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8039A -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8039A
CN1448039A CN01814409A CN01814409A CN1448039A CN 1448039 A CN1448039 A CN 1448039A CN 01814409 A CN01814409 A CN 01814409A CN 01814409 A CN01814409 A CN 01814409A CN 1448039 A CN1448039 A CN 1448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an section
base station
litt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4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友江直仁
柏木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8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8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Abstract

通过使用光纤网600将与宏扇形区100范围内的移动站300进行无线通信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与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连接于通用基站700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的构成,降低在宏扇形区100和微扇形区200共同存在的小区构成中应用了使用相同频率的CDMA方式的情况下产生的宏扇面和微扇面的区域间的干扰,使基站的容量增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使用了扩频调制方式的码分多址方式(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称为CDMA方式)的移动体通信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宏小区和微小区共同存在的移动体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记载于1997年9月19日公布的株式会社ワイ·ア一ル·ピ一移动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的特开平9-247079中。以下,使用图12至图16进行
现有技术的说明。
图12表示着在宏小区之中存在着微小区,并存在和宏小区连接着的移动站A、B及C的图。在此,移动站意味着进行移动体通信的便携式电话等。各移动站A、B及C,在宏小区基站中以一定的接收功率进行发送功率的控制。来自移动站的发送信号,因为按距离有比例地衰减,所以因宏小区基站和各移动站的位置关系,而使移动站A、C与移动站B相比,成为高发送功率。在此,因为移动站A有与微小区基站较近的位置关系,所以其发送信号在微小区中成为较强的干扰。另一方面,因移动站B的信号向宏小区基站的发送功率比较低,所以在微小区基站中的干扰比移动站A小。而且,因为移动站C以高发送功率来给宏小区基站发送,但远离微小区基站,所以和移动站B一样,微小区中的干扰比移动站A小。即,在移动站B、C波及的微小区中的干扰,同移动站A相比要小。结果,在宏小区、微小区中使用了相同频带时,微小区基站从与宏小区连接着的移动站A、B及C所接收的接收信号功率,如图13所示。这样可了解到,其表示着微小区基站受到的干扰功率,来自微小区的接收信号功率高的移动站A的信号成为很大的干扰,并成为使通信质量恶化的原因。
特开平9-247079是提供,在适用了CDMA方式的宏小区和微小区共同存在的小区构成的情况下,抑制在微小区基站中产生的、来自与宏小区连接着的移动站的干扰的一种手段,图14表示着其概念。图14是将系统的频带分成3份使用的示例,移动站A使用着系统频带下面的1/3的频带,移动站B使用着系统频带中间的1/3的频带,移动站C使用着系统频带上面的1/3的频带。由上述的记载,来自移动站A的信号成为如图14所示的很大的干扰功率。但是,这仅使系统频带下面的1/3恶化,对其余的2/3的频带不带来干扰。从而,对于使用着其余的2/3的频带的微小区移动站,受到来自宏小区移动站的干扰的影响较少。图15、16是表示使用了这个概念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图15、16表示着在宏小区和微小区中将系统频带平均分割来使用的实施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将系统中可使用的频带13设为W,在宏小区及微小区中分别将系统频带13分割成M个频带(#1、#2、…、#M)而使用着。从而,各宏小区移动站及微小区移动站使用的频带W成为W/M。即,各移动站的信号被扩展为W/M的窄带来发送。宏小区基站及微小区基站将各自的移动站分散地分配给各窄带。这时,例如使用#1带域的宏小区移动站11的信号仅给使用相同带域的微小区移动站12带来干扰,而不会给使用其他带域的微小区移动站带来干扰。即,如图16所示,使用#1带域的宏小区移动站11存在于微小区基站的附近时,成为对使用#1带域的微小区基站12的很大的干扰,并使其通信质量恶化,而使用#2~#M带域的微小区基站不受影响。即,对微小区来说,在#2~#M中不受使用#1带域的宏小区移动站11的干扰的通信成为可能。这样,在宏小区及微小区中,因将系统频带分割成多个频带来使用,而使来自宏小区移动站的干扰减少。
但是,如上会有下述问题,即将现有的系统频带分割成了多个频带时,因为带域的限制,所以在分割了的每个频带中个别的滤波器对高频带来说是必要的、电路的小型化、轻巧化及低价格化是困难的、管理也变得复杂。而且,这是基站在宏小区基站和微小区基站分别设置的情况下,对限于适当选择基站的设置场所的微小区基站,成为很大的问题。也会有如下问题,即由于为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效率而适当增加,不仅适应通信业务少的区域而且适应通信业务集中的区域的微小区基站,所以在宏扇形区系统中使用的频带不能使用于微扇面基站的通信,从而限制了系统的容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增大宏扇形区及微扇形区的系统容量,而构筑与宏扇形区(宏小区)、微扇形区(微小区)一同,不限制频带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
发明内容
涉及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的特征为:具备
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宏扇形区,与宏扇形区范围内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宏无线通信机;
以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一部分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内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微无线通信机;
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通用的基站。
而且,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的特征为:还具备
为了移动站进行位置注册而将必要的准备信道分别分配给上述宏无线通信机用及上述微无线通信机用后,将所分配的信道分配信息发送给上述基站的无线网控制装置。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基站通过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及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接收移动站所发送的位置注册请求,并将所接收的位置注册请求发送给上述无线网控制装置,
上述无线网控制装置根据上述基站所发送的位置注册请求,判断是向微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还是向宏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如果是向微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则给上述基站发送许可位置注册,如果是向宏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则给上述基站发送不许可位置注册。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基站具备编码并调制电信号的、各自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
多路化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所调制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相连接的多路化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基站具备编码并调制电信号的、各自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
多路化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所调制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的全部相连接的多路化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基站具备编码并调制电信号的、对全部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
多路化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所调制的电信号,并将多路化的电信号输出的、与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的全部相连接的多路化部,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给上述多路化部所输出的电信号增加时间操作的延迟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多个基站具备将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所转换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器;
解调并解码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相连接的解调/解码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基站具备将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所转换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器;
解调并解码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的全部相连接的解调/解码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和给无线信号增加时间操作的延迟器,
上述基站具备将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所转换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器;
解调并解码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的全部相连接的解调/解码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基站的编码/调制部具备选择多个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基站的解调/解码部具备选择并接收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电信号的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基站具备根据上述解调/解码部所解调了的接收信号及用于扩展接收信号的扩展信息和估算了接收信号的传输路的估算传输路特性生成干扰信息的、与上述解调/解码部的全部相连接了的干扰复制生成部。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解调/解码部具备检测并发送移动站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检测部,
上述无线网控制装置,接收上述解调/解码部发送了的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与无线网控制装置所设定的基准移动速度相比较,在移动站的移动速度比基准移动速度速度高的情况下,将分配给上述宏无线通信机的信道分配信息发送给上述基站,在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为基准移动速度以下的情况下,将分配给上述微无线通信机的信道信息发送给上述基站。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基站将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与基站所设定的基准接收功率相比较,
接收功率比基准接收功率高的情况下,在上述干扰复制生成部生成干扰复制,从位于与来自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到来角度同一方向的上述微扇形区内和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任一范围的其他移动站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复制,并将天线的方向性朝向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到来方向,
接收功率为基准接收功率以下的情况下,从上述微扇形区内和相邻于上述微扇形区的微扇形区范围的其他移动站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复制,并从位于与来自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到来角度同一方向的上述宏扇形区内范围的其他移动站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复制。
而且,其特征为: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具备自适应阵列天线,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全向天线和扇形区天线的任一。
而且,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的特征为:具备
配有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微无线通信机;
为上述微无线通信机进行无线通信而分配信道,发送所分配的信道分配信息的无线网控制装置;
上述多个微无线通信机通用的基站,
上述基站接收上述无线网控制装置所发送的信道分配信息,将上述微无线通信机进行无线通信用的信道分配信息发送给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
配有选择与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高的微扇形区进行无线通信的微无线通信机和与相邻于微扇形区的微扇形区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微无线通信机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编码并调制电信号的、各自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
多路化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所调制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相连接的多路化部;
