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5452A - 扬声器振动板和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振动板和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35452A CN110235452A CN201780085040.2A CN201780085040A CN110235452A CN 110235452 A CN110235452 A CN 110235452A CN 201780085040 A CN201780085040 A CN 201780085040A CN 110235452 A CN110235452 A CN 1102354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vibration plate
- plane vibration
- air flue
- pol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04R7/06—Plane diaphrag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ctions or layers
- H04R7/10—Plane diaphrag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ctions or layers comprising superposed layers in contac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5—Arrangements for fixing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e.g. in a box, furni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2—Cool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扬声器装置,其包含:磁路,其包括环状形成的磁铁、磁轭和极片,所述磁轭包括底面部分和从所述底面部分突出的中心磁极部分,在被插入所述磁铁的中心部分的状态下布置所述中心磁极部分,所述极片环状地形成并且在被附接至所述磁铁的状态下布置在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侧;音圈骨架,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其一部分被配合至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状态下在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可位移;音圈,其旋绕在所述音圈骨架的外周表面上,其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极片和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之间的磁隙中;和振动板,其连接至所述音圈骨架并且被致使伴随所述音圈骨架的位移而振动,其中形成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从所述振动板的背表面侧通向所述磁路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空气通路形成在所述磁路的所述下表面上并且将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和所述磁路的一侧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薄显示器的扬声器装置中的扬声器振动板和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薄型显示器被用作电视接收机的情况下,期望作为音频再现装置的扬声器装置具有薄型结构。一种使扬声器装置薄型化的方法是使用平面振动板,而不是锥形振动板。例如,下列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各自描述了使用平面振动板的扬声器装置。
进一步地,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其中磁隙填充有磁性流体以清除弹波的必要的扬声器装置。通过忽略弹波,可以将扬声器装置薄型化。
引用目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2011-10107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2010-226700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2010-063080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1989-027399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2013-04611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描述了关于包括平面振动板的电动扩音器的结构。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结构中,存在因为不能抑制振动板的共振模式而声压频率特性的峰谷较大的问题。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结构,其中平面振动板由多个矩形音圈驱动以实现平面频率特性。在这一构造中,用于驱动振动板的整个表面的多个音圈是必需的,这增加了振动系统的重量并且减低了再现效率。进一步地,对于一个音圈来说磁路是必需的,这使得结构复杂化。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细长形轨道式音圈布置在平行四边形平面振动板的对角线上以抑制频率特性的峰谷。该内容仅对应于特定的平行四边形,存在振动板形状没有自由度的问题。
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矩形平面振动板由音圈顶部的截头圆锥形驱动锥来驱动以实现平面频率特性。然而,该内容是降低矩形平面振动板的第一共振模式,而且对于宽频带的效果是较低的。进一步地,由于信号通过截头圆锥形驱动锥来传送,所以由于传递损失造成的性能退化是较大的。进一步地,专利文献5旨在抑制填充的磁性流体的分散,对于薄型化是不足够的。
