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8435A - 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88435A CN1788435A CNA038266687A CN03826668A CN1788435A CN 1788435 A CN1788435 A CN 1788435A CN A038266687 A CNA038266687 A CN A038266687A CN 03826668 A CN03826668 A CN 03826668A CN 1788435 A CN1788435 A CN 17884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us
- base station
- travelling carriage
- station transceiver
- up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 H04B7/26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for data rate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分别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状态来更加直接地(在初期阶段级别上)使移动设备使用最少的无线电资源,其中该移动台包括: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上行链路数据流量;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测单元对数据流量的监测结果来确定所需上行链路状态;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要建立由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该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用于响应于上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而确定上行链路状态的确定单元,以及用于以响应的方式向所述移动台通知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变化的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带码分多址(WCDMA)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使得能够在移动设备和基站收发机装置的RRC(无线电资源控制)层中相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非对称地建立连接状态。
背景技术
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RRC(无线电资源控制)层完成诸如多种业务,例如:向上层传送区域中所有移动设备(UE)的报告信息,呼叫指定UE,以及连接建立/修改/释放以及信号传送等等。RRC(无线电资源控制)层还包括对提供这些业务的下层协议的控制功能。
另外,在RRC层中的线路连接管理的情况下,存在四种状态,即:(1)CELL_DCH,(2)CELL_FACH,(3)CELL_PCH以及(4)URA_PCH,并且根据数据流量而转换到适当的状态。
此外,在RRC层中的线路连接管理的情况下,利用传统技术的设计使得在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中的状态总是相同的。例如,如果上行链路方向是CELL_DCH,则下行链路方向也是相同的CELL_DCH状态。
此外,由MAC(媒体接入控制)层监测数据流量。基于来自MAC层的信息,使得RRC层执行到以下状态(1)至(4)的转换。
当状态是(1)CELL_DCH状态时,在传输信道的情况下,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使用单独的信道(DCH:专用信道),或者上行链路是公共分组信道(CPCH)而下行链路是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SCH)。即,当数据量大时,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都进行到状态(1)的转换。
当状态是(2)CELL_FACH状态时,上行链路使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而下行链路使用前向接入信道(FACH)(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不能使用单独的信道DCH)。当数据量小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进行到状态(2)的转换。此外,在该状态下,移动设备处在小区级别上,并且可以识别其在网络中的所在之处。
当在3)CELL_PCH和(4)URA_PCH状态下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不能发送或接收数据。即,当没有数据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进入这些状态。因此,没有资源分配。(3)和(4)之间的区别在于,在(3)的情况下,移动设备处在小区级别上,并且可以识别其所在之处,然而,在(4)的情况下,移动设备处在登记区域级别UTRAN(具有比小区更大的范围的无线电接入网(RAN))上,并可以识别其所在之处。
综上所述,图1中所示的关系是真实的。
如前面所述,利用传统技术的设计使得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总是相同的。因此,将上行链路状态与下行链路状态的数据流量进行比较,并且,为了根据其中数据流量大的状态来建立转换,所以即使是当数据仅在一侧上临时流动时,也必须监测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的通信状态(状况),从节省电力的观点来看这不是最合适的情形。
此外,因为该设计基于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存在匹配的前提,所以例如在(1)CELL_DCH状态下,也仅可以使用即使当在一侧上的数据量大而在另一侧上的数据量适宜地小时在CELL_DCH状态下也允许使用的公共信道(CPCH/DSCH)(在(2)中使用的RACH和FACH是不可用的)。因此,也不能将无线电资源(2)的使用最优化。
因此,由于在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数据量并不总是相同,所以为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资源,已经提出了各种非对称的通信系统(见日本特许公开2001-60932号公报和日本特许公开2000-316035号公报)。
日本特许公开2001-6093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发明,该发明涉及在CELL_DCH状态下的下行链路DCH和DSCH切换方法及装置。然而,该发明是限于CELL_DCH状态下的下行链路的对策。此外,在日本特许公开2000-316035号公报中公开的发明是通过动态地改变传输数据速率来尝试解决方案的一项技术,该发明使得间接地(监测数据量并操纵数据速率)有效利用资源。
发明内容
鉴于传统技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监测数据量之前的阶段判断数据特征,并且在该系统中,移动设备通过分别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状态进行控制,能够更加直接地(在更加初期的阶段级别上)使用最少的无线电资源。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如果可以为无线电资源的最小利用进行状态控制,则在无需改动(fiddle)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就能完成该状态控制,并且仅在需要的时候才监测接收。因此,也提供一种能够节省电力的WCDMA通信系统。
