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1536A - 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1536A
CN102931536A CN2012102507609A CN201210250760A CN102931536A CN 102931536 A CN102931536 A CN 102931536A CN 2012102507609 A CN2012102507609 A CN 2012102507609A CN 201210250760 A CN201210250760 A CN 201210250760A CN 102931536 A CN102931536 A CN 102931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ross bar
actuator
connect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07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1536B (zh
Inventor
芦部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31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1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1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15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连接器(100),所述板连接器包括:接触件(130),所述接触件包括第一夹持部(131a)和第二夹持部(132a)、支撑所述第一夹持部(131a)的第一横杆部分(131)、和支撑所述第二夹持部(132a)的第二横杆部分(132),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将从外部插入的板(T1)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壳体(110),所述壳体支撑所述接触件(130);致动器(120),所述致动器固定到所述第一横杆部分(131);和金属锁定构件(140),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固定到所述致动器(120),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140)具有作用点部分(141),所述作用点部分形成在当所述板(T1)插入时与所述板(T1)直接接触的位置处,并在所述板(T1)插入时由所述板(T1)推动。

Description

板连接器
相关内容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了2011年8月1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175090号的优先权权益,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在此全文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诸如FPC(柔性印刷电路)或FFC(柔性扁平电缆)的板状连接对象和另一连接对象之间的连接的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1所示,公知的是一种电连接器500,该电连接器包括:接触件530,接触件53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可移动横杆531和固定横杆532;绝缘壳体510,固定横杆532固定到绝缘壳体510;和致动器520,致动器520具有轴构件525,轴构件525通过中间部分可旋转地支撑在接触件530的可移动横杆531和固定横杆532之间(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JP-A-2010-225448)。
致动器520具有导向锁定部522和开口接合部526,该导向锁定部适于在板插入时由板T1推动,该开口接合部适于与可移动横杆531的前端部接合。每一个可移动横杆531都具有适于用作与板T1的接触点的端子接触凸起部531a。
该传统的电连接器500被构造成使得在板插入时,致动器520的导向锁定部522由板T1推动以向上移动,并且在这之后,致动器520在轴构件525上枢转以使开口接合部526与可移动横杆531接合并使可移动横杆531升高。
然而,传统电连接器500具有以下问题:由于致动器520和产生不同运动的可移动横杆531通过开口接合部526和可移动横杆531之间的接合被连接在一起,因此如果出现制造或装配误差或类似问题,则致动器520和可移动横杆531的运动变化,并且因此,精确的联动运动将被破坏。
此外,传统电连接器500具有以下问题,致动器520的枢转支撑部和致动器520与可移动横杆531之间的接合部趋向于受到诸如损坏、变形或分离的故障,因此导致联动机构(linking mechanism)中的故障。
如果致动器520与可移动横杆531之间的精确联动变差,则会出现以下问题:可移动横杆531之间的距离适于通过板T1的插入而增加,并且固定横杆532产生变化,因此削弱了电连接器500与板T1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或由于接触件530与板T1之间的滑动损坏了板T1。
此外,具有以下问题:由于在板插入和移除时与板T1直接接触的导向锁定部522由树脂形成,因此导向锁定部522在板插入和移除时趋向于被损坏或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传统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连接器,该板连接器可以防止联动功能故障的发生,可以实现接触可靠性的改进并防止损坏板,而且可以防止作用点部分的损坏或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板连接器,该板连接器包括: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支撑第一夹持部的第一横杆部分和支撑第二夹持部的第二横杆部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用于将从外部插入的板夹持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之间;壳体,所述壳体支撑接触件;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固定到第一横杆部分;和金属锁定构件,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固定到所述致动器,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具有作用点部分(挤压部),所述作用点部分形成在当所述板插入时与所述板直接接触的位置处,并在所述板插入时由所述板推动。
