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991A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991A
CN102957991A CN2012102897826A CN201210289782A CN102957991A CN 102957991 A CN102957991 A CN 102957991A CN 2012102897826 A CN2012102897826 A CN 2012102897826A CN 201210289782 A CN201210289782 A CN 201210289782A CN 102957991 A CN102957991 A CN 102957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flux
speaker unit
central
flux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97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上隆久
池田绘美子
中下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7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5/00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6Arranging circuit leads; Relieving strain on circui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形成为环状的磁体;轭,具有插设在该磁体的中心的中心磁极部分;形成为环状的板,在连接到该磁体的状态下设置在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为筒状的绕线筒,在部分地安装在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上的状态下能够沿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运动;音圈,绕该绕线筒的外周表面缠绕,该音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该板和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之间形成的磁隙中;振动膜,其内周部分连接到该绕线筒,该振动膜随着该绕线筒的运动而振动;以及磁性流体,填充在该磁隙中。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扬声器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通过抑制磁隙中填充的磁性流体飞散而提供改善的声转换效率和改善的声音质量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某些扬声器装置具有环状磁体、带中心磁极部分的轭以及形成有磁性材料的板。绕绕线筒缠绕的音圈保持在中心磁极部分和板之间形成的磁隙中。在这样的扬声器装置中,当电流通过音圈时,绕线筒沿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运动,因此产生声音。
此外,某些上述扬声器装置具有形成为环状的弹性阻尼器。阻尼器的内周部分连接到绕线筒的外周表面,阻尼器的外周部分连接到用作壳体的框架。阻尼器具有在绕线筒运动时保持音圈在磁隙中而相同线圈不接触板的能力。
然而,阻尼器占据扬声器装置总重量的一定百分比。因此,扬声器装置因阻尼器而很重,因此抑制了绕线筒的运动且导致声转换效率降低。阻尼器例如占据扬声器装置总重量的约15%至20%。
为此,磁性流体填充在某些扬声器装置的给定部分中而不是采用阻尼器,因此减小了扬声器装置的重量且提供改善的声转换效率(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第1996-79886号公报(专利文件1)和特开第2003-32791号公报(专利文件2))。
在专利文件1描述的扬声器装置中,磁性流体填充在中心磁极部分和板之间形成的磁隙中,并且绕绕线筒缠绕的音圈保持在相同的磁隙中。
在专利文件2描述的扬声器装置中,轴连接到绕线筒的尖端侧设置的中心盖。轴的尖端通过套管插入中心磁极部分中形成的通孔中,且磁性流体填充在轴和套管之间。磁性流体填充在中心磁极部分中磁通密度最大的位置。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件1描述的扬声器装置中,音圈保持在磁隙中,且磁隙中填充有磁性流体。结果,在绕线筒运动时,磁性流体从磁隙飞散,因此导致磁隙中填充的磁性流体量的减少,并且妨碍声音的稳定产生。
此外,在专利文件1描述的扬声器装置中,磁性流体在绕线筒运动期间被搅拌,可能产生反常噪声且导致很差的声音质量。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件2描述的扬声器装置中,在绕线筒运动期间,磁性流体不容易从磁隙飞散,这是因为磁性流体填充在中心磁极部分中磁通密度最大的位置。
然而,因为提供了轴,所以扬声器装置很重,因此抑制了绕线筒的运动,并且导致声转换效率的降低。
此外,作为绕线筒运动期间轴运动的结果,磁性流体被搅拌,可能产生异常噪声。这可导致输出声音的失真,因此导致声音质量下降。
根据前述,希望解决上述问题且提供改善的声转换效率和改善的声音质量。
第一,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扬声器装置包括磁体、轭、板、绕线筒、音圈、振动膜和磁性流体。磁体形成为环状。轭具有插入磁体的中心的中心磁极部分。板形成为环状且在连接到磁体的状态下设置在轭的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侧。绕线筒形成筒状且在部分地配合在轭的中心磁极部分的状态下能够沿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运动。音圈绕绕线筒的外周表面缠绕,并且相同线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板和轭的中心磁极部分之间形成的磁隙中。振动膜的内周部分连接到绕线筒,并且随着绕线筒的运动而振动。磁性流体填充在磁隙中。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改变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上的磁力。
因此,在扬声器装置中,试图从磁隙飞散的磁性流体被形成磁场梯度的区域中的磁力吸引。
第二,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磁场梯度应形成为适合于通过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改变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上的磁力。
如果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改变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上的磁力,则这保证了试图从磁隙飞散的磁性流体被在形成磁场梯度的区域中的磁力吸引。
第三,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周向上的最低磁通密度应大于轴向上最高磁通密度的一半。
如果周向上的最低磁通密度大于轴向上最高磁通密度的一半,则这保证了试图从磁隙飞散的磁性流体容易被形成磁场梯度的区域中的磁力在周向上吸引。
第四,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磁性流体的饱和磁通量应为30mT至40mT,并且其粘度应为300cp或更小。
如果磁性流体的饱和磁通量为30mT至40mT,并且如果其粘度为300cp或更小,则这防止磁性流体飞散,并且保证绕线筒的运动不容易被磁性流体抑制。
第五,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应提供在板的内周表面或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
如果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板的内周表面或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则这使得易于在磁隙中形成磁场梯度。
第六,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应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
如果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则这保证了在这些部分之间的对称。
第七,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应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如果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则这使得易于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
第八,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应提供在板的内周表面和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每个上。
如果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板的内周表面和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每个上,则这使得易于在磁隙中形成磁场梯度而同时保证了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
第九,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应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
如果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则这保证了这些部分之间的对称。