实现了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方面是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分别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建立移动台和基站收发机装置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的连接状态。
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方面是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该移动台包括:监测单元,用于监测上行链路数据流量;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监测单元对数据流量的监测结果来确定所需的上行链路状态;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要建立由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该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来确定上行链路状态;以及用于以响应的方式向移动台通知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改变的单元。
实现了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方面是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该移动台包括:预测单元,用于根据上行链路数据的特征来预测数据流量;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由预测单元预测的数据流量来确定所需的上行链路状态;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要建立由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下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该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来确定上行链路状态;以及用于以响应的方式向移动台通知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改变的单元。
实现了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方面是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由移动台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如果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专用控制信道或公共控制信道;如果没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公共控制信道。
实现了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五方面是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从基站收发机装置向移动台发送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响应通知:如果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专用控制信道或公共控制信道,如果没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公共控制信道。
实现了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六方面是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其中移动台还包括:用于依据移动台接收到上行链路状态改变响应通知而将状态转换到由该上行链路状态改变响应通知所指定的状态的单元;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状态改变完成通知。
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七方面是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该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监测单元,用于监测下行链路数据流量;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监测单元对数据流量的监测结果来确定所需的下行链路状态;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移动台通知要建立由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下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该移动台包括:用于建立由基站收发机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状态的单元;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下行链路状态改变完成通知。
实现了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八方面是一种WCDMA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该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预测单元,用于根据下行链路数据的特征来预测数据流量;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由预测单元预测的数据流量来确定所需的下行链路状态;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移动台发送要建立由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下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该移动台包括:用于建立由基站收发机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状态的单元;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下行链路状态改变完成通知。
实现了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九方面是根据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由基站收发机装置向移动台发送下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如果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专用控制信道或公共控制信道;如果没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公共控制信道。
根据下面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特征变得更加明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图,该系统包括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多个装置。
经由有线信号路径2将无线电网络控制(RNC)3连接到具有诸如位置控制、呼叫控制以及业务控制功能的核心网(CN)1。另外,通过无线电线路6将与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一起构成无线电接入网(RAN)的基站收发机(BTS)4与移动台(MS)5连接。根据本发明,将包括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和基站收发机(BTS)4的无线电接入网称为基站收发机装置。
