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9323A -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9323A
CN1929323A CNA2005100987673A CN200510098767A CN1929323A CN 1929323 A CN1929323 A CN 1929323A CN A2005100987673 A CNA2005100987673 A CN A2005100987673A CN 200510098767 A CN200510098767 A CN 200510098767A CN 1929323 A CN1929323 A CN 1929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hannel
base station
district
channel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87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9323B (zh
Inventor
王映民
任世岩
胡金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5100987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29323B/zh
Priority to PCT/CN2006/002309 priority patent/WO2007028335A1/zh
Priority to JP2008529452A priority patent/JP4637956B2/ja
Priority to US12/066,176 priority patent/US7978624B2/en
Priority to EP06775619.7A priority patent/EP1931154B1/en
Publication of CN1929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9323A/zh
Priority to KR20087008378A priority patent/KR100989398B1/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29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9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2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5Joint detection techniques, e.g. linear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2Intercell-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or contention-fre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其将基站侧的联合检测技术扩展到存在交叉时隙的邻小区。本发明方法包括:a)本小区基站获取其自身的配置信息以及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b)确定交叉时隙存在的位置,对存在交叉时隙干扰的时隙进行信道估计,获取信道估计结果;c)确定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对由此确定的邻小区码道进行分组,进而确定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码道;d)本小区基站根据所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对本小区的所有码道以及所确定的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的码道,利用联合检测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利用本发明,能够降低交叉时隙中发送下行信号的基站对相应时隙接收上行信号基站的干扰,提高系统容量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隙CDMA系统,尤其涉及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时分双工CDMA/TDMA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其可以灵活控制和改变上下行数据传输时段的长短比例而被广泛用于非对称业务的数据传输。其中,上下行业务在同一载波不同时隙中被承载,通过指定上下行时隙数量可以灵活调节上下行业务的承载能力,使之与业务上下行比例相匹配,可以让因业务的不对称性带来的系统容量损失降至最低,提升系统的容量,获得最佳的频谱利用率。
然而,在同频工作的情况下,如果邻小区根据业务流量的需要,时隙划分不一致,即采用不同的上下行转换点,则一些时隙可能在邻小区承载不同方向的业务,我们把这样的时隙称为交叉时隙。所谓的交叉时隙干扰是指,一个小区的下行或上行信号会对另一同频邻小区的上行或下行信号造成干扰。如图1所示,以灰色表示的时隙在小区1用做上行,在小区2中用做下行。对于小区1的基站,在接收本小区的上行信号时,可能收到来自小区2基站下行信号的强干扰,将这种干扰称为基站与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对位于两个小区边界的终端,例如,小区2的终端A,可能收到小区1的终端B上行信号的干扰,将这种干扰称为终端与终端的交叉时隙干扰。其中,由于基站发射功率大,天线增益高,且路径损耗小,所以基站对基站的干扰更为突出,会使得交叉时隙中承担上行业务的小区几乎不能工作,严重影响通信质量,系统性能明显下降。
通常,为了尽量避免相邻小区间的交叉时隙干扰,一种方式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控制使相邻基站采用相同的帧同步以及相同的上下时隙转换点。如图2所示,其给出了现有技术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时隙而采用相同时隙转换点的配置方式的流程图。但利用这种方式,由于不同的小区上下行业务非对称特性不完全相同,所以相同的转换点的配置方式不能有效地利用频率资源。另一种方式是,对于采用不同时隙转换点配置的方式,当出现交叉时隙时,通常RNC在分配资源时,采用牺牲容量的方式,即尽量避免使用交叉时隙资源。如图3所示,其给出了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交叉时隙干扰而采用牺牲容量的配置方式的流程图。但这两种方式都将无法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
而且,现有技术中,RNC通过如图4所示的小区建立过程,通知其所辖的某一基站其本身的配置信息,如小区编号,绝对频点号,最大发射功率,同步信道的配置,广播所在的公共信道的配置信息,时隙配置信息等信息,其中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是时隙配置信息,包括,时隙个数,时隙方向(用于上行还是下行),时隙状态(是否激活)。通过上述小区建立的过程,基站对本小区的帧结构,即时隙转换点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了。但是,在目前的系统中,基站仅能获得其自身的配置信息,无法得知其邻小区的配置信息,从而无法采用相应的方法抑制或消除交叉时隙干扰。在现有时隙CDMA系统中,通常采用联合检测技术抑制干扰,主要是符号间干扰和多址干扰,以提高码分多址系统的性能。联合检测方法是利用本小区所有用户的发送信号及其信道响应的信息,把信号检测当作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联合检测过程来完成。
目前的接收机算法大多是单小区联合检测算法。该算法仅利用本小区所有用户发送信号的结构信息(包括扩频码和信道响应),将其它小区的干扰信号都当成是时间的高斯白噪声进行处理。所以,单小区联合检测算法能够较强地抑制符号间干扰和本小区多址干扰。
TD-SCDMA系统的单小区联合检测的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得到时隙CDMA系统单小区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模型:
           e=Ad+n                            (1)
其中,e为接收机收到信号的采样数据,d为发送数据,n为接收到的噪声,矩阵A为传输矩阵。传输矩阵A由各个码道的组合响应向量b(k)构成,k是码道编号,假设总共有L个码道(根据b(k)可以计算A矩阵,b(k)是矩阵中分布在对角线上的各个块中的一列,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专利号为02148622.0、发明名称为“在联合检测系统中应用长小区化码的方法”的中国专利文件)。
每个向量b(k)对应为一个码道编号为k的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
             b(k)=C(k)h(k)     k=1…L    (2)
其中,C(k)是对应的码道编号为k的码道的扩频码,是卷积运算符,h(k)是对应的码道编号为k的码道的信道响应,利用midamble(中间码)进行信道估计得到。
然后利用上述信息就可以进行联合检测。联合检测算法有多种,可以是干扰抵消的方法,可以是线性块均衡的方法,也可以是两者方法的混合。对线性块均衡的方法,经解调后的发送数据d估计的软输出值为:
d ^ = ( T ) - 1 A * T R n - 1 e - - - ( 3 )
其中,矩阵T由下式给出:
T = I MF A * T R n - 1 A ZF - BLE A * T R n - 1 A + R d - 1 MMSE - BLE - - - ( 4 )
式中,*T是共轭转置,Rd=E{d·d*T},是数据序列d的协方差矩阵,对于相互独立的数据序列,Rd=I;Rn=E{n·n*T},是噪声序列n的协方差矩阵。对于相互独立且平稳的噪声序列(如白噪声)Rn=σ2I,I表示单位矩阵。
在Rd=I和Rn=σ2I的条件下,(3)、(4)式可以简化表示为:
d ^ = ( T ) - 1 A * T e - - - ( 5 )
T = I MF A * T A ZF - BLE A * T A + σ 2 I MMSE - BLE - - - ( 6 )
(4)、(6)式中的MF即匹配滤波,对应的就是匹配滤波的方法;ZF-BLE即迫零线性块均衡(Zero-Forcing Block Liner Equaliaer)的方法,对应的是最大似然的线性解;MMSE-BLE即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块均衡(Zero-ForcingBlock Liner Equaliaer)的方法,对应的是最小均方误差的线性解。上述三种求解T的方法择其一即可,通常选择第二种ZF-BLE或第三种MMSE-BLE方法。