金属锁定构件可以具有用于保持板的装配状态的锁定部。
锁定部和板的板插入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以被设定成使得通过在由所述锁定部保持板的装配状态的状态下朝向板插入方向上的后侧拉出所述板,所述致动器和所述金属锁定构件沿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以允许所述板被移除。
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可以与所述致动器一体成型。
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可以具有反向折叠部,所述反向折叠部通过从板插入方向上的后侧朝向板插入方向上的前侧沿远离第二横杆部分的方向反向折叠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在板插入方向上的后侧的端部而形成。
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可以具有接地接触部,所述接地接触部适于与板的配合接地接触部相接触。
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可以具有用于连接到第二板的端子部,该第二板固定到所述壳体。
所述接触件可以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第一横杆部分和第二横杆部分之间。
多个接触件可以沿垂直于板插入方向的方向彼此平行布置。
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可以具有固定到所述致动器的第一横杆部分、固定到所述壳体的第二横杆部分、连接在第一横杆部分和第二横杆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和适于与板的配合接地接触部相接触的接地接触部,第一横杆部分、第二横杆部分、连接部和所述接地接触部彼此成一体。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用于板的插入与接触件的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增加的联动的联动机构,所以使用了简单结构,在该简单结构中,具有适于在板插入时通过板推动的作用点部分的锁定构件、致动器、和接触件的第一横杆部分被固定在一起。因此,可以防止由于联动机构的故障引起出现板连接器的操作故障。
由于锁定构件、致动器和接触件的第一横杆部分被固定在一起,因此可以保持锁定构件、致动器和第一横杆部分之间的精确联动。因此,通过板插入而增加的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可以被保持恒定。因此,可以避免板和夹持部之间的滑动,以可靠地防止损坏板,并可以提高板连接器和板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由于在板插入时通过板推动的作用点部分被形成在由金属制成的锁定构件中,因此在板插入时可以防止损坏作用点部分,并因此提高板连接器的产品可靠性。
由于作用点部分被形成在所述锁定构件中,因此可以提高致动器的材料、形状等的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第一板在插入到板连接器中或从板连接器移除的过程中的状态的部分拆开立体图;
图3是显示第一板插入到板连接器最深处的状态的部分拆开立体图;
图4是显示制造板连接器的过程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接触件和锁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在锁定构件附近截取的显示第一板插入到板连接器最深处的状态的板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7是在接触件附近截取的显示第一板没有插入到板连接器中的状态的板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8是在接触件附近截取的显示第一板在插入到板连接器中或从板连接器移除的过程中的状态的板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9是在接触件附近截取的显示第一板插入到板连接器最深处的状态的板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显示锁定构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和
图11是显示传统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连接器100。
如图1和2所示,板连接器100用于在第一板(FPC,柔性印刷电路)T1和第二板(印刷电路板)T2之间的连接,第一板T1适于从外部插入到板连接器100中,而第二板T2安装在板连接器100上。
如图1和6所示,板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致动器120、多个接触件130和一对锁定构件140。壳体110和致动器120由绝缘树脂形成,同时所述接触件130由铜合金形成。锁定构件140由具有高强度的金属形成。
如图7所示,壳体110在第二横杆部分132嵌入壳体110的状态下被一体地固定到接触件130的第二横杆部分132。
如图1和7所示,壳体110具有板容纳部111、板放置表面112、一对作用点部分容纳部113、一对运动调节部114和多个壳体孔部分115。
如图7和8所示,板容纳部111是通过壳体110和致动器120连接形成的空间,并适于在第一板T1插入到板连接器100中时在该空间中容纳第一板T1。
如图7和8所示,板放置表面112是壳体110的底板的面对致动器120侧的上表面,并用作在第一板T1插入到板连接器100中时用于第一板T1的放置表面。
如图2和3所示,每一个作用点部分容纳部113形成在壳体110的底板中,用于在该作用点部分容纳部中容纳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的一部分、锁定构件140的锁定部142的一部分和致动器120的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的一部分。
如图1到4所示,运动调节部114形成在壳体110在垂直于板插入方向X的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的两个侧壁中,并从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分别面对致动器120的突出部123。在接触件130在板连接器100的制造中弯曲时,运动调节部114用作通过与120的突出部123协作用于致动器120和壳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标记。此外,在制造板连接器100之后,在使第一板T1从板连接器100移除时,即使第一板T1被致动器120和锁定构件140抓住,运动调节部114也与致动器120的突出部123接合以防止致动器120朝向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运动,因此防止接触件130的由致动器120的运动所另外引起的变形。
