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4916A -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4916A
CN103044916A CN2012105673511A CN201210567351A CN103044916A CN 103044916 A CN103044916 A CN 103044916A CN 2012105673511 A CN2012105673511 A CN 2012105673511A CN 201210567351 A CN201210567351 A CN 201210567351A CN 103044916 A CN103044916 A CN 103044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lexible transparent
hour
kapton
lad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73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4916B (zh
Inventor
屠国力
张子龙
方省众
姜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ording to the Wuhan Ahmed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imaide Photoelectr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imaide Photoelectr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imaide Photoelectr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673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4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4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4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4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4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重复结构单元:
Figure DDA0000264436091
,式中
Figure DDA0000264436092
代表二酐残基,代表二胺残基。本发明将二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的异构体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引入聚酰亚胺结构,保持了聚酰亚胺优异的耐热性与耐化学性,同时提高了透明度。此外,其中采用的脂环二酐聚合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透明度更高,热性能更优异。此类聚酰亚胺薄膜紫外光透过截止波长为290nm-350nm,在400nm处的透过率不低于89%,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70℃-353℃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聚酰亚胺含有新型二胺单体。
技术背景:
聚酰亚胺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在航天航空、电气电子、光电子等高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聚酰亚胺薄膜(Kapton)及清漆(PyreML)开始实现商品化,同时也开启了聚酰亚胺在高性能材料领域的飞速发展。在柔性显示和柔性薄膜电池等领域,聚酰亚胺薄膜材料作为柔性基板,能够很好满足使用要求。
由于分子链共轭吸收和分子内与分子间电荷转移络合物的作用,传统的聚酰亚胺薄膜颜色很深,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低。从分子结构出发设计浅色的聚酰亚胺材料,主要思路有一下几种,引入桥联键打断分子链共轭,主链中引人大位阻侧基,或者引入三氟甲基,砜基结构等强吸电子基团,减弱分子内与分子间电荷络合物的作用,引入脂环结构代替芳环结构。在改善聚酰亚胺薄膜的透明度的过程中,出现了聚酰亚胺耐热性能、耐化学性能的降低。
在题目为“Flexibl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Based on Fluorine-Containing Colorless Polyimide Substrates”的文献中首次报道了聚酰亚胺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作者采用的二胺是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二酐是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薄膜的截止波长是360nm,在400nm处的透过率是50%。显然,可见光波段的透明度还有待提高。
在题目为“Highly Organosoluble and Flexible Polyimideswith Color Lightness and Transparency Based on2,2-Bis[4-(2-trifluoromethyl-4-aminophenoxy)-3,5-dimeth-ylphenyl]propane”的文献中,作者设计了新型含醚二胺单体2,2-双[4 -(2 -三氟甲基-4-氨基苯氧基-3,5 -二甲基苯基]丙烷。此种二胺与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聚合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截止波长为356nm,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264℃,在空气中热分解温度是462℃。由于引入双醚键,分子链柔性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在二胺分子中引入四个甲基结构,也降低了热分解温度。
在题目为“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文献,作者采用两种异构型联苯型二酐单体,分别是对称结构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s-BPDA)以及不对称结构的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a-BPDA)与含氟芳香二胺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联苯(TFDAB)聚合得到两种聚酰亚胺薄膜PI-1(s-BPDA/TFDAB)与PI-2(a-BPDA/TFDAB),发现PI-1在450nm处透过率达到93%,而PI-2透过率只有67%。结果表明,不对称的二酐能够增加分子链的扭曲,降低分子间与分子内电荷转移络合物的作用。
针对之前的研究分析,引入桥联结构能够打断共轭,但是分子链柔性过大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严重。通过分子异构设计出的链扭曲程度大能够降低电荷转移络合物的作用。因此我们从增加分子链扭曲角度出发,采用了二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异构分子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不牺牲聚酰亚胺耐热性能和耐化学性能的同时,增加了可见光波段透过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如下重复结构单元:
式中
Figure BDA0000264436072
代表二酐残基,
Figure BDA0000264436073
代表二胺残基。
上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重均分子量为5 000 ~500 000;优选为:10 000~100 000,更进一步优选为:10 000~50 000。
上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是由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共聚制备,二胺单体结构通式为
Figure BDA0000264436074
,二酐单体结构通式为
Figure BDA0000264436075
其中,所述的二胺单体为以下A-M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Figure BDA0000264436077
优选的,所述的二胺单体为A化合物(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或者A化合物与B-M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组合,或者B~G、I~M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或者B-M中的至少两种化合物的组合。更进一步优选为A化合物或者A化合物与B-M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组合;更进一步优选为A化合物或者A化合物与D化合物或者H化合物的组合。
更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二胺单体中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A化合物)的含量为0.01-100mol%,优选的为0.1%~60%,更进一步优选为0.1%-50%。