但在同频组网的情况下,同频邻小区信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干扰,且同频邻小区之间的干扰对系统的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同频邻小区的交界处,同频干扰往往是最重要的干扰,此时,单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对同频邻小区的干扰将无能为力,在存在同频邻小区干扰时,系统性能将明显下降。
针对同频邻小区之间所产生的干扰,在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0410080196.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其利用本申请人在申请号为“03100670.1”、题为“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码集信道估计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多码集信道估计方法对各个邻小区进行信道估计,采用适当的码道分组,通过信道估计结果和码道分组的结果进行联合检测。所述的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充分利用了多个小区信号的结构信息,对同频邻小区的多址干扰进行有效的抑制,提高了在同频邻小区工作时的系统性能。然而,由于没有考虑交叉时隙干扰,所以在如图1所示的情况下,该方法没有充分利用交叉时隙的可提供的信息,应用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基站与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的联合检测方法,以提高时隙CDMA系统在交叉时隙工作时的系统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可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1)获取基站本小区的配置信息,当基站本小区与同频邻小区之间存在交叉时隙时,获得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b1)基站根据在步骤a1)中获取的信息确定存在交叉时隙的位置,并对交叉时隙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c1)确定同频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对所确定的码道进行分组,确定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的码道;
d1)基站根据在步骤b1)中所得到的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以及在步骤c1)中确定的参与联合检测的各基站的码道,利用联合检测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2)向基站提供本小区及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b2)基站根据在步骤a2)中所获取的信息判断存在交叉时隙时,确定存在交叉时隙的位置,并对交叉时隙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c2)确定同频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对所确定的码道进行分组,确定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的码道;
d2)基站根据在步骤b2)中所得到的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以及在步骤c2)中所确定的参与联合检测的各基站的码道,利用联合检测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本发明利用交叉时隙所提供的信息,使得码道分组更为准确,从而使得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能够很好抑制基站与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提高时隙CDMA系统在交叉时隙工作时的系统容量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时隙的两个小区的时隙配置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时隙而采用相同时隙转换点的配置方式;
图3是现有技术为了避免交叉时隙干扰而采用牺牲容量的配置方式;
图4是现有技术中小区建立的流程图;
图5是TD-SCDMA业务时隙突发结构;
图6是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邻小区信息配置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邻小区信息重配置过程的示意图;
图9是三个同频邻小区的分布结构图;
图10是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联合检测实施例系统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RNC向基站配置信息的一种方式的流程图;
图12给出了3GPP25.221缺省方式下定义的扩频码与中间码的对应关系。
图13给出了3GPP25.223中小区参数编号与上、下行导频码、扰码、基本midamble码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给出的附图仅用于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联合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本小区基站获取其自身的配置信息以及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交叉时隙干扰是影响相邻转换点灵活配置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克服交叉时隙干扰,需要修改现有信令,如通过增加消息或对原有的消息内容进行扩展,使得基站不仅能够获得自身的配置信息,而且能够获得邻小区的一些必要的配置信息,以便基站能够进行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处理。
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根据需要不同,内容可以不同。第一种方式,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基本midamble码或同频邻小区参数编号、相邻基站到本基站的距离或相邻基站信号到本基站的传输时延、同频邻小区时隙配置信息(如上下行转换点)、扩频系数SF、midamble K、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第二种方式,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基本midamble码或同频邻小区参数编号、同频邻小区时隙配置信息(如上下行转换点)、相邻基站到本基站的距离或相邻基站信号到本基站的传输时延、邻小区使用的扩频码、midamble K、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
RNC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配置:在基站投入使用,RNC对其所辖基站成功完成小区建立配置后,这时基站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上下行转换点。之后RNC判断相邻基站间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当判断邻小区出现交叉时隙配置时,将增加一个RNC到基站的消息过程,以指示所需信息给基站,使得基站能够根据原来所获得的本基站的信息以及所指示的信息进行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处理。对于增加消息,可以采用操作维护通道信令实现,也可以通过Iub接口NBAP信令实现,本发明不限制消息增加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时当小区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RNC需要支持重配置过程通知基站更新信息,以保证有效进行干扰消除。该重配置过程包括根据小区业务特性的变化而进行上下行时隙重新配置,然后通知基站其本身配置的改变,并且通知存在交叉时隙的基站其邻小区的重配置信息。本发明通过上述增加消息的方式向基站提供进行交叉时隙干扰消除处理所需的相关信息,使得系统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不用考虑交叉时隙禁用的限制。该方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1.RNC根据小区业务特性确定其所辖各小区的时隙配置,如上下行转换点;
2.RNC通过小区建立过程通知所辖基站各小区自身的时隙配置;
3.RNC根据其所辖各小区的时隙配置判断是否出现交叉时隙,当判断存在交叉时隙,即存在来自相邻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时,如图7所示,通知基站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以便基站可以判断干扰是来自邻基站还是邻区的UE;当判断不存在交叉时隙时,则按照现有技术的方式通知基站相应的消息,然后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或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0410080196.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这种情况本发明不再详细说明。
其中,通知给基站的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
a.同频邻小区的时隙配置信息,用于本小区基站判断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以及交叉时隙干扰所存在的位置。其中时隙配置信息中最主要的是同频邻小区的上下行切换点。另外,同频邻小区的时隙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邻小区编号、邻小区出现交叉时隙的时隙号,这时本小区基站不需再进行交叉时隙干扰及其位置的判断;同频邻小区的时隙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邻小区编号、各时隙的时隙号及其上下行方向,这时,本小区基站根据相应邻小区的各时隙的时隙号及其上下行方向判断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以及交叉时隙干扰所存在的位置。
b.为支持基站采用扩展的联合检测技术,还需要将邻基站的一些其他信息通知给基站,主要有:
I)相邻基站信号到达本基站的传输时延