如图4所示,壳体孔部分115是为了防止第二横杆部分132在壳体110和第二横杆部分132被一体地成型在一起时使用模具引起的运动而形成的孔。
如图1到4所示,致动器120具有主体部121、所述一对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所述一对突出部123和多个致动器孔部分124。
如图4和7所示,主体部121在第一横杆部分131被嵌入在主体部121中的状态下被一体地固定到接触件130的第一横杆部分131。主体部121没有受到诸如壳体110或接触件130的周边构件的枢转支撑。
如图2和6所示,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在主体部121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上被分别设置在主体部121在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的两侧的两个位置处。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从主体部121朝向板放置表面112侧突出。将如随后所述,锁定构件140一体地固定到致动器120,因此加强了致动器120的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
如图1所示,突出部123在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从主体部121的在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的两侧向外突出,并分别从板插入方向X上的前侧X2面对壳体110的运动调节部114。虽然致动器120的突出部123用作下述部分,即所述部分的朝向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的运动通过壳体110的运动调节部114调节,但是这种部分的特定结构不被限制于此。
如图1所示,致动器孔部分124是为了防止第一横杆部分131在致动器120和第一横杆部分131被一体地成型在一起时使用模具进行的运动而形成的孔。
如图7所示,每一个接触件130都是常闭类型的,即,第一夹持部131a和第二夹持部132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小于第一板T1在第一板T1没有插入的状态下的厚度。
如图7所示,每一个接触件130都具有一体形成且彼此相连的第一横杆部分131、第二横杆部分132和连接部133。
如图4和7所示,第一横杆部分131的大部分被嵌入在致动器120的主体部121中并一体地固定到主体部121。
如图6和7所示,第一横杆部分131具有暴露于板容纳部111的第一夹持部131a。
第一夹持部131a用作与形成在第一板T1的表面上的衬垫T1b中相对应的一个的接触点。
第一夹持部131a面对第二夹持部132a。
如上所述,第一夹持部131a和第二夹持部132a彼此面对,即,第一夹持部131a的位置和第二夹持部132a的位置在板插入方向X上彼此重合。可选地,第一夹持部131a的位置和第二夹持部132a的位置在板插入方向X上可以彼此偏离。
如图4和7所示,第二横杆部分132的大部分被嵌入在壳体110中,并且一体地固定到壳体110。
如图7所示,第二横杆部分132具有:暴露于板容纳部111的第二夹持部132a;第一端子部132b,第一端子部132b与第二夹持部132a相比更进一步地形成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前侧X2并被焊接到第二板T2;和第二端子部132c,第二端子部132c与第二夹持部132a相比更进一步地形成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并被焊接到第二板T2。
如图7所示,连接部133连接在第一横杆部分131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前侧X2的端部与第二横杆部分132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前侧X2的端部之间。连接部133偏压第一横杆部分131和第二横杆部分132,以便使第一夹持部131a和第二夹持部132a彼此接近。换句话说,连接部133在第一夹持部131a和第二夹持部132a之间产生夹持力。如图7所示,连接部133和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连接部133和第一夹持部131a之间的距离更长。这可以减小第一板T1所需要的插入力,以因此提高可操作性并可以在插入第一板T1时防止第一板T1和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之间过多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损坏第一板T1。如图1所示,接触件130的连接部133在连接部133的位置在板插入方向X和连接器厚度方向Z上对准的状态下在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彼此平行布置,并因此,每一个在第一板T1插入时都可像悬臂一样移动的第一横杆部分131的根部(第一横杆部分131和连接部133之间的边界部)在根部的位置在板插入方向X和连接器厚度方向Z上对准的状态下也在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彼此平行布置。连接器厚度方向Z垂直于板插入方向X和接触件布置方向Y。
如图2所示,锁定构件140分别设置在致动器120在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的两侧,并被一体地固定到致动器120。虽然锁定构件140与致动器120一体成型以便被固定到致动器120,但是特定的固定结构不限制于此。例如,锁定构件140可以通过粘结或配合固定到致动器120。
如图2和6所示,每一个锁定构件140都具有一体形成且彼此相连的作用点部分(前侧加强部)141、锁定部(后侧加强部)142、被固定部143和反向折叠部144。
作用点部分141在第一板T1插入到板连接器100中时在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的表面上被设置在与第一板T1直接接触并由第一板T1推动的位置处。如图6和7所示,作用点部分141与接触件130的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相比更进一步地设置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如图6所示,作用点部分141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具有倾斜表面141a,该倾斜表面141a倾斜成朝向板插入方向X上的前侧X2接近板放置表面112。通过形成该倾斜表面141a,锁定构件140连同致动器120一起可以利用第一板T1的小插入力被容易地向上推动。锁定部142在将第一板T1从板连接器100移除时在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的表面上被设置在与第一板T1直接接触并通过第一板T1推动的位置处。在第一板T1的装配状态下,锁定部142与第一板T1接合,以保持第一板T1的装配状态。如图6和7所示,锁定部142与接触件130的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相比更进一步地设置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
