然后可以被配置来使用第二组扩频码,并且确定与第二组扩频码的使用相关联的干扰。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向接入点分配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扩频码。
网络节点114也可以以减轻在节点之间的干扰的方式来指定相邻节点的扩频码。作为具体示例,网络节点114以确定由接入点104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会干扰在与接入点106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处的接收。可以例如根据网络节点114可以获取的下行链路干扰相关信息来确定这一点,如本文所述。为了减轻这样的可能干扰,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接入点104和106分配不同的扩频码。
如框1306所示,网络节点114然后将其识别的扩频码发送给一个或多个适当的接入点。在此,网络节点114可以向每个接入点发送节点特定的消息,或者网络节点114可以向在一组接入点中的所有接入点发送公共消息。
如框1308所示,网络节点114也可以向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发送一个或多个其它组的扩频码。如下更详细所述,这些组可以识别未被给定的接入点使用的扩频码和/或被某个其它接入点使用的扩频码。
现在参见图14,如框1402所示,接入点104(例如,干扰控制器322的扩频码控制部件356)确定将用于下行链路的一组扩频码。在网络节点114指定了要使用的组的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仅仅使用所指定的组。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任意地选择要使用哪组扩频码。
如果网络节点114未指定所述组的扩频码或者未任意选择所述组的扩频码,则接入点104可以根据适当的标准来确定要使用哪一组。在一些方面,接入点104可以选择与最低干扰相关联的一组扩频码。例如,接入点104可以以与上文在框1302和1304所描述的类似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哪一组(例如,通过在不同的时段上使用不同的扩频码,并且监控在每个时段期间的CQI或者某个其它的干扰相关参数)。
在一些情况下,接入点10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合作以确定要使用哪组扩频码。例如,接入点104和接入点106可以协商以使用不同(互斥)的组的扩频码。
如框1404所示,接入点104可以可选地将其定时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的定时同步。例如,通过实现与相邻小区(例如,与其它受限的接入点相关联的小区)的码片对齐,可以通过在每个接入点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来在接入点之间建立正交信道。可以例如使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来完成这样的同步(例如,接入点可以包括GPS功能)。
如框1406所示,接入点104可以可选地确定由一个或多个其它接入点使用的扩频码。例如从网络节点114或者直接地从其它接入节点(例如,经由回程)获取这样的信息。
如框1408所示,接入点104向接入终端110发送消息,以向接入终端110通知哪个扩频码要用于下行链路。另外,接入点104可以向接入终端110发送信息,所述信息识别未被接入点104使用的扩频码,并且/或者识别被某个其它接入点(例如,相邻的接入点)使用的扩频码。
如框1410所示,接入点104使用所选择的一组扩频码在下行链路上发送。另外,如框1412所示,接入终端110使用由接入点104发送的扩频码信息来解码其经由下行链路接收的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接入终端110可以被配置来使用关于未被接入点104使用的扩频码的信息,以更有效地解码所接收的信息。例如,信号处理器366(例如,包括干扰消除能力)可以使用这些其它的扩频码以试图从所接收的信息中消除由从使用这些其它扩频码编码的另一个节点(例如,接入点106)接收的信号产生的干扰。在此,使用所述其它扩频码来操作原始接收的信息,以提供解码的比特。然后从解码的比特产生信号,并且从原始接收的信息减去这个信号。然后使用由接入点104发送的扩频码来操作结果产生的信号,以提供输出信号。有益的是,通过使用这样的干扰控制技术,即使当接入点104和接入终端110未在时间上同步时,也可以实现较高水平的干扰抑制。
可以在重复的基础上执行上述操作,以试图为系统中的节点持续地提供最佳扩频码。
现在参见图15和16,将描述与用于减轻干扰的功率控制相关方案的使用相关的操作。具体上,这些操作涉及控制接入终端的发射功率以减轻接入终端可能在非关联的接入点(例如,其工作在相邻的载波频率的相同载波频率上)的上行链路上引起的干扰。
如框1502所示,节点(例如,网络节点114或者接入点104)接收可以被用于确定如何控制接入终端110的上行链路发射功率的功率控制相关信号。在各种情况下,可以从网络节点114、接入点104、另一个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6)或者相关联的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0)接收所述信号。可以以各种方式来接收这样的信息(例如,通过回程、通过空中等)。
在一些方面,这些接收的信号可以提供在相邻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6)的干扰的指示。例如,如本文所述,与接入点104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可以产生测量报告,并且经由接入点104向网络节点114发送这些报告。
另外,在系统中的接入点可以产生负载指示(例如,忙比特或者相对授权信道),并且经由下行链路将这个信息发送到与其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因此,接入点104可以监控下行链路以获取这个信息,或者接入点104可以从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接收这个信息的与其相关联的接入终端获取这个信息。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经由回程从网络节点114或者接入点106接收干扰信息。例如,接入点106可以向网络节点114报告其负载(例如,干扰)信息。网络节点114然后可以向系统中的其它接入点分发这个信息。另外,在系统中的接入点可以直接地彼此通信,以向彼此通知它们各自的负载状况。
如框1504所示,根据上述参数来定义接入终端110的发射功率指示。这个指示可以涉及例如最大允许功率值、瞬时功率值或者业务到导频(T2P)指示。
在一些方面,通过估计接入终端110可能在接入点106处引发的干扰来定义接入终端110的最大发射功率值。可以例如根据从自接入终端110接收的测量报告得出的路径损耗信息来估计这个干扰。例如,接入终端110可以确定在到接入点104的路径损耗中的到接入点106的路径损耗。根据这个信息,接入点104可以根据接入点104从接入终端110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在接入点106引发的功率(例如,干扰量)。接入点104因此可以根据上述测量来确定接入终端110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例如,最大发射功率可以减小特定量)。
在一些方面,可以产生瞬时功率值以控制接入终端的当前发射功率。例如,在引发的干扰量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的情况下,接入终端110可以被指示来降低其发射功率(例如,降低特定量或者降低到指定值)。
在一些情况下,功率控制操作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参数。例如,如果接入点104从接入点106接收到忙比特,则接入点104可以使用来自测量报告的信息来确定在接入点106的干扰是否正由接入终端110引起。
现在参见图16,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发射功率指示产生框1504可以涉及最大上行链路T2P。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这个值可以被定义为下行链路SINR的函数。图16的波形1602示出了将下行链路SINR与上行链路T2P相关的函数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当下行链路SINR减少时,上行链路T2P应用可以被减少。以这种方式,可以限制来自链路不平衡的接入终端的上行链路干扰。如图16的示例中所示,可以为接入终端定义最小T2P值1604,以便保证特定数量的最小加权。另外,可以定义最大T2P值1606。在一些方面,被分配到每个接入终端的上行链路T2P可以被接入终端的功率余量的最小值或者基于下行链路SINR的函数(例如,如图16中所示)限制。在一些实现方式(例如,3GPP)中,上行链路调度器可以提供上述的功能,所述上行链路调度器是可以访问来自接入终端的CQI反馈的接入点。
再一次参见图15,如框1506所示,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允许接入点的热噪声增加量(“RoT”)门限值提高到大于传统值,以用于负载控制目的。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对于RoT门限值不施加任何限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允许RoT门限值上升到仅仅被上行链路链路预算或者在接入点的饱和水平限制的值。例如,在接入点104中,可以将上门限值RoT提高到预定值,以使得每个相关联的接入终端能够在由其功率余量允许的最高T2P水平工作。
通过允许在RoT门限值上的这样的提高,接入点可以控制其整个接收信号强度。这在接入点正在经历高的干扰电平(例如,来自附近的接入点)的情况下可以证明是有益的。但是,在没有RoT门限值限制的情况下,在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可能进入功率竞赛,以克服彼此的干扰。例如,这些接入终端可以在它们的最大上行链路发射功率(例如,23dBm)饱和,并且结果,可以在宏接入点处引起显著干扰。为了防止这样的竞赛情况,作为在RoT门限值上的提高的结果,可以降低接入终端的发射功率。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最大上行链路T2P控制方案(例如,上文结合图16所述)来避免这样的竞赛情况。
如框1508所示,使用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计算的发射功率值(例如,最大功率、瞬时功率或者T2P)的指示可以被发送到接入终端110,以控制接入终端110的发射功率。可以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发送这样的消息。作为前一种情况的示例,可以使用明确的信令来向接入终端110通知新的最大功率值。作为后一种情况的示例,接入点104可以调整T2P,或者可以将来自接入点106的负载指示(可能在某种修改后)转发到接入终端110。接入终端110然后可以使用这个参数来确定最大功率值。
现在参见图17,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调整信号衰减因子以减轻干扰。这样的参数可以包括噪声因数或者衰减。可以根据从其它节点(例如,如本文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或者在接入点之间交换的特定信令消息(例如,指示干扰)来动态地调整这样的填充量或者信号衰减量。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补偿由附近的接入终端引发的干扰。
如框1702所示,接入点104可以接收功率控制相关的信号(例如,如上所述)。如框1704和1706所示,接入点104可以确定来自相关联的接入终端或者不相关联的接入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电平。如果结果为否,接入点104继续监控功率控制相关信号。如果结果为是,则接入点104在框1708调整衰减因子。例如,响应于在接收信号强度上的提高,接入点104可以提高其噪声因数或者接收机衰减。如框1710所示,接入点104可以向与其关联的接入终端发送发射功率控制消息,以作为衰减因子提高的结果来提高该接入终端的上行链路发射功率(例如,以克服在接入点104上施加的噪声因数或者上行链路衰减)。
在一些方面,接入点104可以将从不相关联的接入终端接收的信号与从相关联的接入终端接收的信号相区别。以这种方式,接入点104可以对与其关联的接入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响应于来自相关联的接入终端的信号相对于来自不相关联的接入终端的信号(例如,取决于是否仅仅有一个相关联的接入终端),可以进行不同的调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点可以对于未由该接入点服务的接入终端或者对于未在接入点的活动集中的接入终端执行干扰抑制。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在所有的接入点(这些接入点从所有的接入终端接收加扰码)之间共享加扰码(在WCDMA或者HSPA中)或者用户长码(在1xEV-DO中)。随后,接入点解码各自的接入终端信息,并且去除与所述各自的接入终端相关联的干扰。
在一些方面,可以将本文的教导用于包括宏规模覆盖范围(例如,诸如3G网络的大区域蜂窝网络,其通常被称为宏小区网络)和较小规模覆盖范围的网络(例如,基于住宅或者基于建筑物的网络环境)中。当接入终端(“AT”)移动经过这样的网络时,接入终端可以在特定位置被提供宏覆盖范围的接入节点(“AN”)服务,而该接入终端可以在其它位置被提供较小规模的覆盖范围的接入节点服务。在一些方面,可以使用较小覆盖范围的节点来提供增加的容量增长、建筑物中的覆盖和不同的服务(例如,用于更鲁棒的用户体验)。在本文的讨论中,在较大的区域上提供覆盖的节点可以被称为宏节点。在较小区域(例如,住宅)上提供覆盖的节点可以被称为毫微微节点。在小于宏区域并大于毫微微区域的区域上提供覆盖的节点可以被称为微微节点(例如,在商业建筑物中提供覆盖)。
与宏节点、毫微微节点或者微微节点相关联的小区可以分别被称为宏小区、毫微微小区或者微微小区。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每个小区可以进一步与一个或多个扇区相关联(例如,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扇区)。
在各种应用中,可以使用其它术语来表示宏节点、毫微微节点或者微微节点。例如,宏节点可以被配置或者称为接入节点、基站、接入点、eNodeB和宏小区等。而且,毫微微节点可以被配置或者称为家用节点B、家用eNodeB、接入点基站和毫微微小区等。
图18示出了被配置来支持多个用户的无线通信系统1800,在其中可以实现本文的教导。系统1800提供了用于诸如宏小区1802A-1802G的多个小区1802的通信,每个小区被对应的接入节点1804(例如,接入节点1804A-1804G)服务。如图18中所示,接入终端1806(例如,接入终端1806A-1806L)可随着时间散布在整个系统中的各个位置。取决于接入终端1806是否是活动的以及是否其处于例如软切换中,每个接入终端1806可以在给定的时刻在前向链路(“FL”)和/或反向链路(“RL”)上与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1804通信。无线通信系统1800可以在大的地理区域上提供服务。例如,宏小区1802A-1802G可以覆盖在相邻区域中的一些街区。
图19示出了示例性通信系统1900,其中,一个或多个毫微微节点被部署在网络环境中。具体上,系统1900包括在较小规模的网络环境中(例如,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住宅1930中)安装的多个毫微微节点1910(例如,毫微微节点1910A和1910B)。每个毫微微节点1910可以经由DSL路由器、电缆调制解调器、无线链路或者其它连接手段(未示出)而耦合到广域网1940(例如,因特网)和移动运营商核心网络1950。如下所述,每个毫微微节点1910可以被配置来服务相关联的接入终端1920(例如,接入终端1920A),并且选择性地服务外来的接入终端1920(例如,接入终端1920B)。换句话说,可以限制对毫微微节点1910的访问,由此,给定的接入终端1920可以被一组指定的(例如,家用)一个或多个毫微微节点1910服务,但是可以不被任何非指定的毫微微节点1910(例如,相邻的毫微微节点1910)服务。
图20示出了覆盖范围图200的示例,其中,定义了几个追踪区域2002(或者路由区域或者位置区域),其中的每个包括几个宏覆盖区域2004。在此,与追踪区域2002A、2002B和2002C相关联的覆盖区域用宽线描绘,并且宏覆盖区域2004用六边形表示。追踪区域2002还包括毫微微覆盖区域2006。在这个示例中,在宏覆盖区域2004(例如,宏覆盖区域2004B)中描述了每个毫微微覆盖区域2006(例如,毫微微覆盖区域2006C)。但是,应当明白,毫微微覆盖区域2006可以不完全地位于宏覆盖区域2004中。实际上,可以在给定的追踪区域2002或者宏覆盖区域2004中定义大量的毫微微覆盖区域2006。而且,可以在给定的追踪区域2002或者宏覆盖区域2004中定义一个或多个微微覆盖区域(未示出)。
再一次参见图19,毫微微节点1910的拥有者可以订阅通过移动运营商核心网络1950提供的、诸如3G移动业务的移动业务。另外,接入终端1920能够工作在宏环境中和较小规模(例如,住宅)网络环境中。换句话说,根据接入终端1920的当前位置,接入终端1920可以被宏小区移动网络1950的接入节点1960服务或者被一组毫微微节点1910(例如,驻留在对应的用户住宅1930中的毫微微节点1910A和1910B)中的任何一个服务。例如,当用户不在家时,他被标准的宏接入节点(例如,节点1960)服务,并且当用户在家时,他被毫微微节点(例如,节点1910A)服务。在此,应当明白,毫微微节点1920可以与现有的接入终端1920后向兼容。
毫微微节点1910可以被部署在单个频率上,或者替代地,被部署在多个频率上。取决于具体配置,所述单个频率或者所述多个频率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与由宏节点(例如,节点1960)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重叠。