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包括:CN收发机部30,其构成与核心网(CN)1的接口;Air收发机部31,其构成与基站收发机(BTS)4的接口,其包括用于执行数据监测的数据监测部;以及包括有数据判断部的无线电资源管理器32。
移动台5包括:应用部50;包括有数据判断部的信令控制部52;以及包括有数据监测部的数据收发机部51,其由信令控制部52控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的实施例。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移动台5的实施例。
图3和图4中的粗线表示控制和业务量数据流,细实线是控制数据,而虚线表示监测。
在图3所示的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的情况下,图2中所示的无线电资源管理器32与以下部分相对应:与RRC层相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控制部300;下行链路数据控制部301;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2;以及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3。
此外,在图4所示的移动台部5的情况下,信令控制部52与图4中的以下部分相对应:与RRC层相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控制部500;下行链路数据控制部501;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以及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3。
图5和图6示出了由图3和图4中所示的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和移动台5进行的处理过程。另外,图5表示的处理过程是针对首先处理上行链路信息的情况(即,其中来自移动台5侧的动作要早些的情况),而图6表示的处理过程是针对首先处理下行链路信息的情况(即,其中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侧的动作要早些的情况)。
下面将参照图5和图6来通过说明图3和图4中示出的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和移动台部5进行的处理的内容。
首先,首先通过将首先处理图5中所示的上行链路的情况作为示例,来描述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和移动台5的操作。
在图4所示的移动台5中,将利用应用部50产生的数据输入到上行链路数据处理部504,同时利用数据存储部511对该数据进行缓存。通过数据流量监测部506对输入到上行链路数据处理部504的数据的数据流量进行监测(处理步骤P1)。将流量监测结果报告给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处理步骤P2)。
同时,通过上行链路数据特征判断部507,根据来自应用部50的数据特征信息来判断上行链路数据特征(处理步骤P3)。还将特征判断结果报告给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处理步骤P4)。
在此,也可以根据数据特征来预测数据流量,随后将对此进行描述。因此,也可以在省去数据流量监测部506的情况下,通过数据特征判断部507根据数据特征来预测流入的量。
根据所报告的数据流量和数据特征,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经由上行链路数据控制部500、上行链路数据处理部504和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部505,将状态设置请求发送到基站收发机装置侧(处理步骤P5)。
因此,如果有专用控制信道(DCCH),则利用DCCH或公共控制信道(CCCH)将状态设置请求发送到基站收发机侧;如果没有DCCH,则利用CCCH将状态设置请求发送到基站收发机侧。
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基站收发机装置侧的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3的情况下,通过上行链路数据接收部304接收来自移动台3的状态设置请求,而仅将控制数据发送到控制数据接收部305。控制数据接收部305将状态设置请求转发到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2(处理步骤P6)。
经由下行链路数据处理部306和下行链路数据发送部309,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2将关于状态设置许可的通知发送回移动台3(处理步骤P7)。同时,建立相应的上行链路状态并将其存储在上行链路状态存储器312中(处理步骤P8)。
通过以下方式将对于状态设置请求的响应发送到移动台3侧:如果有DCCH,则利用DCCH或CCCH;如果没有DCCH,则利用CCCH(处理步骤P7)。
现在返回图4,当从RNC侧接收到状态设置许可通知时,控制数据接收部508将状态设置许可通知发送到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处理步骤P9)。从而,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将经许可的上行链路状态存储在上行链路状态存储器512中(处理步骤P10)。结果,为移动台侧和RNC侧同步地设置了上行链路方向状态。
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通过基站收发机装置侧的下行链路数据流量监测部307来监测数据流量(处理步骤P11),并将监测结果通知给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3(处理步骤P12)。
同时,根据来自核心网(CN)1的数据特征信息,通过RNC侧的下行链路数据特征判断部308来判断数据特征。(处理步骤P13),并将结果报告给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3(处理步骤P14)。
从而,根据所报告的下行链路数据流量和数据特征,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3建立下行链路状态并将其存储在下行链路状态存储器313中(处理步骤P15),并同时将状态设置请求通知给移动台侧(处理步骤P16)。
如图4中所示,在控制数据接收部508处从RNC侧接收到下行链路状态设置请求通知,并将该下行链路状态设置请求通知转发给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3(处理步骤P17)。结果,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3将该下行链路状态存储到下行链路状态存储器513(处理步骤P18)。
因此,为移动台侧和RNC侧同步地建立了下行链路方向状态。
类似地,通过图6,将其中首先处理下行链路信息的情况作为示例来说明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RNC)3和移动台5的操作。
在如图3所示的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3的情况下,将利用核心网(CN)1产生的数据输入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部306,同时利用数据存储部311缓存该数据。利用下行链路数据流量监测部307监测输入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部306的数据流量(处理步骤P20)。将监测结果报告给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8(处理步骤P21)。