二胺单体中A化合物为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其制备方法在期刊专利文献中有公开。具体可参照BRIAN C. AUMAN等的“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imides Based onNew Fluorinated 3,3′-Diaminobiphenyls”),属于本发明中关键组分。在二胺单体组分中掺杂或者不掺杂其他B-M化合物中的二胺单体,调节配比得到系列聚酰亚胺薄膜。采用含有A化合物的二胺单体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的透明度和热性能有更为显著的提高,二胺单体中含有A化合物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在400nm处光透过率最高可达到96%,与现有技术书中已经公开的其他方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此外,不含二胺单体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由B-M化合物中的单独一种或者多种与二酐单体聚合得到的聚酰亚胺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的二酐单体
Figure BDA0000264436078
为以下A-Z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Figure BDA0000264436079
二酐单体可以是以上分子中一种或者多种。通过调节配比,改善聚合反应的活性。不同二酐单体,不同配比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两种制备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路线。
第一种制备路线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室温下,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将二胺单体完全溶解于聚合反应瓶中,将二酐单体分批加入,机械搅拌下反应1-48小时,得到透明、粘稠状的聚酰胺酸溶液;
第二步:将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静置1-48小时待其中气泡消除后,在清洁的基板上涂膜,先在70~90℃下烘干1~3小时,再以20~50℃为一阶梯,升温到200~300℃,每一阶梯维持1-12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脱膜得到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在第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中,所用的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
在第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中,控制聚酰胺酸溶液的固含量为10%~70%。
第二种制备路线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二胺单体与二酐单体溶于高沸点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回流反应1-48小时,冷却到室温后倒入醇中析出聚酰亚胺树脂,醇洗涤烘干得到聚酰亚胺树脂;
第二步:将聚酰亚胺树脂溶于有机溶剂中,在基板上涂膜,先在70~90℃下烘干1~3小时,再以20~50℃为一阶梯,升温到200-300℃,每一阶梯维持1-12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方法二中将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的聚酰亚胺溶液的固含量为5%-70%。
在第二种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中,所用的高沸点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间甲酚,对氯苯酚或苯甲酸。
在第二种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中,涂膜所用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间甲酚或四氢呋喃。
在第二种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中,所用的催化剂为异喹啉、喹啉、苯甲酸、乙酸酐或吡啶。
在第二种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醇为乙醇或甲醇。
上述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中二胺单体和二酐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1:1~1:1.020。
本发明中所述的室温为2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二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的异构体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引入聚酰亚胺结构,保持了聚酰亚胺优异的耐热性与耐化学性,同时提高了透明度。此外,其中采用的脂环二酐聚合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透明度更高,热性能更优异。此类聚酰亚胺薄膜紫外光透过截止波长为290nm-350nm,在400nm处的透过率不低于89%,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70℃-353℃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红外光谱。
图2是实施例2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红外光谱。
图3是实施例3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红外光谱。
图4是实施例4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红外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室温下,将0.3605g(0.001摩尔)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s-TFDB),3.2437克(0.010摩尔)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溶解于34.41克N,N-二甲基乙酰胺中,机械搅拌,完全溶解后分批加入4.8866克(0.011摩尔)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继续搅拌反应12小时,得到固含量为20%的透明、粘稠状聚酰胺酸溶液。
第二步:将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静置24小时待其中气泡消除后,在清洁的玻璃上涂膜,放入高温烘箱。在80℃下烘2小时,阶梯升温到100℃、140℃、180℃、220℃、260℃每一阶梯各维持30分钟,再到300℃烘1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玻璃板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本实施例中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分子结构如下:
将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傅里叶红外测试,傅里叶红外测试结果见附图1,红外图谱中在1787.60cm-1,1730.66 cm-1出现双峰,证明分子链上的亚胺环的存在。GPC测定聚酰亚胺重均分子量为15800。
测定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测试扫描波长范围是200nm-850nm,结果得到薄膜的截止波长为332nm,在400nm处透过率为89%。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薄膜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温度范围25-360℃,升温速率10℃/min,二次升温,N2流量50mL/min。测定得到结果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是316℃。热重分析测定薄膜样品的热分解温度T5%为516℃,T10%为540℃。
实施例2
在室温下,将1.7612g(0.0055摩尔)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s-TFDB),1.7612克(0.0055摩尔)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溶解于34.41克N-甲基吡咯烷酮中,机械搅拌,完全溶解后分批加入4.8866克(0.011摩尔)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继续搅拌反应12小时,得到固含量为20%的透明、粘稠状聚酰胺酸溶液。