所以,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振动板以及扬声器装置,该扬声器振动板即使是平面振动板也能够减小由于分割振动引起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峰谷以实现平面特性,并且与现有的相比可以通过将振动板的背表面上的压力释放至外部圆周方向而不是扬声器的后方而进行薄型化。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技术是一种扬声器振动板,其包括:第一平面振动板;以及第二平面振动板,其结合至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的背面,所述第二平面振动板具有比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更小的面积并且由物理性质不同于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的材料形成。
进一步地,本技术是一种扬声器装置,其包括:
磁路,其包括环状形成的磁铁、磁轭和极片,所述磁轭包括底面部分和从所述底面部分突出的中心磁极部分,在被插入所述磁铁的中心部分的状态下布置所述中心磁极部分,所述极片环状地形成并且在被附接至所述磁铁的状态下布置在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侧;
音圈骨架,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其一部分被配合至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状态下在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可位移;
音圈,其旋绕在所述音圈骨架的外周表面上,其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极片和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之间的磁隙中;和
振动板,其连接至所述音圈骨架并且被致使伴随所述音圈骨架的位移而振动,其中
形成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从所述振动板的背表面侧通向所述磁路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空气通路形成在所述磁路的所述下表面上并且将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和所述磁路的一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本技术能够通过将两个平面振动板结合在一起而实现平面声压频率特性。进一步地,通过将振动板的背表面上的压力释放至外部圆周方向而不是扬声器的后方,可以实现薄型化。应注意,这里描述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是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效果或与此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2]图2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图3是扬声器振动板的平面图、分解图和侧视图。
[图4]图4的部分A和B各自是示出填充有磁性流体的磁隙的放大前视图。
[图5]图5是示出磁隙的沿圆周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图表。
[图6]图6是示出磁隙的轴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图表。
[图7]图7的部分A和B分别是磁轭的示例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图8]图8是扬声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9]图9的部分A和B分别是本技术的另一示例的剖视图和磁轭的底视图。
[图10]图10的部分A和B分别是现有扬声器装置的剖视图和磁轭的底视图。
[图11]图11的部分A和B各自是示出声压频率特性和阻抗特性的图表。
[图12]图12是示出扬声器振动板的形状的多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3]图13是示出扬声器振动板的形状的多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4]图14是示出扬声器振动板的形状的多个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等。请注意,将以下列顺序进行描述。
<1.实施方式>
<2.变型实施例>
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等等是本技术的有利具体实施例,并且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等等。
进一步地,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避免说明复杂,仅用参考符号表示结构的一部分,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简化了结构的一部分。
<1.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将多个扬声器101L和101R分别并入薄型平板电视装置102的左右边框中。扬声器101L和101R的每一个的厚度被设计为小于薄型平板电视装置102的厚度。该多个扬声器101L和101R各自包括高频扬声器、低音扬声器和亚低音扬声器。例如,低音扬声器和亚低音扬声器各自配置为使用磁性流体。本技术适用于低音扬声器和亚低音扬声器。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的剖视图。扬声器装置1包括平面扬声器振动板。扬声器振动板具有两层结构,其中两个平面振动板2和3结合在一起,如图3的部分A、B和C所示。在扬声器装置的前表面侧(声波辐射侧),例如,布置大体上正方形的平面振动板2。将振动板3结合至平面振动板2的背表面,该振动板3由不同于平面振动板2的材料形成并且具有比平面振动板2更小的面积。振动板3具有例如八边形的形状。请注意,以下将描述将平面振动板2和3结合在一起的扬声器振动板的细节。
将边缘4附接至平面振动板2的外周上,并且将扬声器振动板经由边缘4附接至框架6。在平面振动板3的中心处形成有圆形凹部,并且在凹部周围形成有梯级5。将音圈骨架7的端部结合至梯级5。
将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极片8附接至框架6。极片8形成为薄型并且大体上环形的形状。将环状形成的磁铁9附接至极片8的后表面。将磁轭10附接至磁铁9的后表面。
通过整体地形成圆盘形基面部分11和从基面部分11的中心部分突出的中心磁极部分12而形成磁轭10,并且中心磁极部分12形成为例如圆柱形。请注意,在一些情况下,基面部分11和中心磁极部分12可以分别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基面部分11的极片称为背板。磁轭10的基面部分11的前表面附接至磁铁9的后表面。由非磁性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和铝形成的外壳21的背板的内表面非常接近于磁轭10的基面部分11的背表面或与其紧密接触。外壳21经由框架6支撑扬声器装置1。