由于网络建立后,基站间的距离就确定了,所以可以通过基站间的距离信息获得该时延,然后将该时延直接通知给基站,也可以只将基站与其相邻基站的距离通知给基站,由各基站根据该距离来计算传输时延;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例如通过基站自行测量邻小区基站的导频信号来获得,但这需要知道邻小区基站使用的导频码SYNC,而这个信息与midamble码一样,可以通过小区参数编号消息获得。因此,基站可以通过通知的邻小区参数编号,经自行测量而获得相邻基站信号到达本基站的传输时延。所述的传输时延用于从信道估计结果的总的信道响应中更准确截取各码道的信道响应,从而能更准确地确定邻小区所使用的码道或码道最大集。
II)邻小区所使用的扰码或基本Midamble码,可以通过直接通知获得,也可以通过通知得到的小区参数编号间接获得,用于多小区信道估计和多小区联合检测;
RNC可以直接通知扰码或基本Midamble码给基站,也可以只通知小区参数编号给基站,由各基站根据小区参数编号得到扰码和基本Midamble码。通常,小区参数编号和扰码、基本Midamble码等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从减少信令的负荷角度可以选择需要传输信息量少的内容指示。
III)邻小区下行时隙所使用的扩频系数和Midamble K、以及扩频码和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用于进行扩展的联合检测。因此,针对出现交叉时隙的情况,需要确定邻小区下行时隙采用的预定时隙类型,即扩频系数和Midamble K,和扩频码和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并通知给基站。这里扩频码和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包括采用缺省的对应关系或采用预定的对应关系。
当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即直接通知同频邻小区的扩频码的情形下,上述b)中提供的信息有所不同:增加信息:IV)同频邻小区的扩频码;另外,在上述III)中不提供扩频系数。
4.RNC根据小区业务特性进行资源分配,而不需要考虑避免交叉时隙干扰的出现。
当上述第3项中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RNC重复上述第1-4项,进行小区重配置,将本小区及其同频邻小区更新后的信息通知给存在交叉时隙的基站。由于TDD系统可以根据上下行业务的变化灵活配置时隙转换点,所以在这些信息中,通常邻小区时隙配置信息及下行时隙类型的内容变化较频繁。因此,为降低信令负荷,重配置过程中可仅仅包含时隙配置信息和时隙类型信息。如图8所示,其示出了通过增加重配置消息,无线网络控制器向基站提供更新的时隙配置和时隙类型,对邻小区配置信息进行重配置的过程。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是在保持现有时隙CDMA系统协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邻小区消息配置过程,使得本发明的方法便于实施。
另外,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例如,对于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其中RNC可以在根据小区业务特性确定其所辖各小区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之后就进行交叉时隙判断,对不存在交叉时隙的基站,通过小区建立过程通知所辖小区基站其本身的配置信息;而对存在交叉时隙的基站,或者先通过小区建立过程通知所辖小区基站本身的配置信息,在小区建立成功后,再通过邻小区配置信息过程通知基站其邻小区的配置信息,或者对小区配置信息内容进行扩展,使其加入邻小区配置信息,从而使得通过小区建立过程一起通知所辖小区基站本身及其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当小区时隙配置发生变化时则重复上述步骤,RNC进行重配置。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上述方法,RNC也可以不进行交叉时隙判断,或者对小区配置信息内容进行扩展,使其加入邻小区配置信息,从而使得通过小区建立过程将所辖各小区基站本身及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一起发送给各小区基站,或者通过小区建立过程通知所辖小区基站本身的配置信息,而通过邻小区配置信息过程通知邻小区的配置信息。但这时,由于对每个基站都通知本小区的配置信息及邻小区的配置信息,所以传输的信息量会很大,信令的负荷也会很大。这种方法是将判断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及存在交叉时隙的位置交由各小区基站根据其所获得的本身的配置信息及其邻小区的配置信息来进行。当小区时隙配置发生变化时则重复上述步骤,RNC进行重配置。
上述第一种方式中的扩频系数SF、midamble K、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用于结合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来确定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在上述第二种方式中,通过邻小区使用的扩频码、midamble K、以及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确定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
第2步,多小区信道估计。
由于在同频情况下,多个小区的midamble码会混叠在一起,造成相互干扰,导致信道估计结果变差。为此,可以采用申请号为“03100670.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多码集的信道估计方法”,以得到各个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并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时需要知道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邻小区所使用的训练序列(即midamble码,也称为“信道估计码”),如中间码。该训练序列是这样生成的:对于同一个小区的同一个时隙,给定一个基本的midamble码mP,不同的用户采用这个相同的基本midamble码mP的不同循环移位版本作为它的训练序列mP (k),其中k=1,...,K。这些训练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版本mP (k),k=1,...,K,被称作一个码集,多个小区就有多个码集。
申请号为“03100670.1”的中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多码集信道估计方法”是在获得邻小区所使用的基本midamble码后,针对同频多小区工作时存在多码集信道估计码响应信号(即midamble码的接收信号,简称“多码集信号”)的情况,采用基于有限时间位置判决反馈处理的多码集联合信道迭代估计方法,对多个midamble码同时进行信道估计计算,得到各个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根据已知的各midamble码及对应的信道估计,就可以计算出各midamble码的干扰。通过门限处理及多次迭代,最终得到去掉干扰的较为准确的各小区信道估计值,使得信道估计结果更为准确。其中,信道估计的多小区是邻小区,邻小区包括待检测用户所在的本小区及与本小区在地域位置上最相邻的小区。
另外,利用第1步中获得的传输时延信息,在进行上述的多码集信道估计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提取各码道的信道响应h(k),从而提高各小区的单码集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多码集信道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根据时隙CDMA进行信道估计的方法,即Steiner估计器,详细内容参见文献1(B.Steiner,and P.W.Baier,“Low Cost Channel Estimation in theUplink Receiver of CDMA Mobile Radio Systems,”FREQUENZE,47(1993)11-12),各码道的信道响应h(k)为:
h ( K ) = ( h 1 ( k ) , h 2 ( k ) , · · · , h W ( k ) ) T
其中,窗长W表示信道响应的时间宽度,上标T表示转置。信道响应矢量就是用以码片为间隔的W个抽头上的值来表示的。
当然,当对结果要求不高时,这里的多小区信道估计也可以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单小区信道估计方法对各小区分别进行单小区信道估计而得到各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即得到各小区码道的信道响应h(k)
第3步,确定同频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以确定参与下面码道分组的码道。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Iub接口NBAP信令或操作维护通道通知直接获得同频邻小区的扩频码,然后根据相应的midamble K、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获得相应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这时邻小区的扩频码对应的码道均参与码道分组。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判断来获得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根据在第2步中所获得的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即邻小区的总的信道响应矢量以及在第1步中所获得的传输时延,从总的信道响应矢量中确定各码道的信道响应。在扩频系数已知的情况下,由于基本midamble码的循环移位与各码道的信道响应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因此,通过各码道信道响应可以确定邻小区被使用的码道或码道的最大集,从而获得各个被使用或可能被使用的码道的扩频码,得到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当各码道信道响应与码道一一对应时,即可确定邻小区的码道的配置信息。当各用户信道响应与码道不是一一对应时,则获得邻小区被使用的码道的最大集。这时,可以将码道最大集中的各个码道均列入被使用的码道范围中。
第4步,码道分组
由于多个同频邻小区将存在大量的码道,为了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和良好的性能实现联合检测,对在上述第3步中所确定的参与码道分组的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码道分组的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种方案是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方法。有几个同频小区就设成几个组,那么每组内的码道就是相应小区的码道。