被固定部143与锁定部142相比更进一步地设置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前侧X2,并被固定地嵌入在致动器120中。
反向折叠部144通过从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朝向板插入方向X上的前侧X2沿远离接触件130的第二横杆部分132的方向反向折叠锁定构件140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的端部而形成。反向折叠部144的端部(锁定构件140在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的端部)被设置在致动器120中,并因此不被暴露于外部。利用该结构,在没有大的加工负载的情况下可防止另外由锁定构件140的端部所引起的对工作者的手部的损坏。
由于锁定部142被形成在由金属制成的锁定构件140中,同时防止对锁定部142(和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的损坏,因此根据制造上的限制,锁定部142和板插入方向X之间的角度α(参见图6)可以被设定为与不设置锁定构件140的情况相比更接近锐角,因此,可以在移除第一板T1的方向上在第一板T1插入到板连接器100中的状态下通过锁定部142提高保持力。为了允许第一板T1在工作者猛拉出第一板T1时被移除,同时保持锁定部142的用于防止第一板T1由于撞击等所导致的分离的锁紧力,角度α被设定为大约95度。然而,角度α可以根据设计被设定为大约80度到120度。
锁定构件140可以具有电屏蔽功能。将参照图10说明具有该电屏蔽功能的作为变形例的锁定构件140′。
如图10所示,锁定构件140′具有适于被一体固定到致动器120的第一横杆部分140a′、适于被一体固定到壳体110的第二横杆部分140b′、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横杆部分140a′和140b′之间的连接部140c′、作用点部分141、锁定部142、待固定部143、反向折叠部144、接地接触部145和适于被连接到第二板T2的端子部146,上述部分一体形成并彼此相连。
锁定构件140′的第一横杆部分140a′、第二横杆部分140b′和连接部140c′被构造成分别与接触件130的第一横杆部分131、第二横杆部分132和连接部133基本上相同。
形成在锁定构件140′的第一横杆部分140a′中的作用点部分141、锁定部142、待固定部143和反向折叠部144被构造成分别与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锁定部142、被固定部143和反向折叠部144相同。
接地接触部145被形成在第一横杆部分140a′中,并且适于与第一板T1的配合接地接触部(不显示)相接触。
端子部146被形成在第二横杆部分140b′中并适于连接到第二板T2。
待固定部147被形成在第二横杆部分140b′中,并适于被固定到壳体110。
图10所示的锁定构件140′处于制造板连接器100的过程中的状态下。在板连接器100的制造中,待固定部143被固定到致动器120并且待固定部147被固定到壳体110,并且此后,锁定构件140′像接触件130一样被弯曲。在板连接器100的制造过程中对锁定构件140′的操作与将随后说明的接触件130的操作相同,因此其详细说明被省略。
如图2所示,第一板T1具有作用点部分容纳部T1a,作用点部分容纳部T1a分别形成在第一板T1在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的两侧的两个位置处,并且其每一个都适于在该作用点部分容纳部中容纳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的一部分、锁定构件140的锁定部142的一部分和致动器120的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的一部分,并且还具有适于分别连接到接触件130的第一夹持部131a的衬垫T1b。
虽然衬垫T1b和导体图案仅形成在第一板T1的面对第一夹持部131a的表面上,但是衬垫和导体图案还可以形成在第一板T1的背面侧。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夹持部132a还被用作与第一板T1的接触点。
板连接器100的压紧部(hold-down)(不显示)可以焊接到第二板T2。
利用该压紧部,壳体110和第二板T2更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在下文将说明板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5所示,具有没有弯曲的连接部133的接触件130和锁定构件140被制备并平行于彼此布置。
接着,在接触件130和锁定构件140被放置在模具中的状态下,致动器120和壳体110被嵌件成型,使得致动器120、接触件130的第一横杆部分131、和锁定构件140被一体地成型在一起,并且壳体110和接触件130的第二横杆部分132被一体地成型在一起。在致动器120和壳体110成型时,必须防止第一横杆部分131运动,并因此,致动器孔部分124如图1所示被形成在致动器120中,同时必须防止第二横杆部分132运动,并因此,壳体孔部分115如图4所示被形成在壳体110中。
然后,接触件130分别最后在连接部133处被弯曲。
在该情况下,壳体110的运动调节部114和致动器120的突出部123用作用于致动器120和壳体110之间的相对定位的标记,并且接触件130被弯曲,使得突出部123位于运动调节部114的板插入方向X上的前侧X2。这使得可以获得接触件130的精确弯曲。此外,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和锁定部142与致动器120一体形成,并且壳体110的作用点部分容纳部113在接触件130弯曲时也用作标记。
在下文,将参照图6到9说明第一板T1到板连接器100的连接方法和在连接第一板T1时各个部件的操作。
首先,如图6到8所示,工作者在板插入方向X上将第一板T1从后侧X1朝向前侧X2插入在壳体110和致动器120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倾斜表面141a,该倾斜表面141a倾斜成在板插入方向X上朝向前侧X2接近板放置表面112,因此致动器120由于第一板T1的插入通过锁定构件140沿远离板放置表面112的方向被向上推动,如图8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与致动器120一体形成的第一横杆部分131连同致动器120一起在远离板放置表面112的方向上被向上推动。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133弹性变形,使得第一横杆部分131中的每一个都像悬臂一样移动。