第二步:将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静置24小时待其中气泡消除后,在清洁的玻璃上涂膜,放入高温烘箱。在80℃下烘2小时,阶梯升温到100℃、140℃、180℃、220℃、260℃每一阶梯各维持30分钟,再到300℃烘1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玻璃板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本实施例中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分子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02644360711
将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傅里叶红外测试,傅里叶红外测试结果见附图2,红外图谱中在1790.40cm-1,1732.90 cm-1出现双峰,证明分子链上的亚胺环的存在。 GPC测定聚酰亚胺重均分子量为17600。
测定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测试扫描波长范围是200nm-850nm,结果得到薄膜的截止波长为325nm,在400nm处透过率为94%。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薄膜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温度范围25-360℃,升温速率10℃/min,二次升温,N2流量50mL/min。测定得到结果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是288℃。热重分析测定薄膜样品的热分解温度T5%为530℃,T10%为550℃。
实施例3
在室温下,称取0.1281克(0.0004摩尔)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s-TFDB)、1.1528克(0.0036摩尔)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与0.8967克(0.004摩尔)环己二酐(CHDA)加入到反应瓶,氮气保护下加入12gN,N-二甲基乙酰胺,搅拌均匀后,加入0.5mL乙酸酐,升温至170℃,反应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乙醇析出,乙醇煮洗,过滤烘干得到聚酰亚胺树脂粉末。
称取1g聚酰亚胺树脂粉末,用9g 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后得到聚酰亚胺溶液,在玻璃板上涂膜,在80℃下烘2小时,阶梯升温到100℃、120℃、140℃、160℃、180℃,每一阶梯各维持30分钟,再到200℃烘1小时,冷却,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本实施例中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分子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02644360712
将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傅里叶红外测试,傅里叶红外测试结果见附图三,红外图谱中在1789.02cm-1,1723.64cm-1出现双峰,证明分子链上的亚胺环的存在。 GPC测定聚酰亚胺重均分子量为11400。
测定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测试扫描波长范围是200nm-850nm,结果得到薄膜的截止波长为297nm,在400nm处透过率为96%。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薄膜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温度范围25-360℃,升温速率10℃/min,二次升温,N2流量50mL/min。测定得到结果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是341℃。热重分析测定薄膜样品的热分解温度T5%为470℃,T10%为495℃。
实施例4
在室温下,称取0.0064克(0.02毫摩尔)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s-TFDB)、1.2745克(3.98毫摩尔)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DB)与0.8967克(0.004摩尔)环己二酐(CHDA)加入到反应瓶,氮气保护下加入15g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均匀后,加入0.5mL异喹啉,升温至195℃,反应12小时。冷却后将反应液倒入乙醇析出,乙醇煮洗,过滤烘干得到聚酰亚胺粉末。
称取1g聚酰亚胺粉末,用9g 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后得到聚酰亚胺溶液,在玻璃板上涂膜,在80℃下烘2小时,阶梯升温到100℃、120℃、140℃、160℃、180℃,每一阶梯各维持30分钟,再到200℃烘1小时,冷却,放入水中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本实施例中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分子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02644360713
将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傅里叶红外测试,傅里叶红外测试结果见附图四,红外图谱中在1789.63m-1,1718.87cm-1出现双峰,证明分子链上的亚胺环的存在。 GPC测定聚酰亚胺重均分子量为12900。
测定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测试扫描波长范围是200nm-850nm,结果得到薄膜的截止波长为306nm,在400nm处透过率为95%。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薄膜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温度范围25-360℃,升温速率10℃/min,二次升温,N2流量50mL/min。测定得到结果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是353℃。热重分析测定薄膜样品的热分解温度T5%为478℃,T10%为503℃。
实施例5
在室温下,采用摩尔比为1:1的二胺单体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s-TFDB)与联苯四甲酸二酐,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按照实施例1的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如下结构:
Figure BDA00002644360714
将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傅里叶红外测试,表征了聚酰亚胺的结构。GPC测定聚酰亚胺重均分子量为14000。
测定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测试扫描波长范围是200nm-850nm,结果得到薄膜的截止波长为320nm,在400nm处透过率为92%。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薄膜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温度范围25-360℃,升温速率10℃/min,二次升温,N2流量50mL/min。测定得到结果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是320℃。热重分析测定薄膜样品的热分解温度T5%为485℃,T10%为540℃。
实施例6
在室温下,由摩尔含量为60% 的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s-TFDB)与摩尔含量为40%的2,2’-双三氟甲基 -4,4’-二氨基苯基醚组成的二胺单体与苯醚二酐,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二胺单体与二酐单体的摩尔比为1:1,按照实施例1的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如下结构:
Figure BDA00002644360715
将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傅里叶红外测试,表征了聚酰亚胺的结构。GPC测定聚酰亚胺重均分子量为15300。
测定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过光谱,测试扫描波长范围是200nm-850nm,结果得到薄膜的截止波长为334nm,在400nm处透过率为90%。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薄膜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温度范围25-360℃,升温速率10℃/min,二次升温,N2流量50mL/min。测定得到结果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是288℃。热重分析测定薄膜样品的热分解温度T5%为496℃,T10%为584℃。

Claims (10)

1.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如下重复结构单元:
Figure FDA0000264436061
式中代表二酐残基,
Figure FDA0000264436063