在一些方面,接入终端1920可以被配置来每当这样的连接可用时就连接到优选的毫微微节点(例如,接入终端1920的家用毫微微节点)。例如,每当接入终端1920在用户的住宅1930中时,可以期望接入终端1920仅仅与家用毫微微节点1910通信。
在一些方面,如果接入终端1920工作在宏蜂窝网络1950中但是未驻留在其最优选的网络(例如,如在优选漫游列表中定义的)中,则接入终端1920可以使用更好系统重选(“BSR”)来继续搜索最优选的网络(例如,优选的毫微微节点1910),所述更好系统重选(“BSR”)包含周期地扫描可用系统以确定是否有更好的系统当前可用,以及随后尝试与这样的优选的系统相关联。使用获取项,接入终端1920可以限制对于特定频带和信道的搜索。例如,可以周期地重复对于最优选的系统的搜索。在发现了优选的毫微微节点1910后,接入终端1920选择毫微微节点1910来驻扎在其覆盖区域中。
可以在某些方面限制毫微微节点。例如,给定的毫微微节点可以仅仅向特定的接入终端提供特定的服务。在使用所谓的受限(或者闭合)关联的部署中,给定的接入终端仅仅可以被宏小区移动网络和定义的一组毫微微节点(例如,驻留在对应的用户住宅1930中的毫微微节点1910)服务。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一个节点可以被限制为不为至少一个节点提供下列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信令、数据接入、注册、寻呼或者服务。
在一些方面,受限的毫微微节点(其也可以被称为闭合用户组家用节点B)是向受限配置的接入终端集合提供服务的毫微微节点。根据需要可以暂时或者永久地扩展该集合。在一些方面,闭合用户组(“CSG”)可以被定义为共享接入终端的公共接入控制列表的一组接入节点(例如,毫微微节点)。一个区域中的所有的毫微微节点(或者所有的受限毫微微节点)工作的信道可以被称为毫微微信道。
从而,在给定的毫微微节点和给定的接入终端之间可以存在各种关系。例如,从接入终端的角度看,开放的毫微微节点可以指代没有受限的关联的毫微微节点。受限的毫微微节点可以指代以某种方式限制(例如,被限制关联和/或注册)的毫微微节点。归属毫微微节点可以指代在其上接入终端被授权访问和工作的毫微微节点。拜访毫微微节点可以指代在其上接入终端暂时被授权来访问或者工作的毫微微节点。外来毫微微节点可以指代在其上接入终端未被授权访问或者工作的毫微微节点,除了可能的紧急情况(例如,911呼叫)。
从受限毫微微节点的角度看,归属接入终端可以指代被授权来访问该受限的毫微微节点的接入终端。拜访接入终端可以指代暂时访问该受限的毫微微节点的接入终端。外来接入终端可以指代没有访问该受限的毫微微节点的许可(除了可能的诸如911呼叫的紧急情况)的接入终端(例如,没有用于向受限的毫微微节点注册的证书或者许可的接入终端)。
为了方便,本文的公开在毫微微节点的环境中描述了各种功能。但是,应当明白,微微节点可以对于更大的覆盖区域提供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例如,微微节点可以被限制,并且可以为给定的接入终端定义归属微微节点,等等。
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无线接入终端的通信。如上所述,每个终端可以经由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来与一个或多个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者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或者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可以经由单入单出系统、多入多出(“MIMO”)系统或者某种其它类型的系统来建立这个通信链路。
MIMO系统使用多个(NT)发射天线和多个(NR)接收天线来用于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以被分解为NS个独立信道,它们也被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所述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维度。如果使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建立的附加维度,则MIMO系统可以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大的可靠性)。
MIMO系统可以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在TDD系统中,前向和反向链路传输在同一频率区域上,使得相互原则允许从反向链路信道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使得当在接入点有多个天线可用时,所述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提取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本文的教导可以被纳入到使用用于与至少一个其它节点进行通信的各种部件的节点(例如,设备)中。图21描述了可以用于促成在节点之间的通信的几个示例部件。具体上,图21示出了MIMO系统2100的无线设备2110(例如,接入点)和无线设备2150(例如,接入终端)。在设备2110,从数据源21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14提供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一些方面,在相应的发射天线上发射每个数据流。所述TX数据处理器2114根据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来将每个数据流的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的数据模式,并且可以用在接收机系统以估计信道响应。然后,根据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者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该数据流的复用的导频和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1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每个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和调制。数据存储器2132可以存储由处理器2130或者设备2110的其它部件使用的程序代码、数据和其它信息。
然后,向TX MIMO处理器2120提供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TX MIMO处理器2120还可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120然后向NT个收发机(“XCVR”)2122A到21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一些方面,TX MIMO处理器2120向数据流的符号和正在发射所述符号的天线应用波束成形权重。
每个收发机2122接收和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然后,分别从NT个天线2124A到2124T发射来自收发机2122A到2122T的NT个调制信号。
在设备2150,由NR个天线2152A到2152R接收所发射的调制信号,并且从每个天线2152接收的信号被提供到相应的收发机(“XCVR”)2125A到2125R。每个收发机21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相应的接收信号,数字化所调节的信号以提供采样,并且进一步处理所述采样以提供对应的“接收的”符号流。
接收(“RX”)数据处理器2160然后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来从NR个收发机2154接收和处理NR个接收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160然后解调、去交织和解码每个检测的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160进行的处理与在设备2110的TX MIMO处理器2120和TX数据处理器21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170定期地确定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如下所述)。处理器2170编制反向链路消息,其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数据存储器2172可以存储由处理器2170或者设备2150的其它部件使用的程序代码、数据和其它信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然后被TX数据处理器2138处理,被调制器2180调制、被收发机2154A到2154R调节,并且被发回到设备2110,其中,TX数据处理器2138还从数据源21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设备2110,来自设备2150的调制信号被天线2124接收,被收发机2122调节,被解调器(“DEMOD”)2140解调,并且被RX数据处理器2142处理,以提取由设备21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2130然后确定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图21还示出了所述通信部件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本文教导的干扰控制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干扰(“INTER”)控制部件2190可以与处理器2130和/或设备2110的其它部件合作以向另一个设备(例如,设备2150)发送信号/从另一个设备接收信号,如本文所教导的。类似地,干扰控制部件2192可以与处理器2170和/或设备2150的其它部件合作来向另一个设备(例如,设备2110)发送信号/从另一个设备接收信号。应当明白,对于每个设备2110和2150,可以由单个部件来提供两个或者更多个所描述部件的功能。例如,单个处理部件可以提供干扰控制部件2190和处理器2130的功能,单个处理部件可以提供干扰控制部件2192和处理器2170的功能。
本文的教导可以被包含到各种类型的通信系统和/或系统部件中。在一些方面,本文的教导可以用于多接入系统,所述多接入系统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通过指定一个或多个带宽、发射功率、编码和交织等)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例如,本文的教导可以被应用到下面的技术中的任何一个或者组合:码分多址(“CDMA”)系统、多载波CDMA(“MCCDMA”)、宽带CDMA(“W-CDMA”)、高速分组接入(“HSPA”,“HSP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或者其它多址技术。使用本文教导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设计来实现一个或多个标准,诸如IS-95、cdma2000、IS-856、W-CDMA、TDSCDMA和其它标准。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或者某种其它技术之类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W-CDMA和低码片速率(“LCR”)。cdma2000技术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的UTRA(“E-UTRA”)、IEEE802.11、IEEE802.16、IEEE802.2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E-UTRA和GSM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本文的教导可以被实现在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超移动宽带(“UMB”)系统和其它类型的系统中。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版本。虽然可以使用3GPP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特定方面,但是应当明白,本文的教导可以被应用到3GPP(Re199、Re15、Re16、Re17)技术以及3GPP2(lxRTT、1xEV-DO ReIO、RevA、RevB)技术和其它技术。
本文的教导可以被纳入(例如,在其中实现或者被其执行)各种装置(例如,节点)中。在一些方面,根据本文的教导而实现的节点(例如,无线节点)可以包括接入点或者接入终端。
例如,接入终端可以包括、被实现为或者被称为用户装置、用户台、用户单元、移动台、移动节点、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者某种其它术语。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接入终端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初始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某种其它的适当处理设备。因此,本文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被包含到电话(例如,蜂窝电话或者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便携通信设备、便携计算设备(例如,个人数据助理)、娱乐设备(例如,音乐设备、视频设备或者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者被配置来经由无线介质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设备。
接入点可以包括、被实现为或者被称为节点B、eNodeB、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基站(“BS”)、无线电基站(“RBS”)、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收发机功能(“TF”)、无线电收发机、无线电路由器、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者某个其它类似的术语。
在一些方面,节点(例如,接入点)可以包括通信系统的接入点。这样的接入点可以例如经由到网络的有线或者无线通信链路来提供用于网络(例如,诸如因特网或者蜂窝网络的广域网)的连接或者到网络的连接。因此,接入点可以使得另一个节点(例如,接入终端)接入网络或者某个其它功能。另外应当明白,所述节点之一或者两者可以是便携的,或者在一些情况下是相对不便携的。
而且,应当明白,无线节点能够以非无线的方式(例如,经由有线连接)来发送和/或接收信息。因此,本文所述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可以包括适当的通信接口部件(例如,电子或者光学接口部件),用于经由非无线介质来通信。
无线节点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链路来通信,所述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链路基于或者支持任何适当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在一些方面,无线节点可以与网络相关联。在一些方面,网络可以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无线设备可以支持或者使用诸如本文所述的那些的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协议或者标准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CDMA、TDMA、OFDM、OFDMA、WiMAX和Wi-Fi等)。类似地,无线节点可以支持或者使用多种对应的调制或者复用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节点可以因此包括适当的部件(例如,空中接口),以使用上述或其它无线通信技术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链路来建立和通信。例如,无线节点可以包括无线收发机,其具有相关联的发射机和接收机部件,所述发射机和接收机部件可以包括用于促成通过无线介质的通信的各种部件(例如,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处理器)。
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实现本文所述的部件。参见图22-30,装置2200、2300、2400、2500、2600、2700、2800、2900和3000被表示为一系列相关的功能块。在一些方面,这些块的功能可以被实现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部件的处理系统。在一些方面,可以使用例如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ASIC)的至少一部分来实现这些块的功能。如本文所述,集成电路可以包括处理器、软件、其它相关部件或者其某种组合。也可以以本文教导的某种其它方式来实现这些块的功能。在一些方面,在图22-23中的一个或多个虚线块是可选的。