第十,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板的内周表面上提供的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和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提供的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应在周向上交替。
如果板的内周表面上提供的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和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提供的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在周向上交替,则这保证了这些部分之间的对称。
第十一,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应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如果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则这使得易于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
第十二,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应提供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上。
如果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上,则这使得易于在中心磁极部分中形成磁场梯度。
第十三,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中心磁极部分从板沿轴向突出的尖端应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如果中心磁极部分从板沿轴向突出的尖端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则这提供了磁通量变化部分的简单构造。
第十四,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应形成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使得形成倾斜面的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如果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使得形成倾斜面的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则这使得易于加工磁通量变化部分。
第十五,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曲面应形成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使得形成曲面的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如果曲面形成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使得形成曲面的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则这保证了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
第十六,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应提供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上。
如果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上,则这使得易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而同时保证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
第十七,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应形成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每个的表面上,使得形成倾斜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如果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每个的表面上,使得形成倾斜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则这使得易于加工磁通量变化部分而同时保证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
第十八,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曲面应形成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每个的表面上,使得形成曲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如果曲面形成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每个的表面上,使得形成曲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则这保证了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
第十九,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多个引线应提供为连接到音圈,并且多个引线应相对于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如果多个引线提供为连接到音圈,并且多个引线相对于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则这抑制了绕线筒的滚动现象。
第二十,在扬声器装置中,优选多个引线应提供为连接到音圈,至少一个连接配线应提供为连接到绕线筒,并且多个引线和连接配线应相对于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如果多个引线提供为连接到音圈,至少一个连接配线提供为连接到绕线筒,并且多个引线和连接配线相对于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则这防止了绕线筒的滚动现象。
根据本技术的扬声器装置包括磁体、轭、板、绕线筒、音圈、振动膜和磁性流体。磁体形成为环状。轭具有插入磁体的中心的中心磁极部分。板形成为环状且在连接到磁体的状态下设置在轭的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侧。绕线筒形成为筒状且在部分地安装在轭的中心磁极部分上的状态下能够沿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运动。音圈绕绕线筒的外周表面缠绕,并且相同线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板和轭的中心磁极部分之间形成磁隙中。振动膜的内周部分连接到绕线筒,并且随着绕线筒的运动而振动。磁性流体填充在磁隙中。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改变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上的磁力。
因此,在绕线筒的运动期间,磁性流体不从磁隙飞散,并且磁隙中填充的磁性流体量不会下降。此外,磁性流体不被搅拌。这有助于改善声转换效率和改善声音质量。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改变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上的磁力。
这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声转换效率和进一步改善声音质量。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周向上的最低磁通密度大于轴向上的最高磁通密度的一半。
这保证了试图从磁隙飞散的磁性流体在绕线筒运动期间确实地保持在磁隙中,并确实防止磁性流体飞散。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磁性流体的饱和磁通量为30mT至40mT,并且其粘度为300cp或更小。
这防止磁性流体飞散,且保证绕线筒的运动不容易被磁性流体抑制,因此提供从扬声器装置输出的良好再现声音。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板的内周表面或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
这保证了板和中心磁极部分在结构上不复杂,因此除了实现结构简单外还有助于改善声转换效率和改善声音质量。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
这因磁通量变化部分的对称设置而提供了良好的磁平衡,因此允许绕线筒的平稳运动。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这使得易于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且保持扬声器装置的外径不变,因此有助于缩小扬声器装置的尺寸。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板的内周表面和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每个上。
这保证了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因此有助于改善设计自由度。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