极片8、磁铁9和磁轭10在中心轴匹配的状态下结合在一起。在例如添加至中心磁极部分12的前端表面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3从极片8突出的状态下布置磁轭10,极片8和中心磁极部分12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磁隙14。
音圈骨架7由磁轭10的中心磁极部分12支撑,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即,中心磁极部分12的轴向上,是可位移的(可移动的)。音圈骨架7形成为圆筒状,音圈15旋绕在音圈骨架7的后端侧上的外周表面周围。音圈15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磁隙14中。音圈15布置在磁隙14中,因此,极片8、磁铁9、磁轭10和音圈15构成磁路。
磁隙14填充有磁性流体。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将磁性微粒分散在水中或油中来制备磁性流体16,其饱和磁通量为例如30mT(毫伏特斯拉)至40mT,其粘度不超过300cP(厘泊)(=0.3Pas(帕斯卡·秒))。
如图4的部分A所示,例如,三个凹部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在极片8的内周表面上分隔,这些凹部形成作为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各自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垂直于轴向的大体上半圆形的横截面形状。然而,例如,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具有垂直于轴向的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和矩形的横截面形状。请注意,磁通量变化部分8a的数量是任意的,可以不超过两个或者不小于四个。
图4的部分B示出了变型实施例,例如三个凹部在沿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在中心磁极部分12A的外周表面上分隔形成。这些凹部形成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2a、12a和12a。请注意,磁通量变化部分8a可以形成在极片8的内周表面上,磁通量变化部分12a可以形成在中心磁极部分12A的外周表面上。
如上所述,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形成在极片8上(参见图4的部分A)。极片8的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具有形成磁力梯度Sa、Sa、...的功能,其改变圆周方向上的磁隙14的磁通量密度,以改变磁性流体16上的磁力(参见图5)。所以,填充在磁隙14中的磁性流体16被保持在磁通量密度高的部分,在形成有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的部分在中心磁极部分12的外周表面和极片8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14a、14a和14a。
图5是示出了在磁隙14的沿圆周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图表。如图5所示,在形成有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的极片8的部分中,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形成磁力梯度(倾斜部分)Sa、Sa,并且磁力小于其他的部分。磁力梯度Sa指示磁通量密度的变化,其中存在磁力但是该磁力随着其接近磁通量变化部分8a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心而减小。
同样,形成在中心磁极部分12A中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2a、12a和12a起到与以上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类似的作用并且形成磁力梯度。
进一步地,在扬声器装置1中,如上所述,磁通量变化部分13形成在磁轭10的中心磁极部分12中。中心磁极部分12的的磁通量变化部分13具有形成磁力梯度Sb的功能,该功能改变轴向上(即,音圈骨架7的位移方向)的磁通量密度,从而改变磁性流体16上的磁力(参见图6)。
图6是示出轴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图表。如图6所示,在形成有磁通量变化部分13的中心磁极部分12的部分中,磁通量变化部分13形成磁力梯度(倾斜部分)Sb,并且磁力小于极片8面对的部分的磁力。磁力梯度Sb指示磁通量密度的变化,其中存在磁力但是该磁力随着其远离极片8而减小。
请注意,在扬声器装置1中,使沿圆周方向上的磁通量密度的最小值Samin(参见图5)大于值Sbmid(参见图6),该值Sbmid(参见图6)为轴向上磁通量密度的最大值Sbmax的一半。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扬声器装置1中,当向音圈15施加驱动电压或驱动电流时,在磁路中产生推力,音圈骨架7在前后方向(轴向)上位移,并且使得平面振动板2和3伴随音圈骨架7的位移而振动。此时,输出与电压或电流成比例的音频。
在音频输出的时候,伴随音圈骨架7的位移,将引起填充在磁隙14中的磁性流体16分散的力施加给磁性流体16。然而,在扬声器装置1中,极片8的磁通量变化部分8a、8a和8a形成磁力梯度Sa、Sa,...,其改变圆周方向上磁性流体16上的磁力。进一步地,使沿圆周方向上磁通量密度的最小值Samin大于值Sbmid,该值Sbmid为轴向上磁通量密度的最大值Sbmax的一半。
所以,将待在轴向或圆周方向上分散的磁性流体16的一部分从作为形成有磁力梯度Sa、Sa、...的部分、具有磁力的空隙14a、14a和14a吸引至磁隙14,并且抑制分散。进一步地,将待在轴向分散的磁性流体16的一部分从形成有磁力梯度Sb、具有磁力的部分吸引至磁隙14。
图7是磁轭10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和平面图。例如,在中心磁极部分12A的外周表面上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上分隔地形成三个凹部,形成这些凹部作为磁通量变化部分12a、12a和12a(参见图4的部分B)。磁通量变化部分12a形成第一空气通路,该第一空气通路从平面振动板2和3的背表面侧通向磁路,例如,磁轭10的基面部分11的下表面。