因此,如图8所示,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距离被增加成大于第一板T1的厚度。
接着,由工作者沿板插入方向X朝向前侧X2进一步推动的第一板T1进入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
然后,第一板T1由工作者沿板插入方向X朝向前侧X2进一步推动,并且如图9所示,第一板T1的每一个作用点部分容纳部T1a的位置都与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和锁定部142的位置以及致动器120的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的位置重合。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和锁定部142以及致动器120的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失去第一板T1的支撑,因此连接部133弹性复原以使致动器120沿朝向板放置表面112侧的方向移动。
因此,如图9所示,每一个接触130的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距离都试图返回到正常距离,即,试图小于第一板T1的厚度。
因此,接触件130的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在其之间夹持第一板T1,从而在第一夹持部131a和第一板T1的衬垫T1b之间建立连接。
同时,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141的一部分、锁定构件140的锁定部142的一部分和致动器120的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的一部分被容纳在第一板T1的作用点部分容纳部T1a中的每一个中。
因此,第一板T1相对于板连接器100定位并且被防止与板连接器100分离。
在下文,将参照图6到9说明从板连接器100拆卸第一板T1的方法。
从板连接器100移除第一板T1通过从板连接器100朝向板插入方向X上的后侧X1拉出第一板T1的简单操作而实现。在移除第一板T1时板连接器1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如下所述。
在工人开始将第一板T1沿板插入方向X从板连接器100朝向后侧X1猛烈地拉出第一板T1时,首先,第一板T1的作用点部分容纳部T1a的边缘部通过锁定构件140的锁定部142推动致动器120的作用点部分一体部122,使得致动器120在远离板放置表面112的方向上被向上推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与致动器120一体形成的第一横杆部分131连同致动器120一起在远离板放置表面112的方向上被向上推动。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133弹性变形,使得第一横杆部分131中的每一个都像悬臂一样移动。
因此,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距离被增加成大于第一板T1的厚度。因此,工作者可以从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容易地拉出第一板T1。
即使在拉出第一板T1时第一板T1与锁定构件140接合(被锁定构件140挡住),突出部123也能够与运动调节部114接合以防止致动器120连同第一板T1一起沿板插入方向X朝向后侧X1移动,并因此可以防止接触件130的由致动器120的运动所引起的变形。
由于因此获得的板连接器100被构造成利用插入到板连接器100中的第一板T1增加接触件130的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距离,因此致动器120的操作不需要远离第一板T1的插入操作。因此,可以通过插入第一板T1的单个操作获得第一板T1的连接操作,并且因此极大地减小用于第一板T1的连接操作的操作负荷。
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一板T1的插入以特定需要量自动增加,因此即使第一板T1被制造得在公差范围内较厚,也可以避免第一板T1与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过多滑动,因此防止对第一板T1的损坏。
此外,由于板连接器100被构造成通过第一板T1的插入移动致动器120而不需要手动操作致动器120,因此致动器120在第一板T1插入时的移动量被限制到允许第一板T1被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程度,并且可防止在致动器120的手动操作的情况下的过多力被施加到致动器120和类似部件,使得可以防止对致动器120和类似部件的损坏。
此外,由于不需要致动器120的手动操作,因此即使整个板连接器100被设计成为较小,也可以避免难以用普通工人的手指手动操作致动器120的情况,使得可以容易地获得第一板T1的连接操作。
此外,由于锁定构件140、致动器120和第一横杆部分131一体地固定在一起,因此在第一板T1插入时,锁定构件140的运动、致动器120的运动和第一横杆部分131的运动可以互相完全地一体形成,使得在第一板T1插入时可以避免致动器120和第一横杆部分131之间的滑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该滑动而导致的磨蚀粉末的产生,由此避免磨蚀粉末粘附到接触件130和第一板T1,并因此确保板连接器100的接触可靠性。
此外,由于在第一板T1插入和移除时通过第一板T1推动的作用点部分141和锁定部142形成在由金属制成的锁定构件140中,因此在第一板T1插入和移除时可以防止损坏作用点部分141和锁定部142,并因此提高板连接器100的产品可靠性。
此外,由于锁定部142形成在由金属制成的锁定构件140中,因此通过沿板插入方向X朝向后侧X1猛烈地拉出第一板T1以在移除第一板T1时升高致动器120,可以在不损坏致动器120的情况下通过锁定构件140释放第一板T1的锁定,使得可以通过拉出第一板T1的单个操作实现第一板T1的移除。
此外,由于锁定部142形成在由金属制成的锁定构件140中,同时可防止损坏致动器120,所以在第一板T1移除时与第一板T1直接接触的锁定部142与板插入方向X之间的角度α与不设置锁定构件140的情况相比较可以被设定为更接近锐角,因此可以在不导致对致动器120的损坏的情况下提高用于第一板T1的保持力。
此外,由于作用点部分141和锁定部142被形成在由金属制成的锁定构件140中,因此可以提高用于致动器120的材料、形状等的设计的自由度。
锁定构件140、致动器120和接触件130被一体地成型在一起,同时壳体110和接触件130被一体地成型在一起。