装置2200、2300、2400、2500、2600、2700、2800、2900和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其可以执行如上参考各个附图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在一些方面,干扰控制器320或者干扰控制器322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提供与例如下述部件相关的功能:HARQ交错部件2002、曲线说明部件2302、相位偏移部件2402、识别部件2502、频谱屏蔽部件2602、扩频码部件2702、处理部件2802、发射功率部件2902或者衰减因子部件3004。在一些方面,通信控制器326或者通信控制器328可以提供与例如部件2204、2304、2404、2504、2604、2704或者2904相关的功能。在一些方面,定时控制器332或者定时控制器334可以提供与例如定时部件2206、2506或者2706相关的功能。在一些方面,通信控制器330可以提供与例如接收部件2802相关的功能。在一些方面,信号处理器366可以提供与例如处理部件2804相关的功能。在一些方面,收发机302或收发机304可以提供与例如信号确定部件3002相关的功能。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指定对元素的任何引用一般并不限制那些元素的数量或者顺序。而是,这些指定可以在本文用作在两个或者更多个元素或者元素的实例之间进行区别的便利方法。因此,对于第一和第二元素的引用不意味着在那里仅仅可以使用两个元素,或者第一元素必须以某种方式在第二元素之前。而且,除非另外声明,一组元素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元素。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可以在整个上述说明中引用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被表示为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粒子、光场或者光粒子或者其任何组合。
技术人员还可以明白,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框、模块、处理器、部件、电路和算法步骤中的任何一个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例如,数字实现、模拟实现或者两者的组合,可以使用源编码或者某种其它技术来设计它们)、包含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者设计代码(为了方便,本文可以将其称为“软件”或者“软件模块”)或者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上文已经一般按照其功能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的部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这样的功能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在整个系统上施加的设计约束。对于每个具体应用,技术人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述的功能,但是这样的实现决定不应当被解释为导致偏离了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所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框、模块和电路可以被实现在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者接入点中或者被其执行。IC可以包括被设计来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的硬件部件、电子部件、光学部件、机械部件或者其任何组合,并且可以执行驻留在IC、IC外部或者两处都有的代码或者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作为替代,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相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样的配置。
可以理解,在任何所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具体顺序或者层级是示例方式的示例。根据设计偏好,可以理解,可以在保持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中的情况下重新排列在所述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顺序或者层级。所附的方法要求以示例顺序来提供各个步骤的元素,并且不意味着限于所提供的具体顺序或者层级。
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实现,则所述功能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者代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所述通信介质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传送的任何介质。存储媒体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媒体。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者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可以用于承载或者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它远程源传送软件,则所述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本文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致密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所述磁盘通常以磁的方式来再现数据,而所述光盘使用激光以光学的方式来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被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中。总之,应当明白,可以以任何适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
所公开的方面的前述说明被提供来使得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或者使用本公开。对于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被应用到其它方面。因此,本公开不意欲限于本文所示的方面,而是要符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22)
1.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与来自至少一个接入终端的信号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已经改变;以及
根据所述确定来控制接入点的衰减因子,以减轻上行链路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衰减因子包括噪声因数或者接收衰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确定包括:确定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门限值;以及
所述控制包括:提高所述衰减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终端不与所述接入点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终端与所述接入点相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执行所述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被限制为不为至少一个节点提供包括下列各项的组中的至少一项:信令、数据接入、注册和服务。
9.一种用于功率控制的装置,包括:
收发机,其用于确定与来自至少一个接入终端的信号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已经改变;以及
干扰控制器,其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来控制接入点的衰减因子,以减轻上行链路干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衰减因子包括噪声因数或者接收衰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终端不与所述接入点相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终端与所述接入点相关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执行所述确定。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确定。
15.一种用于功率控制的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与来自至少一个接入终端的信号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已经改变的模块;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来控制接入点的衰减因子以减轻上行链路干扰的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衰减因子包括噪声因数或者接收衰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终端不与所述接入点相关联。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终端与所述接入点相关联。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入点执行所述确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网络节点执行所述确定。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的代码:
确定与来自至少一个接入终端的信号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已经改变;以及
根据所述确定来控制接入点的衰减因子,以减轻上行链路干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衰减因子包括噪声因数或者接收衰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7444907P | 2007-09-21 | 2007-09-21 | |
US97442807P | 2007-09-21 | 2007-09-21 | |
US60/974,428 | 2007-09-21 | ||
US60/974,449 | 2007-09-21 | ||
US97479407P | 2007-09-24 | 2007-09-24 | |
US60/974,794 | 2007-09-24 | ||
US97729407P | 2007-10-03 | 2007-10-03 | |
US60/977,294 | 2007-10-03 | ||
US12/212,465 US9066306B2 (en) | 2007-09-21 | 2008-09-17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control |
US12/212,465 | 2008-09-17 | ||
CN200880107887.7A CN101803429B (zh) | 2007-09-21 | 2008-09-19 |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7887.7A Division CN101803429B (zh) | 2007-09-21 | 2008-09-19 |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9895A true CN103139895A (zh) | 2013-06-05 |
CN103139895B CN103139895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04687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82612.5A Active CN103139895B (zh) | 2007-09-21 | 2008-09-19 |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
CN200880107887.7A Active CN101803429B (zh) | 2007-09-21 | 2008-09-19 |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7887.7A Active CN101803429B (zh) | 2007-09-21 | 2008-09-19 |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66306B2 (zh) |
EP (1) | EP2201805A2 (zh) |
JP (2) | JP5461407B2 (zh) |
KR (1) | KR101194530B1 (zh) |
CN (2) | CN103139895B (zh) |
AU (1) | AU2008302058B2 (zh) |
BR (1) | BRPI0817121A2 (zh) |
CA (1) | CA2699015A1 (zh) |
IL (1) | IL230790A0 (zh) |
MX (1) | MX2010003081A (zh) |
MY (1) | MY151275A (zh) |
RU (1) | RU2011141110A (zh) |
TW (1) | TWI394385B (zh) |
WO (1) | WO200903943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00083B2 (en) | 2007-08-10 | 2014-04-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maximum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US20090047931A1 (en) * | 2007-08-17 | 2009-02-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
US9066306B2 (en) * | 2007-09-21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control |
US20090080499A1 (en) * | 2007-09-21 | 2009-03-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code reuse |
US8824979B2 (en) * | 2007-09-21 | 2014-09-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
US9078269B2 (en) * | 2007-09-21 | 2015-07-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HARQ interlaces |
US9374791B2 (en) * | 2007-09-21 | 2016-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and attenuation profiles |
US9137806B2 (en) | 2007-09-21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time reuse |
US8848619B2 (en) * | 2007-11-27 | 2014-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a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ubframe time reuse |
US8948095B2 (en) | 2007-11-27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equency selective transmission |
US8599705B2 (en) * | 2008-02-01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enhanced pilot measurement reports |
US8504091B2 (en) * | 2008-02-01 | 2013-08-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KR20110071105A (ko) * | 2008-09-30 | 2011-06-28 | 스파이더클라우드 와이어리스, 인크. | 동적 토폴로지 적응 |
US8280350B2 (en) * | 2008-11-27 | 2012-10-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mixed frequency |
US20130121205A1 (en) * | 2009-01-26 | 2013-05-16 | Floyd Backes |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Optimum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on a Common Channel |
US8463190B2 (en) * | 2009-02-26 | 2013-06-1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self-optimizing networks |
US8768398B2 (en) | 2009-04-23 | 2014-07-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asurement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JP5079139B2 (ja) * | 2009-04-28 | 2012-1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