这因磁通量变化部分的对称设置而提供良好的磁平衡,因此允许绕线筒的平稳运动。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板的内周表面上提供的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和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提供的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在周向上交替。
这因磁通量变化部分的对称设置而提供良好的磁平衡,因此允许绕线筒的平稳运动。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这使得易于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且保持扬声器装置的外径不变,因此有助于减小扬声器装置的尺寸。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上。
这保证了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结构不复杂,因此除了实现结构简单外还有助于改善声转换效率和改善声音质量。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中心磁极部分从板沿轴向突出的尖端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这使得易于提供磁通量变化部分。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倾斜面的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这使得易于加工磁通量变化部分,因此允许容易地形成磁场梯度。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曲面形成在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从而形成曲面的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这使得易于形成所希望的磁场梯度。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上。
这保证了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因此有助于改善设计自由度。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倾斜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这使得易于加工磁通量变化部分,因此允许容易地形成磁场梯度。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曲面形成在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的表面上,从而形成曲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
这使得易于形成所希望的磁场梯度。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引线提供为连接到音圈,并且多个引线相对于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这抑制了绕线筒的滚动现象,因此有助于改善输出声音的质量。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引线提供为连接到音圈。此外,至少一个连接配线提供为连接到绕线筒。此外,多个引线和连接配线相对于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这防止了绕线筒的滚动现象,因此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输出声音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至30一起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扬声器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并且是示出扬声器装置连接的框图;
图2是扬声器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扬声器装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示出磁性流体填充在磁隙中的放大前视图;
图5是示出在磁性流体填充在磁隙中的状态下具有三角形磁通量变化部分的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放大前视图;
图6是示出在磁性流体填充在磁隙中的状态下具有矩形磁通量变化部分且的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放大前视图;
图7是示出绕线筒和引线的放大前视图;
图8是示出在磁隙的周向上的磁通密度的图;
图9是示出在磁隙的轴向上的磁通密度的图;
图10是示出在绕线筒运动期间通过在周向上改变磁通密度一部分磁性流体被吸引到适合于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一侧的示意性放大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在绕线筒运动期间通过在轴向上改变磁通密度一部分磁性流体被吸引到适合于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一侧的示意性放大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关于具有阻尼器的现有技术扬声器装置以及没有阻尼器而其中填充有磁性流体的扬声器装置的频率和声压水平之间关系的测量数据的图;
图13是示出关于时间和频率之间关系的测量数据的图,用以描述适合于在周向上改变磁通密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的作用;
图14是示出关于时间和频率之间关系的测量数据的图,用以描述引线设置状态的作用;
图15与图16至18一起示出了适合于在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的修改示例,并且是示出第一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16是示出第二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三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18是示出第四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19与图20至25一起示出了适合于在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的修改示例,并且是示出第一修改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20是示出第二修改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21是示出第三修改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22是示出第四修改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23是示出第五修改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24是示出第六修改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25是示出第七修改示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26与图27至30一起示出了引线或其它配线相对于绕线筒的设置状态的修改示例,并且是示出第一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27是示出第二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28是示出第三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29是示出第四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以及
图30是示出第五修改示例的放大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扬声器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在下面给出的描述中,假设扬声器装置面向前方而示出了垂直、纵向和水平方向。
应当注意的是,为了方便起见示出了垂直、纵向和水平方向,并且本技术不受限于这些方向。
[总体构造]
扬声器装置1例如具有经由放大器60从音频信号输出部分50输出声音的输出能力,音频信号输出部分50例如为数字音乐播放器(DMP)或光盘播放器(参见图1)。
从音频信号输出部分50输出的声音由放大器60放大,并且从扬声器装置1输出。相同装置1输出与驱动电压或电流成比例的声音。
[扬声器装置的具体构造]
扬声器装置1具有用作壳体的框架2(参见图2和3)。相同装置1例如为适合于输出低音(low-pitched sound)的低音扬声器(woofer)。
框架2具有筒状部分3、接合部分4和连接部分5。筒状部分3大致形成为圆筒状。接合部分4从筒状部分3的前边缘向外突出。连接部分5从筒状部分3的后边缘向内突出。
多个连接孔3a形成在筒状部分3中,以在周向上彼此等距隔开。端子6在周向上彼此隔开180度的相反位置连接到筒状部分3。端子6提供为连接到放大器60的连接部分,每个端子都具有端子部6a。
由磁性材料制作的板7连接到框架2的连接部分5的后表面。板形成为薄的且大致为环状。例如,三个凹部形成在板7的内周表面上以在周向上彼此等距隔开。这些凹部分别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7a(参见图4)。磁通量变化部分7a的每个都形成为沿纵向方向延伸。磁通量变化部分7a的每个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大致为半圆。然而,磁通量变化部分7a可具有其它的横截面形状,例如三角形(参见图5)或矩形(参见图6)。
形成为环状的磁体8连接到板7的后表面(参见图2和3)。