同时,利用下行链路数据特征判断部308根据来自核心网(CN)1的数据特征信息来判断下行链路数据特征(处理步骤P22)。还将特征判断结果报告给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3(处理步骤P23)。
此外,如前面对移动台侧的描述,也可以根据数据特征来预测下行数据流量。因此,也可以在省去数据流量监测部307的情况下,通过数据特征判断部308根据数据特征来预测流入量。
下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3根据所报告的数据流量和数据特征,经由下行链路数据控制部301、下行链路数据处理部306和下行链路数据发送部309,向移动台侧发送状态设置请求(处理步骤P24)。同时,建立与该状态设置请求相对应的下行链路状态,并将其存储在下行链路状态存储器312中(处理步骤P25)。结果,对于RNC侧和移动台侧,下行链路状态是同步的。
另一方面,在如图4所示的移动台侧的情况下,通过上行链路数据流量监测部506监测由应用部50生成的上行链路方向数据的流量(处理步骤P28),并向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通知监测结果(处理步骤P29)。
同时,利用上行链路数据特征判断部507根据来自核心应用1的数据特征信息来判断数据特征(处理步骤P30),并将判断结果报告给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处理步骤P31)。因此,根据所报告的上行链路数据流量和数据特征,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向移动台侧通知状态设置请求(处理步骤P32)。
如图3所示的移动台侧利用控制数据接收部305接收来自移动台侧的下行链路状态设置请求通知,并将该下行链路状态设置请求通知转发给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2(处理步骤P33)。结果,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2将上行链路状态存储在上行链路状态存储器312中(处理步骤P34)。
同时,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2向移动台侧发送状态设置许可通知(处理步骤P35)。当由图4所示的移动台侧的控制数据接收部508接收到状态设置许可通知时,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302将该状态设置许可通知转发给上行链路状态控制部502(处理步骤P36),并建立该上行链路状态并且将其存储在上行链路状态存储器512中(处理步骤P37)。
结果,对于RNC侧和移动台侧,上行链路状态也是同步建立的。
如前面所详细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可以为下行链路方向和上行链路方向建立单独的状态。结果,例如,当通过举例来引用其中发送并接收数据的情况时,邮件和互连网浏览主要是单向通信。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资源。
此外,通过举例来引用话音通话情况时,其中两个人同时进行讲话的状况很少。通常会话是一个人在讲而另一个人在听。即使在对方立即做出响应的情况下,对于以ms为单位进行控制的基站收发机装置和移动台而言,存在足够的时间差。因此,在话音呼叫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地采用本发明的方法。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中,在移动台中通过上行链路数据流量监测部506来监测上行链路数据流量,但是,如在前面所详细描述的,也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数据特征来预测数据流量。
例如,在其中使用蜂窝电话来借助于RTP(实时传输协议)进行实况或其它的图片传送业务的情况下,可以在业务开始的时候判断出发送图片的终端仅具有上行链路数据,而接收图片的终端仅具有下行链路数据。因此,在该情况中,无需监测数据流量,而是在创建通信链路时,发送图片的终端可以进入上行链路CELL_DCH/下行链路CELL_PCH(URA_PCH)状态,并且接收图片的终端可以进入上行链路CELL_PCH(URA_PCH)/下行链路CELL_DCH状态。可以从应用部50和NAS(非接入层)层等获取有关数据特征变化的信息。
类似地,可以根据下行链路数据特征判断部308的数据特征,而不是也通过基站收发机装置侧的下行链路数据流量监测部307监测的数据流量,来预测数据流量。
作为应用本发明的结果,在判断出没有数据传输时,RRC层能够进行到(3)CELL_PCH或(4)URA_PCH状态的转换。结果,无需监测数据,并且当下行链路状态是(3)CELL_PCH或(4)URA_PCH时,移动台侧仅需要注意来自PCH(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的信息,以及当上行链路状态是(3)CELL_PCH或(4)URA_PCH时,RNC侧仅需要注意与URA更新或CELL更新过程有关的信息。由于与伴随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常规监测所消耗的电力相比,还降低了所消耗的电力,所以就节省了电力。
更具体地,当无需监测数据流量时,因为不需要操作在控制机构内的监测期间进行操作的LSI,所以就减少了所消耗的电力。
例如,当没有下行链路数据和具有大量的上行链路数据时,下行链路状态是CELL_PCH或URA_PCH,而上行链路状态是CELL_DCH,从而无需分配下行链路信道,因此也无需监测下行链路信道。因此,降低了移动台所消耗的电力。
此外,在其中具有少量的下行链路数据和大量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假定下行链路状态是CELL_FACH而上行链路状态是CELL_DCH,则将FACH用作下行链路信道,并且没有过多地占用DSCH,因此可以更适当地执行无线电资源的分配。
在此,如果可以根据数据特征来预测数据流量,则无需监测数据流量。例如,在使用蜂窝电话来借助于RTP(实时传输协议)进行实况或其它的图片传送业务的情况下,发送图片的终端仅具有上行链路数据,而接收图片的终端仅具有下行链路数据。然而,因为在业务开始时就发生这种划分,所以无需进行对数据流量的监测。在创建通信链路时,可以将发送图片的终端置于上行链路CELL_DCH/下行链路CELL_PCH(URA_PCH)状态,并且可以将接收图片的终端置于上行链路状态CELL_PCH(URA_PCH)/下行链路CELL_DCH状态。可以从应用部50和NAS层等获取有关数据特征的信息。
工业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WCDMA移动通信系统根据对移动台和基站收发机装置的RRC层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连接状态的要求,建立不同的状态,没有过多的信道监测并且所消耗的电力小。此外,因为没有排它地使用过多的信道,所以可以实现系统用户容量的增大。
Claims (9)
1、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分别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建立所述移动台和基站收发机装置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层的连接状态。
2、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移动台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上行链路数据流量;
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测单元对数据流量的监测结果来确定所需的上行链路状态;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要建立由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
所述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而确定上行链路状态;以及
用于以响应的方式向所述移动台通知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变化的单元。