将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所转换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器;
配有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移动站的接收信号中选择与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高的微扇形区进行无线通信的微无线通信机和与相邻于微扇形区的微扇形区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微无线通信机的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解调并解码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相连接的解调/解码部。
而且,涉及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为: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宏扇形区,与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
以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一部分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
在通用的基站中进行与上述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和与上述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
而且,涉及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程序的特征为:使计算机实行:
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宏扇形区,与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
以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一部分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
在通用的基站中进行与上述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和与上述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而且,记录了涉及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的特征为:使计算机实行:
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宏扇形区,与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
以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一部分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
在通用的基站中进行与上述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和与上述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1的与移动站的位置注册的步骤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无线网控制装置的扇形区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1的宏无线/光收发机和微无线/光收发机的发送功率降低效果的图。
图6是表示移动站的发送功率降低效果的图。
图7是基于实施方式1的宏无线/光收发机和微无线/光收发机和基站的构成图。
图8是基于实施方式1的编码/调制部、解调/解码部的构成图。
图9是基于实施方式1的干扰消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实施方式3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的构成图。
图1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中与移动站的通信中使用的天线分支的切换的图。
图12是现有的宏扇形区和微扇形区共同存在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的构成图。
图13是表示了在构成图12的系统时,微扇面基站接收的接收信号功率的图。
图14是表示了在构成图12的系统时,将系统的频带分割成3份使用时的微扇面基站接收的接收信号功率的图。
图15是表示在现有的宏扇形区和微扇形区共同存在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中,通过系统频率的分割而产生的宏扇形区/微扇形区间干扰回避方式的动作原理图。
图16是表示在现有的宏扇形区和微扇形区共同存在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中,通过系统频率的分割而使用#1带域的宏扇形区/微扇形区间的干扰的动作原理图。
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1)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的说明
表示通过CDMA方式的本实施方式的动作。首先,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概念图表示于图1,将具体图表示于图2。宏扇形区100指图中所示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移动站300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在此,宏无线/光收发机400是宏无线通信机的一个示例。微扇形区200指图中所示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和移动站300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在此,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是微无线通信机的一个示例。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如图1及图2,是包含天线的通信装置,其通过天线,和移动站300进行收发。为微无线/光收发机500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微扇形区200具有着和为宏无线/光收发机400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宏扇形区100所重叠的构成。在此,微扇形区200是在宏扇形区100内存在1个以上的区域,其既可以散布于宏扇形区100内,也可以如图2全面敷设于宏扇形区100内。而且,在各扇形区100、200的天线,不限于1根也可以是2根以上。而且,以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可以和移动站300进行的无线通信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和以宏扇形区100范围内的可以和移动站300进行的无线通信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通过图2所示的光纤网600,与通用的基站700连接着。但是,光传送装置不局限于光纤网600,也可以是能够传送微波等光信号的装置。而且,基站700以宏扇形区为单位设置着。
其次,对于实施方式1,通过图2进行详细地说明。如上述,宏无线/光收发机400是用于和位于宏扇形区100内的移动站300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而且,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是用于和位于微扇形区200内的移动站300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使和微扇形区200内范围的移动站300的无线通信成为可能,以覆盖宏扇形区100内的无信号地带和通信量集中的区域的目的、或者通过微扇形区化来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效率而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而设置。在此,信道是指为特定的目的而被分配的频率的带域。从而,后述的准备信道是指给无线通信预备的初始分配的频率的带域,通信信道是指用于通信而分配的频率的带域。从而,如后所述,通过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给一个扇形区分配一个准备信道,且分配了准备信道后,在和其扇形区内的多个移动站3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将相同信道内的不同的代码分配给各自的移动站300的通信成为可能。
各基站700分别通过通信线路800,和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连接。通信线路800指传输拥有移动站300的用户的数据和控制数据的TTC2M接口(2.048Mbps)和T1接口(1.5Mbps)等的通信线路。无线网控制装置900,以在微扇形区间没有干扰和在宏扇形区间没有干扰和在宏扇形区与微扇形区间没有干扰来分配准备信道。具体地说,无线网控制装置900,针对与所有宏扇形区100和所有微扇形区200所对应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分配各自的准备信道,或者在不产生由各个扇形区间的干扰而引起的线路质量恶化的范围内,给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反复分配为了频带的有效利用而在另外的扇形区中所分配的准备信道。但是,因干扰的问题,而使给宏无线/光收发机400所分配的准备信道和给进行重叠于其宏无线/光收发机400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宏扇形区100上的微扇形区200的无线通信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中所分配的准备信道必须不同。而且,考虑到微扇形区间的干扰,给与邻近的微扇形区200所对应的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分配不同的准备信道。
即,在实施方式1中,将微扇形区200重叠于宏扇形区100上,和位于各扇形区100、200内的移动站300的通信,是通过具有包含天线的通信装置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及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来进行的。在这个宏扇形区100及微扇形区200的区域中进行通信的一个以上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及一个以上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通过光纤网600,与通用的基站700连接。这个通用的基站700以宏扇形区为单位被设置,基站之间通过传输在各个的基站700和移动站300的通信中使用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的通信线路800,和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连接着。无线网控制装置900,针对所有宏扇形区100和微扇形区200分配一个个的准备信道,或者在不受到由干扰而引起的线路质量恶化的范围内,给上述宏扇形区100和微扇形区200反复分配在另外的扇形区中所分配的准备信道。这时,对于给宏扇形区100所分配的准备信道和给重叠于宏扇形区100上的微扇形区200所分配的准备信道,有必要考虑到由干扰而引起的线路质量恶化而分配不同的信道。
这样,通过采用通用的基站700的系统构成,不需要分别设置限定基站700的适当的设置场所的微扇面基站和微扇面基站,或增设适于通信量少的区域和通信量集中的区域的微扇面基站。据此,可以实现在微扇形区200中配置的通信装置的小型化、轻巧化、低价格化。而且,因采用这种通用的基站700的构成,而使通用的基站700可以不浪费地有效运用下述的图7所示的通用基站700中所设置的在用户单位中存在的编码/调制部及在用户单位中存在的解码/解调部所维持的信息。从而,通过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将控制设为最小限度,而有通用的基站700通过用户的移动速度和位置条件及接受服务的数据速度,可以担负提供最适合的通信环境的控制,可以最小化用户间的干扰功率的效果。
(2)位置注册时的详细动作
其次,对于实施方式1,使用图3、4来说明位置注册时的详细动作。在此表示着,适用于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中设定着的W-CDMA FDD(wideband-Code DevisionMultiple Access frequency division bidirection)系统时的动作,但不局限于3GPP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系统。无线网控制装置900通过通信线路800,给基站700发送系统、扇形区信息1001。以后,基站700、无线网控制装置900间通过通信线路800进行。基站700,将具有P-SCH(Primary-Synchronous CHannel:主同步信道)1002和S-SCH(Secondary-Synchronous CHannel:次同步信道)1003及系统·扇形区信息的P-CCPCH(Primary-Common Control PhysicalCHannel:主通用控制信道)1004,发送给空间。移动站300,基于这些信号1002~1004,扫描并选择成为最强功率的扇形区的准备信道,同步补充(1005)后,使用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访问信道)1006,通过基站700,对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进行位置注册请求。通过基站700收到了位置注册请求1007的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在图4所示的1008的位置注册许可判断流程中,识别判断移动站300是否正在请求向微扇形区200的位置注册(1009)。若向微扇形区200的位置注册请求的情况下许可位置注册,则将此发送给基站700(1010)。基站700使用图3所示的S-CCPCH(Secondary-CommonControl Physical CHannel:次通用控制信道)1012,给移动站300传达这些后,移动站300使用RACH(物理随机访问信道)1013,来进行范围内的扇形区的位置注册、接收电平的通知和外围扇形区的准备信道、接收电平的通知。无线网控制装置900通过基站700接收范围内的扇形区的位置注册、接收电平的通知和外围扇形区的准备信道、接收电平的通知(1014),进行位置注册。
另一方面,不是向微扇形区200的位置注册时,即,是向宏扇形区100的位置注册的情况下,在图4所示的1008的位置注册许可判断流程中,将位置注册设为不许可(1011),并将此发送给基站700。基站700使用S-CCPCH(次通用控制信道)1012,将此传达给移动站300。这些位置注册请求,因为不用拥有移动站300的人参与,而是移动站300独自进行的请求,所以位置注册为不许可时,移动站300捕捉来自另外的扇形区的P-CCPCH(主通用控制信道)1004,同步补充(1005)后,再次进行位置注册请求(1006)。结果,限于不是来自微扇形区200的电波(1002~1004的发送信号)被建筑物等所遮挡的特殊的场所,在微扇形区200中优先地完成位置注册。
