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9741B - 滑动机器 - Google Patents

滑动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9741B
CN102939741B CN201180029317.2A CN201180029317A CN102939741B CN 102939741 B CN102939741 B CN 102939741B CN 201180029317 A CN201180029317 A CN 201180029317A CN 102939741 B CN102939741 B CN 102939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ing
evolution
sliding
width
slid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93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9741A (zh
Inventor
光井泰弘
胜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Mitsubishi Steel KK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Stee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Steel KK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Steel KK
Publication of CN102939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9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03B11/043Protective lens closures or lens caps built int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滑动机器,具有:基板,其固定于主体部;滑动板,其固定于副体部,并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沿开闭方向可滑动;孔部,其形成于所述滑动板;倾斜面部,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闭位置可与所述孔部系合,并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闭方向朝表里方向的里方向侧倾斜;滑动引导部,其用于引导所述滑动板的滑动方向;限制部,其在所述滑动板的从所述闭位置向所述开位置的滑动的初期阶段,对所述滑动板的闭方向端的所述表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倾斜部分,其形成于所述滑动引导部的闭方向端部,并朝里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滑动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主体部和副体部的滑动机器,副体部可相对于主体部滑动。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应用于副体部为盖部的摄像装置、附带摄像装置的移动电话等机器的滑动机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构成摄像装置或附带摄像装置的移动电话的电子机器,具有主体部、副体部(附体部)及滑动机器的电子机器为一般所知,其中,主体部具有摄像装置主体、各种操作按钮、或显示部等的输入输出接口,副体部主要是在摄像装置的主体不使用时对透镜部分进行收藏和保护的盖部,滑动机器则用于使副体部相对于主体部进行滑动。
在这样的电子机器中,通过使由滑动机器所连接的副体部(盖部)相对于主体部进行滑动,在使用时,可以使透镜部分露出,以便进行摄影。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电子机器。专利文献1公开的滑动机器被构成为,固定于盖部的滑动板具有左右一对腕部,该左右一对腕部的前后两个位置处设置有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主体部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前部向下方倾斜的左右两对具有抬升功能的凸轮沟,凸轮沟内嵌入有分别对应的突起部。
通过上述构成,可实现如下功能,即,在盖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可使盖部的表面和主体部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而在盖部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可使盖部重叠地位于主体部的没有设置透镜部分的表面的表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2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滑动机器中,当使用者进行使盖部从关闭状态移动至打开状态的操作时,会发生如下所述的问题。当使用者在进行打开盖部的操作时,尤其是在操作的初期阶段,通常用手指对盖部的闭方向端进行朝向盖部厚度方向即里侧方向和打开方向的按压动作。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滑动机器中存在如下问题,即,通过作用于设置在左右两对凸轮沟的向下方倾斜的部分上的抬升力,整个盖部被均匀地抬升,此时,相对于使用者的朝向盖部里侧方向的按压操作力,在闭方向端会产生过度的操作反力。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滑动机器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即,具有左右两对凸轮沟导致了倾斜部分上所作用的打开方向、和其反方向上所作用的反作用力过大,这样,相对于打开方向的操作反力也过大。