代表二胺残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重均分子量为5 000 ~500 000;优选为:10 000~10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共聚制备,二胺单体结构通式为,二酐单体结构通式为
Figure FDA00002644360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胺单体
Figure FDA0000264436066
为以下A-M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Figure FDA0000264436067
优选的,所述的二胺单体为A化合物或者A化合物与B-M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组合,或者B~G、I~M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或者B-M中的至少两种化合物的组合;进一步优选为A化合物或者A化合物与B-M中任意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组合;更进一步优选为A化合物或者A化合物与D化合物或者H化合物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胺单体中3,3’-二氨基-5,5’-双三氟甲基联苯的含量为0.01-100mol%,优选为0.1-60mol%,更进一步优选为0.1-50mo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酐单体
Figure FDA0000264436068
为以下A-Z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制备:
方法一:
第一步: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将二胺单体完全溶解于聚合反应瓶中,将二酐单体分批加入,机械搅拌下反应1-48小时,得到透明、粘稠状的聚酰胺酸溶液;
第二步:将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静置1-48小时待其中气泡消除后,在清洁的基板上涂膜,先在70~90℃下烘干1~3小时,再以20~50℃为一阶梯,升温到200~300℃,每一阶梯维持1-12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方法二:
第一步:将二胺单体与二酐单体溶于高沸点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回流反应1-48小时,冷却到后倒入醇中析出聚酰亚胺树脂,醇洗涤烘干得到聚酰亚胺树脂;
第二步:将聚酰亚胺树脂溶于有机溶剂中,在基板上涂膜,先在70~90℃下烘干1~3小时,再以20~50℃为一阶梯,升温到200-300℃,每一阶梯维持1-12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8.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方法一:
第一步: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将二胺单体完全溶解于聚合反应瓶中,将二酐单体分批加入,机械搅拌下反应1-48小时,得到透明、粘稠状的聚酰胺酸溶液;
第二步:将所得的聚酰胺酸溶液静置1-48小时待其中气泡消除后,在清洁的基板上涂膜,先在70~90℃下烘干1~3小时,再以20~50℃为一阶梯,升温到200~300℃,每一阶梯维持1-12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方法二:
第一步:将二胺单体与二酐单体溶于高沸点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回流反应1-48小时,冷却到后倒入醇中析出聚酰亚胺树脂,醇洗涤烘干得到聚酰亚胺树脂;
第二步:将聚酰亚胺树脂溶于有机溶剂中,在基板上涂膜,先在70~90℃下烘干1~3小时,再以20~50℃为一阶梯,升温到200-300℃,每一阶梯维持1-12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脱膜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所用的高沸点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间甲酚,对氯苯酚或苯甲酸;涂膜所用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间甲酚或四氢呋喃;所用的催化剂为异喹啉、喹啉、苯甲酸、乙酸酐或吡啶;所述的醇为乙醇或甲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一中所述聚酰胺酸溶液的固含量为10%-70%;方法二中将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的聚酰亚胺溶液的固含量为5%-70%。
CN201210567351.1A 2012-12-24 2012-12-24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044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7351.1A CN103044916B (zh) 2012-12-24 2012-12-24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7351.1A CN103044916B (zh) 2012-12-24 2012-12-24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4916A true CN103044916A (zh) 2013-04-17
CN103044916B CN103044916B (zh) 2015-05-27

Family

ID=4805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7351.1A Active CN103044916B (zh) 2012-12-24 2012-12-24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4916B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4814A (zh) * 2013-06-08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本征疏水性聚酰亚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55959A (zh) * 2014-01-22 2014-04-30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CN103772983A (zh) * 2014-01-24 2014-05-07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柔性导电聚酰亚胺薄膜
CN103772984A (zh) * 2014-01-24 2014-05-07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溶性高折射率聚酰亚胺薄膜
CN105182526A (zh) * 2015-09-02 2015-12-23 华南师范大学 聚酰亚胺柔性透明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电润湿显示器件
CN105242394A (zh) * 2015-09-02 2016-01-13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柔性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工艺
CN105295046A (zh) * 2015-11-02 2016-02-03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5556A (zh) * 2015-11-23 2016-03-23 安徽松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膜的生产工艺
CN107815109A (zh) * 2017-10-30 2018-03-20 苏州柔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聚酰亚胺(pi)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71000A1 (zh) * 2017-03-23 2018-09-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84231A (zh) * 2016-04-11 2018-11-23 河村产业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粉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1333A (zh) * 2017-07-14 2019-01-22 天津大学 一种高透明和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9456482A (zh) * 2018-11-22 2019-03-12 湖南工学院 含氟聚酰亚胺聚合物、制备方法及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US10316157B2 (en) 2017-03-23 2019-06-1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odified polyimide thin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606949A (zh) * 2019-08-16 2019-12-24 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和Cardo结构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70255A (ja) * 2018-10-31 2020-05-07 セイカ株式会社 ビス(アミノ又はニトロフェノキシ)ベンゼ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イミド