伴随以上的位置注册的处理效果,使用图5、6来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在移动站300中的接收性能的改进效果。在图5中,横轴和纵轴交叉处表示,在宏扇形区100内所设置的、含有担负和移动站300的通信的天线的通信装置的位置。横轴表示以该通信装置为中心的距离。在这个横轴上,作为含有在上述宏扇形区100中所设置的天线的通信装置,并作为含有重叠于宏无线(RF)/光收发机400及宏扇形区100的、在微扇形区200中所设置的天线的通信装置,表示着微无线(RF)/光收发机500。纵轴表示着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及微无线/光收发机500的发送功率。1100表示着,来自宏扇形区100中所设置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的发送功率,根据移动站300的距离,因电波传播损失而逐渐衰减的状态。另一方面,1101表示着,来自各微扇形区200中所设置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的发送功率,根据移动站300的距离,因传播损失而逐渐衰减的状态。如图5所示,来自宏扇形区100中所设置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的发送功率1100,在区域端部的移动站300中也成为发送信号到达这样的高发送输出。这时可知,对向宏扇形区100的无线通信和向微扇形区200的无线通信使用相同频率的CDMA方式来说,像位于宏扇形区100的中心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距离近的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移动站300那样,宏无线/光收发机400的发送功率1100成为干扰,而恶化通信质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注册请求中,因为像将移动站300和微扇形区200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进行通信那样,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进行位置注册的处理,所以有使移动站300中的上述干扰消失的效果。即,图5中所说明的、因其具有极小化1100,并使1101在空间支配性地被发送的效果,可以改进各扇形区范围内的移动站300的接收性能。
其次,使用图6说明基站700中的接收性能的改进效果。移动站300位于宏扇形区100的端部,并和覆盖宏扇形区100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进行通信。移动站300的发送功率,为了像离开了一定距离的宏扇形区100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中的接收功率以所希望的接收灵敏度那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成为如1201所示的距离对发送功率特性。另一方面,各微扇形区200内范围的移动站300,因为是微扇形区200,所以发送功率被低抑制,成为如1202所示的距离对发送功率特性。从而,像在宏扇形区100的端部重叠的微扇形区200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的无线通信那样受到干扰,使针对本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移动站300的接收性能恶化。不过,通过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注册的处理,因为像将移动站300和微扇形区200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优先地进行通信那样,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进行位置注册的处理,所以有使宏扇形区100的端部的上述移动站300的干扰消失的效果。即,图6中所说明的、因其具有极小化1201,并使1202在空间支配性地被发送的效果,可以改进来自各扇形区中的移动站300的接收性能。
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无线网控制装置900通过通信线路800,给基站700发送系统信息、扇形区信息,基站700将P-SCH(主同步信道)、S-SCH(次同步信道)、P-CCPCH(主通用控制信道)发送给空间,移动站300使用这些,扫描、选择、同步捕捉最强功率的扇形区的准备信道之后,使用RACH(随机访问信道),通过基站700在无线网控制装置900中进行位置注册请求,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识别判断该移动站300是否是向微扇形区200的位置注册分配请求,该移动站300如果是向微扇形区200的位置注册分配请求,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就判断许可位置注册,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给基站700发送许可位置注册的信息,基站700使用S-CCPCH(次通用控制信道),将许可位置注册传达给该移动站300,该移动站300接收S-CCPCH后,再次使用RACH进行范围内的扇形区的位置注册及接收电平的通知,同时也进行外围扇形区的准备信道、接收电平的通知。另一方面,其具备了下述位置注册处理算法,即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识别判断了该移动站300是否是向微扇形区200的位置注册分配请求的结果,该移动站300如果是向宏扇形区100的位置注册分配请求,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就将位置注册设为不许可,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给基站700发送不许可位置注册的信息,基站700使用S-CCPCH(次通用控制信道),将不许可位置注册传达给该移动站300,该移动站300接收S-CCPCH识别不许可位置注册后,再次扫描、选择、同步捕捉其他的准备信道,使用RACH(随机访问信道),进行位置注册请求。从而,因为移动站300在重叠于宏扇形区100上的微扇形区200中优先进行位置注册,并最小化来自双向呼叫之后的移动站300及基站700的发送功率,而得到可以抑制功率的消耗,且可以最小化用户间的干扰功率的效果。
(3)在宏无线/光收发机、微无线/光收发机、通用的基站中的发送系统的电信号的流动
其次,将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光纤网600及基站700的构成表示于图7中。在图中,#i表示着第i个的宏扇形区100。#j表示着第j个的微扇形区200。因为基站700以宏扇形区为单位被设置,所以对第i个宏扇形区100,基站700为一个,但对微扇形区200来说,如图不限于第j个的微扇形区200,基站700对多个微扇形区200可采用一个这样的构成。在图7中,右上方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其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用光纤网600连接着的基站700中的E/O(Electrical/Optical)转换器713(称为电/光转换器)或O/E(Optical/Electrical)转换器714(称为光/电转换器)和与E/O转换器713连接着的多路化部712,构成着一个天线分支。同样,在图7中,从右上方第2个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其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和用光纤网600连接着的基站700中的E/O转换器733或O/E转换器734和与E/O转换器733连接着的多路化部732,构成着一个天线分支。进而,同右下方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和其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和用光纤网600连接着的基站700中的E/O转换器753或O/E转换器754和与E/O转换器753连接着的多路化部752,构成着一个天线分支。这样,所谓的天线分支意味着悬挂于从天线到天线的无线机组。从而,如果是天线分支#i-1,就意味着属于在到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通信中使用的第1个天线分支。而且,在向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通信中使用的天线数不限于一根。从而,因为存在与天线数相同数量的天线分支,所以在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通信中使用的天线分支数也不限于一根。向微扇形区200的通信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因此,在图7中没有明确表示是天线分支#i-1和天线分支#i-k和天线分支#j-m的哪个,但实际上仅以向各扇形区的通信中使用的天线数的天线分支悬挂于基站700。而且,由于这样,在图1、图2中,在一个宏扇形区100中仅图示一个宏无线/光收发机400,但在一个宏扇形区100中并不是经常仅存在一个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宏无线/光收发机400仅以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通信中使用的天线数是必要的。在图7中,k个(k≥2)部分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是必要的。对于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也是一样,和一个基站700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微扇形区200,例如有3个,如果为和其分别的区域进行无线通信而有分别4个天线是必要的、则因为悬挂于基站700的天线分支是12个,所以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也必须为12个。为和一个基站700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的微扇形区200仅是第j个的微扇形区200,在第j个的微扇形区200中有m个(m≥2)天线时,m个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成为必要。
说明图7所示的发送系统的电信号的流动。从无线网控制装置900(无线网控制装置900无图示)通过通信线路800所发送的信号,被发送给基站700的用户(移动站)#1用的编码/调制部711、用户#2的编码/调制部731、…、用户#N的编码/调制部751之中成为无线通信对象的用户用的编码/调制部。例如,对用户#1来说,其被发送给基站700的用户#1用的编码/调制部711,并在用于误差保护的编码后,被调制。同样地,对于基站700支持的、到其他的用户#2~#N(N≥2)的编码/调制部731、…、编码/调制部751,也在用于误差保护的编码后,调制通过通信线路800所得到的各用户的数据。从而,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编码/调制部以用户为单位来确定电路数。但是,不~定限于编码/调制部以用户为单位来确定电路数的情况,编码/调制部也可以是任意的多个。在用户#1~#N用的编码/调制部中所转换的调制信号,发送到称为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1个天线分支的多路化部712(#i-1)~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k个天线分支的多路化部732(#i-k)及第j个微扇形区200的任意第m个天线分支的多路化部752(#j-m)的、任意的宏扇形区100或微扇形区200的多路化部是可能的。
对任一扇形区的天线分支来说,在每个用户用的编码/调制部(711、731、…、751)选择是否发送来自编码/调制部的调制信号。
所选择的多路化部(712、732、…、752),将所发送的多个用户的数字基带调制信号多路化。之后,E/O转换器(713、733、…、753)将电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该光信号通过光纤网600被发送到和光纤网600所连接的任意宏无线/光收发机400或者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光信号通过光纤网600被发送到了位于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1个天线分支(#i-1)及位于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k个天线分支(#i-k)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时,各光信号通过O/E转换器415、O/E转换器425,被转换成电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该数字基带信号被分别发送给D/A(Digital/Analog)转换器414(称为数字/模拟转换器)、D/A转换器424。D/A转换器414及D/A转换器424,将上述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模拟基带信号,该模拟基带信号被输入到无线发送机413及无线发送机423。无线发送机413及无线发送机423用正交调制器正交调制模拟基带信号,用变频器进行上变频,用放大器放大发送信号,用滤波器进行带域限制后,通过天线共用器412及天线共用器422、天线411及天线421,将向宏扇形区100范围内的移动站300的高频发送信号发送到空间。
另一方面,和光纤网600所连接的光信号通过光纤网600,被发送到了位于第j个微扇形区200的第m个天线分支(#j-m)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时,同样地O/E转换器526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该数字基带信号被发送给D/A转换器525。D/A转换器525将该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模拟基带信号,该模拟基带信号被输入到无线发送机524。无线发送机524用正交调制器正交调制模拟基带信号,用变频器进行上变频,用放大器放大,用滤波器进行带域限制后,通过天线共用器522、天线521,将向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用户的高频发送信号发送到空间。不过,如果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半径非常狭窄,且用户拥有的移动站300所发送的直达波和建筑物等中反射而电波传播的延迟波的时间差过小,则路径分离(直达波和延迟波的分离)就很困难,就会产生不能得到较大的RAKE接收效果的情况。在这样的小的扇形区中,如图7所示,因预先设置延迟元件523(#j-m),可以给直达波和延迟波提供适当的时间差,使在移动站300方的接收解调部中可进行路径的分离,并能得到RAKE接收效果。在此,所谓RAKE接收效果是指移动站300和基站700之间进行的通信中,因将直达波和延迟波的相位差重合后进行合成,而使接收信号增加(提高解调性能)的效果。
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为下述构成,即在基站700中,为了在每个用户的编码部中进行误差保护,而将来自无线网控制装置900通过通信线路800所发送的信号进行编码,并在调制部中调制成数字基带信号,和存在于宏扇形区100用或微扇形区200用的各个天线分支中的多路化部可以连接的构成。在每个用户中所设置的编码/调制部(711、731、…、751)中,可以选择将各用户的数字基带信号发送到哪个天线分支的多路化部,不管是宏扇形区100还是微扇形区200,而给任意扇形区的任意天线分支的多路化部(712、732、…、752)发送数字基带信号。在多路化部中,将多个用户的数字基带信号多路化,使用E/O转换器将电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网600,将光信号发送给宏无线/光收发机400及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任意的无线/光收发机,通过O/E转换器(415、425、…、526)将光信号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通过D/A转换器(414、424、…、525)将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模拟基带信号,并输入到无线发送机(413、423、…、524)。无线发送机用正交转换器正交转换所输入的模拟基带信号,用变频器对高频带的信号进行上变频,用放大器放大高频带发送信号,用滤波器进行带域限制。之后,通过天线共用器(412、422、…、522)及天线(411、421、…、521),将向宏扇形区100范围内的用户或重叠于宏扇形区100的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用户的高频信号发送到空间。因此,与在每个扇形区中分别设置了宏扇面基站和微扇面基站的情况相比,因采用这种通用的基站700的构成,而使在一个基站700中以用户为单位来设置编码/调制部成为可能。而且,因采用这种通用的基站700的构成,通用的基站700可以不浪费地有效运用用户单位中存在的编码/调制部所保持的信息。从而,使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控制为最小限度,而有通用的基站700根据用户移动速度和位置条件及接受服务的数据速度,可以担负提供最合适的通信环境的控制,可以最小化用户间的干扰功率的效果。