轭(yoke)9连接到磁体8的后表面。轭9包括基础表面部分10和中心磁极部分11,它们彼此一体形成。基础表面部分10为盘状。中心磁极部分11从基础表面部分10的中心向前突出,并且例如具有圆柱形状。轭9的基础表面部分10的前表面连接到磁体8。
板7、磁体8和轭9在它们的中心轴对准的状态下结合在一起。轭9例如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端从板7向前突出。板7和中心磁极部分11之间的间隔形成为磁隙13(参见图3和4)。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端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2。
绕线筒(coil bobbin)14以绕线筒14能够在中心磁极部分11的轴向上运动的方式由轭9的中心磁极部分11支撑。绕线筒14形成圆筒状,并且音圈(voice coil)15绕绕线筒14的后侧的外周表面缠绕。至少部分音圈15设置在磁隙13中。作为音圈15位于磁隙13中的结果,板7、磁体8和轭9形成磁性回路。
磁性流体16填充在磁隙13中。相同流体16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将磁性物质微小颗粒分散在水中或油中而制备。磁性流体16的饱和磁通量为30mT至40mT,并且其粘度为300cp(厘泊)(=3Pa·s(帕斯卡-秒))或更小。
音圈15的每个端部通过引线17连接到端子6之一的端子部6a。引线17连接到绕线筒14且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参见图7)。引线17例如直线地设置。
应当注意的是,引线17的数量是任意的,只要有两个或更多个引线17。因此,可有三个或更多个引线17。
环状的振动膜(diaphragm)18设置在框架2的前端侧(参见图2和3)。振动膜18的外周边缘连接到框架2的接合部分4,并且其内周边缘连接到绕线筒14的前端。因此,当绕线筒14在轴向运动时,振动膜18以其外周部分为支点振动。
中心盖19连接到振动膜18的内周部分,并且绕线筒14由中心盖19从前面封闭。
在扬声器装置1中,磁通量变化部分7a形成在板7上,如上所述(参见图4)。板7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具有形成磁场梯度Sa的能力,磁场梯度Sa适合于通过改变磁隙在周向上的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16上的磁力(参见图8)。因此,填充在磁隙13中的磁性流体16保持在具有高磁通密度的区域中。在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7a的每个区域中,腔体13a形成在中心磁极部分11的外周表面和板7的内周表面之间(参见图4)。
图8是示出磁隙13在周向上的磁通密度的图。如图8所示,磁场梯度(倾斜部分)Sa由磁通量变化部分7a的每个形成在形成板7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之一的每个区域中。在这些区域中,磁力小于其它区域。磁场梯度Sa以这样的方式改变磁通密度:尽管有磁力,但是越靠近磁通量变化部分7a的中心,磁力越小。
此外,在扬声器装置1中,磁通量变化部分12形成在轭9的中心磁极部分11中,如上所述(参见图3)。中心磁极部分11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2具有形成磁场梯度Sb的能力,通过在轴向(即绕线筒14运动的方向)上改变磁通密度,磁场梯度Sb适合于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16上的磁力(参见图9)。
图9是示出轴向上磁通密度的图。如图9所示,磁场梯度(倾斜部分)Sb由磁通量变化部分12形成在形成中心磁极部分11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2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磁力小于与板7相对的区域中。磁场梯度Sb以这样的方式改变磁通密度:尽管有磁力,但是距板7越远,磁力越小。
应当注意的是,在扬声器装置1中,周向(参见图8)上的最小磁通密度Samin大于轴向上最高磁通密度Sbmax的一半的值Sbmid(参见图9)。
[扬声器装置的操作]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扬声器装置1中,当驱动电压或电流提供给音圈15时,磁性回路产生推力,允许绕线筒14沿纵向方向(轴向)运动。由于绕线筒14运动,振动膜18振动。此时,输出与电压或电流成比例的声音。就是说,输出从音频信号输出部分50输出且由放大器60放大的声音。
在声音输出期间,对磁隙13中填充的磁性流体16施加力而引起其随着绕线筒14运动而飞散。然而,在扬声器装置1中,适合于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16上的磁力的磁场梯度Sa由磁通量变化部分7a形成在周向上。此外,周向上的最小磁通密度Samin大于轴向上的最高磁通密度Sbmax的一半的值Sbmid。
因此,磁性流体16试图在轴向或周向上飞散的部分16a从腔体13a(即形成磁场梯度Sa的具有磁力的区域)被吸引到磁隙13,如图10所示,因此抑制了磁性流体飞散。
此外,磁通量16试图在轴向上飞散的部分16b从形成磁场梯度Sb的具有磁力的区域吸引到磁隙13,如图11所示,因此抑制了磁性流体飞散。
另外,在扬声器装置1中,引线17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地连接到绕线筒14,如上所述(参见图7)。因此,分隔约180度,即作用在大致相反方向上的张力由引线17施加给绕线筒14,使得旋转现象(rollingphenomenon),即导致绕线筒14在轴倒下的方向上倾斜的现象,不容易发生。
[关于扬声器装置的测量数据]
下面,将描述关于扬声器装置1的测量数据(参见图12至14)。
首先描述声压水平的测量数据(参见图12)。图12是示出关于具有阻尼器的现有技术扬声器装置和没有阻尼器且其中填充有磁性流体16的扬声器装置1的频率和声压水平之间关系的测量数据的图。
如图12所示,没有阻尼器且磁性流体16填充在其中的扬声器装置1提供增强的声转换效率,因此在声压水平上提供约2.1dB的改善。作为改善声压水平的各因素当中,首先是减少阻尼器对绕线筒14的运动的抑制,其次是由于没有阻尼器可通过减少扬声器装置1的重量而改善声转换效率,第三是由于没有阻尼器而不需要连接阻尼器的部分,作为减小绕线筒14尺寸的结果,可通过减小扬声器装置1的重量而改善声转换效率。
接下来,描述在存在和不存在磁通量变化部分的情况下关于发生异常噪声的测量数据(参见图13)。图13上部的示意图是示出测量数据的图,该图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扬声器装置的时间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尽管其中填充有磁性流体16,但是扬声器装置没有适合于在周向上改变磁通密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图13下部的示意图是示出测量数据的图,该图显示了扬声器装置1的时间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相同装置1具有填充在磁隙中的磁性流体,并且具有形成其中的适合于在周向上改变磁通密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
如图13所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扬声器装置中,在绕线筒的运动期间,磁性流体被音圈搅拌,因此产生异常噪声(见顶部的示意图中用虚线画出的圆内),其扭曲了输出声音(再现声音)。
另一方面,在其中形成有磁通量变化部分7a的扬声器装置1中,磁性流体16保持在腔体13a之外的区域中,因此限制了绕线筒运动期间磁性流体16流动的区域。这使得磁性流体的搅拌难以发生,因此使其难以产生扭曲输出声音的异常噪声(见底部的示意图中用虚线画出的圆内)。因此,通过在板7上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7a,能够抑制磁性流体16的搅拌,因此有助于改善输出声音的质量。
接下来,描述有关依赖于引线设置状态的异常噪声发生的测量数据(参见图14)。图14中顶部的示意图示出了测量数据的图,该图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扬声器装置的时间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扬声器装置具有在相同的方向上连接到绕线筒的两个引线。图14中下部的示意图是示出测量数据的图,该图显示了扬声器装置1的时间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相同装置1具有三个连接到绕线筒14的引线17,并且设置为在周向上彼此分隔120度。
如图14所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两个引线在相同的方向上连接到绕线筒的扬声器装置中,在绕线筒运动期间,张力在相同的方向上施加到绕线筒,因此导致滚动现象且产生扭曲输出声音的异常噪声(见顶部示意图中的虚线画出的椭圆内)。
另一方面,在具有三个引线17以对称的方式连接的扬声器装置1中,在绕线筒14运动期间,相同大小的张力在相同的方向上由引线17施加到绕线筒14,因此消除了滚动现象,并且使得扭曲输出声音的异常噪声难以产生(见底部示意图中的虚线画出的椭圆内)。因此,通过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引线17可抑制滚动现象,因此有助于改善输出声音的质量。
[修改示例1]
下面,描述磁通量变化部分的修改示例,其适合于在轭的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参见图15至18)。
应当注意的是,如下所示根据修改示例的磁通量变化部分形成在板或轭的中心磁极部分上。在下面给出的描述中,将仅描述与板7和中心磁极部分11的差别。与上述扬声器装置1类似的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第一修改示例>
例如,六个凹部形成在板7的内周表面上,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根据第一修改示例,这些凹部的每个都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7a(参见图15)。磁通量变化部分7a的每个都形成为沿纵向方向延伸。