US8670432B2 (en) * | 2009-06-22 | 2014-03-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rom multiple cells |
US8428521B2 (en) * | 2009-08-04 | 2013-04-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486762A1 (en) * | 2009-10-05 | 2012-08-1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Interference control |
CN101674600B (zh) * | 2009-10-13 | 2013-06-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Femto Cell导频功率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
US9031599B2 (en) * | 2009-12-08 | 2015-05-1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
EP2337408A1 (en) | 2009-12-15 | 2011-06-2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levels in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
KR101316683B1 (ko) * | 2009-12-21 | 2013-10-1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기지국의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10091093A (ko) * | 2010-02-05 | 2011-08-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간섭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US8923910B2 (en) * | 2010-02-25 | 2014-12-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using various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s |
EP2549806B1 (en) | 2010-03-18 | 2017-12-27 | Fujitsu Limite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US8798547B2 (en) * | 2010-04-13 | 2014-08-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oise padding techniqu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US9661545B2 (en) | 2010-07-26 | 2017-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of device to mitigate uplink interference in femtocell deployments |
US9332510B2 (en) | 2010-08-17 | 2016-05-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between femtocells and macrocells |
US9065584B2 (en) | 2010-09-29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rise-over-thermal threshold |
US9008714B2 (en) * | 2010-12-23 | 2015-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a rise-over-thermal or noise rise threshold |
GB2499774A (en) * | 2011-08-15 | 2013-09-04 | Renesas Mobile Corp |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to reduce neighbour cell interference |
CN103001706A (zh) * | 2011-09-15 | 2013-03-27 |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一种卫星抗干扰调零天线的室内测试方法 |
CN103052074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上行同频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GB2498934A (en) * | 2012-01-31 | 2013-08-07 | Renesas Mobile Corp | Coordinating ue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high power and low power networks |
US9386538B2 (en) | 2012-07-12 | 2016-07-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167434B2 (en) | 2012-08-08 | 2015-10-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multi-standar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CN105075375B (zh) * | 2013-04-01 | 2019-12-31 |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上行链路周期的终止以便促进其他无线通信的接收 |
US20140301270A1 (en) * | 2013-04-05 | 2014-10-09 | Kerstin Johnsson | Identifiers for proximity services |
US9608852B2 (en) | 2013-04-18 | 2017-03-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Base-station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
JP6410153B2 (ja) * | 2013-07-09 | 2018-10-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CN105532044B (zh) * | 2013-07-31 | 2019-05-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
US9608678B1 (en) | 2013-12-19 | 2017-03-28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communications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
WO2015130200A1 (en) * | 2014-02-26 | 2015-09-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s, methods therein,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s comprising the computer progra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PL3187008T3 (pl) | 2014-08-28 | 2018-05-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Węzeł sieciowy i sposób zarządzania mocą symboli referencyjnych komórki |
EP2993799B1 (de) * | 2014-09-08 | 2019-01-02 | Deutsche Telekom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ringerung von Störeinflüssen zwischen Netzvorrichtungen |
CN107872866B (zh) * | 2016-09-26 | 2020-12-1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干扰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用于控制上行干扰的基站 |
US10812216B2 (en) | 2018-11-05 | 2020-10-20 | XCOM Labs, Inc. |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scheduling |
US10432272B1 (en) | 2018-11-05 | 2019-10-01 | XCOM Labs, Inc. | Variab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
US10756860B2 (en) | 2018-11-05 | 2020-08-25 | XCOM Labs, Inc. |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
US10659112B1 (en) | 2018-11-05 | 2020-05-19 | XCOM Labs, Inc. | User equipment assis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
US11290172B2 (en) | 2018-11-27 | 2022-03-29 | XCOM Labs, Inc. | Non-coherent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
US11063645B2 (en) | 2018-12-18 | 2021-07-13 | XCOM Labs, Inc. | Methods of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group of devices |
US10756795B2 (en) | 2018-12-18 | 2020-08-25 | XCOM Labs, Inc. | User equipment with cellular link and peer-to-peer link |
US11330649B2 (en) | 2019-01-25 | 2022-05-10 | XCOM Lab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ulti-link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
US10756767B1 (en) | 2019-02-05 | 2020-08-25 | XCOM Labs, Inc. | User equipment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cellular signal with another user equipment |
US10735057B1 (en) | 2019-04-29 | 2020-08-04 | XCOM Labs, Inc. | Up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
US10686502B1 (en) | 2019-04-29 | 2020-06-16 | XCOM Labs, Inc. |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
US11411778B2 (en) | 2019-07-12 | 2022-08-09 | XCOM Labs, Inc. | Time-division duplex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alibration |
US11411779B2 (en) | 2020-03-31 | 2022-08-09 | XCOM Labs, Inc. |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estimation |
CA3175361A1 (en) | 2020-04-15 | 2021-10-21 | Tamer Adel Kadous | Wireless network multipoint association and diversity |
US11317304B2 (en) | 2020-09-23 | 2022-04-26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interference probability within a radio frequency band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0804A (zh) * | 1999-05-06 | 2002-07-24 | 塞-洛克公司 | 无线定位系统 |
US20060019679A1 (en) * | 2004-07-23 | 2006-01-26 | Rappaport Theodore S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using the posi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or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 enhancements |
US20060146834A1 (en) * | 2004-12-30 | 2006-07-06 | Baker Michael 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eighbor track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L100213A (en) | 1990-12-07 | 1995-03-30 | Qualcomm Inc | Mikrata Kedma phone system and its antenna distribution system |
US5210770A (en) | 1991-09-27 | 1993-05-11 | Lockheed Missiles & Space Company, Inc. | Multiple-signal spread-spectrum transceiver |
JP2701626B2 (ja) | 1991-10-25 | 1998-01-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接続方式 |
KR960000147B1 (ko) | 1992-11-05 | 1996-01-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셀룰라 무선전화시스템의 송신전력 제어방법 |
ZA948134B (en) | 1993-10-28 | 1995-06-13 | Quaq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ff between sectors of a common base station |
US6005856A (en) | 1993-11-01 | 1999-12-21 | Omnipoint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spread spectr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301242B1 (en) | 1998-07-24 | 2001-10-09 | Xircom Wireless,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ast control traffic |
US5594720A (en) | 1993-11-24 | 1997-01-1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ultiple acc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with dynamic slot allocation and reduced co-channel interferences |
US5528597A (en) | 1994-04-18 | 1996-06-18 | At&T Corp. | Autonomous synchronization of base stations in a digital wireless radiotelephone network |
US5722063A (en) | 1994-12-16 | 1998-0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receiver immunity to interference |
CA2175860C (en) | 1995-06-02 | 2001-03-27 | Randall Wayne Rich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quality of a received signal in a radio receiver |
US5582597A (en) | 1995-07-11 | 1996-12-10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Rotary ram collet lock needle point guard |
JPH09163431A (ja) | 1995-12-12 | 1997-06-20 | Fujitsu Ltd | 無線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 |