而且,在向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移动站300的高频信号的处理中,微扇形区200的半径小时,通过在每个天线分支中插入延迟元件523的构成,能够得到在路径分离困难的微扇形区200内,使在移动站300中路径的分离、RAKE接收成为可能的效果。
(4)在宏无线/光收发机、微无线/光收发机、通用的基站中的接收系统的电信号的流动
其次,使用图7说明接收系统的信号的流动。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1个天线分支(#i-1)~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k个天线分支(#i-k)的无线/光收发机400,分别接收来自第i个宏扇形区100范围内的用户拥有的移动站300的高频发送信号。如图7所示,在天线分支(#i-1)中,天线411、天线共用器412、无线接收机418(#1-1)成为接收信号的路径,在天线分支(#i-k)中,天线421、天线共用器422、无线接收机428(#i-k)成为接收信号的路径。无线接收机418及无线接收机428,因用滤波器进行带域限制,用放大器放大接收信号,用变频器进行上变频,用正交解调器正交解调,而得到模拟基带信号。模拟基带信号在A/D转换器417(称为模拟/数字转换器)及A/D转换器427中,被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这个数字基带信号在E/O转换器416及E/O转换器426中,从电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被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网600,在基站700的O/E转换器714及O/E转换器734中被接收。O/E转换器714及O/E转换器734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在上述用户用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部(710、730、…、750)之中、在相当的用户用的解调/解码部(715、735、…、755)中被解调,并被纠错解码,通过通信线路800,被发送给无线网控制装置900。
另一方面,位于第j个微扇形区200的多个天线分支之中,第m个天线分支(#j-m)通过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中的天线521、天线共用器522、无线接收机529(#j-m)、A/D转换器528、E/O转换器527,接收来自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用户拥有的移动站300的发送信号。而且,和发送系统的情况一样,因微扇形区200非常狭窄,而路径分离是困难的、不能得到RAKE接收效果时,如图所示,在位于第j个微扇形区200的第m个天线分支(#j-m)中的天线共用器522和无线接收机529之间,插入延迟元件530(#j-m)。如果这样,在后面的解调/解码部755的解调部中确实地使路径分离成为可能,并能够得到RAKE接收效果。无线接收机529以后的信号处理的流动,和在宏扇形区100中的接收的流动是一样的。
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在各扇形区的1个系统或多个系统组成的每个天线分支的宏无线/光收发机400或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接收从宏扇形区100或重叠于宏扇形区100的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移动站300,通过空间所发送的高频信号。而且,将宏无线/光收发机400或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中所接收的高频信号,通过了天线(411、421、…、521)、天线共用器(412、422、…、522)后,用无线接收机(418、428、…、529)的滤波器进行带域限制,用放大器放大接收信号,用变频器进行上变频,用正交解调器正交解调,得到模拟基带信号。模拟基带信号在A/D转换器(417、427、…、528)中被转换成电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在E/O转换器(416、426、…、527)中被转换成光信号后,通过光纤网600传送给在宏扇形区100及微扇形区200的通用的基站700的每个天线分支的O/E转换器(714、734、…、754)。在O/E转换器中,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输入到在每个用户的解调/解码部(715、735、…、755)。解调/解码部,由于和所有的天线分支的多路化部连接着,所以不论是哪个天线分支的数字基带信号都可以输入给任一解调/解码部。在解调/解码部中,从全部天线分支的数字基带信号之中选择了多个天线分支的数字基带信号后,在解调部进行解调,在解码部进行纠错解码,通过通信线路800,发送给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因此,与在每个扇形区中分别设置了宏扇面基站和微扇面基站的情况相比,因采用这种通用的基站700的构成,而使在一个基站700中以用户为单位来设置解调/解码部成为可能。而且,因采用这种通用的基站700的构成,通用的基站700可以不浪费地有效运用在用户单位中存在的解调/解码部所保持的信息。从而,使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控制为最小限度,而有通用的基站700可以根据用户移动速度和位置条件及接受服务的数据速度,担负提供最合适的通信环境的控制,可以最小化用户间的干扰功率的效果。
而且,在向微扇形区200范围的用户的高频信号的处理中,微扇形区200的半径小时,由于在每个天线分支中插入延迟元件523的来构成,而有在路径分离困难的微扇形区200内,也使在基站700中路径分离、RAKE接收成为可能的效果。
(5)在基站内的发送系统的信号处理的步骤
其次,使用图8,对发送系统的信号处理的步骤,进行编码/调制部(711、731、~、751)的说明。
编码/调制部中,纠错编码部720为了误差保护,而编码通过通信线路800所输入的到用户#1的发送数据,并得到编码数据。编码数据在1次调制/适当加权部721中进行1次调制而生成调制数据,针对该1次调制数据,使在适当加权计算部728中所求出的、位于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1个天线分支(#i-1)~位于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k个天线分支(#i-k)的每个加权系数成为基准,在相同的721中,给每个天线分支进行振幅、相位的适当加权,其次,用2次调制(扩展调制)722,在每个天线分支中进行扩展调制。这个在每个天线分支中所生成的数字基带信号,被输入到723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基于来自各天线分支的有效路径的选择和接收电平(接收功率量)的测定来选择发送路径,并发送给位于发送对象用户范围内的宏扇形区100的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1个天线分支(#i-1)~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k个天线分支(#i-k)的全部,或者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1个天线分支(#i-1)~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k个天线分支(#i-k)的某几个。在此,所谓有效路径的选择是指基于直达波和某几个延迟波的时间对功率量(脉冲响应)的测定结果,从有数的脉冲响应之中,以功率量的大小为基准来选择任意的n个脉冲响应。即,在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中,从由直达波和延迟波构成的多路径之中,测定最大的n个峰值信号的功率量和延迟时间后,将n个峰值功率平均化,来进行有效路径的选择。通过这个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在宏扇形区100上微扇形区200所重叠的区域间,无论用户如何的移动,相同的该调制解调/编码·解码部(710、730、…、750)都可以应对。以上的信号处理步骤,针对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用户也同样可进行。
这样,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由于采用具备下述的构成,即编码/调制部711的编码部通过通信线路800编码来自无线网控制装置900所发送的用户的发送数据,并输出编码数据,在调制部中将编码数据进行1次调制而生成调制数据,针对1次调制数据,使用在适当加权计算部728中所导出的适当加权系数,给配置于用户范围的扇形区的天线分支的支数、即每个天线分支,进行相位及振幅的适当加权,在2次调制部中扩展调制适当加权后的1次调制数据,生成扩展调制数据,从和基站700连接的全部扇形区的全部天线分支之中,可以对任意多个扇面的天线分支有选择地发送扩展调制数据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的构成,所以可不浪费地有效运用在用户单位中存在的编码/调制部的资源。而且,由于不用分别设置宏扇面基站和微扇面基站而采用了通用的基站700的构成,所以不通过无线网装置900的控制,仅用通用的基站700的控制,在从基站700对移动站300的发送时,就能够根据用户的移动速度和位置条件及接受服务的数据速度,进行最适合的干扰降低处理选择。即,不以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控制时间作为必要,而有能够以基站为单位的多个基站700平行而分别单独进行最适合的干扰降低处理的显著效果。
(6)在基站内的接收系统的信号处理的步骤
其次,使用图8说明接收系统的信号处理的步骤。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从连接于基站700的全部扇形区的全部天线分支可以接收数字基带信号这样构成着。在这个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中,从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1个天线分支(#i-1)~第i个宏扇形区100的第k个天线分支(#i-k)之中,选择接收用户#1范围内的第i个的宏扇形区100的有效路径的天线分支,并输入到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及信号修正部725的1次解调部(解扩)。上述所选择的接收信号,在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中以延迟轮廓测定为基准选择有效路径。本选择信息,与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同样地,也使用于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的分支选择。基于所选择的有效路径的时序及估算接收信号的传送的估算传输路特性,在每个路径中1次解调(解扩)后,进行传输路补偿,得到再生信号。以具有这个再生信号和估算传输路特性和固定于各个用户的值的扩展代码作为该用户#1的干扰复制生成信息,输入到干扰复制生成部727。之后,生成每个天线分支的片率的干扰复制,再次输入到信号修正部725的1次解调部,在信号修正部725的干扰复制减法部中从给每个用户所选择的上述每个天线分支的接收信号减去该干扰复制。基于这个减去后的接收信号和先前的再生信号,给每个路径再次进行1次解调(解扩),在信号修正部725的2次解调部中2次解调在信号修正部725的RAKE合成部中所RAKE合成的信号。其中,对上述解扩的输出信号来说,在适当加权计算部728中,可以计算振幅及相位控制的适当加权系数,在信号修正部725的适当加权乘法部中,将该适当加权系数适当加权于解扩了的输出信号中,据此可以形成具有着任意方向性的天线波束。
将上述2次解调部的输出的编码再生信号输入给纠错解码部729,进行纠错解码,通过通信线路800将复合后的信号作为从用户#1所接收的再生信号,发送给无线网控制装置900。
这样,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以下述的方式来构成,即在解调/解码部中,使用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在全部扇形区的全部天线分支中选择1个或多个扇形区的多个天线分支,将这个输出的数字基带信号输入到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及信号修正部725的1次解调部,在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中基于延迟的轮廓测定,选择有效路径,在信号修正部725的1次解调部中用所选择的每个路径且从路径得到的接收信号时序,进行解扩,转换为符号速率,同时在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中基于延迟的轮廓测定,得到每个路径的估算传输路特性,基于该估算传输路的特性,进行传输路的补偿,得到再生符号,以再生符号、估算传输路的特性及扩展代码作为这个用户的干扰复制生成信息,输入给干扰复制生成部727,在干扰复制生成部725中输入全部用户的上述干扰复制生成信息,生成每个天线分支的片率的干扰复制,再次输入给信号修正部725的1次解调部,从给每个用户所选择的上述每个天线分支的接收信号减去干扰复制,基于这个和先前的再生符号,对每个路径再次进行解扩,用RAKE合成得到再生符号,进行2次解调,同时对解扩的输出信号,在适当加权计算部728中,可以计算振幅及相位控制的适当加权系数,将适当加权系数适当加权于解扩后的输出信号中,据此形成具有着任意方向性的天线波束,另外通过信号修正部725的1次解调部、2次解调部及移动速度检测部,基于用户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变动,检测出用户的移动速度,将2次解调输出的编码再生数据输入给纠错解码部729,进行纠错解码,得到再生数据,通过通信线路800将再生数据发送给无线网控制装置900。从而,因为不是分别设置微扇面基站和宏扇面基站,而是采用通用的基站700,所以可以在用户单位中仅以用户数来设置解调/解码部。因此,有各基站可以不浪费地有效运用存在于用户单位中的解调/解码部的资源的效果。而且,在从移动站300对基站700的发送时,能得到根据用户的移动速度和位置条件及接受服务的数据速度,进行可消除宏扇形区100和微扇形区200间的干扰的最适合的干扰降低处理选择。即,不以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控制时间作为必要,而产生能够以基站为单位的多个基站700平行而分别单独进行最适合的干扰降低处理的显著效果。
而且,因为图8所示的上述干扰复制生成部727成为对一个基站700的全部用户的通用的装置,所以其具有全部用户的干扰复制生成信息。从而,通过输入全部用户的干扰复制生成信息,生成每个天线分支的片率的干扰复制,再次输入给在每个用户中存在的1次解调器部,从给每个用户所选择的每个上述天线分支的接收信号减去干扰复制的构成,从用现有的匹配滤波器和RAKE接收机所构成的信号修正部725的2次解调部,不用伴随大的变更就可以追加干扰消除器功能。在此,所谓干扰消除器功能是指用于对从全部用户的多路化接收信号之中找出的用户的信号消除干扰,而减去其他用户的信号的功能。