CN112048063A (zh) * 2020-09-04 2020-12-08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80093A (zh) * 2020-12-01 2021-03-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有酰胺和酰亚胺结构的二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703220A (zh) * 2018-08-07 2021-04-23 齐默尔根公司 光学透明的聚酰亚胺
WO2021100727A1 (ja) * 2019-11-18 2021-05-2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ポリイミドワニス及び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CN113121822A (zh) * 2020-01-15 2021-07-16 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292853A (zh) * 2015-04-17 2021-08-24 旭化成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6478402A (zh) * 2023-04-25 2023-07-25 安徽中科宇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热低膨胀的透明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682A (zh) * 2007-12-21 2008-06-1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7675A (zh) * 2012-08-19 2012-12-05 南京依麦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682A (zh) * 2007-12-21 2008-06-1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7675A (zh) * 2012-08-19 2012-12-05 南京依麦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RIAN C.AUMA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imides Based on New Fluorinated 3,3’-Diaminobiphenyl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A:POLYMER CHEMISTRY》, 31 December 1997 (1997-12-31), pages 2441 - 2451 *

Cited B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4814B (zh) * 2013-06-08 2015-12-0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本征疏水性聚酰亚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304814A (zh) * 2013-06-08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本征疏水性聚酰亚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55959A (zh) * 2014-01-22 2014-04-30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CN103755959B (zh) * 2014-01-22 2016-03-02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CN103772984A (zh) * 2014-01-24 2014-05-07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溶性高折射率聚酰亚胺薄膜
CN103772983B (zh) * 2014-01-24 2016-01-20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柔性导电聚酰亚胺薄膜
CN103772983A (zh) * 2014-01-24 2014-05-07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柔性导电聚酰亚胺薄膜
CN103772984B (zh) * 2014-01-24 2016-03-30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溶性高折射率聚酰亚胺薄膜
CN113292853A (zh) * 2015-04-17 2021-08-24 旭化成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92853B (zh) * 2015-04-17 2024-04-05 旭化成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82526A (zh) * 2015-09-02 2015-12-23 华南师范大学 聚酰亚胺柔性透明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电润湿显示器件
CN105242394A (zh) * 2015-09-02 2016-01-13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柔性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82526B (zh) * 2015-09-02 2018-03-09 华南师范大学 聚酰亚胺柔性透明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05295046A (zh) * 2015-11-02 2016-02-03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5556A (zh) * 2015-11-23 2016-03-23 安徽松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膜的生产工艺
CN108884231A (zh) * 2016-04-11 2018-11-23 河村产业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粉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783929B (zh) * 2016-04-11 2022-11-21 日商河村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聚醯亞胺粉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08884231B (zh) * 2016-04-11 2021-01-01 河村产业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粉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171000A1 (zh) * 2017-03-23 2018-09-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10316157B2 (en) 2017-03-23 2019-06-1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odified polyimide thin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251333A (zh) * 2017-07-14 2019-01-22 天津大学 一种高透明和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815109A (zh) * 2017-10-30 2018-03-20 苏州柔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聚酰亚胺(pi)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03220A (zh) * 2018-08-07 2021-04-23 齐默尔根公司 光学透明的聚酰亚胺
JP7315135B2 (ja) 2018-10-31 2023-07-26 セイカ株式会社 ビス(アミノ又はニトロフェノキシ)ベンゼ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イミド
JP2020070255A (ja) * 2018-10-31 2020-05-07 セイカ株式会社 ビス(アミノ又はニトロフェノキシ)ベンゼ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イミド