在磁轭10的基面部分11中形成有凹口22,凹口22从每个磁通量变化部分12a的位置向外延伸。在磁通量变化部分12a以120°的等间隔形成的情况下,从与每个磁通量变化部分12匹配的基面部分11的中心磁极部分12A侧的位置开始形成向基面部分11的外周放射状地延伸的三个凹口22。布置在基面部分11的上表面侧的磁铁9,将外壳的背面板布置为与底表面侧紧密接触。所以,凹口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是闭合的,凹口22形成具有矩形断面的孔。也就是说,形成连接第一空气通路和基面部分11的一侧的第二空气通路。
这种磁轭10附接至其上的扬声器单元23的、从背表面观看的透视图在图8中示出。将图8中的扬声器单元23附接至外壳21(图8中省略),从而组装扬声器装置1。通过以上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可以很好地释放在平面振动板2和3以及音圈骨架7位移时产生的背压。
也就是说,当平面振动板2和3位移时,在平面振动板2和3的背表面上产生发出声音的反相的压力波。当在背表面上推动空气时,产生背压。背压由外壳的背板反射并且作用于扬声器单元上,这导致扬声器装置的特性的退化。凹口22形成孔,因为磁铁9的后表面位于磁轭10的基面部分11的前表面上,而外壳21的背板位于基面部分11的底表面侧上。该孔引导背压并将其从外壳21的侧板方向上的磁路的侧面释放。所以,根据本技术,可以降低由平面振动板2和3和/或音圈骨架7产生的背压的影响,使扬声器装置的特性出色,即使其具有薄型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在磁隙14填充有磁性流体16的结构中,作为防止磁性流体16分散的磁通量变化部分8a,在极片8和/或磁轭10的中心磁极部分12中形成多个凹部。因为磁性流体16不保持在该凹部中,所以凹部和凹口22可以连通以作为要释放的背压(空气)的路径。所以,不同于仅在扬声器单元的后面释放背压的情况,不必增加扬声器单元的后侧与外壳的背板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使扬声器装置薄型化。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由于使用用于形成磁力梯度的磁通量变化部分8a释放背压,因此降低了处理极片8和/或磁轭10的麻烦。
进一步地,本技术还适用于不使用磁性流体的扬声器装置。在图9的部分A和B示出的扬声器装置31中,音圈旋绕在附接于平面振动板32的音圈骨架33的外周表面。音圈布置在极片34和磁轭35的中心磁极部分36之间的磁隙中。将阻尼器37附接至音圈骨架33。环状地形成的磁铁38附接至极片34的后表面。将磁轭35附接至磁铁38的后表面。
以等间隔形成在前后方向上穿过磁轭35的中心磁极部分36的多个(例如4个)通孔39。通孔39形成第一空气通路。在径向上向外周延伸的凹口40(第二空气通路)形成在从通孔39开始的、磁轭35的基面部分上。将扬声器装置31的背压通过通孔39和凹口40从磁轭35的一侧导向外壳41的侧板。所以,可以减小扬声器装置3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以实现薄型结构。
图10的部分A和B各自示出了作为对比实施例的现有扬声器装置51。在扬声器装置51中,音圈旋绕在附接于振动板52的音圈骨架53的外周表面。音圈布置在极片54和磁轭55的中心磁极部分56之间的磁隙中。阻尼器57附接至音圈骨架53。环状地形成的磁铁58附接至极片54的后表面。将磁轭55附接至磁铁58的后表面。
如图10的部分B所示,形成前后穿过磁轭55的中心位置的孔59,以及通过磁隙后面的中心磁极部分56和磁铁58之间的间隙穿过磁轭55的四个孔60。以90°的间隔形成孔60。通过这些孔55和59在扬声器单元后方释放振动板52和音圈骨架53的背压。在这样的结构中,有必要增加扬声器单元后方外壳61到背面板的距离,以降低背压的影响。所以,存在与本技术相比薄型化困难的问题。
通常,使振动板扁平来使扬声器装置薄型化是有利的,但是具有平面形状的振动板产生大量的振动共振模式,这引起频率特性的峰谷。在图11的部分A中,示出了使用普通的平面振动板的扬声器装置声压频率特性(实线)和阻抗特性(虚线)。例如,在2kHz附近以及在稍高于10kHz附近的频率声压频率特性收到干扰。
在上述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如参考图3所描述的,通过其中平面振动板结合至面积显著不同于平面振动板的另一平面振动板的两层结构实现了平面声压频率特性,该平面振动板由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的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材料形成。实现了振动板中包括两层结构部分和一层结构部分的结构。举例来说,第一层的平面振动板2的面积大约为1400mm2,第二层的平面振动板3的面积大约为650mm2。由于共振模式被分散,所以通过最佳化面积比实现了平面特性。材料物理性质/振动板的大小/振动板的形状与面积比有关,可以通过FEM(有限元分析)模拟或CAE(计算机辅助工程)来最佳化面积比。
将CFRP(碳纤维加强塑料)用于图3的平面振动板2,泡沫云母用于平面振动板3,橡胶用于边缘4。泡沫云母是通过将云母片模制成泡沫晶胞形状并混合浆料和合成纤维以增加强度而获得的材料,并且是可以进行模制和加工的材料。使用这样的振动板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声压频率特性和阻抗特性在图11中示出。可以抑制图11的部分A中示出的声压频率特性中观察到的特性的干扰,并且实现平面声压频率特性。作为扬声器振动板的特殊实施例,除了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外,可以使用其中CFRP用于平面振动板2而纸用于平面振动板3的那些实施例、其中铝用于平面振动板2而泡沫云母用于平面振动板3的那吸热实施例等等。
如在这些实施例中,待结合在一起的振动板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有利的。作为平面振动板2和3的每一个的材料,除以上材料之外,可使用树脂材料例如PP(聚丙烯),以及隔音材料例如铝和纸。需要考虑的物理性质的实例包括比重、杨氏模量、声速和内部损耗。在以下表1中,示出了振动板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请注意,结构不限于两层结构,可以是三层或更多层结构。例如,作为要结合在一起的振动板的材料,选择具有尽可能不同的杨氏模量的那些材料。
[表1]
CFRP | 泡沫云母 | 铝 | 纸 | PP | |
比重 | 0.83 | 0.34 | 2.7 | 0.6 | 0.91 |
杨氏模量Gpa | 8.33 | 5.3 | 70 | 1.50 | 3.77 |
声速m/s | 3044 | 3900 | 5090 | 1600 | 2040 |
内部损耗1/tanδ | 66 | 50 | 300 | 20 | 26 |