因此,不需要将接触件130连接到致动器120和壳体110的操作,并且锁定构件140、接触件130、致动器120和壳体110可以作为单个构件操作,使得制造负荷可以被减小。此外,由于可以避免锁定构件140、致动器120和接触件130之间的分离以及壳体110和接触件130之间的分离,因此可以提高产品可靠性。
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夹持力通过连接部133产生,连接部133通过弯曲金属材料而形成。
因此,不仅接触130的结构被简化,而且在致动器120和壳体110与接触件130一体成型之后,板连接器100可以仅通过弯曲接触件130而被制造,使得板连接器100的制造负荷可以被极大地减小。
因为用于锁定构件140由于第一板T1的插入而导致的推动运动与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距离的增加之间的联动的联动机构,使用简单结构,其中每一个都具有作用点部分141的锁定构件140、致动器120、和接触件130的第一横杆部分131被一体形成在一起,该作用点部分141适于通过第一板T1推动。因此,可以防止由于联动机构的故障导致出现板连接器100的操作故障。
由于锁定构件140、致动器120和接触件130的第一横杆部分131被一体地固定在一起,因此可以保持锁定构件140、致动器120和第一横杆部分131之间的精确联动。因此,通过第一板T1的插入而增加的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距离可以被保持恒定,并因此可以避免第一板T1与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之间的滑动,使得可以可靠地防止损坏第一板T1。
壳体110和第一板T1分别具有用于在其中容纳锁定构件140的作用点部分容纳部113和T1a。
因此,整个板连接器100的厚度可以被减小,并由于第一板T1相对于板连接器100定位并被防止与板连接器100分离,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第一板T1的衬垫T1b和接触件130的第一夹持部131a之间的连接。
由于连接部133偏压第一和第二横杆部分131和132以便使第一和第二夹持部131a和132a彼此接近,因此可以防止致动器120意外地移动而在第一板T1连接之前和之后相对于壳体110升高。
在上述提到的实施例中,所述说明已经假定第一板为FPC(柔性印刷电路)。然而,所述第一板也可以是诸如FFC(柔性扁平电缆)的任何板状连接对象。
在上述提到的实施例中,所述说明已经假定每一个接触件的第一夹持部用作与第一板的接触点。然而,第二夹持部可以可选地用作与第一板的接触点,或者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两者都可以用作与第一板的接触点。此外,与第一板的接触点可以远离第一和第二夹持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横杆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中。
在上述提到的实施例中,所述说明已经假定致动器没有受到诸如壳体或接触件的周边构件的枢转支撑。然而,致动器可以由诸如壳体或接触件的周边构件枢转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致动器的平稳可动性,第一横杆部分的根部的位置中的每一个在第一板插入时都像悬臂一样可移动,而致动器的枢转轴线的位置相对于彼此调节,使得这些位置具体地在板插入方向X和连接器厚度方向Z上彼此重合或彼此接近。
在上述提到的实施例中,所有的接触件具有相同的形状。然而,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接触件可以被组合和被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即使在致动器和接触件的第一横杆部分被一体地固定在一起时也能够确保致动器的平稳可动性,在插入第一板时每一个都像悬臂一样可移动的第一横杆部分的根部的位置(靠近第一横杆部分和连接部之间的边界)在板插入方向X和连接器厚度方向Z上彼此重合或彼此接近的状态下,连接件在接触件布置方向Y上平行于彼此布置。
在上述提到的实施例中,致动器和第一横杆部分通过将致动器和第一横杆部分一体地成型在一起而被一体地固定在一起。然而,具体的固定结构不局限于此。例如,致动器和第一横杆部分可以通过将所述致动器和第一横杆部分粘结在一起或使致动器和第一横杆部分配合(例如,压配合)在一起而被一体地固定在一起。
在上述提到的实施例中,壳体和第二横杆部分通过将壳体和第二横杆部分一体地成型在一起而被一体地固定在一起。然而,具体的固定结构不局限于此。例如,壳体和第二横杆部分可以通过使壳体和第二横杆部分粘结在一起或使壳体和第二横杆部分配合(例如,压配合)在一起而一体地固定在一起。

Claims (10)

1.一种板连接器,包括:
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支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横杆部分和支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横杆部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将从外部插入的板夹持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之间;
壳体,所述壳体支撑所述接触件;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固定到所述第一横杆部分;和
金属锁定构件,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固定到所述致动器,
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具有作用点部分,所述作用点部分形成在当所述板插入时与所述板直接接触的位置处,并在所述板插入时由所述板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板的装配状态的锁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部和所述板的板插入方向之间的角度被设定成使得通过在由所述锁定部保持板的装配状态的状态下朝向所述板插入方向上的后侧拉出所述板,所述致动器和所述金属锁定构件沿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以允许所述板被移除。