应当注意的是,磁通量变化部分7a的数量是任意的。因此,可有两个或更少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作为选择,可有四个或更多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
此外,磁通量变化部分7a每个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形状例如大致为半圆。然而,磁通量变化部分7a可具有诸如三角形或矩形的其它截面形状。
<第二修改示例>
例如,三个凹部形成在中心磁极部分11A的外周表面上,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根据第二修改示例,这些凹部的每个都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1a(参见图16)。磁通量变化部分11a的每个都形成为沿纵向方向延伸。没有磁通量变化部分形成在板7B上。
磁通量变化部分11a每个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形状例如都大致为半圆。然而,磁通量变化部分11a可具有诸如三角形或矩形的其它截面形状。
<第三修改示例>
例如,六个凹部形成在中心磁极部分11B的外周表面上,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根据第三修改示例,这些凹部的每个都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1a(参见图17)。磁通量变化部分11a的每个都形成为沿纵向方向延伸。没有磁通量变化部分形成在板7B上。
应当注意的是,磁通量变化部分11a的数量是任意的。因此,可有两个或更少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1a。作为选择,可有四个或更多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1a。
此外,磁通量变化部分11a每个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形状例如大致为半圆。然而,磁通量变化部分11a可具有诸如三角形或矩形的其它截面形状。
<第四修改示例>
在第四修改示例中,板7和中心磁极部分11A结合使用以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磁通量变化部分7a提供为形成在周向上且彼此等距分隔。另外,磁通量变化部分11a提供为形成在周向上且彼此等距分隔(参见图18)。磁通量变化部分7a和11a在周向上交替。
应当注意的是,磁通量变化部分7a或11a的数量是任意的。因此,可有两个或更少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或11a。作为选择,可有四个或更多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或11a。
此外,磁通量变化部分7a和11a每个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形状例如大致为半圆。然而,磁通量变化部分7a和11a可具有诸如三角形或矩形的其它截面形状。
如上所述,磁通量变化部分7a和11a分别形成在板7和中心磁极部分11A上。这保证了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因此有助于改善设计自由度。
此外,板7上形成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和中心磁极部分11A上形成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1a在周向交替。由于磁通量变化部分7a和11a的对称设置,这提供了良好的磁平衡,因此允许绕线筒14的平稳运动。
[适合于在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的结论]
如上所述,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7a或11a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由于磁通量变化部分7a或11a的对称设置而提供了良好的磁平衡,因此允许绕线筒14的平稳运动。
此外,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7a和11a。这使其易于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7a和11a,并且保持扬声器装置1的外径不变,因此有助于减小扬声器装置1的尺寸。
[修改示例2]
接下来,描述磁通量变化部分的修改示例,其适合于在轭的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参见图19至25)。
应当注意的是,如下所示根据修改示例的磁通量变化部分形成在板或轭的中心磁极部分上。在下面给出的描述中,仅描述与板7和中心磁极部分11的差别。与上述扬声器装置1类似的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第一修改示例>
轭9A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中心磁极部分11A的前端从板7向前突出。根据第一修改示例,中心磁极部分11A的前端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2A(参见图19)。磁通量变化部分12A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其直径朝着前面而减小。其外周表面为倾斜面12a。
<第二修改示例>
轭9B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中心磁极部分11B的前端从板7向前突出。根据第二修改示例,中心磁极部分11B的前端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2B(参见图20)。磁通量变化部分12B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其直径朝着前面而减小。其外周表面为曲面12b。
<第三修改示例>
轭9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表面设置在板7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参见图21)。因此,板7的前端位于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表面的前侧。根据第三修改示例,板7的前端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2C。
<第四修改示例>
轭9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边缘位于板7D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参见图22)。因此,板7D的前端位于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表面的前侧。根据第四修改示例,板7D的前端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2D。磁通量变化部分12D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其直径朝着前面而减小。其内周表面为倾斜面12d。
<第五修改示例>
轭9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边缘位于板7E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参见图23)。因此,板7E的前端位于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表面的前侧。根据第五修改示例,板7E的前端提供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2E。磁通量变化部分12E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其直径朝着前面而减小。其内周表面为曲面12e。
<第六修改示例>
在第六修改示例中,轭9A和板7D结合使用以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中心磁极部分11A的前表面与板7D的前表面位于相同的平面上。提供磁通量变化部分12A和12D(参见图24)。
<第七修改示例>
在第七修改示例中,轭9B和板7E结合使用以形成磁通量变化部分。中心磁极部分11B的前表面与板7E的前表面位于相同的平面上。提供磁通量变化部分12B和12E(参见图25)。
如第六和第七修改示例中,如果磁通量变化部分12A和12B分别提供在中心磁极部分11A和11B上,并且如果磁通量变化部分12D和12E分别提供在板7D和7E上,这保证了改变磁通密度的较高自由度,因此有助于改善设计的自由度。
[适合于在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的结论]
如在上述的第一、第四或第六修改示例中,如果形成倾斜面12a或12d,并且如果具有倾斜面12a或12d的部分用作磁通量变化部分12A或12D,这使得易于加工磁通量变化部分12A或12D且形成磁场梯度。
此外,如在上述的第二、第五或第七修改示例中,如果形成曲面12b或12e,并且如果具有曲面12b或12e的部分用作磁通量变化部分12B或12E,这使得易于形成所希望的磁场梯度。
[修改示例3]
接下来,描述引线或其它配线相对于绕线筒的设置状态的修改示例(参见图26至30)。
应当注意的是,在下面给出的修改示例中仅描述引线或其它配线。引线或其它配线要连接到的音圈所缠绕的绕线筒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第一修改示例>
在第一修改示例中,两个引线17连接到绕线筒14同时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并且引线17设置为曲线形式(参见图26)。应当注意的是,可提供三个或更多个引线17,只要它们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
<第二修改示例>
在第二修改示例中,两个引线17和连接配线20连接到绕线筒14同时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并且引线17和连接配线20以直线形式设置(参见图27)。