也就是说,存在着不一定能容易地实现使用者想要的操作感,进而提高操作性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操作性,进而提高商品性的滑动机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滑动机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板,其固定于主体部;滑动板,其固定于副体部,并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可沿开闭方向滑动;孔部,其形成于所述滑动板;倾斜面部,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闭位置可与所述孔部系合(卡合),并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沿闭方向朝表里方向的里方向侧倾斜;滑动引导部,其用于引导所述滑动板的滑动方向;限制部,其在所述滑动板的从所述闭位置朝向所述开位置的滑动的初期阶段,对所述滑动板的闭方向端的所述表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倾斜部分,其形成于所述滑动引导部的闭方向端部,并朝里方向倾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滑动机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板,其固定于主体部,滑动板,其固定于副体部,并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沿开闭方向可滑动;孔部,其形成于所述滑动板,倾斜面部,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闭位置可与所述孔部系合,并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闭方向朝表里方向的里方向侧倾斜,滑动引导部,其用于引导所述滑动板的滑动方向,限制部,其在所述滑动板的从所述闭位置向所述开位置的滑动的初期阶段,对所述滑动板的闭方向端的所述表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倾斜部分,其形成于所述滑动引导部的闭方向端部,并朝里方向倾斜;所述基板具有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基部、及在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上互相离间的一对脚部;所述滑动板具有固定于所述副体部的平面部、及相对于所述脚部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沿所述开闭方向可滑动的一对腕部;所述滑动板上固定有付加滑动板;所述平面部具有所述孔部;所述一对腕部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所述脚部具有与所述突起部的里方向侧相抵接的所述滑动引导部、及用于防止所述突起部脱落的脱落防止沟;所述突起部插入在所述该脱落防止沟内,并且在所述该脱落防止沟内移动;所述脱落防止沟在闭方向端部对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表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以构成所述限制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滑动机器,通过使便利性和操作性并存,可提高商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各构成要素沿表里方向进行排列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2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各构成要素的组装形态下将各构成要素沿表里方向进行排列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3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组装后的形态下除去了图中未示的底盖后从表里方向进行观察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4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闭状态下除去了图中未示的底盖后从里方向进行观察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5是在包含对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滑动动作起作用的构成要素的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和宽度方向上进行观察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6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开状态下除去了底盖后从里方向进行观察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7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遮蔽动作起作用的构成要素从表里方向进行观察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各构成要素沿表里方向进行排列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9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滑动动作起作用的构成要素的相互位置关系从里方向和闭方向进行观察并表示的模式图。
图10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的滑动动作起作用的构成要素的相干涉状态在与宽度方向垂直的三个截面上从宽度方向进行观察和表示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图1~7中,C表示宽度方向的中心线,OUT表示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所离开的宽度方向的外侧,IN表示接近中心线C的宽度方向的内侧。F表示表里方向的表方向(表侧方向),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从主体部1朝向副体部3的方向。R表示里方向(里侧方向)。CL表示开闭方向的闭方向(关闭方向),OP表示开方向(打开方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表方向F作为上方并从开方向OP观察时,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的右侧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外侧OUT为右方,内侧IN为左方。在左侧的区域中,OUT为左方,IN为右方。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100首先包含:基框2(基板),其具有固定于基盖1(主体部)的基部2a、及在基部2a的宽度方向上互相离间(离开)的一对脚部2b;滑框4(滑动板),其具有固定于滑盖3(副体部)的平面部4a、及相对于脚部2b可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沿开闭方向滑动的一对腕部4b;以及子滑框5(付加滑动板),其固定于滑框4。