对于同频邻小区使用的扩频码通过Iub接口NBAP信令或操作维护通道直接获得的情况下,参与进行码道分组的码道是各个邻小区预先分配的码道。当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通过多小区信道估计进行判断而获得的情况下,参与进行码道分组的码道可以是获得的各个邻小区的码道或码道最大集。其中,当获得的是邻小区的码道最大集时,可以使码道最大集中的所有码道都参与码道分组。
由上述方案进行码道分组所得到的各分组,可以全部被选参与联合检测,也可以部分被选参与联合检测。
第二种方案是基于码道功率或幅度的分组方法。通过由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得到的总的信道响应矢量而得到的各码道的信道响应h(k),或者由各码道的信道响应h(k)以及在上述第3步中获得的各码道的扩频码,根据上述公式(2)而得到各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b(k),可以估算出各码道信号的幅度或功率(幅度通过求平方可以获得功率)。然后依据幅度或功率的强弱来进行分组。例如确定一个幅度或功率的门限值,码道信号的幅度或功率大于该门限值为强,低于该门限值为弱,幅度或功率强的码道为一组,功率或幅度弱的码道为另一组。
第三种方案是基于码道相关性的分组方法。首先通过由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得到的各码道的信道响应h(k),或者由各码道的信道响应h(k)以及在上述第3步中获得的各码道的扩频码,根据上述公式(2)而得到各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b(k),估算出多小区信号中各个码道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按照相关性的强弱对所有码道进行分组。例如确定一个相关性的门限值,码道间相关性大于该门限值的为强,低于该门限值的为弱,相关性强的码道分为一组,相关性弱的码道分为另一组。多个码道的相关性可以是平均的相关性、最大的相关性或者是最小的相关性。
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的混合方法分组,或基于其它原则的分组。
第5步,联合检测。利用上述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对本小区的所有码道以及在第4步中确定的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码道进行联合检测,获得联合检测结果。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联合检测方法可以是干扰抵消方法,可以是线性块均衡的方法,也可以是两者混合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在各个分组内采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而在不同的码道分组间采用干扰抵消的方法。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中,对于经码道分组而成为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在进行联合检测前可以经过匹配滤波,然后再经激活检测处理,将通过激活检测保留下来的激活码道作为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
下面以TD-SCDMA系统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TD-SCDMA系统是一个时分的CDMA系统,在一个子帧内,第一时隙总是下行,用于传输广播等信息。第二时隙是用于上行,其余时隙上下行的转换点可变。本申请仅考虑基站与基站之间的交叉时隙干扰,即仅考虑同频邻小区基站的下行信号对本小区基站接收的上行信号的干扰。这里假设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且邻小区的扩频码不是由Iub接口NBAP信令或操作维护通道直接通知而获得的。
下面结合图10并以图9所示的三个同频相邻小区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现方法。根据公式(1)的原理,本小区加上两个同频邻小区的多用户信号e可以表示为:
e = A 0 d 0 + Σ i = 1 2 A i d i + n 0 - - - ( 7 )
其中,A0和d0分别是本用户本小区的传输矩阵和发送数据;Ai和di分别是第i(i=1,2)个邻小区的传输矩阵和发送数据;n0是除去相邻2个小区干扰后的干扰和噪声功率(如白噪声)。
步骤31,本小区基站获得本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其中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Iub接口NBAP信令或操作维护通道获得。所述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基本midamble码,扰码,midamble K值(即一个时隙中码道的信道响应的个数),扩频系数SF,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邻小区基站信号到本小区基站的传输时延,以及邻小区的时隙配置,主要是上下行转换点。其中基本midamble码、扰码与小区参数编号Cell Parameter ID是一一对应的,如图13所示,因此也可以通过通知得到的小区参数编号Cell Parameter ID而获得。
如图11所示,本步骤可以通过下述步骤来实现:
在步骤S101,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根据各小区的业务特性,如各个小区的网络性能指标、系统负荷情况和业务比例等参数,配置其所辖小区的时隙配置,如上下行转换点,即确定帧内上下行时隙的比例,进而确定各个时隙的方向;
在步骤S102,RNC通过图4所示的小区建立请求来让Node B中建立一个小区,Node B保留必需的资源并根据消息中给出的参数对新小区进行配置后,给RNC一个小区建立响应消息。这样RNC通过小区建立的过程,依次建立其所辖的小区,并配置其小区编号,绝对频点号,最大发射功率,同步信道的配置,广播所在的公共信道的配置信息,时隙配置信息等;
在步骤S103,RNC判断各小区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时隙;
在步骤S104,当没有出现交叉时隙时,则按照现有技术的方式通知基站相应的消息,然后按照现有技术的联合检测方法或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0410080196.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的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这种情况本申请不再详述;当出现交叉时隙时,通过邻小区配置信息过程,通知小区基站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
I)相邻基站到本基站的传输时延。一般一个基站的相邻小区基站为6个。在网络结构确定后,小区基站的位置基本固定,该距离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基站可根据与邻基站的距离获得信号传播时延。
II)邻基站使用的扰码或基本midamble码,以用于小区基站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和扩展的联合检测。该值相对较固定。
III)邻基站小区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如时隙序号、时隙方向、激活与否等信息。由于TDD系统上下行可以根据业务比例灵活调整,该值将可能以一定的频率变化。通过所获得的邻基站小区的时隙配置信息用于确定帧内上下行转换点,并判断出现的交叉时隙。
IV)邻基站小区下行时隙的时隙类型,其主要用于指明时隙内资源的对应关系,包括该时隙使用的扩频系数SF和midamble K,以及扩频码与中间码的循环移位对应关系。例如,采用3GPP25.221缺省方式定义的扩频码与中间码的对应关系,当扩频系数SF=16,K=16时,该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这些参数本身是相对固定的,但当一个时隙上下行方向配置改变,例如一个时隙由上行变为下行时,这些参数需要随之进行重新配置。
图11中的灰色框部分是本发明的方法中增加的新的信令过程,主要用于RNC通知基站其邻小区的时隙配置信息。其包含于配置和重配置两个过程中。
在步骤S105,RNC运行,进行无线资源分配;
当有小区的时隙配置信息及下行时隙的时隙类型发生变化时,RNC重复上述步骤S101,进行小区重配置,将各基站小区本身更新后的信息及其邻小区更新后的信息通知给各基站。
由于本申请只考虑基站与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因此对于接收上行信号的基站,对其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同频邻小区都是发送下行信号的小区,而对于TD-SCDMA系统来说,下行扩频系数为1或16,这里取扩频系数为16。
在本申请人的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80196.6的“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中较难获得时延信息,因此应用于交叉时隙时效果不好。但本申请考虑到基站对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而邻小区基站的时延数值固定且数目少,因此可以通过Iub接口NBAP信令或操作维护通道通知,从而在进行联合检测时可以较好地抑制交叉时隙干扰。
步骤32,对该多用户信号e进行数据分割,即对图5中所示的常规时隙突发结构进行分割,三个同频相邻小区的中间码部分对应的是三个码集的中间码信号em1、em2、em3,因而接收到的总的中间码部分为em=em1+em2+em3,将分割出的中间码部分em(中间码的接收信号或称中间码的响应信号)送多小区信道估计,将分割出的数据符号部分ed送匹配滤波。
步骤33,根据在步骤31中获得的时隙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交叉时隙,以及存在交叉时隙的位置,从而使得本小区基站知道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以及交叉时隙干扰存在的位置;
步骤34,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在步骤33中得到的存在交叉时隙干扰的时隙,对在步骤32中得到的总的中间码部分em采用多码集信道估计方法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分别得到三个同频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即各小区的总的信道响应矢量(具体方法见:CN03100670.1,2003.05.09“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码集信道估计方法”)。