连接配线20例如用与引线17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其端部连接到框架2和绕线筒14。应当注意的是,连接配线20与引线17一样可具有给音圈15提供电流的能力。
<第三修改示例>
在第三修改示例中,两个引线17和一个连接配线20连接到绕线筒14同时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并且引线17和连接配线20设置为曲线形式(参见图28)。
连接配线20例如用与引线17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其端部连接到框架2和绕线筒14。应当注意的是,连接配线20与引线17一样可具有给音圈15提供电流的能力。
<第四修改示例>
在第四修改示例中,两个引线17和两个连接配线20连接到绕线筒14同时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并且引线17和连接配线20设置为直线形式(参见图29)。
连接配线20例如用与引线17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它们的端部连接到框架2和绕线筒14。应当注意的是,连接配线20与引线17一样可具有给音圈15提供电流的能力。此外,可提供三个或更多个连接配线20,只要它们和引线17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
<第五修改示例>
在第五修改示例中,两个引线17和两个连接配线20连接到绕线筒14同时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并且引线17和连接配线20设置为曲线形式(参见图30)。
连接配线20例如用与引线17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其端部连接到框架2和绕线筒14。应当注意的是,连接配线20与引线17一样可具有给音圈15提供电流的能力。此外,可提供三个或更多个连接配线20,只要它们和引线17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
如在第二至第五修改示例中,如果两个引线17和至少一个连接配线20相对于绕线筒14的中心轴P对称设置,这防止了绕线筒的滚动现象,因此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输出声音的质量。
[结论]
如上所述,在扬声器装置1中,磁性流体16填充在磁隙13中。同时,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在中心磁极部分11的周向上改变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16上的磁力。
因此,在绕线筒14的运动期间,磁性流体16不会从磁隙13飞散,并且磁隙13中填充的磁性流体16的量不会下降。此外,磁性流体16不被搅拌。这有助于改善声转换效率和改善声音质量。
此外,磁场梯度还形成为适合于通过在中心磁极部分11的轴向上改变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磁性流体16上的磁力。这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声转换效率和进一步改善声音质量。
另外,周向上的最小磁通密度Samin大于轴向上的最高磁通密度Sbmax的一半。这保证了试图飞散的磁性流体16确实从腔体13a被吸引到磁隙13,并且保持在相同的间隙13中,确实防止了磁性流体16的飞散。
另外,磁性流体16的饱和磁通量为30mT至40mT,并且其粘度为300cp或更小。这防止了磁性流体飞散,并且保证绕线筒14的运动不被磁性流体16抑制,因此提供从扬声器装置1输出的良好再现声音。
应当注意的是,如果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11A或11B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7a或11a形成在板7或7A的内周表面或者中心磁极部分11A或11B的外周表面上,这保证了板7或7A以及中心磁极部分11A或11B在结构上不复杂,因此除了实现结构简单外还有助于改善声转换效率和改善声音质量。
此外,如果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11、11A或11B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2、12A或12B提供在中心磁极部分11、11A或11B上,或者如果适合于在中心磁极部分11、11A或11B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2C、12D或12E提供在板7、7D或7E上,这保证了板7、7D或7E或者中心磁极部分11、11A或11B在结构上不复杂,因此除了实现结构简单外还有助于改善声转换效率和改善声音质量。
另外,如果磁通量变化部分12、12A、12B、12C、12D或12E以中心磁极部分11、11A或11B的前端从板7在轴向上突出或者中心磁极部分11的前表面设置在板7、7D或7E的前表面的后侧的方式提供,这使得易于提供磁通量变化部分12、12A、12B、12C、12D或12E。
[本技术]
应当注意的是,本技术可具有下面的构造。
(1)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
形成为环状的磁体;
轭,具有插设在该磁体的中心的中心磁极部分;
形成为环状的板,在连接到该磁体的状态下设置在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侧;
形成为筒状的绕线筒,在部分地安装在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上的状态下能够沿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运动;
音圈,绕该绕线筒的外周表面缠绕,该音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该板和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之间形成的磁隙中;
振动膜,其内周部分连接到该绕线筒,该振动膜随着该绕线筒的运动而振动;以及
磁性流体,填充在该磁隙中,其中
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改变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的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该磁性流体上的磁力。
(2)特征1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改变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的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该磁性流体上的磁力。
(3)特征1或2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该周向上的最低磁通密度大于该轴向上的最高磁通密度的一半。
(4)特征1至3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该磁性流体的饱和磁通量为30mT至40mT,且其粘度为300cp或更小。
(5)特征1至4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适合于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该板的内周表面上或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
(6)特征1至5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
(7)特征1至6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8)特征1至7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适合于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该板的内周表面和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每个上。
(9)特征8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
(10)特征9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该板的内周表面上提供的该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和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提供的该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在周向上交替。
(11)特征8或9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2)特征2至10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适合于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该板上或该中心磁极部分上。
(13)特征12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该中心磁极部分从该板沿轴向突出的尖端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4)特征12或13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该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该倾斜面的区域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5)特征12至14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曲面形成在该板或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该曲面的区域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6)特征2至15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适合于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该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上。