在图3中的结构中,第一层的平面振动板2是平面正方形,第二层的平面振动板3是立体八边形。然而,可以使用其他的形状。如图12所示,在平面振动板2是四角形的情况下,平面振动板3(由阴影部分示出)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即,平面振动板3可以具有例如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和圆形的形状。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平面振动板2A可以是圆形的。将具有例如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和圆形的形状的平面振动板3A结合至平面振动板2A。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可以使用轨道型平面振动板2B,可以将具有例如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和圆形的形状的平面振动板3B结合至平面振动板2B。
<2.变型实施例>
虽然以上已经具体地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并且可以进行基于本技术的技术理念的多种修改。例如,虽然形成一个沟或孔作为磁路的底面上形成的第二空气通路,但是可以形成分支为多个凹槽或孔的凹槽或孔。
上述实施方式引用的配置、方法、步骤、形状、材料和数值仅仅是示例,在必要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置、方法、步骤、形状、材料和数值。以上实施方式和变型实施例可以适当地进行组合。
本技术还可能具有下列配置。
(1)
一种扬声器振动板,其包含:
第一平面振动板;和
第二平面振动板,其结合至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的背面,所述第二平面振动板具有比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更小的面积并且由物理性质不同于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的材料形成。
(2)
根据(1)所述的扬声器振动板,其中
所述物理性质包括杨氏模量和/或内部损耗。
(3)
根据(1)或(2)所述的扬声器振动板,其中
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是CFRP,并且所述第二平面振动板是泡沫云母。
(4)
一种扬声器装置,其包含:
磁路,其包括环状形成的磁铁、磁轭和极片,所述磁轭包括底面部分和从所述底面部分突出的中心磁极部分,在被插入所述磁铁的中心部分的状态下布置所述中心磁极部分,所述极片环状地形成并且在被附接至所述磁铁的状态下布置在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侧;
音圈骨架,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其一部分被配合至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状态下在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可位移;
音圈,其旋绕在所述音圈骨架的外周表面上,其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极片和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之间的磁隙中;和
振动板,其连接至所述音圈骨架并且被致使伴随所述音圈骨架的位移而振动,其中
形成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从所述振动板的背表面侧通向所述磁路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空气通路形成在所述磁路的所述下表面上并且将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和所述磁路的一侧连接。
(5)
根据(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振动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振动板。
(6)
根据(4)或(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磁隙填充有磁性流体,
所述中心磁极部分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形成磁力梯度,所述磁力梯度改变沿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圆周方向的磁通量密度以改变所述磁性流体上的磁力,并且
所述凹部形成所述第一空气通路。
(7)根据(4)至(6)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形成在所述磁路的下表面上的多个沟槽和接近所述磁路的下表面或与所述磁路的下表面紧密接触而布置的外壳的背表面板形成所述第二空气通路。
参考符号列表
1 扬声器装置
2、3 平面振动板
7 音圈骨架
8 极片
8a 磁通量变化部分
9 磁铁
10 磁轭
11 基面部分
12 中心磁极部分
12a 磁通量变化部分
13 磁通量变化部分
14 磁隙
15 音圈
16 磁性流体
21 外壳
22 凹口。
Claims (7)
1.一种扬声器振动板,其包含:
第一平面振动板;和
第二平面振动板,其结合至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的背面,所述第二平面振动板具有比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更小的面积并且由物理性质不同于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的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振动板,其中
所述物理性质包括杨氏模量和/或内部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振动板,其中
所述第一平面振动板是CFRP,并且所述第二平面振动板是泡沫云母。
4.一种扬声器装置,其包含:
磁路,其包括环状形成的磁铁、磁轭和极片,所述磁轭包括底面部分和从所述底面部分突出的中心磁极部分,在被插入所述磁铁的中心部分的状态下布置所述中心磁极部分,所述极片环状地形成并且在被附接至所述磁铁的状态下布置在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外周侧;
音圈骨架,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其一部分被配合至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状态下在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轴向上可位移;
音圈,其旋绕在所述音圈骨架的外周表面上,其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形成在所述极片和所述磁轭的所述中心磁极部分之间的磁隙中;和
振动板,其连接至所述音圈骨架并且被致使伴随所述音圈骨架的位移而振动,其中