基盖1和滑盖3例如可通过铝压力成型等方式而形成,基框2、滑框4、子滑框5例如可通过对SUS等金属板进行压力加工及弯曲加工等适当方式而形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滑框4的里面设置有薄板状的缓冲物(参照图5(c)的缓冲物4f)。
另外,平面部4a位于基盖1的表面部1F的表里方向的表方向侧,腕部4b位于里方向侧。从平面部4a的闭方向侧端部向里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开始,腕部4b沿开方向延伸,腕部4b具有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滑动部分、及再弯曲成与表里方向垂直的支持部分。
在平面部4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和腕部4b之间设置有狭缝,用于防止向开方向移动时与基盖1之间的干涉。平面部4a在其开方向侧的部分具有设置为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呈左右对称的一对方形孔部4c。
表面部1F包含在闭位置与孔部4c系合(卡合),并且,具有沿闭方向朝里方向侧倾斜的倾斜面1aa的倾斜面部1a。一对腕部4b包含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固定(retaining)头部6a和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6b。固定头部6a和突起部6b例如可通过将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一个圆柱状的滑动栓6以铆接固定于对应的孔部4d的方式而构成。
脚部2b包含滑动块7(滑动引导部),其在表方向侧具有与突起部6b的里方向侧相抵接的抵接面,并为例如由合成树脂所形成的沿开闭方向延伸的形态,该滑动块7通过例如卡合固定、插入(insert)成型、热焊着等适当的方式接合于腕部4b的支持部分的表面上。另外,脚部2b在滑动部分具有沿开闭方向延伸的脱落防止沟2c,突起部6b可插入该脱落防止沟2c内,并可在其中沿表里方向游动(即,留有一定的活动余量),该脱落防止沟2c用于防止突起部6b的主要是向表方向的过大位移,以防止脱落。
滑动引导部7的抵接面在闭方向端部具有向里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7aし,倾斜部分7a以外的抵接面被构成为与表里方向垂直的平面。脱落防止沟2c在闭方向端部具有限制部2ca,其具有指向闭方向和里方向的合成方向的沟形形状,并仅在初期阶段对突起部6b及滑框4的闭方向端的表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第1实施方式中,倾斜面部1a的倾斜面1aa的相对于开闭方向的角度被设定为大于倾斜部分7a的相对于开闭方向的角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角度是指各倾斜面本身与开闭方向所成的角度,并不是指各倾斜面的法线与开闭方向所成的角度。
就闭位置时的子滑框5的开方向端和基框2的基部2a的里面部之间的表里方向的间隙而言,在上述初期阶段滑盖3的闭方向端被施加了朝向里方向和开方向的按压力的情况下,以突起部6b被限制部2ca所限制而生成的支点为中心,平面部4a的开方向端向表方向移动。该移动量被设定为表面部1F的表里方向的段差量(即,高度差)。
如图1所示,基盖1的表面部1F具有用于在闭位置时收藏滑盖3及滑框4的平面部4a的闭方向侧部分1FC,还具有开方向侧部分1FO,其位于闭方向侧部分1FC的往开方向的一侧。上述表面部1F的段差量是指该闭方向侧部分1FC和该开方向侧部分1FO的表里方向的偏差量(高度差),其值大约等于滑盖3和滑框4的平面部4a的表里方向的厚度的总和。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100中,子滑框5的开方向端部设置有凹向闭方向的半圆筒状的凹部5a,在基部2a设置有向里方向突出的锁栓8(凸部),其在开位置时与凹部5a嵌合。
再有,在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100中,基盖1的表面部1F的闭方向侧部分1FC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互离间的一对狭缝1b(插入沟),用于使腕部4b插入。狭缝1b的开方向侧端部具有扩宽形状,适于插入腕部4b的固定头部6a及突起部6b。同时,还具有狭缝盖部9,用于在闭位置以外时从里方向对狭缝1b进行遮蔽。
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100的狭缝盖部9具有遮蔽板10以及盖部弹簧11(施力单元),该盖部弹簧11对遮蔽板10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施加弹性力。遮蔽板10的开方向端部与腕部4b的闭方向端相抵接,并具有两阶段倾斜面10a,其相对于开闭方向分两阶段进行倾斜。
如图7所示,两阶段倾斜面10a的开方向侧倾斜面的相对于开闭方向的角度被设定为比闭方向侧倾斜面相对于开闭方向的角度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角度是指各个倾斜面本身与开闭方向所成的角度,并不是指倾斜面的法线和开闭方向所成的角度。
遮蔽板10具有沿开闭方向延伸并与表里方向垂直的平面形状,同时,平面形状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闭方向端部具有与基盖1的内轮郭形状相顺应的内轮郭形状10b。基盖1的闭方向端部具有90度的R形状,所以,内轮郭形状10b也具有相对应的R形状。
盖部弹簧11由所谓线的弹簧构成,其两端的内侧一端作为卷曲部分的开方向侧支点11a,另一端作为同样是卷曲部分的闭方向侧支点11b,并通过螺钉12被固定在基框2的基部2a的设置有透镜用的大孔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的表面上。同时,盖部弹簧11具有沿开闭方向延伸并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成弯曲状的曲线形状。
遮蔽板10的平面形状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开闭方向的中间部分具有曲线形状收藏形状10c,用于收藏盖部弹簧11所具有的曲线形状,并具有洼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沟状。