这样,因为不是分别设置微扇面基站和宏扇面基站,而是采用通用的基站700,所以能够采用对一个基站700的全部用户,以干扰复制生成部727作为一个通用的装置来设置,并将全部用户的干扰复制生成信息保持于其干扰复制生成部727的构成。因此,例如是用户1、用户2、用户3在通信时受到相互干扰的情况,取出用户3的正确的接收信号时,如果进行干扰复制的减法,则在用户3的接收信号中就残留有用户1、2的干扰成分,在信号修正部725的2次解调部中被输出,给纠错解码部729所输入的信号,数据误差变多,既使进行纠错,也不能恢复原来用户3所发送的信号(接收信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全部用户的干扰复制生成信息存在于干扰复制生成部727,所以使输入用户1、2的干扰复制生成信息成为可能。因此,能够得到下述效果,即以其信息为基准,从用户3的多路化接收信号减去用户1、2的信号而消除干扰,在信号修正部725的2次解调部中RAKE合成消除后的输出信号,将合成后的输出信号在纠错解码部729中进行纠错,可以恢复用户3所发送的原来的信号的效果。
(7)基站及无线网控制装置的降低干扰动作
其次,使用图7~图9说明在使用了以上的构成的移动通信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中,双向呼叫后,在使用了和移动站300的个别信道的通信中,基站700及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降低干扰动作。
(7-1)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降低干扰动作
首先,说明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降低干扰动作。在双向呼叫中,以使用了和移动站300的个别信道的无线通信为开始。这意味着图9的开始(901)。在图8所示的解调/解码部(715,735,~755)中的信号修正部725的移动速度检测部中检测出移动站300的移动速度,在无线网控制装置900中将所预先设定的基准移动速度和在移动速度检测部725中所检测出移动速度进行比较,识别判断(902)是否是高速移动的用户(移动站300)。而且,困无线网控制装置900测定由移动站300的移动而引起的扇形区的切换周期,并比较扇形区切换是否比所预先设定时间间隔更快,所以也可以识别判断是否是高速移动的用户(902)。当这样所判断的结果,是高速移动的用户(移动站300)时,则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在宏扇形区100中进行通信,在基站700中进行分配通信信道的指令(903)。另一方面,不是高速移动的用户(移动站300)时,因以将从移动站300向基站700的上行发送功率及从基站700向移动站300的下行发送功率极小化,并使基站700中的信道容量增大为目的、所以在微扇形区200中进行通信,在基站700中分配通信信道(904)。以上,图9所示的分隔线920的上部是通过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而进行的干扰消除的处理方法选择流程。
这样,在涉及本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途基站系统中,具备了下述扇形区分配的算法,即以使用了个别信道的通信为开始时,将移动站300的移动速度的检测结果和无线网控制装置900所预先设定的基准移动速度进行比较,识别判断通信中的用户是否在高速移动,判断出是高速移动的用户时,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将移动站300分配给宏扇形区100,判断出不是高速移动的用户时,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将移动站300分配给微扇形区200的扇形区分配的算法。从而,根据通信中的移动站300拥有的用户的移动速度,可以进行最适合的扇形区的分配。
即,在高速移动的用户的情况下,如果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分配了向微扇形区200的通信信道,则其位置注册后,用户就从分配了通信信道的微扇形区200高速移动到不同的微扇形区200,进而也可以认为其移动到另外的基站700的宏扇形区100。这种状态下,无线网控制装置900不得不频繁进行宏扇形区100或微扇形区200间的移交,而使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负荷增高。而且,用户何时呼叫是由用户的意志决定的、位置注册后,用户的呼叫越迟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负荷就进一步增高的可能性就越高。本实施方式的情况,当是高速移动的用户时,因采用将通信信道分配到宏扇形区100的处理,而能够得到减轻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的负荷的效果。而且,当是低速移动的用户时,因采用将通信信道分配到微扇形区200的处理,而能够得到上行(从用户发送到基站700的信号)和下行(从基站700发送到用户的信号)的发送功率极小化的效果。
(7-2)基站700的降低干扰动作
其次,说明在图9中由分隔线920下部的流程的基站700的干扰消除处理方法选择流程。在上述903中,判断出了在宏扇形区100中进行通信的用户,在基站700中通过用户的接收功率,识别是否是高发送功率用户(760)。在此,如果用户的接收功率高就为高发送功率用户,识别通过由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所测定的接收功率是否是高发送功率用户是可能的。而且,作为其他的识别方法,基站700将各个用户所设定的扩展代码和接收信号数据的比的扩展率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扩展率进行比较,如果是比基准扩展率低的扩展,就可以识别出是高发送功率用户。不过,既使不用这些方法,使用可以识别是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任何方法都可以。
由这些方法识别出不是高发送功率用户时,结束干扰消除处理流程(761)。
识别出是高发送功率用户时,因为该用户的发送功率对其他用户带来干扰,所以在干扰复制生成部727中生成该用户的干扰复制(762)。其次,在图8的信号修正部725的干扰复制减法部中,从位于与高发送功率用户信号的到来角度(从该用户的接收信号可以识别)同一方向的微扇形区200范围内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763)。而且,从与接收了高发送功率用户信号的波束相同的宏扇面波束中减去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763)。进而,针对向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发送,通过图8的1次调制/适当加权部721的1次调制信号的适当加权,使天线波束的方向性朝向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到来方向(764),完成干扰消除处理流程(765)。
另一方面,在上述904中,判断出在微扇形区200中进行通信的用户,在基站700中通过上述识别方法,判断是否是高发送功率用户(770)。
识别出不是高发送功率用户时,结束干扰消除处理流程(771)。
识别出是高发送功率用户时,在干扰复制生成部727中生成该用户的干扰复制(772)。其次,在图8的信号修正部725的干扰复制减法部中,从高发送功率用户范围的微扇形区200内及外围的微扇形区200内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高发送用户的干扰复制,同时从朝向了与高发送用户的位置同一方向的宏扇面波束中所接收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773),完成干扰消除处理流程(774)。
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具有下述处理算法,即针对宏扇形区100所分配的用户,识别判断是否是高发送功率用户,判断出是高发送功率用户时,使用干扰复制生成部727,生成该用户的干扰复制,从位于与该用户信号的到来角度同一方向的微扇形区所分配的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该用户的干扰复制,同时从具有接收了该用户信号的方向性的宏扇形区100的天线波束,减去该用户的干扰复制,而且针对向该用户的发送,使仅在该用户的到来方向具有宏扇形区100的天线波束的方向性的处理算法。据此,根据通信中的用户的位置条件及接受服务的数据速度,能得到能够进行可消除宏扇形区100和微扇形区200间的干扰的最适合的降低干扰处理选择的效果。即,通过无线网控制装置900,因用户的移动速度为高速而给宏扇形区100分配了通信信道的情况下,通过天线波束的方向性控制(图9的764),因天线波束不朝向高发送功率用户的方向之外,所以能够得到没有向不同方向的用户的干扰的效果。另一方面,同一方向的微扇形区内的用户,因高发送功率用户的通信而受到干扰。因此,因在干扰复制生成部727中生成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从与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信号的到来角度同一方向的用户信号中减去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图9的763),而可以从与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信号的到来角度同一方向的用户信号中消除由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信号而产生的干扰。而且,从朝向了与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位置同一方向的宏扇面波束所接收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复制(图9的763),可以消除由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信号而产生的干扰。
另一方面,其具备了下述处理算法,即通过无线网控制装置900,针对微扇形区200所分配的用户,在基站700中识别判断是否是高发送功率用户,判断出是高发送功率用户时,使用干扰复制生成部727生成该用户的干扰复制,从该用户所分配的微扇形区200内及外围微扇形区200内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该用户的干扰复制,同时从朝向了与该用户的位置同一方向的宏扇面波束所接收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该用户的干扰复制的处理算法。因此,根据通信中的用户的位置条件及接受服务的数据速度,能得到能够进行可消除宏扇形区和微扇形区间的干扰的最适合的降低干扰处理选择的效果。即,因在干扰复制生成部727中生成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并从高发送功率用户范围的微扇形区内及外围微扇形区内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图9的773),所以可以从高发送功率用户范围的微扇形区内及外围微扇形区内的其他用户信号中,消除由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信号而产生的干扰。这个效果是在微扇形区200范围的用户向上发送如图像这样的高速数据时,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后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接收的接收信号功率低的情况下特别有效的。原因是,如图像这样的高速数据与如声音这样的低速数据相比,上行发送功率加的高,如果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接收的接收功率低,为保持接收灵敏度,基站700对用户(移动站300),既使具有指示提升上行发送功率的结果的、将在图9的904所示的上行/下行发送功率极小化的效果,干扰的影响也会变大。从而,在这种情况下,因在干扰复制生成部727中生成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并从高发送功率用户范围的微扇形区内及外围微扇形区内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高发送功率用户的干扰复制(图9的773),从高发送功率用户范围的微扇形区内及外围微扇形区内的其他用户信号中,消除由高发送功率用户而产生的干扰,所以能够得到这种最适合的降低干扰处理的显著效果。
而且,因从朝向了与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位置同一方向的宏扇面波束中所接收的其他用户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复制(图9的773),所以能够得到这种可以消除由高发送功率用户的信号而产生的干扰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在涉及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中,采用以宏无线/光收发机400的天线作为自适应阵列天线,并以微无线/光收发机500的天线作为全向天线或扇形天线的构成。因采用这样的构成,在微无线/光收发机500中天线的方向性为固定波束,而在宏无线/光收发机400中天线的方向性可以跟随用户的移动。在此,所谓全向天线是指天线波束在360度都有一样的功率的天线,所谓扇形天线是指将服务区域分割成数个扇形,并在这每个扇形中设置了天线的形态。而且,自适应阵列天线,因使天线的方向性朝向所希望的用户,使天线的方向性不朝向所希望的用户之外,而具有减小用户间的干扰功率的效果。
这样,由于采用了将宏无线/光收发机400的天线作为自适应阵列天线而对用户的移动进行跟随的波束,所以能够得到使从宏扇形区100向微扇形区200的干扰范围狭窄的效果。而且能够得到将通过干扰复制进行干扰消除的范围,仅特定于与波束同一方向的微扇形区200的效果。进而,因微无线/光收发机500的天线采用了全向天线或扇形天线,而得到可以定点地集中电波,并可以特定通过干扰复制进行干扰消除的范围的效果。
实施方式3
以下,基于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其中,在图中的符号,具有和图2相同功能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在图10中,基站系统设置着包含和多个微扇形区200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和各微扇形区200进行无线通信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是以覆盖无信号地带和通信量集中的微扇形区200为目的、或者以通过微扇形区化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效率增加系统容量为目的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将可通信的区域微扇形区化,且分散配置着微无线/光收发机500。宏扇形区100是由多个微扇形区200聚集而构成,多个微扇形区200既可以散布于宏扇形区100,也可以如图10全面覆盖于宏扇形区100内。上述所分散配置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用使用了光纤网600的光传送装置和基站700连接。而且,基站700和位于由多个微扇形区200聚集而构成的宏扇形区100内的全部用户进行通信,在上述每个宏扇形区100中设置着基站700。备基站间,通过传输拥有移动站300的用户的数据和控制数据的TTC2M接口(2.048Mbps)和T1接口(1.5Mbps)等的通信线路800,和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连接着。这个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给每个基站分配各自的准备信道,或者在没有受到由干扰而产生的线路质量恶化的范围,给其他的基站700反复分配在另外的基站700中所分配的准备信道。基站700和图7中所述的构成相同。而且,因为根据区域的半径,得到移动站300中的路径分离和RAKE接收效果、由基站700而引起的发送差异的效果,所以可将图7所示的延迟元件523设置于全部微无线/光收发机500。