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与所述致动器一体地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具有反向折叠部,所述反向折叠部通过从所述板插入方向上的后侧朝向所述板插入方向上的前侧沿远离所述第二横杆部分的方向反向折叠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在所述板插入方向上的后侧的端部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具有接地接触部,所述接地接触部适于与所述板的配合接地接触部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具有端子部,所述端子部用于连接到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固定到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所述接触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杆部分和所述第二横杆部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多个接触件在垂直于所述板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平行于彼此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锁定构件具有固定到所述致动器的第一横杆部分、固定到所述壳体的第二横杆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杆部分和所述第二横杆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和适于与所述板的配合接地接触部相接触的接地接触部,所述第一横杆部分、所述第二横杆部分、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地接触部彼此成一体。
CN201210250760.9A 2011-08-10 2012-07-19 板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15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5090A JP5813411B2 (ja) 2011-08-10 2011-08-10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11-175090 2011-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1536A true CN102931536A (zh) 2013-02-13
CN102931536B CN102931536B (zh) 2015-08-05

Family

ID=4764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076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1536B (zh) 2011-08-10 2012-07-19 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62916B2 (zh)
JP (1) JP5813411B2 (zh)
KR (1) KR101442906B1 (zh)
CN (1) CN1029315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949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软排线、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20623B1 (ko) * 2012-01-30 2018-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케이블, 케이블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신호케이블 연결장치
US8956171B2 (en) * 2013-07-05 2015-02-17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039511B2 (ja) 2013-07-17 2016-12-0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81308B2 (ja) * 2013-07-24 2017-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197022B2 (en) * 2014-02-12 2015-11-2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65861B2 (ja) * 2014-07-29 2018-01-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6407070B2 (ja) * 2015-03-13 2018-10-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588272B2 (ja) 2015-08-24 2019-10-0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588271B2 (ja) * 2015-08-24 2019-10-0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DE102016217667B4 (de) * 2016-09-15 2020-04-0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r Kontakt mit Wälzkontaktkörpern an sich gegenüberliegenden Seiten sowie Steckverbindung mit einem solchen Kontakt
JP7134934B2 (ja) * 2019-10-08 2022-09-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TWM603214U (zh) * 2020-06-11 2020-10-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動鎖扣結構的連接器
JP7386147B2 (ja) * 2020-11-06 2023-11-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0292A (ja) * 2001-03-12 2002-09-2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101132090A (zh) * 2006-08-23 2008-02-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4704505B1 (ja) * 2010-03-30 2011-06-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8957A (en) * 1973-08-27 1975-01-07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ing members requiring lower insertion and retraction forces and providing for low contact wear