遮蔽板10的平面形状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开方向端部具有一部分为圆弧面状的开方向侧支点收藏形状10d,用于收藏盖部弹簧11的开方向侧支点11a。同样,遮蔽板10的平面形状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闭方向端部也具有一部分为圆弧面状的闭方向侧支点收藏形状10e,用于收藏盖部弹簧11的闭方向侧支点11b。
如图2所示,在设置于滑框4的左右一对腕部4b的闭方向侧部分的滑动栓6用孔部4d上,通过铆接安装有滑动栓6,在滑框4的平面部4a上,通过铆接安装有滑盖3,构成子配件(sub ASSY)。
将该子配件的一对腕部4b从表方向插入基盖1的一对狭缝1b,并将突起部6b插入在固定于基部2a的盖部弹簧11的外侧对遮蔽板10进行载置的基框2的脱落防止沟2c,使突起部6b与滑动块7的抵接面相抵接。
另外,将用于适当地提供开闭操作时的操作反力和补助力的弹簧13的一端通过弹簧栓14与基框2连接,将另一端通过弹簧栓14与子滑框5的闭方向侧突出部连接,并通过螺丝15将子滑框5与腕部4b的开方向侧端的孔部4e相结合。弹簧13例如可由线圈弹簧构成。
在设置于基盖1的透镜用大孔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的里面部和设置于基框2的透镜用大孔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的表面之间,遮蔽板10被盖部弹簧11施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弹力,并被可游动地挟持,以组装成图3所示的滑动机器100。
由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100、及包含滑动机器100的电子机器可知,其可实现如下所述的动作,并可得到如下所述的有利效果。关于这些动作,参照图4及图5(a)~(d)进行说明。
图4示出了从里方向观察时的闭位置的弹簧13、子滑框5、脚部2b及腕部4b的位置关系。图5按照滑动操作的每个阶段示出了图4中与宽度方向垂直的面内的滑盖3及滑框4相对于基盖1及基框2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按照滑动操作的每个阶段,还示出了从图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向外侧OUT方向观察时的突起部6b和限制部2ca的卡合形态、及突起部6b与滑动块7的抵接面之间的抵接形态。
如图5(a)所示,就闭位置时的子滑框5的开方向端与基框2基部2a的里面部之间的表里方向的间隙T而言,在初期阶段滑盖3的闭方向端被施加了朝向里方向及开方向的按压力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以突起部6b被限制部2ca所限制而生成的支点为中心,平面部4a的开方向端向表方向移动,移动量被设定为上述表面部1F的表里方向的高度差。
在图5(a)中,施加了使滑盖3的闭方向端部向里方向及开方向押压的按压力后,就开始了使滑盖3从闭位置移动至开位置的开操作(即,打开操作)。
在该开操作(滑动操作的初期阶段)中,如图5(b)所示,突起部6b及滑框4的闭方向端被限制部2ca沿表里方向所限制。基于该表里方向的约束作用,突起部6b被作为支点,然后,构成孔部4c的闭方向侧的内缘部向开方向移动并与倾斜面1aa相抵接,内缘部与倾斜面1aa的抵接导致在滑框4的开方向端侧产生抬升力,使滑框4的开方向端与滑盖3一起向表方向移动,这样,就完成了图5(b)所示的前翘(Wheelie)动作。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倾斜面1aa的相对于开闭方向的倾斜角大于倾斜部分7a相对于开闭方向的倾斜角并使其变化,可适当地对前翘动作中的滑框4的开方向端部向表方向的移动量进行调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大小关系可与所希望的移动量相应地进行适当的变更,可以互相相等或相反。
基于该前翘动作的滑框4的开方向端部向表方向的移动量是被限制的,具体为,是被与滑框4的开方向端部一起向表方向移动的子滑框5的开方向端和基框2的基部2a的里面部之间的如图5(b)所示的干涉所制限的,据此,就可以进行移动量限制动作。
在进行了移动量限制动作之后,当用于开操作的按压力继续被施加至滑盖3的闭方向端部后,突起部6b从限制部2ca脱离,表里方向的约束被解除,突起部6b与滑动块7的倾斜部分7a相抵接并向开方向移动,突起部6b沿开方向移动并越上倾斜部分7a,滑框4的闭方向端向表方向移动,这样,就完成了后抬(tail lift-up)动作。
后抬动作完成后,如图5(c)所示,基于突起部6b和滑动块7的除了倾斜部分7a以外的与基部2a平行的抵接部之间的抵接、以及滑框4里面的缓冲物4f与基盖1的表面部1F的开方向侧部分1FO之间的抵接,滑框4和滑盖3沿开方向相对于基框2平行移动,直至到达图5(d)所示的开位置,这样,就完成了平行移动动作。
如图6所示,在平行移动动作结束、开位置被选择了的情况下,子滑框5的凹部5a与锁栓8嵌合。在开位置,由于腕部4b和脚部2b的开闭方向的重叠量(抱入量)变小了,所以,容易发生滑框4相对于基框2的尤其是以开闭方向为中心的相对旋转和宽度方向的相对移动;但是,因为具有凹部5a和锁栓8在开位置进行嵌合这样的构成,所以,可以对上述的相对旋转及相对移动进行抑制,进而可以对所谓的晃动(不稳)的发生进行抑制。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100可知,在初期阶段的前翘动作中,因为是仅使滑框4的开方向端朝表方向移动,所以,可以对相对于按压力的操作反力进行抑制。另外,在后抬动作中,因为也是仅使滑框4的闭方向端朝表方向移动,所以,这也可以对相对于按压力的操作反力进行抑制。即,在整个动作中,都可以提高“操作感”,进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就在上述整个动作起作用的腕部4b侧的滑动栓6、脚部2b侧的滑动块7、脱落防止沟2c、限制部2ca等主要构成要素而言,因为可通过将腕部4b插入狭缝1b的方式来进行构成,所以,它们可被汇集于宽度方向的外侧,这样,在宽度方向的内侧,就可以仅配置基盖1的倾斜面部1a和滑框4的孔部4c。
基于上述,在包含滑动机器100的电子机器具有摄像用透镜,并且需要增大该透镜外径的条件下,通过对滑盖3的开动作(即,打开动作)所需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设计,也可以不受组装限制地进行设计和制作,并可以增大滑盖3的相对于基盖1的行程量。