以下,用图11说明该基站系统的动作。随着和移动站300的通信开始,在图8所示的基站700的编码/调制部711内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及解调/解码部715内的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中,初步设定以配置于微扇形区252、253、259、260、261、267、268的共计7个天线分支作为和该移动站300进行通信的天线分支。其次,通过从这些天线分支接收了来自该移动站300的接收信号的结果的图8所示的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判断出存在来自移动站300的接收信号功率为最高的路径的、配置了天线分支的微扇形区是微扇形区260。此时,从和该移动站300的下一个接收时序,将配置于该移动站300范围的微扇形区260及其外围的6个微扇形区255、258、263、265、262、257的天线分支分配给和该移动站300的通信,针对上述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及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进行天线分支的选择。进而,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为从处理向该移动站300的发送信号的天线分支中仅选择以检索/接收电平726有效路径被确认了的多个天线分支,而进行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的天线分支选择控制。而且,假设通信中该移动站300进行移动,从微扇形区260移动到了微扇形区262的情况。这时,上述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可以判断出来自移动站300的接收信号功率为最高的路径的存在的天线是配置于微扇形区262的天线分支。结果,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用图8所示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及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进行天线分支选择后,将使用于和该移动站300的通信的天线分支,切换为微扇形区262的天线分支及微扇形区262外围的6个微扇形区257、260、265、267、264、259的天线分支。这样,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和移动站300进行通信的微扇形区200通常为7个,随着移动站300的移动,使用图8所示的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及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去顺序切换天线分支。这种切换有如下效果,基站700的调制部/编码部及解调/解码部能和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独立进行,并且不需要随着移动站300的移动的微扇形区间的移交。进而,也产生由基站700中的发送差异而引起的移动站300的RAKE接收效果及由微扇形区化而引起的移动站300与基站700的降低发送功率的效果。而且,基站700,如图8所示的、由于具有干扰复制生成及干扰复制减法的功能、适当加权计算及适当加权合成的功能,且对多个微无线/光收发机500构成了通用基站700的构成,所以可以期待新的降低干扰的效果,可以实现基站系统的容量增大。其中,在图11的示例中采用7个天线分支选择器的分配,但根据电波传播环境及微扇形区的区域半径,也可以适当增减数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聚集多个微扇形区200而构成宏扇形区100,在各微扇形区200中设置包含天线的无线/光收发机500,无线/光收发机500将可通信的区域微扇形区化,且多个、分散配置着微无线/光收发机500。这些分散配置的微无线/光收发机500,用使用了光纤网600的光传送装置,和基站700连接。基站700和位于由多个微扇形区200聚集而构成的宏扇形区100内的全部用户进行通信,并以宏扇形区单位设置着。各基站间,通过传输和移动站300的通信中使用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的通信线路800,和无线网控制装置900连接着。无线网控制装置900,给每个基站700分配个别的准备信道,或者在没有受到由干扰而产生的线路质量恶化的范围,给其他的基站700反复分配在另外的基站700中所分配的准备信道。基站700和实施方式1~9中所述的构成相同,其根据区域的半径,可将延迟元件设置于全部微无线/光收发机500。随着和移动站300的通信开始,在基站700的调制部/编码部及解调/解码部中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及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中,以基站700覆盖的宏扇形区100中,配置于多个微扇形区200的天线分支作为和该移动站300进行通信的天线分支而初步设定着。其次,从这些天线分支接收了的来自该移动站300的接收信号的结果,通过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以初步设定着的配置于微扇形区200的天线分支之中,存在的来自移动站300的接收信号功率为最高的路径、配置了天线分支的微扇形区200为中心,将配置于这个微扇形区200及外围微扇形区200的天线分支分配给来自下一个接收时序的和移动站300的通信,针对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及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进行天线分支的选择。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仅选择在检索接收电平726中,有效路径确认了使用向该移动站300的发送信号的天线分支的多个天线分支,进行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的天线分支的选择控制。通信中该移动站300进行移动,移动到了任意的微扇形区200时,在上述检索接收电平测定部726中,基于接收电平(接收信号的功率)测定,因再次使用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3及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724进行天线分支的选择,而切换使用于和该移动站300的通信的天线分支,构成了配置于为最高的接收电平的微扇形区200的天线分支之外的多个外围微扇形区。因此不只有,不需要随着移动站300的移动的微扇形区间的移交的效果,而且能得到由基站700中的发送差异而引起的移动站300的RAKE接收效果及由微扇形区化而引起的移动站300、基站700的发送功率降低的、且能得到基站700具有的干扰复制生成功能及干扰复制减法的功能、适当加权计算功能及适当加权的合成功能及构成这种通用基站700的基站系统的容量增大的效果。
以上,在所有的实施方式中,各部的各动作是相互关联的、各部的动作虽然考虑了上述所示的动作的关联,但还可以作为一系列的动作来替换。然后,通过这样地替换,可以作为方法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且,通过将上述各部的动作置换为各部的处理,可以作为程序的实施方式及记录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的实施方式。而且,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全部由在计算机上可动作的程序来构成。
而且,各实施方式的软件和程序也可以用存储于ROM(READ ONLYMEMORY)的固件来实现。或者说,也可以用软件和固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上述的程序的各功能。
在程序的实施方式及记录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的实施方式中,各处理用程序来实行,但这个程序记录于记录装置,从记录装置读入中央处理装置(CPU),通过中央处理装置来实行各流程。其中记录装置、中央处理装置没有图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由于本发明具备了对宏无线通信机和微无线通信机通用的基站700,所以可以实现配置于微扇形区的无线通信机的小型化、轻巧化、低价格化。
而且,无线网控制装置可以分配宏无线通信机和微无线通信机的准备信道。
而且,无线网控制装置因为优先并许可移动站进行的向微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所以可以最小化来自基站的发送功率,使用户间的干扰减少。
而且,基站因具有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而可以谋求编码/调制部具有的资源的有效运用。
而且,基站因具有各自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而可以谋求在用户单位中存在的编码/调制部具有的资源的新的有效运用。
而且,微无线通信机因具有延迟器,所以从基站向移动站的发送时可使路径分离。
而且,基站因具有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解调/解码部,而能够谋求解调/解码部具有的资源的有效运用。
而且,基站因各自具有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解调/解码部,而能够谋求在用户单位中存在的解调/解码部具有的资源的新的有效运用。
而且,微无线通信机因具有延迟器,所以从移动站向基站的发送时可使路径分离。
而且,通过编码/调制部具有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可以进行降低干扰的处理选择。
而且,通过解调/解码部具有的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可以进行降低干扰的处理选择。
而且,通过干扰复制生成部,能够谋求不需要无线网控制装置的控制的降低干扰的处理。
而且,因无线网控制装置识别是否是高速移动的用户,而可以将通信功率极小化。
而且,因基站识别是否是高发送功率用户,而使宏扇形区和微扇形区间的干扰消除成为可能。
而且,因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全向天线和扇形区天线的任一,而可以定点地集中电波。
而且,因具有对多个微无线通信机通用的基站,而可以不需要微扇形区间的移交。
而且,通过通用的基站进行和宏无线通信机和微无线通信机的无线通信的方法,而可以不需要微扇面基站。
而且,通过通用的基站进行和宏无线通信机和微无线通信机的无线通信的程序,而可以在计算机上实行和宏无线通信机和微无线通信机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而且,以记录了通用的基站进行和宏无线通信机和微无线通信机的无线通信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作为媒体,通过从上述记录媒体计算机所读取的程序,可以在计算机上实行上述无线通信处理。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具备
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宏扇形区,与宏扇形区范围内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宏无线通信机;
以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一部分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内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微无线通信机;
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通用的基站。
2.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无线通信基站系统还具备
为了移动站进行位置注册而将必要的准备信道分别分配给上述宏无线通信机用及上述微无线通信机用后,将所分配的信道分配信息发送给上述基站的无线网控制装置。
3.权利要求2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基站通过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及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接收移动站所发送的位置注册请求,并将所接收的位置注册请求发送给上述无线网控制装置,
上述无线网控制装置根据上述基站所发送的位置注册请求,判断是向微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还是向宏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如果是向微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则给上述基站发送许可位置注册,如果是向宏扇形区内的位置注册请求则给上述基站发送不许可位置注册。
4.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基站具备编码并调制电信号的、各自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
多路化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所调制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相连接的多路化部。
5.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基站具备编码并调制电信号的、各自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
多路化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所调制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的全部相连接的多路化部。
6.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基站具备编码并调制电信号的、对全部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
多路化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所调制的电信号,并将多路化的电信号输出的、与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的全部相连接的多路化部,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给上述多路化部所输出的电信号增加时间操作的延迟器。
7.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多个基站具备将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所转换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器;
解调并解码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相连接的解调/解码部。
8.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基站具备将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所转换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器;
解调并解码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的全部相连接的解调/解码部。
9.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和给无线信号增加时间操作的延迟器,
上述基站具备将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所转换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器;
解调并解码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的全部相连接的解调/解码部。
10.权利要求4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基站的编码/调制部具备选择多个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和上述微无线通信机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