JPH09261730A (ja) | 1996-03-26 | 1997-10-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5892796A (en) | 1996-05-10 | 1999-04-06 | Rypinski; Chandos A. | Frame format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equalization within an integrated service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6597668B1 (en) | 1996-11-07 | 2003-07-22 | Harris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ximizing efficiency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employing dynamic asymmetry |
US6061549A (en) | 1997-02-20 | 2000-05-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Support of multiple modulation levels for a cellular traffic channel |
US5852630A (en) | 1997-07-17 | 1998-12-22 | Globespan Semiconducto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ADSL transceiver warm start activation procedure with precoding |
US6134231A (en) | 1997-08-08 | 2000-10-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channel puncturing for reduced interference within a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038223A (en) | 1997-10-22 | 2000-03-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ccess scheme for packet data in a digital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CA2315196A1 (en) | 1997-12-19 | 1999-07-01 | Rice University | Spectral optimization and joint signaling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ross talk |
BRPI9909023B1 (pt) | 1998-03-23 | 2017-03-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ositivo de controle de potência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um canal comum de enlace inverso n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cdma |
US6542484B1 (en) | 1998-05-15 | 2003-04-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de allocation for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6594238B1 (en) | 1998-06-19 | 2003-07-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apting a connection stat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249931C (zh) | 1998-07-28 | 2006-04-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控制保持状态下的选通发送设备和方法 |
US6107878A (en) | 1998-08-06 | 2000-08-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stages while estimating received signal power |
US6285664B1 (en) | 1998-09-08 | 2001-09-0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pilot coverages |
US6597705B1 (en) | 1998-09-10 | 2003-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optimal reverse link scheduling of resources, such as a rate and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930993B1 (en) | 1998-09-30 | 2005-08-1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TDM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base station and subscriber station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
JP2000287250A (ja) | 1999-03-31 | 2000-10-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イクロセル基地局 |
IL139792A (en) | 1999-04-12 | 2005-07-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ated transmission of dedicated channel in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349045A (en) | 1999-04-16 | 2000-10-18 | Fujitsu Ltd |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beam pattern forming;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JP2000316183A (ja) | 1999-04-30 | 2000-11-14 | Ntt Docomo Inc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 |
CN1115930C (zh) | 1999-07-16 | 2003-07-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方法 |
US6496706B1 (en) | 1999-07-23 | 2002-1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 g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690657B1 (en) | 2000-02-25 | 2004-02-10 | Berkeley Concept Research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distributed wireless repeater network |
EP1079544A1 (de) | 1999-08-20 | 2001-02-28 | Alcatel | CDMA-Mobilfunksystem |
RU2242091C2 (ru) | 1999-10-02 | 2004-12-10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троб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передаваемых по каналу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мдкр |
BR0014344A (pt) | 1999-10-02 | 2002-11-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dados de controle por um canal n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cdma |
JP3769432B2 (ja) | 1999-11-01 | 2006-04-2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符号分割多重セルラにおける拡散符号割り当て方法及び基地局 |
US6975666B2 (en) | 1999-12-23 | 2005-12-13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CDMA systems |
JP3872953B2 (ja) | 1999-12-27 | 2007-01-24 | 株式会社東芝 | アダプティブ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 |
US6577671B1 (en) | 1999-12-29 | 2003-06-10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Enhanced code allocation method for CDMA systems |
US6680902B1 (en) | 2000-01-20 | 2004-01-2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preading code selection process for equalization in CDM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KR100318901B1 (ko) | 2000-03-22 | 2001-12-29 | 윤종용 |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의 혼변조 특성 개선장치 |
FI108769B (fi) | 2000-04-07 | 2002-03-15 | Nokia Corp | Liityntäpisteen liittäminen langattomassa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
US6535739B1 (en) | 2000-04-07 | 2003-03-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handoff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ontaining digital base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apabilities |
JP3655169B2 (ja) | 2000-05-26 | 2005-06-0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アレーアンテナ基地局装置 |
JP4212768B2 (ja) | 2000-07-13 | 2009-0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GB2364857B (en) | 2000-07-14 | 2004-12-29 | Ip Access Ltd | Cellular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6768444B2 (en) | 2000-08-11 | 2004-07-27 | Alenia Marconi Systems Limited | Method of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a radar system |
JP3828730B2 (ja) | 2000-09-01 | 2006-10-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7512109B2 (en) | 2000-09-29 | 2009-03-31 | Intel Corporation | Slot structure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GB2367455A (en) | 2000-09-29 | 2002-04-03 | Roke Manor Research |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beamed downlink |
EP1199833B1 (en) | 2000-10-21 | 2010-10-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rq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185257B2 (en) | 2000-10-21 | 2007-02-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in HARQ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2218528A (ja) | 2001-01-15 | 2002-08-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基地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同期方法 |
GB2398975B (en) | 2001-02-01 | 2005-02-23 | Fujitsu Ltd |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7031292B2 (en) | 2001-03-09 | 2006-04-18 |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scheduling regula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wireless system |
US8199696B2 (en) | 2001-03-29 | 2012-06-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978151B2 (en) | 2001-05-10 | 2005-12-20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Updating path loss estimation for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IEEE 802.11h WLAN |
DE10127571A1 (de) | 2001-05-30 | 2002-12-05 | Deutsche Telekom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für digitale Übertragung mit AM-Sendern |
WO2003001834A1 (en) | 2001-06-21 | 2003-01-03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ed medium on whic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is recorded |
JP2003018074A (ja) | 2001-06-29 | 2003-01-17 | Toshiba Corp | 無線基地局及びビーム制御方法 |
GB2378328B (en) | 2001-08-01 | 2005-07-13 | Ipwireless Inc | AGC scheme and receiver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3051775A (ja) | 2001-08-06 | 2003-02-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W−cdma/tdd基地局及びアレイ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方法 |
US7003310B1 (en) | 2001-09-28 | 2006-02-21 | Arraycomm Llc. | Coupled uplink/downlink power control and spatial processing with adaptive antenna arrays |
RU2208880C2 (ru) | 2001-10-01 | 2003-07-20 | Хабар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нуля диаграммы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фазированной антенной решетки в направлении помехи |
US8089940B2 (en) | 2001-10-05 | 2012-0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
US7564827B2 (en) | 2001-10-19 | 2009-07-21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Adaptive hybrid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7088673B2 (en) | 2001-11-02 | 2006-08-08 | Intel Corporation | Dynamically-scal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user access utilzing multi-bit and multi-code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