下面,参照图7,在进行与上述开动作相反的闭动作(即,关闭动作)时,对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100中的狭缝盖部9的遮蔽动作进行说明。如图7(a)所示,在开位置,腕部4b在开方向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位移(移动),腕部4b的闭方向端仅与遮蔽板10的两阶段倾斜面10a的开方向侧倾斜面相抵接,朝向闭方向的按压力对开方向侧倾斜面不起作用。
这里,向滑盖3的开方向端施加朝向闭方向的按压力后,腕部4b的闭方向端向两阶段倾斜面10a的开方向侧倾斜面施加朝向闭方向的施加按压力,此时,如图7(b)所示,由于经由曲线状收藏形状10c而作用的盖部弹簧11的弹力,遮蔽板10的开方向端以闭方向侧的内轮郭形状10b所具有的R形状为支点,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移动,腕部4b的闭方向端与两阶段倾斜面10a的闭方向侧倾斜面相抵接。
朝向闭方向的按压力继续被作用至滑盖3的开方向端后,如图7(c)所示,腕部4b的闭方向端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按压两阶段倾斜面10a的闭方向侧倾斜面,使遮蔽板10的开方向侧支点收藏形状10d与盖部弹簧11的开方向侧支点11a相抵接,并使闭方向侧支点收藏形状10e与闭方向侧支点11b相抵接,这样,腕部4b的闭方向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面就与遮蔽板10的比两阶段倾斜面10a还往闭方向侧的面发生面接触。
从图7(c)的状态开始,朝向闭方向的按压力继续被作用至滑盖3的开方向端后,则在腕部4b的闭方向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面与遮蔽板10的比两阶段倾斜面10a还往闭方向侧的面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腕部4b的闭方向端移动至闭位置。基于上述,遮蔽板10就可以总是对狭缝1b的位于比腕部4b的闭方向端还往闭方向侧的部分进行遮蔽和隐藏,进而可提高设计性,并且还可以防止尘埃等进入其内部。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100中,可将遮蔽板10、盖部弹簧11在表里方向上有效地配置于狭小的区域内。另外,因为将用于构成狭缝盖部9的遮蔽板10及盖部弹簧11设计为可有效地利用基框2和基盖1本来所具有的形状的形态,所以,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机构,就可以实现开闭操作时的遮蔽动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置换。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副体部为滑盖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包含显示器、触屏、麦克风等的部件。即,作为本发明的滑动机器的应用对象的电子机器并不限定于摄像装置,还包含移动电话、携带终端等各种装置。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主要是对透镜外径较大的电子机器中所使用的滑动机器100进行了叙述。但是,在透镜外径较小的电子机器中,即使不需要将用于实现前翘动作和后抬动作的构成要素汇集于宽度方向的外侧,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以下,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用于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8中,C表示宽度方向的中心线,OUT表示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开始离间(离开)的宽度方向的外侧,IN表示接近中心线C的宽度方向的内侧。F表示表里方向的表方向,在第2实施方式中,表示从主体部21朝向副体部23的方向。R表示里方向。CL表示开闭方向的闭方向,OP表示开方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与图1同样地,在将表方向F作为上方并从开方向OP观察时,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的右侧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外侧OUT为右方,内侧IN为左方。在左侧区域中,OUT为左方,IN为右方。
如图8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200首先包含固定于基盖21(主体部)的基框22(基板)、以及、固定于滑盖23(副体部)并可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沿开闭方向进行滑动的滑框24(滑动板)。
基盖21和滑盖23例如通过铝压力成型等方式而形成,基框22和滑框24例如可通过对SUS等金属板进行压力加工及弯曲加工等适当的方式而形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基盖21具有由图中未示的透镜用的一对圆弧部分和一对直线所组成的窗部,薄板状的缓冲物23DO、23DC通过适当的手段被接合设置在滑框24的里面侧。
滑框24包含在其开闭方向的中央部分沿宽度方向并列形成的这里为5个的方形孔部24a。基盖21的表面部21F包含在闭位置与孔部24a卡合的倾斜面部21a,其具有沿闭方向朝向里方向侧倾斜的倾斜面21aa。
在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200中,基框22的平板部22F包含:限制部,具有用于引导滑框24的滑动方向的二条滑动引导部22a,并在从滑框24的闭位置向开位置进行滑动的初期阶段,对滑框24的闭方向端的表里方向的移动进行约束(限制);以及倾斜部分22aa,形成于滑动引导部22a的闭方向端部,并向里方向倾斜。
基框22的平板部22F在宽度方向上构成了二条滑动引导部22a和倾斜部分22a,并还具有从该平板部22F的宽度方向外侧端向里方向突出的突片部22b;该突片部22b具有倾斜边部22ba,其相对于开方向朝向表方向倾斜。
滑框24还包含:主滑动栓25(里突部9),其在宽度方向的内侧部分朝里方向突出,并与滑动引导部22a及倾斜部分22aa相抵接;以及子滑动栓26(内突部),具有在宽度方向外侧端朝里方向突出的突片24b,并从该突片24b指向宽度方向内侧地与倾斜边部22ba相抵接。与该子滑动栓26相抵接的倾斜边部22ba构成了限制部。在平板部22F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的没有构成突片部22b的开方向侧部分,形成了与开闭方向平行的平行部22c。