11.权利要求7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基站的解调/解码部具备选择并接收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电信号的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
12.权利要求7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基站具备根据上述解调/解码部所解调了的接收信号及用于扩展接收信号的扩展信息和估算了接收信号的传输路的估算传输路特性生成干扰信息的、与上述解调/解码部的全部相连接了的干扰复制生成部。
13.权利要求7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解调/解码部具备检测并发送移动站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检测部,
上述无线网控制装置,接收上述解调/解码部发送了的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与无线网控制装置所设定的基准移动速度相比较,在移动站的移动速度比基准移动速度速度高的情况下,将分配给上述宏无线通信机的信道分配信息发送给上述基站,在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为基准移动速度以下的情况下,将分配给上述微无线通信机的信道信息发送给上述基站。
14.权利要求12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基站将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与基站所设定的基准接收功率相比较,
接收功率比基准接收功率高的情况下,在上述干扰复制生成部生成干扰复制,从位于与来自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到来角度同一方向的上述微扇形区内和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任一范围的其他移动站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复制,并将天线的方向性朝向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到来方向,
接收功率为基准接收功率以下的情况下,从上述微扇形区内和相邻于上述微扇形区的微扇形区范围的其他移动站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复制,并从位于与来自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到来角度同一方向的上述宏扇形区内范围的其他移动站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干扰复制。
15.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宏无线通信机具备自适应阵列天线,
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全向天线和扇形区天线的任一。
16.一种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其特征为:具备
配有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电/光转换器,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微无线通信机;
为上述微无线通信机进行无线通信而分配信道,发送所分配的信道分配信息的无线网控制装置;
上述多个微无线通信机通用的基站,
上述基站接收上述无线网控制装置所发送的信道分配信息,将上述微无线通信机进行无线通信用的信道分配信息发送给上述微无线通信机,具备
配有选择与移动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高的微扇形区进行无线通信的微无线通信机和与相邻于微扇形区的微扇形区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微无线通信机的发送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编码并调制电信号的、各自对多个移动站所设置的多个编码/调制部;
多路化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所调制的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编码/调制部相连接的多路化部;
将上述微无线通信机所转换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器;
配有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所转换的移动站的接收信号中选择与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高的微扇形区进行无线通信的微无线通信机和与相邻于微扇形区的微扇形区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微无线通信机的接收系统扇面/天线分支选择器、解调并解码电信号的与上述多个光/电转换器相连接的解调/解码部。
1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为:
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宏扇形区,与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
以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一部分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
在通用的基站中进行与上述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和与上述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
18.一种无线通信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实行:
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宏扇形区,与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
以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一部分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
在通用的基站中进行与上述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和与上述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19.一种记录了无线通信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用于使计算机实行:
以与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区域作为宏扇形区,与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
以上述宏扇形区内的一部分作为微扇形区,与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处理;
在通用的基站中进行与上述宏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和与上述微扇形区范围的移动站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CN01814409A 2001-06-21 2001-06-21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Pending CN14480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1/005299 WO2003001834A1 (en) 2001-06-21 2001-06-21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ed medium on whic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is recorde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8039A true CN1448039A (zh) 2003-10-08

Family

ID=11737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14409A Pending CN1448039A (zh) 2001-06-21 2001-06-21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05897A1 (zh)
EP (1) EP1398984A1 (zh)
JP (1) JPWO2003001834A1 (zh)
CN (1) CN1448039A (zh)
WO (1) WO200300183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5220A1 (fr) * 2004-07-09 2006-01-19 Shanghai Research Centre For Wireless Technologies Reseau sans fil de cellules logicielles hierarchiques et procede de controle d'acces associe
CN102428738A (zh) * 2009-05-19 2012-04-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最小化对于非关联用户的干扰
CN102469535A (zh) * 2010-11-15 2012-05-23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7896A (zh) * 2010-11-19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2095A1 (fr) * 2001-01-31 2002-08-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Systeme de radio fixe, procede d'affectation de canaux, et programme d'affectation de canaux
US7127175B2 (en) * 2001-06-08 2006-10-24 Nextg Net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US6826163B2 (en) 2001-06-08 2004-11-30 Nextg Net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US20020191565A1 (en) * 2001-06-08 2002-12-19 Sanjay Mani Methods and systems employing receive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 cellular antenna applications
US6826164B2 (en) 2001-06-08 2004-11-30 Nextg Net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US20040017785A1 (en) * 2002-07-16 2004-01-29 Zelst Allert Van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of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from a central processing base station
US7493129B1 (en) * 2002-09-12 2009-02-17 At&T Mobility Ii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aintain network coverage when using a transport media to communicate with a remote antenna
US20040198453A1 (en) * 2002-09-20 2004-10-07 David Cutrer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 employing utility poles and optical signal distribution
US8179946B2 (en) * 2003-09-23 2012-05-15 Ramb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of advanced receivers
US7627021B2 (en) * 2003-01-30 2009-12-01 The Mitre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ing CDMA mobile station receiver
US7573862B2 (en) 2003-02-06 2009-08-11 Mahdi Chambers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twork capacity in a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JP2005341290A (ja) * 2004-05-27 2005-12-08 Keio Gijuku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7313417B2 (en) * 2003-12-19 2007-12-2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ceiver for a base station with smart antenna and a switched beamforming method in downlink
JP2007533178A (ja) * 2004-04-09 2007-11-15 ユーティースターコム テレコム シーオー.,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分散型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り回線電力制御法及び装置
JP4770128B2 (ja) * 2004-04-22 2011-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WO2005104142A1 (ja) * 2004-04-22 2005-11-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JP4522753B2 (ja) * 2004-06-11 2010-08-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周波数選択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制御チャネル設定方法
JP2006101308A (ja) * 2004-09-30 2006-04-13 Fujitsu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パスサーチ方法
US7428268B2 (en) * 2004-12-07 2008-09-23 Adaptix, Inc.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US8396153B1 (en) * 2004-12-07 2013-03-12 Adaptix, Inc.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US20060141929A1 (en) * 2004-12-28 2006-06-29 Lockie Douglas G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43909B2 (en) 2008-02-20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me termination