US6952591B2 (en) | 2001-11-20 | 2005-10-0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Uplink power control algorithm |
JP2003174400A (ja) | 2001-12-06 | 2003-06-20 | Ntt Docomo Inc | 移動通信端末、干渉除去システム、干渉除去方法、及び基地局 |
JP2003179450A (ja) | 2001-12-12 | 2003-06-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gc制御装置 |
US7106707B1 (en) | 2001-12-20 | 2006-09-12 | Mesh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de and frequency channel selection for combined CDMA/F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326344C (zh) | 2002-01-07 | 2007-07-11 | 西门子公司 | 传输位速率匹配模式的信令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EP1525669A1 (en) | 2002-05-07 | 2005-04-27 | IPR Licensing, Inc. | Antenna adaptat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
US7539165B2 (en) | 2002-05-24 | 2009-05-26 | Antti Toskal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signaling for uplink rate control |
US8504054B2 (en) | 2002-09-10 | 2013-08-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level scheduling |
US7239622B2 (en) | 2002-09-19 | 2007-07-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ified scheduling technique for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4038549A2 (en) | 2002-10-24 | 2004-05-06 | Bbnt Solutions Llc | Spectrum-adaptive networking |
US7555300B2 (en) | 2002-10-25 | 2009-06-30 | Intel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control using timeslot resource management |
US7489720B2 (en) | 2002-11-04 | 2009-02-10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for transmit pulse design for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s |
KR100461537B1 (ko) | 2002-11-27 | 2004-12-1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중빔 위성 통신 시스템의 순방향 링크에서의 패킷 전송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7974237B2 (en) | 2003-12-08 | 2011-07-05 | Bryan Kattwinkel | Cost efficient spectral-reuse transceiver |
JP4167485B2 (ja) | 2002-12-26 | 2008-10-1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US7379958B2 (en) * | 2002-12-30 | 2008-05-27 | Nokia Corporation | Automatic and dynamic service information delivery from service providers to data terminals in an access point network |
US7289560B2 (en) | 2003-01-17 | 2007-10-30 | Freesystems Pte. Ltd. | Digit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echnique for reliable wireless (both RF and IR) and wired high bandwidth data transmission |
US7995684B2 (en) | 2003-02-01 | 2011-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gain control of a multi-carrier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receiver |
TWI347523B (en) | 2003-02-05 | 2011-08-21 | Panasonic Corp | Periphera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mai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thereof |
US20050003827A1 (en) | 2003-02-13 | 2005-01-06 | Whelan Robert J. | Channel, coding and power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KR100584431B1 (ko) | 2003-02-14 | 2006-05-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데이터재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
JP3930441B2 (ja) | 2003-02-25 | 2007-06-1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干渉を回避するための受信品質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20040179480A1 (en) | 2003-03-13 | 2004-09-16 | Attar Rashid Ahm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parameters of a link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016319B2 (en) | 2003-03-24 | 2006-03-2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012912B2 (en) | 2003-05-14 | 2006-03-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control and scheduling in an OFDM system |
US6879829B2 (en) | 2003-05-16 | 2005-04-12 | Mobile Satellite Ventures,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between space based and terrestrial radioterminal communications, and for monitoring terrestrially reused satellite frequencies at a radioterminal to reduce potential interference |
US7525909B2 (en) | 2003-06-19 | 2009-04-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adjustment of rise-over-thermal (ROT) threshold for reverse link rate allocation |
EP1638221A4 (en) | 2003-06-20 | 2009-12-09 | Fujitsu Ltd | MOBILE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738901B2 (en) | 2003-07-10 | 2010-06-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condary 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162204B2 (en) | 2003-11-24 | 2007-01-0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Configurable spectral mask for use in a high data through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7155655B2 (en) | 2003-07-22 | 2006-12-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hybrid ARQ algorithms |
DE60303109T2 (de) | 2003-07-28 | 2006-07-27 | Alcatel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swahl von Unterträgern gemäss Dienstqualitätsanforderungen in einem Mehrträgerkommunikationssystem |
EP1665457A1 (en) | 2003-09-15 | 2006-06-07 | LG Telecom, Ltd. | Beam switching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KR100579695B1 (ko) | 2003-09-15 | 2006-05-15 | 주식회사 엘지텔레콤 | 빔 스위칭 안테나 시스템 |
US20050070287A1 (en) | 2003-09-26 | 2005-03-3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soft/softer hando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2007509586A (ja) | 2003-10-24 | 2007-04-12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複数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の周波数分割多重方式 |
RU2276458C2 (ru) | 2003-11-26 | 2006-05-10 | Институт радиотехники и электрон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 Способ прямохаотической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 заданной спектральной маской |
US7539501B2 (en) | 2003-11-24 | 2009-05-26 | Broadcom Corporation | High data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receiver |
US7302276B2 (en) | 2003-11-25 | 2007-11-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uplink/downlink path-loss difference |
US7430431B2 (en) | 2003-12-03 | 2008-09-3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Recovering the reverse link in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142861B2 (en) | 2003-12-12 | 2006-11-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a 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
US7373128B2 (en) | 2003-12-15 | 2008-05-1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Inter-cellula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CN1989775B (zh) | 2003-12-19 | 2012-08-29 | 英特尔公司 | 使用时隙资源管理的基站干扰控制 |
ATE367016T1 (de) | 2003-12-22 | 2007-08-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ssverfahren zur räumlichen ablaufplanung |
JP4425777B2 (ja) | 2003-12-24 | 2010-03-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基地局並びに周波数配置方法 |
US20080242243A1 (en) | 2004-01-21 | 2008-10-02 | Nec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Directional Antenna Control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Directional Antenna Control Method Used For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
GB2411328B (en) | 2004-02-23 | 2007-05-16 | Toshiba Res Europ Ltd | Adaptive MIMO systems |
US20050201351A1 (en) | 2004-02-27 | 2005-09-15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a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
JP4619150B2 (ja) | 2004-02-27 | 2011-01-2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レート制御方法 |
KR100735346B1 (ko) | 2004-05-04 | 2007-07-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향상된 상향 링크 전용 채널에서 harq 동작을 고려한tti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
JP2005341415A (ja) | 2004-05-28 | 2005-12-08 | Sharp Corp | 通信チャネルの選択方法、無線通信機、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US8089855B2 (en) | 2004-06-04 | 2012-0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of overhead information for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452316B2 (en) | 2004-06-18 | 2013-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
US20050286547A1 (en) | 2004-06-24 | 2005-12-29 | Baum Kevin 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80144493A1 (en) | 2004-06-30 | 2008-06-19 | Chi-Hsiang Yeh | Method of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interference/collision prevention/avoidance and spatial reuse enhancement |
CN102655446B (zh) | 2004-06-30 | 2016-12-14 | 亚马逊科技公司 | 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装置和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
CN100362767C (zh) | 2004-07-27 | 2008-0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cdma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跟踪纠偏方法 |