3、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移动台包括:
预测单元,用于根据上行链路数据的特征来预测数据流量;
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预测单元预测的数据流量来确定所需的上行链路状态;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要建立由所述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
所述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而确定上行链路状态;以及
用于以响应的方式向所述移动台通知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变化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由移动台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如果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专用控制信道或公共控制信道;如果没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公共控制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从基站收发机装置向移动台发送所确定的上行链路状态的响应通知:如果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专用控制信道或公共控制信道,如果没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公共控制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台进一步包括:
用于依据移动台接收到上行链路状态改变响应通知而将状态转换到由该上行链路状态改变响应通知所指定的状态的单元;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状态改变完成通知。
7、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下行链路数据流量;
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监测单元对数据流量的监测结果来确定所需的下行链路状态;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移动台通知要建立由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下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
所述移动台包括:
用于建立由基站收发机通知的下行链路状态的单元;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下行链路状态改变完成通知。
8、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基站收发机装置与至少一个移动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基站收发机装置包括:
预测单元,用于根据下行链路数据的特征来预测数据流量;
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预测单元预测的数据流量来确定所需的下行链路状态;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移动台发送要建立由所述状态确定单元所确定的下行链路状态的请求,并且
所述移动台包括:
用于建立由基站收发机装置通知的下行链路状态的单元;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收发机装置发送下行链路状态改变完成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由基站收发机装置向移动台发送下行链路状态改变请求:如果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专用控制信道或公共控制信道;如果没有专用控制信道,则使用公共控制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3/007841 WO2004114552A1 (ja) | 2003-06-20 | 2003-06-20 | W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88435A true CN1788435A (zh) | 2006-06-14 |
Family
ID=33524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38266687A Pending CN1788435A (zh) | 2003-06-20 | 2003-06-20 | 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265294A1 (zh) |
EP (1) | EP1638221A4 (zh) |
JP (1) | JPWO2004114552A1 (zh) |
CN (1) | CN1788435A (zh) |
WO (1) | WO20041145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27097B (en) | 2005-05-03 | 2007-03-21 | Ip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ling information |
CN100366120C (zh) * | 2005-08-01 | 2008-0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故障信息上报方法 |
EP2262328B1 (en) * | 2005-12-14 | 2012-09-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directe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
DE102006000937B4 (de) * | 2006-01-05 | 2011-05-12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von einer erst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zu einer zweit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element |
JP4726652B2 (ja) * | 2006-02-27 | 2011-07-2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
DE602006017517D1 (de) | 2006-05-17 | 2010-11-25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Anzeige einer Ursache für einen Abbau einer Signalisierungsverbindung in einem UMTS Netz |
CN100396142C (zh) * | 2006-07-04 | 2008-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监听方法 |
KR101265643B1 (ko) | 2006-08-22 | 2013-05-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수행 및 그 제어 방법 |
EP2070368B1 (en) | 2006-10-02 | 2016-07-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ging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938754B1 (ko) | 2006-10-30 | 2010-01-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비연속 수신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수신 및 전송 방법 |