US8630602B2 (en) 2005-08-22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611305B2 (en) 2005-08-22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071344B2 (en) 2005-08-22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594252B2 (en) 2005-08-22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8001023A1 (en) * 2006-06-27 2008-01-03 Gigabeam Corporatio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44273B2 (en) * 2006-07-14 2010-11-30 Lgc Wireless, In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for providing dedicated capacity in a cellular network
JP4806307B2 (ja) * 2006-07-28 2011-11-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及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GB0715560D0 (en) * 2007-08-10 2007-09-19 Nortel Networks Ltd Sub banded frequency arrangement for femtocells
US9066306B2 (en) * 2007-09-21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control
US9078269B2 (en) 2007-09-21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HARQ interlaces
US8824979B2 (en) 2007-09-21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US9137806B2 (en) 2007-09-21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time reuse
US9374791B2 (en) 2007-09-21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and attenuation profiles
CN101904190A (zh) * 2007-10-19 2010-12-01 以色列奥维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基站扩展
US8948095B2 (en) 2007-11-27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equency selective transmission
US8837305B2 (en) 2007-11-27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beam and null steering
CN101960889A (zh) * 2008-03-05 2011-01-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网络装置
WO2009123235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交換局及び特定無線基地局
US9408165B2 (en) 2008-06-09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867203B2 (en) 2008-07-11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TDM-based communication in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s
US9237515B2 (en) 2008-08-01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ccessive detection and cancellation for cell pilot detection
US9277487B2 (en) 2008-08-01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detec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JP5195204B2 (ja) * 2008-09-17 2013-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張り出し装置
JPWO2010110344A1 (ja) * 2009-03-24 2012-10-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US9160577B2 (en) 2009-04-30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SAIC receiver
JP5211243B2 (ja) * 2009-05-29 2013-06-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制御装置及び交換局
US8787509B2 (en) 2009-06-04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US8831149B2 (en) 2009-09-03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mbol estim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8280383B2 (en) 2009-10-21 2012-10-02 At&T Mobility Ii Llc Femto jamming of macro pilot
JP2013512593A (ja) 2009-11-27 2013-04-11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容量の増加
EP2505011B1 (en) 2009-11-27 2019-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5222834B2 (ja) * 2009-12-11 2013-06-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利用者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利用者情報管理方法
EP2337387A1 (en) * 2009-12-18 2011-06-22 NetHawk Oyj Interception and control of ongoing radio connections through interposition and imperson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and cellular radio system
US9609536B2 (en) 2010-04-13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of received power and received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065584B2 (en) 2010-09-29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rise-over-thermal threshold
JP5627775B2 (ja) * 2011-06-10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2014239309A (ja) * 2013-06-06 2014-12-18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光受信装置、および光送受信装置
CN104023387B (zh) * 2014-06-23 2018-01-30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微型基站及其自动校准频率方法
CN106160806B (zh) * 2015-04-03 2021-01-0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设备
JP6550928B2 (ja) * 2015-05-27 2019-07-3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管理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9490A (ja) * 1993-01-12 1994-07-26 Nec Corp 携帯通信装置の位置登録方式
JP2671789B2 (ja) * 1993-12-27 1997-10-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式
JPH1023497A (ja) * 1996-06-13 1998-01-23 At & T Corp 集中基地局を利用したセルラ無線電話システム
JP3985299B2 (ja) * 1997-07-14 2007-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DE69831240T2 (de) * 1998-10-15 2006-06-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konfigurierbares faseroptisches Netzwerk für Drahtlose Übertragung
JP2001036949A (ja) * 1999-07-19 2001-02-09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0615419B1 (ko) * 1999-08-17 2006-08-25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역방향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5220A1 (fr) * 2004-07-09 2006-01-19 Shanghai Research Centre For Wireless Technologies Reseau sans fil de cellules logicielles hierarchiques et procede de controle d'acces associe
CN102428738A (zh) * 2009-05-19 2012-04-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最小化对于非关联用户的干扰
US8755749B2 (en) 2009-05-19 2014-06-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to non-associated users
US8838116B2 (en) 2009-05-19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to non-associated users
CN102469535A (zh) * 2010-11-15 2012-05-23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7896A (zh) * 2010-11-19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547896B (zh) * 2010-11-19 2015-06-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98984A1 (en) 2004-03-17
US20040005897A1 (en) 2004-01-08
JPWO2003001834A1 (ja) 2004-10-14
WO2003001834A1 (en) 200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48039A (zh)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CN1151621C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过区切换通信方法
CN1232139C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158889C (zh) 一种网络用户利用远程单元通信的方法
CN100350814C (zh) 具有公共信道软越区切换的蜂窝通信系统和相关的方法
CN1192664C (zh) 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US763998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855C (zh) 无线用户单元中控制分集接收机装置的方法
CN1279707C (zh) 无线分组通信系统、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移动站
CN1118205C (zh) 码分多路存取移动通讯系统和服务区增补方法
CN1262847A (zh) 用于在蜂窝状通信系统中提供静锥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371221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929323A (zh)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CN1589541A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的信号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957625A (zh) 多载波系统中支持先断后通切换的基于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435069A (zh) 具有不同频谱能力的数字基站的切换方法
CN1251968A (zh) 容纳更多数目的移动台的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CN1574721A (zh) 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CN1905738A (zh)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基站和无线电移动站
CN1254122C (zh) 蜂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393070A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功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707986A (zh) 频率选择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控制信道建立方法
JP2008061253A (ja) 多重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方法とそれを支援するシステム
CN1643951A (zh) 基站装置及上行链路分组发送方法
CN1337796A (zh) Cmda移动通信方法、系统和移动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