形成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从所述振动板的背表面侧通向所述磁路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空气通路形成在所述磁路的所述下表面上并且将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和所述磁路的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振动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振动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磁隙填充有磁性流体,
所述中心磁极部分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形成磁力梯度,所述磁力梯度改变沿所述中心磁极部分的圆周方向的磁通量密度以改变所述磁性流体上的磁力,并且
所述凹部形成所述第一空气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形成在所述磁路的下表面上的多个沟槽和接近所述磁路的下表面或与所述磁路的下表面紧密接触而布置的外壳的背表面板形成所述第二空气通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19483 | 2017-02-06 | ||
JP2017-019483 | 2017-02-06 | ||
PCT/JP2017/043580 WO2018142754A1 (ja) | 2017-02-06 | 2017-12-05 | スピーカ振動板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35452A true CN110235452A (zh) | 2019-09-13 |
CN110235452B CN110235452B (zh) | 2021-12-24 |
Family
ID=6304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5040.2A Active CN110235452B (zh) | 2017-02-06 | 2017-12-05 | 扬声器振动板和扬声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50216B2 (zh) |
JP (1) | JP7047779B2 (zh) |
CN (1) | CN110235452B (zh) |
WO (1) | WO2018142754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00042178A (ko) * | 2008-10-15 | 2010-04-23 | 주식회사 이엠텍 | 음향 변환 장치용 진동판 |
CN202035127U (zh) * | 2011-04-27 | 2011-11-09 |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有限公司 | 新型双层复合式振膜耳塞 |
CN202488667U (zh) * | 2012-02-23 | 2012-10-10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声换能器振膜 |
CN102957991A (zh) * | 2011-08-22 | 2013-03-06 | 索尼公司 | 扬声器装置 |
CN202818587U (zh) * | 2012-08-27 | 2013-03-20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微型扬声器 |
CN103716746A (zh) * | 2012-10-08 | 2014-04-09 | 朱树同 | 共振阻尼(rad)方法制造的发声膜板及其电动扬声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41716Y2 (zh) * | 1974-12-19 | 1979-12-05 | ||
JPS5616886B2 (zh) | 1974-12-30 | 1981-04-18 | ||
JPS57125097U (zh) * | 1981-01-30 | 1982-08-04 | ||
JPS6427399A (en) | 1987-07-23 | 1989-0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Rectangular flat speaker |
CA2245351A1 (en) | 1998-09-08 | 2000-03-08 | The Canadian Loudspeaker Corporation | Forced air cooling system |
EP1179285B1 (en) | 1999-05-14 | 2004-04-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3412813B2 (ja) | 1999-05-14 | 2003-06-0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磁型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
JP4604415B2 (ja) * | 2001-07-19 | 2011-01-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JP3961987B2 (ja) * | 2003-06-11 | 2007-08-22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構造 |
US7970160B2 (en) | 2003-06-09 | 2011-06-28 | Fujitsu Ten Limited | Speaker apparatus |
JP2007251516A (ja) * | 2006-03-15 | 2007-09-27 | Minebea Co Ltd | スピーカ |
WO2009066415A1 (ja) * | 2007-11-20 | 2009-05-2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スピーカ、映像機器、および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
JP2010063080A (ja) | 2008-08-07 | 2010-03-18 | Onkyo Corp | 動電型スピーカー |
JP4581150B2 (ja) | 2009-02-24 | 2010-11-17 |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 ボイスコイル組立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ー |