US8484272B2 (en) | 2004-08-20 | 2013-07-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fied pulse shaping for multi-carrier and single-carrier waveforms |
US8139518B2 (en) | 2004-08-31 | 2012-03-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for measuring a rise-over-thermal characteristic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1798884A4 (en) | 2004-10-07 | 2012-12-19 | Sharp Kk |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
KR100606083B1 (ko) | 2004-11-04 | 2006-07-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채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
JP4519606B2 (ja) | 2004-11-05 | 2010-08-0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
US8139523B2 (en) | 2004-11-10 | 2012-03-20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KR100630196B1 (ko) | 2004-11-15 | 2006-09-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동기 획득 장치 및 방법 |
KR100663278B1 (ko) | 2004-11-15 | 2007-01-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장치 |
KR100628740B1 (ko) * | 2004-12-01 | 2006-09-29 |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채널별 송출전력 제어장치및 그 방법 |
US7593473B2 (en) | 2004-12-01 | 2009-09-22 |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 Tree structured multicarrier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
AU2005320417B2 (en) | 2004-12-27 | 2009-12-10 | Lg Electronics Inc. | Sup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radio access system |
US8526357B2 (en) | 2005-02-07 | 2013-09-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nreliable scheduling grant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20060203757A1 (en) | 2005-03-11 | 2006-09-14 | Spotwave Wireless Inc. | Adaptive repeater system |
US8942639B2 (en) | 2005-03-15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519324B2 (en) | 2005-03-16 | 2009-04-14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
US7920544B2 (en) | 2005-03-28 | 2011-04-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signal-to-noise ratio of position location measurements |
EP1710920A1 (en) | 2005-04-06 | 2006-10-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ceiving modulated radio signals |
US7724813B2 (en) | 2005-05-20 | 2010-05-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
US7916681B2 (en) | 2005-05-20 | 2011-03-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 error rate estimation |
US7885604B2 (en) | 2005-05-23 | 2011-02-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EP1775978B1 (en) | 2005-06-15 | 2009-07-29 | Alcatel Lucent | A method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network therefor |
IL169417A (en) | 2005-06-27 | 2011-05-31 | Alvarion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ignal rece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subjected to interference caused by transmissions in neighboring cells |
WO2007007662A1 (ja) | 2005-07-07 | 2007-01-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制御局、基地局、スロット割当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KR20080033516A (ko) | 2005-08-12 | 2008-04-16 |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 다중 반송파 mimo 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을 배치하기 위한방법, 시스템,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
US7903628B2 (en) | 2005-08-22 | 2011-03-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figurable pilo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653357B2 (en) | 2005-08-22 | 2010-01-26 |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 Access point interference control and selection methods |
JP2007074047A (ja) | 2005-09-05 | 2007-03-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FI20055516A0 (fi) | 2005-09-28 | 2005-09-28 | Nokia Corp | Tiedonsiirto viestintäjärjestelmässä |
CA2623909C (en) | 2005-10-26 | 2014-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ad hoc deployed wireless networks |
US20070147226A1 (en) | 2005-10-27 | 2007-06-28 | Aamod Khandekar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flexible bandwidth using variable guard bands |
JP2007129497A (ja) | 2005-11-02 | 2007-05-24 | Ricoh Co Ltd | 無線装置 |
US20070141995A1 (en) | 2005-12-15 | 2007-06-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804424A1 (en) | 2005-12-27 | 2007-07-04 | THOMSON Licensing |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a channel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7664085B2 (en) | 2005-12-30 | 2010-02-16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communications amo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an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BWA) networks |
US8072929B2 (en) | 2006-01-03 | 2011-12-06 | Amosmet Investments Llc | Method, apparatus, software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US7715800B2 (en) | 2006-01-13 | 2010-05-11 | Airdefense,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
FI20065057A0 (fi) | 2006-01-27 | 2006-01-27 | Nokia Corp | Tehoa säästävä langaton tiedonsiirto |
US8254977B2 (en) | 2006-01-27 | 2012-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ntraliz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algorithm for CDMA reverse link |
WO2007094733A2 (en) | 2006-02-13 | 2007-08-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erference reduction method for bursty or intermitted transmissions |
WO2007095860A1 (en) | 2006-02-24 | 2007-08-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GB2449376B (en) | 2006-03-01 | 2010-09-29 | Nec Corp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ts scramble code assigning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
JP4167691B2 (ja) | 2006-03-06 | 2008-10-1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基地局 |
JP4790462B2 (ja) | 2006-03-24 | 2011-10-1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2030350A4 (en) | 2006-04-19 | 2013-03-13 | Telsima Corp | TDD SECTO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 |
US20070259682A1 (en) | 2006-05-08 | 2007-11-08 | Jorma Kaikkonen | Enhanced uplink power control with gated up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
JP2007306407A (ja) | 2006-05-12 | 2007-11-22 | Ntt Docomo Inc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セル形成制御方法 |
US8320924B2 (en) | 2006-05-25 | 2012-11-27 | Nokia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732963B2 (ja) | 2006-06-09 | 2011-07-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無線基地局試験装置 |
JP2008017325A (ja) | 2006-07-07 | 2008-01-24 | Nec Corp |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7593729B2 (en) | 2006-07-13 | 2009-09-22 | Designart Networks Ltd | Point to point lin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7574179B2 (en) | 2006-07-13 | 2009-08-11 | Designart Networks Ltd |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mechanism to minimize interference within a cluster during multiple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
US7620370B2 (en) | 2006-07-13 | 2009-11-17 | Designart Networks Ltd |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
EP2074735A2 (en) | 2006-08-21 | 2009-07-0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harq processes in the uplink |
US8160629B2 (en) | 2006-09-07 | 2012-04-17 | Airvana, Corp. | Controlling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in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
US8442572B2 (en) * | 2006-09-08 | 2013-05-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ments for delta-based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646704B2 (en) | 2006-10-31 | 2010-01-12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ur cancell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405499B2 (ja) | 2006-12-04 | 2010-01-27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7627293B2 (en) | 2006-12-28 | 2009-12-01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Strategic predistortion function selection |
WO2008088253A1 (en) | 2007-01-15 | 2008-07-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for effective spectrum utilization |
US7983703B2 (en) | 2007-02-22 | 2011-07-19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Prioritized common subframe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to the overlapping areas in a community |
US8041627B2 (en) | 2007-03-06 | 2011-10-18 | Spectrum Bridg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pectrum with transferable access rights |
KR100962037B1 (ko) | 2007-03-14 | 2010-06-08 |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블록 크기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장치 |
US8254279B2 (en) | 2007-04-24 | 2012-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stimation of thermal noise and rise-over-therm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756519B2 (en) | 2007-05-06 | 2010-07-13 | Designart Networks Lt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technique |