WO2008054112A2 (en) | 2006-10-30 | 2008-05-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s of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43618B1 (ko) | 2006-10-30 | 2014-09-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랜덤 접속 채널 메시지 응답 방법, 랜덤 접속 채널 메시지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 |
EP2137910B1 (en) | 2007-04-30 | 2015-07-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data bloc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64748B1 (ko) | 2007-04-30 | 2014-1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단말의 측정보고 기동방식 |
US8218524B2 (en) * | 2007-04-30 | 2012-07-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ata unit using header field existence indicator |
US8184570B2 (en) | 2007-04-30 | 2012-05-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
WO2008133481A1 (en) * | 2007-04-30 | 2008-11-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during establishment of wireless call connection |
KR101469281B1 (ko) * | 2007-04-30 | 2014-12-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단말의 상태 전환 방식 |
KR20080097338A (ko) | 2007-05-01 | 2008-1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불연속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
US20080273503A1 (en) * | 2007-05-02 | 2008-11-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point-to-multipoint service |
KR100917205B1 (ko) | 2007-05-02 | 2009-09-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블록 구성 방법 |
US20080273482A1 (en) * | 2007-05-02 | 2008-11-06 | Lg Electronics Inc. | Uplink access method for receiving a point-to-multipoint service |
CN101589566B (zh) * | 2007-06-18 | 2013-06-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 |
HUE033683T2 (en) | 2007-06-18 | 2017-12-28 | Lg Electronics Inc | Procedure for performing user device upload direction connection synchron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387537B1 (ko) | 2007-09-20 | 2014-04-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성공적으로 수신했으나 헤더 압축 복원에 실패한 패킷의 처리 방법 |
US9374791B2 (en) | 2007-09-21 | 2016-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and attenuation profiles |
US8824979B2 (en) | 2007-09-21 | 2014-09-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
US9078269B2 (en) | 2007-09-21 | 2015-07-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HARQ interlaces |
US9137806B2 (en) | 2007-09-21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time reuse |
US9066306B2 (en) | 2007-09-21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tilizing power control |
RU2475970C2 (ru) * | 2007-09-21 | 2013-02-20 |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мехами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частичного повтор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кодов |
ATE553628T1 (de) | 2007-11-13 | 2012-04-15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status- /modusübergänge |
US20090135754A1 (en) | 2007-11-27 | 2009-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verhead channel power control |
US8948095B2 (en) | 2007-11-27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requency selective transmission |
TWI523560B (zh) * | 2008-09-15 | 2016-02-2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以共用增強專用頻道資源在cell_fach狀態中共用控制頻道傳輸之控制方法及裝置 |
CN102763484B (zh) | 2009-11-23 | 2016-06-01 | 黑莓有限公司 | 用于状态/模式转换的方法和设备 |
EP3691347B1 (en) | 2009-11-23 | 2022-02-16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te/mode transitioning |
US9065584B2 (en) | 2010-09-29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rise-over-thermal threshold |
US9167618B2 (en) | 2010-11-16 | 2015-10-20 | At&T Mobility Ii Llc | Data bundling and fast dormancy based upon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learning |