US8385585B2 (en) * | 2009-09-17 | 2013-0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peaker |
JP2011101074A (ja) | 2009-11-04 | 2011-05-19 | Onkyo Sound & Vision Corp | 動電型スピーカー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振動部材 |
KR101177322B1 (ko) * | 2012-01-27 | 2012-08-30 | 영보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 크로스오버 이중 스피커 |
WO2013137362A1 (ja) * | 2012-03-14 | 2013-09-19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
JP3187354U (ja) * | 2013-09-11 | 2013-11-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CN105850152B (zh) * | 2014-01-28 | 2019-11-01 | 索尼公司 | 扬声器设备 |
JP2016129367A (ja) * | 2016-02-08 | 2016-07-14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スピーカ |
-
2017
- 2017-12-05 JP JP2018565966A patent/JP7047779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05 US US16/471,702 patent/US1135021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5 WO PCT/JP2017/043580 patent/WO20181427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2-05 CN CN201780085040.2A patent/CN1102354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00042178A (ko) * | 2008-10-15 | 2010-04-23 | 주식회사 이엠텍 | 음향 변환 장치용 진동판 |
CN202035127U (zh) * | 2011-04-27 | 2011-11-09 |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有限公司 | 新型双层复合式振膜耳塞 |
CN102957991A (zh) * | 2011-08-22 | 2013-03-06 | 索尼公司 | 扬声器装置 |
CN202488667U (zh) * | 2012-02-23 | 2012-10-10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声换能器振膜 |
CN202818587U (zh) * | 2012-08-27 | 2013-03-20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微型扬声器 |
CN103716746A (zh) * | 2012-10-08 | 2014-04-09 | 朱树同 | 共振阻尼(rad)方法制造的发声膜板及其电动扬声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50216B2 (en) | 2022-05-31 |
JP7047779B2 (ja) | 2022-04-05 |
US20210368274A1 (en) | 2021-11-25 |
CN110235452B (zh) | 2021-12-24 |
WO2018142754A1 (ja) | 2018-08-09 |
JPWO2018142754A1 (ja) | 2019-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06027B2 (en) | Speakers and headphones related to vibrations in an audio system,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same | |
CN106170116B (zh) | 惯性电声换能器单元 | |
EP2512153B1 (en) | Loudspeaker magnet assembly | |
US8611583B2 (en) | Compact coaxial crossover-free loudspeaker | |
JP6045177B2 (ja) | チャネルを有するラウドスピーカ磁石 | |
CN208806957U (zh) | 双非对称压缩驱动器 | |
US9900704B2 (en) | Speaker | |
JP5025824B2 (ja) | 入れ子状の複合スピーカー駆動ユニット | |
JP2012222831A (ja) | 薄型ラウドスピーカ変換器用の強化振動板 | |
JP6029845B2 (ja) | 薄型ラウドスピーカ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 |
CN110710228B (zh) | 扬声器结构 | |
CA2854503A1 (en) | Dual coil loudspeaker system | |
KR101595175B1 (ko) | 이중 구동부를 갖는 마이크로 스피커 | |
CN1875657B (zh) | 声波发生换能器 | |
CN110235452A (zh) | 扬声器振动板和扬声器装置 | |
CN109286882A (zh) | 一种无源辐射器调谐箱 | |
GB2574591A (en) | Product with integrally formed vibrating panel loudspeaker | |
US7515724B2 (en) | Loudspeaker driver | |
JP6866404B2 (ja) | 電気音響ドライバ | |
KR20160109755A (ko) | 스피커 장치 | |
JP2019047464A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 |
CN215222486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106717025A (zh) | 电动式声换能器 | |
JP3201677U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CN114270874A (zh) | 高度顺应性的电声微型换能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Tokyo port harbor 1-7-1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