步骤35,确定同频邻小区的码道或码道最大集中所包含各码道的配置信息,以确定参与码道分组的码道。
如前所述,使用在步骤31中获得的扰码、扩频系数、midamble K、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邻小区基站到本小区基站的时延信息通过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判断来获得同频邻小区使用的码道配置信息。
在步骤34中所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是邻小区所有码道信道响应按顺序排列构成的,如果要从中正确截取各码道的信道响应,必须知道各码道信道响应的位置。各码道信道响应的位置与midamble K和其他小区用户到本小区的时延都有关系。因此获得了时延信息对于从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中截取正确的码道信道响应h(k)有很大作用。
截取了码道信道响应h(k)后,利用所截取的码道信道响应h(k),根据在步骤31中所取得的扰码、扩频系数和midamble K,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对应的被使用的码道的扩频码或码道最大集中各个码道的扩频码。例如,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可以采用按照3GPP25.221缺省方式定义的对应关系。
步骤36,码道分组。对步骤35中所获得的同频邻小区被使用的码道或码道最大集进行分组,确定参与进行下面的多小区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码道。
若按照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基于码道所属小区的分组方法,可以将码道按小区个数分成三个组。在这种分组方式下,按公式(7)的原理,分组后的总接收信号ed可以表示为:
             ed=A0d0+A1d1+A2d2+n0                (8)
若按照第二种基于码道幅度或功率的分组方法,如先根据信道估计结果h(k)得到各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b(k),再由此估算出各码道信号的幅度或功率;然后,依据功率的强弱将所有码道分成两组,将待检测(指联合检测)的码道以及功率较强的干扰码道分到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组中,将不包含待检测用户且功率较弱的干扰码道分到干扰码道组中。在这种分组方式下,按公式(7)的原理,分组后的总接收信号ed可以表示为:
             ed=ASdS+(AIdI+n0)                   (9)
其中,AS和dS是参与联合检测码道组的传输矩阵和发送数据;AI和dI是干扰码道组的传输矩阵和发送数据。
若按照第三种基于码道相关性的分组方法,首先由各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h(k)得到各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b(k),再由此估算所有非待检测用户码道与待检测用户所有码道的相关性的均值,再按照相关性均值的强弱将上述所有码道分成两组,将待检测用户的所有码道和所有与其码道平均的相关性较强的码道分到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组中,将剩下的不包含待检测用户且平均的相关性较弱的码道分到干扰码道组中。在这种分组方式下,按公式(7)的原理,分组后的总接收信号ed可以表示为:
             ed=ASdS+(AIdI+n0)                      (10)
其中,AS和dS是参与联合检测码道组的传输矩阵和发送数据;AI和dI是干扰码道组的传输矩阵和发送数据(第二种与第三种分组方法,对分组后的总接收信号ed采用了相同的表达式)。
当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时,这时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是邻小区被使用码道的最大集。在这种情况下,将码道最大集中包括的所有码道都作为参与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码道。
步骤37,利用b(k)构造式(8)-(10)中的传输矩阵A(根据公式(2),由h(k)获得b(k)。根据所采用的分组方法,构造式(8)-(10)中相应的传输矩阵A。如采用第一种分组方法,构造的传输矩阵A就是三个小区的传输矩阵A0、A1、A2。如采用第二、第三种分组方法,构造的传输矩阵A就是AS(参与联合检测中矩阵运算码道组的传输矩阵)、AI(不参与联合检测中矩阵运算的干扰码道组的传输矩阵)。构造的传输矩阵A,在采用第一种分组方法时,三个小区的传输矩阵A0、A1、A2分别送步骤38进行匹配滤波和步骤39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在采用第二或第三种分组方法时,AS送步骤38进行匹配滤波,AS、AI送步骤39进行多小区联合检测。
步骤38,匹配滤波。在求发送数据d估计的软输出值的公式(3)中,求出式中的A*TRn -1e的过程就是本步骤的匹配滤波过程。其中的e就是经数据分割后的数据符号部分ed,A是构造的矩阵。对于第一种分组方法,匹配滤波过程中的A就是A0、A1、A2,对于第二种、第三种分组方法,匹配滤波过程中的A就是AS。Rn是有色噪声序列n的协方差矩阵。
步骤39,进行矩阵处理,最终完成多小区联合检测。针对不同的码道分组方法、所构造的不同传输矩阵、以及匹配滤波结果完成多小区联合检测,即根据在步骤37中所获得的传输矩阵A,利用公式(4)中的一种方法得到矩阵T,再在步骤38获得的匹配滤波A*TRn -1ed的基础上完成公式(3)的运算。其中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为本小区的所有码道以及按一种码道分组方法确定的参与联合检测的同频邻小区的码道。
为了进一步以较低的代价和良好的性能实现联合检测,在使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经上述步骤38进行匹配滤波后,可以增加步骤40,对匹配滤波后的码道进行激活检测,然后将经激活检测处理后保留下来的激活码道作为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同时根据所确定的参与联合检测的激活码道修正传输矩阵A。
对于第一种码道分组方法,联合检测可以采用“线性块均衡+干扰抵消”的方法,即三个分组内采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三个分组间采用干扰抵消的联合检测方法。包括:
1)各个分组对总接收信号ed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进行各自分组的检测,即对各分组采用单小区联合检测算法进行检测,根据公式(8),ed=A0d0+A1d1+A2d2+n0,当对干扰小区1作单小区联合检测时,认为:ed=A1d1+(A0d0+A2d2+n0)=A1d1+n1,n1为非干扰小区1信号的干扰,利用单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公式(3))得到d1,同理可以得到d2
2)由检测出的各组结果进行干扰恢复,分别得到干扰小区1、干扰小区2对本小区本用户的干扰A1d1、A2d2
3)从总的接收信号ed中抵消掉非本组的干扰A1d1、A2d2,获得本组的净信号:A0d0+n0=ed-(A1d1+A2d2);
4)对待检测用户所在分组的净信号进行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得到待检测用户的发送信号结果d0(公式(3))。步骤4)获得的d0相对于直接在步骤1中用单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求得的d0,由于消除了同频邻小区干扰,将准确得多了。
上述过程只使用了一次干扰抵消。在实际系统中,可根据需要使用多次干扰抵消以获得所需性能。如二次抵消就是针对d1、d2分别按上述过程执行得到较准确的干扰小区数据d1、d2,再从ed中减去由d1、d2恢复出的干扰A1d1、A2d2,得到净信号,再对得到的净信号进行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得到的d0将更为准确。该d0就是联合检测输出,是解调出的发送数据。
需要抵消一次或多次时的具体实施方法,可通过设置迭代次数并循环执行“线性块均衡+干扰抵消”步骤来完成。迭代次数即为干扰抵消的次数。步骤如下:
1)用线性块均衡方法对各个分组分别进行单小区联合检测,检测出各分组结果,判断是否达到迭代次数,如果是则输出待检测用户所在分组的检测结果,否则执行步骤2);
2)由检测出的各分组结果恢复各个分组信号响应引起的干扰分量;
3)接收信号抵消非本组的干扰分量,获得各组的净信号;
4)将净信号作为下一步处理的分组结果,返回步骤1)。
在采用第二种和第三种码道分组方法时,对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组,采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在构造传输矩阵A时所获得的AS、AI,其中AS是由本小区本用户码道加上本小区或邻小区功率或相关性大的码道构造的传输矩阵,用于多用户联合检测;AI是本小区其它用户或邻小区功率或相关性小的码道构造的传输矩阵,用于计算Rn
由此,根据公式(3)经解调后的发送数据dS估计的软输出值为:
d ^ S = ( T S ) - 1 A S * T R n - 1 e - - - ( 11 )
其中,矩阵TS由下式给出(选择其中一种方法):
T S = I MF A S * T R n - 1 A S ZF - BLE A S * T R n - 1 A S + R d - 1 MMSE - BLE - - - ( 12 )
其中有色噪声干扰的协方差矩阵Rn可以由干扰码道分组及背景噪声来计算,其表达式为:
R n = E { n · n * T } = E { ( A I d I + n 0 ) · ( A I d I + n 0 ) * T } = A I A I * T + σ 2 I - - - ( 13 )
Rn的具体计算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严格按公式(13)计算,即首先由干扰码道分组中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定义见(2)式),构造干扰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AI,然后计算AIAI *T和背景噪声功率σ2,最后求得 R n = A I A I * T + σ 2 I ;
另一种方法是将干扰码道分组中的同频干扰当作白噪声的简化处理,如下式(14):
R n = E { n · n * T } = E { ( A I d I + n 0 ) · ( A I d I + n 0 ) * T } = A I A I * T + σ 2 I ≈ σ I 2 I + σ 2 I = ( σ I 2 + σ 2 ) I - - - ( 14 )
即计算干扰码道分组中各码道的功率并求和,得到σI 2I 2I也是AIAI *T的对角阵),然后计算背景噪声功率σ,最后求得 R n = ( σ I 2 + σ 2 ) I .