(17)特征16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该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该倾斜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8)特征16或17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曲面形成在该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该曲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9)特征1至18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多个引线提供为连接到该音圈,并且
该多个引线相对于该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地设置。
(20)特征1至19任何一项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多个引线提供为连接到该音圈,
至少一个连接配线提供为连接到该绕线筒,且
该多个引线和连接配线相对于该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地设置。
优选实施例中示出的每个部分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仅为实施本技术的示例,不应解释为限制本技术的技术范围。
本申请包含2011年8月22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1-180875中公开的相关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结合、部分结合和替换。

Claims (20)

1.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
形成为环状的磁体;
轭,具有插设在该磁体的中心的中心磁极部分;
形成为环状的板,在连接到该磁体的状态下设置在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侧;
形成为筒状的绕线筒,在部分地安装在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上的状态下能够沿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运动;
音圈,绕该绕线筒的外周表面缠绕,该音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该板和该轭的该中心磁极部分之间形成的磁隙中;
振动膜,其内周部分连接到该绕线筒,该振动膜随着该绕线筒的运动而振动;以及
磁性流体,填充在该磁隙中,其中
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改变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的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该磁性流体上的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磁场梯度形成为适合于通过改变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的磁通密度而改变作用在该磁性流体上的磁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该周向上的最低磁通密度大于该轴向上的最高磁通密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该磁性流体的饱和磁通量为30mT至40mT,且其粘度为300cp或更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适合于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该板的内周表面上或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适合于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周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该板的内周表面和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的每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为在周向上彼此等距分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该板的内周表面上提供的该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和该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提供的该多个磁通量变化部分在周向上交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形成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适合于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该板上或该中心磁极部分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该中心磁极部分的从该板沿轴向突出的尖端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该板或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该倾斜面的区域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曲面形成在该板或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该曲面的区域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适合于在该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形成磁场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提供在该板和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在该板和该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该倾斜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曲面形成在该板和该中心磁极部分的每个的表面上,从而形成该曲面的每个区域提供为该磁通量变化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多个引线提供为连接到该音圈,并且
该多个引线相对于该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地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多个引线提供为连接到该音圈,
至少一个连接配线提供为连接到该绕线筒,且
该多个引线和该连接配线相对于该绕线筒的中心轴对称地设置。
CN2012102897826A 2011-08-22 2012-08-15 扬声器装置 Pending CN1029579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0875A JP5751090B2 (ja) 2011-08-22 2011-08-22 スピーカー装置
JP2011-180875 2011-08-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991A true CN102957991A (zh) 2013-03-06

Family

ID=4679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97826A Pending CN102957991A (zh) 2011-08-22 2012-08-15 扬声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798309B2 (zh)
EP (1) EP2563042B1 (zh)
JP (1) JP5751090B2 (zh)
CN (1) CN102957991A (zh)
BR (1) BR102012020497A2 (zh)
RU (1) RU2595649C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0152A (zh) * 2014-01-28 2016-08-10 索尼公司 扬声器设备
WO2018119895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奥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磁路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微型扬声器
CN110235452A (zh) * 2017-02-06 2019-09-13 索尼公司 扬声器振动板和扬声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1090B2 (ja) * 2011-08-22 2015-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装置