另外,滑框24还具有朝向里方向突出的开闭方向的一对引导栓27(里突出部);基框22还包含引导部28(限制单元),分别对一对引导栓27的开闭方向的移动量进行限制,并对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这里,引导部28由具有细长中空椭圆形状的长孔部的树脂所形成,其在宽度方向上对引导栓27进行挟持,并对开闭方向的移动量进行限制;通过插入成型或热压接方式,树脂制的引导部28被固定于基框22上的与引导部28相对应而形成的沿开闭方向延伸的长孔部。
另外,滑框24还包含支撑部29(保持部),用于对一对引导栓27中的开方向侧的引导栓27进行支撑和保持,并且,基盖21的里面侧包含滑动胶带30(摩擦减小部分),用于减小基盖21的里面相对于支撑部29的表里方向的表方向侧面进行滑动的部分的摩擦。另外,在平板部22F的宽度方向的一对平行部22c处,也设置有图中未示的滑动胶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的31、32指的是两面胶带,两面胶带31用于对基盖21的里面和基框22的平板部22F的表面进行粘接接合,两面胶带32用于对滑盖23的里面和滑框24的表面进行粘接接合。图9中示出了通过接合将滑盖23和滑框24构成为表侧配件(ASSY),并与基框22沿表里方向进行并列的形态。
如图9所示,表侧配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朝里方向的的一对主滑动栓25、子滑动栓26及突片24b、以及、在开闭方向上的一对引导栓27、支撑部29。
针对该表侧配件所包含的朝里方向的上述突出部件,如图8所示,基盖21对应地具有多条狭缝,沿表里方向延伸,并可使上述突出部件从表方向朝里方向插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主滑动栓25、子滑动栓26及引导栓27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并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滑动栓6同样的铆接等的适当的方式,被固定于基框22。
在将上述表侧配件的主滑动栓25、子滑动栓26从表方向朝里方向插入基盖21的多条狭缝的状态下,使其与基框22的对应的滑动引导部22a、倾斜边部22ba从表方向朝里方向相抵接,并使引导栓27也插入引导部28的长孔部,这样,就构成了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200。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200、及包含滑动机器200的电子机器可知,可实现如下所述的动作,并可得到如下所述的有利效果。关于这些动作,参照图10(a)~(d)进行说明。
图10示出了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与宽度方向垂直的、包含倾斜边部22ba和子滑动栓26的抵接形态的第一截面、包含滑动引导部22a和主滑动栓25的抵接形态的第二截面、及、包含倾斜面部21a和孔部24a的抵接形态的第三截面分别进行观察时的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第一截面至第三截面是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列的。
图10(a)省略地示出了闭位置时的滑盖23及滑框24,图10(b)示出了从闭位置向开位置移动的滑动初期阶段,图10(c)示出了初期阶段结束后的滑动状态,图10(d)示出了开位置。如图10(a)所示,倾斜边部22ba位于比倾斜面21aa还往开方向侧的位置,倾斜边部22ba和倾斜部分22aa在开闭方向上被配置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10(b)所示,滑盖23的闭方向端部被施加了朝向里方向及开方向的按压力后,开始进行使滑盖23从闭位置向开位置移动的开操作。在滑动操作的初期阶段,构成孔部24a的闭方向侧的内缘部沿开方向移动,并与倾斜面21aa相抵接,内缘部和倾斜面21aa的抵接导致在滑框24的开方向端侧产生抬升力。
在该抬升力的作用下,如图10(b)的最下图所示,子滑动栓26从里方向朝向表方向被按压至倾斜边部22ba,以进行倾斜边部22ba(限制部)沿表里方向对子滑动栓26及滑框24的闭方向端进行约束(限制)的动作。
在初期阶段该表里方向的约束产生作用后,子滑动栓26作为支点,并基于上述的抬升力,滑框24的开方向端与滑盖23一起沿表方向移动,完成前翘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滑框24的闭方向端部从表方向朝向里方向与基盖21的表面部21F相抵接,所以,滑盖23的开方向端部沿表方向的移动量被限制,即,进行了移动量限制动作。
用于开操作的按压力继续被施加在滑盖23的闭方向端部后,如图10(c)的最下图所示,子滑动栓26从倾斜边部22ba开始向开方向侧移动,表里方向的限制被解除,同时,如图10(b)的中间图和图10(c)的中间图所示,主滑动栓25与滑动引导部22a的倾斜部分22aa相抵接,子滑动栓26在与平行部22c相抵接的状态下向开方向移动,主滑动栓25向开方向移动并越上倾斜部分22a,这样,就完成了滑框24的闭方向端向表方向移动的后抬动作。
后抬动作完成后,如图10(d)所示,基于主滑动栓25与滑动引导部22a的倾斜部分22aa以外的抵接部之间的抵接、滑框24的里面的缓冲物23DO、23DC与基盖21的表面部21F之间的抵接及与子滑动栓26的平行部22c的抵接,滑框24和滑盖23沿开方向相对于基框22平行移动,到达开位置,这样,就完成了平行移动动作。
在第2实施方式中,因为初期阶段的前翘动作是仅使滑框24的开方向端向表方向移动,所以,可以对相对于按压力的操作反力进行抑制。另外,因为后抬动作也是仅使滑框24的闭方向端向表方向移动,所以,这也可以对相对于按压力的操作反力进行抑制。即,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整个动作中,都可以提高“操作感”,进而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机器200中,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块7的部件可以通过基框22的一体成型而形成,所以,在不要求增大透镜外径的条件下,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制造。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变更。
本国际申请主张2010年6月1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0-136344号、及2010年9月1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0-209531号的优先权,并在本国际申请中引用了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0-136344号、及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0-209531号的全部内容。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滑动机器可应用于具有盖部等副体部的摄像装置、附带摄像装置的移动电话、以及、具有按顺序执行前翘动作、后抬动作及平行移动动作的副体部的各种电子机器。