图10中步骤37、38、39、40被总称为本发明方法的多小区联合检测过程。即图6中的步骤5。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于时隙CDMA系统或采用类似信号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扩展到天线数大于等于2的非CDMA时分双工通信蜂窝系统,由于引入了多天线空分的效果,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数目在大于扩频系数,小于等于天线数乘以扩频系数的范围内都可以应用联合检测。如时分双工TDMA系统,其可以视为上述描述中SF=1的特例,因此也可以将邻小区的信号引入联合检测。当天线数大于1时,首先分别计算第k个接收天线的TS k和(As k)*TRn -1ek,进行合并,然后按照公式(11)进行联合检测。此时,系统通知基站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得到简化,主要体现在可以省略时隙类型信息,即,扩频系数,midamble K,扩频码与信道估计码的对应关系。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6)

1.一种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获取基站本小区的配置信息,当基站本小区与同频邻小区之间存在交叉时隙时,获得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b)基站根据在步骤a)中获取的信息确定存在交叉时隙的位置,并对交叉时隙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c)确定同频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对所确定的码道进行分组,确定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的码道;
d)基站根据在步骤b)中所得到的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以及在步骤c)中确定的参与联合检测的各基站的码道,利用联合检测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a)包括:
a1)RNC根据小区业务特性配置其所辖各小区的时隙信息,并通知基站各小区其本身的配置信息;
a2)RNC判断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当判断存在交叉时隙时,对于存在交叉时隙的基站,通知基站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a3)RNC分配无线资源;
a4)当小区时隙需要重新配置时,RNC重复上述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a)包括:
a1)RNC根据小区业务特性配置其所辖各小区的时隙信息;
a2)RNC判断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当判断存在交叉时隙时,对于存在交叉时隙的基站,通知基站各小区其本身的配置信息及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a3)RNC分配无线资源;
a4)当小区时隙需要重新配置时,RNC重复上述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a2),当判断存在交叉时隙时,RNC通过两条消息分别通知基站本小区的配置信息以及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a2),对各小区基站配置的信息进行扩展,增加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在判断存在交叉时隙时,对于存在交叉时隙的基站,RNC通过一条消息通知基站本小区及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6.一种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向基站提供本小区及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b)基站根据在步骤a)中所获取的信息判断存在交叉时隙时,确定存在交叉时隙的位置,并对交叉时隙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c)确定同频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对所确定的码道进行分组,确定参与联合检测的邻小区的码道;
d)基站根据在步骤b)中所得到的多小区信道估计结果、以及在步骤c)中所确定的参与联合检测的各基站的码道,利用联合检测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获得检测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包括:
a1)RNC根据小区业务特性配置其所辖各小区的时隙信息;
a2)RNC向各小区基站通知其本身的配置信息,同时通过增加邻小区配置信息过程,向各基站通知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
a3)RNC分配无线资源;
a4)当小区时隙需要重新配置时,RNC重复上述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包括:
a1)RNC根据小区业务特性配置其所辖各小区的时隙信息;
a2)对各小区基站配置的信息进行扩展,增加邻小区的配置信息,使得RNC将各小区基站其本身的配置信息及其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以一条消息通知给各小区基站;
a3)RNC分配无线资源;
a4)当小区时隙需要重新配置时,RNC重复上述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的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
i)时隙配置信息;
ii)同频邻小区基站到达本基站的距离或同频邻小区基站信号到达本基站的传输时延;
iii)邻小区的参数编号或基本Midamble码;
iv)下行时隙采用的时隙类型,该时隙类型包括扩频系数,Midamble K,以及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b)中,基站根据在所述步骤a)中获取的同频邻小区的时隙配置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存在的位置,然后根据在所述步骤a)中获得的基本midamble码或由邻小区的参数编号确定的基本midamble码,利用多小区信道估计方法对存在交叉时隙干扰的时隙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获取信道估计结果;
在所述步骤c)中,基站根据在所述步骤a)中获取的邻小区基站信号到本基站的传输时延或根据相邻基站到达本基站的距离求得的传输时延、midamble K、扩频系数、和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以及在所述步骤b)中获得的信道估计结果,通过激活检测确定同频邻小区被使用的码道或码道的最大集,其中码道最大集中的所有码道均列为邻小区被使用的码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
i)时隙配置信息;
ii)相邻基站到达本基站的距离或邻小区基站信号到本基站的传输时延;
iii)邻小区的参数编号或基本midamble码;
iv)邻小区使用的扩频码;
v)midamble K、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b)中,基站根据在所述步骤a)中获取的时隙配置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存在的位置,根据在步骤a)中获得的基本midamble码或由邻小区的参数编号确定的基本midamble码,利用多小区信道估计方法对存在交叉时隙干扰的时隙进行多小区信道估计,获取信道估计结果;
在所述步骤c)中,基站对根据在步骤a)中获得的邻小区使用的扩频码、midamble K、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的对应关系确定邻小区的码道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TD-SCDMA系统,在所述步骤a)中,同频邻小区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扰码,该扰码能通过所述基本Midamble码或邻小区的参数编号得到,所述扩频系数为1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频码与基本midamble码循环移位对应关系采用3GPP25.221缺省方式定义的形式。
15.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项中的相邻基站时隙配置信息包括邻小区编号、邻小区出现交叉时隙的时隙号。
16.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项中的相邻基站时隙配置信息包括邻小区编号、各时隙的时隙号及其上下行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i)项中的传输时延通过配置测量命令,使基站通过测量邻小区的导频信号而获得。
18.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d),对在步骤c)中所选取的参与联合检测的各基站的码道进行匹配滤波,然后进行激活检测处理,用保留下来的那些激活码道参与联合检测。
19.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c),基于码道所属小区对同频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码道分组数与同频邻小区个数相同,每个分组内的码道是对应小区的码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d),在各分组内采用单小区“线性块均衡”和在分组间采用“干扰抵消”的联合检测方法。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线性块均衡+干扰抵消”,包括以下步骤:
C11.对各个分组分别进行单小区联合检测,检测出各分组结果,判断是否达到迭代次数,如果是则输出待检测用户所在分组的检测结果,否则执行步骤C12;
C12.由检测出的各分组结果恢复各个分组信号响应引起的干扰分量;
C13.接收信号抵消非本组的干扰分量,获得各组的净信号;
C14.将净信号作为下一步处理的分组结果,返回步骤C11。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11中,是利用所述步骤b)中获得的各个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计算各个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再由该组合信道响应构造出各个相邻小区的传输矩阵A,通过与从接收信号中分割出的数据部分进行匹配滤波,和对匹配滤波的结果进行单小区“线性块均衡”获得各分组的联合检测结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C11,对匹配滤波的结果进行激活检测,并根据激活检测结果重新构造传输矩阵A,然后再进行单小区“线性块均衡”获得各分组的联合检测结果。
2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c),基于码道幅度或功率对同频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按码道幅度或功率的强弱分成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和干扰码道分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按码道幅度或功率的强弱分组,包括:由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或由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得到的各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估算出各码道信号的幅度或功率;将待检测的码道,以及幅度或功率大于门限值的干扰码道,分到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中,将不包含待检测用户的且幅度或功率低于门限值的干扰码道分到干扰码道分组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d),对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采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27.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c),基于码道相关性对同频邻小区的码道进行分组,按码道相关性的强弱分成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和干扰码道分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按码道相关性的强弱分组,包括:由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或由相邻小区的信道估计结果得到的各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估算多小区信号中各个码道之间的相关性;将所有待检测的码道和相关性大于门限值的干扰码道,分到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中,将不包含待检测用户的且相关性低于门限值的干扰码道分到干扰码道分组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d),对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采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3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道之间的相关性包括平均相关性、最大相关性和最小相关性,是从中选择一种相关性并按大小进行分组。
31.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d)中,对参与联合检测的码道分组采用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进一步包括:
C21.利用各个码道的组合信道响应构造出参与联合检测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和干扰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
C22.将参与联合检测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有色噪声干扰的协方差矩阵与从接收信号中分割出的数据部分进行匹配滤波;