US9131304B2 (en) 2012-06-20 2015-09-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oudspeaker and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JP6044568B2 (ja) * 2014-03-11 2016-1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オーディオ信号処理方法
US9794666B1 (en) 2016-06-14 2017-10-17 Bose Corporation Miniature voice coil having helical lead-out for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10375495B2 (en) 2017-03-29 2019-08-06 Bos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including a miniature voice coil
US10425756B2 (en) 2017-03-29 2019-09-24 Bos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including a miniature voice coil
RU2746441C1 (ru) 2020-06-02 2021-04-14 Сотис АГ Громковоритель
CN111901735B (zh) * 2020-09-30 2020-12-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及包括该发声器的电子产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394A (ja) * 1992-06-25 1994-01-21 Sony Corp スピーカ
CN1418449A (zh) * 2001-02-13 2003-05-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CN1620193A (zh) * 2003-11-17 2005-05-25 索尼株式会社 扬声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43427A1 (de) * 1971-09-04 1973-04-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Lautsprecher
JPS5838712Y2 (ja) * 1979-03-16 1983-09-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動電型スピ−カ
JPS59152797A (ja) 1983-02-18 1984-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カ用磁気回路
JPS62186594A (ja) 1986-02-12 1987-08-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多層印刷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2638435B2 (ja) 1993-07-23 1997-08-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
US5461677A (en) * 1993-09-16 1995-10-24 Ferrofluidics Corporation Loudspeaker
JPH0879886A (ja) * 1994-09-07 1996-03-22 Onkyo Corp ダンパレススピーカ
US6993147B2 (en) * 2000-08-14 2006-01-31 Guenther Godehard A Low cost broad range loudspeaker and system
JP2002142291A (ja) * 2000-08-22 2002-05-17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スピーカ
JP4604415B2 (ja) 2001-07-19 2011-0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2003274485A (ja) 2002-03-19 2003-09-26 Sony Corp スピーカー製造方法及びスピーカー
US7142685B2 (en) * 2003-08-27 2006-11-28 Dei Headquarters, Inc. Adjustable loudspeaker
JP2006005852A (ja) 2004-06-21 2006-01-0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ー装置
US20070237353A1 (en) * 2006-04-10 2007-10-11 Stiles Enrique M Magnetically tapered air gap for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US8638976B2 (en) * 2007-07-31 2014-01-28 Pioneer Corporation Speaker device
JP4431623B2 (ja) 2008-08-22 2010-03-17 浩一郎 秋元 スピーカー及び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
JP5467350B2 (ja) 2010-03-02 2014-04-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
JP5751090B2 (ja) * 2011-08-22 2015-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394A (ja) * 1992-06-25 1994-01-21 Sony Corp スピーカ
CN1418449A (zh) * 2001-02-13 2003-05-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
CN101106838A (zh) * 2001-02-13 2008-01-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性流体的保持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扬声器
CN1620193A (zh) * 2003-11-17 2005-05-25 索尼株式会社 扬声器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0152A (zh) * 2014-01-28 2016-08-10 索尼公司 扬声器设备
CN105850152B (zh) * 2014-01-28 2019-11-01 索尼公司 扬声器设备
WO2018119895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奥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磁路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微型扬声器
CN110235452A (zh) * 2017-02-06 2019-09-13 索尼公司 扬声器振动板和扬声器装置
CN110235452B (zh) * 2017-02-06 2021-12-24 索尼公司 扬声器振动板和扬声器装置
US11350216B2 (en) 2017-02-06 2022-05-31 Sony Corporation Speaker diaphragm and speaker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51090B2 (ja) 2015-07-22
US8798309B2 (en) 2014-08-05
EP2563042B1 (en) 2016-08-03
RU2012134921A (ru) 2014-02-20
BR102012020497A2 (pt) 2013-11-26
JP2013046112A (ja) 2013-03-04
EP2563042A1 (en) 2013-02-27
RU2595649C2 (ru) 2016-08-27
US9462392B2 (en) 2016-10-04
US20130051605A1 (en) 2013-02-28
US20140314267A1 (en)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7991A (zh) 扬声器装置
JP3984397B2 (ja) スピーカ
US8693723B2 (en) Single magnet coaxial loudspeaker
JP3625233B2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JP2007221787A (ja) オーディオスピーカ及び振動システムをオーディオスピーカの駆動ユニットに組み込む方法
US10111007B2 (en) Speaker device
KR102277889B1 (ko) 초박형 2웨이 스피커
CN1620193B (zh) 扬声器设备
JP4000793B2 (ja) 角形スピーカ
JP2023540061A (ja) 単一の永久磁石と1つまたはそれより多くのボイスコイルとによって駆動されるフラットスピーカー
US20070286439A1 (en) Loudspeaker driver
KR100736700B1 (ko) 저음재생 효율극대화와 왜율 특성개선을 위한 내,외장용 슬림스피커
KR200359898Y1 (ko) 양방향 스피커
JPH0614394A (ja) スピーカ
KR100665716B1 (ko) 스피커
CN219612023U (zh) 扬声器单体
CN219499533U (zh) 扬声器单体
JPS60259100A (ja) 隔離独立複数流体支持振動装置
KR20010089034A (ko) 두 개 이상의 자극공을 갖는 자기회로로 작동되는 스피커
JP2003179995A (ja) スピーカの磁気回路
JP3195516B2 (ja) 反発磁気回路型スピーカ
JP2002354580A (ja) スピーカの磁気回路
JPH09163494A (ja) 動電型スピーカ
KR20080088770A (ko) 동축 스피커
JPH11298995A (ja) 同軸型スピー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