Claims (9)

1.一种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板,其固定于主体部,
滑动板,其固定于副体部,并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沿开闭方向可滑动;
孔部,其形成于所述滑动板,
倾斜面部,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闭位置可与所述孔部系合,并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闭方向朝表里方向的里方向侧倾斜,
滑动引导部,其用于引导所述滑动板的滑动方向,
限制部,其在所述滑动板的从所述闭位置向所述开位置的滑动的初期阶段,对所述滑动板的闭方向端的所述表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
倾斜部分,其形成于所述滑动引导部的闭方向端部,并朝里方向倾斜;
所述基板具有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基部、及在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上互相离间的一对脚部;
所述滑动板具有固定于所述副体部的平面部、及相对于所述脚部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沿所述开闭方向可滑动的一对腕部;
所述滑动板上固定有付加滑动板;
所述平面部具有所述孔部;
所述一对腕部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脚部具有与所述突起部的里方向侧相抵接的所述滑动引导部、及用于防止所述突起部脱落的脱落防止沟;
所述突起部插入在所述该脱落防止沟内,并且在所述该脱落防止沟内移动;
所述脱落防止沟在闭方向端部对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表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以构成所述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位置时的所述付加滑动板的开方向端和所述基部的里面部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在所述副体部的闭方向端被施加了朝向所述里方向及开方向的按压力的情况下,使所述平面部的开方向端以所述突起部被所述限制部约束而产生的支点为中心朝向表方向移动的移动量,成为所述主体部的表面部在所述表里方向上的高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部具有在所述闭位置时对所述副体部进行收藏的闭方向侧部分、及位于所述闭方向侧部分的开方向侧的开方向侧部分,
所述高度差为所述闭方向侧部分和所述开方向侧部分的沿所述表里方向的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付加滑动板的开方向端部设置有凹向所述闭方向的凹部,所述基部设置有凸部,在所述开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用于使所述腕部插入的插入沟,并具有遮蔽单元,在所述闭位置以外时,所述遮蔽单元从所述里方向对所述插入沟进行遮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单元具有遮蔽板、及用于对所述遮蔽板施加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力的施力单元,
所述遮蔽板的开方向端部具有两阶段倾斜面,所述两阶段倾斜面与所述腕部的闭方向端相抵接,并相对于所述开闭方向进行两个阶段的倾斜,
所述两阶段倾斜面具有开方向侧倾斜面和闭方向侧倾斜面,所述开方向侧倾斜面与所述开闭方向所成的角度大于所述闭方向侧倾斜面与所述开闭方向所成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具有构成所述滑动引导部和所述倾斜部分的平板部、及从所述平板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向所述里方向突出的突片部,
所述突片部具有沿开方向朝向表方向倾斜的倾斜边部,
所述滑动板具有:里突部,其在宽度方向内侧部分向所述里方向突出,并与所述滑动引导部及所述倾斜部分相抵接;突片,其在宽度方向外侧端向所述里方向突出;以及内突部,其从所述突片指向宽度方向内侧地与所述倾斜边部相抵接,
所述倾斜边部构成所述限制部。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板具有向所述里方向突出的里突出部,所述基板具有对所述里突出部的所述开闭方向的移动量进行限制的限制单元。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板具有对所述里突出部进行支撑和保持的保持部,并具有摩擦减小部分,所述摩擦减小部分用于减小所述主体部的里面相对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表里方向的表方向侧面进行滑动的部分的摩擦。
CN201180029317.2A 2010-06-15 2011-06-13 滑动机器 Active CN102939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6344 2010-06-15
JP2010136344 2010-06-15
JP2010209531A JP5650966B2 (ja) 2010-06-15 2010-09-17 スライド機器
JP2010-209531 2010-09-17
PCT/JP2011/063503 WO2011158789A1 (ja) 2010-06-15 2011-06-13 スライド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741A CN102939741A (zh) 2013-02-20
CN102939741B true CN102939741B (zh) 2015-05-06

Family

ID=45348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9317.2A Active CN102939741B (zh) 2010-06-15 2011-06-13 滑动机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50940B2 (zh)