US4179176A (en) * 1978-05-24 1979-12-18 Gte Sylvania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H0729773U (ja) * 1993-10-27 1995-06-0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接続されるfpc
DE19531208A1 (de) * 1995-08-24 1997-02-27 Gore W L & Ass Gmbh Bandkabel-Steckverbindungsanordnung
US6431897B1 (en) * 1999-10-06 2002-08-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ci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having a rotary actuator engaged with a contact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a sheet-like object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or
JP2004039479A (ja) 2002-07-04 2004-02-05 Fujitsu Component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06236657A (ja) * 2005-02-23 2006-09-07 Nec Corp コネクタ装置
JP4766421B2 (ja) 2005-06-14 2011-09-07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40495B2 (ja) 2005-09-20 2009-03-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199271B2 (ja) 2006-08-23 2008-12-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9252692A (ja) * 2008-04-10 2009-10-29 Hirose Electric Co Ltd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837711B2 (ja) 2008-09-02 2011-12-1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515352B2 (ja) * 2009-03-24 2014-06-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0267411A (ja) * 2009-05-12 2010-11-25 Fujitsu Component Ltd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接続構造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978871B2 (ja) * 2009-11-18 2012-07-18 Smk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4859261B1 (ja) * 2010-10-20 2012-01-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0292A (ja) * 2001-03-12 2002-09-2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101132090A (zh) * 2006-08-23 2008-02-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4704505B1 (ja) * 2010-03-30 2011-06-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949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软排线、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779497B (zh) * 2014-01-15 2017-03-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软排线、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62916B2 (en) 2014-03-04
US20130040477A1 (en) 2013-02-14
KR20130018114A (ko) 2013-02-20
JP2013038004A (ja) 2013-02-21
CN102931536B (zh) 2015-08-05
JP5813411B2 (ja) 2015-11-17
KR101442906B1 (ko) 2014-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1536A (zh) 板连接器
CN102931506B (zh) 板连接器
KR101202637B1 (ko) 콘택트의 비임부와 일체인 액츄에이터가 제공된 기판 커넥터
KR100504057B1 (ko) 평평한 가요성 케이블용 커넥터
KR101141083B1 (ko) 기판을 수용하는데 사용되는 커넥터
JP5729553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6462634B2 (ja) コネクタ
JP2013020910A (ja) 遊動型コネクタ
US9577398B2 (en) Assisting tool for connector
US10622763B2 (en) Connector
JP2008004340A (ja) コネクタ
JP4651501B2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JP2015002094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端末接続具
KR102143973B1 (ko) 커넥터
JP2009289627A (ja) コネクタ
JP4837631B2 (ja) 電気接続部品
JP2011129533A (ja) コネクタ
JP6514822B2 (ja) コネクタ
CN102148440A (zh) 连接器
WO2022172105A1 (en) Connector
JP2000164311A (ja) コネクタ
JP2009140692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9