FI20075343A0 (fi) | 2007-05-11 | 2007-05-11 | Nokia Corp | Lähettimen häiriönpäästön ohjaus |
US8725157B2 (en) | 2007-05-31 | 2014-05-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a WCDMA system |
US8059735B2 (en) | 2007-06-04 | 2011-11-1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llocation of block spreading sequences |
EP2015462A1 (en) | 2007-06-04 | 2009-01-14 | STMicroelectronics N.V. | Beamforming in UWB with dynamic frequency assignment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
US8169950B2 (en) | 2007-06-21 | 2012-05-0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election of orthogonal covering sequences and phase ramped sequences |
US8014356B2 (en) | 2007-07-13 | 2011-09-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ptimal-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TWI510032B (zh) | 2007-08-06 | 2015-11-2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Egprs-2脈衝整形方法及wtru |
US8700083B2 (en) | 2007-08-10 | 2014-04-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maximum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US20090047931A1 (en) | 2007-08-17 | 2009-02-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
US8121089B2 (en) | 2007-08-22 | 2012-02-21 | Cellco Partnership | Femto-BTS RF access mechanism |
CN101378534B (zh) | 2007-08-29 | 2011-1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的媒体接入控制层调度方法及系统 |
US20090059907A1 (en) | 2007-08-30 | 2009-03-0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cking station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7974230B1 (en) | 2007-09-12 | 2011-07-05 | Sprint Spectrum L.P. |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y low-cost internet-base-station (LCIB) pilot beacons with macro-network communications |
US9374791B2 (en) | 2007-09-21 | 2016-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and attenuation profiles |
US8824979B2 (en) | 2007-09-21 | 2014-09-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
US9137806B2 (en) | 2007-09-21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time reuse |
US9078269B2 (en) | 2007-09-21 | 2015-07-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HARQ interlaces |
US9066306B2 (en) * | 2007-09-21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control |
US20090080499A1 (en) | 2007-09-21 | 2009-03-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code reuse |
US7948966B2 (en) | 2007-10-01 | 2011-05-24 | Powerwave Cognition, Inc. | Multi-metric routing calculations |
US11212733B2 (en) | 2007-10-08 | 2021-1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based on node status |
US7826848B2 (en) | 2007-10-31 | 2010-11-02 | Miti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
US8848619B2 (en) | 2007-11-27 | 2014-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a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ubframe time reuse |
US8948095B2 (en) | 2007-11-27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equency selective transmission |
US8483620B2 (en) | 2008-02-07 | 2013-07-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ynchronous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US9094986B2 (en) | 2008-02-07 | 2015-07-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US20090203320A1 (en) | 2008-02-07 | 2009-08-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ynchronous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timeslot overlap |
US8280387B2 (en) | 2008-05-22 | 2012-10-02 | Ntt Docomo, Inc. | Femtocell channel assignment and power control for improved femtocell coverage and efficient cell search |
US8060104B2 (en) | 2008-05-30 | 2011-11-15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Coexistence and incumbent protection in a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
US8509133B2 (en) | 2008-07-07 | 2013-08-13 | Apple Inc. | Wireless schedu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GB2462063B (en) | 2008-07-15 | 2010-11-10 | Ip Acces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an uplink transmit power lev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
US8279991B2 (en) | 2008-10-03 | 2012-10-02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of efficiently synchronizing to a desired timeslot in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26409B2 (en) | 2008-10-24 | 2017-1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semi-static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cellular networks |
US8311005B2 (en) | 2008-11-13 | 2012-11-13 |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llocation of macro cell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femto cell network and a distributed relay station network |
CN101754314A (zh) | 2008-12-05 | 2010-06-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小区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网络系统 |
US8548455B2 (en) | 2009-01-16 | 2013-10-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a femtocell |
US7907571B2 (en) | 2009-06-30 | 2011-03-15 | Airvana, Corp. | Mobile aware beacon |
GB2471681B (en) | 2009-07-07 | 2011-11-02 | Ubiquisys Lt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femtocell access point |
US9065584B2 (en) | 2010-09-29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rise-over-thermal threshold |
-
2008
- 2008-09-17 US US12/212,465 patent/US9066306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9-19 MX MX2010003081A patent/MX2010003081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9-19 AU AU2008302058A patent/AU200830205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9-19 BR BRPI0817121A patent/BRPI0817121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9-19 WO PCT/US2008/077114 patent/WO2009039439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9-19 MY MYPI20100996 patent/MY151275A/en unknown
- 2008-09-19 CN CN201310082612.5A patent/CN103139895B/zh active Active
- 2008-09-19 CA CA 2699015 patent/CA269901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9-19 EP EP20080831297 patent/EP2201805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9-19 CN CN200880107887.7A patent/CN101803429B/zh active Active
- 2008-09-19 KR KR20107008715A patent/KR10119453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9-19 TW TW97136204A patent/TWI39438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9-19 JP JP2010526023A patent/JP546140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0-10 RU RU2011141110/07A patent/RU2011141110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
- 2012-10-24 JP JP2012234961A patent/JP564275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2-03 IL IL230790A patent/IL230790A0/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0804A (zh) * | 1999-05-06 | 2002-07-24 | 塞-洛克公司 | 无线定位系统 |
US20060019679A1 (en) * | 2004-07-23 | 2006-01-26 | Rappaport Theodore S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using the posi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or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 enhancements |
US20060146834A1 (en) * | 2004-12-30 | 2006-07-06 | Baker Michael 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eighbor track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541334A (ja) | 2010-12-24 |
EP2201805A2 (en) | 2010-06-30 |
KR101194530B1 (ko) | 2012-10-24 |
KR20100072278A (ko) | 2010-06-30 |
US20090082026A1 (en) | 2009-03-26 |
IL230790A0 (en) | 2014-03-31 |
WO2009039439A3 (en) | 2010-02-25 |
AU2008302058B2 (en) | 2012-07-05 |
JP2013062829A (ja) | 2013-04-04 |
TWI394385B (zh) | 2013-04-21 |
MY151275A (en) | 2014-04-30 |
CA2699015A1 (en) | 2009-03-26 |
JP5642757B2 (ja) | 2014-12-17 |
RU2011141110A (ru) | 2013-04-20 |
JP5461407B2 (ja) | 2014-04-02 |
CN101803429B (zh) | 2015-06-17 |
BRPI0817121A2 (pt) | 2015-09-08 |
AU2008302058A1 (en) | 2009-03-26 |
TW200922351A (en) | 2009-05-16 |
MX2010003081A (es) | 2010-04-12 |
US9066306B2 (en) | 2015-06-23 |
CN101803429A (zh) | 2010-08-11 |
CN103139895B (zh) | 2016-02-24 |
WO2009039439A2 (en) | 2009-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3439B (zh) | 使用harq交错的干扰管理 | |
CN101803432B (zh) | 使用功率和衰减曲线的干扰管理 | |
CN101803429B (zh) | 使用功率控制的干扰管理 | |
CN101803438A (zh) | 使用部分频率重用的干扰管理 | |
CN101869001A (zh) | 使用部分时间重用的干扰管理 | |
CN101803258A (zh) | 使用部分码重用的干扰管理 | |
CN101926139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频率选择性传输进行干扰管理 | |
RU2474080C2 (ru) |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мехам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мощности | |
CN103298095B (zh) | 使用功率和衰减曲线的干扰管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3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3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