EP (1) EP2584766B1 (zh)
JP (1) JP5650966B2 (zh)
KR (1) KR101428737B1 (zh)
CN (1) CN102939741B (zh)
WO (1) WO20111587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7969A1 (en) * 2016-06-13 2017-12-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ing devices
JP6529564B2 (ja) * 2017-11-01 2019-06-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2182520B1 (ko) * 2020-06-18 2020-11-24 김종성 비접촉식 휴대용 체온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96351A1 (en) * 2005-12-12 2007-06-13 LG Electronics Inc. Sliding 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984158A (zh) * 2005-12-12 2007-06-20 Lg电子株式会社 滑动型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5552B2 (ja) * 1996-12-06 2003-04-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カバーを有するカメラ
JP2000075358A (ja) * 1998-09-01 2000-03-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バリアを有するカメラ
JP2000338550A (ja) * 1999-05-26 2000-1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バリアを有したカメラ
JP2001305612A (ja) * 2000-04-25 2001-11-02 Konica Corp カメラ
JP2002277928A (ja) * 2001-03-16 2002-09-25 Konica Corp カメラ
JP2005303662A (ja) * 2004-04-12 2005-10-27 Advanex Inc 携帯製品用スライドユニット及び携帯製品
WO2005101799A1 (ja) 2004-04-12 2005-10-27 Advanex Inc. 携帯製品用スライドユニット及び携帯製品
JP2006074444A (ja) * 2004-09-02 2006-03-16 Advanex Inc スライド装置及び携帯電話
US20080132303A1 (en) * 2006-12-04 2008-06-05 Samu Naukkarinen Extendible mobile device
JP2009272908A (ja) * 2008-05-08 2009-11-19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スライドカバー装置
US8256906B2 (en) * 2009-07-13 2012-09-04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Sliding cover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96351A1 (en) * 2005-12-12 2007-06-13 LG Electronics Inc. Sliding 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984158A (zh) * 2005-12-12 2007-06-20 Lg电子株式会社 滑动型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741A (zh) 2013-02-20
WO2011158789A1 (ja) 2011-12-22
JP2012023704A (ja) 2012-02-02
EP2584766A4 (en) 2013-11-20
JP5650966B2 (ja) 2015-01-07
US20130089281A1 (en) 2013-04-11
KR20130018929A (ko) 2013-02-25
EP2584766B1 (en) 2014-08-13
US8950940B2 (en) 2015-02-10
KR101428737B1 (ko) 2014-08-08
EP2584766A1 (en)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9741B (zh) 滑动机器
CN112346248B (zh) 头戴式显示器
JP4804905B2 (ja) 書類等の綴じ具
JP5318228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03732446B (zh) 滑动结构
WO2015093529A1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5647728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EP3124300A1 (en) Sunroof device
CN103081447B (zh) 电子机器用滑动装置
JP5123969B2 (ja) 綴じ具
JP2015049382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JP2000029095A (ja) カメラ
CN110944540B (zh) 滑动拉链的拉头
JP2015005490A (ja) コネクタ
JP4720646B2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5149460B1 (ja) 隙間閉塞部材の調整装置
JP6292787B2 (ja)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及び光ファイバ装着方法
JP5173051B1 (ja) 化粧品容器
JP4223418B2 (ja) 携帯製品用スライドユニット
JP5416017B2 (ja) 眼鏡のモダン
CN114824931B (zh) 连接器
JP2000029094A (ja) カメラ
JP5571444B2 (ja) 車載用機器の前面パネル装置
JP4723376B2 (ja) 通信用プラグ
JP2023067263A (ja) コンパクト容器およびプッシュピ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