C23.选择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算法对匹配滤波结果进行联合检测,将获得的发送数据估计的软输出值作为检测数据输出。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22中的有色噪声干扰的协方差矩阵,是根据干扰码道分组及背景噪声计算的,具体是用所述的干扰码道分组的传输矩阵与所述的背景噪声来计算干扰的协方差矩阵。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22中的有色噪声干扰的协方差矩阵,是根据干扰码道分组及背景噪声计算的,具体是将干扰码道分组中的同频干扰当作白噪声的处理,包括:计算干扰码道分组中各码道的功率和;计算功率和与背景噪声功率的和,作为干扰的协方差矩阵。
34.根据权利要求31-3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C22与所述步骤C23之间还包括一步骤C221,其对匹配滤波输出结果进行激活检测,根据激活检测结果重新构造传输矩阵A;
在所述步骤C23,选择线性块均衡的联合检测算法对所述激活检测结果进行联合检测,将获得的发送数据估计的软输出值作为检测数据输出。
35.根据权利要求2-4和7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邻小区配置信息过程通过Iub接口NBAP信令或操作维护通道实现。
36.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2)通过Iub接口NBAP信令实现。
CN2005100987673A 2005-09-07 2005-09-07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9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987673A CN1929323B (zh) 2005-09-07 2005-09-07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PCT/CN2006/002309 WO2007028335A1 (en) 2005-09-07 2006-09-07 Method for restraining cross-slot interference in slot cdma system
JP2008529452A JP4637956B2 (ja) 2005-09-07 2006-09-07 タイムスロットcdma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クロースタイムスロットによる干渉を抑止する方法
US12/066,176 US7978624B2 (en) 2005-09-07 2006-09-07 Method for restraining cross-slot interference in slot CDMA system
EP06775619.7A EP1931154B1 (en) 2005-09-07 2006-09-07 Method for restraining cross-slot interference in slot cdma system
KR20087008378A KR100989398B1 (ko) 2005-09-07 2008-04-07 타임 슬롯 cdma 시스템에서 교차 타임 슬롯 간섭을억제하는 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987673A CN1929323B (zh) 2005-09-07 2005-09-07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9323A true CN1929323A (zh) 2007-03-14
CN1929323B CN1929323B (zh) 2011-04-06

Family

ID=37835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9876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9323B (zh) 2005-09-07 2005-09-07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78624B2 (zh)
EP (1) EP1931154B1 (zh)
JP (1) JP4637956B2 (zh)
KR (1) KR100989398B1 (zh)
CN (1) CN1929323B (zh)
WO (1) WO2007028335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6118B (zh) * 2006-04-14 2010-08-1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小区联合检测中共享相邻小区信息的方法
CN101990233A (zh) * 2009-07-30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复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31316B (zh) * 2008-07-16 2011-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tdd系统中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95671A (zh) * 2010-03-12 2011-09-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同频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01772222B (zh) * 2008-12-29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相邻基站所属小区mbsfn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17281A (zh) * 2012-06-20 2014-01-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干扰信息的反馈及干扰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630960B (zh) * 2008-07-18 2014-06-18 俊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设备的联合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WO2014110829A1 (zh) * 2013-01-21 2014-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抑制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202776A (zh) * 2014-04-24 2014-12-10 江苏鑫软图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Td-lte同频相邻小区上下行混合配置组网干扰信号消除方法
CN104734833A (zh) * 2007-12-04 2015-06-24 蔚蓝公司 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90272A1 (zh) * 2016-05-03 2017-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5560C (zh) * 2004-09-13 2008-03-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灵活支持非对称业务的方法
CN100464603C (zh) * 2005-06-16 2009-02-25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同频组网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方法
KR100893736B1 (ko) * 2007-09-20 2009-04-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대역 단일 반송파 이동통신용 채널 사운딩 시스템 및방법
US7949005B2 (en) * 2007-09-25 2011-05-24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base stations
US20100296489A1 (en) * 2007-12-18 2010-11-25 Zte Corporation Method of Uplink Multi-Cell Joint Detection in a 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20090161647A1 (en) * 2007-12-20 2009-06-25 Russ Mestechkin Td-scdma uplink processing
CN101282273B (zh) * 2008-05-27 2010-11-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带epcn系统中的时隙分配方法和设备
BRPI0916623B1 (pt) 2008-08-07 2021-02-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parelho de estacao de base pequeno, aparelho de estacao de base,aparelho de estacao movel, e sistema de comunicacao movel
WO2010039076A1 (en) * 2008-10-03 2010-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Joint detection for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00099838A (ko) * 2009-03-04 2010-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지 무선 기반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존 비콘 프로토콜패킷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EP2398292B2 (en) * 2009-03-11 2017-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existence method and device of multiple operating entity systems
US10090956B2 (en) * 2009-06-16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chanis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across cells to facilitate recep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20110194630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Yang Hua-Lu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orting radio link failure
WO2011113198A1 (en) * 2010-03-17 2011-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N102237928B (zh) * 2010-05-07 2014-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2039677A1 (en) * 2010-09-20 2012-03-29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Dynamic mobile application quality-of-service monitor
CN102457972B (zh) * 2010-11-01 2014-06-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时隙配比的同频组网方法及装置
JP5690019B2 (ja) * 2011-04-08 2015-03-25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大気ダクトによって生じる干渉の低減
CN102149099B (zh) * 2011-04-08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32300B (zh) * 2011-08-08 2015-05-20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载波的独立训练序列信道分配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EP2759066A4 (en) * 2011-09-20 2015-07-15 St Ericsson Sa METHOD, APPARATUS, RECEIVER,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MULTI-USER DETECTION
CN103067311B (zh) * 2011-10-18 2015-06-10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盲信道冲激响应合并方法和系统
CN103379520B (zh) * 2012-04-26 2016-02-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干扰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84658A (zh) * 2012-05-11 2015-04-29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异构网络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干扰抑制的方法
US9119074B2 (en) * 2012-06-05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downlink resource partitions in access point design
WO2014069929A1 (ko) * 2012-11-02 2014-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간섭 제거 수신 방법 및 단말
DE112013006400T5 (de) 2013-01-11 2015-12-03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Eliminieren einer durch sich überschneidende Zeitschlitze bedingten Interferenz