US9674779B2 (en) * | 2012-10-16 | 2017-06-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Methods for deciding when to switch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states, and network nodes therefor |
TWI580223B (zh) * | 2014-04-15 | 2017-04-2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資源同步通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9369C (zh) * | 1997-04-24 | 2006-08-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
US6594238B1 (en) * | 1998-06-19 | 2003-07-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apting a connection stat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AU1447999A (en) * | 1998-06-19 | 2000-01-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apting a connection stat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1119993B1 (en) * | 1998-10-06 | 2004-01-14 | Nokia Corporation | P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FI113611B (fi) * | 1999-03-10 | 2004-05-14 | Nokia Corp | Solunvalintamenetelmä |
AU767981B2 (en) * | 1999-10-02 | 2003-11-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ing data on a control channe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519461B1 (en) * | 1999-10-29 | 2003-02-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hannel-type switching from a common channel to a dedicated channel based on common channel load |
JP2002252873A (ja) * | 2001-02-23 | 2002-09-06 | Sharp Corp |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EP1307009A1 (en) * | 2001-10-23 | 2003-05-0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 method of selecting and switching from an uplink and downlink channel combination |
-
2003
- 2003-06-20 WO PCT/JP2003/007841 patent/WO200411455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6-20 JP JP2005500905A patent/JPWO2004114552A1/ja active Pending
- 2003-06-20 EP EP03733525A patent/EP163822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6-20 CN CNA038266687A patent/CN1788435A/zh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7-25 US US11/188,526 patent/US2005026529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265294A1 (en) | 2005-12-01 |
WO2004114552A1 (ja) | 2004-12-29 |
EP1638221A4 (en) | 2009-12-09 |
JPWO2004114552A1 (ja) | 2006-07-27 |
EP1638221A1 (en) | 2006-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88435A (zh) | 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 |
CN1115939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重新连接掉话的方法 | |
CN101778344B (zh) | 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操作方法 | |
CN1097412C (zh) | 移动通信系统额外开销信道的管理方法及设备 | |
CN1174654C (zh) | 移动通信网中的寻呼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0345396C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越区切换的方法 | |
CN1918923A (zh) | 向小区专用信道的直接转变 | |
CN1190929C (zh) | 分组交换数据传送中的资源分配 | |
US815040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0344203C (zh) | 一种移动网过载控制的方法 | |
CN1820433A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不连续地接收多媒体广播/多点通信服务通知指示符的设备和方法 | |
CN1663310A (zh) | 公共控制信道的选择性处理 | |
CN1930795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点对多点服务的终端分配控制 | |
CN101453742B (zh) | 一种小区更新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411666A (zh) | 基于公共信道负荷的、从专用信道到公共信道的信道类型切换 | |
CN1385039A (zh) | 用于在蜂窝系统中管理分组数据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 |
CN1310896A (zh) | 公用信道发送数据的处理方法 | |
CN1638524A (zh) | 支持点对多点(p-t-m)数据传输的寻呼技术 | |
CN101247654A (zh) | 无线通讯系统提升系统效率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CN1360447A (zh) | 用于将无线接入容量信息报告给移动无线通讯网络的方法 | |
CN101156479B (zh) | 用于无线蜂窝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 |
US2003020248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all setup time | |
CN101047984A (zh) | 无线资源控制状态转换方法和系统 | |
CN101077021A (zh) | 当建立上行链路无线通信信道时等待时间的减少 | |
CN1387376A (zh) | 以分组方式在移动无线电通信的蜂窝系统中再选择蜂窝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