JP7390754B2 (ja) 2018-10-31 2023-12-04 セイカ株式会社 ビス(アミノ又はニトロフェノキシ)ベンゼ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イミド
CN109456482B (zh) * 2018-11-22 2020-05-12 湖南工学院 含氟聚酰亚胺聚合物、制备方法及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CN109456482A (zh) * 2018-11-22 2019-03-12 湖南工学院 含氟聚酰亚胺聚合物、制备方法及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CN110606949A (zh) * 2019-08-16 2019-12-24 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和Cardo结构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00727A1 (ja) * 2019-11-18 2021-05-2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ポリイミドワニス及び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CN114729122A (zh) * 2019-11-18 2022-07-0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清漆和聚酰亚胺薄膜
CN113121822A (zh) * 2020-01-15 2021-07-16 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048063A (zh) * 2020-09-04 2020-12-08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80093A (zh) * 2020-12-01 2021-03-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有酰胺和酰亚胺结构的二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478402A (zh) * 2023-04-25 2023-07-25 安徽中科宇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热低膨胀的透明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4916B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4916B (zh)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537315B (zh) 聚亞醯胺膜
CN102807675A (zh) 一种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7109B (zh) 聚酰胺酸溶液、利用其的透明聚酰亚胺树脂膜及透明基板
CN113412299B (zh) 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光学薄膜和显示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Hsiao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 (ether imide) s having ortho-linked aromatic units in the main chain
JP2018522105A (ja) ポリアミド−イミド前駆体、ポリアミド−イミド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含む表示素子
CN111117241B (zh) 高透明低膨胀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279131A1 (en) Polyimide film with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KR102502596B1 (ko)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복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름 및 전자 소자
H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soluble polyimides with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containing trifluoromethyl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
KR102050660B1 (ko) 폴리이미드의 제조방법
Zhang et al. Molecular desig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trinsically black polyimide film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good electrical properties
CN107459649A (zh) 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一种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romatic diamine and its polyimides containing asymmetric large side groups
Huang 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organosoluble and transparent polyimides containing bulky substituents and noncoplanar structures
Zhao et al. Novel polyfluorinated polyimides derived from α, α-bis (4-amino-3, 5-difluorophenyl) phenylmethane and aromatic dianhydride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Cheng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colourless polyimides containing pyridine
CN106832278A (zh) 一类高透明共聚型含氟聚酰亚胺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03364A (zh) 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和它们的衍生物、光学薄膜和显示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Zhao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osoluble polyfluorinated polyimides derived from 3, 3′, 5, 5′‐tetrafluoro‐4, 4′‐diaminodiphenylmethane and various aromatic dianhydrides
Tawade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etherimides containing multiple ether linkages and pendent pentadecyl chains
KR20140049382A (ko)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724992B2 (ja) ポリイミド系ブロック共重合体及びこれを含む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
TWI811915B (zh) 包括改良聚合程度的聚合物樹脂之光學膜以及包括其之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6

Address after: 210047 -153 168 Fang Shui Road,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atentee after: According to the Wuhan Ahmed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47 Nanjing -153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No. 168 Fang Shui Road, Liuh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Yimaide Photoelectric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00 No.999 Hi-tech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ccording to the Wuhan Ahmed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47 -153 168 Fang Shui Road,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According to the Wuhan Ahmed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