CN103973610B (zh) * 2013-01-25 2017-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5131946A1 (en) * 2014-03-06 2015-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terminals based upon discovery of other wireless terminals in the vicinity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US9866596B2 (en) 2015-05-04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irtual conference system using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906572B2 (en) * 2015-08-06 2018-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irtual conference system using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015216B2 (en) 2015-08-06 2018-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irtual conference system using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894680B1 (en) * 2016-03-23 2018-02-13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subframe transmissions based on uplink data rate
US20180270835A1 (en) * 2017-03-17 2018-09-20 Mediatek Inc. Techniques of cross-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flexible duplex
CN110740023B (zh) * 2018-07-20 2022-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服务基站、存储介质
CN112994820B (zh) * 2019-12-16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链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6557B1 (en) * 1997-07-14 2002-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Transmission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and allocation apparatus
US6334057B1 (en) * 1998-06-30 2001-1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asymmetric uplink and downlink traffic
JP2000261412A (ja) * 1999-03-06 2000-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干渉信号除去装置
US6591109B2 (en) 2001-08-17 2003-07-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ross cell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20040116122A1 (en) * 2002-09-20 2004-06-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nhancing reception using intercellula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170389C (zh) * 2002-11-13 2004-10-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联合检测系统中应用长小区化码的方法
US7376106B2 (en) * 2002-11-27 2008-05-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DS-CDMA) channels with aperiodic codes
CN100492949C (zh) * 2003-01-21 2009-05-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码集信道估计方法
US20050111408A1 (en) * 2003-11-25 2005-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264379C (zh) * 2003-12-05 2006-07-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0525158C (zh) * 2003-12-24 2009-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系统中使用交叉时隙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7813457B2 (en) * 2003-12-29 2010-10-12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handl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US20050152279A1 (en) * 2004-01-13 2005-07-14 Robertson Brett L. Downlink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methods
CN100401646C (zh) 2004-09-24 2008-07-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隙码分多址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CN100385818C (zh) * 2005-05-26 2008-04-30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在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系统中进行相邻小区联合检测的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6118B (zh) * 2006-04-14 2010-08-11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小区联合检测中共享相邻小区信息的方法
CN104734833A (zh) * 2007-12-04 2015-06-24 蔚蓝公司 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31316B (zh) * 2008-07-16 2011-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tdd系统中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30960B (zh) * 2008-07-18 2014-06-18 俊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设备的联合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CN101772222B (zh) * 2008-12-29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相邻基站所属小区mbsfn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90233A (zh) * 2009-07-30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复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90233B (zh) * 2009-07-30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复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95671A (zh) * 2010-03-12 2011-09-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同频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03517281A (zh) * 2012-06-20 2014-01-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干扰信息的反馈及干扰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322130A (zh) * 2013-01-21 2015-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抑制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4110829A1 (zh) * 2013-01-21 2014-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抑制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322130B (zh) * 2013-01-21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抑制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202776A (zh) * 2014-04-24 2014-12-10 江苏鑫软图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Td-lte同频相邻小区上下行混合配置组网干扰信号消除方法
CN104202776B (zh) * 2014-04-24 2019-03-08 江苏鑫软图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Td-lte同频相邻小区上下行混合配置组网干扰信号消除方法
WO2017190272A1 (zh) * 2016-05-03 2017-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37956B2 (ja) 2011-02-23
KR100989398B1 (ko) 2010-10-25
US20090010228A1 (en) 2009-01-08
EP1931154A1 (en) 2008-06-11
CN1929323B (zh) 2011-04-06
US7978624B2 (en) 2011-07-12
WO2007028335A1 (en) 2007-03-15
EP1931154A4 (en) 2014-07-02
JP2009507438A (ja) 2009-02-19
EP1931154B1 (en) 2017-06-14
KR20080043874A (ko) 2008-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9323A (zh) 时隙cdma系统抑制交叉时隙干扰的方法
CN1183699C (zh) 多步骤rake组合方法和设备
EP2076087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base st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97889A (zh) 不考虑正交码长度的联合检测接收设备和方法
CN1448039A (zh)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KR100939996B1 (ko) 전기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 오버를 실행하는 방법
CN1589541A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的信号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1048949A (zh) 在通用rake接收机中用于参数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CN1977468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缓和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EP3038280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CN1234657A (zh) 减轻多径衰落效应的无线远程通信系统
CN1502173A (zh) 单个用户检测
CN1666441A (zh) 用部分传输格式信息处理物理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593031A (zh) 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训练序列
CN1893313A (zh) 确定上行信道冲激响应的方法及多用户联合检测的方法
CN1701531A (zh) 用于数据网络的高速率传输的导向性的最大比率组合和凋度
CN1905382A (zh) 用于同频广播/组播的联合检测方法
EP2638636B1 (en) Reduction of interference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1030828A (zh) 降低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同频干扰的扰码分配方法
CN1913506A (zh) 用于wcdma射频收发器的基带处理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CN1799277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通信信道的分配方法及分配装置
CN1653838A (zh) 无线调制解调器中的动态信道选择
CN104602269A (zh) 一种上行干扰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607739A (zh) 在移动系统中检测有效下行链路信道化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770904A (zh) 通信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16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Patentee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